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1器世间无常(22h)

1器世间无常(22h)

Total words: 66,106. Estimated reading time: 5 hour and 0 minutes.

上师知
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
思维器情悉皆坏灭法
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
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2.1器世间无常(22h)

慧灯之光

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一、修习无常的重要性

前面讲了人身难得的修法,通过修习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断除对现世的贪欲。一般凡夫对现世的名誉、财产等有着非常强烈的执着。如果对现世有强烈的贪心,就无法踏上真正的解脱道。解脱道和非解脱道的差别,不在于所修的法,而关键在于动机。

比如说,大家都觉得,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肯定是解脱法,其实不一定。如果只为得到一些现世圆满——这一生的健康、长寿和富有而修大圆满,那么大圆满就不是解脱道,而变成了世间法。

大圆满变成世间法有没有可能呢?这是有可能的。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的时候,有一天吃早饭时,他对身边的弟子说:“在印度有一个我的弟子,本来是修喜金刚的,但是今天早晨他却堕入了小乘声闻道的灭定。”弟子就问:“修喜金刚怎么可能堕落小乘道呢?”“喜金刚本身是无上密法,但是如果修法动机不对,修喜金刚的人也可能堕入地狱、饿鬼和旁生道,如果如理修法,也可以成佛。因此,发心比所修的法更重要。”同样的,无论是修大威德也好,修时轮金刚、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也好,如果发心不正确,都有可能成为世间法或小乘法。

什么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不能使人脱离轮回,只能在轮回中得到一些快乐的法。很多人认为,修忍辱、持戒、布施等是世间法,其实也不一定。如果是为了得到佛的果位,或者为了得到解脱而行忍辱等法,这些法就可以成为解脱之因,可以成为解脱道。

佛教里的三士道,是指大士道、中士道和小士道。士是指修行人,修行人有三种道路:大士道即菩萨的道路;中士道是声闻和缘觉的道;普通人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福报而修行,叫做小士道。

大、中、小三种道,是以发心来区分的。在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动机下做出来的所有事情,都叫大乘法;以仅仅希望自己一人获得解脱为前提而做出来的所有事情,都是声闻和缘觉法;为得到后世的一些世间圆满所修的一切法,都叫小士道,等于是世间法。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出世间法与世间法、大乘法和小乘法的区分界线不在外面,而是在于发心。

如果追求现世圆满的念头始终存在,在此动机下修一切善法都会成为世间法。世间法的果报,就是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享受一些世间圆满,比如得到人、天人之身,同时享有健康、长寿、财富等。但是这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法再怎么修,仅能使人于轮回苦海中暂享人天福报,却不能令其跳出轮回,无法让人最终超越轮回的范围。如果我们不能断除对现世的贪心,则无论修五加行或任何法,都会成为世间法。所以,作为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放下对现世的贪欲。

当然,这并不是说从此以后不要去上班,不要去挣钱。要在人世间存活,上班或处理家务事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只是一种临时的生存方法,不是我们究竟要做的。我们究竟要做的,是选择解脱之路,这也是人与其他生命最大的区别。

总之,修法动机相当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些,才会愿意放下贪恋现世之心,若对它坚执不舍,是无法修解脱道的。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居士自称为密法行者或大乘行人,实际上其所修的,多是世间法。既然是世间法,则连声闻、缘觉道都不及,自然也谈不上大乘佛法,更谈不上密法了。无论是在庙里烧香拜佛,或在自家佛堂做功课,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发财、谋就好的工作等等,以此发心任修何法,只能是世间法,不是解脱道,因此,我们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这种念头,正是它,使我们从无始以来至今仍在轮回之中流转。

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无不在轮回范围之内。明知这是轮回,现在却无法断除,那该怎么办?简单地讲,首先要找出轮回的根源,再设法断除它。若能这样,轮回也就很难继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流转轮回苦海既非偶然,也非造物主安排,而是有其内在因缘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我执和贪欲现世之心。这该如何断除呢?仅仅要求我们放下就能放下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首先需要理性地思维,用佛赐予的慧眼去观察整个世界和人生,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人生、轮回的真实面目,由此便会发现轮回的许多过患,发现贪恋现世的种种弊病,这时就可以放下贪执现世、轮回之念。比如,当一个人觉得某物十分宝贵可爱时,对它的贪欲就很难放下。比较有效的对治法,就是让他发现这个东西也有许多缺陷,并非像他以前所想的那样可贵,于是他的贪欲就可以逐渐淡化,最后可以很轻松地断掉,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第一、要修人身难得,若不这样做,就不会觉得暇满人身是很难得到的。现在是人口膨胀的时代,人口数量剧增,因而大家觉得人身好像很容易得到,但实际上多数人所得到的,并不是暇满人身。只有明白这样的暇满人身来之不易,我们才会珍惜机会,精进修行。

第二、要修寿命无常。现在我们虽已得到暇满人身,但它不是长住不灭的。它没有任何可信度,随时可以丢失,无常随时都可能到来。一旦无常来临,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得人身,那就没有把握了。前面也讲了,只有具足三种因缘,才有可能得到人身,若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再得人身都不可能。

深深体会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结果,是赐给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再也不会懈怠、懒惰。既然知道人身这么难得、这么无常,就会开始思考:对我们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活着的真正目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我们肯定会精进修行。

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每个人都不愿遇到任何痛苦。若想没有痛苦,就要去做能够远离痛苦的事情;希望得到快乐,也要去做能够得到快乐的事才会达到目的。如果只在心里期望却毫无作为,就只是一个妄想,愿望就不可能实现。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修行。

无常的修法可以赐予我们精进修持的动力,对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善根的角度来讲,很多人都觉得念佛、烧香、拜佛有很大功德。这些虽然是有功德,但都不如修无常殊胜。佛在经中亲口宣说,哪怕是在一弹指的短短时间里修无常,所得的善根也远远超出长期烧香、磕头的善根。

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修行就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有,修行也并非难事。所以,要想真正修持正法,首先要具备种种修行的顺缘——正知正见。

二、寿命无常的具体修法

以前讲的入座和出座之法,对修无常同样适用。当身口意的要点做完之后,按照《普贤上师言教》的观点,下一步的具体实修方法,共分七个阶段,即七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全方位的阐述,可以让我们从方方面面明白: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

(一)思维外在器世界而修无常

佛教讲的器世界,是指外面的宇宙,除了众生以外的一切物质,如山河大地等等。首先要观察它是不是无常。

平时我们用肉眼看一座山,哪怕连续看很长时间,也瞧不出它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在看房子等比较坚固的物体时,同样也感觉不到其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们看上去是静止的,而实际不是这样,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变化,这是从细微的角度来说的。

从比较粗的角度来讲,成、住、坏、空,是佛教所讲的宇宙演变的四个阶段。“成”是整个宇宙形成的阶段;形成以后,六道中有了生命,他们最初是从其他世界迁移过来的,这些生命不断繁衍,直至坏劫出现,这是“住”的阶段;此后会有极大的灾难将宇宙彻底摧毁,这就是“坏”的阶段,坏劫中,一些众生也会移至他方世界;最后,整个宇宙最后进入“空”的状态,这时太空里没有任何一个星球,只有虚空。这一阶段过去后,宇宙又会经历成、住、坏、空,如是循环不息、周而复始。

这样观察后,就能感觉到,山川、房屋等坚固之物,也是活动的、有生灭的。所以,外面的器世界是无常的,其中没有任何物体是常住不灭的。

具体观修时,在三个要点(毗卢七法,排浊气,祈祷)做完后,就思维外面的山河大地是如何地生灭,怎样地无常。思维的结果,是可以深深体会到外在世界也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是无常的、不可靠的。知道这些后,就可以慢慢地控制对身外之物的贪欲心。如果只修一、两天,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但是时间久了,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对身外美好事物的贪欲心也就越来越淡,最后基本上就能够控制。

大圆满前行

二、寿命无常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2.1.2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铁围山等外器世界,虽然存留时间可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具体来说,在此大劫毁灭之时,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到第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 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火焰盘旋向下炽热到极点,焚尽一切地狱之处,火舌又直冲上方烧燃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烧起来了!”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经过了七火一水毁灭结束之后,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这样,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变成空无一物的时刻,那么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对于上述的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

前行广释

第二十八节课

思考题

124、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124、怎样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请大致说明。

125、器世界最终毁灭的因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126、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中,首先是学习四个共同加行。其中暇满难得已介绍完了,(虽然文字上给大家介绍了,但你们实地修行得如何?这要靠自己。)现在讲第二个——寿命无常。

二、寿命无常

在每一引导文前面,作者都有个顶礼句,以赞颂根本上师的修证和功德: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华智仁波切向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作顶礼。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要经常祈祷上师,祈祷时可用这一偈颂,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都有这个传统。比如你修寿命无常,最初要修上师瑜伽,接着正式观修无常之前,还要再次合掌祈祷根本上师,愿依靠上师的加持,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的观念。以诚挚的信心进行祈祷、顶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来芽尊者到底有什么功德呢?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他以智慧现见到三界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皆为无常幻化,全是空性、无我、无常的体性,没有丝毫实质可言。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因此对现世中的一切琐事,如荣华富贵、地位名声,不但不耽著、不希求,反而像唾液一样抛弃。

前不久我看了如来芽尊者的传记,内容非常精彩。传记中也说,他对世间美如天人、富如龙王的种种显现,一瞬间的羡慕之心、希求之心也没有,从小到圆寂之间,对佛法具有无比信心,一生中希求正法,舍弃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那种行为,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修学佛法方面,他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一直坚持苦行。

从许多上师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们修法离不开苦行,不像现在有些人,什么苦都不愿吃,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想获得正法境界。虽说条件具足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极个别人好像有点过分,不想花时间、不想花精力,甚至把法都送到家门口了,他还不愿意接受。如果读了高僧大德的传记,了解他们在求学中是如何精进,我们后学者确实值得汗颜。前辈大德们在希求佛法、看破世间、通达万法胜义空性与世俗无常方面,的确十分超胜,如果我们说是这些上师的弟子,实在愧不敢当。

我经常想,以这个偈颂来对照,上师如意宝完全具足这些功德:智慧照见三界一切,视世间欲妙如唾液一般,对人们羡慕的对境没有丝毫贪执,一辈子就是为了佛法苦行,其精进跟得上前辈大德的足迹。所以,不管从加持、智慧、证悟哪方面来讲,我们的上师都无与伦比,即生中遇到这样的上师,确实非常荣幸、极其难得。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在具有如此超胜功德的根本上师足下,三门恭恭敬敬地顶礼,发自内心地祈祷:愿上师相续中前行与正行所摄的一切境界,尽快融入我的相续,令我也获得大恩上师的果位。

我曾提过很多次,在修行的时候,不能离开祈祷和发愿。最近大家也在学《前行备忘录》,有些比喻虽然有点难懂,但它是开悟者的智慧流露,其意义远远超过世间寻伺者所写的文章,如果你有诚挚的信心和清净的智慧,肯定能获得相应的证悟境界。其实我们看一本书,作者的境界非常重要,假如作者有大悲心、无常观,对万法本性有所证悟,那么读者一定会有受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境界。所以,这次修加行的同时,我要求大家共同学习《前行备忘录》,这样一来,相信很多人的相续能变得更加充实完善:以前刚强难化的性格,逐渐会变得柔和、调柔,对佛法的信心越来越增上,对世间万物没有太大贪执,即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矛盾,自己也很容易化解。

其实,修行融入内心与否,关键要靠自己。如果法义没有贯彻于心,表面上的学习,就会像世间人读大学一样,只是在文字上打转转,从来没想过调伏内心。这次我传《前行》的方式,完全是一种实修引导,给大家宣说得也非常广。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甚深宝藏,但自己“工具”有限,没办法再深入下去,只是尽可能地挖出来一部分(我自己觉得很珍贵),与有缘的道友分享。我实在无能为力的那一部分,待你们通过自己的信心和智慧去了解。

下面所讲的观无常十分重要,大家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修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要这样,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得很清楚。有些人做不到时时观无常,这说明你还没有达到安住的境界,此时应当再三地看书、再三地思维,这种字面上的分析探索,实际上也叫修行,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深入内涵,故而也必不可少。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等外器世界 ,虽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存留的时间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有为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最终必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诚如《四法宝鬘论》所言:“此等一切外器世间界,七火一水风吹离散时,发尖稍许残存亦无有,尽皆空空如也若太虚。”

包括现在科学家,实际上也承认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银河系也好,地球、月亮、太阳也好,都是在刹那运动变化的。根据科学预测,如今地球的寿命已达46亿年,太阳的寿命也有50亿年,再过10亿年地球就会灭亡 ……尽管许多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它会常恒不变、永远存在。

当然,我们对这方面不太专业,从来没有研究过,一提起器世界,可能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房子。就像蚂蚁和小虫一样,因为心眼比较小,境界也有限,所以只关心自己的窝,除此之外的大世界,管他三七二十一,从来也不挂在心上。我以前读中学时就是如此,一上地理课,便不好好听讲,临近考试时,把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裁下来,一条一条藏在袖子里,准备到时候偷看——我不是想教坏小孩子啊,你们可不要学我!现在是21世纪,我原来读书时是20世纪,完全跟你们不相同。

外在器世界确实是无常的。有一个道友跟我说,他在学《如意宝藏论》时,第六品专门讲器世界的毁灭,那时他生起了很强的无常观,看着对面的山就觉得:“整个器世界都是无常的,这座山虽然看起来非常壮观,但到一定时候也必定现前无常。”我们见到一些高楼大厦时,也应该这样想:“这个建筑物由钢筋水泥支撑,看似非常结实,好像几百年、几十年不坏,但有为法毕竟是无常的,最终也会毁坏无余。”

大家对无常一定要有明确的见解,不要像有些世间人,根本没有无常观,修法一直拖拖拖,最后什么都不成功。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为何将精力主要放在观修无常上?就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无常修得好,他肯定会精进,绝不可能睡懒觉,也不可能忙于世间无义琐事,经常找借口不修行。反之,如果无常观没有修好,即使得了多少灌顶、获得多少窍诀,也不过是书本上的文字、以后的希望,除此之外不可能实地修持。鉴于此,前辈大德们对无常教言非常重视。

有些人认为:“身体是无常的,这我倒承认,但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大,不可能一下子就毁灭吧?”确实,我们也没说它一两天就毁灭了,但其本体并非恒常,最终定然难逃无常的命运。明白这一点后,通过对比也可进一步了知,不管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身体和心识,最后都要示现无常,如此一来,自己对幻化般的世界会生起极大厌离心,而这种厌离心,就是修行的最好助缘。

希望你们能生起《前行》每一个引导的境界,一旦生起这些境界,修行肯定圆满,不会半途夭折。今天我跟一个道友交谈时,对此就深有感触,我说:“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刚来喇荣时,就是从《前行》开始修学的。虽然辩论研讨也很重要,但对初学者而言,必须要从《前行》、《入行论》下手!在我的心目中,《前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法。倘若没有打好基础,就像在松土上建造豪华宫殿,里面装修得再富丽堂皇,使用的材料、勾勒的花纹再讲究,但由于基础不牢固,迟早有一天也会倒塌。”

现在有些上师不注重前行——当然我不是说哪个上师不对,毕竟每个上师都有自己摄受弟子的方法。但我个人觉得,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即使给弟子灌了很多顶,讲了很多大圆满或禅宗的窍诀,正讲授时弟子好像完全懂了,上师欣喜万分,认为自己后继有人,弟子也是千恩万谢,把上师视为再生父母,可是再过一段时间,师徒关系会变成怎样也不好说。假如没有打好基础,弟子相续中的证悟大厦,很容易逐渐倒塌,最后一点也不剩。这种现象如今是比较普遍的。

所以,大家不要把前行留在口头上,而应像华智仁波切和上师如意宝那样,发自内心地把它看作重要修法。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学五部大论、显密深法,或出去弘法利生,才不会被各种外境束缚。比如说你无常观得好,到城市里遇到许多诱惑时,可轻而易举就看穿其本质,作为凡夫人,即使偶尔因前世习气而产生烦恼,也不可能长期留存,就像勇士倒地会一跃而起一样,在任何违缘面前,都会立即用正知正念来守护,而且这种力量很强。但如果前行的境界比较脆弱,这种力量没有提升,那遇到违缘就会手忙脚乱,觉得魔众的邪恶力量势不可挡,很难以对抗违缘的怨敌。

话说回来,器世界最终必定会毁灭。而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如《大楼炭经》云:“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不管怎么样,外面的世界终有一天会示现无常。跟浩瀚的宇宙世界比起来,我们每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这个地球村中,毕竟也是一个“地球公民”。其实地球公民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旁生等其他众生,我们是地球村的公民,牦牛同样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都是邻居。然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肆意杀戮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工业污染严重……致使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也许七火一水的灾难还没降临之前,依靠人类的恶行,就已经导致了自身灭亡。针对这些现象,世界各国召开了大大小小的会议,想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但至今为止,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却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对生存的环境也有责任保护,哪怕你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周围也要搞好卫生,应该有种环保意识。有些人因为素质关系,只是关心自己的衣食,除此之外,对整个大环境想也不想,这非常不好。我们每个人应当关心周边环境,同时要以慈悲心爱护那里生存的动物,若能如此,人与自然之间会增上和谐的气氛,天人也会撒下吉祥的花雨,人们的生活定会和平安乐。相反,假如人类恶心遍满、行为粗暴,对自然界肆无忌惮地破坏,则定然感召种种灾难。近年来,世界各地为什么频频出现地震、火灾等不悦意的天灾人祸?实际上就是跟众生的行为有关。

这一点不但佛教界这样认为,西方很多科学家也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有一个谜,但要解开这个谜,他们暂时没有“钥匙”。而我们佛教中,用无常观、缘起观来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学过《俱舍论》的人都清楚,此大劫的毁灭需要二十个中劫,其中十九个中劫是毁坏有情世界,一个中劫是毁坏器世界。到了坏劫时,有情世界先从地狱开始空,地狱中业力深重者,若要继续感受此果报,则转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狱中;业力稍轻者,则以法性力产生善心,逐渐向上转生为饿鬼。之后,饿鬼、旁生、人等也如前一样次第灭尽,有些转到他方世界,有些依靠法性力而向上转生……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第一禅天以下的所有众生无一存留。(本来,人类要想转生于色界一禅天,必须通过修行达到一缘等持。但在坏劫时,则不必通过修行,依靠法性力即可生起一种禅定,获得一禅境界。)

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所谓的七个太阳,有些经论说真正有七个太阳,有些经论说是具有七个太阳热度的一个太阳,但此处华智仁波切的观点,与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 及《长阿含经》的观点一致,都承认是七个太阳。对于这些内容,我也作了详细对比,这里的说法跟《长阿含经》的完全相同,但与《俱舍论》的略有差别。(当然,《前行》是修心法,《俱舍论》要详细剖析,二者的风格迥然有异,对此我也不必多讲。如果你们对《俱舍论》有兴趣,则可参阅它的讲记和注疏,下面的问题在第三品中有叙述。)

具体而言,第一个太阳出现时,烧尽一切树木园林 ;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包括喇荣沟里,觉姆洗衣服的潺潺小河,也全部化为乌有) ;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大河,如印度的恒河、尼连禅河,汉地的长江、金沙江、黄河等,全部干涸 ;第四个太阳出现,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 ;第五个太阳出现,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牛蹄迹许的水也干涸无余 (现在科学家认为,太阳渐渐会变成一颗红巨星,在高温烧烤下,10亿年后,地球上已无生物幸存,与此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第六个太阳出现,焚毁大地、雪山 ;第七个太阳出现,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 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连一个微尘都不剩 ,如《德施请问经》云:“满一劫之时,此世必毁灭,诸山被火焚,不见剩一尘。”

火焰炽热到极点,盘旋向下焚尽一切地狱(地狱里的众生早就空了,此时只是将地狱的器世界一烧而光),火舌又直冲上方,烧毁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梵天众生也依靠业力或法性力,转生到他方去了,所有宫殿全是空的,大火只是将这些殿堂烧尽)。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从第二禅天往下看,发现地狱以上的火往上冲,就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哇,大火燃起来了!”老天子们比较有经验,因昔日火都只烧到一禅,对二禅的天宫没有威胁,于是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一禅以下的世界全部变成空无。此时,二禅天形成水云层,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二禅天接近毁灭时,里面的有情也都迁移到他方去了,以水毁灭的只是器世界。)经过了七火一水之后,此时没有大地,只有一个风轮 ,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灭绝一空。

那么,一禅、二禅、三禅为何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呢?《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因为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 ,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四禅既然在一大劫中不被毁坏,那会不会变成常有呢?并不会。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到了最后,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会全部灭亡,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所以佛在《无常经》中云:“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其实,万法无常的道理相当深奥,觉囊多罗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就有一个故事说:阿育王最初造过一些恶业,后为忏悔而建了八万四千佛塔,供养如来舍利。佛塔竣工之后,为了庆祝并回向善根,他准备供养僧众三个月。他迎请了很多僧人,在林苑中作大供养,尤其对坐在首座的一位老比丘特别有信心,对他的供养尤为丰厚。

这个老比丘寡闻,而且极笨,一个偈颂也不能念诵,他吃完以后,坐在下座的人问:“你知道国王为什么对你特别敬事吗?”老比丘答:“不知道。”他们说:“国王打算供斋后就来听法,你需要讲经说法。”这话正中老比丘要害,他想:“我受具足戒虽已有六十年,但一个颂词也不懂。刚才若知道这个,就应把好食物让给其他比丘吃,请他说法。但现在我都吃完了,吐又吐不出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极为痛苦。

当时,林苑中有一位树神,知道了老比丘的想法,他思忖到:“若是老比丘不讲法,国王做了这么大功德,最后可能会生起邪见、退失信心。”于是变化身形来到老比丘面前说:“假如国王前来听法,你就说:‘大地山岳也要归于无有,何况是你的王位了?大王好好想一想吧!’”

