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5离间语(6h)

05离间语(6h)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111,358. Estimated reading time: 8 hour and 26 minutes.

上师知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
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
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
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因果不虚 05 离间语

定义

基 - 造业所针对的事物

  • 和合或者不和合的诸有情众生
    • 破僧和合最为严重
    • 挑拨上师和弟子之间 或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和

发心

  • (一)想,于基无误想。

  • (二)发起心,于和合有情,欲使他们相互背离; 于不和合有情,乐其不合。

  • 动机

    • 贪心

    • 嗔心

    • 痴心

加行

  • 在发心的基础上,以实语或者不实语,随自己的意乐而说。

  • 分类

    • 自作
    • 教他作
    • 共作
    • 随喜他作

结果

  • 他人理解所说语义。

    依《俱舍论》观点,以有染心变换情况而说,当他人解义因此而变更了解(造成了破坏了双方的关系,让双方不和谐,不和睦的结果),即成两舌。

    如果他人不解,不至于变更了解,仅成绮语。

分类

  • 公开离间语

    一般是具有权威的人在两个人同时在的时候,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分开。比如说“这个人暗中说你如此如此下劣,当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们俩好象不是那样的。”类似这种当面挑拨离间的语言。

  • 暗中离间语

    在情投意合的两个人之间,于一人面前说“你虽然很关心他,但他对你却是如何如何。”以离间语使他们分开。

果报

异熟果

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前行广释第 65 课)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前行广释第 65 课)

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是以嗔心所导致的,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以贪心的驱使而造成的,就会投生为饿鬼;如果是在痴心的状态中进行的,就会转为旁生。万一堕落到那些恶趣中,就必然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说,按照烦恼的程度以及动机的大小而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就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大圆满前行)

  • 嗔心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上品
    • 堕地狱。堕在拔舌、烊铜、犁耕等地狱中长劫受苦。
    • 五分律: 若破和合僧 一劫地狱苦
  • 贪心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中品
    • 投生饿鬼
  • 愚痴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下品
    • 转生旁生以粪秽为食
    • 如同鹈鹕鸟一样无有舌根

等流果

  • 同行等流果

  • 以串习力,总是喜欢说离间语。(净障修法文)

  • 感受等流果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等。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家里的雇佣等内部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不和,而且上师、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他们也不听从,反而进行辩驳。一般家庭的雇佣,主人指派他们做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可是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恼羞成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时,这些人才慢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去做,事情完成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事情的结果,性格一贯恶劣,这些也是主人自己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所以,应当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生起追悔之心,努力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

    •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 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
      • 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等
    • 《谛者品》和《十地经》则更具体地对每一黑业都宣说了两种等流果。

      五、以离间语业感召眷属不和、眷属鄙恶。离间语是使彼此和睦的关系破裂,使彼此不和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以此业将感召眷属彼此不和,勾心斗角,是非很多;或者眷属心不忠诚。

    • 舌根残障 俱生喑哑 牙齿不齐 口气恶臭

    • 或者语不流利

    • 说实话也没人信

    • 不被别人信任 跟别人不和 被别人反驳 家庭 企业 组织等 不好管理 找不到踏实勤快 相处融洽的小时工 保姆 帮工等

    • 即使得到人身,舌根不具,口气臭恶,喑哑謇涩,齿不齐白,即使说善语,他人也不信用。又由余报所感,眷属弊恶、不和合,不愿意住在一处,心不稳定。(净障修法文)

增上果

  • 环境-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 从不善业方面来说,由业力增上,会感得外器世间种种不悦意的果报。(因果的奥秘)

    • 【离间语者,谓其地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 造作离间语业,使人们互相乖离,矛盾重重,由此感得所居的处所不通畅,外境显现有山丘坑坎、山河阻碍、道路难行,世间多有怖畏、恐惧因缘。

士用果

  • 所谓的士用果,就是指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之中。

其他过患

《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则其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发生纠纷,则直至未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净障修法文)

公案

前行广释

  • 遇到佛陀前满身生疮天天哀号的呻号比丘是过去对国王进谗言的甲富翁

因果明镜论

在《四分律》中有一个有趣的公案。

古时,有两只名为“善牙狮子”和“善膊虎”的野兽,它俩相依为伴,昼夜伺捕众鹿,当时有只狐狸常常随逐于后,靠食两兽食剩的肉来维生。时彼狐狸心中暗想:我不能总这样逐于人后食其唾余,应当用方便让二兽互相残杀,使其不再相好。于是狐狸先到善牙狮子处,挑唆道:“善牙,善膊说他生处殊胜、种姓殊胜,长相、势力也胜过你。他曾说:‘我每天得到美食,善牙狮子不过紧跟我后,靠吃我食剩的残肉养活自己。’”善牙反问:“你怎么知道?”狐狸回答:“等你们呆在一起时自然会知道的。”狐狸说完后,又去对善膊虎说:“你知道吗?善牙曾经这样说过你的坏话。善牙说:‘我现在种姓、生处都胜过善膊,势力也是如此。因为我常食好肉,善膊不过食我嘴边所剩的残肉来活命。’”善膊反问:“你从哪里知道的?”狐狸回答:“你们相见后,自然会明白的。”

之后两兽相遇,彼此怒目以视。善牙狮子心想:“我不该这样轻率,在未把事情真相调查清楚之前就先下手。”这样善牙就对善膊以偈问道:“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如我,善膊说是耶?”

善膊虎一听此偈,即知必是狐狸从中捣鬼,于是以偈回答:“善膊不说是,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能善。若受无利言,信他彼此语,亲厚自破坏,便成于怨家。若以知真实,当灭除嗔烦,今可至诚说,令身得利益。今当善降伏,除灭恶知识,可杀此野干,斗乱我等者。”

如此两兽同心协力将狐狸杀死。

善牙狮子和善膊虎本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起生活,和睦相处。只因狐狸的一席谗言,结果二者相见时即心生不悦,几乎造成互相残杀的悲剧。

由这则公案,我们进一步思维可以懂得:

凡夫之间的关系其实十分脆弱,并不稳固,因为它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人对我好我即对人好,他人一旦触犯我,我必还以颜色,所以不论是亲密的态度,还是敌视的心理,都是从我执而引发的。所谓友好的关系必须以相互尊重、互相关爱为前提,作为凡夫这是有条件的,一旦对方的行为有变,自己的态度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比如有相互友好的甲乙两人,离间者对甲说乙想伤害甲,又对乙说甲想伤害乙,于是两人少有不被谗言所转而变心的。加上凡夫人本来就妄想纷飞,更会因此而浮想联翩,把事情想象得十分复杂。这样首先在内心产生隔阂,由此渐渐产生敌对心理,导致关系紧张乃至破裂。所以对大部分凡夫来说,相互之间很容易受谗言挑拨而分道扬镳,只有得地的圣者们才不至于被离间语搞坏关系。

因为说离间语无有慈爱,发心狠毒,专门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离间者将会堕入三恶趣中,或于拔舌、烊铜、犁耕地狱长劫受苦,或堕畜生之中啖食粪秽,如鹈鹕鸟,无有舌根。即或以些微的善业,得复人身,俱生便有生理的残障,舌根不具,口气臭恶,喑哑謇涩,齿不齐白,纵然口说善言,他人也不信用。又由余报所感,在人间会有眷属弊恶、不相和合的果报。其原因是因为离间两舌的作用,使得同心同德的善友也会恶心相向,犹如怨敌,又使本来亲密无间的亲朋由此心生嫌隙、关系破裂,业感等流,必定会有如是的回报。同行等流果是以宿世的串习力致使今生总是喜欢说离间语。

在离间语中,以破坏僧众和合,果报极重。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如是描述:

尽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当今不会发生,但与之相类似的挑唆师徒、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这种罪业近似于五无间罪。昔日,提婆达多破坏僧众和合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续中皆未生起善根。这里所说的也与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其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纠纷,则直至未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烧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劝发胜心经》云:“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

在世间,今生互为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都是由于宿世有深缘才得以聚会一处、共同生活,因缘既深,情感相关,彼此间身心有着紧密的联系,若于其中挑起事端,制造矛盾,导致骨肉乖离,反目成仇,如此阴心险毒破人家庭,天理难容,恶果难逃。且看以下几则现世的报应。

安庭柏,好离间,且有口才。虽为至亲,一旦被他离间,立生仇怒。李中甫,兄弟相和,因为庭柏挑拨,而发生争斗。蔡伦、张义,情投意合,中表相善,因为听信庭柏的谗言而导致绝交。其他事例不胜枚举。后来庭柏潦倒贫困,两颊生疮,喉舌溃烂,绝食号叫而死。

德州小李儿,少年贫穷,为人运船偶然拾得遗金十笏。船主说:“我有女儿嫁与你。”遂定下婚约。一天船主外出,失金者来访。李问明情况后,将金还给他。船主有位亲戚,想夺小李儿之妇,乘机破坏说:“小李儿是薄福人,终必饿死。”船主于是将李赶走。船主亲戚正准备聘娶,其子暴亡。李离开船主后,仍为人负舟。暑天在鲁桥下洗浴,有一物碍脚,结果发现是银数十锭,李取银到街市托人代卖,投一主者,正是以前失银之家,尽心为其脱货。前船主得知其富,最终将女儿许配与李,后李生二子,都得显贵。

元朝浙西有一大家,兄弟两人在父亲死后发生纷争。米信夫,挑唆两人相讼,破其家庭,结果兄弟都悔郁而死。信夫在二十年中都很富裕,至元中时,因为牵连叛案而至于邑。见吏俨如其弟,心中惊惧。吏强令招认,信夫耗尽资财方才得免,内心不服,于是告吏而至于府。见府吏却是其兄,结果施以酷刑逼其招认,后信夫合家死于狱中。

四明葛鼎鼐,为诸生时,每次去学舍时,必经土地祠。祠中庙祝夜梦一神对他说:“葛状元经过时,我必起立,请为我筑一道屏障来遮挡。”庙祝按其所说,正准备动工。又梦见神说:“不需筑造,葛生代人写离书,已被尽削科名了。”原来里人有弃妻者,自己不能写,请葛生代笔,未曾想到损德竟至于此。葛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悔,尽力使此夫妇重归于好,后只中乡榜,官副使。

这里葛生虽没有自己发心离间他人夫妇,只是代人写离书,但因参与其事,而致使恶业沾染殃及己身。业一经造下,立见福德削减,庙神不必起立敬之,可见感应迅速,如响应声。

因果的奥秘

  • 《阅微草堂笔记》中侍妾因挑拨离间堕入恶趣,做了喑哑之鬼的案例
  • 秀才葛鼎鼐代人写休书,状元的福德功名被削尽
  • 孝廉破人婚姻,参加会试被处罚除名
  • 《感应篇汇编》安庭柏喜欢离间后来贫困潦倒, 面颊生疮,喉咙和舌头溃烂,在绝食号叫中死去

观修思路

前提条件

  • 前提条件是要坚信因果

三个思维方式

第一阶段

  • 了解什么是离间语。什么是有罪过的离间语,什么是十不善业的离间语 。思考我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情,这一年这一月我做过多少次等等, 我曾经有没有造过这样的罪,如果这一世没有的话,往昔夙世肯定不会没有
  • 《前行广释》索达吉上师:你们城市里的人,很多都不太诚实, 表面上似乎对谁都好,背后却是口蜜腹剑。
    • 思考自己有没有

第二阶段 - 思考离间语的果报

第三阶段

  • 我将来也要承受这样的果报,因为我已经做了这个因, 那我怎么办,要应该怎么样去做,我也要承受这样的果报
  • 需要和自己连接提来
  • 把过去能想到的罪业都想一遍,下定决心去忏悔, 把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全部忏悔

两个观修结果

  • 坚定不移的相信离间语的罪过就会有这样子的果报
  • 我今生和过去世一定造过很多离间语罪, 因缘成熟时会堕入地狱、畜生,再得人身时也 会转生到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而且恶业会越来越向上增长, 因此,我必须下定决心依四力努力忏悔,并且永不再犯。
    • 依止力:依止三宝
    • 破恶力:后悔,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 恢复力:发誓今后不再造
    • 对治力:尽力行持善行以对治所造恶业(打坐,持咒,三十五佛忏悔文,百字明)

净障修法文

3、检查罪业:是否造过以下罪业: 挑拨上师大德与其眷属之间的关系; 破坏佛教团体之间的关系; 破坏道友关系;离间他人骨肉; 破人婚姻;离间同事、朋友、邻里、主仆、师生等关系。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见作随喜。 4、诚心发露 5、立誓防护: 心中清晰观想并发愿:未来决不对上师、大德、道友说离间语,决不对一切团体、个人说离间语,进而对一切有情都不挑拨离间,下至破人关系的念头也不生起。纵遇命难不舍此誓言。发愿:一切时处说和合语,对于关系破裂者劝其和好。

因果的奥秘–同行等流果

人的心念、语言,总会习惯性地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恶习而遮止,往后就总会在这一处造业,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能相续下去,在百世、千世乃至无量世中重复不断地造作。了知了造作等流的规律之后,就会心生畏惧,因为:哪怕只是很小的恶习,不改正它,也会不断地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天天都会喝酒一样。所以,修行人处处要改习气,要习善行。这样看来,修好造作等流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修行,首先要改掉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其次要改掉引生生死的造作方式,再改掉小乘自利的行为方式,由此才能成佛。所以这里有非常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参考资料

大圆满前行

前行广释

前行广释第 63 节课

思考题

246、离间语分为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最严重的离间语是什么?你造过这种业吗?

247、什么样的语言算是恶语?说恶语有什么过患?怎样才能断除这种劣习?

248、绮语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现在社会上处处都是绮语?请举例说明。

249、在诵经念咒等时,什么样的语言属于绮语?它有什么过失?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讲了十不善业中的“妄语”,今天开始讲离间语。

己二(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

公开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于两人同在的场合,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谩骂,还明目张胆地对你迫害,但今天你们俩关系很亲热,怎么会这样呢?”诸如此类直接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

通常而言,这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才做得到的,因为他不怕别人不高兴,可以当面进行离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相当多。甚至有些佛教徒,把离间语当作与人交往的必要手段,根本没想到它有很大过失,挑拨别人的关系还觉得理所当然,这种做法不合理。如果你以离间语搞破他人的关系,以狡诈手段让他人反目成仇,今生一切不顺利不说,来世还要堕入地狱,永无解脱的机会。《六度经》云:“以离间语,斗乱亲疏,巧诈多端,令心相恨,堕于地狱,无有出期。”

所以,大家对因果之理要详详细细思维,看自己所想的、所做的,是否符合因果规律?如果不符合,自身难免会遭受诸多痛苦。就像人类由于种种行为与天道相逆,致使在法尔理的作用下,器世界四大不调、灾难频频。同样,如果我们说话、做事违背因果,自己也必然要承受它的苦果。有些人有点地位就不可一世,把人家的关系搞破也不当回事,这种行为特别可怕。作为相信因果的人,大家如果做过这种事,今后要值得深思、反省。

庚二、暗中离间语

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如果你跟其中一人说:“你对他倒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在背后挑拨,而令双方各奔东西,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这种人当面不敢说,背地里却说是道非,破坏别人关系,是特别不好的行为。我们与道友相处也好、与世人交往也罢,有什么事应直截了当地说,即使对方不接受,自己也心安理得。所以,如果你对某人有意见,最好是当面提出来,不要私下说长道短。否则,有些人表面上跟谁都特别好,但背后却弄了很多麻烦事,这是习气还是愚痴也不好说。人是特别复杂的群体,每个人的根基、意乐、业力都不相同,交往时发生各种不和,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没有必要去故意挑拨是非。

在所有的离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的罪过最严重。《五分律》[1]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破和合僧,一劫地狱苦。”僧众们和睦相处,会有很大的功德,但若有人在僧众之间制造不和,将于一劫中在地狱受苦。又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和合破僧,一劫生天乐。”反过来说,若能让不和的僧众重新和合,不但即生中非常快乐,来世一劫中也会转生天界享乐。

虽然现在不会有真正的破和合僧[2],但在僧众与僧众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道友与道友之间挑拨离间,罪过也相当大。如果你有能力,应该让大家共同为佛法、为众生做事,而不要为个人、为小团体的利益争执不息,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挑拨密宗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或在金刚道友间制造不和,罪业更是重上加重。我常看到有些人,明明是同一位上师的弟子,却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前段时间,某个上师的侍者跟我说:“甲居士和乙居士的关系可能不太好。”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一个人来的时候,另一个人会马上离开。”用因明的话来讲,这两人叫“互绝相违”或“互不共存”,如同水与火、黑暗与光明一样,一者存在时,另一者就无法安住。金刚道友之间若是如此,相当不好。

听说某寺院的两位大德之间,也有这样的矛盾。每次开会或大众聚会时,一个人只要去了,另一个人就不参加。当然,这是听别人说的,真实情况如何,我也不太清楚。如果不是这样,那是别人的无因诽谤;但如果是的话,不管这两位大德是什么身份,都是他们的错误。既然彼此是同行道友,若连互相说话的余地都没有,那么见到怨敌时该如何对待?面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众生,又怎么以大乘精神去度化他们?这一点的确值得深思!

话说回来,关于暗中离间语的过患,《撰集百缘经》中讲过一个公案[3]:有个人刚生下不久,便满身生疮,药石无效。因他天天哀号叫苦,过着痛苦的生活,所以被取名为“呻号”。他长大成人之后,身上的恶疾仍未治愈,日夜叫苦连天。附近一个人听到后说:“你这样痛苦太可怜了!据说印度某某地方有一位佛陀,我们身体和心理的病,他都能医治,是世间的大医王,你何不到他那里去求治?”呻号听了之后,极其欢喜地去找佛陀。见了佛陀的相好庄严,他心里不禁喜悦赞叹。佛陀给他宣说佛法,他身上的病当下好了。后来他出家精进修行,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诸比丘问佛陀:“呻号以何种因缘而得此果报?”

佛陀说:“在过去无量世中,某国有甲乙两个富翁,他俩平日就怨憎相争。一次,甲富翁拿出许多珍宝献给国王,并对国王说:‘乙富翁非常恶毒,常用阴谋害我,希望大王严惩恶人。’国王未经观察就信以为真,便派人拘捕乙富翁,并施以酷刑,使其遍体鳞伤,后经其家人出钱赎罪,才得以释放回家。乙富翁回去以后,对轮回生起极大的厌离心,后来入山修行,证得辟支佛果。此时他明白了怨亲平等,怕甲富翁来生受苦报,便往其家中,现种种神变。甲富翁见后心生敬仰,在他面前忏悔前罪。”佛陀告诉大家:“过去对国王进谗言的甲富翁,就是现在的呻号比丘。”

因此,我们学佛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对内心有帮助和改变。在座的道友也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暗地伤害过别人?如果有,这个果报以后会不会成熟?其实,倘若没有忏净恶业,百分之百要感受苦果,就像种子播下以后,没有遇到违缘摧毁的话,肯定会发芽结果的。所以,我们应当反省自己的人生,假如造过这样的罪业,就一定要忏悔。

否则,离间语的果报相当可怕。《伽陀经》云:“若爱于两舌,斗乱行嗔恚,堕鬼毕舍佐[4],头面而丑恶。”《诸法集要经》也说:“彼两舌恶报,则堕于地狱,念念常烧然,自受其极苦。”可见,喜欢讲离间语的人,有些经中说会变成饿鬼,有些说会堕入地狱。当然,你不信因果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不信因果的人什么都不怕,对这些也不会有感觉,但只要你相信因果,就应该对自己的语言善加观察,尽量说些比较和合的话语。

例如,在两个上师之间、上师与弟子之间,或两个不学佛的人之间、两个部落之间,一旦发现他们有矛盾,有能力的话,就应想办法去调解,只要能令其和好,即使出钱出力也值得。要知道,让众生和合的功德相当大,过段时间在《藏传净土法》中也会讲[5]。所以,如果别人有误会冲突,你想办法把它化解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关系不太好的人,看他们的眼神、态度就知道。假如一提起这个人的名字,另一个人马上有种不同的表情,那他们之间就有问题。这一点,我特别会观察,尽管偶尔也会看走眼,但百分之九十都没错。也不知道是什么业力,你们城市里的人,很多都不太诚实,表面上似乎对谁都好,背后却是口蜜腹剑。我非常喜欢《大般涅槃经》的一个教言:“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口常和合语,则生不动国。”希望大家能长期行持,不要损害善知识,莫与恶眷属同流合污,以免染上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时跟别人说话时,要多讲慈悲语、柔软语、和合语。

总之,我们说话一定要注意。有时候两人关系本来不错,有些人一开口就把它搞破了。而有些人与此不同,也许是有菩提心的缘故吧,话虽不多,但一两句也让人口服心服,甚至自然生起慈悲菩提心。其实老想着怎么离间别人,这个过失相当大。倘若你曾在人与人之间制造过矛盾,这确实需要值得忏悔,并发愿以后绝不能再造。


[1] 《五分律》:三十卷。全称《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略称《弥沙塞部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系佛入灭后三百年顷,自上座部系统分出之化地部(弥沙塞部)所传之戒律。据高僧法显传所载,法显于师子国(即斯里兰卡)携回本书之梵本,刘宋时,佛陀什、竺道生等共同译出。因由五部分组成,故称五分律。其中规定比丘戒二百五十一条,比丘尼戒三百七十条。据近人研究,此律与南传巴利文律藏在内容上极为接近。

[2] 此处的破和合僧,是指破法轮僧。《俱舍论释》中说,破法轮僧一定要在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其他时间不会发生。

[3] 《撰集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足满十月,产一男儿,身体有疮,甚患苦痛,呻号叫唤,未曾休息。年渐长大,疮皆溃烂,脓血横流,常患疼痛,因为立字,名曰“呻号”。父母怜愍,设诸方药,虽加疗治,疮无除愈。年渐长大,闻诸人语:“祇桓精舍,有好良医,善疗众病,能令除愈。”寻即往至。诣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喜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五盛阴苦,是疮是痈,如毒箭入心伤害于人,皆是众病之根本也。时呻号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深自咎啧,向佛世尊,忏悔罪咎,疮寻除差,心怀欢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懃修道,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呻号比丘,宿造何业,初产之时,身有恶疮,脓血横流,甚可恶见?复以何缘,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二长者,各悉巨富,资财无量,因相忿诤。其一长者,大赍珍宝,贡奉与王。王纳受已,谗彼长者:彼人恶心,常怀姧谋,规欲害我,唯愿大王,听我任意治彼长者。王即然可,寻至其家,执彼长者,系缚搒笞,楚毒无量,举身伤破,脓血横流,痛不可言。时彼长者,既得免已,深自思惟,有身皆苦,众恶所集多诸灾祸,甚可厌患。我于彼人,无大怨雠,横见伤毁,乃至如此。即自思惟,诣山林中,观察有为皆是无常,深悟解空,成辟支佛,视诸怨亲,心皆平等。念彼长者,加恶于我,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受大苦痛,我今当往为现神变,令彼开悟。作是念已,诣长者前,踊身虚空,作十八变。时彼长者,见是变已,深怀渴仰,倍生信敬,即请令坐,为设肴膳种种供养,向辟支佛忏悔先罪。”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向彼国王谗其长者考掠榜笞者,今呻号比丘是。”

[4] 毕舍佐:类似罗刹的鬼神之一。音译又作毗舍阇、毕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或癫狂鬼。

[5] 如经中云:“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前行广释第 65 节课

思考题

256、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它有哪两种划分方式?

257、现在许多人肆无忌惮地造恶业,不择手段地赚钱,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名利,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有违因果规律?请说明理由。

258、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259、杀生、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分别是什么?你从自他身上能发现这些规律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下面具体给大家作个介绍。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你们在座的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下面介绍一下这四种果:

己一、异熟果

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另外,《本事经》也说过:“具足贪嗔痴,无智见明慧,定不能解脱,生老病死等。”具有贪嗔痴的人,由于没有智慧现见万法真相,故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反过来说,此经又云:“远离贪嗔痴,具智见明慧,决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等。”远离贪嗔痴的人,由于以智慧现见了万法真相,故一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所以,贪嗔痴烦恼严重的话,比如你今天嗔恨心特别猛烈,发作时间也很长,那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其异熟果必会成熟于三恶趣中。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

其实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牵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然而,现在许多具邪见者不懂这个道理,认为造恶业是获得金钱、快乐的途径,这种想法很不正确。要知道,造恶业的人所感受的快乐,是他以前行善的果报,就像一个农夫现在没有种庄稼,甚至将田地全部毁坏了,可是他上一年所积累的粮食,足够享用一段时间了。表面上看来他虽然丰衣足食、吃穿不愁,可是未来的资粮无法积累,眼前这些享用完了也就没有了。

所以,业果的成熟,如《亲友书》中所说[1],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一般而言,并非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出血一样,今天造了业就今天成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因果道理,大家务必要弄明白,同时也应通过各方面来学习,否则,不承认因果的话,就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作所为会相当可怕。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记得《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

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2]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己二(等流果)

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

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大家都要记住一点:你造了因以后,果肯定会现前,这没有任何怀疑。《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福盖正行所集经》[3]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说:“设经无量劫,彼业不能坏,果报成熟时,众生决定受。”所以,众生所造的业无论过多久,都绝对不会耗尽,一旦因缘成熟,果报定会亲自感受。这些道理,我们若用智慧去好好观察,其实对因果也很容易生起定解。

下面接着讲: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庚一、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4],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比如,藏地的单比尼玛仁波切,8 岁就能将《入行论》讲得十分精彩。华智仁波切见后,感慨地说:“直品单比尼玛 8 岁为人宣讲佛法,看来宁玛巴的教法正值辉煌期,前途无量!”

大家熟悉的歌手邓丽君,也是从小就酷爱唱歌。当时台湾听收音机是一般人的主要娱乐,邓丽君经常跟着学唱歌,再难的歌听几遍就会了,不到 10 岁,就拿下了黄梅调比赛的冠军。

还有我以前去云南时,当地人特别佩服跳孔雀舞的杨丽萍。听说她从记事起就爱跳舞,平时可以跟一朵白云学,可以观察一只小蚂蚁看它们怎么动,还有蜻蜓点水、孔雀开屏,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如今她喜欢跳度母舞,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否则,一辈子都模仿孔雀等动物的话,来世会变成什么也很难说

其实演艺圈中有善根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给众生种下善根的节目,能结上这样的缘。而没有善根福报、业力深重的人,所编出来的歌舞直接或间接会损害很多人,甚至他已离开人世好久了,其作品仍有这种影响力,人们一看到、一听到,就会不断生起猛火般的贪心、嗔心、痴心。这可能也跟每个人的因缘和发愿有关系。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我家乡那边有个老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小时候就常说出家人的过失,每次一说起这个,他的嘴巴能说会道,一个小小的问题也一直放大,让很多人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对此信以为真。而一讲起出家人的功德、善法的功德,以前他特别反对,现在虽不敢反对了,但一直三缄其口、默然不语。有时我故意在他面前说出家人多么好,可他听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一个人前世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关于感受同行等流果,包括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豺狼喜爱杀生,老鼠擅长偷盗,这都是源于往昔的同行等流果。因此,不管是什么众生,今生的行为跟前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法王如意宝降生时,刚一落地就口诵文殊心咒,这说明他前世与文殊菩萨有不共的因缘。此外,缅甸有个小女孩,只要看见飞机、听到它的声音,就吓得尖声惊叫,这是因为她前世是个日本军人,后在缅甸被飞机炸死了。

因此,了知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应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假如你实在生不起信心,则不妨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提出疑惑,并举出充分的理由进行驳斥。不过我想,你可能只是不明白的地方比较多而已,若想真正驳倒因果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之,因果的这些基本道理,是特别重要的窍诀,你若对这些关键问题产生邪见,那么所得的法再高、再深、再妙,自己也不一定受益。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求大法,虽然我对此并不反对,但你的基础如果不稳,连个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也怀疑,那就算修持的窍诀再殊胜,也不过是冰上建筑,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所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好佛教基础。否则,如果没有因果正见,不懂生死轮回,也不了解宏观、微观的佛教世界,佛教的最深教言肯定无法接受。哪怕你已经得到了这些,但就像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一样,法器不合格的话,里面倒的甘露再美味,恐怕对自他也不会有利。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各位要详细观察!


[1] 《亲友书》云:“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2] 《大智度论》中,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无余涅槃。”

[3] 《福盖正行所集经》:十二卷。龙树集,宋代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辑录能成就福德覆身之诸正行法。本经以布施、持戒为中心而修行诸德之见解中,未见龙树所说中道之空思想、大乘思想。

[4]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佛习气尽,二乘习气不尽。如牛齝比丘常作牛齝,以世世牛中来故;如一比丘,虽得漏尽而常以镜自照,以世世从淫女中来故;如一比丘常跳棚踯阁,以世世猕猴中来故。”

前行广释第 66 课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公司的下属、家里的佣人等内部之间相互不和,经常吵架、打架,上师或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也始终没办法平息,他们不但不听从,反而还强词夺理,进行辩驳。我就看到有些寺院和集体中,当住持或领导特别苦恼,因为下面的人根本不听,这样你当了也没什么用,就算说一百遍,他们也不会听,甚至闹得更厉害。这种集体还不如早点散了好,但却一直散也散不了,合又合不了,成天吵吵闹闹的,特别痛苦。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如《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我们不管是学院、还是外面的学会,由于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众道友还是比较团结。当然,这里并不是极乐世界,每个人也不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因此一些小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但总体来讲,这么多年来,我们解决不了的大矛盾,从来也没有碰到过。

所以,在座很多法师和居士,今后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和睦相处很重要。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若连跟人沟通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修安忍恐怕只是句空话了。在这个社会上,宽容和谅解非常需要,假如我们能摆脱自私自利,经常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即便别人做错了也能原谅他,那这样的大乘理念,就会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新气象。

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韩国人,其国内正在筹划举办佛教文化节,以庆祝《高丽大藏经》出版 1000 周年。他们很想了解《大藏经》对人类社会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于是便对我进行了采访。我由衷地告诉他们:“佛陀的《大藏经》,确实是世间上唯一的如意宝。为什么这么讲呢?你们想一想,汉传佛教极个别的经典,如《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楞严经》,影响了多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寥寥几部经就有这么大力量,那么《大藏经》的所有内容如果有人去研究、去领会、去修持,这个意义将是什么样的?大家可想而知。拿如今的藏地来说,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纷纷都来这里探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在《大藏经》方面,有着完整的研究和传授,无数人从中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即便如此,人类唯一的珍宝,我认为就是佛陀的语言。佛陀在 2500 多年前所传授的教义,尽管没有音频、也没有视频,只有文字完好无损地存留于世,但它的内容只要你懂得一点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团体、家庭,即会得到真实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然而它并非安立于物质上,而是心灵上的一种满足。若想得到这种快乐,几部佛经便已足够,正如《水木格言》中所言[1],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并不需要喝光所有的江河,只要喝了江河里的一部分水,就足以解渴。因此,《大藏经》对当前人类来讲特别重要!”

