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6邪见(3h)

6邪见(3h)

Total words: 27,776.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 hour and 6 minutes.

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
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1 了解

慧灯之光

6、邪見:有邪見的人不承認因果,不承認輪回,不相信佛的存在和解脫的存在。如果我們這一世雖未投生到地獄、餓鬼、旁生、長壽天及邊地,但卻沒有正知正見,執持邪見的話,就跟地獄眾生一樣沒有修行機會。

大圆满前行

邪见者,总的指在佛陀的教之外成了外道的邪见者(所持有的)常断诸见。彼等者自己的相续以邪见染后,于真实的法不生胜解,故无暇修圣法。然此藏地,由邬金第二佛咐嘱护藏十二坚牢母故,无真正的外道进入。虽只是与彼同分的对法和人生邪见的种类,然于如理修圣法上是无暇。例如善星比丘二十五年做世尊的侍者,然而无丝毫信心,而唯修邪见,故最终在花园中生为饿鬼。同分邪见指这样的情况。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三种执邪见,是坚固执着与佛法相违之邪见,以此虽闻佛法亦以邪见障碍而不生信解。

前行广释 14 课

六、持邪见者:若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外道主要是常见派和断见派。现在断见派特别多,认为前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极乐世界不存在、地狱不存在……这种人不胜枚举;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持这种邪见,但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吃得好、穿得好就心满意足,人生目标仅此而已,跟牦牛没有什么差别。佛经中云:“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

我们有时候邪见也比较多,经常产生各种怀疑。如果孩童时代就知道极乐世界存在、业因果存在,此时接受是全面性的,一辈子都会秉持这种信念。而有些人小时候没有这种机会,一直被灌输无神论的理念,现在突然以不同的因缘学佛,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容易产生一些怀疑。但这种怀疑可用正理智慧予以根除,否则,相续中邪见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这个人没有修行的机会。

前行广释 14 课辅导

六、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如果生于外道团体、外道家族中,或者成为随从他们的持邪见者(持有常见、断见的人),会因为自相续被各式各样的邪见所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印度有些守持无因果的断见外道,认为人死了之后完全断灭了。有些守持常见的外道,虽然也承许有前后世、因果、解脱道,但认为有一个常有的我存在。这些常、断见都叫邪见。要修行佛法,首先要有世间正见——因果见,在世间正见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空性见。出世间和世间两种正见具足,才可以修持正法。否则,如果成为持邪见者就没办法真实地修行佛法,这也属于无暇。

前行广释 15 课

(六)持邪见者:常断见者

一般而言,持邪见者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所谓常见,即宣称上帝、帝释天常有存在;所谓断见,是指鼓吹前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三宝四谛不存在、人死如灯灭等等。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无有机会修行正法。

藏地佛法的殊胜–护地母十二尊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藏地,昔日“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刚入藏时,降伏了途中制造违缘的十二个鬼神[[3]],并让其承诺永远守护藏地的佛教,致使真正的外道无机可乘。

萨迦班智达曾与印度外道措杰噶瓦的故事

记得萨迦班智达曾与印度外道措杰噶瓦辩论,两人当时约定:如果萨迦班智达输了,则舍弃佛教,加入他们宗教;如果措杰噶瓦输了,则舍弃自宗而皈入佛教。结果外道以失败告终,萨迦班智达准备把他带回藏地。到了尼泊尔和藏地交界处,措杰噶瓦说:“我最好不去吧,不然,护地母十二尊恐怕不会让我进藏。”萨迦班智达说:“不要紧,我带着你,应该没事。”可是快要接近藏地时,措杰噶瓦突然吐血身亡,也有说被雷劈死。(以前我们去印度的路上,有些人介绍说:“措杰噶瓦死的地方就在这里。”)萨迦班智达只好把他的发辫带回了萨迦寺,据说至今此发辫仍存放于萨迦大殿中。

由于十二大护地母的护持,外道确实无法进入藏地。后来的许多上师,包括法王如意宝及国外很多大德,也造过护地母的各种祈请文,现在各大寺院经常念诵。尽管如今藏地佛法不像以前那么纯洁,断见派的也比较多,常见派的也有一些,但外道的殿堂和传教士仍无法长驱直入,不像其他大城市一样,各种形式的外道道场遍地开花,基本上被外道占领了。而在藏地,佛教之所以长盛不衰,无不归功于护地母十二尊的护佑。

藏地的佛法殊胜无比,若被外道、邪道所染污,真的特别可惜。由于藏地是全民信教,不管小孩、中年人、老年人,从小就有念佛和拜佛的观念,这并不是一种个人信仰,而是已与整个民族融为一体,众人的生活观与佛法的慈悲连在一起,佛教的影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地方确实很稀有,不信佛的人前往藏地,哪怕去了一趟拉萨,内心也能得以净化。包括前不久有些老师来到我们学院,原本他们极力反对佛教,后来彻头彻尾地改变了,上来时是一种人,下去时是另一种人,这也是佛法道场和护法神的加持。因此,真正的外道在藏地非常少。

正法和上师起邪见的人,其实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饮光外道

可是,作为与之雷同、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的人,其实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也没有如理如实修持正法的时机。上师如意宝讲过,一旦自相续被邪见染污,上师再怎么样如法,他也看不到。在三界当中,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断证圆满的善知识独一无二,可是饮光外道因邪见所致,见佛陀具足九种过失或十八种丑相,根本看不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像胆病患者见白色海螺是黄色的一样。所以,在很多邪见者的眼中:这个上师贪心大,那个上师嗔心大,那个上师嫉妒心大,这是傲慢的专家,那是吝啬的专家……每天除了看上师过失以外,从来看不到上师功德,即使在上师身边呆了很多年,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可能有害处。

原来有一个人说:“我对您经常生邪见,所以我明天准备离开,不想呆在学院。”我说:“你不要明天离开吧,还是今天离开好一点!”真的,这样没有必要。我倒不是说自己具法相,肯定没有。我以前学《窍诀宝藏论》的时候,记得有一个教言说:“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想做上师矛盾又可笑。”我深信自己连弟子法相都不具足,更不可能去做他人的上师,这不是说什么谦虚话。但佛法的加持极大,从我口里说出来,对别人也许会有一点利益,就像是一个聋子,他自己虽然听不到声音,却能弹奏乐器让别人快乐。佛经中也说,纵然自己是性格很坏的人,但为具信心者传法,也会有意义。我是以这种原因给大家传授佛法的。

善星比丘在花园中堕为饿鬼,贤劫千佛之后堕入地狱

你们在依止其他上师的过程中,也应当观察自己心态,倘若心不清净,依止的时间再长也不一定有利。例如:善星比丘虽承侍佛陀已有二十五年(也有说二十四年)之久,但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他认为:“除佛有一寻光之外,悉皆与我相同,根本无超胜处。”并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莫为仆。”因此离开佛陀。七日之后,他在花园中堕为饿鬼。贤劫千佛来到这个世间,都会讲述他的经历,千佛全部出世之后,他才开始堕入地狱,然后再慢慢转为人身。可见,生邪见的果报非常可怕,具邪见者不会有修行佛法的机会。我们平时没有生邪见时,一定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令自相续中生起正见。

前行辅导 15 课

持邪见者:一般而言,所谓的持邪见者是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

真实严格意义的邪见就是指断见,广义的讲法,常见也是邪见

邪见有两种,真实严格意义的邪见就是指断见广义的讲法,常见也是邪见,认为有常我存在。持常见的人比断见稍好,因为持常见的人承许有三世轮回、三世的因果,为了解脱而修善法、禅定等,比断见稍微善妙一些。但是他们认为有常有的“我”束缚,现在“我”要修行,把束缚“我”的东西解开而获得解脱,这属于常见。比如,数论外道、胜论外道为主的很多宗派都称之为常见。断见外道认为人只有这一世,人死如灯灭、灰飞烟灭不会有后世,三世因果也没有,承认今世的因果,但后世的因果是没有的,死后不会有因果轮回

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无有机会修行正法。

比如常见认为有恒常的我存在,没有办法真正地修持中道,因而佛陀讲的中道,离常离断的大空性、无我的状态是没办法领悟的;断见更没有如理取舍因果和修持解脱了。相续中如被常、断见染污,对正法生不起信解,就没有真实修持正法的机会。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闻思正法?因为闻思的目标之一就为了行于中道、打破极端,行为和见解上的极端要打破。我们认为常边、断灭存在,或者认为人死后就不再有轮回,认为有这个“我”要获得解脱。不论常见还是断见在相续中安住,我们都没有办法行持最真实了义的佛法,所以要打破常、断见。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把常、断见分了很多层次等级。最粗大的常、断见是外道。顺世外道是属于最粗大的断见数论、胜论外道是属于很粗大的常见;也有在佛法中讲的比较中等的常、断见;还有很微细的常、断见

