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9得人身(3h)

09得人身(3h)

Total words: 27,100.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 hour and 3 minutes.

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
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1 了解–自圓滿之1所依圆满

慧灯之光

1、五種自圓滿

(二)从十种圆满思维难得

八无暇,是修法的八种违缘,现在我们已经脱离了。而十圆满,则是修法的十种增上缘,现在要观察自己有没有具备。

1、五种自圆满

(1)得人身:人身我们都具备了;

大圆满前行

己一、所依圆满: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那么三恶趣中最好的要算是旁生,可是现在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但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巴美吽’便可成佛”。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甚至现在马上就要被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而不会想任何其他办法。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修法的念头呢。

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们的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菩提道次第广论

辛二、圆满分二:① 五种自圆满 ② 五种他圆满

第二圆满分二:

壬一、五种自圆满分二:① 真实 ② 释词
癸一、真实

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五种自圆满者,如云:“获得人身、生于中土、诸根具足、业未颠倒、信解依处。”

  1. 获得人身,即能知言解义。

  2. 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

所谓“生中”,即生在中土,亦即能生在四众弟子游行之处,而非生于无四众游行、无贤圣之边地。

  1. 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

“诸根具”,即非痴呆、聋哑,身体支节、眼耳等具全。非呆哑故,堪能理解所说法义;诸根具全故,堪能精勤修习善法。

  1. 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

“业未(颠)倒”,即未亲自作或教他作五无间罪。以小乘观点,若已自作或教他作五无间罪,则现身决非证得贤圣之器。

  1. 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毗奈耶者,此通三藏。

“信依处”,即信解三藏是出生世出世间一切白法的依处。《菩萨地》云:“言信处者,谓信如来教法。”此处“毗奈耶”通摄经律论三藏,非唯指律藏。《菩萨藏经》云:“毗奈耶者,调伏烦恼,调伏堕罪。”

从反面而言,信解依处即未信解邪恶处,不对诸邪天及外道处所,发清净信心。众生能信解佛法,实为前世善根力所致,如《瑜伽师地论》云:“由彼前生,于佛圣教善说法处,修习净信,长时相续,由此因缘,于今生中,唯于圣处发生信解,起清净心。”

癸二、释词

为何上述五者名自圆满?

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

此五者属于自相续所摄,且为修法助缘,故名自圆满。 “属于自身所摄”即“自”之含义;“是修法缘”即“满”之含义。 依《瑜伽师地论》所说,“获得人身”即众同分圆满,亦即与人同分之圆满;“生于中土”即处所圆满;“诸根具足”即依止圆满;“业未颠倒”即无业障圆满;“信解依处”即无信解障圆满。如是对应自身,若已具人类同分,处所亦圆满——生于可修学佛法之处,又具依止圆满——依止健全六根,堪能了知取舍、精进修法,且无障碍成就的严重业障,及无障碍信解之邪见等,便知自身具足修法顺缘,获得自圆满。

前行广释 16 课

前面讲了八种无暇,说明人身的本体要具足闲暇——有空学法。而它的特法或必要手段,则是十种圆满,今天开始讲这个道理: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分五: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

首先,以归纳性的方式阐述五种自圆满,正如龙猛菩萨在论典中所言:“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略而言之,

(一)所依圆满:

“所依”指的是身份。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得到了暇满人身,具足修法的顺缘,故而所依圆满。

在茫茫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得到具修法机会的人身非常重要,否则,纵然佛已出世、佛法尚未隐没、善知识正在传授殊胜佛法,但因为没有得到人身的缘故,也绝不可能值遇佛法、得到甚深窍诀、懂得佛法教义。得一个人身极其困难,而今我们已得到具足上述八种闲暇和下面十种圆满的暇满人身,应从内心深处感到欣喜。

身份对修法来讲相当重要。倘若转生于善趣的天界,享乐肯定远远超过人间。现在有些富翁认为,自己享受的是天人之乐,实际上并不是。天界的享受可谓用之不尽,不像人间,用完就没了。而且,在天界中生活,意念什么都会马上出现,比人快乐得多:想吃,美食就现在面前;想穿,只要一想,天衣就会出现;想禅定,稍微安住就入定了,不像有些人那样,想睡觉都睡不着,在床上翻来滚去,结果越来越清醒,起来要坐一会儿,又困……依靠五蕴之身,感受的痛苦层出不穷。而天人没有这些烦恼,快乐远远超过我们。不过他们缺少佛法,因此,贤劫千佛皆以人的身份成佛,从没有听说“这尊佛是以帝释天身份成佛的”、“那尊佛是以梵天身份成佛的”、“那尊佛是以遍入天身份成佛的”——可见,人身有非常殊胜的缘起。虽说天界也有极个别具特殊因缘者,偶尔能听到佛法,但他们只是得到法而已,对生死轮回有出离心、对无边有情生菩提心的,却很罕见。

因此,大家一定要想到,自己非常有福报,即生不仅得到人身,而且遇到这样的大乘佛法,一两百堂课的传承全部圆满,这种身份在其他众生中有没有呢?根本没有。尽管饿鬼、非人偶尔有听法意乐,也想寻找善知识,但到了听法行列中,第一堂课来,第二堂课就很散乱了,他们的意幻身比人运动得快,一旦被外境诱惑,便会随之跑了,难以长期呆在一处听法,传承圆满的寥若晨星。其实,在任何善知识前,常有饿鬼种性的非人来听法,只不过我们肉眼看不见。这种现象,佛陀时代有,现在也有,即便是一般的辅导员或法师传法,也绝对有非人在听,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非人的传承跟人的完全不同,人的所依最适合闻法,故而,贤劫千佛均以人身成就,这方面有不共缘起。

我们得到这样的人身,就像《入行论》所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非常值得欢喜。这样的人身之器,远远超过金银珠宝的容器,如果没有好好利用,甚至用它去造恶业,是非常可惜的。然而,末法时代的人往往如此,得了人身也不珍惜,不愿次第修持佛法,甚至有些上师传法也有问题。最近听说东北那边流传一种说法:“不用修五加行,交六百块钱便可代替。”我听了以后,一方面很惊讶:前两年就有人这样宣扬,而今过了这么多年,物价一直飞涨,这个“加行费”怎么还不涨呢?另一方面,我也很不舒服,并不是因为有些修加行的人跑到那儿去了,而是有些人听到这种说法,非常积极地劝别人:“不要修加行,太累啦!那个上师的法特别简单,只要交六百块钱,什么苦行都不用,一弹指间就能让你证悟。你没钱的话,我来出。”甚至劝一些法师:“您也去吧,我供养您钱。那个上师好慈悲哟,说磕十万个头多累啊,交六百块钱就可以。”真的,这些人特别愚笨。更可怜的是,很多人竟然蜂拥而至,原来修行很有次第,想认认真真把加行修完,结果也放下了。

现在很多人为发财而不择手段,虽然你想发财可以理解,但有些论调对他人的障碍很大,对整个藏传佛教极有影响。在藏传佛教中,不论是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全知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都提倡次第修行,劝弟众也是先把加行修圆满。《前行》中也说:在智悲光尊者、如来芽尊者的传承里,每个人都要磕十万头,念一千万莲师心咒。学院这里就有位修行人,好多年一直非常精进,至今磕了一千多万头。假如你为了化缘挣钱,统统诋毁这些善根,对佛教很有负面影响。如果单单为了化缘挣钱,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方式,在家人有在家人的办法,末法时代人人各显神通,这不奇怪,但问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以这种说法来摧毁修行次第,就不太合理了!

