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6死缘不定(22h)

6死缘不定(22h)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72,115. Estimated reading time: 5 hour and 27 minutes.

上师知
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
思维器情悉皆坏灭法
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
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2.6死缘不定(22h)

  • 三因相
  • 死缘极多
  • 生缘极少
  • 生缘亦可变为死缘
  • 死缘不定故死时不定,生处不定
  • 生命体性脆弱,如广场风中的油灯
  • 以因缘观破常执愚痴

慧灯之光

(六)思维死因无定而修无常

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对此没人会有异议,但同时很多人天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虽然我会死,但我还能活很长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死不了,虽然这个想法没有任何理由。你有没有把握明天还活着?有没有把握下个月还活着?没有。然而我们却不愿意这样想,总希望活得久一点,便随此欲望而产生这样的观点:我可能还会活很久,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死因是不一定的。死亡也要有因缘,令人死亡的因缘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比如为了健康、长寿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若药没有吃对,反而会成为死亡之因。其他诸如衣服、装饰、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死因。世界上什么不能作为死亡的因缘呢?没有!总之,死因很多,随处可见,何时会遇到这样的因缘,谁都说不清楚,而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缘面前,我们的身体、生命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脆弱,没有一个凡夫的身心能够抵抗死亡的召唤,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这就是死因无定的意思。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维。

大圆满前行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我们南赡部洲的人,自从出生那一时刻起就必定会走向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缘和死的时间却决定不下来。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以何因缘死亡谁也不能确定。在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而死缘却多如牛毛,如圣天论师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诸如火、水、毒、险地、野人、猛兽等等,所面临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而且自以为是生缘的衣食等也有成为死缘的,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自认为是无毒食品而抱着有利于身体的希望来享用,可是也有变成毒物或者发生不适应中毒 以致于成为死缘。这种现象频繁出现。

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由于过分贪爱荤腥食品而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因此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 。此外,由于饮食不当,患肿瘤、涎分、水肿病而成为死缘的也不计其数。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凶猛野兽、随意渡水等成为死缘的事情不可胜数。

正因为死缘各种各样,致使死期无法确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刚刚出生就已断气;还有些人刚刚学会爬行就已夭折;又有些人在壮年时离开人世,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有些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死;有些人因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而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 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人自杀身亡。在以上数多的死缘之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力量微薄。也许现在死亡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所以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士道-念死无常(目录)

下士道

庚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分三:①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② 于共中士道次修心 ③ 于上士夫道次修心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①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② 于共中士道次修心;③ 于上士夫道次修心。

首先分析五种道(下士道、共下士道、中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之体相、比喻与范围。

1、下士道

体相:从成为下士道相续、能获得轮回增上生的角度安立之心。

比喻:唯希求增上生而趣入其方便。

范围:唯下士具有。

2、共下士道

体相:从成为上中下三士所修的角度安立之心。

比喻:通达死亡无常之心。

范围:从下士阶段至佛地之间。

3、中士道

体相:从成为中士道相续、能获得小乘解脱的角度安立之心。

比喻:唯希求小乘解脱而修学三学。

范围:从了达细无常至声缘阿罗汉之间。

4、共中士道

体相:从上士与中士所修的角度安立之心。

比喻:通达无常等十六行相之心。

范围:从中士阶段至佛地之间。

5、上士道

体相:从成为上士道相续、能获得一切种智的角度安立之心。

比喻:增上意乐与菩提心。

范围:从苏醒大乘种性至佛地之间。

辛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① 正修下士意乐 ② 发此意乐之量 ③ 除遣此中邪执

壬一、正修下士意乐分二:① 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② 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癸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分二:①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② 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子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分四:

① 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② 修习胜利 ③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④ 修念死理

初中分三:① 正修下士意乐; ② 发此意乐之量;三、除遣此中邪执。初中分二:① 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② 依止后世安乐方便。初中分二:①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② 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初中分四:① 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② 修习胜利;③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④ 修念死理。今初。

丑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分六:

① 宣说粗细常执是第一衰损之门 ② 障碍希求后世之理 ③ 虽修善行势力微弱之理 ④ 虽修后世之义不能遮止延缓之理 ⑤ 由常执生起猛利贪嗔之理 ⑥ 由常执产生恶行之理

第一科判为总说,后五科判是别说未修持念死之过患。

寅一、宣说粗细常执是第一衰损之门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如是在有暇身时,摄取心要中有四种颠倒,其中将无常执为常之颠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四颠倒为常倒、乐倒、我倒、净倒。常倒,即将无常执为常之颠倒;乐倒,即将痛苦执为安乐之颠倒;我倒,即将无我执为有我之颠倒;净倒,即将不净执为清净之颠倒。

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

常倒又分粗、细二种,在粗大死无常中,以心分别不死是损害之门。而且仅忆念最终决定死亡,虽然是共有,但日复一日,乃至临死皆起是念:今天不会死,今亦不会死,如是心始终执着不死方面。

本来获得暇身,应当用以成办大义,然以何法障碍及时摄取心要?首要障碍即执着不死之常执,此为第一损害之门。以下从五方面分析。

寅二、障碍希求后世之理

若不作意此执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于此时中,谓须如是如是众事,数数思惟唯于现法除苦引乐所有方便,不生观察后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若不作意常执之对治,被如是心所盖覆,便会生起久住现法之心。而生起此心,便于此时,考虑须作如是如是之事,数数思惟唯一在现法中除苦引乐之方便,不会产生观察后世解脱及一切种智等大义之心,故以常执之力不令发起趣向正法之心。

分别心的特点是缘此便不能缘彼,心若执着现法,便不能缘后世而转。以久住现法之常执力,心思将缘于现法,昼夜唯考虑现法中除苦引乐之方便,即考虑现世中如何得名利,如何养身,如何打败对手等,根本不思惟后世。故相续若被执着现世之心覆盖,定发不起希求后世之心。世人多是此心态,彼等一生中,唯一关注现世小利,不曾有一刻关注后世解脱、成佛等大义,深受常执之害。

寅三、虽修善行势力微弱之理

设有时趣闻思修等,然亦唯为现法利故,令所修善势力微弱。复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故未糅杂恶趣因者,极为稀贵。

即使有时趣入闻思修等,然而此亦唯一是为现法利益之故,令所修善根势力弱小。而且,此与恶行罪犯相连而转之故,未混杂恶趣因的情况极为稀少。

为何以执着不死之常执能令修善势力弱小?以修善动机仅为现法利益,故所修善根势力弱小。或解释为:外相虽作闻思修,以内在有强烈现世执着,心力多缘现法而耗散,无法提升、增强,故修善时不能以强大心力趣入,致使善根势力弱小。

为何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因未破除执着现法之颠倒心,纵修善法,亦杂有求名利恭敬等恶行,致使善行不得清净。

因此,常执会导致修善无力与混杂恶因。

寅四、虽修后世之义不能遮止延缓之理

设能缘虑后世而修,然不能遮后时渐修延缓懈怠,遂以睡眠、昏沉、杂言、饮食等事,散耗时日,故不能发广大精勤,如理修行。

即使能缘虑后世而修行,然以分别不死的常执障碍,不能遮止后时再渐修的延缓懈怠,遂以睡眠、昏沉、绮语、饮食等事散耗时间,故不能发起广大精进如理修行。

平时为何不能改变松懈拖延的状态?即未发起念死之心,日日执着今天不死,无有如救头燃之紧迫感,故难以发起大精进而趣入修行。

寅五、由常执生起猛利贪嗔之理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诳故,遂于利养恭敬等上,起猛利贪。于此障碍,或疑作碍,起猛利嗔。于彼过患蒙昧愚痴。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诸大烦恼及随烦恼,如瀑流转。

如是被希求身命久住所欺诳,故在利养、恭敬等上,生起猛利贪心;相反,对妨碍贪着或怀疑作障碍之处,生起猛利嗔心。生起贪嗔等时,对其过患亦是蒙昧愚痴。而且,由于贪执利养恭敬等,会引起猛利我慢、嫉妒等根本烦恼与随烦恼,如瀑流般相续不断。

为何生起如是猛利烦恼?其根源即是常执,由贪执现世而引生贪嗔等,设若念死,一心但求后世,则不会缘现世名利等生起贪嗔,可见常执乃烦恼根源。

寅六、由常执产生恶行之理

复由此故,于日日中渐令增长,诸有胜势,能引恶趣猛利大苦,身语意摄十种恶行,无间随近谤正法等诸不善业。

而且,由希求身命久住之常执,日日之中渐渐增长具有强大势力、能引生恶趣猛利大苦、以身语意所摄的十恶、无间罪、近无间罪、毁谤正法等不善业

诸不善业,从功能而言,具有势力能引恶趣猛利大苦;从种类而言,即以身语意所摄的十种恶行、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近五无间罪(污阿罗汉尼、杀见道者、杀学道者、夺僧众食物与毁坏佛塔。)、毁谤正法等恶业。

又令渐弃能治彼等善妙宣说甘露正法,断增上生及决定胜所有命根。

又以此常执,使人逐渐弃离能对治彼等恶行的善说甘露正法,由此斩断增上生及决定胜之命根,即从根本上远离成办增上生及决定胜的意乐与加行。

世人全身心执着现世利益,故将正法抛于脑后,一生唯增长恶行,最终只有堕落。

遭死坏已,为诸恶业引导,令赴苦痛粗猛、炎烧、非爱诸恶趣处,何有过此暴恶之门。

今生命根遭到死主摧坏后,被一生恶业牵引,将趣向痛苦粗猛、炽热燃烧、不可爱乐的恶趣险处,何处有过此常执的暴恶之门?

《四百论》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彼若安然睡,岂有暴于此。”

《四百论》亦云:“若有于三世间自在而转之死主,非教他作而是自作,此自作亦非受他派遣而是自主而作,明明有具足此三特征之死主,仍如已脱生死之罗汉般安然入睡,岂有较此更不合理者?”

死主三种特征即“三世主”、“自作”、“无教者”,“三世主”,即能支配地上、地下、地面三种世间之主宰;“自作”,即非他作;“无教者”,即非受人派遣。以下以比喻说明此三特征。

第一种特征:譬如受一国之主惩罚,尚有可逃之处,若受统治全世界的君主惩罚,则无处可逃。如是,死主于地上、地下、人间自在而转,普遍行于轮回之地,故决难逃出死主掌心。

第二种特征:譬如,国王若遣大臣惩办,尚有行贿机会,若国王亲办,则无法回转。如是,死主非派使者而是亲自降临,自在而转,故无法逃脱。

第三种特征:譬如,若是大臣亲自惩办,因其无自主权,唯听命于国王,尚能祈求教者国王,或可得赦免,若国王自主而作,则无可逃脱。如是,死主亦是对一切众生自主而转,无任何教者,故无法逃脱。

面对如是死主,若丝毫不考虑应对之策,毫不在乎,则是极其愚痴之行。

《入行论》亦云:“须弃一切走,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恶。”

《入行论》亦云:“死时须舍弃一切而走,我未如是了知,反为亲与非亲之故,造作种种罪恶。”

以上宣说了常执第六种过患——以常执引生种种罪恶。观察后五种过患,即可理解“常执是第一损害之门”。

丑二、修习胜利分三:

① 有大利益 ② 是一切圆满之门 ③ 断邪见后至心发起定解而正修习

第二修习之胜利者。

此从正面宣说修习念死之利益。

寅一、有大利益分三:

① 比喻 ② 喻义 ③ 教证

卯一、比喻

谓若真起随念死心,譬如决断今明定死,则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乐取坚实。

若真正生起念死之心,即会遮止恶行、精进修善。譬如,若断定今天或明日决定会死,则对正法稍有了知之士,因见亲属、财产等不能共赴后世,大多能自然遮止对彼之贪爱,由布施等门乐意摄取坚实。

譬如,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若知来日无几,即会考虑生死问题,见死时房屋、财产等毫无用处,亦无法带走,便会放下此等身外之物,以之供养三宝或作公益事业。

卯二、喻义

如是若见为求利敬及名称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皆如扇扬诸空谷壳,全无心实,是欺诳处,便能遮止诸罪恶行。由其恒常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及净戒等诸微妙业,遂于无坚身等诸事,取胜坚实。由是自能升胜妙位,亦能于此导诸众生,更有何事义大于此?

如是若由念死,观见为追求利养、恭敬、名声等世间法所付出的一切辛劳,皆如风扇吹扬空空谷壳,毫无实义,唯是欺诳之处,如是便能遮止各种恶行,不复为求现法而造恶。再者,由发起恒常精进与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净戒等微妙业,如是即以本无坚实的身等诸事,摄取殊胜坚实。由此自己能逐渐升入胜妙地位,亦能将众生引至此位,是故,还有何事能较念死意义重大?

此段宣说修习念死具有遮止罪恶、摄取坚实之大义。对此具体分析:

为何由念死能遮止罪恶?

此须观察罪恶起因,人皆欲离苦得乐,然以迷乱误以为恭敬、利养等现法上具有安乐自性,随之以贪执而三门造集罪业,故罪业源于对现法之贪执,贪执又源于妄计恭敬利养等具有实义之迷乱。随念死亡无常,即须观察死时以名利等不能令人获得丝毫实义,由此发现所渴望的名利等唯是欺诳之处,为此付出之辛劳,如以风扇吹扬空虚谷壳般,毫无实义。故由见现世八法欺诳之自性,能放下贪执而遮止罪恶。

为何由念死能修集善业?

因见死时能使人获得安乐之法,唯一是归依、持戒等妙业,生前若能修集此等妙业,临终与后世皆得安乐,由见佛法具有大义后,即能发起两种精进,昼夜恭敬修集善业,以无坚身等摄取坚实。

《普贤上师言教》云:“若自相续能对无常生起定解,则能彻底舍弃对今生世间一切事物之贪执,犹如呕吐者不愿食油腻之物。我至尊上师亦再三说:‘我虽见世上最高贵、有权威、极富裕、具美貌之人,然对彼等不起羡慕,唯注重前辈高僧大德之事迹,此为自相续中生起少许无常定解的缘故。’”

卯三、教证

是故经以多喻赞美,《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如是等喻而为赞美。

因此,经中以多喻赞美无常死想之利益,譬如《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中,秋耕实为第一;一切足迹中,象迹最为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最为第一,以此等想能遣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与我慢。”如是还以多喻赞美,譬如赞美无常死想是能一时摧毁一切烦恼恶行之大椎,是能趣入顿时成办一切胜妙之大门等。

以下分析经中喻义:

1、“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

为何一切耕种之中以秋耕为第一?以秋天耕耘除去田中杂草,并将土地翻松,能长出好庄稼,故秋耕为第一。如是,以死亡无常之想,能遣除自相续中对现世乃至三界的一切贪执,又能令自相续调柔,产生功德苗芽,故无常死想如同秋耕。

2、“一切迹中,象迹第一。”:

此喻有多种解释,此处相合意义而言:

大象走路极具智慧,能预知何处有危险,行走时即绕开此险处,唯择安稳之道,可谓“一路平安”,后来者仅须遵行象迹,即可避免一切损害,故象迹为一切迹中第一。如是生起念死无常之心,即能遣除三界一切无明、烦恼等损害,唯一遵行有益于后世的安乐之道,故无常死想如同象迹。

3、“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

“顿摧”即一时摧毁。此喻无常死想具有强大对治力。普穹瓦尊者说:“多修死无常与业果吧!即便犯四他胜罪,亦能净治,此乃我遗嘱。”

《涅槃经》以诸喻赞美一切想中无常死想第一,所谓“一切想”,应指缘世俗有为法之一切想,以无常死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执、无明、我慢等,故言一切想中第一。

《集法句》中亦云:“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

《集法句经》中亦说:“应了达此身如瓦器般危脆不坚,如是了知诸法如阳焰般无自性,五毒魔花刃剑将会于此而折断,从而能趣向死主亦不见的无死果位。”

此段宣说无常死想具有“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之利益。“魔花刃剑”即色界天魔王射向人间的五毒魔箭,若执身是恒常实有,则会被贪婪、嗔恨、愚痴、傲慢、嫉妒之魔箭射中,丧心病狂,以致在六道中轮转不休。相反,若知身是四大假合,如瓦器般无常或空无实质,如阳焰般现而无自性,如水泡般须臾不住,则不为身体假相所蒙蔽,不会以爱执自身而引发五毒。从此能令自心趣入正法,息灭五毒,而了脱生死。此即念死无常进而观修空性之利益。

又云:“如见衰老及病苦,并见心离而死亡,勇士能断如牢家,世庸岂能远离欲?”

《集法句经》又说:“若以智慧见衰老、疾病之苦,且见心识终将离身而死亡,菩萨勇士以此能断除如牢狱般的三界之家,然而未见轮回过患之凡夫岂能远离贪欲?”

颂中第三句“勇士能断如牢家”,是说念死无常之利益。菩萨以何因缘远离三界系缚?即见身命无常,了知轮回之过患。颂中前二句宣说以智慧观见无常过患,人老时体力衰退,做事无力,背驼牙掉,满脸皱纹,六根能力衰退,且有种种无法堪忍之病苦,最后是心识与身体分离而死,死时以我执心仍须继续转生。以见无常过患之故,菩萨能发心求道断除生死,凡夫则愚痴,不见此等过患,反如飞蛾扑火般追求五欲,以苦为乐,至死不肯放下,故说“世庸岂能远离欲”。

《毗奈耶经》云:“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于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殊胜。”佛说:“若对我眷属中如妙瓶般殊胜的比丘舍利子与目犍连等一百人,供养食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无常’殊胜。”按常人想法,供养境是百位圣者,应是大福田,对其供养,功德极大,而佛说此供养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因未修无常,纵对殊胜福田供养,亦多是耽着现世,而心中刹那观无常,能令心放下现世,转入成办后世安乐之修行,以刹那转变自心故,已胜未转心的外相供养。

寅二、是一切圆满之门

总之能修士夫义时,唯是得此殊胜暇身期中,我等多是久住恶趣,设有少时暂来善趣,亦多生于无暇之处,其中难获修法之时。纵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执取不死方面,是为一切衰损之门。其能治此忆念死者,即是一切圆满之门。

此段以“执取不死”是一切衰损之门,反显“念死”是一切圆满之门。

总之,能修士夫义利之时,唯是得此暇身期间,我等多数时皆久住于恶趣,即使少数时暂来善趣,多数亦生于无暇之处,在那种处境中极难获得修法机缘。纵然偶得一次堪能修法之身,却未如理修持正法,追究其因,即会寻到此“暂且不死之心”。故心执取不死是趣入一切衰损之门。相反,能对治此“不死执”之“念死心”,即是趣入一切圆满之门。

“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按藏文而言,“遇”即触到,追究未如理修行之因,则触到此“且不死心”。是以执着“现在还不会死”的颠倒心,令我等一再推拖,不肯舍弃追求现世之念,如是而行,终将空过一生。

以下引古德语录说明:

普穹瓦说:“晨不念死,则昼空过;晚不念死,则夜空过。”金厄瓦格西说:“若清晨未观修一座无常之法,白天即会被今世之念所左右。”香怎耶巴亦说:“若上午未生起无常之念,中午贪图今世念头即会抬头;若中午未生起无常之念,晚上即会被贪图今世念头所俘虏。若迈入贪图今世轨道,则纵然努力,亦不能趣往正法。”

若对照自心,亦有如是体会,未忆念无常时,自心习惯性攀缘现法,极难控制,一日之中多在放逸中度过,唯增长烦恼罪业。修习念死,正好对治此颠倒心。以念死能够转自心缘于死亡,由畏惧死亡与死后痛苦,一心寻求真正能离苦得乐之法,从而令心趣入正法之中,故说“忆念死亡是一切圆满之门。”

寅三、断邪见后至心发起定解而正修习分三:

① 略说 ② 无常并非无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 ③ 无常并非仅初时略修之法

卯一、略说

故不应执,此是无余深法可修习者之所修持,及不应执,虽是应修然是最初仅应略修,非是堪为恒所修持。应于初中后三须此之理,由其至心发起定解而正修习。

故不应执着“此仅是无其余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亦不应执着“虽是应修,然仅是最初略为修习之法,非是恒常所修之法”,应当对初中后三时皆须修习无常之理,由至心发起定解而修习。

此段告诫学人应断二种邪见,至心修习无常。二种邪见是执无常为无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之邪见,及执无常是最初略修法之邪见。

以下引古德语录说明:

卯二、无常并非无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

嘎当派大德卓位奢贡波说:“虽修至密部之王(密集金刚),若未生起死无常观即为浅。若已生起死无常观,虽仅修学入法之门(三归依)即为深。未生无常心,而好高攀登者,如堕险处。”虽然所修是密部——密集金刚,然自相续未生起死亡无常之观想,此密部之王即是浅。若已生起死亡无常之观想,即使仅修三归依,亦是极深。未生起无常心而一味高攀者,实则如堕险处。

夏沃瓦亦曾言:“能迫不及待地观修无常之人,悉为探询到法之根本的明智之士,而观修空性亦仅为流于口头的浮夸之举,相比而言,即显得不深入、扎实。”

大德阳滚巴亦云:“一般人皆好高骛远,学低下者则心不乐,学空法、胜义谛皆为此而喜。但此诸法,每与有情器量不合,虽圆满次第亦无意义。不在所修法之深广,而在能修有情,须为圆满次第之有情。于所修法,虽夸如千金马价,然不能修人不如死狗价值。故吾所修者,仅为死无常、业果诸法而已。”常人心态皆是好高骛远,若学低下之法,则心生不乐,若学空法、胜义谛,皆会为此欢喜。然此等高法,常不相合有情器量,如是即使是圆满次第亦无意义。因此,不在所修法之深广,而在于能修之有情须是圆满次第之法器。虽对所修之法,夸耀如千金马之价,然不堪修习者之身价却不如死狗。故我所修之法仅为死亡无常与业果诸法而已。

由以上教言可知,观死无常并非无深法可修后,退而求其次之浅法,而是诸道之基石。若未善加修持无常,虽以增上慢妄谈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大空性,亦仅为狂人狂言而已,自心无法真正趣入甚深之法。因此,虽可修甚深之法,然必须建立在前行稳固之基础上,须从念死无常开始,逐渐调顺自心,从而成为堪修甚深法之法器。

卯三、无常并非仅初时略修之法

曾有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重要?”