总之,刚才也讲了,离间语的过失非常大,我们造过这种恶业的话,一方面应该对此生起追悔心,另一方面,以后要尽量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哪怕看见两个人在吵架、关系不和,也应当尽心尽力去劝解。否则,据说现在个别学校的老师,见学生打架就非常兴奋,觉得特别好看,不但不去劝架,反而在一旁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这种行为就非常不好,将来的果报也会相当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1] 《水木格言》云:“诸法纵难知全,少知亦得大利,江河虽难全饮,少饮亦能解渴。”

前行广释第 67 课

《大圆满前行》这部论典,内容非常丰富,学起来也是非常大的工程。对我来讲,能圆满传授这部论典,是毕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对你们而言,最好也能听受圆满,前面的如果没有听全,希望通过光盘、法本来补上,后面部分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善始善终应该没有问题。只有这样,对终生修行才会创造一个很好的缘起。

同时,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心必须要专注,最好是以欢喜心、恭敬心认真谛听。假如实在没有这样的心态,行为也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你听了再多法也没用。佛陀在经中曾言:“不恭敬者勿说法。”可见,听法完全是自由的,有恭敬心、欢喜心就可以听,但如果没有的话,则不应该给他讲法。

我们学院里的道友,因为长年闻思的缘故,听法的习气、行为比较不错,但极个别城市里的人,似乎没有这种概念,他们在看光盘的过程中,经常随便上卫生间、打电话、发信息、吃东西……其实,听法时最多是可以喝点水,除此之外,一切世间行为都应该放下。城市里的人虽然很忙,有很多琐事,但一堂课充其量只有一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你都不能关机,让心静下来的话,那学法就成了一种表面形象。所以,大家以后不管听什么课,都要尽量如理如法,不能只是虚有其表——今天来、明天不来,或者前半节课来、后半节课不来,这都是对因果不重视的态度,今后一定要逐渐改正过来。

当然,如今大多数人还是很不错的。以前我去城市里给人讲课时,一见到下面人的行为,就感到特别悲伤。但这几年来,通过网络、光盘的弘法作用,不少人已对闻法的基本威仪有所了知,许多行为也变得如法了,这是很让人欣慰的。然而还是有极少数人,在闻法时存在一些小问题,他们可能是不了解闻法规律;可能是过去虽然了解,但现在已经忘了;还可能是中间产生一些烦恼所致……不管怎么样,大家在闻法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如理如法。

下面继续讲“十不善业之果”。前面讲完了异熟果、等流果,今天是讲增上果。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有时我去藏地某些地方,看见下面是河水,上面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路,行车和走路都很困难。居住在那里的人,往上只看得到天空,往下只看得到河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平时提水好像也很危险,但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一辈子活在这里还可以。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1]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

昨前天在考试时,我就想起了这个教证。有些道友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

我原来也讲过吧,差不多在十年前,我去南方某个城市看病,当时有个小护士,天天都板着一张脸,态度极其恶劣。护士长说她不高兴是有原因的,因为某人没给她打电话。但因为别人不给她打电话,她就天天把气撒在我身上,每次给我打针时,使劲地把针扎进去,然后推得特别快,几秒钟就拔出来了,这种行为特别让人难受。现在我一想起她的面孔,还是有点害怕,但也没办法,在她的境界中,整个世界好像都是阴暗的。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此外,如今世间天灾人祸频频不断,也是人们造十不善业的增上果所致。虽然有些专家认为,现在各种灾难层出不穷,是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但这是不懂佛理的一种论调。实际上这几年来,一会儿是汶川地震、智利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一会儿是西南五省大旱,一会儿南方发生洪水,一会儿某地出现矿难……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人们天天杀盗淫妄造不善业,以此恶业所感,自然会影响外在的环境。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就全球的环境问题,写过一本书叫《不愿面对的真相》,以此给他带来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他在书中向人类提出忠告:“全球暖化的问题必须解决,我们不能放任一部分人自私自利、畅所欲为地破坏环境。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不再是科学或政治上的议题,而是道德的议题、心灵环保的议题。”

他认为人类道德对环境保护有一定关系,但这只说到了一部分,并没有真正地深入。要知道,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但遗憾的是,现在人疯狂般地造十不善业,根本不知行善为何物。所以,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有一次,我给一些中学、大学的师生开示时,特别强调了作为知识分子,要懂得十不善业的危害,以及造十善业的功德,否则,连这个都不懂的话,根本谈不上是真正善良的人。其实现在许多学校,若能学习《十善业道经》[2],我觉得是很好的。以前有些法师也强调过这部经典,后来我看了一下,发现内容并不是很多,十善的每一个也不是讲得很详细,主要阐述了离十恶而修十善会有哪些功德。这个道理,各个学校、家庭务必要掌握。前不久,我专门给有些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考试,问他们什么叫“十善”。不然,你从学校毕业之后,若连十善都说不明白,那想变成对人类有利益的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把这些关键问题搞清楚!

己四、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1] 《大集经》: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全称《大方等大集经》,乃大集部诸经之汇编,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佛陀于成道后第十六年,集十方佛刹诸菩萨及天龙鬼神等,为彼宣说十六大悲、三十二业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罗蜜法与诸法性空为主要内容,兼含密教说法及陀罗尼与梵天等诸天护法之事。除“空”之思想以外,尚富浓厚之密教色彩。

[2] 《十善业道经》: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本经为《海龙王经》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译,北宋施护所译之《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其同本异译。

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

《前行广释》第 63 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觉悟的殊胜法要。凡夫的心没有调伏,所以必须经过引导才能够趋向于解脱。不能通过我们的分别念来引导,因为分别念习惯的是轮回思想。也不能通过邪证者、外道者等来引导,因为他们也没有能力把我们的心引向真实的解脱、证悟。也许,一般的外道修行者可以引导我们的心安住在某种禅定状态,但要引导觉悟是不行的,他们没有经验。

真实的引导者就是导师佛陀,他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心的本性以及轮回、解脱之道等所有问题已经遍知了,障碍违缘已经遣除了。佛陀是真实的引导者,我们的心需要佛陀或者佛陀所宣讲的法要来引导。每个众生的状态不同,引导的方式、时间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我们非常狂野的心,完全不知道轮回的实相、胜义谛本性的心,要逐渐认知分别念的本性需要窍诀。《前行引导文》就是一个殊胜的窍诀,最早出自于佛经,后面的祖师们,比如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做过引导,智悲光尊者在《龙钦心髓》中也做过。智悲光尊者的传承弟子们不断地修持这些引导,再通过注释、讲记形成了现在我们学习的引导文。

引导文都是窍诀,能够引导我们的心安住在各个程度的状态。我们的心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就安住在实相当中,中间有很多的违缘、障碍、分别念、习气等阻碍。虽然法的本性不存在,究竟来讲也是客尘,但我们没有能力知道它是虚幻的,它的阻碍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对我们而言,要让凡夫人非常狂野的心一下子安住在非常清净、寂灭的证悟状态很困难,对绝大多数的有情来讲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次第的引导,我们逐渐可以了知心的自性或心上面的习气。怎么样去掉,安住在一个更好的习气中,《前行引导文》的共同前行、不共前行以及大圆满正行的修法,都是引导我们的心逐渐证悟的过程。

这也说明次第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前面的次第基础没打牢一下子学后面,虽然法很好很深,但是根基没有跟上,对我们的作用并不大。对我们有作用的法要重视、要修行,但是凡夫人无始以来的习气喜欢大的、圆的、比较高的东西。听说这个法最圆满,就直接去追求。大圆满或大中观、大威德等所有法中最高的,凡夫人就喜欢这些看起来比较容易吸引人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习气。这些法又好又高,如果我们的根基不到,对我们来讲就是低的、根本不起作用的法。

这么珍贵的大圆满窍诀,放在一个刚刚学习或者不学习的人面前犹如废纸一样。我们不能说法是废纸,但对他而言,价值根本体现不出来。很多大德针对这些有情说“绝对不能给他们传这些法”,他们根本没办法引起重视,法也没办法调伏他,反而乱丢、诽谤,对法是一种诽谤,对他的相续也是一种毁坏。

很多有悲心有证悟的上师,非常强调前行。尤其,绝大多数修行者,前期对前行很重视。上师们通过很多方法——公案、教证、理证、例子以及各式各样的比喻等让我们相信,前行现在对我们来讲是最高的、最重要的。这些法可以相应,修了之后作为基础,可以成为后面法的所依。

所以,如果我们重视了,把它修好了,上面的这些法慢慢就可以获得;如果不重视,我们虽然直接绕开这些法好像可以抓到一个大圆满的灌顶、窍诀(有些时候因缘和合也可以得到),但对我们来讲可能没办法相应。之后就会觉得大圆满不过如此,对于这个法也没有真实的尊敬心和希求心了。所以对于真正想要解脱的人来讲,应该要听上师的教言。

有福报的人,上师说前行法很重要,他就听得进去,他就知道“上师不会骗我,的确很重要,”他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修前行上,把基础打牢;没有福报的人可能就听不进去。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有些再怎么说他都没办法,暂时调伏不了;有些你说了就有作用,不说他就不知道。上师们经常讲的原因,就是针对这一部分有情,让他们能够慢慢意识到前行法的重要性,开始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前行的修行上。

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佛弟子、上师都比较强调前行。不管是菩提学会还是其他上师的传承弟子,都知道前行重要。如果前行不学好,上面的法很难修。现在,有很多道友明明可以修完加行之后直接进入密法班学习,但认识到现在可能还不行,以这个状态进去之后,可能很好的法自己学不动,就比较迟疑,以前是绝对不会迟疑的,巴不得加行也不修就进密法班。

现在很多人迟疑,原因就是他知道自己可能资格、资粮还不够,或者学得还不够,很快进去的话,也许得不到法义。有些人就说再学一次加行或学一次《入行论》,其实这种心态是很好的,他知道基础的重要性。当然,如果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学习,我个人的建议还是支持的。因为能学到密法,而且有信心学是很难得的。

学习密法的时候,我强烈建议应该返回头去把该补的课补一补,不管是菩提心还是前行方面。共同外加行、五加行修过的都要补,很多道友内心都知道没有修到量,没有达到标准,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边修密法,一边抽时间返回去把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再认真地修。尤其是五加行,很多大德不止修一次而是很多次,修七八遍、十几遍五加行的非常多。这是使自己根基不断圆满的过程。对我们来讲,对于想要真实求解脱道的人而言,前行甚至比正行还要重要。

如果你不是很想求解脱道,只是想种个善根,那法越高越好。单单是种个善根,听一般的、共同乘的法和听般若波罗蜜多、如来藏等比起来,从种善根的角度来讲肯定听的法越高越殊胜,善根越多。但是我们现在学习佛法,不满足于只是种善根,而要调伏自心,真正意识到解脱的重要性,想通过法来调伏的话,那前面的一些基础非常重要,甚至比正行还要重要。

现在学的是共同前行,之前我们学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现在学的是因果不虚。从业果的角度来讲,基本上有三大要点:第一是“未做不遇”,不管是善业、恶业还是解脱业,如果没有做就不会遇到它的果。第二个“已做不失”,如果已经造了善业、恶业或者解脱业,造了之后都丝毫不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辗转增上广大”,业性是增上广大的,恶业每天增长,善业每天也增长。从业的本性来讲,善业和恶业只要造了,每天都在增长,像滚雪球一样。我们总是觉得恶业增长得快,而善业辗转好像增长得很少。其实对凡夫人来讲也好理解,因为修善法,要让善法增上本来就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比较而言,造恶业不需要勤作,就安住在众生的本来状态,恶业很快就圆满了,但是安住众生本来状态去造个善法就太困难了。

造善法本来就比造恶业要难得多。要造善法,所有的条件都要具足,必须非常地专注、努力、精进,这时候做的善法才可能没有受到其它分别念的染污。比如放生或者磕头,要在专注地提醒自己的情况之下,可能今天修善法的质量还可以。

造恶业根本不需要提醒,随随便便就圆满了所有的条件。这说明比较起来,造恶业更容易,其原因是众生相续当中的烦恼种子,或者说烦恼的习气、轮回的习气是自在的。你努力去压也不一定压得住,何况根本不压,它就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况之下,内心当中烦恼的习气和负面的东西是主流,造了恶业之后内心当中这么大的力量在辅助它,当然长得快,像滚雪球似的越快越多;善法按理说也会每天增长,但因为内心当中善习气辅助力量很弱,总是受到烦恼和不善业的阻碍,被压制之后,就长得慢。

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道理和关联的,善业和恶业的业性相同,不只是恶业才辗转广大,它们是平等的。但因为凡夫人内心的习气,轮回的、负面的东西对善法阻碍的因素多之又多,而对恶业支柱的力量往往任运自成。造了恶业之后自然而然就增长广大,无勤作了。但是善业要增长的话,遇到的阻碍就太大了,从这方面显出善法增长慢。佛经当中有关造善业之后怎么样无勤辗转广大,这方面讲得少;造了恶业辗转广大很任运,这方面讲得多,原因也就是针对凡夫人的习气。

我们观察的时候,对于取舍业果更加要小心谨慎,因为现阶段轮回当中的习气占上风,是主流思想。相续当中善业的习气,要修解脱道的习气,就相当于解放前的地下党,要发展势力很困难,到处都是反动派等等。因为力量弱就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大摇大摆地说,“我是共产党”,走到大街上如何如何是不行的。现在我们修行的习气就很弱,负面的东西却很强大,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内心对业因果的观念,要通过一切方法让它强之又强,以前没有的让它有,以前有的让它强大。

只有小心谨慎地一步步走过来,慢慢地,我们相续中的善业才能达到一定标准。业因果一定要重视,如果重视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取舍,对于行为的取舍以及发起最清净的心去摄持善业方面,就会很认真地愿意去学习,去使用。否则,认识不到的话,学的时候也马马虎虎,用的时候怎么想得起来呢?即便是说今天要对治一下,但是根本没有训练过,这方面的力量太弱,在激流中挣扎一下就沉入了河底,根本看不到了,有的时候连泡也不冒一个就没有了。

我们学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地去对待这种问题,按照方方面面的引导去做。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要学这些,比如前行当中的引导文;有的时候要学佛经中讲的教证,有些时候我们要看一些讲业果的公案。以前我也建议大家看一些公案,有些公案是现代的,和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场景比较符合,有帮助我们确立因果正见的作用。

我自己稍微会去观察现在的一些业因果,这个果到底是不是因为他造的什么业而产生的呢?我对这个因有点怀疑。并不是说要推翻,因为我自己是个凡夫人,并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观察的清楚,但是业因果本身是很细微的。比如地震了,是不是因为这些人前几年杀生现在就地震了?这么近的因果,我们是不是观察的够清楚?这有时候不敢确定。

而《百业经》、《贤愚经》、《毗奈耶经》中佛陀讲的前因后果,我是百分之百相信的。以前我经常看《贤愚经》里面的公案,这的确对相续中确立因果很直观,因为这些事例都是信得过的,是佛陀遍知观察到的:这个有情前面造过什么业,现在什么果;现在造什么业,以后什么果,这是标准的证量的智慧观察得以确定的。

我们会认为是不是因为他以前杀生?这只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念,或者是我们希望他是这样受报的。我们希望很快看到造业的果报,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这个不知道。我们凡夫人怎么可能对因果的关系随随便便就知道呢?即便是有些修行人,也不一定看得清楚,因为业因果真的是很细的。有些比较粗大的业因果,也许可以看得到,但是很微细的业因果就不一定能看得清楚。

可以看一下没有丝毫争论的《贤愚经》、《百业经》等这些经典中的公案,很有警示作用,而且很直观:他这一世的安乐是来自于前世的什么因;现在造什么,以后会怎么。前因后果就摆在我们面前,看得特别清楚。现在我们这个果,从道理上推,可能是以前的因;现在我们的这个行为以后可能会有这样的果。我们要不就只能看到前世的果,要不就只能看到后世的因,不能同时看到两个方面。但是通过《贤愚经》等这些经典,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前因后果。这些对于我们确立因果不虚的正见有很大帮助的。

业因果中,十不善业中的身三业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语四的恶业。前面已经学完了“妄语”这个恶业,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语四”中第二个,离间语,也叫两舌。

己二(离间语)

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离间语是指挑拨离间或者两舌。这是自性罪,不管受没受戒律,只要说了都会有罪业,所以叫做自性罪业。

离间语对我们修行者来讲有很大的伤害,对于一般的众生来讲,伤害也很大。只是一般的人,因为没有学习过这种很细微的因果,没有接受过训练,就不知道、不重视因果,也不做取舍。正是因为不知道、不学习、不做取舍的缘故,很多人在无知中造业,迷迷糊糊中就堕入恶趣,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时候我们自己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就会问:我做错了什么?你凭什么这样对我?其实是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当我们在世间中遇到很多痛苦的时候,就开始怪老天不公、怪命运不公,或者社会不公等等。从现象来讲,也许是这样的。但是从深层次看,主要还是我们以前造了什么样的业,这个业现在成熟到我们身上。通过肉眼或者思维、意识,发现周围有可能对这个事情有影响的东西,就把它拉过来当作是造成这个事情的因。这只是我们很有限的范围观察看到的近因,还有远因是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但远因是最主要的因。

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还要好好地取舍。对于学习佛法的人来说,越早开始学习越好,学习的越深刻越好。学习是提前把我们置于保护措施下。最好的保护措施是什么?不是有很好的人脉,或者有很多事业,很多后台、靠山,这些不是真实的保护措施。真实的保护措施就是在了知这些规律之后去做取舍,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一定不要做。如果已经做了就通过如理如法的方式忏悔。这就是提早保护。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从源头上堵住不好的事情。但没有智慧的人,可能会在果出来的时候,想办法去改变果,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果不是你信则有,不信则无,也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苦乐息息相关的。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应该好好学习因果,好好地做取舍。

当然在取舍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挣扎。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要取舍的东西与我们在轮回中已经习惯的东西,往往是抵触的。以前做得很顺的,现在让你不要做了,不但不要做,还必须要受戒律,要发誓不再做。我们会觉得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了一样不舒服。因为以前散漫惯了,就像一头野象,像在山里面野惯了的猴子一样,现在把它关在笼子里面,当然不舒服了。

但是如果这样放纵下去,对自他都会有很大的伤害。从某个角度来讲,戒律本身是一种束缚。束缚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造恶的心、造恶的行为。这样“束缚”的行为是一种强制性的保护措施。如果不把我们置于这种保护措施之下,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如野象、猴子,想让它把自己管住是很困难的。有一天一个猿猴突然老实了,在树上打坐了,开始内观心了,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先把它控制下来,慢慢去调伏。

我们的心已经野惯了,突然开始打坐、修如梦如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必须用保护措施——戒律或因果观,让我们懂得取舍。以此把我们的心束缚到一定的程度再去做比较深的修行,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关键的。我们修行的时候肯定是有困难的,很多取舍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碰撞,会产生矛盾。我们就要去解决,要去观察利弊的关系,只有这样去了知去改正,才能看到获得安乐和解脱的希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

所谓的公开离间语是什么?

公开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在两个人同在的场合里,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俩关系破裂而分道扬镳。

所谓的公开离间语就是在甲乙两人都在的场合中,这个有权威的人直接通过自己的权威,说离间语让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

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恶语谩骂,而且明目张胆地对你如此如此迫害,今天你们俩好像不是那样的嘛?”类似这样直截了当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

一般说这些话的是位高权重的人。当面对张三说,那个人经常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但是你们看起来关系好像还可以的。然后反过来跟另外一个人说,张三在某场合中说你的坏话,而且那件事情不成功也是他在走动,你才失败的。就这样在两个人都在场的情况之下面对面地公开离间。说了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当下可能就会破裂。当面有可能爆发,也有可能不爆发,但他们内心当中的阴影、裂痕,当时就已经有了。这个就叫做公开离间语,位高权重的人使用会比较多一点。

还有一些在世间让人讨厌的人,他也不一定是位高权重,就是喜欢面对面地说很多坏话。但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的话有时候份量不是很重,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经常乱说话,也许就不会去在乎,但是也不一定,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作用。

而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能够上到高位,得到很多钱,也是有一定福德的,他们所说的话还是比较管用的(不管是说好的话,还是说坏的话)。一般来讲,普通老百姓对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人,或者对明星所说的话和行为,内心当中有一种仰慕。所以这些人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结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一般的人因为没这个福德,说几句话也不一定起作用。这里主要是指有权威的人在公开场合说的离间语,当然有时候小人也会说离间语。

庚二、暗中离间语:

暗中离间语跟前面的公开离间语就不一样,转于地下去说了。

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另有人到其中的一个人面前说:“你对他倒是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背后以离间语让双方各奔东西的话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这种离间语就很多了,我们自己也说过很多暗中离间语。有些可能是有意的,有些可能是无意的,有些可能是装着无意,其实有意的。不注意就把这个话题引过来,开始对这个人品头论足,说他曾经怎么怎么样,说过什么话,听了这些你的心就会慢慢受到影响。一般的人很容易受别人身体、语言和其他的影响。本来两个人是情投意合的,被他通过两舌让双方有了裂痕,最后分道扬镳了,这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是不是一定要让双方分道扬镳才是离间语?这也不一定。说完之后,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有听,但是你当时已经说了离间语。离间语不是离间成功之后才算,只要你说了、对方听懂了,你的离间语就已经成了。如果双方分开了,可能过失要较重;如果没有分开,你的离间语也是有了,只是因为没有造成事实上的分离,也许过失稍微少一点点。

众生无始以来形成了很多的习惯语,比如说妄语和离间语,还有恶语和绮语的习气,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已经训练了一遍又一遍、一世又一世。只要一有对境,根本不需要教,自己就会说这些。内心的习气是很重的,只要一有因缘,考虑到他自己的利益,就会开始说这些离间语,这些罪业是很容易造的。对我们来讲一定要认真学习,把这些过失好好地去掉。

大恩上师讲《藏传净土法》时,在讲语言过失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公案。某个人说了离间语后得到什么样的果报等等,用很多可怕的例子来讲妄语、离间语的过失。有段时间我就特别喜欢看《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公案,看了之后特别害怕恐惧,脑袋里就在盘算自己有没有在哪个时候说过这些话,说过就一定要好好忏悔。这里面讲到的公案真的是非常恐怖,一旦自己的业没有忏悔,成熟了之后,这些痛苦降临到身上是很难以承受的。

平时我们要多看这方面的内容,看了之后内心能引起恐怖,就说明我们开始重视了。如果看完之后没有啥感觉,可能就是没有听进去。或者内心没有震动就不会注意、也不会观察到底我有没有说,即便是观察到自己说了,也不会去忏悔,去改正。所以内心中要反反复复观察,要有种誓愿: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说离间语。

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离间语,下面讲比较重的离间语。

在所有离间语当中,要数破僧和合最为严重,

破法轮僧和破羯摩僧

在所有离间语中,破和合僧的离间语是最重的。破和合僧有两种:一种是破法轮僧,一种是破羯摩僧。佛陀的智慧从他的心中传到弟子相续中,弟子的智慧再通过这种方式传到其他弟子中,这就是转法轮。法就像轮子一样,上师从佛陀相续中转到弟子相续中。在转法轮的时候,如果有人在僧团中制造破和合僧的行为,就是破法轮僧。

有一种说法,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曾经破和合僧,把僧众分成了两个僧团,当然时间很短,不到一天就重新和合了,但是他破和合成功之后,当时天下所有人的相续中都生不起善根,善根终止了,证悟停止了(本来可以证悟的也停止了)。这种破和合僧过失的影响力太大了,所以叫做破法轮僧。

本来法的利益、功德是可以不断转动的,很多人不断地修善,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都在不断地修善法,善根不断地生起,该证道的证道,该灭罪的灭罪,但是破和合僧一出来之后,所有这些全部停顿,没有再增长了,这种破法轮僧的过失是最重的。

当时在释迦摩尼佛所有的教法中,一切有情相续中的善根停止增长,这个力量多大!一般情况下根本做不到这样,但是它的缘起力就是这么大。当然,这种破法轮僧对于我们来讲现在不会出现了,破法轮僧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只有佛在世的时候;第二,像提婆达多那样有能力的人;第三,目犍连和舍利子尊者必须在。

佛涅槃或者佛没出世的时候,不会存在破法轮僧。佛涅槃、入灭了之后,这时大家都很忧伤,想要破僧也没办法。佛陀刚刚成佛开始转法轮的时候,众生的善根很强盛,也无法破僧,但是佛在世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出现破僧的情况,所以第一个条件是佛必须在世。

第二个条件是必须像提婆达多那样有能力的人。提婆达多的相貌很庄严,不像漫画中画得很丑的样子,据说有三十相,他的相好不是一般的。必须要他这样能力很大、相貌庄严、智慧超胜的人,才有能力去破,否则,谁有这个能力去破和合僧?圣者是不会破的,凡夫人没有他这么大能力也破不了,他也是王族,方方面面的条件都非常超胜,所以必须要提婆达多这样的才行。

第三个条件是必须要目犍连和舍利子尊者在,为什么呢?因为当天破,当天就要和合,只有他们两位尊者有能力让破裂的僧团重新和合。当时提婆达多把一部分人带到另一个山头,另立僧团,佛陀的两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子尊者就去了,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加持让提婆达多睡觉,然后舍利子尊者讲法,让这些弟众重新认识到问题,把他们带回来了,僧团就重新和合了,所以必须他们两位尊者在的时候才能把僧团重新和合。

因此,破法轮僧只是在佛世的时候才有,现在我们想造也造不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如果我们不解脱的话,有可能在以后的某一世中变成有破和合僧这种能力的人,这也不好说。

我们要知道这个过失,要发愿永远不要造这个罪业,尤其最保险的是赶快解脱,解脱了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如果我们不解脱,总是在轮回中漂的话,不知道哪一世可能发一个邪愿,然后就慢慢变成这种人了,不好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

讲这些主要还是要触动我们内心当中想解脱的心、真正要证悟的心,这很重要。否则的话,说“我一定要在轮回中注意”,你在轮回当中躲避,每一世做很多万全的保护措施固然好,但最好的是不在轮回中呆了不就行了吗?你出去了就好了,这一切的过失和你无关了,当你再回来的时候你已经不会再沾染这些轮回的过患了。

我们学习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哇!这个罪业好重,必须注意不要沾上这个罪业”,这固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解脱,因为这个地方讲的业因果不是让我们一定要避免恶业,一定要去造这些善业,这是其中的一个目的,最大的目的还是要知道解脱是最好的。

你在轮回中造了一个很重的有漏善业,但是它必定是有为法,必定是有限的,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也会穷尽。而且即便这个有漏善在成熟的过程中,你在轮回中的话还是在感受相应的业报,比如说我即生中造了一个强大的有漏善,让我在轮回很多世中转于人天,受很多圆满的安乐,但是正在受这个安乐的时候内心当中还是有可能生恶心、生烦恼、造罪业,这也是不保险的,所以最好的就是解脱、发起出离心。

还有一种破和僧是破羯摩僧,指破两个僧团的和合,它比前面那种无间罪的破和合僧要轻一些。前面那种破和合僧是五无间罪,会堕无间地狱,提婆达多显现上也堕无间地狱。

破羯摩僧不是无间罪,但也是很重的。两个僧团本来是很和合的,但是你去挑拨离间,或者把羯摩僧团分成两个,这也有很大的过失。破羯摩僧和破法轮僧还是不一样,但我们要知道这个罪业非常重。

还有一个问题,在咱们这个世界中不会破和合僧,但是在无数的其他世界中,还有无数的佛正在住世,有可能正在破和合僧。所以,我们要祈祷佛陀加持,祈愿让这些世界中如果有正在发生的破和合僧赶快结束,或者不要让它发生,这样发善愿也是种下一个非常好的因缘。

尤其是在密乘传法的上师与弟子之间进行挑拨而搞破他们的关系,或者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和,那罪业可是重上加重。

现在是密法比较兴盛的时候,虽然破法轮僧我们可能不会造,但是在密乘上师和密乘弟子之间我们也要注意。

比如在两个上师之间、两个传承之间,或者在传密法的上师和弟子之间去搞一些挑拨离间、说两舌,让金刚弟子和金刚上师之间的关系破裂,这个过失非常严重。

这个很有可能,因为现在密法的确存在,而且我们有很多金刚上师和金刚道友,凡夫人有时如果不重视的话,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程度,就很有可能在弟子和上师之间去制造一些矛盾。

比如有时直接给这个金刚弟子讲:“哎,你的上师对你怎么样,不好,他给你做什么事情也不好。”然后慢慢地这个弟子的心就变了,远离他的上师,这时其实已经在金刚上师和弟子之间搞破坏了,这对我们来讲很有可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好恶的感觉开始做这些事情,要非常注意。我们一方面要学,一方面要观修,打座观修后才能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比较清楚。

以上是“在传密法的上师和弟子之间进行挑拨离间、搞坏关系”,“或者在金刚道友和金刚道友之间”,这个更容易。只要得过灌顶的都是金刚道友:有些是同坛的,一个上师、一个坛城的就是最亲近的关系;还有显现上是别的宗派、别的传承,但他们得过灌顶,也是我们的金刚道友。如果我们在金刚道友间制造不和,这个过失非常严重。

可怕在哪里呢?在于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个问题,这就很可怕!真正要在金刚弟子和金刚上师之间挑矛盾,有时候我们会发觉不合适、不好,我们不能做,但是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忽视了。有时候让我们诽谤金刚上师,我们不敢,但是说金刚道友的过失,我们随便就敢。这个问题很严重,也很容易犯,我们必须学习。如果不忏悔,它的过失是密乘戒的根本戒、根本誓言,这是很严重的过失。所以在金刚道友之间,我们不要制造矛盾、挑拨离间。

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当我们值遇对境的时候,第一能够管住自己的心,之后能管住自己的嘴巴,然后尽可能管住别人的嘴巴--让别人不要说,告诉他这个问题很严重,“你看这里面讲的,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合,罪业是重上加重,比一般的自性罪要重得多!” 进入密法之后,要生起功德很快,但是在密乘当中造的罪业一般的世间人根本造不了。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

为什么说要多学呢?不学的话,我们认为自己很清净、很贤善、学得很好,但是在法本当中早就已经把我们的行为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早就盖了章——重上加重的罪业。但我们还不知道,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非常清净,是一个很优秀的修行者,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了。

不学的话就愚痴、无知。无知的话很麻烦,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不会去忏悔,也不会去改变,而且很有可能以后再再犯很多次。学了之后可能也管不住自己,但至少知道这个是不对的,会去忏悔,而且第二次可能会注意;而且我们学的时候和道友讨论,提醒要注意,互相之间督促:“注意呀,法本当中这样讲的,这个问题很严重,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巴,千万不要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尤其碰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压不住自己的烦恼,很容易说。

所以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它的过失,这个里面讲得很清楚,过失很严重。我们学习密法是想很快成就,而不是很快堕落恶趣、堕落金刚地狱。如果我们想要堕落,不需要到佛法当中来,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在世间当中不受任何戒律,不修任何修行,堕得也很快,但堕不了那么深。

我们学习密法不是为了堕落而是为了解脱的话,平时和道友接触过程当中,尽量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最好从根本上制止挑拨离间的用心,“我对谁都不挑拨离间!”,像这样发愿。如果从根本上不挑拨离间的话,在世间人之间、金刚上师与弟子之间或者金刚道友之间挑拨离间,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呢?因为越看越觉得有学习的必要性,不学的话很多事情我们根本都不知道。

《前行广释》第 65 课辅导资料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分为共同前行、不共前行和往生极乐世界的破瓦法。现在修学佛法次第非常重要,如果是在佛世或者以唐朝为主的古代中国,众生的根基相对比较利,加行或者其它次第的修法不一定那么重要。虽然次第的修法很早就有了,佛陀在经典中、祖师们在其它地方都讲过,但是那个时候对次第的要求不是那么高。

所谓的次第,是指普通有情从凡夫逐步达到较高标准的过程。如果他的根基已经很高,那么次第修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古代禅宗修行者证悟的特别多,密宗修行者证悟的也非常多。越往五浊恶世,众生的根基就越钝,罪障也越深厚。如果没有通过次第修行逐渐把钝根调伏成利根的话,那么我们要相应于这些了义的修法,要很快调伏烦恼是很困难的。

所以,次第的法要对于中根和下根者,尤其是以下根为主的修行者来讲极其关键。先把下面的基础打牢了,再修持上面的法,这样成就起来就有保证。否则,如果根基是中下根,法是上根的法,根基和法之间就没有相应。虽然从法的侧面来讲非常了义、非常殊胜,但是如果修法的相续太恶劣的话,调伏的作用就不明显。

种个善根倒是可以的,法越殊胜,我们种的善根种子也就越好。虽然种子很好,但是如果播种的田是盐碱地、质量太差的话,再好的种子也没办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它的作用体现不出来。只有把田治好了,值遇的法也就是种子很殊胜,就能很顺利地在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中开花、结果。

因此,田地这个因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种子、土地都很好,但是因缘不对,比如说有些种子可能适合在南方的土地或者黄土地里面生长;有些则适合黑土地或者沙地。总之,因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的根基要逐渐地从钝根变成利根;第二我们要缘这些殊胜的法要;还有我们自己的法缘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主要来讲,还是要把善根培植起来,把罪障逐渐减弱,这样殊胜的法要就可以很快发挥作用。修法会相应、烦恼可以调伏,这些都可以出现。

从共同加行到不共加行的一系列修法,最终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器,对于什么样的正法都很容易相应,因此我们现在要学习。

第一部分共同加行分了四个引导。前面已经学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下面要学的是因果不虚的引导。一方面要学,一方面也要修,这就是所谓的学修。学了之后如果不修,这样殊胜的法没办法融入我们的相续,也没办法调伏我们的心。在学的过程中产生定解,然后还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观修。

修行分两部分,一个是座上的,一个是座下的。所谓座上修就是缘着法本,不管是《前行引导文》,还是《三处三善引导文》的原文,我们要在座上观修法义。因为打坐的时候集中思想去观修,比较容易趋入于法义的真相。在起座之后的行住坐卧中,把观修的法义用到工作生活中去,这样就可以把座上座下连起来。再加上积资净障、祈祷上师三宝加持等等,就可以很快地与法相应。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修行方式。

我们现在讲业果的这个业比较抽象。什么意思呢?行为就叫业。你做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是说任何业都会有它的果,好的行为就有好的后果,不好的行为就有不好的后果。身、语、意三业都有它的后果。当我们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要了知它的前因后果,因为将来是一定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的。比如你今天做了杀生的行为,那么就要准备好为杀生的后果负责,这个叫果报。如果你觉得果报太严重了,负不起这个责任,那么就不要做。所以断除杀生就是不再做,或者说负不起这个责任,如果做了就要忏悔。这些前因后果我们都要了知,就会有所顾忌或者明了取舍。这样就可以在没获得解脱之前,在业果取舍上立于不败之地。业果或者行为也有相应于解脱的。比如出离心、菩提心等摄持的行为,就会引发暂时或者究竟解脱的果,这方面我们也需要了知。

