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3圣者无常(22h)

3圣者无常(22h)

Total words: 82,325. Estimated reading time: 6 hour and 14 minutes.

上师知
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
思维器情悉皆坏灭法
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
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3圣者无常(22h)

慧灯之光

(三)思维释尊及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释尊即指释迦牟尼佛。佛陀出世以后,三转法轮,度化了无量有情,为所有众生开示了一条光明之路,但是在凡夫的境界中,佛陀也与其他人一样,最终离开人世圆寂了。我们现在无法亲见佛陀,所能看到的,只有他的传记和三藏典籍。从显现上看,佛也是无常的。

同样,自从佛法传世以来,印、藏、汉等历代前辈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也全都圆寂了,无一人仍在人间。到今天,我们也只知道他们的名号,仅了解他们对众生、对佛法的贡献而已。所以,高僧大德亦是无常。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释尊,以及修行那么好的高僧大德,也要显现无常,那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大圆满前行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在此贤劫中,以往出世的胜观佛、宝髻佛等七佛 ,及其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虽然曾经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无数的所化众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他们的教法也依次隐没。在现今的这一教法中,尽管各大声闻及其五百阿罗汉眷属众也曾纷纷现身于世,但他们同样都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过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及二胜六庄严 、八十大成就者等等,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大佛陀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后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三师 、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 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于是乎这些猎人开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没有能够射中,接着他们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是尊者却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最后猎人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来。

尽管曾经出世这样的大成就者委实不乏其数,但最终他们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由恶劣习气相连,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一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当策励行善修福。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

前行广释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在此贤劫中,将会出世一千尊佛,以往已出世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四佛,在此之前还出世了胜观佛、宝髻佛等佛陀 ,每一尊佛不可能单独降世,其周围均会有不可胜数的声闻、缘觉、菩萨等众眷属围绕。这些佛来到世间,都曾以三乘法饶益无量所化众生。可现在,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之外的诸佛都已趋入涅槃,其教法也依次隐没。比如宝髻佛,大家都会念他的名号,但他当时是怎么转法轮的,文字上都没有。如今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大藏经》,其他佛的《大藏经》闻所未闻,只不过在某些经典中,偶尔会有古佛留下的偈颂,此外根本没见过他们的教法。

释迦牟尼佛

而在现今这一教法中,尤其是果法期时,五百阿罗汉、无数大菩萨等眷属众,纷纷现身于世,这从《毗奈耶经》、《阿含经》等中也看得出来。但他们也同样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例如,众生主母大爱道比丘尼,有一次见佛陀示现打喷嚏,就祈请道:“佛陀长久住世!”佛陀说:“你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佛法长久住世。佛陀如果长久住世,执著常有的众生就不会生起厌离心。”如是教诲之后,大爱道比丘尼为了忏悔,便与五百位比丘尼一起示现涅槃。(我原来讲历史时也说过,如果是凡夫,这相当于自杀,但因为是阿罗汉,生死自在,所以想走就走了。)以此缘起,佛陀最终也示现涅槃——大爱道比丘尼示现的有些缘起不太好,刚开始出家时,对佛教住世就有影响,最后示现涅槃时也是如此。

大爱道比丘尼涅槃之后,过了几天,目犍连、舍利子到饿鬼和地狱界去,看见外道本师在那里受苦。外道本师求他们回人间时,转告自己的弟子要舍弃自宗,随学释迦佛的教法。二位尊者回去后,舍利子先向外道转告这番话,但因为没有前世业缘,外道徒没有听见。于是目犍连又去转达,外道听后怒不可遏,把他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好,背到祇陀园,悲伤地说:“对我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了?”于是他与八万阿罗汉先行趣入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与七万阿罗汉一起入灭了。

之后,佛陀示现涅槃。有些书里说,当时随佛陀涅槃的,有八千万阿罗汉。此时,按照共同乘的观点,佛陀及其圣者眷属已纷纷隐没,佛法犹如火燃尽后的烟一样,无人传授,受到众天人的讥毁,随后三藏开始逐渐结集。

由此可见,无常是谁也逃脱不了的。佛陀获得了圆满证悟,断除了一切障碍,最终仍要显示涅槃;“神通第一”、“智慧第一”的圣者,尚且抵抗不住无常冲击,更何况是我们脆弱如蚂蚁般的凡夫人了。上师如意宝在《无常道歌·瀑布妙音》中也说:“断证圆满能仁与佛子,虽曾示现如空群星般,正因揭示无常而涅槃,回想此意深知皆无常。”意思是,在此娑婆世界,曾出现过大量断证圆满的佛与佛子,其数多如夜空繁星,然而为了向有常执的众生显示无常,他们皆一一示现涅槃。细思此义便会深深了知:一切万法皆是无常的本性,任谁也无法改变。

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

尤其是到了印度以后,看到许多佛教圣迹,会很伤感。如《大智度论》云:“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具足十力的佛陀身光赫奕,智慧通达一切,度生事业也无有边际,可如今佛陀又在哪里呢?除了留下一些残存的遗迹,此外什么都没有。一想到这些,智者岂会不感到悲伤?

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其实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噶当派的教言中说: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佛陀转完三转法轮,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先宣讲了一部《涅槃经》,之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同时解开上身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并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说完之后,前往萨拉双树中间,以吉祥卧示现涅槃。《阿含经》中也记载,佛陀要接近涅槃时,跟弟子们说:“诸比丘,世间无一法可依靠,应当舍弃世间,寻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有恩爱别离的寂灭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理。”因此,佛陀的最后遗嘱,就是让我们长期忆念无常迁变之理,这也是佛法的最深教义。

自古以来,许多大德为什么强调无常法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此。所以你们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相续中一定要生起无常的观念,当然光是生起还不够,还要为了后世有所准备,精进行持善法,只有这样,修行才会成功。如果没有这种观念,虽然表面上希求大法,但实际上佛法不一定成就。

在无常面前,不管圣者还是凡夫,终将无一存留,统统被无常吞没。(当然,圣者只是一种示现而已。)阿那律古佛示现涅槃时,曾留下一首偈颂言:“有为法如云,智者不应信,无常金刚来,摧圣主山王。”意即一切有为法就像浮云般无有坚实,智者不应对其产生信赖,一旦无常金刚到来,即使是圣者佛陀的色身、坚固的须弥山王,也会被摧毁无余。

当然,对佛陀示现涅槃,我们不能说“佛陀死了”。个别法师讲法时,讲的意思虽然对,但表达方式不合适。有些人说“佛陀80岁的时候走了”,好像在描述一个老年人;还有些人说“佛陀临终时刚好80岁,老态龙钟,非常可怜”,这样来形容佛陀很不合理。要知道,佛陀是金刚身,其本体不生不灭,示现无常只是为了鞭策众生

现在有些学者对佛陀进行研究时,遣词用句非常非常不对,他们只是把佛看成一个王子,到80岁时人老了,无奈只有离开人间,好像跟孔子、孟子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智慧高一点、传法多一点而已。这种认识是很大的误解。我们作为佛教徒,应明白小乘中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大乘中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大乘的金刚藏乘又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对此充分认识之后,才能对佛有全面的了解。我以前之所以翻译《释尊广传》,就是想让大家对佛陀有全面认识,明白佛陀多生累劫的发心,否则,很多人只是把佛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示现涅槃就好像一个老年人去世了一样,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中,曾很明确地说过:“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佛陀在众生面前显现涅槃,只是一种示现,实际上真正的佛陀就是法身。因此,对佛陀的本来面目,大家应从各方面来了解。

如今认识佛教、懂得佛教的人不是特别多,但我们既然是佛教徒,就应通过学习历史,全面、整体地了解佛陀与佛法。比如说,要想了解藏传佛教,就必须通达藏地各大教派的传承历史;要想了解汉传佛教,就应懂得净土宗、禅宗等各宗祖师弘法利生的事迹。然而现在末法时期,有些人对藏传佛教一窍不通,却开口闭口说藏传佛教不如法,有些人对佛教也一无所知,以分别念随便臆测佛教,然后对佛教的言行思想加以诋毁,这都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三次结集的阿罗汉

以上讲了佛陀及其眷属的无常。此外,在佛教发祥地印度,从《印度佛教史》等历史上看,往昔出世过许多具足地道功德、神通无碍、结集经教的阿罗汉。这些阿罗汉曾对佛教典籍作过三次结集。

一般来讲,论典中第一部是《大毗婆沙论》,共同乘认为由许多阿罗汉所作经典中第一部是《般若八千颂》,它是莲花王朝后期,在月护国王的王宫里出现的,显宗称为《般若八千颂》,密宗则叫做《真如续》,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最早的经典。敦珠法王在《敦珠佛教史》中也讲过:有些人认为,通过三次结集,佛经才全部立成文字。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般若八千颂》是三次结集之前就出现于世的。

我家乡那一带有种习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作为在家人,每家要请一部《般若八千颂》。至于其中原因,我曾问过一些老年人,但他们也不知道,说是以前就有这个传统。在“文革”期间,佛教基本上在每家每户隐没了,后来宗教稍微开放时,街上有卖《般若八千颂》,听说一下子就被请光了。具体什么原因也不是特别清楚,反正一家人重新立一个家的话,首先要请一部《般若八千颂》。

除了三次结集的阿罗汉以外,印度还出现了二胜六庄严、八十大成就者等许多圣者。

二胜六庄严

何为二胜六庄严呢?

在大乘佛法中,佛陀授记的龙猛菩萨是中观创始人,佛陀授记的无著菩萨是唯识创始人,面见文殊菩萨的陈那论师是因明创始人,这三位称为三大造论鼻祖。而解释他们观点的,莲花中降生的圣天论师,解释龙猛菩萨的中观能背诵九十九万部经典的世亲论师,解释无著菩萨的唯识获得自在、面见圣尊的法称论师,解释陈那论师的因明,后面这三位叫做三大注释开创者

其中,“二胜”是指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其余四位加上功德光和释迦光(造论者和注释者),称为“六庄严”。也有史书中说,“二胜”是功德光和释迦光,其他六位则是“六庄严”。这八位尊者,大乘佛教中没有不承认的,他们在人间广弘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故叫“二胜六庄严”。此外,有时候还会提到“二大稀有”,即指皎月论师 、寂天论师。

除了以上这几位圣者,印度圣境中还出现过八十位大成就者,如萨绕哈巴、布瓦巴、拉瓦巴等。对此,《密宗大成就者奇传》、《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中也有介绍。

大成就者拉瓦巴

比如大成就者拉瓦巴,又名罗婆士、氆氇士,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他只有一件衣服。他常于众人前示现种种奇妙相,有一次魔女向其抛撒石雨,他迅疾进入生起次第修持护轮,石雨不知飘落何方,没有伤害到他。他想:“既然生起次第都有如此威力,圆满次第可能更厉害吧。”于是用圆满次第一观,结果正在撒落的石头霎时都停在了半空。至今,据说那些石头依然悬挂在空中。

还有一次,拉瓦巴尊者在皇宫前睡了十二年。任何经过的人如果没向他顶礼,腿就会僵直而无法迈步。包括国王,经过他的面前时,也不得不对他恭敬。

后来,尊者在尸陀林行持禁行时,国境内五百名魔女寻衅而来,准备害他。她们来到尸陀林时,见尊者住处只剩下一件衣服,除此之外,不见尊者的踪影。这些魔女经过商量,把尊者这唯一的衣服切成五百片,然后一一吞进肚子里。这时,尊者忽然现身,对她们发出诅咒,把她们变成五百只母羊。母羊们跑到国王面前,异口同声说:“我们本是持咒母 ,尸陀林有一个比丘把我们变成这样,请国王一定要降伏他,还我们真身!”

国王来到尸陀林,见尊者因为衣服被吃了,赤裸裸地站在那里。他对国王说:“你们国家的持咒母将我的衣服吃得一干二净,我要把她们全部找来。”于是通过勾招,除了三个持咒母,其他的都来到尊者面前。

尊者用契克印对每个魔女一指,她们当即变成各种头像的动物。尊者命令她们把衣服吐出来,她们一一吐出之后,尊者一片片进行缝补,最后发现还差三个碎片,应该在国王的王妃那里。国王派人把她们找来,她们也如前一样吐出衣服碎片,尊者把它们补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并穿在了身上。

纵然是以上所讲的这些大成就者,在无常面前也无法逃脱,最后都会示现涅槃,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莲花生大士

在藏地雪域,往昔也出现过邬金第二大佛陀——莲花生大士。有些人或许问:“莲花生大士怎么是第二大佛陀,佛陀哪有两个啊?”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像龙猛菩萨、世亲论师,都被称为第二大佛陀,汉地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后人也称之为“小释迦”。叫小释迦都可以的话,第二大佛陀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莲花生大士对佛教的贡献,以及他在末法时代的不共威力,就不得不生起信心。正因为有了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如今五浊横流虽然在不断兴风作浪,但藏传佛教依然完好无损、日益兴盛。

莲花生大士依靠灌顶令众生成熟、依靠传讲教言令众生解脱,如此广转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这只是有文字记载的,没有记载的还有成千上万、不计其数。)之后,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 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

米拉日巴尊者

(宁玛巴索宿努三师的历史,在《敦珠佛教史》中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今年我也许能把《敦珠佛教史》翻译完,希望你们每个人到时看一遍,看了以后,你会对藏传佛教历史有新的认识。为什么很多人对米拉日巴的传记比较熟悉?就是因为大概在60年代,张澄基把它译成了汉文,所以一提到米拉日巴,大家都耳熟能详,而一说努钦·桑杰巴协,谁都不认识。所以我觉得了解历史非常重要,假如你知道一些大德的成就相,就不容易对他产生怀疑和邪见。)

这些大成就者大多数都已证得成就果位,可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于是这些猎人向尊者射出大量毒箭,然而都没能射中。接着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尊者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原地安坐。最后他们在尊者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来……像这样的大成就者,最终都会示现涅槃,所以我们真的要思维,进而生起一种无常观。博朵瓦尊者曾有两千多弟子,其中五百弟子对现世生起了厌离心,观修无常得到了验相。我们这里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真正觉得一切万法皆为无常?

前面讲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无常,此处说尤其是大成就者,一切获得自在、地水火风驾驭自如,但也做不到与世长存、长生不死,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

汉传佛教祖师

其实一翻开历史,很容易切实感受到无常。比如你看了印度高僧的传记、藏地大德的传记,对无常就会有所感悟:“万法确实是无常的,你看那么多大成就者曾涌现于世,他们的神变神通、成就证悟无法想象,可是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同样,汉传佛教也是如此。像净土宗,从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开始,一直到印光法师之间的十三代祖师,全部已纷纷趋入涅槃,如今留下的只有他们的教言和历史。还有律宗,从唐代道宣律祖开始,直至弘一大师之间的十一代祖师,也无一留存于世。还有华严宗,从印度的马鸣菩萨、龙猛菩萨,一直传到中国的杜顺和尚等 ,这之间的七代祖师,现在只剩下历史而已。甚至非常兴盛的禅宗也是同样,印度第二十八代祖达摩祖师东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正如达摩祖师所授记的,只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至今都没有第七代祖。虽说如此,但禅宗分成了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五宗,现今这五宗的法脉尽管依然不断,一直在传承,但前辈大德却依次示现涅槃。

汉地高僧大德中,其实有许多诸佛菩萨的化现。譬如刚提到的杜顺和尚,是中国华严宗的初祖,他生平神异事迹很多,被称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怎么知道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呢?杜顺和尚在世时,道德高尚,不攀外缘,每天白天上山耕地,晚间回寺诵《华严经》,天天都是如此。(我非常羡慕这种行为,表面上看平平淡淡,实际上对修行极有帮助。修行人就应长期坚持一种行为,不然,今天看见一个上师——“上师您真是如意宝,您有没有教言赐给我?我要开始学!”上师给你讲了以后,过段时间热情就消失了,又要去找另一个上师。在你的一生中,一会儿找文殊菩萨化现的上师,一会儿找观音菩萨化现的上师,一会儿找大势至菩萨化现的上师……每天这样找来找去,最后自己也不知方向,不知到底学了什么、忘了多少。这种习惯不是很好,你对有缘上师和有缘教法生信的那一天起,直到最后离开世间,应该一直保持不变,使其成为一生的依托,这很重要!)

他手下有一弟子,跟他学法有十多年了,刚开始信心很大,但慢慢久了以后,见师父白天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这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的,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他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一再求道:“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您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开许了。临行前交给他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让他顺便送去。

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他按信上的地址沿路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没想到她是一个妓女。他十分惊讶:“师父怎么会有一个当妓女的朋友?”但信封上明明写的是给她,因此便照样交给她。那个妓女拿过信,拆开一看,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现在该走了。”说完坐着圆寂了。弟子觉得奇怪,将信捡起一看,信上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是观音菩萨。可是他还没有醒悟。

他又继续赶路,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猪老母,原来它是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拱开看看,当场也死了。弟子又觉奇怪,捡起信一看,信里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但这愚笨的弟子,还不觉悟。

后来他到了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问:“你来五台山做什么?”他回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却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去见师父。可是当他到寺院时,师父已圆寂多时。

可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度化众生,诸佛菩萨的化现不可思议,在旁生中也有,在妓女中也有,在高僧大德中也有,只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认识。无垢光尊者也说过:“我在世的时候,你们对我不一定起信心,我的教法也不一定兴盛。”的确,一位具德上师生前常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弟子也不知晓上师的功德,一旦上师辞世,方忆念起上师的伟大,但却再也见不到上师,只留下无穷的追忆与悔恨。

不仅文殊菩萨的化身最终会圆寂,阿弥陀佛的化身也无法摆脱无常的命运。在历史上,永明延寿禅师,公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其来历也有这样一段故事:永明延寿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的礼敬,被尊奉为国师。有一天,吴越王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一律平等对待,都可以前来应供。虽说是平等供养,但摆设的桌位有上下座之别,首席的位子谁都不敢坐,由于永明大师是国师,大家便请他去坐。永明大师很谦虚,怎么都不肯,就在推推拉拉的时候,来了个穿著破烂的大耳朵和尚,看大家都在那里推让,就不客气地往首席上一坐。这一坐下来,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心里很不舒服:“国师都没有坐首席,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了。”但他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供斋之后,大家都散了。吴越王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

永明大师说:“有啊!定光古佛今天来了。”

吴越王忙问:“是哪一个?”

