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9求不得(8h)

09求不得(8h)

Total words: 24,079.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49 minutes.

上师知
具足众多难忍之苦痛
彼现安乐欺意无常众
一切有漏五蕴痛苦因
三界轮回犹处火坑中
我等不知如是尚贪世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生起出离意乐求加持

菩提道次第广论

申七、思惟所欲求不得苦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爱别离。

求不得苦分五种苦相,和爱别离相同。

对于所欲求不得时,便因此心生忧戚、语生愁叹、身生扰恼,因为念彼功德、思恋因缘而令意热恼,由受用等有所缺乏而生忧苦。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本质也相同,都是因贪爱引起

求不得者,谓务农业秋实不成,及营商贾未获利等,由于所欲励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忧苦。

求不得苦:比如务农,从春天开始播种,经过半年的辛苦劳作,到了秋天却没有好的收成;又如经商,苦心投资经营,却得不到利润等。这都是因为努力追求所欲,却不能如愿以偿,所以心灰意冷,忧愁苦恼。

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中说:“故求不得苦者,有其二种。一者,所希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求不得苦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所希望之处,追求而不能得到;第二种是费尽功夫,却得不到结果,前功尽弃。所以内心失落痛苦。)

前行广释

第五十五节课

思考题

219、什么是求不得苦?遇到这种痛苦时,什么样的人可以轻易化解?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你属于哪一种人?

220、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窍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

221、通过学习“人类之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人类之苦”中的第七个——求不得苦。

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平时我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常发现他们的苦受、烦恼、忧愁,大多数都是求不得苦。尤其是现在的世间人,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所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很多。他们见到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级轿车,自己没有的话,就会特别伤心。而我们学佛的人完全不同,尤其是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著。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

所以,当今时代确实需要精神食粮,有了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有一种面对的勇气。否则,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觉得自己极其倒霉、一无是处,这样想的结果,只能产生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弄得自己无所适从。

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仁王般若经疏》也说:“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但世人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心里往往会产生忧愁、悲伤,如《六度集经》所言:“事与愿违,忧悲为害。”这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学过大乘论典,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时,不费力也会自然成功,而如果因缘不具足,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因此,对很多心理不平衡的人来说,佛法是内心创伤愈合、防止再次受伤的甘露妙药,只要你心态健康了,即使身体上有病,状况也不会太糟糕。当然,最快乐的人,是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若能具足这二者,就算没有财富、地位、受用,也会活得快快乐乐。否则,纵然你天天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可是心里的隐患不断发作,外在的物质条件再好也没用。所以,许多发愿文都提到要回向“身心健康”,这也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顺缘。

其实,用佛教的慈悲观、人生观调伏自心,对心理健康会起到很大作用。有些人以前像发疯了一样,时刻都在为生活、感情所困,但学佛后明白一切都是因缘,想通了也就放下了,反而觉得过去特别疯狂,对自己经常呵斥——还是从文字上讲吧,不然我一直发挥的话,待会儿又该讲不完了!

庚七、求不得苦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没有一个不渴求幸福快乐的,趋乐避苦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的却寥寥无几。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没想到房屋突然倒塌,自己被埋在里面;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有的人为了身体健康而服用药物,结果竟发生反应,提早离开人间;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客死异乡;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拼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目标,如农夫希望庄稼丰收,知识分子希望学业有成,公务员希望在政界中得到高位,但在所有的目标中,我觉得大乘佛教的目标最不可思议。为什么呢?一是它时间漫长,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之间;二是它范围广大,利益三界的一切众生。相比之下,如今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也只是帮助了一部分人类而已,实无法与大乘的愿力同日而语。

曾有一位法师说:“愿大,力就大。”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的确,她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利生事业不可思议,非常广大。可见,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关键要看愿力大不大。如果愿力很大,想帮助全世界的苦难众生,那力量和机会自然会具足,短时间内这种因缘也可以成熟;反之,假如成天想的只是自己好好生活,那么,所作所为也就只能围绕着这个而已。

其实,求不得苦往往是源于狭隘的思想。倘若一味只为了自己,得不到预期的财富、地位,必定会因此而苦恼。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除了圣者以外,为自己流泪的人比比皆是,为众生流泪的却寥若晨星。由于每个人有强烈的我执,因而,感受求不得苦的人多之又多。

放眼周围,无数人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尽心尽力地辛勤劳作,他们却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今生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到头来不但得不到这些,甚至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我就有这么一个亲戚,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前不久我在一所寺院又见到他,他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快乐和财富,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可见,就算是小小的希求,有时也需要前世的因缘。

这一点,出家人、在家人都一样。即使每个人拥有同等的缘分,但由于各自福报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就算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未来的命运也都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勤奋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

“一亿里”富人区的公案

佛经中就有这样一则公案 :从前,印度王舍城有很多富翁,他们中拥有一亿财产的,都住在“一亿里”这个富人区。当时有位商人为了能成为其中一员,拼命工作、缩衣节食,将毕生心力投注在累积财富上。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眼看着家产将近一亿了,商人却在此时积劳成疾而病倒。临终前,他告诉妻子,希望年幼的儿子将来继承他的遗愿,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

商人死了之后,妻子含泪将遗嘱告诉儿子。儿子听完母亲的话,让母亲把财产交给他处理,并承诺很快就能住进“一亿里”。母亲放心地将财产交给他,岂料他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周济穷人,不到半年光景,所有的家产全部散尽。更不幸的是,儿子此时得了重病,短短数日便死了。商人的妻子见财产没了,儿子也死了,悲痛欲绝、伤心万分。

儿子由于生前布施而种下善因,不久即投生在“一亿里”的首富家中。这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年过八十仍膝下无子,如今喜获麟儿,实在开心不已。但这刚出生的儿子却生性奇特,不论谁来喂哺都不肯进食,夫妻俩焦虑万分,到处探寻良策。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商人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好奇地前去富翁家中尝试,没想到婴儿一到她手上,就马上开口进食。富翁见状大喜,于是和夫人协议,以厚礼为聘,请商人的妻子到家中居住,就近照顾儿子。

有一天,怀里的婴儿忽然开口对她说话:“您不认识我了吗?”她听后大惊。婴儿又说:“不要怕,我是您的儿子。因为上供下施的福报,所以投生到一亿里的首富家,这就是布施功德的不可思议啊!”