格西回答:“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趣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证悟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无常,初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作为舍弃贪着诸轮回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趣入涅槃之道;又最初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为精进之缘,最后为生慧助伴;又倘若修行无常,且于相续中能生起者,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修法之缘,最后有助于证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无常,并于相续中能生起无常之念,则初为盔甲精进之因,中为加行精进之缘,后可成为无退精进之助伴。”

博朵瓦格西从五个侧面开示,无常修法对于初中后之修行皆甚重要。以前二侧面为例,略作解释:

最初念死无常,由怖畏死后堕入恶趣而至心归依怙主三宝,故为趣入佛法之因;中间念死无常,由了知死期不定、死缘极多、死时唯正法有益而对治懈怠推延,成为精进修善之助缘;最后念死无常,了达一切有为法生灭无常,有助于证悟诸法本无自性之大平等性。

而且,最初念死无常,由了知追求现法不得任何实义,成为断除此生系缚之因;中间念死无常,了知轮回刹那不住,本无任何实义,容易悟入行苦自性,故成为舍弃贪着轮回之助缘;最后念死无常,由遮止常执,易趣入不生不灭法性,故有助于趣入涅槃。

因此,不可认为念死无常仅是最初略修之法,对于修行的初中后,修习无常皆甚重要。

丑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分二:

① 非此处所指念死之心 ② 此处所指念死之心

第三当发何等念死心者。

应当发起何等念死之心?以下先说非此处所指的念死之心,再认定此处应发的念死之心,并从因、体相、作用三方面分析二者差别:

寅一、非此处所指念死之心

若由坚着诸亲属等增上力故,恐与彼离起怖畏者,乃是于道全未修习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发彼心。

若以对亲属等坚固执着之力,恐惧与彼分离而生起怖畏,此是对道完全未修习畏惧死亡之理,此处并非令发此种怖畏心。

此念死心,即常人怖畏死亡之心,对此从因、体相、作用三方面分析:

1、怖畏之因:“由坚着诸亲属等增上力故”,即由于贪执今生亲属、财产、权力等,故对死时分离生起怖畏。

2、怖畏之相:“恐与彼离起怖畏者”,即以贪执力,恐惧死时离别儿女亲人,失去现世财产权力等,而生怖畏。

3、怖畏之作用:“虽生怖畏,暂无能遮。”此身由惑业力入胎结生,终不免一死,故虽怖畏死亡,亦不起任何作用,无论如何恐惧,终须被业牵引,绝别此生一切。

寅二、此处所指念死之心

若尔者何,谓由惑业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于死,故于彼事虽生怖惧,暂无能遮。

为后当来世间义故,未能灭除诸恶趣因,未能成办增上生因、决定胜因,即便没亡而应恐怖。若于此事思惟怖畏,则于此等有可修作,能令临终无所怖畏,若未成办如是诸义,总之不能脱离生死,特当堕落诸恶趣,故深生畏惧,临终悔恼。

则为何种心呢?即由惑业力所受一切身,决定皆不能超出死亡,故对死亡分离之事虽生怖畏,暂时亦无法遮止。为后世义利之故,未能灭除诸恶趣因,未能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之因,即便死亡,对此应当恐怖。若于此事思惟而怖畏,则对此等“后世义利”有所作为,能令自己临终时无所怖畏。若即生中,未成办如是后世诸义,总则不能脱离生死,特别将堕入恶趣,故临终时必定深生畏惧,悔恨热恼。

此为修习无常所应发的怖畏之心,亦可从因、体相、作用分析:

1、怖畏之因:“为后当来世间义故”,即具希求后世义利之心。后世义利包括增上生与决定胜二种。

2、怖畏之相:“未能灭除诸恶趣因,未能成办增上生因、决定胜因,即便没亡而应恐怖。”即对未成办后世义利而死产生怖畏。

3、怖畏之作用:“则于此等有可修作,能令临终无所怖畏。”以下士而言,怖畏即生未成办增上生因,死后须堕入恶趣,可令在生之时勤集增上生之因,灭除恶趣之因,临终时即能无所怖畏,转生安乐善趣;以上中士而言,怖畏即生未成办决定胜因,死后须堕入轮回,可令在生之时勤集决定胜之因,灭除生死之因,临终时即能无所怖畏。

经比较可知,世人畏死与修行人畏死有天壤之别,前者是以贪执现世所引起,怖畏与现世分离,毫无意义;后者是以希求后世义利所引起,怖畏未成办实义而堕落,能令自心转入修善,故极具利益。

《本生论》云:“虽励不能住,何事不可医,能作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观世法性,诸人作罪当忧悔,又未善作诸妙业,恐于后法起诸苦,临终畏惧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忆作如是事,复善修作白净业,安住正法谁畏死?”

往昔世尊转生为王子月时,有一斯达萨子,正欲食之,然王子月毫无惧色,神态安然,斯达萨子甚是诧异:“世人皆畏死,为何汝不惧?”王子月所答即《本生论》中此文:“以惑业受生后,纵然努力亦无法常住,任以何事皆无法医治死病,故以惧死而怖畏又有何益?如是若观察世间法性(世间即有情,法性即实相),众人忆念生前所作罪业,死时必起忧悔,而且,生前未作善业,死后恐怕会于后世产生诸苦,以此临终时无可奈何,心会畏惧而蒙昧。然而有何事能令我心忧悔?我未忆起曾作如是之事,而且一生中善作白净业,身心安住于正法中,谁还畏惧死亡?”

《四百论》中亦云:“思念我必死,若谁有决定,此弃怖畏故,岂畏于死主。”

《四百论》中亦说:“若谁能心中决定,思念自己必死无疑,以此念死能舍弃怖畏之故,岂会怖畏死主?”

故若数数思惟无常,念身受用定当速离,则能遮遣希望不离彼等爱着,由离此等所引忧恼增上力故,怖畏死没皆不得生。

因此,若数数思惟无常,忆念身体、受用决定将速疾舍离,则能遮遣希望不离彼等之爱着,由远离爱着所引忧恼之力,“怖畏死亡”不会产生。

了知不念死之过患与念死之利益后,成立心执取不死为一切衰损之门,忆念死亡是一切圆满之门,以此明确念死之必要性,发起修习念死之欲乐。有此欲乐后,进而认定应发的念死之心,并非怖畏死时与现世分离之心,而是怖畏死时未成办后世利义之心。

丑四、修念死理分四:

① 思决定死 ② 思惟死无定期 ③ 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④ 摄义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谓应由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习。此中有三:① 思决定死; ② 思惟死无定期;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第四如何修习念死,即应由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而修习。三种根本即决定死、死无定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每一根本皆以三种因相成立。修习方法,以第一种根本而言,即由数数思惟三种因相而决定必死,思惟到量时,心中即会发起决断——我必须修行正法。后二根本皆如是而修。修法重点在思惟,思惟结果是内心发起决断。

寅一、思决定死分四:

① 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 ②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 ③ 思惟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当死 ④ 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初中分三:

第一思惟决定死,分为三方面思惟,先思惟第一方面:

卯一、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分四:

① 思惟任受何身,定皆死亡 ② 思惟任住何境,定皆死亡 ③ 思惟任处何时,定皆死亡 ④ 思惟无缘遮止死亡

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

思惟死主决定会来,而且无因缘能令其退却,即从身体、地方、时间及无缘遮止四方面作思惟:

辰一、思惟任受何身,定皆死亡

谓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

不论受生为何种身体,决定皆有死亡,《无常集》云:“获得自在之佛陀、独觉、诸佛之声闻,尚须舍弃此身,何况毫无自在的凡夫,岂能避免死亡?”

此世间究竟有无不死之身?根据佛菩萨教言及自身经验,可以断定在凡夫分别心前显现的所有有情身体,无有一者能免死亡。《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不论地上天间,能长生不死之事,汝岂曾见过,岂闻过或怀疑过?

天间大梵天、帝释、遍入天等虽具神通,身体坚固且具光明,寿命长达多劫,然而天身皆会坏灭,色界之身在引业穷尽时,无不坏灭,欲天之身亦皆须显现五衰相而死亡。人间福报最圆满者,即转轮王,然而诸转轮王或代代帝王,无有一人能长生不死,周遭之人类,身体形相、势力、寿命等虽有差异,但平等皆为业惑所感有漏身,无法超越坏灭本性,终将如水泡般幻灭。大恩上师在《无常道歌》中云:“具有神变通灵寿长劫,禅悦为食天神与仙人,无法躲避阎罗与怨敌,未念己亡即是颠倒想。昔日四洲权势圆满者,虽有少数闻名转轮王,如今忆念只剩名字已,微弱自身更无坚固性。”

不仅无生死自在之凡夫身皆须坏灭,所有诸佛菩萨、阿罗汉在因缘尽时,亦无不示现涅槃。此世界曾出世贤劫七佛,每一佛尊皆有不可思议的声闻弟子,而今无一留存。在释尊教法中,五百罗汉皆现涅槃,其后印度二圣六庄严等亦皆离此世界,而今唯见其论典留存于世。此后佛法传至汉藏二地,一千多年中,前后出现过无数成就者,譬如,西藏前弘期的二十五位大成就者,后弘期的米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等,汉地六祖大师、智者大师等,此等高僧大德,亦唯留名于史册,活在后人记忆中。因此,在分别念的境界中,根本寻觅不到无死之身。《无常道歌》亦云:“断证圆满能仁与佛子,虽曾现如空中群星般,正因揭示无常而涅槃,回想此义深知皆无常。”

或有怀疑:诸佛菩萨获得生死自在,为何示现涅槃?

答:诸佛菩萨住世,唯以因缘为寿命,所化因缘尽时,即不复住世,故在凡夫心识前,诸法均显现为无常。

辰二、思惟任住何境,定皆死亡

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

所谓“任住何境死亡必定降临”,即《无常集》中所说:“居住何处可遮止死亡进入?如是处所决定无有,空中无有,海中亦无,诸山林间亦不会有。”

《无常集》中此一颂是以释尊当年开示内容而作。当年琉璃王诛杀释迦族时,世尊为向世人显示业力不可思议,而藏匿释迦族几个孩子,其中二子被置于月亮上,二子被藏入大海中,又有二子被纳入钵内。屠杀结束后,数子皆死,无一免难。佛陀由此为弟子宣说上述开示。故大限到来,不论住在何处,逃往何方,死亡决定降临,纵使佛陀亦无法改变业力。

此三有世间,下至无间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决无死主不到之处。有情生命行将终结时,死主必以雷电之势,迅猛而至。就地球而言,数十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尽管地域上有众多差别,贫富不均,生活状态不尽相同,然有一共同点,凡是人类生存之处,必是死亡造访之地。不论亚洲或欧洲,不论中国或美国,不论城市或乡村,不论在家中或旅途中……,死亡随处发生,死主之阴影笼罩全世界。不论空中或海上,不论江河或草原,不论山崖或沙滩,不论农田或工厂……,死亡随处发生,死主之势力渗透三界每一处所,无处可逃。《无常道歌》云:“难忍阎罗使者来到时,无缝坚固城堡中躲避,图以十万甲胄作护卫,然终无法人间停一时。”当难忍死主来临时,即使躲入无有缝隙坚固的城堡中,试图以十万勇士护卫,然而死主魔掌仍会伸入城堡,将我等带走,终究无法在人间停留片刻。因此,不论安住何处,死亡决定会来临。

辰三、思惟任处何时,定皆死亡

前后时中诸有情类,终为死摧等无差别,即如彼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前后时代中所有种类之有情,等无差别,终将被死亡摧毁,即如《无常集》所云:“一切过去现在已生及未来当生之有情,皆是舍弃此身而去往后世。智者了达诸法无不坏灭,应住正法,决定行持梵行。”

以人类而言,从时间上可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类,百年之前地球生存的人类,如今已灭,我等儿时曾见过祖辈等上几代人,彼等亦谈及年轻时所见的历史人物及当时发生之事,此皆表明,曾有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存在地球上。从历史书中,还可了知更远人类及其生活。时至今日,此一切已消逝无迹,百年前诞生的人类如此,千年前的人类亦如此,如是追溯至五千年前、一万年前,乃至无始,悉皆如此。今天,曾经生存在地球上的远古人类无有一人存在,由此可决定彼等皆是以死亡告别世界。鉴往知今,可以断定现在人类,百年后必将化为乌有,未来亦复如是。此世界,新人类代代相续出现,然而谁亦无法改变有生必有死的无常本性,在有为法的范畴中,毕竟觅不到生而不灭之常法。故可断定未来人类乃至整个三界有情亦决定逃不脱死亡之结局。

以上从时间方面决定三时有情无有差别,终须被死亡摧毁。

辰四、思惟无缘遮止死亡

于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

于死主不逃能脱,非以咒力等方便所能回遮。 以下引经说明:

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

如《教授胜光大王经》所说:“譬如,若有四座巨大铁山,坚硬稳固,已成就牢固结实,不破不裂无丝毫坏损,内外悉皆至极坚硬,通体坚实严密。如是四座铁山从四方触天磨地而来,其中一切草木、树干、枝叶,皆被研磨粉碎,一切有情、具命的诸生存者,亦皆被压成齑粉。如此之时,非以疾走能得逃脱,亦非以极大势力、钱财、物质、咒术及药物等所能回遮。”

假如,铁山有损坏破裂或有空隙,或有一线生机;假如,铁山仅从一方滚来,或可从余方逃脱;假如,铁山非触天磨地,或可从空中飞出。然而铁山无诸陨损纯一实密,且触天磨地,从四方而来,根本无法逃脱。四座铁山之中,情与无情无一例外,皆须被铁山摧毁。

“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

佛说:“大王!如是,当四大怖畏来临时,非以疾走所能逃脱,非以势力、钱财、物质、咒术、药物等所能回遮。何为四大怖畏?即老病死衰。大王,老会毁坏强壮,病会毁坏健康,衰会毁坏圆满丰饶,死会毁坏命根。当老病死衰降临时,非以疾走能从中逃脱,非以势力、钱财能作回遮,亦非以物质、咒术、药物等能止息。”

大恩上师《无常道歌》中云:“设若尔曹(尔辈)财宝遍三界,岂料阎罗魔众拒受贿,威慑三界梵王与帝释,想免死道亦无有办法,身体美貌犹如彩云般,通达诱人种种巧幻术,无奈夺命阎魔众威军,微汗毛许不为汝所动。”即使汝等财宝充满三界,然死主阎罗王根本不会受此贿赂;即使是以威力统慑三界之梵天与帝释,亦无法遮止死亡之路;即使身体如彩云般美丽,通达种种诱人幻术,然夺命阎罗王众威军的毫许汗毛亦不为汝所动。故死亡来临时,无任何法能回遮。

此理虽简,实应深思:死亡来时,能否于此世间觅得回遮之法?若有一法可拒,可以不接受必死之理,若不见有任何回遮之法,则必须接受必死之事实。

以世间最具势力之事作观察:

以权势能遮否?决定不能。若以权势可以遮止,昔日帝王无不欲长生不死,然无一能拒死者。 以钱财能遮否?决定不能。若以钱财可免一死,世上富人皆贪生怕死,不见有谁以金钱换得不死。 以药物能遮否?决定不能。世上药物皆无法治疗死病。若有此药,华陀扁鹊等神医,今仍应行医天下。即便能依药物换取健康,苟延性命,然此健康亦可谓慢性自杀,终不脱一死。 以咒术能遮否?决定不能。人至死时,纵念咒过亿,法事做尽,亦无法起死回生。

如是逐一观察,最后不得不承认:死亡无法遮止,即使药师佛亦无法延缓寿尽之死亡。

迦摩巴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

迦摩巴说:“现在即须畏惧死亡,临终时须无所畏惧;我等相反,现在无所畏,临终时唯以爪抓胸。”

以理归摄上述内容:

① 以业惑牵引之凡夫(有法),死主决定当来,且无缘遮止(所立),以任受何身、任住何境、任生何种时代,皆无任何方便遮止死亡之故(能立)。

② 以业惑牵引之凡夫(有法),决定死亡(所立——第一根本),以死主决定当来,而无缘遮止之故(能立——第一根本之第一种因相)。

卯二、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分三:

① 以教理成立 ② 以喻说明 ③ 劝诫勿贪现世

辰一、以教理成立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者。

思惟第二因相,即思惟寿命无丝毫可增,且不间断有减少。

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极久边际仅有尔许,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

如《入胎经》所说:“现在若能善加保养此身,可活至百岁或稍多。”(此依佛陀时代情况而言,现今时代恶浊,精心保养亦仅能活六十或稍多。若未慎防损寿因缘,亦不定能活至此岁数。)因为寿量最长仅有此量,纵能活至此寿,然而中间寿命穷尽速度极快,以月销尽年,以日销尽月,日亦随昼夜而尽,白昼亦为上午等时辰销尽,故令寿命总量短少。而且,现见此生时光多半已尽,所余寿命刹那不可增添,其损减却遍于昼夜一切时,从未间断。

《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入行论》云:“昼夜刹那不住,此有限寿命恒时损减,又无丝毫可添,我岂能不死?”

人寿短短数十年,活一天便减一天寿,又无额外可增之寿,根据此点,即可断定自己必定死亡。

辰二、以喻说明

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

对此理,应以众多比喻而作思惟。

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

譬如织布,虽然每织一次仅去一缕丝,却能速疾织完;譬如,为了宰杀而将所杀羊等牵往屠场,彼等步步移动时,渐渐趣近死亡;又如江河勇猛急速奔流;或如险岩倾泻瀑布般,寿量亦如是旋即消尽。

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

又如牧童拿着棍杖驱赶,令牲畜毫无自主地走向圈栏,如是衰老与疾病等亦使人毫无自在地引至死主前。

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

此等道理,应当由多方面勤修。

以上诸喻出自《集法句经》,以下引经说明:

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

当年,世尊在舍卫城乞食行走时,见一织布者旋即织完一匹布,佛便说道:“譬如织布,先织经线,纬线亦随即织入,如是速疾穷尽纬线边际。人寿亦然,日月如梭,速疾终此一生。”

“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犹如决定被宰之牲畜,随其步步向前,速疾即至杀者前,诸人寿命亦复如是。”

“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

“犹如瀑布之水,逝者不可再返,如是人寿已去,亦定不复回还。”

生命必逝无疑,不可留驻或增长。不论嗷嗷待哺之婴儿期,还是烂漫童年,或青春年华等,皆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不可重现。是故,人皆无奈,无法超越此无常本性。

“艰劳及短促,此复有诸苦,唯速疾坏灭,如以杖画水。”

“人生充满艰辛劳苦,又极短促,且具诸般痛苦,唯是速疾坏灭,犹如以木杖画水,转瞬即逝,不留丝毫痕迹。”

一生匆匆完结,如水纹般消逝无痕,一生显现皆荡然无存。

“如牧执杖驱,诸畜还其处,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犹如牧童拿着木杖驱逐牲畜返回住处,如是衰老与疾病一直逼人到死前。”

如传说大觉沃行至水岸谓:“水淅淅流,此于修无常极为便利。”说已而修。

如传记所说,一次阿底峡尊者行至水岸时说:“水淅淅地流,对修无常极为便利。”言毕即于水边观修。

学人可从此事中了知日常如何观修无常。以外在流水为助缘,极易现起无常体验。

《大游戏经》亦以多喻宣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

《大游戏经》中亦以多种比喻宣说:“三有无常犹如秋日白云,瞬息万变;众生生死如观戏剧,幻变不息;众生寿命如空中闪电,刹那不住;又似悬崖瀑流,迅猛流逝。”

“三有无常如秋云”:此义如《无常道歌》中所云:“秋日白云堆积如雪山,刹那无迹消失虚空中,现世如是无有可靠处,此喻堪为厌世良教言。”

“众生生死等观戏”:可从两方面理解,戏剧中演员显现各种形相,仪态万千;无有固定,不断变化。众生生死亦复如是,以善恶之业转生于善恶趣中,显现种种身相,且无固定,瞬息万变。

以下提示无常修法之重点:

又如说云:“若有略能向内思者,一切外物无一不为显示无常。”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实无利益。如迦摩巴云:“说思已未生,汝何时思,昼日散逸,夜则昏睡,莫说妄语。”

又如有如是说法:“若能稍稍向内思惟,一切外在事物无一不是显示无常。”故对众多事物皆应类推而思惟。若数数思惟,能引生定解,仅稍作思惟便说不生定解,实无利益,如迦摩巴呵斥其弟子时说:“汝说思惟后不生定解,汝何曾思惟,白昼散乱放逸,夜晚昏睡,莫说妄语。”

此段中强调两点,即应借助事相向内思惟,以及数数思惟。下面以提问方式具体分析第一点:

1、何为无常之喻?

一切内外有为法皆为显示无常之比喻,即三有世间一切显现法皆在演说无常,譬如落日浮云、瀑布闪电、落花流水等,悉为显示无常生动之教言。大恩上师在《无常道歌》中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自然道歌虽然无边际,仅以此歌奉献忠心友。” 若能以智慧眼观察内外诸法,则皆为指示寿命无常之书籍,大自然的无常道歌无边无际,无时不在演唱。故对智者而言,万法皆显现为窍诀,皆在演说无常苦空之理。可见佛法并不遥远,无时不在我等心前。

2、何为借助事相而思惟?

见闻外在事相时,以其为助缘,直接向内思惟无常之理。关键是向内反观,与常人向外妄执相反。譬如,同观风景,佛子向内思惟,引生无常之体悟;世人外着现法,而起贪执。

3、为何须如是思惟?

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此于修无常极为便利”,结合现实事相去思惟,能生起亲切生动之感触,对无常易生定解。

以上从“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至此,为一完整内容,重点说“如何思惟之方法”。

以下就生存本来趣向死亡之理,劝诫学人勿贪执现世:

辰三、劝诫勿贪现世

非但寿边为死所坏而趣他世,即于中间行住卧三,随作何事,全无不减寿量之时。首从入胎,即无刹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间生存之际,悉被老病使者所牵,唯为死故导令前行。故不应计于存活际,不趣后世安住欢喜。譬如,从诸高峰堕时,未至地前空坠之际,不应欢乐。

非但在寿命尽头,被死亡摧坏而趣往后世,即在存活中间,不论作行住卧等何事,无有不减寿量之时。首自入胎以来,即无一个刹那能够安住,唯一往后世奔驰,故在中间存活之际,完全被衰老疾病之使者牵引,唯一为死亡而被引往前行。是故不应认为存活时不趣往后世而安住欢喜。譬如从高崖堕落时,在未至地面正坠落期间,不应有何欢乐。

此亦如《四百颂释》引经说云:“人中勇识如初夜,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

“人中勇识”为国王之称号。“此后”指入胎第二刹那。

如《四百论注释》引经所说:“国王!如人初夜安住世间胞胎当中,从此之后,日日之中全无停息,一直奔向死亡。”

《破四倒论》亦云:“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阿阇黎玛德之札在《破四倒论》中亦说:“譬如从险峰坠地,终将粉身碎骨,在下堕空中岂有享受安乐?如是从出生开始,恒时为死亡而奔驰,有情在此期间岂能获得真安乐?”