从最了义的角度讲,是应成派的大中观,空性如来藏光明双运才是最真实的正见最了义以下的见解,都会有一些常、断见。这里讲的常断见并不是很微细的,像小乘、唯识、中观自续派等。从总义上观察来说,常、断见的标准有很多层次,最细微的、中等的常、断见是在佛法中的,最粗大的常、断见是在外道中的。这里讲的是最粗大的常、断见如数论、胜论、顺世外道等,对佛法僧三宝生不起信心,也就没有办法修持佛法。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此藏地,因为昔日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曾经嘱咐护地母十二尊守护西藏,致使真正的外道无机可乘。可是,作为与之雷同、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之类的人,也没有如理如实修持正法的时机。

这段前后两句是对比,当讲邪见的时候为什么华智仁波切会讲这一段?先讲莲花生大士入藏,因为桑耶寺修建的时候遇到很多麻烦,国王赤松德赞祈请莲花生大士入藏来帮助。莲花生大士从印度来藏地的时候,很多非人、妖魔鬼怪做障碍,莲师边走边降伏,调伏了很多鬼神,让他们承诺守护佛法、守护西藏,其中护地母十二尊(永灵地母十二尊)也承诺永远守护西藏,让真实的外道没法进来,由此开始不断地保护,使真正的外道无机可乘。

在藏地,真实的外道是没有的–说明地母十二尊的护持力是非常明显的

在藏地,真实的外道是没有的。对此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分析过,藏地没有完全成规模、成气候的外道,不管哪个宗派也好。几间教堂和清真寺,不算是真正有规模的外道。不信佛法、不承许因果的人也很多,但这不算是断见派。在西藏成气候地去弘扬教义的外道基本上是没有的。越往后有时会有这样一种疑惑:以前没这些外道,现在好像多起来了,是不是地母十二尊没有起到保护了?其实现在,从某个角度来讲,越往后护法的压力越大,因为众生的业越来越重,心也没有以前清净,所以要守护不让外道进来越来越困难。但现在还是没有让外道有机可乘,说明地母十二尊的护持力是非常明显的。

对法、对上师起邪见的人也属于持邪见者,是无暇之处

然后讲另外一种情况,“作为与之雷同,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之类的人”,比如对如来藏、空性,对教法或者上师有邪见以及和这些相似的情况。虽然不是宗派,但对法、对上师起邪见的人也属于持邪见者,是无暇之处,“也没有如理如法修持正法的时机”。西藏没有真实的外道,但是也有类似的持邪见的人,所以提醒处在佛法中土的人,如果对正法,对上师生邪见也属于持邪见者,如果不注意,也是落到无暇中。

如果我们对圣法、对上师生了邪见马上要忏悔,有时候我们有的道友,突然内心中冒出一个对上师、对佛法不恭敬的念头,好像自己控制不住。说明可能无始以来我们也是在邪见的团体当中待过很长时间,习气自然而然就翻起来之后我们也控制不了,很容易就产生。但是生起之后马上励力忏悔就容易清净,不要拖很长时间让它壮大,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下面是:

例如:善星比丘虽然承侍世尊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但是他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以致于最后在花园中堕为饿鬼。

这个公案在后面的《前行》中也有,善星比丘承侍世尊二十五年(有的说是二十四年),但对佛陀一直无有丝毫信心,认为佛陀做的都是很狡诈的行为,导致最后因邪见堕为饿鬼,浪费了暇满人身。他在二十年多年中看起来是人,也在佛法的团体中,尤其是在遍知的世尊佛陀身边。对此我们应该反观,认为在上师身边就是在依止上师,天天待在上师身边,肯定智慧方面有些增长,这是不确定的。

如果身体没在上师身边,而经常祈祷上师、按照上师的教义去行持,虽然身体离上师比较远,但是心和上师很近。要是经常待在上师身边生邪见,实际是离上师很远,咫尺天涯,身体很近,心很远。那么身体很远、心很近则是天涯咫尺,离上师和佛法很近。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知,不是见到佛,在佛面前待着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功德,这是不确定的,我们要好好反观自己。也许善星比丘是为了让后代的人有这样的认知,所以配合佛陀示现,也许他就是真实的生邪见。但不管是哪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如果对法、对上师生邪见马上要反观,不要让邪见壮大。有些修行人邪见生起时没有控制纠正,而是任其发展,最后邪见到了没法控制的地步,毁谤上师、做很多可怕的事情,导致破戒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如果有一点苗头就要马上把它压住,马上改正和忏悔。

前行系列 2

边鄙地是指外环境而言。再说内环境,也就是内在的意乐作为修法根本,如果成为外道,或者是外道的同分意乐,就会处在一种非常糟糕的缘分当中,使自心没办法随顺正法。它不接受、排斥、否定,于是轻易地断绝了趣入的途径。譬如被邪见掌控,持断见、享乐论等,内心就不愿接受佛法。如此一来,尽其一生也只不过是获得形相上的人身,内在被一团可怕的邪见占据,生不起少许白法,对于正法连趋向都不愿意,何况修持?所以,持邪见者是纯乎其纯的无暇。

前行系列 3

把握“无暇修法”之义,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结论,而是要通过理道证成这一点,这与世间科学的证成有一些相似处。但是科学的范畴很小,往往局限于物质,而此处是透过心识的缘起点去观察。所谓“理道”,也就是在心识的缘起上观察。

真实邪见

对于邪见,可以从真实和同分两方面来认识。

从真实方面认识,可以通过邪见的定相和作用来认定无暇修法。

真实邪见–定相

定相是指在佛的教法以外,成为外道邪见者心中所持有的各种断常邪见。佛的教法首先是授予正见,使人远离粗分世俗谛上的断常两见。例如,认为人死如灯灭,是断见;认为一个人永远是人,或升天后永远是天人等,就是常见。

断常两见不符合相似相续世俗法的真相。一切现相都是因缘所起,种种有为法没有任何常住性;而且,也没有断灭性。如同水波流动,刹那不住,且不中断。纠正自相续中的断常两见之后,才能真正信受因果律,从而走向正道,这才是最基本的。如果在佛教之外,成为外道的具邪见者,那么在他心中出现的断常见等,会成为入法的大障碍。

为什么认定他们成为无暇者呢?

真实邪见–通过作用去观察

通过作用去观察。邪见与对真实法的胜解是天敌克星,相续中一旦染著上邪见,对真实法就不生胜解。譬如,存有断见,就会诽谤三世因果;或者信奉享乐论,就不能信受世间是苦;或者执著有我论,就会障碍对无我空性产生胜解。总而言之,入于外道,相续当中所出现的邪谬见解,都会成为他趣入邪法的机制。乃至这一机制尚未解除之前,由于内在的排斥、不接受,他对于任何正法都不可能产生胜解并逐步深入,也不可能有少许的修法机缘。

同分邪见

从同分方面认识,邪见同分者也处在无暇状况,对此也需通过体相和作用两点来深入认识。

体相

体相:他虽不是外道、仍然算是内道,但内心对于人和法产生了邪见。邪见即颠倒错谬认识。

作用

作用:在未舍弃邪见之前,一直抱有颠倒认识,完全无法产生信心,由此堵塞了趣入正法之门,也不可能听受师父的教导,或者听受正法的教导而去行持佛法。例如,善星比丘在二十五年当中一直做世尊的侍者,算是内教徒,但对世尊颠倒看待的缘故,丝毫没有信心,“唯修邪见”,是指心中不断地串习颠倒观点,又怎么可能趣入正法?即使外相上是一直待在世尊身边,讲起经来也滔滔不绝,但是内在法上的真实运作却是完全欠缺,最终业力成熟时堕为花园里的饿鬼。

有人会问:怎么可能“唯修邪见”?

回答:举例来说,一个学生对老师生起颠倒见,之后无论老师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产生厌恶。在他四年的学习当中,都是在不断地串习邪见。什么原因呢?心识已经扭曲,当颠倒成性时,老师的一切都成为过失,都成为产生厌恶的对境,就叫做“唯修邪见”。

这种颠倒心的情况其实很普遍。如果对某人的爱执心坚固成性,无论他如何做都认为是正确的、可爱的;如果对某人生起厌恶之后,他所说的任何话语都不愿再听,更何况去接受教导、按照他的教导去行持呢?不可能。因此,“唯修邪见”也是指他一直运作着自己的邪见而没有正见。

如果对某种法产生邪见,在指示世俗谛的过患或者自身习气等过患时,自心不肯接受、不能正确看待,此后就全是邪运作。

正法对邪见有打击力量,对享乐论、自我论、显示论、世间的自由论等等,自然会有一种破斥力。而初学者在世间长期熏染邪法,对世间法执着成性,虽然皈依三宝,也积累了少分善根,但内在的邪见仍然存在。此时,由于是瓦解自己内心成见、执著或者自我包装等的前期,如果感到难以接受,当然有可能反弹,甚至产生颠倒认识,于是自心被障蔽而不能进行法的运作。尤其是不具信心、没有一种认同与随顺之心的初学者,他在法上的运作完全是零,他完全不肯接受。