以上两方面是业果不虚的引导。不虚就是指行为和后果之间是不会虚耗、不会错乱的。做什么样的行为,一定会出现相应的后果。是谁在后面操纵呢?没有谁在操纵。这个叫做缘起的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机构,也没有什么人在担任法官,都是自作自受。业果规律就是一个最公正的法官。

如果我们相信了业因果并产生定解,会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善良的心、以我们能够获得的比如出离心、菩提心,或者可以生起的空性见解等等摄持我们的行为。你的动机或者发心是怎么样的,行为会跟随你的发心而变成那种样子。所带来的果报的走势,也会按照我们所发的心和行为决定的那样去呈现。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业因果部分,前面讲了十不善业各自的相。从身三、语四到意三的十不善已经学了。今天要学的内容是第四个问题——十不善业之果。前面讲了因果的因,现在讲因果的果。只有同时知道了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统一地做辨别,然后做出取舍。如果只说因不说果,那么就会认为“我杀了生又怎么样,偷盗又怎么样”,诸如此类就不会在乎。但是讲了因之后紧接着讲果,把因和果连起来,再辅以事例或者公案的分析,这就更加具有说服力。因和果同时了知之后,我们就会对因果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既不会说这个果无因无缘;也不会认为造了这个行为之后,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如果做了好的事情之后,似乎不会有好的后果,那谁还愿意做好事?不好的事情做了之后也不会有不好的后果,那么谁也不会顾忌造恶业。

我们了知之后,一方面,可以理解世间层面的一些因果关系,比如你杀人了,或者做了不好的事情,别人谴责你、给你舆论压力,或者你受到法律的制裁等等;做了好事,别人给你奖励和相应的荣誉,或者你内心觉得很舒适。另一方面,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佛法中还有更深层次的、牵扯到前生的因和今生果的关系,今生的因和后世果的关系,这方面一般的世间智慧就没办法,无能为力,他没有能力抉择这么细致,他也不会这样讲。

对我们而言,所谓因果取舍,除了现世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大家能够相信、抉择得到的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牵扯到前生后世的因果关系,这尤其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讲的是相应于轮回过患的这样一种层次,这样观察的时候,就会更加清楚了。

因为十善业、十不善业和前面第三品中的善趣、恶趣关联了,如果我们只是以轮回的心来做事情的话,只能得到轮回的果。我们怎样既取舍因果,又要从轮回中解脱呢?必须要出离心以上的心态摄持,再去做取舍,才成为解脱的因。

下面我们次第来学习果报: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我们要知道现在的果是以前因的成熟,现在的行为也会在以后成熟果报。如果我们知道现在的苦果是以前的恶因导致的,就会减少怨天尤人、埋怨、迁怒等等,就可以坦然接受内心的痛苦。这个果——痛苦的现象已经没办法避免了,但是可以避免加深它的伤害,这种伤害来自于什么呢?就是没办法了知实际情况的心态,以及通过这个心态加深现在所感受痛苦的程度。我们在知道前因导致的果之后,也许在生病的时候,身体上的痛苦并没有减轻,但是不会叠加,不会本来很苦了,再加上心里面产生怨恨、郁闷等等。

我们知道,这是我以前的业造成的。比如要还别人的钱,本来我现在有一笔钱,但是必须要还给别人,如果自己忘掉了以前借过别人的钱,就觉得凭什么把钱给你,内心当中就会很反抗,而且缘这个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而导致痛苦。如果想到以前借过别人的钱,承认了这个事实,就不会有这么多痛苦。虽然钱该还的还是要还,但是内心当中完全承认了这种现象的话,就不会再有其它的一些心理问题了。

如果理顺了以前的因和现在的果的关系,我们收获的会是更多的幸福,因为会看破、放下很多,不会再毫无意义地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如果知道了现在的因和后世的果的关系,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会辨别清楚,在行为上去做取舍,这对以后离苦得乐的果报也是很好的引导。

四种果报是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后面我们要一一宣讲。

首先是总述: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不善业都有四种果报,也就是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从杀生到邪见都具有四种果报,有主要的还有附带的果报,有些成熟在环境上面,有些是增上的等等,这方面我们都要了知。只有全方位地了知果报之后,我们才会对现在不善的行为有约束,也只有内心真正接受了因缘法则后,才会自觉地去遵守。

所以,假如人人都能这样按照因果的规律去行持(当然这也不可能),这个社会就非常和谐。不会有贪欲、愤怒、害心、邪见,也没有很多偷盗、杀生、邪淫等等,这些导致人心污秽、家庭乃至于社会不和谐的很多因素,都会因为了知了正确的取舍而自然安定。这样的愿望或理想状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只能是一种希望。但是在他方的净土或一些修法比较发达的地方,这完全是非常和谐的状态。

己一、异熟果

异和熟是两层意思,熟就是成熟,比较容易理解,异的意思是什么呢?有几种“异”,第一种是异时而熟——时是时间,异是不同,这种果一定是在其它时间成熟的,不会马上做马上成熟,否则不叫异熟果。异熟果一定是“异时”(不同的时间),是讲后世乃至于再后几世,当然还有上半生做,下半生成熟的,这个不多(后面还要讲),所以异熟果大多是后世的一些主要的果报。平时我们讲的异熟果主要指异时而熟,比如今生造了放生等善业在后世会成熟,今生的杀生、偷盗后世会成熟,这叫异熟果。

第二种异是异类而熟,类是种类,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但肯定不会错乱)。《俱舍论》讲,它的因一定是善恶,不是善业就是恶业,绝对只有这两种(无记业没有异熟果,它的力量太弱了);它的果是无记,比如你造的因是放生的善业,成熟之后是长寿、安乐、无病,这些果没有善恶,是快乐的本性,是无记的。它的恶也是一样的。比如说痛苦的果报,你造下的因一定是偷盗、杀生等等恶业,是恶的自性、不是无记。成熟之后的痛苦是无记的,痛苦本身并没有什么善恶。总之异类而熟的因一定是善恶,果肯定是无记,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它的果一定是无记法,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所以叫异类。

还有一种异类,比如用口造业,辱骂别人、诽谤佛经和圣者,这些语业会不会直接成熟在语言上面呢?像嘴巴烂掉等等。它不一定对得那么准,有时是等流果。但是语言造的业,可能是整个身体在地狱中去承受果报;或者手造的业,可能在脚上受报,这也叫异类。但肯定是你自己受报,这是毫无疑问、不会错乱的。不会张三造业,成熟在李四身上,或者有情造业,叫石头的“异类”去受报。一定是你自己的相续受报,但是支分上有可能变化,比如语言上的业,身体去受报,这叫异类成熟。

第三种异叫变异成熟,就是从因到果之间有变化。比如种子和果之间的关系,不变化的话永远是因,肯定要变异。种下去一段时间,种子的形象肯定没有了,变成根的样子长出来了,它肯定要变异才能有果。要是不变异,你种下去的是黄豆,收成还是黄豆,挖起来还是黄豆,那根本不是因果了,它没变化。所以,因到果之间真的要成熟的话,必须要变异才有果。我们造下的因——善业,它要变异、增长,最后变成快乐或者痛苦的自性,也是变异而成熟。所以异熟果的异字和熟字,我们要了解,否则就只是大概知道是个果,到底什么意思不清楚。

很多佛经论典中讲了这三类: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这样我们就比较清楚了,不会混淆。对异熟果讲得比较细的是《俱舍论》论第二品,讲了很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但是小乘中讲的和大乘有些不一样,因为面对的根基不同,有时大乘会觉得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是了义的(是胜义谛中不了义,不是世俗谛中不了义)。

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是以嗔心所导致的,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以贪心的驱使而造成的,就会投生为饿鬼;如果是在痴心的状态中进行的,就会转为旁生。

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三恶趣,是怎么对应的呢?其中一种是以贪嗔痴烦恼的种类来对应的。

嗔心造的业主要是堕地狱。如果我们嗔心很严重,就想想后果,要对自己负责任。如果不控制或者觉得控制自己很难受,干脆就放任它,这时我们应该想想。就像学法律一样,你不控制情绪,如果做了这个事情、违章了,这种情况会判几年、那种情况判几年,你事先学了之后,你想这个代价大不大?你值不值得?能不能承受?一想,不行!这样就会老实点。

每个众生都有烦恼。不能因此就纯粹把它放开。烦恼本身的自性是恶的,放开之后会直接导致不良后果。比如,我们嗔心严重,首先知道自己发脾气、生嗔心的情况;然后知道它的后果,经常这样会怎么样?

嗔心导致嗔心类的异熟果主要是堕地狱。堕哪一种地狱看你嗔心的程度,有很多种选项—等活地狱、黑绳地狱、无间地狱。很重的嗔心就是无间地狱。我们要了知嗔心严重的人会堕地狱。地狱的痛苦在第三品讲的很清楚,回去马上翻一下。如果嗔心不控制,会在轮回里生活很长时间,没有丝毫的安乐可言。

这里的修法一环扣一环,把第三个引导文,尤其是地狱痛苦观修得很纯熟。再看业因的时候,在观修地狱的痛苦时,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恐怖心、畏惧心,不敢随心所欲地去造。即便是控制不住发了嗔心,马上要忏悔,或者想我不能这样,一定要控制住嗔恨心。怎么控制?赶快翻佛经论典,哪里讲控制嗔心的,翻到《入行论》中的安忍品。我一定要好好学,学了窍诀之后,控制自己的嗔恨心,不能再随心所欲。

这里观察的时候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在观修每一个修法时都应该特别的认真。把以前的观好,在观这个的时候马上就有感应,能自动把它连接起来。你以前观得不好,地狱是什么?会很模糊,引发不了那么大的恐怖心,那也就无所谓。也不会想我现在要注意、好好学这些正法。在嗔心没爆发之前要把它调伏,最少要把它压制住。至少有一个对治、反抗,嗔心生起来的时候有所对治了,它的果报、烦恼程度也会轻。这是嗔心类导致堕地狱。

“如果是以贪心的驱使而造成的,就会投生为饿鬼;”贪心类的会投生于饿鬼道,不满足就是饿鬼最明显的痛苦。怎么体现呢?要不就你找不到东西、永远喉咙很细、肚子很大、守财饿鬼永远满足不了等等。饿鬼的心态是不知足少欲,永远处于一种多欲多贪的状态中。贪心的业导致堕饿鬼道,永远不满足。饥饿是不满足的一种表现形式,找不到水等是得不到满足的一种体现。

饿鬼道的主要的痛苦是永远得不到满足。每天从早上(不知道饿鬼睡不睡觉,可能太饿了也睡不着。)起来之后就开始找,特别地饿,又渴又饿,一直在寻找饮食就是找不到。我们肚子很饿找不到饭店、口渴找不到水是什么感觉?很难受。它一直这样没有一个停歇的时候,即便吃一点点,马上就会变化,一方面吃不饱,一方面要着火等等。

前面饿鬼道的痛苦讲了很多。贪欲心重的话要观想贪心的直接后果。我们如果不控制、不调伏自己的贪心,想一想饿鬼的果报。当我们在打坐的时候集中去观想,贪欲心的果报是饿鬼,第三品当中讲了饿鬼是怎么样的。真正放在自己内心去想让我去感受这个果报,绝对是不干。希望不感受,如果在行为上不做调整是不起作用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希望受苦,但是他的果报成熟,你不愿意也要受。因为这是你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你自己要承担后果,负责任。而且这不是通过受贿赂可以减轻的。必须自己做改变,要不别做,做了之后,在果报成熟之前修善法来忏悔,这样可以避免的。

再再地忏悔,忏悔法在我们功课当中,不管早课、晚课或者我们每天都念的功课都要有所体现。因为我们造的业太多了不忏悔是不行的。有些专门的忏悔法要安排进去。或者其他的修法也可以。其实我们所修、所听的这些,如果以忏悔的心加进去也一样有忏罪的功能。诵《金刚经》、《心经》也好,如果有想要忏悔罪业的心,也可以清净自己的罪业,忏悔的心态很重要,它是一种对治,一定要有种对治的心态。

“如果是在痴心的状态中进行的,就会转为旁生。”旁生一般来讲都是比较呆笨的,心智比较愚昧、愚钝。经常性的痴心很严重,不知道取舍,睡眠很多等等。如果痴心过盛,没有清净的话,就会转旁生。这我们要好好观察、了知。

万一堕落到那些恶趣中,就必然要感受各自的痛苦。

还好我们现在是以人的身份,来学习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提前给你打预防针的机会。病情蔓延之前告诉你,如果你现在这种状态不去治疗,医生指着图片看,你以后就是这样的情况。看了之后那不得赶快去治疗。

这个时候大德就把以后我们要承受的一些后果,以图片方式—-六道轮回图,或文字、动漫、影视的方式,体现因的果就是如此,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因和果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心,就有一种准备改变的思想。准备改变之后就要去约束。虽然我们再再讲过要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是那么容易的,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约束更痛苦是肯定的。痛苦是必须的,我们在轮回时间这么长,已经染上了病。有了病要治好又不想吃药、打针,什么痛苦都不要受,每天在享受当中病就好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希望是很好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想感受非常严重的痛苦,但对治烦恼过程当中也要受一些小苦,不管怎样都会有一些痛苦、挣扎的过程。

因为外因没有清净,(我们在观修第二个引导的时候,也观修到了死亡,每个都息息相关的。)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第一、必定要死,第二、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谁知道等一会下课之后、晚上睡或者明天早上起不来了,还是下个月谁都不知道。我们在观修引导的时候已经让你好好的观了。的确是没有任何根据一定还可以再活几十年。希望我再活五百岁,在咱们这个世间当中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肯定会死并且绝对死因不定的。假如我明天就死,死的时候带了很多的业。就有三个选项,肯定是按照你自己所造的比较重的业,就自动选到哪一个道投生。万一堕落到恶趣,必然就感受到第三品当中的种种痛苦。

现在我们的暇满难得就要体现出来了。暇满它是可以修行、调伏的。我们不是鱼、旁生、一个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忏悔。所以四个修法自然而然可以联系起来,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每个修法内部都是相连的。当我们修的时候,知道了第四和第三品相连,这里和第二寿命无常相连。现在暇满人身就可以做这些忏悔、调伏的事情,充分显示暇满人身的价值。否则,你能过得很舒服的人生,普通人也能做得到。

哈巴狗可以过得很舒服,不用操心了,挣钱是主人的事情。他只需要穿好衣服、吃好东西,然后固定出去散步。从这个侧面来讲,它的福报可能比你还要大,但是这有啥用呢?它又不知道要忏悔、修法,体现不了什么修法的价值。我们虽然苦点,可以体现修法价值及暇满人生最大利益的珍贵难得。

现在我们必然要感受各自的痛苦,认认真真地去思维,一旦相应了,四个修法自动连在一起,连成一串的时候,自然而然我们的出离心就会生起,内心当中可以很好确定。

三恶趣的另外一种算法,或者前面通过贪嗔痴的种类,分别对应三恶趣。下面就是通过烦恼的程度、动机的大小。

或者说,按照烦恼的程度以及动机的大小而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就会下堕地狱。

上品的恶业是什么?前面说贪心是堕饿鬼的,但是最强烈的贪心、嗔、愚痴,是讲烦恼的粗重度,会让我们堕地狱的。非常粗重贪心可以让我们堕地狱。只要有了贪嗔痴三毒之后(就像毒药一样),不管哪一种毒药,都可以让我们的身体逐渐失坏。所以相续中如果有三毒而不调伏,结果肯定就是恶趣。

极其粗重且长期积累的恶业就会堕地狱。第一是特别粗重的,贪心或嗔心生起的时候很强大,是一种粗重度;还有一种虽然不是那么强大,但是持续地、长期地串习,自然而然力量就变大了。比如你每天锻炼,虽然强度不大,没有练上八小时,但是每天都坚持半个或一个小时的健身,如果长期这样健身的话,慢慢地身体也会特别好。所以要是长期积累的话,也容易从轻业变成重业。

怎么样才能轻业变成重业

我们在学《亲友书》、《俱舍论》时,也学到怎么样才能轻业变成重业(有很多道友学过《亲友书》)。第一,田,也就是对境,可以缘它成为重业。比如缘佛菩萨或正法去诽谤,或者缘父母、恩人造业,这些都是由于对境比较特殊,不管是好的坏的业,都容易成为重业。第二,贪欲或烦恼很重的业,容易成为重业。第三,串习的时间长,也能够成为重业。第四,没有对治力(造了罪以后有后悔心、惭愧心,业就不会变得很重),就自然而然变成重业。

这里就有前面说的长期积累变重业的意思,所以每天都要对治。对治和忏悔是让业减轻的方法

“以这样的滔天罪恶就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如果烦恼的程度是中品,会投生饿鬼。

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通过轻度的烦恼而造的业,诸如杀生、偷盗、邪淫等等,就会转为旁生。我们造恶业的话,都没有安乐,因为现在讲的是十不善,都是会堕三恶趣的,这个叫异熟果。

这种果报对我们来讲是很难承受的,所以在观修的时候就要身临其境。不要只是观想成文字,要观想成画面,想象着自己在地狱当中承受痛苦,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观想,比较容易引起内心的震动,内心容易相应,慢慢地我们就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下面学习第二个:等流果。是指在恶趣当中受了异熟果(受了比较粗重的业报),重业清净后的残余业引发的。等流果中,“等”是平等或相似的意思,即因和果之间是相似的,不会有很大的跳跃。“流”指果报一定是由前面的因流现、延续下来,就像河流一样。或者说是平等、相似而趋入,“流”是指这个果一定是从这种因而有的,这叫等流,这种果叫等流果。

己二(等流果)

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所谓的等流果,是指从异熟果所牵引沦落的恶趣中解脱出来以后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这是一种主流的说法,平常讲等流果的时候,都是指从恶趣出来转为人时剩余的果报,即主要的业已经在恶趣中消尽了。

消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地消,就是通过感受痛苦来消,受一分苦消一分业;还有一种就是主动地通过忏悔、修善法来消。不需要感受痛苦,而是通过善行来消业。这由我们自己选,你可以选被动的,现在不用忏悔,但这个业肯定是要消的。怎么消?就是堕地狱!在地狱中上刀山、下火海,或者被阎罗狱卒折磨、殴打等等,在里面待很长时间,业消完了或者消得差不多了,就会自动出来,这也是种消业。

第二种就是主动的,现在了知这种情况之后,遵循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忏悔法、修善业对治等等。这样可以抢在恶业成熟为痛苦之前,把它清净掉或者压伏住,以争取修行时间。

“从恶趣当中解脱出来以后”,也就是业的程度已不用在恶趣待了,虽然以前造过罪,但是主要的业已经清净掉。就好像你身上背了很多东西,掉进河里就沉在水底了,是这些东西让你沉在水底,一段时间之后,重的东西一个个掉了,剩下的东西没办法让你再继续沉在水底,自然就浮了起来。类似于这样,你本来在水底,现在可能是从水底到了水面。堕恶趣是很重的业,当你在恶趣中把大部分业通过感受痛苦的方式受尽之后,就不会再在恶趣中呆了,自动转生到其它地方。剩余的业怎么办?是不是就清零了?不会清零的,再换个环境、换个身份,继续把剩余的业清掉。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当我们在消以前的业的时候,还在造新的业,这个就叫无明愚痴。不是受完之后就拉倒了,关键是在受报的时候还在创造新的业。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似乎你的业还没有受够,地狱呆的时间还不够长,还想再回去,所以拼命地在造业,这是很恐怖的事情。不学习绝对不会知道,就是不断地这样出来再进去……有时候刚刚出来就又进去了,就是由于完全不知道忏悔、取舍,就会反复地来,最恐怖的事情就在这个地方。

观修的时候,要把以上观进去,这样就会彻底地对轮回失去兴趣——我不愿在轮回中待了,也不再造转生轮回的业了,一定要修持清净的解脱法!随着观修的深入,这种感觉慢慢就从内心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然后就可以把以前放不下、扔不掉的这些东西慢慢丢了,一心一意地修正法。因为从内心深处、从骨髓里面知道没有意义,就不会再捡起来,而是一心一意地修持最为殊胜的正法,一定会这样的。

这些来自于法对内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变的话,我们还是想两头抓——轮回、解脱两不误。一方面要解脱,一方面轮回的事情也抓得很紧。这样解脱是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这两方面是互相牵制的,轮回的安乐过不好,解脱道也没办法获得。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业惑深重的缘故,最后失败的一定是出世间法,而胜利的一定是世间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地观,内心中生起感应的时候,就不会再对轮回的事情有任何兴趣了。

“从异熟果所牵引沦落的恶趣中解脱出来以后获得人身”,剩余的这些业还会在你的人身上面体现,就是感受到报应。这是人身上面的等流果,但是恶趣有没有等流果?也同样有。

当然,在恶趣中也有许多等同与各自业因的各种痛苦。

比如从地狱中出来之后有可能就堕旁生,在旁生之后又继续转为旁生。已经从最苦的状态中出来了,但是因为你曾经造的恶业,比如说以前杀生很厉害,然后堕地狱把业受得差不多了,会从地狱中出来,剩余的业还要在旁生身份上继续成熟。

所以恶趣中也有等流果,也有等同于各自业因的痛苦。难道这些狗、猫就没有短命的?也有短命的。没有多病的?也有多病的。难道没有贫穷的狗?也有野狗、流浪狗等贫穷的狗。有没有富裕的狗?当然也有。因此,在恶趣的身份上,面对等流也会有一些体现,从这个方面看,恶趣中也有等同于各自业因的痛苦。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等流果我们要知道有两种,一个是同行等流,一个是感受等流。首先学习第一个,同行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所谓同行,“行”就是行为,今生还会延续前世的行为,即前世所做的行为还会遗传到现在的某种身份上面,这个叫同行等流。“等流”已经知道了,“同行”的意思就这样理解。

所谓的同行等流果就是说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

业就是行为。转为人的时候,还是喜欢做以前的行为,仍然有习气在,类似于恶性循环。放在恶业的等流果中,属于恶性循环;放在善业中,就可能成为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是指如果每一世善的习气很深的话,会一直有这个习气。恶业中也会恶性循环,是不是就代表永远处于这个模式且不会打破了?也不一定,必定内心中还是有些善业的,某种恶业受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以前的善业也会成熟,那个时候恶性循环可能也会暂时终止一段时间。但暂时终止不能消尽这种习气,以后还会延续。

所以说业果非常复杂,业网非常广大,我们自己相续中的各种业交织在一起:上一世的和今世的各种行为,今世的和再以前的很多交织在一起,凡夫人的智慧根本看不到也梳理不了。通过学习佛的教言,能对大的方面做取舍和观修,生起出离心,这是很重要的。

今世和前世所造的业的行为是相似的。

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生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现世也喜欢偷盗等。

以前喜欢杀生堕恶趣了,从恶趣中出来转为人还喜欢杀生,杀生的习气仍然还在。如果以前以不予取为生,为此堕了恶趣,从恶趣中出来还是喜欢偷东西。有些富翁根本不缺钱,但就是喜欢偷。你说他是不是真的没有钱呢?也不是,他就是觉得偷窃很舒服,控制不住这种行为。这是一种业余爱好,其实这就是他的习气。但他也有成富翁的业,成富翁的业夹杂很多以前偷盗的习气,混在一起就成熟了很矛盾的杂业。我们看到抓住的小偷是富翁,问不缺钱为什么去偷呢?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偷,这种情况是有的。以前喜欢偷东西的人他现在肯定也喜欢。看我们现在喜欢做什么,也许从某个层次反映出以前我们喜欢或曾经做过什么。

如果现在喜欢一些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控制,一方面这可能是以前的业带来的,可能不太容易改,这是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也许所喜欢的东西引导我们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它又会成为再下一世的等流习气。所以说它是环环相扣的,你不把它斩断、不把这个缘起链解开,还是很困难的。

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只要见到虫蝇等便杀害它们,喜欢杀生的这些人就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有些小孩子看到虫子(它也没有招惹你),就是喜欢把它们杀死,这其实是以前喜欢杀生的很危险的等流。很危险的意思是从业果的角度来讲,从取舍因果的角度来讲是比较危险的思想和行为。从世间的角度看不一定危险,杀死个虫子没什么危险。只要没有放炸弹之类的就不算是危险分子。但是从解脱、从我们观修业果的关系来看,还是比较危险的。喜欢杀生的人就是在感受以前曾经杀害生灵的等流果。

我们自己要多学习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教授,要去学习、观修因果,对别人、对小孩等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教诲,引导他们尊重其它的生命,爱护其它的有情。尽量从小就开始教导他们,这是很重要的。

有些时候如果他的习气很重,你讲了也不一定要听。但不管怎么说,小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受影响的,所以尽量让他们去多看、多学、多思维这方面的内容,这对他以后的性格—–善心、恶心的形成起很大作用。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业力所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有些人喜欢残杀众生,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人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修福,这都是前世作业旧习的惯性或者是等流果所致。

从幼年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很小的时候因为前世的业力就喜欢杀害众生,从小就很残暴,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偷东西。还有些小孩子对恶业没有兴趣,很喜欢行善、修福,很小就很善良,善根很深厚,而有些人对于放生等特别喜欢。有些圣者转世,这方面很明显。有些前世是修行者,在今生小时候会有这方面的体现:从小对三宝自然很欢喜,对帮助众生或者对修行佛法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兴趣,这是禀赋了他前世的善根、善资粮而来的。

这些都是前世作业旧习的惯性或者说是等流果。这个惯性等流在这里可以很好的解释,同行等流就是一种惯性,以前曾经喜欢做的行为还没有完全刹住车,还有惯性。这就是一种习气、等流、惯性。

如经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

我们过去曾经投生到什么地方就看现在的身体喜欢做什么、想什么,可以由果推因。由果推因就知道以前我们曾经、大概做过什么事情。

我们很喜欢打卦,很喜欢请上师、有神通的人观察我前世是什么。其实从某个角度讲你前世是什么和你有啥关系?即便前世是李世民又怎么样呢?现在还是一个没有钱的人,仍然是个很可怜的众生,前世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即使前世是一头猪一条狗,但现在对正法很有兴趣,那也是很好的。一方面来讲没什么必要,一方面来讲大概也可以分析我们现在怎么样,可能以前曾经在这方面串习过。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细节的问题,但是大的方面还是可以确定的。今生喜欢做什么可以大概推之以前,不一定就是上一世,有可能曾经某一世这样做过。

“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生”有时候我们喜欢问瑜伽士、空行母以后会在哪投生?也许为了安慰你,说你会转生到善趣或怎样,以后会很好。有些时候看不到,有些是他看到了可能也不能说,或者怕说了之后对你以后的修行有不良影响不给你讲真实的,而是引导你去做一些改变,这样也有的。

未来我们会转生为何处,就看现在我们的身体在做什么。以后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关键看现在你对极乐世界往生的意愿有多强、信心有多强、修了多少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如果现在正在修这些,那以后可以往生,如果现在没怎么修,以后想往生极乐世界很困难的。所以来世要成菩萨或者今生要成佛,要看今生你正在做什么。如果没有做今生成佛的因那也很困难,如果没有做后世往生的因,后世往生也很困难,如果现在我们正在做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不用问谁,自己都可以给自己授记,肯定会堕入恶趣。

从修法上还有其他的情况,现在做恶业的一定要堕恶趣?也不一定。但是这个不一定对我们有多大的利益呢?今生有些做恶的人,他是不是决定下一世一定要堕恶趣呢?是不是百分之百确定?这个不确定的。因为他后世会不会堕恶趣、堕地狱,要看他现在残余的业到底多强大,还能不能再支持他在人间转几次。如果这个业还能支持他转几世,他下一世不一定马上堕恶趣的。

如果我们在观修的时候思维不一定堕,那就麻烦大了,不一定堕就改变我们的思想了。既然不一定堕,那我就可以舒服一点吗?就不用那么严格取舍吗?修行的时候“也许不堕”这方面我们连想都不能想,观修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弱化。

真正对我们修心起作用的,把它强化来修。我现在如果不好好修行一定会堕恶趣的。我们在观的时候、在思维的时候,如果按照那种观点来思维,我们肯定知道这是不一定的,绝对不是说你造了恶,你后世一定会堕恶趣,这个是不会决定的。但是我们在观的时候不能这样观。因为观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一放松,很多懈怠就出来了,侥幸的心、懈怠的心、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放纵的理由等等都出来了。

就像我们在观无常的时候,明天到底死不死?就是百分之五十死,百分之五十不死。有可能死有可能不死两个选项,如果你选可能不死,那就好了,反正我明年不会死,这时你的心自然就放松了,那你还要修什么呢?但是如果你把那百分之五十拿来观,肯定会死,你的心一下就会绷紧了,这对你的修心是有好处的。

虽然是百分之五十的选项,你的方向一转效果马上就不同了。可能你修到了明天你没有死,“你看,我昨天说不会死,今天真的没死。”如果你修的时候带着这种思想去修,今天这样想,明天那样想,那就永远不会修法了,你就会把“不会死”的心一直拖到真正死亡到来的那一天。头一天你还会想明天不会死,结果明天就死了,什么都没有修到,就在这种状态中死了。

如果就想明天会死,每天都会想到要死,但是每天都没有死,带着这种心态其实累积了大量的善法。哪一天突然真的死了,你的善根已经修成了,已经具有了能够把你送到善趣、送到极乐世界的所有的资粮,这就很好。

修行的时候也许我们喜欢去观察:不可能吧?不一定吧?不周遍吧?这不是因明中周不周遍的问题,可能他下世不一定堕落,但观修时一定不能这样观。可能就是心的因缘吧,心怎么想,就会朝这方面去发展。只要给心一个懈怠的理由马上就懈怠了,所以不能让它懈怠,方法就是朝严格的方面去观。如果是百分之五十就一定要选严格的那个,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心安住在善法中,去做很多集资净障。

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或豺狼等喜爱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同行等流果。

还有的同行等流果就是鹞鹰或者豺狼等喜欢杀生,或者说不杀生不享用这些血肉就无法生存。老鼠喜欢偷东西,这也是它们前世的同行等流果,即便是从地狱中出来转成了老鼠,还是喜欢偷东西,转生成了豺狼它仍然喜欢杀生。这叫做同行等流,所以轮回很可怕,我们不能做短期的取舍,一定要做长远的安排。

做长远安排就是现在一定不要造恶业,一定要修善法。通过修善法一定会得到善趣,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关键是你还在轮回中,那就永远不可靠,永远都没办法买一个保险,哪有保险可买?轮回中是没有保险买的,只有一个保险那就是出世间道,只有真正的出世间才保险。否则在轮回中暂时修善法获得一个善趣的身份,暂时在几十个劫中不堕恶趣,或者到善趣中享受安乐,对于整个轮回大河来讲,这几十个劫投进去什么都看不到,泡都不冒一个就没有了。几十个劫看起来很长,但是只要把轮回一拉长之后,就像一刹那一样很快就没有了。

所以这方面还是要观想,要修出离心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当前这一段取舍上,这是不行的。一定要盯着整个轮回,只有出轮回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永远不会感受异熟果、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和下面的增上果等等这一切的轮回过患。只有解脱才能完全远离,不解脱永远远离不了,这方面一定要很清楚。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前行广释》第 66 课辅导资料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等。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主人和眷属之间,或者眷属和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他很恶劣,一方面是主人和眷属之间的关系特别不好;第二个就是眷属很恶劣,或者主人遭到攻击。为什么主人会遭到攻击?说明他的仆人、眷属非常恶劣,经常会伤害主人。以前的主仆类似于现在的领导和雇员、公司员工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公司的下属不听领导的话,特别恶劣而且关系特别僵,也有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这个社会中能有多少主仆?地主和仆人那样的关系,虽然还有一些但是很少了。另外一种主仆的关系,就是刚刚我们讲的上下级。如果以前说过离间语,就会感受这种等流果,就是眷属、仆人之间关系很不好,而且眷属很恶劣。

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家里的雇佣等内部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不和,而且上师、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他们也不听从,反而进行辩驳。

仆人与仆人、上师的弟子与弟子之间、官员的随从之间、雇佣之间经常闹矛盾,内部大多数人互相之间不和,而且上师、主人再怎么费尽口舌告诉他们也不听,经常顶嘴、辩驳等等。

如果这样的话,作为主人、上师或者管理者来讲,就会特别累、特别痛苦。因为想做的事情根本没办法做,想达到的目的也根本达不到,哪一个主人会高兴呢?肯定不高兴。但是这个也来自于以前说过离间语,现在就会感受等流果。

一般家庭的雇佣,主人指派他们做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可是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恼羞成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时,这些人才慢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去做,事情完成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事情的结果,性格一贯恶劣,这些也是主人自己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