本来,我想以学院或个人的名义跟他谈谈,毕竟他这种说法前所未有。如果他真是大成就者,那宣传不必修加行,直接给弟子直指本性,我能理解,因为上师若非常利根、弟子又是特殊根基,不用修加行,通过直指本性而开悟,也有这种现象,昔日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尊者即是如此。但那些上师们也并没有要求交“加行费”,六百块钱这个价码,不知是不是莲花生大士时代的定价?如果说要交钱,过段时间可能要涨价了,否则就不随潮流了!(众笑)

总之,我们非常谴责这样的说法,不管是谁,听了肯定不高兴,但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我当面都准备说。希望那些弟子好好观察,看看藏传佛教所有传承上师的传统里,有没有用钱代替加行的说法?也许是我们孤陋寡闻,但学习、研究佛法这么多年,翻阅过藏地诸多大成就者的传记,都没有见过这种观点。就我而言,藏地现有的历史,像《大圆满史》[1]、《红史》[2]、《白史》[3]、《青史》[4]、《敦珠佛教史》[5]、《赡部洲庄严论》[6],及《龙钦宁提》、《布玛心滴》中对传承上师的介绍,全部都读过,但里面并没有要求:交钱就不用修加行了。

所以,大家身份圆满之时,到底该以什么方式来修法,一定要注意。希望你们能有次第性,比如人身难得,不是口头上说,而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这个身份很难得,依靠这个臭皮囊,一定要修正法!”就像《入行论》所言[7],把它变成无价之宝的如来身,千万不要造恶业。如果你有了人身,却依靠它无恶不作,不仅自己造罪,还给佛法带来危害,会非常可惜。而佛教世世代代秉持的良好传统,若被个别人损害了,就更可惜了。

不过,末法时代魔的力量很强,一百个人传善法,大家不一定能接受,而一个人传非法,无数人都趋之若鹜。由于世人的分别念与魔非常相应,故魔王加持的法与凡夫心理极其相合。是不是这样,大家也可以看看: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很多人不一定起信心,而听到引发贪嗔的流行歌,有多少人疯狂追随?一位法师讲《弥陀经》,在大城市里作宣传,来几千个人算不错了,而某个明星开演唱会,提前给他打广告,届时会人山人海、场场爆满,甚至有人当场昏迷不醒……有时看到这些电视画面,我心里一直想:“哎哟,世人这么愚痴啊!原本这个世界就如梦如幻,再这样迷醉下去,就更不知方向了。”可惜世人完全不知道。因此,大家要注意这种邪魔的力量。

说这些,我并不顾忌什么,别人诽谤也无所谓。作为一个凡夫人,本来就是罪恶的本体,被别人说也理所当然。但为了佛法,看到不如法的、听到不如法的,有必要时不得不指出,不该只说好话。我们的人生很短暂,为了弘扬佛法,如果不付出,那绝不是大乘行者。

我们这里有很多法师,以后可能也会当方丈、传佛法,我只是有些担心:你们到那时会不会搞这些?会不会让传承上师们纯金般的清净传承,被自己的臆造分别念所染污?因此,大家务必要谨慎!

同时也希望:当个别群体中有人传出似是而非的种种“法语”时,你们应该擦亮眼睛,打开内心的智慧,再三观察其是非取舍。否则,有些众生非常愚痴,听别人说“这个很好很好”,就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十分可笑。你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这个时候如果失去方向,很可能一落千丈。

以上总述了五种自圆满,下面再进一步广讲:

己一、所依圆满:

要想如理如法地修行正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得人身,那三恶趣中最好的要算旁生了,可是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有再多优点,但对它说:“你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巴美吽,便可马上成佛。”它也肯定听不懂,就算你说话再有分量,它耳朵动都不动,全然不解其意,更不能说出一字一句。

当然,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旁生听到法之后,虽然不懂,却可依此功德转生善趣。在汉地历史上,旁生闻法而转为人身的公案不胜枚举。比如,东晋后年,济南的兴国寺有位大通法师,他日日读诵《法华经》。念经时,关房前天井边上,有一条白颈蚯蚓,法师诵经三年,它也听了三年。一天,有个小沙弥用锄头锄草,无意中把它身体切成两段。小沙弥很懊悔,掘些土来埋了它。这蚯蚓因听闻《法华经》的功德,死后转生为人,后到寺院出家。虽然他目不识丁,却能把一部《法华经》倒背如流,早晚一有空闲便诵经,三十余年勤勤恳恳。后来他听说大通法师坐化了,自己也动了往生的念头,于是在空谷法师座下圆寂,并示现种种瑞相。

还有些旁生,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明朝有位读书人,他养的一只白鹦鹉,天天早晨诵持观音菩萨圣号、白衣神咒,并能背《归去来辞》、《赤壁赋》及李白的诗。有一天,它告诉主人说:“我从西方来,还从西方去。”当天晚上,便安然往生了。《释尊广传》中也有这类故事,像观音菩萨化现的玛哈巴拉(骏马王)、佛陀因地化现的若和达鱼等,都是佛菩萨以动物形象来度化众生。

据说,唐朝还有只鹦鹉过午不食,只要是过了午的食物,从下午到晚上它看都不看一眼。(曾有个居士对我说:“受八关斋戒好痛苦,我要饿死啦,饿死啦!”只是一个下午,也没那么严重吧!但他可能习惯了吃东西,一直不断地喊饿。我说:“饿鬼十二年都吃不到东西,你好好观想一下。”“观想不起来呀!饿得不行了——”)那只鹦鹉听人说《阿弥陀经》中有它的名字[10],更有信心了,整天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名号,非常非常精进。一日它突然憔悴而不快乐,驯养的人知道它寿命将尽,于是敲引磬助其念佛。每击磬一次,它念一声阿弥陀佛,等到十声念完后,便安然而往生了。宋朝时,还有八哥念佛往生的。藏地历来也有许多类似的故事。

历史上记载的这些旁生,自有其奇特因缘,但此处华智仁波切的意思是:一般来讲,旁生的确非常愚笨,让它修行、闭关、做出世间善法,根本行持不了。而我们人,就算是最差的,即使不能长期守戒,守一天的八关斋戒也没问题;就算念不了很多咒语,念一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也应该可以。起码人有这样的优越性,而旁生一般没有。纵然是世人眼里最昂贵的旁生,就像藏獒,有的甚至叫价 4000 万人民币;以前日本人从美国花 1000 万美金买了一只狗;1971 年,美国某动物园以 25 万美元买走一对大熊猫……这些旁生看似价值连城,实则一句观音心咒也不会念,有意义的善根也不会做,甚至马上就要被冻死了,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不会想任何其他办法。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生起修法的念头了。

而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11]。所以,他们的相续也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1] 《大圆满史》:全称《藏传佛教大圆满传承史》,是佐钦法王第七世转世活佛旦增·龙多尼玛仁波切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这本历史巨著全面叙述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传承的本源、传承历史和大圆满诸传承上师的略传。

[2] 《红史》:藏传佛教蔡巴噶举派学者蔡巴·贡噶多吉著,成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全书分 4 部分:一、印度古代王统及释迦牟尼事迹;二、中原各王朝历史;三、记载直至元末的蒙古王统、帝系;四、吐蕃王朝至萨迦派掌权的藏族历史。对吐蕃王统,以及萨迦派、嘎当派、噶举派等的源流和世系有扼要记述;对噶举派中塔布噶举系的噶玛巴、帕木竹巴、止贡巴等支系的历史,也分别有所介绍。

[3] 《白史》:藏地大德[根敦群培](http://www.toopoo.com/cmml/cmmlwb/query/query_info_se.asp?leibie=1&input=(i&H8*5P&D1=GgEO)著。首次利用敦煌藏文写卷和汉文史料,系统研究和考证了藏文的产生、藏族的族源、地名、服饰、风俗等古代藏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是一部论述吐蕃王朝芒松芒赞赞普以前西藏历史的史书。

[4] 《青史》:熏奴贝(童祥,1392—1481)撰,成书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全书分 15 品,记述佛教传播历史。对公元 978 年以后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众多支派的出现、各派的传承情况及名僧事迹,记载详赡,篇帙宏富,对历史人物的生卒年、生地及有关寺院等均有明确记录,援据古籍也予标明。1949 年有英文全译本。

[5] 《敦珠佛教史》:又名《西藏古代佛教史》、《胜利王之鼓音》。是宁玛巴法王敦珠宁波车(1904-1987)所著,主要阐述的是宁玛巴的历史。

[6] 《赡部洲庄严论》:全称《宁玛十万续会通·赡部庄严》,贡钦·吉美林巴所著。传记中说:“吉美林巴一生把许多精力放在了振兴佛教事业上。当时,旧译教法中的一些法门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已渐趋衰微,如不及时挽救,便有消亡的危险。过去许多法王、译师、班智达们呕心呖血建立起来的事业眼看就将毁于一旦,吉美林巴极不忍心。他出资组织人力物力,着手修缮敏珠林寺藏的所有《宁玛续部》经籍,将每函的前五页用五种珍宝调制的颜料誊写,其余的用墨写过,集成了二十五函。之后,又以缜密详尽的论述写出了《宁玛十万续会通·赡部庄严》,填补了宁玛续部没有目录和纲要的空白,彻底根除了因此而造成的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疑虑,为后来者修学提供了方便。”

[7] 《入行论》云:“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

[8]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截至 2006 年 4 月 1 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8200 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6%。