汉地晚课须念《普贤警众偈》,偈义与此处所说相同。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随池水流失,鱼儿亦渐趣死亡,短暂存活,实为趣向最后干死,故存活本无安乐之自性。作人如同少水之鱼,随时光飞逝,生命日渐缩短,故离死亡极近。老人尤须警醒,老人皆如近死之鱼,又如行将堕地而亡者,此时若仍未精进念佛,求生极乐,一旦死亡现前,必随业风漂泊生死。明代一元大师曾作诗云:“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 应速修西方净土,生死无常,老人勿期待以后再修,时光飞逝,作人还能有几时?

此等是显决定速死。

此为结言。上述此等皆是显示决定速死。

总结:业惑牵引之补特伽罗(有法),决定死亡(所立——第一根本),以有限寿命无可增添、无间有减故(能立——第二因相)。

《楞严经》中有段对话,可助学人理解第二因相,即:

佛告波斯匿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坏。”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如火成灰”,即碳火燃时,层层剥落,终成灰烬,人命亦不停销殒,终必灭尽。波斯匿王以第二因相成立身命决定灭尽。

卯三、思惟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当死

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者,谓纵能至如前所说,尔许长边,然亦不应执为有暇。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亦由睡眠分半度迁,又因散乱徒销非一,少壮迁谢至衰耄时,身心力退,虽欲行法,然亦无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时实为少许。

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者,即思惟:寿量纵能至于前说时量,然亦不应认为有闲暇,即先前于无义中已耗去众多寿量,剩余时间亦由睡眠耗去一半,不睡时又以散乱空耗不少,从少壮迁谢进入老年时,身心能力衰退,虽欲修行,亦无勤修之力,故能修法的时间实为少许。

此段中计算能修法时间,即减去前面年幼无知与后面衰老无力之年,中间时间段中,又减去睡眠所占一半时间,剩余时间中,又减去散乱不安住修法之时间,如是所剩修法时间仅为少许。

《入胎经》云:“此中半数为睡覆盖,十年顽稚,廿年衰老,愁叹苦忧及诸恚恼亦能断灭,从身所生多百疾病,其类非一亦能断灭。”

《入胎经》云:“百岁之中,半数为睡眠覆盖,十年幼稚无知(无修法意乐),后二十年衰老(无修法之力),中间又以愁叹苦忧及恚恼耗去多时,以身体所生种种疾病,又耗去部分光阴。”

《破四倒论》亦云:“此诸人寿极久仅百岁,此复初顽后老徒销耗,睡病等摧令无可修时,住乐人中众生寿余几。”

《破四倒论》亦说:“人寿最长仅为百岁,且初期幼稚,后时衰老,仅是白白消耗,中间亦为睡眠、疾病等所摧,令无可修之时,身心安住安乐的人中,众生堪修佛法之寿命能剩几许?”

年少时幼稚,不知断恶行善,更不知修行解脱;老耄之年,虽欲修行,但身心衰弱,力不从心,也唯是徒然销耗;所余时间段中,又以疾病、睡眠、养家糊口、世间八法等耗去多时,因此,真正堪能修法时间所剩无几,屈指可数。

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伽喀巴亦云:“作人六十年中,除去饮食、睡眠、疾病,其余能修法时间,尚不到五年。”

年青人与老人可计算自己修法时间。譬如,已三十岁的年青人,三十岁以前未修法,六十岁以后亦不能计,中间三十年中,若每日保证修三小时,修法时间为八分之一,仅三年零九月。在城市中,工作繁忙者,若每天保证修一小时,修法时间仅为二十四分之一,仅一年零三月。若六十岁之老人,最多存活十年,每日修二小时,修法时间为十二分之一,仅十个月。若再懈怠,一天修一小时,则修法时间仅剩五个月。

如是稍作计算,便知一生能修法时间极少,几乎无暇修法,决定皆会速疾趣入死亡。因此,勿以为尚有几十年时间可修法。尤其老年人,即时起便应一心念佛,求生极乐。若仅能修行几个月,却仍为余事分心,死时毫无准备,则追悔莫及。因此,须于如是鲜少时间中,抓紧修行,以人身摄取心要。汉地每天上晚殿时皆须念:“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即是此意。

由以上三种因相成立第一根本——决定死亡之后,应当发起第一种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卯四、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唯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若死怨敌定当到来,无能遮止,何故爱着现法欺诳。如是思已,多起誓愿,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如是现世一切圆满,临终时唯一成为忆念之境,如同醒后忆念梦中所受安乐。若死亡怨敌决定将至,无法遮止,为何仍然爱着现法欺诳?如是思惟后,心中当多发誓愿,决断必须修行正法。

如《本生论》所说而思:“嗟乎世间惑,非坚不可喜,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众生住于如是性,众生无畏极稀有,死主自断一切道,全无怖惧欢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

按《本生论》所说而思惟:往昔佛陀降生在印度一王族家,当地一年一度举行“莲花受用”大会。时大会迎请王子参加,王子宿世修持正法,故对热闹场面甚为厌离,王子思惟此等不入正法之事,感叹道:“哀哉!世间烦恼并非坚实,不可喜乐,此莲花受用大会,亦将成为忆念之境。众生安住于如下自性中,却对此不怖畏极不应理,即一切道皆被死主截断,无论前往何处亦无法解脱,众生竟然对此全无畏惧,欢乐而行。我等无自在安住之机会,因为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等无法遮止,定会赴往他世恶趣苦恼之处,有心者谁会爱此‘莲花受用大会。’”王子如是教诫国人。

《迦尼迦书》中亦云:“无悲愍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

《迦尼迦书》(马鸣菩萨致国王迦尼迦之书信)中亦云:“无有悲愍之死主,毫无情义地杀害士夫,若思死主现正前来杀害,智者谁会放逸而行?故此极为勇暴之猛箭无有任何错谬,乃至未发射之前,应当勤修自利。”

寅二、思惟死无定期分三:

① 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② 死无定期之三种因相 ③ 决断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卯一、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分四:

① 总说 ② 执今日不死之过患 ③ 执今日必死之利益 ④ 总结

辰一、总说

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间,何日而来,亦无定期,即如今日,谓死不死,俱不决定。然心应执死亡方面,须发今日定死之心。

所谓思惟死无定期,即在今日以后,百年以前,死亡已定,而在此中间时段,死亡何日来临亦无固定日期,即今日死或不死,皆无法决定,然而心应执着死亡方面,须发起今日必死之心。

或有人疑:既然无法决定今日是否会死,可说今日死,亦可说不死,何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答:确实以分别心既可想今日死,亦可执今日不死,然名言中作用不同,以前者引生过患,以后者引生利益,故须发起今日必死之心。

以下从过患门与利益门进行分析:

辰二、执今日不死之过患

以念今日决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则执不死方面,便专筹备久住现法,不能筹备后世之事,于此中间为死所执,须带忧悔而没亡故。

由忆念今日决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心便执着不死方面,专门筹办准备久住现法之事,不能筹备后世之事,在筹备现法期间,一旦为死主所攫,则须满怀忧悔而死,故应发起今日必死之心。

《竹窗随笔》中记有一则公案:有一僧人,常年患痨病,却未起必死之念。若对其提及死亡,便会不悦。时莲池大师命人转告,望其速速筹备后事,一心正念。彼却言:“男子生病,最忌生日前死去,待生日后再作考虑。”当月十七号为其生日,岂料十六号便猝然而逝。此僧死前数日,仍执着今日不死,故未筹备后世之事,下场极为可悲。

大恩上师《厌离今生之歌》中云:“心中虽有人生定死之信念,然而未于死时无定精进修,从生至今之间多年已逝去,修此圣法成就心中无把握。自然而然之中造下诸多罪,渐积各种恶行心中无处容,若于今日死主阎罗忽降临,去处唯有恶趣此外更无有。虽获暇满未得佛法精华义,虽遇上师未勤习学密意行,虽获甚深教言烦恼未对治,一生空过生起猛厉悔恨心。”

辰三、执今日必死之利益

若日日中筹备死事,则多成办他世义利,纵不即死,造作此事亦为善哉。若即死者,则此尤其是所必须。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从此时期至彼时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来,须日日中作其防慎。

此从功德门宣说执着今日必死之利益。

若天天筹备死亡之事,则多数能成办后世义利,即便不死,造作此等善法亦为善妙。若当日死亡,则此作法尤为必要。譬如,自己有一能作猛利损害的大敌,从今日起至某日间,知其决定会来,然而不知何日到来,必须日日对彼谨慎防备。

印光大师早年在普陀山法雨寺时,鲜为人知。永嘉周孟由兄弟,前来普陀参访时,见印祖寮房上写有“念佛待死”四字,便知其中定有高人,二人便叩关顶礼,方知内为印光大师。后印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时,关房门上贴有警策文:“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蒙鉴愚,真是莲友。”而且印祖念佛时,在佛堂内贴一巨大“死”字,以此时时警策自己。

辰四、总结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则能修作所当趣赴后世义利,不更筹备住现世间。若未生起如此意乐,于现世间见能久住,便筹备此,而不修作后世义利。

若日日之中,皆能发起“今日必死”之念,下至能忆念多分是死,便能修作所要前往后世之义利,不再为久住现世而筹备。若未生起如是意乐,以见尚能长久安住于现世,便会筹备现世利益,而不修作后世义利。

再以比喻说明此理:

譬如,若念久住一处,则计设备住彼所须,若念不住当他往者,则当备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须发起必死之心。

譬如,若想长久定居一处,则会计划准备久住彼处所须之事,若想不住而前往他乡,将会筹备下一步之事。故每日之中,定须发起今日必死之心。如是方能一心成办后世大义。

劝诫必须发起今日必死之心后,再说发起之法。

此中分三。

由思惟三种因相,而决定死无定期。

卯二、死无定期之三种因相分三:

① 思惟南瞻部洲寿量无定 ②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③ 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辰一、思惟南瞻部洲寿量无定

总的对比四洲寿量,特别从现今情况,说明南瞻部洲寿量无定。

思瞻部洲寿无定者,总之俱卢寿量决定,诸余处者各各于自能住寿量,虽无决定,然亦多数能得定限。瞻部洲寿极无定准,劫初寿数经无量年,今后须以满十岁为寿长际,即于现在老幼中年,于何时死,皆无定故。

从两方面思惟南瞻部洲寿量无定:总之,北俱卢洲寿量决定,其余东胜神洲、西牛货洲,虽然各自能安住的寿量不决定,多数亦有定限。唯独瞻部洲人寿极不固定,劫初时寿量长达无量年,以后须以十岁为最长寿。而且当今时代,人在老、幼、中年何时死亡,皆无定准。

“故”表示由总的寿量无定,特别现时代寿量无定,思惟南洲寿量无定。

再以教证详释上述因相:

如是亦如《俱舍论》云:“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

此偈玄奘大师译为:“北洲定千年,西东半半减,此洲寿不定,后十初叵量。”在四洲中,北洲寿量决定为千年;西洲与东洲大多寿量亦有决定,西洲为五百年,东洲为二百五十年,故谓“西东半半减”,南洲寿量不定,劫末仅十岁,劫初寿无量。

此世界劫初人类福报极大,日子赛似神仙,当时人寿为八万四千岁,如今若满百岁,已觉稀奇,然在劫初,五百岁亦仅为幼童之龄。彼时人类自身会发光,无须日月,人皆具神通,飞行自在,食饮甘露而非五谷杂粮。但随人类烦恼、恶业日渐增盛,人类福报亦逐渐减损。以寿命而言,一代不如一代,从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今后仍会衰减。至劫末时,人寿仅十岁,时人类内心嗔恨粗猛,互相残杀,无丝毫宽容之心。此是一劫之中南洲人类演变的无常状况。相比之下,北洲人寿固定,古为千岁,今亦千岁,人类生活状况极稳定。如是对比,便知我等所处世界确实变化迅速。

或疑:为何南洲人寿会从劫初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

因为此方人类心识转变快,由人类内在烦恼与业变化极快,导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迅速,尤其当今时代,短短几十年,便让人不识旧面。若能活至二百岁,纵观十代人之迁变,定会深刻理解佛所说“南洲人类无常”之理。因南洲人类心识变化极速,以此感得异熟寿命亦变化极速,从劫初至劫末一直变化,无一定准。

纵观整个大劫状况,便知南洲人类寿量不断变化,至今人寿已减至六十岁,然而特定某一时代的人类能否皆寿竟而死呢?以下引经说明:

《集法句》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

《集法句经》云:“上日所见多人之中,便有下日不见而亡者;下日所见多人之中,便有次日上日不见者。”

又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彼经又说:“若众多男女及壮年人皆无次第而死,岂能保证此人年轻而能决定存活?有者死于母胎中,有者落地便亡,亦有刚能爬时死亡,亦有能行走时死去,有者老终,有者夭折,有者正当中年时丧命,人们至各自寿限时,皆将渐次没亡,犹如果实成熟纷纷堕地。”

以上两段教证重点说,在目前人寿六十岁时,人类在老、中、少年何时死亡,皆无定准。

以下将圣言现为教授:

应当作意所见所闻,若诸尊重,或友伴等,寿未究竟,忽由内外死缘,未满心愿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应数思惟,应令发生必死之心。

应当作意平常所见所闻,如诸师长、友伴、眷属等,在寿命尚未究竟时,忽然由内外死缘,心愿尚未完成而匆匆离去。如是作意后心想:我亦必定是如是情形。应当数数思惟,令自相续生起必死之心。

此处关键须结合实际生活思惟,如是方能触动内心。由耳闻目睹的现实事例,引发强烈感受。见身边人死去之情形,便会联想自己亦难免一死。故须联系身边人事思惟,譬如,联系亲人、朋友、邻居、道友猝死之事,如是较思惟陌生、无实际体会之事更具力量。因此,宗大师教导学人,应当作意所见所闻之事,且须数数思惟,令自己真正发起必死之心。

以下总结:

所立:与其余三洲相比,南洲人寿极其不定。

能立有二:① 人类总体寿量不定,从劫初无量岁,至如今六十岁,至劫末时仅十岁; ② 人类现在各自寿量不定,不论老幼、地位,不论有无怨敌、疾病,不论是否圆满事业、成办修行,死期均无固定。

比喻:一棵树上纵然同时结果,最终堕落却不定;百花纵然同时盛开,最终凋零却不定;水泡纵然同时吹起,最终破灭却不定。

辰二、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分四:

① 思惟死缘极多 ② 思惟活缘极少 ③ 思惟活缘亦成死缘 ④ 总结

巳一、思惟死缘极多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者,谓于此命,有多违害,谓诸有心及诸无心。若诸魔属,人非人等众多违害,及傍生类损此身命,亦有多种,彼等如何违害之理,如是内中所有诸病及外大种违损之理,皆应详思。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即对此寿命有多种违害,包括诸有心与诸无心之违害,有心违害,包括诸魔、魔眷、人与非人等所作众多违害,傍生损害身命亦有多种情况,彼等有心者如何违害之理,以及内在疾病、外器大种等无心者违损之理,皆应详细思惟,层层分析,如是方可通达死缘极多之理。

违害寿命之因缘即死缘,包括有心死缘与无心死缘。有心死缘即来自有情之死缘,包括王难、战争、怨敌杀害、念咒诛杀等来自人类之死缘,天龙鬼神损害、山精水怪侵扰等来自非人之死缘,毒蛇、猛兽伤害、牛马踩踏等来自傍生之死缘。无心死缘包括内外二种,即内四大种不调所引之疾病,外四大种不调所引之灾害,如地震、洪水、大火、飓风等。

须思惟此等死缘对寿命如何违害之理,重点落于思惟上。

以下别说内四大种违损寿命之理:

复次自身由四大种成,彼等亦复互相违害,诸大种界若不平等,有所增减能发诸病,而夺命根,此诸违害是与自体俱生而有,故于身命无可安保。

而且,自身是由四大种假合而成,四大亦互相违害,四大若失去平衡,有所增减,便会引发各种疾病而夺去命根,此等违害是与自身俱生而有,故身命无有保障。

“四大种”即地、水、火、风,因彼等周遍一切色法,故名“大”,能生一切色法,故名“种”。

四大种互相违害之理:地大以坚固为性,支持万物为用;水大以湿润为性,收摄万物为用;火大以暖热为性,调熟万物为用;风大以运动为性,生长万物为用。故以风大吹散其余大种;以火大令水大干枯,令地大烧坏;以水大令火大熄灭,令地大疏散;以地大令风大、水大凝聚等,四大自性相互违害。

人身既由互相违害之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种界平等,方能维持健康,若一大有所增减,即会导致四大不调,引发四百零四种病,由此夺走命根。

以下引教证说明:

如是亦如《大涅槃经》云:“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衰退,全无一事能使增长。”

如是亦如《大涅槃经》所说:“所谓死想,即此命根,恒时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命根衰退,全无一事能令命根增长。”

“众多怨敌”即一切有心与无心之死缘。

《宝鬘论》亦云:“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内。”

《宝鬘论》亦云:“命根安住死缘之中,如油灯处于风内。”

此处,以油灯喻命根,以大风喻死缘。灯在风中,随时会被吹灭,命处死缘中,随时有断灭之可能。

《亲友书》亦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

《亲友书》亦云:“若此寿命有众多损害,较风吹动水泡还无常,出息入息之间,能从睡眠中有暇醒觉,最为稀奇。”

《四十二章经》中记有一段对话: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 有答:“在数日间。” 佛言:“子未能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彼答:“在饭食间。” 佛言:“子未能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彼答:“呼吸之间”。 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因此,我等生命皆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至后世,可见人命极其脆弱。

《四百论》亦云:“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于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

《四百论》亦云:“单独大种无有能力,须地水火风诸大种和合,方名为身,而将性质相违之大种聚合体说为安乐,毕竟不合理。”

《最胜王经》《大智度论》中将身内四大喻为同处一箱的四条毒蛇,彼此互相违害,时时皆会冲突,决无安宁之时。《最胜王经》云:“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沉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背违众病生。”

巳二、思惟活缘极少

活缘即资助生存之因缘。

现是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大势妙业,极其稀寡;饮食等药势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诸所受用安然消后,能长身中诸大种分,势用亏减,故难消化,纵能消已亦无大益;资粮寡集,恶行尤重,念诵等事,势力微劣,故延寿等极属难事。

现今为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之大势妙业,极其稀少;饮食等药物势力微劣,故皆少有治病能力;所受用食物,在安然消受后,能长养体内四大种之能力减弱,故极难消化,即使消化,亦无大利益;以平时资粮极少积集、恶行严重,故念诵长寿咒、长寿经等法事,力量极微,由以上因素,延长寿命等极其困难。

由于时代恶浊,众生内在福报下劣,相应的外在士用果亦极下劣,饮食药果等皆无精华,少有营养,难以治病养身,从内相续而言,极难修集大福业,念诵力量微弱,故活缘极为稀少。

解释五浊与五浊极浓厚时:

  1. 五浊:从住劫人寿二万岁起,有五种浑浊不净之法,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劫浊:人寿二万岁以后,见浊等其余四浊生起之时代。 (2)见浊:劫浊时,众生相续中强烈生起身见、边见等恶见。 (3)烦恼浊:劫浊时,众生相续中强烈生起贪嗔痴等一切烦恼。 (4)众生浊:劫浊时,众生为见浊与烦恼浊之结果,人间果报逐渐衰退,心识钝劣,身体弱小,苦多福少。 (5)命浊:亦为见浊与烦恼浊之结果,寿命逐渐缩短,最终缩至十岁。

    五浊关系:五浊中,劫浊为总相,其余四浊乃别相。劫浊无自体,唯以其余四浊假立劫浊之名,即劫浊中有见浊等四浊,以四浊之故,安立为劫浊。其余四浊中,以见浊、恼浊为浊之自体,由此二浊造成众生浊与命浊;

  2. 五浊极浓厚时:五浊始于人寿二万岁,起初五浊程度轻微,随着时代逐渐演变,五浊增上,至末法时代,更为增长,故名五浊极浓厚时,亦名“五浊增时”。

巳三、思惟活缘亦成死缘分二:① 活缘转成死缘 ② 活缘无可信任

午一、活缘转成死缘

又诸活缘,亦无不能为死缘者,为不死故,求诸饮食房舍伴等,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所谓活缘无不能成为死缘,即为生存之故,寻求饮食、住房、朋友等,反而由此成为死亡因缘。即受用饮食本为活命,反而以食多食少或食不相宜,成为死缘;寻求住房本为御寒避暑,挡风遮雨,反而因房屋倒榻等丧命;觅亲求友,本为扶助生活、事业等,反而遭亲友欺辱等,成为死缘。因此,活缘往往皆成死缘,确实难见活缘不成死缘之事。

以上从活缘转成致死因缘而言,以下再说活缘无可信任。

午二、活缘无可信任

复次存活即是趣向于死没故,活缘虽多,然无可凭。

而且,存活本身即为趣向死亡之故,活缘纵多,亦无可信任。

以喻阐明:譬如将油灯置于无风处,似乎是维持灯火,实为令油灯点点燃烧,趣向灭亡之缘;花草缺水,会干枯而死,浇水护养花草,看是活缘,然换一角度,亦不可信任,因以浇水令花草不断生长,亦是速趣死亡。

举例说明:譬如受用饮食,精挑细选,均衡营养,以为此是延寿之缘,实际观察,亦是趣向死亡,因为饮食过程,即体内不断消化、吸收之运动过程,而运动本身也在消耗生命有限之能量,所吸收的营养,亦均耗于身心运动上,皆为趣向死亡。

《宝鬘论》云:“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

《宝鬘论》云:“死缘极其多,活缘唯是少许,而此等活缘亦成为死缘,故当恒时修法。”

思惟上述道理,便可了知,内外因缘悉为致死因素,此生命唯是坏灭之本质,无丝毫保障。如是明了后,智者唯应修习正法,此是唯一可以信赖之处。

巳四、总结:

① 所依身,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所立),因为具有有心、无心极多死缘,且五浊极浓厚时,活缘极少,活缘亦无不能成为死缘之故(能立)。众多经论皆云人身速死,若究其因,即死缘极多。

② 死期不定(第二种根本),以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故(第二因相),如油灯处于大风中(比喻)。

辰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易事。

思惟身体极其脆弱而死无定期者,即思惟身如水泡,极为脆弱,不须大损害,即如芒刺小伤,亦能摧坏命根,故由一切死缘违害命根是极易之事。

《亲友书》云:“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弱人。”

《亲友书》说:“劫末七个太阳悬空,燃烧诸有情身,彼时大地、须弥及四大海皆被烧尽,不留颗尘,何况至极微弱之人身?”