永明大师答:“就是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

吴越王听了很高兴,赶紧派人去追。派去的人到处打听,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他。那些人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去应供。大耳朵和尚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之后就圆寂了。

那些人当下傻眼了,不知该如何回去交差,但转念想想他刚才的话,原来永明大师就是阿弥陀佛,于是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但阿弥陀佛还在。”吴越王欢喜得不得了,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走到禅房门口时,里面一个人慌慌张张跑出来,差点跟吴越王撞在一起。吴越王问:“什么事情这么慌张?”“永明大师圆寂了!”(一位佛菩萨化身圆寂时,许多大德也会随之纷纷圆寂,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比较多。)

以上分析了印度、藏地、汉地的高僧大德,尽管这样的大成就者曾经不乏其数,但最终都显示了无常,现在仅有传记留存,更有甚者连传记也没留下来。尤其是藏地伏藏大师相当多,他们来到这个世间,饶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其经历特别精彩,莲花生大士也说:“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一位伏藏大师,他们全是我的纪念碑。”包括我们小小的色达和炉霍,也出现过一些伏藏大师,他们留下的伏藏品非常非常多,可有些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我以前也看过敦珠法王的《敦珠佛教史》,我们这附近的很多伏藏大师,里面基本上都没有写。因此,昔日出现过许许多多大成就者,只是有些没有听说罢了。

我们以往昔所造恶业为因,而形成的不净肉身,只是一种四大假合,它被迷乱之风所吹,与恶劣习气相连,无法确定将于何时何地毁灭。以前的大成就者们尚且会示现涅槃,我们这些凡夫人,无论是能依的心还是所依的身体,就更没有任何可靠性了。好比进口的精致产品如果都容易毁坏,国产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为了令这个虚幻的身体获得实义,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观修死亡无常,三门策励行善修福。

塔波仁波切曾有一位弟子,是藏地公认的大成就者。一个康巴的修行人闻其美名,特地前来求法,但他什么也没有传。后来那人再三地祈求,他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上师的教言没有别的,我发誓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康巴人听完后,依此教言精进修持,终获成就。(如果是现在有些人,上师告诉他:“你也会死!我也会死!”他不一定满意,可能想:“这一点我也懂,不用你给我传。”但真正有信心的弟子,通过这种教言就能获得成就。)

总而言之,大家要多看一些历史,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以前的高僧大德,然后想:“这些大成就者当时那么了不起,但也无法避免无常,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人了?我肯定会离开世间,离开世间时唯一有利的是什么?就是解脱法。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观修无常,精进修持对解脱有利的佛法!”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三十一节课

思考题

133、怎样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请从天界、人间的角度分别说明。

134、古往今来,很多人竭尽所能、不惜一切,去追求长生不老。你对这种现象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135、我们观修无常方面,跟古大德比起来有何差距?你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大圆满前行》。

这次讲《前行》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大家一定要修行。现在很多人在修的过程中,感觉不错,反应也很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当然,修前行跟修其他密法不同,很多人喜欢修拙火定,做火供、会供,还有一些其他仪式,尽管这也是密宗行为,你若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这样修持也有功德,但我希望大家最好先把加行修圆满。

修加行的时候,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过,首先要修共同加行,这个基础若没打好,后面的不共加行很难修起来;如果不共加行没有修好,密宗更深的境界则不可能出现。所以,藏地很多智者和成就者,对共同加行确实非常重视。

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出家了,也是个堪布),在青海那边求学,前两天他来我家住了几日,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说青海果洛州有一位慈诚上师,现在六十多岁了,他一生中修了16次五加行,最后一次是在六十岁时修的。据这位上师自己说,修五加行并不难,只是六十岁时磕头,稍微有点力不从心。他对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极有信心,过几年就会修一遍,在“文革”期间也从未间断过。而且他戒律非常清净,从小就出家,尽管藏地出现了很多动乱,但他一直没有还俗,并以隐蔽的方式再再修加行,从共同加行一直到不共加行,就这样修了16遍。我同学在那边呆了很长时间,还讲了他的许多事迹,我听了之后非常随喜。像这样的修行人,如今在藏地比较多,只不过大家不了解而已。

所以我们这次也要把共同加行、不共加行修圆满。对前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数量上、形象上,而应对每个引导文,真正有一种感觉,如此才能起到真实的作用,修行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极个别道友可能会半途而废,各种情况都会发生,但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尽量坚持。包括我自己在内,为什么每天都跟道友们一起磕头?就是因为机会难得,不想以各种理由随便放弃。现如今,口头上讲《前行》的人比较多,而实际行动中修持的人比较少,这是不行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对修持前行都务必要重视。

就我个人而言,以前对前行没修过很多次,只是修过一遍,那时候我刚出家,完全是一味追求数量,对共同加行也观得不多。而这次,我每天在传讲之前,都好好地思维过,对共同加行的感觉很强烈。比如一讲到“人身难得”,内心中确确实实觉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得到人身后修持善法最重要;一讲到“寿命无常”,里面的每个道理对我来讲,都真真切切、丝毫不虚。虽然我表达能力比较差,心里所想的不一定能给你们倒出来,但我先看一遍的时候,自己的确有这种感觉,也对传承上师和诸佛菩萨有诚挚、清净的信心。

希望你们通过这次修行,一辈子也有个大的转变,并对生生世世有重大利益,我的发心即是如此。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要反观自己:形形色色的社会上,虽然眼前的对境层出不穷,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修好加行,至于其他形象上的修行或行为,可以暂时先放下来。

前面讲了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等无与伦比的圣者,终究都会示现无常。今天开始讲有威望、有钱财、有地位的人,最终也会纷纷离世,没有一个能长久活在世间。

前行广释辅导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这个科判给我们开示的是,通过思维殊胜正士的无常而修我们的自身寿命无常。这里观修的都和我们自己的寿命有关的,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你看器世界烧起来了没有了,有情世界都死了,好像和我们没关系,不是这样的。这么多的佛陀、阿罗汉和成就者,都一个一个入灭了。是不是我们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呢?不是。我们要通过思维殊胜正士的无常而观修我们自己的无常。

前行中的观修,是要我们安住在寿命无常的定解中。只有生起了寿命无常的定解,我们才会精进。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这里面的内容讲到了曾经出世的佛陀、菩萨、阿罗汉、高僧大德、证悟者等等,他们弘法利生,最后入灭。我们要通过他们的示现,反观自己。他们都会有无常,都会入灭,何况说我们这些人呢?一定也会有死亡来临的,主要是从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过去七佛

在此贤劫中,以往出世的胜观佛、宝髻佛等七佛,及其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虽然曾经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无数的所化众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他们的教法也依次隐没。

首先我们观想殊胜正士,佛陀在整个三界中是最殊胜的,这样殊胜的现见正法的士夫以佛陀为尊。过去七佛并不都是贤劫的,有三尊佛是过去庄严劫的,有四尊佛是现在贤劫的。“在此贤劫中”,在我们这个劫贤中会出世一千尊佛,这一千尊佛都会依次出世,依次入灭。

“以往出世的胜观佛等七佛”,平常有七佛的概念,有些寺院也竖了七佛的塑像,有些地方把七佛放在一起。七佛中最早是胜观佛,然后下面就是宝髻佛等等,乃至于贤劫中的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总共七尊佛。庄严劫有千佛出世,贤劫也会有千佛出世。为什么要把过去庄严劫中的最后三尊佛和贤劫的四尊佛放到一起合称七佛呢?有些大德的观点认为,这七尊佛离我们最近,释迦牟尼佛不用讲,贤劫四尊佛离我们很近,往前离的比较近的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再往前出世的佛就离我们比较远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七佛通偈”: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从制定戒律总原则方面安立这样一种偈颂,就是七佛通偈的说法。但是真正来讲,可能是最靠近我们的七尊佛的意思。我自己觉得这种解释对我们而言,可能是更容易理解一点。过去庄严劫中的最后三尊佛和贤劫中的四尊佛,离我们现在众生相对来说最近,所以就把七佛放在一起,是这样安立的。

虽然在整个世界中会有很多的佛,以不同的化身住世来度化众生。但是在佛法的传统中有这种规律,一个时期中我们只能有一个导师。虽然同样是佛,但是其他佛就不能够显现导师的形象,即三十二相,八十二随形好的形象。他只能够显现成菩萨、阿罗汉或者其他居士的形象来利益众生,但是不能显现导师的形象。意思就是说七佛主要以导师形象示现。按照汉地讲法是八相成道,藏地讲法三十二相成道的方式成佛的。从现在往前,七尊佛已经出世,当然再往前有无量的佛曾经出世。有一些是比较明显的示现佛的身相,以佛的事业度化众生,还有很多不以佛的身相,但本体是佛的也非常多。

“及其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平常我们也经常这样提到,诸佛出世千佛助化。意思是说一尊佛出世救度众生,同时会有一千尊佛来同时降生到身边,帮助他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一千尊佛就示现为弟子的身份,像声闻、罗汉、菩萨等等,但他们实际是佛陀的化身,是帮助佛陀来度化、弘扬佛法的。这里面有很多极其不可思议的声闻。

除了佛陀化身的眷属之外,还有真实的眷属。并非所有的眷属都是佛的化身,否则佛陀住世度化了谁?不可能这样的。佛陀出世之后,很多圣者纷纷降生在身边帮助他弘扬佛法。还有通过凡夫修成了声闻、缘觉、阿罗汉等等的眷属,这个也有很多。所以声闻、缘觉、阿罗汉其实在这里面是安立成声闻阿罗汉、缘觉阿罗汉。声闻的无学道是阿罗汉果,缘觉的无学道也是阿罗汉果,声闻引发的是有学道。声闻、缘觉阿罗汉的眷属也不是很多。

“虽然曾经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无边的所化众生”,佛陀出世时讲了很多善妙的教法,以三乘的佛法利益众生。如果是声闻种姓的弟子,就给他讲声闻教法;如果是缘觉种姓的弟子,就给他讲缘觉的教法;如果是菩萨种姓的众生,就给他讲菩萨乘的教法。所以说,佛陀是法王,是一切法自在者,他可以观待一切根基种姓的众生,给予不同的教授。归摄起来就是三乘佛法,这三乘佛法利益了无量无数的所化众生。

“可是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胜观佛出世后讲解教法,然后逐渐地佛入灭,阿罗汉也入灭,这些教法就逐渐隐没了。接下来是宝髻佛。我们平时经常念南无宝髻佛。如果在旁生的耳边念“南无宝髻佛,”听到这个宝髻佛名号的旁生,都不会堕恶趣的,具有很大的功德。有些道友喜欢念“嗡玛尼贝美吽”,有些道友可能喜欢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些道友就喜欢念南无宝髻佛,因为宝髻佛有特殊的加持。以后我们看到这些旁生,或者宠物等等,经常性为他们念一些殊胜的佛的名号,对他们以后的解脱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现在能够学习佛法,很有可能是以前的修行者在我们耳边念了南无宝髻佛。现在我们开始对佛法产生信心,并开始学习佛法。佛已经出世了,讲解了教法,这些教法逐渐通过众生的福报的消损,也逐渐地隐没了。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入灭了,他的声闻弟子也入灭了,但是教法还存留在世间中。现在众生还有福报,我们还可以学习《金刚经》等经典,还有很多菩萨们造的著述论典,这些教法总体来讲,还住在世间中。但其他的一些佛陀的教法,现在已经看不到,除了刚刚讲的七佛通偈我们现在还可以念。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大量的明显的三乘的教法已经没有了。

“除此之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他们的教法也依次隐没”,这也是一种无常的自性。再过若干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在整个世间中也会隐没。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很多非人、恶魔特别的欢喜,外道也很欢喜,佛弟子们可能很悲伤,但这也是无常的本性,谁都没办法改变的。

佛法住于世间中,这要观待一些有情的相续。如果有情的福报、善根强盛,因缘和合就可以显现佛陀,佛陀的教法就会住世。如果大家都对佛法没有兴趣了,依自然规律,佛法就会慢慢地隐没了,最后就看不到了。总之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隐没,先是人们不重视,慢慢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了,这种情况也非常多。也会有喜欢佛法的仙人或其他一些龙族,把人间的这些法宝带到他们自己天界中去供养,我们人间怎么找都找不到,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在现今的这一教法中,尽管各大声闻及其五百阿罗汉眷属众也曾纷纷现身于世,但他们同样都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现今这一期教法是迦叶佛入灭之后,释迦摩尼佛出世,然后佛法住世。接下来佛法入灭之后,弥勒佛会出世间讲教法。在这一期教法中,有五百罗汉住世之说,也有一种十大阿罗汉的说法。像这样各大声闻,五百阿罗汉眷属众,纷纷现身于世。出现于世的有目犍连、舍利子、迦叶、阿难等等尊者,这些眷属曾经在世间中对整个佛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但也是依次在法界中趋入了无余涅槃。

现在还有十六位阿罗汉,佛陀命令他们在佛法没有完全隐没之前,一直要在世间中保护佛法。大恩上师以及几个其他教派的大德都翻译过十六位阿罗汉供赞的仪轨。平时经常念诵十六阿罗汉的供赞仪轨,一方面可以让佛法兴盛,一方面也可以让上师的寿命能够常住。佛陀命令十六位大阿罗汉不能入灭,佛法存在的时候,他们都在各个地方安住,度化众生。在仪轨中也描绘了他们安住的地方。

这些佛陀时代的十六位大阿罗汉现在还在世间住世,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神通、方便和愿力在护持佛法。我以前看到过一个历史,好像是《布顿佛教史》中也曾经描绘了最后法灭尽的情况。这十六位阿罗汉一起念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就一起入灭,之后整个佛法就彻底地隐没。

因为十六位阿罗汉圣者身还在世,这个时候佛法还不算真实的完全的消亡。但是十六位阿罗汉一入灭之后,整个佛法就没有了,我们就进入到了前面所讲的圣教空世,是一种圣教间的间隔时期。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经入灭了,弥勒佛还没有出世的这个中间的阶段,没有教法,没有三宝名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过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及二胜六庄严、八十大成就者等等,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佛陀和佛陀这些殊胜的声闻弟子们,已经纷纷趋入到了无余涅槃。涅槃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说。涅槃是指圆满和寂灭,圆满就是所有的功德圆满,寂灭是指所有的过患都已经寂灭,这就叫做圆寂。平常我们说某某某圆寂了,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是圆寂的真正意思是圆满和寂灭。我们说某某道友圆寂了,他是不是所有的功德圆满了,所有的烦恼都寂灭?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打个引号在这。

圆寂是真正的涅槃。圆寂有两种,一个叫有余涅槃,一个叫无余涅槃。在小乘道中的有余涅槃是指,如果今生中修持佛法得到了阿罗汉果位,在去世之前,内心中所有的烦恼都消尽,该得到的功德已经得到,但是身体这种有漏的五蕴还存在,这就是有余涅盘。

一旦入灭去世之后,他的这些有漏的,通过以前业力形成的今世的身体就没有了。以前我看到过很多传记中说,阿罗汉入灭的时候,在虚空中显现神变,自身出一种禅定的火身体全都烧毁,之后就在空中入于涅槃了。那个状态就叫灰身灭智,小乘的一种术语。这个时候身体已经没有了,心识已经灭尽了,这叫做真实的无余涅槃,没有任何剩下来的一种涅槃的状态。

从小乘的侧面来讲,阿罗汉最后完全进入这样一种无余涅槃的状态,这个叫作做究竟的归宿无余涅槃。类似于这个众生就从法界中消失了,他的户口在法界中已经注销了。现在我们有心识,有相续的流转,但是一旦入于无余涅槃之后,你的身体、心识、整个相续完全寂灭。小乘的行者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小乘道是没有真实的无余涅槃的。真实的无余涅槃,只有佛才有。因为阿罗汉内心中的所知障还没有消尽,虽然暂时在涅槃中,但是他所证悟的空性智慧,还不足以把最微细的无分微尘的执著和无分刹那的执著给打破。所以他最后还会重新现起,之后进入大乘道,修持二无我空性。通过圆满的证悟二无我空性之后,所有这些业惑、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和习气彻底地消亡。这个时候,佛陀的境界现前就叫无余涅槃

佛陀的无余涅槃会不会像小乘的无余涅槃一样,一直安住在禅定状态中不出来呢?这个绝对不会的。佛陀获得无余涅槃之后,他的无勤做的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从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展开。以前是以菩萨身份来利益众生,能力还有限。在获得了无余涅槃之后,以佛的身份度化众生的事业才开始。这种弘法利生的事业是无有边际、无勤任运的。这也是大小乘无余涅盘之间一个大的区别,虽然是一样的无余涅槃,但是意义完全不相同。

前面讲了佛陀、阿罗汉等等的情况。现在我们再看看印度大成就者们是怎么出世、怎么无常的。佛陀这样具有相好庄严、十全十美的上师、善知识出世了,最后入灭了。这么多优秀的弟子、眷属出世了,最后入灭了。佛陀和第一批的圣众入灭了之后,佛法会再再地不断传递,而传递佛法的传承者就是这些有福德、有证悟的,或者是佛陀化身的殊胜菩萨和祖师。他们在不断地弘扬佛法,慢慢传递到现在。

下面我们就看印度传承佛法的一些善知识出世和入灭的情况。有很多的传记记录了这些译师。我们看传记的时候,要看这些高僧大德整个发心、修学、成就、弘法利生、入灭,及其弟子的情况,这样一系列的介绍。如果我们不懂得怎样去看传记的话,就只知道看热闹。如果我们懂得看传记的话,会发现传记里面有很多和修行有关的内容。他怎么成就的?他以前是修了什么法?比如说米拉日巴尊者把依止善知识这块做的非常圆满,后期的是在苦行方面做的很圆满,这样抓住了,他的修行就会成就,对我们来讲这是一种启示。

其他的上师们可能修菩提心非常着重,从小悲心就很强烈,通过修菩提心慢慢内心中发生了证悟的功德。其实每个高僧大德的传记都会有对我们修行有利的东西。我们可以看他们对待事情是怎么做的,比如弘法利生的时候,遇到违缘的时候,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会遇到违缘,但是他们是怎么样做的呢?他们的信心、意志力很坚固,没有被违缘打倒,照样做弘法利生的事情。

最后圣者也入灭了。不管怎么样因缘也好,寿命已尽也好,或者有些弟子不听话也好,最后他都要入灭。这些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修行都是有利的,有某种启发的。这么大的成就者,最终还是会入灭,因此我们就不能过度耽著于世间法。

但是话说回来,当我们在讲这个思维殊胜正士修无常的时候,不要落入一个极端。后面我们要讲,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连这些上师们,最后都要入灭了,所以我们要好好修行。有些时候我们会想,那我们好好修行干什么?我们好好修行不就是成佛了吗?成佛了最后不还是要死吗?那我修行干什么呢?这好像就是说你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现在学习殊胜正士也会无常,是为了让我们精进,精进之后得到圣者的果位。

再回头看这个科判,圣者们又去世了,示现无常了。这是不是证明修持正法没有用呢?这一点要分析一下。第一这个科判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些圣者有必要示现这种无常。他们在获得长寿持明的圣者果位之后,其实是完全有能力不入灭,一直安住在世间中,但他们还是示现了无常,这是有必要性的。

第二,圣者的无常和众生的死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即便我修成了佛最后我还是要死。那样我们会认为,修佛法就可以让我们不死,其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是通过业缘、烦恼和罪业引发而投生轮回。我们是无自在投生轮回,我们死亡的时候,也是无自在的。

然而,圣者们已经完全超越了这样的业惑,他们投生不是通过业惑推动的,而是通过大悲心和自在的证悟,为度化众生而投生的。他们投生之后,中间安住在世间中,也是纯粹利益众生,最后因缘到了,或者为了给众生某种最后的启示,给众生最后的教法的缘故,示现入灭。他们示现入灭,也并非不自在,而是完全自在的。

因此,当我们证悟之后,也可以在轮回中如此游戏生死。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教育,鞭策自己修无常后获得无死的果位,我也会像圣者一样,在其他众生面前示现出生、修行、然后度化众生、最后入灭。这每一个步骤,都是能够利益有情的。

所以,佛陀当年也要入灭,入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化身就一定是相应于当时的有情的情况,佛陀选择成佛的时间是人寿百岁,因此佛陀住世一般不会超过这个年龄。佛陀选择的时间段,观察好人寿百岁的时候降临在这个世界中。

其次,所化众生本身具有明显的、粗大的生老病死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有生老病死现象的化身,佛陀也会示现生老病死的现象。所以,佛陀示现在世间中,也是为了利益众生,最后即便是劝请了佛陀住世,佛陀也不会长住(比如当年阿难尊者劝请佛陀住世),这就是世间的规律。佛陀选择了人寿百岁降生,他的寿命一定不会离此太远,不会太离谱。即便发生了什么,佛陀最后也会入灭。

佛陀入灭是什么样呢?佛陀考虑到,如果他的色身长久住在世间中,有些懈怠的比丘就会想:反正佛陀会常住,我什么时候去求法,什么时候学习都可以。他没有认为:我的寿命是无常的,我很快就会死亡。很多懈怠的比丘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样就会蹉跎时光、浪费光阴,最后导致于死亡的时候一无所获

所以,一方面,佛陀在世间要教化众生的数量已经满了,他以前结过缘的,能够被佛陀的色身摄受的数量已经够了。一方面,还要以他的入灭来做最后的教诲,把他自己的入灭作为教法本身的一部分,这就是无常。连三无数劫圆满资粮的佛陀都要无常,何况是这些凡夫众生?也绝对会死亡的。

佛一入灭之后,很多懈怠的比丘,一下子就醒悟了。佛陀这样的金刚身,都入灭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死呢?我们也会死的。然后,有很多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精进的比丘,一下子就特别的精进,相当于掀起了一股成就潮。通过佛陀的入灭,也让很多修行者获得圣果,这也非常多。但是佛陀入灭的当时,也让很多人觉悟了。他的作用不仅仅是那一点点。

佛陀入灭之事本身,延续到现在仍然在发挥利益有情的作用。我们会想:我们现在在学佛陀,佛陀为了打破众生的常执,也入灭了……所以我们要精进修行。如果佛陀不入灭的话,很多这些就没办法安立,很多众生就会产生懈怠、耽著等等。而且,没有福报的众生会想: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呀?是不是一个什么妖怪呀?为什么一直不死呢?众生就是这样的。如果修行者、很厉害的高僧大德太早去世,他会说;如果他们很长寿,他也会说。但是佛陀因为观察到了入灭的利大于弊,于是就入灭。通过这样的方式,做一个最后的示现。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在印度圣地,佛陀入灭之后,也出世过很多具有地道功德,也就是具有五道、十地等功德,具足很多神通、无碍神变的集结经教的五百阿罗汉。

佛陀入灭后的一段时间比较混乱。因为佛陀和大弟子都入灭了,没有人去系统性地集结教法、弘扬佛法,所以整个显现就比较混乱。那个时候,天人就在天空中,以各种各样的偈颂来讥讽世间的遗教弟子们,这其实也是一种督促。

后来,现存的高僧大德们觉得,有必要把佛陀讲的教言集结起来,所以就集结了五百阿罗汉,就是在现在印度的王舍城旁边的一个七叶窟。这个地方就是五百阿罗汉第一次集结之处。第一次集结也只是把佛陀讲过的经律论念一遍,那个时候还没有写成文字(第三次集结的时候才写成文字)。就请阿难尊者、优婆离尊者、迦叶尊者等等上法座把佛陀讲过的这些复述一次、念诵一遍。下面的阿罗汉来认可佛陀的确是这样讲的。认可之后就确定下来这个就是圣教。然后通过念诵和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以前老师带弟子就是让他背,没有书可看的。老师念弟子背,背完之后让弟子自己去观修。很长时间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所以后面就是这样口耳相传,由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缘故,慢慢就乱了。