过一会儿,国王果然来了,给老比丘供养一套金色法衣,坐而听法。(藏地也有这种传统,供养僧众时,对老修行人要特别供养。比如有二十位僧人一起念经,对其他人供养二十块钱的话,那么对上座要供养四十块钱。当时印度可能也是这样。)老比丘如上所述说了。国王由于具有信心,听得毛发直竖,深深思维其义,依此而获得一定境界。

随后,树神又对老比丘说:“你作为一个出家人,也不要白白耗费信徒的财物!”老比丘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向阿阇黎请求教授,专心修行,三个月以后,证得阿罗汉果位。

可见,无常法真的很殊胜。你们出去时,如果有大老板作大供养,之后请你传法,你一点都不会的话,也可以说:“大地山岳皆要归于无有,何况是你的财富了?你好好想一想吧!(众笑)”这也是一个大法,倘若他真有信心,肯定会得利益。

既然大千世界最后也会变得空无一物,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佛所行赞》中也说:“劫火镕须弥,海水悉枯竭,况身如泡沫,而望久存世?”劫末火能镕销须弥山王、枯竭四大海水,我们这如水泡般的身体要想永远存留,简直是可笑之事。

所以大家要明白,大山会毁灭的,大海会毁灭的,整个世界也会毁灭的,没有必要特别执著。现在有些人对无常修得不好,总认为房子是实有的、轿车是实有的、身体是实有的……什么都是实有的,为了实有的东西而产生实有的执著,最后修行绝不会成功。如果我们观修过无常,就不会有这些困扰了。

总之,对上述的道理,大家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汉地有一个偈颂说:“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我们也应该这样来观想,现在务必要精进,不能明日复明日,把修行一直拖拖拖,而应像美女的头发着火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一样,我们也要用最快的速度忆念无常、精进修持,切莫在放逸中度日。我们这个人身难得易失,什么时候会离开世间也不好说,所以,何时想起来行持善法,何时就要马上行持,不要一拖再拖。造恶业、干坏事可以缓一缓,明天再说,而行持善法的话,最好是现在就做——现在就要出家,现在就要精进修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二十九节课

思考题

127、怎样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请大致说明。

128、你怎么理解生命在呼吸之间?明白这一点有什么用?

129、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吗?为什么?请引用你周围的事例进行分析。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面刚讲了,器世界的一切法刹那变化,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包括我们学习的经堂也是无常的。前不久我给你们一一列举过,从法王开始讲经一直到现在,经堂换了多少次?我给汉族四众弟子传法的十几年来,经堂又换了多少次?包括你们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学习的道场也是一换再换,这就是无常的标志。不说别的,你们看看自己的住处,小时候住的是什么房子?读书时住在什么环境中?现在又住得怎么样?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所以,从很多方面来观察,一定会了解到器世界的无常。

其实,无常的概念,我们读中学时也有涉猎,即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没有一个是绝对静止的。(以前我有一个老师,现在可能已“圆寂”了。他一点都不信佛教,对我承认佛法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非常不满。有一次我提问题时,他有点不高兴,当着全班的面,点名批评我说:“万事万物虽然是运动变化的,但你这种思想有问题的哦!”他的表情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还说我没出息,长大后肯定会犯法的。)世间知识中虽然也有这种观念,但并没有像佛教一样系统深入地抉择,更没有像《前行》这样,让我们结合自心来具体修持。很多人口口声声都会说一切无常,可心里有没有生起无常观,迫不及待地想修持佛法,对世间断除常有的执著?这还有待于观察。只有把无常修好了,才会有一种动力,在修行佛法方面,日日夜夜以无常来鞭策自己、监督自己。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观无常方面下功夫。偶尔觉得世事无常,这谁都生得起来,比如你听了一堂课,看了一本好书,或者遇到亲人死了,会突然觉得一切都太无常了,以后要好好修行。但若想无常观在相续中一直不退,对很多人来讲并不容易。因此,大家对《前行》要经常学、经常串、经常看,如果没有这样,凡夫人很容易被外境诱惑,暂时的境界就如云间日光一样,一下子会被违缘的乌云遮蔽了。故而,前辈大德说《前行》也是正行,甚至比正行还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我认识一个修行人,她对大圆满和禅宗的话题非常重视,但一讲起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就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听说她的修行并不理想。我也相信她原来是有一些境界,但若想在相续中根深蒂固,就一定要修加行。修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完成数量,而必须要从质量抓起,对每个引导有切身体会,内心真的要有转变,这就是修行的一种量。比如你祈祷上师时,最好能眼泪直流、汗毛竖立,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表情上也要对上师有恭敬心;或者你观想无常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内心什么感觉都没有,最好要从骨髓里有一种颤动之感,自身确实有一种觉受。

所以,修行不能注重表面形式,尽管这些形式也属于善法所摄,但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不管修哪一个法,最好能发自内心有种感觉,只有尝到了它的味道,今后才不容易改变。否则,别人说无常很好,你就修一修,过两天别人又说无常没意义,不如修什么什么法,你马上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是不合理的。如果你品尝过它的味道,修行中便会有一种定解,这样的话,就不容易随外境所转、被外缘所改变。

前行广释辅导

前行广释辅导之 寿命无常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28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造的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主要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是共同外加行,包括四厌世心、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第二部分是五种内加行;第三个部分是破瓦法。本论中的正行就是破瓦法。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共同外加行,共有四个引导,分别是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因果。四个内容都是引导我们的心舍弃轮回追求解脱。我们耽著轮回有耽著今生的也有耽著后世的,所以四个引导中前两个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主要是打破我们对今生的执著;后面两个轮回过患、业因果是打破我们对后世的执著。

其中第一个暇满难得就是引导我们观察,已得到的人身是修行佛法最好的机缘。这个人身难得的引导我们已经学完了,但不一定是修好了。 学完了只是我们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了解了如何修行。如果有疑惑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思维,如果没有疑惑我们就要去观修。在相续中反复地缘暇满难得的内容不断地串习,直到我们内心真正认识到暇满的确难得,一定要珍惜暇满。

但是珍惜暇满并不是说,既然人身这么难得,就一定要吃好、穿好,耍好,不是这样子的,这种叫做浪费。珍惜暇满人身的方法是要善巧地使用这个人身,即修持善法。修持善法就是修持解脱道,这与追求轮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这样一种暇满难得的引导能够帮助我们看破今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个。

二、寿命无常

第一个修法和第二个修法之间的连接在哪里呢?通过第一个修法我们知道了暇满是非常难得的。人身很难得、非常尊贵,人身可以达成很多在暂时轮回中的安乐,以及解脱道方面的很多利益。但是这么难得的人身,它的本性是恒常不变的吗?还是说要变化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第二个修法。

这里的寿命一方面来讲是针对所有众生的寿命,如果紧接第一个修法内容的话,那么主要还是讲暇满人身的寿命。我们已经观修了第一个修法——暇满难得,所以我们知道很难得。但是暇满的人身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不是的。人身的寿命其实是没有恒常性的。寿命无常修学完之后,我们就更加不会拖延时间。

通过第一个修法暇满难得,我们知道了人身对修解脱道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所依,一定要好好地使用。第二个这样好的修行机缘就是,一定不能够拖延,为什么不能拖延呢?因为人身是无常的,它一定会死去。

而且后面我们要学习,不是要等到百年之后我们才死,虽然世间有一种客套话说某某百年之后。实际上是不是等到百年之后呢?这个谁都没有定准的。所以寿命无常是指虽然要死,但死亡的时候没有定。所以现在我们要抓紧时间修行,越早越好。 越思维寿命无常我们就越会有一种紧迫感,这个紧迫感主要是督促自己修行的。

如果没有修无常的话,也许会拖延时间。我们内心中的一些常执,无始以来会在相续中引发很多习气,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心拖延、懈怠懒惰、不愿意马上修行。所以思维寿命无常就是让我们马上修行的一种殊胜的教言,所以我们一定要观修寿命无常。

法王如意宝以及一些其他大德给我们教诲的时候曾说过:修持佛法尽量不要拖延。下一辈子修行和今生修行,我们一定要选择今生开始修行;以后修行和现在修行,一定要选择现在修行;明年修和今年修,一定要选择今年开始修;下个月修还是这个月修呢?一定要选择这个月修行;明天修还是今天修呢,一定要选择今天修行;晚上修和现在修一定要选择现在修等等。

所以说修行是不能耽误的。虽然我们想一定不能够耽误,但是内心的常执、烦恼的作用就是要干扰我们顺利地产生并安住这种状态。所以我们在观修的时候,一定要把寿命无常的修行认认真真地落实。如果落实好了,我们的心就比较容易安住在正法上面。如果没有修好寿命无常的话,那么我们的心就会耽著于世间八法、无法自拔,没办法真实地顺利修行。

寿命无常对于修行者来讲是最好的督促,是让我们精进的一种殊胜方便,对我们来讲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启修心门扉》等殊胜的教言中都有这样讲过,如果我们没有早上观一座,或者没有观一下寿命无常的话,那么我们整个上午就会缘世间八法而转;如果中午没有观寿命无常,下午就会缘世间八法而转。如果我们上午观一座,就会在上午的时间中,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应该忆念正法;如果中午再观一座,在下午就会更容易忆念要专注于法义中。

寿命无常提醒我们精进,要马上精进,这是力量非常大的修行。很多大德教导我们修行的时候,直接就提观无常。因为观无常对我们来讲力量很大,而且是比较容易相应的法。只要我们把无常的意义深深地烙在相续中,就绝不会懒散、拖延,所以我们要好好地观修无常。

如果不了解佛法的含义,没有真实了解无常的人,就会认为观想一切众生都要死,观想我就要死,观想我的亲人要死,尤其观想我很快就要死,这是不是非常消极的心态呢?很多人会认为佛教中观无常、观业因果是很消极的。这是完全没有理解无常的含义。

其实无常的修法不但不是消极的修法,而且还是非常积极的修法。我们有人会想,这怎么可能呢?天天想我要死,天天想这个世界没有意义,这难道不是消极是什么呢?

其实不观无常才是消极的,观想无常是积极的。积极在哪个方面呢?通过观无常我们分析清楚了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要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知道总有一天要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既然时间这么短暂,就要分析什么是在短暂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观无常我们就会知道,死亡的时候有益的就是善法,就是功德善根,这些永远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都是自己挣来的。

怎样去挣这些善根呢?那就是要不断地修行。身语意要缘善法不断地观修,尽量减少恶业,多累积善法。这样就可以积累很多善根。当我们知道了善根对于我们永久的解脱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死亡以及后世有很大意义,就会抛弃其他没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一心一意做对于自他最有意义的善法。

了知无常后,会更积极地改造命运,为了以后恒常、稳固、究竟的安乐而去奋斗,会想方设法抛弃让自己受苦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的因缘。这种是非常负责任的心态。并没有说坐以待毙,而是我们知道了死亡要到来,通过无常的观想知道了什么是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然后在这个上面不断地观修,不断地改造自己的命运,为自己以后的快乐幸福,恒常究竟的安乐精进奋发,哪里是消极呢?反过来讲如果不修无常才是消极的。

众生不修无常,绕过死亡的话题,好像死亡不存在一样,从来没有为死亡的到来做任何准备。某天自己或亲人的死亡一旦降临,一下子就被打垮了,完全没有准备,感觉非常痛苦,也没想死后怎么办?由于对财富亲友非常耽著的缘故,一想到所有财富和亲人都要留在世间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的死去,那才是非常痛苦的。

这种不修无常的人是很消极的,因为根本没做任何准备,眼睁睁的让自己堕恶趣,后世再转入轮回中去受苦,这不是非常消极地去面对以后的痛苦吗?知道要苦,却从来没有努力做准备,这就是消极,知道苦但努力去做准备调整,就是积极。

当真正了知观修“寿命无常”是对自他都很负责任的修行方式后,以无常为基础还会不断地衍生出更多的善法和善根,乃至于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修持对自他更长久有利的菩提心或者解脱道等等。

不修无常而在轮回中追求幸福安乐好像很积极,但其实对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是暂时的还是究竟的根本分不清楚。也不会为了死亡的到来及后世做积极的准备。“寿命无常”并不是负面的东西,我们要去好好地观修。

《西藏生死书》中也曾经提到过,平常通过无数次的观修寿命无常,对于自己将要死亡这一点早就习已为常了,有生必有死,是很自然的事。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就好像在人群中突然看到一个多年很熟悉的朋友,一下子就很亲切很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恐怖、紧张和烦乱,而是非常喜悦地去面对去打招呼,嗨,死亡你来了!会很镇定、很自然地去接受,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祈祷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

这种非常平静地面对死亡的心态,非常有助于在临死的时候,把握自己的去向,放下对财富和亲人的执著。很自然地知道死亡来了就要和以前的生活说再见,因为早就缘财富等世间所有的东西,乃至于自己的五蕴和身体都已经一一地观修过是无常的了,不论何时早就准备好了放下。就好像借了东西,虽然不知道债主什么时候来,但一定准备好随时要还,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不会有任何的舍不得和其它的问题。

把这些修好之后,内心就准备好了放下。当然也不需要刻意地去提前放下和担心死亡什么时候来。没有来,就用这个身体继续修法或使用财产,总之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正法中。死亡一旦到来,就马上放下,一心一意地专注祈祷往生极乐世界,发愿临死的时候修法等等。这时就非常的从容冷静,解脱的几率就非常高了,根本不会有额外的痛苦,以及因为耽著世间、亲友和自己的生命而产生的这些放不下的痛苦,一概没有。

不只是临死的时候放不下的痛苦、死亡之后的中阴、堕恶趣和轮回的怖畏也一概没有。如果能够一心一意祈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死亡之后轮回的怖畏一概也没有。这就是观无常的重大意义,所以要好好地以欢喜心来观无常,而不能像不修行的人那样忌讳死亡,连“无常”“死亡”这些词都绕着走,觉得不说就不会有死,这完全是自欺欺人且愚痴无明的做法。

佛陀告诉我们寿命无常是很自然的,轮回中有生就有死,没有生而不死的情况。既然很欢喜地迎接生,那也应该很欢喜地迎接死。但是我们很颠倒,只对生命的降生欢喜鹊跃,对死亡就很悲伤,这是内心没有安住在一切世间的法性和实相中的缘故。

很多人担心衰老,天天在脸上擦很多防衰老的东西,做很多手术。其实修好了无常,就会了知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生病和财产的得到失去也是如此,死亡来了也会坦然面对,这种修行人的心态超级平静。死亡来了他也会坦然面对。知道什么是暂时拥有的?什么是暂时得到的?终有一天会还的。

他对这些问题了知得很清楚,不会对这些来来去去的财产、青春、疾病等患得患失。因为他早就已经看破了,完完全全了解它的本性,超然物外。虽然这时他还在起起伏伏的状态中(病来了又去了、青春来了又去了或怎么样),但是心态已经完全超然了,这更加有利于他去发现实相。因为他的心态没有跟随着世间的变化而变化,以一颗更平静的心去安住实相、去发现实相。

如果你有这些心态,是不会有痛苦的,不是说不会有痛苦,是不会有额外的痛苦。我们自己在轮回中,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解脱。但如果有了无常观,无常的法义完全融入到我们相续中,这时我们就能完全接受轮回中的一切无常。没有得到,自己没有什么可羡慕的。得到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飘飘然的。失去了,也不会有额外的痛苦。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就是一切轮回中的自然法则。所以不需要去对抗什么,在接受的过程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不是说完全很无奈地去接受,任他摆布,这个是没有的。

第一,我接受这种现象,第二,在接受的过程中修持超越它的法。如果对无常都没有接受,怎么去修行超越它的法呢?这方面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佛陀告诉佛弟子,我们要观无常、要接受它,要有把无常当成我们的好朋友、亲友一样的心态。刚刚讲了,就像我们在人群中看到多年的好朋友,当然会很自然接纳、很欢喜。当我们修了无常之后,对于死亡也不会那么恐怖。大恩上师在很多地方讲的,还有很多修行人的示现,因为他们内心的确了悟了无常。所以对无常、死亡的到来,很多修行人都是非常坦然的。不要说大修行者,就说那些真正的佛弟子,平常观修过死亡无常,死亡到来时,他对财产的得失也是非常冷静的。

随着学习寿命无常这一品,我们会得到很多的好东西、很多殊胜的佛法窍诀。寿命无常这种窍诀会改变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对修行的殊胜的观念等。从这方面讲,寿命无常的确力量特别大,所有修行中寿命无常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前面我们稍微分析讲了下寿命无常的有关内容。很多大德们、上师们对无常的开示、窍诀。我们也可以逐渐在学习这一品的过程中去分享。

二、寿命无常

首先,这品开始有一个顶礼句: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向上师的顶礼句。是怎样顶礼的呢?主要是了知到上师拥有的功德之后,向拥有这样功德的上师顶礼。

颂词主要是相应了上师、内心中已经完全生起了无常的境界。普贤上师作为和普贤王如来、佛一样无二无别的上师。上师内心中具有无常的境界,可有时我们觉得这个上师的境界不是很高。但并不是这样的,佛陀相续中有没有无常的境界呢?佛陀相续中所有无常的境界都有。如果佛陀拥有了证悟一切万法的空性、实相的境界,他也一定有了悟无常的境界。

具有下面的功德,不一定具有上面的功德;但是具有上面功德的时候,下面的功德一定是具有的。因为我们在学寿命无常,所以我们的上师也是完全内心中已经生起了寿命无常的境界。了知了具有如是境界上师的功德之后,在上师足下顶礼。

那么上师到底是怎样的境界呢?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我的上师已经完全现见了“三有无常幻化相”。三有就是三界的意思,欲有是欲界;色有是色界;无色有就是无色界。上师已经完全见到整个三界都是无常的。但众生内心中有一种执著颠倒,叫做常执。常乐颠倒就是常乐我净,众生有常执的话,就没办法知道无常。但上师已经完全知道了三界无常,不单单是知道粗无常,而且知道细无常,这一系列的无常,他是非常清楚的。