这种情况有很多,一般家庭的雇佣,主人指派他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主人以前说离间语的果报在现在成熟了,说了两三次之后,仆人好像完全没听到一样。直至事情很紧急,或者主人恼羞成怒开始骂他,或威胁他再不做就要“炒鱿鱼”了等等,这个时候才很不情愿地去做。而且做完之后根本不汇报,像这样性格一贯如此的恶劣。要知道这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自己身上,所以会感受到这样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忏悔以前的离间语;如果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知道,这肯定是我们说离间语的问题。作为我们来讲,和其他的一些雇主交往的时候,尽量要配合,不管你喜不喜欢,做完事情之后也要马上汇报结果,有助于改善这样的情况。

如果按照我们的想法和习气,只能够让事情以后越来越糟糕,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也要主动去改善。在《事师五十颂》当中讲,作为弟子,上师让我们做的事情要很快去做、不要拖延,做完后马上汇报事情的结果。哪怕简单汇报、讲个大概,因为上师要知道结果。

这也是作为弟子的法相之一,需要这样去做。作为雇员也应该这样,安排下来的事情应该认真去做,做完之后及时汇报,这样的话也是很好的性格和做事的方法,有助于改善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所以,应当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生起追悔之心,努力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

一方面以前造过恶业,一定要追悔。假如我们是雇主,手下有这样的人,或者我们遇到这样的人,首先要知道,这个是我自己的业,不要马上恼羞成怒,或者马上怎么怎么样。我们自己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根结在哪里,然后努力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通过忏悔、通过一些实际情况,努力去化解怨恨,这方面确实很重要的。

《前行广释》第 67 课辅导资料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中也是这么讲,成熟外境增上果。在外境上成熟的叫做增上果。我们可能会想,《百业经》不是说了么,造了业永远不会在外境上成熟,只会在五蕴上成熟。这里为什么说增上果会成熟在外境呢?因为一切的外境都是造的,造了什么业,就会转生在这个业所感召的外境中去承受,仍然是五蕴去感受喜悦或者不喜悦。谁在这种外境生活,谁就会随机感受这种外境带来的痛苦或者安乐。

所以虽然外境成熟增上果,但还是和自己的五蕴息息相关。不会说成熟外境,是外境受苦,还是和自己的感受有关。但是它的侧重点主要是,我们会转生到十不善业感召的外境中去成熟痛苦。这里面所讲的都是痛苦的自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学习这个有很大的必要,我们要知道它的果报,当然有些果报对我们而言已经成熟了,有些果报可能没有成熟但将会成熟。已经成熟的我们也需要忏悔,有可能我们在已经成熟的这个过程中忏悔的话,这种增上果会有改变。等流果、增上果也会改变。忏悔后可能就会从这个环境中换到另外一个好的环境,这个情况也是有的。虽然有些果现在已经成熟,还是要通过忏悔的方式,努力去改正。还有为了避免以后将会投生到不悦意的环境中,现在我们就要做忏悔。

尤其现在金刚萨埵法会期间我们共修,一边念咒的同时,把业因果中的十不善道等等再翻出来看一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以前都造过,果报是什么呢?一个一个对照来看,最厉害的是异熟果,会生恶趣,还有感受等流果、作者等流果、增上果等。如果十不善业中这个果报成熟了,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投生?如果投生这样的环境,我会高兴吗?当然不高兴。那么怎么办呢?现在还有机会,要赶快忏悔。想到这些罪业后,一个个忏悔,因为有了恐怖心,忏悔起来才会有力量。

如果是无所谓的话,虽然在念,但是没有想到把这些恶业一个个清理掉。没有这种动机的话,虽然念了四十万遍或者十万遍,但是不一定有效果。虽然时间也花了、咒也念了,但是效果没有达到,对我们来讲就很遗憾。如果时间也花了、咒也念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或者达到了清净或者压制罪业的效果,那就非常好。

以前益西上师也编过一个《净障修法文》,里面一条条列出来我们以前所造罪业的果报,我们可以一边对照一边忏悔,这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念着念着就忘掉自己在做什么了,会胡思乱想或者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个法本放在前面(金刚萨埵心咒念起来可能不像百字明这样很长的咒语,不注意就忘掉了,这个咒语不会忘掉)。

看书的时候会不会分心呢?分心分两种,一种是在胡思乱想其它事情,从这个方面看你的心不在这个上面。第二你在念咒语,虽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嗡班匝儿萨埵吽”上面,但是放在了对治罪业、厌患对治上面,所以不算是分心。

看起来好像没有专注在咒音上面,但是专注在四对治力中的某一种,它是善所缘,仍然是缘着善法,因为我们想要高质量的对治。如果在忏悔的时候对于“罪性本空”有点模糊,你就把讲空性的这部分教言(一切万法因缘显现是空性的缘故)翻出来,对照自相续中的罪业,就明白“这个罪业也是缘起和合的缘故,它也是无自性的,罪性本空。”或者把金刚萨埵的佛像放在前面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在念咒过程中,把我们的心专注在四对治力有关的法义上,做个提醒,非常好。否则你觉得闭着眼睛在念,但念念最后就不知道、开始胡思乱想了,这样反而质量不一定很好。

增上果我们要知道、次第地了解。

造离间语恶业者,会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如果造离间恶语就会转生在悬崖陡壁或者深渊峡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有时我们出去走走,会看到:啊!这座山那么陡。去学院的路上,像阿坝或者马尔康那一带,那些山很高很陡,中间只有很狭长的一条河谷,旁边修些房子。我们觉得很难在这儿生存,当地人却觉得还不错。对这些平民来讲,肯定要费很多事儿。虽然习惯是一回事,但条件的确不是很好。

己四、士用果

士就是士夫,有些地方讲士夫就是一个有强力的人,比如大力士叫士夫,普通人不叫士夫。一个有力量的人的功用很大,一般人搬不动的东西大力士可以搬得起来,所以士用是能力很大的意思(可以用强大的力量把一个重东西从这挪到那,很轻松、随意)。一个有强壮身体、力量的人起的功用叫士用,放在果中就叫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就是指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之中。

恶业增长起来很强劲,不单单是你现在感受这些果报,而且恶业会与日俱增,世世代代都会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在没有受到其它因素干扰之前,通过自然的方式很强劲地延续下去。如果恶业越来越增长,痛苦的果也会绵绵不断地产生。而且这样的种子也会导致更多的烦恼、业生起来。它有一种利用,所以叫“士用果”。主要是说恶业会强劲,会与日俱增的意思。

如果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当中”没办法止息。这种士用果没有遇到其它因素干扰之前,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到底什么东西可以干扰它?我们想要对治它的忏悔心、菩提心、空性,这些善业的因素都可以干扰它。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恶业太纯了,一定要干扰它。怎么干扰呢?就是加进去很多物质:忏悔的四对治力、菩提心、空性等等。

我们的相续就像一条河,从前一刹那延续到现在,再延续到下一个刹那。一定要加入新的因素,如果不加就一直会轮回。加什么进去呢?加很多强有力的见解和行为,一定要通过四对治力、菩提心等强劲有力的善法,改变它的走势。道友们经常提的问题是,业果不虚和忏悔清净是不是矛盾的?这是不矛盾的。如果忏悔了,因果就虚耗了吗?这也是因果不虚,因为忏悔的力量加进去之后,相当于把另外一种因加进以前的业中,这种加进去的力量让恶业的力量越来越弱,这也是做什么因得什么果,也是因果不虚的一种体现。

“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意思是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没有加其它因素,一定会即便经过一百个劫,以前所造的罪业还是会在相续中承受的。“因缘聚合时,果报还自受”虽然你在一百劫中换了无数个身体,你一直在逃,怎么逃?换身体。这一世换了,下一世再换成另外一个身体,换完无数个身体之后,最后这个业还是追到了你,仍然在你的身上去承受,最终还是跑不掉的。如果是自然发展,一定不会虚耗。但是假如加入新的因素,还是会改变的。如果对罪业开始忏悔,其实已经给因缘了。如果给了因缘还不转变,它就是自性常有了,这不符合业的本性。业本身就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会随着因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决定的。我们给它四对治力就是让它改变,给什么因缘它就朝什么因缘改变,你给四对治力、菩提心,罪业慢慢没力量了。

罪业形成是怎么回事呢?罪业主要是心。第一,心识是一个因缘。造业应该就有烦恼,或者贪欲、嗔恨,这是第二个因缘。看到一个对境后产生非理作意,这是第三个因缘,再做加行这是一个因缘,最后就成熟形成这个业了。

这么多因缘合一个杀生的罪业,而杀生的罪业也不是实有的。杀生的罪业以前是没有的,比如前一刹那杀生的罪业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为什么突然就出现了呢?第一,相续,我们的心肯定会有,(这个杯子是不可能去造业的),肯定是我自己去造业。首先心识是主体,再看肉身、色身,然后相续中的烦恼、当时的时间节点、因缘会合,还有对境比如扇耳光等,最后产生了非理作意、烦恼(现在这个烦恼是现形的烦恼,刚刚的烦恼是种子),烦恼现形之后开始打骂,行为也有了,最后你把他杀死了。这说明杀生本身也是众缘和合的。前一分钟是没有的,后一分钟为什么杀生的罪业出现呢?具足了众多因缘形成杀生,也是众缘和合,所以罪业没有自性。

如果罪业形成之后再给其它因缘,(给杀生的罪业其它因缘,罪业也会改变)也会从有到无。以前是因缘和合从无到有,现在给了消散的因缘就会消散掉。就好像一个有能力的人说,大家快过来集中了,于是很多人就集中了。以前这个地方没有人,但是喊一声之后,因缘和合很多人就到了,说解散也就解散了。以前这个地方是没有人从无到有,因为到了之后从有到无。你给什么因缘,它就会怎么样去转变。你给杀生的因缘,以前的烦恼等念就形成了杀生的罪业。当你给了消散的因缘就会消散,什么消散因缘呢?就是四对治力、菩提心。因缘能力够了一定会消散。就像这个大哥的能力够了,说解散马上会解散的。罪业本空,我们给它因缘,它就会转变。但是要看因缘够不够力量,比如来了一号首长说大家集合,之后来一个排长说大家解散,没有人听他的,官的力量不够,你说了同样的话,但是别人却不敢动弹,因为不是下命令的人说的。我们虽然给罪业因缘,但因缘很弱,忏悔的力量不够,不会马上消散的。要有强劲的力量(四对治力、信心、金刚萨埵),相信金刚萨埵的力量,念金刚萨埵心咒,还有菩提心、空性的力量,这些力量越强劲,消散的速度就越快。要知道这和我们也是有关系的。

有些人认为,念了这么多心咒,为什么罪业还没有消尽呢?这是不是业果虚耗了?华智仁波切说这恰恰是因果不虚的显现。因为业的力量不够,果(让罪业清净这个果)就显现不出来。你没有造这个业,这个果怎么会出现呢?还是业果不虚。第一,不能认为忏悔了,业果就虚耗了,这违背了业果不虚的道理。第二,也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忏悔,念了好几届法会共修的四十万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我们的力量太弱了,所以还是没办法,而且在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守护身语意,一边在忏一边在做,这可能就慢了。想很快地达到佛菩萨传记中所写的效果,时间还要等的再长一点,因为你的力量达不到传记中祖师们修法的那种精进见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忏罪的同时,尽量地不要再造新的罪业,第二要有强劲的力量罪业才会消散。

前行系列 3 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2)离间语

分二:1)业差别相;2)大罪过品类

1)业差别相

第五、离间语,有明离间和暗离间两种方式。第一、明离间,多为具权势者,在二人共在之处,亲自以离间语而作乖离,如说:“他对你暗中说了如此如此的坏话,直接也如此如此作了损害,今天你俩怎么这么和好呢?”如是公开而作离间,即是说明离间语。

离间语,就是令两方乖离不和的语言,“离”是乖离之义,“间”是不和之义。就作业的方式而言,有明和暗两种。

明离间,指摆在明面上的离间,或者说在双方都看得到的地方来离间。这里要从造业的作者、场合、方便三个方面来认识。作者,多数指具有权势的人。场合,是在两方都在的地方,由于他有权势,不必暗里使手段,当场就可以做。方便,就是直接地说一个离间语,使得双方不和、乖违。

举例来说,这个具权势者对于 A、B 两方,他不想他们的关系好,或者出于自身的某种企图,或者一种恶作剧等等,在两个人同在的地方直接说:“他对你暗中是这样这样说坏话的,不但是对你说这些坏话,而且他直接是这样来损害你的。今天你们俩怎么还这么好呢?”那么这个话一说,公开的离间一做出来了以后,它的效果当然就使得这两方产生了矛盾。也就是,他们过去的心是和顺的,现在一下子彼此乖违。这叫做“明离间语”。

第二、暗离间,指本来心意和顺的双方,到一方前去,说:“你对他如此信重,他却对你这样这样说。”说后,两方出现隔阂而乖离,称此为说暗离间语。

暗离间语,也要注意造业的场合和方便。所谓的“暗”,就是对于心意和顺的两方,不能明面上去做,就使阴谋手段在暗中去做,达到使两方心意乖离的目的。

场合,就是在单方的场合里,对一方来说另一方的过失。方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一个使得他们关系乖违、不和的语言。主要就是讲,比如对一方说,另一方怎么对你不好。那么当时由于凡夫的心态,这一方当然就对对方有一个不好的看法,彼此之间对立、矛盾的状况出来了。

举例来说,比如怀着想使得甲乙两方,关系乖离的不良的动机,那么就到甲方的面前说乙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你对他是很信重的,但是,他却对你说这样、说那样。”这么一说了以后,那么甲听了就非常不舒服,他就想“我从前对他,眼里看得那么重,那么尊重他,他在下面竟然这么搞、这么来对我!”他心里当然一下子就把乙视为敌人。那么这样的话,由于心上的看法一变了以后,心上的那种认定就不一样,之后两者就产生矛盾。这叫做“暗离间语”。

2)大罪过品类

此中的大罪过品类,于僧团作彼此心意不和,

离间语罪过大的方面,就是对于本来心意相合的僧团,使得分成几派等等,而彼此不和。

这是由于境是很重的。僧以和合为体性,僧团本来有一个极大的集体的力量,那么假使在中间作破坏,使得分成几派,心意不和的话,在这当中会产生很大的过患,因此罪过极重。

特别于密咒乘说法上师跟弟子之间作乖离,金刚道友内部作彼此不和,将发生极大罪过。

特别就密咒乘而言,在宣说密法的上师和他的弟子之间作离间,使得关系乖违不和顺,以及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内部不合。这也是由于密宗师徒及道友之间法上的关系最重了。本来是在殊胜的坛城前有过誓愿,但是经由这种离间以后,师徒之间的因缘从此就破坏了。这种离间造成的后果,是使得师徒等等,他们之间由于破了誓言,而要下金刚地狱,出现这样一种结局。那么这个制造离间者,当然有极大的罪过。

今天的时代,这种业是非常地频繁,性质重,数量多。因为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也不守什么戒行,再加上一种肆意妄为,开口乱说,常常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断章取义地说一面之词。在一方前说另一方如何,经常这样来传消息、打报告、作评论等等。它的结局,就造成在密乘方面的师徒之间的关系乖违,道友之间的关系乖违,或者会造成各处派别的对立。那么像这样,就是非常重的离间罪业。

(二)果相

分二:1、略说;2、广说

  • 1、略说

此等十恶业之果者,于各各都有四种,即是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及士用果。

这一段要知道任何业共通的相。上述的十不善业,指从杀生到邪见,十类恶业当中的每一个,“果相”,是指每一个都有四种果相。所谓的当业报成熟之际发生的漫长猛利的异熟果,由与业因同等性或同类性而流的果相,以及环境上的果相,业果发展性效用的果相。

也就是,下至造一个轻微的恶业,比如偷了公家一张纸、打了一个小妄语,都一定会发生这四种果相。而且都是苦苦性,由它的发生,将会造成触恼身心的苦。对于这样的十种恶业所出现的四种果相,能一一确认而发生胜解,就发生了对业感缘起的一分智慧,这个明将破除业果愚的无明。

  • 2、广说 分四:(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4)士用果

(1)异熟果

在此,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都以两种感果情形来说明:1)由三毒别分感果差别;2)由三毒总说,以造罪轻重所出的果报差别。

1)由三毒别分感果差别

第一、异熟果: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若心等起以嗔恚增上而作,则感生地狱;以贪欲增上而作,则感生饿鬼;以愚痴增上而作,则感生旁生。受生彼等恶趣后,定须感受恶趣各各的苦厄。

第一门异熟果,当心发起时,由哪种烦恼增上而推动起业的造作,那在变出相应的果相上也会有差别的。比如,起贪心的时候脸红,起嗔心的时候脸黑等等,有这种缘起律,差别相上应当会有无紊乱显现的事情。对此,以观察去看到整个发展的进程,首先要知道,由三毒别别门受生有三句;其次进一步看到,受生以后具体的报相。

一、受生三句

“十恶业中的任何一种,若心等起以嗔恚增上而作,则感生地狱;以贪欲增上而作,则感生饿鬼;以愚痴增上而作,则感生旁生”。

这里要看到,业感缘起的表示就是“惑、业、苦”三字。等起或者发起上起了贪嗔痴,叫“惑”;以这个增上力,发生了身口意的各种造作,叫“业”;以此业力所牵,在果位识的阶段取了三恶趣的蕴身,这叫“苦”。这样就由惑、业、苦来看出业感缘起的状况。

第一句:如果等起是嗔恚,进而由嗔恚增上而作一些身口意的业,以此业力将会生在地狱中。

这里要注意,在因位阶段也有前位和后位,前位是烦恼,后位是业。前位的烦恼有一种推动力。譬如,要推动一个机轮运行的时候,它有一种能推行的力量,当这个力量增上的时候,机轮就不断地在运转。因此说,由嗔恚作为一种源动力,由它增上的一个推动的力量,发生了身口意的运转。后位是业。这是就因的前位和后位而论断。当这个已经出现的时候,就有业的势力,将使此心识在成熟位中,毫无自在地受生于地狱中。

其他两句要类似地认识:

第二句:如果等起是贪欲,由贪欲增上发生身口意的各种造作,以此结成业力;当这个业成熟之际,将无自在地受生于饿鬼中。

第三句:如果等起是愚痴,这个愚痴增上的缘故,以它的推动力发生身口意的各种造作,由此发生的恶业力,将使人生在旁生中。

二、受生后具体的报相

“受生彼等恶趣后,定须感受恶趣各各的苦厄”。

这里我们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要认识。要知道,由引业决定总报,由满业决定别报,别报就是差别报。譬如,以过去愚痴的恶业,无自在地受生在猪的胎中。那么这样一受生的时候就取得了总报,也就是猪的身体。然后,在猪的一世当中,以满业来决定它差别的报应,这叫“别报”。也就是在这头猪比如三年的历程当中,它就是没得办法,必定要感受自身上各种的苦报。

从时间的流程上去看的话,它从入胎一直到死之间,就有住胎、出胎,以及来到人世间以后从小到大各种的苦,一个一个地都要度过,一点自在也没有,该报什么就报什么。到了最终还要挨宰,事先它预感到的时候有一种恐惧,然后临刑前的奔逃,以及无法逃脱时的无奈,最后刀截断了喉咙的剧苦等等,这些就是差别的报。因此,在这个上面一定是需要这样感受的,这一切都是由业决定,不是随自己意愿的,这叫“定须”。

也就是说,这里的“受生”,是指造业第二刹那,就在识中熏成了习气,这叫“因位识”;而当此习气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去受取三恶趣中的某一个蕴身,当他结成名色的时候就叫生了,发生了总报。对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看,就是在受生以后,需要感受自身上的各种苦报,换一种说法,就是需要在各自的苦中运转、行进,这个是讲他的别报。也就是一旦受了那个身,就免不了在各自的苦厄或者悲惨的命运当中一个个度过的事情。这就是要进一步看到,果位识在成熟之际,已经受取了那个报体以后,就决定有这些别报或者差别报。这是一旦取了之后就不可免的,因此说“定须”。

举例而言,比如过去做人的时候,等起是一种悭贪;以悭贪的推动力发生身口意的造作,像是本来应当救济却吝惜而不作救济等等,这样第二刹那就在识中熏成了习气;当它成熟到了果位识的时候,以这个业力一念间就生在旷野饿鬼当中,这样叫“受生”,这个生就是那个蕴的生有;接着就不可免了(没有生的话,与自己无关,而一旦生了,已经取得了饿鬼的蕴身),那就一定要在一万年里面,在自身具体的苦厄当中度过了,这种状况叫做“行”。换句话说,这个饿鬼的报体是由业他自在转,而非可自主的,因此无法不这样运行。这个根身的苦厄或者障难,比如,尽其一生驰求寻觅,就是在一种寻求的艰辛、求而不得的忧苦、日夜不得的煎熬当中度过,如同《念处经》所说。此种由于业而行的苦相,的确是刹那不停的,那是非常具体,各个鬼身上都有不可免的苦厄。

再举一例,还是分生前、生后两段来看。生前,就是指那一世做人的时候,当时的等起是一种不明业果的愚痴;这个愚痴增上,以它的推动力发生各种身口意的造作,那么以此发生的恶业,第二刹那已经在识中熏上了习气;就是那么糊里糊涂地过的时候,已经在潜滋暗长,一到了成熟位,果位识出来了,然后一刹那间就入了母猪的胎中,那个时候一旦出了名色就叫“受了生”;那么生有出现了,猪的蕴体已经有了,可以想象,在三年当中,这头猪具体的苦报是没法免除的,一个一个都会受。比如,它生病的时候在猪圈里面没得治疗,也是在那儿呻吟的;或者尽其一生在愚蒙当中度过,也是有各种贪嗔痴的业;最后要挨一刀。就像这样,如果让一个神算子去算的话,或者具神通者来看的话,它一世的命运是那么明显、具体,无法脱出,这就叫“定须感受猪自身的苦厄”。

2)由三毒总说,以造罪轻重所出的果报差别 分二:① 细说上品;② 略说中品下品

① 细说上品

或者所谓等起上品者,即是由贪嗔痴三毒极重门和相续长门积集恶业的话,感生地狱。

再者,一切十恶业当中无论哪一种,假如在发起的三毒烦恼上出现上品的状况,由此积集业的话,将生在地狱中。

现在要认识,所谓“等起上品”有两门:一、程度门;二、相续门。“极重”,就是指那种极度恶劣的状况。譬如发嗔心的时候,已经发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发贪心的时候,贪得无厌、一定要拿到等等,他有一种猛利的情形,这叫“极重门”。其次,就是指起烦恼的时间相续非常地长。比如起一次嗔心,三个小时都处在嗔恚中,时间很长;或者今天也起嗔,明天也起嗔,后天也起嗔等等,串习的次数多,这叫“相续长门”。一是质,二是量,或者一是程度,二是时间。像这样,由于程度上发生了非常大的恶心,相续上串习的时间非常地长,那么以这两门的增上力,积集的业是很重的。所谓的“积”,就是不断地在集,当集成的业的势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受生地狱。

② 略说中品下品

如此,由中品感生饿鬼,由下品感生旁生。

在等起烦恼的状况上,将上品换为中品或下品,就是后二者的感果之相。也就是十恶业中,发起的贪嗔痴无论哪种烦恼,处在一种中品的程度、中品的相续状况里,那就以此集中品业,受生为饿鬼;或者处于下品程度、下品相续,集下品业,就生在旁生中。

比如起了悭贪,是一种中等的程度,然后在一生当中虽然有这种悭贪的心生起,但相续的时间是中等的;那么以此积集很多身口意的业,这个业的势力就是中等的;以此就会生在饿鬼当中。又比如嗔心起得比较轻微,时间上也不长,譬如每一次很短的时间就过去了,而且不是常常起;那么这样集的业就属于轻度的;但也是恶业,只会堕三恶趣,当它成熟的时候,就卷到旁生道里去了。

(2)等流果

分二:1)总说;2)别说

1)总说

此等流之果者,即是由异熟果所引出的恶趣处所从中脱出后,得到的人的身所依的受用。然而,在恶趣何处都有与各自业因同类的许多苦的门类。此等流可分为造作等流、领受等流两类。

“等流”二字在藏文上是“因同类”。由因——业的势力,现行的与因同类的果相,称为“等流果”。经教上总是就人世间的情形而讲述等流果,这要由三个方面来认识:一、阶段性;二、必要性;三、种类相。

一、阶段性

这是指感果的后位。也就是由过去的恶业,发生三恶趣的异熟果,经过漫长的时间不断地受报,消尽了能生的业功能后,就从恶趣处脱开,而得到人的身所依,在此时也有各种要受的果的相。这个受果的相与先前因业的相同类,称为“等流果”。

二、必要性

为什么只就人道的情形来说呢?因为这是对人说法,而说到其他世界的事,人就没有亲切的认识,所以就谈人世间报应的相,以切近、易于了解故。实际上,无论在地狱、饿鬼、旁生的哪一个恶趣处,都有与各自先前的业因等同或者同类性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苦,这些其实都是等流果。举例来说,由上品悭贪业会生在地狱中,在受完了地狱异熟果报后,生到饿鬼界,仍然会现行与悭贪业因等同的果报的相,比如,仍然感受各种的贫乏、求不得苦等等。或者由先前愚痴的业因,受了旁生的业报身,那么在这个报体上常常发生一种愚痴性的造作,这也是与先业同类的果相。

三、种类相

与因同类的果相的流现无量无数,这里以归纳法摄为两种:造作上与因业势力同类而现行的果相,这叫“造作等流”;领受上与因业功能同类而现行的果相,就叫“领受等流”,无数的等流果报相摄在这两种当中。

我们还要看到,原文上是怎么样点出它的果的相。要知道,因果律都是同类相应,就是果和因相似,这在《念处经》里面到处都有讲到,这个“相似”就是“等”的意思。那么等流的两个大的类型,就是造作上的因同类和领受上的因同类。

说到造作上的因同类,就是造业的时候那个动作的相,会发生一种跟它的因行同类的果上的相,这叫“因同类”。也就是,果上的造作和因上的造作是同类,这是缘起律的无紊乱所决定的。或者说有一种行为惯性,跟当初业的动作会同类地现行。譬如过去喜欢偷,现在一见到那个好东西心又发痒了,又要去偷。或者,就喜欢用残暴的方式来对待人,看多了暴力片,这样习以成性以后,一碰到相应的境,马上就会发生这种造作的等流。或者现在的人喜欢沉溺在电子游戏里,心不断地沉浸在那种非理的行为状况中。这种习性深了以后,到现实当中,马上就会无自在地,从十层楼的高处飞下去,这就是他过去在电子游戏里的角色的行为,他就同类地现行了,结果就跌死了。或者,他习惯了凶杀的角色以后,在现实当中遇到什么人,就可以一刀捅进去的,他认为杀得痛快等等,这些就是造作等流的相。

再者,果上领受的相与因的造作是同类的。譬如,因上造作的相是杀掉对方的命,而果上领受的相是与这个因相似的,就会杀掉自己。或者你对他人制造痛苦,反过来果上会在自身上制造痛苦,这叫做“天律无紊乱”。在《念处经》里常常讲到的“相似”两字,或者各大论典里面讲到的“同类”,就是这个“等”的意思。又比如,现在感受贫穷的苦,这个果报的相跟因上窃取的造作的相是同类的或者相似的。也就是,由偷盗所感现的是贫穷,由邪淫所感现的是妻不贞良;或者反过来说,由放生所感现的是长寿,由布施所感现的是富裕等等。这个果上领受的相与因上业行的相是相似的、同类的。

按《念处经》显示三世因果的远程状况

在恶趣受完重报回到人间,由于业功能仍在,因此在人的报体上,仍然会发生各种与过去的因业同等流类的报应的相。为此,我们要从时位、体性、差别这三个要点上,来认识人间余留果报的情形。

业果自有它的深远状况。犹如人患病,以这种病因,当时成熟的时候会爆发出非常猛利、漫长的病苦。然后,这个功能消减到一定程度,虽然脱离了重病状况,也还是处在轻病状况,因此在那后位的时候,仍然会有许许多多与那个病因同类的报应的相。由这个比喻我们就清楚,在时位性上,比如那个业在成熟位的时候,不断地变现出恶趣处的果报,到一定的时候,这个功能消完了,从中脱出得到人的身依,这时候余业的势力还在发生果报。而这种果报性就是与先前的那个恶业同类的,这是它体性上的同类性。再者,虽然没有在地狱等的恶趣里数量那么多、程度那么深重的果相,然而仍然有较轻一度的许多苦厄的成熟。

所谓的“同类性”,又有造作上与因——业势力同类的状况,这个叫“造作等流”,以及领受上与因——业功能同类的状况,这叫做“领受等流”。举个例子,比如某人在唐朝的时候造了很多的杀生业,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业的病;当它成熟的时候,被判罚到热地狱这个重型的病院里,在无数年里面受极重的杀生业病的苦。在那里受完了以后,转到了轻病状况,就被判到了人间这种非重型的病院里。由于杀生的业病没有全部消尽,那么以它余留的势力,以较轻的方式在人世间发生各类与先前杀业同类的果报的状况。从习性上看,会不断地现起对杀生的爱乐之心,这叫“造作等流”。在领受上,身体上会成熟各种病等的苦受,这就是“领受等流”。而这个余业势力是在不断地发生果报,所以它的数量是非常多的。

为什么针对人间说等流果呢?因为这是我们最能够去体会的、现前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整个三世因果的缘起一路发展的进程,不能只局限在某个片断,那样是看不清楚的。而应该拉长到前业后果的大的历程上,才知道它是由于往世有非常多的恶业,在受完了恶趣的果以后,到人间的时候,这些残余的势力也在一个一个地涌现果报。因此,人世间的短命、多病、缺财、眷属乖离、受诽谤、根身残缺等等的这些报障,其实就是由那个先业,受完了重报以后,处在轻报位的时候,不断地出现的领受上的等流。再者,在这人世间,有的人喜欢偷,有的人喜欢杀,有的人喜欢淫,有的人喜欢行善等等,这也是由前世业行的习性,到了此生的时候,一遇缘就要现行。这样就可以看到,我们人生中的种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一切的命运都是由业决定的。

2)别说 分二:① 造作等流;② 领受等流

① 造作等流

分二:A 先发生总体认识;B 由此确认众生习性的业报相

A 先发生总体认识

造作等流者,即是与先时业的造作同类而起,往昔若是一个杀生者的话,今生也爱乐杀生;往昔若是一个盗窃者的话,今生也爱乐偷盗等。

造作等流从总体上认识,首先要知道缘起的相状。缘起总是果与因同类,这里因上要知道,业的造作的相或者动作的相。那么此种因——业行的动作或者造作,会在后位同类地发生,这叫“造作等流”。其实,就是业的习性或者惯性同类现行的相。也就是说,从前是一个屠夫,他常常发生的业的动作,就是心上喜爱杀生,然后有一系列心、口、身各方面的动作。那么到了后来的此生当中,一遇缘的时候,就现行这样的心里动作,或者业行的造作状况,这叫“造作上的等流”。或者从前是一个盗窃犯,那么到今生自然地发生这种造作上的等流,也就是在心理上会有对于偷盗爱乐的心行的相。这也叫做“习果”或者“习性上的果”。

再比如,从前喜欢说妄语,到了今生就是喜欢说一些虚诳的话。或者从前喜欢邪淫,今生也是特别好邪淫。或者从前喜欢跟真理倒着来立论,喜欢邪僻的见解,今生也是动不动就起邪见等等。这些都是造作习性上的等类而现,叫做“造作等流的果相”。按照汉语很明白地表达,就是业的状况同类地现行,就叫做“造作等流”。

B 由此确认众生习性的业报相 分二:a 人;b 旁生

a 人

因此,有人儿童幼小时苍蝇、蜜蜂等随见即杀而爱乐杀生,此等皆是往昔造作杀生的等流果。如是,从儿童幼小时起,诸人由各自宿世造作的业势力不同,有些爱乐杀生,有些爱乐偷盗,有些不爱乐彼等而爱乐行善,如是等类都是往昔造作的后继或等流果。以此缘故,莲师说到:“宿生作何业,当看此世身;来世生何处,当视此世业。”

人类的状况,我们从自身和他人的方面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就是作为一个人类群体的现象,好多都是从恶趣来的。那么杀生的习性,我们可以从幼小时一直看到晚年,他不断地在现行同类的心理习性的状况。比如很多人在很小、刚刚会爬的时候,见到苍蝇、蜜蜂就要去打死;更大一点的时候,一看到蚂蚁出洞,就用热水浇。或者到了春天的时候,有蝌蚪、小鱼等等,都是喜欢杀,贪刺激,杀的时候不亦乐乎;到了夏天的时候,树上有知了,花丛里面有很多的飞虫,地上也有爬虫等等,都是见多少就杀多少,像这样对于杀生非常地爱乐。再进一步发展,比如到了读小学、读中学这样的青少年时期,再到了读大学以后成了成年人,一直到中年、老年,整个的过程中,由于他宿世爱乐杀生的习性,到了今生的时候,一遇缘就会现行。比如再大一点的时候,会去河里捉鱼、捉泥鳅,到树上打鸟等等,变着花样来现行的。再大一点,他喜欢活杀、打猎等等,喜欢暴力、凶残,甚至在梦中也是不断地出现各种杀生、打仗等的情形。就像这样,尽其一生不断地出现同类的业行,一直对这一类的恶业起爱乐之心,像这样就是造作等流果。

再就差别相来说,个人由于自己前世造作的业行的势力各有偏重点,因此就体现出人类在此生当中的习性各有差别,有的好杀,有的好盗,有的好淫等等,那么这些就是习性的果。再者,有些人由于宿世行善的势力强,或者有愿的摄持,那么在今生他不喜欢杀盗淫等,而是好乐行善。就有诸如此类的各种现象出现。这就是前世造业的一种后际的影响,或者说是造作的等流果。

这里“以此缘故”是表示理路上的承接。由上面发生的总体认识,就会有以下这些对众生习性的起因上的确认。莲师这四句颂重在前两句,也就是由以上三世习性同类的业果相,由此莲师就会这样说。就是讲,前世是作什么业的,要看今生这个身上,他在干什么。由今生造作的状况,就可以推知前世是干什么的。比如今生特别喜欢做生意,那就证明前世也是作这种业的。今生就喜欢读书,那前世也是个读书人。或者今生喜欢收藏某一种东西,前世也有这种业行等等。这就从前面的这种等流果的缘起律,莲师就有这样说。

b 旁生

非但如此,诸旁生类中鹰狼等喜爱杀生,老鼠等爱乐偷盗,此等也都是各个前世造作的等流果。

不但人类有这种造作等流的果报相,或者习性上同等而流的状况,在旁生界里同样可以看到。这里先举两个实例,再推及一切,无不如此。

第一类,像鹰和狼等等爱乐杀生。鹰飞在高空中,一看到那里有一只鸟、一只兔子等,马上就现行杀的习气,那种欲乐使得它瞬间就飞下去,要杀掉那个小动物。狼也表现为凶残的相,就是好杀。相反,山羊就只喜欢吃草。这里可以看到习性大有差别。这是第一类,这种对杀的爱乐,就属于由前世杀生业行过来的等流果。

第二类,老鼠等类喜欢偷盗。譬如老鼠白天不出洞,怕见光,总是像宵小一样的,在昏黑的时候出来,非常地兴奋。如果看到哪里有吃的,它想方设法要盗窃。就像这样,有对偷盗爱乐的习性,这是前世偷盗业行的等流果。

其他如猪的愚痴、狐狸的疑、鸳鸯的爱、狗的忠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习性上的同类果报,这就是业行的造作等流果。不但旁生如此,下至地狱上至天界,所有六道的众生,心识都有习性上的等流,这叫“造作等流果”或者“习果”。

小结

到此,我们应当得到一个确认。就是众生的各种好杀、好淫等的习性,是怎样来的呢?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与果不同类的邪因而生,而是与果同类的先时造业的果报。就造作的习性而言,从前就是这么造的,导致今生就会这样现行,这个现行的状况都是前世造作的等流。

思考题

1、异熟果中:

(1)由三毒别分感果的三种果报差别是什么?受生后的情形如何?