所以,前世的愿力和因缘,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些佛教徒,从他们言行举止中看,只顾眼前及时行乐,对后世却漠不关心,这完全是唯物论者的做法,跟只管今天、不管明天的行为一样可怕。当然,这也与从小教育及成长环境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即使表面上承认后世存在,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积极为后世积累资粮,这种做法不太合理。古大德曾一再教诫我们:“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一个人再怎么勤劳,也不如积累微小福德的作用大。所以,单靠勤奋努力不一定能成办大事,若在做事的同时,花钱念经或作些功德,顺缘的力量才非常大。

其实,我们从无始以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世间琐事上,一辈子只关心成家生子,孩子长大后再成家生子……却从不为来世作任何打算,这样在轮回中没完没了地流转,上演种种恩怨情仇,可结果呢?只是痛苦而已。许多人为了今生的目标,上半生和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这份精进若能用于修持正法,恐怕现在早已成佛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像我们学院的出租车司机,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晚上十一二点还在那边。他们一天的所作所为只为赚钱,甚至晚上都不回家,一直睡在车里,第二天一早就起来招客人:“阿可 、阿可,到不到炉霍?”“阿可、阿可,去马尔康吗?”试想,他们若是每天三四点起来发菩提心,为众生而努力修行,那么短短十几年中,成就必定不可限量,即使没有成佛,至少也能看破世间了还有《云水谣》的那个女主角,如果用近60年一直观想佛陀,而不是对一个男人朝思暮想,生起次第肯定早已修成了

然而,世间人把心思和精力,全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尤其是他们最执著的感情,正如一本书中所言,它是耗尽光阴、耗尽青春、耗尽钱财的魔术,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当你面对死亡时,究竟得到了什么?一无所有!纵然你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离开人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纵然你是亿万人之上的国家总统,死时一个眷属也无法跟随。因此,佛陀所讲的生老病死等道理,完全是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能接受,因为这也是他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应当这样想:“如今我已经遇到了大乘佛法,依止了善知识,依靠经论也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此时此刻,我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当然,要像以前噶当派和宁玛派的大德那样,将精力100%用于修行,我们恐怕也做不到。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一个礼拜能空出一天或半天学佛,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自己都特别惊讶:“以前我的时间全用来吃喝玩乐,现在一周还能抽出半天学习佛法、闻思修行,我的境界这么高啊!”确实,跟过去相比,你是有所进步。但七天中只用半天学佛,其余六天半都在散乱,而且你的“半天”也许只是听两堂课,就两个小时而已,这样的话,和真正的修行人比起来,还是差得相当远。

相较而言,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从早到晚除了闻思修行,散乱确实非常少,大多数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昨天有个道友就说:“哎哟,我们又听课、又背诵、又讲考、又辅导……耳朵一直都嗡嗡响。”其实这样也好,毕竟这些都是善法,若能一直这样下去,活多少年就学多少年,对世间沉迷得没有那么厉害,临死时也会有一点把握。所以,大家应当珍惜自己的时间,虽说完全舍弃世间有点困难,但最好能多用于修行方面,这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

前行广释辅导

《前行广释》第55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我们现在学的是轮回过患,学习轮回过患主要让我们了知轮回的痛苦,痛苦本身就是一种过患。讲轮回过患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六道各种各样的痛苦,在轮回的过患中除了这些苦果以外还有苦的因。这些因只要在轮回中存在,痛苦就会一直存在,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如果只是苦果,将苦果灭掉或者感受完之后就不复存在的话,那也没什么,忍忍也就过去了。但若是苦因一直存在,对众生来讲就不是一个好消息。只要轮回存在,轮回的过患就会存在,它包括了产生轮回痛苦的因和果本身。我们在学习观修引导时,一方面要真正地观察轮回中各式各样的痛苦。一方面在观察轮回痛苦的过程中,要知道轮回过患的内容包括了果和因。

我们在观修时一定要想到,只要没有出轮回,或者说我们现在的思想和行为在没有和解脱挂钩之前,只要这些思想和行为还符合轮回的模式,那么过患就不可能远离我们。即便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好,显现上也没遭受剧烈的身心痛苦,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只要在轮回中,因就在不断地生成。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没有致力于和整个轮回脱钩、和解脱道挂钩的话,那么一切都是轮回的模式,所以我们要观修过患。

这里讲到了很多的痛苦,与之相关联的则是苦的因,所以我们要观察轮回的苦因和苦果。从某个侧面来讲,苦因与苦果可能与第四个引导业因果直接关联。这个业因果主要是烦恼和我执,或是我们本身在轮回中,思想和行为都没有离开过创造轮回的话,那就很可怕。

为什么要生出离心呢?生出离心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要和耽著轮回的思想划清界限,要和轮回的思想说再见。不出离的心,就是耽著轮回的心。不管是耽著财富、有情,还是事业,只要是耽著轮回,都是和轮回密不可分的一些因素。我们在观修四加行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引发出“这个轮回有很大的过患,无论如何我都要致力于求解脱道”的希求,这是一定要的。只有引发出这种心,才可以进入下一步五加行的修行。如果没有引发出来,五加行还是为轮回服务的。不管修皈依、发心、金刚萨埵或其它大圆满以下的法,在出离心没有生起来之前,目标没有确定,都不可能变成真实的解脱道,因为我们的心还是耽著轮回的。因此在最初引发出离心是修行中重之又重的引导。华智仁波切在引导我们的心趋向成佛次第的一开始,也讲到了出离心的引导,讲到了四加行,其中观察轮回过患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在轮回过患中,现在学习的是人道的痛苦,属于三善趣的痛苦。前面讲到了苦苦、变苦、行苦这三根本苦,还讲到了生、老、病、苦四大苦河。现在讲八支分苦后面的四种。之前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已经学习完了,今天学第七、第八两种苦。

庚七、求不得苦

第七种苦是求不得苦。原文中这样讲到: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幸福快乐,可是几乎谁也不能如愿以偿

这就是求不得。求什么而不得呢?求就是希望的意思,希望自己幸福、快乐,但几乎没有如愿以偿的。显现上有这种安乐或者有那种幸福,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变化,又会丢失。而且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痛苦紧邻我们,真正完全如愿以偿的有情是没有的。

每个众生的心就是想离苦、想得乐,这是每个众生都要追求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可以如愿以偿呢?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还在轮回中,就是刚刚讲过的轮回的发心、思想和行为,或者说在轮回中最基础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轮回中出离不了?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因为无明、我执、烦恼。这些都存在,又怎么可能在没有远离轮回最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获得一个真实的、永远的幸福快乐呢?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无明、我执以及烦恼无时无刻不在追随我们,通过它们所发动的所有的行为基本都和痛苦挂钩,即是苦苦、变苦、行苦,总之不离痛苦。虽然阶段性的显现上可能会有一些安乐幸福,即便不从严格意义上把它定义成变苦,而是从显现上承认它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但这些都无法真正长期保持。因此在人生中、在轮回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痛苦,将我们的快乐夺走,几乎没有办法如愿以偿。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其实求不得的痛苦非常之多,但是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安立、宣讲,只是讲几个例子,我们则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自己去观修、去观察。

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可没想到房屋倒塌自己丧命;

这就是一种求不得的情况。为了舒适安乐,这就是求。为了追求这种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但是有一种情况,没想到房屋倒塌令自己丧命。当然这里有很多因素,有些属于地震,有些属于其它的情况。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地陷,由于下面的根基不牢,一个大坑出现之后,房屋就被吞噬掉了,这种情况也有。此外,所建造的房屋质量、材料不过关或者偷工减料,也有可能致使房屋倒塌令自己丧命。

这时我们可能会想,地球上这么多人,有多少人是死于房屋倒塌的呢?的确,如果不是遇到大的天灾、大的战争等情况,很多人的房子都是好好的。于是我们会想这也不能确定为了舒适安乐建造房屋,就会遇到这样求不得的情况。

但我们要观想,在建造房屋过程中的痛苦是很多的,建造完之后,因为房屋导致的痛苦也特别多。比如现在的人,想要买一栋房子,或者买一套房子,然后在里面舒适安乐地生活。但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术语叫房奴,本身他买房是为了自己舒适安乐,但是买了之后,房贷就会成为他的负担,在没有还清之前,一直是被它束缚的。如果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他会获得真实的快乐吗?这是很难想象的。