譬如,首先修习出离才能趣入解脱道,而出离是针对世间欲望作严重打击,包括打击对名誉、地位、自我享受、自我出风头、五欲生活、娱乐、网上闲逛等等的希求。如果对此打击不能接受,就是将出世间的道完全堵塞而无暇修持解脱道。

对于现代人而言,尤其要再再反观自己是否具有第二者——同分邪见。如果一直将颠倒的见解执持在心,使它成为内在的邪机制或运作系统,直至尚未摧毁之间,必定不肯接受与之相反的正法。只要不接受,内在正法的修作就成为零状态,此时,不论外在如何表现,其实都是无暇。

前行系列 4

人中的四无暇,包括生于边地、心有邪见、处在无佛之世,以及成为喑哑,这四种都没有闲暇修法。在观修时,要出现所观对境的状况,然后在心里抉择:他在修法上是有暇还是无暇?结果发现完全无暇。对比他们,自己脱离了无暇的状况,具足相应的一种闲暇,应当再再修习欢喜、珍惜,这是总的说明。

邪见包括邪见者和准邪见者两种

邪见包括邪见者和准邪见者两种。邪见者是入于外道,已经串习常断等见,他根本不可能信受正法。正法的缘起法门中,开示离苦得乐的正道,而邪见者不信解缘起的缘故,堕于常断见,内心生不起任何白法,当然是落入无暇中。因此应当思维:我多么幸运,没有入外道,而是入于内道,并对法生起胜解。我一定要百倍珍惜这次难得的因缘,好好修习正法,否则,一旦落入邪见,万劫千生都难以回转。

再者,在内教里又有准邪教分子,他们处于被邪见障蔽的可怜状态,对传法师和法产生邪见而拒不信受,当然也就无法将正法纳入修持。例如,善星比丘一生只累积恶业,虽然得到人身,但完全错失修持、成就的机会而下堕恶趣。我现在对佛法和传法师有清净观,能信受佛法,能不断地遇到修法的机缘,为什么还不倍加珍惜?人们的心相续往往很难保持清净,很容易受到染污,变得邪僻或自以为是,相比之下,我现在竟能拥有纯真的心地。如是反复思维,认识到目前脱离邪见无暇、拥有远离邪见的闲暇是多么难得。

2 对比

我有没有邪见

前行系列 3

结合自身的修心

心要提示:

逐项思维自身已脱离无暇而获得闲暇,于此生欢喜心,之后发起珍惜有暇时机、尽量修法之心。

总说

具体展开观察的前提是掌握观察点。我们此次需要认识闲暇,而认识闲暇必须首先了知每一种无暇是什么,之后观察自身从中脱出,得到这种闲暇。

所谓八闲暇中“八”的数字是如何得出?“八”其实就是:从地狱无暇的状态中脱出,得到第一个闲暇;从饿鬼道中脱出,得到第二个闲暇;从旁生道脱出,得到第三个闲暇;从边地脱出,得到第四个闲暇;从长寿天脱出,得到第五个闲暇;从邪见中脱出,得到第六个闲暇;从无佛出世中脱出,得到第七个闲暇;又从喑哑中脱出,共得到了八个闲暇。需要如是进行具体、逐个地观察,最后还是落到第一句的定义当中——我没有生在八无暇处,而有修法的闲暇,叫做获得闲暇。由此认识到自身的体性叫做“闲暇人身”。

当前的问题是认识闲暇。如果没有反面的对比,就不知道自己是个幸运者、有暇者;透过跟无暇者的对比,才能认识到自己太幸运了,实现了有暇人身,得到一个珍宝暇身。即使自身所出现的一刹那法上的运作,对于整日整夜处在修法零状态中的地狱众生来说,都是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事。如是逐个进行真切地观察,才能发生真实感,并使自己从内心承认,的确是这种状况。之后再反观对比,看到自身的状况而生起庆幸。

我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能去监狱看一看,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自由自在是多么难得。或者,到癌症病房看看病人,到养殖场看看家畜,就能了解到那些情况的确太恐怖,而自己获得闲暇是真正的幸运。也可以看看那些生活颠倒者、见解混乱者、入外道教门者,以及生在边鄙地、邪文化区域中的人们,跟他们的生活状况对比,发现自己的确得到了人身宝。

我脱离了邪见的无暇而有修法的闲暇

人们一旦染上常断知见,就成为见解上的残障——邪见状态,根本没办法修法。因为如果不幸在外道见、世间言论里听得多,熏得多,就形成了见解肿瘤,或者见解系统混乱,不肯接纳正法的教导。古译为“见刺”、“见林”,正是表明难以度越之意:没有把这一片邪见铲平,内心就不会接受正见。也就是说,无论接触到何等殊胜正法,只要内在有邪见机制的障碍,就不可能产生胜解

可见,修法的机缘有多么难以集聚。我现在没有落入邪见当中,而是皈依佛法,并一路熏习着因果不虚等所有正见,逐渐开启无误的见解、走上菩提正路。太幸运了,自己竟然已经拥有了脱离邪见的闲暇状态!

假使相续熏染上断见,认为没有后世,怎么可能意识到轮回迁流不息的苦流状态,以及决定要从中脱离?又怎会为后世做准备或随顺法道来修心呢?可怕的是,毫无修法的可能性。比如,唯物论者一生一世不信三宝,也不肯修任何法。他的眼光邪谬,认为人死如灯灭,何必修什么?他的论调是,趁着存活的几十年,要吃好、睡好、享受好。或者有些人纯粹是打发时间,混吃等死

如果熏染上常见,认为升天以后就永远是天人,不具有深远眼光的缘故,无法洞息轮回迁流不息的状况,不知道天人也终归堕落。他们被常见锁定,岂能发现轮回的苦性并发起出离心?连出离的动机都谈不上,更何况去行持解脱道的法行?

例如,自从染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论调与见解,时时处处都要求外界围绕自己,所作所为全是因执著自我而起惑造业,一路都处在轮回的苦流中,丝毫不肯接受万法无我的道理,不能发起出世法方面的清净运作。相比之下,我已经信受无我教法,虽然一时尚未彻底纠正习气,但无论如何还是心甘情愿地走向成佛之路。有学法的因缘、有解脱的希望,这是多么幸运!

世上千千万万的人都处在邪见的障蔽当中,心心念念都是以坚固的邪见为指导,在邪法上运作,哪里还有少许正法的运作呢?相续被邪见染污的缘故,对正法不生胜解,内心根本不肯往正法的轨道上行进。相比之下,我的心相续没有被邪见严重染污,对正法见而生欢喜,能够听懂并产生胜解、好乐、信心,这的确表示了非常难得的一种因缘。也就是说,我有幸获得了远离邪见的闲暇状态。

再观察同分邪见的状况,一般是已入佛门,但在心里对人和法有严重的邪见。见解颠倒的缘故,看什么都不清净,看什么都有过失,看什么都反感,导致听不进去教导,也没办法如教而行,非常麻烦。反观自心,假如还比较清净,能够敬重法和传法者,愿意如教奉行,那就是有修法的机缘。

对人起邪见,主要是指对传法师。譬如,邪见者会认为:他没什么了不起,我比他还强;他没什么恩德,我为什么要听他的?等等。譬如,认为母亲不够优秀、没文化,就会反感于行持孝道,就会从内心切断与母亲的关系,甚至左看右看都觉得母亲不顺眼。这种邪见一旦坚固,一生一世不念母亲恩德,在人道的孝行上就成为空白,或者说成为孝道上的无暇者。他的内心被邪见障蔽,从根本上失去了行持孝道的机缘,又哪来行孝的枝叶与花果呢?同样,学法重在尊师重道,师道上的因缘一旦切断,整个前途都将被毁灭、障蔽,丝毫没有开展的机会。

如果认为传法师没恩德、没功德,天天串习邪见,就等于是第二个善星比丘,时时观过失。以此障蔽,导致根本听不进也不肯接受法师所传法。以不尊师的缘故,他不尊法,不尊法的缘故,不可能修法,任何法在他面前都毫无效果。

学法的第一步需要依止四想即是此理。如果不曾认识到自己是病人,又哪里会认定对方是医生、他所传的法是药,以及自己须要依法殷重修来疗病?这一系列最基本的意乐、心态都没准备好,还谈什么学法?最多只能学点知识,甚至知识也学不进,坐在台下一直修邪见。无论如何,只要跟传法法师的关系疏远、隔阂或断绝,就必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法生邪见,是指对于佛法中的某些义理生起颠倒见而进行诽谤。例如,认为大乘法全是神话,认为没有净土等等,由此不肯接受、修持大乘法。还有的认为共同乘的法类低等或下劣,于是自心不肯随顺修持戒定慧,当然也就修不成解脱道。内心的邪解、不赞同、不支持,或者轻视、诋毁,就是断绝入此法门的因缘。又如,如果以为不存在地狱、饿鬼,也没有灶神、树神、山神、河神等等,因果法只不过是佛陀用来吓唬人的话语,于是不信神明、不信轮回、不信地狱等,就必定不肯趣入白法之道。