(2)由等起的哪两门决定造罪的轻重?由三毒总说,以造罪轻重所出的三品果报差别是什么?

2、(1)解释“等流果”的涵义。

(2)等流果是何种受报阶段的果相?

(3)生在六道中的哪些地方会受等流果?为什么经教里只讲人道等流果的情形?

(4)等流果可摄为哪两类?分别解释其体相。

3、(1)以杀生为例,说明人类习性业报相的情形。

(2)哪些情况属于人的造作等流果?

(3)如何推知一个人前世的业行状况?

(4)举例说明旁生造作等流果的情形。

新时代的业果观——加速度的造作等流

等流有二:一、造作上的等流;二、领受上的等流,都是讲因果律的无紊乱,同类酬报。那么讲到造作等流,着重在业行的习性上,前一次这么做,后面遇缘还会这么做,它总是同类而起的。原先喜欢偷,现在还是喜欢偷,不会一下子喜欢布施;前面喜欢颠倒看待,没有对治到之前,他不会一现行又变成是很纯正,这不可能的。所以,邪熏是很可怕的,过去那么熏了,思想、见解、心理模式等等,这些输进去了以后,就在同类地反应。

各种的邪教、邪的政治机构等等,都是首先通过洗脑,灌输那种见解的模式,然后你就同类地反应了,这种叫做“造作等流”。或者,各种的外道思想家,他有一种见解上的霸权主义、扩张主义、控制主义,他的我执非常狂妄,想吸收一大批的信徒信奉他的主义,因此他以种种教、理、喻来说明,之后让你感觉就是那样的。比如他说“人要放肆,要张扬自我”等等,你熏完了以后,由见解到行为,就会按照那种去做的,认为这个是很好的,然后模仿,只要一次熏了以后,下一次又会来。

就像过去几十年前看武打片,小孩一看,第二天一醒来,爬出去了拿棍子就开始舞起来,这种叫“造作等流”。接着是流行歌曲,一听了之后,从发廊里走出来就这样唱,“千年等一回……”现在就是网络上,各种的新式语言一传播,马上造作等流就出来了,互相传染,很快就出来了。因为同类的东西,你只要认同,然后心理上稍微一模仿,下一次就来了,有这么厉害,下一次不会出别的方式。当他一下子认同的时候,起了胜解以后,就开始有欲有行了,接着下一次就来了。所以,暴力片造成一大批暴力者,爱情片造成一大批痴情者等等。

现在网络文化的传播,它的流行面很大,会出现同类的流行病。大众的方面就成为一种大众的病,个人的方面成了个人的病,都是这样同类在流行的,这种叫“造作等流”。一般人就傻乎乎的,他不知道有个心,所以乱熏一通,然后还自以为是,认为很对,所以一般人都是没有智慧。你看造作的等流上,它有时代的一些业力的病、心理的病。不必说是从前生来,现在的业就反应得非常地快、成熟得非常地快。快到什么程度?前一个小时还在熏,后一个小时已经会了。各种的东西都是竞相效颦,各种的状态由于熏习过多,都会忘记那只是个虚假的分别,还以为这是非常地对。但是,一旦颠倒了以后,只会造成无数的苦难,所以这个时代,人类精神的状况有非常多的颠倒。

造作等流从现世来看,细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做派、一种服饰、一种表演、一种方式,迅速地就能传播开来。而自身就执著一种不甘落伍、落伍就不是人的这种状况,马上就效颦,很快就能表出来。但是这种表的都是颠倒的、非理的,因此,人都是汹涌地在增上烦恼、在增上邪行。譬如要反传统、反正规,他用一种反面的说法,让人感觉非常有味道、非常奇怪,而引人注意。那么人熏了以后,马上就会这样说,夸张、颠倒,黑说成白、白说成黑、善说成恶、恶说成善等等,让善恶交换位置,让这个心反面去转,然后哗众取宠、突显自我,就像这种,很快就会学会。或者表演自我的各个方面,都是包装、都是显奇等等,这些熏多了以后,一下子就发出来,那种等流非常强的话,就会烦恼炽盛,然后一下子刹不住的时候,他也不是以因果的理去衡量的,而是认为我完全可以超越、可以自由,随便地都可以现行的。那么这样就会导致,那种非理的心一旦强盛之后,人就会疯掉、垮掉、碎掉。再者,人的私欲大了以后,每个地方都是一种搏斗的精神、一种动物园的作风,这种心行上的等流,再发之于身口上的等流,非常地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末世成为业海泛滥。

② 领受等流

分十:A 杀生;B 不与取;C 欲邪行;D 妄语;E 离间语;F 粗恶语;G 绮语;H 贪心;I 害心;J 邪见

第二,领受等流,十不善业各有二种。

在进入正式的引导之前,先要认识领受等流的业果相。

“等流”,就是指在因果律上,果是与因同类而现行的。这是由无紊乱的因果定律所决定的,通常说“丝毫不爽”。等流有造作习性上的同等而流,又有受果报上的同类而领,这里说的是领受上的等流,这个“受”就是十二缘起支当中的受支。

以两个比喻来说:一、回响喻;二、镜像喻。对着山谷说“喂喂喂”,就领到“喂喂喂”的回响,说“呸呸呸”,就领到“呸呸呸”的回响,不会说“喂”领“呸”,说“呸”领“喂”,这叫“无紊乱”。一一都是这样的同类的回应,这叫“天道好还”,叫“因果法则不会紊乱”。那么,这样领受到与业因同类的果报,叫做“领受等流果”。又像镜像,现一个笑容,领到一个笑容的回应,现一个怒容,领到一个怒容的回应,丝毫都不会错的。这要知道缘起的丝毫不爽。

意义上应当明确,作的任何的善恶业都有相应的回应,称为“报”。报是酬报的意思,立了功就奖赏,这叫以奖赏来酬答你的功行;造了罪就治罚,这叫以惩罚来酬答你的罪行。而且,什么功就有什么赏,什么罪就有什么罚,一条一条的,就像人间制定的法律那样。法律还是由分别心来制的,而天律是一点点都不会错的,尽十方三世所有的世间缘起的海洋里,连一点点都不会错乱,一点点都不会因为时空的转变,而发生紊乱的,这叫“天律”。就报应的酬偿来说,它就叫做“报”。

就好比农民,种什么种子有了因,加上水、土、阳光什么样的缘,到了秋天就有果实来酬报。比如在轮回的范畴里,全部都是这样子的,造什么因就酬报什么果。在出世间里,也是修三乘的什么道,就酬报什么果。譬如说,佛有一个“报身”的名称,那个“报”就叫“酬报”,酬报他因地的大心、福慧资粮的圆满,那么就出现了报身,这个报是酬报的意思。那么这样子就理解,缘起律上的酬报法则。

当我们拓开见解之后,就知道无数的恶业,一条一条都有相应的酬报,无数的善业,一条一条也都有相应的酬报,而有漏、无漏等诸种的业,都是如此的。《华严经》就是在无数的恶业中,选取那些过患极重的根本性的十类,然后指示它的等流果,也就是,每一种恶造了之后都会受到相应的果报。那么这里,又举了代表性的两种,因此说,十恶业里每一种都有两类。但是,不是说只有这么两个,而是选它的代表。像后世的菩萨造《入中论》等,或者各个派的教授里要介绍因果的时候,都是这个法则,要知道,它的根源是毗卢遮那佛宣说《华严经》。

再相应于人类的适度的教法,就是以这样根本的十大恶业、代表性的两大果报,来认识业果相的话,这是因为就人间来说,我们都能很真切地发现,有这样的各种命运的相。那么它从哪里来?这个时候就要指示业的由来。如果对这二十个都有非常具体、亲切的认识,那就有了资本,举一反三会知道处处都是业果。而且行为上,不是过去的那种业果愚,像盲人一样的,而是非常清楚地知道,做什么就领到什么,业果是那么多、那么细、那么样真切不虚的,这样子我们会拓开明了的智慧。

“领受等流”。

领受等流,就是种了这样的因,就会发生这样的报应,你在身上一定会接受到的,这叫“反应”。好比今天吃了辣椒,种了胃病发作的因,那同类的病症就要出来,就该你受,你就要领到这个受,而且领到的受,跟你吃的辣椒是同类的反应。“同类”,就表示因果律的不紊乱,种辣椒得辣椒,不会得茄子;种茄子得茄子,不会得辣椒。同样,你种什么得什么,你种杀生,短命、多病;你种偷盗,贫穷、匮乏等等。就像这样,天律没有一点搞反的,叫“天道好还”。怎么说出去就怎么反过来,我在山口对着山谷怎么样说一个声音,我就领到那个相当的回响,出来的回响跟我说出去的声音完全是同等的、同类的,这叫“等”。那么无数的善恶业,任何一种都有相应的报应,而且好有好报,坏有坏报,此有此报,彼有彼报,一点都不错的,都是果与因同类的、相似的、相应的。

“十不善业各有二种”。

那么,这里把无数的恶业归摄成十个代表性的恶业,而在每一种恶业里,说代表性的两种。这是依据《华严经》中的教授而来,以后《入中论》等,以及各大教派的引导文,都是遵循这个教轨而说的。所以,“十不善业各有二种”是一种代表性的表示,不能局限地认为只有这两种。就好比我们对各种病的病症上,会写着“病因如此,发出来的病症是跟它同类相应的”,这叫“等流”,而这个病症举代表性的两种,在药瓶上或者药书上这么写一下,但是也不能局限说只有这两种,代表性是这两种。

然后扩充开来,我们所得到的见解,就要知道造任何一个恶业,都会有要领受的等流果,你那么造了就有那样受的。就好比你应该知道禁忌,得了胃病不能够吃辣椒,你吃多了就胃痛;再接下去,那个同类反应更大,胃出血等等。它所滋生的反应,不是说肺出问题,或者心出问题、脑出问题,而是胃出问题。知道禁忌之后,就不能去做,否则你一做就领,就绝对要领到这个“奖赏”的,而且一点不会错的。像这样,对因果律要发生胜解。

佛在说法的时候举二十个例子。打个比方,就好比我们以一种缘起的愚蒙,认为吃什么东西无所谓的,随心所欲,但是,要引导这个人从盲目走向理智的话,就要给他做十大根本食品、两种代表性症状的剖析。也就是引导他去看到,你吃什么食品就领到什么反应,每一种都是同类的缘起律,无有丝毫紊乱而发生的。那么这样子就跟他说:这是十大根本食品,你吃了 A 食品,导致寒病;吃了 B 食品,导致热病;吃了 C 食品,导致肝病;吃了 D 食品,胆固醇升高等等,好严重的病都出来了,一一都有这么具体的报应的相。

只要十个大的方面,每一个举两个代表性的例子,很具体地确认到,的确是有这样的大的报应的相,那么这上缘起的胜解一定会生起来。“哦,原来吃什么就会领到什么呀!我吃了辣椒就领到胃疼了;我吃了甜食,你看牙就疼了,这么快;喝了一点酒,就马上肝硬化;吃了这个,就马上血中毒……”这样子二十次非常细致地确认之后,就破掉了缘起的愚蒙,这个见解就开出来了,就知道不能乱吃,吃了就有报应的。而且,不能以吃这个来得那个,而是应该吃真正能够补养身体的营养素,吃了之后身体就好;乱吃,身体就坏,这样就会出现取舍的智慧。


E 离间语

分二:a 认识;b 运用

a 认识

造离间语的等流果者,眷属仆人不和睦,及有攻击自己等暴相发生。

这里要看到一切都是缘起生。由于过去造下了这样离间的业,而这个业种在识田里已经有了,那么这样的话,必然在后来发生这样的果相。也就是在自己的周遭,出现了眷属仆人心不和睦,以及发生下属对主人对抗的现象,“等”字还包括各种心与心之间不能融洽、融和等的苦相。

要注意到因果律的同等性。以前造了离间的业,让本来和睦的两颗心灵变成了对立、矛盾,彼此之间出现了一种由融和变成逆违的相,严重的就彻底地破裂,变成了敌对的相。那么这样,在受报的时候,业种一旦成熟,因果律自然会感现下面的人非常地不和,彼此勾心斗角、派系斗争、你说我我抗你等等;或者自己作为主人,总是出现下属的一种反抗。这些就是由那个离间业感召出的逆违,心与心之间始终融和不了,这个叫做“领受等流”。

也就是造了离间业,在识田中熏习的业种没有净除之间,一旦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受。也就是,心与心之间没法和谐,现的都是一些冲突、对立,彼此之间疙疙瘩瘩,非常难以心和心通融、和顺。这个业种一变出来的那种业力波,总是在那里不断地发生作用,心和心之间总是出现一些对抗、冲撞、违逆等的状况。总而言之,以一个和合的心现出的是和合的相,以一种离间的心现出的是乖违的相。那么,透视了业果的法则之后,我们应当发生“和为贵”的理念。

b 运用 分二:Ⅰ 从业果律上如理思惟;Ⅱ 于自心上如理止行

Ⅰ 从业果律上如理思惟 分二:一、果相;二、因相

一、果相 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一)总说

也就是,上师的僧院、官员的属众、家庭的仆人大多数内部都不和,并且无论说多少都不肯听,反而出现辩驳。

总说要把握两点:一、什么人群当中;二、何种不和之相。

一、什么人群当中

娑婆世界是一个业非常不清净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已经到了五浊炽盛的年代,那么在这样的秽土斗争之世,以僧俗、官民所摄的一切团体,大多数内部都是不和睦的。

具体来说,普贤上师以三大类来含括一切的群体。“僧俗”含了世间、出世间。“僧”就是指一位上师下面的僧院,下面的徒众也是一类一类。“俗”有官和民两类,官员下面有好多的下属,民就是每个家庭,各个家庭里有好多的仆人等等。那么实际这就表示一切世出世间的团体,今天可以说含括了一切的宗教、政治、商业、教育、家庭等的群体。

这并非极乐世界或者其他较清净的凡圣同居的国土,也并非在此世界早先业很清净的时代,而是到了人寿百年非常污秽的这个阶段。就像《悲华经》等所描述的那样,这样一个非常苦难的世界里,越是到了末世,就越是会发生像弟子斗争师父、女儿斗争母亲等的现象。这是秽土斗争之世的普遍现象,它的业果相就是,除了极少数,此外这些世出世间的团体里,大多数都是内部不和的。对此我们应当有客观的了解,我们就处在其中,由此学习业因果是非常切身的。

二、何种不和之相

在这些世出世间的团体当中,彼此各有一套,反正视别人好像是对头,一说什么,一种冲突感、一种抗拒就出来了。那么在今天来看,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逆反、对立。

其次的果报相,就是失去了君臣之道。大多数的人都不忠良,不知道自己的本分位置,这也是由宿世彼此之间造了很多的恶业,在这个时代就出现了普遍的状况。也就是上位的人无论说什么,下位的人听都不愿意听,不但不肯听,而且要起来争辩。所谓的“辩驳”就是还嘴,说过去的,马上就给你说一个不好听的,马上就是一种抗拒、驳斥。就像这样的状况,这都是恶业所现的苦的状态。好比在现在大学的课堂里,老师一说什么,学生就能马上站起来抗击等等。或者在家庭里,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主仆之间等,在社会上就是长官与下属、老板与员工之间等,到处都是这种情况。总而言之,这里的果相,总的就是不顺从、对抗,人们心与心之间不能融和。

(二)别说

普通人家的仆人们派他做一件容易的事,也两度三度说的时候都像没听到一样作,直到主人起嗔以激烈的言语驱使时,才不情愿地迟迟而去,事情做完,连这件事如此做好了的答复也不作,常时仅仅住在恶劣的禀性中。

这里举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来引导我们认识身边出现的果的相状。这讲到了仆人的不忠,举了在吩咐做事时,初中后三个阶段非常明显的表态,这揭示了主人非常明显的领受等流的相。在这样的引导之下,我们需要非常清楚地认得这样的果相。

是怎样很明显的一种表露的情形呢?因为本来就是不难的事、非常容易做的事,可是却说了两次、三次,就跟没听到一样的。而且,每次派他做事的时候,他就自然只有这种表态,就跟耳边风一样的。

中间主人大光其火,以非常激烈的言语驱使他去做的时候,他就处在一种非常不情愿的状态里,慢慢地才动起来。也就是他的心是反的,那么主人推不动的时候,就要用一个非常大的强迫力,当能敌过他对抗的力量的时候,他也没办法,但是他的那种表态非常地不情愿,然后慢慢腾腾才启动起来。那么这样子可以看到,他的那个心的一种逆违,一遇到这种情况,现行的就是逆违。就好比我们去分析物理的力一样,如果顺着来,稍微用一点力,手指一弹马上就走了;但是它是抗力,因此你稍微用一点点力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不动。

最后做完了,连一个简单的汇报也没有。那么这样的表态还是一种不顺的动作,在任何情形下,他总是乖离的。

在这个引导之下,我们就开始认识到这个果相,这个果就是主人领到的报,叫“领受等流”。仆人的表态就是不肯做,实在没办法才去做,做完了也不肯去汇报,他那个心是乖离的。“常时仅仅住在恶劣的禀性中”。这个“常时”就是业果的持续性。只要当初造的那种离间的恶业,它的功能没有消除之间,一直就是这种反应。“常时”指相续,不断地得这种报应。只会有这个脸色给你看、这种态度给你还,没有别的,这叫“仅仅”或“唯一”,它是表示业果的决定性,丝毫不爽,业上面没净除的时候,就只有这样的。“恶劣的禀性”,就看到这很邪性,怎么说了就不听?怎么就是这样?其实就是自己该受的报,他就老是只有这种反应,这个就叫“报应”。

二、因相

这些现象都是主人自身往昔作了离间业所成熟的果报,

这些都是主人自身过去作了离间业,而成熟了果报。

按因果律观察,这样出来的一种人心乖违的相,它不是无因出现的,也不是不同类的邪因发生的,而一定是自身从前做过这样的事,也就是离间、破人关系等。那么这个业种种下去没有净除,到这个时候成熟了果报,就出现这样的状况。

因果的同类要这样理解:那个时候破人的关系,人家本来心和心之间是很和谐、和睦的,突然之间搞坏了,彼此变成了敌对,结上怨结了。怨一旦结上的时候,心和心是乖违的,就连见一面也不愿意,还愿意听话?还顺从?还来尊重?什么也没有的。像这样,他在人心上就制造了这种状况。那么这种业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一旦搞坏了,没有和好之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子相续的。那么这种重业就一定会追身,就在自身上,到了时候就要成熟,不但是异熟果,到了人间等流果还要出来。因此在这一世,当他的那个业成熟的时候,就自然感现这样的状况。你会发现,下面的人老是彼此不和,天天争吵、打架、勾心斗角。就像今天看到的一个佛教徒的团体、一个世间的团体里面,除了少数人,全部都已经分成几派,这样子就没有办法和睦。这都是由于这个世界非常重的恶业所感。

小结

这里关键要认识果相。任何一个状况发生出来,它就叫做“果”,那个人老对我反抗,这不是偶然的,我老领到那种果是有原因的。按照大体的因果法则去推的话,那是我前世作了离间业,所以老领到那种反应。当然离间也有很多很细的业的状况,我们只能大致地说,要么你过去破坏过他和别人之间的关系,要么有些间接因素等等。总而言之,他对于自己那种心理上的反应就是不好的,除非自己净除了业种,缘起的反应他才会息下来。

那我们现在不谈真如缘起,谈到阿赖耶缘起,自他互相之间的那种赖耶的种子是要起作用的。你要知道,他不是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违逆的,他对别人是很柔顺的。别人一说什么,他马上就去做;为什么我一说过去了之后,他的反应就这样?可见他并不是违逆的自性。他如果是自性,就像火是热,那不可能改成湿。但是,他只有面对我的时候,就老是不听,一说什么就有一种违逆的状态出来,这证明是一个缘起的现相。而在我身上就不断地这么领的话,是我曾经发出过一个东西,才这样领的。因此这就能断定,我过去在他的身上,或直接或间接造下过离间的业。在这样一种业功能没有消失之间,他会一直不断地这么出现的。

就好比父子俩出问题了,他们会在几年之中闹别扭,父亲说什么儿子都不听。那个儿子对自己的老婆是百依百顺的,但是对父亲呢,说什么都不听,证明他的自性不是违逆的。那么,父亲为什么老领到他这个反应呢?过去他们之间是有一点事情的,那个时候突然之间心理上发生一些变化了,因此那个没有纠正之前,也就是这种业的连接上没有消除之前,他会一直不断地犯。或者某个时候父亲自身也检讨了、忏悔了,或者儿子也经过忏悔了,或者是别人和解等等,他的心结打消了,他心上的那种起分别的习气停下来的时候,才开始又能缓过来。要知道,那个领到的反应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平等因引起的,一定是由相应的因发生的。

前面别说那里,三次指示的时候都是指示果相,而指示的果相是领到的反应,这个领到的反应就是果报,这个反应上面一个一个都是同类的。那么他的反应是什么呢?反应的不是向心力,而是离心力,每一次都是心脱开来的,不愿意听。所以,前面用了两个“作”字,就仆人来说,叫做“造作等流”;就主人来说,他是领受等流。他为什么老是那么去作?主人说什么就跟没听到一样?因为主人就要领到那种反应,这就是一个报应的相。然后,中间很激烈的态度去驱使的时候,虽然是动了一点点,但那只不过是驱迫的力量强大,他才迫不得已在动的,这也还是表现出他是一种违逆的状况。最后,他压根也不去汇报的,那么这个也是一种离心力。

主人为什么会领到这个呢?就是你过去对人家怎么样,人家就怎么反应。在天理的法则上,过去人际关系上做了什么,就领到什么,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么现在尽是不断地领到这些,如果自己的心清净,能明缘起的话,就知道:“这唯一的就是我造了离间业所感得的,其他没有解决办法。”那么在这个时候,就不是第六意识凭着自我的一种维护,然后起一种颠倒的心:“你这样对我的话,我要惩罚你!我要骂你!罚你奖金……”这个就没有什么大的意思。就要知道,这里面是有个业在运转。那么目前领到的这些,就叫“领受等流”,也就是这种反应不是偶然的,它是由相应的业发生的。

Ⅱ 于自心上如理止行

因此需要对恶业发起追悔,还需要努力化解彼此间的怨恨。

以此缘故,自己要对于往昔作的恶业生起追悔之心,而且,需要在化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怨恨上努力。

“因此”,就是由以上的如理思惟,要发生如理的修行的状况。消极上的止,就是找到原因,是我自己做了坏事,因此在这种现象出来的时候,不能发无明火,不能只怪对方:“就是你禀性恶劣!”其实,离间的这个罪业没有消除之间,就一直会有这种反应。

因此,过去做的离间的事,虽然没看到,也一定是有的,对此要生起深深的追悔的心,而且要净除掉阿赖耶识中的这些业种。只有净除了,这个果才能转变。积极上的行,就是要设法化解怨结,而不是对仆人作惩罚等等,这要主观上作努力的。


(3)增上果

分二:1)总体认识;2)分别认识

1)总体认识

增上果者,即是成熟于境的果分。

增上果是指环境上成熟的果相,即业具有一种制约力,不但出现自身身心上的报相,还左右着环境上的报相。

感果是综合性的。譬如一个天人,由造大善业,此生生天,不仅在他的根身上成熟果报,还在境上显现妙果。在一个天人的环境里,有宫殿、园林、甘露、妙音等等,都是让人欢喜的,这是由善业的力量制约着境上的显现。缘起的条理是没有紊乱的,以一个大的善业、纯的善业,就普遍地现出都是那么地惬意、欢喜的境相,以及以此得到的悦意的感受。如此在环境上成熟的果,叫做“增上果”。

所谓众生业感在器世间实现的情形:

众生都是随着业而现身在世界中,业力同类的,彼此气息互相流通。而且,自身那个气的集中点特别有一种摄持,仿佛就觉得有各个的身体,这就是有情界。而在身体范畴之外的其他的气,彼此交相重集,仿佛有各种物质,这就是器世界。那么器世界的状况,就是自身的业成熟位出的气息在外部呈现相状,而且由众生的同类业感会出现相应的相,这个相跟业是相应的,所谓“因果相当”,这是业感缘起。而每一种业,它会出现对应的状况,缘起不紊乱,这叫“条理”。以此我们逐渐地来认识,十不善业各自业成熟的气氛所显现的器世间的苦相。

2)分别认识

分十:① 杀生;② 不与取;③ 欲邪行;④ 妄语;⑤ 离间语;⑥ 粗恶语;⑦ 绮语;⑧ 贪欲;⑨ 害心;⑩ 邪见


⑤ 离间语

由离间故,当住环境中有深谷、险隘等难行处的处所。

这里离间业上的因果条理,注意因相是以离间的意乐,使彼此的心不和睦,致使心路不通,处处阻隔难走;以此感现的果相,就是要住在有诸多深谷、险隘等难行处的处所。“等”字包括丘陵坑坎、险崖、陡峭山路等等,或者有险阻状况的地区。

“当”字表天理当然,“住”表天律惩罚,需要老待在这种地方,非常难受、难走。这是由于因果律使然,也就是从前是让别人的心很难走,有非常多的险阻、障碍;因而现在感现的环境,就是出现这样非常难行,到处都是障碍、到处都是险阻,不能直接通过去的地方。所谓的“路”,就是由此到彼。所谓的“易行之路”,就是很通畅,好走,从这边走到那边、从那边走到这边都好走。而离间使得彼此心气不通,由这边发出去的到不到那边,从那边发过来的也有障碍或者不能直接通;以这样的业感现的报相,就是一直要待在这种很难走的地方。那么在他的一生当中,每一次都是非常地难走,要经历很多的险阻、障难。


(4)士用果

士用果者,若造何业,彼业即成诸多增长后,于累世多生中,无边际苦海里接连经受,以及复操恶业日益增长,从而于无边际轮回中漂流。

士用果上的因果条理,就时间的流程,把握两阶段的脉络。先是此生由造业众多地增长,致使未来在很多生当中,连成无边际的苦流,要一个一个经受;其次第二段的条理,就是在受苦时又造业,还是旧习不改,这样使得业辗转地增长,从而会在无边际的轮回里漂流。

这里先要看到这种业起什么样的作用。首先,对象就是随便造哪种黑业或者有漏业,假使不遮断的话,它会相续不断地发展的。因位上造作等流是一步接一步,非常多同类型的业要发作的,这样就会辗转增长。那么业势力集聚多了以后,注定将来一生一生、一段一段的寿量里,会出现各种的苦报,这些苦报连起来没有边际。在这个当中,是一个一个苦的历程都要经受的。

这就像一个人抽烟,先抽第一根,这就是造了抽烟的业。那么这个业不会停在那里的,它是由于习性力量的推动,造作等流果不断地发作。也就是从他抽第一根开始,不截断的话,发展到一生抽了一万根烟,天天不断地抽,这叫“彼业增长”。那么,抽了烟都是恶趣,一万根烟那样抽下去,注定将来在好多生当中沦落恶趣。一生一生的苦报连起来,它是一个非常旷远、漫长、看不到边际的恶趣的连续剧。而这个上面是逃不过去的,一个一个都要受,都要经过的。

那么,到了受苦的那个时候,比如又是做人,或者做鬼等等,他还是那个习性,又要造恶的,越来越增长,越来越增长之后,这种错乱连环链没完没了。这样就造成,一直在轮回里被业浪不断地推、不断地漂,因此叫做“永漂轮回”,有这么可怕。

那么,整个时间上的流程,以及种类上的数量,这样两条交织的缘起明白以后,就知道恶业造不得。因为造一个恶业,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大作用呢?就是像这样无尽地发展业果,无尽地错乱的循环、恶性的循环,漫长得见不到边。

这是个总结,对于以上异熟、等流诸多果的一种总体性的思惟。反正你造了一个业,牵牵连连发生的是不可思议的后果。所以,轮回的业不能够多造,像古人说的,一念迷就陷到了无数的生死里爬不出。公案里讲到,修行人因为当时的一念,导致九十一劫一直流转生死。《杂宝藏经》里讲,祇夜多尊者九十一劫前是长者子,当时厌舍五欲,很想出家。他那时如果出家一定能断烦恼,证得圣果。但父母不允许,逼他成家。他娶妻生子后,还是要求出家,当时父母就叫他的儿子抱住他,哭着说:“父亲!您既然生下我,为什么现在又要舍弃我去出家?如果一定要走,那就先把我杀了再走!”他看孩子这样心就软了,非常悲伤,不忍心走,说:“孩子!我不出家了,我会陪你过完这一生。”由于当时起了爱,没能出离,结果一直在六道里轮转,感受各种剧苦。尊者说:后来我五百世转生为狗,经常饥渴难忍,记得只有两次得到饱足。一次是遇到一个喝醉的人,酒肉吐了一地,我吃了他的呕吐物,这是一顿饱餐。另一次是遇到夫妇二人,丈夫在田里干活,妻子在家中煮饭。忽然妻子有事出门,我就乘机入内,偷吃他们家的饭菜。那次虽然吃饱,但因为食器的口小,我的头钻进去就出不来了。这时丈夫回到家看到了我,一怒之下,就用刀把我的头砍断在容器中。

这就看到,尊者当时因为没出成家,那当然在世间,业造得很复杂,一堕下去就出不来了,之后几十个大劫流转生死,是这么厉害,所以,轮回的业是造不得的。又好比说,一念错失导致万劫沉沦,所谓“一点偷心,万劫缠绕”,或者说当初只是一念迷,导致万劫羁留在生死里。诸如此类都是讲,这个业是厉害的,你不能随便造。