有时我们想,不论你观不观无常,它就是无常的,那么有何必要观呢?虽然观不观都是无常的,但如果刻意去观的话,这时候内心中就会朝善法方面去趋向。如果不观无常,就容易产生常执,就会朝着轮回世间八法方面去努力。虽然是无常的,但我们自己内心中,对一切都是无常这点还没有真实想去接受,或者说还没有在内心中产生无常的定解。所以说我们要刻意地去学习,以打坐的方式去观,内心要产生这种觉受。

上师已经现见了无常,不单单是了知,而且内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境界了,“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一切都是无常的、幻化的、没有实质的。有时说的是业的幻化,或者说无常的幻化,或者说是众生福德的幻化,或者说是智慧的幻化。幻化的意思就是说现而无实有、现而无自性。所以说上师您已经见到了三有无常幻化的本性。

见到无常后呢?“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已经知道了三有无常,所以就自然而然舍弃了今世的琐事。今世的琐事,现在很多不修行的人或者名义上的修行者,内心中还没有达到修行状态,非常耽著今世的琐事。虽说我们在轮回中,不吃不喝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很多人过于耽执今世的琐事。他的计划都是每天怎样在轮回中过得更好,虽然自己不一定能活很长时间,但计划已经排到二三十年之后了。所以从这方面讲,过于耽著今世。他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由于过于耽著今世的缘故,对今世的事业、钱财、亲情等这类事情,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执著、去追求。

如果心全部缘在这上面,就没办法缘解脱了。虽然今生花大量时间去缘轮回的事,但死亡之后、即便没死亡之前,这些财富都不一定是可靠的,都会显现无常的。何况死亡后、大限来临时,所有这些都必须要抛弃。所以今生的琐事,上师已经知道没有意义,他不会追求今世的名闻利养,不会追求名声、钱财、恭敬,这方面他没有兴趣。为什么没有兴趣呢?因为知道追求这些没有意义。

内心中达到这个境界之后,自然而然就舍弃今世的琐事如唾涎,唾涎就是口水。就像我们流鼻涕、吐口水一样,丢出去的时候没有丝毫耽著。没有想过把鼻涕清出去后,还要捡回来保存起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不会有任何的耽著。他对于所有轮回中所谓的兴盛、琐事等没有任何兴趣。这就是“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对这些世间法没有兴趣了,是不是就坐着天天发呆,无所事事?不会的。舍弃了今生琐事,但对求解脱道方面非常有兴趣。所以第三句就讲了“苦行修习”。通过这种苦行的方式修行善法、追随先辈的足迹。先辈的足迹,对我们来讲就是教主释迦摩尼佛在因地的修行,他用很多的苦行来行持、圆满菩萨道。在佛陀出世后,这些传承上师们也是为了追寻正法、修行正法,付出了很多苦行。那么我的这位上师,他也是为了内心中修行正法,用了很多的苦行。

华智仁波切造的这个颂词,“上师”主要是指他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如来芽尊者以前在拉萨那一带,山南那个地方依止智悲光尊者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苦行。所以这里就说“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

大恩上师老人家讲这颂词的时候说,法王如意宝当年在石渠时是怎么样苦行的,他的钱很少,有时候夏天只能够用僧众发的酸奶充饥,都没有糌粑、酥油。住的地方也是很简陋的帐篷,在一个山坡挖个小洞,外面搭个帐篷,这样住着的。所以法王如意宝以前在石渠修学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苦行。

我们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也是,如果知道他老人家早期的一些故事、传记的话就会知道。在出家的时候,家里首先是不同意的,他自己也还是去了学院,却没有地方住。刚开始条件非常艰苦,上师也讲了很多。上师有一个很小的帐篷,有一次上师去听法,回来后帐篷没了,被大风吹到很远的地方。所以老人家在显现的上对早期求学的事讲的不多,但在《旅途的脚印》还有很多书中也讲到了一些。

所以说,他们也是在求法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苦行。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三有是幻化的,耽著今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以苦行修学佛法、追随先辈足迹的圣道上面。

颂词中说,具有如是无常境界功德的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说明第一个,既然我顶礼了具有这样功德的上师,接下来我也要随学。怎么随学呢?首先要努力了知三有无常幻化,虽然我自己现在还没有达到,但是可以把颂词第一句作为我的目标。通过修习,我有朝一日也要现见三有无常幻化。通过观修无常,内心要产生这样无常的境界。

第二个说明,我也要像上师一样,“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意即总有一天,我也要完全舍弃今世的轮回圣事如名闻利养等。除了不得不做的时候去做,其余时候把今世的琐事完全放下,因为我的心还是在一心一意地追求解脱。

“如唾涎一样”是说完全放弃、舍弃掉。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就像有些人一样,完全抛弃了所有的世俗的东西毅然出家,是这个方面的“舍弃”。另一种意思,是指在世间中不需要也没有在行为上舍弃家庭、财产等,只是内心不再有过度的耽执,这也叫“舍弃”。行为虽然还在受用,但是内心已经舍弃了。

所以说这里的“舍弃”有两种人。一种是出家人或修行者,舍弃了外在的东西如今世的琐事等,一心一意地去做佛法方面的法行,这是一种舍弃。另外一种人,是指暂时无法舍弃俗务、舍弃轮回家庭的在家修行者,他通过无常的修法,内心知道这一切是无常的,对这些没有耽著。虽然他还在工作,但是他知道这些是无常的、暂时的。

当他知道这些究竟是没有用的时候,内心其实有了很深的定解,即认为只有解脱和善法才是有用的。所以他即便在做的时候,内心也没有耽著在这个上面,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舍弃。我们要发愿有朝一日,内心也要达到这种状态。

第三个,“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苦行有很多,如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苦行,还有在闻法的时候,如果听不懂或者很疲倦等等,这些也是一种苦行。知道这样做会很困难,比如有时我们很困的时候,还要看书或者要去做其它事情,这个其实也是一种苦行。当一个难题搞不懂时,反复地去思维到脑袋痛,这也是一种苦行。当我们念咒到舌头转不动时还要念,这也是一种苦行。为了修行佛法,我们要做很多这样的苦行修习,追随佛陀以及前面的高僧大德,或者我们的大恩上师们,我们也要通过这种苦行来追求圣道。

这个顶礼句一方面是对上师的顶礼,知道上师的功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我们自己的目标。因为我是随学上师的,是佛弟子。我们的上师是怎么做的?他们达到什么境界,那么我也应该达到,我要追随他们的足迹。因为他们这样走过去,所以我们要追随他们的足迹慢慢地走,以达到他们这种状态。

“无等”就是无与伦比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在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恭恭敬敬顶礼。第二个意思是说我在顶礼的时候,也祈祷您加持我很迅速地在内心中生起无常。因为我“顶礼”就相当于是完全臣服和接受您的行为,而且对您这种殊胜的行为有种向往心,并且没有傲慢,这就叫做顶礼。对这种顶礼,其实我们内心是很愿意获得这个状态的,这就是顶礼句。它一方面来讲已经完全包含了整个这一品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上师具有的功德,以及我们自己通过修行要达成的目标。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有关修无常方面有七个科判,虽然很多论典中都有修无常的引导,但每个论典中的引导不尽相同。因为针对的根基不一样,所以依据的论典也不一样。然而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无常的。

这里科判中讲的是“寿命无常”,主要是通过修行让我们知道寿命是无常的。既然是寿命无常,为什么第一个是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思维外器世界和我的寿命有什么关系?第一个科判所说的修无常,它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因为我们对于财富、名声等这些东西有执著,所以如果我们知道这些是无常的时候,从某个角度对这些东西的执著性就会减弱。

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和我们的人身无常的关联在哪里?第一个科判的最后也讲到了,如果连这么坚固的器世界都会无常的话,更何况是像我们这种在五浊恶世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不死呢?怎么可能不会无常呢?所以一定会无常。这个方面就和寿命无常有了关联。

第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这个是从思维总的众生都会死,来说明分别的“我”也会死。这里寿命无常百分之百都是针对我们自己内心要生起无常的境界。第二个科判是说整个内情众生都会死,没有一个不会死。既然整个有情都会死,而我这个个体也是属于整个轮回众生的,那么我怎么会不死呢?或者说不单单是自己要死亡 ,一切众生都会死。反过来说,由于一切众生都会死,所以我会死也很正常。从这个方面来说,无常也是属于万法的自然规律或本性。

思维内情众生无常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修好了,第一,我们自己的内心要确定自己一定会死,因为我们是众生的一部分。第二,其他的内情众生也会无常。当我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死亡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个就是本性,所以不会过度的忧伤。

第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殊胜正士和我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连殊胜的正士如佛陀或这些成就者们,都会示现无常而死亡,那么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决定会无常的。这个是一种意思。第二种意思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依止很多上师在修学佛法,知道这个关系之后,当这个上师去世或入灭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知道,这个的确就是无常的本性。这个方面上师言传身教,不单单是说活着的时候给我们讲教法,就连他的去世、入灭,也是诠释了一种活生生的教义。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第四个、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第一,世间的尊主就是帝释、梵天还有国王等等,他们也会死亡。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亡的。第二个意思是说,他既然是无常的,就没什么值得去羡慕的。因为即便是得到了世间尊主也会无常。那么我去追求这个有什么用?

这和第三个科判不一样。第三个科判是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然而我们不能去想成佛有啥用?反正我成了佛也会死。这里面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殊胜的正士,虽然示现了无常,但是内心当中是完全安住法性的。如果我们安住了法性,也可以在众生面前示现无常,同时对自己的修行无有任何的干扰。这些正士在示现死亡无常时,内心中没有任何耽著、任何的留恋,完全安住在法性中,这种境界我们要达到。

第四个科判中,思维世间尊主无常是业形成的。所以他们也会死亡、同样我也会死。他既然会死,那我也不用去追求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即便得到了像帝释、梵天那样高的官位,那也没有用,他总有一天也会死的。既然这些官位都没有用,那我现在追求一些村官、一些小小的世间中高的职务,有什么用呢?也都是无常的。或者哪一天我从这样的高位下来了,那也没什么,反正都是无常。这些也会死亡、也会丢失的,没有什么。像这样,他的心就会非常平静。就会一心一意地安住真实有意义的法性。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很平静地,完全地看破了,了知它们的本性时,就会淡然去看待这一切事情: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大恩上师以前给我们讲的时候,以前一世敦珠法王有一个修行教言加持很大。如果心态超然,真实地安住在无常状态,那这个财产有也可以,不用去特意排斥;没有也可以。这种心态非常清净、境界非常高。就会在这状态中发现真相,因为这些东西不会影响他。

但是如果我们不修无常,今天来一个大喜事也会影响我们。今天心情激动的没办法打坐,过好几天才消化,这几天就没办法安住了。突然又来一个很不好的事,又把我们打击的飘来飘去,没办法修行。我们在轮回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我们有种智慧,知道这些东西来了就来了,去了也就去了,反正是无常的。如果你有这平静的心态,这些东西来来去去,不会影响你修行的状态。

相对来讲,你比较平稳地安住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就会在这种冷静的状态中,坚持你的佛道,坚持这种安住法性。我们在初级修学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乃至于一个小小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的修行。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还会耽著,佛法法义还没有融入我们的心。

如果法义融入心,干扰我们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少。我们还在轮回中,还是每天会看到这些人。比如有些道友去公司上班,每天你进门还是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东西,以前好像什么事情都会干扰你,但你内心中生起无常的时候,还是这些亲友、还是这些人,还是这些同事,还是说同样的话题,但你的心已经超然了,它不会再影响到你了。

所以正如菩萨返回轮回中,轮回还是这个轮回,众生痛苦还是这些痛苦,烦恼还是这些烦恼,但是心态不一样了,完全不会再受影响。不但不会受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众生。这就是修行无常、修行正法之后的变化。这方面要思维。

第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各种各样的喻义,通过我们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打动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喻义结合来修无常。

第六:思维死缘不定。这个死亡的因缘是不确定的。如果能够确定,我们就想方设法去避免。死缘不定其实带来什么?带来是死期不定,死亡的方式不定。所以,从这方面观修之后,我们就知道一定会死亡,死缘太多了,没确定。所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现在就要修行。

第七个是: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猛厉希求的意思就是,可能马上就会死,可能现在就会死。也许我在这个垫子上坐下来,我可能都讲不完这堂课,中间就有可能死去,这不是什么极端。当我们学到后面的时候,当我们修到这个状态的时候,这种境界就会真实产生。

因为有这些心态的缘故,所以就不会把时间、精力完全浪费在无有意义的琐事上面。即便在做这些琐事,心也是系于正法的。有些人没办法去山里修行,怎么办啊?必须要扫地、做饭、洗衣服,如果内心有猛烈希求的状态,他就会在扫地的时候思维法义;在做饭、洗衣服的时候也不离法义。就会想方设法地在这当中去体现修行。这对我们内心的精进修行,会有很大的转变。

把这个科判介绍一下就会知道,这里都是和我们的寿命无常,要精进修行法义有直接关联的。下面我们就看: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首先我们要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第一个科判和第二个科判,一个是外器世界,一个是内有情世界,这是佛教的术语。外面的是器世界,就是山河、大地,是我们众生依存、生活的世界。

叫内有情世界。情是什么?以前我们解释过有情的情字,就是心识的意思,有情就是有心识。众生是具有心识的,都叫有情;无情就没有心识的,就比如说这些瓶子、杯子等等,这些叫无情,因为没有情。这个情不是感情、亲情,是心识的旧译。汉地佛法在翻译过程中,有旧译和新译,旧译都翻译成情;新译翻译成识。所以说,有情其实就是有识,就是具有心识。谁具有心识呢?众生才具有心识。人道、旁生等有情是具有心识的。有些地方叫含生,或者有情等等。这方面都是属于众生的译名。内情世界和器世界,这是一组。

首先我们就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铁围山等外器世界,虽然存留时间可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

这里说众生共同的福德形成的。就是现在我们的世界是众生的共业、共同的福德,这个福德也是一种善业。所以说是众生的共同的福德、众生的共业形成了这个世界。因为很多众生在这段时间中,都会依靠受用、或者这种事业来生存,所以说众生的业没消尽前,这个世界显现还是比较长久的。

“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我们这个世界,最外围是铁围山围绕,最中间是须弥山王,须弥山王的东南西北各有一大洲,叫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在修曼扎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去观想、供养。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构造。当然,一般不学佛法的人没有须弥山、四大洲的概念。可能仅是宇宙、我们的世界、地球等这样的概念。

我们认为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还有天界。天界有四大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山顶是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再上面、在空中叫夜摩天,往上是兜率天,再往上就是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这些叫欲界的六欲天。再往上就到了初禅的色界,这叫一个世界。从须弥山王往上,一直到初禅天为止,这叫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虽然存留的时间可以长达数劫。一大劫有成、住、坏、空。空的时候要二十中劫。空劫中完全没有这些有情,也没有器世界,都不存在的。在成劫的时候,这个世界慢慢形成了,这是一个过程,那时已经有了,但还不是那么确定、完完全全都存在。然后住劫和坏劫,坏劫的时候开始慢慢毁坏。住劫二十中劫,成劫中也有一些劫,所以说存留的时间有几十劫。虽然数十劫中这样安住,显现上时间很长,感觉也都是很坚固的,但它们也仍然是无常的本性,这主要是从粗无常的角度来讲。如果从细无常的角度来讲,因为是因缘生的法,它一定是刹那生灭,即刹那无常的。但此处不从细无常的角度来引发出离心,从粗无常就可以引发出离心。

有些道友在问上师,“在观修生出离心的时候,需不需要以细无常来观想,而生出离心呢?”其实在“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里没有真实提到必须要观想细无常,这里观想的都是粗无常。不管是器世界、有情世界都观粗无常。如果把这些修好,就不会耽著今生。当然,有观细无常那就更好,但如果没有,单单是粗无常,也足够可以引发看破今生的出离心。从这方面看,这个世界都是无常,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

毁灭的方式在佛经中,如《阿含经》、《俱舍论》等都有讲到,这个世界毁坏的时候,先七火一水,然后会有一风,就完全摧毁掉。下面要介绍,分别用火、水、风毁坏的过程,这是略说。下面又具体来讲。

具体来说,在此大劫毁灭之时,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到第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

当这个火要烧毁世界时,这里有没有众生呢?一个众生都没有,即把众生活活烧死的情况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在这个世界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空劫,已经毁坏完了。住劫,就是众生还在住的时候,还没有坏。按照经典和《俱舍论》的观点,每一个成、住、坏、空都有二十中劫,所以说坏劫也有二十个中劫。 这二十中劫其中的十九个中劫,都属于有情界逐渐转移的过程。转移有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地把有情从这个世界转移出去,所以需要二十个中劫。二十个中劫在《俱舍论》等中讲,它其实具有二十返。

二十返,是指首先从人寿无量岁或者从八万四千岁(第一个劫和最后一个劫比较长,有一种说法是最早的时候人寿无量岁,逐渐下降到八万四千岁),再下降到人寿十岁,每经历一百年减一岁这样逐渐减到人寿十岁的时间,这个是一劫。然后从人寿十岁开始,每经历一百年增一岁,逐渐增长到八万岁,这就是一减一增,是一个中劫。然后又从人寿八万岁开始,逐渐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然后再从人寿十岁开始,一百年增一岁,增到人寿八万岁,这是第二个中劫。两个增减就是两个来回。这个增减要经历二十次,叫二十个中劫,所以时间是很长的。

从这方面看,二十次增减叫二十个中劫(一增一减叫一个中劫,要来回二十次)。在坏劫的时候,其实也有这么长时间的二十个中劫。其中转移有情界,需要十九个中劫,最后器世界在一个中劫完全烧毁掉。怎么样转移的?是说“毁灭之时,首先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意思是大劫毁灭之初有情由下而上化为乌有,首先从无间地狱开始转,即空的时候是从无间地狱开始空。如果这时无间地狱有情的业还非常重、或者还要受很长时间的业没办法解脱的话,就自动转移到其他不会被毁坏的世界中继续受苦。

如果有些无间地狱众生的业比较轻微,如八热地狱、八寒地狱等,就会通过法性力,生起善根、善心。通过这善心,从地狱中出来,然后转生到饿鬼界。这不是常规的方法,这是在劫末、坏劫时的一种法性力,不是正常的,正常而言必须要把业完全清净了,才能从地狱中出来。这时,除非是过重的业,否则其它种业,通过法性力可以生起善心。一般来讲,地狱有情生善心的情况是非常少的,但这时普遍的、大量的、业不太重的地狱众生开始生起善心。并通过其灭掉地狱的痛苦,转生到饿鬼界。

然后,饿鬼界的众生也逐渐生起善心(但不是一下子就生了,而是在十九个中劫的长时间中,慢慢地生和转移,因为众生特别多),随着恶心逐渐减弱、善心逐渐增强,通过法性力转到旁生,然后旁生逐渐生善心升到人界,人间的众生因为善心的缘故升到欲界天,欲界天的众生因为善心升到初禅,初禅的众生慢慢通过法性力升到二禅。

通过这样的安立,十九个中劫中这些众生就逐渐转移完了,整个世间从地狱到天界一禅天以下一个众生也没有,空了。“到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这需要十九个中劫来转移。在此之后,又经过一个中劫来毁坏,火来烧掉它。

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

毁坏也不是一下烧毁完,是逐渐烧毁的:器世界是无常的,众生业尽的时候就会显现这样一种毁坏。

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都讲了“七个太阳”是天空中真正并列七个太阳;有些地方也讲一个太阳,但是具有七个太阳的热度,这个太阳的温度也是逐渐升高的,其实和“七个太阳”是一个意思):首先出现一个太阳,假如是一万度;再出现一个太阳,温度就升高了;最后,七个太阳同时在天空出现,整个世界的温度达到不可思议,所有的东西都烧毁了。如果是一个太阳具有七个太阳的热度,它也是逐渐升高的,就像加热一个铁球,随着热量、燃料的增多,铁球的温度逐渐增高,最后达到极致。随着温度的逐渐增高,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烧毁:先烧毁容易烧的,不容易烧的留到最后。

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烧尽一切树木园林;

