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23恶业涌现(3h)

23恶业涌现(3h)

Total words: 20,346.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32 minutes.

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
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1 了解

大圆满前行

五、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浊世,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暇满无不齐全,也持有修行人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如果已经落入了这些无暇 之因的控制中,那么尽管矫揉造作地修法,但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因此,我们绝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而首先必须要仔仔细细观察自相续,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这三十四种(藏文原文中为二十四种,请作观察)暇满的自性。如果的的确确已经具足,那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并且诚心诚意反反复复地想:如今我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一定不能白白空耗,而必须要尽心尽力修持正法。假设这些暇满还没有完全具备,就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备。随时随地都务必集中精力来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此等暇满的功德。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一番详细观察,那么就算是这些暇满功德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行妙法的缘分。

甚至成办俗世中眼前的一件平常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缘起聚合,而作为长远目标的修行正法,又怎么会不需要众多因缘、缘起聚合呢?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在途中烧茶,也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须具足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火绒不具备,就算是其余用品样样俱全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种不具足,也根本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

所以说,如果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那么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必定有相当大的困难。即使获得了闲暇,但是十圆满完整无缺具足的人恐怕还是寥寥无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身,并且诸根完好无损,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只具备三圆满。如果后两者其中之一不具足,就只具足四圆满。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际颠倒之人。

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那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的一切无有任何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而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这样坚定不移的诚信,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么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实正确无误地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

前行广释

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之《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这十六种无暇虽不常见于经传,不像前面讲的十八种无暇,是一般经典和论典公认的,但却是无垢光尊者智慧与悲心的流露。一个人真正要修行佛法,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

懂得前面的十八种暇满后,我们要详细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被违缘控制了没有?假如被违缘 控制了,也就失去了暇满。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有个比喻:十八暇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被豺狼吃掉一只,那就剩下十七只;又被吃掉一只,只剩十六只了……全部吃掉的话,也就没有羊了。同样,即使你十八种暇满已经具足,但出现一个违缘的话,十八暇满中的一个就退没了,再出现一个的话,一个因缘又不存在了。因此,大家要分析这十八种修法条件是否真实具足。假如一个不具足,表面上问题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话,也会让其他条件全都失去意义。例如,倘若你没有趋入佛门,就算其他条件都具足,也没办法修行。

若不明白这些道理,纵然你自认为修行很了不起,是从极乐世界或莲花刹土派下来的,相续中有不可一世的增上慢,恐怕你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已。所以,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次第,而不是奢望一步登天。

那么,对于十六种违缘,《如意宝藏论》是怎样讲的呢?如颂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这是暂生缘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这是断缘心八无暇。下面我们一一讲述,在此过程中要弄清楚:什么是暂生缘、断缘心?哪些是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怎么样对治?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了解

5、恶业涌现

  • 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上师和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前行广释辅导 22 课

五、恶业涌现:

恶业涌现是指前世的罪障很深重。

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这个情况很普遍,有些人不深入学习教法,即便进入佛门,这个情况一旦出现,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首先讲罪业深重是前世造了很重的罪业,这个罪业在今生当中开始发挥作用,“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就是罪业非常大,内心当中的业已经在成熟了,即便显现上面短期兢兢业业地、很认真、很精进地修法。但是无论怎么观修,内心当中就是没有办法产生佛经当中描绘的这些种种的改变、种种的功德。如实地描绘这个状态(很多修行者都是这种状态),后面这个问题就开始发生了不同的转变——懂得道理的人,对这个问题会有一种正确的观待;如果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会“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他根本不了解,自己修行正法生不起功德,应该是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导致的障碍,反而就觉得法没有加持力,佛菩萨没有加持力,然后开始心灰意冷大失所望。法是正确的,但是只不过自己相续当中罪业过于深厚,所以导致正法的状态无法生起。

前行系列 2.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实修引导讲记

“品”是种类之意。“缘品”,指在内外缘方面(有很多骤然发生)的修法违缘。有些是受外在负面力量的牵制,有些是受内在烦恼邪行等的牵制,使种性不能苏醒,也不能滋润增长,无法住于稳定的修法因缘中。

所谓“心品”,是指种性。譬如少欲知足种性、菩提心种性、出离心种性、信心种性等,一旦遭到破坏,内在的机制也就残缺而无法萌生、增上三菩提的苗芽,最终导致造成断绝解脱种性。如同种子被烧焦,或者处在干枯、受封闭、被毒化状态,在很长时间当中都没办法起现功能。

就着重点来看,前者重在说缘,后者重在讲因。因是内在的种性因素,缘是助发因素,必须因缘配合才能处于修法状态,或者出现修法的缘起。因上出现违碍,当然处在无暇状态,不可能出现修法功德;缘上出现问题也同样不妙,此二者分别是心品和缘品八无暇。

缘品用“骤然生”来描述,透露出累世的因缘非常复杂,内心所建立的等流也是各种各样,外在的恩恩怨怨也非常纠结,还有各种业力的牵制。这些忽然间就会冒出来,使得内心被牵制到无暇当中,所以叫做“骤然生八无暇”。

此处“种性”是指习所成的种性。由于自身不断串习的缘故,形成一种坚固秉性。如果这种秉性落于邪谬而未能及时调整,一直被习气控制的缘故,即使外在如何加用强力也无法使正面的修法得以增上。譬如优良的种子,遇上适宜的环境、水土等等,能够茁壮生长;假使种子本身发生问题,对它再如何浇水、光照,也不会发芽。同样,内在种性出现邪谬,暂时来说,上师也没办法,佛也没办法,给他传多少法也没办法。

可见关键在于,因缘如果出现问题,就不会有修法的果。不必说后继的地道果位,即使现前五分钟安住于修法状态也不可得。我们应当如是了知两品八无暇的涵义。

《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扰及愚痴魔所持,懈怠懒散恶业大海涌,他制救畏按法而伪装,缘品骤生无暇有八种。”

此“缘”,是指突然降临的内外种种缘。譬如外被魔知识钳制,内起猛利的五毒,或者泛起业力等等,使得内心无法修持正法。处在不能修法的这些状态,都叫做骤然生的八无暇。

“恶业大海涌”,

指宿世造业不善,有很多罪障,由于恶业大海势力的涌动,即使精进修法,也难以生起功德。以至于人们往往以为是所修法无效,殊不知完全是自身所造恶业的结果,他们反而以此对法绝望。