诸如此类,即使住在正法团体里,但以内心的邪恶机制仍然会阻断自己修法的因缘。好比某人在仪式上加入某党,但他内在的机制根本不顺从党的规定、法则,当然就不属于党派当中的真正同仁。同样,导师佛的一切法都是我们皈依和顶戴奉行的对境,它能引导我们从凡夫起步、逐次升华,最终还归法界。因此,三乘或五乘的法要都须要统摄于同一菩提道,并在自相续当中以离过证德的方式精进修持。只有这样,才算是拥有了修法的闲暇或机缘。

我们应当各自反观:我是不是同分邪见的状态

我们应当各自反观:我是不是同分邪见的状态呢?假使自己并未对法、对人起邪见,而是抱有一种清净的信心、敬重心,能够随顺法道而行,那么就应当庆幸,我现在从颠倒见或者邪看待当中脱出,远离了邪见无暇,具足正法方面的因缘或运作

我能够安然修法–太幸运太欢喜了

经过以上对比无暇的引导,不难学会如理作意闲暇人身。再回到晋美朗巴大祖师的修轨当中,也应该清楚得多。皈依发心以后,对于现在自己没有受生在八无暇处数数修持欢喜,思维自己已经得到的难得之八闲暇而发起珍惜心,我一定要好好修法,无意义地度过闲暇人身就太可惜了。

通达理路以后,又经过广大观察开展自己的心态、心理,便不难认识:我现在没有生在地狱火海里,太幸运了!没有火烧冰冻之苦,脱离了每一层地狱,分分秒秒都能够心态安然地修法,太幸运了!太欢喜了!

再思维:我没有生在饿鬼界,不是天天受着饥渴的煎熬,而是每天都能吃饱,能身心安然地修法,太幸运了!我已经脱离了饿鬼的无暇。

再思维,自己没有投生为猪马牛羊,没有处在被驱使、奴役,或者相互残杀、感受愚蒙之苦等状态,能得到不受逼迫的人身来安心、闲适自在地学修,太幸运了!

再想到自己没有被冰冻在无想天里,不是处于一种酣睡般的等持;再扩展来说,也不是身为欲界天的散逸状态。当下自己的心识能如理运转,能如理地运行种种修法,太幸运了!太欢喜了!

再看人间的四个无暇状态,我也已经一一远离。

没生在边地而身处佛法中土,秉性向法,受持的是法轨,有许多法上的运作因缘,多么幸运啊!

我所处的时代正值释迦佛教的末法期,能够遇到佛的法教,不是此前与此后的时期,也不是十方无佛出世的空虚刹土,我太幸运了!释迦佛出世的缘起极其难得,意味着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三宝由此得以建立、佛法上的各种事业得以推展,我就处在如是佛法的大缘起当中,当然应该倍加珍惜!

从根身方面观察,自己诸根健全、不哑不呆,心识能够正常运转,口舌能够流利地表达,多么幸运!对于法的表诠都能念诵、能领会,多么值得欢喜!

再说见解方面,对于佛法最为相信,才是开启一切白法的根本;顺应诸佛教法,才能令人逐步反迷归悟、破邪归真。而我竟然已经具备信心,能够从此逐步开启正见,真幸运啊!

一一思维八种闲暇,认识到相比大多数的苦难者,自己可以算是真正的幸运者,从而由衷生起欢喜。之后思维:八暇极为难得的缘故,自己今生如果不肯精进修法,时间很快逝去,五年、十年不知不觉一晃而过,一年的时间更是转眼即无;如果我不珍惜、任意地白白浪费,所得闲暇之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前行系列 4

人中的四无暇,包括生于边地、心有邪见、处在无佛之世,以及成为喑哑,这四种都没有闲暇修法。在观修时,要出现所观对境的状况,然后在心里抉择:他在修法上是有暇还是无暇?结果发现完全无暇。对比他们,自己脱离了无暇的状况,具足相应的一种闲暇,应当再再修习欢喜、珍惜,这是总的说明。

邪见包括邪见者和准邪见者两种。邪见者是入于外道,已经串习常断等见,他根本不可能信受正法。正法的缘起法门中,开示离苦得乐的正道,而邪见者不信解缘起的缘故,堕于常断见,内心生不起任何白法,当然是落入无暇中。因此应当思维:我多么幸运,没有入外道,而是入于内道,并对法生起胜解。我一定要百倍珍惜这次难得的因缘,好好修习正法,否则,一旦落入邪见,万劫千生都难以回转。

再者,在内教里又有准邪教分子,他们处于被邪见障蔽的可怜状态,对传法师和法产生邪见而拒不信受,当然也就无法将正法纳入修持。例如,善星比丘一生只累积恶业,虽然得到人身,但完全错失修持、成就的机会而下堕恶趣。我现在对佛法和传法师有清净观,能信受佛法,能不断地遇到修法的机缘,为什么还不倍加珍惜?人们的心相续往往很难保持清净,很容易受到染污,变得邪僻或自以为是,相比之下,我现在竟能拥有纯真的心地。如是反复思维,认识到目前脱离邪见无暇、拥有远离邪见的闲暇是多么难得。

3 珍惜

前行系列 4

结行回向

座中之结行者,如是以座上所修的善根为代表的三时一切善根,以及诸佛佛子的无漏善根、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根,尽其所有以心合集为一,为了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二者后、获得圆满正等觉之大宝佛果而作回向。

结行回向善根,目的是使善根辗转增长,具足殊胜。回向的方式要把握两点:一、尽一切善根量;二、回向最高目的。

一、尽一切善根量,是指法界心中有多少善根,就全部用来作回向。具体来说:以这一座所修的善根为代表,在法界心中有我过去、现在、未来所修的一切善根;再者,自他不二的缘故,在法界心中有无数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有情,他们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修的无漏善根和有漏善根,也可以全部合集起来,用作回向。一句话表达:法界心中自他、圣凡,过去、现在、未来所修的所有有漏善根、无漏善根的量作为一个整体,在心中印持而将其回向于最高目的。

二、最高目的是什么呢?一切有情本来都是正等觉如来,只因一念迷失,落在虚妄轮回之流,因此,我要以同体的悲心,回向与我无别的一切有情都远离苦和苦因,消尽迷乱、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也就是说,一切有情都还归法界而成佛,达到彻底觉悟的地步,这就是最高目的。认准以上两点而回向,就具有结行回向殊胜的内涵。

回向之行相者,心想:“如同诸佛菩萨以三轮清净回向方式如何回向般,我也如是普作回向”,由此门径口中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两颂。

回向的行相包括定解和作法。定解是以信解而思维:“诸佛和诸大佛子都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我也要跟他们一模一样地普作回向。”其中,“三轮清净”,即泯除能、所、作三轮。

凡夫做任何事,都以为有能作的作者、所作的事以及正在进行的运作,并将此三执为实法。譬如,司机认为有能开车的司机、所开的车以及开车这件事,这便是“三轮”。但真实观察起来,却找不到司机、机车、运作的相。如是,诸佛、诸大菩萨已证空性之谛,面前没有假相,但也没有落于断灭,而是现见这一切都没有脱开法界。因此,我不应随顺迷乱的方式,我应该一心标定,以跟诸佛菩萨一样的方式进行回向。虽然尚未现证,但我的方向即是如此,这是我最好乐、最信受的方式。以此定解,按照诸佛菩萨三轮清净的方式而回向。

口中需要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习。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两颂,来作印持。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如同利剑斩乱丝一般,能把无明暗障消尽无余,所以称为“勇猛”。“普贤慧行亦复然”,是在文殊智的摄持下发起无碍的普贤行。“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他们是怎样做,我就要怎样做。“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三世诸佛众所称叹的大愿,即是普贤行愿王,我回向善根就是为了成就行愿、完成无上大义。也就是以念念不忘“为得普贤殊胜行”作为最高目的,我们应当如是回向。

其次不突然起来,而要这样回顾:噶类,我现在以座前的誓愿有没有落在迷乱中?如果一刹那也没有落在迷乱上,修好了这一座的话,欢喜后就会起骄慢,所以须要断除骄慢。要这样想:哦!你能够修好这一座,看来就是俗话说的撞了好运。你有什么好骄傲的?你是不是这样好,我还要看你下一座!

回向后的做法是反省,即不突然起坐而检点、回顾:这一座修得怎么样?我上座前立誓:哪怕大恩父亲来到,我也决不起座、不随迷乱而转;哪怕被人掐死也不动摇志愿。现在看来,我在这一座中已经随迷乱转还是没有随迷乱转?是不是听到什么声音就马上蠢蠢欲动,或者时不时想吃点什么,或者想要看看电视、上上网?是不是内心动摇,甚至从座位上起身,破坏了这一座的誓愿呢?