对此总结:

① 身体极为微弱(所立),以无须大损,仅以芒刺即可毁坏命根之故(能立),如大水所淹火星,大风所吹云雾,重压下之鸡蛋,烈火中之水滴。

② 死无定期(第二种根本),以身体极为微弱故(第三因相)。

卯三、决断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

如是思惟死无定期后,当想:不知死主何时决定毁坏我身命。莫以为尚有闲暇,应当反覆立誓,决定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如《迦尼迦书》云:“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行,应速修正法,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

如《迦尼迦书》所说:“死主与谁皆不沾亲,从不预约忽然降临,莫想明后天再修行,应当立即修法。若说‘今日行余事,明后日再修法。’定非贤人,因为如是拖延,当汝某日殁亡时,次日定留下无法完成之修法。”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所借身,无病衰乐住,尔时取坚实,病死衰无畏,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此四大假合暂借之身,在未病、未衰老、身心乐住之时,应当摄取心要,即应摄取于病死衰时无畏之坚实,否则病、老、衰降临时,即便欲修又有何益?”

身体本自具有,为何称为所借之身?若身为己有,为何死时带不走丝毫,故身体非受我等支配,唯是随惑业而转,一旦业力成熟,不欲病须病,不欲老须老,不欲死须死,是故此身无法保有,暂时借用几十年而已。

为何须于身心乐住时摄取心要?因年轻健康时,身心堪能,精力旺盛,此时作闻思修,能取得心要,而无畏于老病死。反之,少壮未努力,一旦老病死衰降临,身心不堪能,欲修亦无力。故须于身心乐住时,取得心要。

三根本中极重要者,厥由思惟死无定期,能变其心,故应励修。

三根本中极为重要者,即是思惟死无定期。乃因思惟死无定期,能转变自心,故应努力修习。

宗大师语录中记有几则问题,致当时行者。其中一则问道:“一、不仅口说无常,欲令无常法义深入有情心底,可取为修法者为何者?二、死亡无常中最锋利之所缘,能刺入有情心,令之感动,而为诸经论所赞叹之无常法为何者?”后来班禅.洛桑曲吉绛称见此语录后,答曰:“一、心中所修无常,乃念死九种因相,如师所说; ② 所缘之中,能入我等心,而为诸经论所赞叹者,乃死期无定。”

往昔,嘎当派诸格西临睡时常思:不知明早是否须生火?故从不盖火,且将碗扣放。当时藏人生活习惯,至晚必盖火,以便次日生火。因为格西们常忆念死期无定,死亡随时来临,故无须筹备明日之事。古德一切时分中,唯对死亡起信,故能转心。

过去有一宁敦大师,一次,侍者汇报预备夏天用木柴之事,大师说:“夏天你我在否尚不能保证,备之何用?果能活至夏日,到时再作商量。”故根本不考虑此等琐事。

喀喇共穹格西在洞中修行时,洞口长有荆棘,常刮破衣服,起初格西欲砍荆棘,忽又转念:“我或死于洞内,不知能否出去,唯修法最为紧要。”故一直未砍。格西出洞时又想:“不知能否返回洞内?”如是在洞中修行多年,直至获得成就。

此等皆为由思惟死期不定而转变内心之公案。

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之三者。

第三思惟死时除正法外,其余均无利益之三种因相。

寅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分四:

① 第一因相——以亲友无益 ② 第二因相——以财富无益 ③ 第三因相——以身体无益 ④ 决断唯一以法为依处为怙主

卯一、第一因相——以亲友无益

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尔时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

如是若见自己必须趣往他世,尔时亲友虽然极大怜爱,围绕于床榻边,然无一人可随己同去。

是故,亲友皆须留在此世,死时于己毫无利益。

卯二、第二因相——以财富无益

尽其所有悦意宝聚,然无尘许可得持往。

“宝聚”为直译,引申为财富。

尽其一生所有悦意财富,无微尘许可携往后世,悉皆遗留此世。故财富于死时毫无利益。

卯三、第三因相——以身体无益

俱生骨肉尚须弃舍,况诸余法。

“俱生骨肉”,即俱生而有之骨肉身躯。

一生时刻不离之俱生骨肉,尚须舍弃,何况其余身外之物?故身体亦须留在此世,死时毫无利益。

由此三种因相,可知死亡决定是大分离:

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皆弃舍我,我亦决定弃舍彼等,而赴他世。

是故,一生所爱之现法圆满,决定将舍弃我,我亦决定舍弃此一切,而独自赴往他世。

卯四、决断唯一以法为依处为怙主

复应思惟,今日或死,又应思惟,尔时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应当思惟,今日或许会死,又应思惟,死时唯有正法是依处、是依怙、是救助者之道理。

“是示究竟”:藏文中为“救助者”之意,此处释为“正法是指示究竟之导师”亦可。

“唯法是依是怙是救助者”:即第三决断门,决断唯一以法为归依,为怙主。

《迦尼迦书》云:“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

《迦尼迦书》云:“能感今世诸异熟之先业已弃汝而去,此后与新业相连而被死主牵去时,当知于此关口,除善恶业外,其余众生皆须返回,无一人可随汝赴往后世。(譬如远行时,亲友虽会送行,然皆返回,不会同往陌生之地,如是死时亦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故从今起,须舍弃对现法之贪执,唯修有益于后世及究竟之妙行。”

《无常道歌》云:“管理万户人众之官员,死时无权带走一伙伴,亦无权享一口食物故,唯一有利正法勿退失。今生灭尽显现业惑苦,虽多亲友不能替一分,泪流满面无可奈何故,如今精勤求法莫懈怠。”

吉祥胜逝友亦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

吉祥胜逝友亦说:“国王,不论汝何等富贵,死赴他世之时,如被怨敌劫至荒凉旷野,孑然一身,无儿无妃,无衣无知心友,无国家无王位,生前虽拥有无量军队,此时不见不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汝同往后世。总之,尔时国王之名尚不随往后世,何况余事?”

寅四、摄义分三:

① “念死无常心”之修法及修量 ② 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之修法 ③ 摄念死无常之义

卯一、“念死无常心”之修法及修量

如是思惟有暇义大而实难得,及虽难得然极易坏,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仅于命存引乐除苦者,则诸傍生有大势力,尤过于人,故须超胜彼等之行,若不尔者,虽得善趣仍同未得。如《入行论》云:“畜亦不难办,为是小利故,业逼者坏此,难得妙暇满。”

如是思惟暇满人身义大而难得,以及虽难得却易坏,忆念此身之死亡,在拥有暇身之时,若不勤修“后世以往常常安乐之法”,仅对此世生存引乐除苦,则傍生亦具有大势力,故须具有超胜傍生之行,若未如此,虽获得善趣人身,仍同未得一般。如《入行论》所说:“现世谋生之事,傍生亦不难成办,为此小利,为业所逼者毁坏此难得暇满妙身。”

以是此心纵觉难生,然是道基,故应励力。

因此,此念死之心,纵觉难以生起,然为道之基础,故须励力。

对无常是道基之义,《道炬论》中解释道:“若未真正生起念死无常,无论作何种讲闻修行,皆成现世作业,我等僧人一切修行皆依于此,故初修无常乃窍诀门。”

博朵瓦云:“除我光荣者,即是修习无常,由已了知,定当除去亲属资具等现世一切光荣,独自无伴,而往他世,除法而外,皆无所为,不住现法,始得生起,乃至心中未能生此,是乃遮阻一切法道。”

博朵瓦尊者说:“能除我现世荣耀者,即是修习无常,因为已了知决定将遣除亲属、资具等现世一切荣耀,独自一人无有伴侣而往他世,除正法外,余者皆无帮助,由此不住现世之心始能生起。乃至心中未能生起此心,即是遮阻一切佛法之道。”

铎巴亦云:“若能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及诸尊长,并发刻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能生,然诸无常不安住故,略觉艰难即得生起。”

铎巴仁波切亦云:“若能同时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与上师,并发起大精进,殷重思惟,虽觉“念死无常之心”百年亦不能生起,然诸无常(藏文为所作性)法并非不变安住之故,稍觉艰难,亦能生起。”

此“念死无常之无颠倒心”虽难以生起,然彼亦为所作性,并非常法,一旦能转心之因缘聚合,定可令此常执心转为“念死无常之心”。此能转心之“因”即“刻勤殷重思惟三根本九因相”,“缘”为“积资净障、祈祷上师本尊”。

于迦玛巴请求另易所缘境时,重述前法。请其后者,则云后者全未能至。

当弟子向迦玛巴大师请求改修所缘境时,大师重述前之无常法。弟子又求无常后之法,大师则云:“后者根本不能到达。”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应如前说而正修习。若不堪者,则随其所称,取三根本九种因相。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则应按前文真正修习。若心不堪能,则随自己相应,将法归摄为三种根本、九种因相,在九种因相中取相应内容修习。

观现法中所有诸事,犹如临杀饰以庄严,应当乃至意未厌离,数数修习。

观现法中所有人事,皆如打扮庄严,赶赴刑场受死一般,乃至心未产生如是厌离之前,应当数数修习。

换言之,若见世间热闹之人事,皆如行将被杀仍作庄严一般,对此生起强烈厌离心,则为修习无常到量之相。

卯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之修法

若经论中,何处有说亲近知识暇满无常,诸法品类,皆应了知,是彼彼时所有行持,取而修习,乃能速得诸佛密意。余处亦当如是了知。

经论之中,何处有宣说亲近善知识、暇满、无常之法类,皆应了知是在宣说彼彼时应作之行持,如是摄取而修习,则能迅速获得诸佛密意。其余法类亦应如是了知。

譬如,经论中有宣说亲近善知识之法类,即应了知此非表面知识,而是宣说亲近善知识时,学人所应行持之处,依此修习则易获得诸佛心意。

在修习无常时,应将依教理抉择及亲自见闻之一切,在心中明显现出,数数思惟,如是修法步步踏实。其余观察修亦应如是行持。

卯三、摄念死无常之义分五:

① 念死无常之意义 ② 修习方法 ③ 以闻思决定次第、数量并誓修 ④ 如何如理思惟 ⑤ 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

辰一、念死无常之意义

念死无常乃下士道之入门,亦即菩提三士道之入门,被誉为趣入一切圆满之门。佛转三次法轮,第一转即四谛法轮,此法轮中,先说苦谛,苦谛第一行相即无常。由此可见,无常观为入道根本。佛所说法,即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即诸三世迁流之有为法,其本质刹那生灭。)、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其中诸行无常置于首位,可见无常法在整个佛教之地位。

观修无常之必要,即须生起无愿三摩地,而无常观为无愿三摩地所依。众生执着现世之根源是常执,彼等视三有诸法为常住之自性,故而耽着不肯放舍,如是以耽着现世而不趣向后世,以耽着三有而不趣向解脱法。因此,须先在此处转变,即由观粗无常了知现法死时无益,以此对现法无所愿乐,令心趣向后世法;由观细无常了知三有诸法刹那不住,第二刹那便成空无,以此对后世法无所愿乐,令心趣向解脱法。故粗细无常观为无愿三摩地所依,以观修无常可依次趣入中士道与上士道。

此处所修无常为粗无常,重点落在观察身命之无常,之所以在此处修习,是因为凡夫执着最深者即是寿命,譬如为保全身体可以舍弃钱财名位,而为保全性命可以舍弃身体支分。若认为身寿是常法,则会为生命久住而倾注全力,以求财富、受用、名位等;相反,觉察到寿命无常,死期不定,必将重省人生意义。因为心中常悬“死亡”一事,故能厌离现世,一心为死亡而准备。

假如仅是外在诸法无常,而人寿为常法,我等必定仍然喜爱现法,因为无有死亡,何必担忧后世之事。纵然山河迁变,沧海桑田,亦无切身关系,无法震动内心。因此,观外器世界无常,观人类社会无常,皆是类比,须联想自己的生命无常。只有察知生命唯一是刹那生灭的自性,生必坏灭,死期不定,死时唯正法有益,才能转变生存观念。此转念之处,即观察到原以为坚实之法,毫无坚实;原先忽视之法,才具坚实,具体而言,死时现世财权名位、亲友家庭、受用资具,皆无实义,原以为坚实之生存基础,全为欺诳之自性;唯独正法具有真实利益,于生之年唯有心上修习智慧与慈悲,方能利益死亡与后世。

若如理观察死亡,死亡即会揭示现世欺诳之真面目,因为“死”意味着彻底瓦解现世一切,唯有心随业力转往后世,现世诸法无一可靠,从此深刻体悟到唯独佛法具有实义。若未如是观修死亡,则难以转变常人观念。

现世主义者认定生存最坚实之基础,即财权名位、家庭亲友等,人唯一依赖此等而生存。若无,便觉生活空虚,无法存活,然此实为深重之迷乱。稍思便知,此等均为脆弱无常之法,如浮云、闪电一般,生存若基于此,岂有实义?一旦示现无常,尔时唯有感受分离之痛。死时脱去层层虚假包装,最终一无所有,唯有赤裸裸的心识随业风飘荡。所谓我的名誉身份、我的职位爱好、我的住房小车、我的财富、我的传记等虚伪包装彻底瓦解,悉为业风吹散,然黑白二业却丝毫不会空耗,最坚实者即在此处。智者皆于此处觉醒而趣入正法。如《集法句经》云:“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如见衰老及病苦,并见心离而死亡,勇士能断如牢家,世庸岂能远离欲?”《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肉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智者观察时,见到一切外法连同自身,皆为坏灭自性,唯正法不灭,故舍不坚,将人生转入修法中。此转变之来源,即是辨别不坚与坚实,唯有如理辨别,心中才会断然决舍。

明白此理后,进而须确定当起何种念死之心。一般现世主义者的畏死心,实为畏惧舍离现法之心。此恐惧来自对现法坚固之执着,以此种颠倒执着对自他、来世暂时、究竟等全无利益,因为长期在现法——名利、受用等虚假基础上安立生活,以此贪执力,到永别之时,便无法面对赤裸之自我、空虚之现实,此即是现世主义者之畏死,实则此种恐惧早已潜藏于心,唯存活时以众多自欺方法掩耳盗铃罢了,每当须要面对真我时,即以种种娱乐、无聊行动填补心灵之空虚。世界由此出现众多娱乐场所、歌舞戏剧、节日筵席、旅游文体,人们以此来忘却死亡,忘却生存之苦。然而至死之时,此种恐惧暴露无遗,无任何遮蔽之法,故世人最终皆深惧死亡。此非所应发起之畏死心。

此处所求并非拒绝死亡之心,而是坦然接受死亡之心。寿命本为生灭之法,纵不甘愿,亦不能免于一死,故不必考虑死与不死,而须思索如何面对死亡,以及死后前程。生前若能修集正法,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之因,死时或死后即得安乐,若未成办,必定感受大苦。因此,生存是为死亡准备,之所以畏死是因为未为后世成办大义,无法坦然面对死亡。

世人畏惧死亡,是畏惧舍离原以为坚实的现世诸法,然现法本非坚实,畏惧有何用?修行人畏死,是畏惧未能成办佛法坚实,以此畏惧而发奋以暇身摄取心要,故二者体相与作用皆不相同。

辰二、修习方法

未修死亡无常时,我等心念都被常执所自在,以此颠倒心误认为一切现法具有实义,而随贪嗔等烦恼,发起无量罪恶。所谓修心,即是要扭转此常执心,数数观想无常,若能如欲安住无常死想,以见现法均无实义,即能放下对现法的贪执,使心转向后世,修持后世之义。故所谓修,即是将颠倒常执心转为无倒无常心。若不修,则被常执束缚,趣入一切衰损;若修成,则被念死推动,可趣入一切圆满。

万法仗缘而起,缘聚则现,不聚则无。观修无常亦必依仗缘起,“因”即数数思惟三根本九因相,“缘”即积资净障、祈祷上师本尊,以因缘聚合,必生起无常心。若常执心为常法,则无法转变,然其性亦为所作故,决定可转。有为法本来生灭无常,凡夫颠倒,以非理作意串习成坚固的常执心,现在反转过来,因上以如理思惟而串习,缘上以积资净障为辅助,又得上师本尊加持,必能生起无常之心。因此,论中引铎巴仁波切之语:“若能兼修积资净障,祈祷本尊及尊长,并发刻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生,然诸所作性不安住故,略觉艰难即得生起。”

辰三、以闻思决定次第、数量并誓修

此次第与数量,即由九种因相,思惟三种根本:① 思惟死亡决定; ② 思惟死期无定; ③ 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大恩上师《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之前行中云:“人身难得:诸有缘者首应思惟:今已获因缘量喻均极为难得,且能成就三士道菩提果位之暇满人身宝,并且值遇具相善知识,宣说甚深妙法。具足此等顺缘之时,须反覆思惟,立誓毫不懈怠地勤修正法;寿命无常:思惟此身必定死亡、死期无定、死时除正法外,一切皆无利益之理后,当下决心勤修善法。”大恩上师之开示与宗大师意趣一致。

修无常之境,即人身之寿命无常;修之方式,即思惟三种根本;修之结果,即内心须发起决断,即决断修习正法,决断现在起修习正法,决断唯以正法为归依、为怙主、为救助者。以串习无常观必能转变心意,以数数思惟必能令心猛利、恒常转动,由此心中发起决断。若未以观察修猛利、恒常转变自心,则极难发起如是三种决断。因此,我等须重视思惟此三种根本。

辰四、如何如理思惟

“如理思惟”:并非听闻后不思惟或者略思惟,人云亦云。若仅是简单信受,而缺乏契理之思惟,则难以引起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如”即遵从依照;“理”为现象界之真理,乃万法本质,非是某人臆想假立。若以智慧观察体悟此真理,必将彻底转变观念。

譬如,物理学家由观察物质现象,而明了物质规律。一旦由推理、实验发现新的物质规律,必能转变观念。此处是观察生命现相,若以理观察或推断出无常之本性,必定彻底转变人生观念,此即如理观察之重要性。

此处“如理思惟”之方法,即对每一根本须由三种因相获得决定,必须建立在对因相的观察认识上,最后引发定解,而非盲目相信与非理思惟。内观的九种因相,实即生命存在之状态,皆在一切生命的现相上。应知观察之境并非抽象文字,而是文字所指的现实生存状况,丝毫不离现实人生。因此,修行必须落在实际观察上,落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上。换言之,九种因相皆为现实生命现相之总结,唯有在人生现相中察知,故应还原到现实中一一观察体认。实际上,整个大千世界,大自然、人类,乃至小我,无时不在透露生灭无常之相。唯须定心,持续细观现象界,定能见有为法皆为无常之本性,从而彻底转变人生观,发起决断之心。而如是决定之后,必定不会动摇,纵然他人说有为法是常法,亦不可能转变。

故而本论中,宗大师一再指点: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必可引定解;应作意所见所闻,若诸尊重,或友伴等,寿未究竟,忽由内外死缘,未满心愿而死。

辰五、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分三:

① 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② 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 ③ 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巳一、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第一、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身,死亡必至,且无法遮止,如是成立决定死亡。

假使某时某处以某种身,死亡不至,亦有可能不死,或者虽至然有方便回遮,亦可免一死,但不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身,皆不能免死,又无法回遮,故决定会死。

归至自身须想:我以此有漏身,生在此地球,处在此浊世,死主决定来临,届时亦无力回遮,如是决定必死。

第二、以有限寿量无刹那增添,且时刻减少,决定会穷尽寿量而死。

此有限寿量若能增添或者停止减少,亦有不死之可能,但此极短寿量,刹那不增,时刻消减,故最终必减至零。

归至自身须想:此身从入胎起,已注定一生的心跳次数。在此过程中,谁亦无法令心跳减速或增添次数,故随精力消减,必竭尽生命力而死亡。而且,此处要联系行苦思惟,生命本身不断迁流,一切活动都是趣向毁灭,故此中享乐本无安乐自性。

第三、计算在生之年的修行时间,决定此生唯有少许闲暇修习正法,必定速死。

由前面第二种因相已知,所谓生存即是消耗寿命,此消耗又分无义与有义,无义消耗即维持生存之基本消耗,包括饮食、睡眠等,以及因愚痴散乱所致的消耗;有义消耗即修习正法,二者之中,前者占多半时间,故可供修行的时间仅几年而已。

综上所述,即知死主决定会到,一生稍纵即逝,此生修法时间极短,故决定须要修行正法。

巳二、第二种根本——思惟死期不定分二

:① 思惟死期不定之必要 ② 死期不定三种因相

午一、思惟死期不定之必要

为何须思惟死期不定?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着不同,将导致行为倾向之差异,若心执着今日不死,必将为现世生活的长久安稳,而作种种筹备,继而为令梦想成真,付之于行动,如是人身都耗在追求现法利益,犹如以珍宝换取面包般愚痴;相反执着今日必死,为摄取人生实义而励力修行,则人身分秒皆具实义,生有所值。

众多具濒死经验与身患绝症者,因为面对死亡而极大改变人生的观念与行为。

例如,一位具濒死经验者曾说:“过去,我是一具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外,生命全无目标。而今我已彻底改变,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财富的兴趣与贪欲已消失,取而代之,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见此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死于癌症的医师,临终前写道:“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我,因为我必须在人生跑道上驻足,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还有一位说:“我知道每个人来此世间都有其须要完成与学习的东西,譬如,分享更多的爱,彼此更加慈爱,发现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爱,而非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然而后来仍会出现。”

另有一位说:“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将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上,找到喜悦与快乐。对于病者与临终者,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了知死亡的过程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他们由于面对死亡,直视无常,心灵深受震憾,从而彻底改变人生观,唤醒重赋生命价值意义的热忱。

因此,须要数数思惟死期不定之因相,直至触动自心。

午二、死期不定三种因相分二:① 总说 ② 分说

未一、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第一、南瞻部洲人类寿量无有定准;第二、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所依身极脆弱。