树木园林是比较容易烧的,第一个太阳出来时,这些干的东西如干柴等开始着火燃烧,烧很长时间,最后都烧完了。

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

第二个太阳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溪流、水池等里面的水全部烧干了。现在有些地方干旱,湖见底了;有些地方水库没水,湖干裂了,类似于这种情况。但是时间应该比这还要长,因为此前树木早已烧光了,接下来就是“溪流池沼无余干涸”。

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

第三个太阳出来的时候,大的江河(如恒河、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黄河等)全部干涸了,看不到水了。

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

无热恼大海是无热恼龙王住的地方,比江河的水深得多。第四个太阳出来的时候,无热恼大海也逐渐滴水不剩。

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

第五个太阳出来的时候,更深的水(首先是一百由旬的大海的水)逐渐干涸。“由旬”是八公里、十六公里或六公里、六点四公里等。如果按一百乘以六公里计算,“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相当于六百公里深的水完全没有了。然后,更深的二百由旬、七百由旬的水没有了,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深度的水逐渐都没有了(八万由旬就是平常讲的须弥山的高度,须弥山“入水八万由旬,出水八万由旬”,即从海平面以上到山巅八万由旬,从海平面往下也有八万由旬,总共是十六万由旬的高度)。

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

水由深而浅,由多而少,逐渐蒸发、干涸掉。首先剩下只有六点几公里的水,然后剩下一个闻距(由旬、闻距都是印度的计量方法,一闻距大概等于现在八百米到一千米,有些地方叫俱卢舍),再逐渐从八百米缩小到五百米、一百米、两米、一米,最后缩小到一点点,连蹄印许的水(一头牛或一只马踩着一个脚印里的水)也完全烧干、蒸发掉,没有了。总之,第五个太阳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海水全部干了。

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

第六个太阳出来的时候,整个大地、雪山熊熊燃烧(雪山当然早就没雪了,不可能大海的水都烧干了,还有个白皑皑的雪山存在,只不过以前叫雪山),这方面我们很难想象,因为现在的火灾再怎么大也不可能把山都烧着了,但是这时大地上高高的山都在燃烧。

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

第七个太阳终于出现了,这时整个须弥山都在燃烧(须弥山是珍宝山),还有四大部洲、八小洲、七金山、铁围山等等全部烧成一片火焰——整个世界都在熊熊烈火中燃烧。

火焰盘旋向下炽热到极点,焚尽一切地狱之处,

前面太阳出来时首先从中间烧,把地面上的东西烧完,然后非常大的烈焰往下烧到地狱。因为在小乘或共同乘中,地狱就在现在大地下的一个地方,好像楼房一样一层一层往下,例如八热地狱类似八层楼。烧的时候就往下烧,这时地狱早都空了,把空的地狱全部烧毁。

但是如果按照大乘等的观点,倒不一定要有一个像监狱一样实有的场所,地狱众生集中在此受苦。什么地方业力成熟,就在这个地方显现你自己的地狱。比如说你在自己的床上死了,如果你的业成熟了就在你死的地方显现你的地狱,但是其他人看不到你显现的地狱。为什么其他亲友看不到呢?因为他们没这个业,所以就看不到你的地狱。你自己的业成熟了在你的感觉中也不会觉得:我还躺在我的床上、我的床变成了地狱。在你的状态中就完完全全呈现了非常可怖的一种地狱景象,人间的所有的境界消失或隐没了。虽然你的家人还在这个地方生活,但是你自己在这个地方已经显现你自己的地狱了,所以大乘中不一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处所叫地狱。但是这里是引用共同乘的说法,就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叫做地狱,所以说往下焚烧一切地狱之处。

火舌又直冲上方烧燃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

往上烧,须弥山的半山腰四大天王的宫殿以及须弥山山顶的三十三天的宫殿早就烧完了。再往上烧,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空荡荡的宫殿都已烧完。再往上烧一禅,初禅的等的空荡荡的无量宫殿也已烧完了。此处就是“直冲上方烧燃上方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

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烧起来了!”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光明天就是二禅天。平常说这个世界重新形成的时候,首先形成器世界,后来再形成有情界。有情世界的众生首先是从光明天下来的,也就是从二禅天下来的,因为初禅天已经没有众生了。所以有情众生首先从二禅天纷纷下来,慢慢业越来越重的时候,在人间或这些天界中就没办法返回到二禅天。以前是随随便便从二禅天下来然后再上去,后面慢慢就回不去了,这个在其它地方也讲过。光明天的小天子们刚刚转生二禅天不久由于没有经验,“哇,这么大的阵仗啊!”下面着了这么大的火,他就非常害怕。在二禅天虽然也是有禅定的,但是真正来说这也是属于一种没有安住在禅定状态的特殊情况,当看到这么大的火烧起来,就开始大呼小叫。

老天子们可能时间住的长了,有机会知道或看到过以前也曾经烧过大火,也烧到过初禅。所以他们就安慰说“不用怕,大火以前也是烧到初禅天之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慌、不要害怕”。这里是交待了一种火烧情况,在汉传佛教中有一个术语叫“火烧初禅”,就是说被大火毁灭的时候烧到初禅为止,所以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说法。“火烧初禅”是从最下面开始烧火,然后一直烧到初禅的宫殿,整个初禅的宫殿完完全全地烧毁,然后二禅以下空空荡荡,因为完完全全的烧尽了,这个就是一次火烧。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

“经过七次大火”,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烧完之后不是空荡荡的吗?这个空荡荡的状态叫空劫,空劫要经过二十个中劫,即空荡荡的状态要延续二十个中劫,然后这个世界又重新开始形成。形成之后这些有情从二禅天开始下去,下到初禅、天界、人间,逐渐又开始形成,又开始成、住、坏、空。到了“坏”的时候又会被烧一次,就这样烧七次。“成住坏空”这一个周期内烧一次,又开始第二轮的“成住坏空”,每一轮毁坏前面七次都是都用火烧的。烧完一次形成了这个世界,形成后又开始有情众生慢慢搬家转移,之后又开始像刚刚描绘的那样开始烧地面,烧完之后烧地狱、烧天空,烧完之后又是空荡荡的二十个中劫。接着又开始形成器世界,有情从天界下来,又开始重新有这个众生,接着又开始烧,反复的这样来七次。

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

这个就是水淹二禅。从二禅天的天空中开始形成很大的云层,即水云层,紧接着从云层中降下真正的倾盆大雨好比是轭木,箭矢。轭木是什么?为了形容它之大,就是一滴滴的雨水像轭木那么大。箭矢指它的速度非常地快,因为又大又快,所以很快地形成汪洋大海。

没有这么大的一种力量也毁灭不了这么坚固的器世界,这时的水不是一般的,比如看到海啸、洪水来的时候就觉得水的力量好大。2011年日本大海啸的时候,那些房子、汽车被水一过根本就倒了,很多房子完完全全漂在水上面走,平常的时候怎么可能呢?那个时候只要水一来底盘再重的汽车也是在水面上漂着,不管什么样的车反正都在漂着走,那个也只是一般的水而已,但它的力量很大。

从二禅天非常大的一种云中降下来的倾盆大雨要毁坏一个中劫,由于连续不断的雨非常大,所以说光明天(二禅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平常我们也是见识过一些所谓“水的力量”,但是这里由于是到了毁坏世界的时候,水的力量就是非常大的。所以珍宝、须弥山,还有这些二禅的宫殿,包括二禅天在内都已经没有了。前面讲过刚开始毁坏的时候法性力使得众生从一禅升到二禅,这时因为二禅本身要毁坏,所以二禅的众生在毁坏之前通过法性力就升到三禅去了,因此二禅天以下的宫殿也是空的。

这时候的形容就是“盐溶水”,意为水一去盐马上就看不到了。当毁坏世界的大水来的时候,的确不仅仅是把山、房子淹到水底下。比如一个地方以前发过大的水,现在这个水底下还有城市。世界末日的时候,全部像盐溶水一样没有了,完完全全消失殆尽。这个时候三禅天以下,包括二禅天在内空空荡荡二十个中劫都没有了,然后又开始形成,不断地有了成、住、坏、空,众生的业成熟了之后它也会形成。

经过了七火一水毁灭结束之后,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

这个就是风吹三禅,是用大风来毁坏的,这个风的威力就是刚讲的世界末日的风。真正来说足以毁坏世界的风,它的风力特别大。即便是这几年登陆浙江的十四级台风的力量也很大,有时超强台风来的时候也觉得非常恐怖。世界末日时候的风真的如同极其猛烈的十字杵(十字架),不断旋转产生的金刚风向上翻滚,然后所有的地上的东西就好像风卷尘埃一样完全地灭绝一空了。所以风灾来的时候是最厉害的。

这个时候三禅的有情通过法性力自然而然升起四禅的境界,转移到第四禅中去了。那么第四禅天会不会毁灭呢?第四禅天远离了火,水、风等外面的自然灾害,但第四禅不会恒常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俱舍论》等的观点,第四禅天空形成的方式就像星星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宫殿。比如说我升到第四禅,在第四禅中就形成了我自己的宫殿,当我死的时候宫殿就跟着一起消失了。从这方面讲第四禅还是无常的,但不是通过自然灾害的方式来毁坏的。

最后一次是风吹坏的,但是什么叫做“经过七火一水毁灭”呢?从字面上看觉得前面烧了七次火,然后水淹了一次,紧接着再来一次风。但如果再详细分析,按照《阿含经》、《菩萨论》、《俱舍论》的观点,它中间省略了一些意思。省略了什么意思呢?首先是七火再加一水,这个周期一过然后又开始火烧七次然后水再淹一次,接着又火烧七次、水淹一次,再火烧七次、水再一次。由于水淹二禅要淹七次,七次水灾之后又是七次火,因此真正的来说这样的火需要五十六次,火烧完之后紧接着就来风了。通过五十六次火烧、七次水淹、最后一次风把三禅都毁坏掉,这只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结束后又开始七次火一次水,七次火一次水……然后七次火一次风。然后再开始七次火一次水,这样连续不断,这个世界就像这样一直在生生灭灭。

所以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是稳固恒常的。学习这些后,知道轮回的时间越长,就越没有恒常的东西。

我们呆在这个世界的时间跨度太短,看不到变化;如果时间跨度长,就可以看到。比如天界的人,他就可以看到人间的沧海桑田,了知这个地方已经变了不知多少次了。但是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觉得几千年都没变,不可能变。其实这个变化是很小的,因此不是很明显。

我们的寿命很短,但是寿命很长的人,人间的一年、一百年,对他们来讲是很短的,他们可以看到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看不到。如果通过佛的智慧,把时间跨度拉得越长,对世界的无常、不可靠,了解得就越清楚。如果只盯着眼前几十年,不会觉得无常的;只盯着杯子看,永远发现不了它的无常。但是将时间拉长之后,无常就体现得很明显了。盯着小孩子看,看不到他的无常,看不到他的生长。但是如果时间够长,就知道他不断地在变化,从小孩子到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后死亡,然后第二期轮回、第三期轮回、第四期轮回……观察时把时间拉得越长,越会对轮回的痛苦,对轮回的无意义产生决定信解。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观修的方法,要把时间跨度拉长,智慧深远,才能发现世界的真谛。否则,只盯着眼前,是看不到整个世界的。立足太空中,可以看整个地球;立足当前脚下,看不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观察,这样学习呢?就是知道整个轮回是成住坏空,一期一期的来,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如果还有业,就会在轮回中不自主地流转。

这样,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这里毁坏的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刚刚讲的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最外围是铁围山,中间须弥山,之后四大部洲。须弥山的山顶上有三十三天,往上是空居天,空居天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就是初禅天,这是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叫一千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在我们法界中,如果三千大千世界都灭了,众生不就没了吗?从佛陀的智慧来看,三千大千世界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佛的所化刹土。其实在我们的法界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现在我们的认知、科技,能够发现的还是太少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但是佛陀的智慧早就已经观察到,整个法界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些三千大千世界非常稳固,却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全部都是空荡荡的,进入了空劫。

下面把观修器世界的无常和观修人身无常的意义做一个对接,怎样放到我们身上去观修呢?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变成空无一物的时刻,那么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平时觉得世界这么稳固,比如一个铁块一座山、我的房子都认为这么稳固和坚实。但是当观修完之后,就知道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空无一物的时候,都会变成空无,我们的身体就像秋天的蚊虫、苍蝇一样,寿命很短。有些昆虫朝生暮死,早上降生,晚上老死,人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对虫子本身来讲,它一辈子已经过完了。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它有成长、学习、婚配、生子,退休、安享晚年,最后死亡。其它虫子也认为它这一生还可以,中间没有出什么问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但对人来讲,就是朝生暮死而已;同理,人这一辈子对天人来讲,也就像虫子一样朝生暮死。我们可能觉得时间很长,现在已经活了四五十岁、七八十岁;但是,以天人他们更长的寿命来看我们的寿命时,也像虫子一样朝生暮死。对他们来讲我们就是朝生暮死,只是他们的一天而已。

如果不去比较,就不会发现触动我们修行的东西,当我们真的发现时,就不会再对身体执著。再把身体练成全身都是肌肉,觉得非常健壮,还是会像秋天的苍蝇、蚊虫一样,肯定会死的,没有什么恒常稳固。关键是我们认为身体恒常稳固,但是我们的身体不会恒常稳固。为什么?没有什么是恒常稳固的,连我们认为稳固的须弥山、四大部洲、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毁坏,何况我们的身体呢?更加容易毁坏了。

这些(须弥山等)是众生的共业形成的,毁坏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力量,火、水、风。但是我们自己的身体、生命不是共业,不会与天同寿。我们的生命是自己的,是别业,是自己单独的业,就不需要等到七火一水一风,来烧来淹来吹;小小的病或车祸就可以导致死亡。从这方面来讲,就知道人身没有恒常稳固的,一定会死。不管怎样,外在这么稳固的都能灭亡,何况我们这个人身。为什么不死呢?为什么不灭亡呢?

对于上述的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

这不仅是让我们了解,是要让我们实修,让内心完完全全地安住在这个状态中。只有当法融入心,心和法融合之后才会觉得我这个生命,人身的确不可靠,的确是要死亡的。

首先要刻意地去想,这个人身是一定要死的。慢慢地开始,从一定要死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从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到一定要修习对死亡有用的法,慢慢地就会掌握死亡无常这个修法中的真谛,它和看破今生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慢慢地就会触及到了。所以要诚心实修,打坐的时候需要把意义一层一层地深度去观,观完之后就会觉得,身体是一定要消失的。

有些时候会觉得不用去提醒,每个众生都知道自己要死;但关键是对自己要死这一点,刻意在闪躲、回避。现在要把这个问题非常着重和殷重地拿出来观修,准备好接受死亡或刻意修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刻意地观,把必定死亡修到内心中去。有了必定要死,才有第二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有了第二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才会生起第三个:死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意义,所以现在一定要修法。慢慢地就会引发寿命无常的心髓。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本稿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29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引导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共同前行,第二是不共前行,第三是正行破瓦法。

在这三个修法中对我们来讲,前前的修法是越往前越重要、越殊胜。虽然说从法的次第来讲,越往上越殊胜,比如说从共同前行、到不共前行、空性、再到大圆满等等。从法的角度而言,这些法越往上越靠近实相,也就越殊胜。但如果从修行者的角度来讲,可以说越往下面的这些法越殊胜。因为接近实相的这些高法很深,普遍而言我们没办法相应,在学的过程中就会看不懂、修不动。所以这些高法虽然非常殊胜,但也非常可能退失信心。

作为初学者,如果能把前面的共同加行、不共加行等修好了,对于调伏心相续,在内心中生起法义,意义非常大。只有把基础修好了,才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往上修持殊胜的靠近实相的法要。因此前面的法非常殊胜。大恩上师经常在各种场合中,教我们修好共同前行,修好皈依、发心,以及殊胜的空性,原因就在于此。否则,没有前面的次第的基础而去修再深的法,由于我们自己的根基很低,没办法相应很殊胜的法。低劣的相续和高尚的法不在一个平台上面,怎么样修也没有办法相应。

因此,在我们学习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法要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体会,佛陀为什么这样讲,华智仁波切这些大德为什么要这样强调法的殊胜。修行寿命无常和我们相续中修行正法、脱离烦恼究竟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首先把这些问题想通之后,我们就很愿意去把基础学好并实际修持。在我们内心中生起共同加行的境界之后,就真正地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从而一心一意想求解脱。这样在轮回中说话、做事都不会成为我们修行佛法的障碍。

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在轮回中不管是走路也好、做事交谈也好,都会成为轮回的因,成为一种修行的障碍。当生起了出离心,我们身处轮回中,一切也还在运作,但是这个时候心态已经不一样。我们的状态和境界都已经有了,轮回中的一切不会再成为我们的障碍,这就是修持出离心的必要性。

出离心必须要经由正确的法来生起。怎样才能使我们这种渐次的根基者,从极度的耽著轮回和世间八法,到逐步生起想要解脱的心态,并且逐渐的看破轮回?《前行引导文》中的这四个修法很重要。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不是必须经由四个修法才能生起出离心?那也不一定。如果说有些修行者前世已经串习了这方面的善根,今生中可能是某个因缘触动,他就可以完全看破轮回。或者是通过祈祷上师加持心相续之后,也可以生起看破轮回、修持正法的出离心。但是针对于绝大多数渐次根基的修行者来讲,这种次第修行是非常具操作性的。

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让我们的心达到完全不耽著轮回,一心一意追求解脱道的状态。所以共同外前行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非常可靠的、有把握的修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并且反复观修,把寿命无常、暇满难得的法义一遍遍在我们的相续中串习,使得法和心相融合。

当我们学到后面的时候,真实的无常法义和我们以前耽著轮回的分别心融在一起。这样以来,以前耽著轮回的分别念就没有了藏身之地。以前这种耽著的心在我们的心相续中称王称霸,主要是因为没有前行这些法来加以对治。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引用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等一系列的修法。随着四个加行修法的力量加深,以前耽著轮回的心态会逐渐退出我们的相续。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变成了出离心,不再耽著轮回。

生起了出离心后,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心一意地修菩提心。在以前的修法过程中会生起粗重的烦恼,这些障碍在后面的阶段就会从我们的心相续中遣除。所以我们以后只需一心一意生菩提心,在不耽著轮回的前提下去修空正见以及生圆次第。以前拖我们后腿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因此,大恩上师说修高法之前,四加行的修持很重要。

如果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总感觉有东西在拖后腿,耽著很多东西,修的时候总是没办法全速前进。在修空性或者修密法的时候也是感觉没办法,有很多东西在拖后腿,这就是基础没打好。如果把基础打好了,内心中完完全全生起了出离心,把这些东西看破、放下之后,在修菩提心或者修空性的过程中才能全速前进,再没有什么东西会对我们造成阻碍。

我们在课前分析了,为什么对于我们而言,前面的法甚至比后面的法还重要,共同前行比不共前行重要,不共前行比破瓦法重要?因为我们的心是逐渐成熟的,如果前面的基础没打好,即便去接触那些甚深的法,调伏我们烦恼的作用不大,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没有作用。所以很多修心的法要中,都提倡要修好前行。而其他地方说法越高越殊胜,这与修好前行并不矛盾。当我们的心相续逐渐成熟,如果要趋入到超胜的境界中,单凭共同加行是过不了的。共同加行就这个阶段有用。如果说还要用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去证悟空性、证悟究竟实相,这是没办法做到的。

当我们的心成熟后,要让我们的心真正的解脱的因是空正见、生圆次第这些非常殊胜的法要。心成熟到了这个阶段时,这些法就格外珍贵,也只有这些法才能让我们很快解脱,其他法是做不到的。所以二者没有矛盾。有的地方说越往上越殊胜,有的地方说越往下越殊胜,到底怎样算是殊胜,要看我们现在的心是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法。

如果次第修下去,最后必须修持非常殊胜的大圆满、生圆次第,这些可以很迅速让我们现证实相。但如果前面基础没打好,即使给你传授大圆满,也没办法修行。因为拖后腿的东西太多,该有的菩提心、该证悟的空性都没有,有的即使是出离心也没有,因此没办法和大圆满法相应。