前行系列 3

·劣业海涌

五、精进地修法,自相续中却不生功德的罪障者,劣业的大海涌动,不知是自作的业果,而对法生绝望。

观察:因罪缘障碍,虽勤修却不生功德,不知是自作业果,于法绝望故,中断修法。

有一类人虽然精进修法,但始终生不起功德,久修多年也无所长进。实际上是往昔所造恶业深重,修法时恶业不断发动、现起障碍,诸如修行不得力、始终受困扰,常常是修着修着就心烦意乱,或者家庭、自身出现一些灾难等。他不知道是自己果报现前,结果冲动之下对修法产生绝望而放弃,由此失去大利,落在无暇中。

其实,精进修法不生功德就已经暗示了罪障深重。直至忏悔得力之前都不容易出现修行的证量、觉受,即使是实质性的进步都很困难,这就是被罪业所障。何况有的人是一边修法、一边造业,情况就更糟,不但修不成法、又添新业,由此面临考验、最终丧失信心也是很自然的事。尤其起初没学透业果,做人不知惭愧、不懂反省、不肯改过,就非常容易现行业障,有些甚至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2 对比

对治

前行广释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无著菩萨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像无著菩萨那样的圣者,在鸡足山修学时,六年、九年乃至十二年中,连一个好梦都没出现,最后万念俱灰地下山时,因生起悲心才见到弥勒菩萨。我们业力深重的凡夫人,更不用说了。一旦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诚如《金刚经》所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

所以,我们修行遇到大违缘、大障碍时,不要怨天尤人,应当想到这是在消业,务必对因果不虚生起坚信,进而对以往的恶业进行忏悔。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认识心的本性。千万不要像有些人那样,修了很长很长时间,但因业力深重,没有出现任何境界,就离开道场而断了法缘。

前行广释辅导

“恶业涌现”是生不起功德

第二个暂生缘,愚昧无知这一条当中讲了三点,就是忏悔、文殊菩萨修法和今生要精进“愚昧无知”主要是听不懂法义,“恶业涌现”是生不起功德,侧面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如果罪业很重,虽然也做了很多投入、很多修行,但在短时间当中生不起想要的状态,如果在这个时候学到了恶业涌现这一点,就知道不是法不对自己的根基,而是因为内心当中积累了很多的负面的东西,不扫除之前法的功德显现不出来。

忏悔

所以他就开始努力地忏悔、继续精进、累积突破障碍的因素。如果这样去观待,就不会退失,就会继续精进下去。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会出现刚刚我们法本当中讲的这样,怪罪到其他的人、道友、道场、修法、佛菩萨等等,然后开始心灰意冷大失所望,乃至于开始诽谤、做很多恶业。每个众生相续当中都有各式各样恶业存在的状态,关键就是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大恩上师在这里面也例举了无著菩萨在修行当中的一个示现,为什么做这个示现呢?一方面来讲,对当时的众生,必须要精进修行才能够成就,还有一个问题,他把示现留下来之后,对我们后代的众生的启发性也是很大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无著菩萨的公案,在后面讲菩提心的时候也会讲无著菩萨的故事。

他在鸡足山观修十二年,刚开始六年很精进地修行。不像我们这种精进,他是在山洞里面专修,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心一意地修法。但是没有做过一个好梦,没有一点点反应,六年修完他有一点灰心了,认为自己是不是修不成了?就准备要下山。

下山过程当中遇到一个人,在路边磨一根大铁棒,他说:“你在做什么?”他说:“我没有针,我要把这个铁棒磨成针”。他当时就想,这个人年龄本来就这么大了,要把这么大的铁棒磨成针,要花多长时间啊?即便磨成针对他的利益有多大呢?世间人对这些很小利益的事情都这么投入、这么精进的话,我是为了弘扬大乘佛法、利益众生做这么有益的事情,不能够轻易放弃,看到这个情况,自己就返回去了,又修了三年,还是没有反应。然后他就觉得没有希望了,他就又下山了。

精进

下山之后又看到路边上有一个人。在一个很大的岩石上面用鸽子的毛蘸水去刷岩石。无著菩萨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的房子在岩石的那边,太阳出来的时候我晒不到太阳,我要把这个岩石刷掉。”无著菩萨又产生类似的感觉——花这么大的时间,要把这个岩石刷掉,他的寿命有多长他也没想过,而且即便刷掉,他能够享受多长时间的安乐吗?而且利益太小了。他就想世间人为了没有利益的事情都这么精进,那么我为了佛法更应该精进,于是回去又修了三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最后下山的时候,就在村庄里面遇到了一条母狗,下身腐烂了很痒,他生起很大的悲心,就想怎么样去帮助这个狗。生起很强的悲心的时候,他的业障就消尽了,就看到弥勒菩萨现身了。

这个公案给我们示现,无著菩萨这样利的根基,最后那一念大悲心也是通过十二年的累积,看起来好像一个善梦都没有,但是他每一天的修行都没有空耗过。他的能量也是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一个突破口一突破,他所有的障碍就消失了。

修行也是这样的,好像一个月、一年甚至三年都看不到进步,一直停留在原地,但是你只要持续修下去,能量就会不断地累积,只不过现在内心当中的障碍比较大,无法把善根显露出来。当我们持续修行,障碍就会越来越少,善根也会越来越多。刚开始时,内心当中的障碍深、福报少,善根被障碍彻底地包裹住,无法显现。

比如说,无著菩萨持续投入善法的修行,他内心当中的善根越来越多,包住善根的障碍越来越少、越来越薄,最后一旦突破,所有的障碍就消除了,善根全部爆发出来,就显现出真正光明的境界。如果没有十二年的苦修,也不会有最后一刹那的证悟,正因为前期不断地累积准备,最后才得以爆发。修行也是同样道理,我们不如无著菩萨的根基利。我们现在的修行——听课、念咒、拜佛,也许短时间内不会出明显的效果,但是只要持续地投入,障碍就会逐渐减少,功德会越来越增长,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显现出它的果。