以因果门归纳此三因相,第一因相由果门成立,后二因相由因门成立。即第一种因相,从历史与现实中显现的寿命状况,可以决定南洲人类死期不定。后二者从死亡因缘安立,即所依身如水泡般脆弱,而现前因缘中又具有极多死缘,少许活缘亦成死缘,如是即能成立死期不定,一旦死缘突发,水泡之身便会灭亡。

未二、分说分二:① 第一因相 ② 第二、三因相

申一、第一因相

第一因相:南瞻部洲人类寿量不定。

“南瞻部洲”即是我等生存之世界。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寿由劫初八万四千岁一直减至劫末十岁,变化巨大,无一定准。尤其当今时代,虽然平均寿量为六十,但对个人而言,在何种年龄段死亡根本无一定准,多数人都在寿命未究竟时死去。

此段思惟,须结合地球人类实际生存状况,以及周遭所发生的死亡现象,如是便知佛菩萨所说真实不虚。例如,观察人类战争导致的死亡情况:

以上世纪战争史而言,上世纪随着科技突飞猛进,人类战争愈发残酷。短短二十年中,竟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历时四年零三个月,三十八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参战将士多达七千三百四十余万人,死于战争者约有一千万,受伤人数约有两千万,受战祸波及者超十三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之久,六十个国家卷入战争,涉战人员占世界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参战人员达一亿二千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万。

从二战结束至一九九四年为止,世界上发生大小战争有一百六十场,造成二千二百多万人死亡。其中重大战争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非洲种族战争。二十一世纪初,又爆发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战争中的牺牲者,皆是在寿命未达究竟时死去,谁亦不曾预料自己何时死去?何处死去?此等皆反映南洲死期不定之事实。以战争类推,可以观察:当今人类有多少死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等疾病;有多少死于地震、洪水、海啸、大火等自然灾害;有多少死于政治运动、暴力谋杀;有多少死于车祸空难、饮食中毒;有多少死于心理压力、劳累过度。彼等均于寿命未达究竟时死去。如是全面观察,定会理解此世界人寿不定之含义。尤其当今时代,生存状况日益恶化,突发死亡事件比比皆是。我们生于此时代,身处此世界,不可能不受共业支配,勿幻想自己命运胜过他人。暂时安稳,不等于真正生存在太平世界。实际作人时刻都处于死亡边缘,难有生存保障。

须要如是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且类比自己,由此生起死亡随时降临之感受。

申二、第二、三因相分三:① 死缘极多 ② 活缘极少 ③ 活缘皆成死缘

第二因相:人类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第三因相:所依身体极其微弱。此二因相着重观察死亡因缘,以此身脆弱又具众多死缘,故死期不定。

酉一、死缘极多

从身体自性而言,人身是由性质相违的四大种暂时聚合而成,犹如四蛇同住一箱,故极难保持平衡状态,某一大种稍有增减,便会导致四大失衡,以此引生各类疾病,加速死亡。因此,生命所依之身本来极其脆弱,不堪一击。

从外在因缘而言,致死因素比比皆是,随时可能现前,此死缘包括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战争、冤敌、交通事故、政治迫害、饮食中毒、瘟疫、传染病等,此等天灾人祸,谁亦无法预料何时降临,或被恐怖分子枪杀,或于街上被车压死,或因兴奋过度而死,死缘如此众多,谁亦无法确定明日是否会成为披毛戴角的傍生。

酉二、活缘极少

从活缘观察,能维持生存的因素极其稀少,此亦与目前所处时代以及自身业力有关。当今时代由于共业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污染严重,时序紊乱,风雨不调,以致天然食物缺乏营养,无有精华,且因添加农药化肥等,导致食物含有毒素,受用食物,无治病功能,反而造成饮食性疾病。

以有情根身而言,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极差,大多难以消化,即便消化亦无养身能力。

以心识状态而言,今日人类分别念粗重,恶行尤为严重,行善心力微弱,因此以念诵等增长寿命极为困难。

酉三、活缘皆成死缘

此可分二:① 活缘转为死缘; ② 活缘本无可凭。

人之命运难以预测,随时皆有未知因素发生。每一求生行动中,都可能触及或感召死亡因缘。譬如,欲以肉食滋补身体,肉中含有细菌,反而中毒致死;外出打工攒钱,中途却以车祸丧生;与朋友共事,却遭朋友陷害;欲往藏地求法,却因高山反应而死。因此多方面思惟后,谁亦无法保证,一种求生因缘中不潜伏致死因素。

同时应知,一切活缘本身即是在消耗生命,例如攒钱养命本身是一种悲哀,以如是行动唯有加速耗尽生命而已,钱尚未攒足,精力却已耗尽。因此,谋生因缘实为致死之因缘。

综合三种因相,应如是观想:此一微弱命根,处在充满死缘而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犹如一盏油灯处在随时起风的广场中,若大风骤起,顷刻即灭。如是在渐趣死亡的过程中,若突然现前病魔、战争、车祸、地震等横死外缘,生命亦刹那不住,不知在我的生命中何时将会现前如是景象。

如是思惟后,须要发起决断:死亡随时降临,故从现在起修习正法。

巳三、第三种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成立此根本之三种因相,即三种无益:亲友无益、受用无益、身体无益

成立此根本之三种因相,即三种无益:亲友无益、受用无益、身体无益。若能确认此三者毫无利益,唯有正法有益,心中必会发起决断,唯一以正法为归依、为怙主、为救助者,全身心依止正法。

学人应认真思惟此处内容,须知思惟靠自己,他人无法代替。唯有以自心通达此理,方能转变行为。当知此心即是内阿阇黎,其力量远胜他缘,自心若能明了,胜过他人灌输,故唯由自己思惟,确实体会心外诸法皆无利益后,才会真正发起决断,放下万缘,一心依止正法。

思惟时,观想自己处在临终弥留之际,自问:一生之中,享受的美味佳肴、换过的漂亮衣裳,此时于心何益?能带走何者?毫无利益,亦无法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住过的洋房小车,用过的家具电器,于心有何利益?又有何者能带走?此等无情法岂能安慰内心,亦不可带走丝毫。

一生之中,曾纵情于娱乐歌舞,醉生梦死;曾沉浸于剧中人事,悲欢同息;曾疯狂为精彩球赛,高声呐喊,然曾有几何,心得慰藉?幻化声色于心无益。

一生之中,亲眷如云,朋友如梭,此时有谁,生死相随?父母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遇,无肯代受,死时苦乐,唯己独受。

日夜不离之身躯,此生曾竭力爱惜养护,精心美化,命终时,纵不情愿亦将舍去,毫发不随,故此肉身亦难挡业风,何以慰藉心灵?

人生舞台,行将落幕,此刻,一生曾拥有的权势名位,以及鲜花掌声中度过的辉煌岁月,种种荣耀,亦将随业风而去,荡然无存,何以驱我内心恐惧?

一生之中,曾拥有多少恩怨情仇,亦曾沉溺在亲友爱眷的情感漩涡中,此等起伏迭荡之感情,反覆无常之执着,岂能牵住业风,同赴后世?于死毕竟无甚利益。

一生之中,曾博览世学,辩才无碍,拥有高学历,然以此等世智能否说服死神网开一面?面对死神,纵练就百般武艺,亦无用武之地。

如是层层探询,不由会问:何者真能利益于我?如是追究,必将发现真正能作利益者,唯一是此善心。一生之中,若曾守持净戒,奉献身心于佛教、人类,若曾善待周遭的人们,若曾以智慧给予世界正法光明,若曾尽责任履义务,荷负如来家业,此等善行功德必定安住于心,以善业力能令内心安详宁静,且必将随自己同赴后世,成为一切安乐之源。如是明了后,心中必能发起决断,尽形寿唯以正法为归依处,以人身唯一勤修正法。

最后须要将思惟三种因相融入日常行为之中,真正作串习,时时以“死”字警醒自己,当思“今日我必死去,生命仅剩一日,当如何善度?世法皆无常,了无实义,唯有正法具真实义。因此,我应珍惜最后机会,摄取坚实。”

此处修习念死,非仅作意今日必死,而是以此为方便,生起两种正念:① 世法无实义之正念; ② 唯正法有益之正念。《无常经》云:“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普贤警众偈》亦云:“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从此等圣言中,可体会“念死”即是须发起取舍之正念,“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须要外舍万缘,内断世间八法之散乱,舍弃无常无义之处;“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是须于一切时处摄取坚实,“当行不死之门”。

知此要点后,一切日常行动,皆须作今生最后一次观,由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将之转为道用。出门时须想:今日或许会死在外面,故应将最后时间投入于修行;上车时须想:我将死于车上,故应善用最后机会修习利他;上课时须想:此是最后一堂课,故应发心为利益有情而作清净法行;睡觉时须想:明天不再醒来,应于善心中死去;与他人共处时须想:此是最后相聚,应以爱心相待。诸如此类,以念死为方便,唤起内心深处之善念,将自心转入修行。

至尊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开示:

路上行走为无常,故当如理如法行; 所住之处为无常,故当意念为净土; 饮食受用无常故,当以禅定为食物; 床上睡眠无常故,迷乱修为光明梦; 财物珍宝无常故,应依圣者之七财; 亲友近邻无常故,当于静处修出离; 名誉地位无常故,应恒处于低劣位; 言谈话语无常故,当勤念咒与诵经; 信心出离心无常,故应坚定立誓言; 思惟分别念无常,应具贤善之人格; 验相证悟无常故,当至法界之尽地。”

学人当如是而修。

以上所言念死法门,实为佛教诸派修行皆须具足的前行法,若无此基础,任修何法皆难以趣入。

以净土宗为例: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在其语录中提出净土行人应具十种信心,前两种信心,即在死亡无常上强调。第一种信心“信生必有死”,旁有小注云:“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此即须信决定死亡;第二种信心“信人命无常”,小注云:“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此即须信死无定期。后有几种信心,言及“信佛语不虚、信实有净土、信生即不退、信一生成佛、信法本唯心”等,即为须信死时余法无益,唯往生净土方具实义。

宋朝草庵禅师《念佛诀》中云:“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西方极乐世界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之人未得诀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死之一字在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也行不得。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将此事为轻,错过今生,沉沦永劫。是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于一切时总作临命终时,即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净土。须下‘死功夫’,才成净业。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近代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亦云:“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到眉毛上。”

须知修习无常之方法,即思惟众多比喻与道理,同时祈祷三宝总集之根本上师,求上师三宝慈悲加持,使我等能真正忆念死亡无常。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开显解脱道》中说:“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思惟器情悉皆坏灭法,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宗大师《摄颂》中,统摄念死无常要义为:“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

前行广释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我们南赡部洲的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一步一步迈向死亡。人人都清楚自己终究难逃一死,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缘、死的时间却决定不下来,也就是说,以何方式死、以何因缘死、于何时何地死,谁都无法确定。

在座的道友们,未来在一百年之内,基本上会一个都不剩,纷纷离开人间。不过,每个人死的方式却不相同:有些死在医院里,有些死在马路上,有些跳河而死,有些自杀身亡,有些在天灾人祸中受难……但你自己到底会怎么死?可能谁也不清楚。

死的地方也是不定的。学院许多道友非常希望能死在喇荣,但你身体好的时候这样讲,而身体一旦生病了,由于这里医疗条件比较差,就忙不迭地请假下山看病,结果没有死在喇荣,反而到自己的故乡去“圆寂”了。

死的时间也没个定准。假如死的时间能决定下来,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才会死,就可以合理安排剩余的时间,规划每天修几座法、念多少咒语,可是这个也定不下来。

那么,唯一能决定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生命有减无增,一直在不断流逝。如寂天论师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中阴窍诀和其他修法中也比喻说:如同一个人坠入万丈深渊,紧急中抓住一把草,可旁边有黑、白两只老鼠轮番啃这些草,眼看着草就要被啃断;下面还有猛兽张开大口在等待着。正在这时,他看到上方的蜂窝里滴下蜂蜜,甘甜清爽,于是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蜂蜜。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寿命像所抓的草一样特别脆弱,昼夜流逝就像黑鼠和白鼠在交替啃草,死后所堕入的恶趣犹如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然而,眼看着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来世的命运令人堪忧,人们却仍沉迷于如蜜汁般的五欲妙乐中,这是极其愚痴的行为。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思维死亡无常。很多人经常为未来勾画宏伟蓝图,包括来学院的一些居士,也总是说:“我现在不空,要先离开学院去上班挣钱。等过了四五年,我再来学院出家,好好修行。”结果一回去之后,因为出现了各种无常,这种愿望往往中途夭折,要么自己死在了外面,要么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故。

前不久,我们去朝心宝山的那天,来了个刚从青海医学院毕业的藏族小姑娘,她以前看过《入行论》及其他法要的光盘,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觉得人身特别难得,不愿意再混在世间中,非要到喇荣来出家。她母亲也跟她来到我面前,同意让孩子出家修行。我当时见她们态度诚恳,就没有拒绝。她们见我同意了,就欢天喜地地回去了,准备筹钱在这边买房子。

但前两天,她母亲突然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女儿本想尽快出家,但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得了晚期癌症,不能过来了。她女儿也给我通电话说:一方面她自己很高兴,能在临死之前听闻佛法,现在面对死亡也没那么恐怖了,但遗憾的是,她一直想在喇荣当个出家僧,不过这辈子没有这个因缘了,只有发愿下一辈子在我座下出家。她还有一个愿望是,她曾在学院看见一些老觉姆的鞋破破烂烂,以前我在《旅途脚印》中也提到过 ,所以这次若有人给她一些钱看病,她死后准备把这钱寄过来,让我给这些老觉姆,或者救济一些贫困的人,她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还是有点难受,毕竟她只有26岁,无常的降临实在太快了。但她不顾一切过来的话,一是路途太遥远,二是她父亲不同意,因为她父亲是个比较有名的医生,要求她尽快做化疗,虽然这病无药可救,但还是要作一些努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的无常非常多,然而很多人没有把它当回事,总认为示现无常的是别人,自己永远不会这样。尤其是以前没学过佛的人,或即使学了佛、但没有特别深入的人,无常观可以说比较欠缺。因此,通过这次闻思,希望大家好好思维这个道理,看看外面的山河大地、春夏秋冬是不是刹那变化?内在的信心、悲心,或贪心、嗔心是不是瞬息万变?包括自己最珍爱的身体和生命,是不是也没有恒常稳固性?这方面一定要仔细观察。正如前辈大德所说,要把双手放在胸口,敛神闭目想一想:“我在这个世间还能活多久……”但可惜的是,千千万万的人从没想过无常之理,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追求今生的享乐,最终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很多人应该反省一下。

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死缘却多如牛毛。如圣天论师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火灾、洪水、毒害、地震、险地、野人、猛兽等死缘层出不穷,看看每天的新闻报纸,时时都在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种种灾难,人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威胁。除了这些自然灾害,人类自身的四大不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致命之因,如佛典中言,人类疾病有440种,魔障有8万种……可见,危害生命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即便是人们视为生缘的衣食、药物,有时候也会成为死缘。

尤其是现在人没有因果观念,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制造出大量武器、伪劣商品,直接或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譬如,被诩为延年益寿的营养品或健康食品,里面的有毒物质令人咋舌;还有被誉为高贵身份象征的皮草、真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分解出多种有害芳香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诱发皮肤病及癌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饮食方面,致死的因缘也不计其数:许多人抱着对身体有利的希望,争相享用一些昂贵的食品,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食物变成毒,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有些食物不宜合在一起食用,如牛肉配红糖、狗肉配黄鳝,同吃则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中毒,乃至会置人于死地,但很多人却没有这种常识;还有些食物因烹调方法不当 ,或者贮存不当 ,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毒素。

尤其是一些肉食更为可怕。2004年,广东佛山超过100万人感染了肝吸虫病,据了解,这次致病的原因,是当地人有吃生鱼肉的习惯,却不知这些“美味”竟然是肝吸虫的大宿主。以前藏地也有人爱吃生的羊肉、牛肉,其实这些生肉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吃到肚子里以后,可引起种种恶疾。还有,南方很多人喜欢吃猴脑,但医学专家表明,猴子身上有一种可致命的病毒(猴白血病),一只携带病毒的猴子,即使只对人吐口唾沫,也可能致人感染,更不要说去生吃猴脑了。

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过分贪爱荤腥,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根本没有佛教因果观念。在藏地,华智仁波切没有出世之前,因受苯波教传统的影响,享用血肉的现象非常严重,人们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 。而在汉地,尤其是住在海边的人,经常生吃虾蟹等海鲜,因此而罹患肺吸虫病、肝吸虫病、菌痢、肝炎的不胜枚举。如1983年和1988年,上海发生了两起甲肝大流行,前一次发病人数2万人,后一次发病人数达31万多人。调查证明,这都是由于生食毛蚶引起的。

现在人不但对“海味”极有兴趣,即便是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山珍”,也不愿意放过。可是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并非安全无虞、高枕无忧。例如巨蜥的身上,就被检测出有近700个寄生虫体,一旦将其吞食下腹,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不过,不吃肉就不会有这些担忧,所以对吃素的观念,大家理当广泛弘扬。如果你懂因果,读过《楞严经》、《涅槃经》,就会对此非常清楚,但即使你不信这些,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吃素也有很大利益。前不久,我看到老年编委的一本书中,有个记者问本焕老和尚:“佛门里的人不吃肉,好像不太科学,我觉得人体需要营养。”本老笑笑说:“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102岁了,我缺不缺营养?”

的确,吃素是长寿之因。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本间道、光岗知足,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东京地区的居民比住在乡村的居民寿命短。当时东京居民约70岁,长寿村的人则能活到90岁、100岁。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表明,东京居民生活好,赚钱较多,吃的大多是肉食;而乡村里的人没有钱,故多偏向素食。

吃肉为什么能损害健康呢?因为肉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吃肉过度的人,体内细胞酸会堆积过多,超出一定的负荷时,身体的细胞会发生老化,影响白血球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肉食吃进身体之后,在大肠里会堆积很多残渣,进而产生大量细菌,散发出种种毒素,形成致癌物质,造成身体不健康。所以,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断肉茹素、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让人健康长寿。

因此,我们确实不适宜吃肉,否则,各种疾病会在身上此起彼伏,直接影响寿命的延长。为何汉地高僧大德中,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而世间人中,长命百岁者寥寥无几?实际上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凡是希望长寿的人,最好能够坚持素食。如果你长期茹素实在有困难,那也应该少吃肉,每个月的佛教节日中尽量吃素,逐渐把这种习惯培养起来。不然的话,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长,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合理,活的时间就会更短了。

现在世间上的疾病死亡,大多数都是饮食不当所致。此外,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猛兽、随意渡水而命丧身亡,这类现象也不可胜数。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死缘时时环伺在我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故不管是走路也好、开车也好,大家应该经常忆念无常。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要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秒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很多人总认为:“我不会死吧,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许多事业没做完……”但这些理由只是相似的理由,一点都不充足。如果因为你年轻就不会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按照因明的说法,这叫做“不定因”。

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都会忆念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琐事。但现在城市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无常观,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明年、后年,甚至退休之后。我就遇到一个50岁的人,他说自己等15年以后,再来学院学法,把未来计划得相当“不错”。

《法句譬喻经》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老人:佛陀在舍卫国时,城里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婆罗门,家财万贯,生性顽愚吝啬。他为了给自己建造一栋豪华巨宅,花费大量时间亲自监工,指挥工匠。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得知他只有这一天的寿命,然其却毫不知情,忙忙碌碌于无义之事,特别可怜,于是就亲自来到他的面前。

佛陀见到他后,问:“你这样卖力是否疲倦?修建如此豪宅有何用处?”

老婆罗门骄傲地说:“这房子前边是客厅,后边是我的卧室,东西两厢供家人、子女、仆人住。夏天可到凉台乘凉,冬天搬回暖房居住,舒适得不得了。”

佛陀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有一偈想送给你,你暂且放下工作,坐下来听听好吗?”

老婆罗门答言:“我很忙,没空坐下来听,过几天再跟你好好聊吧。你如果有事,可以先简单说一下。”

佛陀说:“你虽然对未来安排得特别好,自己认为自己比较有智慧,但却不知无常迅速,很快就会离开人间,还在一味不停地忙碌,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

老婆罗门听后,说:“你讲得确实有道理,但我今天实在太忙,以后再聊吧!”

佛陀见他冥顽不化,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也只好由他去了。佛陀离开后不久,老婆罗门亲自去上屋顶的大梁,结果大梁突然坠下,当场把他砸死了。

现在也有很多老人,像这个老婆罗门一样,人老心不老,好像自己还能再活几百年似的,成天对未来作着打算,为子子孙孙计划安排,这是相当愚痴的行为。所以,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若能如此,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财富、感情,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如果你无常修得好,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痛苦时,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另一方面,你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寻死觅活。因此,学法不能只留在形象上,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其融入于心。现在有些宗教过于注重形象,倘若深入其教义,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而我们佛教并非如此,不但理论上讲得非常究竟,还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中,让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这即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话说回来,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所以死期无法确定。有些人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一出生就断了气;有些人刚学会爬就已夭折;有些人壮年时离开人世;还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汉地也有句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一个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死亡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可有些年轻人认为:“你看我头发还没白,怎么会死呢?决定不会。”他自己这么有把握,可能是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很了不起!