如果一刹那也没有随迷乱转,就说明这一座修得不错,此时应防骄慢。为什么呢?只要一时欢喜,认为自己不错,我相就顿时高大起来,凡夫稍不注意,很容易缘高相转,由此增长骄慢心。对此,我们应当小心提防,在得到一点名声、称赞或地位时,高相马上生起。世人没有不骗自己,也少有不因名利而变心的,他们总是甘愿沉浸其中。如果自己学历高、地位尊、名气大、赞叹多等等,内心一旦缘取此等高大之相,马上给自己贴标签,认为是多么了不起。高相和自我相连结在一起,不到两秒钟就会开始增长慢心。

凡夫往往是学一点皮毛知识就增长慢心,见识高一点就自以为了不起,能辩论几句、发表一种看法,在众人之中能显示自己、有一些突出表现,都会迅速增长慢心。就修法来说,即使在关房里不跟人接触,也会自以为是、过分肯定自己:我是非常不错的行者,当今世上可能没有像我这样的人吧!由此滋长慢心,自己将不知不觉地很难谦下。

因此,当自己心态高举时,就要对治慢心,可以采取训斥、呵骂、贬低一番的方法:你这家伙能修好这一座,看来只是撞到好运吧!你有什么可骄慢的?是不是真正有进步,还要观察你的下一座!如此及时降伏慢心,可以避免骄慢抬头不断串习而变得逐渐坚固且难以纠正。

再者如果心已经随迷乱转了,一项善也不肯思维的话,心就会苦恼起来,认为“我什么也修不成吧!”由此将会懈怠。所以,要对此发勇悍心鼓起劲来。这样想:哦!你这一次随迷乱转了而没有修好,但是有什么好苦恼呢?你从无始劫来到现在一直在迷乱,现在之所以要分座上和座间来修,原因也在此处。此外,你要从一开始就不迷乱的话,现在为何没有成正觉呢?尽管现在随迷乱转了,但下一座决不再随迷乱而转。这样心里发誓尽力而作。

另一方面,如果这一座没修成,就要防止气馁而落于懈怠中。修法是长期的事,一个恶劣凡夫要在法道上有所进步,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无始的积习、烦恼力、罪障等,可能久修不成,但是也不应放弃。假使反省到:在这一座上,自心任随迷乱而转,若干小时当中都不肯思维少许善法,或者怎样去想都想不动,于是,不免心生苦恼,认为“我不是修法的料子,什么也修不成了”。要知道,一旦否定自己,内心就会轻易放弃。

这时,我们应当给自己打气,发勇悍心,提起一股劲头来:你因为随迷乱而转,未能专心修法,但是有什么可苦恼呢?从无始以来直到如今都在错乱当中,既然不是一天,而是患病无数年,此次处在迷乱大病中,修法不成也是“正常”,所以才需要治疗。治疗不可能顿时见效,由于病入膏肓,才分座上和座间来修。假使你从最初就不错乱,为什么现在还未成正觉呢?正是因为自从数不到边际的劫数以前就已经迷乱,现在作为错乱深重的凡夫,各种负面力量当然会时时涌现,但是不应该放弃。这一座被迷乱所转,下一座我决不再随迷乱而转!如此发下誓愿,尽力而为。

总之,我们需要防止堕入骄慢或气馁两边。修行是直到成佛之间的长久大计,无论如何都要一直修行到死,除了修行,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如果不修行而跟随错乱,就更会加深痛苦、灾难。如此引导自己认识大义,之后勉励而为,以一种铁汉精神,把修行作为自己唯一的道路,在任何时处、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修行。

随后从座位徐徐起身,进入座间的诸作业。

通过此座反省,调整好心态以后,再从座位慢慢起身。假使不作观察,导致从这一座而生起骄慢或懈怠,就落在不妙的缘起中,还会使后续状态都受到染污。修行人正是需要非常细致地观察自心,以便时时检点、时时修正和照管自心,不让它落于迷途。

以上,这一座从前行、正行到结行算是已经尽心而处理,之后就可以进入座间事宜,比如去念诵、烧烟供、阅经书、发愿等等,使自己不浪费一分一秒。座上正修、座下助修,都是我们需要修行之处。

座间

此复在座间时如果对前面的八暇不一一思维的话,那就像铁匠在火中烧铁,一取出来又变成黑乎乎那样,座上心稍有些变改的情况,座间如果对世间此世的现象欢喜驰趣,座上有没有思维闲暇等都没有两样,而且有心趣入法油子的危险性。

在座间的这段时间里,如果对于之前所修的八种闲暇没有一一思维,就很容易忘掉。譬如,铁匠将铁在火中烧炼好一阵子,即使是火烧得再旺,铁被烧得通红,一旦拿出而没有继续加温,它也会很快冷却。修行同样需要常保“热气”,因此,座间的处理就非常重要,一直要辅助维持住座间的修行,以使其相续不断而容易成熟自心。否则,串习一小时,放置三小时,必定难以在心中炼成。在座上,内心或许能够稍有变动、改变,到了座间,假使对现世的一些现相欢喜趣入,内心便又转入于现世所缘,生起贪嗔,法的热气马上又会消散,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如果在世俗环境里溜达多了,生起的散乱、贪嗔也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座上有没有修闲暇都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座上修闲暇,内心稍微有些变动,然而座下没有进行维护,就仍然是老样子,遇境照贪不误,跟没修一样。甚至关键时刻从来记不起什么叫闲暇以及应当如何珍惜等,仍然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和不修没什么区别。

而且,长此以往还容易成为法油子。因为不修的时候还会承认自己差、没有修行,一旦修行,更容易自以为是:“这些道理我还不懂?我都修多少座了!”但实际检查起来相续非常恶劣,跟世间人一样照贪不误,肆意浪费时间。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成为法油子,就连拯救法身慧命的佛法也难以调伏心相续,反会成为助长烦恼的因。

此时,不仅法不入心,而且他人的教训自己也听不进,心态非常高举、刚强而坚硬,几乎成为一种“危险性”很大的顽疾,或者说成为无可救药的相续。因为法都不能改变或拯救心相续,还有什么能拯救呢?以为自己任何高法、大法都见过,以为自己如何如何,以为“谁还能有资格教导我这么了不起的修行人呢”,这就是所谓的“法油子”。

宗喀巴大师在《道次第》[[7]]的修轨中也讲到,修法的座间该如何行持。总的来说,虽然有礼拜、转绕和读诵等各种可做的事,但主要是在座上努力修法以后,如果在座间对于所修的行相和所缘,没有以忆念、正知来善加维护,反而去随便放逸、散乱,那么所生的功德也将极其微少。因此,在座间要阅读与本法相关的经论、传记等等,数数忆持。譬如,修持暇满的座间就要常看暇满的书籍,与人谈话时也多谈论暇满,如此以相互随顺的缘起来保护“热气”,起到辅助作用。

如果内心在座间去缘念其他法门,也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去缘世间法,这些是非法道的缘故,心处其中若被严重染污,散乱也会加深,自然使修行的功德很快消失,如同热度受到寒气的侵袭而冷却。或者,修的当下比较清净,但座间跟随世间的见解、行为、恶友而转,马上就将内在的一点修行成效消散无余。毕竟,世间法不会涉及暇满的法义,也不强调珍惜人身,而是提倡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

再者,座间也不宜看电视、上网、看世间杂书等,这非常关键。那些跟修法相反的种种状态,如果在座间再去熏习上一段时间,很容易使心频频陷入迷乱,座上修行仅有的少许功德也会很快报废、消失。

我们必须知道这些相关忌讳,不能接触染污境、染污的恶友、染污的见解、染污的邪书、染污的媒体等。很多人自诩修行好或特别自在,世上的东西可以无不谈论、观看、娱乐,其实这些都是没有羞耻心的表现,完全是在欺骗自己。

座上结行讲解完毕。

思考题

1、 座中结行:

(1) 如何如理回向善根?回向的行相是什么?

(2) 如何对此座修法作反省回顾?未落迷乱与随迷乱转的状况分别如何?会引生怎样的心态?如何对治?