[9] 四边生: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

[10] 《阿弥陀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11] 别解脱戒,必须要以出离心为基础。但是天人贪著妙乐,恣情放逸,无法生起出离心,故而不能受别解脱戒,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法器。

前行广释 16 辅导

略说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

龙树菩萨通过这两句颂词归摄了“五种自圆满”,如果能够背下来就知道五圆满是什么。“为人”就是第一个条件,即要转生为人;“根足”是要诸根俱全;“生中土”就是转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业际无倒”就是现在所做的不是颠倒的事业;“信佛法”就是现在信仰佛法,这就是龙树菩萨的颂词中的五种自圆满。如果能背下来,对了解五种自圆满会非常容易。一背颂词,马上就可以观修和了知五种自圆满,同样五种他圆满也有两句颂词。

下面继续讲第一个所依圆满:

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故而所依圆满。

这里的人身即“为人”。五种自圆满的第一个就是“所依圆满”,为什么是“所依”呢?因为是修习佛法的“所依”。修习佛法一定要有基础身份,有个什么样的身份才是修习佛法最好的所依呢?当然就是暇满的人身。

除了暇满人身之外的其他人身都不是非常圆满的,有些身份就没办法修习佛法;还有些人一点点条件也不具足,心态不稳定、痛苦太强烈等等,都没办法修习佛法。有些旁生离人比较接近,如果这个地方的人行持佛法,这些旁生多多少少也能接触一些法雨。比如说家里面的宠物、外面的蚊子、苍蝇等等,如果恰巧转生在修行人身边,修行人对它发慈悲心,念一些心咒、吃一点甘露丸、让它听一点法义等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条件太少了所以不圆满。即使偶尔能听到一些法义,但是不能思维,那还是不圆满完备这五种条件。

真正完备的能修佛法的条件就是“五种圆满”都具有,具备五个条件就是最好的身份。第一个条件就是“人身”,如果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这里的“值遇佛法”是全方位的、全面地值遇佛法。牛不能值遇佛法,狗也不能值遇佛法,这种值遇的意义只是结个缘,因为利益太少了。真正的值遇佛法是全方位的学习,只有人身可以。因为眼根、耳根、语言、思辨能力都具足且苦乐相当,如果苦太大也不行、乐太大也不行、太愚痴也不行,因此只有人身比较好。

比如阿修罗道嫉妒心很强,经常和天人战争;天人太富裕;旁生太愚痴;恶鬼饥渴痛苦太强烈;地狱经常寒热痛苦。这些道修佛法的条件都不完备,只有人的条件最完备。人类的苦和乐是夹杂的,纯苦和纯乐都不行。虽说在人间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但其实还是有安乐的。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和身体,苦和乐都不是过于明显。苦不是苦到那种无法忍受的状态,乐也是乐一段时间后来一个打击,让你沮丧一下,人的苦乐是夹杂的。而且人的思维能够接受佛法,身心状态没有漂浮那么厉害。有些恶鬼道众生的心太不稳定,跑来跑去,根本没办法停下来。这些方方面面条件要都具足就只有人身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获得人身或暇满人身,就没办法值遇佛法。从修习佛法的五种条件来讲,获得“人身”是所依圆满,这个条件如今获得了,我们应该欢喜。

下面是广说

己一、所依圆满: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人身。转为人身是非常好的。

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那么三恶趣中最好的要算是旁生,可是现在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但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叭美吽’便可成佛”。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

我们再观察,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首先看三恶趣,三恶趣当中地狱、饿鬼、旁生,最好的就算是旁生了。因为按照心性休息等等观点,“下品恶业生旁生”,地狱经常性的、没有间断的痛苦;饿鬼是饥渴、寒热、四季颠倒,也是有很多痛苦和心识颠倒的状态,都很差,最好的就算是旁生。

有些是海居旁生,它们远离陆地,可能就远离了人群,没办法听闻佛法;比较好的是接近人群、居于人间的旁生,有很多种类:野生的、圈养的,“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的。熊猫、猫、狗等长相比较美妙,和它前世的善因有关。有它的引业和满业,引业是恶业所以就投生恶趣,但可能满业是善的,所以转生到国宝级的圈中,待遇就比较好。有时坐飞机都是专机,有很多人伺候,它的确是造了善业的,但毕竟它的引业是恶的,所以投生在旁生当中。形色再美妙、价值很昂贵(注释中讲,有些马几千万美元,有些狗也特别贵),有很多优点,但是根本没办法修习佛法,连最好的旁生都不具备修学佛法的条件。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叭美吽’便可成佛”,即便很简单,它都做不到,因为根本听不懂、念不了。“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它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比如狗除了会使劲摇尾巴,念不了“嗡嘛呢叭美吽”,听不懂意义、也说不出一字一句来。虽然有些动物可以说,但是很少。

有些鹦鹉会念“阿弥陀佛”,这基本是特例。是不是听懂了便可成佛呢?那也不一定,你经常教,它可能会重复你的话,但这种简单的重复不等于听懂了。即便是念了咒语会种下很大的善根,和其它的还是不一样,因为它不懂意义、生不起信心的缘故,利益很小。但是人不一样,你跟他讲功德,他能生起信心,通过信心念诵、观想能得到很大的利益。至于牛、马等更困难了(华智仁波切造本论时,主要是针对藏地牧区的情况,那里最多的动物是狗、马、牛等),这些动物听不懂也不会念。其它地方如印度、汉地等偶尔有鹦鹉、八哥会念佛、念“嗡嘛呢叭美吽”,但数量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只是特例,不能计在普遍的情况中。

甚至现在马上就要被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而不会想任何其它办法。

不要说念佛,就是在天气过于恶劣的时候,牛、马等虽然有很厚的皮毛,连寒冷都没办法抵挡。有的动物必须在高寒地方生存,突然到了很热的地方,它没法说“我去哪里剃一下毛”、“我怎么样能凉快一点”。说明旁生比较愚笨,连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何况是真正修法的念头呢?那就更加没有了。

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

一个人再脆弱,他也知道“很冷了,我要找个岩洞躲一躲”,或者捡柴生火、烤火取暖、找点吃的、暖一暖身体,会想很多办法。

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修法的念头呢。

旁生的能力非常有限。有些旁生可以找山洞,但在生活上,比如烤火取暖就没有办法,也不懂建造房子。有些昆虫可以打洞、建造房子,但其它方面的功能欠缺。但是人方方面面的功能都有,可以建房子、种粮食、烤火取暖、做衣服、添加衣服等等。旁生连这些基本的都不行,何况是生起修法的念头、很善巧地去理解和修学法义呢?非常困难。

通过这些综合对比,我们能了知人身相对三恶趣而言的确非常圆满、美妙,可以修行正法。但是很多人没有把人身用在正道、用在修行佛法上,而是用在了追求世间快乐、造很多罪业上,非常可惜。当然,佛法调伏所有的人也不现实,因为每个众生有他的业力。但这里很多教言是针对我们讲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基本的条件,善根某种意义上已经萌发了,如果再鞭策一下、讲讲道理,有信心的人可以更上一层楼,不至于退失。他会想:我现在的人身非常宝贵,要用来修学佛法。对这群人,有让他不退失、再增上的必要性,所以讲了很多对比。但是其他的人没有善根,你再怎么讲他也听不进去,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会用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跟你争辩。没有信心的话,讲再多也没有调伏的作用。

我们也是这样,善根没有成熟之前,现在认为再好的法本,也许以前看到过,但是不会有什么感觉,认为是迷信、没意义。当我们真正的善根苏醒了,再看到法本,觉得这么珍贵,想法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么多教言对所有人都调伏也不现实,因为善根没有苏醒。但是对一些善根已经苏醒、还可以增上的人,这些教言非常重要,让我们知道这个人身是修佛法最好的所依: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使用。下面再看善趣:

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们的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排除了三恶趣,我们已经得到三善趣之一的人身,但还要排除北俱卢洲。《俱舍论》讲,人道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卢洲虽然是人,但基本属于无暇的地方。

此处“天人等”的“等”字当中包含阿修罗。天界有很多:欲界天有六种——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有十七个色界天,再往上是无色界,都不是真实圆满的法器。