还有些人生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有些人已坐上救护车,却死在了半路上;有些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想死又死不了,想活又活不成。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请您加持我快一点死!我这样活着,既拖累别人,自己也特别痛苦。”但他业力没有消尽的话,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 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人自杀身亡 。

当然,凡夫人面对死亡时身不由己,只有随业力而去,而作为超凡脱俗的圣者,则已达到了生死自在。前不久我讲过,我隔壁的那个喇嘛,正在念经时就跏趺坐而圆寂。后来很多道友说,当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刚开始不太相信,因为平时对这些不是特别盲从,但看到照片以后,发现彩虹现得非常好,上面的日期也对得上,所以确信他已得到了成就。敦珠法王所造的《藏密佛教史》中,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数,如贝若扎那传承中的密宗持明者,有些离开世间时,把披单、念珠挂在柏树枝上,腾空直接飞往清净刹土……如此境界超越了世俗想象,一般凡夫人难以企及。

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死缘非常非常多,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坐车、乘飞机,甚至只是呆在家里,死亡都会突然降临。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如《宝鬘论》云:“常住死缘中,如狂风中灯。”《大庄严论经》 亦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佛经中还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命如水泡”……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天天忙于打扮、赚钱,对未来有许许多多筹划,毕竟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 。所以,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

前行广释辅导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这些词句的道理不像因明、《俱舍论》、中观和密法中的一些理论那样深奥。文字很简单,意义也不是那么难懂。佛法中有一些修行的次第安排,最前面的修行基本上是在我们现在轮回的分别心能够理解、修行和接受的高度,没有超过我们当前的状态。所以刚开始的这些都是在众生的分别心能够接受的情况之下告诉我们一些更真实的东西,让我们了知这些轮回和心的状态的实相。

再往上就会有些超越我们分别心的内容。比如说菩提心的思想就已经超越了当前我们为自己解脱、为自己利益的心态。它让我们完全放弃对自我利益的诉求,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利他,这和平常人的思想完全不一样。再往上的空性更是和现在我们实执的做法,诸法实有的状态离得更远。所以前期的修法都是和我们的心相应的。后面修法观待现在的心来讲,会让我们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等,但是通过前期的闻思修行,在心到达一定高度时我们就可以接受后面菩提心的修法。如果站在出离心的高度再来看菩提心就很容易理解,有了菩提心再去看空正见就太容易理解了,从空性高度看密宗的等净无二也容易理解。所以次第修学就有必要性。

前五个科判已经讲完了,第六个是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虽然我们知道每个众生必定要死亡,但是死亡的因缘、时间、方式方法都是不确定的。通过这些因缘不确定的观修来增强我们的紧迫感,让我们内心中不敢再放逸。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作为放逸的资本,所以要在死亡到来之前要精进的修法,为这种思想而做一个观修的铺垫。

我们南赡部洲的人,自从出生那一时刻起就必定会走向死亡,

这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归纳。不仅南赡部洲的人,实际上所有的众生,只要是在轮回中的所有有情,从出生开始就必定走向死亡,没有其他的路可选,就像生际必死所说的一定会死亡。为了让我们观修时内心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觉受,主要观想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南赡部洲,也就是现在我们地球上的人。【自从出生那一刻起必定走向死亡】,这个是决定的。刚才讲无常的时候,提到在人世间生下来不死的人你见过,听过或者怀疑过吗?其实都是没有的。这个是完全可以确定的必定会走向死亡。通过前期的观修,内心当中应该产生一种定解。

无常中的三个次第的修法也是一样的,前面的修法应该要修到量。前面要着重的、刻意的观修必定死亡这一点。为什么要刻意观修呢?因为自从世间人懂事之后每个人都知道要死,但是没有刻意观修的话,还是会刻意躲开、逃避死亡的话题。但是佛弟子要反复刻意的观,把必定要死亡完完全全接受,不需要逃避什么,这个就是自然规律。如果第一期的修法“必定死亡”修好了,在这个基础上第二个修法就容易修成。

法王如意宝在有些论典和窍诀的修法中,对死亡无常有三个窍诀分三步走的安排。第一个是我们内心当中必须要生起必定要死亡的定解;第二个是在必定要死亡的基础上,死亡什么时候到来是没办法确定的,进一步的对于马上要死亡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在内心当中要完全肯定;第三步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以上就是观无常中三个主要的脉络纲要。我们在观无常的时候,也是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来讲这么多的内容。当我们知道了必定要死亡之后,就要进一步的在这个基础上思维死缘不定。死缘不定是指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会到来,所以就要刻意观修死期不定。

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缘和死的时间却决定不下来。

通过什么方式死,是比较平和的寿终正寝,夭折,横死还是其他的方式?这个我们是没办法确定的。如果接受了死亡的事实,每个人能都给自己设计一套最能够接受、最舒服的死的方式,但这也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而已。以什么方式、因缘、时间而死,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力转移的,而是由我们内心中的业而决定的。我们在无数的前世当中造了什么业,哪一个业先成熟我们完全不知道也没办法了解,因为太复杂。

因为这个确定不了的缘故,所以自己死的方式也确定不了。到底是以平静的方式,比较恐怖的横死的方式,夭折的方式还是寿终正寝的方式而死?这个是没办法确定的。死的因缘也确定不了,是因为地、水、火、风,还是通过战争或者疾病?。如果我们看电视或者网上的消息和新闻,留意一下世间各种死亡方式和因缘,然后不断地放在自相续中观察:我和这些众生是一样的,他们在死亡之前选择的余地非常少,但也不是百分之百不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死,有一小部分人是可以确定死亡的方式的,绝大多数众生对死的方式、死的因缘没办法确定,是由于车祸、洪水,还是战争、风暴或者地震、爆炸,这些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死亡的前一刹那,对自己将会以什么方式死是没有准备的,这导致了死亡的时间和地点定不下来。是在自己家里、公交车里、办公室里或是其他地方,死亡的地点定不了;是明年、后年、下个月、明天,还是下一刹那,死亡的时间也确定不下来,都是未知数。我们可能干脆就不去想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非常典型的消极心态,会导致我们不提前做准备。之所以要去观想死亡的方式、因缘、时间、地点都是未知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态积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死,所以更加要抓紧时间做准备。这其实是面对死亡积极做准备的心态。

死期确定不了,让我们知道没有资格可以浪费时间,要趁着还没有死亡尽量的多观修正法,手上的念珠有空的时候念一念,不方便时就拿计数器计数。有时间都应该用来修行正法,为死亡的到来做准备。上等者在死亡到来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已经证悟了,死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恐怖。如果没有证悟,但是已经努力了,那么也不会后悔。观修这些对我们修行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是很积极的心态。我们要通过听闻和思维,明确死期不定和我们的修行以及心态走向有什么关系,确定完之后没有了疑惑,就开始观修死期不定。因为内心中的目标很明确,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一遍遍的观修,让法义融入到心中。我们前期的准备就是闻思,首先把原理搞清楚,该遣除的怀疑遣除掉。因为内心已经肯定了为什么要这样修,打坐时就安住于这种正确的没有怀疑的定解中一遍遍的观修。多观几遍后,法义就通过定解的方式和自己的心相应。

有的道友初学的时候观前行观不了,不知道它的意义,这个很正常。因为我们刚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原理,到底为什么这样观?它和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没有搞的很清楚。只是把词句背下来后一遍一遍这样想,一分钟就修完一遍,接着一分钟又修完一遍,最后就看着表就没办法了。刚刚学习佛法的人这样很正常,没什么需要沮丧的地方。当我们修完之后,学习了很多后面的法义,反过来的时候很多问题搞清楚了,再观修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内心中就会产生感觉。所以法是要反复的学,反复的思维和观修,一遍不行第二遍,要观修到我们内心完全和法相应为止。

在传记中记载,阿琼堪布的皈依只修了三万遍,上师就告诉他修量已经够了,不用修十万遍。根据阿琼堪布的情况,他的内心中和法相应了,数量有没有达到都可以。但是修量到了质量却没有跟上,这时候说我的数量修完了可以不用修了,这是不行的。虽然十万遍修完了,但是内心中没有感觉,那就还得来第二个十万遍,第二个十万遍没有感觉,还得来第三个十万遍。

数量其实也是一种督促,如果没有数量的话会自欺欺人,有了数量的约束,至少在完成数量的过程当中,没有去做其他的事情,还是缘法义在念诵或者观修。通过数量的累积,心会朝正法方面去发展并逐渐趋向于成熟。刚开始修行时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肯定需要扶持,需要经过很多次的跌倒和爬起来。等长大一点就可以走的快一点,接着就可以跑,最后大人都管不住了,这种能力也是慢慢训练的。我们修行佛法,心的成熟和修行的自在力也有反复的阶段。有时候会不想修了跟上师抱怨,上师会哄哄你,实在不听话就骂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让你修下去,就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以何因缘死亡谁也不能确定。

这是对前面的原文展开讲,没办法确定哪个时间死亡。到底是明年、后年,三十年之后,还是我们平常说的百年之后,这是没办法确定的。何地死呢?是在当地还是外地死,家里还是路上死,办公室还是电梯里死?这个也没办法确定,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因缘成熟。

我们内心中造过很多杀生、伤害众生的业,这些业有些已经成熟,有些还没有成熟,就相当于埋在心中的定时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业一旦成熟,在桥上走就死在桥上,在床上躺着就死在床上,在卫生间就死在卫生间里面。所以谁也没办法确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何种方式、何种因缘而死。有的看起来没有什么因缘,突然就倒地就死了,这样的很多。

我们在看报纸、新闻时,用意正确的话对修行是有帮助的。如果只是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满足自己想知道新闻的需求的话,意义不大。看到这些新闻时应该有正知正念,因为有些消息对我们修行心态会有影响。有些容易让我们生起贪心,有些则让我们生起嗔狠心敌对心,这些我们还是要鉴别,一定要注意。

在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而死缘却多如牛毛,如圣天论师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

当今这个世界,越往后人们的烦恼和业越重,灾祸也越来越多。按照佛经的讲法,这个世界正是处在减劫,众生的福德、寿量都逐渐的递减,减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往上升。现在这个阶段是减不是升,所以大的方向肯定是越来越差的。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生缘越来越少,死缘也就越来越多。比如灾难、战争、人祸频发。在这个世界中让我们能够生存的因缘越来越少,让我们死亡的因缘却非常的多。我们要很努力才能具足生缘,却很容易就会遇到死缘。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时间才能够生存下去,需要挣钱买米、买菜,要住房等等,但是死亡的因缘一到,马上就会让我们前功尽弃。所以死缘多如牛毛。

圣天菩萨在《宝蔓论》是这样说的:【“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即便是生缘,最终也会变成死缘。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理解是,比如说吃饭穿衣一方面是让我们生存下去的因缘,但是这种因缘本身有可能会变成死缘。有些衣服可能会粘上病毒,或者含有害物质,我们所吃的食物里面,会有毒大米,菜里面有过度的农药残留等等。这些看似让我们生存的因缘,却会引发一些病变而让我们死亡。另外一种理解,即便没有前面说的这些情况,生缘最终也会变成死缘,因为生际必死,人只要一生下来就走向死亡。貌似是生的因缘,最终还是会成为死亡的因缘,生缘没办法让我们永远不死,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理解。

诸如火、水、毒、险地、野人、猛兽等等,所面临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

死缘包括火的因缘如火灾,水的因缘如水灾,还有毒水,毒药、险地等。【险地】就是很危险的地方,比如坐车的时候路很窄,夏天有泥石流或者是路基塌陷而翻车,这也是一种险地。还有险地是指非人很厉害,心胸很狭隘,非常喜欢伤害其他有情,所以有非人的地方也称之为险地、凶地。还有一些野人,现在野人不多但还是存在的。一些深山老林中会有猛兽、毒蛇。夏天的时候会有蚊子携带一些病菌比如登格热,或者有蜱虫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面临很多死缘。观察就可以发现到处都是死缘,非常的多。而且人的心如果不控制也会因为恶心导致别人死亡。有疯狂的人为了发泄内心中对社会不满,没有什么理由的,拿着刀看到路人就砍杀,也有可能突然就降临恐怖袭击,这些都有可能的。所以死亡的因缘真的是非常多,生缘非常的少。

而且自以为是生缘的衣食等也有成为死缘的,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自认为是无毒食品而抱着有利于身体的希望来享用,可是也有变成毒物或者发生不适应中毒以致于成为死缘。这种现象频繁出现。

即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缘也有变成死缘的。此处讲了食用有毒的食物,像毒蘑菇或者有些分不清楚的有毒植物,还有自认为是无毒的食品,抱着有利于身体的希望而享用。可是这些也有变成毒的时候,虽然有的单独食用没有毒,但是配合起来就有毒性,或者在调制、烹饪过程中产生毒性,发生不适应中毒而成为死缘。

现在这个世间中,有很多食物有毒的素材可以供我们观想死缘众多。有的大米也是有毒的,甚至都不是米做出来的,我们吃的面,粉条等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毒,有的牛奶也不敢喝,也会有毒。因此可以观想的素材是非常多的。本来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因为食用有毒的食物,反而成为死缘的也非常多。有的食物吃了很快就死,有的吃了会变成重病或者癌症,这种情况也会频繁出现。

观察这些主要是说明死缘是不定的。作为佛弟子,看到这些报道和消息,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产生嗔恨心、愤世嫉俗,对于修行者来说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修行是要把我们的心修得善良。我们通过自己的业转生在这种环境当中,制造这些毒食品是因为有些人追求暴利,不能说他做的对,这是他自己的恶心做的坏事。但是转生到这种环境中享受这种食物,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因缘。如果我们在观想时对别人产生愤恨的心,或者对社会产生愤世嫉俗的心态,这对我们身心的健康和修行都没有利。

我们可以通过观无常心追求解脱,或者通过大悲心、菩提心的摄持,对于制造这些不好食物以及假药的众生生起悲心。通过念诵佛号,咒语等方式替他们忏悔,加持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修行人的本色,慈悲、菩提心、智慧的心不变。否则我们在好的环境中赞美一切,在不好的环境中就咒骂这个,咒骂那个,心没有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对于真实修行佛法来讲,这种心态是一种不利的因,这个方面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在这里附带讲一讲。

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由于过分贪爱荤腥食品而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因此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

【当今时代】是以作者华智仁波切(一百多年前藏族的一位学者、成就者、传承上师)的口吻说的。那个时代很多人喜欢荤腥,牧场上也没有什么蔬菜和植物可食,基本上以牛羊肉为主要的食品来源。很多人贪爱荤腥的食品,享用血肉已经到肆无忌惮的程度,吃法非常多,煮熟、半生半熟、烘干或者直接啃吃生肉。因为肆无忌惮享用血肉的缘故,染上了很多和肉食有关的如“玛敦”和“夏珍”的病。现实社会中,通过肉食引发的不只这两种,还有很多其他的疾病。比如排毒系统的肝出问题、高血压、肠道疾病、或者是由于非常喜欢生食海鲜而染上疾病。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讲到流行的肝炎、禽流感、猪流感等等,这些病和荤腥食品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此外,由于饮食不当,患肿瘤、涎分、水肿病而成为死缘的也不计其数。

因为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的缘故,患肿瘤病的也非常多,涎分病具体是什么不清楚。如果要了解的话去医院看一看,分了很多科室,有各种各样的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肉食或者其它各种因缘引起的。大医院里人山人海的比市场还热闹,自己去看病或者是陪家人看病,很多医院都有这样的情况。可见通过饮食不当等引起各种疾病,最终可能导致死缘的也不计其数。

观想这些主要是提醒我们死亡离我们不远,并不是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不知道哪天因缘成熟自己就变成其中的一部分了。要知道死亡就在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死缘,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如果死时还没来得及修行就很遗憾。在死亡到来之前,让我们看破今生,生起修行正法的理念,带动我们尽量多地修学善法调伏内心,减少罪业的形成并累积安乐的因素,乃至于修持解脱的要法或者念佛等等做很多来得及的事情。否则真正死亡到来的那一天就来不及了,没有时间去准备,以上主要是让我们来观想这些的。

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凶猛野兽、随意渡水等成为死缘的事情不可胜数。

有些人是想要追求财富、名誉而奔赴沙场,有些人打仗就是为发一些战争财,或者通过打仗而升官(古代都是这样的)并得到很多奖赏,得到一个英雄或一个常胜将军的名声等等。为这种名号而奔赴沙场,被杀死的几率是很高的。即便有先进的武器,也不一定就能够完全保证功成身退。为了追求名誉也会遇到凶猛野兽,如去深山中挖灵芝、打猎等等,会遇到凶猛野兽而死亡,随意渡水成为死亡原因的也很多。

从近期看,大恩上师也讲了国际上和叙利亚的难民问题(三千多人死亡),他们为了追求什么?一个原因是自己的国家发生战乱;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偷渡成为难民。在漂洋过海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渡海的工具非常简陋,组织偷渡的蛇头只想着自己赚钱根本不管其他人,随随便便就把难民扔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船上,船一翻就死了。因此为了追求财富而死亡的非常多。

这样看来这个世界太平的地方不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会发生恐怖袭击、战争、天灾、人祸等等。生缘不太容易具足,死缘却非常多。即便千辛万苦到了你想去的国家,之后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你,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观察。中国很多地方还是相对安全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学习、观修、讨论、念佛等。假如哪一天前面说的情况到来,我们的心就不在佛法上面了,连闻思修行的想法都产生不了。如果在这种状态中死亡,你会怎样?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缘故,现在还有环境可以闻思、修行、讨论、做善法,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即便不发生这些事情,万一生病了、家里发生大的变故或者死亡了,我们还能有这样一种心态来修行吗?不确定。在前面的科判中讲思维各种喻意而修无常,我们的心态很容易转变,即便想修行的心今天有,明天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地祈祷、观修,力争在有生之年还有自由的时候,通过精进的观修善法,将之融入相续中,让它变成稳固的观念和定解,这样就非常好。

正因为死缘各种各样,致使死期无法确定。

因为有各种各样死的因缘,所以死期是无法确定的。如果让我们自己定,当然希望把它定到一千年以后,或者是定在永远不死,但这是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愿而转移的。并不是要有多大的毅力、也不是与天斗、与地斗是多么的英雄,主要是内心中有什么样的业,不知道什么因缘什么地方死、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死,这些是没办法确定的。

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

刚开始母亲怀孕了,后来检查时却已经胎死腹中了,有各种因缘,在历史上像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

有些人刚刚出生就已断气;

有的是因难产而死,可能母子都死了,或者是儿子、女儿死了等等。有的出生时没有死,但只存活两三天或一两个月就死了,这也非常多。

还有些人刚刚学会爬行就已夭折;

还有些人在儿童阶段,因疾病、战争、洪水、地震等等,刚刚学会爬行就已经死了,这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一次大的灾难尤其是战争来的时候,老弱病残的人没有什么抵抗力的,最容易受到伤害,小孩子刚刚会爬就已经夭折了。

又有些人在壮年时离开人世;

有些在二三十岁正值壮年的时候离开人世。有些人是过劳死,现在竞争的压力很大,必须要不断的工作(身体方面);有的是操心、焦虑以至于身心俱疲,壮年的时候死去的也非常多。

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

还有一些人活到老,在床上寿终正寝。

有些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死;

在战争时期有些很简单的病,如发烧、伤口感染了等等,如果有了消炎药就可以控制得到痊愈,但没有就会病情恶化死去。像比较贫穷的国家,没有医疗资源和条件,小病拖成大病死去的非常多。还有一些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是因为自己开始时没有在乎,不管是忽略也好、很忙也好,由于各种因缘没有及时去检查,等到去检查的时候已经成晚期了。如果及时检查是有可能治愈的,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

有些人因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而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

有些人的病发现得早并且也在治疗,但是由于病太重或者是平常讲的业障病,检查报告一切都是正常的,查不出病因可能和医生的经验有关,也可能的确是自己的业力,必须要还这个账。外表看起来一切正常的,内心当中在痛苦、恶化,这种久病不愈的情况也非常多。这个病有的会很重,该吃的药也吃了,该做的治疗也做了,就是治不好,最后在瘦骨嶙峋中死去也是很多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如果我们以前造了业,没有通过忏悔消尽,就会通过生病、痛苦、死亡这样的方式来把业消尽。

是不是所有的业都消了呢?只是消了其中的一股,不解脱就会在轮回中等着成熟。假如有一千个种子的业,一生受一个,那一千次也受完了,总会有个限量。但关键问题在于,如果在消业受苦的过程中不断再造其它的新业,就形成了一个真实的、看不到边际的轮回。为什么要修行呢?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不修行,轮回的模式就会一直复制,这是一个让人很厌烦、很恐怖的地方,没有穷尽、看不到终点。

如果不再让它这样复制、无期的繁殖下去,现在就要想办法引用其它的力量来终止,这个力量就是解脱的模式。对这个轮回生起厌离心,为了解脱而发菩提心、集资净障、守戒律、修空性等等开始一系列的修行。这种力量发生作用就可以阻止轮回的模式。刚刚引入解脱模式的时候还不熟悉,可能会显得很笨拙,该生信心的没生、该做的修行没做、该精进的没精进。而现在压住了以前污秽的心态,可以自主的修行后力量会逐渐强大,就可以阻止这种不断繁殖、重复的轮回模式。

不单单是这一世成熟就算了,如果按照平常的说法“人死后一了百了、生命就是一次”的话,那也没什么可操心的,该受的受完就行了,没有后世的缘故就会尽力享受而不管别人的感受。如果真就这么一世的话,你怎么想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多就是一些道德方面的谴责而已。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轮回之因没有消失之前,死了之后还得为生前所做的行为负责。观想这些的确会觉得很恐怖,轮回就是这个状态。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从这里面出离,这就需要佛法的修行。

为什么说【死不瞑目】呢?就是觉得自己的事情还没做完、事业刚起步,不甘心就这么死了,所以死不瞑目。没有看破放下,去主动提前修无常,如果早有准备就不会死不瞑目。而佛弟子知道生际必死、应该为了后世修行,观想必死、死期不定、死亡的时候只有善法有利益,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死亡,就不会死不瞑目。会觉得死亡很正常,因缘法就是这样,所以心态也非常平静。然而有些人死不瞑目,会把业因缘带到后世去。

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

还有一种叫“洞特”的疾病,大恩上师在注释中解释:正在做事情的时候突发疾病,如果没有立即放血抢救很快就会死。这种病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像心脏病、心肌梗塞、脑溢血等,正在吃饭、走路或者上厕所的时候倒下去,没有任何前兆就死了。我们在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情况一条一条的去观想。“洞特病”就是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突然死去,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也有可能遇到。遇到这些病的人,之前也没有想过会遇到这些,所以我们会不会遇到这也不确定。既然不确定的话我们就抓紧时间修法,死的因缘非常多,不能拖延时间。

【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入行论》中讲,死神才不管你的事情还没做完,修行是不是完成了,它到来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死。不能说你等一下,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三岁小孩,我一定不能死。这些不是什么理由和根据,死神面前全部平等。即便是高僧大德正在弘扬佛法的时候,如果业成熟了也同样会死。不能说我还有很大的事情要做,有大论典要讲,这个论典讲了之后对很多人有利益。

所以说死亡到来没有什么预兆,有准备和没有准备,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这样差别是非常大的。现在就是教我们去主动接受,开始为死亡做准备,占领了先机是很关键的。如果刻意去逃避,就意味着根本不会为了这个事情去做什么准备,不管你是否接受死亡都会到来。如果被动接受,就是你根本没有为了这一刻做好该有的准备,到时候就会非常的懊悔。在我们修行过程中,要了知死亡随时会到来,不会因为你的事情没有做完、话没有说完,什么都没有安排好给你留准备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要有这样的幻想。

还有些人自杀身亡。

这也是一种死亡的因缘,自杀是用各种方式让自己身亡。

在以上数多的死缘之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力量微薄。

在以上这么多死缘当中,我们生存的因缘像风中残烛一样力量微薄。真正观察的时候会发现,死亡因缘铺天盖地。我们每天就在死缘和死缘缝隙的中存活,今天又活了一天没有遇到死亡。就像在各种死缘当中穿行一样,不知道那一天就碰上了。换一句话说,不知道你相续当中死缘、内心当中习性哪一天成熟,这谁能敢保证呢?以前造了这么多业,谁知道这些因缘在明天会不会次第成熟?我们如果好好的观修了,这个感觉升起来了就会自主精进,知道可以挥霍的时间的确不多,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时间精进修行佛法。

【生缘如风中残烛】,有些修无常的教言把生和死的过程比喻成一根蜡烛。如果把点着了的蜡烛放到广场上面,没有风蜡烛可以不受任何障碍燃烧完,这也只不过时间长点而已,到最后还是会烧完。就像我们人的一生,如果不遇到横死的因缘,比如通过前世的业你今生寿命八十岁,现在五十岁这样一年一年往上走,一个刻度一个刻度慢慢八十刻度就满了。就像蜡烛慢慢的着,最后一刹那灭掉了,我们的生命一秒一秒的过去了最后也灭掉了,这是理想状态。还有一种情况蜡烛放在广场上一阵风来了当下就息灭,也有刚点着就灭了,有的点到三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二就灭了。风什么时候来不确定,风小的时候在风中飘摇,风稍微大一点就灭掉了。我们在这么多死缘当中飘来飘去,如食物、废气、汽车尾气、污染等等,风大一点我们就死掉了。有时候坐车或走路也不安全,这就说明身边很多死缘,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

关键我们要认识这一点并转成修道的动力,不是让我们处于害怕恐怖的负面状态中,我们要发精进的心,知道修行的时间来之不易,没有什么可供我们挥霍,要了知这一点。

也许现在死亡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所以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

这也是一种无常。【也许现在死亡就会突然降临】,如刚刚讲的洞特病,突发疾病的当下就会死,都没有下一刹那。所以马上就会死亡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死缘太多了,也许就在这一秒内心当中的习气成熟就死了。所以谁也无法确定明天我还是人吗?还是转成旁生了?

