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37暇满之数量(3h)

37暇满之数量(3h)

Total words: 35,283.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 hour and 40 minutes.

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
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1 了解

大圆满前行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如果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如经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总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 的果报。大智者称幢 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 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前行广释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修行人的数目跟不修行众生的数目进行对比,之后懂得修学佛法的人非常稀少)

最近一直要求实修,这对大家来讲非常重要。若没有依靠人身难得的修法,断除对今生的贪执,修行定然不会成功。所以,我们首先不强调得什么高法,或者获得最殊胜的灌顶,作为初学者,刚开始一定要把加行修好,把基础打好。如果你对加行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自然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你,让你不得不修其他法。相反,倘若这样的基础没有打好,表面上得了许多甚深高法和境界,但这些不一定长期存留在你相续中。这是我们的经验之谈,也是前辈大德留下来的教诲结晶。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前行》的内容搞懂,搞懂之后再进行思维。虽然它的文字浅显易懂、一目了然,但要想对它的内容有感受,并长期贯穿于自相续中,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举。

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定解相当关键。比如“人身难得”这一修法,凡是学佛的人都会讲,可是有多少人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修证得来的谁又能在白天做事、晚上睡觉,乃至行住坐卧等威仪中,始终对此念念不忘?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人身难得,那就像亲手摸到了熊熊烈火,即使别人说它很凉、不烫,你也不会随他而转。同样,假如人身难得在心中油然生起,哪怕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你面前,说人身容易得、人生很快乐,你也不会被这些谎言所惑,不可能耽执眼前的享乐,而会马不停蹄地追求解脱。这就是所谓的体悟。“悟”字,是“心”和“我”结合起来的,所以不是别人说的,或者外境上的,而必须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悟

因此,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智信。若想对佛教产生信心,首先要有一种怀疑,然后通过观察遣除疑惑,生起稳固的定解。现在喜欢自然科学或世间学说的人认为,做什么都离不开兴趣,没兴趣则不可能成功。但这种兴趣可能带有盲目的成分,而佛教中最究竟的信心,是通过仔细观察之后,得出来的无误结论,就像提炼黄金一样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不是因盲目崇拜就一概接受。对于佛陀的金刚语,佛陀也允许我们加以观察,如果觉得不合理,则可提出自己的辩驳。所以,符合实际的真理,才是我们希求的目标,这种希求何时得以成熟,方称为真正的信心。

人身难得表面上是共同加行的基础修法,但如果更深层、更细致地去思维,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修行境界。所以,最初的时候,大家应该像孩童学习 b、p、m、f,若没有从拼音入手,长大后就会像我这样,讲汉语时你们都笑,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同样,前行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即使你得了很多高法,但因为入门不对,修起来也很麻烦,想转又转不过来。包括有些上师,显现上也没有好好修加行,以此原因,带弟子时不是特别有次第性,最后致使有些弟子舍弃佛教,被引入其他宗教中去,这一点确实很遗憾。

现在有些上师,对系统性、次第性的法门不太重视,见弟子很认真地在学,甚至会劝他去某某地方闭关,说那里加持很大。我觉得这有点可惜,但也没办法,毕竟弟子是他的“私有财产”,我没有权利去干涉。不过,有些上师只把有才华、有智慧、有财富的弟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财富、没才华、没能力的,经常会介绍给我,写一篇长长的介绍信说:“这是我的弟子,你要来保护,包括他的生活、他的住处、他的修行……”奇怪,他最好的弟子怎么不给我介绍啊?开玩笑!

下面开始讲课:

若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实在是微乎其微。如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还有经典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

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现在造恶业的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行持善法者可谓少之又少。不信你到大城市的十字街头,或者商店、餐厅里看一下,多少人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行持清净戒律、没有念佛经?而身口意造恶业的又有多少?毕竟因果始终不虚,恶业的果报肯定只有成熟于恶趣。

以前初劫或圆满劫时,人们不会造十不善业,据历史和《俱舍论》的观点,那时候根本没有地狱众生。后来随着道德败坏、人心腐化,造恶业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当今末法时代,众生造的罪业极其可怕,诚如《地藏本愿经》所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而,大多数人死后会堕入恶趣。《四百论》也说:“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如今跟大城市的人交往就会发现,他们每天都在造恶业,不说一辈子,即便是一天所造,比如杀生吃肉,也令自己千百万年不得解脱。包括在座许多出家人,以前在家时造了不计其数的恶业,这样的恶业跟你现在的善业比起来,到底孰轻孰重?你有没有希望来世得人天福报?有没有把握不堕恶趣?如果说厌离世间的出家人都没把握,那更何况是不信佛教、持有邪见、毁谤三宝的世间人了?现在很多地方充满“人间地狱”,有时一走进大餐厅,几百人一大桌一大桌在吃活生生的鱼虾,纵然我们没有神通,但通过这种行为也能断言,他们死后必定堕入恶趣,这没什么可说的。因此,之所以地狱众生那么多,其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杂阿含经》中有一个比喻说:“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涅槃经》也记载道: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此外,佛经中也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对《大圆满前行》,你们不要认为不会修,其实这个修起来很容易,只要对佛经中的比喻细心琢磨,就能明白人身有多难得。毕竟佛经千真万确,故我们要有虔诚的信心。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崇拜,而是通过智慧再三观察,对佛的金刚语找不出任何缺点,最后不得不承认佛经无谬,它所讲的比喻非常正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加以修持,对六道众生的数量,能比的就比较,实在不能比的隐蔽处(如肉眼看不见的地狱、饿鬼众生),依靠对圣教的信心引生定解,这才是正确的修法。

其实善趣众生少之又少,对此不光是理论上明白,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夏天草地上的虫蚁非常多,正因为如此,佛在戒律中规定:夏季三个月中,出家人要禁足安居,不能随便在草地上游行,以免踩杀地上虫类。虽然,若不是故意踩死,佛经中说罪业并不大,但还是会伤害其它生命。)

夏天的时候,你不妨到山上观察一下,看佛经中说的是否正确,人与旁生的数量是不是真有那么大差别。我小时候放牦牛时,到了夏天,经常在山崖上、山顶上看到无数小虫,尤其是下毛毛雨或飘雪花时,不管是路坎、岩石、草坪上,到处遍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虫,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能就有几万亿只。我看见后都不敢走路,生怕不小心踩死无数众生。到了冬天,我去一些森林时,看到蚁穴里的蚂蚁也非常多。据说海洋里有一种太阳鱼(又名翻车鱼、月亮鱼),它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一次可产三亿多鱼卵,这样几次下来,就远远超过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的数量了。所以触目可及,无论是高山上、虚空中、大海里,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显而易见。

以前我去香港等地,曾跟很多佛教徒去海底世界,当时看到周围的鱼游来游去,内心中确实感觉人身难得,佛陀说得一点不虚,对众生特别起悲心。可是有些居士好像没什么感觉——“哎,这个鱼好漂亮哦!”“你好可爱啊,过来过来,亲一下……”(众笑)

单看人类其实也一样,若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现在有些大城市里,说没有佛法吧,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人信佛、有人出家,但佛法兴不兴盛呢?一点也不兴盛。像上海、北京等地,人越多的地方,佛陀的教法证法越稀少。而藏地虽然人不多,佛教却非常兴盛。不说别的,就拿我们甘孜州来说,据前几年统计,总共有 18 个县,人口不到 100 万,但开放的寺院有 515 座,没有开放的也有很多。其中色达县有 4 万多人,炉霍县也有 4 万多人,康定县可能 12 万人,这些小小的县城里,有些就有三四十座寺院,99%以上的人都信佛教。

不过,佛教兴盛的藏地,可以说人迹罕至,有时候要坐好半天车,才看见一户人家。相反,像成都,市区人口就 460 多万,加上周围统辖的几个县,总人口有 1000 多万。上海有 1800 多万人,北京有 1600 多万人。我以前找过一些资料,想查查大城市有多少出家人,结果没有找到。但我们基本上也清楚,上海有几座寺院,北京有几座寺院,差不多有多少出家人……

当然,除了出家人以外,佛教徒中居士占相当一部分。但是有些居士学佛,只求家庭平安,完全是为了今生,想获得解脱、行持善法的寥寥无几。比如上海 1800 多万人,希求解脱者又有多少?有时候可以观察一下。你们许多人来自于大城市,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有多少人行持善法?他们若没有行持善法,造的恶业大如山王,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1000 多万人中,有没有 1 万人有把握转生人天?如此推算,恶趣众生是不是很多?通过各方面观察,就会明白得一个修学佛法的人身多不容易。

尤其是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在当今更是绝无仅有。例如,甘孜州 515 座寺院,共 5 万多出家人,这些人当中,具足暇满的有多少呢?一个一个经过筛选,就会发现剩下的人并不多。

当然,真正的高僧大德肯定具足,他们白天晚上行持善法,实在令人羡慕。以前金旺堪布讲《大圆满前行》时说:一看有些大德的传记,就觉得跟我们凡夫人差别极大。比如麦彭仁波切,看他造了那么多论,觉得他似乎一辈子都在造论典;看他弘法利生的事迹,觉得他一辈子都在讲经说法;看他行持了那么多善法,又觉得他好像一辈子都在做善事。

作为真正的具相大德,不但利他的发心和能力十分广大,自利的修行也从不松懈。像华智仁波切,一生中听受《前行》二十五遍,基本上每听一次,都会圆满修一次五加行。可是我们现在修一次五加行费多少力啊?前不久有个居士给我打电话:“我绝不可能磕满 10 万大头,因为我刚磕了 100 个,就喘了三天三夜。”真的没办法,凡夫人行持善法的能力太微弱了。我们现在每天磕 15 分钟头,很多人都觉得吃不消,巴望着闹钟快点响,但如果让你行持恶法或散乱放逸,不要说 1 个 15 分钟,10 个 15 分钟也一晃就过了。因此,凡夫人行善如爬山般费劲,造恶业却如下坡般轻松。

不管怎么样,我们上半生虽已迷迷糊糊过了,但从今以后的下半生该以何种方式度过,权力完全在于自己。正如藏地有句俗话说:“重新穿衣服,重新系腰带。”所以,我们从现在起要重新做人,让自己下半生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否则,得个人身却白白耗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拥有修行佛法的机会,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假如暇满的所有功德完整无缺,那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当然,这个要长期具足,不要十八暇满暂时全部具足,过两天又一个一个掉了。)什么是珍宝人身呢?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意思是,闻思佛法的精华教义,调伏自己的三门,劝勉别人行持善法,修行如山王般稳固——不是这两天修个法,一离开上师和道友的监督,就像发疯一样完全变了,真正的修行人始终如一,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依然不变,这才是具有珍宝人身。