对治方法就是持之以恒,坚持很重要

大恩上师讲恶业涌现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是一个启发,对治方法就是持之以恒,坚持很重要。阿琼堪布说:首先找到一个善知识,然后持续地闻思修行。罪业涌现的再厉害,只要不间断地修行,不终止修行的脚步,总有一天会突破的。当我们修不动法、不想学的时候,往往就想停止,这时千万要坚持,不管有没有感觉,只要继续修下去,毫无疑问一定会有突破的。

前行系列 2

当稍不注意时,方方面面的内外缘突发,心就被带入于非法当中。强大的钳制力,使内心很难扭转回来,而一直处在修法无空间、无闲暇的状态中,这类便是骤然生八无暇。无论哪一方面现前,重则完全被剥夺修法的机缘,轻则可能两三年的时光被白白浪费过去,最轻的,也是十天八天甚至一两个月根本不能进入修法状态。

我们内在其实有很多颠倒心。譬如一旦到城市当中接触声色五欲,几个月都在起烦恼、造恶业,无法进行任何修法。美其名曰休息、调心,实际完全是在荒废人身,甚至失坏相续。我们只要仔细审察,就不难发现,很多很多时间都是被这些突发性的内外缘——忽然之间出现的境风、烦恼风给卷走了,这就是骤然生八无暇。“骤然生”即猝不及防、意想不到之意,它们往往忽然就会现前。

我们应当审细观察自己的内外因缘,并认清行于非法的过失。如此观察有大意义,能真正把自己从颠倒缘起当中挽救回来。毕竟颠倒习气都是深深隐藏,外在极少有人能用最精细的显微镜观察我们的相续,并揭露出过失,所以我们必须审细观察自相续,否则“暇满”二字在自身上也许只是徒有虚名。

接下来观察断种性八无暇的状况。种性好比种子或者根本,种子受损就生长不出绿芽,或者已经长出绿芽也会很快枯萎。同样,内心出现损伤种性的情况时,就失去了修法的机缘,这就是断种性的无暇状态。

前行系列 4

缘品骤然生八无暇者

缘品骤然生八无暇者,从比喻来说,十八暇满好比有十八只羊,骤然生的诸豺狼来后杀掉一只的话,就只有十七只,杀掉两只就只有十六只,是像这样。因此,诸骤然生者今天相续中没有,明天容易生,前座中没有,后座中容易生,座的开头没有,座的末尾容易生。因此,需要在审察自相续之后,一个一个地依止对治。

十六无暇中有两类,一类八无暇是指缘方面突然而来的因素,使得暇满被掠夺,所以叫“缘品骤然生无暇”。以比喻来说,十八暇满好比所拥有的十八只羊,豺狼般的“骤然生无暇”到来,杀掉一只就剩下十七只,杀掉两只就剩下十六只等等。我们在学法过程中,有诸多内外突发性的因缘,一旦出现,就会从内心、外在等各方面牵制自己,剥夺修法的空间与机缘,使自己落入无暇中。

我们累世的因缘相当复杂,由于自相续中的烦恼、过去所造的恶劣业缘等,会突然出现各种迫使脱离修法的状况。看起来今天没有无暇,但明天容易生,前一座没有无暇,但后一座容易生,一座的开头没有无暇,到了末尾容易生等等。以此原因,必须审察自相续中的烦恼、不善等起、虚伪状况、恶业力以及外在遇到的种种障缘等,并一个一个地依止对治法来遣除。否则,这些内外因缘随时可能剥夺自己所拥有的十八暇满,如果由此沦落成无暇者,就非常可惜。

总之,暇满是一种因缘事件,如果没在因缘上好好对治违品,一旦骤然发生恶缘来袭,就会失去修法的机缘。因此,我们只有提早审视自相续,逐一对治,来保证充足的暇满。

劣业临头

劣业临头之对治者:最初值遇善知识、中间作闻思、后来作修习,此三阶段出现障碍时,不思维我不应现前此种状况。如同《金刚经》中云:“行持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将受逼迫、极受逼迫”,如此需要对无欺的业因果生起深忍信后,对往昔的劣业作忏悔。

“劣业临头”,指出现恶业力现行的状况。在依止善知识闻思修时,以恶业力的冲击,会感觉越来越糟。比如,内心起烦恼、身体又生病、遇到很多倒霉事,这时很容易认为佛法不灵,于是灰心丧气,以致断绝法缘等等。因此,必须观察业因果而生起胜解,然后励力忏悔,才能使自心一直修持法道而不舍。

也就是说,在最初遇到善知识时往往会出很多状况,以业障生起邪见、出现一些苦难等等;中间闻思时,也有各种中断障碍、心态障碍等;修持时也可能出现很多魔障,但这些都是正常现相。我们最初不应思维:我都已经如此诚心地依止善知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类状况?我们丝毫不应对善知识起怨尤、邪见,甚至嗔恨等。中间也不应思维:我在努力闻思,不应该出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所闻思的佛法非常殊胜的缘故,也容易出现障缘,这很正常。或者久修无效,多少年来未得成就,这也很正常。毕竟作为凡夫,不知道过去造了多少恶业。譬如,开车时一直开不稳,是因为装置里面有障碍没清除。如果不去清除障碍反而责怪他人,必定是毫无意义,且只会毁坏自己。

我们在任何事上都要认识缘起,要理智地处理修行大事。因此,劣业临头的对治法即是思维业果和忏悔。如《金刚经》所说: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会受逼恼,会极度地受逼恼。无始以来的业果非常复杂, 我们不应幼稚地认为:我学佛法应该非常快乐、现世圆满等等。 其实, 正由于这种逼恼情形,才使得我们重报轻受,很快清净罪业。 对此,我们应当正确地理解,即使时而出现身心的病、苦等障碍,也要认识到是消业障的反应,不能以为学佛不灵、依师不灵等等,甚至一再错解,断绝自己难得已得的法缘。

总之,一切不良状况都要归咎于自身的恶业力,而不是责怪佛法、责怪上师,这很重要。古人也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一切时处都应只认自己过,知道自己是业障深重的人而生起正确心态,认识到受一些苦也是求之不得的修行机会等。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在依师修行的轨道上稳定前进。龙多上师于此教诫:一定要对无欺的业因果生起深忍信,深忍一切都是业的报应,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不公平。同时,对往昔所造的颠倒罪业彻底忏悔。

