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2有情众生无常(22h)

2有情众生无常(22h)

Total words: 65,408. Estimated reading time: 4 hour and 57 minutes.

上师知
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
思维器情悉皆坏灭法
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
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2.2有情众生无常(22h)

  • 决定会死

  • 死时不定

  • 死时唯有善法有益

慧灯之光

(二)思维有情世界而修无常

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叫做“有情”,“有情世界”也是无常的。以人为例,如果仅用肉眼观察,就很难看出人瞬间的生灭。我们经常觉得“我”存在,周遭的其他人也存在。凡夫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但实际上这些是怎样存在的呢?

通过推理可以知道,人的肉体内外,包括心识,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一刹那有多长?它不是一分钟、一秒钟,而是整个世界的时间概念中最小的单位。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依然在生灭。从诞生到现在这一刹那之前的一系列刹那都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比如五岁时、十岁时、二十岁时的“我”的身体现在何处?即使时间可以倒流,也不可能再找到那时的“我”,因为它已经彻底消失了。而现在这一刹那之后,未来的那些刹那还没有产生。那么,所谓的我、所谓的物质是什么?仅仅是一刹那。当下的一刹那叫做世界、叫做我。实际上,一刹那会不会是我?会不会是一幢房子?以我们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无常、看到空性、看到无我、看到很多很多,这些是以后的课程,现在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要明白物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其中没有一个是不生灭的,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变化,这是从细微的角度来说。

从粗大的角度讲,人出生后,从呱呱待哺的婴儿长成天真可爱的小孩,又发育成朝气蓬勃的青年,再经由中年步入老年,最后是死亡,这期间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可是,通常我们只会简单地认为从出生到死亡,“我”始终是同一个人。实际上,不要说一生当中,就是一分钟里第一秒钟的“我”与第六十秒的“我”也有很多不同。我们总觉得现在的“我”就是出生时的那个人,老年时的“我”还是那个人,然而此时的你与未来年老体衰的你完全是两回事。之所以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概念,正是因为有无明。而这些修法告诉我们:一切内外的人、物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都是无常,其中没有一个靠得住,全部是靠不住的生灭之法。

现在我们投生为人,住在这样的一幢房子里,向外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象。请设想,如果我们即刻换一个身体,成为地狱众生或者饿鬼众生,会是怎样的情景?例如:刚刚还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遇到一些死缘便突然去世,如果生前造了很多严重罪业,便可能立即投生为饿鬼,几秒钟后再看现在的城市,已经面目全非,环境完全不是以前的环境,自身及身外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不是先前的模样。

总之,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来看,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物质,不论身外或身内的,都不离变化。所谓的身体、生命,随时都可能毁灭,只是我们自己不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人身就有可能常住不灭,但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当它的第一个刹那过去以后,要有许多因缘,第二刹那才能够继续,如果这些因缘中缺少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延续,当下便会结束。

所以,我们要知道身体是变化的,生命也是变化的,随时都可能停止。知道这些有何用处?这就是修行的动力。“哦!人身是这样难得,得了以后又是那么容易丢失,我已经有了这样的人身,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那么我现在一定要去做!如果不做的话,明天、后天、下个月或者明年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谁都没有把握,趁有能力的时候,要做的事就马上去做。”我们会有这样的念头。除非是对现世非常贪恋或非常愚蠢的人,才会对这些无动于衷。他只要吃得饱、穿得暖、玩得好,便别无所求,其他的他都觉得无所谓,然而事到临头的时候,他就不会无所谓了,到那时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有智慧的人看到未来将要面临的痛苦,会先做准备,否则将来怎样去面对呢?如果没有面对之法,就只有束手待毙,要是有办法,现在为什么不做呢?

例如:有些中年人想多挣点儿钱的目的,就是因为考虑到有能力时不存钱,老了孩子们又不照顾,晚年时就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现在要多攒点儿钱,为未来作一些准备。既然为了今生的下半辈子,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为下一世做准备呢?这也是应该的呀!虽然晚年还未到来,可是我们知道它迟早会来,所以现在就要做准备;同理,后世、后世的后世也一定会来,既然会来,为什么不事先为它做好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圆满前行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面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前行广释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有顶)、下至无间地狱,六道的众生不计其数,不像地球上有六十几亿人口这么简单,但如此多的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已获得长寿持明果位,或者不舍肉身而直接飞往清净刹土的极个别大德除外。)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

任何事物有生就有死。以前一休把师父心爱的杯子打碎了,他不敢直接告诉师父,等师父回来后问:“什么东西可以生而不死?”师父说:“一切事物有生就有死,哪有不死的?”一休从背后拿出杯子的碎片说:“那您的杯子死了。”结果师父也没责骂他。

世间上的任何生命,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人们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无常集》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间,无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无论是虚空中、大海里,还是山林间,没有死主阎罗去不了的地方,为逃避死亡而躲到何处也没有用。假如真有个不死之地,佛菩萨的慈悲心那么大,必会将无量众生安置于此,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我以前也讲过一个故事:两个学因明的僧人去某处求学,晚上因找不到落脚处,就想借宿在一个老太太家。老太太除了一个女儿,家里没有别人,她问:“你们是不是学因明的?学因明的人很麻烦,最好不要住在我家,不然的话,到时候会给我出难题。”他们听后连忙恳求:“我们虽是学因明的,但肯定不给您出任何难题!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找不到安身之地,请行行方便,让我们歇一晚。”老太太见他们说得诚恳,就勉强答应了。

吃过晚饭后,老太太在身上摸摸摸,摸到一只小虱子,就叫女儿说:“你赶快把它放在不死的地方(意即比较安全之处)。”一个僧人听到了,马上说:“老菩萨,如果有不死的地方,可不可以把我们两个也一起放在那儿?”老太太特别不高兴,生气地说:“你们这些学因明的,嘴巴就是这样,刚才不是说不给我挑毛病了吗?早知如此,就不让你俩住在我家!”

因此,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假如真有这样的地方,有钱的人、有权力的人、有能力的人,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都愿意去。然而,人终有一天会死,这是谁都逃不脱的命运。对一般人来讲,通常也有这种认识,只不过死缘不定、何时会死这种念头,除了修行好的人以外,人们普遍都没有。所以,我们懒惰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实就是无常观得不好。

尤其是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寿量不像初劫时那样,动辄便是六万岁、八万岁,如今人寿非常短暂,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我们自从出生那一天起,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寿命就像漏底的水池,从来不会增加,只有越来越少,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向我们逼近。许多人过生日时特别开心,众人都唱“祝你生日快乐”,其实这非常愚痴,就像是一头待宰的牦牛,离屠夫越来越近时,有人在旁边“祝你快乐”,可想而知它会不会快乐。所以,有时候人们的行为值得观察。

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之间,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任你再智慧渊博、精通教理,但也不敢断言“我现在肯定不会死”,最多是以怀疑心猜测“我不会死吧”,而无法举出确凿有力的依据,得出颠扑不破的因明推理:我现在决定不会死,因为什么什么之故。

所以,《地藏经》中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死神从不与人约定时间,他往往出乎意料地降临,让我们一命呜呼。有时看到一些临死之人,感触还是比较大。前两天我去上罗科玛乡,有人请我给一个死者超度,我去的时候她还没断气,儿女亲眷都围在身边哭,她身体虽然不能动,但心里比较清楚,听到我在念经,稍微会合掌一下。她的经济条件很不错,但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死时什么都带不走,不愿意也没办法。不过她的离开方式还可以,因为前一两个月病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觉得没希望了,临死前就做了一些准备。

然而,很多人不一定有这种福报,诚如《入行论》所云:“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死神突然就来了,自己根本来不及准备。所以生命真的非常脆弱,但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天真地以为死亡不会那么快到来,有了这种心态,修行肯定不成功。《因缘品》中也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明日是否会死,谁也不知道,故只要有一口气、有一点修行机会,就务必要精进,否则,难道你跟死主阎王是亲戚吗?想通过搞关系就不用堕入恶趣,而直接前往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忆念“我会不会死”。比如你上厕所时,应该想“我会不会死在这里”;去提水时,要想“我会不会死在路上”;晚上睡觉时,也想“我明早会不会醒不过来”……生命确实在呼吸之间。佛在《四十二章经》中,问下面的弟子:“生命有多长?”有人说是“几天”,有人说“在饭食间”,佛陀都摇头说不对。后来有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佛陀才予以首肯、点头称是。

人的生命极其脆弱,我们住的房子若没遇到自然灾害,差不多能保证几十年不坏,可是我们的生命却无法跟谁签合同,保证它能存活几十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意即我们的生命危害众多、顺缘极少,就像风中水泡一样会瞬息破灭,晚上沉沉地睡去,平缓地呼气吸气,但谁也不敢肯定在此期间不会死亡。如果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真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这样一说起来,没有修行经验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好稀奇的:“我身体好好的,又没病,睡觉怎么会死呢!”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晚上地震来了、房子塌了,突然死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前段时间就有个道友在禅房里闭关,不知道什么原因,房子突然起火了,等大家发现时,她早就死在里面了。对她而言,当天早上肯定没想到“今天是我离开人间的日子”,否则,倒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曾有一个对佛教半信半疑的人,他跟我说:“要是每个人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再死,提前做一些准备,那多好啊!不然,什么时候死都不清楚,有时觉得特别可怕!”他希望能像北俱卢洲的人一样有固定寿命,但这样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总之,每个人很快都会死。在座的几百个道友中,明年今日肯定一部分已经离开了,但由于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你有我。现在有些人只看眼前,根本不管死时怎么办、死后怎么办,甚至一提起这个问题,马上就撇开不谈,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其实,我们如今不是回避的时候,应该是面对的时候,这方面一定要尽快做好打算。

修行人若对无常观得好,一旦自他身上出现无常,就能够坦然接受。我们经常也看得到,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自己接近死亡时会面带微笑,看见亲朋好友死时,也不会哭天抢地,因为他早就明白生命像风中灯烛一样,没有什么永恒性。但是没有学过佛的人,自己身上遇到无常或者看见亲人死亡,就特别特别难受,这与没修行过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会遇到很多违缘,如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就算是饮食、吃药等生缘,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缘,我们晚上睡下去而没死,理应觉得非常稀奇。有些法师解释“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时说,能在呼吸之间大彻大悟,真是稀奇。这种解释方法不对,因为下面也作了一些阐述,再加上结合上面的内容看,正在讲无常的时候,不可能突然来个“大彻大悟”,要真有的话,那倒是很稀奇。所以,给别人讲法时,一定要有传承,要把里面的内容全都搞懂,否则很容易产生误解。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虽知总有一天要死亡,但相续中并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这一点其实很关键,尤其是宁玛派和噶举派中学无常的人,对这个修法相当重视,若能真正产生定解,修行必定会很精进,不可能天天懈怠放逸。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过,世人如果有了嗜好,便不分昼夜,把时间都花在上面,并引用了诗词说明他们耽执赏玩、饮酒、诗赋、下棋的行为。最后大师说:出家人贪酒的固然不多,但对其他三事沉迷的,却未必能避免。如此把宝贵的光阴白白浪费掉,岂不是太可惜了!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修行人,对无常观得不好,在分别念的吹动下,每天忙忙碌碌做了不少,但这些是否对来世有意义,一定要观察。如果你生起了无常观,随时都会忆念当下会不会死,而无常若修得不好,就会为了几十年后的事天天打算——“我再过五十年吃什么呀?喝什么呀?到时候该如何生活?”心里一直盘算很多很多,以至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

这部《大圆满前行》真的非常殊胜,希望你们对每天讲的内容反反复复读,以真正理解其中涵义。若能如此,会强制性生起一种厌离心,知道一切是无常的,对感情亲情、名利财产等万事万物,不会特别去执著。

有个佛友就跟我说:“您以前说得对!蚂蚁天天辛苦积累的食物,下一场冰雹就没有了。同样,我们辛辛苦苦积累一辈子的财富,来一场金融危机的冰雹,一下子什么都没了,一切变得空空如也,只有望着无边无际的蓝天……”所以,无常修得很好的人,遇到违缘时会想起一些教言;如果无常修不好,此时就会怨天尤人:“我真是太倒霉了!怎么办?跳楼自杀好,还是吃安眠药好?”由于不知道万法本体即是无常,就会觉得厄运突然降临到了自己头上。其实也不是这样,每个人的境遇都有因有果,所以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有些人的精神有问题——呵呵,这句话不解释的话,你们谁也不懂。但要解释它的密意,只有我本人有权利。

许多人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荣华富贵,可正当天天沉湎于此时,死主阎罗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就来到你的面前。(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中阴法王或死主阎罗都是这种形象。对有些众生而言,死时确实能见到这些,有时候是没断气时现前,有时候是断气以后出现,不过也不是每个众生都能见到。)到那时,纵然你是国家军委主席,拥有英勇的军队也无济于事,成千上万的士兵把你紧紧围绕、加以保护,依然无法摆脱死主的魔爪;纵然你是国家总统、国家主席,拥有强大的势力也于事无补,死亡一旦来临,全国人民再敬仰你也爱莫能助;纵然你拥有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都统统无法拖住死主的脚步。

假如用钱能换取自己不死,那富可敌国的大老板、一掷千金的大富翁,即使倾家荡产也愿意。我看见有钱人到医院去换心脏、换肝脏,花多少万都不眨一下眼,只要能够多活几年,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以前我在上海时,听说一个老板非常可怜,他虽然腰缠万贯,穿的衣服特别高档,但一直可怜巴巴地求医生:“只要我能不死,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你怎么样也可以,钱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慢慢看吧,你先回去好好疗养再说。”——我们在医院里若听到“你先回去疗养”,应该不是个好消息,可以直接去寺院念颇瓦了,没有必要哭哭啼啼,非要求医生护士再想个办法。

修过无常的人面对死亡,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以前也讲过,我曾带一个老修行人去马尔康医院看病,查出来他得的是肝癌,虽然医生没在他面前暴露实情,但医生的有些表情,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所以他跟我说:“不要浪费时间了,我还是回寺院去。你们也不要这样,没什么好痛苦的。”他主动要求回去,我就把病情如实地告诉了他。他听后脸色一点也没变,淡淡地说:“肯定没办法了,没事,回去吧。”这就是修行人的态度。

死亡真正来临时,我们即便钻进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兵刃,箭矛尖端指向外面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世间人大多不愿意死,而修行人有时恰恰相反。尤其是念阿弥陀佛的老年人,若念得非常有把握,就会觉得随时离开都可以,甚至想早一点死,这样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了,否则,没有摆脱这个肉身的话,就一直见不到阿弥陀佛。这种人对死亡非常有把握。但世间人可能接受不了,他们觉得人间最快乐,根本不愿意离开人间,更想象不到死后会有什么快乐的境界。)当死主阎罗将黑索套在你脖子上时,你只能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往后世。

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 ,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要死之人,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掉。如果逃到美国、加拿大就会不死,有钱人可以统统移民。然而红头发的人对死亡也特别害怕,以前法王去美国时,很多人对死亡的恐惧,跟我们黑头发的人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好像他们更怕死。有一次,一个得了艾滋病的人,一直讲述如果世界上有药能让自己多活几年,他宁愿花多少钱,他在全世界到处寻找明医,但也没办法,因缘灭尽的时候,怎样也逃不开死亡。)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没有任何尊者能以大悲心庇护,哪怕是大慈大悲的长寿佛、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

不懂佛教的人经常会问:“怎么活佛加持后还会死,上师加持后还会死?”这种说法非常幼稚。《俱舍论》里讲过四种众生,有些是福报尽了而寿命没尽,有些是寿命尽了而福报没尽,如果你是寿命已尽,即使药师佛来到面前也没办法,但若寿命没尽而只是福报尽了,那么念经做佛事可以起到作用。所以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要随便妄下断言。

我们明白无常的道理后,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当然,在修行过程中,懒惰是最大的障碍,如果你特别懒惰,就算活的时间再长,修行也不会有长进。因此精进十分重要,哪怕只精进一天,收获也不可思议,《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因此,大家万万不要懈怠,否则,人身本来就短暂,再加上中间有很多散乱违缘,修行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啊?

《禅林宝训》云:“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可见,成就并非是一两天的功夫,它需要常年如一日的积累。有些人认为:“我已经修行三年了,为什么还不成就呢?”是,你虽然修行三年了,但仔细核算一下,这三年中,你到底有几个小时在修学佛法?你不可能不吃不喝,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行,因此真正算起来,三年中可能只修了一个月。即使修了一个月,它质量如何也有待商榷。比如,你每天早上修半个小时无常,此时你安住在这种境界中没有?有些人在这半个小时中,前十五分钟迷迷糊糊,中间随便观一观,后面又开始胡思乱想,所以你说自己修了半个小时,其实连十分钟的功夫也没有,这样一来,又怎能奢望获得成就呢?

要知道,修行不能懒惰懈怠,否则修学很容易磨尽。《大乘六波罗蜜多经》中云:“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以火焚之。”一个人如果太懒惰,一方面对修行提不起兴趣,同时还不能真正把握自己。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最大的违缘就是懒惰、不精进。如果不精进,说明你没有无常观,如此一来,早上肯定会呼呼大睡,睡几个小时都没问题。以前的高僧大德不是这样,他们有了无常的鞭策,心里始终有一种力量,晚上怎样也睡不着,白天从来不愿散乱,无意义的事情根本与自己无缘。

现在菩提学会的很多人,观无常方面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以前整天浑浑噩噩的,在吃喝玩乐中度日,过了几十年也不会心疼,而如今,虽然有时也难免散乱,但散乱之后,自己会有惭愧心:“唉,今天一天都没好好修行,我这个人真是坏蛋!”开始拔头发、掐肉、用拳头打自己以示惩罚,这样很不错。我们修行的时候,内心的力量要提升起来,在这方面,许多高僧大德也有很好的故事。

假如无常观不好,其他修行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希望大家不敢说像前辈大德那样,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行,但至少行为上要跟过去有所不同,不要太过懈怠了,否则世出世间什么法都不能成功。如果无常观得好,修行自然会有一种动力,其实修行到了一定时候,最好是要“自”动,而不是“他”动,不要今天法师劝你修行,明天辅导员劝你修行,不劝的话,自己就没有自觉性,这样很麻烦的。就像一个孩童对学习没兴趣,完全让父母老师天天督促做作业,不做就要挨打、不让吃饭,那么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他不会自觉去学习,肯定会出去玩、看电视的。凡夫人也是这样,没有善知识引导的话,每天都会散乱懈怠。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祈祷上师三宝,以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观,如此一来,修行就不敢散乱了。

以上所讲的内容,首先要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修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三十节课

思考题

130、怎样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请从印度、藏地、汉地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131、为什么说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了解这一点,对你有何启示?