反之,倘若你对具足十八暇满、远离十六无暇还有缺憾,即便在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地位显赫、智慧超群、美名远扬,但也称不上是珍宝人身。世间有许多成功的国家领导、商业巨子,看似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这种福报也许会让他造很多业,反而成为堕入恶趣的前兆。古人言:“堕恶趣之前当人王。”所以,得这种人身并不稀有,充其量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

有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院士,自认为非常了不起,对佛教一直嗤之以鼻,其实他最多只是对某个领域有贡献而已,并不一定对善恶取舍通达无碍。无垢光尊者曾说过:“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因此,不相信因果的人,纵然在某些方面再有智慧、再有能力,也不值得我们赞叹。

总之,作为一个出家人,对其他最好不要希求,即生中既然有缘出家,就要守持清净戒律,精进闻思修行,以令正法融入于心;而作为在家人,也应该护持净戒,同时好好地闻思,这样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拥有了珍宝人身。否则,每天只希求世间八法,从来不行持善法,连最简单的转经轮、念观音心咒也不做,来一趟人间什么意义都没有,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返一样,简直愚不可及。

对于这些人,我们理当生起悲心,有能力的话,尽量施以帮助。否则他们非常可怜,觉得自己智慧很不错,口口声声叫嚣“越堕落越快乐”、“越堕落越美丽”、“越堕落越英雄”……言行举止颠倒疯狂,根本不理会恶趣的痛苦。就像一个精神病患,拼命地赞叹监狱快乐,然后故意去触犯法律,正常人一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他精神失常了,任谁劝也无济于事。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人,说他笨,他不高兴,也不会承认,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一直造恶业,违背因果规律的下场,不管他承不承认,来世必定都要感受无量痛苦。

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佛法,是值得庆幸,但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众生,处于极度迷茫的状态中,不知取舍,为此,我们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早点有能力去帮助他们。实际上,度化众生需要佛菩萨、护法神加持,否则,很难成办一切所愿。前段时间有个道友就说:“我很想度众生,可是路上‘哗’——就滑下去了,现在无能为力,我要回来了。”不知他讲的是双关语还是什么,我也不太懂。总之,如果没有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利益众生时,也会在路上滑下去的。

前行广释辅导 26 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个科判,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前面“思维难得之喻”等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今天继续学第四个“思维数目差别”,学完这些之后去观修,可以使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的实修法,它里面的一个个引导都是提炼的浓缩精华。如果把《前行》的意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按照实修法引导去观修。或者按照《前行》中的文字观修也可以,把一个个科判、段落、词句都记下来之后,好好地去闭目思维。比如思维具体的数目的差别,就会觉得我这个人身的确非常难得。同样,前面的比喻也可以这样去思维。

把这些数目的差别一个个去思维,通过对比观想的时候就发现人身的数目实在太少了,所以很难得很珍贵。既然拥有了这些,就应该有个主题,就是通过思维“暇满难得”让我们逐渐放下今生、看破今生。之后还要了知,一定要用暇满人身来修解脱道,通过不断加深、加强这方面的思维,真实了知了暇满难得的缘故,进而内心对于修行佛法的兴趣也就会加深加强。

如果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

这个是总述,即“稍加审视”。以前可能观察起来比较难,尤其因为以前交通都不方便,如果一个修行者没有出过远门,当地一个上师跟他讲,暇满人身很难得,或者说人和旁生的数量差距到底有多大,可能很难产生这种信解。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走得远也看得多了,还有很多媒体和信息来源,要得到这方面的数据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说“稍加审视”,只要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将众生的数量次第比较后,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整体来说获得人身的数量比其他众生的数量少很多。“稍加审视”的意思,是单单通过我们观现世量的眼根、耳根来进行审视,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只有人和旁生。因为我们看不到天人、阿修罗、饿鬼,也看不到其他的一些地狱的有情。这里就只有人和旁生来做比较,是比较容易的。

还有一个“稍加审视”的意思是指可以稍加审视一下佛经、论典中对此的描绘。这个“稍加审视”的意思就是,我们不需要翻阅大量的经典、论典及教证,稍微审视一下经论也可以发现里面的差别。

所以这个“稍加审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或用自己获得的信息去观察,这个叫稍加审视。还有一种“稍加审视”,就是我们稍微看一下佛经、论典中的描述,也可以发现里面的含义。因为必定有些东西是我们眼根、耳根能够了解和辨别的,而有些是没办法看到的。所以我们就要用两种途径来进行观察。

这里面讲到了引用经典,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当然就可以。下面首先用经典“稍加审视”,然后再用我们的眼根去“稍加审视”,是分了两个步骤。首先是用经典,因为比较隐蔽的部分,我们要使用经典来说明。麦彭仁波切在净土的教言中也说,一般来讲如果比较隐蔽的法超越了我们境界的时候,就要使用第三量即教量,必须要通过教证来说明这个很隐蔽的东西。

如经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

此处是恶趣和恶趣之间做比较,然后恶趣和善趣之间做比较。首先恶趣内部按次第就是这样来比较的,地狱众生的业最重,一般来讲,由于我们众生造重业的条件是很容易的,所以堕地狱的众生数量非常多。而同为恶趣有情,饿鬼的数量就远比地狱的数量要少。

此处首先是一组地狱和饿鬼之间的比较,就是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一样。虽然现在有的时候气候污染比较严重,有些城市很难看到夜晚的繁星,但是在那些比较干净的地方,比如藏区或草原上,很容易看到真实的繁星,星星在天空中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如果我们看不到,就看图片中的繁星,夜晚的星星非常多,所以说地狱的众生就像夜晚的繁星一样,而饿鬼众生就如白昼之星。白天的星星我们看得到还是看不到?有些能看到。以前我们在佛学院的时候,也经常在白天很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一颗、两颗星星。有的时候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同时看到,这个情况也有但很少。

到底白天有没有星星呢?白天的星星很少。为什么?其实星星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说白天它就回家了,不在天空出现了,不是这样的。因为白天太阳光太强烈,映避了星星的光芒,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星星。仅仅从表象上来看,饿鬼道众生和地狱道众生比较起来,饿鬼道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它们的数量差别和反差就这么大。

下面一组,就是饿鬼和旁生来做比较,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旁生则如白昼之星。虽然饿鬼和地狱比较时,落于下风远远不如地狱的有情,但是饿鬼的众生如果和旁生比较起来,饿鬼的众生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而旁生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少,这二者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下面我们还要比较旁生和人的数量差别,这方面就更加容易直观地了解。

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

旁生就像夜晚的星星一样不计其数,非常多,而善趣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非常少。

善趣是总称:人、天、阿修罗。要获得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必定要修往上走的业,这个不太容易修。所以能得到善趣的身份的机会就很少。善趣众生的数量和旁生的数量比起来(虽然旁生和饿鬼比较起来,像白天的星星一样,但如果和善趣的众生比较起来),旁生就成了夜晚的星星,善趣众生就和白昼的星星一样少。这方面是一个次第的对比,反差是非常大的。

这是佛陀通过遍知一切的慧眼观察分析的。我们肉眼的功能是比较差的,很多东西在一定的范围、距离中,有时候能够看到,但超越了就看不到了。太小的东西,我们看不到;太远的东西,看不到;有隐藏性的东西,看不到:比如墙外的东西,就看不到。通过自己内在的修行或某种业力,有时候眼根的能力,尤其是往上修的时候:禅定力、证悟实相的能力,修行的力量越大,障碍就越少,能见的能力也就越大、越超胜。佛陀净除了一切的障碍、圆满了一切的资粮,所以佛陀称为遍知,周遍了知一切。这些经典,是佛陀在遍照之后,真正现量见到后,如是给我们宣讲出这巨大的差别的。

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

另外一种对比,“地狱的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大地的微尘是没办法计算的,太多了。整个娑婆世界的大地中,都是土组成的。真实来讲,很小的土的微粒叫微尘,一粒比较大的土里,有很多微尘。这个微尘,我们眼根是看不到的,必须要借用显微镜等才能够看到。所以,地狱的众生在整个六道中比较起来,就犹如大地微尘一样,非常多。

“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如果去过海边或恒河,我们可以看到沙子很细、很多,没办法数。整个恒河是个流域,整个恒河很长,其中的一段、一个沙洲的沙,我们都没办法计算,何况整个充满沙的恒河!因此饿鬼数量很多。佛陀在讲法的时候,经常使用恒河沙来比喻众生的数量、功德的数量之多,是超越我们分别念的意思。所以饿鬼道的众生犹如恒河沙。

恒河沙虽然多,但在整个世间中有多少?虽然恒河沙非常多,但是只有印度有一条恒河而已,在整个世间的其它地方,恒河并不存在。所以它的数量再多,还是没法和整个大地的微尘相比。如果恒河沙和整个大地的微尘比起来,那就太少了。但当我们看到恒河的时候,还是会大吃一惊,这么多啊!没办法计算这个数量!饿鬼的众生,就犹如恒河沙一样多。

“旁生呢?犹如酒糟。”酿酒的酒糟密密麻麻的,也是非常多,所以旁生的数量就像酒糟一样挤在一起,数量非常地多。

“阿修罗,犹如弥漫的大雪”。阿修罗像大雪一样多。因为以前学过这类论典,每当下大雪的时候,我就会观察,《前行》中讲的犹如弥漫的大雪,倒底是怎么样去理解呢?一看到弥漫大雪的时候,整个雪下起来铺天盖地,整个范围全都是飘散的雪花。就会想到佛陀在经典中讲,阿修罗众犹如弥漫的大雪一样,就像这种数量真是非常多。

“人和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就是说人的数量和天人的数量。因为要转人或天人的取舍之道、修行佛法(人当然是从修行佛法的侧面来讲的)需要的条件比较严格;天人的受用是比较超胜的。人和天人的数量,仅仅犹如指甲上的微尘。这方面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讲了另外一个经典的教证:佛陀当年给弟子说法时,从旁边的土中抓了一点点放在指甲上问弟子:“我指甲上面的土多呢?还是大地的土多呢?”这个当然是不可比的,一看就知道:当然是大地的土远远超过指甲的土。佛陀就说,“其实得到人身的数量就像这指甲上的土一样少,失去人身的数量就像大地的土一样多。”从这个方面讲的话,数量差别太大了。