欲界天人的身体非常好看。后面“轮回过患”一节中会讲,人间最美妙的帅哥、美女,在天人面前都不值一提。佛陀的堂弟难陀尊者,特别迷恋妻子,觉得她是最漂亮的。佛陀把他带到雪山当中,指着一个瞎了眼睛的母猴问:“你的妻子和它比谁好看?”难陀认为佛陀开玩笑,“我的妻子比它漂亮一百倍,它根本不值一提”。然后佛陀把他带到天界,看到天女,佛陀问:“天女和你的妻子比怎么样?”他说:“我的妻子和天女差太远了,就像和母猴相比较的感觉”。我们根本想不到,假如是公猴对着猴群里的“第一美猴”,会觉得绝对找不到比它更好看的。但是和人比起来就差得很远,当超出它的知识范围,它根本无法了解。如果上升一个层次,就会有很多超胜的地方。我们会想,怎么可能呢?这么好看的美女还有比她好看的?就像猴子和美女的差别。到哪去找啊?只不过我们没看到,否则我们肯定能产生感觉,就像难陀尊者一样。

天人的身体非常好看,色界的天人比欲界还要庄严(但无色界没有身体等色法)。而且天人受用非常圆满,天界有如意树、甘露等,根本不需要操心衣食,不用上班、打工、还房贷,没有身心压力,天天就是吃喝玩乐、享受。但是他们不能成为修法的所依、生不起出离心。阿修罗的享受也很好(比天人略差一些,但比人好很多),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别解脱戒必须要有出离心,因为天人太享受了,他不想解脱轮回,生不起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说人间好呢?人间既有苦也有乐,苦也不是苦到像地狱那样,乐也不是乐到像天人那样圆满,在这种适中的情况下可以生出离心,逐渐受戒。别解脱戒的所依是人身,天人的身体不能成为别解脱戒合格的法器,所以他们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不能真实地获得别解脱戒,怎么修行佛法呢?非常少。虽然在佛陀时代,有很多天人从天上下来,在佛陀面前听法获得初果。还有一些人在人间得到福报,死后转生到天界,以天人的身份到佛前听法获得解脱,像《贤愚经》等经典中讲过很多,但仅限于佛世。这些也很少,这么多天人只有一部分,前世善根要成熟的可以获得解脱,其他的天人非常困难。

因此,在很多所依中,人的所依非常好,虽然我们的受用比不上天人,但修法的身份远超天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需要羡慕天人,如果羡慕天人,也会成为无暇的身份。我们在人的身份上好好修行就可以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之后可以帮助六道轮回中的众生获得解脱、出离。人身是修学佛法的圆满所依,故叫“所依圆满”。其它的所依、身份在修学佛法方面不圆满,要么太苦、要么太乐,生不起出离心,没办法得到比丘戒律。

五种自圆满中,除所依圆满,后面还要一个一个地讲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这些条件都圆满了,我们这个人身就是暇满人身,可以进一步修习很多佛法。虽然我们有了这些圆满,但如果不刻意观想,就会忽略它,认为反正观不观察我已经得到人身了。但是这里面有差别:有了暇满的人身,如果不刻意学习,不深入思考、观修,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量,可能会错失很多修行的机缘。你得到了人身,再刻意观想、加深印象:“我知道我现在的人身非常宝贵”,会生起想要进一步修法的心。像下面要讲到的“寿命无常”,有人会认为讲不讲都会无常、会死的,但其实不一样,虽然说每个人都要死,如果主动接受、了知并刻意观想,把这个问题深化,会对修行帮助很大。

被动地接受死亡,到了死亡时会非常痛苦,没有做任何准备,也不会提前做准备。主动接受死亡,第一,心理上认为死亡很正常;第二,主动接受的越早,就越会想办法,怎么在死亡到来之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非常消极地等待死亡,在死亡到来之后很消极地堕落,绝对不会。虽然的确是想不想都会无常、死亡,但想了之后心态会变化,更积极地朝着修善法的方面变化。你不想、不主动接受它,就不会做任何改变,这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观修人身难得,之后修行佛法方面会有更高的提升。要观修无常,鞭策自己更加精进。每一个修法都要刻意去想,想了之后我们的心会转变。我们要好好地体会祖师大德、佛菩萨们开导的修行方法,把法和我们的心连接起来思维,这样心会有所转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个地方。

前行系列 2

前行系列 3

所谓“暇满难得引导”,就是透过思维来引发暇满难得的观念,由此发生珍惜人身的心态,以及尽力以人身摄取大义的取心要欲等,所有有关“暇满难得”的内在善心都需要生起。引导又分为外引导、内引导。外引导是老师教我们如何来思维,并逐步发生新的观念和取心要欲;内引导是透过老师的引导,自己引导自己,也就是按照法轨,在心中一步一步如理如量地进行。

暇满难得的善心观念是通过缘起而发生的无颠倒心,需要一定的内心路程才能发起,所以理应透过次第逐步引导。所谓“次第”,是指内心行进的步骤。譬如此暇满难得的引导次第有四:一、思维体性的闲暇;二、思维差别的圆满;三、思维难得的譬喻;四、思维数量的差别。也就是透过这四者,逐渐发展出暇满难得的观念和取心要欲。好比制造一辆轿车需要组装各种零件;或者说把各种因缘条件组装起来,整体的轿车才能发动。同样,在内心的改造当中,透过各方因缘一分一分地组合,观念逐渐被调动,等到因缘完备时,就必然发展出珍惜暇满的无颠倒心,出现一心希求大圆满前行、正行等法要的取心要欲。这种希欲一旦具备,就可以作为修持龙钦宁体法要从始至终的根本动力。

体性分、差别分、譬喻分和数量分此四者次第决定,其中以前两分能取得“暇满”的认识,以后二分能取得“难得”的认识。暇满是一种法,如何进行了解呢?从体和相来了解。体是从遮除违品而安立出的共相,也就是透过了解“八无暇是什么”来确定远离八无暇之后所出现的一种闲暇体性,这便是能够修法的因缘,所以“暇”是体性上的说法;至于此闲暇宝身具足了哪些圆满,则需从法的差别相上来观察。

所谓“自性和差别”或者“体与相”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其实差别是指体上的德相或者内外因缘的殊胜性所在,或者说是本体所具备的几分内容,而这一切内容说明的正是其本体。譬如,某人作为总体,他的相貌、见解、福报等等就是差别相。如果要完整地认识他,不仅需要知道其体性,还要了解到他所具有的殊胜性。具体来说,就是从方方面面,譬如透过相貌庄严、智慧超越、心量广大、慈悲心强、精进、有福德等等,看到他所具有的差别相。

如是透过体性和差别,对于“暇满”两字,既认识到它的总体,又知道它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具体的认识:暇满是人身宝。也就是说,把体、相两方面和合起来,才会出现到量的“暇满”认识,以此认识才能进一步谈“难得”。反之,不思维体性,就不了知闲暇的涵义;不思维差别,就不认识它的具体内涵。如果尚且不识“暇满”,又如何能发出后后的“难得”之心?

譬喻和数量两分是为发展“难得”的观念。从譬喻上可以看出,获得人身实在是概率极小的事件,无法用数字表达,无法由世间的导师、学问、理论来证成,只能透过佛语来引导我们的观念。因为唯有佛陀以无比开阔的智慧眼彻底了达缘起,见到人身难得的事实,继而以智慧的善巧力为我们宣说。如果是透过人间的稀有现相来表达一种超越世间的认知,这势必很难;如果用非常小的数字来表达,在纸上又根本没办法写尽。若非透见缘起事相的智慧根本不可能想到、说出。于是,佛陀宣说了“盲龟值木”这一如实而深广的譬喻。也就是说,“难得”这一分不是依从世间观念,而需依从佛陀现量所见、需借助种种符合事实的譬喻来拓开观念。

之后,透过数量的对比,来表现出人道众生是群灵中极其稀有的珍瑞。其中分为善趣和恶趣的差别,以及善趣中一般人身和具法人身等等的差别,由此不难了解暇满人身的难得。

对譬喻和数量两分思维到量,自然会发生人身极其难得的观念。从此不再只是听听而已,而是能够透过譬喻的具体认识和数量上的对比,实际感觉到佛陀给我们传达的信息。一旦真正相信人身难得,必然极其珍惜、保爱,不愿再用它来行持任何无意义的事。以如是观念和动力驱使,之后修持大圆满龙钦宁体法类,就会昼夜精进、愿将自己的一生全部贯注其中,从而修有所成。

如果未能开展出最初的取心要欲,由对暇满无知、对难得无知的缘故,自己完全被错谬观念所转。觉得人身没什么难得、没什么珍贵,可以随便用人身来造业,甚至失坏也无所谓等等,这些都是来自愚痴心。如果不能破除愚痴心、开发出智慧来观照抉择,心力也就难以提起,反而是完全跟随过去的愚痴习气,被颠倒而行的错误观念左右,任意糟蹋、肆意浪费时间,根本无法发挥出人身正面的作用。由此导致后后的修行一个都不会成功,最多学一点皮毛知识,用于增上傲慢,发展出各种我执、我见、自我表现等等。所以,我们必须起初就把握住道的扼要,以免越来越发现无法调理自心。