132、什么是二胜六庄严?他们在佛教历史上分别有哪些贡献?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寿命无常”。寿命无常分七个科判,今天讲的是第三个。

前行广释辅导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前面第一个科判是,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连这些非常稳固的器世界也都要消亡的话,那么我们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不死?这个阶段针对我们必须要死、肯定会死这一点,让我们刻意地去观想。为什么要刻意观察?上节课我们讲过,虽然现在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我们肯定要死、总有一天要死。但是一般人会绕开这个问题,他觉得绕开了就不用去面对死亡。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发现,虽然认同死亡,但是采取了刻意逃避的态度。

我们修行人不能够刻意逃避,死亡的话题必须要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学习、认同和接受它,然后再去修行。越早接受死亡,就会越早做准备。采取回避死亡态度的人,临死也不愿意接受死亡这个真相。他们觉得还没活够,事业刚起步,或者还有东西放不下等等,但这些有什么用呢?死后只有带着一生的烦恼和业力,继续漂流后世。这种人是没有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采取了非常消极的态度。

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正面地去思维无常。我们这样刻意地去思维是很重要的,首先是刻意思维外器世界然后观无常。外器世界显现很坚固,但是最终有一天也是要毁灭。我们这些血肉之躯也肯定要死亡。这样把坚固的外器世界来对比我们的身心,从而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必定要死。接下来就是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既然所有众生都要死,我是众生的一部分,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为了从各方面来思维无常,让我们刻意地认识死亡这个问题,就需要非常正面积极地去面对它和认识它。思维死亡无常的真相。从世俗谛来讲,死亡就是一种实相、一种自然法则。不管你是否承认,它就是一种无常的自性。我们越早地正面肯定它,我们就能越早地去做真正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法王如意宝为主的一些藏地高僧大德,在讲寿命无常的引导时,有一个窍诀的讲法。这个窍诀在观修时也经常要用到。如果感觉这种观修无常的体系有点大,我们可以按照法王如意宝的窍决法,把寿命无常的修法归纳成三点,这样比较容易记。此处共同四加行是让我们放弃今生的,总的来讲是生起出离心,差别来讲是放弃对今生的执著。后面的引导是放弃对于后世的执著。

修法的窍诀,要点1:必然会死

第一个要点:包括我在内的一切众生必然会死,在我们的心上打上烙印,刻意去思维死亡的问题。我们要完完全全,深刻地去接受死亡。比如你想要逃避,如果有这种心念,就要把它揪出来打倒。这种想法一点一滴不能在我们的相续中,比如说我不死,我刻意回避,哪怕一点也不行。从内心深处接受我要死亡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还会用很多的教证和理证,思维死亡的道理。

修法的窍诀,要点2:死期不定

第二个要点,必定有人会这样想,人会死亡,但对我而言死亡还很远,可能还有几十年可活。虽然知道要死,但他还没有生起那种很紧迫的心念。因此,第二个修法是死期不定。即什么时候死亡是不确定的。死期不定包含了死亡的地方、时间、方法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这样一下子紧迫感就会出来。

虽然我们接受了确定要死亡的观点,但还是有一丝侥幸感,认为反正还有几十年时间。接下来马上出现第二个思维——死期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有可能几十年之后,有可能明年,有可能下个月,有可能就是在明天,有可能在下一刹那,有可能当下。所以死期不定也一下子让我们紧迫起来。如果真是没法确定什么时候死亡,就会非常焦急。我们内心中要生起一种死期不定的观念,但是思维这两个还不行。

修法的窍诀,要点3:死亡的时候只有善法才有用

佛陀告诉我们思维死亡无常的修法并不是让我们焦虑的,而且焦虑也没有用。所以第三个修法就是,死亡的时候只有善法才有用。因为死期不定,有可能很快就死了,时间是很紧迫。我们是要用很紧迫的时间去追求世间八法,还是用在修持对死亡最真实有利的善法方面呢?

也就是说除了佛法之外的其他的东西在我们死亡的时候一点用也没有。现在我们拼命地去追求这些世间八法,那么当最后死亡来了,这些东西并不能够让我们得到完全的利益。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死亡时只有正法才有用。

现在把第二第三点结合起来,既然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用,而现在我不确定什么时候死,那我就要用一切时间修法。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地舍弃对今生的执著,看破今生,把心调整到修法上面,自然而然地会很精进。这三大要素在今天学的科判里都会体现。

这三个修法把寿命无常总的纲要已经勾勒出来了:第一个要点,我们一定要死;第二个要点,死期不定;第三个要点,我现在所追求的其他的一切所有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感受、钱财、名誉等,死的时候完全没用

修得越多,临死的时候有用的善根就越多,死后得到的利益就更大。如果临死时善根很少或没有善根,那么死后就会很悲惨。死亡时很悲惨,死后也很悲惨。这就是要涉及到的内容,一旦修无常的时候要注意,围绕三大主题开始去观修。让我们放弃对今生的执著,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最有利益的事情,那就是修行正法。

如果要修菩提心,在修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状态,就是要把无常修好。通过再三忆念无常,然后再修菩提心,这一座质量就很高。如果要修空性也是要先修无常,修了无常再修空性时,无常的观念会激励你不要放逸、不要懈怠。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做出一个最高质量的修行。但这个最高质量也是观待的,就当前来讲是最高质量的修行。随着修行的增长,质量会越来越高。这就是通过无常来激励、鞭策你。

如果没有无常观念,会觉得空性确实很好,那就明天来修,或者把条件准备好下个月再修、明年再修。还有些人觉得等退休之后再修,很多很多这样的想法。这都是因为完全没有对死期不定产生定解、完全不知道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而导致的。如果生起了定解,就不会有这些想法,马上就想修。因为对自己有利的法为何现在不修还要等到以后再修呢?下个月或者明天是不是还在人间都不好说,凭什么要拖延呢?

不是说词句上看懂了,要反复去打坐,把法义融入到心中去,驱逐掉以前的常执——认为不会死,或者认为几十年之后才会死、临死前钱财、亲戚有用,把这些统统遣除。通过观修无常,就会非常自主地修行正法,如果这样就是标准的修行人。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一心一意地修行。因此无常一旦在心中生起,鞭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很多大德因为修了无常会非常精进,在精进的基础上修持空性。刚才讲了菩提心很殊胜、空性很殊胜,若没有一种无常的觉受的话,很自然就会拖时间。因为内心中没有生起迫切的无常的念头。在轮回中无始以来,我们的内心已经养成了拖延和懒惰的习气。如果没有通过观修无常来断除内心中的自私自利,就会有常执。常执就是认为自己还可以活很长时间的执念。有了常执,我们自然而然就不想解脱,而是去追求世间八法。

从正反两方面来观察就可以知道,从内心中生起无常观,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讲,重要性非常大。对于高僧大德而言,他们相续中早已证悟了胜义空性,内心中肯定是有无常境界的。而我们内心中并没有生起胜义空性的境界。但无常的修法是对我们有用的。因为无常的修法毕竟是用一种分别心在操作,而不像空性那样。空性是离开我们的分别念,是超越我们的分别念、安住分别念本性的。这个对我们现在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无常的修法毕竟是可以用分别心去观想、去安住的一种状态。从这个方面来讲,无常的修法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前面这种瑕满难得和寿命无常的修法,都是通过分别心去操作,比较简单,越往后修越难。刚开始修共同加行是我修我得利,多多少少相应于我执和我爱执。这和我们内心中的习气是比较相应的。修了就会得到利益,就可以解脱,生起出离心不再执著。

第一阶段是和我们的爱执相应的。第二阶段菩提心就没那么容易了,菩提心虽然还是分别念的心,但是它跨越了一个层次,它要跨越“我爱”,跨越“我要解脱,我要怎么怎么样”,进入到一种利他的状态中。这是我们以前没有习惯的,修起来就比较费劲。再往后就是修空性,这个更费劲。已经超越分别心,不是分别心可以安住的。这样越往后越难,但是越难就越靠近实相,一步一步地把我们的分别心熄灭在法界中。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

这是总述,就是下个结论。

“上至有顶下至地狱底层”,佛法在世界观中讲“三界”,最下面一界是欲界,对“妙欲”的执著很严重;欲界的最下面就是地狱,地狱的最底层是无间地狱。按《俱舍论》的观点,从无间地狱的底层往上是饿鬼界;再往上就是大地,大地上有很多旁生、人;再往上是欲界天,有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他化自在天等等;接下来是色界天,从初禅到四禅之间有很多宫殿;再往上是无色界。当然再往上不是指的地方再往上还有,无色界因为没有色法,我们在表述的时候一般说无色界在最上面。无色界四种定,感召四种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就叫有顶。有顶的“有”指三有,有顶就是指三有之顶。整个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之顶。非想非非想是按禅定的程度来取名的。非想非非想众生安住在禅定状态,思想很细微。“非想”基本上没有现在这种想法,心心所没有了。“非非想”是指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这种一点点的细微想法的状态,就叫非想非非想。在整个三界中,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心非常细微,境界是最高的。所以叫“有顶”,是三有之顶。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只要是众生有生就一定有死,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地狱的众生很希望死,因为太苦了,马上想死转生到其它地方去。虽然想死但是死不了,地狱众生业太重,需要以感知痛苦的方式来消业。所以堕地狱的业不能造,地狱太苦了,到了地狱时时刻刻都想死。其他的有情很少有想死的,都想活得越长越好。所以地狱有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这个科判的意思是,所有的众生都是要死亡的。

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

《解忧书》的这个颂词是指,从“地上或天间”,有没有一个生下来就不死的?“此事汝岂见”,这样的事情你见过吗?“岂闻”指你听过吗?或“生疑”,你怀疑过吗?下面有解释。

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生就一定有死。三界的众生都是通过业推动的,都要投生。哪怕寿命再长,像刚才说的非想非非想天,天人寿命可以达到数劫,但还是会死的。他因为有生,通过业投生到了天界,当业穷尽的时候就会死。所以说有生必然有死。那么从非想非非想以下,直到地狱,生而不死的事情见所未见。众生死还是不死这个怀疑也不会有,绝对的有生就有死。

像佛经中说的莲花生大士、布玛曼扎等大德,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降生了之后好像也没有死,那么这个是不是反例呢?不是反例。这里讲的是有情众生,是通过业力来投生的,所以也就通过业力而死亡。像莲花生大士、布玛曼扎等大德,圣者没有生,所以他就不会死。虽然显现上有生,但其实不是真实的生,因此无生就无死。

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有一个凡夫在今生中修行密法大圆满虹身成就了,那这个是不是有生不死的例子呢?从整个泛泛的角度来讲他是真的没有死。或者说他几百年前降生的,他修成了虹身之后,就一直没有死。但假如他是个凡夫人修成的,当他以凡夫的身份降生的时候,那么他一定会死。这种作为凡夫的死就是在他证悟空性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他作为凡夫的生命就已经终结了。他成为圣者之后就已经无生了,既然无生也就无死。

在分析这些情况的时候,虽然从我们表象上看到,有些大德好像有生没有死。但是真正来讲,一方面他们是圣者本来就无生的,无生就不会有死。所以我们认为莲花生大士没有死,和我们这边说的有生就有死,不是一个场合,不是一个层次。但如果是凡夫人的话,有生就一定会有死。凡夫的这个生,是由业力牵引着来投生,所以就一定会有死。

就假如说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那极乐世界不都是凡夫吗?那极乐世界是不是一定就不会死,那里不是无量寿么?这其实和我们刚刚分析的情况是一样的。我们以凡夫身份而投生,再以凡夫的身份投生到极乐世界。如果在极乐世界修成了正果,那么在证悟空性的那一刹那,凡夫的身份就死了。成为圣者后,从某些角度来讲就安立在了无生无死的状态。极乐世界已经超越了三界轮回。如果你是凡夫,有生那么就一定有死,圣者无生就无死。

三界中都是业力投生的,包括罪业或者善业,夹杂着业投生到三界轮回中去。所以说有生就一定有死的。对于这个我们不需要任何怀疑,模棱两可的怀疑都不需有的,一定是这样的。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瞻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头。

从修学佛法来讲,南瞻部洲的人的身体非常殊胜。但南瞻部洲的人的寿命是不定的。在劫初的时候,南瞻部洲的人的寿命可以长达数劫,可以长达八万四千岁,当下降的时候慢慢可以降到10岁,所以最小10岁,最高可以达到无量岁。因此寿命是不定的,而且在南瞻部洲中,还有很多让我们随时夭折的因缘。

我们打开报纸、网络,就可以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死法。《俱舍论》中说,在三界中众生完全没有夭折的情况,只有北俱芦洲。北俱芦洲的人能活一千岁,中间不会夭折。即便是天界的天人也有夭折的情况。所以我们南瞻部洲众生的寿命是不定的。而且现在时逢末世,末世的意思是五浊恶世,其中一浊叫命浊,即生命很容易遇到违缘,死亡很容易就会来临。

所以我们现在是生在南瞻部洲的人道众生,又逢这个末世,因此对于我们来讲,死亡不会很困难,一定很快就会死亡的。这个方面的引导文一定要一句一句地放在我们心中去思考。每一句话都可以是观修的内容。比如:“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瞻部洲。”这个南瞻部洲应该怎么去观想?众生寿命不定,中间很容易夭折,又是五浊恶世。如果再往前再走个几千年,或者是几万年的话,人们的生命还要长一些,但是现在到了五浊恶世,死亡很快就会将临。一遍一遍地把法义放在心里,细细观想。

实际上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进。

实际上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开始往死亡迈进。所以说生死相依,有生就一定有死。只不过从生的那这一天到死亡这一天,走了多少步。有些人寿命长一点,可能走向死亡的步数多一些;有些人可能就是生完之后马上就死了,走的步数很少。

不管怎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停止行进的脚步,这个时候死亡就到来了。所以说现在这个当下,我们的生命正随着时间在流逝。有时候我们听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其实每一个滴答声,都是我们的生命走向终结的预示。我们的生命从出生到现在,是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的,没有停止的时候。这方面我们要好好的观察和思维。

修行人在每个刹那,我们的生命也在走向终点。现在很多不修行的人在吃喝玩乐,一直在造恶业,做很多的世间规划。但他们的生命还是正在走向死亡,没有一个例外。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观想,从出生到现在起,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我们还有多少步可走?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思维。

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

此处的窍决: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也就是说,从其本身的自然规律来讲,人的寿命从出生开始,就在一天天减少,增加的因缘很难找到的。一般人不懂因果,只能通过保养、饮食来维持住生命,让它中间不要出现横死的因缘,所以这并不是在增加寿命。世间人固然很难增加寿命,对于修行佛法的人而言,通过其他的方式增加寿命也很难。当然,修行人在这方面也不是不行,而是说让我们已经既定的寿命增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

以前有些道友讨论时会说:我们观寿命无常、人的寿命不会增加,开长寿法会好像可以让我们长寿,两者之间理念上会不会有矛盾呢?这里说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只有减少,这个是决定的。我们现在讲到的是共同前行,这个层次还是比较低的。而长寿法会是密乘的层次,两者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如果一定要把二者放在一个层次上,那就似乎会出现矛盾,但是永远不会矛盾。因为修寿命无常,是让我们生出离心,让我们入道,而且人的寿命不会增加只会减少这是肯定的。这里还没有讲到长寿法、菩提心,这个只是最初级的修法,对世间一般的人来讲,根本没有什么方法去延长寿命。

当我们修好了出离心、菩提心,就不会再对这些事情产生执著。在此基础上参加长寿灌顶、观长寿佛本尊,就已经达到密乘的程度。因此并不可能有抵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不会和下面的修法相矛盾。

这就好比说,有时候让我们观想一切众生对我们的恩德,有的时候让我们观想一切众生是我们生厌离心的对境。那到底我们对众生是生厌离心,要离开他们呢?还是要观想众生是我们的父母,要理解他们呢?这二者好像很难调和,其实也没什么难调和的,这也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如果你在低层次中,一定要观想众生和整个世界的不足之处,让自己看破放下,生起出离心,这时候一定要观过患。生起出离心后,就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此时就要观众生的功德以及对自己的恩德。这就要走近众生,发起利他的心。如果还是观众生的过患,心就会和众生越来越远,这时就要观他人对我的好处,对众生生起慈心。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是没有矛盾的。

佛法中所有的大学者,这么多大德,经历了那么多,都没有出现问题,突然被一个初学者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们很喜欢把层次搞混,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出离心和菩提心,观寿命无常和长寿法会搞混,这个层次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法义要在不同层次理解,只要把层次划分开,意义一下子就出来了,不但不矛盾,而且次第森严、非常明显。让我们生起信心,让我们的心逐渐靠近解脱。

“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死魔好像太阳下山一般。太阳西下时,太阳越靠西,阴影越靠东,慢慢地就会把整个大地布满。死亡的来临就好像西下的阴影一样,片刻不停地逼近我们。

什么时候死,谁也确定不了。当然我们都希望万寿无疆,最好不死。但很多事情都不能按我们的心去达成,否则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死亡,也不会有痛苦了。虽然我们想“越晚死越好”,但什么时候死,的确是不确定的。也许我们规划了几十年的事情,有可能死亡明天就到来,谁知道呢?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有太多以前所造的突然死亡的习气,在这里埋伏着,谁知道突然哪一天爆发一个,又再爆发一个。我们完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以前在轮回中造下的死亡的因会突然现前。死亡的因不确定,何处死也不确定。有些人本来在家里好好的,突然想要去旅游,发生了飞机失事。他没想到哪个地方死,什么方法死,这全都无法确定。这就让我们很精进。

假如死期确定,我们肯定会懒惰。可能有人会说,极乐世界的众生不用观无常,就可以懒惰。这个不一样。我们是在娑婆世界,根基已经很差了。极乐世界有净土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摄持,虽然寿命是无量的,不用担心死亡,但也绝对不会懒惰。因为环境决定了他不会有懒惰的因。我们这些众生,本来就在轮回中,如果再不精进,一定会懒惰。

所以,假如我确定三年就要死亡,很多人就会想:哎呀,三年啊,赶快抓紧时间去玩,赶快吃、赶快喝,肯定会是这样想。修行人则会想,如果还有十年、还有三年,那我最后一年再精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内心中有了死期不定的观点,死期的确无法确定,怎么观察也没办法推翻。有些道友说:“我明天一定不会死”。这个不是理论,你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我明天一定会出现在你面前”。根据的因在哪里?根本没有。所以只是说说而已。

因此死期是不定的。有些大德、活佛也会打卦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某某活佛给一个人打卦,有三年寿命,但是这个人打卦之后很快就死了。这个是没打准呢还是故意的?我们就要知道打卦也不可靠。为什么有的时候老是听到,“哎呀,这个怎么没打准呢?”打卦说是五年寿命,结果好像三天之后就死了。如果真的每个卦都很准,我们就会缘这个因缘产生常执,修行就没有意义。有人又会这样说:很多人卦都打错了,卦相明明是这样,实际上却是那样。打错了也是为了消除我们这方面的执著。所以打卦也是不可靠的,完全确定是不行的。

还有很多故事也说明这个问题。本来度母授记了不会死,但还是死了。这个时候大德就说,这个业力太大了。度母亲自授记的人,都没有救下来,这个公案你们也可能看过。度母亲自授记的还有变化的,何况是某某打卦的人打的卦,或者某某算命的人算的八字,这个不能很肯定的,或者本身就没法确定。所以谁也不能肯定明天不会死、今天晚上我不会死、现在我于呼吸间不会死。

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明日死谁知”,明日死还是不死,谁能够了知?既然不知道明天死不死,今天就要精进。所以上堂课也说了,修法不能拖延。有些人想:我如果想下辈子和这辈子是修行人,一定要这辈子开始修;如果说明年和今年修,一定要选择今年修;下个月和这个月选修,要选择这个月修;明天和今天修,今天就要修;以后要修和现在修,就选择现在修。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会到来。哪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挥霍和浪费?这样去观想,对我们的鞭策力量非常大。

“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死主阎王爷统领的死亡大军,难道是你的亲戚吗?如果是你们家的军队或者亲戚,那么可以网开一面,但是不是的,因此就不能肯定你明天是否不死,没任何的因缘。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怙主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在我们寿命中有很多违缘,所以多害即无常。如果生命没有违缘的话,就不会担心无常,实际上生命中违缘是很多的。生命在形成的时候就是由于受到前世种子习气的影响,于某个时辰降生到某个地方。从算命的角度来讲,是有一定的因缘的。之所以降生在这个时辰而不是那个时辰,其实和以前种的因有关。在降生之后还有很多人为的或者横死的因缘。本来寿命有75岁的,但是由于过度挥霍、饮酒或者纵欲无度,很可能50多岁生命就终结了。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干旱、洪水、地震、瘟疫、战争,尤其是恐怖袭击,一个炸弹下去很多人就死了。当你前一刻还在跟菜贩砍价,后一刻已经被炸死了。谁能预料到?没法预料。违缘非常多,虽然我们暂时没有遇到,但是哪天遇到我们不能肯定。所以说“犹如水泡为风吹”,就像水中的气泡一样脆弱,风一吹就炸裂了。