2、 座间应如何行持?请从反面阐述,如是行持有何必要。

谈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一、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

很多人认为“闻思时才需要观察,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不必观察”,这样自然便会认为:不闻思照样能修,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有个所修的内容,若不经过闻思,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之后还要自己考虑,观察到位,才能实际操作。同样,所修的内容首先要听别人讲解,由他力得到决定,再由自力思惟决定,然后再串习就是修。所以,修的内容是由闻思来决定的。

再者,闻思决定的内容本来就有观察和安住两种,因此修也就有观察和安住两种,不能说修唯一是安住。

譬如:修净土法门中求生净土的愿,即是修厌离娑婆和欣求极乐的心。对所修的内容,首先应通过听闻了解,否则就不知道修些什么、该如何修。所谓“听闻”,就是以佛的教法、法师的开演和自己的耳根等因缘和合,而听到佛经中修欣求心和厌离心的内容。同时,必须明白所闻的法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所修的内容——实修的教授。

比如,听到讲解娑婆世界的三苦、八苦、五痛、五烧,这是修厌离心的教授;又听到讲述极乐世界种种依报和正报的庄严,这是修欣求心的教授。这样通过他力得到了知,就是由听闻决定所修内容。

之后,还要对此数数思惟,了解透彻。比如,娑婆世界的苦苦、坏苦、行苦,每个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苦”、“坏”、“行”叫做苦?为何要出离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哪些过患?这些问题自己不思惟就决定不下来。所以,修厌离心的内容——三苦、八苦等,先要由思惟引发定解,之后再反复串习,就会引发厌离心,而且越修越强,越修越稳固,最后,会达到囚犯想出监狱、粪坑里的人想出粪坑那样迫切的心情,一刻也不想呆在娑婆世界。

反之修欣求心,就是观察极乐世界没有三苦、八苦,往生立即了脱生死、获得不退转果位,种种依报环境的功德、正报佛菩萨的功德等。但是,对此若不听闻、阅读净土经论,自己是无法了解的;若不思惟,也不能将所修的内容吃准、搞透。所以,首先应通过闻思决定修的内容,再如是反复串习,令欣求心增上、持续。相续中一旦具有欣求心和厌离心,便是成就了求生净土的愿。

由此可见,修不只是安住,闻思也不只是为修提供证据,不是和修无关的佛学研究。应切记“闻思的任务是决定修的内容”这一关要。

二、闻、思、修密切相关

智慧分为闻慧、思慧、修慧。这三种慧是如何产生的呢?即:闻慧由闻而成就,要想获得闻慧,前行是听闻,由闻法就会成就闻慧;思慧是由思惟所成就,不在思惟上下工夫,思慧就无从产生,故思慧的前行是思惟,由思惟便能成就思慧;修慧由修习而成就,即由串习而成。

之后,反观自己:听闻时,如果没有如法的发心和行为,耳根没有专注在法师所说的法义上,或者生起昏沉、掉举、傲慢等烦恼,如此绝不会生起闻慧,只会增加无明、业障;思惟时,若对所闻法义,或者粗略阅一遍,或者束之高阁,根本就不看,又怎么谈得上如理思惟?又怎么有数数如理思惟?所以,落实思惟的人寥寥无几。如是思慧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引生修慧。

以下再了知三慧次第生起的道理。

(一)“修慧从思慧生”

“修慧从思慧生”并不是指从思慧直接就产生修慧。修慧的前行是修,修又是串习由思慧所决定的法义。若无思慧,就无法确定在何处修,想串习也没有所缘境,又如何生起修慧?所以,要生起修慧,必须串习思慧所决定的法义,是从这个角度而言“修慧从思慧生”。

比如,对世间享乐修出离心,所修就是坏苦,这只有由思慧才能决定。换言之,以思慧能决定欲乐不是安乐性,刹那迁变之故;欲乐坏灭时必定产生痛苦,有贪著心之故。了知这些之后,再安住法义串习,就可以引发厌离心,而且,越串习厌离心越强,厌离心越强,就越能放下。如果没有思慧,不知在何处串习,又怎么能生起修慧?所以,没有思慧指导的修就像盲人射箭,是“盲修瞎炼”。

(二)“思慧从闻慧生”

并不是说从闻慧直接生起思慧,而是说思慧依靠思惟产生,思惟的内容由闻慧而决定,是从这一角度说“思慧从闻慧生”。

比如:清楚地听闻了讲述八无暇、十圆满的文句,所忆持的法义就成了思惟的内容。如果听闻之后,没有记住任何法义,连讲什么都不知道,又能对何者作思惟呢?因此,没有闻慧,就不可能有思惟。

总之,由闻而产生闻慧,由闻慧能进入思惟,由思惟而产生思慧,由思慧能进入修习,由修习产生修慧,这是闻思修的生起次第。

另外,应当“主动及时地转入”闻思修。这个主动性非常重要,闻思修主要靠自己,自己不争取,没有人能把智慧直接送入相续。释尊的能力可谓第一,如果有这种可能性,佛早已把智慧安放在每个众生的相续中。

所谓“主动及时地转入”,就是要尽心尽力地投入,听一点,就要听懂一点;听懂一点,就要思惟一点;思惟一点,就要透彻一点;透彻一点,就要串习一点。比如,听人无我法门,耳根要专注在法师的音声上,自己的动机就是要听懂,要生起闻慧,对重点之处,若无法记下,就应做笔记。总之,要尽一切努力得到闻慧。若具这样的发心和加行,则听一次就生一次闻慧,闻法就很有收获,内心便会欢喜闻法。

听懂之后,最重要的是思惟,即针对闻思所了知的法义,及时地思惟,依靠自力对法义融会贯通,生起断定的理解。乃至未获定解之前,必须不断努力地思惟。

为了能一心投入思惟,并有所成就,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和环境,尽量避免外缘的干扰,舍离一切无关的世间琐事、无义的闲谈交往,如此才能集中心力投入思惟。所以,应当独自在寂静处,专心致志地观察思惟法义。听闻、修行都应如此。

总之,对每天以闻慧了知的法义,要及时转入思惟,通过点滴的积累,逐渐成就累累硕果,如同“聚沙成塔”一般。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没有异想天开,凡事均需长期用功才会有成果,而且大成果是从点滴积累而来的。

比如,听闻了人无我法门,知道了“观察我和五蕴一体、异体”的方法,但并不能以此为足,而是要思惟透彻,直到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为止。因此听闻之后,就应一心思惟:“我”和“蕴”一体有什么过失;“我”和“蕴”异体又有什么过失;“我”和“蕴”不是一体、异体,那“我”是什么?“我”和“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要一遍又一遍地观察、衡量,要切实下苦工夫,要知道凭空是不可能产生定解的。

一般思惟时都会有个过程,最初一点也摸不到头绪,左边摸一下、右边摸一下,翻来覆去地摸索,但最后慢慢会理清头绪,开始相应法义,能决定“是这样一个意思”,心里能肯定而没有怀疑。

因此,我们应当长期听闻正法,之后及时转入思惟,如是让佛法正见越来越深广稳固。须知,这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闻思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熟”,“熟”了就会“透”,“熟”了就会善巧。《禅林宝训》中说,白云禅师阅经书不下几百遍。每次开卷再读,一定有新的收获。我们若能像禅师这般勤奋,一定能通达佛法。

古人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细读深思理自知。”(旧书若能耐心读上百遍,细细地读,深深地思惟,书中的道理自然会明白。阅读属于闻慧,读时思惟属于思慧。)听闻、讲解、思惟都是如此。任何法门只要反复讲、反复看、反复思惟,以串习力终有透彻的一天。

由思惟决定好之后,就要及时串习。比如,对暇满的涵义,很多人五年前就理解了,但是并没有在心上串习,所以五年后仍在虚耗时间,根本不见有进步,这就是不串习的过患。所以,懂了一点之后,要立即串习。比如,对“暇满难得”不断观察修,才能远离过失、引生功德,也才能日日有进步(上等修行人日日有进步,中等修行人月月有进步,下等修行人年年有进步)。如果不仅没进步,还不断退步,那就不是修行人,因为只是学知识,根本就不修,没有改变自相续。

三、对实修来说闻思最重要之理

理由是:有多少听闻,就有那么多的闻所成慧;有多少闻所成慧,就有那么多的思惟;有多少思惟,就有那么多的思所成慧;有多少思所成慧,就有那么多的修习;有多少修习,就有那么多的灭除过失、引生功德。换言之:听闻是零,闻慧就是零;闻慧是零,思惟就是零;思惟是零,思慧就是零;思慧是零,修就是零;修是零,所灭的过失、所引的功德就是零。

因此,对实修来说,闻思最为重要。若无最初的闻思,修行要么成为盲修瞎炼,要么流于影像,很难成就。

由此便知,闻思修对于个人修行的成败和整个佛教的兴衰,关系何等重大。如果舍弃了闻思,也就不会懂得什么是人身的意义,什么是无常,什么是苦,什么是人无我,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因果,什么是生死的缘起,什么是三宝,什么是空性,什么是佛性。如此一来,人天善道、出离心、菩提心、出世间空性之道等,完全会隐没,最后不闻三宝之名,又怎会有教证二法住持世间呢?对个人而言,人天善道、解脱道、菩提道,只有依靠闻思才会了解,也只有串习闻思所决定的法义,才能在心中体证佛法。所以,世亲菩萨说:“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这是千真万确的定论。

四、两种偏差

(一)闻思未到量就盲修瞎炼

如果闻思没有到量,不明白修的次第、方法、数量,不知道如何解决修行中的问题,也辨不清正道和歧途,没有了定解之目,极易堕入盲修瞎炼的险坑中。

(二)闻思此法,修持彼法

这是不明白教证二法的关系所致。其实,教法是指示修行的道路,教你怎么做、怎么修,而证法是按照所指示的道路真实行持。所以,修就是修闻思所决定的法义。如果闻思和修无关,闻思的法义并不是所修的内容,则即便闻思二十年,也对修没有任何帮助,有心修行的人又岂愿虚耗二十年宝贵时光?若按这种想法,很多人会放弃闻思。

试问:佛成道之后,最根本的事业是转法轮,四十九年说法,结集成三藏十二部的教法,如果这些教法不是指引众生修行的教授,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岂非无义?这是对佛的大毁谤。