总之,前前为因,后后为果,思维的理路层层递进。无论是要产生到量的无颠倒心,还是要以强大的胜解信为前驱,发展出极大的取心要欲,之前一步一步心灵的进程都不可缺少。否则,认识不到位,胜解难以被引发,心上的修量就无法开展,取心要欲、善法欲也都难以被调动。

也就是说,首先学习暇满难得的内容,随后要透过思维产生非常确定的深广认识,之后才可能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并抉择大义和非义,推出取心要欲,以及抉择如何迈向法道等等。再再加强取心要欲,产生昼夜精勤修法之心,才算是引发了内在暇满难得的观念和欲乐。这些都是逐步引发,而不是凭空生起。

以下思维体性之闲暇等的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法轨》作为参照;二、本论普贤上师的详细指点。从之前所学晋美朗巴大祖师的法轨,我们可以观知,本论只在文句上稍有变动,根源即是来自《法轨》。也就是在祖师给出法的轨道或者大的总纲之后,接下来是普贤上师的详细指点,这便是两者的关系。我们之前既然学习了法轨,此处就不必再进行太广的解释,只需提纲挈领即可。


今初(五自圆满)

● 简介相关法轨内容

如龙树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不得人身,则不遇正法故,人身为所依圆满。若生无法的边鄙地,则不遇正法,而今生于正法的中土,故境圆满。若根不具,则成法障,而今远离如此过失,故根功德圆满。若业颠倒,则常行不善,而违背正法而行,而今于善胜解,故意乐差别圆满。于正信处——诸佛圣教若不起信,则意不向法,而今于正法心能转入,故正信圆满。此五者需要观待自身而具足,故称为“自相续缘的五圆满”。

心要提示:

1、所依、环境等是指差别。针对每一种差别圆满,由特定因相而发起认识;这需要透过正反面的对比来看到“圆满”的涵义,也就是说,圆满是相对缺陷而言。

2、在每一类差别上,抓住一个要点思维,而且是对比思维。

这段引导文透过教理认识五种圆满的涵义,之后归纳五自圆满的定义相。

首先,以教成立。“如”字等一句表明是按照龙树圣者教证的说法,随后再以理证成。每一种圆满中,“故”前是理由,“故”后是宗义。“圆满”是所需认识之处,“所依”、“环境”、“根功德”、“意乐殊胜”、“正信”五种是所要认识的圆满之差别相。五种圆满都是就学法而言,因此一一都加上“学法的”三字,也就是“学法的所依圆满”、“学法的环境圆满”、“学法的根德圆满”、“学法的意乐圆满”、“学法的正信圆满”。为能了解这些,必须通过理由,而理由即是先透过反面,观察到不具足学法因缘的缺陷,从而认识自身具足正面的圆满。

譬如,就所依而言,如果没得到人身,以畜生或饿鬼的身体所依就有缺陷,根本不具学法机缘的缘故,难遇正法;我现在得到与之不同的人身,使学法的所依圆满。

其次,如果生在没有正法等三宝的边鄙地,由于环境相当不理想,即使得到所依人身,也会照样空过。如今,我不仅得到人身,而且生在正法昌盛之地,是学法的环境圆满。

再者,即使生在正法昌盛之地的中土,如果出现诸根残缺之相,例如眼盲、耳聋、舌哑等,当法本摆放在自己面前,或者传法师就在旁边教授,也还是会有很多学法的障碍,这就是学法的根功能不具足。如今,我不仅得人身、生中土,而且诸根健全,眼能看法、耳能闻法、舌能诵法、意能忆念思维法、身能礼敬法供养法,处处能接触到很多圣法的文字、音声等等。诸如此类,是学法的根功德圆满。

再者,即使是六根健全、生于中土、已经遇到正法,然而业行颠倒者以受五无间等重业控制的缘故,或者说以其邪悖的性格,根本不肯如理行法,反而常作杀生、邪淫等,也是与正法背道而驰。我现在不仅得人身、生中土、具六根,而且对于正法具有无人能夺的胜解信。哪怕有人拿刀架在我的脖子上,哪怕用多少万贯黄金贿赂我,这种信念也不会改变。我恒时以法为重、以法为依,了知正法内涵即是善心善行的缘故,日日夜夜如法行善,对于善法格外喜欢、胜解,即是学法的意乐圆满。佛经中也常说:“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受法之人须当贤善。

同时,为能踏上法道,还须要以佛为师,依教法所示而行。对于佛的一代教法,唯以信心才能趣入,即使是个善人,如果对于一大藏教的小、大、密三乘体系任何法门都不起信心,或者信心有局限,见法尚有犹豫、退缩、狐疑乃至邪见,也同样不可能趣向佛法。佛法毕竟深广难测,对于心不向法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踏上法道。相比之下,我自身不但有足够至诚的意乐,而且对于高高低低的各种法门都能够以天生的善根见而欢喜,能够以极具信心、无有障碍的方式趣向并转入于佛法。如此看来,我具有学法的正信圆满。“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信心就定能开启一切佛法妙道的运作,能够开启世出世间越来越深广的殊胜功德。

如上所述,透过所依、环境等,了解到自身已经具有五种学法的差别圆满相。所谓暇满人身不是随便得出的结论,而是每一方面的“差别相”都清清楚楚、非常圆满地具足。学法者自身具足了这五种圆满,才有可能顺利修法,有可能行进于深广的菩提道。譬如,将一辆车从此处顺利驶到千里之外的圣地,必须具备各方面的因缘——车辆性能良好、驾驶平稳、迅速、方向不偏离等等。

总之,自身已经得到最好的所依身——人;身处最好的环境——正法中土;所用工具——六根健全;内在——意乐圆满;对于佛陀小、大、密三乘体系的一代教法——具足信心、欢喜趣入。如此圆满的学法因缘,都是必须具足的“必要条件”,是“自相续因缘上的五圆满”。

得人身

● 普贤上师具体引导

彼也于真实的圣法实际修行的话,定须成为人。也就是人的身所依不得的话,三恶趣中算好的是旁生,而现在人间有的旁生,具妙色,价值大等,无论算是多么好的,也现在你对他说“‘嗡嘛呢巴美吽’,这样念一遍,你就会成佛”,也以它句也不解、义也不知、说也不能,乃至现在冻死也低头而住外,于其他少许的方便也想不来。如果是人的话,再怎么弱小,自己也知道比如会去岩洞或者树边搜集薪柴后生起篝火而烤脸和手,这一点也于旁生没有的话,对于法修行的思维心何须说呢?

心要提示:

1、运用极点化思维,在修法的所依上以其他道最好的情况与人道最差的情况对比观察,从而认识人的身依极其圆满。

2、依据此理路,从多方面类推思维。

这一段极妙的极点化抉择,很容易引生“人身是圆满的所依”的定解。

在恶趣里面条件最“优越”的要数旁生,散居人间的旁生中条件最“优越”,价值最昂贵,妙色庄严的狗,如果给它传一种最简单的法——念一遍“嗡嘛呢巴美吽”,我们可以观察到:它既不解句,也不懂义;不仅听不懂,而且连话语也说不出来,根本不知道“嗡嘛呢巴美吽”怎么念,它们连这些最简单的也做不到。比如,面前的一条狗听不懂言语,它只会“汪汪汪”地叫,岂不是很麻烦?它岂能学法?

再者,从最简单的自我保护来观察。譬如,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牦牛即使快被冻死,也只能束手无策地低头而住。由于心识暗钝、根身上具有障碍,它没有办法想到或运用一些方便方法。而人类遇到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现在该怎么办?他脑子灵活,能迅速地反应过来何处有木柴,或者去何处可以取暖等等。思维宽阔度也非常大,可以跨越天南海北。另外,人的手脚能做很多事。四脚旁生不仅心识呆钝,而且根身上的障碍也使它远不如人类灵敏。如此一来,它们怎么可能修法呢?