“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我们在沉睡的时候,一呼一吸之中,能从梦中醒来很稀奇。睡眠时基本上没有防护力,虽然只是一呼一吸,什么时候不再呼气、吸气了、死亡就来临了,人生就终止了。所以能在睡眠中安然醒来,这个时候就要观想很稀奇。平常根本就没有这个感觉,又是美好的一天来到了,然后擦擦眼睛就起来了。没有想到又居然醒过来了太稀奇了。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这样想,说明无常已经进入了我们相续。这也是一个标志(验相)。没有生起这样的感觉之前,对于无常的修法还是要不断地去串习。因为我们真正的心离无常的境界还差很远。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

这点讲死期不定,因为人们对死期不定这点没有产生一定的觉受,所以就开始追求世间八法。华智仁波切讲总有一天我们都要死,基本上小孩子以上都会知道人总会死,但是很多人会刻意回避,不去想。看到别人死亡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很多人在处理别人的尸体的时候,总是觉得这是别人的尸体,没有想到哪一天别人也会处理我的尸体。

修行的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去观修死亡无常,作为修行人都要死的,这个是确定的。但是没有在“一定要死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观修,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

第一个状态可能达到了,一定要死已经能确定了,但是第二个死期不定没有修好,这也是检验我们的标准,或者说我们到底达到怎样的状态。可以这样去观察,死亡肯定会来的,99.99%的人都能确认这一点,但是死期不定这一点很多人没有真实地去观修、没有去重视。死期不定其实很重要,有可能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以任何的方式死去。有些影视作品中也会提到死期不定,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死亡,死神会以各种我们无法了知的方式突然降临。如果你在死亡来临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死亡随时来随时迎接。

因此作为修行人来讲,内心中应该达到这种状态,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看你什么时候来。如果你有这种心态的话,那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了。这并不是那种意义上的不怕死,完全是做好准备的。而死亡已经早就是呼吸的一部分,已经变成生命的一部分了,生和死完完全全的平等了。这个时候有生有死,能够接受死亡,不但接受死亡而且我已经做好准备,已经有把握了,这个时候就修行有成了。没有达到这个状态还是需要精进。

假如说我们反观自心,发现还没有达到这种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答案就很明显了。是要这样沉迷下去、这样沉睡、这样消沉吗?还是说既然现在我没有把握,就更加应该精进,否则万一死亡来了我拿什么去迎接呢?因此我们应该念珠拿出来,或者祈祷地藏王菩萨,或者该念的念、该观修的观修。当我们知道死期不定,内心完全放下。如果内心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就因为耽执不死,反方面的心态会就出来。

以前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和道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也讲到了寿命无常,到底明天死亡来还是不来,其实我们都没办法肯定的。明天死亡来还是不会来,各占50%的机率。观想死亡来还是观想死亡不会来,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态走向和精进与否。如果观想明天死亡不会来,或者说明年死亡不会来,就会自然而然去追求世间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中认为死亡不会来,就不会迫切地准备去迎接死亡,就会懒散。这样就被以前的心态所左右,开始去追求世间八法、虚度人生。

假如观想明天死亡有可能会来,心中就会一下子开始紧张起来。既然有可能明天死亡会来,现在我在做这些世间琐事有什么用呢?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多修法。在死亡到来之前,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积累资粮、念佛持咒、做一些善法。如果我们认为死亡会来,就会精进;如果我们认为死亡不会来,就会懒散。在这两种各占50%机率的想法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去观想“死亡”可来会来。因为只有这样的想法,才会鞭策我们精进。实际上,我们确实也是没办法肯定死亡何时会来。

“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如果执著于这个事情谁得罪我了,骂了我、打了我,他就会在世间法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但是如果知道死亡马上来了,就会根本没有心思管这些,因为马上就要死了,这些事情对我来讲都不重要了。当我们没有真正生起死亡无常观念的时候,似乎每个小事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大的事。但是如果真的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再回头一想的时候,那些事情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内心中能够产生这种无常观念的时候,平常那些让我们产生烦恼的,动摇我们相续的言论、思想、境遇等等,都不值一提了,完全可以超越。所以这也是安住在无常的巨大的加持力,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和观念。不会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争取到怎么样,失去又怎么样?等死亡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都得放下。这个时候要去想,怎么样才能将对于死亡有用的修法转为道用?不会再以世间人的思想、世间的方式去处理事情,而是会用正法的状态去处理。这个时候就会去想,总归要死亡,应该多做点善事。这样就把事情转成了善业。以前可能怕自己吃亏的,现在没事就吃点亏让对方高兴高兴也没什么。经常性保持这种状态,别人看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对自己来讲,也是放下、看破了很多东西。

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

不论是修行人或者非修行人,在家人或者出家人,如果内心没有产生无常的观念,就非常可能沉湎于法本中描绘的这种状态中,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不修习佛法的人,也在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开店、做生意算计别人、上班等等,都是为自己今生的安乐、今生的幸福,今生的名誉在奋斗。修行人也可能在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等等。正当我们在兴致勃勃地埋头苦干的时候,没有想到死亡真的到来了。那个时候说我不能死,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等等,在死主面前怎么样哀求都没有用。

和有些画像中的一样,死主阎魔“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当然这有可能是一种表示,死主就是个神。到那个时候,纵然你拥有英勇的军队、武器装备是超一流的、世界最强大的,也没办法用来抵挡死亡;有强大的势力没也没用,你说我是一个黑老大,我的权势很大,这个也没用;丰富的财产,身家过千亿也没用。能不能用财产来延长寿命呢?根本不能。有智者的辩才,从道理上有可能辩得过死主,但是实际上你再怎么能辩,最后还是把你带走;美女的身色很漂亮,可以去选秀,可以让大家都很羡慕,但在死亡到来的时候,还是没有用,马上就会死亡。不管是水灾、地震、车祸,还是发生战争,一刹那之间就会死亡。以前奔驰的良驹就是赤兔马、汗血宝马等等,现在就是好多的轿车,纵然拥有这些也无济无事,何况说很多人还没有拥有,还在追求过程中呢?面对死亡时,这些东西拥有了没用,没有拥有也没用。一辈子辛辛苦苦去追求,即便你追求到了又怎么样?

这么多人怀揣发财致富的梦想,起早贪黑地去赚钱、投资,有的是赚点小钱,有的则是股市突然崩溃,一下子就血本无归。很多人想要致富,但是终其一生没办法得到,就在这个状态中死亡。有些人虽然得到一些,但是得到了又怎么样,一旦死亡到来的时候,即便是拥有一个英勇的军队,或者自己本身很能打,但是能跟死神打吗?钱财很多能买通死神吗?什么用都没有。还有些人说我和我妻子的感情特别好,所以我不能死;有些人说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孩要养;有些人说我要跟弟子讲法,死亡到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内心积累了够强大的善根,则是有用的。这一生的财富、名誉、感情,还有所谓的姿色、奔驰的良驹,这些死亡到来的时候一点也带不走。前行后面会讲到,就像酥油当中抽一根毛一样,干干净净地走了。真实意义上的净身出户。所以死亡到来的时候,有用的只有善根。

因此,我们要用死期不定的剩余的时间,来追求完全没有用的东西呢?还是要用这个死期不定的剩余的时间追求对死亡有用的东西?这个选择题很好做。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选择对死亡有用的能带走的东西。否则打拼了这么多,创造了这么多财富,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面对一样的选择题,是要去追求一些临死根本带不走的东西呢?还是说要去追求一些临死可以带走的,可以在死亡的时候用到的善根呢?当然选择善根。如果我们通过观修,内心中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舍弃世间八法,去认真行持善法。

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面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

即便是钻到一个没有缝隙的铁盒子里面,外面有很多的勇士拿着兵器守护,而且弓拉开的,箭和矛的尖端指向外面,连一只鸟也飞不进来,守护得非常严密,但还是会死。就像2012来的时候,很多人定制了一些铁箱子,好像在这里面可以生活多少年,但是后面都是没用的。如果世界末日来了就躲在这里面,但是外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铁箱子也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一方面大家对死亡很恐怖,求生的欲望很强,这是从轮回的角度来讲,也是人之常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即便躲在这样一个铁箱子里,最后该死的还是会死。就像讲的公案一样,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圣者能把人放在钵盂里面带出来,但最后把钵盂劈开的时候,里面的人早就化成血水了。所以如果说你的业力成熟了,即便是佛陀或者大圣者的力量也没办法守护。

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

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脖子上时,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除了一些修行人之外,基本上都是面色铁青,非常不甘心情不愿、眼泪汪汪地,在留恋今生的状态中死去,最后五体僵硬。在世间中名望再大、再漂亮的人,死后还是得这个非常可怜的状态,完全没有办法自我救护。不修行的话我们自己就会变成这样的状态。在观修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看成:如果我不修行,就会像这句话中所描绘的情况一样:“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这就是在世时不选择修行、不精进修行的结果,到了最后谁也帮不了你。

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

死亡到来的时候,一些身手很好的勇士也救护不了你。如果在世的时候,可以徒手爬楼火灾的现场把你背下来。但死亡的时候勇士也是无计可施。“大德不能吩咐”,有些大德有威望,他吩咐的事情都能得到响应,但是死亡的时候大德也没办法吩咐说:某某死神你不要为难我的弟子,他是很乖的一个弟子。

“饮食无法引诱”,好的饮食可以引诱一些人,让他们松口,中国人在谈判的时候都在饭桌上,有的时候也是因为气氛,也有美食引诱的意思。有的时候调伏一个人的心识,可以做很多好吃的。即将死亡赶快做两大桌酒菜摆在死神面前,死神一看这么好的美食就开始吃,吃饱就忘了、回去了,这个也是不可能的。

“无处可逃,无处可躲”,躲到那个地方都不行,躲到天界、须弥山或大海里也不行。《法句警喻经》引用教证说明,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躲在须弥山的山缝里面,死神一定找不到,但最后还是死了。因为海底也死了,虚空也死了。所以说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死的时候想要找个不死的依怙都没有(并不是说死亡的时候三宝能作为依怙),这个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依怙可以保证不死亡。

“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没有任何的尊者大悲能庇护。尊者的大悲本来绝对是可以庇护一切众生的。但是死亡到来的时候,皈依尊者的大悲庇护我,让我不要死亡,这种意义上的庇护没有,我们千万不要误会。

“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平时我们遇到横死的时候,药师佛经中也念到,如果遇到横死,一心一意称念药师佛名号、药师佛心咒的话,这些横死都能遣除。所以说药师佛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寿命已经到头,就是说本来75岁的寿命已经用尽,这个时候开个很大的药师佛法会,所有的人念药师佛的名号和心咒,也没有办法延续寿命。

但是横死是可以的,比如说,本来是75岁死的,但中间出现了很多横死的因缘,有可能半路夭折,这个时候办一些药师佛的法会,念一些药师佛的名号、心咒、按照药师经中讲的供四十九盏灯,这些做好之后,就可以延缓寿命,把横死的因缘灭尽。但是如果寿命已尽,则是没法延续的,所以佛陀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

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这就是第三个要诀。刚才说了这个科判下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决定死亡,我们已经学了;第二个是死期不定,这个也学了。第三个要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在这一段中用很大的篇幅给我们介绍了,如果用剩余的时间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追求世间的受用的话,这些东西有可能追求不到,即便追求到了,最终也会离我们而去。我们没办法带走任何一根针一根线。这些东西没办法利益我们,所以这些追求是没有用的。

知道这个情况后,切切不可懈怠懒惰、一拖再拖。按照一些大德的讲法,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讲到了东方式的懒惰和西方式的懒惰。东方式的懒惰(以印度人为例子),天天坐在大街上晒太阳、喝茶、聊天、听收音机等等,啥都不做也不劳动;西方式的懒惰:忙忙碌碌,从早到晚都很忙,忙于工作。看起来是西方人更勤奋,但是从修行佛法的角度来讲,这是两种懒惰。喝茶晒太阳、不修正法,是懒惰;天天忙碌于琐事,不修正法,还是一种懒惰。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很精进很勤奋,我没有懒惰,不是这个意思。

此处的懒惰不懒惰,主要是看是否精进修正法。不管什么样的方式,不修正法就是懒惰。我们要知道这两点,切切不可懈怠懒惰。如果自己很忙、事业很大,没有时间休息,还是要尽力把心转向正法。还是要抽时间修行。因为我们再忙,利益可能有一点,但是在临终时起到的帮助太少了。而且死亡之后对我们的利益也太少了。所以说这种忙,虽然很勤奋,但不一定对自己的临终有利。

这两种,一种什么都不做,晒太阳似的懒惰,还有一种是非常勤奋的工作上的懒惰,都要想法设法地去掉。当然活在世间很多人不去工作也不行,不做事情也不行。这些方面肯定会去做,但是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是暂时的利益,究竟来说是没有用的,终归是要抛弃的。我们必须要非常确定这一点。而把主要的思想放在正法方面。

正法在心中永远排第一位。在行为上是否排第一位,就要看情况而定

正法在心中永远排第一位。在行为上是否排第一位,就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一个在家居士,佛法在心中排第一位,行为也排第一位。用十个小时念经修行,剩下的时间做家务和工作,这肯定不行。佛法在心中肯定是第一位,但是行为上有可能排第二、第三、第四乃至于最后一位。在别人面前显现的有可能只是抽一点点时间修法,乃至于有些时候佛法的行为在生活中可能一点踪迹都看不到,但在你的心中是完全安住于正法状态。有些家庭就是不允许坐佛堂、不允许拿念珠、不允许你修行。因此只有在行为中一点也不显露。佛法排第一的意思就是在心中永远排第一。所有的事情比不上佛法的利益。

但是,对于出家人来说,心中佛法排第一,行为中排最后,那是不行的。出家人行为上佛法也要排第一,其他往后延。但是在家人,心中佛法排第一,行为上排第几要看家庭的情况而定,家人能够接受怎么样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去协调。心中永远不能舍弃,永远要精进,但是行为上要做一些让家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法,这是双赢的方式。大恩上师说过,我们内心中没有任何东西在心中能抢占佛法第一的位置。在行为中怎样做,看修行人实际情况而定。这方面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所以“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这个是决定有益的,在临终时、死亡时、中阴中决定有利;假如后期投生,决定有利,这个就是殊胜正法。如果修的好,临终就证悟了往生往极乐世界。实在不行,下一世投生的时候,因为今生的精进修行而成为一个利根者,能够很快地遇到正法、和佛法相应、获得解脱。

所以说,我们知道无常观想三个步骤,最后一个就是临终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用。潜台词是其他东西没有用,不值得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临终应该舍弃的法,应该用最大精力和时间去追求临终时有用的正法。这个是观修无常给我们带来的实际的指导。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30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殊胜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究竟的法界。众生在本具如来藏光明的同时具有一种客尘,前行引导文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迷乱的心趋向于究竟成就的实相法界。这个法界虽然本具,每个众生不管是否证悟和了知,总之一切众生本具佛性。虽然无始以来我们没有离开过这个佛性,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认知过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通过学修的方式逐渐消尽无明,安住在究竟的实相法界中。

因此我们就需要引导,但是不能由一个只具有世间知识的人引导我们,也不能由仅仅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引导我们。因为此处要趋向的是究竟的法界实相,所以必须是已经完全如实地现证了究竟实相法界的佛陀,或者佛陀的化身—殊胜的大德善知识才能够引导我们。通过他们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们才可以知道当前自己是处于什么状态,要怎样修行、观修和作意,才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面进一步修行的话,我们的心逐渐就从迷乱中脱离出来,就会和究竟的实相相应,这就是引导的意思。

其实这种引导是要我们现前本具的实相,在引导趋向实相过程中,离开这个本来就不存在的障垢。如果以后我们学习《中观》这种第三转如来藏光明的教义时,就会知道其实现在我们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轮回的法并不存在。我们所有的客尘和迷惑,都存在于这种二取轮回状态中,这种最后现前的究竟实相是本具的,这一切的客尘本来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了这种殊胜圆满的见解,通过这种殊胜的修法,不管是空性还是生圆次第,很容易让我们直接地安住在实相中。然后很快地远离垢染和客尘。

共同的引导主要是让我们生起出离心。在轮回中,如果没有想要从当前这个状态出离的智慧,没有这种境界的话,我们还是会被当前形形色色的轮回的现象迷惑,会去追求这些。这些本来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却要去追求它;本来是假立的,我们却把它当做实有去追求。如果我们不生起出离心,就会永远在这个模式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轮转,这就叫轮回。

因此,我们首先要看破、放下,这是一种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后,在下面一个引导中,我们就会为了获得究竟解脱而积资净障。积资净障包括皈依、发菩提心、供曼扎罗,还有百字明、上师瑜伽等等修法。通过这一系列内加行的修法,我们可以积累无量的资粮,心相续成熟了就可以接受最殊胜的灌顶和窍诀。在修完加行之后,得到了殊胜的灌顶,相续成熟了,再修持殊胜的密法的话,很快就可以成就。

大恩上师经常提到,我们修持共同加行也好,不共加行也好,真正来讲还是为了现证心相续中本来清净的法界实相而做的积资净障,而不是说只是为了得到听密法、得灌顶的资格。最初必须要经过五加行的修持,否则就没资格得灌顶、听密法。

如果这样想的话也不是不对,但是这种认知过于狭隘。整个五加行的修行都是让我们的心成熟的。刚刚讲了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去落实皈依,皈依的这个境界在相续中生起来了,然后发菩提心这个境界也生起来了,再通过百字明把相续中的很多业清净到一种程度,通过供曼扎的方式在相续中积累很多殊胜圆满的资粮,再通过上师瑜伽成熟我们的相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修行,我们的心已经成熟到很高的程度,在这个高层次上面接受灌顶,听密法的窍诀,在成熟的相续上面去接受一个成熟的教法,就很容易相应,很容易获得解脱。所以五加行纯粹是为了现证我们的实相,让我们相续成熟的一系列修法。

所以说五加行的修持是不能够停止的,乃至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都不能停止。不能说我已经得灌顶了,已经有资格听密法了,五加行就彻底放弃了,这是不行的。乃至于我们的资粮没有圆满之前,罪障没有清净之前,都要不断地去修持皈依、发心、百字明、供曼扎等等的修法。乃至于我们相续中所有证悟的因缘都成熟了,从而获得某个阶段的证悟,是不是就已经圆满了?不是这样的。获得了证悟、获得了初地,上面还有二地,二地上面还有三地等等,获得了十地上面还有佛地。

即便我们通过非常猛厉的精进,积资净障获得了初地菩萨的圣者果位,只能说明我们获得初地的资粮已经够了。但是我们获得二地乃至于成佛果的资粮够不够呢?如果还不够,那么我们还要继续地修习。为什么很多证悟者、很多大德一辈子要修很多遍加行?从一个角度来讲有可能是引导这些弟子。你看连我这样的证悟者都要修,何况是你们?就更要修了。有这种言传身教的必要性。

还有一种必要性,有些证悟者虽然证悟了,但还没有证悟佛果。没获得佛果之前还是需要积资净障,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圆满资粮。有时候要传递这方面的信息。所以这种加行的修持,是让我们的心彻底地成熟的完整的引导。我们在遇到这样教法的时候,一个一个好好地学习、思维,内心中完全接受它的理念之后反复观修,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在共同前行中我们学习的是寿命无常。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就讲了:“暇满难得寿无常,观修能断今世执”。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修持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这两种修法,可以斩断对今世的耽著。

轮回分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是耽著今世,第二个是耽著后世。耽著今世是指执著于今生中的工作、身体、种种世间的成就等等。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今生中功成名就而进行的。还有一种是今生中不一定非常的耽著,而是现在努力积累资粮比如说供斋、供灯、放生,朝拜等等,把这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后世,希望后世能得到一种更圆满的安乐。这就是耽著于后世。