前行系列 3

丁四、思维数量之差别

除了用譬喻,还可以用数量来说明人身的稀有难得。佛陀曾将少许泥土放在指甲上问:指甲上的土多还是整个大地的土多?答案当然是前者非常稀少。这一科便是通过数量的差距或差别,来显示出人身的可贵。我们应当通过这种思维的途径和角度,来得出认识与定解。

从逐层比较有情的数量来看,得人身仅仅是可能。也就是,教中说道:地狱者为夜间星,饿鬼者为昼间星;饿鬼者为夜间星,旁生者为昼间星;旁生者为夜间星,善趣者为昼间星,即仅此一点。此外有说,地狱者如大地尘,饿鬼者如恒河沙,旁生者如酒坛糟,非天者如飘雪霰,人天者如爪上尘,仅此一点而已。

是故,是总的善趣所依身难得,而其中暇满的人身尤为难得。而我们现在细查,也是夏季时仅一块地上住的含生、仅一个蚂蚁窝里的蚂蚁数,南赡部洲的人都没有那么多,如此,人和旁生的多与少成了现见之事,而人呢,也是细查不现圣教之光的边地众生的数量的话,会发现生为佛法兴盛之地的人非常难,而其中具足暇满的人身仅是零星一点等。对此思维后,对于自己得到真实的暇满,当修欢喜。

心要提示:

1、纵向比较(极小率中极小率);

2、横向比较(层层比较渐稀微);

3、现量比较;

4、由比率极小认识暇满身极其稀有。

纵向逐级比较,就是通过六趣当中上下趣的比较显示出人天的稀少。夜空繁星、白日星辰是一种比较方法,不是说地狱有情只有夜晚的星星那么多,而是说假如把地狱众生比作夜晚的繁星,饿鬼众生就只有白天的星星那么稀少。也就是说,在不计其数的地狱有情里面,只可能有一两个饿鬼;如果把饿鬼比作夜晚的繁星,密密麻麻,在这其中就只有一两个旁生。把旁生比作夜晚的繁星,人和天也就只有那么几个。由此发现一层比一层少,而且比例差距相当大。

或者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了解。比如,做一万次地狱有情也许只能做一次饿鬼;做一万次饿鬼也许只能做一次旁生;做一万次旁生也许只能得一次人身。如此一来,做一万亿次地狱有情也许只能得一次人身,可见极其稀少。如果把比例定为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夜晚与白昼星星的比例是十万比一,那么人的总数就是地狱有情总数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如此稍用数字计算就可以得知人身是多么稀少。

用比例图来显示:地狱有情的数量高到色界究竟天,饿鬼的数量高到须弥山,旁生的数量高到喜马拉雅山,非天的数量高到四层楼,人天的数量只有一根草那么高。以此排列显示不难得出结论:在六道中,原来人天只有微不足道的数量。

除了纵向逐级比较以外,还可以通过横向排列一次性进行比较,显出从地狱到人天道有情各自的数量,由此发现人天极少。首先,思维一个屋子里有多少基本粒子,然后再把它扩展到整个地球范围,当然就是无数的基本粒子,相当于地狱有情的数量。然后思维恒河的沙子,沙子比粒子大得多,因此,尽管恒河里面有很多沙,但相比于全地球的基本粒子还是会少得多。之后,想象一个很大的酒坛,里面有很多酒糟,密密麻麻。虽然在这一范围当中有很多,但比起恒河的沙子还是少得多。再想,下雪时天上飘下来的雪霰虽然多,但比起大酒坛里的酒糟,又会少得多。而人天,就像我们一个指甲上的灰尘数量,当然是极其稀少。

【思考题】

数数思维以下譬喻,从近乎零几率中体会人身极其难得:

(1) 盲龟值木喻(以心、眼、空、时四字诀进行思维);

(2) 光滑的墙壁投豆难粘喻;

(3) 竖立的针尖累豆一粒难留喻。

将文中所述几种相在心中显现时,就不难看出数量的差别。整个地球的基本粒子、恒河的沙粒、大酒坛里的酒糟、天空飘下的雪霰、一片指甲上的灰尘,其中,人天在层层的比较中数量极少。这种方法就叫做透过数量差别了知人身稀少。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精确,但通过比较总会有一种大体的感性认识:原来人身竟是如此稀少,太宝贵了。

最后一句“仅此一点而已”是通过逐层比较得出的结论。如同说“极小几率中的极小几率”,好比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中,画上一个小圈,它的比例当然极小。同样,无量无数铺天盖地的地狱众生中,只有一小圈是饿鬼有情;在饿鬼有情的范围里,又看到只有极小的一点,代表旁生有情;在旁生有情中,又只有更微小的一点,代表修罗有情;在这其中又缩到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点才是人天。好比在银河系里,就只有面前一群人,此外再也没有,所以说是“仅此一点而已”。

现量逐级比较,论中是举出西藏夏季草原的情况。仅仅一片地上(几平方米)的含生数目,或者一个大蚂蚁窝的蚂蚁数量,就已经不知是多少亿倍地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人口总数。蚂蚁们也成为一个个王国。如果把地球缩小无数倍,缩成一个小土丘,那么地球上的人就如蚂蚁般大小,住在蚁穴般的单元里。如是,地球上有多少个蚂蚁窝,蚂蚁的总数就有人类总数的那么多倍。

蚂蚁尚且如此,何况还有各种飞虫、爬虫等等。比如,在南方的河边或山林,一场雨过后,地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小黑虫,数量多到令人吃惊。或者在草丛、芦苇堆里,忽然生出蚊子、飞虫等不计其数的湿生有情。即使是在一条街上的路灯下也会看到无数飞蚊或虫子,但街道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又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牛迁徒时是几十万头一起行进,身体庞大的旁生尚且如此,何况微小的旁生?

当今医学发达,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个人体中有多少细菌,以它们的比例来理解人与旁生的比例,就能知道有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是沦为低级生命。或者观察水族的状况:在一条大鱼的体内就有几十亿鱼子,密密麻麻、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远远多于人类数目。即便是一片水域里的水族数量,也能超过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旁生尚且如此繁多,何况是饿鬼有情、地狱有情的数目?或者说,单跟旁生相比,人类数目都少得可怜,何况是跟饿鬼有情、地狱有情相比?简直是无法计算,以佛的天眼去看,十方法界里的地狱有情尚且是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得获人身极其宝贵。

人类已经是如此稀少,但我们还要再进一步观察,在人类的范畴中,具足暇满的人有多少?首先从区域上看,地球有五大洲,有上百个国家,其中只是中国、韩国、日本、泰国等有佛教流传,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佛教,甚至大多数人连一个佛法的名词都听不到。以他们受生的业力,今生就处在蒙昧、愚痴、不开化的状况中,根本遇不到佛法的光明。

再缩小到有正法的国土来看,也不是人人信佛。譬如中国,我们在读小学、中学、大学时,发现信佛的人只是百分之一或者更小的比例。在一个班级里,非佛教徒占绝大多数,信佛的好像外星人一样,都不敢公开自己信佛。譬如,上海的几千万人中有几人信佛?一个小区里可能只有几个。也就是说,在有佛教的国土里,信佛的人也只是星星点点。

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花,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

再缩小到信佛的人群中观察,真正具法的暇满人身有多少呢?很少。譬如,大家都在听讲佛法,但严格衡量起来,自己在暇满上能打几分呢?从“入教门”来说,很多人没有出离心,只是求福消灾,为得现世乐受。如上所述,在茫茫人海里,只有星星点点的一小撮学佛人士,而学佛人士当中也是绝大多数求现世,根本不考虑来世或解脱,就只能说明具法人身极其稀少。同样,具有坚定的皈依心、能一心向法依法或者具有菩提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进一步来说,能修有成就的人,当然就更加稀少。

如是,暇满人身极其难得,所谓“缘生可贵、因缘难得”,它需要积聚很多因缘并消除违品,才能真正入圣教门,再经过稳固长期地升进,之后才能得到成就如《大智度论》所说:“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花,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三种法都是因时多,得果少,真正能不退则极其稀有。即使在具法人身当中,得果者也是非常稀少。因此,我们应当一心求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方便门,一旦往生,决定不退。

而且,我们今天得到如此宝贵的暇满,应当勤修欢喜,因为是在无数众生里面出现了稀有的一个。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极稀有的修法宝器,竟然在自身上出现了无数众生都不具有的暇满,十分难得地聚集了众多的修法机缘。

此时应当修习欢喜:我得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修法财富、资本,好像忽然被推到了修法的天王宝座上。并且应当思维:这是在做梦吗?我竟然得到如此殊胜的人身,生在这修法的宝洲,可以采集任何功德财宝,可以日日夜夜创集正法财富,世上竟然有我这样幸运的人!