3 珍惜

前行广释辅导 23 课

《前行引导文》是引导凡夫的心从庸俗的状态,趋向于解脱道的殊胜窍诀,或者说是让凡夫的心趋向于圣者、趋向于成佛、趋向于觉悟的殊胜引导。众生能够解脱的原理,按照了义的观点来看,是因为每一个众生本具佛功德、佛种姓。但是因为很多业惑及无明障蔽的缘故,佛功德无法显示。修行首先是让我们苏醒想要解脱的意乐。我们就会知道有解脱道和解脱的功德等等。通过很多的引导,来让我们对于修道本身产生兴趣。

我们平常说你学佛了吗?修行佛法没有?或者信佛没有?信佛也好、修行也好,都是让我们苏醒种姓的不同阶段。如果我们的种姓苏醒了,想要求解脱道或者对佛法有兴趣了,这是趋入佛法的第一步。因为我们本身具有佛性。

通过一系列的闻思修行,让我们对于成佛、解脱或者信佛等有一些兴趣,或者有一种趋入。首先有很多修法来进行引导,随着我们善根福德、意乐的不断增上,修行的方式也越来越直接、不断地深入。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没办法了解最甚深的佛法意义,佛陀、传承上师们会给我们讲一些外围的、能够引起我们兴趣的修法,这都是一种方便。当我们生起出离心,或者说想要解脱之后,这个时候的修法就比较直接了,开始逐渐地引导趋向于解脱道。

所以这里就会讲出离心、菩提心、一切万法无自性,或者说无自性的同时有光明佛性等等的教义。修行的方式也可以从共同的加行到不共的加行,再到殊胜的空性等的正行,还有到了密法等等的修行。越往上走的修行越简单越直接。这个简单的、直接的法刚开始不跟我们讲的必要,是因为我们的根基还没有成熟,讲了也没办法理解。

刚开始时候的修法,显现上理论比较多,体系比较复杂,其实是针对众生复杂的分别心专门设计的。直接的修法和窍诀虽然很直接,但是对我们来讲,反而没办法相信太直接太简单的法。只有当见解达到了某个高度的时候,才可以告诉我们一切万法无自性,什么都不用思维等等。或者说一切万法的佛性的现前之道,这就是密法、大圆满等等当中修行的方式。通过我们根基的不断成熟,教义、法义会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殊胜。不管后面的法怎么直接怎么殊胜,但是当前对我们来讲,这些基础的法必须要了解,必须要修持。

刚刚我们讲了解脱的原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己是具有佛性的,障蔽佛性的障垢是可以通过修行,还有上师三宝的加持被清净掉的。这些障垢如果清净了,佛性就会现前。清净道障的过程也就是现前佛性的过程。当我们的道障逐渐遣除,功德就逐渐地呈现。其实呈现的功德都是本具的佛性里面本来的功德,只不过在清障的过程当中,随着所清的障碍不断地消除,佛性的功德有时候就会显现一部分,有时候就会逐渐彻底地显现出来,这就是成佛的过程。

我们现在产生的这些功德法,不管是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慧也好等等,还是乃至于最后的大圆满,其实这些所有的功德法,在我们的佛性当中都是本具的。在我们的佛性当中本来有,我们要通过和它相应的修法引它出来。比如说观修出离的必要性、观修菩提心、观修空性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分别心,但是通过这样的分别心逐渐地和佛性当中类似的功德相应,就可以比较迅速地显现。这个方面也是具有它的原理的。所以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所学所修的和究竟成佛,或者究竟的功德没有关联,并不是这样的。 每个现前的功德在佛性当中都有,而过患在我们佛性当中都是没有的。

在修道过程当中,耽著轮回或者我执是要去掉的过患。在轮回当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执”,因为“我执”引发了一切轮回的现象。轮回当中一切的现象都是假的,都是不存在的。它的根源是什么呢?它的因就是假的。这个因是什么?就是“我执”,认为有“我”存在这一点。这个错得离谱,因为这种根源就是一种颠倒的迷乱。

所有的过患对于佛性来讲,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修道都是为了现前佛性而去除障碍,或者说去除障碍也是为了现前佛性,这二者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随着修行逐渐深入,慢慢地会发现这之间的关联、修道的殊胜性,或者一定能够成佛的信心,这些可以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而建立起来。

既然要趋入于解脱、趋入于觉悟之道,要觉醒我们的佛性,这一系列的修法必不可少。现在闻思修行就是初级的基础修法。通过观修四种厌世心来引发出离心。要解脱轮回,对于当前这种轮回的状态我们要认知,要认识到这是必须要出离的,我们要追求解脱道。

四厌世心当中第一个厌世心是思维暇满难得,可以消灭对于今生的耽著。思维人身是很难得的,如果不思维的话我们不会珍惜现在修行佛法的机缘。如果学习并思维了,就会倍加珍惜当前已经拥有的这种身份。这种身份是非常稀有的。尤其是对于解脱、对于修学佛法来讲,这种所依非常的难得,而且作用非常之大。虽然我们拥有了,但是如果没有刻意地去再再观修的话,也许这样一种机缘会被无始以来相续当中存在的轮回的习气重新障蔽,而让我们失去这种因缘。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观修。不能认为反观与不观都已经得到了,不是这样的。

刚刚讲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去学,为什么要去反复观修呢?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入闻思和修行来深化这种暇满的难得,而且要珍惜这种难得的机缘。这种机缘对修行佛法是最有帮助的。如果不用这个人身去修行佛法,而去专注于世间法,那就是浪费最好的时机。所以想得越多,对这个问题就认识得越深刻;就越不会忘记这个暇满人身的殊胜功德。不但不忘记,平时会使用这个暇满人身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在所有有为法当中,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是修解脱道,用这个人身去积资净障、去修持自他二利、修持最殊胜的法义,这就是最殊胜的。所以把思维暇满难得的人身和佛法结合起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反复去观察、去思维暇满难得,其必要性到底是怎么样的。

不用人身修行佛法而专注于世间法,就是浪费最好的时机。我们想的越多,对这个问题就认识得越深刻,就越不会忘记暇满人身的殊胜功德,平时就会使用暇满人身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所有的所做法中,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当然是修解脱道。用人身积资净障,修持自他二利和最殊胜的法义,这就是最殊胜的。