因为耽著轮回包括耽著于今生和后世,所以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今生的耽著,就是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打破对今世世间八法的种种执著,让我们在今生中努力地修持。接着再通过后两个修法,观修轮回痛苦和观修业因果来打破对后世的执著。

后世无外乎是三恶趣、三善趣。当我们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这些都没有值得耽著的地方。观修寿命无常,是对器世界和总的有情世界的无常进行观修。看似很坚固的器世界最终也会消散,会失坏,像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可能更加不用讲了。世间上的这些身体非常健壮的人,他平时练健美,练搏击,身体的肌肉一块一块的。但是如果遇到车祸、山洪或者地震,再强壮的身体也不堪一击,马上就砸成肉饼或者死去。所以我们这个血肉之躯没有什么值得耽著的。

我们不观察分析就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好,其实把我们的身体和外在坚固的器世界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外在的这些非常稳固的须弥山等,最后也会毁坏,汽车、船舶等也会毁坏。更何况我们这个每天需要进食,需要不断保养的血肉之躯?绝对是很快就死亡,就会消散的。所以越观想的时候,就越觉得我们的身体其实没有什么可靠的,它一定会死亡。既然最终会死亡的话,还不如现在多做一些功德,多做一些解脱方面的善法,这就有意义了。否则用这个血肉之躯追求一些世间法,在得到之后也就这么多。

《开启修心门扉》中也有这样的教言:我们追求世间八法成功了,那也只能是得到这些世间八法而已,除此没有其他东西。如果没成功,就连这些也没有。有些人追求世间八法,起早摸黑地去赚钱,一旦成功之后得到的也就是一点点财富;还有一些人奋发之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样就连世间八法都没有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修持殊胜的正法上面,这个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整个有情界是无常的。我是属于有情的一份子,整个有情都是要死亡的,我也一定会死亡,没有什么侥幸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正视这种事实,而且要刻意地、反复地拿出来观修,要正视、接受我会死亡的事实,这方面一定要好好地观想。

前行系列3

丁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第二、思择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者,如此,上至有顶以下,下自地狱地基以上,一切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然不死,见闻生疑否?如是般,有生者即有死的事情故,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此者生后不死者,如是见或闻乎。何需说呢,决定连生起彼“死或不死”的怀疑也没有。

继思维器世间的坏灭无常后,此处需要进一步思维有情世间的坏灭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的最底层之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所有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即使是上界具威德、寿量长达数劫的天人们,到了死的分位同样无法摆脱死魔,一切有情界最终都要被死魔吞没,由此透露出三界巨大的苦相。生命如此无有实义,我们势必要一心归入法道,从坏灭、苦性、无实义的有漏法中彻底超出,得到解脱利益。

《除忧书》中说:在地上或天中,生而不死的事你见到过吗?听到过吗?怀疑过吗?的确,凡是有生就必定有死的事情到来,以此缘故,从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某人、某有情出生以后不死,这类的事岂可见或闻?不必多说,连“他死还是不死”的怀疑都不会有。这就充分证明:死是决定的铁律。

在缘起图中,阎罗王口咬以十二缘起相续而来的一切有情,显示着有为法的法性。配合有情界,可以说凡有生就决定有死,死亡必定在我们人人身上降临,不但人类,所有有情也都必然会死。从广大的天世界到地狱之间无数六道种类的有情,其中有一个生而不死的吗?有谁见到、听到过?由于从无始至无终,所有三有世间都被无常定律限定,没有反面的个例,因此,也没有机会生起“某人可能不死”的怀疑。

我们对此要产生深刻的定解:只要有生必定有死。也就是说,“生”没有自主,是由因缘和合而现,是随因缘而转,而因缘刹那不住的缘故,当因缘灭时,“生”便无法独立存在。任何生的现相都是由因缘力变现,决定没有住到第二刹那的能力;从迁流的相续而言也就不可能永远显现。总之,一切有生的有情相续,最终决定出现重大的死无常。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一切有为法都没有实义。

这是总的思维内情世间无常。在观修时眼界需要开阔,需要观察到生的无义,从而一心求取不生不灭的涅槃之道。正如佛经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也是世尊过去用生命求来的法偈。我们思维器界无常之后,还要从有情界展开来,譬如,观察人间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切有情都在因缘结束时归于死亡,不可能再延续或重现。如果我们仍然以为有情界存在常有、实有,并缘此生起诸多贪嗔等,求取各种意义,岂不是很愚痴吗?

就地球而言,水、陆、空各类有情中,有的只有一眨眼的寿命,有的能活百千年,但所有的水族、野兽、牲畜、飞禽等没有一个例外,最终都会归于死亡。

而且,古昔的仙人们修长寿术,但没有一人能够永存;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转轮王、帝王、小王等,也没有一个不死。再观察上界天人们,他们也没有一个不死,只不过以更大的福业力或不动业力,出现更高级的、相续较长的生命幻相,但业尽之际都会一并消亡,连影子都不剩。下界的众生就更不必说,它们当然无法逃脱死魔。

也就是说,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巨大苦事。如果今生不从中超出,就会一直被它控制,往后将有无数次生的无奈、死的痛苦。有漏生命的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苦,因为不具实义且必将以死亡而告终。观察到有为法不可依恃的本性,我们就应当深生厌患,进而求取不生不灭、永恒法性寿命的圣法,并对圣法由衷地用心思维、抉择。以上是总的观修。

此处的抉择分为总、别两部分,“总”是抉择三界有情有生决定死亡,“别”是抉择南洲此时代的人类必定速死,而且死时不定。

以下就从特别的一分,针对自身进行抉择。只有抉择清楚,才能知道生命的走向以及无常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面对的办法,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断定自己时时都可能死亡,先要从受生的处所和时代来抉择;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寿量短促且寿命不定的状况下,时时都在趣向死亡,我们可以由此确认死时不定,并发起“现在就要修法”的决断。为便于学习以下一段,我们需要掌握这种理路。

特别是我等在南瞻部洲寿命无定之处,末世而生故,今唯速死。

南瞻部洲与其余三洲相比,是属于寿命无定之地。北俱卢洲决定一千岁,西牛货洲大致五百岁,东胜身洲大致两百岁,虽不绝对,但多数能得定限,唯有南瞻部洲人寿极其不定,劫初无量岁,劫末十岁。此地人们的心识转变极快,业力变化极大,感生的寿命非常不定,因此,此地也被称为“寿命无定之处”。在这一小劫当中,人寿从八万岁一直递减,减到百岁时释迦佛出世(寿量继续下减,就不再有佛出世,因为有情的恶浊太重,无法受佛教化),如今佛已灭度,处在人寿几十岁的末法时期,所以我们是“末世而生”。

也就是说,人寿由业来决定,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福德大小。从人寿八万岁不断下跌到二万岁以后,随着烦恼、业以及见解越来越粗重,人间的果报渐趋衰弱,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如是五浊越来越炽盛,我们身处末世的共业中,当然不会例外,这一时代的我们,一般寿命不过百年,就如同处在身高约一米七的人群中,并没有出现三米高的人。而且,存在各种减寿因素的缘故,我们决定很快死亡,没必要去做长久的打算。

从最初生的夜晚,就开始与死越来越接近故,寿命无增而有减。而死主之魔刹那也不停,如西落阴影般越来越过来故,无法决定何时死及何处死,或许明天就死,或许今晚就死,或连现在呼吸出入间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在抉择为决定速死后,进一步要认识到:我连今天不死乃至呼吸间不死的把握都没有,无常竟是如此紧迫。

自从我们投入母胎受生的第一个夜晚开始,犹如一支向着死亡靶心飞驰的箭,生命没有一刻能停。业力不断运行,生命之箭也越来越接近死亡。以此缘故,我们不足百年的有限寿命随着昼夜的流逝而减少,却没有一刹那增添,岂不是决定趋向死亡?

奔向死亡的另一种表述,可以说是死魔拿着钢刀刹那不停地朝我们奔来,他的速度非常快。犹如日暮黄昏,太阳西斜的光线照下,高大建筑物等的投影会越来越大,天地间很快就充满了黑暗。同样,死魔如阴影般不断朝我们靠近,他刹那不停、毫无情面地前来捉拿有情,他正开着最快的车子来到我面前,我作为“死刑犯”之一,正面临着死魔的缉拿。

还要思维:我连自己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都不决定。可能明天就被死魔抓走,或者今晚就被死亡的绳索牵去,甚至现在呼吸之间,死魔突然到来,也都是说不定的。生命叵测,死缘的风刮来,我将会当场毙命,再没有存留的可能。我应该意识到:生命不定,时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学修本法,一定要摸清祖师引导的理路、脉络,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准确掌握,对于这条脉络上的细枝细节也就很容易全部领会,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去证成它,之后自然产生定解,得到祖师的心要。藏文原文都是一路到底的缘起理路,是殊胜的修心法,因此,我们要悟明缘起的秘密,确认心上的缘起。

以下通过三个层次——一正、一反、一正,把我们引入修心的正道。首先是“一正”,告知在正缘起上确认人命在呼吸间的理则,随后产生的心态应该是及时修法,断定自己的存活已经非常稀奇。这就是无常的心态和行为,它能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修途。

反之,如果没确认到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就必然被常执驱使,觉得现世法特别有意义,还要为此患得患失,持续散乱,没有几念能让心住在法中。因此,往往在忙碌此生无意义的活计之时被死魔抓住,无有逃脱之地,其实,这种结局恰恰来自于颠倒的缘起。

最后又是正说:通过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我们现在就应该修死想,尤其是思维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具足这种正缘起,不被颠倒缘起的懈怠、推延等心态所转,我们才能及时趣入到修法当中。

以理路引导自心去认识、去确认、去断定,当自心如理变动后,就会自觉发起趣入法道的心。毕竟,具灵性的生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益的方式,绝不会在认识它的虚假、诳骗、颠倒后还一如既往地糊涂下去。所以,通过认知来开启正见,指导自己的行为走上光明之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法句经》云:“明日死谁知,今当随应作,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

再引经教来证明。《法句经》说:明天会不会死谁知道呢?今天该作的就要当天做到(也就是应该修法,争取用有限的光阴、极难得的机缘好好修法,以免枉度此生)。为什么现在就要做呢?因为死主阎罗王的大军队不是你的亲戚,他铁面无私,不会护佑你、轻饶你,他来到的那一瞬间决定会把你捉往后世。现在趁他还没来,就应该加紧修法,做应作之事。

对这一段,我们要把握正面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四点。“明日死谁知”是见解。一般人会想:明天肯定不会死;而正确的想法是:明天死不死谁知道呢?应该会死。这种无常死想切近到说不定明天就会死,即是“见解”。以此见解会产生心态——“随应今当作”,今天我就要及时修法。由此自然发生及时摄取正法的行为,进而出现对临终有利的结果,或者使自己的未来取得实义。

“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这两句含有很深的无常观念,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心态。也就是说,在无常的铁律下,死主一旦降临,有情都无计可施,即使佛陀到来也无法遮止。死主大军不是你的亲戚,假使是亲戚,也许还可以贿赂、说情,但他是铁面的非亲者,谁都无法抵挡,所以我们不应存在侥幸心理。第六意识的颠倒心常常对抗法界规则,但在世俗谛中,无常贯穿一切,各种常执的幻想与假设、一厢情愿的认识等都无法逃避或抗拒它的到来,“非亲”二字就表达了铁律的无情。因此,死亡无法躲避,今天都有可能会死,要在死亡之前尽早、及时地开始修法。也就是说,以无常的见解会促进自己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内心可以有一正一反两条缘起之路,我们现在的困局就是被自己无始以来串习的颠倒心态网所缠缚,时时走在颠倒路上,被违背缘起法则的愚痴心态所左右。通过学习这一段,我们应当了知,什么才是内心正确的走向。

怙主龙树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如所说般,人们贪著睡眠之乐而呼吸徐徐出入之间,也无不死的决定故,彼中未死而安然醒觉也是应持为稀奇的自性。

怙主龙树菩萨也说:我们周围有无数损害的因缘,寿命又是这般脆弱,以至于它比风吹水泡还要无常。又如广场中央的一盏油灯,一阵微风都能把它吹灭,我们的生命也同样是如此不堪一击,死缘现时,当即毙命。比如,在我睡眠时,别人稍微做一点动作,捂住我的口鼻,断绝我的气息,我就会死掉。而我昨晚在酣睡之间,能够一口气进、一口气出地连续那么多次,之后竟然还能醒来,还有闲暇,这实在是极为稀奇的事。这就是说,人们贪著睡眠的安乐,但在徐徐呼吸间并没有不死的决定性,经过那么多次呼吸,竟然还能安然醒来,真是太稀奇了!

龙树菩萨的教导关键在于“最稀奇”三个字,这是在确认“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之后,出现的一种特别心态。这种心态是如何生起的呢?“故”字之前是真实的无常状况:人命只悬于一口气间,呼吸一旦中断就会死亡,而在睡眠中,呼吸了几千次,都没被切断,等于是逃过了几千次的劫难而安然醒来。由于有随时会死的定解,所以他醒来后会意识到:真稀奇啊!像是躲过了枪林弹雨,每一次都幸运地逃过死关,今天我竟然还能醒来!

譬如,一个人在战争激烈的前线,几千次都没被枪击或被炸弹轰炸等击中。事后,他会由衷地思维:真稀奇!一枪都没打中,我居然活着出来了!文中就是表达这个意思。同样,我们只有生起不同于世人的无常见解,内心真正认可后,才会由衷地感到稀奇。这时,不再是口头重复,而将具备真正修法人的特别心态,真正具备无常的观念。

普贤上师说:你应该把安然醒觉持为稀奇的自性。也就是常常要处于念死无常的心态,感觉能在睡眠中醒来已经非常稀奇,但是难保今天不死,因此要赶紧修法。相反,常执心会认为:我今天肯定不会死,醒来是正常的,就该醒来。如果是这种心态,被常执欺骗,不感觉死亡正在降临,他会一直忙碌今生活计,做些无意义的事。

总之,“持为稀奇的自性”是正面的心态,因为实在很难越过一个个与死亡交锋的时刻。我们理应认识到生命叵测、旦夕难保,死主的流弹时时都有可能射中自身,因此一定要及时修法。用“持”字来表达一定要受持这种心态:活着很不容易,能这样一刻又一刻不死极其难得。原先感觉活着才是正常,有什么稀奇?世上的人都不会死,上午在的人下午肯定还在,今天在的人明天肯定还在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常执的颠倒看法,必须纠正。

是故,由于我们现在只是有某时要死的想法,然而心中未生死时无定的想法故,唯一以常执在对生计患得患失中散逸。正耽著于成办此世的身乐、心喜、名誉这三者的勤作时,突然死主魔执持黑索、牙咬下唇、露出獠牙而到来时,勇士之军、帝王之力、富豪之财、智者之辩、美女之色、疾足之驰,任何皆无所益。纵入无缝小铁箱中,以勇敢之士持锋利之器,数十万人,剑端、矛尖皆向外后围绕而住,亦丝毫不能守护和遮蔽。死主阎魔他以黑索系其颈上,面色青青的、白泪涟涟的、以头和手足五体晃荡的同时,于后世的大道中带走外,以勇士无可争之地,以帝王无敕令之所,以财食无欺诳之处,无逃避处,无隐藏处,无归无救,无怙无援,无方便大悲可施。纵药师佛亲临,也于命尽之死无力延缓。

总的来说,上一段与这一段分别讲到了正反两方面的缘起运行。明行系统就是在生起正见后,以正见发起正确的心态、行为,从而得到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必然速死、死时不定,这个世界、时代充满了各种死缘,根本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死,有了这种观念才能生起紧迫感,想要赶紧做好当天应作的事,从此使心入于法行的轨道,修习对死有利益的正法。然而,如果尚未生起这种正见,就必然依随无明的力量运行在颠倒的轨道里,出现颠倒的心态、行为和结局。文中“是故”就是从反面讲述必然的因果关系,需要我们领会普贤上师继正面之后的这一段引导。

从最开始的见解上如何颠倒,到如何以此引起颠倒的心态、行为和颠倒的结果,普贤上师都指示得非常清晰,我们对此确认以后才能知道该何去何从。既然朝往这条路走决定是这样的结果,当然我们不愿随顺颠倒,我们要回转心意,开始修持对命终有利益的正法,不再荒废难得的暇满。

接下来我们就依随祖师的引导来认清四个环节:其中,“故”字以上指见解没有转变,还处在常执当中;“故”字以后,“常执”、“患得患失”等是颠倒的心态;“散逸”是颠倒的行为;“突然”是必然的结果。之后的“无所益、无归、无救、无力延缓”等,表达了在死亡降临时一切都派不上用场。如果以常执来营办此生事务,那一定是一条由无明引起的颠倒路线。

检查下来,我们有什么颠倒见解呢?自以为已经具备某时一定会死的想法。其实一般人都知道自己会死,缺乏的是今天必死的观念,也就是根本没有生起死时不定的观念,没有观察“我今天一定会死”或“多半会死”。这就是见解尚未转变,整个一套身心系统未以正见摄持。在这种状况下,自以为在修法,实际处处落在常执中,它成为内心的元首,成为一切心态、行为的发动者,占据了内心王国的主宰地位。就这样,我们被常执大魔牢牢地控制着。

常执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是生起“今天决定不死”或“多半不会死”想法的心态。以执著不死的这种常执,就会为了在现世中更好地生活而多番筹备,却丝毫不去筹备有利于后世的事。他会对这一世能否满意地活着有着极大的得失心,只想要争取更好的现世法,恐怕失去或比不上别人。他的心态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落在这方面,他的行为或身口意也就一直缘现世法而散乱、放逸,几乎没有几个念头专注于正法。

这种行为的结局如何呢?我们以颠倒常执,一直执著不死,丝毫不为死亡做准备,却并不会遮止死主突然降临的情形。因为,在此业力不定的南瞻部洲,出生于末世的人,必定寿命极短;再者,自己的心念极其快速、颠倒,业力非常深重,很容易刮起业缘之风,导致死亡马上降临,这种结果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出现。然而,由于生前并没有修习正法,而正法以外的一切又都没有利益,所以死魔决定会迅速夺去我们一世的暇满,把我们推入深不见底的恶趣险地。这种被常执蒙骗后最终暴露出来的大结局,值得我们所有人提前有所警觉。

如果认为一时还不会死,当然就会为现世存活做种种准备。每个人都有私心,内心最根本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幸福。比如,现代标榜的现世幸福就有三大要件:一、身乐;二、心喜;三、名誉。从个人而言,身体一定要很快乐;心情要很喜悦;而且生活在社会团体中,在大众面前要有很好的名誉。总之,奔忙、追求现世法就是为了成就这三件大事。

身体方面要有感官享受、五欲之乐,包括吃好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舒适的房屋,还要拥有各种高级设备等等。为了吃一顿美餐,会花很多时间去做;为了享受感官盛宴,会花好几个小时看电视、电影、上网;为了身体舒服,会装修房屋、配置愉悦感官的诸多家具;成年之后还要享受男女性欲等等,为了这些身乐,人们会非常勤奋努力地争取。

同时,要求活得心情舒畅、愉快。在任何时处都讲究悦意,要满足自我,不能有忧苦、压迫,任何人都要尊重我,适合我的心,让我得到内心的愉悦等。

再者,我要有很好的声誉,得到大家的赞赏,或者有很大的知名度,要做某某领域的成功人士、顶级人物等。这些就是为了名而追求,想脸上有光,在人群里特别荣耀。

如果认为不会死,在世上还要活很久,又认为这三法都是有实义的,以此颠倒心态当然会发起行动,致力于求取和成办现世三大幸福要件,一直耽著不舍,这些都是以常执引起的极其细密、频繁、强大的颠倒运转。如此一来,被常执蒙蔽自心,自己沉湎其中,但是并不能改变无常迅速的本质。当我们正对于成办此世而忙碌、耽著不舍时,死主突然就会降临。