再者,一般人单凭听闻也无法得到解脱,否则“修”就成了多余,只要说“闻、思”,不必再加一个“修”。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如果不是这样,那应当仅仅以听闻无我等法就现量证悟其义,当下得解脱,所谓的修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又如果不听闻无我等法就可以自修彼义,那宣说诸经论应成毫无意义,也就不必宣说了,但这是绝不可能的。如果想获得圣者如实见法性的各别自证智,必须首先听闻圣法,然后思惟其义而生起定解,接下来,应当专注一缘修持此法义。因此,初学者最初必须生起听闻智慧。因此,听受和所讲的佛法是这样具有大意义和大必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通病,听完法合上书本,就算完成任务。如此即便一部接一部地闻法,其实根本就没有思惟过,学的虽多,但真正消化、吸收的却非常少,又怎么能引生定解?怎么能结合相续串习?如此只会堕入“闻思没有用”、“闻思不必要”的邪见中。

还有一些人虽然在闻思,但不够彻底。有些只掌握佛法的片段,不懂得整个菩提道从下至上的次第;有些没有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义,没有得到心要;有些不知道“修”是安住在闻思所得到的定解中,串习由闻思所决定的法义。

观察目前闻思修的状况,问题颇多,不良心态也很多。一种是不老实,无法老老实实坐下来,全心全意地融入佛法;一种是不踏实,学佛多年,心里一直没底,总是怀疑“这样做有没有用”;还有一种是幻想家,本来基础的法门就是目前最需要的,抛开这些能闻思、能串习的法门,整天盼星星、盼月亮,幻想能得一个最高、最快、最轻松的法。

本来一切佛法通过如理闻思都能显现为修行的教授,但一般人未能好好闻思,也就没有能力趣入实修。这并非所学法门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没有好好思考过闻思修的关系,一向没有依教奉行,才导致不能把法结合在自心上修行。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恐怕还会发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首先要调整闻思修的发心,明确目标,唯一是为了了生死、成菩提、度众生,而不是想获得名声和地位,也不是只收集佛学知识。

其次,为了能真正串习法义,改变自他相续,先应精进闻思,掌握修的方法,明白修的次第和数量。之后,于己,唯一要在心上实修实证;于他,唯一要无私地为有情开示佛法的心要。由此可见:上等修行者是上等法师,中等修行者是中等法师;住持佛法和实修、自利和利他、教法和证法、闻思和修,彼此关系密切,并非毫不相干。

比如,某人想练剑的愿望非常强烈,到处寻访名师,拜师之后,想方设法要学到剑术。他的心始终专注在剑术上,对老师的教导,一句不肯漏,全面主动去寻求、去摸索、去请教,目的无非是想把剑练好,提高境界。他弄清套路之后,不会只满足于“纸上谈剑、口上谈剑”的境界,会立即真刀真枪地操练。我们闻思修若能有这样热诚实干的心,肯定会成功。

所以,学佛不只是为了做理论家、谈论家,积累佛学知识,学佛的目的是解脱、是成佛、是度众生。一切闻思修都应从这点出发,而且注意力要放在如何修心、应修何法上面。这样的初发心非常关键,应时常铭记于心。须知,佛地之前均为有学地,均需闻思修,需辗转增上,故应发起从现在开始学到成佛为止的大心。佛法如大海,越转越深、越转越广。我们闻思就要和修心结合,逐渐将自相续转成圣贤的相续,转成佛菩萨的相续。

五、举例说明

(一)修暇满

我们耽著今生,散乱心非常强,这是无始以来串习坚固的习气,直接障碍摄取后世和解脱的大义。看似很小的颠倒心,实际上危害无穷,会把心完全缠在追求今生的魔网当中,大好人生都浪费在造恶业上。

对治这种颠倒的方法就是修暇满。能否修成,就观待闻思是否获得定解。因为修暇满实际是串习闻思所决定的暇满难得和义大的意义,如果获得定解,安住定解观察,越观察就越能引发珍惜人生的善心,当这个善心修到猛利、持续时,就有力量逆转颠倒心。

所以,对于修暇满来说,最重要就是闻思暇满,力争生起定解,而不是用其它方法,也不观待外在条件。

为了获得定解,要尽力寻求闻思。凡是宣说暇满之处,我们都要好好听闻。凡是开示人身难得、义大的经论,古德珍惜人身的教言、传记,我们都应收集,作为专题,对重点要深入思惟。像这样,一次一个重点,下死功夫突破,学一次学透一个,步步透出就是在前进。

平时应多听、多看、多思惟。学暇满,就一心投入在暇满上,一直思惟到完全扭转观念,获得不可夺的正见,再依正见串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不然,见解没有转变,修行就很难相应。

所以,首先要获得定解,然后安住在定解中串习,而且要坚持串习,如此才能断除原先的颠倒心,让珍惜人身的心越来越强,乃至最后稍一提念,就会现起正念,这就修成了菩提道的一个支分,自相续也因此受用匪浅。

(二)修人无我

首先,由闻思抉择无我,遣除心中对无我的怀疑,破除有我的观点,引起人无我的定解。然后,不论入定出定、行住坐卧,都再再串习无我的定解,让无我的习气逐渐成熟,即“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习气生的地方——无我,让它变熟;习气熟的地方——有我,让它变生)。

无始劫来,我们最熟悉的是我执,一张口就是“我”,起心动念都是考虑“我”,不必费力自然如此,这是无始积习,根深蒂固。这个我执就是轮回之根,此根不断,根本无法相应出世间法。从这个根出生八万四千烦恼:赞叹“我”,马上露出笑容,批评“我”,脸马上阴沉下来,顺我的意就高兴,不满我的意就生嗔心、嫉妒心,凡事都要满足我的意愿。换言之,凡事都要随顺我执才行,这就是修我执。这种状态若不扭转,千生万劫也出不了生死,因为方向完全相反,这是念念生死的走向,怎么会有解脱?所作所为都落入生死当中。

现在要从根断除轮回,唯一要依靠智慧。智慧也不会凭空产生,必须通过闻思空性,而且首先从容易下手的人无我开始。

为了让修行得力,首先闻思要达到要点。闻思越成熟、越究竟,修起来就越方便。如果闻思透彻,提起来就可以用,就可以安住。这样熏习得多,思惟得也多,达到量之后,“无我见”自然就稳固,丝毫动不了。

我们对一件事听得多、想得多,自然形成一种见,转不过来,以后无论做什么,都随着这个“见”转。现在应善用心这个作用,逆转串习,不断听闻无我,时时思惟无我,最终会破除疑惑,得到定解,之后串习这个“无我”的定解,以无我执伏住我执,不去想我、贪我……,自然就伏住烦恼。

若能以无我定解的慧眼,见到只有色受想行识五蕴,此外并没有“常、一、自在”的我,心就直接安住“唯蕴无我”的定解上,串习得越熟、越深,越好。最好一切威仪中都依止正知正念,让心安住在“无我”中。走路时,知道只有五蕴在不断随缘起运转。听声音时,也要作意没有我,只是耳根和声尘和合,现起一个声音的相。安住在无我中,别人说你好,也观“没有我,只是一堆蕴,没有可贪执的”;别人骂你,也观“只有蕴,只是零散的微尘和念头”。如是怎么也找不到“我”,不必为“我”欢喜、为“我”忧。

身处人群当中,很容易就和别人比较,这时不安住无我,很快就会生起烦恼。比别人高,就生傲慢;比别人低,就生自卑;见别人圆满,就生嫉妒;见自己好,就有表现欲,想争座位、出风头。这时应当安住在无我中,别人是五蕴,我也是五蕴,心专注在蕴的相上,不去执我,如是“我好、你不好”、“我吃亏”、“我没有被重视”等念头得不到支持,就生不起来,即可遮止贪嗔。

总之,要举一反三,自己主动给自己当教练,把人无我的法门贯彻在生活当中,时时运用。

(三)修苦

若对苦闻思得不够,则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更不必说大悲心。因为如果没有闻法,就不了知三苦的体相以及八苦、六道诸苦等的差别,而不思惟有漏皆苦、乐是坏苦等涵义,就无法获得定解,这样很难安住在轮回是苦海、是火坑等意义中,也就无法修成普厌三有的出离心。

一般苦苦好理解,但了解坏苦、行苦的人并不多,这样就很难修成出离心,因为只知道苦苦,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坏苦和行苦,就无法对善趣(欲界人天、色界、无色界)生起出离心。若没有出离心而一味追求轮回的圆满,则无论修什么也只是积集顺生死业。

由此可见,了知教理的重要性。教能指示方向路径、界定地道阶位、辨明真妄,若教理不明,就像盲人一样,容易误入歧途。比如,认识不到坏苦,就会把欺诳性的乐受看成是安乐,无法解脱对乐受的爱著,不必说天宫的妙乐,即便对人间的小乐也是趋之若鹜,不会觉得没有意义,而且还耽著不舍。如此发展下去,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趣入解脱道?