然后,观察到茫茫无际的众生,他们是处在怎样的苦受中、庸俗的无暇中,或者散乱、烦恼、斗争、愚昧等当中,或者处在黑暗不见正法光明的状况里。再观察到,多少人在现世非法道上奔波,没有任何修法的机会,而我竟然出现全分的机遇,这是多少劫来修集的大福报啊!此生成为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生,好比万年昙花开,今天终于现前了珍宝人身,如是数数修欢喜心。之后,格外地珍惜人身,善加运用而不令荒废

“修欢喜”,要生起如博朵瓦所说坌宇老人重得“玛卡喀”般的欢喜心。过去坌宇有个雕房叫做“玛卡喀”,非常壮丽,后来被敌人劫夺,时间长久而失毁,不现往昔的壮观。有一个老人因为这一雕房的缘故,心里非常痛惜:壮丽的雕房竟然失坏了?后来有一次,听说雕房又重新回归主人,他行动不便,就拄着一根矛杖步履蹒跚地来到雕房,欢喜地说:“现在又得到了玛卡喀,这不是梦吧?”如今我们得到暇满,也应当以此等欢喜心来修习正法。在没有生起如是欢喜心之前,应当精勤修学暇满

人身宝

如是一切暇满功德善为具足的话,则可称为“人身宝”,从今日起是现前了它。不具彼等的话,纵然在世间有灵活的心识,却不是人身宝,称为“庸俗人身”或者“凡人”,称为“大殃祸者”,称为“无实义人”,称为“空过者”,如同手握如意宝而空过,及入宝洲而空返般。

完好地具足这一切暇满功德的此身可以称为“人身宝”,从今天开始是现前了它。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些暇满功德,即使在世间方面有很灵活的心识,也不是人身宝,只能叫做“庸俗人身”或者“凡人”。他们没有比一般人高尚之处,甚至没有比畜生高尚之处,只为饮食男女而活,人生目的就只是寻找欲乐。

“大殃祸者”,用人身做杀盗淫等诸多罪业,它就成为巨大的灾星,成为造集殃祸的最大因素。

“无实义人”,没有摄取坚实的法财,只为寻求泡沫般的现世利益,他的人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声色名利等都是虚假泡影,不是以珍宝人身所应当追求的。我们应当开始觉悟,从一分法道进入,摄取到对今生来世以及解脱成佛有实义的正法,在法道上一分一分地修行,使人身具有实义。

“空过者”,好不容易得一世人身,却没有得到任何功德财富地空手而返,又落入恶趣。

譬如,得到如意宝时,本来应该随着自心的欲求,摄取无数的资具受用,而他却将如意宝白白闲置、浪费,最后失坏。同样,得到暇满人身如意宝,如果具有取心要欲,就可以日夜不断地流现出无数的功德法财,得到解脱和成佛的无量利益。如果不善用它来摄取心要,也不过是白活一世,几十年过去,人身宝将失坏无余。

再者,得人身犹如到达一座充满珍宝的金洲,如果具有取心要欲,就可以昼夜不断地摄取无数功德妙宝;如果没有希求心,没有志愿,尽管入于宝洲,也还是会被业力驱遣,空手返回黑暗的恶趣之乡,这是何等的愚痴!

总之,如果没有具足暇满功德,也没有发生取心要欲,的确如上所述,是成为庸俗人身、大殃祸者、无实义人、空过者等等。

暇满难得

(三)以量难得

在众多的有情类中,得暇满身的比例是极小的。经上说:地狱的众生像大地上的微尘那么多,饿鬼像弥满虚空的暴风雪雪粒那么多,旁生像酒糟那么多,而善趣人天的数量像指甲上的尘土那么少。又说:六道各类的有情,上上和下下相比,下下有情像大地上的微尘那么多,上上有情像指甲上的尘土那么少。

有人问:为什么下下的有情数量这么多呢?这是因为:因上造不善业的人非常多,造善业的人极为稀少;而且造很大不善业的人极多,造轻微不善业的人极少。这就像走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极容易滑倒一样,众生造恶业堕落是极容易的,造善业上升却非常困难。

所以,在众多的有情类当中,得暇满人身是极罕见的。帕当巴尊者说:“总体上见诸类有情身时,几乎没有得人身的。各别地看单个有情身时,得人身也只是有可能性。”意思是说,把无数的有情身合在一起看,清一色的都是非人类身,几乎见不到人身。而各别地看每一个有情,看他能不能得人身,结果也只是有一点可能性。

扩展阅读

在任何时候,估计有大约 10 quintillion(10,000,000,000,000,000,000)只昆虫个体存活

Numbers of Insects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https://www.si.edu/spotlight/buginfo/bugnos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nd documented that insects are the most diverse group of organisms, meaning that the numbers of species of insects are more than any other group. In the world, some 900 thousand different kinds of living insects are known. This representation approximates 80 percent of the world's species. The true figure of living species of insects can only be estimated from present and past studies. Most authorities agree that there are more insect species tha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named by science) than there are insect species that have been previously named. Conservative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is figure is 2 million, but estimates extend to 30 million. In the last decade,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ntomofauna that exists in the canopies of tropical forests of the world. From studies conducted by Terry Erwin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in Latin American forest canopies, the number of living species of insects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30 million. Insects also probably have the largest biomass of the terrestrial animals. At any tim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some 10 quintillion (10,000,000,000,000,000,000) individual insects al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umber of described species is approximately 91,000. The undescribed species of ins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is estimated at some 73,000. The largest numbers of described species in the U.S. fall into four insect Orders: Coleoptera (beetles) at 23,700, Diptera (flies) at 19,600, Hymenoptera (ants, bees, wasps) at 17,500, and Lepidoptera (moths and butterflies) at 11,500.

Several enlightening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volving the numbers of individual insects in a given area. In North Carolina, soil samples to a depth of 5 inches yielded a calculation that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124 million animals per acre, of which 90 million were mites, 28 million were springtails, and 4.5 million were other insects. A similar study in Pennsylvania yielded figures of 425 million animals per acre, with 209 million mites, 119 million springtails, and 11 million other arthropods. Even specific insect speci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quite numerous, with calculations of from 3 to 25 million per acre for wireworms (larvae of click beetles).

Certain social insects have large numbers in their nests. An ant nest in Jamaica was calculated to include 630,000 individuals. A South American termite nest was found to have 3 million individuals. Locust swarms are said to hold up to one billion individuals.

These great numbers of insect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were creat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ir long geological history, the capability of flight, their small size that allows survival in many various habitats, their ability to store sperm for delayed fertilization, and their general adaptive abilities to the environment. Insects have remarkable 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abilities, which have usually led to the vast numbers of individuals in nature. East African termite queens have been recorded to lay an egg every two seconds, amounting to 43,000 eggs each day. To appreciate the population potentials of insects the example of the housefly is sometimes used, stating that the descendants of one pair of this insect, provided that they all survived during a five month season, would total 190 quintillion individuals.

Recent figur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million insects for each human on the planet! A recent article in The New York Times claimed that the world holds 300 pounds of insects for every pound of humans.

Selected References:

Erwin, T. L. 1983. Tropical forest canopies: the last biotic frontier. Bulletin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Volume 29: 14-19.

Janzen, D. 1976. Why are there so many species of insects? Proceedings of XV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ntomology, 1976: 8494.

May, R. M. 1988. How many species are there on earth? Science, Volume 241: 441-1449.

Pearse, A. S. 1946. Observations on the Microfauna of the Duke Forest. Ecological monographs, Volume 16: 127-150.

Sabrosky, C. W. 1952. How many insects are there? in Insects: The Yearbook of Agriculture. U.S. Dept. of Agr., Washington, D. C.

Prepa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Systematic Biology, Entomology S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n cooperation with Public Inquiry Service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Information Sheet Number 18, 1996

中文翻译:昆虫数量(物种和个体)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并记录了昆虫是最多样化的生物群,这意味着昆虫种类的数量比任何其他群体都要多。在世界上,已知的活昆虫约有 90 万种。这种代表大约占世界物种的 80%。昆虫活体种类的真实数字只能从现在和过去的研究中估计出来。大多数权威人士都同意,尚未描述(科学命名)的昆虫物种比以前命名的昆虫物种多。保守估计表明这个数字是 200 万,但估计扩展到 3000 万。在过去的十年中,世界热带森林树冠中存在的昆虫群受到了很多关注。根据史密森学会昆虫学系的 Terry Erwin 在拉丁美洲森林树冠中进行的研究,昆虫的现存物种数量估计为 3000 万种。昆虫也可能拥有陆地动物中最大的生物量。在任何时候,估计有大约 10 quintillion(10,000,000,000,000,000,000)只昆虫个体存活。

在美国,描述的物种数量约为 91,000。然而,美国未描述的昆虫种类估计约为 73,000 种。在美国,数量最多的被描述物种分为四个昆虫目:鞘翅目(甲虫)为 23,700,双翅目(苍蝇)为 19,600,膜翅目(蚂蚁、蜜蜂、黄蜂)为 17,500,鳞翅目(飞蛾和蝴蝶)为 11,500。

已经进行了几项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涉及特定区域内个体昆虫的数量。在北卡罗来纳州,5 英寸深度的土壤样本计算得出,每英亩大约有 1.24 亿只动物,其中 9000 万只是螨虫,2800 万只是跳虫,450 万只是其他昆虫。宾夕法尼亚州的一项类似研究得出的数据为每英亩 4.25 亿只动物,其中有 2.09 亿只螨虫、1.19 亿只跳尾动物和 1100 万只其他节肢动物。甚至特定的昆虫种类也已被发现相当多,据计算每英亩线虫(点击甲虫的幼虫)有 3 到 2500 万只。

某些群居昆虫的巢穴中数量众多。据计算,牙买加的一个蚁巢有 630,000 只蚂蚁。一个南美白蚁巢穴被发现有 300 万只白蚁。据说蝗虫群可容纳多达 10 亿只。

这些大量的昆虫物种和个体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它们悠久的地质历史、飞行能力、允许在许多不同栖息地生存的小尺寸、它们储存精子以延迟受精的能力以及它们的一般适应性环境的能力。昆虫具有非凡的繁殖力和繁殖能力,这通常导致自然界中存在大量个体。据记录,东非白蚁蚁后每两秒产一个卵,每天产卵 43,000 个。为了了解昆虫的种群潜力,有时会使用家蝇的例子,说明一对这种昆虫的后代,如果它们都在五个月的季节中幸存下来,总数将达到 190 quintillion。

最近的数据表明,地球上每个人有超过 2 亿只昆虫! 《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称,世界上每磅人类就有 300 磅昆虫。

参考资料:

Erwin, T. L. 1983。热带森林树冠:最后的生物前沿。美国昆虫学会公报,第 29 卷:14-19。

Janzen, D. 1976。为什么有这么多种类的昆虫?第十五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论文集,1976 年:8494。

May, R. M. 1988. 地球上有多少物种?科学,第 241 卷:441-1449。

Pearse, A. S. 1946。对杜克森林微型动物的观察。生态专着,第 16 卷:127-150。

Sabrosky, C. W. 1952. 有多少昆虫?在昆虫:农业年鉴。美国农业部,华盛顿特区

由系统生物学系昆虫学科编写,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公共咨询服务机构合作, 史密森学会

信息表编号 18, 1996

2 对比

前行广释

下面通过几个不同的对比,进一步说明虚耗人身者的愚痴:

(一)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

获得人身与得如意宝比起来:如意宝只能满足即生中饮食、生活等一切所需,比如中奖一千万美金,只能在今生中购买房屋、轿车,享受短暂的幸福而已,对来世的快乐却无计可施,故钱财的能力非常有限;而得到人身与此截然不同,依靠它行持善法,完全可以超越三界、自度度他,所以如意宝与人身宝无法同日而语。然可惜的是,有些人对轮回没有厌离心,致使此人身宝白白空耗,非常可惜!