以抽烟为例,很明显的,以为抽第一根烟不要紧,没想到抽第一根烟的后果成了这么大,导致无数劫在那受尽了苦。有的人说,我邪淫一次不要紧,结果导致他不断地邪淫,之后罚落到地狱里,多生多世就在那里受苦,一个一个都要挨、要受的,那个报应太惨重了。然后,转到人当中还喜欢当妓女,做淫欲事业等等,习性不改,重操淫业,又不断地增长,就像这样。由于当时控制不住,而这个事情有一种不断推动的力量,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一个,一个倒一个,接连不断地推下去的,这就叫做“因果可畏”。

再举例说,比如想:“我上一次网可以啊,要尝试一下。”没想到一上了以后,从此他的人生完全变了,这个人的心、业,乃至整个命运都变了。从此他不修行了,在这上面迷乱再加迷乱,造了无数的业,业沉重得难以返回,就以此陷落。那么这样的话,他的识田里原本就有无数的恶习,在这种状况下纷纷现行,控制不住的,然后受报无穷。好不容易爬出来,有可能那时候就没佛、没法,是个黑暗之世,那样的话又要堕下去,又是造大量的业。不是说在恶趣受完了苦他就变好了,而是像在监狱里受完了刑,出来还做坏事一样,还是会一样地造恶。

这样就导致,一生当中没有好好修行,随便造恶业,哪一个上面给搞动了,就好像中了毒一样、中了疯病一样。一下子收不住的话,就接连不断地发展这个业,之后不断地出现果,而且因小果大,每一个业一堕下去就是多少万年等等。这样的话,这个轮回的连续剧,一集一集都要演,一个一个的历程都需要经过的,都需要在自身上受的。受的时候如果就能了还好,但实际心完全是乱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法,都是非理地起心,再继续造恶,这样就导致没完没了了。

这都是要让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因果的可畏。前头逐步地讲了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以及等流果中的造作、领受两个方面,但是还没合成起来。这一合成就知道了,它们都是相连的,在一个上面会发生这些作用,而且是恶性循环、连绵不断的。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一下子掉进去,自己就感觉越来越堕落,因上越来越堕落,果上当然越来越堕落。堕落受苦的时候不会说自动变好,那个心识都麻痹了。就好比堕到地狱里的时候,佛很慈悲,就在你的手上写一个字,但是你根本学不会的,也不会念佛、不会念咒的,就没得救;必须等到业轻了以后,到相应程度才可救。

就像这样,一下去就是万劫沉沦。这里描述成,这样发展下去,会在漫无边际的轮回苦海里一浪一浪地漂,就是说没有主动力的,业的力量一直推着在不断地漂流。这就叫一个闪失导致无数劫回不来,无数劫中就走这种路,就受这种苦,因此,警诫学人切莫轻易造业。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戊二(宣说不善业)分二:一、宣说分基;二、宣说分类。

己一、宣说分基:

以善业获得善趣享受安乐,以不善业转生恶趣遭受痛苦。此处宣说不善业。 令堕轮回上下趣,十不善业各自现, 十不善中次第分,身三语四意三业。 什么是不善业呢?是指令众生从善趣堕入恶趣唯受痛苦的十不善业,即杀生、不与取、邪淫三种为身不善业;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四种为语不善业;贪心、害心、邪见三种为意不善业。

己二(宣说分类)分三:一、身业;二、语业;三、意业。

庚一、身业:

宣说身之三种不善业: 故意无误杀他众,同分殴打等害命, 不与取即盗他财,同分狡诈受他财, 与他所属行邪淫,同分非处不净行。 对于乃至蚊虫蜂蝇以上的众生,明明知道却故意断其生命即是杀生,殴打等为其同分;盗窃他人财产即是不与取,其同分为以缓和的方式令他人给予财物;勤与他人之夫或妻、自己之亲友作不净行,以及于其它根门、非处、非时进行交媾即是邪淫,其同分以手指等于彼非处作不净行。《俱舍论》中云:“杀生即故意,无误毙他命,以力暗盗取,他财据己有,非处以贪欲,邪淫共四种。”《众生分辨经释》云:“近似真实者,与彼之分相同,所生之果与彼相似。即以棍棒殴打等(为杀生之同分);依承侍受取他财等(为不与取之同分);自以肢根勤行等(为邪淫之同分)。”

庚二、语业:

语之四不善业: 妄语骗他知词义,同分直言欺他心, 离间言说挑拨语,同分他言复传离, 绮语恶论无稽谈,同分无关非法语, 粗语刺伤他心言,同分令他不悦语。 此等是通过语言而造业故称为语业,言说改变他人之想法的不真实语即是妄语,若见以直言可欺骗对方便言说为其同分;口出挑拨他人关系之词为离间语,一人所说之语到另一人前漫说为其同分;供施诗韵等违背正法的无稽之谈为绮语,谈论与时间毫不相干之语是其同分;不悦耳并刺伤他人之言为粗语,虽动听却令他人不悦之语是其同分。《俱舍论》云:“妄言转他心,彼亦知词义,为使离间故,说具惑心词,粗语不悦耳,诸具惑绮语。”《俱舍论释》中云:“虽为直言亦为欺骗之性为妄语之同分;如其所说而言告他人为离间语之同分;与时无关之语为绮语之同分;虽动听却令他人不悦即粗语之同分。”

庚三、意业:

意之三不善业: 贪心图财欲己有,同分贪他闻等福, 害心嗔恨损他众,同分不利生嗔心, 邪见常断无因果,同分增损等倒见。 他的资财等若是我的该多好的想,即是贪心,心怀忿恨暗想对方的多闻等福德若为我所有该多好,为其同分;有损害他众之想即为害心,不愿饶益其余众生并且心生嗔恨为其同分;诽谤业因果堕于常断边即是邪见,对正法及如理讲法之善知识等进行诽谤为其同分。《俱舍论》云:“贪倒欲他财,害心嗔众生,许无善不善,即是邪见也。”《众生分辨经释》中云:“嗔他多闻等福为贪心之同分;不乐利他且怀嗔恨为害心之同分;诽谤善知识、正法与他众为邪见之同分。”此处仅仅说诽谤正法与善知识是邪见之同分,而《般若八千颂》中云:“须菩提,积谤正法之业者即堕入恶趣转生为邪见众生,于无间大地狱受苦,直至为火坏劫出现时,方转生于他世间界诸大地狱中,至为火坏之劫出现时亦有其余……。”其中宣说了此类人将受无量痛苦。《寂灭幻化经》云:“纵经数多劫,身五百由旬,彼头亦五百,每一头上有,不少五百舌,一舌上耕犁,不少五百数,极炽而耕作,即诽谤罪业。”《宝积经》云:“迦叶,吾与同吾者可了知法与补特迦罗,凡夫不了知法与补特伽罗。否则,会堕落之故。”

丁三(果报)分三:一、略说自性;二、各自分类;三、彼等摄义。

戊一、略说自性:

宣说十不善业之果报: 境心意乐加行劣,行十不善之果报, 异熟果与等流果,增上果及士用果。 此等不善业是由对境不善、等起不善、意乐不善、加行不善而产生的,诸大论中说其果报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窍诀论中说在此三果基础上,加上士用果共有四种。

戊二(各自分类)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己一、异熟果:

小品不善转旁生,中品不善转饿鬼, 大品不善堕地狱,感受异熟之苦果。

《念住经》云:“以此等小品不善之异熟果将转为旁生;如是以中品不善转为饿鬼;以大品不善堕入地狱。”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等流分二同行果,经说所行同其果。 《百业经》中云:“因行不善业之串习力而于后世中亦依不善、行不善、转为作不善者。”

庚二、感受等流果: 佛说感受等流果,虽已获得诸善趣, 亦成短寿多病者,资具贫乏敌共用, 夫妻丑陋成怨仇,多遭诽谤受他欺, 眷仆恶劣不合睦,所闻粗言成诤语, 语言无力辩才微,贪欲强烈不知足, 不求饶益他害处,极为狡诈具恶见, 十恶依次各具二,此为感受等流果。 《百业经》中云:“……一旦转至天界、人间,然以杀业所感而成短寿多病者;以不与取而感资具乏少且与怨敌共用;以邪淫所感夫妻不悦意且与他(她)人共享;以妄语所感多遭诽谤且为他众所欺;以离间语所感眷仆恶劣且互不合睦;以粗语所感闻不悦耳之语且成诤论之言;以绮语所感言词无力且辩才不定;以贪心所感贪欲强烈且贪不厌足;以害心所感不寻利益且成损害根源;以邪见所感持执恶见且成十分狡诈者。”《宝鬘论》云:“杀生成短命,不与取离财,邪淫具怨敌,妄语多诽谤,离间无亲友,粗语闻恶言,绮语言无力,贪心摧所愿,害心生怖畏,邪见持恶见。”

己三、增上果:

成熟外境增上果,不净依他起即时, 杀生环境极贫瘠,树叶花果饮食等, 力微损寿难消化。不与取生畏惧处, 庄稼果实不成熟,常遭霜雹饥灾荒。 邪淫生于粪淤泥,污秽不堪恶臭境, 狭窄悲惨不悦意。妄语生于畏不合, 财富不稳受欺境。离间语业所生处, 深渊狭谷悬崖等,凹凸难行不悦境。 粗语生于盐碱地,瓦砾荆棘枯树干, 尘土飞扬劣果蔫,令人不喜粗糙处。 绮语生处果不熟,不长稳住季颠倒。 贪心生处果等少,糠多见贤时节变。 害心生处稼苦辣,王蛇盗匪野人等, 自然灾害众多境。邪见生处无宝源, 药树花果极鲜少,无有依怙无亲友。 此等增上果是依照《摄抉择论》中所说而述。《辨中边论释》中说:“根据外境不同,善业亦增上。”依此可知,十不善业也可成熟于内心。

己四、士用果:

不善业之士用果,所作增上生痛苦。 《略念住经》中云:“愚痴之士造罪,其后罪业复增上而受剧苦。” 戊三、彼等摄义: 总之自性十不善,何人行此如服毒, 定生大中小剧苦,当勤弃之如怨仇。 《毗奈耶·教诫圣者嘉哦耨品》中云:“不善业如毒,微小亦生大苦故;不善业如野人,摧毁善资故。”因此,应当精勤弃恶从善。《宝鬘论》云:“当遮身语意,一切不善业,恒时行善业,此说二种法。”

因果的奥秘-益西彭措堪布

《因果的奥秘》即是益西彭措堪布《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里面的业因果部分。

庚二、离间语

分二:一、何为离间语;二、引事例说明离间语及其果报

辛一、何为离间语

【离间语。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

离间语之事有二:一、诸有情和合;二、诸有情不和合。

【意乐分三:想及烦恼如前。等起者,和顺有情,乐乖离欲,不和有情,乐不合欲。】

离间语的意乐分三:

一、“想”,是对有情和合或不和合作无错误想。

二、“烦恼”,是贪嗔痴中任何一种。

三、“等起”,包括:(一)于和顺有情,乐意其乖离的欲;(二)于不和合有情,乐意其不和合的欲。

【加行者,随以实语,若非实语,随说所说,若美不美,随其所求,为自为他,而有陈说。】

离间语的加行:不论以真实语或非真实语,不论表达的言辞是否美妙,不论动机是为自己或为他人,而有述说。

《瑜伽师地论》上讲,教他说离间语,也是离间语的加行,犯离间语罪。

【究竟者,《摄分》中云:“究竟者,谓所破领解。”谓他了解所说离言。】

离间语的究竟,如《摄抉择分》所说:“所谓究竟,是指所破对象领解了语意。”即听者了解所说离间语的意义。

辛二、引事例说明离间语及其果报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巧舌罚哑的案例:

古代江宁有位书生,住在老家的废花园里。某个月夜,有位艳女在窗户边向里窥视。书生心想:她不是鬼,就是狐。因为见她容貌姣丽,心生爱慕,也就不害怕,招她进到屋里。但这女子始终不开口说话,问她也不答应,只是含笑顾盼而已。

过了一个多月,始终如此,书生不解。有一天,一再盘问,她才提笔写出自己的身世:“我本是明朝某翰林的侍妾,不幸短命而亡。因我平生很会挑拨离间,使一家骨肉产生矛盾,形同水火,死后遭冥司责罚,做喑哑之鬼,已沉沦二百余年了。如果你能为我写《金刚经》十部,得蒙佛力超脱苦海,我生生世世感恩不尽。”

书生答应满她的愿。到写经完毕之日,女鬼又来拜谢,仍提笔写道:“凭借写《金刚经》忏悔,已脱鬼趣。但前生罪重,只能带业转生,还需要做三世哑女才能说话。”(《阅微草堂笔记白话译本》)

侍妾舌头很巧,善于言辞。如果以此舌说和合语、软语、实语,绝不至于变作哑巴。但侍妾没有智慧,只用此舌挑拨离间,造诸口恶,因此堕入恶趣,做了喑哑之鬼。

再讲一则事例:

古代四明有个叫葛鼎鼐的秀才。每次他去学堂时,必定经过一座土地庙。有一天,庙祝梦见神对他说:“葛状元经过时,我必须起立,请你给我修一道屏障挡一下。”

庙祝遵神吩咐,准备动工。这一天,又梦见神说:“不必建了,葛生代人写休书,功名已被削尽。”

原来,有一同乡人想休掉妻子,自己不能写,就叫葛生代笔。不料此事折福如此厉害。葛生后来明白事理,生起了大忏悔心,尽力使这对夫妇重归于好。后来他中榜,官只做到副使。

夫妻不和,本应劝解和好。葛生却写休书,乐意人家破裂,造成夫妻双方都感受家庭破裂之苦,因此极损福德。

之前,葛生有做状元的福德,当他经过时,庙神不得不起立致敬,但写了休书,功名被削尽,庙神也懒得理他。所以,感应迅速,一言一行都有因果。积德行善,福德日隆,人就变得尊贵;造恶损人,福德削减,人也变为卑贱。

清朝顺治年间,浙江有一位孝廉,他的朋友贪恋某人妻子的美色,想占为己有。孝廉替他出主意,散布流言,挑拨其夫,说他妻子和外人有私情。那人听信后,打算休掉妻子,就和孝廉商量。孝廉竭力促成,并帮他写休书。草稿写好后,那人抄下就走了。这时来了一个卖笔的,孝廉去买笔。等他回来,发现草稿不翼而飞。

后来他参加会试,带着那支笔进入考场,没想到那张休书草稿竟从笔管中掉出来,被搜查的人发现,定为作弊。他在监考官前大呼冤枉,最后被处罚除名。

以上是破人婚姻或参与破人婚姻方面的案例。造这种恶业,会迅速削减福德。其中的道理,下面再作分析:

有情之间有和合、乖离两种关系。《辨法法性论》说:有情界的“共同”,就是彼此作为增上缘。如果彼此和合,就能互相起增上作用,对双方都有益。如果关系恶化,乖离不合,一定两败俱伤。又因为业力增长广大,在没有和好期间,甚至会在极漫长的生世中,一直成为怨对。所以,我们应当存心愿世间所有的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都和睦相处。如果在众生彼此出现矛盾时,乐意他们不和,就是在其中充当了破人关系的帮凶,罪过严重。

人伦中,夫妻是重要的一伦。破人夫妻,大损于自己的福德。有些人认为这只是让两个人分开罢了。事实上,关系破裂了,就很难破镜重圆,会造成双方内心很深的痛苦。而且,伴随着一个家庭的破裂,父子、母子、婆媳等一系列的人伦关系都会受到损坏。家庭就像一部由各种部件组合而成的机器,在没有破散时,会正常地运转,发挥各方面的功能,一旦破碎,就像机器破散,每个零件都因失去整体的依托而受到坏损一样,对子女、父母和自身,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和痛苦。因此,前前后后的业果算起来,实在是一笔沉重的业债。

一般人不会蓄意挑拨他人的夫妻关系,但会觉得,有种夫妻生活在一起整天争吵,彼此痛苦,不如早点分手。其实,这已经有了离间的心。因为这是愿人夫妻破裂,人伦是由业决定的,人由业缘而走在一起,无缘不会相遇,有缘也不可能人为强分。普通人不会了知其中的前后因缘,不能想当然地愿其破裂。

下面举例说明婚姻都是前缘所定:

宋朝末年,有个姓王的临川人,他的妻子被元朝军兵抢走,因为守贞不屈服而死去。

过了十余年,王还想再娶,但总不成功。一天夜里,他梦见死去的妻子对他说:“我出生在某某家,今年十七岁,再过七年,会嫁给你做妻子。”第二天他派人去寻找,果然有此人,他就直接上门以礼定亲,一句话就成功了。

所以,夫妻姻缘都是前定。姻缘有两种:善缘而来;恶缘而来。若是善缘而来,不结亲,结合的心念就不会休止。若是恶缘而来,不完结怨害业债,也不会罢休。总之都是随业缘而转。因此,婚姻并非以个人意愿所能破坏。作为旁人,应有的态度是:对善缘,愿它保持;对恶缘,愿它化解。这样存心就是善,自生福德。反之,用错了心,是善缘,愿它不长久;是恶缘,乐其破裂,这样存心就是恶,自损福德。所以任何情况下都要遮止说离间语,只能存心愿人人和合。

上面讲了不能离间他人夫妻关系。同样,兄弟、朋友、师徒、主仆等伦理关系,也都不能离间,否则会遭到惨重报应。

《感应篇汇编》中有一则事例:

有个叫安庭柏的人,喜欢离间,而且极具口才。即使是至亲,被他离间,也立即形同水火。有亲兄弟经他挑拨而发生争斗的;有情投意合的朋友,因为听信他离间而断交的。后来,他贫困潦倒,面颊生疮,喉咙和舌头溃烂,在绝食号叫中死去。

在离间语中,以破坏僧众和合,果报最为严重。比如提婆达多破和合僧,致使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心中都没有生起善根。虽然今天不会发生真正的破和合僧,但是挑拨师徒之间的关系、佛教团体之间的关系却很容易发生。如《文殊根本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发生纠纷,则直至没有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

造离间语的果报:后世堕入三恶趣,或者堕在拔舌、烊铜、犁耕等地狱中长劫受苦,或者堕在畜生道中啖食粪便,如同鹈鹕鸟一样无有舌根。即使凭少许的善业得到人身,也有俱生而来的生理残障,舌根不具,口气发臭,喑哑不能言语,或者语不流利,齿不齐整、洁白,纵然口说善语,他人也不信用。而且由余业所感,眷属鄙恶、互不和合。


等流果

《谛者品》和《十地经》则更具体地对每一黑业都宣说了两种等流果。

五、以离间语业感召眷属不和、眷属鄙恶。离间语是使彼此和睦的关系破裂,使彼此不和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以此业将感召眷属彼此不和,勾心斗角,是非很多;或者眷属心不忠诚。

以上十黑业领受等流果的内容,学习之后,应当在自己身上反观、思惟。我们这一生会遇到种种厄难,每当现前逆境的时候,要知道这唯一是自己造业的果报。比如,多病、贫穷、受人歧视、人际关系不好、说话无人理睬等等,看不到业果,就会怨天尤人、起嗔恨心、报复心等,宿业还没报尽,又造下了新殃。所以,遇到有这样的情况,就应当思惟领受等流果来修好自心。

比如,受人诬谤时,要想到:这一定是我前世妄语骗人的果报,既然是由自己说妄语招来的,就要欢喜地接受。进一步想到:他毁谤我,正是消我的宿业、摧毁我的我执,成就我的安忍,他是帮助我的善知识。这样作消业想、作善知识想。又比如,对眷属好言忠告,对方却不听从,这时也不应起烦恼,而应当自责:这是我往昔造作离间语的果报,是我自己没有德行,所以他才不听从。随后就要对宿世所造的恶业生起追悔心,励力忏悔,并且以自己修德来感化对方。能够这样想,确实除了自责之外,再没有任何可报怨的。

总之,以业果正见摄持自心,不论被打、被骂、被诽谤等,都“只认自己错,不见他人非”,对于一切逆境都欢喜顺受,这就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从此以后,业障会逐渐消除,福慧会日益增长,不论顺缘、逆缘都成了修行的助伴。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教导我们思惟:既然已经明白由感受苦报能消尽往昔恶业的果报,为什么还嗔他而种下未来受苦的种子呢?像这些世俗修法的核心就是因果正见。大成就者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即使怨敌反对也能使修行增上,无罪遭人诬陷也是策励行善,这是毁灭贪执的上师,要知道对方成就自己的恩德无法报答。)

再比如,下岗生活出现贫困时,要自责:这是我前世造不与取的恶果,如果现在再不修持布施,未来会更加贫苦。这样思惟之后,发起勇猛行善之心。

或者,受到别人轻视时,要想到:这是以前我轻视他的回报,现在再不修持恭敬之行,将来就更加下贱。这样,一面生惭愧心,一面发愿改过。

又比如,身患重病时,就思惟:这是我往昔造杀业的报应,如果现在不发起救度众生的菩提心,怎么能解脱杀业的罪报呢?

像这样从果推因,见一切祸患都是由自己宿世造业所致,只有恐惧忏悔的份,哪里还敢怨天尤人?

下面是一则案例:

宋朝,有一位禅师年轻时喝醉酒与人争财,伤了人命。他畏罪逃走,出家苦修,后来开悟成了大禅师,座下有几百名弟子。

有一天,他忽然沐浴升座,对大众说:“你们不要动、不要说话,看我了结四十年前一桩公案。”

到了中午,有个军人突然进寺院,见到禅师就拉弓欲射。禅师合掌说:“我恭候你很久了。”

军人吃惊地问:“我与老和尚素不相识,为什么一见面就想动手?”

禅师说:“欠债还钱,欠命还命,公平交易。请下手,不必迟疑。”之后就交待弟子:“我死后,你们要好好招待施主,饭后送他回去,如果有半句嗔恨的话,就不是我的弟子。”

军人听了更加疑惑,坚持请问此事的缘由。禅师说:“你是两世人,自然不记得,我是一世人,怎么会忘记。”说完,就把往事告诉军人。

军人有所领悟,虽不识字,却忽然大声吟偈:“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何不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完,立地而化。

禅师下座为他剃头、换衣、入龛,告别大众后,端坐而化。

禅师亲见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因此欢欢喜喜地顺受,毫无怨尤。上文讲到的离越阿罗汉也是如此。他被人诬陷偷牛,坐了十二年牢房,换成一般人会大叫冤屈,想不通的甚至精神崩溃,而他却任劳任怨、安心顺受,因为他知道这都是自己造业招来的,能怪谁呢?心里想通了,喂马、除粪都是安乐的事,监狱也成了道场。

总之,在了达因果道理之后,对于宿业的果报,要随缘顺受,对于未来,要行善积德。平常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归在业果上来思惟。能够想得通,就不会起烦恼,不平的心也会平静下来,而且会常生惭愧,勤求忏悔。能按这样思惟业果,转变自心,就有真实的受用。

庚二、造作等流果

【诸先尊长说: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

昔日诸尊长说:纵然生在人中,仍然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面《十地经》等所说,是领受等流果。

下面是一则案例:

有一天,世尊到某城市化缘,施主供养了一种叫“拉达”的食物。这时,有个婆罗门子看到后,跑来向世尊说:“给我!给我!”世尊想了一下,就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我再给你。”这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不要。”于是他得到了这份美食。

回到精舍后,比丘们问佛:“以何因缘这个孩子的贪心这样重,一见到食物就说‘给我、给我’?为什么世尊最初不给,要让他说完‘我不要’之后才给呢?”

佛说:“这孩子的贪心很重,在千百世当中,见到食物都是说‘给我’,从没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等未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会以这个善根,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百业经》)

案例中,婆罗门子见到食物就说“给我”,是造作等流果,即以前世如此造作的缘故,此造作习气便在千百世中相续不断。世尊以方便引导他说了一句“我不要”,这是让他种下无贪的善根,以此善根力,将来能出家证果。

这个案例给人很大的警示:我们心中的恶习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它就会一直延续,越串习越深重,越难以摆脱,最终会长劫堕在恶趣中流转。

在黑业方面,十种黑业就有十种造作等流果。比如:喜欢杀生的人,一见苍蝇、蚊子就想拍死,这是杀生的造作等流果;经商时,起心动念就想骗取别人的钱财,这是欺诈不与取的造作等流果;还有不由自主地说妄语、绮语、粗恶语等等,都是造作等流果。如果不能纠正这一类的造作方式,修行就不会进步。因为修行就是修好自己的身口意,对于自己的恶习,能反省改正,就杜绝了堕恶趣的因缘;对善的习气,能一再地串习培养,就会积累善趣或解脱的因缘。所谓断恶行善,就是在自己的造作上断和行,实际上就是除习气、改习惯。

人的心念、语言,总会习惯性地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恶习而遮止,往后就总会在这一处造业,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能相续下去,在百世、千世乃至无量世中重复不断地造作。了知了造作等流的规律之后,就会心生畏惧,因为:哪怕只是很小的恶习,不改正它,也会不断地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天天都会喝酒一样。所以,修行人处处要改习气,要习善行。这样看来,修好造作等流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修行,首先要改掉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其次要改掉引生生死的造作方式,再改掉小乘自利的行为方式,由此才能成佛。所以这里有非常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己三、增上果

【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

增上果,主要是指成熟在外在器世间的果报。

从不善业方面来说,由业力增上,会感得外器世间种种不悦意的果报。以下逐一说明:

【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

以杀生业力,能感外器世间一切饮食、药物、果实等,都缺少光泽,势力、功能、威力微劣,即使食用也难以消化,反而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在寿量尚未圆满时就中途夭折。

【不与取者,谓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不与取是夺人所有,以此恶业将感得外境的衰败之报。数量上,植物结果鲜少;成熟上,果实难以滋长,即便结果也多有变坏、果不真实,或天时不调,遭逢旱涝之灾,使果实多数干枯或根本不结果。

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

欲邪行是染污、不自在之业,所以感得受生环境多不洁净,多有粪秽、污泥,发出恶臭,或环境狭窄、压抑,不可爱乐。

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农作、航运等事业不会发达兴盛。比如同一块田地,前面的主人有很好的收成,后面换了一个有妄语业障的主人来耕种,庄稼就长不好。行船也是如此,前面船夫行船时有很多人坐,换成有妄语业障的人开船,生意就会败落。

“不相谐偶”:人和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一切和谐、兴盛都来自于真诚。说不诚实的妄语,会导致农作、行船、商业不得兴盛,人与人之间很难谐调、合作。人们被妄语业障碍,彼此无信任感,相互欺骗,不能真诚地交流、合作,世界充满怖畏、恐惧因缘。

【离间语者,谓其地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造作离间语业,使人们互相乖离,矛盾重重,由此感得所居的处所不通畅,外境显现有山丘坑坎、山河阻碍、道路难行,世间多有怖畏、恐惧因缘。

【粗恶语者,谓其地所多诸株杌,刺石砾瓦,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流泉涌,干地卤田,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以造作粗恶语的业力变现的器世界,大地有很多枯木、荆棘、瓦石、砂砾,环境枯槁、不润泽,没有池塘、河流、涌泉,地面龟裂或成盐碱之地,到处是丘陵、坑险,多有怖畏、恐惧因缘。

【诸绮语者,谓诸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绮语的特征,是语言没有实义。一般人认为说绮语没有什么果报,这是一种断见。其实,随着人类绮语业增盛,世间就没有实质性的法,只有虚假外表,无有实义。

绮语业的增上果:果树不结果实,还没到结果时节就已结果,到了时节反而不结果,没有成熟看似成熟,树根不坚固(如果人们都说具实义的语言,外境草木等的根就会很坚牢;反之,人们常说无实义的语言,从家到国、到外器世界都会变得没有根),“势不久停”不会长久安住、没有稳固的结果,园林、池沼少有悦意景象。总之,以绮语业力,致使美好的事物渐渐消失。

我们应当从这里觉悟到人与器世界的关系。实际上,我们身口意的造业和器世界的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上调整,只有人心向善,整个世界环境才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以上讲述四种语业的增上果时,都说到了“饶诸怖畏恐惧因缘”,这也启示我们:世间一切怖畏都来自于恶业。所以,人类能不在内心中播下恶业种子,世界就会祥和、安宁,通畅、和顺。在了解到器世间是依业变现,而业又是由自心造作之后,就知道调伏内心断恶行善,外器世界就会显现吉祥。

外在种种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心显现的影像。心秽则土秽,心净则土净,缘起非常不可思议,这样起心、这样取相,就这样变现。因此外器世界的相,都是唯心变现的,反映了人心与业的状况。以这条道理观察宇宙、社会现象,才能找到真正挽救自然、社会的方法。

因此,人类要净化生存的世界,只有从净化内心着手,心地不得净化,世界绝不可能清净、美好。维护生态平衡,再现器世界的和谐庄严,不是单在外境上做,而是要重点在人心上做;要庄严国土,当从人人断恶行善做起,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贪欲心者,谓一切盛事,经历一一年时月日,渐渐衰微,惟减无增。】

贪欲业的增上果:世间一切兴盛之事,经历年、月、日、时,渐渐衰微,只有损减,没有增盛。

衰败来自于贪婪,兴盛来自于无私。因此,如果人类增长贪欲,世界将走向衰败;而人类能少欲知足、勤俭节约,世界就会走向兴盛。

嗔恚心者,谓多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等,蟒蛇蝮蝎,蚰蜒百足,毒暴药叉,诸恶贼等。

嗔恚是欲损害他人的恶心。嗔恚增盛,器世界则失去祥和,戾气增上,会出现很多恶相。瘟疫流行,洪水、台风、大火、地震等灾害频繁出现;人类社会中会出现许多怨敌、恐怖活动或恶贼(强盗),人心惶惶,没有安全感,随时面临被凶杀、抢劫的危险;旁生界会出现狮子、老虎、蟒蛇、毒蛇、蝎子、蚰蜒、百足等等猛兽毒虫;非人中会有很多毒暴夜叉等等。这些都是嗔恚业变现的恶相。

【诸邪见者,谓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生源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

“第一胜妙生源”,指宝物之源,即黄金、宝石等矿藏。“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非从轮回诸苦中脱离的安居处所,非从善趣某些损害中得救护的救护处所,非从业惑中脱离的皈依处所。

邪见就是执持颠倒的见,有谤为无,无谤为有,以邪见业的力量,器世间的黄金、宝石等殊胜宝藏悉皆隐没。而且,由邪见增上的缘故,人们颠倒是非,把不清净执为清净,把苦执为安乐等。尤其当今时代,人们普遍不信三世因果,不信三宝,种种假相的欺诳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像邪淫、赌博、绮语、欺诳、放逸、狂躁、斗诤等邪恶染污之法,在经过美化、包装之后,以清净、安乐的形象闪亮登场,大行其道。这是现代人类邪见共业增上的结果。

以邪见业感召的环境,决定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皈依所。为什么呢?因为邪见增盛的地方,所显现的只有欺诳、邪恶、迷乱、染污之法,心随这些而转,只会堕落、沉溺,得不到可安居、救护、皈依的处所。


[1]“多”字要统贯到下面三句。

[2]“多”字统贯到“诸恶贼等”。

[3] 蚰蜒:体似蜈蚣而小,生活于阴湿处。

[4] 百足:节肢动物,体圆长。由二十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

因果明镜论

五 离间语

基,和合或者不和合的诸有情。

发心,(一)想,于基无误想。(二)发起心,于和合有情,欲使他们相互背离;于不和合有情,乐其不合。

加行,在发心的基础上,以实语或者不实语,随自己的意乐而说。

究竟,他人理解所说语义。

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一般是具有权威的人在两个人同时在的时候,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分开。比如说“这个人暗中说你如此如此下劣,当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们俩好象不是那样的。”类似这种当面挑拨离间的语言。(二)暗中离间语,在情投意合的两个人之间,于一人面前说“你虽然很关心他,但他对你却是如何如何。”以离间语使他们分开。


第三章 世间果报

当新生命呱呱坠地、降生人间之时,善良、天真的人们总会祝福婴儿的一生吉祥如意,婴儿的母亲更是对自己的骨肉倾注了无限的希望,甚至在孩子尚未诞生时就已为他由里到外、从小到老设计了一生的美好前景。然而幻想终究只是幻想,事事并非尽如人意,如果缺少三世因果的远程观察,一般人在幻想重重破灭之后,少有不陷入失落、消沉之中的。于是有些人会怨天尤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以铤而走险来抗拒命运的“不公”;有些人一蹶不振,安于宿命而不图奋发……

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些业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

以下依次分析世间的果报。

第一节 异熟果

根据经论的开示,造上品的杀生等十恶业,每一种业都将感生于地狱之中,造中品十恶业,每一种业会感生于饿鬼之中,造下品十恶业,会感生于旁生之中。

无论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因嗔心而造,会堕于地狱中;如因贪心而造,会堕入饿鬼道;如因痴心而造,会转为旁生。

在十善业方面,行持下品善业会转生于人间,行持中品善业会转生于欲界天,在行持善业的基础上如修四禅八定,会转生于色界、无色界。

第二节 等流果

一 同行等流果

我们可以观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环境,但孩子却性格各异:有的仁慈,有的残忍,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有的开放,有的保守……这些个性在幼年时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开始显现。在兴趣爱好、举止言行方面也无不如此。是谁赋予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个性呢?