反面的极点化抉择是:再愚笨的人,冷的时候也会思维:那边有岩洞,树下有木柴,我去捡来木柴以后点火燃烧,可以烤手、烤脸,由此便能避寒、维持生存。然而,心识暗昧的旁生除了可怜地被冻死以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即使是一些粗大、简单的运作,比如,让旁生记住并重复“嗡玛尼叭美吽”六个字;或者为了避寒,跑到一个地方捡一些木柴,然后烧火等,这些当然不算是高精细的思维,但旁生都做不到,那么闻法、思法、修法等高精度、高强度的作业,对于它们而言,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希望。它们也算不出“三加四等于七”这些最简单的事,何况是以加法为基础的四则运算、乘法运算、高等数学,以及依此建立、开展的各种科学呢?不可能了知。

再看人类运用智能,对外界发挥的巨大作为:从现代都市的高楼、跑车、地铁,到探索太空的飞船,人类在整体因缘的会聚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创造与文明。他的智能比旁生不知高深多少倍。处在人类系统中,从小接受语言、计算、思维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再加上人类的分工合作,建立了特别庞大的体系等,这些都在给人们提供向上的机会。因此,得到人身是极宝贵、极难得的资粮。

此处的极点化抉择,就是把两类都推展到极点后再做比较。一方面,即使是最高级的旁生,也做不出最简单的智力活动;另一方面,最愚笨的人都做得出,以此突显出人类智能之高、根器之高,是非常殊胜的所依身,即“身依圆满”。

天等的身所依算是好的,但不成别解脱戒的真实之器,故是自相续中得圆满圣教的缘分不具足。

再者,举出善趣中的天等的身依算是很不错,但从学法来说,也并不圆满,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真实法器。

此处“器”不是指外在的容器,而应理解根器、器具,可以说是一种运作的所依或者工具。“等”字包括修罗。欲天由于往昔的福业力,生在五欲境界繁荣昌盛的天界,他们身相庄严、有神通、福报大、寿命长,但是天人的根身并不理想。为什么呢?趣入小、大、密三乘圣道的前提,是引发出离心、受别解脱律仪,从此才能踏入法道,乃至在共同乘的基础上建立起上上的显密大乘。如果没有别解脱戒为基础,往往就会落空而无法趣入上上乘。

天人的根身无法受持别解脱戒,他的心思难以引生出离,也很难住于律仪的缘故,不具足得圆满圣教的缘分。一方面,在他的身心相续中具足乐受的缘故,不能发起出离意乐。没有希求趣入解脱的意向、动力,又怎么可能趣入解脱道的修持呢?另一方面,他根身的因缘条件也不符合别解脱戒,自身不能安住清净的律行、息灭一切轮回的贪染因缘,又怎么能从轮回中脱出,何况在此基础上趣入大乘、趣入金刚乘呢?很困难。

“圆满圣教”指小、大、密三乘一贯体系,此圆满具足支分的一大法藏必须在行人根身上具足纳受的缘分。或者说,行人须要一步步都堪能——可入、可受、可行持,才有可能从人发展成佛,当然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通过对比才能了知,人的根依最为殊胜,修行法道的所依堪称圆满。

前行系列 4

2 对比

前行系列 4

十圆满者

随后十圆满者,如是以仅得闲暇无义,于修圣法上须具足自分五顺缘、他分五顺缘。此十者中,于具足两类的前三者唯修欢喜,于后二者须善观察而精勤于具足之方便。同样分座上、座间,思择、止住轮番而修。

在完成八闲暇的修持后,需要思择修十圆满。因为仅仅得到闲暇也不一定具足大义,只不过是较有时间,要想修持圣法还必须具足自分(得人身、生中土、诸根具足、业不颠倒、信佛圣教)他分(佛出世、佛说法、圣教住世、自入圣教、善知识摄持)各方面的顺缘,即十圆满。在十圆满中,需要分成两段进行观修。首先,自他两类圆满的前三者对于一般初学者而言,都已经具足, 所以应唯一修欢喜心

也就是说,在自身方面,我今生未投生为其他种类有情,而是得到人身,具有智慧、慈悲等的高级心智功能;并且生在中土正法兴盛之地;诸根完全具足,这是多么优越的修法条件。在他缘方面,我不像其他有情由于生在无佛世、遇不到佛法而具大缺憾;或者佛未说法;或者佛虽说法但教法已经隐没,处于法灭阶段也是极其可怜。而我何等幸运,恰恰生在佛出世的明劫,佛陀已经宣说圆满的正法,教法仍然住世,这些条件太殊胜了!如是唯一修欢喜。

菩提道次第广论

壬二、真实观待究竟而思惟利大

总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习大乘道者,任随一身不为完具,须得如前所说之身。

“总”是总说修行三乘;“特”指别说修行大乘。

总的修行三乘正法,特别若修大乘之道,并非任何一种身皆能完具修法之条件,故须获得如前所说暇满之身。

此句总说修法所依必须是暇满之身。以下更以教理成立,堪能修行大乘胜法,且极易成就者,唯是暇满人身。

如《弟子书》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此句重点说唯以人身方能获得修习大乘的广大心力。

如《弟子书》云:“佛道之所依即是能成办引导众生趣入佛地的广大心力,此唯以人身方能获得,此广大心力非天龙能得,亦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等所能获得。”

“善逝道(所)依”指佛道之所依,即布施、持戒、安忍等菩萨道之所依。

“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即能成办引导众生趣入佛地的广大心力,亦即能荷负将一切众生无余引往佛地之重担的广大心力。

“人所获得者”,即以人身方能获得如是广大心力。

“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天”:指三界诸天,即梵天、帝释等,为天龙八部之一。

“龙”:指龙神,即难陀跋难陀等,为天龙八部之一。

“非天”:即阿修罗,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前世亦修布施等福,然以竞争心强,故果上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故名非天。

“妙翅”:梵语迦楼罗,亦名金翅鸟,天龙八部之一。其栖息于四天下大树之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为食。

“持明”:即依靠诵持咒语或药力而成就神通力之世间仙人。

“似人”:梵语紧那罗,帝释之奏法乐神,天龙八部之一。因其似人而头上有角,故汉文经典名之为“人非人”。

“腹行”:梵语摩睺罗伽,天龙八部之一。因其似人而头为蛇头,故亦名大蟒神。

天龙八部虽具能力,然心力不如人类,唯人堪能具有大乘道之所依——二利之广大心力,故可成佛。

《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

此段重点说诸天亦以人身为希愿处。

《入胎经》亦说:“虽然生在人中亦有如是无边痛苦,但却是殊胜生处,纵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终时,其余天人为他祝愿:‘愿你转生安乐趣中。’此安乐趣即是人道。”诸天亦以人身作为希愿处之故。

又有欲天昔人世时,由其修道习气深厚,堪为新证见谛之身,然上界身则定无新得圣道者。如前所说,欲天亦多成无暇处。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此段阐明最初修道所依之身,人身超胜天身。

从天身而言,虽有欲天以往昔为人时,修道习气浓厚,故堪为新证四谛的所依身,然除此之外,以上界(即色界、无色界)之身依,决定无有最新获得见道之可能。且如前所说,欲界亦多数成为无暇之处,故最初修道所依之身,以人身最为第一。

《俱舍论》云:“由上无见道,无厌及经故。”即色界、无色界天人不可能有新得见道者,以无有厌离心及经中如是宣说之故。上界天人耽着禅乐,又无苦受,故不生厌离、无法生起圣道,且经中亦说:先是在欲界中获得见道。

此复俱卢洲人不堪为诸律仪所依,故赞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为所称叹。

此段由比较四洲人身,而赞叹瞻部洲身最为第一。

再就人身而言,北俱卢洲人身不堪成为诸律仪的所依,故赞叹其余三洲人身,而三洲人身中,尤以南瞻部洲人身最值得称叹。

何以故?以南瞻部洲为业力之地,人类造业,不论善恶,皆快速成熟,故南洲人身是极具能力的所依身。

壬三、彼二摄义分三: ① 从能成就解脱的角度宣说 ② 从能成就佛果的角度宣说 ③ 从能即生成就金刚持双运身的角度宣说

癸一、从能成就解脱的角度宣说

从能成就解脱的角度而言,以有暇身能成办小乘解脱之因——戒定慧三学,故获得暇满人身具大义。

1、从得戒角度而言人身具义。以出离心摄持的戒律,其余非人所依及北洲人身不能获得,唯三洲人身可获,《戒律根本颂》《俱舍论自释》亦如是宣说之故。

2、从暇满人身能成就静虑的角度,说明人身具义。因以此人身为所依可新生四禅八定,三恶趣、无想天等所依身,则以异熟障无法产生新的修成,《俱舍论》亦如是宣说之故。

3、从暇满人身能最新获证无常等的角度,说明人身具义。因以人身能新获见道,然以色、无色界之上界身不能新获见道,《俱舍论》与《亲友书》亦如是宣说之故。

由此可知,依暇满人身能获小乘解脱果,故具大义。如佛世六群比丘中之邬陀夷,即依人身而获证罗汉果。

癸二、从能成就佛果的角度宣说

从能成就佛果的角度而言,获得暇满人身具有大义。因为成佛道度众生所依的广大心力,唯以人身方能获得,故以人身极易圆满行持成佛之因——所依菩提心与能依六度万行,以余身则不能如此极易圆满地行持。如悉达多太子即依人身发起菩提心、成就无上菩提。