因此,得到人身之后,不能随随便便空耗,一定要把每天的时间用上。其实珍惜人身就是珍惜时间,应将时间看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行持善法。比如这里的发心人员,天天发心不能缺,此外有空余时间的话,也没必要懈怠懒惰、睡懒觉,否则修行绝不会成功。虚云老和尚的传记中说:有两个和尚,认为大方丈不在,就一直睡懒觉,结果鬼怪来了,把他们狠狠处罚了一顿 。可见,不珍惜时间好好修行的人,鬼怪也会找你麻烦。而善法意乐特别强的人,无论对生病、出违缘都不在乎,非人即使想为难你,也无从下手。

(二)如颂云:“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

即使登上帝王之位,也难与值遇具相上师相提并论。但是无有恭敬心的人,只把上师视为普通朋友,以至于无法获得上师相续中的甚深境界,非常可惜!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如果把上师当作凡夫人,绝对得不到上师的意传加持。要知道,加持源于自己的信心,若把上师看作佛,就能获得佛的加持;若把上师看作菩萨,就能获得菩萨的加持;若把上师看作上等人,就能获得上等人的加持。比如上师说一句“不能散乱”,假如你把这四个字当佛语来对待,那有一分恭敬得一分法利,你肯定能得到不同的加持;如果你觉得:“什么不能散乱啊,上师你天天都在散乱,还说我!”则必定得不到任何加持。对我们而言,如今可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因此,遇到殊胜的佛法和上师之时,要想方设法令自己获得解脱。

(三)如颂云:“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

我们即生中发了菩提心受菩萨戒,得局长、处长、科长等官位根本没法与之相比。可是没有悲心的人,不珍惜自己的菩萨戒,常对众生恶心相向,将菩提心像石头一样抛弃,非常可惜!

(四)如颂云:“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

获得密宗续部的灌顶,得到转轮王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但密宗的根本就是誓言,那些不守誓言的人,所有的加持功德、意传智慧都将付之东流,自相续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最终反而会堕入恶趣,非常可惜!

现在许多学密宗的人,根本不重视守誓言、修加行,求的只是得这个灌顶、得那个灌顶,可能想灌顶时有点吃的喝的吧,不一定是希求加持和成就。假如你想得到加持和成就,其根本就是要修加行、守誓言,若没有考虑这两者,光是参加个仪式,相续不一定有大的改变。

这一点也看得出来:任何一个修行人,倘若对誓言特别重视、对加行特别重视,修行势必蒸蒸日上,越来越有进步;如果他对这些不屑一顾,成天只是东奔西跑,求一些新鲜法,最后自相续定会与法背道而驰。这也是我们亲眼所见、有目共睹的事实。

(五)如颂云:“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依靠上师窍诀现见心的本来面目,比亲见诸佛菩萨更加难得。可是没有精进的人,即使认识了心的本性,后因种种散乱,没有继续护持,就像智悲光尊者所说,初学者虽明心见性,但就像云间出现的阳光一样,一会儿又被分别的乌云遮住了,心很快会恢复到迷乱的状态中,非常可惜!

因此,我们修密法时,若依靠上师窍诀见到了心的本性,则还要不断地修行、一直修行。有些人得了很多修心教言,对心性肯定有所体悟,此时必须持之以恒地串习,不然到了一定时候很容易退失,故千万不能舍弃精进。

前行广释辅导 26 课

总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上面这段话,主要是用教证来说明它的数量差别。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眼根去观察一下。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

我们就不用教证了,通过我们的眼根、耳根来做观察,尤其是通过眼根来做比较。

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夏季中,因为冬季藏地除了人之外,其它小的旁生是看不到的,牛羊还有,但蚂蚁在冬天是看不到的。华智仁波切是以夏季为比喻,夏季旁生非常多。因为他老人家生活的地方就是草原。在这些牧区,有很多草甸,草甸上就有很多蚂蚁筑造巢穴。有些大的巢穴里,有很多蚂蚁生存在一起。一个蚁穴里蚂蚁的数量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的人数,超过整个地球上的人数。

现在看电视里演的动物世界,有诸如此类的,这些频道中演的这些数量,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很大的草原上,很多这样上百上千个土堆。每个土堆就是一个蚁穴,每个蚁穴中蚂蚁的数量,几十亿不止,很多很多,没办法想象。现在用比较微小的摄像机可以进入蚁穴内部去做拍摄,他们计算出的数量是惊人的,没办法比较。从这方面讲,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就超过了南瞻部洲人的数量。

我们说人很多啊,并不是人身难得呀?一个城市中有上千万,到处都是人。但现在整个地球 70 亿人口,如果放在整个南瞻部洲、地球上和旁生来比的时候,那就绝对不成比例!一个蚁穴中蚂蚁的数量就超过整个人类,这是没法比的。而且,越空旷的地方,小旁生越多。

但即便是在城市里面,人和旁生也是不成比例的。虽然城市里面有几千万人,一个城市里面的旁生绝对不止几千万。打个比喻,我们把这个城市分成一家一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如果一家里面有三口人、四口人或者五口人,一个房子里有四五个人,但你有没有观察下,这个房间是旁生的数量多,还是人的数量多?观察后就会发现旁生很多。夏天苍蝇、蚊子,还有很多小的含生,很多很多!不止几十个。所以这个比例是怎么样的?这还是在房间里,外面的更多了!外面的树、草下面,没人住的地方更多了!还有下水道里,多得不得了。沙发上面,很多螨虫不都是含生吗?都算含生。

这样的数量,不观察、不思维,不觉得悬殊,真的观察分析时,人的数量和旁生的数量简直没法比,真的没法比!旁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还有海里面、草原上、城市里,很多地方旁生的数量非常多,真的是太多了。我们通过这样的比较,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这以上我们泛泛对比了其它众生和人的数量,总的人的数量很少。即便现在地球上有 70 亿人,和旁生数量比较起来是非常少的。更不要说,我们看不到的、更加庞大的团队了:饿鬼团队、地狱团队。更加多的我们根本没法比。

前面通过教证,我们知道其实旁生的数量和饿鬼、地狱众生的数量,是没法比的。饿鬼、地狱数量非常多。所以说这么多众生越比较、越分析、越观察,你就会觉得人的比例越来越少,根本就不值一提,太少太少了。

我们不知道暇满难得,主要是我们还没有把眼光放长远、放宽大。如果按教证给我们提示的思路去观察,人的数量是很少的。为什么人的数量少?因为他的因缘难以积聚。当然这里主要关系到善业和恶业,造了善业多就可以转善趣,造了恶业多就会堕恶趣。而恶业是容易造的,要具足造恶业的因缘,基本上一下子就具足了。但是要具足造善业的因缘就非常费力。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方面有这么多的数量差别?主要还是因为造善、造恶的这种因缘力。

既然是造恶容易造善难,堕恶趣容易转善趣难。我们就要反观一下,现在我们在做什么?是造善多还是造恶多?我们造善的时候,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相似的造善?对我们来说,造恶没有假的。像菩萨那样,造了恶但还是假的恶,这实际上是善法;对我们来讲,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但我们造恶的能力一定是真实的。贪心是真贪心,嗔心也是真嗔心,愚痴、嫉妒都是真实的,杀生、偷盗、邪淫也都是真实的。但造善就不确定了,因为造善的因缘难具足;造恶,只要你造了,基本上就是实打实的恶业,里面没多少水分,都是比较真实的恶业。

有的时候,我们要反观下自己:我现在得到人身,能保证下一世还能得到吗?如果不精进努力,佛陀都没办法给你打保票。我们要想生生世世还要得到人身,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在今生这个人身的基础上努力修行,尽量多地修善法。即便没办法彻底断除恶业,也要尽量多修善法,尽量把造恶的程度、时间,缩到最少、最短。

尽量把造善业的心意和时间多去满足。要尽量多造善法。对善法要培养起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生生世世都有获得人身的善根。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普通人身很难得,下面在人类中还要做个比较。因为我们现在毕竟不是在讲普通人身。普通人身其实也很难得,但是普通人身和暇满人身还要再做一次 PK,做一次较量:到底哪一个更多,哪一个更少,哪一个力量大一点。这样一步步下来,通过数目的差别这种很直观的方式作对比,我们慢慢地闭目思维观想就知道:暇满的人身真的很难得。在这个方面就可以引发定解。

人类也是一样,

什么叫人类也是一样?就是说人类内部,普通人身和暇满人身的数量也是有差别的。

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

这里讲到了观察暇满人身和普通人身的数量差别。“观察无有佛法光明的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的地方的人极为罕见”。真正来讲,传统的佛法兴盛的地方,就那么几个地区。比如,中国的藏地和汉地自古以来就是佛法比较兴盛的地方;再比如以前的朝鲜、日本;再远一些的比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还有印度、尼泊尔等等。

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佛法已经慢慢没有了。像北朝鲜就不用讲了,基本上宗教都还没有恢复;南韩还有一些佛法,但是现在基督教越来越多,佛法越来越少;日本还算可以,佛法基数还是比较大的;其它像印度本土信佛法的人基本没有了;尼泊尔的外道占大多数,虽然佛法方面相对于其它地区还好一些,但是数量上还是外道多。所以,即便是传统意义上佛法比较兴盛的地区,现在的状况也是大不如前了。

比如中国的藏地佛法还是比较兴盛的。但是汉地以前佛法很兴盛,现在如果你在大街上走,要碰到一个学佛的人是很困难的;如果你去坐公交车,一个公交车里面你就问,除了你之外有没有一个信佛法的是很难说的。所以说生在佛法光明地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即便是处在佛法光明地,暇满人身的比例也是很小的。大恩上师在讲记中用城市里面寺院的数量来做一个推理。城市里寺院的数量很少。虽然这不能够百分之百地说明问题,但它从统计或概率的角度,也可以说明这种比例之小。因为寺院少佛法的影响率就很有限,这样暇满人生的数目也不会特别多的。

其它的不是传统意义上佛法兴盛的地方,像西方和非洲等等。很多地方其实佛法根本没有兴盛过。但现在交通便利了,其中有些地方也开始有些佛法的传播,但是基数毕竟还是很少。以前我们也看过一个统计,当时人口总数不到七十亿,可能就是六十亿左右,其中佛教徒只有三到四亿。确切数量有可能多一些,也有可能少一些,总之佛教徒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是很少的。这么多人当中,只有三到四亿的佛教徒。