阿难尊者入灭

出现混乱之后就出现了第二次结集,好像阿难尊者入灭也是和这个有关的。因为一个沙弥念诵的时候念错了,他纠正之后,第二天好像师父就说,阿难尊者老了记不清楚了,我的这个还是对的。阿难尊者听了之后,显现上生厌离心,就在恒河的中间入灭了。当年,集结经教的住世的五百阿罗汉,他们的智慧、神通、神变是首屈一指的。

二胜六庄严

还有“二胜六庄严”,大恩上师的讲记中讲的很清楚。二胜和六庄严的说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讲法。

一般而言,六庄严中的龙树菩萨和胜天菩萨,是中观方面的造论者和造论解释者。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是属于对法方面的,有些时候说是唯识方面的。然后是因明方面的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无著菩萨是开宗者,世亲论师造论解释、弘扬;陈那论师是因明的开宗派,法称论师开始弘扬。这六位圣者叫六庄严。

二胜就是戒律方面的功德光和释迦光,对弘扬戒律方面有非常大的贡献。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二胜是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功德光和释迦光列入六庄严之中。还有些地方称“二大稀有盛世”,是指月官论师和寂天菩萨。

总之,出现了很多这样殊胜的菩萨们。我们现在学的中论,以及现在我们学了很多的《四百论》,这些都和他们有关。还有《释量论》,以及学习的无著菩萨的很多殊胜的论典。

这些殊胜的菩萨对于大乘佛法的弘扬,的确是功德和证悟都很圆满,而且这些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的。佛陀在《文殊根本续》中,对于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等,都有授记。《布顿佛教史》中也有佛陀授记的前辈大德出世情况的记载。包括龙树菩萨的传记、世亲论师的传记、胜天论师的传记等等,以及佛陀在《文殊根本续》中曾经授记的前辈们出世的情况。

八十大成就者主要是密宗的成就者。二胜六庄严,一般来说是以菩萨的身份出现在世间中的。但他们很多也是密法庄严的,比如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也是修密宗本尊的。平常看来他们都是显宗的造论者、弘扬者,但其实他们也是依靠密宗修行成就的,这方面在传记中非常清楚。我们现在通过传记可以了知,很多时候八十大成就者显现上的行为非常下劣,或者外表很肮脏、很污秽,但其实内在是安住于密宗证悟境界的,这些传记也是非常的精彩。

“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现在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也就是说,集结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已经入灭了,二胜六庄严入灭了,八十大成就者也入灭了,没有一个人在世。现在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像八十大成就者的传记,还有二胜六庄严的传记等等。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里面,也有佛陀出世以及这些集结和二胜六庄严,这些简单的传记。《布顿佛教史》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传记。通过这些还留在人间的传记,我们就可以瞻仰,了知他们曾经出世,对佛法做了如此大的贡献,现在也已经入灭了。那么我们是凡夫俗子,肯定会死的。

莲花生大士,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

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大佛陀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

印度之后,接下来是藏地。在藏地雪域,当年赤松德赞国王祈请莲花生大士——邬金第二大佛陀,来到藏地加持并修建桑耶寺,给很多有缘的弟子广转法轮。这里说的是广转成熟解脱法轮。很多时候,成熟一词即指灌顶,因为要通过灌顶来让弟子的相续根基成熟。“解脱”就是解脱的窍诀,即密法。莲花生大士在藏地的时候,灌了很多殊胜的顶,也传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等很多殊胜的教法。

莲花生大士出世广转法轮之时,也出现了很多成就者,比较著名的是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有很多这样的图片,图中莲花生大士坐于中间,周围是二十五大弟子层层围绕等等。现在宁玛派中,很多持教的上师们,或为莲花生大士的转世,或为二十五大弟子的转世。

总之,当时是为了弘扬佛法,后来也是为了教法的弘扬,不断地化身在各个法脉中,教化弟子,这样的情况非常多。法王如意宝是二十五大弟子中的多杰登炯(降魔金刚)的转世,门措空行母是益西措嘉的转世。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

然后还有耶瓦八十大成就者。在拉萨的附近有一个地方叫扎耶巴,有地方翻译成耶瓦。扎耶巴就是莲花生大士转法轮之地,那里也曾出现西藏的八十大成就者。那里面有很多山洞,很多道友朝拜过,就在离拉萨郊区不远的地方,是很多以前的大德修行成就的地方,涌现了八十大成就者。

旧派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

之后又涌现了旧派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

后来又涌现了宁玛派的索宿努,他们在宁玛派中的证悟、智慧,都非常的超胜。就像这个宿儿,在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中就说三个宿儿,大宿、小宿等等,他们在宁玛派证悟的功德非常圆满。

新派中就是玛尔米塔,此处新派是噶举派玛尔巴、米拉日巴和塔布瓦尊者三师。三师有些地方解释为玛尔巴译师,米拉布衣师(米拉日巴中的日巴就是布衣的意思),还有冈波巴塔波医师(他是一位医生)。“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的确,我们看到这些智者的传记,玛尔巴尊者的传记,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冈波巴大师的功德传记,他们的智慧、证悟、悲心、事业,真的是不可思议,是无可争议的智者和成就者。

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

不可思议的智者和成就者,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佛果),可以自在地驾驭地、水、火、风四大。像我们一般的众生,遇到地、水、火、风时就没法驾驭,会受到伤害,比如地震、水灾、火烧等等。但这些成就者们已经能够完全自在驾驭四大,四大不能伤害他们。

他们也可以示现有实变无实,无实变有实等等这些离奇的神变。一般而言,世间中的有实法,是属于质碍的。比如我们面前的桌子、墙壁、岩石,这些是有实的、有体积的,因此有质碍。放在这个地方其他东西不能放了,或者它放在这里你就不能走过去了,这叫有实。

为什么可以把有实变无实呢?因为有实法的本性,也不是实有的本性,只不过一般的凡夫众生相续中有实法的习气很重。众生认为有实法就是实实在在的,就是不能穿过去的东西,是能够阻碍的。众生的分别习气比较稳固,执著很重时便把这些东西执著为“就是不能穿过去”。

但其实,这些桌子、墙壁、岩石等等,它们的本性是无自性的,是空性的。圣者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时候,所谓的东西不能够穿越,他是质碍的本性,这个世俗中所谓的法相,在证悟的成就者面前其实并不成立,所以他就可以示现有实为无实。你说这个岩石是坚固的,他就能在这个岩石里面穿来穿去。岩石怎么能穿来穿去?墙壁怎么能穿来穿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就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米拉日巴尊者和一个法相师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们辩论道:岩石是有实法,是质碍法,既然岩石是质碍法,那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于是米拉日巴尊者就从岩石里面穿来穿去。你认为岩石是有实法、质碍法,是实有的自性,但对证悟者来讲,它并不存在。

又比如说坚硬的岩石(很多地方的寺院和深山里面)上面就有成就者们的手印和脚印,有的时候也有用手指在石头上写心咒等等。如果说它真正有实的话,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些,但是他已经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他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所谓的有实变无实,只不过针对我们这些凡夫人所谓的变,在成就者面前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他没有有实和无实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认为的有实他变为无实。以前是有质碍的,现在突然没有质碍了,不就是有实变无实了吗?所以,是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是有实变无实,在他面前就是空性的,就是永远不变的本性。所以,他已经现证了自性并安住其中的时候,就可以有实变无实。众生大惊小怪,但是对于证悟者来说就很正常,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在月称菩萨的传记中也曾经也提到过,月称菩萨可以把手放在柱子中间划来划去,就好像在空中一样自由,柱子没办法阻止他的手,而且他可以在画出来的奶牛像上挤牛奶!这在很多时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完完全全证悟了一切无实有的缘故,这一切都变得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了,真正来讲这一切皆有可能了。正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如果证悟了空性,就完全可以左右,可以改变这样的因缘,所以可以有实变为无实。

然后无实变为有实:米拉日巴尊者和这位法相师辩论的时候,问虚空是什么法相?法相师说:虚空是无碍法的法相。米拉日巴尊者就安住在某种禅定中,把法相师周围的虚空变成了有碍法(有实法),法相师没办法动弹了。像这样,他就把本来是无实、无碍的状态,通过他的证悟就会变为有实。这些方面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诗歌集中都有记载。

“火不能焚”,下面就讲这个。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

尊者修行的地方靠近尼泊尔的边境,有时在弟子这边修,有时在尼泊尔那边修。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修禁语时,当时来了很多猎人,他们看到米拉日巴尊者,一直是这种形象(传记中说米拉日巴尊者饮食很差,有时找不到吃的,就吃荨麻,身上就长绿毛,所以一般不知道情况的人就会怀疑)。他们就问尊者:“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不说话,因为他正在禁语而住,正在修法,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安住他的心性。

于是乎这些猎人开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没有能够射中,

这些猎人没有修过佛法,也不懂得尊重修行者,这是业障很深重的表现。看到尊者不理他,就一起向尊者射大量的毒箭,但就是没有射中。证悟的功德就是这样。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提到,在《藏密佛教史》中也有一个罗婆师(氆氇士),他也是安住在他自己的境界中的时候,很多外面的损害也害不了他。当年在他住的地方也有好多的空行母(有外道的空行母,也有内道的空行母),当时他不知道,不注意的时候接受了一些外道空行母献的鲜花,他回去之后,内道空行母警告他说,你今天不应接受外道空行母的花,如果你接受了,那你生命会有危险,你会跟着她们走。回去之后他就回到自己的禅房打坐,到了晚上,外道空行母在虚空中降下很多大的岩石要把他砸死。他自己就安住在生起次第的境界中,观想着护轮,因为他观想的成就很圆满,他的修法也很高,观护轮时那些岩石就砸在护轮上面弹飞了,一点踪迹都找不到,根本没有办法伤害他。他当时就想,生起次第的力量就这么大,那我安住在圆满次第上力量可能会更大。于是他就开始安住在一切法界圆满的次第中。在石头降下的时候,因为他安住在圆满次第中的缘故,石头就全部停在虚空中,没办法降下来。据说现在有的石头还停留在半空中,也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有这样一种证悟,当他安住在境界中的时候,这些外在的东西没办法对他们作伤害。初地菩萨入定的时候,能不能伤害他们呢?他们如果能安住在那么甚深的根本慧定中,那么外在的东西是没办法对他们做伤害的。

米拉日巴尊者也是一样的。这些人对他射大量的毒箭,因为他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缘故,没法射中。就像释迦牟尼佛当时在金刚座下示现成佛的时候,这么多的魔军,无量的毒箭射向佛陀,佛陀安住在四无量心中,所有的箭都变成了鲜花,纷纷地飘落。

接着他们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是尊者却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

他们看射箭射不到了,把尊者丢到水中,之后尊者又返回原地;把尊者丢到山崖中,尊者又返回到原地。

最后猎人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来。

最后他们想点火把尊者烧死,但是火怎么样都烧不起来。所以说,如果这些尊者、证悟者们要显示证悟功德的话,没有一个有情能够奈何得了他们。

证悟者的功德和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有的时候,上师们会组织一些护寺主。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有藏地的或汉地的护寺主。真正的护寺主,主要是圆满我们自己的资粮。因为我们觉得晚上值夜班是在保护上师们的安全。其实,证悟者、大成就者,他们自身的证悟都已经不得了了,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的情况是没有的。还有很多护法神也是,影子一像跟着的。我们在外面象征性的拿着棍子走一走,看一下,墙壁上趴着人吗?那地方有没有什么啊?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圆满一些资粮,遣除一些障碍。那是不是法王或者上师真正地需要我们去保护呢?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通过传记我们就知道这些真实的证悟者,一旦内证的功德现前了,这种功德不得了。如果我们通过修法,现证了这种功德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米拉日巴尊者也就示现了这样一种圆满殊胜的功德。

尽管曾经出世这样的大成就者委实不乏其数,但最终他们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

前面讲了这些佛陀的丰功伟绩和殊胜的证悟。但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修无常。尽管曾经出现了这么多的成就者,咱们这一篇所讲的很少,如果翻看《藏密佛教史》、《宁玛派的源流》,还有《青史》、《红史》等很多历史,汉地的《传灯录》等很多高僧传,会发现记载了很多成就者,没记载的成就者更加多的不可思议。

这么多的成就者都出世了,但最终还是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流传而已。他们无一例外都示现了无常的本性。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讲了很多汉地的高僧大德们的事迹,他们示现无常的经过等等。都对我们有某种启发,这么多的成就其实是生死自在的。

但是一方面来讲,成就者要以上师的身份留存在世间,这一定是有其必要性的。上师有所化的弟子,而且弟子也能够听他的调化,那么上师留在世间中的因缘也就聚合了。如果所要度化的弟子已经圆满了,或者说虽然不圆满但是弟子不配合上师的调化,上师就会显现生病或者圆寂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的内心是完全自在的。大成就者必定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在我们面前示现了一个化身,观待我们的因素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分别念很强大,有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在我们面前示现的善知识也会遵循这个规律。大成就者虽然生死自在,但是他在这一期度化众生,一定是和他有缘的弟子根基成熟了,因此他就显现成他们的上师。这些人听到他的名号之后自然生起信心,在他跟前学习佛法。等到事业圆满他会开始入灭,在其他地方再示现一个化身,继续利益众生。

所以不管怎么样,成就者们都会示现无常的本性。前面讲佛陀示现无常有其必要性,是为了让懈怠懒惰的人精进起来。这些高僧大德们也是有这样的必要性,这是为了让后面的人都知道,虽然是证悟的人,但是也要进入无常的本性。所以现在仅有传记留下来,而有些大德根本就没有传记留下来。

连接自己进行观修

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由恶劣习气相连,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一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当策励行善修福。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

我们要这样想,因为前面观察到了思维殊胜正士的情况,然后把这种情况和自己的情况连接起来进行观修。我们这些人也没有证悟,不像这些成就者一样,他们的烦恼障、所知障、种子、习气等等这些都已经消尽了,在世间中纯粹游戏人间度化众生而已。而我们是以以前的恶业为因,被恶缘的风所吹,由恶劣的习气相连,这些都属于不好的轮回的习气。

“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现在我们的心识,是依靠四大假合这个不净的肉身。一方面是假合的就没办法恒常,因为是因缘法;另一方面是不净的,因为我们的业不是清净的业,所以说我们的身体也不会显现清净的身体。虽然天天打扮,穿好看的衣服,给人们一种干净的假象,但你真正走进去分析,从表皮到里面没有一个是干净的,非常的肮脏的自性。

无法确定这个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死是一定要死的,高僧大德、殊胜善知识也要无常,那么死是已确定的。但是到底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身体会毁灭呢?我们不像圣者那样,圣者是观待众生的必要性,他们实际上是有自由自在的本性。

但我们就没办法自主,虽然每个众生都想长命百岁、永远年轻。萨迦班智达也讲了,众生想长寿又想年轻这就是一种矛盾。你要想年轻就没办法长寿,长寿的意思就是要七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一方面想长寿,一方面也不想衰老,这个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年轻就长寿不了,想长寿就肯定没办法年轻。我们现在的身体也是这样的,虽然每个众生都想长命百岁永远年轻,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前面讲了因、缘、还有这些业联系的都是不清净的,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一定要死,而且什么时候死没办法确定。

既然没办法确定,“从现在开始,身、语、意三门就应当策励行善修福”,认认真真地把用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心安住在善法上面。我们的身体可以经常去听法、顶礼、转绕,还有做放生等等福德;语言就是去念咒、念佛、念经,或者给别人讲有意义的教言;然后意——心安住在慈悲心、出离心、空性等等这样的心中。

“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一边按照前面的引导去观想:圣者也会入灭,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亡,他们的死亡和我的死亡不一样。他们的死亡就是属于功德圆满之后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身体而已,很自在。而我死了之后很有可能依靠以前的恶业堕恶趣了,根本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如果想让自己可以选择,就要修成像他们那样,虽然示现无常,但是内心是自在的;或者我修到有一种把握,可以让自己自主,可以死了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下一世一定可以继续转个人身修持殊胜教法。要得到这种把握也来自于修行,如果不修行这种把握是没办法得到的。所以我们一边这样观想,一边这样去修行,这是很重要的。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31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讲了很多次的龙钦宁提的前行仪轨。在讲前行仪轨的时候,华智仁波切和他的师兄弟们做了笔记,后来把笔记汇总,形成了现在我们学习的《前行引导文》。它可以将我们凡夫人的心调整到修法的状态,通过修行佛法逐渐地远离凡夫的过患,并生起圣者的功德,调化我们的心,认知心的本性的一个过程。

就像三转法轮的经、论、窍诀当中所讲的那样,每一个有情的心的本性,都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佛功德的本性。现在众生的痛苦、无奈、焦虑等,在究竟的实相当中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众生正在感受痛苦的当下并没有远离佛功德。

虽然没有远离,但是由于我们分别的执著,佛功德暂时是以隐没的方式存在。如果要真实地去现前、受用本具的佛功德,必须要让佛性当中的功德完全显露。要显露这样的佛功德,必须清净覆盖在上面的障碍,这个障碍的本性就是一种虚妄分别念。

如果这个障碍是真实的话,第一、众生就没办法遣除障碍而现前佛性;第二、如果能够现前佛性的话,也会成为佛的功德和众生的障碍并存的阶段。这样就没办法安立究竟的解脱,因为在享受佛功德的同时,也会感受轮回痛苦和生起轮回的烦恼。按照种种的教证、理证进行分析,所有众生的障碍全都是无自性的、假立的,都是一种迷乱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做恶梦,在梦中感受痛苦、产生焦虑、造业等等,其实这一切全都是假立的、无自性的,这说明这种梦境及其产生的因素是可以远离的。因此要远离我们的这些障碍,通过殊胜的引导,再加上不断地努力就完全可以做到。

《前行引导文》中所提到的这些修法,都是让我们远离障碍,现前本具佛性的殊胜引导。可以一步一步地教我们怎么样认知这个迷乱的状态并产生厌离心,在远离迷乱之后对于解脱产生希求心,这两种本性合起来就叫做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后,我们种种的行为和善法就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奋发。这就是我们引导文当中的第一个阶段,让我们对于迷乱的这些法产生出离的意乐,厌离当前种种的苦和苦因,生起解脱的想法。

后面还会通过五加行让我们皈依、发心、积资净障。通过一系列的修行就会知道我们的心是无自性的,心上面的烦恼可以通过修行逐渐消亡、分离掉。最后我们就会知道,心充满了善业,其本性还是离戏的空性。和离戏空性双运的是佛智慧,这个要通过观修后面的正行直接去显发。现在我们前行的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以后直接修正行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这个部分叫做前加行。

准备好之后,我们就会学非常深的、非常了义的教法,即密乘中生圆次第这种大圆满的教法。这些高层次的教法直指我们的心性,让我们能够安住于其中、认知它的本性,在认知本性的当下,一切微细的客尘逐渐就会远离。

因此为了以后能够认证真实的心性,在最直接的教法学习之前,我们不单单要学习并实地修行前行,让我们内心达到法本当中所讲的殊胜的状态,这就是我们修学加行的必要性。大恩上师说,什么时候我们对于前行、对于修心的法要产生了兴趣、信心,那就说明我们种姓开始苏醒,开始真实地修行佛法了。这是我们的心逐渐靠近实相的标志,这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前面我们讲了,学习前行主要是为了现证本具的佛性,这就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方可直接进入殊胜的修法灌顶,或者念咒等等。如果说前面修好了,有了皈依心、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如来藏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比如《幻化网》而生起一些密宗的见解。如果要学习安住,就去观修这些仪轨,念诵这些咒语,它的力量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在我们也在观修,在念颂这些咒语,但是可能没有感觉到观想的仪轨或者咒语到底有多大的加持力,有多重要多殊胜。这主要是因为前面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该有的条件没有具备。因此我们虽然修了很多,但是现在我们还理解不了、没办法直接地产生觉受。

但这个不等于没有用,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一边要修学并具足前面的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修,是因为毕竟已得到了灌顶和这些修法。上师们有时候也让我们修行一些仪轨,观本尊念咒语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圆满一下以前未圆满的前行的修法,这些修法本来也就应该圆满的。观修本尊念咒语本身有一定的加持力,可以引导我们的心逐渐地趋向于成熟。只不过现在我们内心当中缺少一些因素,所以修的时候比较费劲。因此一方面对于生圆次第等这种高深的修法,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有信心、有兴趣;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反观一下,内心当中如果有所欠缺的话,还是应该花时间把欠缺的这一部分补起来。

在引导我们的心趋向解脱的过程中,引发出离心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出离心是对于今生、后世都要看破放下,要对这些产生厌离心,知道这一切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耽著今生还是耽著后世,对自己的解脱都没有意义。我们要完完全全地生起一种智慧,知道我们现在内心耽著今生、后世对于究竟的解脱,对众生的利益没有真实的帮助。所以说我们要逐渐看穿并逐渐放下。