前行系列3

丁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

如此由共同福德所成就的外器世间——四洲、山王包括诸天处所的范围,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此等也无常存,终将由七火一水而决定坏灭。

此处观察对象是整个外器世间。“四洲、山王包括诸天处所的范围”代表人天,实际包括从地狱到色界天之间的广大范围,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四禅以下的器世间。“共同福德”,意为众生共同的福德力会形成一种公共的外器世间(四禅以上则有所差别)。所谓“共器”,是指在某有情死亡后,此器的同分现相依然存在。而在四禅天,随天人诞生就有宫殿生,天人灭宫殿也随灭,没有共器。无色界没有色法的相,所以也没有共器。

“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指器界由有情的共同业力形成后,在成劫、住劫、坏劫之间安住 。具体来说,成劫中的第一个小劫是器界形成,后十九个小劫是有情界形成。坏劫中的前十九个小劫是有情界毁坏,后一个小劫是器界毁坏。总之,外器世间的安住时间超过了成劫的十九小劫、住劫二十小劫、坏劫十九小劫(共五十八小劫)以上。“安住”是指同类相续不断,有情在共同的器世间里不断地生死,然而共同外器的规模不会断灭。

虽然是如此长久的时间相续,但终归无法长存,器世间会由七火一水决定坏灭。“七火一水”是三灾的代表词,实际包括共六十四次的火、水、风灾。“决定坏灭”指灭得连一粒极微也不剩。此处“无常”是指粗相续无常。从有为法的法性来说,既然外器世间不是自然有,也不是非因生,而是由共同福业所生,当然只能存在有限的时间,在同类因缘或共同福业力消散时就无法再存留,这就是粗无常。(从细无常而言,由因缘生故,同一个现相不会住留到第二刹那。)

为了精确地认定庞大器世间的无常,并在引发胜解后进入真实的观修,我们有必要了解整个器世间的形成,所具的内涵、规模,以及它是如何存在的。不仅要了解空间上的状况,还要了解在时间上是如何经历成、住、坏、空四劫,之后,才能准确地把握引导的内涵。

以下我们就来学习外器世间的形成、安住等状况以及无常变易之相。

首先是三千大千世界形成的过程。由于有情业的增上力,在最下方依止虚空有风轮出生,广度为无数,厚度有十六亿由旬。风轮体性坚密,假使有一个大露形神用金刚轮奋威锤击,金刚会摧碎,风轮却无有损坏。接着由有情的业增上力,空中涌起大雨云,降落在风轮上的水滴如车轴般大,水滴逐渐积聚成“水轮”。在没有凝结的分位,水轮深十一亿两万由旬。之后,又由有情业力感得其他风刮起,搏击水轮,在上面结成了一层金,就像是熟乳被放置后凝结的一层膜。于是,水轮减至八亿由旬,其他的三亿两万由旬形成了金轮。

接下来,在金轮上如何形成了山、海的世界格局呢?仍然是由有情的业力起现大雨云,在金轮上降下如车轴般大的雨滴,水滴越积越多,逐渐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水。之后由其他风吹击大水,又摄持水中具妙宝属性的物质积聚成为山和洲岛,之后又将水涛隔成内海外海,共有九山八海,即是四洲、须弥的世界。

中央的山王是须弥山,也译为妙高山、苏迷卢山,其四周有海围绕。山王耸出水面八万由旬,深入海底八万由旬,宽度也是八万由旬。海周围又由山围绕,山外围又是海,海外又是山,它们叫做“九山八海”。“九山”即须弥山、持双山、持轴山、檐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持边山、铁围山。“八海”中的前七海都是内海,由八功德水所成,外海是咸水所成。这就是山、海的分布情形。

九山的体性如何呢?须弥山是四宝合成,围绕它的内层前七山是金子所成,称为“七金山”,外围是铁围山。须弥山王在中间安住,它的北、东、南、西四面依次是金、银、吠琉璃、颇胝迦宝合成。随着宝的威德有色彩显在空中,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虚空是犹如吠琉璃色或蔚蓝色。在七金山的外围还有山周匝围绕,像是一个轮子围绕着世界,因此称为“铁轮围山”。

九山的形量如何呢?九山都住在金轮上(海的底部),从海底开始一直伸出海面,所以九山在海面下的高度都是八万由旬。须弥山高出海面八万由旬,其他八山的高度是一半一半地递减。也就是说,持双山高出海面四万由旬,持轴山高出海面两万由旬,乃至最后铁轮围山高出海面三百一十二点五由旬。而且,九山每一座的宽度都等于高度,也就是须弥山的宽度是八万由旬,持双山的宽度是四万由旬等等。

人类生存在怎样的环境中呢?在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咸水海的四方有四大部洲,名为“须弥四洲”。东边叫做“东胜身洲”,南边叫做“南瞻部洲”,西边叫做“西牛货洲”,北边叫做“北俱卢洲”,我们居住的世界是南瞻部洲。在四大部洲的旁边各有两个小洲,比如,瞻部洲旁边是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

接下来,还需要了解此方大河的由来。在瞻部洲从中央往北方三处各有三重黑山,在黑山北边有大雪山,在大雪山的北边有香醉山。位于雪山北方、香醉山南方有大池水,名叫“无热恼池”。从中流出四条大河,从大池东面流出殑伽河(即恒河),流入东海;从大池南边流出信度河,流入南海;从大池北边流出徙多河,汇入北海;从大池西面流出缚刍河,流入西海。无热恼池长宽各五十由旬,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未得神通的人无法到达。在无热恼池旁边有瞻部林,树木高大,果实甘美,依于此树林或果实的缘故,此处得名“瞻部洲”。

接下来要了解,日、月、星辰是依何而住呢?它们依风而住。也就是由有情众的共业力量,起风围绕须弥山在空中旋环,运持着日、月、星辰等,使得它们不停留、不坠落。日轮离此地面四万由旬,在持双山的顶端,齐于须弥山半腰。日轮直径五十一由旬,月轮直径五十由旬,最小的星星直径为一俱卢舍,最大的星星直径是十六由旬。日轮下面由颇胝迦宝火珠所成,能照明和放射热量,月轮下面由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照明和放射清凉,这一日一月普遍在四大部洲的范围内运作着各自的事业。

天的器界可以分三重了解:一、四天王天的器界;二、三十三天的器界;三、空居天的器界。

四天王天的器界要从须弥山的四层级说起。从海面开始,相距一万由旬处是第一层级,依次上升一万由旬的量就是第二、三、四个层级。这四层级都是须弥山旁边向外开出的环绕区域。最初第一层级从须弥山山体向外一万六千由旬,第二、第三、第四层级依次是从须弥山山体向外八千、四千、两千由旬。其中,第一层级是坚手药叉神居住,第二层级是持鬘药叉神居住,第三层级是恒骄药叉神居住,他们都是四大天王统领的天众部下。第四层级是四大天王和眷属们的共同居住之处。因此,经中也说:四大天王以及属下的诸天居住在四外层级。此外,在七金山上也有天居住。以上这些四大天王所统领的村落、城邑,都叫做“依地而住”。

三十三天安住在须弥山的顶端,山顶四边各有八万由旬,与下部四边的量度相等。山顶四个犄角处各有一座山峰,高度、长度各五百由旬,有药叉神名叫“金刚手”在其中安住,守护诸天。在山顶当中有善见宫,四边各两千五百由旬,周长一万由旬。此金城的高度是一由旬半,地面平坦,由真金所成,用一百零一种杂宝庄严校饰,地面的触感柔软得像兜罗绵,在行走时随着自己的脚一起一伏,这是属于帝释天所统领的大城。城中有殊胜宫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映夺了其余天宫,因此称为“殊胜”,天宫四边各两百五十由旬,周长一千由旬,这些是城中所具足的各种悦意事。

城外四面有四座林苑作为庄严,是诸天们共同游戏的地方。四座林苑是:一、众车苑,随着天人们的福德力显现各种妙车;二、粗恶苑,天人们即将与阿修罗战争时,在此处会出现铠甲、器杖等战争的器具;三、杂林苑,诸天进入此园林中,游玩在相同的美妙境界,都生起殊胜欢喜;四、喜林苑,极妙的境界都集于此苑,在苑中观赏无有厌足。这些都是属于城外的严饰。庄严大城四苑四边有四种妙地,中间各自距离林苑二十由旬,是诸天人们殊胜的游戏之处。诸天在那里捔指竞争,欢快娱乐。城外东北有圆生树,是三十三天享受欲乐的殊胜场所。圆生树入地盘根深广,达五十由旬,而树干向上耸立,枝条在旁边散布下来,其高度和广度相等,达一百由旬。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香气弥漫一百由旬。这些都属于三十三天所居的外器世间。

以上已经辨明了地居天界的状况。更上层的天人们都是依虚空而住,叫做“空居天”。包括欲界的上四层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及色界的十八处天,其中,初禅有三处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处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天,三禅有三处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有九处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如是共有二十二处属于空居天。

在器世界的范畴中,安住着三界九地的有情。其中欲界叫做“五趣散乱地”,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类和欲天。

此处依《俱舍论》所说,在阎浮提地下五千由旬到两万由旬之间有极度受苦的有情,称为“地狱众生”。(由于众生业感不同,在《瑜伽师地论》等经论中,有其他地理位置以及形态的描述。)最下层的地狱是“无间地狱”,之上次第有极热地狱、炎热地狱、大号叫地狱、号叫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等活地狱。此外,在八热地狱的四门处各有四个近边地狱,以及孤独地狱等。

再者,在地下五百由旬处的阎罗王国有饿鬼界,这是造悭贪业的恶人们堕落的处所。饿鬼们常常受用匮乏、不得满足。除了中心的阎罗王国之外,还有杂居在地狱、修罗界、人间、四天王界、忉利天界等处的鬼类。

旁生主要杂居在大海、陆地、空中等各处。

在海底、海岸或须弥山半腰有阿修罗居住,这一趣也有多种类型,果报较好的可摄在人间或天界,卑劣的可摄在饿鬼和旁生中。

人间也会由各自业力出现感生四洲的各种情形,寿量以及果报受用也都各不相同。

天界从四天王天以上到六欲天之间,下层的四天王天依靠地面居住,三十三天住在须弥山上,夜摩天以上依虚空而住。以上是属于欲界散乱地的情形。

接下来是色界的四种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以住在定中的缘故,又可称为“定地”。在初禅天的三处受生时受用一种乐,叫做“离生喜乐”,原因是远离了欲界之恶,生起喜乐。在第二禅天的三处受生时受用一种乐,叫做“定生喜乐”,原因是从初禅的定中生起了二禅喜乐的缘故。在第三禅天的三处受生时享受更高级的一种乐,远离二禅喜乐,生起第三禅之乐的缘故,这种离喜的乐叫做“离喜妙乐”。四禅天叫做“舍念清净地”,连第三禅的乐也已经远离,住在舍念清净中。

无色界的四种定地包括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这些地的有情都住在定中。三界九地有情的状况大致如上所述。

上文已经从三轮、九山、八海、四洲、日月、天器等说明了每一个部分的器界状况,接下来,对于综合或整体状况——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我们可以分为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层次来了解。一千个四大部洲、一千个日月、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六欲天、一千个初禅天,所有这些从整体上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由于大千是三个千连乘,所以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应误解为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这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说,到达一千个初禅的范畴叫做一个小千世界,它是二禅所覆盖的下界的范围;而中千是一个三禅所覆盖的下界范围;大千则是一个四禅所覆盖的下界范围。也就是说,小千世界是指二禅所覆盖的一千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初禅的大范围;中千是三禅所覆盖的下界的一千个小千世界的大范围;大千(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组织)是四禅所覆盖的一千个中千世界的大范围,实际包括了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禅天等。“十亿”是按照现代数学的说法,指一万个万,古代亦有多种说法,比如说为百亿等。

接下来要了解“劫”的涵义。劫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包括二十个小劫。

我们可以从坏劫说起,也就是当这个世界经过二十个小劫的安住期之后,坏劫就会来临。从内有情界转移开始,一直经历十九个小劫的时间;当二禅以下的有情界都空尽以后,外器界在一个小劫当中毁坏,因此,坏劫总共历经二十小劫。

什么是坏劫的开始呢?地狱有情命终后不再有新受生的有情作为坏劫的开端。一直到地狱里不剩余一个有情时,叫做地狱已坏。业力会把那些决定受生地狱的有情牵引到他方地狱中。以此类推,饿鬼和旁生界也都是如此:不再有新的受生有情,逐步毁坏到一个有情不剩。如果是有定业者,就会被牵引到他方的鬼界和旁生界中。还有一些跟人天杂居的饿鬼和旁生,它们会跟着人天界一起坏尽。

那时,人间瞻部洲有一个人,在没有师传的情况下法尔获得初禅。从初禅起定后,发起倡导说:“离生喜乐,甚乐甚静!”意为离开欲界之恶而生起喜乐,这里好快乐、好寂静!其他人听后当即入于静虑,命终生到梵天世界。乃至瞻部洲的有情全部空尽,上升梵天,就叫做瞻部洲的人类已坏。东西两洲以此类推。北洲的人命终之后只生欲界天,因为北洲的业力情形使他们过于享受而不能入定离欲。如是直到下界的人世间不剩一个有情时,就叫做人趣已坏。

继而,在天趣的四天王天中,有一个天人法尔得到初禅,当他出定以后同样倡导,其他人于是也纷纷趋入初禅,如是所有四天王天的天人们逐渐全部法尔上升到梵天,四天王天范围里的有情全部空尽,就叫做四天王天已坏。其余五种欲天也都是类似的情形,乃至欲界不剩一个有情时,就叫做欲界中有情已坏。

接下来是梵世(即初禅天)的一个有情在没有师传的情况下法尔获得二禅,之后起定说到:“定生喜乐,甚乐甚静!”意为从初禅定中发生的二禅喜乐好快乐、好寂静!其他梵世有情听后入于二禅,命终也都生到极光净天。乃至梵世的所有有情全部空尽时,叫做已坏有情世间。之后,二禅以下范围只剩空空荡荡的器世间。

有情界历经十九个小劫坏灭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小劫是器世间的坏灭。

当一切有情所感得的三千大千世界二禅以下有情全部空尽时,逐渐有七个日轮出现。于是,诸海干涸,群山都被烈火烧穿,四洲、三轮 也全部燃起大火,被焚烧净尽。大风吹刮着猛焰一直烧到上界天宫,乃至梵世宫殿都烧得一丝不剩,成为灰烬。这是自地的火焰烧毁自地的宫殿,不是他方的火能烧毁另外的地方。但是,新生的天子们没有阅历,当火到达二禅极光净天时,他们会说:“下方的火被风所飘,已经焚烧到上地了。”他们认为是欲界火的猛焰上升,才引起色界的火灾。

如是从地狱渐渐坏灭开始,一直到器界被大三灾坏尽,总的叫做“坏劫”。

世间为大灾毁坏以后,在二十个小劫当中只有空荡荡的虚空,叫做“空劫”。经过这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以后,就进入成劫。成劫是从风吹起直到地狱的第一个有情出生为止。也就是由有情的共业之力,在坏劫后空中渐渐有微细的风吹起,这是器世间即将形成的前相。随后微风逐渐增盛,形成了如上所述的风轮、水轮和金轮等。不过最初是形成大梵王宫,乃至夜摩天宫,后来才生起风轮等,这叫做外器世间成立,期间需要经过一个小劫。之后的十九个小劫,从大梵处开始,逐渐到地狱都有有情投生,整个有情世间的完整系统才算完成。

有情界的发生,指最初一个有情从极光天降下,生在大梵处,成为大梵天王。后来,诸有情陆续从极光天退没,有的生到梵辅天,有的生到梵众天,还有的生到下界六欲天,比如他化自在天宫等,渐渐一直下生到人间,北俱卢洲、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都出现了有情。然后,在更下等的饿鬼界、旁生界和地狱界也都逐渐出现有情。出现有情跟有情坏灭的程序恰好相反,坏灭是从下界往上坏灭,一直坏至梵世为止;成是从上往下成,一直成到无间地狱出现第一个有情为止。当整个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的规模都形成、所有种类都齐全时,成劫也到此结束。

继成劫之后是住劫,仍然是次第历经二十个小劫。也就是从风微微吹起,直至形成整个器世间,之后有情渐渐安住,地狱到天宫之间的有情种类无不完具时,此洲人的寿量达到无量岁,就进入住劫的开端。住劫的二十小劫发生的次第是:首先,人寿从无量岁逐渐下减,减到十岁时,即是住劫的第一个小劫;之后的十八个小劫都有增减,也就是从十岁增到八万岁为增,又从八万岁减到十岁为减,如此一增一减称为一个小劫,其他的十七个小劫也都是如此;第二十个小劫是从十岁增到八万岁。总之,前后两劫一个唯减无增,一个唯增无减,中间十八个小劫一增一减,而二十个小劫的时量都相等,如是二十个小劫合称为一个住劫。

小三灾是此洲人寿减至最低限度的十岁时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类在寿量八万岁时,相貌、福德等非常殊胜,之后由于烦恼和业的增盛,寿命和福报递减,身量日益短小,容貌日益丑陋,乃至人寿十岁时,发生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灾,蒙受苦恼,叫做“小三灾”。饥馑灾历经七年七月七日,疾疫灾历经七月七日,刀兵灾历经七日而结束。直至此时,有情才有所觉醒,又开始尊重道德,持不杀戒,于是寿量逐渐回升到二十岁;再持不盗戒,回升到四十岁;如此寿量逐渐递增到八万岁为止。总之,在住劫的二十小劫期间会发生十九次小三灾,有十九次回升。在最后一次回升到人寿八万岁以后,坏劫的大三灾就会来临。

到了坏劫时有大三灾出现——火灾、水灾、风灾。起初是以火灾出现七个日轮,烧毁二禅以下的世界;随后以水灾出现大雨灌注,将三禅以下的世界全部浸没水中而融解;后来出现风灾,由刮大风而使四禅以下的世界都相互撞击、飘散。如是大三灾的力量将器世间完全毁坏,下至极微也无有余留。

三灾发生的次序也有一定的规律:最初以火灾毁坏七次以后,再以水灾毁坏一次,如此七次火灾、一次水灾,反复经过七次后,再以火灾坏灭七次,最后以风灾坏灭无余。总的要经过火灾五十六回、水灾七回、风灾一回,即所谓“六十四转劫”。

接下来要了解内三灾的情形:初禅天人以寻伺为内灾,能烧烦恼心,等同外火灾的缘故;二禅以喜受为内灾,和轻安都如水般滋润身体,等同外水灾的缘故;三禅动息是内灾,息就是风,等同外风灾的缘故。由于下三禅有如此内灾,所以会遭到相应的外灾毁坏。也就是说,初禅有寻伺内火灾的缘故,就会招感外火灾,一直烧到梵世;二禅有喜受的内水灾,因此招感外水灾淹没二禅天;三禅有运转的风息,等同外风灾,所以会被风灾毁坏。

说到这里,有人会提问:第四禅天有怎样的外灾情形呢?

回答:第四禅远离内三灾的缘故,不会遭遇外三灾。

又问:如此一来,第四禅的器界是不是常法呢?