如果把思维暇满难得的人身和佛法结合起来,就知道为什么要反复观察、思维暇满难得。其必要性就是要时时刻刻警醒我们:人身不是这么容易得的,一旦失去了,重新再找回来非常困难。佛经中常讲:“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一旦失去了人身,一万劫中都很难重新找回来。现在既然已经拥有,就应该好好珍惜。珍惜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好吃好喝。当然身体如果没有适当的衣食来维护,也不可能真实的保持,所以有人会说人身难得,赶快找一些好吃好穿的来享受一下。其实我们所讲的珍惜暇满是次要的,主要是用它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修行佛法。当认识到这一点后,心自然就转到修行佛法上面了。

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

第五讲 将重点细化落实

了解了前行是一生修行的重点,它囊括了一切证道前的准备,摄集了显密各乘教法的修要,而且是我们道上真正的指南,之后我们就应该安心长期地在前行上修学。在前行这一总的重点当中又要分出各阶段的重点,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进一步具体地把握了重点的细节。因为我们的心要有一个成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很多的思维、观察,并在心上改正,一次又一次地去除颠倒心,最终才能达到跟大圆满相应的位置。

像这样要了解分期重点的情况,从而把心定下来,把一生的进程分成若干片段。譬如说用三年来修前行,这是我们第一阶段的修持,三年后修第二遍,又来一个三年修持。心里就想:我这一辈子要一直修下去,没修彻底就还要修,即使修成就了,前行还是我日日不可缺的功课,一直伴随到此生的最后。像这样我们的心就安下来了。在第一个三年里,我们期望能得到初步的成就,在第二个三年里,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进步。

在第一个三年里,计划不必定得太高。应该很现实,知道由于内因外缘各方面的条件,以及很多的干扰因素、业缘的牵引,这上面会出现很多的变故、冲突或者自心上的不调顺等等。这样,就更加要把握时机,就是说我们应该可怜自己。比如以三年来说,这就不会有太多时间,一种杂乱的学法状态肯定不行,它会使得效率减少很多倍,或者几乎沦为无效,只是有一点听闻的功德,这还是如理听闻才会有相应的功德。假使在法场里散乱、起邪见、肆意妄为等等,那还会造一大堆的罪业。

每一个人都应当仔细地思维自己未来的道路。就三年而言,还是要把它分成十三段,因为前行有十三个组成部分,而且每一段里各有它的重点。比如说修暇满,就一定要发起取心要欲。了解了人身这么宝贵、难得,如今的条件又这么圆满,我一定要用它来摄取心要。也就是,尽量用我这个身来摄持真实义或者对后世、解脱、成佛有利益的事情。这样发心以后,就要下决心断绝一切荒废时间的行为。就像这样,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量。或者修无常,要感觉世事无益,只有正法有益,而且死是随时要面临的,今天就可能死,因此发起“唯一修持正法”、“决定当下就修”的决心。像这样,一定要出现心上的转化,这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比如,外前行的前四个部分叫做“四步退心法”。我们过去在现世法上非常热衷,心里想,口里谈,不断地追求,现在要把这个心全部退下来。前两个是要把对现世的耽著全部退下来,后两个是要把追求来世世间的心全部退下来,退得一干二净,这是它的要求。

这样就很清楚了。譬如在第一年里修前四个外前行,要达到的修量就是退掉对世间的一切心。意思是你必须有这样的勇气,想到:我这一年修后肯定瓦解从前的机制,瓦解掉过去的心态和行为,会换一个人。你必须得接受这个,首先要知道修行就是粉碎过去的自己。这样就有目标了。当然这只是先假设来做说明,实际情况会有变化。比如前六个月修前两个退心法,我们的目标定得很准,就是要退掉对现世的耽著,那么你的一切心力就全部放在这上面,不能移动,移动了效果不大、特别低,甚至是反效果。

这样,前行方面我们着重从闻思修进入。我给你传了什么,你就闻思修连贯进行。譬如前半年的目标是退掉对现世的耽著,这里面有它的主体,有它的辅助部分。

主体就是两个退心法,它又有若干环节。譬如修暇满有四个环节,修无常有七个环节,这样就有十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分配一定的时间。而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又要分配成闻、思、修三阶段。也就是首先听我讲,知道法本上的法义以及嘉维尼固祖师教言的深义,必须把这些听懂,这就要看书、听闻,这属于生起闻慧的阶段。有了闻慧以后就要相应地转成思慧,这时你要自己下来思维、抉择。比如暇满,闲暇是什么?圆满是什么?八暇十满每个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在我身上有没有?暇满从因门、果门、喻门为什么说它难得?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通过自己抉择,断定它的涵义,这样你会明确修的所缘以及要达到的心理状态。

就连一个暇满,做功夫的时间都要花很多,真正修好它,一个一个细节都要过关。而且是一次性闻思修连环而做的,不是光坐在那儿听,一点思维和修习都没有,这样是不行的,完全不符合修法的要求。基于我们底子薄、起步晚,加上内外因缘非常欠缺,所以必须把握当阶段的重点,以及怎么在这上面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个大部分里面也都是先闻、再思、再修。当然首先是《口授》,从上到下讲下来,每一个地方都要清清楚楚,之后要了解《备忘录》里面指示的修行方法,怎么切入实修。这两个实际就是在讲晋美朗巴祖师的引导。

像这样,完成一个再进入下一个。而且要补充它的辅助资料。譬如多去思维法王的《此世现相厌患歌》,着力破除对此世的耽著,这属于它相关的法类。或者学习法王的《无常道歌》,它也是同样的法类。总而言之,在这一阶段只看相关的书,不看别的,心力分散没有作用,因为不会成为修心上的进展,只不过听了一大堆而已。

如果经过前两个修持,现世的心全部退掉了,你对现世法没有什么热情,感觉它毫无意义,唯一有热情的是投入正法的修持,这样心就转变了。过去以现法为主,现在是以来世为主,这样你就达成了修量。