“死主魔执持黑索”,“黑”比喻衰败、苦难,“索”比喻无法脱出,当死亡降临,业轮旋转到死亡位时,根本没办法挣脱。“牙咬下唇、露出獠牙”,比喻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巨大惩罚。死主到来时,任何世间法都没有利益。

平日在生时,好像有通天的本事,什么都能运转。譬如,拥有勇士大军的我,假设谁敢捉拿,我一定把他们灭掉。但是,到了临终,却挡不住死主的捉拿。即使拥有帝王的权力,能下一道圣旨马上挡退敌军,此时却无论如何都挡不退阎罗王的捉拿。即使拥有富豪的大财,拿得出几万根金条,却无法贿赂死魔王而免遭捉拿。即使拥有智者的雄辩,在各种场合里都能驳倒对方而大获全胜,能不吃官司,能不受惩罚,然而面对死亡却丝毫派不上用场。或者,拥有国色天香的美貌,可以使出美人计蛊惑对手而取胜,但却不能使死主放自己一马。或者,平时有飞毛腿的奔跑能力,善于逃避、躲闪,但面对死主的到来,也都没有任何利益。总之,面对死亡,凡夫毫无退却的能力,死亡不是以力量可退,也不是以财富可退,也不是以速走就能逃脱等等。

继续观察:如果我能躲进一个没有缝隙的小铁箱里,再雇几十万个勇敢之士,他们握持锋利的武器,剑端、矛尖都直指向外,并且团团围绕而住,这样一来,是不是阎罗王的“警察”就抓不到自己了呢?按一般情形,世上的敌人根本没办法穿过这重重的保护圈,并在小铁箱里抓到我,但实际上,面对阎罗王,这些守护根本不成为丝毫的遮蔽或障碍,因为他无孔不入。无论在海下、山尖、空中任何地方,一旦死亡的业力来临,他当即就会把我们抓住,拽到后世的道上。什么原因呢?因为死亡是在我们的身心上发生,身心则是随着死缘的到来而殁世,外在的任何武装都不可能守护或遮止,阎罗王当即就可以摄持人心,把神识从身体中拎出来,无论我们有多么不想离开现世,都不得不在瞬间死亡。从这种无可抗拒性,我们要深刻了知,一切现世法在死时没有任何利益。

再观察:下一步的结局如何呢?有着无碍入心本领的阎罗王当即“用黑索系在脖子上”,这表示攫夺心识。人们做不到丝毫抵挡、防御,就这样乖乖地被拉走。彼时的情形又如何呢?有身心两方面的状况:外在的表现是脸色转青,眼中白泪涟涟,之后神识恍惚,识的显现马上就要隐没而去往后世。在这四大分解之际,感觉头和手脚五体都在晃荡,现世的显现也不再稳定而马上消失。与此同时,自己被牵入后世的大道,今世任何人物的任何做法都没有利益、无法挽回,无论身处哪里都无法逃避、无所救援。也就是说,当可怕的死亡降临时,人们都无计可施。

文中描述到,再多的勇士也没有可争之地了。在生时有块地方,勇士们可以发生争夺,但是到了死亡的一刻去哪里争呢?一切显现顿时隐没。再者,帝王也没有可以下命令的地方。在现世可以下令禁止敌军入境,可以下令抵挡,但在死的时候,一刹那间一切消失,即便是帝王又能如何下令呢?再者,以财食无法也欺诱死主:平时为了打通关系,可以送礼贿赂、宴请,使对方一时糊涂而放过自己,但在死时,财食根本起不到贿赂的作用。

再者,此时心识瞬间离体,被带入后世,在这刹那之间哪里可以逃避呢?哪里能躲得过去呢?好比说,把油灯安置在何处才能遮止最后的熄灭呢?在世时或许还能依靠帝王、山神或权力、财富、世间手段等各种神、天的力量,死时如果没有佛法作为依怙,的确就没有归处、没有救护、没有依靠、没有救援,也没有方便和大悲可以施展的地方。纵然药师佛亲自降临,对于命尽之死也没有力量延缓一个刹那。

由此可知,如果一直忙碌现世法,根本不去关注迅速降临的死亡,也就没办法改变无常突然显现的事实,无论如何,它迟早都会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千万不要等到那时才知道后悔,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再做什么都没有用了。如此从前观察到后,就应该及时觉醒,应该改变常执所导致的各种颠倒心态、行为,以及这一生的错误投资。这就是第二度的引导。

通过以上从正反两方面的指示,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黑白分明的两条缘起之路,接下来,普贤上师给予最后的教导。

故现今立即不为懈怠、推延所转,而须修一个对命终决定获益的真实圣法。由衷地修习此想。

所以,现在就要立即不被懈怠和推延所转,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修一个对命终决定有利益的真实圣法,这是心中必须要发起的决断。修无常有三种决断:必须修法、必须当下修法、唯一法有利益,由此才能使我们今世的暇满人身唯一用于正法,这就是修行无常需要达成的结果。

在《增一阿含经》中有一段切实的教导:

当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你们要修行死想,思维死想。”

于是,座中有个比丘秉白佛说:“我是常修行、思维死想的。”

世尊问:“你是怎样思维、修行死想的?”

他回答说:“思维死想时,心想自己只能活七天,由此思维七觉支,在如来法中多作饶益,死后就没有遗憾。世尊!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不是在修行死想的修法,这叫做放逸之法。”

又有一个比丘对如来说:“我堪能修行死想。”

世尊问:“你是怎样修行、思维死想的?”

比丘回答:“我现在是这样思维:自己只能活六天,我要在这六天里好好思维如来的正法,之后受取命终,这样就能有所饶益。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也是放逸之法,不是思维死想。”

又有比丘对佛说:“我想自己能存在五天。”又有说四天、三天、两天和一天的。

当时,世尊对比丘们说:“停住!停住!比丘们!这些也是放逸之法,不是思维死想。”

那时,又有一个比丘对世尊说:“我能堪任修行死想。”比丘对佛说:“我是这样思维的:我今天会死。我到了预定的时间,就搭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完毕就出城回到住处,我会在静室中好好地思维七觉支,准备随后受取命终,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也不是思维、修行死想。你们诸比丘所说的都是放逸之行,不是修行死想的法。”

这时,世尊再次告诉比丘们:“如果有人能做得像婆迦利比丘这样,就叫做‘思维死想’。这位比丘是思维死想的好榜样,他厌患此身恶露不净。他思维死想时一心系念,心不移动。他想:‘在出息入息之间,呼吸往返的时候我就会死,所以要在此程中思维七觉支,以求于如来法中多所饶益。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行都是空、寂灭,所起的和所灭的都是幻化,没有真实性。’所以,比丘们!应当在出息入息之间思维死想,则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愁苦恼。比丘们!你们要这样来修学。”

思考题

1、 如何总的思维内有情世间的无常?请详述抉择的理路、所要产生的定解。

2、 如何特别思维南瞻部洲的人必定速死、死时不定?请详述抉择的理路。

3、 细致思维普贤上师正反面的引导,反复观察正缘起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以及颠倒缘起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在认清这两条路线后,我们该怎么做?

4、 对于人命在呼吸间,应如何抉择、思维而修?

前行系列4

思维有情众生无常

如是如外器情法无常般,内之自身此身者为如器,心者为如有情,亦有成住坏空无常之相。即最初母胎中蕴成至出生之间成的阶段,婴儿至病之间住的阶段,死病染身至死之间白光水坏、红光火坏、黑光风坏这些坏的阶段,昏厥空的阶段。

这一段透过三方面来观修:(一)身如器,心如有情;(二)思择蕴身无常的必要性;(三)思择蕴身成住坏空的变易相。

(一)身如器,心如有情

外和内是相对安立的。如果把自己身体之外称为“外”的话,那就包括器界和其他有情,而“内”就是自己的身体。观察身体也是无常的自性。身体和心和合成今世的蕴体,这又犹如器和情的关系,也就是身体如同器,心如同器中住的有情,这是更细的。

人们常说,人身是个小宇宙,心是人身宇宙里的住客。好比人住在旅店里,只是暂时一段,过不了多久又要离开,到别的城市去。同样,我们的心识暂时待在身体里,像客人待在旅店里一样,时辰一到就要离开。就像无著菩萨所说,心识的客人要离开身体的旅店。众生由宿世的业力,心暂时待在身体的房子里,如同人住店一样。就像有情依器世界生存那样,我们的八识依客店般的身体而存留。然而住了若干时日,死魔到来,身和心就要别别分离。心去往六道的处所,而身留在后面,要么烧掉,要么扔到尸陀林里喂老鹰,要么扔在水里,要么葬在土里等,想各种办法让它没有。那时身心别别分离,就像旅客彻底离开旅店一样。

(二)思择蕴身无常的必要性

接着我们要明确,思择内蕴身无常的必要性。没发现它是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时,以为身体是常法,是可靠的,可以依靠它来获取各种享乐、利益,由此人生的方向就搞错了。认为这就是我的身体,它又能永久住在世上,那内心深处的动机就是满足它。好东西给它吃,漂亮衣服给它穿,它有病马上治,受到侵害马上保护,它有了荣誉马上得意等等,围绕着身体起了非常重的我所贪著。由于贪著的缘故,数数地为它求取,一心围绕着它,要让它活得更好、保持得更久,让它更高显、更伟大等等。这样就成了以现世为重的非法道者。

现在要改变心的方向,关键是要看到诸行无常,身体是怎样不断地变?怎样靠不住?之后会发现,乐著它没意义,持守它没意义,想在里面求乐没意义。世尊总的教授也要结合在这里来用:“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一切行”套在身体上,同样要达到心中出现这个心要。这句话的法则套在一切有为法上都是一样的,关键看你在哪方面敏感、能起心。实际都会引起无常心、求解脱心。在身体上要看到,它是怎样不断地变,不能久住,一个个阶段很快就没有了,是不可靠的。之后就发现,我过去的乐著都错了,不应当对它起爱著心,要厌患,要舍离,要从中求解脱。如果心上达成了这个转变,那绝对要退现世心了。

求现世乐的等起,主要是为了身体,从中发起的一切行动,几乎全是为了身体。如果看透了蕴体无常,速疾变掉,根本靠不住,最后落得一无所有,那心就会反过来。会想:这是要厌患的,要舍离的,要从中求解脱。从此再也不视它为最宝贝的对象,也不再对它起爱著,整天像奴仆服侍老爷一样去养护它,百般满足它、装饰它、营谋它等等。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退掉现世心。

(三)思择蕴身成住坏空的变易相

总体认识到身和心如同有情住在器世界,或者客人住在旅店一样,就知道身心只是暂时的和合。之后要像了解器界有成住坏空的变易阶段那样,具体了解身体的无常性,从而会明确它一点也靠不住,应当修法。也就是对于它的无常性,必须具体展开来进行观察。当看到它一阶段一阶段都在变易着,就像器世界那样,就会发现没意思。的确如同佛在经中告诉我们的那样,一切行皆无常,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求取,而要舍离,要求解脱。

下面具体观察四个阶段的变易相,连接起来就会看到,人身小世界从生到死之间的无常相。看清整个前后过程,就不再执身体为常,就会舍开养护身体的想法,或者乐著它,建立它有意义,以及为此求取等各种想法。就像对于器界,一旦看穿就不再乐著而厌患,不再求取而舍离,认为它不可靠,一定要求到法,这时心会转向法。

器世界渐次有虚空、风轮、水轮、金轮,乃至四大部洲、须弥山王等,出现整个器世界的内容,之后就有它的安住、变坏、空亡,我们的身体也有这样四个阶段。最初是中阴阶段,在迷蒙中入了母胎;之后在胎中经过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等,各个分位一个个在变;后来手、脚等各个肢体逐渐显出来;最终就出现一个具有六处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生识之处出来了,这时胎身已成,出现了身体的自性。直到作为婴儿降生的第一刻为止,属于成劫。就像形成了整个器世间,也就是器界从下到上所有内容都有了,有情界从上到下,下至无间地狱的第一个众生出现了,表示世界已经形成。同样,身体里的心、肝、脾、肺,各种骨节、皮、肉、毛等都有了,这表示器界,心待在里面,也形成得差不多,出现了一个身心小世界,这叫做“成劫”。

接着思择住的阶段。总的要知道,从呱呱坠地成了婴儿开始,一直到得死病之间,叫做“住”。所谓的“死病”,虽然中间有大大小小的病,但不会让你死,总是好了病、病了好,这些是小病变。但如果得了死病,譬如得癌症三年就死,或者得某种病三个月就死,乃至三天、一天就死,或者临终前二十分钟才出现状况,它叫“死病”。就像有些老人说:“这次得病是好不了了,不必再想什么办法。”这就是“死病”。就像在大三灾来临前,多次发生大大小小的灾难,有小三灾,还有比小三灾更小的,比如世界大战、世界大瘟疫、大水火灾难等,这些是小灾,不足以导致世界就此坏掉。然而大三灾一旦来临,就像七日出现,那必然要烧坏地狱乃至天宫。接着经过六十四转劫,最后风灾降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虚空。这样的大三灾来临必定要坏掉世界,其他大大小小灾难过去之后,世界整体的规模还存在。像这样,从婴儿到得死病之前的阶段叫做“住”。

所谓的“坏”,就像世界形成以后,第一个长劫从无量岁降到人寿十岁,经过十八个来回,到了第二十个又升到无量岁,再转折一下降到八万岁,整个过程叫做“住”。在此期间,整个世界的规模不会坏,此后就进入了坏的阶段。对人身来说,得了必死病以后,一直到外气、内气彻底断掉而断尽命根期间,这个时间段就是生命的坏劫。就像前面所说,由七火一水彻底坏掉器世间一样,到了最终阶段,白光水坏,红光火坏,黑光风坏。也就是在死的过程中,将出现白光、红光、黑光。在接近法性中阴现前时,内在的八十个分别聚逐渐隐没,外在出现白光。它像月光一样,有些人快死的时候,出门就说“下雪了”,其实没下。在他的境界里出现白茫茫一片,这就是临死前白光水坏的相。接着出现红光火坏、黑光风坏的相。

三光过后,就到了昏厥空的阶段。也就是最后要息灭时,从父亲处得的白菩提自上而下降落,从母亲处得的红菩提从腹下四指处往上升,红白菩提到心间会合时心识昏厥,什么都不知道,认识不了,成了昏厥般的状况。修行好的人,比如在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这三大高深修法上有现证的人,这时不会昏厥,能住在心的自性中。一般凡夫没办法住于三大正见,几乎都要昏厥过去。就像外器世界经过最后的风灾,就什么也没有了,处于全空状态,此期人身经过成住坏空,最后变得什么也没有了。

透过对成、住、坏、空四阶段的思择,会发现我们平生对身体的养护没意义,执著身心的假合为“我”也是错的,为它去忙现世的一切都没有实义。在此应当观察到身心的无常,这上面没有法,不是真实的自己。这样就会发起觉悟,一心摄取法的心要。

因此,如是外内器情一切无常的情形,分座上与座间观择、止住轮番修习。

“如是外内器情一切无常的情形”,要依照《言教》审细地思择。如《亲友书》所说:“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弱人。”劫末之时,非常坚固的山王、大海、大地,在七日的炙烤下连灰尘也不剩,整个大千世界都显出大无常的相,而我们各自的身体像秋末的苍蝇一样,并非恒常坚固,肯定是无常的。这个泡沫般的身体受不了魔障、病障等的侵袭,是这么脆弱,怎么不是无常?要这样思维。总之要透过大小对比,看到身体至极微劣脆弱,连被芒刺伤一下都能坏灭,所以生命非常无常。

内有情方面要按照《言教》指示的那样一步步思维,那么多佛、菩萨、圣者、善知识、天王、人王等,都是那么灭掉的。释迦佛出世时,有交付佛法的七代祖师,出世了多少位阿罗汉,现在都没有了,他们示现了无常,一个也没剩下。在藏地,莲师、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师君三尊,以及三大文殊的化现等,出现了很多大德,都次第示现无常而涅槃了。他们是不为惑业他自在转的圣者,尚且全数灭没,何况我们受惑业力支配他自在转的凡夫,必定会死的,没什么可说的。

对于这样的无常状况,分座上和座间两段来修。修也有两种,思择修和止住修。两者中,开始阶段主要做思择修,重点是多观察思维。譬如《普贤上师言教》词句明显,内容易懂,自己就按那样去思维:“什么是有为法?认定它是有为法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有为法是什么体性?是怎样无常的?”像这样,循着理路观察而思维。如同《言教》所说,不论是外器世间还是内情世间,在各个方面都这样搭配上去,如理思维而产生定解。

譬如对《言教》中说的转轮王、帝释天王做观察。他们也出世过,他们是不是有为法?为什么?他们是什么体性?是怎么表现为无常的?诸如此类,要结合《正法念处经》等,很细致地看到前因后果,看到由因缘所出现的整个无常状况,就会有具体认识。之后对比自身,就会突出我们的状况更是无常。对人间帝王等也这样观察,对圣者也这样观察,对人间的各种无常九相也这样观察。

总之,要做观察思择,在无常上引起不可夺转的定解。这个力量起来后不散掉,一直住在这个状况中。定解出现了,不丢失,就住在定解心的力量中,不必再观察,这样就止住了,心沉浸其中。修前行时,引发定解非常关键。而且,在定解出现以后,住在定解里不散掉,当定解失掉以后,又要重新观察思维,心上要一段段地发生真实变动。

生起定解,关键要消除内心的无知、邪解和疑惑,而这又要非常具体。譬如对于器世间的大无常相,先前是无知,或者有各种邪解和疑惑,这就一定要透过《三灾经》《七日经》等发生胜解。那里有佛非常真切、详细的引导,三灾的情形会清晰、如实地现在心前。因此,这样了解、思维以后会破掉无知、邪解,知道世界不是常恒的。也会去掉疑惑,对整个成住坏空的情形一路看下来,心里很容易起定解。然而,这个定解很快会失去。我们一段时间在这上用心,会起一些,但之后很快没有了,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要数数不断地去观察、去修。而在这之前要有具体材料,因此奉劝大家不要忽视学习经教。

又譬如观察轮王出世、天王出世等的情形,再一比较就感觉自身特别渺小、微不足道。他们尚且出现无常,我焉能常住。他们的财富受用尚且坏灭一空,我这些蜂巢般的受用、蚁窝般的生活有何意义等等。诸如此类,一个一个都要透过经教做具体思维。当经过一段密集浓厚的熏染、抉择等后,的确会出现一分定解相,然而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数数不断地去思维、引起。只有经过多次思择,千锤百炼,串习达到坚固,才会有稍长一点定解的相;再延续下去会有稳固的定解相;再持续修下去,会出现不夺的定解,那时处处都是无常的定解起作用,不再贪求各种今生琐事。

正如经中所说:“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这样修利益很大。超越分别心境界的“三大”——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修的是胜义谛无为法,当然无上殊胜。然而对一般人来说,修起来很困难。相比之下,我们修无常容易出现结果。它不像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那么难懂,而且,思择细无常也不像抉择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三大正见那样,它毕竟是有为法,可以由比量衡量而发生定解,出现比量的认识。我们对此不是不知道,而是不修持,所以关键是要修。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在无常上下功夫是会出一个结果的,而出现结果时的确会知道,一切想中以它为最胜。由此能极有力地退掉对现世法的耽著,而且使心有力地转向一心依法的轨道,成为昼夜修法的行者。所以初步来说,无常极端重要。再者,往后证道路途中的精进以及现证道果,都需要以无常作为助力,作为引向正道的缰绳。就像绀马宝的缰绳那样,无常想掌控着心的方向,所以,最开始要修起无常,这的确非常重要。