【头上长角的旁生】很容易理解为牛、羊这一类的旁生。有人会说不可能,人死后要经过入胎、住胎、出胎,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头上长角的旁生?即便是出生了,牛的角也是慢慢长起来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恩上师在解释的时候说,应该是指一种湿生,不需要住胎、怀胎的过程,在比较潮湿的环境通过湿气而转生成头上类似于有角的昆虫,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是指牛羊等旁生,但是“明天我们会不会转成旁生”,不是明天已经变成这个样子,而是说死了之后是趋向旁生道的。死后中阴是通向头上长角的牛羊,最后要演变成这种状态,从这个侧面来讲,是把因安立果。因为自己的业可能下一世转成牛或羊,明天就转生从时间上说是来不及的,但旁生道是确定的,业成熟了的去向就是安住在中阴的状态,这种状态最后就发展成牛。所以从这个侧面来安立今天我还是人,明天死的时候就趋于到了头上长角的旁生道。从因上面安立头上长角的旁生的果,虽然还不是真实的果,但这个因安立果的名称也可以。还有一种直接理解成明天已转成为那种很快就降生的小虫子。

【所以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所以我们通过观修来诚信死亡的时间,生处以及死后到底转何处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内心中善业重就可以有把握转成人,解脱善业重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抓紧时间念佛求往生,如果在这一世死亡之前资粮够了,死亡的第二刹那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就是死亡到来之前抓紧时间修行的结果。死亡到来之前没有抓紧时间修行,还在放逸、挥霍光阴、吃喝玩乐、造罪,那么死亡到来之后,下一世到底是地狱、恶鬼还是旁生就不好讲了,所以无常对我们修行应该有督促作用。

前行系列3

丁六、思维死缘不定而修无常

“死缘”,指促成南瞻部洲人死亡的助缘。“不定”,指死缘不决定在何时、何处、以何方式、由何作者而现行。“修无常”,指由此修习死时不定、生处不定的无常观。

人有生必有死,以因缘生故,就像油灯的光由灯芯、油等因缘和合而现,必然会灭,所以,得到的这个人身本身就是死因。然而,要遇到某个缘才能促使死亡现前,就像油灯虽是灭法,但要有风等的缘才会当即灭掉,这称为“死缘”。由于这里观修的主题是我们末世南洲人,而且是在旦夕间随时可能死,因此,思维点落在“死缘无决定”上。南瞻部洲的人,自身上致死的因缘或业缘非常多,随时可能发生,就像在广场中央的油灯,四周任何一处的风刮起,它都会马上灭掉,而风的起现是不定的。像这样,死缘又多又不定,由此可以观察到,这里无常的状况是不晓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由什么作者来致使死亡,状况特别不定。这样来修死时不定、生处不定。以上解释了题目。

接下来的引导分成四个方面,即以三因相成立死状不定,以及最终对死时不定、生处不定引生深忍信。

所谓“三因相”:

一、从因上看到,此世间活缘极少,死缘极多,故死状不定;

二、从果上发现,以种种死缘致使此界的状况是死时不定而死,也就是从此洲人寿命不定,可以看出死期不定;

三、从体性上看出,在诸多死缘中存活力弱,此身的体性脆危,由此推出死随时会来,连明天是否变成旁生都无法决定。

最后,由三因相总的推出死的状况非常不定,关键要落在“可能今天就会死”上面,对于“死无定期、生无定处”要生出很深的信心,以此才能使无常想贯穿在每时每刻。这种心起了以后才有后续的猛利欲修持无常。那时,无常感处处逼在心上,一想到随时会死,会急切地提起修法的心、唯一以法为依的心。

第一因相——活缘极少死缘极多

分二:(一)立宗;(二)观察因成立。

(一)立宗

我等瞻部洲人,自从生后就注定死亡,然而死法、死缘、死时都不决定,对谁来说都不决定是在何时死、何处死、如何死及以何死。在此世间活缘极少,死缘极多之故。

“我等南瞻部洲人”是有法,“死状不定”是宗,“活缘极少,死缘极多之故”是因。

提出南瞻部洲人,是因为此洲人的寿数极无定准,劫初寿数无量岁,最后以十岁为寿边际,现在到底在什么时候死也没有一个定数,所以不同于其他洲。像北洲人决定一千年死,很标准,没有夭折、他杀等,就这样寿终正寝。又如三十三天的寿数很漫长,除了少数天人在跟阿修罗的战争中死去,基本都还能保天年,出现五衰相后才死掉,没有突发、无可预料的状况。然而,此洲人死的状况特别不定,所以这里说“我等南瞻部洲人”,这就是观察的对象。

接着,所立的宗义是此洲人死的状况极其不定,又通过转折方式来表达。“虽然从刚刚入胎时起就决定死亡”,这是由于生是死法的缘故,凡是有生注定死亡。然而,我们这里要立的宗义不是“决定死”这一点,而是虽然决定死,但死的状况极其不确定。之后详细地讲到,在这里死的方式、死的因缘、死的时间都不决定。也就是在南瞻部洲里,无论哪个人,想到他将在什么时候死呢?不决定。从入胎第二刹那一直到百年之间,在其中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有可能死。又想:他在什么地方死呢?也不决定。可能在空中死,也可能在水中死、地上死、山间死、街上死、家里死、工作场合死等,在哪个地方都可能死。再说他如何死呢?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坐着死、躺着死、跳着死、说着死、走着死、吃饭死、喝水死、睡着死、笑着死、哭着死、玩着死等,什么状况都有可能,不确定。再说,将以什么作者导致这个人死亡呢?不确定,有各种死或杀的因素。把致死的因素或作者用拟人化来表达,可能会遭到水杀、火杀、刀杀、电杀、风杀、地震杀、毒杀、食物杀、险处杀、车杀、虎杀、狼杀、炮弹杀、疾病杀等等,还可能自杀。

现在要立的宗是,南洲人死的状况中,时间、处所、状况、作者都是不决定的。因是这个世上活缘极少、死缘极多,以这个缘故成立以上的宗义。具体来说,活缘微乎其微,死缘处处充满。由于在这一洲有情心的显现里处处充满了死缘,所以,无论在哪个空间、哪个时间、属于哪种状况、是哪种作者,是个人的业还是共业因缘,都有可能当下就发生死亡。其他洲的共业状况很稳定,固定在某种处所、某段时间、以某种方式来死。而南洲死缘发动的情形特别多,各时各处都可以发生。以死缘极多的缘故,就造成了死的情形极无定准。要这样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死的情形。

这样了认以后就想:我就身处在业风随时刮起,死缘随时降临的不定状况之中。人们常说的“人有旦夕祸福”“朝不保夕”等,就是在表达死缘不定,人命像风中油灯一样,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状况。一定要看到此洲的死缘与其他洲都不同,表现在死的不定性上,极无定准。

(二)观察因成立

如阿阇黎圣天所说:“死缘极众多,活缘极微少,此亦成死缘。”

依据圣天菩萨的指导,应当从三个方面思维:

1、此世间死缘极多;

2、活缘极少;

3、活缘亦成死缘。

1、死缘极多

水、火、毒、极险处、野人、野兽等致死因缘极多。

危害生命的死缘包括有心类和无心类两种。“水、火、毒、极险处”是无心类,“野人、野兽”是有心类,“等”字包括此外的一切。

这里要思维魔、魔的眷属、人、非人、旁生等怎样违害或损伤生命,以及内外四大如何损害性命。有心类譬如遭遇怨敌、各种恶性的邪魔鬼类,或者遇到虎、狼、毒蛇等怎么损害生命,思维之后会明确,这些都是致死的因缘。无心方面要知道,我们水泡般的生命,突然遇到地水火风的损害或者中毒等就会死亡。再说,身体由四大种合成,而四大种之间互相违害,就像四条毒蛇。如果大种界不平等,势力不均衡,有所增减,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夺去命根,一大不调有一百零一种病,四大不调有四百零四种病。我们生来就处在四类毒蛇的包围中,它们只是暂时睡着了,忽然发作起来,势力互相违损,就会损伤性命。可见,我们处在非常不保险的状况中,生命随时可能被夺走。比如夏天忽然升温,过了41、42度,人就可能死亡。天特别寒冷就可能被冻死。食物不调也可能死。或者心火上升、水肿等,都会夺取或损伤性命。外四大方面,随着共业的增盛,随时可能发生地震、台风、传染病、火灾、洪水、电灾等,都会夺取性命。而我们就处在满布死缘的状况里。

就像《大涅槃经》所说:所谓死想,就要知道恒时有很多怨敌围绕着命根,刹那刹那逐渐让它衰退,全然没有一件事能使它增长。又像《亲友书》所说:这个寿命非常无常,比水泡被风吹刮还要无常。这里一方面要知道死缘极多,另一方面要知道,自身处在充满死缘的状况里。内四大、外四大,处处都是死缘,有情方面,人间有很多死缘,在看不到的隐形空间里也有各种恶性的鬼类、非人、魔等,都可能使自己死亡。要像这样了解死缘极多。

2、活缘极少

而存活因缘仅除少许外无有。

“活缘”就是存活的助缘,包括滋生、养生、延生等的因缘。

这要看到,我们处在五浊极浓厚的时期,能修集感得长寿具大势力的妙业特别稀少。再者,饮食或药物等的势力微劣,所以很少有治病的能力,难以护养身体。再说,受用的各种食品到了体内后,能长养体内四大种的力量亏减,难以消化而转成滋养的能量,纵然能消化也没有大的利益。从自身修法上来看,资粮很欠缺、恶行特别重。虽然经中说如是念诵等有很大功德,但有情不具内因的缘故,势力很差,所以延寿等属于极难的事。再者,我们身处在这个世间,尤其今天是工业化、商业化的时代,空气、水等的污染特别严重,不仅没有养生的功用,反而会危损生命。就连喝到滋养性命的水,呼吸到长养身体的空气,也非常难得。从这几大因素去看,有力量支持人生存,让人增上活力、延长寿命的事非常少。

3、活缘亦成死缘

这是指为了不死寻求饮食、房屋、眷属等,然而由于受用饮食过多过少不相宜而导致死亡;房屋倒塌、着火、触电等而死;为了寻求钱财,在外遭遇怨敌、猛兽、交通事故等而死;为了寻求眷属,受到亲友们的侮辱,家庭出现大的矛盾、纠纷等导致死亡。从这些方面来看,活缘也都会成为死缘。

计为活缘的诸衣食等也有变成死缘的。也就是说,吃有毒食品。或者虽然无毒,但认为马上能对身体有利后,所吃的食品也多有变成毒素,或成为不合宜而作死缘的,这类也很多。特别是现今时期,多数人肉食的贪欲大,因此依着任随其意享用血肉之食后,好像没有不得“玛敦”和“夏振”病的。此外,还有由饮食和威仪失度,生肿瘤、涎分、水肿等病而造成死亡,这类缘也不计其数。同样,由追求受用及名誉等而到达敌方的战场,或者猛兽出没之地,或者不观察率意渡河等,成了致死因缘的也不计其数。

我们认为那是活缘,能资助生存,让我活得很好,实际因缘难测,正是由于这些活缘直接间接导致死亡,它们一个个都好像变成杀身的凶手一样。譬如因为贪著口味去吃很多美食,这样就被商家骗到了。也就是,商家的关注点是怎么能骗到舌头就怎么来,通过做实验,观察哪些东西口感好、味道好、能勾起人的食欲,就用这种东西做成各种食物。但是,口感和食物本身具营养还是具毒是两回事。那些美食里有很多添加剂,味精、香精等的毒素严重超标,甚至有些饮料强力地把人的精神提起等,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损伤。这些就是导致死亡的因缘。少量吃就有少许的毒化作用,如果大量去吃,那会得很重的疾病,迅速死亡。像这样,自己认为那是幸福因素,吃到它们很享受,每天都离不开这些零食,实际都是慢性自杀。

再者,虽然食品没有毒,但心里认为,这样吃进去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吧。这样吃的食物也会转成毒素,或者不相宜而导致死亡,这类现象也有很多。意思是,我们在养生上没智慧,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某种食品无毒只是相对的说法。如果不适合自己的身体,以及吃得过多,或者由于自身的疾病有忌讳处,以及季节时辰等方面不相宜,没注意这些的话,吃进去以后就会变成毒,导致生病,快的马上死亡。仅仅吃得过多,身体也很快出问题。譬如为了庆祝大摆酒宴,吃得过多,结果胃出血,或者消化不良,要去洗胃,甚至当时就一命呜呼了。之后又从藏地当时的情形来说。多数人对于肉食的贪欲大,根本不观察,随意享用血肉食物,这样的话,几乎没有不得“玛敦”和“夏振”病的。

再者,饮食和威仪失度也造成死亡,这类死缘也不计其数。作为欲界人,不吃不行,不运动也不行,但不善规律的话,就会由此产生疾病。食品上吃得过多过少都会导致死亡。吃少了体力不堪,勉强去做很重的事,由于付出的心力、体力过多,导致损伤性命;吃得过多不能消化,甚至出现肠胃病患,乃至死亡。“威仪失度”指人在起居或者劳动、运动等方面失度。譬如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时间过多过少等,这些都会加速死亡。或者在劳动时没有注意防护地水火风等的侵害,也导致死亡,譬如被台风卷走、寒气入体、长期缺水、过度炎热等等。威仪上,譬如走得过快、竭力地走、劳累过度、运动中受损伤等,都会导致疾病而死亡。

又有为了追求世间的受用、名誉以及异性、权势等,到敌方的战场上。或者为了打猎、到山里采药等到了猛兽出没之地,被虎狼等吃掉。或者去异地他乡,中间渡河时不观察水的深浅,在里面溺死等。这些状况也不计其数。通过观察这些方面就知道,活缘也无不能成为死缘。

思考题

1、 “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一科中:

(1) 从前到后如何由总开出别?这样一类类细致观察有何必要(从正反面思维)?

(2) 最后如何由别归于总?这样归总有何必要?

(3) 对无常法印取得深忍信有何作用?

2、 “思维死缘不定而修无常”一科的总理路是什么?

3、 “第一因相——活缘极少死缘极多”:

(1) 什么是“死状不定”?为什么活缘极少死缘极多,就成立死状不定?

(2) 结合自身周遭的情形思维:世上有心类死缘、无心类死缘有哪些?它们分别如何导致死亡?

(3) 使人存活的因缘有哪些?为什么活缘极少(结合时代现状思维)?

(4) “活缘亦成死缘”的状况有哪些?从多方面思维。

由死缘极多观死状不定

这里关键要看到,相比于活缘,死缘占绝大多数。由此会感觉到命运叵测,朝不保夕,时时会死,处处可能死,以什么方式、什么作者致死都是不定的。

用个譬喻来说明。譬如一个人处在极恐怖的集中营里,随时都可能死。因为这里死缘太多,处处都有陷阱,忽然间就要陷落。吃的食物里有毒,吃了以后可能毙命或瘫痪。住的地方不安全,有很多电刑具等。还有邪魔、非人、怨家等,阎君的命令一发,瞬间就可能致自己于死地。这里处处都有毒蛇般的各种死缘在探头张望,伺机而动,充满了死亡气息。即使稍有一点活缘也特别不妙,比如去寻找饮食等,结果遭到一顿毒打;想晒晒太阳,却落入陷阱里等等。

由于死缘太多,随时可能爆发,这里的人就感觉太不定,处处都有丧失性命的危险,他就感觉随时随地可能死。到底什么因素置我于死地呢?有那么多施刑者、刽子手,还有那么多机关陷阱,随时可能发动,四面八方都埋藏了狙击手,随时击毙囚犯。像这样,周围布满了死缘,随时可以把人解决。囚犯看到这些就非常断定,在这里的确死状不定。要像这样去了解。

把这个形象化的譬喻放到三界大牢狱上观察,顿时就感觉这是事实。我们过去对于整个业的状况,死缘有哪些种类,自己身边是否布满了死缘,它一发动是不是任何时、任何地、任何状况、以任何手段都可以致人于死地等等都不了解,一直活在常执愚痴之中。即使认为会死,也不执持“死时不定”的观念,没有起胜解。根本不会想今天就可能死,或者何时、何地、何状死都不决定。这就是常执,没看到背后的巨大因缘状况,没看到南瞻部洲的业力网、共业发动圈等的状况。对这些非常无知,加上各种邪解的障蔽,导致我们没法发生“死时不定”的胜解。透过刚才的譬喻,我们要重新审视死的因缘和状况。

由第二因相——以种种死缘不定时分而死思维

再者有种种死缘,诚然是不定时分而死。也就是说,有些是在胎中死,有些刚生就死,有些盛壮时死,有些老衰而死,有些来不及医治调护而死,又有些久病卧床,之后死眼看活人,瘦骨嶙峋而死。还有些得了“洞投”那样的病,正在吃东西还没吃完,正说话还没说完,正做事还没做完就死去,也多有此事。还有些是自己杀掉自己而死的。

有法:南瞻部洲的人类;因:种种死缘随时成熟故;所立的宗义:时分不定而死。“也就是说”后面是具体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人没有固定的死期,因为各种致死的业缘随时可能发生。阿赖耶识随时可能发出“致死信号”,就像埋藏了无数的死亡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引发。

有些才入胎不久,死的信号就来了,当即死去;有些住胎若干月后,因业力被堕胎而死;有些自身死在胎中;有些刚出生几分钟就死掉;有些生下来一两个月就死了;有些刚刚会爬、会走路就死了;还有些在读小学的童年时期死;又有的在读中学的少年时期死;又有的在读大学的成年时期死;又有的在年轻力壮时死。像这样,死的时分并不决定,哪个阶段都可能死。

有些人到了年老时身心衰残,就这样老死了。有些人得了急症,来不及医治或念经除寿障就死了。有的人久病卧床,死眼看活人,皮包骨头而死的。他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自己也知道没希望活了。“看活人”,指心里放不下,还耽著这些,但也没办法,就这么死掉了。还有些得了叫做“洞投”的病(藏人说的“洞投”不是特指某种病,大家都认为有这种病,但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病),这一类人先前一直很健康,但正在吃东西,还没吃完就死了;有些正说着话,还没说完就一命呜呼了;有些正做着事,还没做完就死掉了;又有些正走着路,忽然间就死掉,这类情况也非常多。还有些人是自杀,心突然间出了问题,发生错觉、妄觉,就想一死了之等等。

总之,由于致死的业缘不决定何时成熟,所以随时都可能死。这样就能成立,我们在这世上做人是不定时分而死的状况,而不是决定时分而死的状况,对此要发起定解。

这里还要作意,自己身边最切近的老师、同学、亲戚、同事、邻居等,以及所见所闻的事例,内外死缘一降临,他们在心愿未满中忽然就死掉了。要想到我也一定如此,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要走。这样生起必死之心,并生起死期不定的想。

我们的“意外”错在哪里?