修量也有上、中、下各种品级。圆满的修量是非常彻底的,心上完全转变。也就是,他心上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并不是修学佛法没有变化,这个人已经变了很多。别人也会看到,他对现世法没有兴趣,不想在这里寻求什么事业、名位,营造什么气氛,娱乐,或者搞什么护亲伏怨等等。他也不可能再去看电视、上网、看小说、聊天等等,因为他感觉这些毫无意义,只会生厌烦心,不是还有一种热情,还有很多妄想,他一想到这些就厌离。他的心会一直缘在正法上,就是要修持。他一心缘法,就开始有了噶当派“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的部分内涵。

如果没有这样的修量,那起码对现世法是很淡的,跟过去的心态有很多不同,这才是修法的实效。否则学了很多年,心里一点没变动,那就入了歧途。只是学知识,第六意识一路驰骋,而且伴随着各种自我的假相,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恭敬,或者想驰骋自我的技能,显示自我等等,完全属于虚吹。所以,我们要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道上前进。

如果半年取得了一定的转心效果,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轮的修心,它要去掉对于来世世间的妄想。这是更大的一种转换,任务更重,要思维苦谛和业果,这都是非常重大的课题。我们要承认,自己在这上面是一穷二白的,只有这样客观地认识,我们才会真真实实地用功。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赶紧努力;知道自己很无知,所以尽量去了解轮回,了解业果;这上面有很多的邪执,所以很用功地、励力地建立起苦谛和业果的观念。

除了前行本身所讲到的要点、精要性的提示和引导修行的方法外,还要辅以大量的阅读、听闻、思维等等。所以,外前行的后两步一定要配《贤愚经》和《正法念处经》,否则打不开局面。再者,还要配各种三苦、八苦乃至十二缘起等的教授。这样,我们会真实地认识轮回。当看清楚轮回里里外外、从始至终,无论哪种道、哪个阶段、哪种受用,全都是苦性,这时候就开始对它彻底失望了,感觉这是一个大苦海,然后你对来世希求的心会全部退掉。要知道,这上面要花的功夫更多,难度更大。但是我们如果前面修好了,后面就能更顺利地趣入。

这样衡量时间的话,你就没有时间去干别的了,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跟进。如果随便逾越我给定的规律、制定的程序,那纯粹是玩耍而已。你不是一个学法的人,只是来凑热闹的。但是凑热闹不可能长久,不过是一时新鲜,很快就没有了,之后就另找门路了。

就像这样,我们要知道这的确是万里长征,要一步一步地前进,要非常稳重、专一、集中。我们第二阶段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退掉对世间的一切欲望,要做的就是竭力消灭掉对世间的耽著心。为了达成它,你要像个战士每天操练,每阶段闻思修连环相扣来进行。

譬如说学苦,就要研究三苦。三苦方面首先要闻,闻了以后,你才了解三苦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内容听得懂,有的听不懂。尤其是坏苦和行苦,行苦方面很多人学了十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一时没懂也不要气馁,因为学法是长期的事情,不要冀望一次全部懂,也不要因为有些地方不懂就放弃。我们二十多年都是这样学过来的,只要一直咬住不放,这次不懂下次再来,逐渐就会懂了。不是说不懂就不去学,要求法师讲的东西一定要通俗易懂,也不是这样。否则,佛法全都成了初学者就能听懂的事情,就没有“愿解如来真实义”的发愿,也没有“无上甚深微妙法”七个字了。它为什么叫“甚深”?“甚深”就是超出常识,不容易懂的。当然,我们尽量把它解释得很清楚,让大家很容易懂,这是应当做的。但法本身的内涵的确一时难以懂得。虽然一开始生疏,或者难以接受、难以进入,这些方面自己要通过积资、净障、祈愿等逐渐来进入。但是可以说,经过努力终有一天会懂的。

就像这样,知道后面前行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就要付出努力,缘起上必须遵循闻思修的轨道,遵循修心的法则,才会有进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能遵循缘起去做,那一定会有一分收获;如果任意地跨越缘起,自以为是地幻想,或者自创一套、自搞一套,那绝对不会得什么结果,只不过是戏耍而已。

这样就知道:哦!原来后面两个前行也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个地方都要有很多的充实。因为我们不是从小学法。西藏人都是十多年学教以后再进入修行。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所以修的时候就快了,可以一步到位。而我们连闻思的很多方面都不具足,这样就要很稳重地进行,一步一步地进行。而且要有长远心,一次不行下次再来。但是,这一次共修前行的机会肯定要把握,否则你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再碰到这样的机缘。

了解轮回苦确实不容易,三苦、八苦、六道诸苦。按我们闻思的经验来看,要花好多的功夫,每一个地方都要思维很多遍。但只要闻思上能够断定它的法义,自身的信心就起来了,以后不会舍这个法,一生都会在这上面励力地寻求,遇到一点就想在心上多思维一点、多修一点。这样就会逐渐看清楚极广阔轮回范围里的真相、原理、本性等等。这时自己心里会断定,之后出离心就出来了,对来世的事情不抱任何想法,会全部歇掉。

看到轮回苦以后就会寻求出离,这时再去研究造成轮回的是什么原因,这就要转到业因果上去思维。这同样是非常不容易搞清楚的地方。我们不要以为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算是了解业果。没有广泛地观察,一点一点地看清楚,是很难胜解业果的。只有知道一项一项的业是什么性质,它造成什么果报,加上大量地闻思《贤愚经》《正法念处经》等等,才可能真正在心里建立观念。有了观念以后,你才可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护持自己的身心。

我们现在的身心状态离修法的要求有多远呢?的确比天地间的距离还远,你越观察会发现越遥远。就像古德所说,在山坡上放一个毛线团,越往下溜得越远。也就是说,你越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心与法的距离越远。

我们现在没有对业果的胜解,所以行为上表现得非常狂妄,肆意妄为,特别愚痴幼稚,引火自焚。因为你不害怕,不知道也不相信这里有因果,所以才敢乱做,而且做的时候特别大胆,无所谓。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业果愚的状况,这是最粗重的无明。如果没有因果的教育,大多数人基本连善趣也保不住。

所以,我们第二阶段的任务更艰巨,起码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上面大量地思维观察。不要吃快餐,而是要一点一点在自己心上引出来,这才算数。我们过去熏的全是拨无因果的邪论,想到的只是现世,认为现世有各种好东西,我要去追求,心里充满了轮回的欲望。这些怎么可能一下子消除呢?再想想,过去三十年积累起来的顽固恶习、各种邪道观念,哪里能一下子清除?而且,过去在世间接受的教育非常无效,几十年连一句劝善的话也听不进去,一点点行善的倾向也没有,这就发现改的难度相当大。老师、父母磨破了嘴皮,正面的宣传说了不少,可是人心的恶性仍然十分顽固。最初是根本听不进去,后面稍微听进一点,但还是恶习难改,根本不做自我检点,甚至自我批评都不会。就像这样,一个恶性顽固的人有那么容易改变吗?