回答:不是常法,它随着有情一同生灭的缘故。第四禅天处没有总的地形,而是如同空中的星星,各有处所。当一位天人诞生时,就有一处宫殿随之而起;那位天人死时,天宫也随之坏灭。如是第四禅天的器界随有情的生而显现,跟以下色界、欲界的器界有所不同。人类共处在地球上,地球环境是人类共业所感,当一个人死去时,共业环境不会消失,它仍然存在。其他的欲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也都是如此,唯独四禅天是自身所现,属于个人独有的器界,以器界不共故,不会有三灾毁坏共器的情形。

有关三灾的问题需要辨明的是:很多人以为在坏劫时三灾共同发生,之后世界空无,便是空劫,其实这一点并不成立。如上所述,六十四个大劫中,“七火一水”是前七个大劫的坏劫只发生火灾,到第八个大劫发生一次水灾,之后又是七劫火灾、一劫水灾,如此次第更替,一直到第六十四个大劫才发生一次风灾。也就是说,如果坏劫时发生火灾,之后就会有二十小劫处于空劫中,二禅以下的一切器情都不存在,经过空劫二十小劫后,再进入下一个成劫,即有情从二禅天陆续降下,一直到无间地狱出现第一个有情为止,一个完整器情的规模已具时,成劫结束。假使坏劫发生的是水灾,则三禅以下灭尽无余,经过二十空劫,到成劫时,三禅天的天人们逐渐下生,一直到出现无间地狱的第一个有情为止,即是成劫结束之时。如果坏劫发生的是风灾,在之后的二十小劫中四禅以下就全部成为虚空,由此再进入成劫,器界形成,第四禅天的天人们逐渐生到下界,当无间地狱的第一个有情受生时,成劫结束。

再者,劫末火灾毁坏大千世界的情形,是指大千世界所包含的二禅以下的范围全部烧尽。这就不止是烧毁一个小千世界的一千个日月、须弥山等,而是烧毁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梵世等,三千大千世界里二禅以下的器界全部烧尽无余。

发生水灾时,也是整个大千世界范围里三禅以下的范围全部被水毁尽,即十亿个四洲、梵世等的规模,再加上所有的二禅天。发生风灾时,也是整个四禅以下三千大千世界范围里的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欲天、梵世、二禅天、三禅天等全部毁坏。

思考题

1、 学修无常法要达到怎样的修量?如理思维敬礼句的涵义,对此功德生起随学之心。

2、 简述以下空间状况:

(1) 三轮的形成过程;

(2) 金轮上的山、海,九山八海的位置,九山的体性、形量;

(3) 人类居处的位置,人间大河的由来;

(4) 日、月的位置、形量、作用;

(5) 四王天、三十三天、空居天的器界;

(6) 三界九地的状况;

(7) 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

3、 简述以下时间情形:

(1) “劫”的涵义;

(2) 坏劫的开端,有情世间的坏灭次第、时间,器世间的坏灭次第、时间;

(3) 空劫的状况;

(4) 成劫的开端,器世间的形成次第、时间,有情世间的形成次第、时间;

(5) 住劫的开端,南瞻部洲人寿的增减次第,小三灾发生的时间、次数;

(6) 大三灾发生的时间、次第、涉及范围。

这就是说,当一大劫的坏期来临之时,内情众生自下界起次第空尽后,初禅天处以下将成一个有情也没有。此后,虚空中将渐次出现七日:以一日而枯死一切果木园林;以二日出,溪流池沼悉皆干竭,无有遗余;以三日出,诸大江河悉皆干竭;由四日出,无热恼大池亦尽干竭;以五日出,外大海水干涸一百由旬,渐次干涸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所余的水量又从由旬、俱卢舍起,终将干至连如牛迹中水也无遗余,而干涸穷尽;由六日出,大地包括雪山皆被烧燃;以七日出,须弥山王、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铁轮围山悉皆烧燃,随后成一火聚向下旋烧一切地狱之处。火焰上腾,梵天诸空虚宫殿亦皆烧坏,光音天诸幼小天子悉皆惊怖,举声唱言“如此大火,炽然来矣”,尔时诸耆年天子安慰道:此火昔日亦至梵世,随后退没,勿得惊怖。

心要提示:

一、次第:从末至源,从表到里,由近至远。

二、细节:对于过程、相状、前后关联等都要精确掌握。

三、观修:心中的意向要达到非常确定、鲜明,犹如身临其境。

器世间是如何被七火一水毁坏无余的呢?从时间上,是器世间形成后,经历成劫,再经历住劫的二十个小劫,坏劫就来临了。首先,坏劫是以十九个小劫的时间空尽初禅天(包括初禅天)以下的有情界。“自下界起次第空尽”是指从地狱开始逐渐空尽,接着是旁生、鬼趣等逐渐空尽。后来,人间有一人自然入定,随后南洲的有情也逐渐全部上升到梵世,东西二洲也是如此;人趣空尽后,上界天趣的四王天乃至其余的五欲天也是经历类似的情形而空尽;此后,初禅的一位天人自然趋入二禅,随后其他天人们也逐渐升入二禅,一一情形如上所述。

“此后”是指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空尽了初禅天(包括初禅天)以下所有有情界之后,接下来将发生坏灭器界的大灾难。先是发生火灾之前一直不下雨,使得一切果木园林等植物界全部枯死、焦坏。这种灾情非常惨烈,毕竟四大部洲都是由阳光给予热力、雨水给予润泽,放眼看去,山峰、平原、丘陵地带等原本充满了各种植物,如今火大炽盛、水大消减而失衡,整个四大部洲大大小小的园林,下至一花一草全都成了枯枝败叶,焦干得没有一点生气。事实还远不止如此,这种状况是在整个大千世界十亿个四洲中扩展,其中所有的植物全数枯死,连一根草都不剩。

以上是观想初度的灾情,由于连年干旱,使十亿个小世界完全变成寸草不生的大荒漠。之后又经过很长时间,以有情的共业力,有大黑风暴猛烈刮起,吹开深八万由旬的海水,并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半腰,离地四万两千由旬,安置在日轮运行的轨道中。从此,在天空中出现两日并行的状况,即“二日出现”。

当两个太阳绕须弥山双行并运时,向四大部洲放射的热量自然增加到两倍,这种灾情使得所经之处四大部洲的一切小溪流、小池沼等全部蒸干,一滴不剩。

我们观想火灾的灾情时,要把握“从末至源”的规则。雪山作为一切江、河、海的根源,其中有无热恼池,它是一切大江大河的根本。从无热恼池流出大江大河后,它们会分出支流,成为小的河流或池沼,这些江河都将汇入大海。当火灾发生时,轻则导致枝末的水流干涸,重则导致大江大河干涸,更重的灾难会使江河的根源——无热恼池干涸,进一步会使更深广的水藏——八海等全部枯竭。

我们还要更细节化地观察到,两个太阳共同炙烤着大地,使各种小水流日甚一日地减少,直到最后完全被蒸干,在整个四大部洲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一条小溪、小河、小池塘。之前有水的地方变成了焦土、砂砾,每当起风,到处都是尘埃。严重的灾难使整个地面都是热气,除了大江河以外,一滴水都找不到。再扩展到整个四大部洲的范围,也都无不如此。因为两个太阳一直围绕须弥山运转,其他三洲的溪流、池沼等也必定干涸,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我们还要想到,灾难是遍及大千世界这非常广阔的范围,十亿个四洲里的小溪、小河等都完全枯竭。

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三日同时出现的情形就更为严峻。由于有情的共业力,有大黑风暴刮起,把深八万由旬的海水劈成两部分,从中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半腰日轮运行的轨道里,从此,空中同时出现三个太阳。

三日绕须弥山运行时,就以三倍的热量照射四大部洲,使得大江大河逐渐干枯,过去汹涌奔腾的恒河、长江、黄河等都滴水不剩。比如,长江最深处约一百米,相当于几十层楼高,但这时只能看到高大的、干涸的山谷。而且,整个四大部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十亿个四大部洲的大江河都是如此。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着空中三日并照的情形。之后又有大黑风暴刮起,把八万由旬的海水吹开成两半,取出日轮宫殿安置在须弥山腰的日轮轨道中,于是,世界就有四个太阳照向大地,如同四个极度炽热的发光器,使无热恼大池逐渐干涸。之前大江大河干涸时,无热恼池的水位当然也会下降,但还不足以就此干涸,如今四日并照,即使是作为一切江河之源的大池也只能枯竭无余。

按照《长阿含经》记载,不仅无热恼池,包括世上所有的大泉源、大深池,例如深广达五十由旬的善见大池、阿耨大池、四方陀延池、优钵罗池、拘物头池、分陀利池、离池等,也完全干涸无余。我们对此一定要生起具体量的观想,按《俱舍论》所说,一由旬以十六里计算,五十由旬就是八百里深,相当于长江深度的四千倍。如是不仅世上最大的水库或蓄水池完全干涸,而且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水池也全都干涸,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里十亿个四洲中所有的大泉源、大深池等也不再有一滴水。由此应当体会,无常迅猛,导致水源断绝,海岸以上的水都被消减净尽。

四个太阳同时照射世间的状况又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坏劫的无常毕竟要逐步毁灭世间,于是,又以巨大的业力刮起大黑风暴,把深达八万由旬的大海劈成两半,从中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腰的日轮轨道中,世间就有五个太阳一时照射。

五日围绕须弥山运行,使四洲的大海水不断消减。先是蒸干一百由旬(大约相当于大海水量的八百分之一),逐渐又减掉了两百由旬,接下来又干涸掉四百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水位已经降得非常低下,于是出现了海岸的高山。之后继续消减一万由旬、两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直至海水基本见底。可以想见,当时整个世界的海面很快陷落,出现一座一座的大峡谷,只有极深的地方还剩下很少的由旬量、俱卢舍量的海水。水量继续消减,只剩下七由旬、六由旬、五由旬,甚至只剩下一由旬。再后来,海水消减到七多罗树高、六多罗树高,乃至一多罗树高。再减下去就只有七人高(大概是三层楼房的高度),乃至降到六人高、五人高、四人高、三人高、两人高、一人高(大约不到两米的水量)。之后继续消减,到只有腰部、膝部、踝部的高度。再消减到只剩下如牛脚印里的一点水。再继续减下去,最终完全干尽。

我们要从海水被蒸干一百由旬开始,观想逐步消减千由旬、万由旬、二万由旬、八万由旬的情形。还要意识到:原来浩大的海量如今只剩底层,这一点水再继续消减,就只剩几树高、几人高,再到只剩牛脚印里的一点水,之后继续消减而全部耗尽。而且,这是大千世界十亿个小世界里的水全都耗尽,九山之间的八海等全部消失。可以想象,十亿个小世界里的每个小世界都只剩下如同九个大沙堆般的九山。

五个日轮蒸干大地以后,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大沙漠时代”。地面、八海等没有一滴水,不见一点绿色,山峦都成为大沙丘,只剩下孤零零的四洲和九山。但是,坏劫并没有到此结束,许久之后大黑风暴起,吹着海底沙尘分开来,又取出日宫殿安置在日轮道上,于是,世上出现了六个日轮。

六日炽烤大地,使得大地和雪山都燃烧起来。“包括雪山”,意为雪山原本寒冷,如今连它都起火,可见大地无处不燃烧。我们要细致地思维:大沙漠时代经过很长时间,整个世界的地表极其炽热,冒出很多热蒸气;之后,六日并出,四天下乃至八万天下的所有山——诸山、大山、须弥山王等都冒起了黑烟,整个世界乃至大千世界里的一切处都冒起烟来,犹如陶家最初烧陶时会燃起焦烟一般。这种连火带烟的初始状况是大火出现的前相,被称为“黑烟时代”。

这种六日炙烤大地的“黑烟时代”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业轮的运转下,大黑风暴再次刮起,由于已经没有了海水,大风直接吹刮着海底八万由旬处的沙尘,把海沙吹飘到两岸上(岸高八万由旬,现在居然把海底的沙都吹到了岸上,真可谓是狂风大作)。之后,大风取出日轮宫殿安置在须弥山半腰的日轮道中,从此,世间出现七日并照的苦难。

七个太阳并驾齐驱围绕须弥山运行,极大的热量烘烤世界,世界从黑烟时代进入烈焰时代,完全燃烧起炽盛照天的火焰,犹如陶家烧陶,灶里的火焰升腾、窜出一般,地大属性的山峰、地面等开始从表层烧到里层,火势越来越大。如果此时展望大千世界,不难发现须弥山王、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铁围山等都燃起了熊熊烈火,而且不光一个世界,是整个大千世界都成为一片火海。

之后,还需要观想火焰下烧上腾、周遍焚烧的状况。先是全部的地面从表层烧到深层。这时,火焰从地面往下旋绕而烧,如同烧香一般从上往下不断地烧下去,一直烧到位于地下数万由旬处的地狱,乃至无间地狱处都燃起火焰,全都烧尽无余。

再者,以须弥山为中心,烈火从下往上烧,一直烧到忉利天宫。须弥山四层级药叉神所在的宫殿以及四王天的宫殿,过去是由福德力形成,如今福力消尽时,同样难逃这毁灭性的大火灾。灾难进一步波及到须弥山顶的三十三天,美丽天宫中的诸多园林、宫殿、城市,如善见宫、殊胜宫,城外的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喜林苑、圆生树等,无不被烈火烧得一干二净。到此为止,地居天完全已经是劫火洞然的状况。之后,火焰继续上腾,烧到空居天,再一级级往上烧,夜摩天宫、兜率天宫、化乐天宫、他化自在天宫以及梵天宫殿,全都烧成一片洞然。

我们需要注意“火焰上腾”四字的涵义,这是指烧到梵天宫殿的情形,文字非常简要。如果将此进一步开显,其实是从四王天烧起,逐级烧到上面一层层的天宫。而且,下层天到海面的距离等于它和上层天的距离。譬如,四王天距离海面四万由旬,离上层三十三天四万由旬;三十三天距离海面八万由旬,离夜摩天八万由旬。依此逐级类推,相隔的两层天距离越来越远,然而,劫火炽盛,加上被大风吹飘上腾,还是会烧尽上一层天宫,再随火焰的进一步扩张而烧毁更上一层天宫。“诸空虚宫殿亦皆烧坏”,是指梵世的天人们法尔升入第二禅天,宫殿里没有一个有情时,劫火逐渐上腾到梵世,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等都被烧毁。

随后,风吹火焰上腾到光音天。那些新生的幼小天子们见到大火都惊恐地说:“大火炽然起来了!”有阅历的老天人们安慰说:“这样的火过去也曾烧到梵世,之后就停止了,不要害怕!”

如是,从四天下到梵处之间都是劫火洞然,须弥山王也渐渐倒塌,塌下去一由旬、一百由旬、两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大地和须弥山都被烧得不剩一粒微尘后,火势还会一直往下烧,烧穿三亿两万由旬的金轮;继续烧下去,地下深厚的水轮也被烧光;水下的风轮也很快被烧光,随后进入空劫时代。

(空劫持续二十个小劫后,这一大劫结束。)

坏灭器世间有三种情况:一、火灾;二、水灾;三、风灾,以上所述是火灾坏灭器界的情形。

接下来,新的一个大劫如何开始,世界如何重新形成呢?漫长的空劫之后,虚空中出现上达光音天的大黑云,黑云周遍降下如车轮般大的雨粒,如是在无数百千年中暴雨不停,水位便逐渐上涨,一直涨到无数百千由旬乃至光音天的天界。那时,有四种大风吹起,执持此水而令安住。之后,水稍微减下百千由旬,以至减下无数百千万由旬,水的四面有大风刮起,吹水动荡,鼓荡涛波,浮起很多水沫。水沫被风吹到空中,自然形成固态的天宫,有七宝校饰庄严,这就是新梵天天宫出现的因缘。

随后,大水退减到只有无数百千万由旬,在水的四面又有大风吹起,使水动荡、运转,如此鼓荡涛波后浮起很多水沫。风把水沫吹到空中,水沫自然坚固,形成天宫,七宝校饰庄严,这就是六欲天最上层的他化自在天宫。

下几层天宫的出现依然是这种方式:水又减到无数千万由旬,水的四面又有大风吹起,风吹水动,波涛荡漾,浮起很多水沫。风把水沫吹到空中,水沫自然坚固成七宝装饰严丽的化乐天宫。如是乃至形成七宝严饰的兜率天宫、夜摩天宫。

再说,由什么因缘形成须弥山、三十三天、四天王天、阿修罗宫殿,乃至山王旁边的七金山、铁围山以及各种山峰等呢?也是同样的方式。乱风刮起,吹着水沫,水沫自然坚固成须弥山,由金、银、水晶、琉璃四宝合成。之后,风吹水沫形成自然宫殿,这就是阿修罗的宫殿、四天王的宫殿等出现的因缘;乱风吹刮着大水沫,在须弥山顶自然形成七宝宫殿,这就是忉利天宫出现的因缘。七金山如何形成呢?也是乱风吹刮大水沫,在距离须弥山不远处化成持双山;接下来,乱风吹刮大水沫形成其他金山,出现持轴山乃至持边山等。此后,风吹水沫自然形成铁围山。

之后,又由乱风吹刮大水沫,形成一个月宫殿和七个日宫殿,都是七宝所成,杂色参间,(经一定的周期)被黑风又吹回到原处,这就是日、月宫殿运行的因缘。

此后,乱风又吹刮大水沫,自然变成四天下和八万天下。随后,乱风吹着大水沫,在四天下和八万天下自然变成大金刚轮山(又称大铁围山),边际无限,金刚坚固不可毁坏,即是大金刚轮山形成的因缘。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有自然云遍满空中,周遍降下大如车轮的雨滴,于是,大水很快弥漫了四天下和须弥山等。乱风又吹地形成大坑,涧水都流进去而成为海,这就是四大海水出现的因缘。诸如此类,新的器世间形成,随后便进入又一轮的成、住、坏、空周期,成为又一个大劫。

如是七次火坏之后,二禅天处生水藏云故,大雨暴注犹如轭木、箭矢般,由此如盐溶于水般,光音天处以下悉皆消尽。

“如是七次火坏”,指从第一个大劫到第七个大劫都是以火灾来毁坏世间,此后开始由水灾坏灭世间。如上所述,劫火烧毁梵世宫殿,又被风吹刮上腾到光音天时,耆年天子们都说不要紧,火势必退等。的确,前七大劫火烧不到二禅天,因为二禅远离了寻伺。那么,二禅天是不是真正的太平世界呢?不是,他们内在有喜受的灾情,外在就会被水溶浸。

到第八个大劫,经历成、住以及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后,大灾难降临二禅天。在这一周期中,会从二禅天宫起一直毁坏到下界。以业力因缘,上空出现水藏云,这突然出现的大黑云上至三禅遍净天以下,降落特别猛暴的热雨,而且是“犹如轭木、箭矢般”。以此缘故,包括光音天在内的下界器世间全部像盐溶于水一样消尽无余。

观修此段需把握两点:一、水灾毁坏世间的方式;二、水灾毁坏世间的次第。

在方式上,降下的大雨流纯粹都是炽热的水,热水沸腾起来,把天上的宫殿都煎熬净尽,毫无剩余。当时的相状犹如盐溶入水,倏尔化去,不留痕迹。《阿含经》中也说,比如酥油放在火里很快融化一般,由于水温极高、沸腾翻滚,宫殿刚一接触沸水就全部融解。又如同雪花飘入炽热的钢水,当下消融。

毁坏世间的次第是先坏光音天,之后,炽热的雨水溶浸梵世天宫,将其煎熬消尽。如是逐层往下,六欲天也都犹如酥油放入火中般次第消融坏灭:热雨水溶浸他化自在天,使天宫完全被消解得毫无剩余;之后溶浸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等,也都次第煎熬而消尽。再溶浸四天下和八万天下的诸山,七金山、须弥山王等也都煎熬而消尽,不剩分毫。到此为止,二禅以下都消融殆尽了。之后,地层都被融解,地下的水轮也融解,水下的风轮也融解。

随后,整个器界归于空无,进入空劫阶段的二十个小劫。

如是经历第八个大劫的成、住、坏、空之后,接下来进入第九个大劫,世界重新形成。同样是由大云降下大雨,水一直上涨到遍净天,又以四大风发起,吹水鼓荡涛波,浮起并积聚很多水沫。风吹水沫,在虚空中自然变成光音天宫,七宝严饰,这就是重新出现二禅天宫的因缘。再逐步往下,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出现梵天的天宫、下界九山、八海等等,从而形成新的器世界。

思考题

1、 坏劫空尽有情界的具体状况如何?

2、 坏劫发生火灾时,空中渐次出现七个太阳次第烧尽器世间的具体状况如何?

3、 火灾后世界如何重新形成?