癸三、从能即生成就金刚持双运身的角度宣说

从能即生成就金刚持双运身的角度而言,获得暇满人身具大义。因唯胎生具足六界(空、风、火、水、地、智慧界),可即生现前双运身,而余身则不能。此根据为:若欲即生成就佛果,须依气脉明点等修习圆满次第的大乐智慧等,其余所依身则不具如是条件。如布玛莫扎与米拉日巴等,即依人身即生成就金刚持双运身。

总之,暇满人身是成办三乘菩提的殊胜所依。就究竟佛果而言,其因即愿行菩提心,而唯人身能引发此广大心力。其余天龙八部等虽有神通福报,诸根亦极具能力,然除少数者外,皆无法发起猛利菩提心;就小乘解脱而言,其因须具戒定慧三学,而唯人身能得出离心所摄之戒,人中北洲人身无法得戒,仅其余三洲人身能得,三洲中又以南洲人身最胜。此外,亦须依此人身,获得以第九住心入大地所获之修所成慧,乃至现证四谛而见道。天人之中除极少数欲天外,其余皆无见道可能。由上成立,成就圣道之所依,唯以人身最为殊胜。

暇满人身既具如是功德,理应趣入真正具义之事,即以人身应摄取三士道之心要。

3 珍惜

前行广释 16 课辅导

随着福德、经验的增上,以及闻思智慧不断地上进等众多因素集聚起来,在这种条件之下才能做所谓高质量的修行。现在很多因素还不具足,前行还没学完,后面很多的知识还没有学过,一下子就想通过观修找到感觉,怎么可能呢?打坐(这其实也需要技巧)也要在长时间观修之后才能慢慢找到感觉。很多上师都讲过,磕头的时候胡思乱想,或者怎么样观想,只管修就行了。只要不停地修,总会在修行当中进步的。如果担心达不到标准,干脆不修了,这样就永远没办法进步,只有在不断做的过程当中,才能够逐渐找到感觉。所以不断地去做、去观修,一遍又一遍机械地磕头等等,慢慢地去找修行的感觉。不论修行本身质量的高和低,做这样的修行,就能够使福德增上;就能够清净很多的障碍。只要不断地修,质量就会不断地提高。

当我们修了一次之后,大概知道如何修行,在第二次、第三次修的时候,第一遍当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有了。很多问题以前根本没有碰过,现在修的时候碰到了,只管修下去,在修第二次的时候,第一遍的很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闻思、不断地吸取佛法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修第二遍的时候都会发挥作用。真正来修的时候,第一遍没有的观修、条件慢慢都会有的,到那时质量也会提高。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修。乃至于没有产生真实的证悟之前,都说明我们的因缘不具足。

修行到底要几个五十万?阿琼堪布在修加行的时候,并没有修了几个五十万,他有时候就修三万、七万等等,他的上师说这个修法可以圆满了,可以不修了。有些修行者可能不需要修这么多几十万,但有些可能就需要,这些人在不断的修行当中,逐渐地找到了修行的感觉。打坐也是一样的,刚开始找不到感觉,那是因为以前根本没有修过、没有打坐过,一下子怎么可能找到感觉?我们看到很多修行的验相、修行成功的事例,别人都是通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达到这个标准。看到这个高标准时,担心自己达不到,这就太高估自我能力了。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修过,现在刚开始观修几个月,就要达到那么高的标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经过枯燥的观修(说句老实话,观修过程是很枯燥,我们观修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什么感觉都产生不了,但是没有感觉还是要修,就是缘这个法一遍一遍地修。其实这种很无聊、很枯燥的修法感觉,本身就是要我们适应它。我们总是想要很快找到一个新奇的感觉、明显的改变、心里的变化,或者看到光明、看到佛菩萨,或者这一座让自己修得痛哭……都是想要得到这些。这些觉受得到也好,得不到问题也不大,关键是这颗心要不断地去适应。我们平常都很散乱,坐下来缘法义修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抓不到。不像世间当中去聚会,总会碰到很多好笑的事情、新奇的感觉;或者看个电影、电视剧,对这些新的事物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总是有一种期待,而且某些情况下它会满足你的期待,我们就觉得世间法有趣的多。修法就没那么有趣了,闻思也好、修行也好,尤其是在修加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很机械地重复,觉得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但是,这就需要习惯,在很无聊很平淡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把这颗心沉淀下来,在里面发现修行、寻找道。

在观修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或者观修菩提心等等,其实就是不断地、长时间地去熟悉、去观修,当各种各样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起变化。只不过平时我们在观修或者磕头的时候,它的变化没有那么明显,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已经在变化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慢慢累积储蓄一种能量,能量储蓄还没有圆满的时候是不会发生很大改变的。但是这个过程很关键,从量变到质变,那种最后的质变一定是前期的累积。如果你没有前期的累积,一下子就成个圣者,马上修行就会突飞猛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世间上的事情也是一样,平常修行亦是如此,需要经过前期很多的准备,而且这些准备都是缓慢的、根本看不到的。我们经常打比喻:像头发、指甲、庄稼的生长一样,盯着它看是看不到变化的。但是过几个月或者一段时间去看,已经这么长了。其实每一刹那都在变、都在长,只是这个增长变化的速度慢而已。尽管缓慢,但它的确在不断地增长。只要没阻止、只要保护好这种状态,它一定会慢慢长到一种高度和深度的。

修行佛法也是一样的,你可能今天看不到进步,明天乃至于一个月好像都看不到进步。只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地学,比如说,每个星期一堂课、二堂课的共修,平常每天在佛堂中打坐、磕头,或者道友之间互相探讨……每天盯着看根本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进步,但是时间长了再返回头看,见解已经增长了很多,心态也在变化,以前对佛法方面很多不认知的都认知了。再过几年回头看自己的进步,当然前提是要不断学习,如果中间断开或停止,那还是老样子。如果你不断地学,不管它的进步再微弱再不明显,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有进步的。这个过程就是在缓慢地累积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会起变化。

我们自己学习或者与道友交流,过程中的因缘还不到,太着急也没有用,这种急躁反而让我们的心没办法安住下来,做应该做的事情。特别着急这可怎么办啊?是不是有新的办法能够突破一下?这种急躁的心态有时无法让我们观修。比如说:“暇满难得”今天观了没感觉、明天也没有;好像“寿命无常”也观不出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很急,会想办法寻找其它的法。就会想:可能这个法对我有用,就去修几天;那个法好不好?又去修几天;或者来个道友说修他们那种更快,就放了这个修那个。如若这样,永远也找不到真实的修行状态。

无论如何要坚信,只要修下去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变化,关键就是怕不坚持。大恩上师经常给我们讲:“修行者要稳重,身体、心态、对法脉的选择或者对法的修行都要稳重”。刚开始修行找不到感觉非常正常,但我们还是要不断去学,尤其是现在有这么好的上师做指导,还有很多团队当中的道友在互相帮助,也安排了很多学习课程、学习任务,让我们循序渐进。如果我们能真正地相信大恩上师的智慧,按照上师的安排慢慢去学的话,肯定会有收获。关键是不要太过于急躁、不要过于高估自己、不要认为自己修的时候应该马上有感觉,比如像哪个大德高僧那样。其实他们很多都是示现的,有些是修行很长时间的。刚刚开始修,要达到这种标准的话,的确还不太现实。现在我们是谁?应该做什么?这个要搞清楚,脑袋要清醒。现在我们是个初学的凡夫人,内心当中欠缺的因素太多,缺哪个就补哪个,信心、智慧、耐心,还有对佛法的认知,慢慢都要去补。修行过程就是要把心静下来,细水长流的方式每天坚持去做,时间长了之后相续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地在改变了。所以不要停止,停止了就没办法改变了。只要不断地去修,相续一定会改变。