佛在《百业经》中说:“因为行持不善业的串习力,会延续于后世,也会依不善的业,而转生作不善者。”当然,若行持善业,结果是相反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延续着过去世的习气,习气坚固难移的就称为性格。所以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都是在以往业习的推动之下而作的。比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乃因多世作牛,从牛转生而来,所以今生仍有此习气;一比丘虽已得漏尽通,但却常自照镜,因他多世作过淫女,从淫女转生而来;目犍连虽已得神通,仍然常常戏跳,也因前世作过猕猴,从猕猴中转生而来。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百业经》中有一则公案:

一日,世尊到城中化缘。有位施主供养叫“拉达”的美食,不远处的婆罗门子见后,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后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拉达”。一旁的给孤独长者见状,立即劝婆罗门子:“世尊圆满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不能受用,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给你五百嘎夏巴涅 3。”贪心的婆罗门子闻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

回到精舍后,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都说‘给我!给我!’?为何世尊初时不给,令说‘我不要’后再给?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千百世中无论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将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婆罗门子一次又一次地说“给我!给我!”,这种索取的心理和行为一直不断地重复,延续了好几百世。在这一世,佛陀慈悲善巧地在他的识田中播下一颗善根种子,这种子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成熟而转化他的贪求心态。如果没有佛陀的善巧度化,在无对治力的情况下,他的行为只会随着原有的习性一次次地重演,除了要长久地感受贪心所带来的贫贱果报之外,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摆脱恶行等流的束缚。无数次串习只会引发日益坚固的恶性等流习气,他的灵性将被这恶业的僵化惯性所埋没。

在炮烙地狱中,有一幕这样的情景:众生由于强烈的淫欲习气,看见地狱中的火柱都是美女。于是,情不自禁地紧抱柱子,炽燃的火焰将他们焚烧得昏死过去,但复苏之后,仍见柱子为美女,又奋不顾身前去拥抱,而后又昏厥在地,如是反复感受巨大的痛苦。

迷乱的恶习如此强烈,地狱众生已经完全丧失了觉知,只有任凭习气的摆布连续不断地冲动,愚痴冥顽的可怜众生何时才能迷途知返,截断这恶性等流的循环之索呢?

不象恶道众生只能被动地受业力的支配,我们已得人身,具有觉悟的能力,具有难得的闻思修行机缘,这时该好好反观内照!自己的心理、行为是不是也象婆罗门子和地狱淫欲众生那样,一直在反复加强着过去已形成的某种行为习惯?如果此时恶行的等流习气现前,我们不应再随宿业继续流转,而应痛下钳锤、逆流而转,将过去的恶习扭转过来,转恶行等流为善行等流。相反,如果善行等流习气现前,就应随喜自己,使善的等流不断增上、坚固、发展。

二 感受等流果

站在山巅高声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声响应。只要余音未尽,回响就不会断绝。报应之理也是如此,在业还未消尽之时相续必感受现报、后报以及余报。如造杀生之业,剥切脔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就会堕落在屠裂斤割地狱之中,因为杀生的重业在地狱中穷年极劫备受剧苦。受苦完毕,又堕在畜牲中,作猪马牛羊驴骡鱼鸟,为人所杀,不得寿终,还须以身肉偿还杀债。在畜牲道中,又须历经千生万死。凭着微善,一朝得脱畜道而获人身,由杀业未尽又有住胎而堕、出生即亡,或者十岁、二十岁就夭折而死的。这短命的恶报就是杀生的感受等流果。

依此类推,造作十恶业中的任一种,在三恶道中受尽痛苦而脱身为人时,因余业未尽,还需感受此种恶业的等流果报。佛经论典如是开示了十恶业的感受等流果:因为杀生,感得多病、短寿;因为不与取,感得资财匮乏且与怨敌共用;因为邪淫,感得眷属不调、妻不贞洁;因为妄语,感得常遭诽谤、受人欺诳;因为离间语,感得眷属不和、眷属鄙恶;因为粗恶语,感得闻违意声、语成争端;因为绮语,感得语不尊严、辩才不定;因为贪欲,感得贪欲炽盛、贪不厌足;因为嗔恚,感得损害于他或遭他害;因为邪见,感得见解恶鄙、谄诳为性。

相反,过去世的十善业会给今生带来幸福圆满。十善业的感受等流果是:

断除杀生,长寿无病;断除不与取,受用具足、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寡少;断除妄语,众人称赞、心具仁慈;断除离间语,眷属敬爱;断除恶语,常听悦耳之语;断除绮语,言语有力;断除贪心,常满心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第三节 增上果

据说古代仁王执政时,天下百姓普皆行善,便有风调雨顺、日月清明之瑞相。而到众生恶业深重、天下大乱之时,往往流星飞殒、江河泛滥、饥馑灾荒、瘟疫流行。人心即是天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本来就有着难以分离的密切关系。人类所造的共业直接决定着外在环境的状况。生存的环境不会离开我们所造的业而另有其独立存在的自性,它确实只是我们每个人所造的业共同叠加起来而在外部形成的结果。

曾经有位藏地的大成就者,在安住于深秘境界之时,通过手中的脉相即能得知何时将有日食的出现。当时许多人不信,最终他的预言完全得以证实,没有丝毫的差错。密乘时轮金刚密续中将世界归纳为密时轮、内时轮、外时轮三种,密时轮决定了内时轮,而内时轮决定着外时轮的运转。真正有成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境界改变星际的运行,可使太阳定位于虚空之中。

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业是如何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的。

摧残生机的杀伤业力反过来使得感生的自然环境中,所有的饮食、花果等都少有光泽和生命力,所结果实难以养人,反而促生疾病。由此因缘,生存于其中的无量有情都未尽寿量中道夭折。肆意掠夺、欺诈、窃取的不与取恶业会导致自然界植物果实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土地上生长的庄稼常常遭受霜雹旱涝的侵袭,再加上虫害,等待我们的只有饥馑的荒年。欲海横流、邪淫增盛,不清净的染污业恰如其分地制造了泥粪臭秽、风雨恶劣、尘埃遍布的外在环境。妄语业则使得农作、行船种种的事业都不会兴盛广大,与人也不能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常常互相欺骗,多诸怖畏恐惧因缘。离间语破坏和合,导致人心的矛盾,这种业反过来使得大地高下不平、丘坑间隔、凹凸难行。而粗恶语出语不柔、唇枪舌剑,伤害人心,由此感生之地瓦石沙砾,粗涩难触,而且所在之处枯槁干涸,无有池沼河流,干地卤田,丘陵坑险,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绮语遭致的果报,则是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果,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充满怖畏恐惧因缘。贪欲心的炽盛,使得一切的盛事,或经一年或历一月,有些仅一日之间即已渐趋衰微,唯减无增。嗔恚烦恼所带来的是疾疫的流行、灾横的扰恼、怨敌的惊怖,以及狮子虎蛇、蝮蝎蚰蜒、毒暴药叉、恶贼强盗等等不吉祥之物。邪见猖獗则使器世间黄金、宝石等所有第一胜妙之物的生源,都隐没不现,种种不净之物看似清净,苦恼之物看似安乐,人们生存在不蒙三宝之光照临的边地,身心得不到救护,在无依无靠中找不到真实的皈依处。

这些就是十恶业成熟于外境上的增上果报。与此相反,十善业成熟于外境上,具足圆满的功德。

有个传统的例子是这样的,有六道众生同时来到了河边,这时人道的众生看到眼前是水,可以洗涤、灌溉;地狱的众生把它看成熔化的岩浆;饿鬼众生看到的是脓血;对鱼类来说,这河流是它的家;天神把它看成是带来喜悦的琼浆玉液;而阿修罗则把它看作是泪水。

所以同样的河流,由于六道众生的业不同,而显现出各异的景象。当地狱众生的业障渐次清净,逐渐向上转成饿鬼、鱼、阿修罗、人、天人时,相应地,所见的对境就会从岩浆变成脓血、宫殿、泪水、水直至甘露,业障的逐渐减轻带来的是外境的不断清净。

所以净化生存环境最根本、最关键的还在于净化我们每个人的业。

第四节 分说十恶业的果报


五 恶口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足去饿鬼界,当时看见一个饿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竖立。这鬼的身体腾出炽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虫,脓血流溢,臭气熏天。有时口出火焰长达数十丈,有时眼、耳、鼻以及身体肢节放出火焰,长达数十丈,唇口垂倒,犹如野猪,身体纵广达一由旬。他手自抓,举声嚎哭,驰走东西。满足见此情景,问道:“你先前造何罪业,如今受此剧苦?”饿鬼回答:“我昔日出家,贪恋执著房屋,悭贪不舍,倚仗自己出身于豪门望族,常常出言恶臭,如见持戒精进比丘,往往恶口辱骂,所以受此报应。我今悔悟,宁以利刀自割己舌,长劫受苦,也不一日辱骂污谤精进比丘。尊者如返阎浮提地,当以我今日的身形苦状告诫比丘,善护口业,莫妄出言,见持戒人,应当宣扬功德。自我受此饿鬼身形以来,已历经数千万载,常受此苦,此后命终当入地狱。”说完之后嚎哭倒地,如大山崩,天翻地覆。这是由恶口的罪业感召的异熟果报。

恶口的等流果则是:从三恶趣中脱生为人后,常常听到不悦意的恶骂声,而且恒时心情烦躁,常遭众人欺辱、担惊受怕、心不自在,常遇恶友。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语。

须菩提尊者出生于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长大后,智慧显露、聪明过人,但却性情恶劣,见到人与畜生时,每每出口恶骂,这个习气一直无法改掉,以至于父母亲戚都很讨厌他,不愿与他接触。后来须菩提舍家来到林中修行,在寂静的山林中,看见鸟兽乃至风吹草动,他也心生嗔恚,始终没有欢喜的心情。当时有位山神对他说:“你今日为何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有何利益?徒劳自苦而已。现有佛陀在祗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现今如去彼处,必能除你的嗔毒。”须菩提听信此语,蒙山神之助,他被携至佛陀前,求哀忏悔,听闻佛法,最终豁然而悟,证得了初果。之后,由僧众劝请,佛陀说起了他的宿世因缘。

贤劫迦叶佛出世时,佛的教法中有一比丘,常行劝化,一万年中处处供养诸比丘僧。后来僧有少缘,竟不随从,此比丘便出口恶骂:“你们像毒龙一样狠心。”以此恶业,五百生中堕为毒龙,内心常含嗔毒,触扰众生。如今虽然得生为人,但因宿习未除,所以遇境触缘,复生嗔心。

这是因恶语业的串习力,使他生生世世都喜欢说恶语的同行等流果。

在舍卫城境内,曾有一头老野牛,它去饮水时陷入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后将它拽出,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得干干净净并为它宣说了三句法语,之后便离开了。老牛在对尊者生起信心之中死去了,后于舍卫城转生为一婆罗门子。因业力所感,他生来体态如牛,且长有两个咽喉,还能反刍食物。长大后出家,最终证得了阿罗汉果。他即是所称的“牛主尊者”。往昔迦叶佛时,他曾是一位博通三藏的出家僧人。一次,看到一位年迈的比丘在慢慢悠悠地进餐,他就说:“你像老牛反刍一样。”后来他得知老比丘是具功德者(圣者),便诚心忏悔,以忏悔力而没有堕入地狱。但是,以其恶语等流果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如今成为最后有者时也是体态如牛。

与此类似的例子有:

曾有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以博学多才而自居,他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就像牧童一样。”因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牧童。

又有一位年青比丘看见一位老比丘跳过水沟的滑稽样子,随口便说:“你刚才的样子真像猴子。”因而于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

又从前,有位长者妻,自怀孕后,身体臭秽,人们都不愿接近她。怀胎期满,生下一儿,连骨骸立,瘦弱憔悴,令人不敢目睹,而且身体沾有粪便。他长大以后,不愿住在家里,却贪嗜粪秽不肯舍离。父母亲友都深感厌恶,甚至不愿见他。后来他被逐出家门,游浪在外,常常吞食粪秽。人们见到他这种怪异的举动,就叫他嚪婆罗。后来遇佛出家,证得罗汉果。

此生他显现这样猪狗般的下劣行为,究竟宿世造了什么恶业呢?

原来,久远以前拘留孙佛出世时,他出家为寺主,有数位檀越洗浴众僧,完毕后又以香油涂身。在众僧中有位罗汉,寺主见他,嗔心即起,口出恶言说:“你一个出家人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什么两样。”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心,于是在他面前显现各种神通。寺主见后,当即忏悔罪业。因为恶口的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常臭秽,人都不愿接近。又因曾经出家,且向罗汉忏悔,所以今生遇佛出家、得证圣果。

综上所述之案例,可知恶业酬报来得惊人的准确,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错乱、空耗。骂人如老牛反刍,自身即于五百世中堕为牛身;讽人以人粪涂身,自身亦五百世身常臭秽。如是种种恶口伤人,造业者自身非但得不到丝毫的便宜,反而变本加厉,需要加倍地感受苦果。

《四分律》中有一则颇有意味的公案:

往古时期,得刹尸罗国有位婆罗门,对所养的牛非常爱护,刮刷摩擦,精心护养。当时国中有一长者驱牛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一路自唱自言:“谁有力牛愿与我牛共驾百车比试高低,我与他赌金千两。”婆罗门家的牛听到吆喝声,心想:主人昼夜精心喂养我,为我刮刷摩擦。我应竭尽己力,赢取这千两金来报答主人的恩德。之后,牛对婆罗门说:“您知道吗?国中有位长者,今天宣言谁有牛愿与其牛驾百车而赛,可赌金千两。您可前往他家,说有牛可以比试。”婆罗门听后即去长者家如是而说。于是两人驱牛正式驾车比赛,时有多人在场观看。婆罗门在众人面前对牛说:“秃角!可牵!”牛听到污辱它的话,当即感到羞耻,不愿出力竞争,于是长者牛获胜,婆罗门输金千两。赛后婆罗门对牛说:“我这样昼夜精心饲养你,以为你会为我尽力,胜过彼牛,没想到你对我的报答是让我输金千两。”牛很委屈,解释说:“你在人前羞辱我,说‘秃角可牵’,使我脸面丢尽,所以我不愿奋力竞赛。你如能改变态度,不以恶名形容我的丑相,可去对长者说:‘能否再与我牛比试一场?这次可出二千两金。’”婆罗门对牛说:“这回莫再让我输金。”牛说:“你不可再羞辱我,要于人前赞叹我,说我好牵,端严,好角。”于是婆罗门又与长者再次比试,这次赛前,婆罗门在人前赞叹牛说:“我牛好牵,端严,好角。”牛一听此语,精神振奋,结果竞赛得胜,婆罗门赢二千两金。

从这则公案可知,畜生亦有自尊心,受辱骂时尚感羞耻,不愿尽力,何况人与人之间,如受恶语中伤,岂能不因心灵受到打击而滋生报复之心?所以从众生相处互感的报应来看,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亦然,骂人者人恒骂之,损人者人恒损之。这是由恶口伤人的业力必然回应而来的感受等流果。所以即便是旁生,如果我们能够慈悲爱护它们,它们也会懂得报恩,如果以恶语伤害它们,它们也会伺机报复,即使当时力弱无法报复,但此怨恨之气始终蕴在心田,若无对治,在未来世也必定会暴发出来。

与前述同理,在严厉的对境面前说粗语,果报极其惨重。这里严厉的对境包括佛像、佛塔、佛菩萨、上师、僧众、比丘、沙弥、父母等。

波斯匿王,引兵过祗桓时,听到一比丘诵经,音声甚妙。王顶礼白佛:“愿能见诵经僧,施予十万钱。”佛说:“当先给钱,然后可见。因王如果先见,绝对不会施钱。”于是波斯匿王先施钱,后见比丘。当他看见比丘容貌丑陋、异常矮小时,果然生起后悔之心。王问佛是何因缘,佛告诉他:“在迦叶佛涅槃之后,当时有王,起建一座塔庙,安排四臣督工,其中一人懈怠不勤。国王就责备他,结果他心里愤愤不平,埋怨道:‘这么大的佛塔,几时可以建成。’因为对佛塔说怨言,他五百世中都转生为侏儒,身材极其矮小。工程完毕以后,他随施一宝铃挂于塔上,以此因缘,感得五百世音声微妙。”

从前一人对着一尊断指的佛像说“断指佛”,没想到他立即自指断落。这样的公案还有很多。所以我们不应对佛塔、佛像肆无忌惮地指手划脚,看见佛像时,不能说佛像不庄严,只能说画师的技艺有差别,否则会感受悲惨的苦果。

以下是对僧众恶口辱骂的果报。

佛在世时,王舍城有位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长者妻怀胎十月,临产之时,胎儿却始终不肯出生。不久,其妻又有身孕,十月后生下一儿,而先怀子仍然住在右肋。这样接连生下九子后,先怀子仍不肯出。后来长者妻生了重病,用各种汤药来治疗,都无起色,最终医治无效而死。亲人眷属将她的遗体抬到坟间,请来大医师耆婆破腹,结果取出一小儿,身体虽小,须发却已皓白,他弯腰俯身而行,环顾四周,开口对亲属们说:“你们当知我因为前生恶口辱骂众僧,所以身处母亲熟脏之中,经六十年,受此苦恼。”亲属听到此话后,号啼悲哭,不能言语。尔时世尊知道此儿善根成熟,遂领大众来到停尸处所,呼小儿说:“你是长老比丘吗?”小儿答:“实是。”接连问了三次,小儿都答是。当时大众见小儿与佛这样对答,各怀疑惑,前来问佛,这老小儿前世造何业,刚产即须发皓白、弯腰俯身而行,且能与如来对答。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往昔迦叶佛出世时,有众比丘结夏安居。众僧和合,差一老比丘作僧维那,大众共立制限,在这次安居中,要得道僧才可共众自恣,如未得道不许自恣。结果,只有老维那未得道,僧众不许他布萨自恣。老维那心中恼恨,怨道:‘我专门营理僧事,让你们能安稳行道,今天竟被拒之门外,不许自恣布萨羯磨。’随即辱骂众僧,不久被捉,关于室中。老维那怨气未消,嚷道:‘我要让你们常处黑暗,不见光明,和我今天被关在暗室中一样。’说完后自杀而死,堕地狱中,受大苦恼,今日方才得脱,承此余报,所以在母胎中受如是的痛苦。”

如果以造论著书对僧众说恶语,将成现法受业而立遭报应。

从前,汉地有位大智者造了一部论,将僧众喻为毒蛇。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途中,突然说道:“你们快跑吧!我好象要受业报了。”刚一说完,他的双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此外,取恶名的罪过也极为严重:往昔,迦叶佛时,一位通晓三藏的比丘西哦色嘉,他出言不逊给诸多圣者比丘起“犹如马头”等许多恶名。结果从人寿二万岁时死去转生为大鲸鱼,身体具马头等十八个头相的旁生,到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之间一直感受痛苦。

昔日,释迦族五百女子的丈夫被暴军斩尽杀绝,后来帕吉波国王的军队又将此五百女子的手脚全部砍断,不久,她们就死去了。这是由于她们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五百僧人,当时,给诸比丘取“断足”、“断臂”等恶名,以此恶业于许多世中堕入地狱,又于五百世中被砍断手脚而亡。无论取什么样的恶名都会感受五百次那样的等流果报。若对比丘、沙弥等取恶名,其异熟果将堕入地狱。

净障修法文

(八)忏悔离间语罪

1、皈依发心 2、思惟过患: 异熟果:造离间语,将会堕入三恶趣中,或者在拔舌、烊铜、犁耕地狱中长劫受苦,或者堕为畜生啖食粪秽,如鹈鹕鸟,无有舌根。 感受等流果:即使得到人身,舌根不具,口气臭恶,喑哑謇涩,齿不齐白,即使说善语,他人也不信用。又由余报所感,眷属弊恶、不和合,不愿意住在一处,心不稳定。 同行等流果:以串习力,总是喜欢说离间语。

《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则其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发生纠纷,则直至未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

3、检查罪业: 是否造过以下罪业: 挑拨上师大德与其眷属之间的关系; 破坏佛教团体之间的关系; 破坏道友关系;离间他人骨肉; 破人婚姻;离间同事、朋友、邻里、主仆、师生等关系。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见作随喜。 4、诚心发露 5、立誓防护: 心中清晰观想并发愿:未来决不对上师、大德、道友说离间语,决不对一切团体、个人说离间语,进而对一切有情都不挑拨离间,下至破人关系的念头也不生起。纵遇命难不舍此誓言。发愿:一切时处说和合语,对于关系破裂者劝其和好。 6、持咒对治 7、回向善根

正法念处经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何者两舌

复有口业名为两舌,于和合者、共作业者,破坏语说。如是语者成就两舌。

还有一种口业叫做两舌。就是对本来和合的两方挑拨离间,在东说西,在西说东,使得两边关系破裂。说这种话,就成了两舌的恶业。

云何此语得果报少?破坏语已,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说。专心忏悔,亦遮他人作破坏语,示其善道。业不具足,此业不重。

怎样的两舌业得果报轻微?就是在说了破人关系的语言后,心里起了后悔之心,澄清事实说:我愚痴的缘故,竟然说出这种离间的话。之后专心一意地忏悔,而且遮止他人说离间语,指示他善道,这样的业不具足势能,业的力量不重。

云何此业不具足满?此破坏语,或以烦恼,或以酒醉,心异分别向他异说,此业不足。

怎样是离间业不具足圆满呢?就是在说离间语的时候,或者被烦恼所转,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或者酒后胡乱说话,或者心里这么想却无意说出另外的话,说错了话,这个业就不具足圆满。

云何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若以恶心破坏于他,随喜赞叹,如是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

怎样叫做两舌的业道相应而成就了离间语呢?如果他是出于恶心,有意破人关系,之后通过各种手法,使得两者关系破裂,或者破坏他人后,高兴自赞。像这样,由于是有意去说,无有反悔、惭愧,而且还随喜赞叹等等,这就叫做业道相应,成就了破坏语。

云何此业决定成就破坏语说?作已随喜,复教他作;随喜赞说,喜乐贪著不离于心;常怀恶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为他毁呰不生羞耻,无惭无愧不能自知,如是名为破坏语业。

怎么叫做决定成就了破坏语业呢?就是说了破坏语后,心里随喜,或者教别人做,随喜赞说破坏语的恶行,或者心里特别得意,贪著恶行,习气深重不能离开,常常怀着恶心,别人都躲开他。这样的人没法回转心意,改正自己。即使被别人批评、毁呰,他也不生羞耻心,无惭无愧,他甚至不了解自己是在作恶,像这样就叫做决定成就了破坏语业。


两舌果报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名为第二口业乐行多作成就果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如是两舌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若聋若哑;口常烂臭;无人信语;众人所笑;面色不好;不住一处心动不定;常行恶行。如是名为两舌业报。

再者,修行人内心思维按照正法所示而行,观察一切法行。第二种口业乐行多作所成的果报是怎样的呢?我们以见闻了知到或者通过天眼见到,如果两舌挑拨离间,特别乐意这样做,说了很多次挑拨离间的话,这样习惯了必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即使转生为人,或者成了聋子、哑巴;常常口腔溃疡、口臭;因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所以没人相信他的话,而成为众人眼里的笑话;他的面部肤色也不好;不能安住一处,心常常动荡不定;而且习惯性开口就说人是非,常常重复这样的恶行,这就叫做两舌的恶业果报。所以要防范业力,如果说挑拨离间的话,以后心就会浮躁、不安定,而且被人冷落,没人理睬,为人嘲笑等等,有很多痛苦。这就叫做两舌恶业所成熟的果报。


两舌之因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两舌?两舌几种?

再者,修行者在心里思维,我该怎样随顺正法而行持?为此观察法行的性质、果报等等。那么,什么是两舌的业行呢?两舌有几种?

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两舌者,多于和合人起破坏意,口中语说。

我们见闻了知或以天眼见到,所谓两舌的行为相,就是在原本和合融洽的双方之间或人群里,起了破坏他们关系的心,之后口里说挑拨离间的话,这就是两舌。

两舌二种,自作教他。教他者,怨家若似怨家所遣破坏,汝破彼人,是他因缘。有他不遣,自作破坏令他衰恼。

两舌有两种:自作两舌和被他人教唆的两舌。教他两舌,就是被那人怨家或与怨家类似的人,派遣去破坏对方的关系。这样破坏他人的关系,是被人所使,由他人因缘而导致的两舌。还有一种情况,没有受他人派遣,自己主动去破坏,令他人衰损,这叫自作两舌。

百业经

(57)破和合僧——破和合僧 佛受等流

一时,佛在王舍城。一次整个城市遭大灾,众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师言:比 1959 年闹大饥荒时还苦。】乞丐无处乞食。世尊告诸比丘:“我将闭关静修三月,唯除十五诵戒(Uposatha)日,你们可以供养饮食、亲近承侍请教。”告白大众后,世尊开始闭关,僧众内部也特别规定每人必须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打扰世尊。

提婆达多乘机而入,欲破坏世尊教法下的和合僧。他在众比丘前挑拨离间:“释迦牟尼佛在圆满安乐之时很关心你们,现在大难临头他却舍弃你们,独自闭关。不过我可以照顾无衣无食的比丘。”当时有五百比丘听信了提婆达多的花言巧语随他而去。【师言:也有些僧人原来在动乱的时候,因财食而改变了对三宝的信心。别人说:“你毁谤三宝就给你工资。”他们真的为得钱财而毁谤三宝。那些对上师三宝信心不稳固的人,对于他人所说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无慧目,轻易听信。希望你们不要像跟从提婆达多的人一样,心无定解,如此行为对自己毫无利益。】提婆达多对他们宣讲:“从现在起我将制定五条戒律:第一、世尊常说安住寂静处,我们应住城市中,以寂静处生诸多烦恼、具诸多过患故。第二、世尊开许食三净肉 ,我们不应食,以杀诸众生故。第三、世尊开许食咸盐,我们不应食,以不净水所生故。【师言:以前外道曾传说,是大自在的贪心所生的水分变成了盐,故盐吃得越多贪心越大。】第四、世尊开许饮用牛奶,我们不能饮用,以危害小牛犊故。第五、世尊叫剪去法衣下面的边须,我们不能剪,以浪费信施之财故。你们愿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个筹码 ,不愿意受持者可以不取。”五百比丘全部取了筹码【详情藏文经书中有广说】,提婆达多将他们带到另一个经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达扎夏、嘎达莫嘎、加尔及加措新五位居上座,其余僧众在下面次第而坐。提婆达多为他们传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时他已破和合僧 (Sangha Bhedaka)竟。他的整个僧团不闻思修,不诵经诵戒,僧众的智慧不见增长,也没有任何觉受和验相。

诸比丘往诣世尊前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今提婆达多破和合僧竟?愿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我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众生所造之业不会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蕴、处,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的境内有两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具五神通、有五百眷属的仙人。一位是南方来鹿野苑安住的仙人,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亦有五百眷属。本处仙人的弟子们对他渐渐有所了解,常去请教。因他们还未舍弃以前的上师,故外来仙人不肯赐教。那些弟子们觉得以前的上师安排自己衣食非常周到,但不能像这位仙人那样赐予殊胜具神通智慧的教言,故不值得依止。于是他们到南方仙人前如实述说原因,舍弃昔日之师,请求依止。【师言:现在很多人就像原来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样,依止一位上师后,舍弃他,再依止另一位再舍弃,好像一生中身心无有真正的依处,像个流浪人,很可怜!没有一个稳重的人格,今一没有着落,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可以后身心更是没有个好的着落,以舍弃上师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师,再依止一百位上师也不会成就。】南方仙人很乐意地摄受他们并说:‘如果你们早舍弃昔日之师,我也会早给你们传授教言。’从此南方仙人对本处仙人的弟众布施财食和教言,使他们师徒间产生很大矛盾。诸比丘,当时的南方仙人就是已证如来正等觉的我,因破他们师徒僧团的和合,故曾于千百万劫中在地狱受苦,【师言:以后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强要别人的弟子作为自己的眷属,那是给自己的生生世世结恶果。】【译者:希望以后的各位法师、堪布、堪姆们在摄受弟子时,要以恒时究竟利他的大慈悲心去摄受,不要用其他的一些不如法的做法,强使他人舍弃自己的上师,对自己的上师生邪见,这样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生生世世中将遭一些违缘。就像世尊已成佛了,但在因果不虚的显现中,提婆达多经常给世尊造违缘,在弘法利生中仍是受业报的。】得人身时,无论在何地,都有被破和合僧的违缘,以致有现在提婆达多破我和合僧团、离间五百比丘的果报。”

三净肉: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一、眼不见杀,即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二、耳不闻杀,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为我而杀。三、不疑杀,知如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

筹码:僧众举行安居等法会时,用以计算人数之柽柳制成的木筹码。

破和合僧:略称破僧,即破坏和合之僧伽,为五逆罪之一。可分二种。一、破法轮僧,立邪法以破坏听闻佛陀教法之和合僧,二、破羯磨僧,在同一结界内,别立羯磨,以破坏僧伽的和合。

贤愚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讲记

两舌的果报

下面讲的是两舌的果报。 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如果讲两舌的语言,也会先堕入地狱、旁生、焰魔界,后来获得人身的时候,以余业将会感召两种果报,第一个是所得的眷属非常下劣,另一个是亲属会纷纷远离他。

以前说两舌语言的人,今生第一个果报是“得下劣眷属”。他身边的人品行都很差,非常恶劣,自己一直得不到好的眷属。就像现在有的企业家,一直找不到人才,有的法师或寺院住持,一直也收不到好弟子,这可能也是以前说离间语的果报。

第二种果报是“感亲属分离”。今生他最爱、关系最好的这些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身边的人等,都会纷纷离开他。这些离散也是他以前说离间语导致的。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三课

  1. 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化众生。”请结合大德的教言和公案评论这种观点。

2.什么是离间语?什么是大离间语、中离间语和小离间语?

3.离间语有何等果报?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化众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详细观察就知道并不合理。《地藏经》中说,要前往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可见,要到地狱界,不是依靠威神力,就是依靠恶业力,如果是登地的圣者,当然可以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格萨尔王那样,以神通力到地狱直接度化众生,但如果是以业力转生于地狱的凡夫,连自救都不暇,哪里还谈得上救度他人呢?法王如意宝曾说:“有些人发愿死后到地狱救度众生,这是自不量力的说法,如果连救度人间苦难众生的能力都没有,要到地狱里救度众生就更困难了。”有些人之所以这样发愿,也许是认为救度众生很容易,其实,救度众生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容易。我们去放生时,即便用尽了全部力气,也不敢说能从屠夫手里救出几头旁生,要从阎罗狱卒手中救出地狱众生就更难了。以前法王如意宝多次发愿:去世后首先往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得到等持、神通、智慧等无量功德后,再回到娑婆世界度化无量众生。

作为后学弟子,我们也应跟随法王如意宝来发愿。

宋代有一位元照律师,最初他对往生净土没有兴趣,发愿常居娑婆浊世、拔济苦难众生。后来他在读《高僧传》时,见到慧布法师的教言——“方土虽净非吾愿,若使十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苦处救众生”,从此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仅对净土法门没有信心,见到别人修净土法门还诋毁。多年以后,元照律师身染重病,病中色力痿羸、心识迷茫,对生死一点把握都没有,这时他才明白自己道力不足,在秽土度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后来他拜读了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见论中说:“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从此以后他痛悔前非,一心修持净土法门。

论典中说:“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附枝。不能远去。”因此,如同婴儿没有生活能力,不能离开母亲,幼鸟翅膀尚未长成,不能离开树枝高飞,同样的道理,凡夫未得无生法忍,也不能离开佛陀。有些人认为自己境界很不错,觉得不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可以直接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这些人不能过于自信了,虽然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凡夫人暂时会出现一些修行境界,但这是不稳固的,很容易退失,保险起见,还是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常随阿弥陀佛。我们不仅发愿来世往生净土并恒常不离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不离阿弥陀佛,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要观想上师的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 67,接着观想上师化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如是清净四种障碍,获得四种灌顶,现前四身果位。我们可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上师而如是修持,这样就能恒时不离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不仅是阿弥陀佛,修任何本尊法时都应将本尊的本体观为上师,这样能迅速获得本尊和上师的加持。

上面的修法就是密宗的道灌顶。有些人很想得受灌顶,总是为得不到灌顶而痛苦,其实灌顶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得到,不一定需要有一位真正的上师。虽然在最初趋入密宗时,需要真正的上师作灌顶,但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得受灌顶。这种修法非常甚深,表面上看,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简单的观想,有些人觉得和世间的某些功法很类似,但它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世间的功法。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练功法,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来修炼。

言归正传,在当今时代,净土法是非常应机的一个法门。不管出家还是在家,智者还是愚者,老人还是青年,学显还是学密,人人都要修持净土法门,都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今天我们给各位道友发了极乐世界的唐卡,以后大家要经常依此观修、祈祷,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67 即上师眉间白色的“嗡”字进入自己眉间,上师喉间红色的“阿”字进入自己喉间,上师心间蓝色的“吽”字进入自己心间。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修持净土法需要一定的次第——首先懂得十不善业,之后遮止十不善业,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这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有些人认为:用不着按次第闻思修行,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虽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某些人前世种了殊胜的善根,今生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临终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要按照上述次第修持,否则连最基本的十不善业都不懂,也不断除这些恶行,要往生净土肯定有困难。

十不善业的道理不能听一听就过去了,应该牢记在心,如果自己的记性太差,听课时要作笔记,下课后要多看法本。法本是没有嗔恨心的上师,什么时候都可以向“他”请教,不像现实中的上师,高兴时回答你的疑问,不高兴时不愿意回答,甚至还会冲你发脾气,最后自己也很不理解:我已经问了这么多次,上师不但不回答,反而很不高兴,他怎么会这样呢?所以大家应该依止法本这个没有嗔恨心、有问必答的好上师。在懂得十不善业的道理后,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当反观自身,看有没有这些恶行,如果有就一定要断除。

下面开始讲十不善业中的离间语。所谓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关系的语言。有的人能说会道,本来有些人的关系很好,可是他几句话就让这些人反目成仇,这样的挑拨离间之语过失相当大。

从后果的严重性来看,离间语可分为大离间语、中离间语和小离间语。

大离间语是指破和合僧,即挑拨佛陀和眷属之间的关系。以前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曾造下破和合僧的罪业,如今由于佛陀不在世,也没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站在佛陀对立面的比丘,而且舍利子、目犍连二大尊者又不在世 68,所以不会出现真正的破和合僧。与之类似的是挑拨高僧大德和眷属之间的关系。在末法时代,挑拨师徒关系的人特别多,如果挑拨金刚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毁坏他们之间的密乘誓言,这种人的果报相当严重。

中离间语指的是破坏寺庙之间的关系,或者破坏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两群僧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显得对上师很有信心,而且也特别关心上师,跑到上师面前说:“我是您唯一的心子,我对您特别有信心。您不知道吗?某位上师曾说过您的过失……”,以诸如此类的语言挑拨离间,上师听了这些话也马上相信,从此之后与别的上师产生矛盾。这种挑拨离间的行为是堕入无间地狱的因。

最近我听说一件事:某寺院的僧人分成两派,他们的关系搞得很僵。当地宗教部门的领导为了调和双方的关系,专门去寺院做工作。可是双方不但不接受调解,反而说领导处理得不公正。后来那些领导很不高兴地说:“本来出家人应该化解在家人的矛盾,现在你们发生了矛盾,我们以好心来帮助你们,可是你们却以这种态度对待我们,难道你们不感到羞耻吗?”