我们现在学的是共同的外加行,第一个是暇满难得,第二个是寿命无常。第一个方面是指暇满的人身是修行殊胜佛法最好的所依,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第二个方面,既然珍贵难得,就要用这种暇满人身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修行佛法。暇满的人身可以对我们生生世世远离轮回产生非常大的所依的作用,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会非常珍惜它。

通过后面的学习又知道了轮回痛苦和业因果,把这些修法修了一圈。有些道友会说,到底我是先把暇满难得修到量之后再修寿命无常,还是说不管对于瑕满难得有没有生起觉受,都要按照制定的计划修下去?其实两种方法都有的。我们按照大恩上师的引导慢慢修下去,可能前面在修暇满难得的时候,并没有产生法本当中所讲到的殊胜的量和界限。但是当我们慢慢学到后面的这些引导,反过来也会对于前面的修法如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等有促进作用,会让我们对于暇满难得的必要性了知得更清楚。

比如说观想轮回痛苦,如果真正对于轮回中善趣恶趣的种种痛苦有了更深更细的了解,在第二轮修暇满的时候就会知道,轮回这么痛苦啊!永远可以远离轮回痛苦的就是证悟,这种证悟的法性、远离轮回痛苦的所依就是暇满人身。现在我居然得到了一个能永远远离轮回痛苦,能在对于业因果进行取舍的基础上,修持殊胜解脱道的善业所依的人身。这个时候就会对所谓的暇满人身的意义有个不共的了知。

在刚开始修暇满难得时,我们不知道它对修佛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学到后面这些殊胜的法,包括轮回的整个概念以及出离轮回的必要性、菩提心、殊胜的皈依,乃至于空性等等,不知道这些修法的功德和巨大的力量的话,就没办法体会后面这些修法都是通过暇满人身作为所依的。而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能够修持这么殊胜教法的暇满人身,再回过头观的时候,就会知道第一瑕满人身的确难得,第二既然瑕满人身这么珍贵,是修持最殊胜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所依,这样就会很欢喜。因为如果善巧地使用,就意味着为了永远离开轮回模式而做的很多的修行,在暇满人身上面完全可以落实。

所以说后面的法如果知道得越多越深,对前面法的领悟就会越不共后面的法对前面的法是补充,前面的法是后面法的基础这四个加行之间都有关联,只不过我们要反复去学。学完四个加行并了知它们的教义之后,再修每个教义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其他的三个修法来对这个修法做补充。这个时候我们所观修的就会更充实,因为联系到了其他的修法的内容,修起来的话就会更容易相应

暇满难得我们已经学了,但我们还要不断的观想。现在我们学的是寿命无常,分为七个科判。前面讲到了整个器世界的无常,通过观想外界器世界的无常来触动对自己寿命无常的了知。前面讲了暇满难得,这么难得、能够做这么大利益的人身,其实会死亡的,而且这个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所以说如果真实的了知无常的话,对于这么好的法,我们就不愿意再拖延了。因为一旦拖延,一旦错失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第二次得到人身来修持善法。

进一步的修无常可以鞭策我们精进起来,可以对治我们的懒惰懈怠。这种无常的修法非常好,因为它有紧迫感。我们内心中生起了紧迫感之后,一旦想起了无常,就觉得如果用这样的暇满的人身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到来,死亡到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对死亡有益的事情,就非常可惜。所以要反复通过观无常来鞭策自己精进,放下对今生没有必要的执著。

前面观修了器世界的无常和总的有情界无常,也观了高僧大德、佛陀等这些圣者们都是无常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四个科判。

前行系列3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思维圣者涅槃而修无常包括两个方面:思择与修习。

首先,思维从往昔七佛出世,到如今的释迦佛、佛在世时的圣众,乃至后期印度圣境的圣者们,雪域藏地新旧诸派的圣者们,他们得到了殊胜成就,然而最终示现涅槃。

接下来,如何修习无常呢?需要对比观察:自身凡夫的身依,以恶业为因、被恶缘风吹逐、由恶习结生相续,是虚假、不净、四大不自在的浮泡之身;继而引发观念——我随时随地都可能死。由于寿命不定的缘故,今天就有可能死,何时死也不定,所以要及时劝动三门专修善品。如此发展出无常之想,才能引领我们的心去除对现世的耽著,并一心投入正法。

此处的侧重点是透过思维圣者们如何无一余留地趣入涅槃而反观自身,想到自己脆弱、差劲的虚假之身当然是无常的,随时都可能死,所以,趁现在还有暇满身、有宝贵的光阴,就要及时投入修法。这是本引导的大意。

了解大意之后,我们还要把握引导文的脉络,从而有序地逐段思维,并衔接前后理路。从时间上,本引导首先说到贤劫七佛和眷属们如何出世,如何涅槃;然后说到本期教主释迦牟尼佛和圣弟子们如何涅槃;接下来是印度诸大成就者如何出世,如何涅槃;再说到雪域藏地新旧诸派的成就者们取得了何种境界,然而都不免涅槃。到此为止,从前到后整个圣士夫的相续之流就出现了。

我们关键是要观察到圣者们的成就以及示现涅槃这两方面。一方面来说,他们的成就非常殊胜、自在、高妙;然而无常出现时也不可抗拒地随着因缘力示现入灭。在无常铁律的扫荡下,任何圣者应世的有漏身现相都必然归于坏灭。以上这些是引起无常观念的因,我们对此要在心中具量地显现并生起胜解,之后才能引生对比。

通过这些材料对比自身,很容易顺理成章地趣入修习无常。成就者尚且全数示现无常,如今只剩历史的影尘,我们不难转而想到:以自身的状况,岂能保证不死?圣者们有如此殊胜的业,如此殊胜的因缘,他们的习气已经消失,能自在地转变四大,已经成就无漏智慧,却也无法永久地保持在世间的有漏身现相;相比之下,自己有形质的身体尚且被束缚在四大中,就如同关在牢笼里一样不得自在,它虚假、恶浊,随时可能被死缘的风摧灭。因此,我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都是不决定、没有保障的。具足此胜解,就容易发生无常想:我现在要劝勉三门转趣善品。进一步,才可能摆脱对一切世间法的耽著而一心趣入修法。如果前前的过程、次第、修量尚未出现,后后的无常修法就只能是口头说说而已,不会起到转变自心的功能或作用。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要点。

贤劫七佛

第三、思择圣者涅槃而修无常。如是于现今贤劫中,过去有出世的毗婆尸佛、尸弃佛等七佛以及眷属声闻阿罗汉众诸多不可思议者临世,以三乘法对无量所化有情作诸义利。除了今佛释迦牟尼的残余教法以外,彼等一切佛都已般涅槃,圣教法也渐次隐没。于此现今圣教中,诸大声闻各有五百阿罗汉众作为眷属出现于世,彼等也渐次于无余涅槃界中般涅槃。

思维的关键是结合具体例子以使自己有所感受。引导文如地图,可以为我们指点方向,但并不是光念引导文就等于修行成功,就如同天天看拳谱但不一定会打拳。也就是说,我们应在引导文的指导下,自身切实地努力:首先找到相关资料,包括佛亲口宣说的诸佛出世的传记、诸阿罗汉们的传记以及最终示现涅槃的情形等,对于这类以一切智智现量照见流出的语言细心阅读、领会,就很容易产生感受,进而引生观念。

譬如,释迦佛在《长阿含经》里具体讲述了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出世的情形。在佛语的引导下,一句一句诚心地受持、领会、忆念、宣说,至少也要详读七佛中的一佛事例,领受一个个片段,撷取它的总相,让当时的一幕幕情景真切地显现在心前,逐渐就能够完全认定:在极长久以前出现过不可思议的佛,他有无上的成就,但由于是在有为世间里示现,终究无法避免无常,所以因缘尽时就趣入涅槃。

由于心中认可并浮现出毗婆尸佛出世的情形以及功德、事业状况,再读到示现涅槃的最后边际,就很容易产生无常感。毗婆尸佛当年三会说法,度脱无数人成就阿罗汉果。《贤愚经》中也常说到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出世,佛的弟子们如何在诸方游化,当时如何度人,有人向佛或僧众供养一花、一石而得到无边利益等等。像这样,对于当时的情况,必须通过具体事例来引发观念;而且,需要提前具备“劫”的概念,知道一劫有多长时间,再从九十一劫以前一直拉回到现在,就会感觉:在这无限的时空里,诸佛出世犹如闪电,倏尔即逝。历史上记载曾出现过这样的佛,说过这样的教法,当时佛法有多么兴盛,有无数圣弟子都脱离生死、具足功德,然而今天一个也不复存在。我们应当由此生起无常观。

生起观念后还要继续再再强化,通过五个、十个,乃至二十个例子等使它逐步在心中集成不可夺的无常胜解。也就是说,在此世间,连佛和圣者们都会涅槃,我这个蕴身就更不可能长存了。一旦达成无常胜解,对世界的观感马上就会翻转,会常常想到无常的一面:我不可能久存,世上任何事都不可能久存,倏尔即灭,不具实义,因此,我要赶紧从世间超脱。

从引生真实、深刻的无常观念开始,我们要逐步让它深化、不断地集成,最后,转变过去以常执统治自心的状态,让无常胜解占据内心的主导地位。只有在看到世间的无常之后,才会了解到它的无实义、苦性、不可依靠,才会引发全面的求解脱心,继而彻底摆脱对世间的耽著,因此,无常想是一切有为想中最殊胜也是功德最大的。只有观察到遍天遍地、遍圣遍凡、无处不在的无常铁律,并认定它是有为法的法性以后,心才会开始变动,开始脱开常执的系缚,脱开对世间的贪婪,所以特别重要。

再者,思维时需要结合《阿含经》等佛的经教法语,来体味原汁原味的佛陀语言和教导,而不是局限于阅读“二道货”。那些经过转化,掺杂凡夫语言或不准确信息的“二道货”,很难使我们产生真实感。

根据现代人的情形,我们就运用白话来接引,从《长阿含经》中描述的毗婆尸佛开始讲起。(参阅附录一:毗婆尸佛出世因缘。)

如是,毗婆尸佛在九十一劫前出世后,以三乘法教化众生。在三会圣众当中,初会有十六万八千圣众,第二会有十六万圣众,第三会有十万圣众。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佛陀寿命八万四千岁。化缘尽时,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出现于世,也以三乘法教化众生。佛在世时有三会圣众:初会十六万圣众,第二会十四万圣众,第三会十万圣众。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佛陀住世七万年,之后佛与圣众渐次涅槃,教法隐没。

在当劫中,又有佛出现世间,名为毗舍罗婆如来。佛在世时,也有三会圣众:初会十万圣众,都是阿罗汉,二会有八万阿罗汉,三会也有七万阿罗汉,诸漏已尽。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佛陀住世七万年,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在此贤劫中,第一尊佛出世,名叫拘留孙如来。佛在世时,也有两会圣众:初会有七万圣众,都是阿罗汉,第二会有六万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佛陀寿命六万岁,此后佛和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贤劫中第二尊佛是拘那含牟尼如来。佛出世后,也有两会圣众:初会十六万圣众,第二会四十万圣众,都是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舒盘那,二名郁多楼。佛陀住世四万年,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在此贤劫,第三尊佛是迦叶佛。佛在世时,也有两会圣众:初会四十万众,二会三十万众,都是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佛陀寿命两万岁,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七天。

接下来,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如来出世,有一会圣众,共一千二百五十人。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连。佛陀住世八十余年,之后佛和圣弟子们相继灭度。

思考题

1、 “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的总理路是什么?

2、 为什么要依佛语引生无常观念?应如何引生?

3、 简述毗婆尸佛出世因缘。对于此事例,应如何思维来引生无常想?

总的思维

首先要有劫的观念,了知九十一劫当中出现过很多次成住坏空、火水风三灾,而在这些之前有毗婆尸佛出世。当时的情形如释迦佛所说:毗婆尸佛如何降神、出胎,童年具足哪些殊胜德相,长大后是如何见到老、病、死和沙门现相,以及由此触动出离心而出家学道,之后观十二缘起成道,并由梵天劝请转三乘法轮,度大弟子提舍、骞荼,乃至最后入灭等等。这一幕幕情景要在心中具体地浮现出来,之后才会确信在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当时三会度脱无数弟子,他们都证得圣果,后来又全部趣入涅槃,到今天为止,一个也不剩。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观察非常久远的年代,会感觉那些像是一场电影,很快就结束了,之后容易联想到,整个时间流中的现相全是如此。佛出世是最胜、最好的现相,无论身边眷属,还是身心受用,以及所成就的功德等都极其殊胜,然而这一切最终归于无常,并没有剩下什么。由此可知,在有为世间里没有一法可靠,都是无法常住的生灭本性。我们应当生起这种定解。

无常的观修需要通透、彻底。以上思维器界无常时,了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法不是无常性,最终全部会坏灭;同时,世界当中的所有有情也是无常的;有情当中即使是出现在世间的圣者们,他们也全部示现无常;在圣者中,拓展思维到久远劫前,以七佛为代表的时期里出现的佛、圣弟子们、教法,以及所呈现的圆满相等等,如今全部消失无余。观察到这些大背景以后,我们的心量就容易展开来,容易在内心出现广阔的无常观,从而淡化对现世的执著。

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是在非理作意的串习下,把低劣、渺小、泡沫般的现世法增益成无比殊胜、美好、有实义。如何才能缩小这种非理作意,缩小到不具义或者在自心中不占分量呢?就须要观察到极宽阔、真实的无常情景。当看到高大、殊胜、百千万倍超过自己的有为法现相,最终全部消灭而不具任何意义时,再比较当下时空点上自己面前的现世法,就感觉的确是微乎其微,毫无实义,不值一提。由此,便可将过去以常执为首的整套想法、贪著、追求、爱恋、幻想,以及发展出的各种颠倒状况一举消灭。

此处关键就要按照祖师引导的轨道,来一步步精细地重新认识世界。首先从大、高、深三方面着眼,观察到彼等的无常相后再去对比小、劣、浅相的自身,马上就容易料想到最后的结局。譬如,过去感觉人生百年无比漫长,自己生活的城市非常广大,现在通过思维器界无常,跟三千大千世界对比,自身就像生存在试管里的细菌,是如此微小。即使是坚固的器界最终都坏灭一空,何况这泡沫般的现世法呢?所谓生活的意义完全是常执心的增益,极其可笑。

我们要观察到:众多曾经应现在世、具殊胜功德的圣人们,他们都一个个趣入涅槃,难道我会不消失、不坏灭吗?即使是那些极其崇高、伟大、殊胜、庄严的圣人们,最终都一个不剩地入灭,而我是低而又低、劣而又劣、极其脆弱的凡夫,在圣人面前犹如一个小水泡,有什么坚实呢?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以自己往昔因、缘、习气所出现的泡沫之身极不自在,随时都有可能死亡;不仅仅是色身,包括我的眷属、所经营的事业、所熏习的思想等一切现世法其实都毫无意义。因此,我应该用这极其短暂、倏而一现的暇满光阴,赶紧修持能超出生死的圣道。发起这种坚定、专一、及时修法的心,是我们应当努力之处

对比思维

思维的重点是在所依身上作对比。要观察到诸佛、诸圣者们怎样来世间,他们的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然而在众生前示现的色身也是在因缘灭时立即消失;再反观自己这样一种凡夫身,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就知道根本没有保障。

此处以毗婆尸佛为例。如来随应因缘,会在所化世界众生善缘成熟时,选择有缘父母而投生。他是法身智慧和悲愿与众生善缘和合而出现的色身,没有分别心的动摇,所以降神、住胎、诞生时都出现诸多祥瑞,证明不是由染污业而投生,来到世上没有染污或恶劣的缘,也不是凡夫的相续,所依身具足神通、相好、威德、福报等等。也就是说,通过比较可知,我们是由劣等、错乱的因缘而来,第一夜见父母行房而入胎,之后随着满业的驱使,在人世间遭遇各种境缘。比如,住胎时使母亲劳累,自己也感受各种痛苦;出胎时,婴儿都是痛苦得哇哇大哭;在这五浊浓厚的世间,一波一波的恶缘从不间断,从小受到五欲、邪见等熏染,乃至读书时也要在15到20年之间受各种邪见熏染。尤其当今时代,媒体影响力特别大,使得人们身心处在非常恶浊的状态。再者,我们福德浅薄,相貌是凡夫相。

毗婆尸佛初生时的相就预示着只有两种结果:在世做转轮圣王,推动全世界的人们行持十善;出离世间则必然成为无上法王,得到正等觉果位。而且,他眼睛不眨,天眼能够彻视一由旬。他的感召力使人们特别生信心、恭敬心,视而无厌。之后,出四门见到苦的现相生起厌离,见到沙门立即唤醒往昔的愿力——来到世上的使命是成就无上佛道,度脱一切有缘,因此,菩萨毅然决然地出家、修菩提道。他的威德力能摄持千千万万的人们追随自己,然而他为了避免耽误道业,还是选择独居来修证、成就无上佛道。这是如来不动法界的同时应缘而现的殊胜色身,没有任何惑业染污,但在因缘穷尽时也归于涅槃。

反观自己由错乱力、染污业而投生的身体,时时被烦恼和业的力量所掌控,如果把身体打开来,里面就有各种污秽不净的器官、组织、细胞等。再说,这如同泡沫般的不净幻躯、所依身是如何相续而度过一生的呢?从出生开始就被劣缘的风吹刮,随后逐渐成长、成熟,随着往昔的业习不断发生无量的惑业苦,发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到了青年时期,又要追求异性、名利;中年要在事业上不断竞争;到了老年,则衰残不堪……

以有限的引业支撑幻躯运转,在劣等的因缘驱动下,能量不断消耗,身心逐渐衰退,岂有不死的保障?我的身躯是如此脆弱,世上的因缘又是瞬息万变,死缘一旦现前,在当时当处就会死亡。趁现在还有闲暇时光,有摄取解脱大义的机会,我一定要抓紧时间,让身心趣入法道,片刻也不能再延缓了。想到毗婆尸佛以及圣弟子们都一个个入于涅槃,凡夫自身又岂能保证不死呢?

再从整个七佛的历程观察下来,第一尊毗婆尸佛有将近四十万的圣阿罗汉弟子,他们最终都示现涅槃;后六尊佛(包括如今的释迦牟尼佛),在出世后同样度化了数以万计的圣弟子,但都示现无常。他们是以悲愿化现的殊胜、清净无垢之身,但这种应众生善缘而出现的现相也不能脱离无常,或者说不可能久住。

相比之下,自身既然是以业力而投生,做人的能量就十分有限,又不断地被劣缘的风所吹逐,由劣等习气使身体的幻轮不断相续着刹那即灭的显现,它决定是保不住的。不净、不自在、以惑业力运转的身体随时有可能坏灭,因此,我必须及时修行。我们要如是念念提醒自己

接下来,我们观察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一段简历(参阅附录二:释迦文佛出世简传),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要想在心田里了达圣者无常的内涵,进而形成法道上的观念,必须对其中的细节经过事相上的具体认识。此外,大家还要多多阅读诸圣者的传记,提醒自己时时想到:世上的圣者们都不能永存,何况我呢?自身微薄的性命注定是无常坏灭性,生存在世间的意义唯一是摄取佛法大义。

思考题

1、 了解释迦佛出世的情形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对于修无常有何必要?

2、 简述释迦佛出世因缘。

再者,我们还可以阅读佛的两大上首弟子——称为“第一双”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入灭经过(附录三:第一双的涅槃),以及第一大比丘尼大爱道连同五百阿罗汉尼示现涅槃的经过(附录四:大爱道比丘尼的涅槃),乃至世尊示现涅槃的经过(附录五:世尊的涅槃)来认识无常。

思考题

1、 简述第一双涅槃的经过。我们应如何缘此引生无常想而转心?

2、 简述大爱道比丘尼及五百阿罗汉尼涅槃的经过。我们应如何缘此引生无常想而转心?