虽然当他忘掉债务的时候,上完班回到家里的时候,的确也可以获得一种舒适快乐,但是那种压力、痛苦确实还是紧紧跟随着。即便没有房贷需要还,但房子本身也会不间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不是一种纯粹的快乐。虽然在事例中我们可能没有所有的问题,但这其中总有一些问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还有即便是房子上没有出现问题,但是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出现问题,比如下面这一组:

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些人享用饮食是为了获得饮食带来的快乐,为了充饥裹腹,因为如果饥饿就会很痛苦。而饮食是为了获得吃饱喝足的快乐,所以说想要追求享用饮食得到的快乐。但是在享用饮食时,有时饮食本身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这里就讲到了一些例子。

“染上疾疫危及生命”以前有,现在也有。有些人随便乱吃东西,根本不注意食品安全,由饮食而染上疾疫危及生命。我们看到报导中有些人体内长很长的虫,因为有些膳鱼、青蛙等体内有虫卵,吃后在人体内寄生,慢慢长得很长,开刀拿出来之后,让人看到觉得非常恐怖。前几年非典流行,更早的时候甲肝流行,都是因为食用海鲜、动物导致的。有些饮食本身有毒素,吃的人不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染上疾疫,最恐怖的会危及生命,即便没有危及生命,生病住院的痛苦也是难以忍受的。

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

有些人想在战场当中获得快乐,那些奔赴战场的人想法、目标各式各样。古往今来有些人投身战场,就是为了扬名立万,获得一个英雄的名称,或者在战场上杀死很多敌军后获得奖赏,可以得到大笔的财富。普通士兵奔赴战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得到一些军饷。他们抱着各式各样想要获得快乐、幸福的目的奔赴战场。

战场是个很凶险的地方,虽然一部分人因为战争获得了一些名利、快乐等,但是这个过程本身也很凶险,也会令人提心吊胆,甚至一命呜呼,根本无法让人获得真实的快乐。

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拚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等等。

有些人为了赚很多钱的快乐,拼命地经营。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场也犹如战场一样,各式各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此处的“仇人”不一定指拿着刀枪砍杀的人,而是商场中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导致痛苦出现——被害得倾家荡产或者沦为乞丐等等。古人以前比较闭塞,只能在比较小的圈子中获得一些信息。现在互联网发达,我们可以看到因谋求利润而倾家荡产的人非常多,看得都麻木了,不觉得是很稀奇的事情,说明它出现的次数特别多。

有些人觉得你说的这些痛苦我没有遇到过,是不是没有求不得苦?我们要知道,这里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不是所有的情况,不可能把所有众生的痛苦完全放在此处宣讲。还有一些人不遇到这种痛苦,就会遇到那种痛苦,反正一生当中有很多的求而不得,这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现在哇哇大哭的婴儿是不是想要求什么而不得,很痛苦而哭?这是一种求而不得,他只不过没办法表达。

当他能够表达的时候,希望会不会完全得到满足呢?也不会。这方面也是一种求而不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追求变化了。小时候就是追求玩具、糖果等,大人也要考虑一些情况,即便他们在经济上没有问题,还要考虑这样吃下去哪能行,还要吃饭呢,牙受得了吗?所以不给他买,这就是求而不得。上学之后也有求而不得,我不知道现在幼儿园还有没有争取红旗、红花的活动,以前有很多这样的,小朋友们竞争得小红花,得不到也是求而不得。

上学之后,想考试得一百分,得到很多荣誉,得不到也是一种求而不得;长大之后自己有了消费意识,想要独立自主地获得很多钱财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不可能,就是求而不得;或者想考一个很好的大学,考不上是求而不得;或者考上了没钱交学费,也是求而不得。即便上了好大学,毕业之后还要面临工作问题,想要毕业就找到一个月薪很高的工作,找不到是求而不得;工作之后,你想要升职、做一个没有压力、轻松赚钱,而且一年有很多假期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哪里去找呢?也是求而不得。

真正去分析,我们整个一生都是在求而不得当中度过的,有非常多的求而不得。不能认为法本讲的理论是不周遍的,只不过法本当中没办法把我们所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一一拿出来讲。

即便找到了工作,还会有很多求而不得。有时候世间人想找一个很好的配偶,也是求而不得。反正你想要得到的东西都没办法。以前计划生育,因为观念的影响想要生很多孩子,超生要罚很多钱。现在可以生两个了,你也没办法生了,还是求而不得,有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即便是成家立业以后,想要子女过上一个好的生活,或者希望子女很快给你生个孙子、孙女,他却不想生,这也是一种求而不得。

对我们而言,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有些人觉得你说了这么多求不得苦,对我来讲都是可以忍受的,人生毕竟还有很多安乐。关键的问题是这只是人道一生当中的求而不得,还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需要我们去承受。从这个侧面来讲,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即便你今生当中感觉不到,其实在整个轮回当中求而不得的痛苦一直都是存在的。只要在轮回当中,就没办法离开求而不得,所以我们观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详细地观想,否则会觉得法本当中讲的和自己没有关系。我们观修的范围一定要大,不然没办法真实地去观想。我们要把求而不得的痛苦扩及到整个轮回,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没有从轮回中解脱之前,远离不了求不得的痛苦。

如果我们真实地修持并相应了求不得苦,单单凭此苦就可以让我们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心。虽然求不得苦显现上只是在人道的痛苦中出现,但是我们要观想,只要还在轮回当中,求不得苦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想要避免它必须要从轮回当中解脱。

即便我们把没钱这种求不得苦解决了,其它很多种类的求不得苦还是没办法摆脱,这个局限性太大了,我们再怎么努力挣扎,想去摆脱求不得苦也是不可能的。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轮回当中,本身的我执、无明、烦恼,所做的种种行为,都和求不得苦直接挂钩了,怎么摆脱呢?要摆脱就必须把求不得苦的因素全部灭掉,这是你在轮回模式中根本无法达成的。必须要走解脱道,才能从根本上灭掉无明、我执、业和烦恼。这些应该灭掉的因素都在出世间道中,比如空正见、菩提心、六度四摄等等。如果不去修解脱道,拿什么去对治轮回中的因素呢?没有。

当我们把这些修法在内心当中观想得非常纯熟时,就会真实地生起强烈的解脱心——我一定要解脱。因为在轮回当中没办法摆脱所有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把轮回过患科判当中,每个种类的痛苦都认认真真放到内心去观想,努力体会轮回的过患、恐怖。很多东西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我们觉得轮回中人道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很多安乐。但这是一个假象,除了要观察三苦之外,还要思维整个轮回的场所,以及导致轮回过患的因素、内心最根本的起源就是无明烦恼。

我们一定要深入到那个深度上去,如果没有深入到轮回过患的根本要素——无明、我执、烦恼、业等方面观想,就会觉得这个问题我可以解决,那个问题我也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但是这样去解决问题,还只是在轮回的模式当中,根本就不究竟,不是真实的解决之道,我们一定要了解。