再者,大悲心也要有闻思苦的基础才能修成。一般说修大悲,其实修的只是片面的悲、浮在表面的悲。闻思若未究竟,会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修也是流于影像。今天照着法本相似修一点,几天不见效果,又转修下一个,一系列修下来不见有什么成就,便全抛在一边,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法上。总认为有不共的法,认为有捷径,可以轻而易举地奏效,就是不肯刻苦地闻思修。相反,若闻思究竟再修,则修一法就能成就一法,修出离心成就出离心,修菩提心成就菩提心,修无我成就无我。由闻思决定好了整个菩提道的各个支分,之后就是修习这一系列的道次第,不必再另找一个修法。

(四)修持净土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对西方净土的因、果、事、理,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往生净土的殊胜利益,往生的正因和违缘,西方净土的不共优点,修持净土的方法,阿弥陀佛的大愿海,弥陀名号的功德等等,都要由多闻才能了解。多闻之后,又要多思惟忆念。如果由思惟圣教和正理引发了定解,那就能引生往生净土坚定的信念和切愿。在真信切愿推动下,身心投入修持,修一分就是一分净土正因,步步切实,决定成功,可以说“往生净土,万牛莫挽”。以这个原因,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所以先由闻思引生定解,这是最初的关键。在定解的摄持下,所有的修行下至一点一滴都能成为净土资粮,而且是纯乎其纯的资粮,由此开始踏上了往生净土的真实之道。而且,修的效果非常好,因为整个心和阿弥陀佛相应,功德不可思议。按这样发展,虽然还身处娑婆世界,其实已成为极乐国的人。

相反,若没有闻思净土的经论,对净土没有生起真信切愿,则修持净土容易沦为影子之道。(当然并不排除宿世已种过深厚善根,一听就能深信不移,这并非此处所指的对象。可以反观自己,如果只是模糊的信心,往生的愿望甚至比去美国还微弱,那一定要闻思净土的经论教言。各人都有自知之明,反观自心就知道信愿的真切程度。)

不闻思是怎样造成修持的不得力和不相应的呢?(此处,“闻”不只是听闻,十法行中的书写、阅读、讽诵、开演等都归属在内。)比如,没有听闻思惟过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恩德,就不会去忆念,也就无从生起对佛的信心和感恩心。或者,闻思得不够,观察和忆念未到量,则信心和感恩心就很难猛利、恒常。如是即便修一点,与法相应的程度也很差,效果也不明显。

或者没有闻思,就不会了知阿弥陀佛的智悲力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宏深广大,也就不能由衷地发起对佛的皈依心,这样即便形象上向阿弥陀佛合掌、礼拜,但和以猛利皈依心礼拜相比,功德相去甚远。

或者,不知道依仗佛力超越生死远比单凭自力容易,就不能死心依止佛力,决志求生净土。

或者,没有闻思,就不能真正观察到娑婆世界纯粹是苦性,遇到世间的顺逆境,仍会耽著不舍,无法投注心力修持净土。比如,一个人对苦谛思惟得深彻,出离心坚固,他就能放下世间,一心修净土。而另一人不知轮回是苦,根本没有出离心,虽然口中念佛,心中追求世间的念头不断。两人念佛的效果肯定相差悬殊。

或者,不闻思,就不知道净土不可思议的利益,不会缘此观察串习,也就难以生起欣求极乐的心,更不能让欣求心达到强烈,以及持续到行住坐卧的一切威仪中。无法深刻了解《阿弥陀经》所说的“无有诸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乐”的内涵,也就发不起求生的心力。

再比如,若没有对因果深入闻思,就无法引生对因果的信心,这样正知正念不容易坚固,平常起心动念,恶念多善念少,念佛的功效也差。印光大师说:“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所以,有没有深信因果的正见,在念佛的效果上相差甚远。当然,此处闻思业果是指如理如量的闻思,而且能以法为镜反省自己。走马观花般的闻思或者不得要领的闻思,起不到大的效果。

或者,没有闻思过菩提心的教法,就不会深刻认识到菩提心的重要性,不知道发菩提心是往生净土极关键的正因。事实上,有没有菩提心摄持念佛,功德相差悬殊。或者,对于菩提心是大乘入门、菩提心的利益、菩提心的德相、修菩提心的方法等,没有深入闻思引发定解并实修,即使发菩提心,心力也很微弱,或者只是相似的发心,这样念佛效果也就很差。

印光大师说:“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弘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又说:“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

或者,不系统闻思第二转法轮的空性和第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对于净土的理解就很肤浅,证入的品位也不高。《观无量寿经》中所讲上品上生的条件,其中一条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目的也是提高对大乘的见解,增上大乘的福慧资粮,从而提高往生品位。

或者,如果没有闻思最基础的暇满、无常、恶趣苦等涵义,就不知道怎么珍惜时间修习净土,怎么让心专一。相反,对此等若获得了定解,则一提正念,就能很快让心转入修行。如《彻悟语录》中说:“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这段开示就是将暇满和无常的教法直接和净土的修行结合,显示为实修的教授。开示中所说的“知”,也只有通过闻思才能强有力地引发。如果经过串习让珍惜人生的心强烈、持续,单以这个善心,就有力量改正浪费时间的恶习。

印光大师开示:“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这是将无常和恶趣苦显示为实修教授。若想强有力地生起这一正念,基础仍是闻思无常和恶趣苦。如果闻思获得定解又数数串习,那就能让怖畏心越来越强,由此一提正念,就有力量让心转入念佛。

总结

总之,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不会认为闻思和实修没有关系。我们应当静下心从长计议,一点一滴逐渐积累闻思,下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工夫,将思想观念彻底转为佛法的观念,面对任何人事物以及轮回、人生的现象,都能用佛法来看待,以佛法思惟,以佛法指导自己的身语意,从而走上觉悟之道。

如此,面对轮回时,不缘则已,一缘就是不净、就是苦、就是假相,如是自然会退掉耽著轮回的心;面对众生时,自然就能生起慈悲菩提心、利他心;修持六度时,自然就能自在趋入,修持到位,而且自然发起大乘弘愿;面对境界现前时,都能了知是因缘生,没有自性,打我、骂我、赞我、毁我,没有任何可执著之处,能所双亡,或者,思惟这些都是缘起法,不必欢喜不必忧。而且,无论讲什么、修什么、念什么,很容易就契入,就像丹青妙手画技纯熟时,随手画来,惟妙惟肖。

所以,贵在纯熟,对佛法要学得滚瓜烂熟,日里夜里、醒时梦时,心心念念往法上如理作意,朝也念法、暮也念法,心自然就转成佛法的体性,从文字的教法修成了心中的证法。

这样,见色闻声、待人处事、穿衣吃饭,都可以在心上用功,统统可以转为道用。就在一个心上运用一切佛法,譬如到一个城市,可以观无常、观苦、观无我、观多体、观缘起、观净土,可以修菩提心、发愿等。可以将佛法完全融入生活,一切都变成修法。

如此才会明白,阿底峡尊者传来的道次第具有一切佛语现为教授的特点。若能沿此道深入下去,即可显露更深层次的佛法,如同抽丝剥茧,最终显露万法实相,了达佛法的密意。如此自然就知道佛法都是引导众生成佛的方便,根本没有相违之处,而且全都可以融会于一个心上,头头是道,念念可修。

能修的天地非常广阔。暇满、业果、无常、恶趣苦、皈依、苦集、十二缘起、忏悔、慈悲喜舍、菩提心、六度四摄等,都是在心上起修。对这一套得到定解之后,修行方法不必要问别人,自己心知肚明,不会再有任何怀疑。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中边论释》中告诉我们,圣法的一切修行相或行为相,可以归摄在十种法行中。十种法行就是书写、供养、施他、听闻、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这十种当中含摄了一切有关圣法的修行,因而称为十法行。我们行持十法行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获得无量福德聚。因为圣法是出生一切利乐的源泉,并且是超出三有的正道,与之相关的一切作业都具有极大意义。因此下至书写、听闻一个偈颂,功德也胜过一切世间善根。

此“十法行”就是闻思修的广说,而闻思修是我们入佛门乃至成佛为止最重要的所作,也是我们应日夜投入唯一的所作。所谓资粮道的菩萨,主要精力都要用在听闻和思惟圣法上。在此基础上“加功用行”,就趣入加行道。由此便知,自己目前应当在何处着手努力。

最后,愿大家一入道就认准方向,顺利进入闻思修的正轨。

(本文仅就道次第体系,讨论闻思修的轨则。然而,众生根性有利钝、善根有深浅、法缘有亲疏,且修行不止一世,宿世栽培大有厚薄,因此法门的施设、方法、次第无法一概而论。或以信入、或以定入、或以慧入、或渐修后悟,或悟后渐修,或一机一缘而顿悟,或一名一咒而直入,或依佛力顿发宿慧,或依信心暗合道妙,或师徒缘深依师口诀修持等等,这些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请读者审慎抉择。)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