但是这些佛教徒是不是暇满人身还不敢确定。因为可能有些是皈依过的,有些只是信仰佛法,有些说是家庭信仰。这些都算不上是真实的暇满人身。并不是说我皈依了,或者自己说自己是佛教徒,就可以确定是暇满人身。只是泛泛地讲佛教徒三到四亿。如果按照十八种闲暇的条件来观察,三到四亿的佛教徒中要筛选,可能还要去掉一多半。所以条件还是比较严格的。

必须要入佛法,上师要摄受。如果再加上其它如不业际颠倒等条件,暇满人身不多。即便是三、四亿也很少,更何况三到四亿还不都是认认真真想要学习佛法,想要求解脱的。参照前面讲的,如果耽著今生都不算是人身的暇满,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那的确非常少!得到暇满人身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不能够随随便便认为:我有了暇满人身了,我已经过关了。如果我们有这个心态,比较危险。

如果我们有种危机意识呢?要保持暇满人身很难,也许现在都不一定是。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愿意上进、愿意争取,愿意去真实地创造更好的条件,那么,就有可能让自己不太圆满的身份更加圆满。所以从侧面看,要认识到,现在有佛法光明的人是极为罕见的。

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

太少了。实际上你要真心实意修学佛法,具有修学佛法的条件,真正来讲,人身是绝无仅有的。

前行系列3

丁四、思维数量之差别

枉活一世——我是人吗(5种愚痴)

如颂云:“得珍宝人身,获摩尼难及,诸无厌离人,见其空耗否?值殊胜上师,得王位难及,诸无信敬人,见其平交否?求发心仪轨,得官位难及,诸无悲心人,见远抛石否?得续部灌顶,转轮位难及,诸无誓言人,见付东流否?睹心性本面,见诸佛难及,诸无精勤人,见入迷乱否?”

获得珍宝人身,是得摩尼宝也比不上的。摩尼宝只出生物质资具,不出生我们内心的安乐;只利益今世,不利益来世;只能得现世乐受,不能得无上菩提安乐。而人身宝却能源源不断地流出今生来世、现前究竟、解脱成佛无量无边的利益。因此说,得摩尼珠比不上人身宝。但是,对于没修好前行、不厌离世间的人,只是无意义地空耗人身,一天天浪费时间,直到死为止,你是否见到了这一点?其实就是指我们这些没有厌离的人,一直不肯停息对世间的追求。如今修前行就是针锋相对,是要把追求世间的心完全退掉。因此,我们应当冷静,所谓“世上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又想抓取五欲享乐,又想获得如来果位,但实际上不可能有这样的美事

普贤上师在前文中也交待我们,已经得到暇满人身、知道取舍扼要,在自由自主的此时,应当遵照上师的教令修持,断除轮涅纠结,这一点对于我们而言极其重要。如果内心整天在轮回和涅槃两边拔河,又想得涅槃果,又想抓轮回,最终只能是一无所获。香车、美女、名誉、金钱、网络、影视、吃喝、打扮、交际、应酬等等都是世间法,在这些世间法中打诨度日,把无价之宝的人身浪费在制造杂染业上,积下无数生死业因,就太愚痴了,或者如同用金盆盛装粪便一样不值得

遇到殊胜的上师是得王位都比不上的。得王位只是暂时风光,过后一无所有,而遇到具相的上师,能够赐给我们无上法王的地位。但是,对于没有信心和恭敬的人来说,竟然跟上师平起平坐。你看到他跟上师平辈般的交往了吗?这就是现代自由民主派的作风,要跟上师拍照,还拍拍肩膀、称兄道弟,以为自己跟上师没什么不平等,实际只是不断地造下重罪而已。他根本不肯修持依师法,不能臣服、恭敬、承事、供养,不能以清净心受持师教、殷重修持,最多只是巴结、讨好上师,想得一些名利。

求发菩提心的仪轨是得官位也比不上的。得官位者也许能当到市长、省长,再往上爬也不过当上副主席、内阁成员、总统等等,然而求发心仪轨能使我们成就无上佛果。一旦发起珍贵的菩提心,犹如迦陵频伽鸟在蛋壳之中发出的音声就超过了群鸟,又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但是,没有悲心的人只在口头上念一念,把发心仪轨或誓言像远远地抛石头般,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得到续部的灌顶是转轮圣王位也比不上的,但是对于不守誓言的人来说,就像任其在水中漂走一样,见到了吗?不珍惜人身,不以人身摄取三乘殊胜大义的人,就是不懂得无价法宝的意义,他的浪费最为可叹可惜

见心性的本来面目,是见诸佛也比不上的。这才是真正具有实义,见到了它就是见到了万法的本元,悟入大道,但是,对于没有精勤的人来说,即使给他传授,他也时时入于迷乱,根本不肯痛彻悔改。上师已经再再教诫,世间一切无不虚假,可他还要钻营世间法,甘愿入于迷乱,众生的顽劣真是令人无可奈何!他不知道如何珍惜人身,如何在一生中修成佛果,返回自心的本来面目,来完成这件最重大的事。对于彼等不知珍惜生命,不珍惜法缘的人来说,再再宣说一切教诫也如同未说,他们是诸佛也难以救度的可怜人

3 珍惜

大圆满前行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 的果报。大智者称幢 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 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前行广释辅导 26 课

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

对这个问题好好地深思一番,这就需要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好好放在心上去看;观修的时候要把这个问题通过打坐的方式去观想。平常我们看书的时候,会做深入的思维。但观想是把所有的外缘平息掉,然后一心一意地专门去观想这些内容,有的时候就容易在这种观修当中打坐,在座上观修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对法义产生进一步的融入,心更加容易融入到法中。观修其实也是一种深思,在座上深思一番之后越来越能够体会到:现在的人身非常难得,得到之后应该很欣慰、很喜悦。

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

如果我们“暇满的所有功德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怎么观察,暇满的人身全都具足,是十全十美的。那么从今天开始,已经实现了珍宝人身。具有了珍宝人身又怎样呢?关键是你后续还是要去观察。因为有了暇满人身之后,可能自然而然就会想怎么使用它,怎么能不浪费它等等。有了这个基础就要去规划。因为有了这个实力,站在这么高的高度了,自然而然地可能对解脱道会有一些希求。有希求的情况下,自己会规划,如何更好地修行来圆满暇满人身的意义,因此就实现了珍宝人身。

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

如果在修学佛法方面的闲暇条件还不是十全十美,还有缺憾不足。当然缺憾不足要看到底是哪方面缺、缺了多少,缺的严重还是只缺一部分。如果只是缺一部分,通过精进,较快的时间内可以弥补。所以如果真的不够,我们就要精进地补全。假如不够你还不精进,那即便在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还不是珍宝人身,只是普通人身。

有些人觉得:“我当然是社会的精英啊!我的容貌、世间的智力、文凭等等都是超一流的,所以我这个人身应该不是普通人身,我是人上人。”但佛法中的“人上人”不是说世间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大,而是说你在求解脱道方面到底具足了多少条件。即便世间法方面非常聪明伶俐,比如,投资看好了就投得很准,炒股只要一炒就得到很多收获,基本上不会失手,像“股神”等等;或者口才很好、反应敏捷、人气很高,又有智慧、又有勇气,所谓“智勇双全”(以前古代有智勇双全的将军、勇士,现在也有智勇双全的人),即便是这类人,自认为“我和普通人不一样,我是人上人,普通人不具有我这些”,但是按照佛法的标准来衡量,这算不得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

是普通人身还是珍宝人身,要看你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追求的是解脱道、佛法,条件就具足了,就是珍宝人身。否则,不管你在人群中怎么厉害,但是你所追求的仅仅是世间利益的话,那不能算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

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

普通人身还有其它的名称(通过他所具有的法相或者很多不同的侧面来定义),其中一个特征是“相似的人身”,我们叫他相似者。为什么叫“相似”?因为这个人身没有办法让你今生后世的利益最大化,你还没有真正发挥人身的最大潜力,只是相似地获得了一些安乐而已。其实,我们人身只能得到这一点吗?不是。我们之所以和旁生等其他众生不一样,是因为人类的潜力很大,可以在身体和智力的基础上,追求解脱、发菩提心、安住空性等等,这种潜力完全可以发挥出来。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追求一些普通的世间法上面,只能叫相似者——你做的是相似的事情,获得的也只能是相似的利益而已。在世间中得到了再多的财富、再多的名誉,也只是相似的安乐,是暂时的,死后不可能带到后世。从这个方面来讲,普通人身称为相似者。

也叫灾祸者。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没有认认真真地用普通人身修持善法,在追求世间八法、轮回安乐的过程中,通过贪嗔痴会造罪业,其实就成了灾祸者。你会造下招致后世灾祸的很多条件,种下很多灾祸的因。在今生以及业引发的后世中,都是伤害自他。因此,不是利益者,而是灾祸者,普通人身也可以从这上面安立。

也叫无心者——看起来像一个人,但是没有最核心的东西。不管外表上看起来像不像人,或者即使很像人,比如有些蜡像非常像人,但只是“像”而已,为什么呢?缺乏最重要的东西——心识。没有心识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你虽然获得了普通人身,但是不追求解脱道、不追求出离,就相当于没有心一样。明明可以获得殊胜解脱,但是你不去追求。不管佛陀和上师怎么劝你,但是就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的,你就像石头和铁球一样没有心,怎么讲轮回的过患你都无动于衷,根本没办法打动你,好似铁石心肠,那么你这样是不是一个没有心的人呢?怎么让你用这个暇满人身去追求最大的利益、追求解脱,你也听不进去。从这个方面来讲,就是无心者,跟一个没有心的人说解脱道是没有办法起到作用的。

总之,如果只是追求现世利益,就相当于是一个无心者。他没有追求解脱,就像人最核心的东西——灵魂、心识没有了,就不算是一个真实的人。普通的人身如果不追求解脱,不知道除了现世的名闻利养之外,还有一种状态叫解脱,叫自利利他,叫彻底觉悟、让众生觉悟,是完全没有伤害的解脱状态。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不追求,不去种下解脱之因的话,那就是无心者。

然后是空返者。空返者白白获得了人身,就像下面讲的,到宝洲去取宝藏,但是到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拿,逛了一圈就回来了,这叫空返。明明可以得到很多利益,但是你错失掉了,就叫空返者。