观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深入、细致,才可以让我们在轮回过患的观修当中,得到真正的受用,或者产生感觉,才会真正地督促我们认真修行。这种修行不是修给谁看的,而是真实地想要出离轮回,发自内心地想要解脱的心,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之后,再修皈依、修菩提心、修集资净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你所有的修行都是在基于解脱轮回,这最根本的修法基础之上展开的。展开之后你可以在解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菩提心。不单我要解脱,轮回是如此的恐怖,我要愿一切众生解脱,这就是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生出来。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很深刻地想要解脱轮回,却说愿众生解脱,让众生离苦得乐,那到底你是愿众生离开什么痛苦?愿众生解脱什么?你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要解脱,又怎么愿众生解脱呢?所以,只有当你自己对所有轮回的过患,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之后,觉得轮回的确非常恐怖,然后把这种心态拓展到一切众生之上,这时你就会非常确定:众生很苦,为了他们的解脱我要奋发。这时菩提心就会生起来,在菩提心的引导之下修集资净障、修上师瑜伽等,就会变成真正让自己和一切众生解脱的修法。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再看: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但是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甚至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不仅自讨苦吃,而且连累他人,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

这段话其实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众生会求而不得?求而不得的原因何在呢?这里面就是讲没有积累福德,或者没有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当然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求不得苦。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人们也是为了今生当中获得幸福、受用,为了这些得到满足才非常努力。在世间当中想要发达、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可谓不努力。为了致富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就足以说明他内心当中,对于这种幸福、受用得到满足的渴望,是非常高涨的。

所以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去劳作。做很多,如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学习班;或者上学的时候,选最好的学校;一定要出国留学,去接受更先进的理念或者全新的教育方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让自己能够赚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可以得到幸福,受用得到满足。为了以后能很好地生活,很早就开始努力、开始注意了。在求职或者任何时候,努力地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就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当然很多人都在努力,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很多人就是不成功。

这里讲“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单单靠今生当中努力的话,就会导致甚至连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今生当中若要得到巨大的财富或丰厚的收入,也要观待前世是否造过这样的善根,是不是有这样的福德。如果我们自己相续当中有这种的福德,而这种福德又可以在今生当中成熟,那么只要找对了正确的赚钱方式,也是很容易的。

因为只要你有福德,你的眼光就会很独到,这其实也是因为你内心当中的福报就要成熟了,它要找一个缺口宣泄出来。当你的福报挡不住地往外溢,变成财富的时候,你的眼光看这个也赚钱、那个也赚钱;你一投资就赚钱,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别人觉得这个不赚钱,而你觉得可以并且赚了钱,你就有这个福德,挡也挡不住。但是前提是要有很深的福德。

如果有很深的福德,如我们说的富二代根本就不用去做什么。不是他运气好,所以我们不用去仇富,他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他前世做过善根,该得的。从现在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会觉得命运不公、社会不公,凭什么我的父亲就不是什么?凭什么我就不是富二代?如何如何……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但是从佛法的方面来解读,没有什么可嫉妒的。就是因为别人前世修过,自然而然转生到富裕的家庭去了,这是别人争取来的,我们没什么说的。

有些人生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勤做,而有些人可能稍微做一些勤做,就可以找到赚钱的路子,而且赚得非常多;有的人投资股市就看得很准,买这个就能赚钱,等抛售之后就开始大跌,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他就是有观察的眼光,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来自于他的福德,福德要成熟了,怎么样做都能赚钱。所以说前世的福德很重要。

是否完完全全都是前世的福德呢?这也不一定。在《贤愚经》、《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宣讲:如果遇到了殊胜的福田,有些善根今生造作,今生成熟。比如说在《贤愚经》里讲,给僧众供斋,通过僧众的威德力,善根也会今生成熟。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也经常说:如果我们今生能够给僧众供斋饭的话,这个善根今生就会成熟。

但是我来理解“这个善根今生成熟”的话,我是这样解读的,不一定正确。“今生成熟”是指成熟到什么阶段?是完全成熟,还是可以成熟一部分?我的理解是可以成熟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供僧的功德太大了。真正按照佛经当中的解答,完全成熟的话,的确福德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们说供了斋的人,善根成熟了,到底怎么成熟?比如说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一些善根,完全要等到后世,乃至于再后世才成熟。然而就是因为对境很殊胜,有时候供僧的善根,在今生当中就会成熟。

在今生当中成熟,我理解就是比一般的善根成熟要快。这是他所有善根当中的一部分,在今生中的部分钱财、财富是因为供僧而得到的。但是你得到的是不是供僧的全部呢?不是。因为供僧的福德比这个要多得多、大得多。现在得到的部分财富,是供僧的福德成熟,但只是提前成熟一部分,还有很多会在后面成熟。从时间角度来讲,一般的善根一定要在后世成熟,而它不一定在后世、也不需要在后世,今生就可以成熟,但不是说所有的都可以成熟,仅仅是一部分可以成熟。

而其它的善根可能一部分也成熟不了,只有等到后世去成熟。倘若你的善根很弱,可能拖得时间越长,而且成熟起来也不是那么多、那么大。供僧的这种善根,就会今生成熟,而且很大,成熟完之后,以后还会有更多。所以这样解读会好一点,否则的话,我们看经典中所描述的,供僧的功德那么大,怎么可能只是得到一点点,就没有了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可能是提前成熟一部分,对我们的分别念来讲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没有福德的话就非常辛劳,就连暂时解决温饱也成问题。”有些人起早摸黑地摆小摊、卖很多的小商品或街边的饮食,有些时候通过这些才勉强维持温饱。还有些时候投资失败了,什么都没有了、连温饱都没有、血本无归的情况也非常多,就连暂时的温饱也解决不了了。不仅自讨苦吃,有的时候把他人也连累了,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连暂时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后世能得到什么呢?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这个过程本身不是善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若没有以解脱的心来摄持,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的思想、烦恼以及所造的业,其实直接或间接和恶趣的痛苦是挂钩的。

如果我们在轮回当中,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去积累善根,今生后世在轮回当中是得不到安乐的。如果我们在赚钱过程当中,没有以殊胜的善心来摄持,不管你今生当中得到还是没得到财富,在后世堕恶趣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是轮回的过患。求不得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表面的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在观修的时候,不单单要从字面上来观,还要从它深层次的意义中去观。比如说这里面讲“堕入恶趣”这一句,他凭什么堕恶趣?它和求不得苦有什么关联?这个方面就提到了和福德有关联。福德有有漏和无漏两种,如果是有漏的福德,今生当中可以很容易赚钱,但是即便是现在的首富、富二代这种很容易赚钱的人,他们在赚钱、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就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呢?当然不会。因为他根本没有去对治贪嗔痴,贪嗔痴怎么会自动消失了呢?