“种种喻义思择无常”,如劫的增减,四季的迁变,以人间为主的九种无常相等方面,一一都要按《言教》中的指示来实修。本文是《言教》的补充,《言教》是正体。不要以为这里没说到《言教》里的内容,而是《言教》说到的部分这里不再重复。

之后思维临终唯善能益、唯罪能害的道理。若有能害之罪的话,如至尊米拉所说:“罪虽无功德,忏罪清净为罪之功德”,当于罪作忏悔。若无善,现在需要随力作故。从现在起,就要对自相续的善罪作合算。否则临终计算善罪而知道有罪无善的话:“哎!哎!认为未生为男子汉。”没做好计划后,需要满眼是泪,满胸是指甲痕,满心忧悲而走往后世的大道。因此要想:“这下不作一个临终有利益的清净法,宁可死去!”如是数数思维。

先要把握这段修轨的理路。也就是,思维到临终时能利益的只有善,能损害的只有罪;此外身体、眷属、财富、名声等利益不了自己,怨敌、毒品、刀剑等损害不了自己。这样认定后,为了往后世的路走得安乐,现前就要做准备。具理智者知道,如果现前消除了能损害的罪,临终就不成障碍;现前积集了能利益的善,临终就有安乐资粮,会往生净土等,有非常光明的未来。因此对现前来说,关键是忏罪和行善两件事。

也就是,如果有能害的罪,那就要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罪没有功德,忏净是功德。这样策励自己对于罪励力忏悔,争取提前忏净。如果还没有修善,那就要知道,好比人没有积累财富,一世生活很苦那样,现前没有积善,后世的路很难走,所以现在要尽量去行善。

以这个缘故,为了能很好地忏罪、积善,现在天天都要对自己心里的善和罪做统计审查。由这样的控制力,确实天天都在忏罪、积善上兢兢业业地做。那么到临终时,比如要往生净土,生前的罪已经忏除清净,往生就没有障碍,善积得非常深厚,走往生的路就非常顺利,而且会生到净土上品。

这样就知道,死时的安乐来自生时的真修,这里没有丝毫侥幸可得、意外可想。因地正,果地正,平时修,临死乐,因此日日都要做善罪的审核,有罪忏之,有善勉之,无善励力修之。诸如此类,天天用反省法来掌控身心,使它一直在忏罪、积善的道路上实行。

不这样做,平时悠悠泛泛,罪业不忏,善法不行,临终一算善恶账,知道只有罪没有善,那时会起很大悔恨:“哎!哎!”会出现忧悔、热恼的相,那是堕落的前兆,非常不好。那时自己会伤叹:“哎!我没有生为男子汉,我的计划没做好,一生空过。这么宝贵的人身,竟然没用它摄取到实义,反而以它造了很多罪,对于面前的善却丝毫不行。”心中填着深重的罪业,当然表现为泪水充满眼眶,两手抓胸,胸部都抓满了指甲痕迹,心中充满忧悲地趣往后世。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情,前景非常可怕。

我们不要到这一天才追悔,那是没有用的。缘起上没有一点侥幸,所有安乐都要从自心上去创造。那又如何创造呢?必须要有誓愿的力量。所以要数数思维:“我如果不修一个有益临终的清净法,那宁可死去!”也就是说,得了人身没修到清净法,那就是以人身造罪,还不如早一点结束。早一点结束造罪少,将来苦少。如果用人身能积到善、忏到罪,那是很有意义的,活得越长越好;如果没有积到善、忏到罪,那越短越好。要这样珍惜人身,发起修法的心。对于以上法轨要数数思维。

思考题

1、身和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思择蕴身无常?以器界成、住、坏、空为喻思择蕴身的无常变易相。

2、思维临终唯善能益、唯罪能害的轨理是怎样的?掌握后数数思维。

以下再细讲反省方面的引导。

临终唯一能利益的是善,唯一能损害的是罪。这里一定要知道,“临终”表示自身相续断的那一刻,此后就到了中阴。由于冥阳两隔,此世的一切亲人、财富、名位、权势、身体等,都无法带到后世,因此作不了利益。再者,此世一切损害方面的因缘——怨敌等,也无法损害自己。这样就见到,唯一能带的就是业,其中善业作利益,恶业作损害。这样决定以后就明确,现前最重要的是忏罪、积善,这样才对临终有利益。

接着要了解,罪没有功德,是最坏的体性,没有比这更坏的了。虽然罪业有大小,容易清净、不易清净等很多差别,但如果能如法忏悔,不能清净的罪业一个也没有。所以,不管什么罪,只要如法忏悔都能得到清净。如果根本清净不了、对治不了,那罪就成了无为法。而任何罪都是有为法、是客尘的缘故,只要有到量的对治力,罪业肯定得以清净。忏悔时,根本上要具足四力,特别是追悔以往所造的罪,未来不造、断相续,现在尽量做善法,归纳起来就是这些要点。

接着要明确,如果没有善法的话,现在要尽自己的力量做。我们自身不论年轻也好、年老也好,总之,人生基本过去了一大半。应当观察,这半生以来有没有积累善法,要用心细算。如果上半生做了各种善法,那应当对此欢喜,对所作的善发随喜心,而且为了佛法和众生作回向。如果没有积累善法,那现在要尽量多做善,这样可以积累很多、很广大的善法。至于一生成就佛果,积这么广大的善根,对一般人而言不敢奢谈,但我们只要对善法用心去做,是可以做到很多的,因此要尽心尽力地做。善法随手可做,随口可出,恶法也是随便走走做做,都能做得出来,这些都很容易做到。

了解以后要想:我有个心,而且是个人,在何时何处都可以行善。虽然一生成佛是很高的,但作为一个人,一些简单的善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每天都可以积累很多善法。既然能做,那就应该尽量去做。真想好好做善法的话,身口意哪方面都可以做,没有限定说有身口意不能做的善法。哪怕没了手脚,口也可以行善,如果没了口,手也可以行善,心也可以行善,所以处处都要行善,这是佛法的心要。释迦佛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谁都可以饮恒河水,牛马等喝到恒河水也都能得到滋养。同样,谁都可以做善法,这并不是上等人才能做,下等人不能做,善法就在人心中,处处可行。

对于出家人来说,彼此和合、守持净戒、闻思修这三方面,就是善法的归纳。如果做到了这三个,那就是在行持善法,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善法了,所以,对这三大方面要尽心尽力地做。在善法上做得好的僧人,在六和敬上是第一,在守持三乘净戒上是第一,在闻思修上非常好,这就成就了上品善法。如果在这上做到中品,那就是中品善法;做到下品就是下品善法;没做到就没有善法。以前没做到的话,现在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此从现在起,对于自相续中的善和罪要详细地算,每天都要检点、盘算。也就是在善和罪两方面要看:我做了多少,犯了多少?哪方面做得大、做得多?等等。要这样观察。这样就能真正走上修行之路,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修行就是念念在自心上反省、检查,励力断恶修善。

如果做了善法,那进一步细算:我做的善,是成为解脱、成佛的善?还是求取世间利益的善?最低要得到世间利益。那这是下士道的善法,还是什么善法?如果是下士道的善法,那是唯下士还是共下士?唯下士是以来世为重而修善法,而对一般人来说,这也很困难。所以,必须严格地检点、反省,才会发现自身的缺失。如果连以后世为主的下士道善法都没做到,那是很惭愧的。其实,很多人是为了健康、长寿、这一世过得快乐等做一点善法,这就成了求现世法的作为。总之,我们不能只为现世离怖畏、得福报行善,最下等要以后世为重,有下士的善法,这才有道的内涵。在这之上,要看有没有中士的内涵,是不是以解脱为重,不求世间安乐?进一步,是不是有上士的善法,唯一以利他为重,为了利益众生希求成佛?等等。要逐步去检点。如果都没有,那表示在善法上是个穷光蛋,一定要努力修。否则,暇满就这样在空耗中度过了,临终后悔就来不及了。要想临终不后悔,现前一定要努力。

生命的价值在于修法,修到了多少就有多少意义。无论是哪种阶层、哪种年龄、哪种状况的人,都要修法,否则没意义。像一些藏地老人,念了一亿观音心咒,他会拿绳线系在念珠上说,我已经念到这里了,念了一个亿或者两个亿。又去报数说,《三十五佛忏悔文》《极乐愿文》《度母赞》等,这个念了多少,那个念了多少,他们到大德、上师们面前也这样汇报。如果过去做了坏事,造了罪,就在大德面前忏悔。念了多少阿弥陀佛名号等,也是求上师给我作如法的回向,我自己作不到如法回向等等。像这样,对于善和罪做详细计算,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过得怎么样,是亏本还是获取利益。

我们要这样天天在心中细算、对照,才能不枉费此生。趁现在还活着、有自由时要细算,有罪要忏悔,有善要起欢喜心作自随喜,而且要回向,没做到的善要发愿做到,要这样去做。我们在后半生几万天或几千天里,天天这么做,临终就会走得很安然。不然到临终一算,罪多善少、罪有善无的话,那时悔恨满心,就很惨了。

到了临终或许会想:“如果能让我的寿命再延续几天,我会尽自己的力量来做善法。”但这样起不了什么作用,连延长一秒钟也很困难,所以,在生时没做善是很可惜的。与其临终后悔,不如现在多做善法,有一天日子做一天善。不然临终后悔,只会说:“唉!唉!这个人身白得了,没成为有价值的人身。我在生命的计划上彻底错了,造了那么多罪,没造什么善。”只是为这一世求享受、求名利,要不就是混日子过。落在这样的状况里真是最大的失败。没有为后世以上做善法,就导致这种状况,没有修无常,就导致全部落在非法里,到时在忧悲的状况中走往后世。

所以,现前就要考虑好,在活的阶段要想好:“这下如果不修对临终有利益的清净善法,我就去死,不算是人。”最起码要做到问心无愧:反正我该做的善都尽心尽力做了,该断的也努力在断,该行的也尽力在行,我只有这样的本事。如果还要堕三恶趣,那没办法,堕就堕吧,反正我问心无愧,不后悔。起码要达到这一点。像这样需要数数地思维。

思择死无常时,对于决定死、死期不定、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这三者,需要分座上、座间而修习。

往昔噶当派祖师们就是这样着重修无常,而且修决定死、死无定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这样修的话,真正修得了正法,修的效果会使对今生的长远打算越来越缩短。

真实生起无常想的话,断恶修善、守戒、闻思修,的确很容易做到。就像法王曾在大众中讲过的那样:“在文革等非常时期,不让出家人穿僧衣,而且要还俗成家,这样做斗争时,我自己守清净的戒。那时能持戒,是由于自相续中真正产生了一个非造作的无常想,由此,自己的戒方面都没有毁坏。”同样,晋美朗巴祖师对于有缘弟子们,也是反复着重强调无常。晋美嘉维尼固尊者也是经常着重修无常。所以,我们要随行祖师们的足迹,分座上和座间重点努力地修死无常的三种根本法。如果能特别用心努力去做的话,无伪的无常想决定能生起。座上和座间一直要这样串习、修持,才能生起具相的心。

第一根本——思择决定死

分二:一、总思第一因相——有生者皆以死为自性故;二、别思第二因相——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故。

一、总思第一因相——有生者皆以死为自性故

首先决定死者,有生的话,已成立为死的自性故。

凡是因缘生法都以灭为自性。归到有情分上,凡是因缘生的人类等都成立是死的自性,不论何时、何处、何状况的有情都必定要死。在这个世间,某处、某时、某类众生只有生而没有死的现相绝对没有。像我们根本不曾听说或了解过,某个人有生却没有死,也没有亲自见过或怀疑过有生的人不死的。这就要了解到,一切有生的法都以死为自性,决定不可能超越,有生的法不可能不死。这样就认定,我的生命就像朝露、闪电、鲜花等各种有生的法一样,决定要死。

当我们发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因缘力投出时,就可证成它绝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住持到第二刹那。因此,在细的无常上可以认定“因缘生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它是这般无奈,是法尔成立的缘故。再者,就相续而言也可以看到,银幕上一集集的电影,由于只是同类因缘相续而投放的,因此当因缘消散时决定息灭。由此我们会了认,因缘所生法的相续也会断灭。由此遍推到一切有为法,会知道全是灭的自性或死的自性。由于是自性的缘故,就不可能逆转为其他不死的体性,因此,即使具足十力的佛,也无法把有生的法的体性转成不死。这样认定后心里彻底断定:在我身上决定要死。

再看古往今来所有在世间界里出现的有情,只要他是由引业投出的寿命显现,决定都在因缘消尽时归于无有。因此,下至地狱上至有顶的所有有情,都不出死的魔掌。归到人天界里,可以知道,凡是这个世间所出现的,再怎么有威力、福报、美色、权势、财富、贤能、力量等的所有有情,都在因缘过后不复存在。过去曾经出现的人间转轮王、帝王、富豪、名人等,全都不复存在。现在出现的亦将在若干年后不复存在。将来出现的也终将不复存在。上至所有欲天的天王、色天的天王、无色天的天王,这一切天主们也都在因缘消尽时不复存在,他们也超不出死的自性。下到一切普通的人类、天人,也都是如此命运。我们周遭出现的任何动物也是如此,不超出死的自性,由此了认决定死。

既然归到自身上,看到了它是死的自性,最终彻底没有了,我们就不应该执取暂时的此世现相为真实,不应该把为假影像求利益当成有意义,也不应该认为虚假法上有坚实义。在这样认识以后,凡是为它所做的一切都是虚诳。

二、别思第二因相——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故

犹如日轮行趋西山或者畜生被逮着前往屠宰场那样,我们的生命是按照一个个刹那消尽、一个个瞬间消尽那样,速当穷尽。一个现在八十岁的老人和昨晚生的只到一天的婴儿,这两人再过一百年都不复存在,无常规则相同之故。

这里无论比喻还是意义都要按照法理来断定。也就是,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的缘故,决定快速消尽而死亡。譬喻是,在一天当中,太阳从东方生起,逐渐在空中经行而趣向西方。由于只是一天有限的步数,又不断地往西方走,就越来越靠近西方,最终到西方那个点就落下去,一片暗淡。从这个相就证明,有限的量又不断在消减、无有增添的话,最终会消减到零。再看畜生被引往屠场的譬喻。要看到它到屠场的步数有限,而且不得自在,只能一步步地往前趋近,很快会到达屠场,结束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就是按这种方式在消逝,一个个刹那在过,一个个瞬间在过,根本停不住脚步,没有一点可逆转、可增添的。这就知道,以百年为极限的寿量很快就消完了,以这个道理决定死亡。

接着要看到,任何人都无法超出无常的规则。以现前南瞻部洲人寿不过百年的状况来看,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必然过不多久就不复存在,一个才诞生一天的婴儿,必然过不多久也要死亡,因此,两者在一百年后都不存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老人和婴儿身上,无常规则相同的缘故。

要看到自己就是那个日轮、那头牲畜,时光一直拖着自己往死魔口里走。也就是要看到自身上的无常相,心跳、脉搏等都在指示刹那刹那流逝,一点停不住脚步,总是一瞬间一瞬间地过。一下子一上午就过去了,多少分分秒秒消尽了,再一下子一个月、一年就过去了,非常快地往死的方向走,从没看到有返回的可能。由过去的引业投出的有限寿数不断地消减,又停不住脚步,没法逆回,因此可以决定:最后会消尽而死。就像那日轮,不断地往西方走,很快就到了黄昏,再过后就落于西山,一片暗淡,再也没有今天了。或者像待宰的羔羊,被牵着一步步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屠宰场。这些譬喻正是生命无常的象征。

一般人对于老人和婴儿的观感不同。以为八十岁的老人活不了几天就一命呜呼了,而刚诞生一天的婴儿有无限的前景,会在人世间活很久。这实际只是错觉,老人身上也是无常机制在运行,这是因缘生法刹那消减的法则,刚诞生一天的婴儿也在刹那消减、无法逆回的无常规则中。由于这两人在无间消减、无有可增的规则上一样的缘故,可以推断再过百年都没有了。

这里以老和幼两者代表一切人类,因此,我们切莫抱幻想。也就是,智愚、贤劣、贫富、美丑、大小、男女等所有种类的人,再过一百年都决定不复存在,特例不计。什么原因呢?虽然从差别相来看,有的长得好看,有的长得不好看;有的机智灵敏,有的迟钝呆板;有些非常富足,有些贫困潦倒;有些是男性,有些是女性;有些健壮,有些羸弱,有些做到总统,有些是底层人民等等,有各式各样的情形,然而无常规则相同故。

在这里龙多上师告诉我们,以老幼一对看到在无常规则上没有任何不同,就发现所有人都一样处在无常法则里。什么缘故呢?都是因缘投出的有限寿量,又不间断地减少而没有可增,因此,所有人在百年之后都不复存在。这就看到是这般无常,没法逃出死亡,这样会产生断定。

有人问:在成立决定死上,总和别如何区分?