3、 简述世尊入灭经过。

对比思维

此处的重点是对比思维。由见到不可思议的佛和圣者阿罗汉示现涅槃,反观自己虚假不净、随时会被死缘摧灭的身体,自然会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死亡,因此要及时修法。

强烈的对比,也就是先从因缘、体性、功德等方方面面观察而认识到释迦佛极其不可思议,再观察自身与佛相差悬殊。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积累功行,上升兜率天,并在无比吉祥的时辰降神母胎,以愿力投生,住胎时母亲非常吉祥;从右胁出胎,显现光明,随后在六方各走七步,宣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众多天神护卫,相貌极其殊胜;幼年时就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神力等,极其不可思议,毫无缺陷,处处具足无上功德的表相;后来修道而逐层超越,直到降伏魔众,终于证得无上果位;之后在人间这一期教法中示现圆满的教化事业等。

诸如此类,不难观察到世尊的超胜,可是因缘一到,仍然要显现老、病、死三相。如《长阿含经》中所说,不会因为他是佛就示现常住不灭,他在人类面前还是显现皮肤松缓没有弹性、身体衰朽、背痛等等,有各种老、病、死的苦相,最终示现无法抗拒无常而自然入灭,荼毗后,身体只剩下舍利。如此详细阅读整个过程,再对比自己这虚假、低劣、不净物堆聚的身,不难认识在世间范畴里,在有为法或分别心的境界里,它决定是无常性,决定无法久住而归于坏灭。

我们可以展开两方面的思维:一方面反照自身是以业力投生,由不自在的力量牵引心识投入母胎。住胎十月如处地狱,母亲吃热食时自己如同泡在沸水里,吃冷食时又好似卧入冰湖,走动时如被抛掷空中,坐卧时如被压在山下,母体里的饮食经过脐道输入自身时会发生猛利的苦触,诸如此类,住胎之苦数不胜数。出胎时被业风所吹,身体自然旋转,头部向下,经过母亲骨轮时极其艰难,如同感受众合地狱之苦,降生后只会“哇哇”大哭。随之而来的婴幼时期,自己也是幼稚无知。少儿时期开始受一些世间教育,熏染很多不清净见解,沾上自私、竞争、贪享受、散乱、放逸、自我表现等各种恶习气。到了十三四岁,随着生理的成熟,我执变得特别炽盛,表现为爱、取越来越强烈。之后的情形我们都很清楚,乃至自己的一生都是这样随业轮而转,就叫做“以恶业为因”。再者,一直被恶缘的风驱逼,不停地在各个地方扮演各种角色,与各种人、事接触,起各种分别、烦恼,造的几乎都是不清净的业。

身心的体性如何呢?未断烦恼的我们,四大毫无自在,譬如,患上心脏病、肺病、胃病、肝病等就苦得不得了。上了年纪,衰败的苦就非常明显,关节、内脏衰退,精力不够,所谓的风烛残年马上来临。即使不出现横死或特发性的因缘,还算比较平安,但也是脆弱得如同泡沫。而且,这虚假的身体中充满各种不净物,所谓的地有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所谓的水有血流、组织液等,所谓的风是指身体机能在不断运转,所谓的火是指体内的热量等。身中四大一旦紊乱、不协调就会发生各种病变,带来强烈的苦受。再者,如果出现偶发性的死缘,譬如一根刺刺入心脏,或者一团饮食噎在喉咙里,风运转不过来,马上就告以毙命。如是身体仅是以不净习气维持呼吸,使得蕴体相续,假如保护得好,在没有因缘来摧毁时,还能暂且安住一段时间;一旦业风吹动,出现死缘,则如广场中的油灯突然被风扑灭,五蕴这虚假的现相也将戛然而止,归于后世。我们应当认清这种情形。

另一方面,还要跟圣者们作比较。他们的所依身是如此殊胜、纯净、远离业惑的染污,他们身能放光,口不说恶语,心中具有智慧慈悲,所作所行随愿轮运转,然而,由于示现在苦谛的世间,示现在凡夫的生灭心前,他们不可能不最终灭尽。相比之下,自身是如此低劣、虚假、脆弱,根本无法抵制无始以来各种业的冤家,譬如突然被人掐住喉咙,或者喝水呛入气管,气不能运行,马上就会归于坏灭。

因此,还有什么理由相信自身如钢铁、金刚一般坚固呢?原来认为自己的智慧高、辩才好、事业大等等,如今跟圣者们对比,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有漏法的幻影。如果还要继续依恃自己的身体,还要以为它坚实、能常存、能保得住,就太可笑了,我们不应再有这种想法,应当发起无常观念,感觉到自己这凡夫的身体朝不保夕,何时灭、何处灭,都是不定的。

结合《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来深入理解圣凡层次差别的观修

如果大家感觉内心所现的还不是特别清晰,就可能是对有情圣凡层次差别的缺乏了知所导致的。比较圣凡需要从福德、智慧、力量等各方面的差别来引生定解,之后才发现原来佛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人。引导文中“不可思议”四字非常重要,表征与凡夫的极大差别。对此,我们可以结合《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来理解,会深入不少

譬如,佛一毛孔的福德都无数倍超过我们。南瞻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铁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两个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铜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洲金轮王的福德,比不上四大天王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四大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忉利天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也就是以下层的天众比天王,天王又比上层的天众,再比上层的天王,如是逐级对比六欲天、色界梵天,乃至色究竟天,就发现后者的福德超过前者福德的百千万亿倍。继续对比,一万亿个色究竟天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和一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相比,百千分不及其一;一万亿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个最后生菩萨福德的百千分之一;恒河沙数最后生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尊佛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分之一。

由此可知,佛具有极其圆满的福德,圣者阿罗汉福德的量也非常大,我们在他们面前的确微乎其微,只有一点点小福德。能吃一口饭、穿几件衣,或者条件再稍好点,觉得自己住豪宅、坐小车就不得了,实际连佛一根毫毛上微尘的福德量都比不上。

再说佛的相好,十倍所有有情福德聚成就佛的一个毛孔;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成就佛的一种随形好;千倍所有八十种随形好的福德,成就二十九相(除了白毫相、顶髻相和法螺相)中的一相,如是逐级比上去,最不可思议的是法螺相。可以想见,佛陀显现出的三十二相圆满身形,该是多么殊胜!

而我们的样子实在很难看,眼没眼相,鼻没鼻相,身没身相,不难推知,这低劣的身体一定是由下劣业所感。可是,连那样殊胜的佛身都示现涅槃,荼毗过后色身不再,何况我们呢?原以为自己青春、妙好,能长寿,即使老了,也要化化妆,表示自己尚且年轻,能活很久,可是,现在看来这很愚痴。佛陀如此光辉圆满的相都隐没了,我这黯淡丑陋、低级品质的相,还能保有多久呢?两者量级相差太远,业风到来,我必定归于坏灭。

再从力量上逐级比较,我等凡夫也的确是不值一提。可是,无上的佛已经示现圆寂,圆寂后父母所生的力量荡然无存,可见世间无常是怎样的铁律。而自身身力在佛陀面前如同蚂蚁般渺小、薄弱,无常的风吹来,岂不是立即坏灭?就好比劫末的毗岚风刮起,连须弥山都要垮倒,何况是一个小水泡?当然随时随处都会被摧灭。我们应当如是理解。

根据《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我们要先取得对具体等级的量的认识。佛曾经说道:父母生我身体所给的力量有多大呢?首先,十个人的力量加起来,等于一头凡牛的力量;十头凡牛的力量,等于一头青牛的力量;十头青牛的力量,等同一头小象的力量;十头小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大象的力量;十头大象的力量,等同一头青象的力量;十头青象的力量,等同一头红象的力量;十头红象的力量,等于一头白牙象的力量;十头白牙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宾陀山象的力量;十头宾陀山象的力量,等于一头香象的力量;十头香象的力量,等于一个力士的力量;十个力士的力量,等于一个大力士的力量;十个大力士的力量,等于一头猛象的力量;十头猛象的力量,等于一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十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等于半个那罗延的力量;两个半那罗延的力量,等于一个那罗延的力量;三百二十个那罗延的力量,就是如来父母所生身体的力量。如来色身的节节处处都有那罗延力自然产生。

与佛相比,不知我们相差多少倍了。佛连铁围山以及十方群山,用手都可以揉成粉末;我们这水泡般脆弱的身体,却连一百斤都背不动,走起路来骨节“吱嘎吱嘎”,像老爷车在响。如来的体魄是如此雄健、伟大,以至于每个关节都能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在如来威神力量的金刚身面前,我们就如同一片破叶、一个浮泡,能有多大力量、多大功能呢?在因缘到来时,大力之王的如来身尚且被无常大风摧灭,除了弟子们用以供养的舍利之外,什么也没有剩下;而我的力量是如此微弱,我的身体是如此脆弱,业风一旦吹来,这虚假的、四大不自在的浮泡之身必定马上死亡。身体的显现根本保不住,说不定哪时、哪处就会灭尽。

再说佛的智慧:假如四大部洲的上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境内所有江河巨浪滔天,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这种情形下,如来知道每一个水分子从哪里来,属于哪个洲、哪座城市、哪个区域,包括它从哪棵树的哪片叶子、哪朵花、哪个果子上滴下来等等,在一刹那间全都了了分明。

具有不如此可思议智慧力的世尊,在因缘到时也要示现无常,再不可能以如是色身对众生说法、开显无量法义。而我们是什么状况?我们的智慧衰退到听了两小时的课,课后却连三句话都想不起来。这种稀里糊涂、低劣残缺的意识状态,还能保有多久?不可能万年留存,决定会很快坏灭!

总之,在强烈的对比下,我们要观察到连最高的有为法现相——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佛色身都要示现无常,何况我这个相差无量无数倍的凡夫身呢?简直如同粪坑里的蛆虫,污秽、渺小、脆弱,我连一大桶水都提不动;吃点辣食,舌头、肠胃都要痛几天;又是近视眼,连眼前的人都看不清;稍有风吹关节就痛;忘性很大,近在眼前的事都记不起;几天不睡精神都会失常、出现幻觉等等,是这样的状况。我怎么可能不灭呢?我没有任何住持身体的功能!

通过胜与劣的比较我们应当如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起常执

通过胜与劣的比较,观察到自身是弱中弱、虚中虚、假中假、泡沫中的泡沫,实在朝不保夕,很快会死。我们应当如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起常执。

思考题

1、 对比思维的理路是什么?以释迦佛为例,详述对比圣士夫而思维自身无常的方法。

关于思择内情众生而修无常,在死时无法退却方面,《阿含经》中有很多具有深义的公案。

其实,祖师的教言都来自佛经,譬如,当死来临之际,以勇力、财富、智辩、美色、奔跑等都无法逃出,没有藏身之处,无法贿赂、收买,甚至以佛力也无法延缓,经中都有真实案例(见附录六:无常力最大;附录七:死无可避;附录八:赎死;附录九:除忧法)。对此,我们应当通过阅读来得到深刻的了解。

波斯匿王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执著–常执

比如说,波斯匿王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执著,大臣明白,如果直接告诉他母亲去世,他一定会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于是想出计策来开导他。大臣问他用五百老母、五百歌姬、五百珍宝、五百衣服等能不能赎命。波斯匿王当时很理智,说这些都没办法赎,但是,当他知道是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仍然无法接受,被常执心所牵来到佛前请问:有没有办法赎我母亲的命?如果可赎的话,用象也可以,用马也可以,或者用奴婢、仆人、城市、国界等等,只要能赎回命来,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甚至用全国人民可以赎回,那就用国人来赎,千万不要让母亲命终。可见,他还不承认死是决定的,不承认死亡来临时自己无力阻挡、用多少东西也赎不回。

这种潜藏的常执心理,其实我们都有。一旦遇到生命危险,只会想到如何免除,或者靠什么来抵挡。面对死亡绝不甘心、不接受、不认可,始终持有“我要活着”的心,无论如何都不想死,这就是严重常执。如果不破除它,修死亡无常注定是欲入无门。修死亡无常有三种根本,首先确信一定会死,死到临头无法挽回,要接受这种事实;进一步来说,死亡其实是紧迫到现前就可能死;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来面对死,而不是避开、抗拒或者坚决不承认。如是反、正两方面的心态有极大差别。

波斯匿王的公案极具深义,它暗示了我们的心,如果没有死的定解,其实通常就是如此。我们总想挽回死亡,一碰到生命危险就非常焦急,对死的态度是不愿意、不接受,根本不肯提及、不肯承认,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一直活在常执的欺诳中。

人们不肯顺服死亡,死亡到来时却只有难受。多少人活着的时候回避死,死亡降临时又特别恐慌,在不接受、不情愿中不得不死去。这种不肯认命,就如同一个男人被迫迎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为妻,再不愿意,也还是要结合。又如同做一项不喜欢的工作,再不愿意,也不得不做。或者一对恋人不愿分手,但又必须分开,这就使得内心发生很大的苦受。

再者,在生时没做好准备,死亡到来就会措手不及,决定在痛苦、无奈、悲凉、眷恋中离去,在强烈常执的驱使下,心思慌乱、非常可怜。而且,生前一直忙于现世法,为此造下诸多罪业,死后就会被牵往恶趣。

所以,死的认识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心态。既然无法避开,既然无常力量最大,我们就要接受事实。这一方面有助于退掉对世间的耽著,不再强求什么;另一方面有助于唯一希求解脱,一心归依三宝来解决死亡大事。

再看波斯匿王是如何除忧的呢?他听佛解释后就认清事实,用心接受,不再勉强,忧愁之刺也就拔除了

而我们不承认身体的无常,我们不断地美容、化妆,用好衣服包装,掩饰它无常、苦、不净的本面,其实这很愚痴,当身体的丑陋、衰老等逐渐暴露时,内心会相当恐慌。恐慌之际再进一步粉饰、包装,假装年轻:你看我一点不老。实际只是他不肯接受事实,活在很神经质的心态当中。

或者,我们认为爱情是美好、永恒的,不承认它不净,不承认它终究破灭。由于不接受有为法无常、苦的事实,总想保有它,不肯放下这种幻想,一旦出现无常,就无法排遣忧愁,也根本想不开。

其实,无常是贯彻到一切有为法上的铁律,我们应当了知它不可依靠,是有尽的法,终究会坏灭一空,因此,不必幻想怎样来保住它,或者用什么来赎回,或者去哪里避开等等,这些都不是随顺法的正确态度

波斯匿王之所以除掉忧愁,是因为他想开了,不再强求。他原先对母亲是常常不离左右,如今母亲突然不在就特别执著,母亲的离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难关。后来在佛的开导下突破心结,这个结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常执。既然任何有为法都像雪团、山丘一样保不住,就应该看开、超脱,没必要再妄生情执

为什么看开就能除忧呢?因为堪能接受。譬如,我认为四大和合的身体必然生病,所以真正生病时也能接受这一点,而不是死死地执著、强求不病。或者牙齿掉落、皮肤发皱,头发渐白,我也不强求,因为衰与灭就是有为法的现实,我服老,我能够淡然接受,也就没有了忧。佛引用四大山王的譬喻,说到老病死衰触天磨地,一起逼压而来,整个范围里的所有草木、茎干、鸟兽等都无处可逃,决定会被摧灭。也就是说,死亡根本就无法回绝、无法退却。

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万事万物一定会灭,一切有为法都不可依靠之后,才能从过去那种一定要保持的常执心态中脱出,才能不再为此烦忧。身体不好是自然的,它生病也是自然的,我坦然接受,虽然还是要吃药、治疗,但始终不强求;同样,老了也不化妆,因为无法再让它年轻,就如同无法使枯黄的花重回鲜艳一样;财产损失了也不去无谓地追忆、执著,就如同无法使水池永不干涸一样。世间之事无不如此,只有以“不强求”,才能远离难拔、难忍的忧刺

佛陀一再宣说,变易的法不能让它不变易,要死的无法让它不死,要灭的无法让它不灭,要离散的无法让它不离散法性即是如此,我们何必强求?聚的时候不必欢喜,走的时候也不必忧愁,因为强求也没用,无常的法不可能让它常存。

无常是有为法的法则,因缘尽时,一切必然坏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抵挡。上文中也说到,再多的军兵、武力、美色、财富、辩才等都赎不回来,想要赎回只是一种常执的妄想。当妄想歇下来,真正服输、真正清醒后,才会开启无常的观念,改变自己过去的看法、想法、做法,对世间不再抱持幻想,对生死、爱情、团聚、事业、财富等各种状况、遭遇都不强求,不依靠。东西旧了,人走了,我们不会再幻想回到过去,因为这是即便佛陀来临也无法改变的无常铁律。

公案中,佛陀指出无常的力量最大,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观念。无常来临时,能不能以佛力抵挡呢?无法抵挡。从大力士们想做一项轰轰烈烈、震惊世界的事却无能为力开始,到世尊轻而易举地把巨石抛到梵天,之后立即把它竖起,表明如来父母所生色身之力在世间无可匹敌。之后,又以层层对比的方式突显出佛的智慧力、神通力。也就是说,即使以须弥为纸、大海为墨,穷劫书写也写不尽舍利子的智慧;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里充满了舍利子尊者,这些智慧的量总计起来也比不上佛智慧力的无数分之一。再者,目犍连尊者翻开大地如同翻一片树叶一样,然而,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目犍连尊者也比不上佛神通力的无数分之一。如是校量各种力后得出:佛陀的力量不可思议,无常的力量最大,诸行无常的法印无可翻转。

如来色身之力是在众生面前示现的有为法;舍利子、目犍连成就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也是在世人面前显现的因缘所生法;佛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一切功德、事业、能力等也是因缘所生法。当无常到来时,无与伦比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都无法抵挡,世尊当晚就要趣入涅槃。两大尊者也很了不起,然而无常来临时,目犍连尊者遭受业报,被梵志们打得全身烂尽而趣入涅槃;舍利弗尊者也示现生病,需要人服侍、清理大小便,随后入灭。当无常到来时,他们当初的神通表相、智慧表相在世人面前还有存留吗?没有。

为什么说无常力最大呢?我们可以观察,当无常到来时有没有力量能抵挡。如果谁能击退无常,说明比无常力量大,否则,只能说明无常力最大。然而,以覆盖一切、最高级别的佛陀来说,最终都要示现在无常的牵引下趣入涅槃,在有为的现象里,还有什么法能逃出呢?当无常到来时,有什么办法能抵挡吗?显然无可奈何。无常,是世间最显赫的定律。

一切都再再地告诉我们,有为法绝对无法常存,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无常变为常。这就是佛所说的法印,教我们认输,教我们一定要生起无常观,不要依恃任何事物。

结合自身来说,也是决定死亡,这一点无可逆转。世人都抱着长生不死的愿望,进而修仙、修道想求不死,然而到今天为止,有谁生而不死了吗?没有。无常才是有为法的铁律。

(本讲记中,“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科判的原文后三段讲记暂未收录。)

思考题

1、 如来色身之力、神足力、智慧力的状况分别如何?为什么说无常力超过一切力?对于“无常力最大”这个公案,如何在自身上思维而引生无常的定解?

2、 “死无可避”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

3、 波斯匿王母亲去世的公案中:

(1) 国王听完大臣的话后心态如何?他明知道命不能赎回,为何仍然无法除忧?

(2) 世尊是如何开导国王的?

(3) 什么是常执心理?

(4) 国王最终是如何除忧的?为什么能除忧?