所以他在受用财富的过程当中,不能保证所有用的财富是无罪的;不能保证这种幸福安乐是无罪、没有过患的。虽然说暂时得到了,但是长远来讲,只要在轮回当中没有解脱,还是会堕入恶趣深渊。而且有些时候相续当中若没有善心摄持,钱越多越没有办法驾驭。

有些人有福德,会拿很多钱去做慈善,他的想法比一般人要超前、先进一些。但很多人有了财富就挥霍,想办法去过最好的、最奢侈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把财富、福德挥霍的很快,另一方面也沾染了很多烦恼习气、造了很多罪业。一旦财富、福德、生命穷尽了之后,就会堕恶趣。

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下面是一个归纳:

所以,古大德说:“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这两句是对前面内容做的归摄。针对这种情况,古代的大德们有一个非常精辟的归纳—“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勤劳如山王”,就是我们今生今世非常勤劳地去聚集财富。有些人做生意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了,忙到十一二点才睡觉。睡完之后又很早起来,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休息的时候,勉勉强强能够糊口。“勤劳如山王”,非常勤劳还不一定能得到,得到的和愿望差得太远了。非常勤劳,但是又能得到多少呢?

“山王”就是须弥山王。须弥山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高大的,几十万公里那么高,这么大的如山王一样的勤劳,但得不到很多。“不及积微福”,今生中做得像山王一样大的勤奋,还不如在前世造过像火星那么点大的福德。“微福”有些解释成像火星那么大的福德,火星很小,烧柴的时候一炸开,火星就飞出来。在前世造了这么一点点的福德,今生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勤奋而得到。因为业果是不虚的,所以尽量要修善法。

我们今生已经是这样了,回不到过去改变未来的问题。但我们还可以现在开始精进修行、改变未来。就相当于从后世回到现在,改变未来的命运。如果今生可以选择,我们肯定穿越到前世去,拼命去修善法、积资净障,把所有的钱用来行持善法,哪怕一分钱也要找出来去供僧、放生。我们肯定愿意去做,但是回不去了。

今生是属于后世的前世。假如观想我们在后世很穷,就会想:“我为什么这么穷,什么都没有?别人都有这么多?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就好了!”现在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就是回到现在,现在就是我们未来的前世。那现在怎么办呢?拼命投资善业嘛!拼命去做善法、闻思修行、调伏自心,这样就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走向。到后世的时候不需要很勤奋,很轻松地就能得到很多财富。这就是“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积了一点点福德都会成为获得安乐的直接因。但这只是从轮回中获得财富的侧面来讲,如果放在整个轮回来讲还是不行的。

有漏的福德仍然不可靠,当然,有没有有漏的福德善根,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了有漏的善根,在今生乃至轮回中会过得好一点儿,追求财富会顺畅得多,没有善根就很辛苦。但只是有漏的福德,对于整个轮回来讲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问题,因为有漏的善法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没有修解脱道,就没有办法持续地修善法,快乐幸福的生活也没办法持续性地出现。因为所有的果都是观待它的因,有因才有果。如果我们要让快乐、幸福这个果持续性地发生,就必须要持续性地修善法。但是我们在轮回中一世又一世地转生,能保证每一世都是持续性地修善法吗?不行。因为我们内心的烦恼种子还在躁动、成熟,它还想翻身。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修解脱道,发愿、回向,把可以用的都用上。这能保证我们生下来就遇正法,并对正法有兴趣;在善知识面前,对善心、善行也有兴趣;持续性地以很大的方便去修,即以菩提心、空性摄持。这样力量就很大了,就可以保证我们生生世世可以获得暇满人身、遇到善知识摄受、对善法都有高度的兴趣、都愿意去实践佛法。生生世世修善法,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一世都获得善趣、人身、安乐、幸福;另一方面保证每一世的修行都是一步一步地远离轮回、走向解脱。这方面一定要去好好观察思维。

所以即便有漏的福德可以解决一些暂时的问题,很轻松地得到福德,但还是不够的。

无有终止的轮回琐事究竟有什么用呢?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面,可结果呢?只是痛苦而已。

“无有终止的轮回琐事究竟有什么用?”暂时来讲,觉得得到财富、受用是有用的,但究竟来讲的确没有什么用。它是周而复始的,没办法保证永远是这样。

“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很多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为什么是全部精力?因为根本没有解脱道这种概念或思想。所有的思想、全部的精力就是和轮回有关,没有想到要解脱。即便听上师讲了解脱的必要性和功德,但是善根不具足听不进去,那也没办法。相当于还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轮回琐事上。即便他在祈祷、供佛了,但还是在为了轮回里过得更好,为了求财、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在这个轮回里过得更有质量而已,就仍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轮回琐事上面”。但这样结果是怎样的呢?因是有杂染的,所以果不可能是真实的快乐。即便获得快乐,也属于变苦,所以只是痛苦而已。

“把全部精力放在轮回琐事上面,结果只是痛苦而已”,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修有漏善法的人在造恶业,想要通过造恶业的方式得到财富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有漏的善业摄持,最后的结果是痛苦;另一方面,修了有漏善业可以升天或得到人道的快乐,但究竟来讲还是痛苦。这就没什么出路了,不管造没造有漏的善根都没有出路,它的结果都是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地求解脱,没有其它可选。

这里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轮回的事你做下去,不管怎么努力、怎么精进,还是一个结果,是没办法摆脱轮回本身的”这个事实。

以前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大多数人的上半生与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如果把这份辛勤努力用在修持正法上,恐怕现在已经成就佛果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这句教言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必须要反反复复去思维、引发共鸣,一定要引发共鸣。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思想的走向:要确定怎么样使用我们的下半生。不单单是下半生,下一世如果还在轮回当中,怎么样去过轮回的生活?

这里就讲到了,没有解脱观念的缘故,以前大多数人,上半生为了今生俗世的目标在奋斗努力;下半生仍然准备为了轮回的琐事而百般努力;或者有些人的下半生,已经浪费在了为今生俗世努力上面,一无所得、一无所持。其实我们无始以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因为我们现在还在轮回,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我们以前大多数的时间,也就是为了纯粹地追求轮回中的快乐而已。

如果把这份辛勤努力”,比如我们三、四点钟起来开始生炉子、准备早餐、卖早点等等,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关门、数钱、休息。就用这种勤奋来发菩提心、修持曼扎、观修或止观等等。如果这么勤奋、这么大兴趣的话,可能早就成就佛果了。如果在三个无数劫之前这样做,在三个无数劫之后就会成佛,而且很快就会成佛;或者在前世这样做过,今生就会成为利根者。

但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精进努力的话,那么以后的种种走向也会和解脱道息息相关。所以如果把这份努力用在正法上面,可能已经成佛了,因为特别投入的缘故。即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堕入恶趣,因为修了这么多善法,善法是对治恶业的,可以引导我们趋向于善道。还有一点,如果从现在开始勤奋努力,有可能在后世通过往生极乐世界的方式,解决我们在轮回中的过患。

但我们就是对于世间法太过于勤奋,而对于佛法的勤奋却严重不足,没引起重视。所以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方面要精进学习、好好去观修。假如有足够的福德和善根,对于解脱道产生很大的兴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而现在我们对于解脱道的兴趣,可能没有打一次麻将的大,别人说打次麻将或怎样,自己就兴趣很大。但是听堂课、修一座法就没什么兴趣,去外面逛街可能就很有兴趣。

像这样对轮回琐事的兴趣和对修行佛法的兴趣两相对比,我们对佛法、解脱道的兴趣是远远弱于前者的。这一是因为轮回的时间太长,二就是今生不够努力,上师要求我们做的没有做。做了之后我们对解脱道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心可以通过这种因缘而转变,而能转变心的因缘,就是不断地闻思修行。所以这方面是很重要的。