“总”是从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凡是因缘所生的五蕴相续,决定以死为自性,不可能活到无量岁。这是总体上认定必死无疑。“别”是从现前此世界、此阶段而言,不过百年所有人全数死尽。什么缘故呢?规则上,因缘生法不能以自己的力量住留到第二刹那,是细无常,当下就没有了。同类因缘消散时,再无法存留一个刹那,因此是粗无常。这是任何有生之法无法超越的规则。其次,按此地、此时期而言,每个人由同类因缘所投出的寿量都不过百年三万六千日,或者多少百千万亿个刹那,它只能提供你用这些。一个个刹那不断在消失,而没有增的缘故,最后一定减到零。这是从特别方面,看到现前人类超不出这个规则。由此可以断定,一百年后我们都会死,因此做世间事没意义,应及早为死做准备。

第二根本——思择死期不定

分二:一、修之必要;二、修之方法。

一、修之必要

决定死这一点容易了解,而相续中未生起死期不定观念的缘故,思择死无定期者。

一般来说,除了婴儿外,谁都知道自己决定某时会死。关键是死期不定的修法没有在心中生起,而对断恶修善、持戒、闻思修没发生精进之力。换言之,不成功的原因是没修出死期不定的无常想,因此,无法控制自心及时地当下修法,切断对现法的耽著。

相比而言,决定死是容易了解的,除了旁生以外,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然而,相续中没生起死无定期想的缘故,恶也断不了,善也行不了。以这个缘故,应当着重修死期不定。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生起了“百年过后决定死亡”的心,但由于心里想着“今天决定不死或多半不死”,心就会执持不死方面。这样大多数或者全部心力都放在筹办现世方面,不能筹备后世以上的事。在这中间如果被死抓住,那就要带着忧悔而殁亡。如果心想“死期不定,今天会死吧”,那当时就开始准备死的事。这样一天天下来,多数心力都用来成办后世以上的义利,由此,心会一直在修法上。它能让我们在断恶修善等方面都提得起、趋入得了、掌握得住,因此要修死期不定。

二、修之方法分二:(一)排除能定;(二)确立不定。

(一)排除能定

这里并没有年轻就不死的保证,也没有衣食等顺缘具足就不死的保证,也没有健康就不死的保证。要有一个不死的保证的话,或者是由遍知导师佛说:“你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而作授记;或者自己有一个无漏的神通而能确知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或者遇到了阎罗王说:“在这一段的时间里我不带你走”,要有这么一种交情。

发展死期不定的观念先要破除邪执。我们有很多很深的执著或串习成的观念,在支持“我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不死”的心。这里有三种观点:认为我很年轻,保证在这段时间不会死。这样当然障碍生起死期不定的定解。或者认为:现在衣食住行等的顺缘应有尽有,我保证不会死。有衣可穿,不冻,有食可吃,不饿,有好的医疗条件,不会病死等等,这样的状况哪里会死呢?或者想:我健健康康的,一点病也没有,我怎么可能短期就死?像这样,虽然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确认,一百年后都要死,然而对于“现前可能会死”,很少有人有这个观念,所以必须透过思择来发展,而思择的前提是破邪执。

我们这方面的执著很深。譬如认为自己才二十岁、三十岁,风华正茂,肯定不会死。那就去殡仪馆看看,大多数尸体都是年轻的,只有少部分是老年人。或者看一些亡者的照片,都是那么年轻,谁想到很快就死了。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处在哪种境况里,年轻都不能保证不死。再者,身边的亲人、好友、邻居、同事、道友,同在一城、一乡、一街、一楼里住的人,去观察时会发现,很多年纪轻轻就死了,并不是老了才死,年轻就不死。心中浮现出来的这些亲人、同学、道友,一个个都那么年轻就死了,都数得出来、看得出来。过去跟他们相处时,认为这么年轻肯定不会死,但过一阵子,突然就听到一个噩耗说他死了。有些是生病,有些是遭遇不幸,有些是莫名其妙就死了等等。所以,并没有年轻就不死的保证。

又认为:如果没钱,饿着,冻着,生病没及时看,没房子住,生存条件恶劣的话,会很快死掉,但我这么有钱,现在决定不会死。实际上去殡仪馆里看,有多少是没饭吃饿死的?生病后没及时治疗而死的?或者没房子住冻死的?很少看到。虽然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房子住,有钱治病,但无法保证不死,死缘降临随时都会死。譬如食物中毒死、交通事故死、触电死、被杀死等等,各种死法都可能出现。就连最好的食物,也可能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合适中毒而死。就连最好的屋子,也可能在里面被压死、触电死等等。这样就知道,衣食住行、医药等顺缘具足,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又认为:我这么健康,一点病没有,这段时间绝对不会死,甚至十年、二十年内肯定不会死。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很健康,结果突然暴死。比如,一觉睡下第二天死了,或者一笑而死,一次中毒、触电就死,有些根本搞不清,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死了。再加上很多天灾,忽然地震,楼房塌陷,多少人刚刚还幸福快乐,瞬间就成了废墟下的尸体。其他水灾、火灾、传染病等都能让人猝死。所以,现在没病也不能保证不死,死随时随处都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临在身上。

以上已经了解到,年轻不保证不死,生活条件好不保证不死,健康无病也不保证不死。那怎样能保证不死呢?要么具无漏神通者给你授记,要么自身发了无漏神通现见到不死,要么与阎罗王结生死之交,他承诺不带你走,除此之外不会有别的保证。

然而,遍知导师释迦如来并没有亲口对你说:“你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明确地给你做过授记。莲师也没有给你授记,伏藏大师们也没有给你授记。他们有无漏神通,一点烦恼客尘遮障也没有,能现量见到未来的事,如果他们给你授记,那的确可以保证,一点不会错。然而,哪尊佛、哪位伏藏大师给你授记过?这个就不谈了。

要么自身发了无漏神通,现见到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就像登地菩萨有无漏神通,自己说“我还能住世多久”,这样的神通我们也没发。如果自己有个有漏神通也不保证,还会变动。或者是依通,只是鬼神在耳边说:“最近不会死”,这也不保证。一般的神通,不必说修行者,就连空行鬼类也有,不必太当真。就连当年舍利子、目犍连尊者做的预测偶尔也会不准,何况一般的人?打卦说不会死,这也不可靠。有的说你一年不会死,结果过一两天就死了,这都是不准的。有些圣者、菩萨、大成就祖师,他们有无漏神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说某年某月某日要走,那就像他说的,之前不会走,到时一秒也不差就走了。这是生死自在的成就者向人们示现他预知的境界,的确一点没错。而你哪里有登地以上的无漏神通呢?因此,自己也不能确认这段时间不死。

要么自己和阎罗王结成了生死之交。像古时两名男子结拜成兄弟,手上取血为盟,结拜时双方发誓:以后不管你有什么困难,我都百分之百地付出,说了就算,绝不变动。如果和阎罗王结成了生死之交,阎罗王说“这五、六年里绝对不带你走”,那的确可以保证他不会来,因为结拜成兄弟了,誓言不会变。然而从古至今,谁跟阎罗王结拜成生死之交,承诺不带他走?一个也没有。

以上讲的保证不死的条件,我们一个也没有,就不必再想了。

(二)确立不定分三:1、无法确知寿数何时用尽故,死期不定;2、寿数虽未尽,由骤然性的死缘众多故,死期不定;3、总结。

1、无法确知寿数何时用尽故,死期不定

此外,宿业所投出的现在的此寿命犹如箭行及灯光般。像士夫之射力及油竭尽那样,是仅在今天就用完了,或仅在明天就耗尽了,或仅在本月的下旬或下个月或下一年就用尽了,都不了知故,死期不定。于寿尽而死者,是药师佛也无药可施,无量寿佛也无长寿顶可灌,金刚手也无力护佑而死。

“此外”指在三大保证之外,既没有遍知佛的授记,也没有自具无漏神通而确知,又没有与阎罗王结交保证在这段时期里不带你走,因此是处在不能确认的状态。“宿业所投出”以下的一句,要抉择清楚因和果的关系。因是宿业,果是它所投出的这一世寿命的显现。就像由放映机的胶片、光束等所投出的影像,片子有多长,就会在银幕上显现多长时间。按照古代的譬喻,说成箭的飞行和灯的光明。也就是由发箭的势力出现了箭在空中飞行的一定步数,由油的燃力出现灯光闪烁的次数,这些都是定数。接着要看到,果的显现无有自在,完全由因的力量来支配。就像发射的力量用尽时,箭当即掉落,油耗尽时,灯光即时消失,因此,当因穷竭时寿命就会结束。

现在要看,我们由宿业投出的寿数什么时候用完?无法确认。因为没有宿命通、天眼通,看不到过去造了什么业,有多大的势力在支撑此世的寿命。而且也没办法用健康、财富、年轻等来保证。比如宿世投出的寿数只有二十一岁,那怎么可能在二十岁零十一个月时保证说“我这么年轻,明年肯定不会死”?或者由宿世的引业投出今生能活四十一岁,那在四十岁时怎么能保证说“我现在一点病没有,一年之内肯定活着”?像这样,由于不了知宿世引业到底能现出多少刹那的寿命,在什么时候用完,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死期无法确认,无法判定寿数是今天用完还是明天,或者其他什么时候。由于不能确认的缘故,不知道哪天会死,这样来决定死无定期。

接着还要认识,所有的挽回方法、延命方法,都是在寿数没尽时才可实施,寿数已尽回天乏术,因此讲到佛也没办法。这样就知道,如果今天寿数尽了,那是决定要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时刻,我们每一天都有可能死。

再细致来了解。就像力士的力量强,射出的箭一直在空中穿行。然而能支持的势力毕竟有限,随着箭不断前进,势力就不断在消耗,到了穷尽时就在当处掉落。又像油灯的油量有限,不断地燃烧就在不断地消耗,最后油尽时当下熄灭,没法复燃。同样,我们宿世的业就是今世寿命的资源,由它抛出今生刹那刹那的显现。它的势力有多强,决定了今世从入胎到死之间有多少刹那的显现,就像油量决定了光显现的时间一样。然而它的量是有限的,我们又不知宿世引业有多少势力,又不能得无漏神通看到它能用多久,又没有佛来给我们授记,因此,自身处在不确定的状况。并不能以现前的健康、富裕、年轻等来保证,因为南瞻部洲的寿数极其不定,不管你是什么年龄、在什么地方,都可能死去,在衣食等条件充足或缺乏的情况下都可能死去。

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的寿命没有保证,不能确定今天或明天会不会用尽。或者这个月的下旬,或者下个月,或者明年就用尽了寿命,对这一切都无从了解。以这个缘故死无定期,不能确定哪一天死。所以教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等死主军,汝与彼非亲。”死随时降临,到底是不是明天会死,谁知道!所以今天要精进。这世上的人谁敢拍胸脯说“我今天绝对不死”“明天天亮时绝对还活着”,能这样发誓的一个也没有,是这么难测、不定的状况。想一想,寿数已尽时,有病也好没病也好,年轻也好年老也好,有财也好无财也好等等,不管哪种情况当即就死。坐着会死,站着会死,没有任何状况也会命断而亡。像这样,我们无法保证自己还能活,也无法以某种状况为凭据保证不死。

再看,当寿数尽时,药师佛没有灵丹妙药能让你的命延续一秒钟,佛亲自降临也不可能使你的寿命断而复续,更不必抱希望于世间的医生或其他力量了。如果是突发性的横死因缘,那药师佛可以给予帮助,然而到了命尽时,哪怕断证圆满、愿力大的药师佛也没有药可施。如果由各种因缘丢了魂等,可以以长寿佛灌顶、修仪轨来延长寿命。但是,宿业定的寿数尽了,无量寿佛亲自灌顶也没希望。再者,如果病重,念莲师忿怒仪轨、普巴忿怒仪轨等,可以保护病人不让他离开。然而寿数尽时,即使最有威力能保护你的金刚手也无力可施。那时念什么也没有用,做什么也没有用,由前世业抛出来的寿数到此结束,怎么都无法挽回。

总之,学这一段要了解到,自身的命运无法确认,哪一天都有可能是寿尽之时,那时无论处在什么状况都会死去,而且即使佛来也无法挽回,因此,人人都悬着一个很大的忧患。就像待在纳粹集中营的波兰人,随便哪天纳粹军官就可能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去枪决,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安排的。那个纳粹军官就是我们的宿业,到了用尽的那一天当即毙命,我们怎么可能知道?那些死囚每天有吃有喝,甚至有说有笑,哪里知道随时会被拉出去枪决?因此,我们处在朝不保夕的状况,死随时随处都会降临。

2、寿数虽未尽,由骤然性的死缘众多故,死期不定

虽于骤然生横死有回遮,然如同灯油耗尽之前被风吹灭一样,由骤然性死缘——四百零四种病、八万种魔障、三百六十种阴卓鬼将会突然突然死故,于瞻部洲人的寿命无定故,去何处也会死,与谁相伴也会死,住于何境也会死,具足财富受用也会死,不具足也会死。

这一段中,“灯油耗尽之前”譬喻命数消尽之前;“风”譬喻突发性或骤然性的死缘;“吹灭”表示遭此缘后当即死亡。在这一段里由两因相成立死期不定:第一因相,骤然性的死缘特别多,随时会触遇而死;第二因相,瞻部洲的状况是人寿不定。所成立的结论:当它发生时,无论去哪里,跟谁相伴,住在什么国土,是否具足财富受用等,都会死去。

“虽于骤然性横死有回遮”一句,表示命数尽以前,如果有相应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遭遇骤然生的死缘,或者让它回去。就好比在蜡烛烧完之前,如果采取一些防护措施,用灯罩把它罩住,那暂时不遭风吹而能保持。但是,由于死缘特别多,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缘故,防不胜防,遮不胜遮。何况我们也没采取遮护的措施,也很难预料到今天或者什么时候会遇死缘而提前保护。因此,由于骤然生的死缘特别多,有病有魔有鬼等,以及现在出现的各种天灾人祸,车祸、空难、电灾、火灾、水灾、传染病等,随时都可能死掉。南瞻部洲人寿命的状况又极其不定,因此可以决定,很难预料在什么状况下不会死,这样来推出死无定期。

这样思维:如果我的命还没尽,是不是中间能保证不死?这也难保证。虽然对于骤然性的死有回遮。譬如由念经、念佛、念咒、修各种仪轨,能遮掉非人干扰,各种病、魔、鬼等。或者由一些医药方法,对于骤然性的中毒能够遮回等。但实际上死缘太多,它的突发性太厉害、太密集、数量太大。就像灯油用尽之前,随时一阵风也可能把它熄灭,它的灭无有定期。不因为现在还有那么多油就不灭,它已经放到广场中央,骤然性的因缘随时会把它吹灭。理解了这个譬喻就知道,我们处在因缘的包围中,这里面有四百零四种病、八万种魔障、三百六十种阴卓鬼,以及频繁发生的车祸、水灾、火灾、电灾、传染病等,只要有一种侵袭上去而来不及回护,或者用法来遮退的话,当即就要死,这样就知道随时会死。

具体要从两点来发生确认:一、身体的体性就像风中油灯或水中泡,非常脆弱;二、包围在它旁边的死缘非常多,突然发生一个就导致死亡。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暂时和合而成,一大不调发生一百零一种病,四大一发生增损就可能生病。今天不只是四百零四种病,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发生,出现一个就能使人死亡。

对于“死缘特别多”要看到,像现今时代有很多怪病,根本没法诊断和治疗,一旦得了很快就死。由共业的缘故,会发生很多传染病。比如莲师说,将来南瞻部洲的人有三分之二被一种恶病传染而全数死尽。现在的共业非常严重,所以有很多怪病。再者,又会发生车祸、食物中毒等。突然出现一些因缘时,就像一个霹雳下来就把人打死一样,这些因缘的降临是自己意想不到的。譬如交通事故,也是突然间撞车就死掉了。这些情况都防不胜防,无计可施。再者,有非常多的魔障,挨着了一种,猝不及防就会死掉。又有很多恶性鬼类在人身边,一个业现行就有可能被鬼所害等等。诸如此类,内四大、外四大、非人、车祸、瘟疫、战争、地震等随时发生,这么多哪里防得住?哪一个出来,对于泡沫般危脆的人身都是致命的打击,当下就被摧灭。这样去观察就知道,的确死期不定,什么时候挨着一种就会死。

再从整个南瞻部洲人类的状况来看,寿命不定,根本不保证在哪个年龄段不死。在胎中会死,出胎后刚刚会爬也会死,刚会说话也会死,上小学也会死,上中学也会死,上大学也会死,年轻力壮会死,中年也会死,事业成功时会死,正在享乐时会死,老时会死,总之寿命根本不定。以这个缘故,无论在哪里都可能死,与谁相伴都可能死。虽然想跟好的上师、道友们接触,对自己的寿命有好处,但实际上,死缘来时当下要死。再者,住在哪里也会死,有很多财富受用也会死,没有也会死。总之,死缘一来当即死掉,没法推却。

3、总结

是故,宿业所投出的寿量,是否仅于今天就用尽了不得而知故,死期不定。虽然寿数还未尽,但由骤然生的死缘众多,死期不定。对此内心数数地观察。

总的来说,由宿业所投出的寿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用尽了,要么没用尽。而我们根本不知道寿数尽没尽,因此死期不定。今天用尽今天死,明天用尽明天死,下一刻用尽下一刻死。再者,寿命虽未用尽,但中间遇到突发性死缘,也是死期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死缘,一旦被击中当下就死。由于寿命虽未尽而死缘随时发生的缘故,死期不定。对于这两个道理,心里要数数地观察。

思考题

1、第一根本——决定死:

(1)以理证成:凡是有情都决定死。

(2)以理证成:现在此世界的所有人百年后决定全数死尽。

2、第二根本——死期不定:

(1)为什么要着重修死期不定?

(2)为什么以“年轻、有钱、无病”无法保证近期不死?结合实例思择来破除自心邪执。

(3)如何能保证近期不死?我们具备这些条件吗?

(4)我们为什么无法确知自己哪天寿数穷尽?为什么众生寿尽时,连佛都无法挽回?

(5)详细思择“此身体性脆弱,周围死缘众多”,对寿数未尽也会猝死发起定解。

第二根本再补充一点。在死缘当中,有一类是过多享用信财。如果以非法手段获取非本分的财富,那病也多,死得也快。譬如僧人取很多白财、黑财会加速死亡。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除了得十自在的菩萨外,信财享用过多会生各种病,而且不满寿数提早就丢掉了命。

对僧人来说,突发性的死缘,最严重的莫过于过多积累信财,享用信财过多会骤然死亡。列绕朗巴大师的传记里也同样讲到:智慧空行母曾对他说:“如果对财产耽著,多积累的话,你的伏藏法门对众生的利益不大,而且对你本人成为寿障。”可见受用过多会突遭死亡。再者,在家人以非法手段敛财或者过分享受,也导致福尽而死。这些也成为骤然性的死缘。

第三根本——思择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心要提示:

“死时”指冥阳两隔之时。一刹那间到了后世,阴界跟阳界没办法来往。这时可以看到,一旦因缘切断,此世的身、财、眷属毫无意义。业就跟在身上,善作利、罪作损,马上明白一生经营的现法都是欺诳的,而真正作利害的是业。这样幡然醒悟,唯一取实义,就是要修善法,由此会发起修法的决断。这是本段修法的要点。

分四:一、思择三种因相——死时身、财、眷属不随行故,皆无益;二、思择损益二处——唯罪能损、唯法能益;三、发起修法的决断;四、完成死法的途径。

一、思择三种因相——死时身、财、眷属不随行故,皆无益

死时任何皆无助益者,死时除圣法而外的衣食、卧具、受用、父母、亲戚、朋友,谁也无利益。

“死时任何皆无助益”,指死来临时,除圣法外,其他衣食等的一切都无帮助。就像吉祥胜逝友所说:天王!无论你有何种富足,当死来临赴往他世时,就像被敌人洗劫,独自一人留在旷野。没有王子,没有王妃,没有衣服,没有知心友,没有国土,没有王位,即使有无量军队此时也不见不闻,下至没有一个人顾恋随你而去。到了死时,除了善恶业如影随行般不离之外,其他衣食受用、权利名位、父母亲友等都没有任何利益。这个情况怎样呢?下面具体讲述:

纵为数千僧徒首领的上师,也连一个僧徒带不走;纵为数十万部下的头人,也连一个仆人无权带走;纵为拥有瞻部洲一切受用的主宰者,也一针一线无权带走;甚至自己最爱惜的身体,也必定遗弃后而走故。

大的上师们有那么多眷属,他们走的时候,虽然不必带一个侍者、一个弟子,但毕竟上师们很慈悲,应当以哀愍心带着弟子们去佛国净土,那多好啊!但实际带不了。当年大悲世尊示现涅槃时也没带走一个弟子。诸多的法王、上师们圆寂时,也是一个扎巴也没法带走。像这些大悲的导师、法王、大上师们都无法带走一个扎巴弟子的话,一般的上师更不必说了。在无常面前,再大的导师、再大的上师也带不走一个人。

再者,世间的皇帝、国王、总统等虽然有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子民,也是一个人都带不走,在无常面前只能自己随业而走。在这个世间,无常显现时谁也无法抗拒,这毕竟是有为法的法性。尤其在生死关头,只有神识独自前往后世,的确是孤独的。再者,纵然是南瞻部洲一切受用的主宰者,像过去的转轮王等,拥有四海天下,也是一针一线都没有力量带走。甚至自己最爱惜的身体也要留在后面,心识独自离开。总之,这世上的一切都带不走,也做不到利益。

睡的是最后一次床,吃的是最后一次饭,穿的是最后一次衣,说的是最后一次话,由亲属最后一次围绕而到了死降临的时刻,一切都做不到挽留,自己也没有住留的自在。心放不下一切亲戚、受用,也没有一个跟随自己

“故”字以后是延着上面的理路进一步发展思维。既然什么都带不走,那临终一刻就成了“最后”。睡的是最后的床,吃的是最后的饭,穿的是最后的衣,说的是最后的话,有的由亲属最后围绕。此后一刹那就离开此世,谁也拉不回来,自己也没有住留的自在。这就是无常,谁也无法凭幻想来怎么样。因此要想到,到死的那一刻,现世法一点利益也没有,从而退掉对现世的耽著,要这样来理解。