68 破和合僧不会持续很久,僧团必定会重新被和合,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只有舍利子、目犍连二大尊者才能和合僧团,所以二位尊者不在世时不会发生真正的破和合僧,否则无有能调解者。详见《俱舍论问答》。

末法时代,有许多此类僧人不和合的现象。有些寺院虽然不大,但里面的出家人却分成很多派,各派表面上关系很好,暗地里却互相排斥,甚至公开发生矛盾和冲突。还有些寺院的僧人和非佛教徒相处得很不错,可是对其他寺院的僧人却特别排斥。由于寺院与寺院之间、僧人与僧人之间不和合,他们的在家信徒也人云亦云,最后所有僧俗都造了可怕的罪业。

因此,道友们要警惕自己的语言,说话之前要观察,看自己的话会不会造成寺院或僧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觉得有这样的危险性,干脆就不要开口。有些人就是因为在这方面不注意,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让自己后悔一辈子,但毕竟话已经说出来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小离间语是指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在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制造不和,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

这种离间语是最普遍的,其过患也很严重。以前有个叫安庭柏的人,他擅长挑拨离间,本来关系亲密的两个人,一旦被他挑拨就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安庭柏破坏了很多家庭和亲友的和合,后来他业力现前,脸颊生疮,喉咙和舌头化脓,在号叫中悲惨地死去。

不论大、中、小离间语,表面上看只是一两句话,好像不是很大的事,可是说者都会因此而造下可怕的罪业。在《百业经》、《毗奈耶经》等经中有很多离间语的公案,在这些公案里,当事人因为说一次离间语而长劫在地狱感受痛苦,从地狱出来后还要感受余报,非常可怜。因此出家和在家道友们千万不要说离间语。有时候看起来,现在出家人说离间语好像比在家人还严重,在家人每天像蚂蚁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忙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而出家人没有很多事,反而有空闲说是非,所以出家人在这方面更要注意。

大家应该清楚,自己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的罪过是相同的。从离间的方式看,离间语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离间语,即直接说挑拨的语言;另一种是间接离间语,表面上似乎不是挑拨,甚至乍听起来像是在和合双方,但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挑拨离间。所以,有些人离间的手段是很厉害的。在修行人中,有些金刚道友本来关系很不错,后来因为某些人的挑拨而反目成仇;在世间,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虚构或者添枝加叶的语言也搞破了很多人的关系。

离间语有何等果报呢?说离间语的意乐是贪嗔痴三毒,所以其异熟果是相应堕入三恶趣。离间语的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眷仆不和,而且不愿意住于一处,心态很不稳定,始终飘来飘去的,无论前往哪里都会遇到说离间语之人,而且生生世世喜欢说离间语。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感受这些果报:有的人不管到哪里,与别人始终处不好,所有的人都憎恨他,经常受别人的欺负,即使换一个环境还是同样的命运。每个人反思一下,如果自己有这些遭遇,

不要埋怨别人不好,要想到这是自己往昔说离间语的果报。

佛经中对离间语的这些果报说得非常清楚。《正法念处经》中说:“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如果任何人说离间语,善人都不会赞叹他,此人将转生于卑恶之处,如出生在不和合的家庭,或者身处不和合的团体中。《华严经》中说:“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说离间语会让众生堕入三恶趣,即便得到人身也会感受两种等流果:一是眷属不和合,就像地狱的众生一样互相嗔恨,二是眷属极其恶劣,方方面面都不如意。

因果律非常微妙,即便说一次离间语,也会在说者的阿赖耶上熏入恶业的种子,也许说者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严重,但以后必定会现前痛苦的果报。每个众生都想获得快乐,不想感受痛苦,可是由于众生非常愚痴,不懂得因果,经常种下引生痛苦的恶业种子。有些人虽然粗略知道不能说离间语,但对离间语的果报一无所知,还是经常造下离间语的恶业。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对因果法的闻思。

离间语的果报如是可怕,如果自己以前造过这样的恶业,一定要努力忏悔。在进行忏悔时,可以念诵佛号、心咒,读诵般若经典或者缮写大乘经典。《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以缮写经典而清净离间语业的公案。以前江宁有一个书生,他独自住在老家的废园中。一天晚上,他在书房读书,一个艳丽的女子在窗边窥视,他知道这不是鬼就是狐,因为那女子面容姣好,所以也不感到害怕,便唤她入室。女子入室后一言不发,问她话也不回答。这样过了一个月,书生始终不知道她的来历。一天,书生再三询问,她才取笔写道:自己是明朝某翰林的小妾,因为平生巧于离间,使翰林一家形同水火,以此恶业,死后堕为哑巴鬼,已经沉沦鬼道二百余年,若能为她写十部《金刚经》,则能超拔出苦海。书生便帮她写了十部《金刚经》。写完的那天,女子来拜谢书生,并取笔写道:藉写经忏悔之力,现已脱离鬼趣,但由于前生罪重,尚须当三世哑女方能言语。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一切离间语中,最严重的是破坏僧众和合。如今,虽然没有真正的破和合僧,但挑拨师徒或者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由于某些人的恶意挑拨,有些上师之间、寺院之间关系破裂,甚至互相进行攻击,这些上师和寺院的信徒也不清楚谁对谁错,但也不得不跟在后边攻击对方。这种现象在海外佛教界相当严重。还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可是根本不在乎来世的果报,一开口就说其他宗派和高僧大德的过失,我们连他的语言都不敢重复。有时候看起来,两舌者真的是无恶不造,就像《佛说华手经》中说的那样:“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如是不善人,无恶而不造。”

诸如此类的离间语过患非常严重。其果报近似于无间罪,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此人死后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这样的离间语对众生也有很大害处。以前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无法生起善根 69,与之类似,若挑拨僧众发生纠纷,乃至僧众没有和合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为生嗔心而堕入地狱,而且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所在地数由旬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的功德。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修行的环境非常重要。藏地特别讲究修行的环境,如果一个道场发生过破坏僧团、批斗上师、被破誓言者染污等事件,在那里修行不但不会产生功德,反而会违缘重重。而好的地方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法王如意宝讲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在文革期间,藏地的佛法遇到了很大的违缘,但学院所在的喇荣山谷一直没有受到染污,在这里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此外,在汉地的大城市,信心、悲心等善念难以产生,而贪心、嗔心等烦恼却不断涌现,在这些地方也很难产生修行的功德。大家要尽量远离这些不清净的地方。(不过,某些人由于人格恶劣、烦恼深重,本来有的道场非常清净,可是他跟谁都合不来,经常与别人发生矛盾,最后不得不离开道场。这是他本人有问题,不能认为道场不清净。)

《劝发胜心经》中说:“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有些寺院天天闹是非,僧人之间矛盾重重,呆在那里连心都静不下来,哪里还谈得上产生闻思修行的功德?因此,僧众的和合团结非常重要。法王如意宝在建立喇荣五明佛学院时,为学院制定了三大纪律——团结和合、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法王平时也经常强调僧众要团结,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多年以来全院僧众一直相处得很融洽,大家的闻思修行也非常有成就。团结和合确实非常重要,我觉得在任何团体都需要团结和合,如果没有团结和合,做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

69 这是法性力使然。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于在家男女、城乡、邻里、寺庙之间说来道去,引起纠纷,制造混乱,这简直是在造无间罪以下的恶业,因此把持住自己的口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团体里有说离间语的人,会给整个团体带来很大危害,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佛陀在世时,六群比丘经常在僧团中说是非,把这个人的话传给那个人,又把那个人的话传给这个人,将整个僧团搅得不得安宁。后来佛陀严厉呵责了六群比丘,要求以后不许在僧团中说离间语。现在很多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都不愿意用爱说是非的人,即使应聘者文凭再高,再有本事,如果他爱搬弄是非,也不会被录用。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很多人都说过离间语,有些人学佛后痛改前非,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以前造的口业,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也许是由于缺乏正知正念,也许是以前的习气太重,只要遇到一个人就拉住对方说悄悄话:“我有很多话对你说,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总算碰到你了。你要注意了,某人说你如何如何……”这些人还边说边四处张望,其实,在说某人的坏话时,被说的那个人往往会出现,这是一种世俗的缘起,结果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希望这些爱说是非的人要注意了,不要再说离间语,也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语言,否则最后自己很可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些爱说是非的女众刚开始说得非常开心,可是最后追究到她头上时就什么都说不出了,那时只有默默地抹眼泪,这样没有必要。

一般而言,凡夫人很容易因谗言而分道扬镳,只有登地的圣者才不至于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凡夫人喜新厌旧、轻浮薄荡、杂念纷纷。凡愚就是这样,只要在耳边稍微吹一点风,他不经观察就信以为真:“真的是这样啊!”、“他真的这样对我啊!”

《律藏》中也说:“信任陌生人,依止恶劣者,草率舍弃友,愚者三法相。”(这个教证非常好,每个人都应观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愚者。)

其实,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兄弟姐妹,尤其对修持净土法门者来说,我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都被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所关照,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听信谗言而舍弃道友。《律藏》中也说:“不因他语舍友伴,应当观察他人言,欲挑拨者寻时机,是故莫依离间语。”人言可畏,本来没有的事,却往往被传得有鼻有眼,所以我们要详细观察是非之辞。欲挑拨者经常会寻找时机,如果自己不轻信别人的话,挑拨者也就不会引诱自己,所以大家不要轻信他人的是非之辞。今后如果有人向自己说过失,要么默默念心咒,要么假装没听清,要么假装打瞌睡,要么把话题岔开,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谈到佛法时奄奄一息,一谈是非则兴致勃勃。

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胡说八道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因缘品》中说:“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

交往恶友。”如果依止恶友,自己也会变成恶人,因此我们应远离恶友,亲近能促进自己上进的善友。我们身边的人差别很大。有些人爱看经论,喜欢

聊信心、出离心方面的话题,跟这样的善友沟通一个小时,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大德的传记中说,有的人接触一位上师或道友后,对自己有很大的触动,从此终生都会收益。相反,有的人则不三不四、颠颠倒倒,如果和这样的人接近,会彻底毁坏自己的相续。当然,能遇到什么样的人,这和自己的福报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尽量远离恶人、亲近善友。

第五十四课

1.请列举《十善业道经》中的断除离间语的功德。

2.解释教证:“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净土法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曾经多次向大家强调:平时要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要顶礼阿弥陀佛,有了这种长期的串习,临终时才能很容易地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的要求。虽然每尊佛都有加持力,祈祷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都有功德,但由于因地的不共愿力, 西方阿弥陀佛在接引往生净土上有不共的能力,所以道友们应一心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法王如意宝曾说:“我们在临终时不能一会儿想宝髻佛,一会儿想药师佛,虽然每尊佛都非常好,但如果自己想得太多,则很难一心专注,这对解脱反而不利。”

死亡何时到来是说不准的,有些人因疾病而慢慢死去,而有些人则突然死去,因此,从现在起大家就要为死亡做好准备,随时随地都应该有这样的念头: 如果死亡突然降临,我一定不能忘记阿弥陀佛!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经常这样作意,死亡来临时就能想起阿弥陀佛,这样就能顺利往生到清净刹土。大家对此不要有任何怀疑。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过:在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佛陀,仅以此也能往生清净刹土。

每个修行人都应对解脱有一定的把握。以前我在 传讲《六中阴引导文》时经常想,大家应该在中阴时 认识本性或文武百尊而获得解脱。这次我在传讲净土 法时也经常想,如果道友们都知道临终时如何祈祷阿 弥陀佛,对临终也提前有所准备,那该多好啊!现在 我为大家传授了这方面的教言,能否依之获得解脱就 看各人的努力了。

当然,要往生清净刹土,除了精进修持往生法外, 还要谨慎取舍因果。最近我们正在讲十不善业,学习这些道理后,每个人都应反省,看自己有没有造过这些恶业。我问过很多出家人,他们都说以前造过许多恶业,身处寂静处的出家人尚且如此,在红尘里打滚的在家人就更不用说了。人贵有自知之明,雨果曾说: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就根本谈不上了解别人。所以大家很有必要认识自己。静下来时要想一想:我来到世间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里,造的善业有多少? 造的恶业有多少?如果今天离开世间,我是往生清净刹土还是堕入恶趣?有智慧的人会考虑自己的未来, 而没有智慧的人过一天算一天,从不考虑未来,道友们应该做有智慧的人。

现在我们学习的道理非常殊胜,如果汉地的佛友能借鉴这些藏传佛教的理论和窍诀,自己的修行一定会更加圆满。因此,希望大家重视这部藏传净土法。一部法传讲完后想再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家要抓住当下,每堂课都要认真对待。为了让你们得到利益,我也尽力讲好每一堂课,基本上每堂课都讲一个小时。有些人对我说:“你每堂课都要讲一个小时,我在下面坐都坐不住,太痛苦了!”我说:“如果实在坐不住,那不听课也可以。”众生的业惑如是深厚, 如果没有把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介绍给大家,每天只是讲几句开示,虽然我讲起来很轻松,你们听起来也很舒服,但对大多数人不一定起作用。其实,每天听一堂课根本不算什么。如果像清凉国师 70 那样每天讲法七八个小时,可能我的嗓子会哑,你们也很难坐得住, 但一天讲闻一个小时的佛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学院常住的人连续听三个小时的课都很正常,但有些刚学佛的人听一个小时的课就坐不住了——一会儿坐着, 一会儿跪着,一会儿站着,要换许多种姿势。这也是心不专注的一种表现,如果自己的心专注在法义上, 身体应该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下面继续讲离间语。世间有很多挑拨离间的恶人,佛教内部也有人经常挑拨上师与弟子、道友与道友的关系。我们不能亲近这些挑拨离间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下面看一则公案。

70 唐代华严宗大德,一生讲经说法无数,仅《华严经》就讲了五十遍,现在的人不要说《华严经》,连一个很短的法要讲五十次都很困难。

从前有一只母狮,它杀了一头母牛后将小牛犊与自己的狮子崽一起哺养大。母狮临终时对它俩说:“你们是我用同一乳汁喂养的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 挑拨离间者,我死后,你们谁的话都不要信。”母狮死后,小狮子和小牛一起生活。小狮子捕食时,一只老狐狸经常跟在它身后吃剩肉。每当小狮子杀死一只 野兽就会想起小牛,便急忙赶回家,有时它把肉叼回 家吃,有时它把肉藏起来。老狐狸因此常常吃不到剩 肉,一次,它生气地想:我吃不到剩肉就是那头牛造成的,我应当将它俩分开。

不仅人会搞离间,很多动物也会。只要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很多动物非常可怜:在行持善业方面什么 都不会,而在造恶业方面却什么都会。

于是老狐狸来到牛面前俯耳躺下。牛问:“老舅舅啊,你是风湿或中暑而痛吗?”狐狸说:“我身体不痛而是心痛。”牛又问:“为什么呢?”狐狸说:“狮子要杀你,所以我替你担心。”牛不相信地说:“我们有母亲的遗嘱,这不可能是真的,你不要说这种话!”虽然它这样说了,心中却产生了疑虑。狐狸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自己要注意了。” 随后它又跑到狮子面前装病,并且也如此说了一番。尽管狮子也像牛那样说了,但心里也产生了疑虑。以往它们在窝里时,狮子给牛磨角,牛给狮子梳鬣……, 亲密无间,从未猜疑过。但现在它们互相打量,越看越觉得对方不像以前那样,它们都认为狐狸说的是事实。于是牛用角剖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杀了牛, 最终它们都死去了。一位天人对此说道:“依止恶友者,终不得好处,且看狮牛友,被狐离异也。”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狮子和牛本来是好朋友,可是因为狐狸的挑拨却反目成仇,所以依止恶友的结局非常可怕。道友们应观察自己依止的人, 看他是不是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是不是喜欢闻思修行,如果发现并非如此,那即便他能说会道,表面上也能装模作样,也不应依止他,否则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自古以来,很多人的关系都是被狐狸那样的恶人搞破的。在一些道场里,因为某些人的花言巧语,出家人之间的关系被搞破,最终整个道场也因此而毁坏,末法时代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在历史上有很多奸臣,他们经常为私利而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如秦桧在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搬弄是非,最终借宋高宗之手害死了岳飞。现在也是如此,在某些团体当中,有些人在领导耳边说各种是非,他们的谗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有些愚笨的领导也轻信这些谗言,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慎重对待语言。人的语言是非常微妙的,只要加上一点点分别念,就可以赋予语言许多内容,并且能直接改变事实的真相。现在很多人 之间不和合,就是某些人的语言造成的,因此人的语 言一定要真实。麦彭仁波切也说,一个人说话一定要 公平正直,不能有虚妄狡诈的成分。大家在学习这些道理后,一方面自己说话要公平、正直,如果以前说过离间语,一定要发露忏悔,以后再不做挑拨离间, 另一方面,听到别人的语言也不能轻信,要反复观察再作决定。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更要特别注意别人的语言,否则很容易被人利用。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过,当听到别人的话时,不能完全不相信, 也不能轻易相信,要经过再三观察再下结论。

现在的人心非常复杂,不要说不学佛的世间人, 很多所谓的佛教徒也是如此,虽然表面上在学佛,但只是外在的形象有所改变,相续中的坏习气一点都没改,和别人打交道时还是世间的那一套。这些人要注意了,既然已经学了佛,就要有一个大的转变,若像有些禅宗和大圆满的祖师那样,修行一两天就大彻大悟,完全变成另一种人,这对末法时代的凡夫很困难, 但最起码也要以所学之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行。

一般来讲,没有头脑的人容易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而品行高尚之人不会轻易随着谗言跑,如登地的菩萨和世间智慧比较圆满的人就不会被谗言所动摇。如果对那些有智慧的人挑拨离间,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自取灭亡。

从前,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臂贤,一只小狮子名叫齿贤,它们俩和睦友爱,形影不离。一只老狐狸如前 所述那样进行挑拨离间。但它俩没有轻举妄动、鲁莽行事,经过再三观察,得知老狐狸是在挑拨离间,于是狮子一巴掌拍死了狐狸。此时一位天人说:“狡诈狐狸说妄语,试图分友实惭愧,且看彼因谗言死,密友安乐又欢喜。”就连天人也在为这对情意稳固的朋友唱赞歌:老狐狸试图以妄语离间好朋友,这是极为惭愧之事,最终它死于自己的谗言,亲密的朋友不但没被离间,反而更加安乐和欢喜。

这个故事与《四分律》中的一则公案非常相似。 在《四分律》中,佛陀对诸比丘说:往昔有两只猛兽是好朋友,一个是善牙狮子,一个是善膊老虎。当时有一只狐狸跟随它们吃剩肉,后来狐狸想:如果我以方便搞破它们的关系,我就能吃到更多的肉。于是狐狸就在狮子和老虎之间说是非,结果两只猛兽见面时嗔目相视,准备作战。但狮子比较有智慧,在动手之前先询问老虎一番。经过一番观察,它们知道是狐狸在捣鬼,于是一起杀死了狐狸,它们的关系不但没有被搞破,反而更加亲密了。佛陀以此告诫弟子:旁生尚且不应离间,更何况是人,所以不要轻信他人的谗言。

在这几个故事里,都是狐狸在中间搞是非,其实在很多故事里,狐狸扮演的都是反面角色。藏族人也有这样的说法:“你这个人跟狐狸一样,在中间说来说去干什么?”我觉得这几个故事非常精彩,如果把它们做成动画片播放,肯定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在世间人非常散乱,成天看电视消磨时光。这些人与其在恶法上散乱,不如在善法上散乱,最好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尤其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多儿童看了成年人的节目后,说话做事就像大人一样成熟, 这些孩子应该多看佛教的电视。

话说回来,一个人如果不轻信谗言,则能与朋友和睦相处。在任何团体里,每个人都不要说是非,也不要轻易相信是非,这样整个团体才会有和合的气氛,这个团体的事业才会成功。世间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家人和合,一切事业都会兴旺发达,相反,如果一家人不和合,这家人的事业就不会成功。 弘法利生也是如此,如果大家团结和合,每个人都心情愉快,那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成办,如果大家矛盾重重,连一些很小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搞得所有的人痛苦万分,以这样的心态怎么去帮助众生,怎么去弘扬佛法呢?

总而言之,大家要认识到离间语的过患。《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乐作恶,彼常两舌说。”有些无所事事、喜欢造恶的人特别爱说离间语,到这个人面 前说一些话,又到另一个人面前说一些话,这种人的行径非常卑劣。这些人现在说别人的离间语,将来果 报成熟时也会被别人说离间语。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不管到哪里,总是与别人合不拢,有时候被“撞鼻子”,有时候被“撞耳朵”,原因就是从前离间语说得太多了。

在说离间语的人里面,有一些是明知故犯,这种 人是没办法挽救的,而大多数人则是因为不懂佛法所 致,因此现在的人们非常需要学习佛法。现在很多人 连最基本的佛理都不懂,说话做事非常愚昧,如有些人说:“戴佛像有讲究,要‘男戴观音女戴佛’,不能戴错了。”还有些人说:“不要请太多佛像,不然‘请佛容易送佛难’,搞不好会出麻烦。”诸如此类的说法非常普遍。本来,任何众生见到、触到佛像都有很大 功德,可是不知道从哪里流出这些说法。这也是佛法衰微的表现吧。现在佛法的确很衰微,很多地方没有 寺庙,即使有一些寺庙,也是外道的神庙,里面供的是各种鬼神,所以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不懂佛法。希望 各位道友今后大力弘扬佛法,改变大众不懂佛法的现 状,如果人们能懂一些基本的佛法,他们说话做事也不至于如此荒唐。

离间语有无量的过患,而断除离间语则有与其相 反的无量功德,如:生生世世能值遇善友,与亲友情 意稳固,谁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等等。

很多佛经都讲到了断除离间语的功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四种功德:

一、于现在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

二、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

三、于来世得五种果:一者能获金刚不坏之身, 世间刀杖无能损坏;二者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诤不相舍离;三者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知识为说法,亦能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四者令诸有情一心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证得慈三摩地;五者而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

四、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 乃至涅槃不相舍离。

《十善业道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五种功德: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舍两舌,彼人常坚密。”意思是如果舍离两舌,则生生世世与他人的关系都会亲密稳固。

佛经中还说:“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如果恒时断除挑拨离间,不拆散亲密的朋友,欢喜做调和他人关系之事,则此人 今生被众人喜爱,将来也会转生于人天善趣。

了知离间语的过患和断除离间语的功德后,有智慧的人就不应该再说离间语了,如果烦恼现前,想说离间语时,要像《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如树应安住”。不仅自己不说离间语,当别人向自己说离间语时,也应“如树应安住”——既不反对他,也不赞同他,这样对方也就对你无可奈何了。寂天菩萨的这个教言很好,可惜很多道友遇事却不会用,轻易就被别人离间了。今后大家要注意了,如果有人对你说悄悄话:“这个人对你不好”、“那个人对你做了什么”……那时一定要用上这个教言,一定要像大树那样安住。

前行系列 4

5

甲二、业因果修法

分三:一、观察应断恶业;二、观察应修善业;三、观察一切业之自性

乙一、观察应断恶业

分二:一、观察业差别;二、观察果差别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显示因果的修法:一、应断恶业;二、应修善业;三、一切业之自性。其中应断恶业分为业与果两分。

丙一、观察业差别

分二:一、由造积门观察十种恶业;二、由等起门观察自性恶与相应恶

丁一、由造积门观察十种恶业

首先,恶业有无边无际之多,然而一切由造积门统摄的话,可摄于身三恶等十恶中。

观察造业的途径只有三种,要么心中分别,要么口里言说,要么身体造作,然后在三门造业的方面,抓住那些极根本、极重大的罪业类型,这样就摄在十个大重点当中。

身体门造作的方面,抓住杀、盗、淫三大重点;由口造业的途径,抓住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四个重点;从意念门造作的途径上,抓住贪、嗔、邪见三个重点,这样子就摄住了根本。也就是说,虽然恶业的类型无量无边,一开始也没有办法去把握,但是用一个根本归摄法,摄在十个恶业当中,就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因为一旦抓住这十大重点,断除它、修十种善业的话,就会发生极大的义利。

这样在初学的时候就非常好把握,而且这当中摄尽了无量无边恶业的根本或者重点,这样又简要,又具根本性,就成为学习的道路。那么,一开始专门地去学这十个恶业,认识每一个恶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等等,按照《言教》所说,去观察这些业的差别。这是第一个途径,由造积门认识恶业的差别。

丁二、由等起门观察自性恶与相应恶

发起业者为三毒,《中观宝鬘论》云:“贪嗔痴三毒,及发业皆恶。”故称三毒为自性恶,其发起诸业为相应恶。

这里观察的途径要抓住根本与枝末,或者源头与流现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到缘起的法则,当根本是恶的话,出现的枝末就是恶,源头是恶的话,一切的流现就是恶。那么这样,就按照《言教》的指示——根是毒,枝叶花果都是毒的这样一个途径来认识。

这里的根本或者源头就是等起。恶业的发起者是贪嗔痴三毒,从这里就要认识到,假使心里起的是贪欲、嗔恚和愚痴,当然性质就是恶的,它叫“自性恶”;与之相应而起的各种身口意的造作,就是“相应恶”。以根本是恶,枝末一定是恶;源头是恶,流现一定是恶;根是毒,一切出现的都是毒,按照这样子来观察恶业的差别。也就是,从本与末、源与流会发现,观察造作的过程的时候,会认识到有所谓的自性恶与相应恶,也就是前头起动的时候是一个恶心,它就是自性恶;以之带起的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就是相应而起的恶,这样子认识两大差别。

再下来就要去观察,所谓的“自性恶”是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心里假使起的是贪烦恼,这是性恶;起的是嗔烦恼,这也是性恶;或者处在愚痴烦恼中,这也是性恶。接着还要知道,如果根源上处在三毒烦恼的状况中,已经是自性恶的话,即使外面再怎么做善的假相,比如口里说得如何好,身体的表演如何地庄严,如何具有贤善相,也全部都是恶。这样就看到,总之,由三毒所发起的所有的行为全数都是恶。

既然三毒烦恼是自性恶,而且,它决定着所有造作的善恶体性,因此,一定要去观察烦恼是怎么回事,这又要知道烦恼怎么起来,才好防护。那么,对此要抉择两个方面:一、发起烦恼的作者;二、烦恼怎样随境而生。

一、发起烦恼的作者

发烦恼者,依教典的观点许为思心所,按口诀的观点说是分别心。

发起烦恼的作者,按照教典的观点说是心所中的思心所。按照口诀的观点就是指心王中的第六分别意识。也就是说,心在怎样非理作意,它一直在想着这个是可爱的,那就会起贪烦恼;心在分别“这个不可爱,我非常不想要,这个如何如何”,作一些下劣想,作一些不满意想、不可爱想的时候,就会出现嗔恚烦恼;或者心里一直在计执这些是常乐我净,那就起愚痴烦恼,就像这样,是按照分别而起烦恼的。

二、烦恼怎样随境而生

烦恼需依境生,也就是依可意境生起贪欲,依不可意境发生嗔恚,依中庸境产生愚痴。

通常说,烦恼依靠三种因缘发生:一、烦恼随眠,就是潜伏在相续中的烦恼种子;二、顺生烦恼之境,也就是顺着会生起贪烦恼的境等等;三、非理作意。现在抓住“境”这个重点,也就是烦恼不会独立而起的,一定是依着境来生的,换句话说,依着境缘才会起这个烦恼,具体就是以三种境缘起三种烦恼。遇到可意境,发生贪欲烦恼;遇到不可意境,起来嗔恚烦恼;遇到中品境,发生愚痴烦恼,要这样地了解。

当我们遇到可意境的时候,心会动起来。很可爱的五欲,符合我的心,欲就在动,心就附著在上面,不肯离开,这个就是贪欲。也就是凡夫按照自己的习性,凡是符合心意的就想要,就好像碰到可口的食物,特别想多吃,在上面流恋不舍、品味不已,这种就是贪欲。那么,以味推到一切的人事物、一切的五欲上面,都有这么一种状况。这里要观察的就是,凡是碰到可意境的时候,以这个因缘一聚合,只要非理作意一动就要起贪。接着相反面,凡是遇到不可意境的时候,心会起厌恶感,不想要,不愿意他在旁边,或者拒绝、排斥、憎恶,像这样就是起嗔恚。如果没有什么可不可意,是一种中品的境界,心里也不会贪著它,也不会嗔恚它,这个时候实际上处在愚痴的状态里,也就是根本不知道诸法实相,不知道无我等等。

那么,这样认识以后就知道,内在有三毒的这种状况,一切的业行都是恶的,因此要防护三毒。而又要知道,这个三毒,一个重点是从分别起来的,一个重点是缘着三种境起来的,因此,非常关键就在这两个点上。也就是境上要注意,不要轻意地让心流落在那些顺生烦恼的境当中,而且在初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接触境。接着,根源上就是这个分别,不能够起动分别,如果按照过去的颠倒习性,已经在认为他好,或者想很多他不好等等,那免不了肯定要出贪嗔的。就像这样,一个要想到境上要防护,一个要想到不要动分别。

分别一起的时候,落到三毒里已经是恶了,假使没办法不起分别,也需要在分别刚起的时候就观察到,然后不要随它转。假使已经迷进去了,想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那就特别愚痴了,你不知道那些在心里面搅来搅去的全部都是非理作意,出来的都是贪嗔,然后大量的恶业由此而积聚。因此一定要洞明缘起,这样认识业的一种发生的状况,从而在根源上要止息。

丙二、观察果差别

上述诸业有四种果等。

认识业的差别之后,要着手认识果的差别。不是很笼统地说“反正就是一个很不好的果”,这样子不行的,必须依照《法轨》《言教》等去认识四大果的相:一、异熟果相,《言教》里讲到三恶趣苦有非常多的种类;二、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的状况,就是按照《言教》讲业因果的那个部分,说到的从恶趣上升到人间的时候,有造作和领受两种等流果,环境上有相应于十种恶业的种种的增上果,以及发展状况的士用果。就像这样,才有一个全面的对果的认识,这些都要作细致地观察,不经观察是不会出现观慧的,不会发生如量地认识的,所以,一定要很细致地依照教典去作观察。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