我们心中要这样想:如今已经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此时此刻,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成办没完没了的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

了解完之后要想: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弃恶从善的界限在哪里,接下来一定要弃恶从善,而从善最好相应于无漏道的善根,不要相应于有漏道的善根。

相应于有漏的善根比不修善法要好得多,但是有漏的善法远远不及无漏的善法。虽然无漏的善法现在修不了,但是要去相应它。如何相应?就是要以出离心来摄持善法。这个善法一定是要解脱的,那才相应,当然还是属于有漏,但这种想法已经在靠近无漏道、靠近解脱,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以说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承办没完没了的轮回琐事上。轮回琐事一是没完没了,二来就是无数次的从零开始努力,到头来又归零,归零之后又开始。承办轮回琐事的思想是没完没了的,没办法自动终止,即便没什么意义也不会终止。虽然想方设法去找一些新鲜的事情做,但都是和轮回相关联的,所以我们现在要修持正法,就必须要通过认认真真地观修轮回的过患,比如说求不得苦。要把它修得非常纯熟、和自心相应,修得真实地觉得这就是苦、是必须要摆脱的状态,这个时候修持正法的想法才会生出来。这是第七个¬¬—求不得苦。

前行系列3

(3)思维求不得苦(所欲不临苦)

分五: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之苦相;2)认定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3)对于非理求取无义唯苦,引生大周遍定解; 4)对比显示,于正法中稍作勤求,决定作成大义之果;5)发生唯法是求观念。

1)思维认定所欲不临之苦相 分二:①总体认定;②差别认定。

①总体认定

如是所欲不降临的苦者,此世间的界中,自己不欲喜而乐者一个也无,然如如是所欲般来者,谁人也无。

求不得苦就是所欲不得降临的苦。对这种苦相,先要认识所欲的状况,再要认识不临的状况。“所欲”,指世间界中没有一个人不欲求身心的喜乐,每个人都是想要乐而不想要苦的。乐又摄在身心两分,就是身得乐受、心得喜悦。“不临”,是指按自己妄想所欲般降临的一个也没有。

这种苦相反映了私欲和现实的差别。私欲就是自欲,指自身的一种妄想,想得到这种那种的喜乐;而临是由缘起律决定的,即按天理来定的,不是按私欲而现的,所以,一切非理的私欲总不会实现,这叫做“所欲不临”。

苦从结局和过程两方面来认识。结局,以非理而求故不能实现;过程,即此过程中的一切邪欲、邪勤、邪业等全数徒劳无义,反遭苦患。其中最后的那个相,当然就陷入到极大的不得满足的忧苦当中,而且会出现无数反面的不欲。总而言之,这种非理的欲求徒劳自苦而已。

“谁人也无”这四个字,反映了世间界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求不得苦,以天理无丝毫错乱故,并非只随分别心所欲就得以现前故。这要看到,在缘起律上连丝毫的错乱都不可能出现。“谁”,代表无论贫富、贵贱、贤愚等的任何有情上,下至地狱众生,上至轮王、天王,不可能凭着他地位的高、财富的多、伎俩胜、辩才好,或者机心技巧如何地细腻,能瞒天过海,设立各种机关,或者幻想能力强等等,就按照那样降临,绝对连一丝毫许也不可能这样出现。从中看出,心未相应法理的情形下,仅是凭着人的自欲,无论有多少欲想、起多少精勤、作多少劳作,完全都不可能这样实现。由此深度地认识到,不契合法界的法理,只会造成无数因果上的苦相。

②差别认定

“差别”和“平等”是一对,凡是在观照缘起具体的事相上,都要展开对差别分的认识。在时空所摄的一一分上,都差别认识以后,以此会起坚实的定解。

这里有两条:一、横向上,就千差万别的事相,都发现求不得苦的事实;二、从纵向的缘起链上,由邪欲、邪勤、邪业一路推进的时候,会发现全数都是无义唯苦。由此就会产生一种认定:在无量时空所成的世间界诸有情身上,求不得苦极为众多无量,这是由于处处以非因的人欲不得其果的缘故。以下就要具体认识金刚句的指点。

希乐后建石堡,也倒后杀自己;希饱后吃食物,也成病而反坏命根;希胜利后去战场中故,忽被杀戮;欲得财利故于经商处到的时候,被敌摧毁而成乞丐,如是等,

先要知道金刚句的结构。这里设了横、竖两重缘起的相,横,应当从名利享受的典型例子,遍推到无量种类;纵,应当由缘起律的决定法则,遍推到从始至终整个缘起的进程都是无义唯苦。

大祖师的手笔不同凡类。这里举了住、食、名、利四个典型的例子,这是横;纵就是讲欲、行、果三分。行里面包括精勤和修作。欲就是讲希望得安乐、得饱足、得胜利、得财利。“后”“故”等,表示由此欲作为缘起的枢要,由它驱使的话,就发生一种非常大的勇悍的精勤,以及各种身口意的修作,那就是后面的建、吃、去战场、去商场等等。而果,发现不是如所欲般出现,而是反而出现一个无义唯苦的相状,苦相非常明显,石头倒下来杀掉了自己等等。

金刚句的连接也应该清楚。后面的,“以对今生将生的快乐及受用的希望”连接下去是由别到总,直接揭示缘起错谬的相,因为按照人欲是不符合天理的,因此在这种缘起的进程上,发生的全数都是苦,除此之外没有一点实义。

这里体认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人欲和天理的差距,或者抱持的希望和显现的事实的差距。那么,这里怎么去观察到,周遍整个世间界的这种求不得的苦相?一定要注意,幻想的过程和事实的显现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由第六意识配合业果愚等的无明,发生的各种非理的想像,而后者是由法界缘起律的掌控,它是按照因缘而毫无紊乱地显现果报。这两个一旦分辨清楚以后,就知道在与天理不相合的有情的妄心上,会出现无量无数的所欲不临之苦。

具体要这样思维:譬如,希求一个住所的安乐,那个幻想的过程,是一种出于对自我的爱护和各种非理夸张的想像。就希望:“我能够建一个很好的石堡,有多少层楼,那里有什么样的设施。这样建成以后,我住在里面是非常舒服的。到时候怎么住、怎么吃,怎么拥有宽敞明亮的房间,有餐厅、卧室、游泳间、赏玩厅等等。”这是人的一种幻想。这个幻想从最开始的建造,到最终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享乐,全数都能完成。以这个欲驱使,会发现缘起的进程是这样的:他非常勇悍地建造这样的石堡,因为它是安乐的所依。之后,在若干天里非常地勤作。结果在这当中有一个业的掌控,也就是由于宿世曾经作过杀业等,就在这个建造的过程中,安排在某个时刻,因缘一积聚的时候,石头塌下来,一下把他给杀死了。这可看到自欲和现实的差别。

再看饮食的例子。希望现在做很多富有营养的食物,做完以后畅快淋漓地受用一顿,这样的话,经过肠胃转成各种的养料,应该会吃得很好、很饱足。于是乎非常地兴奋,就开始准备各种的食材,然后进行各种烹饪等等。然后拿到桌子上,开始在吃的方面勤作了,这个时候不断地吃。没想到由业力的安排,在这当中会发生一种因缘,使得他吸收了毒素,或者饮食不宜,或者过度饱食等,忽然之间得了病,反而损坏了命根。可见自欲和现实的差别。