4、 简述坏劫时水灾毁坏世间的方式和次第。

5、 解释“七火一水”的涵义。

如是水坏满七次后,下基十字金刚杵形风轮上举,三禅天处以下如风飘散粉尘一般飘散而坏。如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十亿数的四大部洲、须弥山王以及诸天处所,一切同时坏灭后,最后一切成一虚空。

“水坏满七次”,指七火一水八大劫作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末尾一劫都是以水灾坏灭二禅以下的世界,这种周期满七次即五十六劫以后,又有七个大劫是以火灾毁灭世间,之后到第六十四劫,是以风灾来坏灭世间。

在第六十四个大劫中,经历成劫和住劫之后进入坏劫,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仍然是空尽有情界,范围是四禅以下(不包括四禅)。当时,由于世间刚刚经历增劫,人们普行正法、修十善业,有人获得第四禅——舍念清净的禅定。他出定后高声宣布:我得到了舍念清净第四禅的安乐!其他人听后也修持第四禅道,命终生到果实天。那时,地狱众生受报完毕来生人间的,也修第四禅生到果实天。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乃至遍净天等有情,命终也生到人间,修第四禅而上生果实天。以此因缘地狱道尽,乃至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天,乃至三禅天等诸趣也都空尽。最终,人间也空尽无余,随后就开始发生大风灾。

对此需要把握两点:一、风灾毁坏世间的情形;二、风灾毁坏世间的次第。

先是下基金刚杵形状的风轮向上飘举,一直到三禅天,然后从上往下毁坏。最初毁坏时,风四处飘击,吹刮第三禅遍净天宫等,犹如大力士拿着两个金刚杵互相拍击,使两杵碎成粉尘那样,三禅天的宫殿也是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之后,大风吹击二禅光音天宫等,各种宫殿也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随后,风吹梵天世间,梵天宫殿也是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再往下界,大风次第吹击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宫殿和宫殿之间也是相互拍击而碎成粉尘。由此,空居天范围内的器世界全被吹散无余。

此后,大风吹击四天下和八万天下,使整个须弥、四洲范围里的大山等都被吹到虚空当中,高达百千由旬。山和山互相拍击而碎为粉尘,犹如大力士拿着轻飘的糠秕散在空中般,四洲、须弥、诸山等全部碎尽、分散。之后,大风再吹击大地使之散尽,又吹击地下的水轮、水下的风轮,使彼等也都次第灭尽。

到此为止,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的十亿个四洲、须弥山以及地居、空居诸天等都坏灭无余,四禅以下成为空无一物的虚空。

若三千大千器界尚有如此空尽之时的话,我等人身如秋日蝇,又哪有常存坚固呢?要由衷地这么想来修。

“秋日蝇”,指秋天的苍蝇,它微小、脆弱,稍微沾一点水就爬不起来,而且很快会被溺死。

我们可以对比观察:三千大千世界广阔无垠,有十亿个日月、须弥、诸山、四洲、诸天等,如此旷大的世界到最后却连一个微尘都剩不下;而我身处其中犹如一只小苍蝇或一个细菌的生命,是何等危脆无常!决定会很快死亡。

如果不在广大的背景下观察自身,我们会以过分的常执、乐执、我执把自己想象得非常强大,以为目前的时间很长,现世的意义很大。但是,经过之前的思维,有了大劫的观念,了解到整个世间的大无常相,了解到最终连一个微尘都不剩的状况,就不难认识到:自身只是在幻生幻灭轮回里一眨眼功夫的相续现相,哪有什么所谓的常、坚呢?

从前到后的整段引导都是要让我们生起一种定解。如上所述,既然大千世界能在经劫之间安住,一般人就会信任它常恒永固,永不坏灭——世上无数代人都死去了,它宛然尚在,当然是常;其他有情、无情都有生死、有变易,它却看起来比钢铁还坚固。然而,当最后暴露出大无常的苦相时,才发现这些都靠不住,相比之下,我是不是常?是不是坚呢?

如此浩大的世界,自己身处其中只如一粒细菌般渺小,相对于大劫的长久,简直是朝生暮死,倏尔而逝。由此不难认识到人身脆弱,心识依存在以业力幻出的身体上,只是轮回梦幻般相续中的一个小水泡,它能常存吗?它很快会被境缘的风吹灭,死缘来临时,心识就不得不离开。因此,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此微小、短暂、细菌一样的生命状况,有什么值得执著?对这个小小的幻化躯壳拼命地保养、装饰、承事、满足它等等,把心力全部投注于现世法中,有什么重大意义吗?只能表明自己的愚痴罢了!

既然犹如大千世界里的一个细菌、一个浮泡、一只苍蝇,既然我这个微末的生命相比旷大的劫数来说只是刹那电闪,可我却对细菌、闪电般的现世光景有着极大常执,愚痴地认为生活有意义。如今,从本引导的前文一路学修下来,到此不难认识到这是多么颠倒、愚痴的幻想。

我得到的宝贵暇身犹如一线生机,又如旷劫难遇的极短片段,如果没把握好,它很快就会破灭落空;如果把握好,就能获得解脱,往生净土。所以,我一定要百倍珍惜这朝不保夕的生命,珍惜今生修法的机会,万万不可浪费。

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我是如此脆弱,而生命根本没有常、坚,因此就要时刻把握现前的机会努力修法。这也是思维器界无常后再返归自身而修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

进一步修厌离

此处的引导对于我们厌离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有着直捷的作用,同时它也最为现实,因为我们就生存在其中。每当想到三灾来临,所有植物、矿物、海水,乃至须弥山、各大山脉等统统毁灭,不仅人间全部毁坏,就连天界也都坏灭一空,就会感觉非常厌离。原以为是可依靠的安身立命之处,是具足实义之处,我们抱持各种幻想,做着各种美梦,然而,巨大的无常观将这一切彻底粉碎。所以说,无常犹如大锤,能锤碎一切贪欲、骄慢、散乱等妄念。

本引导中的无常大法非常殊胜,最初就把世间的由来、组成、内涵,以及上下级别、环境相等等给予透底的说明。这是佛语无上殊胜的正量,世间任何学问、宗教都无法企及,因为他们不能现量见。只有佛陀彻见事实,所说的一个词就代表一种真相,譬如,说“苦”即表明三界周遍是苦;说“无常”,是因为一切有为法决定无常,这些圣言量能为我们带来定解。

本引导就是在巨大的背景下,讲解世间从始至终的情形,因此很容易让我们生起厌患,并且来得彻底、全面、直捷。也就是通过了解无常的真相,会发展出长远的眼光——我要从中出离。我们会彻底断定:在世间无论怎样谋求,即使是谋求千千万万年,到头来还是什么都得不到;或者说,在世间无论建立什么,最终都要败落一空。

无常遍满整个世间,大三灾之相能够促使我们觉醒。连经劫安住的器界最终都毁灭得一尘不剩,我们在这短暂的时期、年代、世纪里出现的各种有为现相又有什么可靠呢?希求现世的有为现相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人类,虽然需要一些饮食、衣服、住所、医药等,需要依靠各种劳动来维生,但除此之外,的确毫无意义。世间处处宣扬的所谓快乐、永恒、实义等,其实全是欺诳。最终一切都将坏灭无余,何必对此世间抱持希望呢?理应发出彻底的出离心。

本法的四种外前行叫做“四部退心法”,一开始就把整个世间界全部明示出来,让我们从头到尾观察透彻。之后,我们才能对于世间的欲望、追求等退得一干二净,决定踏上出离之道,坚定地寻求解脱。

思考题

1、 简述坏劫时风灾毁坏有情世间的情形以及毁坏器世间的方式和次第。

2、 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的总体理路是什么?如何归于自身而修?

前行系列4

前行备忘录–无常实修引导

思维器世间无常

世间有外器和内情两种。世间的形成有一定顺序,外器世间从下往上逐渐形成,内有情世间从上往下逐渐形成。按这样思维时,跟修暇满难得一样,分座上和座间来修持。

一、思维器世间形成的次第

在此世间的前一个劫坏灭后,就成了虚空中全空的状态,从此,空期的中劫开始了。这样的二十个中劫圆满后就到了这一期,这个世间出现了开端,也就是开了头。由这个劫所有众生共同的福德力,逐渐出现虚空、风轮、水轮以及各种器界形态。因此,先观虚空的形成,再观风轮的形成,再观水轮的形成,再观器界设施的形成。

(一)虚空的形成

这个世间的成劫开始时,由这一劫众生共同的福德力出现下基意空清净的虚空,它有一个三角形、青色、深处是晴朗天蓝色的外围。这就好比一个屋子的天井,三角形是它的外围,中间处是虚空,三角形的三边是青色的,中间深处是晴朗的天蓝色。出现了这样的虚空。

(二)风轮的形成

接着思维虚空上方风轮形成的状况,分二:1、形状;2、边缘。形状是由东南西北四股风出现的十字形。其中东风往西吹击,西风往东吹击(相互吹击),南风往北吹击,北风往南吹击,这样四股风合成一个十字形。十字形的边缘是墨绿色。

(三)水轮的形成

分三:1、由来;2、色形;3、边缘。在风轮之上,由于金藏云中降雨的缘故,出现了白明圆形的水轮,有白亮颜色的边缘。也就是金藏云中降雨,出现了水轮,圆形、显现很明的白色,边缘呈现白亮色。

(四)器界设施的形成

要了解如何以上中下三品风形成须弥山王、七金山以及四洲和铁围山。也就是,以上品解开水界的风,把水吹压成须弥山王;以中品解界的风,把水吹成七金山;以下品解界的风,把水吹压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所成的铁轮围山。

二、思维内有情界的形成

这又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由于有情的邪念越来越粗,逐渐往下生。直到无间地狱最初生起一个有情为止,整个三有世间的各类有情都有了,种类齐全。这样就完成了成劫的历程。此间经历二十个中劫。

接着在大劫的安住期,要经历二十个中劫。这二十段先是住劫初长期,再是中间十八次增减,最后增上去后减下一点,叫做“住劫后短期”。第一段住劫初长期,指从人寿无量岁逐渐减到十岁之间;中间十八个增减,指从人寿十岁增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减到十岁,这样经过十八次;最后住劫后短期,指从十岁增到无量岁,再降到八万岁。这样的历程叫做“二十个中劫”。

最后一个中劫,人寿八万岁以后,是坏劫的开始。对此分两段思维:1、空有情界;2、坏器世界。

1、空有情界

有情界是由下至上一路空掉。也就是在本刹土的地狱中,没有一个有情新受生,那些地狱定受业者被业力引到他方地狱中,已生者逐渐业力减轻,生到上上处。除了一些造深重罪业之人外,其他地狱都空了。像这样,饿鬼界和旁生界也都次第空掉了,无一有情。

接着,在人类中有一个人去了静处,得了二静虑后起定,高声唱言:“善哉!静虑是如此喜乐、甚乐!”其他人知道后,也如是修习而得到二静虑,命终后都次第生到二禅极光净天。接着是四王天、三十三天以及依虚空而住的四处天,次第跟人一样,得了静虑心后全部生到二禅极光净天。一禅天人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到此为止,二禅之下一直到地狱最底层之间,一个有情也没有了。这是空有情界的状况。

2、坏器世界

接着要看坏器世界的情形。连有情从鼻子里一呼一吸的风也没有,非常干旱,以这个缘故不见一点雨水。先是一切果木园林枯死,这样空中逐渐出现七个日轮,发生火灾。最后,须弥山四周一直连带天界全部遭到烈火焚烧,成了一大火聚。之后火被风往下吹,吹逐后烧掉了那些空空的恶趣处,一直烧到最下层的地狱,和地狱的火相遇。先是地狱火往上烧劫末火,接着由于业力实在太强大,劫末火占上风,向下烧地狱火。这个火压倒了地狱火,往下烧。先烧上层诸地狱,最后烧到无间地狱,这时无间地狱的有情仅仅一瞬间就生到他方的无间地狱去了。像这样,火往下一直烧到地狱底层。猛烈的火焰又往上回过来烧。以这个缘故,上层天界的空无人处都被烧毁后,二禅天以下全部烧空,成了一个大灰聚。

劫末三灾坏世界观修引导

修心的要旨

以下作三灾的观修引导,依照祖师的法轨,对世间界生起厌离之心。为起厌患故,必须明观到诸行无常的真相。对一切行从两分来观察。要看到一切行无常、不久住、速疾变易、不可倚靠。这样认识后,就知道不应乐著,应当厌患,不应求取,应当舍离,应希求解脱。由此对此界发生彻底的厌患舍离,心的方向完全转变,这是修心的要旨。达成了心的转变后,就会对器界彻底舍离,没有一点趣向之心,这样就从对器界的贪著中退下来了。有情界也是如此。

或者又可说,利根者一旦知道器界悉皆无常,不可倚靠,他顿然就会知道整个世间界都不可倚靠,会产生彻底的出离心。而根性钝者应一分一分地看破。现在就定在要了认“无常变易不可倚”这一点上,“倚”是倚靠的意思。我们心里原先以为这是坚实法,所以倚靠、寄托在上面。现在看到它速疾变掉,就知道要舍离。原先以为有乐可著,现在看到都是坏灭苦法,就厌患它,觉得毫无意义。要像这样发生心态上的转变。对于有为法,用“行”字来表达。就像迁流的水、速疾变易的闪电等,它在迁流中,一点都不住。从这里可以看到把不住,想捉也捉不到,想靠也靠不住,所以“行”字很重要。

总略观修

要点:略观器世间刹那间无常坏灭,引发对器世间乃至一切诸行的厌离之心。

心中出现的观念和心态: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首先,大家试着从总体来体会。也就是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大部洲等表示一个世界,十亿个这样的世界叫做“三千大千世界”。然后思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梵天,一刹那间就消失了。这时就想:“这些靠得住吗?我在这上抓得住吗?这里面有实义吗?”当看到所有器世界全部坏灭时,就这样想:“我要从中舍离,希求解脱!”修1分钟。

七火坏世界观修引导

一日出时,一切草木园林悉皆枯槁而死。

要点:

1、不降雨。

2、草木园林枯槁而死的状况。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首先观修,当一日出现时,一切草木园林枯死的无常情形。有三个要点:一、知道此前不降雨的情形;二、知道此后一切草木园林枯槁而死的状况;三、由此引发“一切行不可乐著,应当厌患,应当舍离,应希求解脱”的道心。

这样想:整个世界滴雨不下,在这种大干旱中,一切树木、药草乃至所有园林,全部枯槁而死。这样想后,再遍推想到,一切行全是这样的。当出现枯槁相时,要联想到:这里曾经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果实累累的枝头、种种绿草鲜花等,是那么繁荣、鲜艳,然而到此时都干枯了,完全没了生机,全部死尽了。这时要想:有为法的世界都是这样的。然后想:这里可乐著吗?能求到什么吗?随后心里就肯定:“我要厌患这一切,舍离这一切,要求解脱!”观修1分钟。

二日出时,溪流、池沼悉皆干枯竭尽。

要点:

1、观出溪流、池沼干枯竭尽的相状。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要想到,须弥山的山腰处出现两个日轮,同时照着大地,热力非常大。此时,一切草木丛林全都没有了,出现了沙漠般的状况。地上的溪流、池沼全部蒸干了,往日潺潺流水、星罗棋布的湖泊、池沼一个也没有了。之后想到:一切有为法都跟这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靠不住的。然后想:“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是要求取,而是要舍离。这是苦世界,要尽快从中解脱!”这样发出世间心。修1分钟。

三日出时,诸大江河悉皆干枯竭尽。

要点:

1、观江河枯竭的相状。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此时观修三个太阳出现在世间,同时照耀大地。不但小的沟渠、溪流、池沼全部干掉,而且大江、大河也全部干掉了。这样想:长江、黄河、珠江、扬子江、雅鲁藏布江等,全部干得一滴水不剩。大江大河全部变成干枯的河床相。之后想: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是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然后想:“我不能再乐著这些了,而是要厌患,不应当在这里求取什么,而是要舍离,不是还在这里求利乐,而是要速求解脱!”像这样发出世心,修1分钟。

四日出时,无热恼大池干枯竭尽。

要点:

1、观到江河之源无热恼池干枯竭尽的状况。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世上出现四个太阳并照大地,不但大江、大河的水全部干竭,连诸河之源的无热恼大池也干得一滴水不剩。这里要明确源和流的关系。好比一个大水池,从四边接出自来水管,现在不但所流的所有江河干掉了,连诸河之源的无热恼池也干得一点不剩。然后联想到: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无常,不会久住,很快就没有了,靠不住的。然后想到:“所有有为法都是这样靠不住,不应当乐著,要厌患,不要再求取,要舍离,不要再抱什么希望,要求解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生厌离。修1分钟。

五日出时,外大海水量减少一百由旬,渐次地减少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四千由旬。剩余的水量又减到由旬、俱舍卢,最终减到连牛脚印水也无剩余,彻底干枯穷尽。

要点:

1、观出大海水逐渐干涸的情形,最终干到滴水不剩。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想须弥山腰出现五个太阳,同时遍照大地的灾难相。这时,大地极其炽热,不但无热恼大池全部干竭,就连深八万四千由旬的大海也逐渐干枯。要想到,从一百由旬干到七百由旬,再干到一千由旬、一万由旬……逐渐干下去,最终出现了极深的两岸。接着,海水逐渐降到只有一百由旬、十由旬……逐渐降下去,出现了很深的山谷,底下只有一点点水。继续干下去,剩下一由旬、一俱舍卢。再干下去,水只到一个人的头部、肩部、腰部、膝盖、脚踝,最后连脚印那么一点水也没有了。那么大的海,那么丰富的水量,最终全部没有了。所有大海都呈现出非常高的两岸,中间是大盆地,一点水也没有。之后就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不久住,迅速变易,不可靠。然后想:在这世上,什么能靠得住?什么能求得到?由此就想:“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想从中求取什么,要舍离,不要陷在里面,应当迅速求解脱!”修1分钟。

六日出时,大地乃至雪山皆悉烧燃。

要点:

1、观出大地上所有高山乃至大雪山,全部烧得烟雾腾腾的相。

2、特别观出大地高山烟起的相,而且各种烟合成一股大烟。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须弥山腰处出现六个日轮,并列照耀大地极其酷热的状况。这时不但没有江河池海,而且,所有的大地、须弥山王以及所有山全部冒出烟来,合成一股大烟。这种情形就像很多陶师在烧陶器,每一个窑里都出一股烟,无数股烟合成一股非常浓重的大烟雾。像这样,整个大地变得浓烟滚滚。然后想到:昔日的情景一去不复返。由此联想到:连这样坚固的山都烧得烟雾腾腾,可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久住,很快变易,不可靠。然后想:“对这样的诸行,我不要乐著,应当厌患,我不要在里面求取什么,应当舍离,我要尽快从中解脱!”修1分钟。

七日出时,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铁围山悉皆烧燃。

要点:

1、观出所有的山王、诸山、大洲、小洲、铁围山等全数烧穿的相。

2、观出四处的火合成一个大火焰。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想须弥山腰处出现七个太阳,同时照耀大地的极可怕灾相。由于热量极大,在先前世界浓烟滚滚的状况后,就开始出现火焰。整个四大部洲、八小辅洲、须弥山王、七金山乃至铁围山,全数烧得火焰腾腾,就像各处陶匠烧陶器时出现火焰,而且所有火焰合成一个大火聚。像这样,观出整个世界一片火海。然后联想到: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无常,没法常住,很快就变掉,不可靠。然后想:“我对于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从中求取,要赶紧舍离,尽快从苦海中解脱!”修1分钟。

结合自身的环境,观修一切都将坏灭无常。由此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了解了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器世界逐渐坏灭,最终连最坚固的高山、铁围,也全数烧成雄雄火焰。之后结合最切近的环境,想到:我所处的城市,这里的所有树木将全部干枯,花草全部枯萎,一点植物也没有,都干枯死掉。这里所有的河流、湖泊、小溪全部干完。城市里的所有大厦、街道全部冒浓烟,都烧成了火等等。像这样观整座城市的情景。之后心想:“连城市都是无常坏灭的,不久住,不可靠,那我对诸行还乐著什么呢?应当厌患,不应当在这里求取什么,应当舍离,不要再做白日梦,应当速求解脱!”像这样,对城市里的所有设施、各种景观等,全数生厌患心,想从中出离。修1分钟。