这样看来,首先一定要通过因果的经典看到轮回、恶趣的可怕,知道造一点点业就要感那么大的果,这就一定要配合《念处经》来学习。所以明年的教学重点,要加上《念处经》的学习。你们要百倍地努力,才可能取得一步实质性的进展,口头说空话只是糊弄自己,不会有别的结果。

我和你们是差不多的人,既然我要花很多时间,那你们肯定也要花很多时间。我们不是佛菩萨再来,怎么可能不刻苦努力,平白无故就冒出来修行的成果?要这样意识到前面的路很长。

像这样,纵向上有十三个部类的法,每一个法又有多个环节,这是纵向重点的细化。横向上,每一环节都要落实闻思修,这里面也要有重点击破。这样纵横交错,就形成了整个网状的重点细分图。再列出成办它的因缘条件,就能做得心中有数,知道该怎样努力,无论是教、是学、是修都不会盲目。由于个人的程度不同,也会发生不同的情况,不是说每一个重点都能突破,或者每个人一时就能达到。然而作为长远的规划来看,应该大体这样了解。随着个人的根性、意乐、学法的程度等等,又有各种差别。像这样我们应当有重点细化上的落实。

十倍高效法

接着要谈的主题是“十倍高效法”。所谓的“高效”不是指我们比从前的人能够十倍地优越,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相对于我们自己过去低效的程度,应当提出增长十倍效率的方法。

我们应当很客观地认识当前的状况。由于自身的条件、学法的因缘、宿世的根机和环境的障缘等等,看起来我们是很差劲的,因此不要浮想得太高。基于普通人的情况,扎扎实实地在这个道上走,争取自身有一些进步,也能期望由长久的努力而不废此生。我们只能首先这样讲,谈得太高无法实现,就成了失望的因素。

所谓“十倍高效法”,《阴符经》里的有一句名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这是讲高效的方法。盲人耳根特别敏锐,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色法上,所以声音听得非常清晰。聋子的眼光很锐利,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声音上。“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根源上,绝对切实有效地去用功,效率就会比过去提高十倍。如果能“三返昼夜”,也就是持之以恒、精勤不断地绵密用功,效率就会提高一万倍。

也就是针对一个主题,要不断地用功。比如参禅人选取明心见性作为成道的关键,所以他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这一点。净土人求生净土,也是一心阿弥陀佛,力求此生得佛摄持,顿时登到不退转地。这都是采取“一门深入,击中要害”的方式来行道的。同样,我们修前行也要这样重点突出,专心致志,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就会比过去提高很多倍,我们暂定为十倍。这个十倍的提高,是需要每个人在自身上努力做到的,而不是喊口号。如果你不能相应地做改善,不要说十倍,就连一倍也不能提高,只能是退步。

增效的方法具体来讲,正面要把握六字诀,反面要远离六字违品。“六字诀”就是:“专、勤、坚、久、广、深”;反面的六个字是:“散、懒、软、短、狭、浅”。我们要一一认识到正反六个字的涵义,而且要在自身上努力实行,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否则就仍然是过去低效、无效,甚至反效果的情况。这一点大家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专”:总的说就是专一地修前行,不散在其他地方;细分上说就是专一地修十三个部类的法;再细地说,就是十三个部类里,每一部类要求修法的项目上;再细一点就是每一次抓一个重点。这样心思不浮散在别的地方,就会越来越敏锐,而且有击破的力量。

“勤”:是指用功非常地勤奋、勤快、勤作。也就是对着这一个方面,不断地去闻去阅读;在思上就是不断地缘这个方面多多地想,与人多多地讨论;串习这一个项目的时候,十次、百次、千次地去做,这就叫做“勤”。用功很精勤之后,自身就开始变得熟练掌握,而且熟能生巧,逐渐它就化成了我们心里的东西,变成新的系统、新的运作,举心动念都是这样的方式,时时处处都是佛法。这一切全部要靠“勤”字来完成,只有勤才能达到量。

“坚”:由于这任重道远,是一条非常长的路,要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在这个期间志愿不能改变,任何顺逆境缘都没办法夺走,有一个很坚固的心。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小说都没办法夺,各种世间的邪友、邪团体没办法夺,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别人的说法看法没办法夺,各种炫人眼目的活动没办法夺,各种相似的东西没办法夺等等。他的心不会转到别的地方,这就是志愿坚固。由此他能一心一意地行道,排除万难,任何时处都会把握前行,这要用坚的力量来保持。

“久”:是说修法越久越好,越老越好。不是只想修一个月、三个月,根本不做这种打算,而是尽一生的心力来修,这样就走得非常稳。这个人的确是长年如一日地精修,心依于前行法,依到贫,依到死,在任何处都要修,长久地修,甚至百年如一日不变心地修。

“广”:由于前行是大的原则,每个地方都需要我们突破,而且它有很多要诀,这上面要扩大化地来修。譬如谈到暇满,它不是简略化的东西,光是体性就有三十四条,八暇、十满、八种骤生缘无暇、八种断种心无暇。对这三十四个,方方面面都去观察就是广,这才知道什么是暇满。再说难得,也是从因、从喻、从教言方方面面去体会。或者说义大,在现前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方面具有何等的大义。如此等等都叫做“广”。然而它收摄起来却是一个要诀、一句心里话、一个要点,这就叫做“深”。所以有“广”才有“深”。

又譬如修无常,按照本法的要求,从器界一直到情界,包括出世圣贤、世间尊王、百代历史、近前人类的世纪变化、自身的生命状况或者各种譬喻,极广大地伸展开观察门,透在一切有为法重要的细节、片段等各方面做面面观,这叫做“广”。这样广展开来做了很多层面的观察、认识之后,就会到达深。这时候心里会现出要点,出现一个不变的观念,这叫做“深”。也就是,我们要从广中提取深,从很广博地展开视野、很广博地体会认识,来集成一个要点、一个法则、一种要诀,这样就是“深”。深上面,要心念深、修行深、观念深。方方面面都深,功德自然是深的。