附录一:毗婆尸佛出世因缘

毗婆尸佛出世因缘

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由右胁而入,正念不乱。当时,大地震动,光明普照世界,日月照射不到的地方都呈现大光明,幽冥世界的众生能互相看见,也能知道往哪里去。光明又照射到魔宫,使诸天、帝释、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众生都普遍蒙受光明照耀,诸天的光明自然隐没不现。

毗婆尸菩萨在母胎时专念不乱,有四天子持着戈矛在一旁侍卫,人和非人都不能侵扰。

再说,菩萨降神母胎时专念不乱,因此,母亲身体安稳,没有恼患,智慧增长。母亲自己能观见胎中的菩萨身具足诸根,如紫磨金色,无有瑕秽,就如同有眼睛的人看到清净的琉璃瓶般,内外清澈,没有障碍。而且,母亲心地清净,没有各种欲想,不被淫火所烧燃、逼迫。以菩萨清净心的加被,母亲奉持五戒,梵行清净,深信仁爱,成就各种善行,身心安乐,无有畏惧。以此因缘,母亲身坏命终将生往忉利天。

菩萨降诞时从母亲右胁出生,大地震动,光明普照。当初入胎,也是幽冥之处无不蒙此光明照耀。菩萨从右胁出生,专念不乱,菩萨的母亲也是手攀着树枝,而不是坐或躺着。那时,四天子手捧香水,站在佛母前说:“稀有啊,天母!现在已生圣子,勿怀忧戚。”菩萨诞生时身体清净,不被秽恶所染污,就像有眼目的人以清净明珠投在白缯上,两不相污,因为二者都是清净的缘故。菩萨降世也是如此。再说,菩萨堕地,在没有人扶持的情况下走了七步,又遍观四方,举手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当时,有两口泉涌出一温一冷的水,以供太子沐浴。

太子初生时,父王盘头召集相师和各种具道术者来给太子占相,卜其吉凶。相师们受命后上前揭开衣服,见到太子所具足的种种相,预言说:“具有此相者未来的前途决定是两种:如果在家,将做转轮圣王,统御四天下,具足四兵,以正法治国,一切判决无有偏曲冤枉,其恩惠普及天下,七宝自然出现,千子勇健,能摧伏外敌,不必动用武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假使出家学道,将成就无上正觉。”于是,诸相师对国王汇报说:“大王所生的太子具足三十二相,未来的前途决定是两种:在家做转轮圣王;出家将成无上正觉。”

那时,父王殷勤再三,再次询问相师们:“你们再看看太子具足的三十二相分别叫什么?”相师们就揭开太子的衣裳,宣说三十二相:“一、足安平相:足下平满,踩在地上非常安隐;二、足下千辐轮相:双足底都有毂网轮纹,千辐具足,光光相照……乃至三十一相,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如果拉出,则长达一寻,如果放回,则右旋螺状犹如真珠;三十二相,顶有肉髻。”

毗婆尸菩萨诞生时,诸天在虚空中手持白盖宝扇,来遮住寒暑二气、风雨和尘土。在幼小时,父王遣令四个乳母抚养太子,分别负责乳哺、澡浴、涂香和娱乐。她们无有懈倦地欢喜养育太子。在童年时,全国男女瞻视太子心无厌足。他们都来争相抱持太子,如同观看妙宝之花一样。太子出生时,眼睛不眨,如同忉利天人。以眼睛不眨动的缘故,取名为“毗婆尸”。而且,菩萨声音清澈、柔软、和雅,犹如迦陵频伽鸟声,眼力则能彻见一由旬处。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在天正堂中以道法开导、教化,恩德普及天下百姓,名望与德行也远闻诸方。

太子少年时想出去游观,让御车夫整备宝车到园林里巡行游览。车夫当即严备车马,完毕后禀白:“现在是出行之时了。”太子就乘着宝车前往园林。中途见到一位老人,头发苍白,牙齿掉落,皮肤蹙皱,身体驼背,拄着拐杖非常吃力、气息急促地走在路上。太子就回头问侍者:“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老人。”又问:“什么是老?”回答:“老就是在生的寿命快要穷尽,残年不多,所以叫做老。”太子又问:“我也将要这样,不能避免灾祸吗?”回答:“是的,有生就有老,不分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告诉侍者返驾回宫后,静默思维,想到“这老苦,也将在我的身上发生。”

那时,父王问侍者:“太子这次出游,玩得开心吗?”回答:“怏怏不乐。”又问:“那是什么缘故?”回答:“路上遇到老人,所以不快乐。”当时,父王默自心想:“从前相师们曾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心不欢喜,难道是出家的征兆?我应当设立方便,使他处在深宫中,以五欲娱乐来适悦内心,不再想出家。”随即严饰宫馆,挑选宫女供太子娱乐。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又让车夫严办车驾,准备出游。在途中遇到一位病人,身体羸瘦,肚腹庞大,脸色黑黄,独自卧在粪秽中,没有人照顾,病得非常痛苦,口中说不出话。太子问车夫:“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病人。”又问:“什么是病?”回答:“病就是各种疼痛逼迫自身,生死不可预测,所以叫做病。”又问:“我也会生病,不能避免这灾祸吗?”回答:“是的,有生就有病,不分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告诉车夫返驾回宫。太子回宫后静默思维,想到“这病苦,我也不能避免。”

那时,父王再次问车夫:“这次太子出游快乐吗?”回答:“不快乐。”又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路上遇到病人,所以不乐。”于是,父王默然思维:“从前相师们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心情不悦,莫非是出家的先兆?我要再次设立方便,增加一些歌舞来取悦于他,使他不再想出家。”于是又装饰宫馆,挑选了一些宫女供太子娱乐。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又教令车夫严备车马要出去游观。路上遇到一个死人,彩色的缯幡在前后引导,家亲眷属们悲哀号哭,送他出城。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死人。”又问:“什么是死?”回答:“死就是命终。先是风大灭,再是火大灭,接下来诸根败坏,生死异路,存活者跟死者永别,再也不能相见,这就叫死。”太子又问:“我也将会如此,不可避免这种灾患吗?”回答:“当然,有生就有死,不分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让车夫返驾回宫。太子独自静默思维,想到“这死苦,我也不能避免。”

那时,父王又问车夫:“这次太子出游,玩得快乐吗?”回答:“不快乐。”又问:“什么缘故呢?”回答:“路上遇到死人,所以不快乐。”父王独自默默思维:“从前相师们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不快乐,是不是要出家了?我还要再设方便,增加一些歌舞来愉悦他的心情,让他不思出家。”于是,当即严饰宫馆,选取宫女来供太子娱乐。

又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再次令车夫备驾出游。中途遇到一个沙门,穿法服,持钵盂,目视前方地面而安详行走,太子就问车夫:“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沙门。”又问:“什么是沙门?”回答:“沙门就是舍离恩爱、出家修道的人,他们调摄诸根,不染外欲,以慈心对待一切,无所伤害,遇到苦不忧戚,遇到乐不欣喜,能像大地一样安忍,所以叫做沙门。”太子说:“好啊!这种道能真正永断尘劳的系累,微妙清虚,这才是快意、安乐。”于是下令御者回转马车来到沙门身边。当时,太子问沙门:“你剃除须发、穿法服、持钵盂,志求什么呢?”沙门回答:“出家是为了调伏心意,永远脱离尘劳垢染,以慈心爱护一切众生,无所扰乱,虚心静默,唯一志求法道。”太子说:“善哉!道才是最真实的。”随即命令车夫:“带着我的宝衣和宝车回去禀告大王,我就在这里剃除须发,穿三法衣,出家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调伏自心,舍离尘垢,清净地独自居住,以此来寻求无上大道。”

于是,车夫就带着太子所乘的宝车和衣服回宫,奉还国王。太子也从此剃除须发,穿三法衣,出家修道了。

释迦佛对比丘说:太子见到老人、病人,从而了知世间苦恼,见到死人,恋著世间的情也就随之息灭;又见到沙门,于是廓然大悟。下宝车时,太子步步远离对世间的缚著,这可谓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远离。

当时,国中人民听说太子剃除须发,身穿法服,手托钵盂,出家修道,都争相转告说:“这种道一定是真实的,才让太子舍离家国荣耀之位,抛弃世人所爱重的一切。”于是,国中八万四千人都去归附太子,想做弟子出家修道。太子当时就纳受他们,并跟这些人一起游历,在在处处教化有缘的人们。从一村到另一村,从一国到另一国,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恭敬地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来作供养。

菩萨心想:“我和大众游行诸国,人间混乱喧闹,并不适合我。什么时候能远离大众,在闲静处求证真实法道呢?”随后,菩萨很快满足志愿,来到闲静处专精修道。菩萨又思维:“众生真可怜,长久处在愚痴黑暗中,所受生的五蕴身如此危脆,是生、老、病、死等各种苦的积聚处,从此处死,在彼处生,又从彼处死,在此处生,都是因为苦的五蕴身而流转无穷,我该如何认清这苦蕴而灭除生、老、死呢?”

菩萨又这样想:“生死到底从哪里来?依什么因缘而有呢?”于是以智慧观察它的来由,原来是从“生”而有“老死”,“生”是“老死”的因缘;“生”又是从“有”而起,“有”是“生”的因缘;“有”是从“取著”而生起,“取著”是“有”的因缘;“取著”是从“贪爱”而生起,“贪爱”是“取著”的因缘;“贪爱”是从“领受”而生起,“领受”是“贪爱”的因缘;“领受”是从“触”生起,“触”是“领受”的因缘;“触”是从“六入”而起,“六入”是“触”的因缘;“六入”是由“名色”而起,“名色”是“六入”的因缘;“名色”是由“识”而起,“识”是“名色”的因缘;“识”是由“行业”而起,“行业”是“识”的因缘;“行业”是由“痴”而起,“痴”是“行业”的因缘。以“痴”这种因缘生起“行”,以“行”这种因缘而有“识”,以“识”这种因缘而有“名色”,以“名色”这种因缘而有“六入”,以“六入”这种因缘而有“触”,以“触”这种因缘而有“受”,以“受”这种因缘而有“爱”,以“爱”这种因缘而有“取”,以“取”这种因缘而有“有”,以“有”这种因缘而有“生”,以“生”这种因缘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苦自性的五取蕴是由生而出现,这就是苦集。菩萨思维此苦集蕴时,生起了智慧、法眼,乃至觉证。

那时,菩萨又思维:“什么法没有的缘故而没有老死呢?灭除什么法的缘故,老死也灭尽呢?”于是以智慧观察它的缘由:“生”没有的缘故,“老死”便没有,“生”息灭的缘故,“老死”就会息灭;“有”没有的缘故,“生”便没有,“有”息灭的缘故,“生”便息灭;“取”没有的缘故,“有”便没有,“取”息灭的缘故,“有”也就息灭;“爱”没有的缘故,便没有“取”,“爱”息灭的缘故,“取”也会息灭;“受”没有的缘故,就没有“爱”,“受”灭的缘故,“爱”也息灭;“触”没有的缘故,就没有“受”,“触”灭的缘故,就息灭了“受”;“六入”没有的缘故,就没有“触”,“六入”灭的缘故,就息灭了“触”;“名色”没有的缘故,没有“六入”,“名色”灭的缘故,“六入”也就息灭;“识”没有的缘故,就没有“名色”,“识”灭的缘故,“名色”也灭;“业行”没有的缘故,没有“识”,“业行”灭的缘故,“识”也灭;“痴”没有的缘故,没有“业行”,“痴”灭的缘故,“业行”也息灭。这就是以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如是思维苦蕴灭时生起了智慧、法眼乃至觉证。当时,菩萨以逆式和顺式观十二因缘,如是了知、如是证见后,就在座上成就了无上正等菩提。

毗婆尸佛初成道时修两种观:一、安稳观;二、出离观。释迦佛对此赞颂道:“如来无等等,多修于二观,安稳及出离,仙人度彼岸。其心得自在,断除众结使,登山观四方,故号毗婆尸。大智光除冥,如以镜自照,为世除忧恼,尽生老死苦。”(无等等的如来多修持两种观:安稳观和出离观,大仙人修证究竟已到达彼岸。他的心已得自在,断除各种烦恼结使,如同登山观见四方的景象一样,如来的胜观明照一切,因此称为“毗婆尸佛”。大智慧光明遣除冥暗,又如同以镜子自照脸部而无不彻见明了,如来为世人说法,遣除其内心的忧恼,穷尽他们生、老、死的苦流。)

毗婆尸佛在闲静处又这样思维:“我现在已得无上之法,甚深微妙,难解难见,寂灭清净,只有智者才能了解,不是凡愚所能了知。因为众生偏离了实相,怀着不同的固执、见解、感觉、修学,依着他们不同的见解,各自乐于凡庸的所求,致力于自身所串习的法。所以,对于无上法的甚深因缘不能了解,对于穷尽贪爱的涅槃境界也就更加难以了解,我如果为其宣说,他们必定不了解,反而会生起反感、触恼。”如此思维后,默然不说法。

当时,大梵天王知道毗婆尸佛心中所想,就暗自思维:这世间就要败坏,太可怜了,只有毗婆尸佛才了知甚深微妙之法,却不欲宣说。”于是,在力士伸手臂的工夫里,从梵天宫忽然下降人间,站在佛前,头面礼足,退立一面。这时,梵王右膝著地,双手合掌启白佛说:“唯愿世尊应时说法!现在众生类尘垢微薄,诸根猛利,有恭敬心,容易开导教化。他们怖畏后世无可救赎的罪业,有这种畏惧心的缘故,能息灭恶法,出生善道。”

佛告诉梵王:“如是如是!确实像你所说的,但我在闲静处暗自想到:所得正法甚深微妙,如果为众生类宣说,他们必定不了解,反而生起烦扰,所以我默然不想说法。我从无数阿僧祇劫以来勤苦不懈地修持无上大行,现在才获得这难得之法,如果给具足淫、怒、痴的众生宣说,他们必然无法承接、受用,只是我自己白白劳累而已。此法微妙,与世间法相反,众生染在欲尘中,被愚痴冥暗所覆盖,无法信解。梵王!我观察到这些,所以默然而不欲说法。”

当时,梵王再次劝请,殷勤恳切以至再三,说:“世尊!如果不说法,现在世间就会败坏,极其可哀、可愍。唯愿世尊应时宣演无上法轮,不要使众生堕落恶趣!”那时,世尊三次听到梵王殷勤劝请,就以佛眼普观世界:众生的障垢有厚有薄,根性有利有钝,教化有难有易。易受教者畏惧后世罪恶,能息灭恶法,出生善道。就像青、黄、赤、白四色莲花,有的才出淤泥还没到水面,有的已出淤泥刚到水面,有的脱出水面尚未开放,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能不被水所染著,容易开放,此世界的众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世尊对梵王说:“我怜愍你们,现在要开演甘露法门,此法甚深微妙,难可解知,这是为信受乐听者而说,不为触恼无益者而说。”

梵王知道佛已接受祈请,他欢喜踊跃,绕佛三匝,头面礼足后忽然不现。他离去不久,如来在寂静中自己思维:“我现在先为谁说法呢?”随即想到:“应当进盘头城先给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开演甘露法门。”于是,如来在力士屈伸手臂的工夫里,从菩提树边忽然隐没,来到盘头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毗婆尸佛告诉守苑人说:“你可以进城,跟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说:‘你们知道吗?毗婆尸佛现在在鹿野苑,佛想见你们,你们要知道现在正是时候。’”当时,守苑人领受教令,就去他们那里宣布佛语。二人听后,来到佛的处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

佛渐次为他们说法,教授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界秽恶不净,上界其实也有烦恼后患,或者说不免下堕。佛陀赞叹只有出离才最殊胜微妙,清净第一(毗婆尸佛当时宣说了世出世间的正法。世间正法方面,宣说的是能成就增上生的施论、戒论和生天论;在出世决定胜正法方面,开示了三界皆非安宁之地,都是苦性,我们只有从三界中寻求度脱的法道,来达到永远寂灭)。世尊见他二人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就为他们宣说苦圣谛,演述开导,又分别宣布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指出苦的要道——寂灭苦的道谛)。

当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就在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白布容易染色般,他们很容易就熏染到正法而得成就。于是,地神宣唱道:“毗婆尸佛在盘头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这是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以及其余世人所不能的。”如是辗转宣布,声音传到了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须臾顷已经传到梵天。

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见谛而得圣果,真实无欺,成就了无所畏惧,于是对毗婆尸佛说:“我们想在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我法清净自在,以修行能穷尽苦的边际。”当时,两人就得到具足戒。不久,如来又以三事示现:一、神足,二、观他心,三、教诫(即运用三轮——神变轮、记心轮、教诫轮来作教化),他们也就当即得到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

那时,盘头城内的人们听说这二人出家学道,穿著法服,持钵盂,净修梵行,都相互转告:“毗婆尸佛的道一定是真实的,才使这等高贵的人舍弃世间的荣耀、地位,放弃所爱重的一切。”

于是,城内八万四千人前往鹿野苑中毗婆尸佛的住处,头面礼足,退坐一面。佛渐次为大家说法,宣说施论、戒论、生天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等等。当世尊观见大众已经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后,就宣说苦圣谛,敷演开解,以及分别宣布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这时,八万四千人当即在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就像白纸容易染色般,他们见谛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随后启白佛陀:“我们想在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说:“善来,比丘!我法清净自在,以修行能穷尽苦的边际。”这时,八万四千人当即获得具足戒。具戒不久,如来以三事教化:一、神足;二、观他心;三教诫,他们就得到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现前。

又有八万四千人听说佛在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是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以及其他人所不能转,就共同前往盘头城毗婆尸佛的处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当时佛也如是说法,盘头城里于是便有了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提舍比丘、骞荼比丘在大众中上升虚空,身出水火,显现各种神变,为大众讲说微妙之法。那时,如来默默心想:“现在城内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僧,应派他们到四处游化,两人一对,结伴而行,在在处处传播佛法,六年后再回到城中宣说具足戒。”

当时,首陀会天知道如来的心意,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就从彼天退没,忽然来到此地,在世尊前头面礼足,退立一面,片刻后启白佛说:“如是,世尊!这盘头城内的比丘很多,应分布到各地游行,六年后再返回此城说具足戒,我将守护他们,使诸魔得不到扰乱的机会。”那时,如来听到天人的话语,默然许可。

首陀会天见佛默然许可,就顶礼佛足,忽然不现,回到了天上。他回去后不久,佛告诉诸比丘们:“现在城内比丘很多,应当分布在各地游行教化,六年后再返回集中,宣说具足戒。”于是,诸比丘领受佛的教令,执持衣钵,礼佛而去,两两结伴到各地宣扬佛法。

首陀会天在一年后告诉诸比丘:“你们游行已经过了一年,还剩下五年。你们要知道,六年完毕要回城说戒。”如是到第六年时,天人又告诉说:“六年已满,应当回去听佛说戒。”诸比丘听闻天语后就收拾衣钵,返回盘头城,来到鹿野苑毗婆尸佛处,头面礼足,退坐一面。

当时,如来在大众前上升虚空,结跏趺坐,讲说戒经:“忍辱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忍辱是第一的,佛说涅槃最为清净、无上。仅仅剃除须发却损害其他众生,不能称为沙门。)那时,首陀会天离佛不远,以偈颂赞叹说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止观具足,成最正觉。愍群生故,在世成道,以四真谛,为声闻说。苦与苦因,灭苦之谛,贤圣八道,到安稳处。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在大众中,如日光耀。”(如来有微妙的大智慧,是世间的无上尊者,具足止观,成就无上正觉。以哀愍众生的缘故,在世间成就佛道,以四圣谛为声闻宣说。了知苦和苦因,通达灭苦之谛以及灭苦的圣贤八正道,由此到达无苦的安稳之处。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在大众中犹如日轮般光显照耀。)宣说此偈后忽然不现。

附录二:释迦文佛出世简传

释迦文佛出世简传

释迦文佛简传,如《悲华经》、《六度集经》等中所说:

世尊因地发下五百大愿,在历劫中行持无数菩萨行为,当菩萨愿行圆满,住在兜率天宫时,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劝请菩萨下生。菩萨观察释迦族净饭王具足六十四德,圣后摩耶夫人具足三十二德,之后菩萨以象形入母胎。王宫顿时瑞相纷呈,香气芬馥,珍宝充满,莲花如轮,凤凰前来集会。当菩萨处在母后右胁时,住处呈现宝殿的形相。等到弗沙星将要与月会合,雪山狮子、大象的幼子都来围绕王城。

摩耶夫人游览蓝毗尼园,站在波叉宝树下,身放异彩,右手攀着树枝,这时,菩萨安详从右胁降诞,随后在四方上下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人间才得以瞻睹六道救主的容仪。菩萨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使天眼也不能见其顶端。按照俗例,王者生子后一定要带他到天祠去拜谢,而当到达时,天像都从座位起身,礼拜迎接菩萨。

菩萨七岁入学堂,自己向老师说到六十四种奇书,问老师要传授哪种?老师回答:“我连书名都没听过,怎敢说传授?”太子长大后,国王担心他出家,想要疾速为他娶妻。当时大臣们都共同推举宰官执杖女耶输陀罗,具足妇德,只是怀疑菩萨文弱,因为宰官的家法一定要纳技能超人者作女婿。于是,菩萨前去参加技能测试。途中,车乘经过一头死象,菩萨用左脚趾踢飞死象,竟然越过七层城墙而落下,形成一个大坑。比试射击时,菩萨拉弓,结果弓当即断坏。当取来王宫先王的大弓,那些释迦族子孙都张不开弓,菩萨却能忽然发射,好像根本不必用力,而且,弓声遍传迦维罗城。城中人民都惊问:“这是什么声音?”统计菩萨一箭射穿的铁鼓、铁猪、铁树,总共长一百里。到箭没入处,就射成一口井。可见,哪里有人能超过菩萨的技艺呢?