你获得的人身是可以修持更多利益、可以让你生生世世获得大宝藏。在生生世世中,如果你发了出离心、菩提心,修了很多殊胜善根的话,这种善根可以让你究竟成佛,或者让你获得菩萨的果位、获得解脱。即便是在还没有获得解脱道之前,你现在如果能够精进地修持善法,也会在生生世世中获得人天善趣,获得很多殊胜的受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你现在的人身去争取、做到的。

通过短时间的投入,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但是你就是不做、放弃了、空返了。你明明可以得到的却不做,相反还对追求解脱的人冷嘲热讽、打击、挖苦等等。不仅自己不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反而阻止别人去获得,这就是空返者、无心者、灾祸者、相似者。我们得到人身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像佛经中讲的“趋向宝洲,空手而回”一样,是很愚痴的做法。这个愚痴并不是世间的愚痴,是不了知真实义愚与业果愚,不知道有解脱道,从这个方面讲,就是空返者。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好好修行,也非常可能变成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和空返者。所以,观修无外乎让我们反观自己的状态:我们在修学佛法方面是不是真实地投入了、真实地想去做。如果不是,就很有可能没有把基础打牢,以为自己已经如何了不起了,本来自己是有缺憾的,但是觉得自己是十全十美了,这样就不会精进调整。如果不精进调整,就非常有可能变成虚耗人身的相似者。

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

这种人就好像手中握有如意宝,但是没有使用它,空耗了。我们刚刚讲了,如果你懂得如意宝的价值,懂得使用它的方法,如意宝可以提供不可想象的巨大利益!但是你得到了如意宝,抓在手上却不认识,你守护的如意宝当然就毫无意义地空耗了,最后你在贫穷中死亡。如意宝还可以遣除很多疾病,但是不懂使用的话,你拿着这个良药如意宝就这样病死掉,非常可惜。

暇满人身的价值就和如意宝一样,可以源源不断地让我们获得巨大利益。并且,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开显解脱道》中说:“人身的价值远超胜于如意宝。”为什么比如意宝还超胜?因为如意宝只能满足你今生的利益,比如遣除疾病、赐予财富等等,但是它没有办法赐给你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解脱道。

暇满人身既像如意宝也超胜如意宝。一方面,通过暇满人身修行善法,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衣食。为什么呢?因为衣食是通过福德显现的。你获得人身,通过发大心上供下施、供曼扎等等,短时间中可以累积巨大的善根。这个巨大的善根一旦成熟,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巨大钱财,以及很多福德、福报——暇满人身可以连续不断地赐予你暂时的人天善趣以及种种受用。

另一方面,暇满人身还可以赐予你出离心、清净的戒律、守清净戒律的机会、菩提心、六度四摄、修菩萨道、修空性,获得阿罗汉果、菩萨果乃至佛果。这一切的一切,暇满人身都可以赐予你。如果从这个方面去比较,区区的世间如意宝,难道能和暇满人身相比吗?绝对不可能。所以,有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狭隘,只盯着眼前一点点非常有漏的财富而已。其实只需通过小小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真正利益,比如:如果你修了善根,通过善根的成熟,这些财富以及很多其它东西实际上唾手可得。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善根,辛辛苦苦打拼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得到这些财富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所以,懂得善巧投资的人和不懂的人是不一样的。懂得暇满人身价值的人,通过暇满人身做投资,是很圆满、究竟、长远的投资。投资下去之后,善根一旦成熟了,可以轻易地获得任何世间中的利益——不单单是人间中的,连转轮王、天界等这些都可以获得。因此,我们要对这一问题深深地思维,放弃紧盯着眼前利益的做法,以免错失以后获得更大收获和利益的机会。

世间法也一样,如果你目光过于短浅,格局太小,只盯着眼前的一点点利益,就像做生意时如果你不愿意让合作伙伴赚得更多,别人也不会愿意跟你合作,你会因此丧失更多的市场和赚钱的机会。如果合作时你让别人多得一点,格局更大一些,你的收获完全不一样。所以,世间中赚小钱的人和赚大钱的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小人”和伟人的格局也是不一样的。

修行佛法和不修行的人眼光和格局也应该不一样。现在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中,有一部分人的思维(当然我们不能说“小人思维”,这是一个贬义词),相比于伟人,只盯着眼前的一点东西:我的家庭幸福、我的孙儿孙女一定要健康、我要怎么赚钱等等,有些佛弟子只盯着这些。

当然,全部抛开也不可能,毕竟在欲界,世间生活不能完全不观察。我们的眼光要更长远一点,不能老盯着这些,否则就会丧失更多的利益。当你放眼远处,用余光扫一下眼前,你的眼界开阔了,眼前的事物自然可以看得到的。倘若只盯着眼前,更多、更长远的景象便无缘看到。从这方面思维,为什么说修学佛法的人要有大善根,要有殊胜的智慧呢?因为众多事情需要观察,观念也要随之转变。

如果只耽著今生的事物,修学佛法也为了眼前的利益,完全放不开这些。有时发生些小事情或和道友有点摩擦就不学了,心思不在解脱道、目光不长远的,损失会很多。本来,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心量打开得更宽广一些,即便损失少许眼前利益也不会觉得是什么损失。这就是心胸宽广和相对狭隘的修行人之间的差别。其实,眼光长远的人得到的更多,眼光狭隘的,失去的也不会少。何必为了得到眼前一点点利益,而失去的会更多呢?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教授。如何用追求世间八法的心去修行善根?假如你的目标只是为了得到世间的享受——世间八法,由于目光短浅之故,最多也只能得到少许。而且没有前世积累的善根,连今世的享受都得不到。《开启修心门扉》中有这样一段问答:“追求世间八法的人,今生中能够得到什么?”答:“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就是只能得到这些。“那后世呢?”答:“后世有三种:地狱、旁生、饿鬼。”后世是三恶趣。今生中你最多能得到所追求的,有些时候福报不够,连这些都得不到。如果紧盯着今生享受,后世(不一定是随即的后世,是从比较长远的角度来讲,也不是说修善法就不会堕后世)不但无法获得解脱,还可能长久堕入恶趣,堕恶趣的几率会非常高。

倘若希求的是解脱道,就不会堕恶趣,最终会获得解脱。而且现在不追求的世间八法也顺手可得。当你获得人身并修持大量的福德,通过超胜的出离心、圆满清净的菩提心、空性慧等来修持善根,追求的是成佛利益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做回向,就一定会获得。在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并获得的同时,顺便就获得了暇满人身、人天善趣中的种种受用。因为,所修的法是以菩提心摄持的,当一世又一世转生的时候,这些善根都会成熟在每一世里。

为什么说发了菩提心之后到成佛之前善根都不会空耗呢?不空耗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发菩提心一定是奔着成佛、度化众生这个总方向去的。在奔着去的过程中,每一世都可以获得暇满人身。在获得暇满人身的每一世中,受用都不会缺少。由于福德深厚、内心清净的缘故,不会遭受贫穷、打击。因为该断的断了、该修的善法修了,业果是不会虚耗的。在还没有解脱的业果中,在获得解脱之前,我们梦寐以求的所有东西都能得到,想要避免的都可以避免,这就是不一样的因果关系。

看清了问题本质,就可以放松对眼前事物的执著,然后追求解脱道,在追求解脱的同时,世间利益也就附带着可以得到,但是你一味地只追求眼前,解脱利益是不可能顺手得到的。反复做闻思、比较之后心就会逐渐定下来。现在我们对很多的道理还漂浮不定,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但是随着学习量的增多、学习的深入化,智慧就会增长,福德就会深厚,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内部的差别,然后就懂得了取舍,懂得去做调整,渐渐地把内心调整到解脱道的方向,这就是通过学习佛法获得的殊胜利益。

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

这里有几个颂词,第一个颂词讲“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意思是获得如珍宝般暇满的人身远远胜超得到摩尼宝,获得摩尼宝无法与获得暇满人身的利益功德相比拟,得到暇满人身更为殊胜。如果不去思考理解,就会觉得摩尼宝多好呀,得到摩尼宝之后祈祷什么都会有,追求的东西都会有,也不会生病了。得解脱没有什么感觉,还是摩尼宝殊胜,不要说摩尼宝,现在能赚一千万美元,都会选这个。能得到一套很好的房子就满足了,比得到人身要有价值得多。因为不做比较观察,就会觉得得到人身没什么难度,也没那么大的功德。如果深入思维之后,就知道获此暇满人身,比得到摩尼宝要殊胜的多。

“诸无厌离人”就是没有厌离心、用暇满人身追求世间八法的人。“岂不见空耗?”难道看不到已经把暇满人身空耗掉了吗?没有厌离心的人,已经空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大恩上师经常说观修四加行极其重要,如果没有厌离心,就很容易就把暇满的人身空耗,因为根本不知道暇满人身的价值,就像不知道摩尼宝的价值一样,把摩尼宝摆在家里却不知道它的价值,别人用三块糖交换,你想糖可以吃就换了。

如果不知道暇满人身的价值,很容易空耗掉,就会想如何花天酒地,怎样消耗时间,认为它比修行有意义。比如打太极拳或跳广场舞,都觉得比听法、比利用暇满人身修法的利益大得多。因为能得到快乐,马上就能收获一种满足。当然觉得学习很枯燥、没必要,又得不到什么,还不如去做一些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情,像这样很容易空耗人身。

我们一定要认真地观修四加行。有些道友观过几次,如果还没有生起来,就需要再回头反复观,基础一定要打牢夯实,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观过了,是不是就可以进入下一个修法,进入空性,有些人说我可不可以进入生圆次第,进入大圆满了?进是可以,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这些法很难修得动,因为只有好好地观修才懂得珍视,才不会浪费暇满人身,愿意用来修持殊胜的法义。

下面几个颂词中,就这个颂词和暇满难得有关联。引用的教证中只有一个颂词是有关联的,其它是和我们修行有关联的,但不一定和暇满人身有关联。

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

能值遇到指引我们修行的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王位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是比较直观地可以理解的。国王高高在上,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民,所有的财富垄断者就是国王。人们觉得当国王非常好,很难得,但是我们这堂讲了遇到殊胜的上师比你得到的王位还要难得,还要殊胜。

得到王位了最多就是得到很多受用,但是也意味着责任,国王是臣民的负责人,比较勤奋的国王还是有很多操心的地方。如果得到王位不操心就是昏君,啥都不管只管你自己,留下骂名,很容易就会被推翻掉的,所以说即便得到了王位得到受用,但也不是很省心的,还有很多操心的事情。有些总统在当总统之前头发是黑的,一届之后头发就白了,第二届之后头发就全白了,这说明不好当,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操心的事情。他不用操心吃饭睡觉,却要操心老百姓不用操心的事情。