或者修苦谛,三苦、八苦,整个轮回受生的苦等等,这些叫“广”。它的一一环节、一一要点、一一苦处、一一景象全部是广。把它广展开来,普遍到整个有漏法的范畴里,一点一滴都能透视到,这就是广。而它的“深”就是结归要点,知道轮回是火海,是罗刹洲,是苦的幻轮,是苦的相续,这些要诀性的句子开始在心里出现,之后要提它的时候,从深处一提就出来了。由于生死的总原则能够遍覆在一切面上,它所遍覆的环节就叫“广”,因此从广上能取得深。所以“广学原为深入”,很广地去观察就是为了深入,就是为了得到它的要害。

或者在业果方面,首先是《贤愚经》《正法念处经》,一段一段、一处一处,什么业、什么果都非常具体地看到,而不是抽象化地认识。通过这样具体地广展、广演、广看,出现的就是一个个很具体的认识。由于这些非常真实,所以马上会引起具体的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业果的原则,其实这就是“深”。但一开始我们达不到深,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广。当你阅过了上千页的因果经,之后就开始慢慢深了。也就是原则性的东西会从心里出来,观念会集成。观念加深了以后,就出现了定解或者胜解。胜解起来后,他的欲、誓愿、行为就出来了。也就是从极深的因果观念里,会出很大的胜解和欲,有了欲以后就有所谓的戒。初步的十善业道会出来,一个一个断恶的欲、行善的欲都会出来。欲加强了以后,日常的一切行为都为胜解掌控,之后就能够切实地断恶行善,这才是真正踏到了人天的道上。就像这样,非常广博地累积观察,就集成一个很深的正见,这以后心完全能够摄住要点,修任何业果的法都是很深的。

出离心的发展也是这样。譬如集谛,什么是烦恼?什么是有漏业?它的运行机制如何?十二缘起是怎么运转的?等等,一旦透彻了以后,求解脱的心就能够建立了。这样很广地观察集谛以后,很深微的地方就能够拿得准,所有的集最后就归到一个我执上面。

这样就知道了“广”和“深”的关系。其他方面没时间,有时间的话一个一个都可以说。

反面的低效因素或者无效因素就是“散、懒、软、短 、窄、浅。”

“散”:就是不能够在一个重点上努力,心散东散西的。今天刚刚学了暇满,明天就听一个菩提心,后天看一个空性,再后天翻一下大圆满,再后天打打电子游戏,看看足球等等。像这样,就是修到驴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

为了克服散,就要避免一切其他的外缘,也就是要减缘。世间的缘当然应当全数要减掉。当下能减的尽量减,其中必须减掉三个“电”,一减电视,二减电脑,三减电话。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安,心安了才能专注在所缘上闻思修。其次,佛法上的缘也一样要减,否则都跟修法冲突。也就是与此段修法无关的书不看,无关的课不听,无关的话题不谈,一门心思专注在一个重点上,一期有一期的重点。总而言之要集中火力持续地用功,心一散就没有效果。

我们这样特别注意保护时,才有一点点效果。即使是在佛法上面,你忙东忙西,做了其他的所缘后,心也会马上分散。心有这个特点,如果持续在一个主题上,它就会保持热气。就是在佛法上,换了题目也马上不同,前面的热量就散掉了。所以对修法的人来说,座上要修固定的所缘,不能东换西换。听也是集中在这里,思维也是集中在这里,下至于口里说的话也是这样的,看的书也是围绕修法的中心来看。不允许散到别的地方,否则没有效果,座上才修到一点,下座很快就散掉了。

大家多数是居士,日常在境界里很快就失掉了,这就更要注意保护。但是,很多人在这种状况下还去看电视、上网、接收各种佛教信息,好像整天絮絮叨叨谈论这些,实际上内心修法的内涵一点也没有。像这样,他的幻想极大,自己俨然是一个“超级成就者”,可以跨在佛祖之上,真正检查修心的内涵却少得可怜。只不过现在人狂妄自大,没有自知之明,谁都不承认自己差,实际上应当要知道是很可怜的。

“懒”:就是依赖性强或者说惰性强,光是你给我讲讲,我听听就可以,找一点感觉,自己不做功夫。他不知道什么事都要从勤苦中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缺少了自己的主动用功是不会成就的,不可能凭着懒散就修成一个心。

懒的表现,比如只是听听,或者看书也是心情好或者有感觉的时候看两页就算了。思维的时候,一开始比较兴奋,后来嫌麻烦就不思了,或者轻描淡写想两下,最后干脆放弃了。就像这样,活在幻想里,哪里会有修法的成就呢?习气一旦爆发出来,哪里能克服?这样长年累月,就像冷水泡石头,一点动作也没有。

接下来是“软”:心没有坚固的志愿。现在是信息时代,佛教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今天听听这个就往这边转,明天听听那个就往那边转,毫无主见。像这样,由于心不断地变换,被境界夺转,所以始终不可能有一个坚固的修法。

第四个是“短”:特别短视,希望很快完成,但这是不可能的。他没有长远的努力,没有修法的日程。完全随意,今天安排什么项目我就干什么,明天没有安排,那很好,可以放假了,想着到哪里去玩。像这样,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没有一个长远的心。由于缺乏持久的力量,也无法修出成果。

第五个是“狭”:修法的面特别狭窄,就只看这本书这么一点,这是不行的。要把修法的原则扩展到方方面面去认识,这样观念才能转,定解才能出现。定解出来以后,还要在一切处运用。但是现在很多人心量狭小、见识狭小,导致没办法深,也就很难升华。

最后就落在第六个“浅”上:心不深,见地不深,行持当然不深,这样功德也就不深。

诸如此类,六个反面的字就是我们低效的原因。

思考题

1、应如何在心上落实前行这一重点?纵向的重点是什么?横向的重点是什么?为达成此目的,你准备怎么做?

2、十倍高效法:

(1)“十倍高效法”是什么?为什么能提升十倍效率?

(2)“六字诀”是什么?一一思维正、反六个字的涵义,准确辨别、掌握。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