接着是希求名誉。希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得到英雄的美名。自己也想:“以我的勇力、策略,一上战场决定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然后我就得到一个胜利的美名,凯旋而归。”这叫“幻想的过程”。结果以这样一个爱名的欲驱使,他非常地勇悍,于是往战场上去了。以这个缘故,因缘就在这里集聚了,业力的安排就发生了,他以过去的业债,忽然之间被砍断了头颅。

再说,希求很快能够发财。他听说在那个地方做这种生意能够很快地发财,于是就想:“去那里很好,我几天就能过去,之后很快地做一些倒买倒卖,由此一下子暴富起来。”这是他幻想的过程。以这个邪欲驱使,非常精勤勇悍,之后就到那个商场去了。没想到业力安排,一个竞争对手忽然之间把他摧毁,结果破产了,连一分钱都没有,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

从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到,自欲是一套想像,从始至终想得非常的好。而现实是按照业来安排的,就会发现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所欲降临。

“如是等”,就是从横向上依此类推,在这人生乃至整个轮回里的所有非理私欲,都不会如所欲般降临。譬如,读书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得到好学位等,却考不上或者只考上一般的。或者经商时希望能逐步地发财,最终做到富豪,实际上却一再亏本、甚至破产等。或者希望在爱情上满愿,结果发现中间失恋,不能如意。或者希望做到很大的官,结果却总是不会实现等等。诸如此类,要看到人心上有无数种的私欲,然而,事实上都不会按照所想的那样出现。根源上就因为它只是一个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它抱有非常多的非理的想像、无数的夸张,这样的邪想有无数,但实际天理不是按照假想来实现的,因此就会出现无数的求不得苦。

依缘起律思维,定解非理求取无义唯苦

具体从事相上认识以后,又要把它总摄在法理上,得到一个心要的认识,由此会发生大定解。也就是,以下还要从缘起律来认定,非理欲求无义唯苦。

以对今生将生的快乐及受用的希望,任作了几许精勤和修作,于自己若无宿业之力(这么)一个,则连暂时的果腹也不成,而唯将自他安置于苦上去了,决定成了成就一个从恶趣深处不得解脱之外,别无所有。

这里“希望”二字以前是横向的无数种类。也就是,对于今生要生起的名利五欲等各种快乐享受,从细分上来说有无数差别的欲。之后,主要关注在纵向缘起的进程上,以这个邪欲驱使,“精勤”是邪勤,“修作”是邪业,“几许”是尽所有的量。“若无宿业之力”,表示真实的缘起显现,假使没有这个正因的话,果绝对不实现。“连暂时的果腹”以下,都是表示出现邪果的方面,真实所欲的果丝毫不出现,而反面的苦状从现前一直到将来决定会成就。现前自他都安置在苦中,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在此过程中造了无数的罪,将会造成陷在恶趣深处不得解脱,此外什么也没有。这样一路就看到缘起的进程,会发生极大的定解。

“暂时的果腹”,这一层是连接前面,就是不必说非常大的名利享受,就连暂时的一餐之饱也是不可能的。就像前面讲的为了得到饱腹,非常勤作地去受用食物,结果反而食物中毒而毁了性命等等。就像这样,要看到缘起的事实。

虚诳的缘起连环链

这里要透过邪欲、邪勤、邪业、邪果的缘起连环链来作确认,由此会发现非理私欲的求取完全是徒劳,不但无义,而且唯遭苦果。

“邪欲”,是指幻想这一生得到这样那样的快乐和享受的欲心。这是由这一生实现自我的梦想,就会出现种种的欲望。以这些邪欲就出现邪勤,就是有很大的勇悍、精勤,昼夜不断地为着得到今生的功名利禄、五欲享受等,而发勤勇心。以此邪勤就发生许多身口意的修作,这是邪业。而像这样,无论用多少心、费多少力,假使没有宿世的福业,不必说成办大的事情,连一顿饭的温饱也不会出现;而只会将自他安置于苦上,更远的决定会成一个深深地陷在恶趣之处不得解脱,此外什么实义也得不到,这叫“依邪业唯得邪果”。“邪果”,指不会出现所欲的真实的果,而只有颠倒的苦果显现。

按照缘起律来衡量,如同无论蒸多少粒沙子,都不会成一粒饭,随着下多少毒种,就会出现那么多的毒果,这是由于并非正因而唯是邪因之故。一切人天以上的福乐,都是由善业而现,假使没有这样的善业,而只是现前的邪欲、邪勤、邪业,那不具因的缘故,无论做多少,正面的成果是零,不会如欲降临,而反面的成果是百分之百。这样以私欲要求到这些名利,然后发动不合安乐正道的勤勇的心和各种颠倒的修作,那全数都是非福业,因而,连一餐温饱也不会作成,因为那属于人天的福乐;而出现无数恶趣果报的业因,因此,决定作成一个深深地陷入恶趣深处,无量百千万年受用不可意的苦果,没法解脱,以业因无数故,除此之外,绝对什么所欲也不会降临的,缘起决定之故。

2)认定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

如果在以上缘起律的决定性上发生了定解,那就会产生对两种行动的差别的认识。

是故,精勤如山王量般作,不如积集如星火量的福德。

“是故”,是指非理求取是邪因之故,无义唯苦。也就是,随着他作多少,就是多少的无义、多少的苦。以这个缘故就会知道,以非理的私欲来求取今生的名利等,昼夜地精勤,如果有体积的话,堆得像八万由旬的须弥山王那么高广,有这么多的修作,实际就有这么多的无义唯苦。而这样精勤,还不如如理地集聚像一点星火那么小的福德更好,因为后者作这么一点,就有这么一点的真实义,和决定出现福乐。

总之,与其被业果愚和私欲所骗,由此奔向一种虚诳的缘起的道路,这样花费无数的辛苦,还不如安下心来在佛前供一支香更有意义。由此就知道,非理地求取是百分之百无义唯苦的,如理地求取是百分之百具义唯乐的,所以,对于由非理的私欲发生的所有的心和行为,全数都要放下。

3)对于非理求取无义唯苦,引生大周遍定解

是故,以无有了时的轮回的事业有何用呢?