菩萨娶妻后,使宫中八万四千宫女都发无上真正道义。那时,兜率天有天子说:“应当出家”,并安住宫殿虚空,诵《劝请出家偈》。宫中诸乐器自然发音,赞叹菩萨过去世的苦行,预告成佛功德等。菩萨在默默中识得本因,再加上曾经出城四门,出东门见老人,出南门见病人,出西门见死尸,出北门遇到沙门,因而慕求修道,发起四弘誓愿:“我当救济生老病死三界缠缚,入于俗世,使人们远离贪爱;我要显示清净眼,内外平等,使众生永断嗔恨;我要开化众生,破除我慢邪见,使成正觉;我应说法,使愚痴五趣永断轮回。”

父王当然知道他的志愿,恐怕太子不辞而别,就令人挖下深邃的护城沟,又围以高大的墙,使城门开关的声音都能传到四十里(如果太子不辞而别,经过城门时,只要城门打开,声音就会传到四十里,城内就能知道太子离家出走)。菩萨对父王说要出家,父王说:“你有什么事情,我都能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衰不老,恒时少壮,无病长生。”父王说:“这事很难办到,你再说其他,可以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受后有。”国王假装答应。同时选拔五百个勇壮之士,披甲持兵器,在四面八方六时巡逻守护,不让太子出宫。

菩萨在中夜起身,让车匿备马。四天王随后捧着马足腾空而起。以天神威力的加持,守护王宫的壮士以及宫内的宫女们,这些内外的一切巡护者都睡得死死的,于是,太子得以顺利出宫。

在古仙人苦行林中,太子下马后安慰车匿,并解下头髻中的摩尼宝,托车匿转呈父王;解下身上的璎珞,让他奉上姨母;解下其他装饰品,赠给夫人。菩萨又教车匿向父母、夫人善加开解:“我不是出于不孝,也不是嗔心,我是为了拔济众生出离生死而出家,没有证菩提终究不回宫。”车匿悲哀地哭泣,宝马弯曲前膝,舔着菩萨的脚悲鸣,菩萨摸着马头说:“你所作已办,不要再哭了,将来会很好地报答你。”于是,菩萨取车匿腰间所配的摩尼剑,自己剃发抛在空中,天帝释立即用天衣承接,随后返回三十三天造塔,永远供奉。净居天知道菩萨心事,便化现成人献上袈裟。菩萨披上袈裟后,哭着告别车匿说:“我现在才叫做真正的出家,你回去好好传报一声。”

菩萨最初依阿罗逻仙人得无所有处定。进入灵鹫山以后,频婆娑罗王请菩萨共同治理国家,菩萨舍离而去。在尼连河畔的寂静处六年修苦行,每天吃一粒麦。身体非常瘦弱,眼睛凹陷得像井底星(意为眼窝凹陷,像是亮闪闪的星星落入深井),顶上干枯得像暴干瓢(晒干的瓜),摸着腹部能触到脊背(说明身上没有肉),坐在地上的印迹如同马的脚印(臀部只有骨头,坐下去的印迹犹如马蹄印一般小)。菩萨住在第四禅中,远离喜乐分别,内在的风不动。魔王一直守在旁边,六年都找不到干扰的机会。当时,为了后代的人能知道精进,知道忍苦修行,菩萨示现如是情形。

之后,菩萨又为大众示现仅仅苦行也得不到菩提,而应趣于中道,因而略微受用一些美食,使身体得以恢复精力。当时村里有十位童女,各自供养滋补品,使菩萨色相越来越光悦。其中一位叫“善生”的童女煮了乳糜,菩萨接受后到菩提树下,放大光明,遍照无数世界,使恶趣众生离苦,人天普乐。释提桓因变成刈草人,供养吉祥草用于敷座。菩萨发下宏誓:“不证菩提,终不起座。”上座后,顿时证得方广神通游戏大庄严定,现无量身,各自坐在狮子座上,使恶道众生都能睹见。

当时,魔王波旬依次派遣魔子魔女,显露狰狞或妖媚的姿态环绕菩萨,着着进逼,然而菩萨的心终究不动。天神地祇各各赞叹菩萨神力,并亲自现身证明菩萨宿世供养布施的功德。随后,大地六种震动,魔军大败。

菩萨初夜得智慧明了,摄持一心而得天眼通;中夜证得宿命通;后夜明星出,具足三明,成正等觉,上升虚空,广现瑞相。诸天欢喜,散花赞叹。十方如来各自以宝盖覆菩萨顶,宝盖中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净土,各自以梵音赞叹如来功德。

佛证得正觉后,七天不起座,七七日不食,以禅悦为乐。两个富商经过,他们的牛自动停步不前,牛奶自然变成醍醐。于是,四天王各自献钵,佛用神力合成一个,来盛放商人供养的食物。佛为他们念《吉祥颂》,授记将来作佛。由于世尊的证量远离心、意、识,众生无法了解,世尊便又默然而住。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释提桓因、四天王众三度劝请佛转法轮,佛自思维:“对于正定聚的众生,即使不说法,他们也能明知;对于邪定聚的众生,即使说法,他们也不能了知;对于不定聚的众生,如果说法,他们能了知,否则便不能了知。”于是缘不定聚众生发起悲心,要兴起传法大事。

通过观察,处所选取鹿野苑,因为九万一千俱胝佛都在此处转正法轮,出生一切甚深微妙之法。

接下来观察法器:聪明的罗摩子堪为法器,但他已命终七天;聪慧的阿罗逻也已命终三天,因此,应取五名跋陀罗 。他们正在鹿野苑,佛便亲自前往。

五人最初见佛从远处过来,都认为他是起初苦修、最终放弃的懈怠人,不必对他恭敬请问。可是,事实上众生没有见佛而仍能安坐的,佛到了近前,他们自然须发脱落,披袈裟,成为沙门。佛初夜默然而住,中夜安慰五比丘,后夜就为他们三度宣说四圣谛,于是五比丘都证得阿罗汉果。

那时,祀火迦叶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都恭敬奉养他。佛随后前去度化迦叶,先是在石屋里慑伏毒龙,把毒龙藏在钵中。迦叶祀火,火不能燃起,问佛,佛说:“要燃了。”火应声就燃起。祭祀结束,想灭火却灭不掉,又问佛,佛说:“该灭的。”火便应声而灭。诸弟子要劈柴祭祀,举起斧头停在空中,劈不下来,佛说:“当下。”斧头就应声劈下。等到劈下后,斧头又举不动,佛说:“当举。”斧又应声举起。迦叶要供佛饭食,佛在茶熟的时候取来四洲各种奇特果实来共同享用;饭食完毕,佛想洗浴,于是指地成池;澡洗完毕准备出池,指着池边的树,树枝就自然垂下靠近佛,佛攀树枝走出澡池;想要浣洗,指向大地,就得到了捣衣石。佛过尼连河时分开水流,使它们各自涌向左右两边,佛便从中间走过。佛陀举步生风,甚至使河床的尘土飞飞扬扬。迦叶还以为水涨了,就乘船去救,结果佛从船底上来,船底依然如故,并无任何破损。迦叶心想:“神奇是很神奇,但不如我得阿罗汉道。”佛说:“你不是阿罗汉。”当时迦叶吓得毛发都竖起来了,惭愧地顶礼说:“大圣者是不是知道我的心念?”迦叶继而对弟子们说:“佛能以三事教化:一、神通变化;二、以智慧了知他心;三、善知烦恼,能应病与药。我们应共同归依佛。”

佛度三迦叶后,又度舍利弗、目犍连,以及他们各自带领的二百五十人出家,使他们都成就阿罗汉果。

佛久别父王十二年后,父王请他回宫,于是佛陀给父亲、姨母和夫人说法。姨母是最先得度的大比丘尼,随后是亲弟难陀等归依。父王特别挑选五百人出家,随侍在佛陀座下。其后,佛到灵鹫山、舍卫国等处宣说三藏十二部。在各自咐嘱大弟子后,佛陀将要示现涅槃。

附录三:第一双的涅槃

第一双的涅槃

那时,世尊带着比丘们,带着舍利弗、目犍连等,游历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夏安居后,世尊告诉舍利弗:“一千二百五十弟子,现在因你们而在这里夏安居,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当取灭度。舍利弗!怎么样,你能给诸比丘们说法吗?我现在脊背痛,想休息一下。”舍利弗回答说:“可以。世尊!”于是,诸比丘们在舍利弗面前受教。

尊者大目犍连到达时,搭衣持钵,想入罗阅城乞食。当时,执杖梵志们远远见目连过来,都集合起来商量说:“在沙门瞿昙的弟子中没有超过此人的,我们把他围起来,然后打死他。”于是,那些婆罗门一起围着目犍连抓住他,各自用瓦片、石头狠狠击打,之后抛弃而去。当时,尊者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痛,骨肉都烂尽了,伤势极重,忍受着无法描述的剧痛。

这时,尊者心想:“这些梵志们围打我,我骨肉都烂尽了,他们又把我扔在这里。我现在身体到处都痛,极度地疼痛,又没有力气回到竹园,我现在可以用神足通回到精舍。”于是,目连尊者以神足通返回精舍,来到舍利弗那里,在一边坐下。

这时,尊者大目犍连对舍利弗说:“那些执杖婆罗门围打我,我全身的骨肉都烂尽了,身体疼得无法忍受,我现在想取涅槃,为此来向你辞别。”

舍利弗问:“你在世尊的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为什么当时不以神足通避开呢?”目连回答:“我宿世造恶极其深重,该受报时终究无法回避,并不是无缘无故受此报应的。现在身体极度疼痛,所以向你辞别,我要取涅槃了。”

舍利弗说:“如果有诸比丘、比丘尼修习四神足,常常具体地演说四神足的功德,成就四神足后,假使心中想安住一劫、超过一劫,乃至不涅槃都能成办,为什么你不住世而要灭度呢?”

目连回答说:“是的,舍利弗!如来说:‘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即使是想住寿经劫,也可以办到。’只是,如果如来住劫,那么我也住劫,但现在世尊很快就要趣入涅槃,众生类寿命极短,而我又不忍眼见世尊趣入涅槃。况且,我的身体极为疼痛,想要取涅槃。”

这时,舍利弗对目连说:“你稍等一下,我要先取灭度。”当时,目连尊者默然不答。

那时,舍利弗前往世尊处,头面顶礼,在一面坐。之后对世尊启白说:“我现在要取灭度了,希望如来听许。”

这时,世尊默然不答。舍利弗再三启白世尊说:“现在是时候了,我要取涅槃了。”

世尊对舍利弗说:“你现在为什么不住一劫,乃至超过一劫呢?”

舍利弗启白世尊说:“我从世尊处亲自听闻、亲自承受:众生类寿命极短,最长不过百年,因为众生命短,所以如来寿命也短。如果如来住寿一劫,我也将住寿一劫。”

世尊说:“正如舍利弗所说,众生命短的缘故,如来寿命也短,但这事也是不决定的。什么缘故呢?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名为‘善念誓愿如来’出兴于世。当时人寿八万岁,没有中途夭折的情况。善念誓愿如来成佛时,就在当天化作无数佛,将无数众生安立在三乘法行中,有的住在不退转地;又将无量众生安立在四姓家族;又安立无量众生在四天王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欲天、色天、无色天等,也就在当天,佛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也就是,虽然通常这么说,但也不绝对)。”

舍利弗说:“我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释迦文佛终究不住一劫’。再者,诸天来我这里对我说:‘释迦文佛住世不久了,年近八十,现在世尊不久就要取涅槃了。’我现在不忍眼见世尊取涅槃,而且,我亲自从如来处听到这种话语:‘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先取涅槃,然后佛才取涅槃;而且,最后的弟子也是先取涅槃,然后佛不久当取灭度。’唯愿世尊允许我先入涅槃。”

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

舍利弗就在如来前安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又入二禅;从二禅起,又入三禅;从三禅起,又入四禅;从四禅起,又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再从无色定起,又入了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又入于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又入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又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接着又从初禅起,次第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舍利弗从四禅起定后对比丘们说:“这叫做‘狮子奋迅三昧’。”

当时,比丘们叹未曾有:“太奇特了!尊者舍利弗入三昧如此迅速。”

那时,舍利弗从座起身,头面顶礼世尊双足,就退下了。

众多比丘跟在舍利弗身后。舍利弗回头说:“贤者们!你们想去哪里?”诸比丘们说:“我们想供养尊者舍利(指身体)。”舍利弗说:“停住!停住!诸贤者!你们这样就已经供养了。我自己有沙弥,足能供养我。你们各自回去,思维法道,善修梵行,穷尽苦的边际。如来出世极难值遇,很长时间因缘成熟才出现一次。就像优昙花到一定时候才会显现,如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亿劫才出世一次。人身也很难得到,信心成就也很难得到,想要出家学如来法也很难得到。想让一切诸行不灭尽,也很难做到,我们应该无余灭尽爱欲而入寂灭涅槃。有四种法印是如来所说,哪四种呢?一、一切诸行无常,这就是如来所说的第一法印;二、一切诸行苦,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二法印;三、一切诸行无我,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三法印;四、涅槃永寂,这是如来所说的第四法印。以上就是如来所说的四法印。”

那时,诸比丘们边落泪边说:“如今舍利弗灭度,怎么这么快呢!”当时,尊者舍利弗对比丘们说:“停住!停住!诸贤者!不要忧愁,变易的法要使它不变易是绝对做不到的。须弥山王尚且有无常变易,何况芥子般渺小的躯体,舍利弗比丘哪里能避免这种无常的灾患呢?如来的金刚身不久也要取涅槃,何况我的身体?你们应当各自修持法道来穷尽苦的边际。”

当时,尊者舍利弗往精舍走。到精舍后收拾衣钵,走出竹园,前往出生的地方。这时,尊者舍利弗渐渐乞食到了摩瘦国。尊者舍利弗游行到了摩瘦——自己的故土,身体患上疾病,极度疼痛。那时,只有均头沙弥供养,在身边除去不净,供给清净。

当时,天王释提桓因知道舍利弗内心的想法,就在犹如力士屈伸手臂的工夫里,从三十三天隐没不现,来到舍利弗的精舍中。到后头面顶礼,又以双手摸着尊者的脚,自称姓名说到:“我是天王帝释。”舍利弗说:“好啊!天帝!受命无穷。”天帝回答说:“我现在想供养尊者舍利。”当时尊者回答:“停住!停住!天帝!你这样就已经供养了。诸天清净,阿修罗、龙、鬼和诸天众多,但我现在有沙弥,足够我使唤了。”

那时,释提桓因再三请白舍利弗说:“我现在想作福业,希望您不要违我心愿,我现在想供养尊者舍利。”当时舍利弗默然不答。于是,释提桓因亲自为尊者除粪便,谦下而不辞辛苦。

就在当夜,尊者舍利弗入于涅槃。即刻,大地六番震动,有大音声,降下许多天花,空中奏起音乐,天人们充满虚空。那些神妙的诸天也散下莲花,或者以栴檀的碎香散在尊者法体上。那时,舍利弗已经入涅槃,诸天都在空中止不住地悲号啼哭。虚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共同落泪,犹如春天降下细雨般温和舒畅,当时即是如此情景,“现在尊者舍利弗取涅槃了,何等快速!”

这时,释提桓因采集一切众香来荼毗尊者法体,又作种种供养后收取舍利和衣钵,交给均头沙弥,又告诉他说:“这是你师父的舍利和衣钵,拿去奉敬世尊。到了之后,以此因缘详细地向世尊启白,如果世尊有所教令,你要好好奉行。”均头回答:“如是,天帝!”

于是,沙弥均头拿着衣、钵和舍利前往阿难尊者处,对阿难说:“我师父圆寂了,现在我持着舍利、衣、钵来奉上世尊!”阿难见后,边落泪边说:“你也跟我一起到世尊那里,以此因缘向世尊启白。如果世尊有所说,我们永远都要奉行。”均头回答:“如是,尊者!”

阿难带着均头沙弥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向世尊秉白:“均头沙弥来到我这里,跟我说他师父涅槃了,现在持着衣钵奉上如来。我现在心意烦乱,好像神志迷惑,不知东南西北了,听到尊者舍利弗已经灭度的消息,感到怅然伤心。”

世尊问:“怎么了,阿难!舍利弗比丘是用戒身入涅槃吗?”阿难回答:“不是,世尊!”世尊又问:“那是用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而取灭度吗?”阿难回答:“舍利弗不是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而取灭度。但是舍利弗比丘常常热衷于教化,说法无有厌足,给比丘们教诫也无有厌足。我现在想起舍利弗过多的深恩,因此忧愁难过。”世尊说:“停住!停住!阿难!心里别怀着忧愁,不常恒的东西要使其恒存是根本做不到的。凡是生就有死,阿难!你怎么想?过去诸佛难道不是全都灭度了吗?就像灯炷,在油尽之时当即熄灭。譬如,从宝藏佛、定光佛一直到近期的七佛和弟子们,不是都涅槃了吗?同样,辟支佛审谛、高称,乃至优般伽罗,这么多辟支佛不也都灭度了吗?在贤劫之初,有大圣王名叫‘善悦大天’,像这样的转轮圣王现在在哪里呢?不是全都涅槃了吗?”

这时,世尊就说出一首偈:“一切行无常,生者当有死,不生不复灭,此灭最第一。”(一切诸行都无法常存,有生的法就会有灭,但若无生,当然就没有灭,到达这种寂灭是最殊胜第一的涅槃。)

世尊告诉阿难说:“你现在拿舍利弗的舍利来。”阿难回答:“如是,世尊!”于是,阿难把舍利放在世尊手上。世尊手拿着舍利,告诉比丘们:“这就是舍利弗比丘的舍利。他智慧聪明,心思敏锐,有过人的智慧,有若干种智慧,智慧无穷无竭、无有边底。他有速疾的智慧、轻巧便利的智慧、利根的智慧、甚深的智慧、审细谛观的智慧;他少欲知足,乐处闲静之处,有勇猛心,所为不乱,无怯弱心,能有所忍,除去恶法,禀性柔和而不喜好斗讼,恒修精进,行三昧、习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知见身。比丘们要知道,如来好似大树,如今舍利弗比丘取涅槃,就好比大树失去了枝条。舍利弗游行到哪里,那一方就荣获大幸,而说:‘舍利弗在那里居住。’其原因是,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教徒共同论议,而无不降伏。”

这时,大目犍连听说舍利弗灭度,就以神足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旁安住。目犍连对世尊说:“舍利弗比丘已经灭度,我现在辞别世尊,想取涅槃。”

当时,世尊默然不答。目犍连再三地请白世尊说:“我想取涅槃。”世尊仍默然不答。目连见世尊默然不答,就顶礼世尊双足,告退而去。他回到精舍,收摄衣钵,出了罗阅城,自己前往故乡。那时,有很多比丘跟随尊者目连。随后,众多比丘和目连一起到达摩瘦村。尊者在那里游化,身患重病。

这时,目连尊者亲自在露地处敷座而坐,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从初禅起,飞行空中,在虚空中端坐、躺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者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番变化、神足变化。

当时,尊者目犍连又下来就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又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还入水光、火光、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又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不久就取灭度。片刻之间,大目犍连已经涅槃。

当时,大地极大震动,诸天各自相互转告下到人间,拜觐大目犍连,供养尊者,或者以种种香、花来作供养,诸天人在空中作诸音乐,以弹琴、歌舞来供养尊者目犍连。

当时,尊者大目犍连已取灭度。那罗陀村中一由旬内的虚空中诸天充满,又有众多比丘持种种香花,散在尊者目犍连的遗体上。

世尊从罗阅城渐渐乞食,带领五百比丘在人间游化,与五百比丘一起前往那罗陀村。那时,舍利弗、目犍连涅槃不久。世尊在露地端坐,默默地观察诸比丘后,对比丘们说:“我现在观察大众法中大有损减。什么缘故呢?现在大众中没有了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比丘。以前这两位比丘游行到哪里,那一方就不空,就有了正法。舍利弗、目犍连到达何处,大家都会互相转告说:舍利弗、目犍连现在在这里了。为什么呢?舍利弗、目犍连能降伏当地外道,树立起佛法胜幢。”

附录四:大爱道比丘尼的涅槃

大爱道比丘尼的涅槃

那时,大爱道游行到毗舍离城高台寺中,和大比丘尼众五百人一起,她们都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当时,大爱道听比丘们说如来不久将取灭度,不超三个月,而且是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于是,大爱道想:“我不忍见如来取灭度,也不忍见阿难取灭度,我现在应该先取灭度。”

于是,大爱道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边坐。随后上前启白佛说:“我听说世尊不久将取灭度,此后不超过三个月,而且是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我现在不忍见世尊和阿难取灭度,唯愿世尊听许我先取灭度。”当时,世尊默然许可。

大爱道上前顶礼佛足,在佛前站立,又对佛说:“我从今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来的容颜,也不见未来诸佛,我将不受胞胎,永处无为中。今天离别圣颜,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于是,大爱道绕佛七匝,再绕阿难七匝,又右绕所有比丘众,之后退下。大爱道回到比丘尼众中,告诉她们说:“我现在要入无为涅槃界。原因是,如来不久将取灭度,你们应各自做自己所应做的。”

那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比丘尼、舍仇梨比丘尼、奢摩比丘尼、钵陀阑柘比丘尼、婆罗柘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来到世尊处,在一面站立。当时,五百比丘尼中以差摩比丘尼最为上首,她上前启白佛说:“我们大家听说如来不久将取涅槃,我们不忍见世尊和阿难先取涅槃,唯愿世尊听许我等先取灭度。我等现在取涅槃正是时候。”那时,世尊默然许可。差摩比丘尼和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答应,就上前顶礼佛足,右绕三圈,随后退下,回到本房。

那时,大爱道关闭讲堂门,击犍槌,在露地敷张坐具,腾身虚空。在虚空中坐、卧、经行,或者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全身放出火焰;全身放出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火;全身出火;全身出水。

当时,大爱道作若干种变化,随后回到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于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还入四禅;入四禅后就取灭度了。

那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踊起、中间沉没。又从四边吹起凉风,诸天在空中奏起音乐,欲界诸天悲泣落泪,犹如春天降下甘雨。神妙的天人们以青莲花香和杂碎栴檀散在大比丘尼的法体上。

那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瞿昙弥比丘尼、舍瞿离比丘尼、奢摩比丘尼、波陀兰遮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以她们为上首的五百比丘尼们各自在露地敷座,飞身在虚空中。在虚空中坐、卧、经行,作十八种神变,乃至入灭受想定,之后各取涅槃。

当时,毗舍离城中有大将名叫“耶输提”,带着五百童子聚集在普会讲堂讲说佛法。当时,耶输提和五百童子远远见到五百比丘尼作十八种神变,见后欢喜踊跃无量,各自向彼方合掌。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你去耶输提大将那里,告诉他们速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车花、五百袋香、五百车薪柴。”

阿难问:“不知世尊想做什么?”佛说:“大爱道取灭度了,五百比丘尼也已经趣入涅槃,我们要供养其舍利。”当时,阿难悲泣交集,无法抑制,说到:“大爱道取涅槃太快速了!”之后,阿难以手挥泪,去往耶输提大将那里。

那时,耶输提远远看见阿难到来,大家都站起来上前迎接,说:“善来!阿难!有什么教令吗?你今天的举动和往常不同。”

阿难回答:“佛派我来的,有事要告诉你们。”大将们都共同问道:“有什么事要吩咐?”阿难说:“世尊告诉大将说,要备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车花、五百袋香、五百车薪柴,大爱道和五百比丘尼都取灭度了,我们要去供养舍利。”

当时,大将们悲泣交集,说到:“大爱道取涅槃太快速了!五百比丘尼取灭度太快速了!谁来教授我们?谁来为我们作法布施?”