平时要多祈祷、多积资净障,尤其在闻思修行方面坚持不怠,以稳定的心态不断地学,这是很重要的。法王如意宝讲过,修行人对正在修行的法本身要产生信心,要知道这个法对“我”是能够调伏的。即便是听说哪个人在什么道场中修了什么法,已经得到了并达到了什么高度了,自己都不动摇。因为那是他的因缘,如果真的得到了加持,有了证悟,那很好,我非常高兴随喜,因为他是我的道友。但是我的这个法不能换,因为我这个法是正确的。他有他的因缘,他修那个法能够得到这么大的收获,但我去修,能不能得到收获不敢确定。所以对现在修的法要坚持,法王如意宝曾经这样讲过。

现在信息量很大,而且刚开始学习佛法、信心不太稳固、智慧也不是很深广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受到很多其它信息的影响。有很好的,也有一般的,还有很坏的负面的,各种信息都有。我们凡夫人不敢也没能力去辨别:到底这些信息当中,哪些信息是有益的?通过自己的智慧是辨别不了的。既然现在已经在按照传统跟随大恩上师在修学这个法,那么就把它修好。不管怎么样都认认真真地修,以后因缘成熟了,不论再接触什么样的法,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对于正在修学的法,就应把它认认真真地学好。其它的法有时间可以去涉猎一下,没有时间就不用管了,这是应该做的。

另外也不要只觉得质量很重要,的确上师们会强调质量很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意义不大。这样讲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在数量的基础上更好地观修和注重质量,那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师们绝对不会要求初学者马上就达到这么高的质量。智慧越高的人对弟子修行的状况越了解。一般的人不懂得根基次第,就会要求弟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标准等等,这不是一个高明的老师。高明的老师会对弟子的学修质量等情况非常了解,这个阶段弟子能够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程度,上师们也是非常清楚的。有时候上师们强调这些,是说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更多地注重一下法义,积累这样的资粮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师们是不会要求每个人完全达到这么高质量的。

在修学法的时候,这些道理还是要知道的。这样有些道友就会放心一点,或许也有些道友会放松。但这绝对不是让大家松懈的意思,而是要正视自己所处阶段,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目标要高,当前该做的或者说同目标的距离要正视和真实地了解,慢慢去靠近目标,细水长流是非常好的。

现在学习的是暇满难得,前面本体闲暇已经学完了,这里的暇满即闲暇和圆满。暇满难得,指具有闲暇和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这里的暇和满,它主要指的是能够修学佛法的最好的所依条件,这就是闲和暇。闲是修学佛法的本体,这里所讲的都是修学佛法,所以它主要是指对修学佛法上面有闲暇。它是一个初级条件,要修学佛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要闲暇,不要转生到三恶趣或到其它地方去,首先要得到人身。而圆满是说,单单闲暇只是离开了八无暇还不够,还要具有一些圆满,非常多差别的条件和必要的手段都是要具足的。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是这样讲的。

圆满称之为特法。谁的特法?是有机会修学佛法、真正能够行使佛法的特法。很多特点必须要圆满,这叫十种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如果本体是闲暇的,有空闲和机会,并且十种圆满都具有了,那么这样的人身就是圆满的。在这个条件下修学佛法,就有了非常好的条件和所依。具有暇满的人身很难得,现在也已经得到了。根据分析现在学习佛法时,这些条件都有,这是前世好好的修行,现在争取到了这个名额。但不是说得了名额就都圆满了,争取到名额、有这个机会只是第一步,有了名额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更重要。怎么样去使用这个名额和暇满人身?只有尽量地用来做最有益的事情,也就是修学佛法。暇满人身在修学佛法方面的条件是无与伦比的、是非常好的条件。

刚刚讲既然已经通过努力,争取到这个名额和条件了,当然不能去空耗浪费和做一些坏事。因为有这个条件和名额,世间上来讲,就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对于以后的投资、人生改观、事业的成就等都很重要。所以要善巧使用它,把这个条件发挥到极致,让它利益最大化。让暇满的人身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认认真真、而不是浮于表面地修佛法。因为这种修习佛法的机缘只在当前这个暇满身才有,其它的一概没有。既然已经达到标准了,就不要用暇满人身去追求现世的利益,而是要去追求佛法的解脱。

前面几堂课也讲过了,四种厌世心当中,暇满难得和出离心的关系是什么?“暇满难得寿无常,观修能断今世执”,通过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帮助我们断掉对今世的贪执。怎么样断掉?不能够用暇满人身去做今生的世间八法,因为这样就不能体现它的珍贵,是在浪费暇满。只有在得到暇满人身时放下对轮回法的执着,转而用去追求佛法的利益,这就放下了对今生的执着了。只有认识到了暇满的功德和难得,认识到暇满人身的殊胜以及怎样让它利益最大化之后,那就基本准备放弃对世间的执着了。当认识到难得和功效、还有更好的东西可以依靠暇满人身获得,那么就不会再去追求没用的世间八法。所以当真正认识并安住在“暇满人身”这一点的时候,其实就准备好了放下对世间八法的执着。不再追求今生了,要用人身去追求佛法,这就是它和出离心的联系。

如果找到这个联系,在观修暇满的时候就知道,它到底是哪个方面可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或者看破今生呢?观修主要是通过思维暇满难得体会到它珍贵的价值,那就是可以修佛法。如果我们真正愿意用暇满人身修佛法,就不会再对以前那种世间法、轮回法有兴趣。这个主要是内心的转变,因为内心安住在“一定要修佛法”上面。不是说大概了知就可以,而是要通过观修让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的确很难得,所以我一定要用它来修佛法。当内心中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对轮回的世间八法就觉得没有用,不用再去追求了,这就是放下。这方面就是要思维闲暇和圆满。

如果把闲暇和圆满都思维好,暇满人身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因为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所以闲暇和圆满都需要具足。通过思维闲暇和圆满,内心中会产生很强的感受,会让我们夜以继日地去修学佛法,不愿意把人身、时间都浪费在其它方面,因为其它都没有意义。

以前也讲过,世间的吃喝等连旁生都做得到。其它世间当中一些事情,普通人身也做得到,不需要暇满人身,暇满人身可以承办更大的利益。通过这样反复思维、观修之后,对暇满难得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只要把暇满难得思维得越清楚、越到量,就会知道人生的确只有用在修学佛法方面才是真正的善巧使用,所以我们要反复思考。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浮现这方面的意义,就会知道怎么样把心转变到求解脱道,放下今生去追求佛法。

圆满分别指自方和他方的五种圆满,即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这十种圆满再加上八种闲暇,即具有十八种条件的暇满人身。

五种自圆满,第一所依圆满,“所依”主要是我们的身体得到人身。第二环境圆满,能够生到中土。第三根德圆满,“根德”就是诸根具全。第四意乐圆满,就是业际无倒。第五个信心圆满,指对佛法生成的信心。以上是科判的内容。

原文当中对五种圆满是怎么解释的呢?其实这里面都是引导,因为这就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我们在观修的时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一种可以通过大恩上师传的“大圆满实修法”中一个个很短的引导文去观修;另一种方式是按照前行引导文里面的引导去观修,如科判当中所讲的所依圆满,按照这个去想也可以。这里面文字比较多,如果我们能全部背下来当然是非常好。实在不行,就把《大圆满实修法》“三处三善”观修引导文中,关于“暇满难得”的引导背下来,然后不断地去观修、串习。这些方面就可以作为观修的内容。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这四加行修法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没有全部学完的话,我们在里面找不到联系。但这不要紧,我们首先要熟悉。

现在找不到感觉很正常,因为刚开始学,什么条件都还没有具足。但是在修瑕满的时候,要好好缘文字去修、去了解、去思维,为讲考做准备。在观修的时候每个引导要认真地去想、想的很熟,到后面的加行如寿命无常等等也要修的很熟。把这一系列都修了一遍,就可以大约知道一点点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再修下去就越来越熟,自然而然找到它们的关联,不再是一个一个没有关系的了。

下了很多功夫去做,就会对法越来越熟悉,就能自然而然找到法和法之间关联的地方。这都来自于不断地串习,做的越多就能熟能生巧。观修的时候找不到联系不要紧,因为现在学习佛法基本上一个点一个点是分开的,连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够,也不太熟悉。当学了很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自然就联系上了,这样就把每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连成一片,最后完全统一,在相续中都是圆融无碍的。修菩提心的时候也用上面这个法,在修这个法的时候,菩提心的很多思想自然而然会在共同前行中体现出来。当你了解的很全面、智慧很深很广的时候,观修的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更进一步,这方面是决定的。

现在刚刚学习的时候很费劲、找不到感觉、调伏不了烦恼,或者质量很差等等,都是必然的、很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停止修行,只要不断地学习,终究能获得非常好的观修质量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