我们的反应常常是:“真出乎意料,他怎么就走了?真想不到,他这么年轻就走了!”或者“怎么会这样?今天白天还见到他了。”等等。对于自己,对于他人,我们都感觉很有把握,决定不会死。譬如对于身边的家人、同事、同学等,认为他们不会走,对于自己更认为不会走。所以,当死亡突然发生时,就感觉太出乎意料了。

“意料”是什么呢?只不过是第六识的一种惯性判定,它是颠倒的,认为这么年轻、这么健康的人怎么会死?这是常执的反应。去观察时发现,第六意识跟无明一配合只有这种想法,它遮蔽了看清真相的眼光。实际透过因缘观来看,每个人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死缘,随时可能爆发,怎么能确定这段时间或者何时不死呢?这种观念来自常执。

当我们发现每个人心中都密布各种死缘,随时可能死亡,这时才知道,世界是危脆不坚的,人命是因缘假合,像油灯的灯焰一样,在刹那生灭中,业风一吹,相续就断灭了。就像鸟暂时在树上栖息,身心假合时叫做活人;鸟一飞,身心分离就成了死尸。可见它极其危脆,随时可能石打鸟飞,“石打”表示死缘。只有撤掉分别识投出来的常有错觉的烟雾,才能看到世界生灭无常的真相。尤其南瞻部洲的人,由于随时都有业风、死缘来吹灭这盏生命之灯,所以根本决定不了何时死。忽然间业风一刮,人命当即息灭,这才是事实。

我们由于不了解因缘观,不知道自他身上充满种种死缘,才认为我可以决定死期,可以保证不死,这是极其愚痴的想法!要知道,很多的“没料到”实际是正常的。愚痴心当然没料到,而无常本身的状况诚然如此。这样去想,很多事就通了,而且会引发定解。

由第三因相——此身体性脆弱而思维

如是在数多死缘中存活力弱,如风中油灯一样住着,所以,说不定此时死就突然来临,连明天也难保不生为头或口上长角的一个旁生。是故,对于死时不定、生处不定当起深忍之心。

有法:南瞻部洲的人类;因:在众多的死缘中存活力弱;喻:如风中油灯般住着;所立的宗义:说不定此时死就突然来临,明天就生为旁生。

“如是众多死缘”,指前面讲的有心和无心的各类死缘,包括外四大、内四大、人、非人等。“在众多的死缘中生存”,是现在的状况。“力弱”,指维持这一生相续的力量弱,或者抵御死缘袭击的力量弱。就像风中的油灯,抵御风的力量弱,或者它维持自身相续的力量弱。以这个缘故,在众多死缘中,只要被一个芒刺所伤就可能坏命,被死缘危害是极容易的事。由此能意识到,就连在此时此刻,死亡不降临的把握也没有,死随时会来,此时此刻都可能来。比如忽然喘不上气来就憋死了,或者大笑着死了,或者头一下子撞到桌子尖端就死掉,或者莫名其妙突然昏倒,实际是被冤鬼所害,马上神识出体而死去等等。像这样要明确,在此世间,死的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就连明天是不是成了一个头上长角或者口上长角的旁生也不一定。头上长角如水牛,口上长角如犀牛。

所立的宗义有“死时”和“生处”两方面最切近的不定。死的方面,就连现在会不会死也不决定;生的方面,就连明天成不成长角的旁生也不决定,这样无常的紧迫就突显出来了。这是此洲人类的状况,不同于别洲,一定要关注到,这个世界是无常显得特别快、特别突然的地方。“生处”是考虑未来的前途问题,“死”表示此生结束的问题。也就是此生突然间会结束,就像突然从梦中醒来一样,转眼间就去了后世。至于未来的前程,如果今生没有好好修法,那当然不决定做人,很可能明天已经成旁生了。所以,暂时做人有什么保证呢?何必耽著这样石火电光般的一世呢?应当为来世考虑。

从譬喻可以看到,风中油灯的存在状况非常不定,它的抵御力太差、维持力太弱。如果有灯罩,还可以挡住小风不吹到它,保持燃烧状态;然而没有灯罩,这表示抵御力弱。如果是一块石头,大风一吹,它的相续也不会断灭,只有把它碾成粉末才灭;然而油灯自身的体性弱,维持力弱,风随时可能刮灭它,前一刹那没风,第二刹那风一来当即灭掉。像这样要看到两方面,一方面自身的体性相当脆弱,另一方面死缘的风非常多,时时可能发生。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就知道,连现在不死的把握也没有。死缘一来,自己扛不住、维持不了,当即就死掉了。

还可以从不同的譬喻来了解自身瞬间就会死亡。就像重压下的鸡蛋、烈火中的水滴、大水中的火星、狂风中的云雾一样,这表示自身的维持力弱,破坏缘的力量大。重压下的鸡蛋没法承受、维持,瞬间就破损了;如果是个铁丸,重压下还能够维持。同样,如果身体的维持力、抵御力大,那虽然受了一些伤,也还能够保持寿、暖、识三缘和合,也就不会死;但身体非常脆弱,一个重压压下去,马上无法维持而死亡。再说烈火中的水滴,刹那间就会蒸干,抵不过去;如果是钢筋,那还能在烈火中维持一段。或者大水中的火星,也是一下子就灭。狂风中的云雾也一样,风一吹,云雾瞬间就消散了。这些都表示,当地水火风外四大的灾害来临时,人扛不住,很快就会死。比如气温升到45度,很多人就热死了。气温降到零下35度,很多人会被冻死。或者被台风刮走、被大水淹没、一下子触电死。或者摔一跤,头撞到地上就死掉。或者抵御力差,一阵风吹来,第二天嘴就歪了,过不了几天就死了等等。

再者,内的四大搅动,比如突然病发,也很难维持生命。或者一下子喘不过来气就死了。被尖锐的东西刺到死穴也会死。吃了不适宜的食物,毒素侵入内脏,马上中毒而死。比如吃生豆角,一下子中毒而死;又如误吃毒蘑菇也很快死掉;吃有毒的糕点也会死;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吃到不干净的饭菜,染上病也会死。像这样,由于自身的维持力弱,死缘一发动,一下子就把人给击垮了,让人立即毙命。

再者,心的力量也很弱。譬如前世冤家做了恶性的鬼类,一直跟着自己伺机报复。由于自身的持戒力、定力、福德力等都不够,冤鬼一下子入到心窍里,莫名其妙就死掉了,或者被鬼掌控,忽然间出车祸而死。像有些人出门时还好好的,到了街上突然冲出一辆车就被撞死了。或者自己开车,忽然间刹车失灵,冲出轨道,坠下悬崖而死,因为没有福德力的护持。诸如此类,时时都可能早死。

总之,要看到自身维持相续的力量差,遮止外缘的力量弱,四面八方一层层的死缘就像无数个杀手,时时伺机而动,遭到一个就当即死亡。一定要明白,这些不是为了劝人修法编出来的一套,而是的确存在的事实。这样下来就知道,死无常要切近到现在就可能死,由此引生出“现在就要修法”的决断。

三因总结

心要提示:关键是因缘观破常执愚痴。因缘不定故,果发生之时不定;死缘不定故,死时不定。由这一条大法则贯通一切。

最后对三种思维做总结。为得到“死时无定”的胜解,从因缘观趣入,就会消除“死时决定”等的愚痴。总的说,因缘不定的缘故,果发生的时候不定。特别而言,死缘不定的缘故,死时不定,乃至生处不定。分别来说,南洲此地死缘极多,活缘极少,两相比较就知道处处都有死缘。由于它的数量、种类极其庞大,因而随时、随地、随方式、随状态、随作者都可能出现致死因缘。这样透过缘上的观察就会了解到,死的时间、地点、作者、状况都无法确定,换言之,随时、随地、随方式、随作者都可能致死。这就是从死缘不定确认到死时不定,乃至时、处、作者、方式皆不定。

第二条又要缩小到,观察我们的死是定时还是不定时,发现是不定时而死,自身无法确认将在什么时候死,这又要通过因来观察。也就是,自相续里潜伏的死缘多种多样,而且它的发生没有定性,随时可能爆发而当即死亡。

再者,自身的体性是很脆弱的,稍一触碰就会受损甚至断灭。这样就会确认,我的死亡时间无法决定。今年在保证不了明年在,这个月在保证不了下个月在,这一周在保证不了下一周在,今天在保证不了明天在,今早在保证不了今晚在。像这样,透过观察因就会遣除常执的愚痴,发起“死时不定”的定解。这样观察就能得到确认,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通过因缘观就破掉了愚痴。

就像广场中央的油灯,懂了因缘就知道维持它必须避免有风,风一吹马上会灭,而它时时处在被风吹灭的可能性中。这样观察就知道,连能否保持到下一刹那都不决定,此刻还灯光闪闪,下一刻就可能漆黑一片。像这样,要了解到无常的瞬间性。由此就更加确认到,我就是那盏油灯,处在重重死缘的包围中。爆发任何一个,我此世的人身就顿时消失了,快的明天就转成旁生或者其他有情。这样就更加确认到死时不定、生处不定。

这就是进一步透过因缘观,非常理性地看到,我的命非常危脆,而死缘又特别多,死缘一来当即毙命。这就能够认定,死随时会发生,开始看清事实了。然后会发现,原先的观念太颠倒,一直认为我活百年不会死,连死期不定都想不通;随时会死更想不到;今天会死压根不去想;此刻会死简直是天方夜谭,觉得匪夷所思,听都不想听,抛到九宵云外去。这就看到自心是多么颠倒。然后在常执的驱使下,愚痴地去经营此世的活计,活得特别颠倒,整日若无其事,不知道死马上降临。这就看到,常执使人尽做无意义的事,然而死一旦爆发,那时毫无准备,两手空空,只能非常可怜地被业绳所缚,去往后世险处。

在最后一句结论中,“是故”指由因缘观或者以上的三种因相,对于“死时不定、生处不定”这个内涵发生信解。信解的状态就是内心深处这样相信,这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认为“我现在一定不会死,此日此周此月不会死”,这就是常执心引起的“目前决定不死”的颠倒心。再者,“我是不会堕恶趣的,我不会再来做人”等等,这是对于生处感觉自己能决定。此类都是愚痴的颠倒心。

现在基于理性地观察,特别从因缘观上看到,我身处在南瞻部洲的末法时期,作为这种因缘状况下的人,基于前世的无数业,以及这个世界的共业等,逐步观察下来会感觉这个世界特别无常,死期根本无法决定。从因、目前的状况,以及身体非常危脆,一遇死缘就会灭等方面观察,确信自身的生命随时可能息灭,将来的前程非常不定。这时内心深处对于“两个不定”就开始有了信解。感觉这个世界太无常,朝不保夕,自己的前程无法保证,开始着急,想到时时要办这件事,去掉盲目乐观、愚痴乐观的状况。

思考题

1、 为什么种种死缘随时成熟,就决定了南瞻部洲人死期不定?结合身边实例等观察。

2、 什么是“在众多的死缘中存活力弱”?结合譬喻在自身上观察。

以下是《旧杂譬喻经》里讲到的一则因缘。

佛在世时有位国王,手下有五位大臣。其中一位大臣头天晚上请佛应供,佛没有受请,大臣也就随后返回。国王因此来请示佛陀,佛说:“这位大臣今天必定命终,明天由谁来作福呢?”

之前,大臣请相师看相,相师曾说:“你会死在兵器之下。”所以他平日派军兵在身边护卫,自己也是时常持剑,严阵以待。这天到了深夜,他想睡觉,就把剑交给妻子持拿。妻子困倦,不觉也睡了过去,结果剑掉落下来,恰好斩断丈夫的头。妻子就在旁边啼哭号叫。国王听说后当即召集其余四大臣,问道:“你们都在保卫他,怎么会发生这种奸变?他的妻子跟丈夫在一起,怎么突然就导致这种过失?当时谁在旁边?”之后立即砍断四大臣的右手。

这件事看起来很突然,居然都在一夜间发生,实际也是业力在支配。当时,阿难询问其中因缘,佛回答说:“那位丈夫前世做牧羊儿时,他的妻子是一头白羊母,另外四位大臣是四个盗匪。这些盗匪看见牧羊儿在牧羊,就同时举右手指着,让他杀掉白羊母,给五个人一起煮羊肉吃。牧羊儿很悲哀地哭着杀掉了白羊母,招待他们四个盗匪。之后他们在生死当中随业流转,今生业力成熟,又再次相遇,以此惨事了结他们宿世的罪报。”

轮回中的一切现相是受业支配,无论多么“偶然”的不幸事件,实际也都是业力的操纵,而这一点其实很难被人认识。当业力发动时,一定会以某种方式结束性命。相师通过测算知道他会死在兵器下,而佛有现量智了知他当晚必死,一分一秒都躲不过。尽管他自以为外有军兵保护,自己又时时持剑,哪里想到妻子手中的剑掉下来,还是斩断了自己的头。

他前世杀害白羊母,所以白羊母今世转为妻子来结束他的性命。他自以为不会死——妻子怎么会杀害自己?她跟自己没仇。没想到妻子正是前世的受害者。妻子也不是有意杀害,但一时失手,致使宝剑随即掉落,连这种动作都是受业力支配。可见,无常时时会发生,说不定是以哪种方式来了却业债。我们周围也充满了死缘,如果过去世造下杀业,因缘成熟时就必定遭受被杀的报应。

业缘成熟时,死主会以各种方式让人猝不及防地死去。譬如,曾经有位外国人也是很稀奇地发生横死:有一群大鹰飞过天空,其中有一只白色秃头的鹰,鹰头上有一只大乌龟,乌龟堕下来恰好击中他的头部,使他当即死亡。

这就很稀奇,其他鹰都有毛发,只有这一只鹰是秃头,也许乌龟误以为是一块石头,所以选择趴在上面。地面上人数众多,鹰群所覆盖的大众也不少,却唯独只有这个人被龟砸中。乌龟可以堕到他的肩、背等上,却恰恰掉落头顶,导致他直接猝死。死前一分钟他还完全不知道,也来不及呼求他的上帝,也不可能头向左或右闪开而避免等等。这种业感死亡现相的来临是如此无法防备、难以预料。

又有一个叫安纳克林的人经过一处葡萄架,忽然间,业力显现为死缘,他竟被葡萄架下的乱藤绞死。葡萄架下那么宽,每天都有人经过,从没听说有其他人被绞死,偶尔触到藤也很容易解开,哪里就会被绞死呢?但是,业缘来临,偏偏就有阴魔利用这些藤来结束他的性命。可以想像,这个人当时如同蚕被茧缚般越绞越紧,他的紧张使藤条越来越乱,越缠越紧,越紧越绞,最终自己气绝身亡。

在业力支配的一切世间现相中,以天工之巧,能让有情以各种方式去死。我们不必幻想:我不会死,在此处、此时、此种情况下肯定不会死。比如,上述那位被砸死的外国人,怎么会预知天上有一只乌龟趴在秃鹰头上,又恰好掉落在自己脑袋上呢?因此,我们要懂得畏惧,毕竟阎罗王发牌无一疏漏,而且他一刹那间就能让有情死亡。即使外在风平浪静,不见任何危险,也可以让有情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生某种急症而猝死,累世的怨家债主会利用各种境缘致人于死地。比如,上述“葡萄架下”的公案,无非是冤鬼作乱,让人猝死。

又如,昆明有人以捕麻雀为生,他的手段非常残忍,用铁丝直穿麻雀的两耳来计数、出售。有一天,他在一座庙门前穿麻雀,当时庙门半开,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吹着门打在他正穿针的手上,结果手中的铁丝直接刺入两耳,使他当即死去。

他在出门前,只想着今天能卖多少麻雀、赚多少钱,哪里会想到自己忽然丧命?

在此五浊恶世,随着人的业力越来越深重,寿数也越来越少,而人们心中存在无数的恶业死因,说不定哪天,也许是今天,也许是下一分钟就会死,甚至这一刹那就会死,这都无法决定。一旦业力现前、寿命穷尽,饮食的缘、交通的缘、电的缘、水的缘或者摔跤的缘等都可能突然结束人们的性命。也就是说,我们时时都有可能死亡。

又有一个叫察鲁察斯的外国预言家,他给自己预测:我在某天必定会死。等到了那天,他想:我预言的死期已经到了,我却没死。于是,他开心地大笑起来,没想到在须臾间一笑而死。

一般人认为:如果死亡,首先一定会生病,而身体健康的人怎么可能死呢?其实,察鲁察斯算得很准,他的命数已尽,但蹊跷的是他得意大笑而马上死去。可见,死亡这件事不是凭简单妄想就能够排斥的。我们总是想:我不会死,或者多半不会死,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绝对不会死,但实际上,无常就是要从反面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死。人命在呼吸间,察鲁察斯也以为自己躲过了危险,却没想到下一个刹那预言就兑现。

我们自身也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死掉。如果今天必定要在3点20分结束性命,很可能由于当时某人来到面前,我们哈哈一笑,一口气上不来,或者脑袋突然撞到桌子的尖角上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死亡。死亡不是按照我们的想象,而是观待我们的命数、业力,到了命尽之时,以任何方式都有可能猝死。我们相续中有无量无数业的种子,它们一个个相继排列而伺机成熟,一生能活多少岁,在哪一天、哪个时辰死亡,都是由业决定。尤其南瞻部洲是寿命不定之地,这一点与其他洲并不相同。此洲人们分别心的运行能力强,业力炽盛,使得内心非常不稳,深重的恶业时时可能发动而致人猝死。

又如,罗马帝王福比亚斯有一天正在平静地喝着牛奶,结果刚好有一根羊毛卡在咽喉,他便因此窒息而死。他何曾想到这杯牛奶会使自己一命呜呼?他是养尊处优的帝王,没有其他人来触恼,宫殿的通风系统也非常好,这些都不会导致窒息。但是,当死缘已至,各种冤孽、业债就借助一根羊毛和几滴乳汁,不费吹灰之力地让他闭气而死。可见,死亡确实时时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没有理由自以为已经超出了业网,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业网中,宿世的无量恶业就是无数个死魔,在我们的周围伺机以待。《涅槃经》中讲到:什么是修死想呢?观察自己身边如同有无量个怨敌围绕,时时都可能让我们毙命。比如,那位罗马帝王就是业力发动的一个例子。而我们身上有多少冤孽?过去杀过多少动物?与他人有过多少仇杀?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横死。也就是说,人人在轮回中安危难保,我们一定要及时修法、忏悔、祈求佛菩萨哀愍、天龙护持,否则,宿缘一到,人们当即就会死去。

日常生活处处有可能出现死缘。譬如,吃刺激性的辣椒等食物,不小心吸入气管,或者喝水不小心,使大量的水液流入气管都有可能呛死。或者,吃鸡蛋时大笑,有可能噎在喉咙里窒息而死等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今天不会死,当命数完尽、业力发动时,根本无法预料何种死缘现前。因此,时时都要提防,想到的确今天就可能死、多半会死,所以要及时修法、积资净障、祈祷三宝,发愿安全度过众多横死之缘而往生极乐世界。

又如,斯人阿迪伟正在饥饿中,别人给他一先令,他买了一块面包,当他吞第一口时立即遭遇横死。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死缘没到时,吃无数块面包也不会死;一旦死缘来临,嚼着面包都会死掉。我们不要以为某些东西不是死缘,事实上,一切活缘都有可能成为死缘。

费兰梦思给妻子预备了无花果,结果被一头驴吃掉,他看到这个情形笑着就死了。古今中外以笑而死的例子非常多,一般可能会认为:笑怎么导致死亡呢?笑应该是愉快的!但事实上,快活、兴奋地笑确实会导致心脏衰竭或窒息而死。不光是笑,走路、坐着、躺着、痛哭甚至喝茶都有可能致死。毕竟自身充满了业,我们要谨防业力发动。

法国国王路易第六,有一天在皇宫的动物园里骑马,有一头猪逃出来跑到他的马下,马被绊倒,使他当即坠马身亡。

那么宽广的动物园中,猪到处都可以跑,可它居然跑到国王的御马下;御马那么高大,照理来说,几头猪同时跑来它也可以一越而过,但当死缘来临时,一头猪就绊倒了马。有福报的皇帝到了该死的时候,鬼怪可以附在猪身上,导致绊倒御马,跌跤而死等。具权人物造下的恶业往往超出常人千万倍,身旁可能就有极多冤鬼伺机杀害。

我们宿世以来也都造过很多恶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冤鬼推到水里、推入车轮下,或者绊倒等等。我们虽然看不到阴性生命,但外界并不是空空一片,因此,人要死的时候任何状况都有可能发生。譬如,有些人前一天还在,第二天就死在厕所里。有的人上午还说说笑笑,下午提水走在路上就突然昏倒、死去。又有的人刚刚还与朋友聊天,不小心在下楼梯时摔一跤,脑袋撞在楼梯上就死掉了。或者转身时,头撞到墙上的钉子等等。死的方式各式各样,死缘时时潜伏在身边。

有个叫伯顿的外国人,正在给抑郁症患者做解剖时死去。也就是说,过去曾经种下的死因,如今因缘成熟,即使外在没有任何迹象,也会心脏停跳而死亡。还有的人是正在闲坐,外在没什么异常,自身也没有突发疾病,但业力一到也当即死去。还有的人在睡眠当中死亡等等。比如,一盏灯一直在照明,忽然灯丝断了,或者有人关闭开关,灯就会熄灭。同样,我们的心脏一次接一次地跳动,实际是受着业的支配,业力尽时,心跳即停,这就意味着任何时处都有可能死亡。谁能确定坐在这儿不会死?或者打坐不会死?睡觉不会死?没有这样的道理。

生命只是由业引发的呼吸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出息、入息,即使不发生撞车、触电、中毒等,看起来平平安安,也有可能当下死去。也就是说,死缘无处不在,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认为不可能死的情况,很可能正是让人猝死的因。

法国帝王查理斯第八有一次送王后去网球场,他触在网端的横木上就死了。横木不是很粗,也不是铁质的,怎么可能触一下就死了呢?如果是一般的擦伤,经御医救治也能很快痊愈,但当时十分突然,来不及抢救。这其实不外是前世造下恶业,今世业报现行,即使触到木头,也轻易地死去。

因此,我们以为的平安当中,处处潜伏着死缘。死缘并不一定是凶神恶煞般的怨敌相,或者被车碾压的血肉横飞之相,下至一杯水、一根针,或者不小心触到什么都有可能导致死亡。或许一般人的理解是有些情况会死,有些情况不会死,各种状况分别有多少安全系数等等,但实际上,只要业力现前,即使少许的因缘都会致死。我们自身并不是钢铁一样坚实,生命如同广场上的油灯,飘摇不定、脆弱不堪,业的机制也并不尽如我们的想像,因此,遇到任何情形、处于任何范围当中都不死,这根本不可能。

我们相续中的唯物、生命常存坚固等谬见一定要纠正,毕竟,生命如同水泡般极其脆弱,少许因缘都会成为死缘,我们万不可以为在大多状况下自己绝对不会死。之前,我们以常执会把身体认作坚不可摧的金刚,从不曾意识到人命在于呼吸间。现在则需转念思维:生命如同大水旁边的一点火星,当水淹没过来,它就会熄灭;又如一颗生鸡蛋,碰一下都会破碎;又如广场中央的油灯,刮来一阵风就会把它吹灭;又如一朵花,马上将要萎落等等。死缘处处存在,身体脆弱不坚,内心相续中的恶业时时会发动、成熟,因此随时、随处都有可能死亡,我们一定要再再加强这种观念。

思考题

1、 导致猝死的内因外缘是什么?

2、 思维猝死的事例,反观自身状况,反复考虑:我是否有今天不死的把握?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