再扩展到一国、一洲乃至全地球,都观想被火灾所坏灭的情形。之后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这时要扩大观想境界。想到在整个中国大地上,无论有多少省、多少县、多少村落等,在火灾来临时,这里的所有草木园林都干枯而死,连一片绿叶都没有。之后想,这里的所有池流、溪沼、江河、大海,全都干得不剩一滴水。再想,这里所有最繁华的都市,都市里的商厦、地铁、公园、居民区、学校等,全都烧得烟雾腾腾。再想,整个国土全部燃起火来。之后推及到亚洲、欧洲等,整个五大洲、四大洋全部被火灾坏灭无余,最后整个地球彻底空尽。之后想:我在这样的地球上还求些什么?这里哪个法靠得住?再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久住,很快要变掉,靠不住。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要厌患,不要还痴心求取什么,要赶紧出离,不要再待在苦海里,要尽快解脱!”这样坚定地发出世之心。修1分钟。

二、寿命无常

这下该做摄取心要了,对此由缓缓取不到心要,而为死无常自在转故,须分七项思维无常。

思维寿命无常要扣到暇满人身上。前面由因、比喻、数量思择了八暇十满的人身非常难得,现在得到时,仅仅停留在“知道暇满很难得”上没有利益,而是要用暇满人身摄取心要。用暇满人身摄取心要时,认为现在不着急,可以先成家,做世间事业,各种现世想法都完成以后,到了七八十岁再去静处修行,或者想今年可以忙别的,明年一定好好闭关修行等等,然而实际上不会有可延缓的闲暇,死无常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知道,因此,这样延缓是取不到心要的。

“缓缓”指若无其事,好像没有死无常这件事,认为可以推延,慢慢来修行。但实际上,不会像想象的这样来成办。不管你是做善法忏罪也好,不做善法不忏罪也好,反正无常是没有自由支配的。死无常骤然间就会出现,就像头上突然响起霹雳一样。认为“不是一定要现在修行,明天、下个月、明年等都可以做”,这样把寿命看得很长而一直拖拉是不对的。想:“我将来会做善法,以后一定好好做,尽心尽力地修”,其实根本没有这种空闲,在这中间或许就死了。没摄取到心要而死的话,人身白白浪费了,甚至有的堕到三恶趣里。就像《入行论》所说,乃至还没有被四个人肩抬着尸体扔到尸陀林以前,要到寂静山林里修行。“被死无常他自在转故”就是这个意思。

暇满人身这么难得而又如此无常,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死去,所以,缓缓地做善法,没有这样的空闲,要迅速去做。大德们曾说:要像美女头上着了火,立即灭掉那样,又像胆小者怀中落入蛇,马上抖落一样。因为美女执著相貌,头上燃火她会马上熄灭,胆小的人怀中落入蛇,他会马上抖落,根本不延缓。藏地老人常说:“我没多少时间,要赶紧修死法。”“死法”指对死有益的善法,要急速地修,不然死马上要来,那时想修也修不到。应当这样非常迅速、及时地修法。

修习暇满难得,会发起“现世必须修法”的心,因为现世不修的话,往后多生当中极难得到暇满人身。虽然这样能破除推延到后世才修法的懈怠,然而心中没有无常死想的缘故,会认为“我在前前的年月日不必修行,后后修也可以。”为了破除这种懈怠,发起“必须现在修行”的心,应该修习无常。对此要按照《言教》从七个方面来趋入,即外器世间无常、内情世间无常、世间主无常等。

首先就此外器世间的形成而言,器世间从下往上形成,内有情从上往下形成。因此,思维彼者要分座上、座间而修习,与修暇满难得时相同。

外器世间的形成,是按照从下往上的次第逐渐完成。就像《宝性论》所说:地轮依于水轮,水轮依于风轮,风轮依于空轮,空轮依于如来藏心。山王、四洲等要依止带有盐的大海,而这些海水要依止风轮,风轮依止虚空。也就是下面是虚空,往上是风轮、水轮、地轮、山王各洲等,按这样的次第来完成器界。就像建房子先建地基,之后一层一层建上去,而不是从上往下建一样。内有情界刚好相反,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次第逐渐完成。有成必有坏,由此会出现成住坏空的各种状况。

我们要思维器界和有情界的无常性。这样才知道自身所处的世界如何,发现这里无一法可倚靠,没有乐可得,要从中解脱,会出现大的观念。之后观察自身,作为有情中的一个,脆弱地像水泡一样,必然会瞬间破灭,或者朝不保夕,说不定今天就会死亡等。由此对于此期人身发生新的观念,决定人生的方向唯一是及时修法。从一开始的提示里就会发现它是因缘所生,终究要破灭,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审视。

这个大问题也要分座上和座间两段来思维。做法跟暇满难得一样,座上修有前行、正行、结行,前行又有前行的前行、前行的正行等,坐间也有相关的修持和要求,都一如前面所说。

座上之正行:首先于此世间之前的一个劫坏灭后,成了虚空中全空的状况,经二十个中劫圆满后,现在的此世间开始形成。

“此世间”指我们安住的贤劫世间。由于在此劫中有一千尊佛要出世转法轮,是特别好的时劫,因此称为“贤劫”,之前的劫就不是贤劫。我们正处在住劫期间,往前还有这个劫的形成,再往前是上一个劫坏灭后成空的空劫时期。因此要追溯到在这个世间之前的那个劫,它经过坏灭以后,成了完全空的虚空状况,要持续二十个劫。当它期满时,现在这个世间开始形成,出现了“成”的开端。

“由此劫诸有情共同的福德力”。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共的。也就是,“成”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识前现为成,“住”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识前现为住等等。不会在一部分有情前现为成,在另一部分有情前现为还没成,也不会在一部分有情前现为住,在另一部分有情前现为灭。就像一个道场,不是由一两个人的福德力出现这么多显现,而是由所有人的共同福德力出现能依、所依情器的显现。内有情相续的根身,以及自身的果报遭遇,由各自的别业所感,而外器世间是由共同福德力所成。 很久以前,这些众生积集过能感现这个世界的共同业,由此才显现为共同的器界。整个器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由此劫众生的共业在支配。

器世间由诸有情共同业的增上力而出现,它成为放电影幕后的胶片、光束,之后,器界、情界的立体宽银幕电影,逐渐在有情观众的识前放映。要看到大的状况,一段一段成住坏空的相,有了总体观感后,会发现这并不是常住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不可靠,继而联想到自身,那更是危脆的泡沫。一定要透视到整个状况,一一思择确认,之后会出现胜解;由此会发生欲,也就是想从中出离,求得坚实果位;由这个欲驱使,会去寻找真实道路,发现只有法是真实道路后,就会一心投入到修法中。

整个思择分四段来完成:(一)思择成劫的情形;(二)思择住劫的情形;(三)思择坏劫的情形;(四)思择空劫的情形。合起来会出现大无常观。

(一)思择成劫的情形

由此劫诸有情共同的福德力,成就了一个下基意空清净的虚空,其边缘为三角形、呈青色,边缘的深处为晴空天蓝色。

由这个世界诸有情业的增上力,首先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下基,它的名字叫做“意空清净之虚空”。它具有三角形、青色的边缘相,这个边缘的三条边是有宽度的,深处是晴空天蓝色,这样就出现了虚空。

其上生起风轮,是东风向西冲击、西风向东冲击、南风向北冲击、北风向南冲击的金刚十字形,有带浅绿之黑色的边缘。

接下来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依止虚空有风轮生起,呈现为金刚十字形。也就是,东风冲击西,西风冲击东,南风冲击北,北风冲击南,两股力量一顶,处在均衡状态,就成为世界的支架,能够托起水轮,乃至再往上的金轮等。由于冲击的力量达到均衡,它成为支架。金刚十字形的周围或者边缘呈现带淡绿色的黑色。

其上生起水轮,即由金藏云降雨的缘故,出现白明、圆形的水轮,水轮周围是白亮色。

接着依止风轮生起水轮。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出现金藏云或者起了大云雨,之后降澍大雨,由此出现白的、亮的、圆形的水轮,水轮的周围或边缘现为白色、明亮的相。

其上,以上品风简别诸界而成须弥山王,以中品风简别界而成诸金山,以下品风简别界而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合成的铁轮围山。

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在水轮之上形成了山洲的情形。有三段思择:(1)前期过程;(2)风简别性;(3)形成山洲。

(1)前期过程

当水轮形成以后,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感得别种风起,搏击水,在上层结成了金轮。就像熟牛奶上面凝结成一层膜那样,水轮减少,上层都转成了金轮。接着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又有大云现起,雨滴像车轴那么大,降在金轮上面。结果积集的水波涛奔涌,形成了众宝的水藏。由具种种威德的猛风搏击水,变成金宝、银宝等各种种类的宝。

(2)风简别性

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出现特别的风,它具有智能性,按照业力的安排,自然能在水的宝藏界里辨别、选择其中的宝类,合成山王、金山、大洲、小洲等。为何它具有这种智能呢?就像人体,不假任何造作安排,食物一进入体内,自然由各大脏腑完成种种过程,会排除毒素,吸取营养,形成血、肉、骨骼等。像这样,如来藏随染缘会发生各种变造的情形,这是藏性本有的功能。

(3)形成山洲

此后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引起特别的风,能够简别宝等。然后摄集其中的宝让它们聚集起来而成就山和洲。以上品风简别海中诸界,从中辨别而择取金、银、琉璃、玻璃等,摄集起来成就须弥山王。由中品风简别海中诸种种界,摄集成就诸大金山。由下品风简别摄集海中的原料,形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合成的铁轮围山。诸如此类形成器界的规模。

以上大致了解了器世界由下而上一层一层法尔变造出来的状况。

内诸有情从上向下形成,即从有顶至地狱之间,分别心越来越粗而逐渐下生,至无间地狱初生一个有情为止,经历二十个中劫。

器界刚成就之际是全空状态,就像空房子里没人一样,此后从上往下次第出现有情。先是上上的有顶非想非非想天出现第一个受生有情,心识很细。之后分别心变得越来越粗,逐渐往下堕,在下层开始出现有情。次第有了无色界各天的有情、色界各天的有情、欲界各天的有情。之后心更粗,人间有了有情。之后烦恼更盛,堕到下界,旁生界有了有情,饿鬼界有了有情,地狱界有了有情。像这样,在各种界或领域里都出现了受生有情。最后一个业重有情在无间地狱里受生。到此,有情界整体种类就完成了。器界、情界的完成共经历二十个中劫。

(二)思择住劫的情形

此后住劫开始,诸有情从无量岁渐次减至十岁之间的减期,名为“初长第一住中劫”。随后人寿由十岁渐次增至八万岁,期间经一个升降,如此圆满十八次一增一减后,从十岁增至无量岁,之后在减一个时胜解佛出世,佛出世后至人寿八万岁,名为“后短末一住中劫”。如是经过二十中劫。

对于住劫的情形,分初、中、后三段来思择。“初”指第一段第一个中劫,“中”指中间十八个中劫,“后”指最后一个中劫。

在成劫圆满以后,住劫就开始了。第一个住劫叫做“初长第一住中劫”,即人类从无量岁逐渐减到十岁之间的减期。不同于之后从八万岁降到十岁的情形,它更加长,因此叫“初长”。我们现在就处在住劫的第一个中劫当中。人寿从无量岁递减,到了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降到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又跌到两万岁,前佛迦叶佛出世;继续降到百岁,第四导师释迦佛出世。而我们处在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人寿七八十岁的时期。之后烦恼、业愈加粗重,人寿递减到十岁时出现小三灾。到此就完成了初长第一住中劫。

住劫第二段的情形,以十八升降为特征。先具体了解第二中劫的情形,之后十七个升降都依次类推。也就是在人寿十岁发生小三灾以后,人心回转向善,从持不杀戒开始逐渐增寿。每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人寿八万岁为止,这就完成了一度的上升。那时弥勒佛降世,正如《弥勒成佛经》所说那样,人类的福德到圆满之时,佛出世说三乘法,广度有情。弥勒佛灭度后,人寿按每百年降一岁的情形往下减,一直减到谷底十岁为止,就完成了下降的时期。这样一升一降,好像一个弯的状况,就是住劫中第二中劫的情形。这样一增一减经历十八次,叫做圆满了中间的十八中劫。

第三段后短末一住中劫的情形。所谓“后短”,指升到无量岁之后递减,只落到八万岁就算结束,不像其他劫,一直要落到十岁为止。由于这是劫的最后情形,因此称为“末一住”。具体是从人寿十岁开始,人类行善,每百年寿命递增一岁,增到无量岁之后,在减一岁的时候胜解佛出世。他将要完成的事业是前佛所有事业数量的总和,住世的寿命也等于前佛所有寿命的总和。当他完成事业之后,到人寿八万岁为止,就完成了最后一个中劫。到此经历了二十中劫,住劫就圆满了。

(三)思择坏劫的情形

分二:1、坏有情;2、坏外器。

1、坏有情分三:(1)恶趣有情坏;(2)人类有情坏;(3)天界有情坏。

(1)恶趣有情坏

人寿八万岁后,坏劫开始,本刹土诸地狱中无一有情新生,诸有地狱定受业者移生他方地狱,而诸已生者逐渐业减薄,生至上上处中。除金刚际上的无间地狱中,还有一些造了无间业、舍弃正法罪、与密咒金刚阿阇黎之间失坏誓戒的业重者之外,诸地狱空尽。之后,次第地诸饿鬼和旁生也如是空尽。

到了人寿八万岁,坏劫开始了。首先,恶趣有情坏的情形从地狱说起。坏劫开始后,本刹土的地狱里没有一个有情新生,那些造了定受地狱报恶业的众生生在他方地狱,而那些已经生地狱者,逐渐业力减薄生到上上处。除了无间地狱里造了五逆、谤法、谤师等重业者外,其他地狱都空尽了。接着,诸饿鬼界、诸旁生界也都次第空尽。饿鬼、旁生的情形与地狱一样,将不会有一个新生有情,那些造了定受饿鬼和旁生报的有情移生到他方刹土,而已经生到饿鬼和旁生界的有情,业力减薄后会生到上上处。以上是恶趣空尽的情况。

(2)人类有情坏

随后诸人类中,由一个人去了静处得二静虑心后,从静虑起高声唱言:“善哉!定生喜乐!甚乐甚静!”由此诸余人了知后修习故得二禅心后,次第命终生至二禅极光净天。

人类坏的情形。一个人去了寂静处,没有师父传教授,法尔就得了二静虑心,住在那里自然现前了。那时,他从静虑起后高声唱言:“善哉!定生喜乐甚乐甚静!”这里的“定生”指从静虑生,没有欲界诸多分别烦恼的过患,也远离色界初禅寻伺心所这些粗的分别,在很细的状态里出现二禅定生喜乐。当他宣布后,其他人也都修静虑,得到二禅心后,一个接一个渐次命终,而直接生到二禅极光净天,由此人类空尽。由于他们得的是二禅心,没有如火般的寻伺,所以直接生到二禅天,将来不会受到火灾的毁坏。

(3)天界有情坏

其后,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四空居天次第跟人一样得了二禅心后全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初禅诸天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随后二禅之下至地狱底层之间,连一丝有情呼吸的气息都没有。

天界坏的情形。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四种空居天,也都跟人一样,得了二禅心后全数生到二禅极光净天。不仅是六欲天,初禅诸天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到此为止,天界二禅以下到地狱最下层之间,连一个有情的呼吸也没有,也就是整个全空尽的意思。它的表达是,不必说见到有情,就连有情呼的一口气也没有,除了无间地狱一些业重有情之外,空空荡荡没有人。

2、坏外器

分二:(1)以火灾坏;(2)以水灾风灾坏。

(1)以火灾坏

这里要做七日坏世间和劫火烧坏二禅以下两段思择。

由此天不降雨,一切果木园林枯死,而空中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后,须弥山、四大洲包括天处在内都起火燃烧,合成了一大火焰。

“由此”就是由有情界清场完毕,之后开始坏器界。缘起井然有序,不会紊乱。这时天不降雨,地上的一切果木园林全部枯槁而死。“空中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后”,指先是一个太阳,再是两个太阳,一直到七个太阳并出。最终导致须弥山、四大部洲包括天处,都烧得先冒焦烟,再从中出火,之后全部烧成了熊熊烈焰,最后所有烈焰合成一个大火焰,这样再下烧上烧。

思维七日渐次出现坏世间的情形。一日出时天不降雨,地上一切树木、稻谷、药草、园林全部枯槁灭尽,一点不剩。二日出时,地上的溪流、池沼全部干竭,没有剩余。三日出时,地上的大江、大河全数干竭,不得久住。四日出时,江河之源的无热恼池也彻底干竭。五日出时,大海水减掉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最终减掉了八万四千由旬。接着,剩余的水量又从由旬、俱卢舍起,最终减到连牛脚印里的水量也没有,这样全数干尽。六日出时,一切大地、须弥山王全数起烟,合起一股大烟。七日起时,须弥山王、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和铁围山全数燃烧起来,合成一大火焰。

接着做劫火烧坏二禅以下世间的思维。

风向下吹逐火焰,烧尽了恶趣的诸空处后,与地狱火值遇。先由地狱火向上烧劫末火,由业力强大,劫末火向下烧地狱火,焚烧了地狱中的上层诸处。在焚烧无间地狱之时,彼处诸有情仅在一眨眼时就生到了他方无间地狱。随后火焰向上回行,烧毁了天界上层诸空处,二禅以下悉皆空尽而成了一大灰蕴。

由于火焰全数合成一大劫火,风向下吹着火焰逐渐烧掉饿鬼、地狱等恶趣空处。比如,一层一层的饿鬼器界全部烧掉,地狱从上层烧到下层,地狱里的铁地、油锅、剑叶林等全数烧完。烧到下面时跟地狱火相遇,地狱火朝上烧劫火,但由于业力非常强大,使得劫火朝下烧地狱火,把地狱上层各处全部烧完。直到烧无间地狱时,其中的有情在一眨眼的时间里都生到他方地狱去了。地狱全烧完以后,火焰回过来往上腾,结果烧到了天界上面的诸空处。这样全数烧完后,二禅天以下空尽,成了一大灰蕴。

(2)以水灾风灾坏

二禅诸天转生到三禅天故,从二禅天处形成水藏云,从中降下了诸多如轭木、箭矢一样猛暴的大雨故,之前的灰蕴被水冲坏后变成了浆糊。三禅诸天得了四禅心而转到上界,下基十字风呜呜狂啸而向上腾越后,四禅之下成了灰尘被大风吹散一样,此后成了一个空尽的虚空,其间经过二十中劫。

当时,二禅诸天生到三禅的缘故,从二禅顶部那里出现了水藏云,从中降下很多像轭木、箭矢一样猛暴的大雨。以此缘故,之前的灰蕴被水冲走后变成了浆糊。接着,三禅诸天得了四禅后,转到上界,下基十字型的风“呜呜呜”地鼓吹,往上腾越以后,四禅以下就像灰尘被风吹散一样,变得空无所有。由此坏劫完毕。

总的说,从坏有情界开始,到经历三灾之后,乃至成了全空的虚空时期之前,经历二十个中劫。这就是坏劫的过程。

(四)思择空劫的情形

之后成了全空的虚空时期,经过二十中劫。

在坏劫圆满之后,成了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什么都没有的空无时期,经历二十个中劫,这叫做“空劫阶段”。

劫的成住坏空四期共八十个中劫,对此立名为“一大劫”。此为修习轨理,另有讲说轨理。

总之,劫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经历二十个中劫,总共八十个中劫,合称“一大劫”。

思考题

1、为什么修暇满后要思维无常?

2、我们目前所处世界成、住、坏、空四阶段的具体情形如何?对此详细观察思择。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