所以王位有时候看起来很光鲜,实际是很难做的。即便有福利可得,也远远比不上遇到殊胜的上师。上师可以给你指点、开示取舍之道,指点你修行,引导你趋向于解脱,这个方面的利益是生生世世的,所获得的也是最殊胜的。现在的国王很少了,整个世间只有几个国家有国王。不管是天皇还是女王,虽然名称还有,但是基本沦落到和老百姓差不多的地位,所以说即便得到也没什么。

但是遇到殊胜的上师比这还要殊胜,“诸无恭敬者”,本来要恭敬上师的教义,依教奉行,对于加持、转变我们的相续,上师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不恭敬殊胜的上师,“岂不视等伴”,难道只是把上师看成朋友去对待了吗?如果一直看成朋友你怎么得到殊胜的加持呢?没有办法获得佛法上的利益。一分恭敬一分加持,如果只是当做朋友,你可能对朋友那么恭敬吗?因为你觉得和他平起平坐,这样没有什么恭敬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你恭敬上师,你愿意依教奉行,恭敬状态中容易产生功德。“岂不视等伴”,难道不是把他看成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伙伴吗?等伴就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朋友、伙伴关系。如果你这样就得不到加持,所以这方面也是一种歧途。

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

求发心律仪主要就是讲我们要生起菩提心,要追求菩萨戒,比世间得一个官位还要殊胜。如果再退后十几二十年,尤其是退后十年左右,大多数城市里面的修行者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不知道菩提心到底有多重要。毫不夸张,的确是这样。现在我们到很多地方,一些人张口闭口都是菩提心,这是谁的加持?谁做的事情?大恩上师做的,当然其他有些人也在做。但主要对我们来讲,每堂课都在提醒我们菩提心非常重要。大量宣传菩提心的利益、功德,经常这样强调,不管我们生没生起来,我们都知道菩提心很重要。所以现在我们愿意发心,愿意求菩萨的戒律,这远远超出在世间中所得的官位。

“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没有求发心、求律仪的大乘行者,如果内心没有生起悲心,没有坚固和保护好悲心。“岂不见抛石”难道不是像抛石头一样把这些发心、律仪抛掉了吗?

为什么没有悲心和抛弃发心律仪有直接的关系呢?第一,菩提心是建立在悲心的基础上。《入中论》中刚开始已经讲到了“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所以说,大悲心在修行过程的初中后都是重要的。最初的时候像种子一样,中间的时候像水一样,最后的时候像果实一样受用。所以初中后都很重要。你把悲心抛弃了,相当于根基没有了,抛弃了,那哪里还有什么发心?哪里还有什么菩萨戒?所以悲心是一定不能抛弃的。

没悲心者还有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遇到了某某人反对你学佛,到处给你造违缘等等,悲心不强烈的话就会想,这个人我以后再不度化。如果你没有悲心,没有容忍别人的悲心的话,很容易就把发心抛弃了。所以说如果你对一个众生舍弃悲心,整个菩提心的基础就没有了。所以从这个方面也可以解读。

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

下面更进一步了解,得续部灌顶,续部就是密宗的经典。佛陀所讲的显宗的经叫经,佛陀所讲到的密法叫续部。其实续部也是佛讲的,所以叫经续。续部灌顶就是密宗的灌顶,“轮王位难比”。就是说比得到一个转轮王位还难得。金轮王是统摄四洲的,整个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整个四大洲、八小洲都是转轮王可以统治的。转轮王有轮王七宝,还有很多殊胜的功德。所以转轮王是整个人间都没办法超胜的。但是即便殊胜的转轮王都比不上得到续部灌顶。

比如前段时间道友们去佛学院参加金刚萨埵法会,得到金刚萨埵灌顶,这就是一个很殊胜的大圆满的续部灌顶。还有文殊菩萨的灌项、观世间菩萨的灌顶等等。这些都属于密宗的续部灌顶。得到这些灌顶可以让你相续中的种姓很快成熟,你可以有资格修学甚深的密法。而且灌顶不单单是个仪式,它可以摧毁很多习气,烧毁你内心中很多障碍,让你内心中的善根、种姓快速成熟,让你能够接受更高更了义的教法。因为教法越高越了义,你观修起来破除烦恼的力量就越大。如果种姓没有通过灌顶成熟的话,你碰不到教法,也没办法去领悟这个教法。所以,灌顶是焚毁我们内在的障碍种子、让我们内在的佛性苏醒成熟的一种殊胜的修法。

得到这样的续部灌顶,预示着你很快就可以见心性,所以审视之后知道,的确转轮王的位置是没法比的。为什么很多修行者对世间的名闻利养完全不耽著?完全抛弃掉?他的法已经完全的消化了,他已经知道这些东西对他没有用,所以一点都不希求。他如果真实地了知之后,转轮王的位置是没法比的。

“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灌顶的功德很大,但得到灌顶的同时也有一些责任你要去遵守,比如说要遵守誓言。我们不知道的话,会认为得灌顶就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所以要争取灌顶名额。但是誓言一概不管,根本不去问也不去守,这样很危险。虽然灌顶很殊胜,但是得到之后的誓言必须要守护,否则就很危险。

我们以前很多道友们不太了解,听说有灌顶马上就去。还有一些问题就是,不管你的家人学不学,他愿不愿意守誓言,也把他拉过去,只是告诉他灌顶很好。你说这个好还是不好呢?的确好。但是得到了之后你还有很多东西要做,还有很多后续的誓言要守护。如果你把他拉去了,但有可能你没有发心都得不到灌顶。得不了灌顶也就没有誓言,得到的少你失去的就少,但你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加持,种个因缘。但是如果你得到了灌顶,是要学习誓言、守护誓言的。得到灌顶之后不守护誓言的话,“岂不付东流”,难道不是把誓言扔在河里面,让它漂走?不守誓言就好像把解脱、把慧命扔到河里面让它漂走一样,什么都得不到,岂不付东流吗?

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也是一组我们容易迷失的地方。“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我们哪天在某个法会上面,佛现身了,而且说:“我在法会上面连续现身一个月,只要来的话就可以见”。假如我们听到这个消息了,啥都不管了,能见到佛那简直是最大的一种收获,什么都不用管了。

能够见到佛的色身,听到他的声音,这个固然很好。但是和这个相比,见到我们自己心性的本面,比这个还要难得、还要殊胜。所以,佛是我们心性的外现,他是引导我们见到心性本性的一个助缘。这个问题我们不要搞混淆了,真实义来讲,我们学佛、修佛、祈祷佛,主要还是为了见到我们自心本具的佛性。所以能见到心性本面的话,当然比见到外在佛的显现要好无数倍。

因为我们生信心的时候,以前上师们也讲,刚开始是对外在的佛像生信心,但是逐渐我们就要转移,信心要从外而转内。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对外在的三宝生信心,然后就要知道“其实我们本性中本具三宝”,然后我们生信心的对境要从对外在的三宝生信转而对“自己本具佛性”生信,比如我们学的如来藏教义,学的自性三宝的教义,我觉得“我本来具有佛性”,有这个信心的话,比对外在的三宝生信心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开始逐渐接近解脱道了。然后通过修行,逐渐地我们的障碍消除了,开始获证空性,空性圆满的时候就现证佛性。

所有的修行都是围绕我们本具的佛性现前的。就是说生信心的对象要从外而转内,对内在的佛性生信心要远远超胜对外在的佛像生信心的功德利益。因为他已接近觉悟了,方向已经从追求世间八法开始追求解脱道,从追求自我解脱开始发展到追求愿一切众生解脱,从愿一切众生解脱的方面开始追求证悟本来面目,或者开始追求我和一切众生其实都是空性、都是佛性等等,这就是修法的过程。

成佛的途径都是这样的: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外入内,然后逐渐一步步地引导我们趋向于本来的心性。所以见心性本面是最殊胜、最重要的,这样的话的确比见到外在的佛更殊胜。有可能当年须菩提尊者也看到了这个,所以佛陀当年从三十三天下降的时候,他在山洞里面观心性,他听到消息“我是不是要去接佛啊?”,但是这样想到的时候,“真实的佛应该是空性,这是实相”,他了知这个的时候就没有动,还是继续在山洞里面观自己的心性。当时莲花色比丘尼变成转轮王的形象,他说:“佛陀,我第一个来迎接你。”佛陀说:“你不是第一个迎接我的人,第一个迎接我的人是须菩提,他在观诸佛的法身,他在观空性,他才是首先见到我的人。”

所以也是因为这个,《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如果你认为所谓的如来只是外在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如果所谓的佛就是他所讲的话,这个人已经行邪道了,不能见真实的如来。“真实见如来”,一定要观心性,观佛的本性、一切万法的本性,见到这个就见到了诸佛的本性。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也有这样的利益,所以说“见诸佛难比”。

“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就是说,你本来通过各种因缘已经见到了心性本面,这时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继续更加精进,保持所见的心性本面。但是如果你在见到了心性之后散乱了,没有精进了,所见到的心性又会退失到庸俗的、凡夫的状态中。

“岂不见迷乱”,难道没有见到这个人又重新进入到迷乱中了吗?因为我们这些初学修行者,所见到的心性是不稳固的,大恩上师以前给我们讲这些甚深教法的时候,跟我们说:“其实见心性很容易,但是保持这种心性比较难”。所以说见到了心性有的是通过上师的加持,或者灌顶、持咒的时候,短暂的时间见心性比较容易,但难的是保持它。所以这方面的意思也是这样的:你见心性本面本来就很殊胜,但是你如果精进了就可以让心性保持住,让它逐渐稳固,更加深广。但是你不精进的话就会退失,又重新陷入到迷乱当中。所以这方面就是告诉我们还要精进。

这五个颂词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殊胜的窍诀。但是和暇满难得有关的就是第一个颂词,“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这个是直接相关联的,其它几个颂词是和我们修行有关的。这里面的教授很殊胜,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观察、思维。越观察越思维,越对前行法义生起信心,而且我们对前行本身的因缘也是很殊胜的,我们的法脉特别殊胜,如果我们精进地学、精进地祈祷、精进地观修,对于调伏我们的心,它的作用会非常显著。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