这里关键要了解“最后”的意思。也就是处在现世和中阴的分界点上,那些就成了最后,不会带到后面,马上就感觉现世法没利益。此后竟然变得如此孤独,从前那么眷恋、执著、投注感情的地方一点意思也没有。就像在一个地方经营几十年,最后被洗劫一空。经营的那些东西,连一针一线也带不走,管理的那些人,连一句话也说不到,一点帮助也没有。那时就感觉,此前几十年的经营都是白费心血,做那些干什么?其实,无常说的就是这件事,它让我们猛然警醒:我做这些现世法干什么?到了临终,一脚踏上飞往后世的飞机,所有现世法全部留在这里。曾经花费大量心血投注的地方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我这样错算的话,岂不是白费一世人身?因此,从这里要警醒,我们一开始就不要搞错计划、认错前程。这样断定以后,应该发起修法的三决断:必须修,必须现在修,必须修临终有益的法。由此就会成为纯粹的修法者。

再细致看到,快死的时候,睡的是最后一次床。因为睡下去后就死掉,身体变成尸体,心识跑到后世,再也没机会把床作为我所执的对象。我们何必对现前的居室、房屋那么贪恋呢?床代表住处,在这上花那么多心血,那么讲究,一点一滴都非常在意,然而到死的时候一点都带不走。

还要想到,吃的是最后一次饭,之后就死了。如果有了不起的上师烧糌粑烟烟,中阴能闻到一点香气,此外再也没有在阳世间吃饭、受用饮食的机会了。这证明一生吃那么多美食毫无意义,过后就烟消云散了。我们要尽早出离虚假世间,寻求真实果位,回到不生不灭之地。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特别讲究饮食,一餐饭做几个小时。除了正餐还贪吃各种零食,那些都是迷乱的人生。

接着要看到,那时说的是最后一次话。有什么遗嘱要交待,跟子女等说过,就算这辈子最后的话。然后眼睛一闭,彻底结束,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再者,亲属们最后围绕在身边。在活着的时候,亲人间彼此感情好,做很多帮助,来来往往。这次你送礼,下次我还礼,这次我请客,下次你请客,天天待在一起,感觉有一个现世的美好生活。但死的时候神识一离开,从此再也没办法建立亲戚、朋友的关系了。

像这样,常执的无用在死面前暴露无遗。尽管特别耽著,希望天长地久,然而无常是那么无情,一下子就分开了,从此千生万世难以见面,即使见面也认不出。因此,世间关系没意义,也利益不到自己走后世之路。大限一来,哪怕留一秒钟也不可能,自己没有住下来的自在。虽然心里放不下一切亲人、受用,但这些都不可能跟自己走。

二、思择损益二处——唯罪能损、唯法能益

而祼体空手放在腋下后,走后世大道的时候,为了父母、亲戚等所积累的一切罪,跟谁也没有办法作分配,而只有自己背负后离世而走。

就这样赤身裸体、双手交叉放在腋下后,走到了后世的大道里。三界六道众生都无差别地要走这条路,因此叫做“大道”,就像国道被千万车辆共行一样。那时,为了父母、亲戚等所造的罪,比如为了他们的利益,自己做杀盗淫等罪业,没办法在每个人身上分配,比如每人分百分之十等。就像《亲友书》所说:乐行王!不能为了父母、王妃、婆罗门、沙门等造罪,如果造了罪,地狱的果报没人能代替。

因此,此时除了罪能损害之外,就算南瞻部洲的人都成了仇敌,也无法在自己后面射一支灰白色的箭。除了圣法之外,纵然成了南瞻部洲一切财物的主宰者,也连一针一线的带走权没有的话,唯有圣法是依怙、是归处、是洲岛、是救助者、是光明、是明灯。

到此时真正能作损害的只有罪。即使所有南瞻部洲的人全部成了怨敌也害不了你,连一只灰白色的箭也射不到你身上,因为分别心已经去中阴的缘故。哪怕科技再发达,投放核弹能摧毁大面积的地方,到了走的时候,无论放多少核弹也不会损害一根毫毛,因为心去了后世,而核弹不可能投到后世。因此,现法中的其他方面都损害不到自己,只有罪业能作损害。

纵然是自在享有一切财物的国主、轮王等,在人间存活时,可以把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把钱带过去等等。然而从古至今,谁死时把什么东西带到后世了?一例也没有。所以,在走的那一天,什么财富都带不走,作不了利益,唯一有益的是圣法。那时只有圣法才是依怙、是归处、是洲岛、是救助者、是光明、是明灯。

也就是说,在那时只有圣法给我们安乐,因此是依怙。只有圣法把我们从苦中救脱,所以是归处。就像商人出海去宝洲取宝,途中疲惫不堪,这时商主幻化出一座洲岛,里面有很好的衣食受用,有很悦意的森林花园。像这样,圣法能使我们的中阴和来世之路有安乐,我们寄托在圣法中就远离怖畏,非常安稳,那时只有圣法能帮我们的忙,所以它是最能利益我们的救助者。那时只有圣法是我们生死路途中的光明或明灯。也就是平生知道善有利就修持善,知道罪有害就忏除罪,到临终就不会走三恶趣黑暗之处,将走到安乐之途,所以它成为路上的明灯或光明。如果进一步修证得到解脱成佛的话,临终则不会有任何黑暗,不落入生死无明区域,彻底处在光明中等等。

三、发起修法的决断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修习对临终有利益的一个法。

我们了解后应下定决心:从现在起要修对临终有利益的法!

以前色达有个RA扬堪布,他是永嘎堪布和列绕朗巴大师的弟子。他接近圆寂时说:“到了死的时候,我是最安乐的人了。为什么呢?临终走的这天,要有的是法,不能有的是这些贪著的财物。我现在只剩下半口袋糌粑,再没有别的东西,剩下的糌粑你们拿去做会供的食品。后面我也没什么东西,无法安排之后七七四十九天满足心意的法事,也不必念什么了。该有的就是善法,与我的善法等同的是有的,超过我的善法是没有的,我有的是这样一个善法,所以我最幸福安乐。否则做一个大的上师,有很多骏马、金银等财物留下来,扎巴弟子们不好好处理,建灵塔,给上师丢脸,成了世人谈论是非之处,那就比较麻烦了。我只剩下半口袋糌粑,你们做个会供就可以。”

思考题

1、(1)如何思择死时身、财、眷属都无利益?

(2)如何思择死时唯罪能损、唯法能益?

(3)如何由以上思择发起修法的决断?

四、完成死法的途径

在了解到需要修临终有益的法后,应当在自身上体察,究竟在修那种死法。所谓“死法”,就是死时有益的法,在生时重点要修死法而不是生法。这又由自身的意乐、加行而分出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像世人成办某种盛会需要具足因缘,这样才能顺利召开,办得隆重,效果很好。同样,我们在自心上也要这样来完成死法。

分三:(一)下士的途径;(二)中士的途径;(三)上士的途径。

(一)下士的途径

在此下士是由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意乐而修三福业事,而以下士自己的道轨完成死法,然非以中上二者的道轨完成死法。

对下士而言,以下士道轨来完成死法,无非意乐和加行两种。“意乐”,指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心。以此修施、戒、修三福业事,这是加行。这样修出来意乐,做出来加行,到临终自然安乐,往后将得到人天果位。像过去的善人们,他们励力求后世,断恶修善,积很多资粮,结果死时天乐鸣空、天人迎接,或者预知时至,谈笑自若就走了。这样的人修成了下士的死法。

当然,具体要在自身上严格审查。如果我们没思维三恶趣苦,没感到害怕,那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求来世,而只求现世名利。只有知道马上要死,死后一旦堕恶趣,那种苦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畏惧以后才开始想:来世一定要得人天果位。以这种心就会励力地修施、戒、修三福,会多布施积资粮,有特别大的断除十恶业的欲等。这样有了心,有了修行,就沿着下士自己的道轨备办好了死法。一生上万天精勤断恶修善,一心以来世为主,到临终时都备办好了,当然死得很安乐。如果没有这些内涵,没去思维三恶趣苦,没有起坐立不安的心,也不可能认真断恶行善等,这样的话,这一生是很可怕的。心里连世间善人的气氛也没有,没有忠孝仁义,也不去特别用心地修善持戒,那就只剩下一个私我,求点小名小利,起很多恶心,造很多恶业,根本没有以下士道轨来成办死法。因此奉劝大家,学法要有基础,应当一步一步地走。

如果确实发起畏惧恶趣的心,转为以后世为重,特别希求来世得增上生,之后有修施、戒、修三类所生三福业的内涵,做得非常充实,来世就可得增上生人天果位,下士自轨的死法算是做好了。然而,这并不是以中士、上士两种轨道来完成死法,因此还很不足,应该再上一层。

(二)中士的途径

中士是由了知三有三界轮回苦后,以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引发,而以欲得解脱的意乐,修持正道——增上三学宝而完成中士的死法,然非完成上士的死法。

在下士之上,进而发展中士的意乐和加行,就可望完成中士的死法。在心上需要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观苦上要拓展为观察三有三界轮回的苦相。比如,思维三苦、八苦、六苦、六道诸苦,由此能透彻地了达轮回纯一是苦。之后放在自身上考虑,就会发起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由此引发,以求解脱心摄持而修持增上三学。有了这个内涵,就算备办了中士的死法,将在临终对三有轮回一无贪著,一心求解脱,而且已经修好戒定慧三学,会往出世果位的方向走,终将得到涅槃寂静,会解脱三有一切苦或者轮回取蕴。

当然,自身的意乐和行为是欺瞒不过去的,必须通过如理如实地修心才可望达成。也就是,心的发展要有非常广大、到量的思维,真正抉择断定了轮回纯一是苦,对五取蕴发生厌患,才有求解脱欲乐。之后就根本不以后世人天果位为重,而是以解脱为重,修任何法都以求解脱心或出离心摄持。再去修增上的戒定慧三学宝,一一殷重行持,算是有中士加行的内涵。完成这二者后,的确是超胜下士的中士行者。在生时修殊胜的出世解脱道,临终当然更得安乐。正如经中所说:比丘到临终时非常安乐,他没有解肢节苦等,非常吉祥。由于在生时这样修持的缘故,临终将更加安乐,来世更加殊胜。然而,受限于仅为一己求解脱欲乐的缘起,因此并非最上等。只是一己为重,没发展出大心大行,所以不是在成办上士的死法。

此处行者还须自审,切莫自欺,应当衡量自身是否有无伪的出离心。真的认为轮回纯是苦海吗?真的有囚徒欲出死牢般的心吗?在任何一事一心上面,都是以此心摄持吗?到底是什么等起、什么动机?如果心里只求世间福乐,那是往轮回走的方向。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主,那也是去轮回的方向。没有无我观慧和出离心的摄持,几乎都成为轮回的集谛、苦谛。因此要知道,缘起在心上,心在欲乐上。诸如此类要细致观察。

如果还没发展出来,应当打好共中士的基础,这会有较长的历程。首先意乐就不容易开发,必须要有广阔的眼光,透彻地抉择,一直要按苦集二谛和十二缘起的轨道去抉择。当抉择到位时,能完全确认三界轮回纯一是苦,毫无真实安乐。之后就知道目前的处境相当不妙,一心想求解脱。这样思择后,心根本不顾虑轮回福乐、人天享乐等,一看到就生大厌离。以这种心强有力地摄持三门去修戒定慧,这才是真正的中士,他才是真正在行中士道轨,日日夜夜备办中士死法,临终自然得大受用。因此,不是在口上,而是在心上,不是在“想当然”里,而是要如量地修出这种心。

(三)上士的途径

上士以利他菩提心引发,而由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三者中任何一种道修持一个死法的话,即是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

在具足共中士的内涵后,还要提升到上士的内涵。上士的意乐是利他的菩提心,道包括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任何一种。如果已经发起利他的菩提心,而且由它摄持修这三种中任何一种道,那就是在修持上士的死法,由此能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当然比中士更为殊胜。

要趣入上士的高层道轨,自然以根源的菩提心为入门关键。诸法都是随缘的性质,而枢要就在欲上。已经从为一己求解脱的欲,发展到以利益法界一切众生为重的广大心力,进而为达成救度一切众生而要取无上佛果。这样有“利他”和“求佛果”两种欲,就是圆具德相的菩提心。当它发生以后,以它引发就摄持着心修持成佛之道。这样趣入成佛的道轨中,就具足上士的加行。有了意乐和加行,就是在走上士道轨,日日夜夜都在成办上士的资粮。有这么殊胜的资粮,临终当然更安乐。

这里要更严格地审查:我是否经由四无量心、自他相换等修法而完成了菩提心呢?是否时时以此心摄持,想的都是众生?是否为了成佛而修道呢?如果没有这个量,那还没有发展出上士的缘起,因此要励力修菩提心。在真实引出菩提心后,要以它摄持求无上佛果,实际行持成佛的道,这样就成菩萨了。他的名称是菩萨,他的相续是菩萨,他入了佛的家族,走的是成佛之路。要像这样在自身上观察,然而这并不简单,需要在修心上长期发展。

以誓愿力摄持

其中,特别由光明大圆满之道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须立誓:“不作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得此无死本性之坚地的话就死”,以及以“如是的誓言决不放弃”的第二个誓言的铁钩作摄持。

接着由猛利的菩提心引发,为了尽快救度众生而要择取最快的成佛之路,以光明大圆满为道乘的巅峰。一般按照《四部心髓》来说,利根者三年,中根者六年,下根者十二年,能使有漏蕴不现而在光界中消尽。而蒋扬钦则旺波尊者的伏藏法《杰珍宁体》中说,上等者六个月,中等者三年,下等者六年,使有漏蕴在光明身中消尽。当然,这是对成熟引导的合格者讲的。

到此地步就发展出完成自宗九乘之顶光明大圆满道死法的志愿。也就是在大乘成佛之道里,特别要由光明大圆满的捷径来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那必须有大的志愿,以及“不完成此志愿就死”的大决心。也就是心里要有两个誓愿的钩子,第一个誓愿的钩子是:“如果我做不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任持无死坚地的果位,我就去死!”第二个誓愿是:“我决不放弃所立的誓愿!”这样就用铁钩摄住自己的心了。这就是以誓愿力来挟持自心,不做到就死。就像闭生死关的人那样,不成就死在关里算了,宁死也不出关。像这样,无常观就和求证大圆满的道结合起来了。也就是念死无常,觉得人身宝贵且短暂,说不定今天就死,求法的欲就是要修证最速捷的道。发誓的力度是宁死也要完成。

“生死之媒”即生而死、死而生,一直连接不已,指造成生死连接或结蕴相续的烦恼和业。“生死之媒已倒”指烦恼和业消尽了。就像至尊米拉日巴所说:当初我是害怕死,到山洞里去,又是思维死期不定而精勤修持,最后就不怕死了。也就是彻底断掉了虚假的生死。遍知法王龙钦巴在接近涅槃时也说:“无住我莲花业缘力,任持无死本性坚地的境界。”也是表示已经达到无死果位。自身是无住的,以莲花业缘力随缘而现,现在我要圆寂时往哪里走呢?我并不是往生死幻梦里走,而是往任持无死坚地的境界里走。每个人都有无死本性的坚地,不管悟还是没悟、证还是没证,因为本性本身没有生死,既非生哪里有死?它不会随任何惑业苦的因缘而有所改变,所以是如金刚般坚固的本地,也就是我们本来的性地。我现在已经任持这样的本性之地,不会再迷失,回到虚假尘境里去,这叫“任持”。一点不会失掉,就是往这里走,实际就是回归本来的意思,并没有外在的走来走去。

总之,从最起码的达到死而无悔,需要生时励力忏罪修善,一直到最上品的即生成就,一定要这样在心里发誓。有了誓愿力,才可能摄持自心在法道上走。因此,在念死无常之后,要发展取心要欲,而欲以发誓为表征。过去有大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哪怕舍弃生命也不舍誓言,是真正去实修的,要像这样一心求道。

如是分座上、座间而修,而座之正行中,是由思择、止住轮番之门数数而修习。

以上由三种根本而修死无常的修法,分座上和座间,而座上的正行里,又是由思择、止住轮番的门径而数数修习。每日要很多座来修持,这样才能修出具相的无常死想,由此能摄持自心,一心念死,如救头燃般地修道。

后得位的修持

根本之欲者,在后得的道位中修习。

所谓“道位”,纵向而言,有资粮、加行、见、修、无学五种道位;

横向而言,每天的修法里都可分根本位和后得位两种,“根本”指座上修持,“后得”指日用中的修持。

也就是,我们平常会有行住坐卧等威仪,说话做事等各种情形,在这些后得位里,也应当使心与道相合。从无常修法而言,后得位的修行就是要时时配合威仪修念死的欲、念法的欲。

称其为“根本”,是因为在缘起上极其关键。所谓“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心”,一切法都是如来藏随缘而起的,所以缘非常关键,随什么缘就出现什么结果。我们作为修法人当然是求成佛,因此缘一定要在法上转,而缘的根本就在欲上,心欲求什么就会成什么。像世人欲求现世名利,他就走入现世法的轨道里,结果纷纷堕向恶趣。为求名利不择手段,有各种贪嗔狡诈等,造下堕恶趣的因,这都是为私我求现世名利的欲所导致的。由此发起邪的精勤、出现邪的结果。如果欲转向为后世以上,那就入了正道。先是人天正道,再是解脱正道,再是成佛正道,总之是由欲来作支配的。什么叫做如来藏随缘呢?缘没有别的,就是心。心又怎样决定方向?就是欲。由于欲的缘故,自己真心想往那边走,那就是在走那条路,在那上面发起造作、精勤集业,也将在那条道上奔向结果,因此根本是欲。

我们现在修无常这一分法,就是要在欲上转掉,不是念生,而是念死。念生会一直想:“我今天会活着,要做的就是求取名利享受”等,念念都在现世法上转,毫无法的内涵。念死的欲一旦起来,他念念想着会死,怎么准备死法:“这世上的事全是死的、灭的,毫无意义,都是虚诳,我要求真实的法。”由念死的欲,念念作死法,马上就接到法的一分上去了。什么意思呢?因为现前所有有为法都是灭的自性,毫无意义可得,唯一要从中超出。因此,由于念死,会一心与法性相合,往回归的方向走,因此,根本就在于修念死的欲。当然,紧跟着就是念法的欲。

这是后得位的修持。每一座都有固定的修法,不能夹杂其他所缘。然而座间出门、做事、行走等时,念念都要念死,这叫“修念死的欲”。正如《普贤上师言教》所说,到别的地方去就想:我会死在路上,不一定能回来吧?坐下来就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坐下,不一定能坐第二次吧?站立时就想:这是最后一次站在这里,不可能还到别的地方去吧?睡前也想:这是最后一次入睡,明天不一定能起来吧?像这样,处处都修这个欲。

一旦发起猛利欲,念念都念死修无常,那就像噶当格西们那样,在什么地方都知道念死非常重要,因此他有一个欲:现在一定要念死。在念死的关头上没持住的话,那就是在念生,流落到现世法里了,那样的话,我的暇满就落到非法里,非常不值得,在关要上没扼住颠倒心就很糟糕了。他知道念死在缘起上的重要。认识到这个大义就有念死的欲,由念死的欲,在任何时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修死。这样一修死,现世心就冷下来了,现世计划逐渐缩小,最后根本不想现世的事。这种心修得非常强、坚固,就会起很大的掌控作用,像绀马宝的辔绳一样,时时引着心往法道上走,它是最佳的控制力。

念死的欲后面连接的就是念法的欲,只有法有利益。就像晋美朗巴尊者在《功德藏》里开示的那样:配合日常的行走、吃饭、睡觉等,方方面面都要想:任何世间法都没有意义,一定要在法道上走。走路就想一定要往法道上走,睡觉就想一定要住在光明中,吃饭就想受用七圣财。诸如此类把心转向法,要按《普贤上师言教》所说,经过闻思通达得定解后,就时时按这样做,在每个地方都是认真的,完全成为一生修道的规范,这样让法人格化。

思考题

1、怎样由下士、中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1)总的来说,怎样由上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特别而言,想以大圆满道修成死法,应如何立誓自要?

3、以上由三根本修死无常之法,座上、座间分别应如何修习?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