“是故”,承接前面邪欲勤作无义唯苦。以这种没完没了的轮回的作业有什么用呢?只会产生没完没了的无义唯苦。

于如是之业,从轮回无始的时以来,是作几许精勤也果除苦外无有。

到这里就要产生周遍的认识:只要处在缘起的虚诳之道里,所发生的全数都是求不得苦。这又要由五个“最”来认识:一、最多的邪欲;二、最长的时间;三、最大的作业;四、最多的精勤;五、最大的无义。

一、最多的邪欲:指无有休止的对世间法的欲求。这是由于私欲是无法满足的,因而越是得到越求,没得到还求,发展出最大的量。也就是,对于此生来世的名利、五欲等事,每当一种新的诱人的东西出现时,就会为自我而想去求取。而且,得到仍然不会满足,只会想得到更多、更高、更好。像这样不断地繁衍、增上,出现无量无数的邪欲,因此说“无有了时”。以欲无有了时,作业也无有了时。

二、最长的时间:指第一刹那入了轮回,见不到初始的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没有认识无我和缘起的正理之间。以这种为自我的私欲驱使,缘起走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无数劫又无数劫,全数的处在虚诳缘起链中的刹那,就是这里时间的量。

三、最大的作业:就是为着自我,以私欲要求所欲的乐事,为此发起身口意各种各样的修作。这里面可以看到,心是怎么样出现智巧、策略,花各种的心思、预谋等等;语发生各种语业;身有各种的驱驰、劳作。从时间的量上来说,那是昼夜不断、年年不断、生生不断、劫劫不断,这样集聚起最大的作业的量。

四、最多的精勤:指为了得到轮回之乐所出现的那种勤勇,那种心的兴奋、勇猛,不惜一切地去追求等等,无数劫当中大大小小心上的精勤加起来的总量。

五、最大的无义:指所有这一切的精勤修作,都是白费心血、自讨苦吃。这样一种勤作没得到一微尘许的乐,却造成了无量无数的苦果。在细分上认识,这里面的任何一种邪欲、邪勤、邪作,都唯一地造成苦果。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无意义事件、最大的徒劳自苦事件,所有付出的正收入是零,负收入是百分之百。这样推到极处就会看到最大量的所欲不临之苦,或者求不得苦,或者非理之道之苦。

就像这样,我们应当看到,直到今天为止,所有的这些付出,连一个真实的乐也没作成,却作成了无边无际的苦海。由此可以见到生死中周遍的所欲不临之苦。

接着对比显示,如果我们换一条路子来走,不是非理的邪欲勤求,而是如理的正法求证,那将会是非常短的时间,以非常少的精勤,而造成非常大的具义之果。为此要发生下一步的认识。

4)对比显示,于正法中稍作勤求,决定作成大义之果

之前,为了此生世间的事,于人一生的上半生或下半生作精勤这么一个量,于圣法精勤的话,此时已成佛;或不是,也定成办了于恶趣之苦彻底不需感受。

这里要具体地以三分来认识到,如果转一个方向在正法中求,只要以少许的时间、少量的精勤,一定会作成极大义利的乐果。下面通过三分来把握具体的量:一、时量;二、勤量;三、果量。

一、时量:指一个人一生当中的上半生或者下半生。比如三十年到四十年。

二、勤量:指在这样的半生当中,为求取名利所付出的勤劳的量。比如,为了求得学位、名誉,在十五年到二十年当中,日日夜夜勤奋地读书。这个量很具体,就是几千天,天天听课、做作业以及不断地考试等,所有这些勤作的量就是这里的勤量。

三、果量:以这样短暂的时间、少许的精勤,假使用在圣法上修证,上等的已经成佛了,中等的已经往生了净土,一般的已经办到了彻底不必感受恶趣的苦,这样进一步得到量的认识。在正法上求,不仅是求一个得一个,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具义得乐,而且要知道,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法的力量不可思议,只需要用半生昼夜不断地精勤,就能办到这么巨大的利益。也就是,无量劫难以解脱的恶趣苦海,半生可脱;或者无数劫难以回返的法界,半生可回;或者无数劫难以登临的唯乐无苦的大乐净土,半生可到。

因此,这样对比来显示,假使对于轮回的名利等乐,以为了自我的邪欲去求,那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只造成了无量无数的大苦,连芝麻许的真实之乐也没做成;以此就显示出,在法上勤求具足大义。那么在此,缘起上正邪两条路的真相已经判然显明,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这是非常明白的事了。

像这样,以思维明确了轮回最大的求不得苦的苦相,又知道正法中的求有最大的乐相,由此应当发生唯法是求的观念,具体要按照普贤上师的引导来修习。

5)发生唯法是求观念

此次知道取舍分界的这一阶段中,于无有了时的轮回俗事需要不抱希望,“于定有了办的真实之圣法”一个上需要修,心作是念而修习。

对于这一段,要根据引导,省察自身的状况和道路。也就是要反问自己:我当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我对轮回的俗事应起什么看法?我对真实的法道应起什么观念?如是辨明道与俗的事业的差别后,会引起坚贞不移的道心。

一、我当前处在什么阶段?

要认识到,我已经入了法,知道了取舍的分界,处在这样的时位当中。也就是,自身以法的光明的照耀开启了法眼,看清楚了明明白白两条路的分界。这两条路,一条是往安乐洲走,一条是往大苦海走。凡是不符合正理的邪欲的走法,全是往苦海里走的,凡是符合正理的道心的走法,全是往安乐洲上去的。由前面缘起之道的认定就要知道,目前应当将俗和道上的事情分得清清楚楚,接着又要在后面两分上作自我的省察。

二、对于轮回俗事,我应抱什么看法?

在这里先要明了俗事的相,再要明了对待俗事的心。俗事的相是没有了办之时,要看到自己的私欲是越发展越大的,由此进一步可以看到,邪欲、邪勤、邪业无数缘起链的繁衍。这样一路轮转下去的时候,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都是无义唯苦,而积累起来就是无量无数的无义唯苦,假使邪欲、邪勤等的程度加深,那会有越来越大的无义唯苦。所以要知道,这条路无论怎么走、无论怎么勤勇费力、无论经多长时间,决定是丝毫具义的果都不会出现,而唯一收获苦果,因此,对此彻底地不抱希望。

三、对于真实的法道,我应起什么观念?

这里自己又要问:法事的相是什么呢?我该持什么对待法事的心?法事的相就是决定有了结之时。因为只是由虚妄分别出现了这些虚妄的幻境,一旦去寻求实相之道,明了这一切都是幻化空花,那时不但境会空,心都会空,之后彻底地会了脱。所谓的修道,最后会全部了了。就像木头中本来有火,借助法的助缘就会出火,火又会把木头烧掉,最终连火也没有了,全数了了。这样就要知道,这个路只要能够遇到殊胜的因缘,会极快速地成办,而成办之后成了无事道人,什么苦也没有了,连分别也没有了,连一点点的造作也没有了,完全到达大乐之地。它具体的量就是,真正的利根人遇到非常好的因缘,半生可办。

我对待这样真实的圣法,也就是真实的安乐之道、彻底了脱之道、最终有完成之时的道,在这样明了之后,所抱持的观念就是:我要以全分的心力来投入。要知道,唯一要做的就是这件事,一心要做的就是这件事,再没有别的了。这样就知道,这是我唯一的事业。发生这种观念之后不断地串习,一定会凝结成真纯永固的道心。

思考题

1、所欲不临苦的苦相是什么?此苦相反映了什么?

2、(1)从横向事相上观察(由典型事例遍推到无量种类),发现求不得苦的事实。

(2)从纵向缘起理上思维,认定非理欲求的整个缘起进程都无义唯苦。

3、什么是“非理邪求”“如理正求”?为什么极大量的非理邪求不如极小量的如理正求?

4、为什么从一切的邪欲勤作中都决定发生求不得苦(由五个“最”来认识)?

5、从时量、勤量、果量三分对比思维:(相比于求轮回乐)为什么在法上勤求具足大义?

6、省察自身并思维:

(1)我当前处在什么阶段?

(2)俗事的相如何?我对于俗事应抱什么看法?

(3)法事的相如何?我对于法道应起什么观念?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