当时,耶输提大将立即备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油、酥、薪以及用来荼毗的资具,前往世尊那里,头面礼足后,在一面站立。耶输提大将秉白世尊说:“按如来的教令,供养具已备办齐全。”

佛说:“你们各自取大爱道的遗体和五百比丘尼的遗体,出毗舍离城,到旷野处,我想在那里供养舍利。”耶输提大将说:“遵命!世尊!”

于是,长者们前往大爱道等处,告诉一个人说:“你现在架梯子登墙进去,慢慢(从里面)开门,不要有声音。”那人就按照长者们的敕令进去开门。又叫五百个人各自举着舍利(指圣比丘尼们的法体,叫做“全身舍利”)放在床上。那时有两个沙弥尼,一者名叫“难陀”,另一者名叫“优般难陀”,两个沙弥尼对大将说:“停住!停住!大将!不要触扰师父们。”

耶输提大将说:“你师父们不是在睡觉,她们都取灭度了。”

两个沙弥尼听到师父们都取灭度的消息,心怀恐怖,就独自思维,观察有集之法都是尽法,当即在坐处得三明六通(“有集之法”指凡是因缘合集的法都会穷尽,无法保持到下一刹那,由此了达无常,得三明六通,证阿罗汉果)。当时,两个沙弥尼飞身虚空,先到旷野处作十八种神变,坐、卧、经行、身出水火等,变化无量,随后就在无余涅槃界中取涅槃了。

那时,世尊带着比丘僧们,前后围绕,前往大爱道比丘尼的寺院。世尊告诉阿难、难陀、罗云:“你们抬起大爱道的遗体,我要亲自作供养。”

当时,释提桓因知道世尊心中所想,就在犹如力士屈伸臂的工夫里,从三十三天来到毗舍离城世尊这里,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其中诸漏已尽的圣比丘们都见到释提桓因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那些没得漏尽的有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则见不到释提桓因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

当时,梵天在远处知道如来心中所想,带领梵天的天人们从梵天退没,来到世尊处,头面顶礼后在一面站立。毗沙门天王也知道世尊所想,带领夜叉、鬼神等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提地赖吒天王带领诸乾闼婆从东方来到如来处,顶礼后在一面站立。毗娄勒叉天王带领无数鸠槃荼从南方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毗娄波叉天王带领诸龙神来到如来处,顶礼后在一面站立。还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各自了知如来心中所想,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

当时,释提桓因、毗沙门天王上前秉白佛说:“唯愿世尊不要劳神,我们自然会供养舍利。”

佛告诉诸天:“停住!停住!天王!如来自己知道时候,这是如来所应修行的,不是天龙鬼神所能代替。原因是,父母生养孩子,给予诸多饶益,长养的恩德尤其深重。三年乳哺,怀抱在身,对我们的养育大恩,不能不报。诸天要知道,过去诸佛世尊的母亲先取灭度,之后诸佛世尊都要亲自供养舍利,假使将来诸佛世尊的母亲先取灭度,诸佛也都要亲自供养。以此方便可知,如来理应亲自供养,不是天龙鬼神所能代替。”

那时,毗沙门天王告诉五百鬼说:“你们去栴檀林里取些香柴来,应当供养舍利。”五百鬼听到天王的话后,就前往栴檀林中取栴檀薪,然后来到旷野之间。

当时,如来亲自抬起床的一脚,难陀抬一脚,罗云抬一脚,阿难抬一脚,他们飞在空中,前往坟间。其中,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抬着五百比丘尼的舍利来到坟间。世尊告诉耶输提大将说:“你现在再备办两个床具、两个坐具、两车薪和香花等,供养两位沙弥尼的法体。”

耶输提大将启白说:“遵命!世尊!”不久便备齐供养具。于是,世尊以栴檀木分别传给诸天。世尊告诉大将们说:“你们现在取五百舍利,各自分别来供养,对于两位沙弥尼也是如此。”大将受佛的教令后,各各分别而取供养。

那时,世尊又以栴檀木放在大爱道的法体上,当即宣说偈颂:“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为最乐。”(凡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必定无常,有生就必定有尽,不生才能不死,到达此寂静涅槃最为安乐。)

当时,诸天和人民都云集在坟间,人天大众非常多。火熄灭后,大将们取出舍利,造塔供奉。

附录五:世尊的涅槃

世尊的涅槃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站在一边。片刻后,阿难用双手摸如来的脚,又以口亲吻如来的脚而说到:“圣尊的法体何故如此呢?皮肉这样松缓,如来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世尊说:“如是,阿难!正如你所说,如来身上的皮肉已经松缓,今天的身体不如从前。为什么呢?既然受生此身,就要被病所逼迫,如同应病的众生被病所困,应死的众生也为死所逼恼。如来现在已经衰微,年过八十了。”

阿难听到这话后止不住地哽咽悲泣,说到:“可悲啊!老的时候竟是这般光景。”

当天,世尊依然按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世尊渐次乞食到波斯匿王的舍宅。在波斯匿王舍宅门前,有几十辆老旧的破车被扔在一边。

当时,阿难见到这种车被弃置的情形,就对世尊说:“这些车是波斯匿王所乘的车,从前刚做成时极为精妙,今天看起来跟瓦石一样。”

世尊说:“如是,阿难!正如你所说。观察这所有的车,从前都极为精妙,由金银所造,现在却破旧得不能再用。像这样,外物尚且败坏,何况内身呢?”

当时,世尊宣说偈颂:“咄此老病死,坏人极盛色,初时甚悦意,今为死使逼。虽当寿百岁,皆当归于死,无免此患苦,尽当归此道。(可悲啊!这老、病、死摧坏人们极为盛壮的色身。最初的容貌是那么令人悦意,现在却为死亡所逼迫。即使寿命有一百岁,也终究归于死亡。没有谁能避免这种大患,有情全部要归于这死亡之道。)如内身所有,为死之所驱,外诸四大者,悉趣于本无。是故求无死,唯有涅槃耳,彼无死无生,都无此诸行。(就像内在色身的一切都被死魔所驱逼,外在诸四大也将归于本无。因此,所求的无死果位,其实只有涅槃,在涅槃境地中才没有死、没有生,没有有为法的苦相、衰相、无常相等等。)”

当时,世尊在波斯匿王的舍宅里安坐。波斯匿王给世尊准备了各种饮食,看世尊用餐完毕,国王就取一个小座在如来面前坐下,向佛启白说:“怎么样,世尊?诸佛形体都是金刚体性,也还有老、病、死吗?”

世尊告诉说:“如是,大王!如同大王所说,如来也会有生、老、病、死。我也属于人类,父亲名‘净饭’,母亲名‘摩耶’,出自转轮圣王的种姓。”(之后,世尊为波斯匿王宣说了几个偈颂。)

世尊说完偈后,就从座位起身,回到祇洹精舍,在座上端坐。

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有四种法在世间被人们所爱敬。哪四种呢?少壮之年,世间人都很爱敬;没有病痛,是人们所爱敬;寿命,也是人们所爱敬;恩爱集聚,也是人们所爱敬。比丘们!以上这四种法是世间人民所爱敬处(世人都爱敬青春、健康、寿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再者,比丘们!还有四种法是世间人所不爱敬。哪四种法呢?少壮之年到有老病时,世人都不喜欢;健康的身体后来患病,世人也不喜欢;拥有性命,后来命终,世人也不喜欢;恩爱集聚之后的别离,世人也不喜欢。比丘们!这四种法在世间不断运转,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诸佛世尊都具有这四种法。比丘们!世间有这四种法一直反复运行。

另外,没有觉悟四法时就要流转生死,在五道里来回流转。哪四种法呢?圣贤的戒、定、慧、解脱这四法。比丘们!不觉知这四法就要感受前面说的四种不可爱乐法。如今,我和你们由于觉知到这圣贤四法,而断除生死的根本,不再受生后有。现在如来形体衰老,要感受这衰耗的酬报。所以,诸比丘!应当希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论恩爱或别离,都要常念无常的衰变。如是,比丘们!应当这样思维。”

那时,当地闹灾荒,粮食稀贵,很难乞到饭食。佛告诉阿难:“你告令国中的比丘们全部到讲堂来集合。”阿难说:“遵命!”就承佛教旨,传达命令,让远近的比丘们都来讲堂集合。

当时,国内大众都集中起来,阿难向佛说:“大众已经集合,世尊可以说法了。”于是,世尊就从座位起身,来到讲堂,在法座上安坐,告诉比丘们:“这个国家闹饥荒,乞食都很困难,你们应当各自分成几部分去毗舍离和越祇国,哪里有相识的就去哪里安居,饮食不会短缺。我独自和阿难在这里安居。为什么呢?恐怕食物会有所贫乏。”诸比丘们受佛教令后立即出发,前往各自之处,只有佛和阿难留了下来。

在后来的夏安居中,佛陀身体生病,全身都痛,独自心想:“我现在生病,全身非常痛,但弟子们都不在,如果取涅槃就不太合适,现在应当精勤以自己的力量留住寿命。”

那时,世尊从静室出来,坐在清凉处。阿难见后马上过去,对佛说:“现在看世尊的容颜,病情好像加重了,身体更加虚弱。”阿难又说:“世尊生病,我心里很惊慌、忧闷、迷糊,搞不清东南西北,只是气还没断,还有少许的醒觉。我暗想:‘如来还没有灭度,世间眼还没有息灭,大法还没有丧失,为什么今天对众弟子没有教令呢?’”

佛对阿难说:“众僧对我有什么需求吗?如果有人自己说:‘我掌管众僧,我摄持众僧’,此人对于大众应当有所教令,而如来不说:‘我掌管众僧,我摄持众僧’,哪里会对大众有所教令呢?阿难!我所说的法里里外外都已完毕,终究不会自诩通达一切所见。我老了,已经八十高龄,就像老破车,方便修一修还能行一段路,我的身体也是如此,以方便力还能稍微延长寿命,以自力精进忍受这疼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这时我的身体安稳,没有恼患。所以,阿难!要自炽燃,炽燃于法,不要他炽燃;要自归依,归依于法,不要他归依。什么是自炽然、炽然于法、不要他炽然,以及应如何自归依、归依于法、不要他归依呢?阿难!比丘应当精勤不懈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忆念不忘,除去世间的贪忧;要观外在的身、观内外的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去世间的贪忧。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的观修也是如此。这就是自炽然,炽然于法,勿他炽然;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佛告诉阿难:“我灭度后,能修行此法者就是我弟子中真正的第一学者。”

佛告诉阿难:“我们一起去遮婆罗塔。”阿难回答:“遵命!”如来就起身,著衣持钵,来到一棵树下,告诉阿难:“铺坐具,我的背很痛,想在这里待会。”阿难回答:“遵命!”随即为佛铺设坐具。

如来坐下后,阿难铺一小座在佛前坐。佛对阿难说:“如果有人修四神足,多作修习,常念不忘,就会随他心中所欲,能够在一劫以上安住。阿难!佛的四神足修习充足,专念不忘,随自己心中所欲,如来能够安住一劫或一劫以上,为世间除去黑暗,给予诸多饶益,使人天得到大安。”

当时,阿难默然不答,世尊再三说,他也是默然不应对。阿难被魔蒙蔽,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佛三次示意,他也不知道请佛住世。

佛陀对阿难说:“是时候了。”阿难承佛意旨,就从座位起身,礼拜佛陀,随后离开,在离佛不远的一棵树下静心思惟。

不久,魔王波旬来跟佛说:“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了,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快速趣入涅槃。”

佛告诉波旬:“停住!停住!我自己知道时候。如来现在还不取涅槃,要等我的比丘们集合,又能自调伏,勇悍无怯弱,到达安稳处,得到自己的利益,成为人中导师,演布经教,开显诸法的句义;如果有不同的论调,能够以正法来降伏;又能以神变为自身而作证,这些弟子们都还没有集会。再者,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是如此,还没有来集会。现在要广作梵行,演布觉悟之意,使诸人天都能现见神变。”

当时,魔波旬又对佛说:“佛从前在尼连禅河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最初成正觉,我当时来世尊这里,劝请如来可以般涅槃:‘现在是时候,应当快速入灭。’当时,如来就回答我说:‘停住!停住!波旬!我自知时候,如来现在不取涅槃,要我的弟子们集会,乃至天人们见到神通变化才取涅槃。’现在佛的弟子们已然集合,乃至天人们也见到了佛的神通变化。现在是时候了,为什么不灭度?”

佛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己知道时候,不会久住,过后三个月在本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间会取灭度。”当时魔就想:“佛不会说假话,一定会灭度的。”于是,他欢喜踊跃,忽然隐去。

魔离开不久,佛就在遮婆罗塔,于定意三昧中舍命住寿。这时,大地剧烈震动,全国人民无不惊怖,汗毛竖起,佛陀放大光明彻照到无边际的区域,幽冥之处无不蒙此光明而彼此相见。当时,世尊以偈颂说:“有无二行中,吾今舍有为;内专三昧定,如鸟出于卵。”(在有为、无为二行中,我现在舍弃有为;内心专注在三昧定中,就像鸟出了蛋壳一样。)

那时,贤者阿难心惊毛竖,快速来到佛这里,头面礼足,退立在一边,对佛说:“奇怪!世尊!什么因缘使得大地这样震动?”佛告诉阿难:“凡是世间大地震动,不出八种因缘。哪八种呢?大地在水上,水停在风上,风住在空中,空中大风有时刮起,就有大水扰动,大水扰动地就震动,这是其一。再者,如果有得道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地性少,想要自己测试力量,就会普地震动,这是其二。如果有菩萨最初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心不乱,大地为此剧烈震动,这是三。菩萨才出母胎,从右胁诞生,专念不乱,大地普遍震动,这是四。菩萨初成无上正觉,就在此时,大地剧烈震动,这是五。佛最初成道转无上法轮,这是魔、与魔同类者、天、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所不能转,因而普地震动,这是六。佛的教化事业即将完毕,专念不乱,快要舍弃性命时,大地普皆震动,这是七。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时,大地剧烈震动,这是八。以此八种因缘会使大地剧烈震动。”

世尊对阿难说:“我们一起去香塔,在树下敷座而坐。”佛又对阿难说:“香塔附近现在有的诸比丘们,叫他们都集会在讲堂里。”阿难受教,宣令大家到讲堂集会。阿难对佛说:“大众已经集合,愿佛陀说法。”

于是,世尊前往讲堂,在法座上端坐,对比丘们说:“你们要知道,我以此法自身作证而成就最正觉,也就是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你们应当在此法中彼此和合敬顺,不要徒生诤论。同在一个本师处受法,就如同水乳相融,在我法中应当精勤受学,共同精进,共同安乐。比丘要知道,我对于此法自身作证,而且演布教法,所谓契经、重颂等十二部经,你们应善自受持,对此经义衡量思维,随自身的情况而修行。为什么呢?如来将不久于人世,过三个月以后就要趣入涅槃。”

诸比丘们听到这些话都非常惊愕,他们心识迷闷、昏厥,扑身在地,放声大呼道:“何等快速!佛陀要取涅槃,何等悲痛!世间眼息灭,我们将会陷入长久的衰损。”又有比丘悲伤哭泣,捶胸顿足,宛转号哭,无法抑制,就像被斩断的蛇在地上来回打滚,惶惶不安,不知以后该尊奉谁。

佛对比丘们说:“你们安下心来,不要悲伤。天地人物没有生而不终的,要使有为法不变易,这终究做不到。我先前也说过,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体不是自己所主宰,性命不会久存。”当时,世尊以偈颂说道:“我今自在,到安稳处;和合大众,为说此义。吾年老矣,余命无几;所作已办,今当舍寿。(我已经自在到达涅槃安稳之处,如今集合大众也是要宣说此义。我年事已高,剩下的寿命没有多少,我该做的已经做了,现在即将舍寿而趣入寂灭。)念无放逸,比丘戒具;自摄定意,守护其心。若于我法,无放逸者;能灭苦本,尽生老死。”(你们要念念住在法中不放逸,真正具足比丘戒,要自己摄心安住在定中,守护内心。如果在我的法中不放逸,就能灭除苦的根本,穷尽生死之流。)

又对比丘们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什么呢?天魔波旬不久前劝请我说:‘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是时候了,应当快速灭度。’我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知时候。应当要我的比丘众集会,乃至诸天普见神变。’波旬又说:‘佛往昔在尼连禅河水边尼拘陀树下初成佛道,我当时启白佛: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了,现在正是时候,应该速入涅槃。那时如来就回答我:停住!停住!波旬,我自知时候,如来现在不取灭度,应当我的弟子众聚会,乃至天人们见到神变,再取灭度。如今,如来的弟子们已经集会,乃至天人也见到了神变,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可以灭度了。’我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知时候,不会久住,过三个月后就会入涅槃。’当时,魔王心想:‘佛不会诳语,不久一定会灭度。’魔王欢喜踊跃,忽然不现。魔离开后不久,我就在遮波罗塔定意三昧中舍命住寿。当时地大震动,天人惊怖,汗毛竖起,佛陀放大光明,彻照无边际的世界,幽冥之处都以此而明朗,能够彼此见到对方。我当时宣说偈颂:‘有无二行中,吾今舍有为,内专三昧定,如鸟出于卵。’”

于是,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长跪合掌对佛说:“唯愿世尊留住一劫,不要取灭度,慈愍众生,饶益人天。”

当时,世尊默然不答。阿难如此三次请佛住世,佛对阿难说:“你相信如来的正觉道吗?”阿难回答:“是的,真实地相信!”佛说:“如果你相信,为什么三次来触扰我呢?你亲自从佛这里闻法、受法:诸有能修四神足,多多修习,常念不忘的话,能够随心所欲,可以住世一劫乃至一劫有余。佛四神足已多修习,专念不忘,能够随心所欲住世一劫乃至一劫以上,为世间除去愚暗,多作饶益,使人天获得大安。你当时为什么不殷重劝请,愿佛不灭度呢?两次听到不劝请还可以原谅,乃至三次闻到还不劝请留住一劫或一劫有余,为世间除冥暗、多作饶益,使天人获安,你现在才说,不是太愚痴了吗?我三次显示,你三次默然,你在那时为什么不回答我‘如来可以安住一劫,一劫有余,为世间除冥暗,多作饶益’呢?停住!停住!阿难!我已经舍弃性命,就像东西已经丢弃或吐出,要使如来自己违背诺言,无有是处。比如,豪富长者把食物吐在地上,难道还肯收回来吗?”

阿难回答:“不也。”

“如来也是如此,已舍已吐,哪里还会自己食言呢?”

佛告诉阿难随从自己一起去庵婆罗村,于是(阿难)收拾衣钵,与大众们侍从世尊,途经跋祇到达庵婆罗村,在一座山林中安住。那时,世尊给大众宣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清净,得平等解脱,穷尽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在得解脱后生起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当时,世尊在庵婆罗村随宜居住。佛对阿难说:“你们都准备一下,我们要去瞻婆村、揵荼村、婆梨婆村以及往诣负弥城。”大家都说:“遵命!”于是收拾衣钵,一起随世尊途经跋祇,渐渐到达其他城市,在负弥城北止宿于尸舍婆林。

世尊在负弥城随宜居住后,告诉阿难一起去波婆城。阿难说:“遵命!”于是收拾好衣钵,和大众侍从世尊,路经末罗来到波婆城阇头园中。那时,有个工匠的儿子名叫“周那”,听说佛从末罗来到此城,就自己严整衣服,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那时,世尊渐次给周那说法教化,周那闻佛说法,生起信心与欢喜,就请世尊第二天到自己家来应供。佛陀默然受请。周那知道佛已许可,就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去。不久在当夜备好饭食,第二天时辰一到,只等佛陀应供。

当时,世尊披法衣,持钵盂,为大众所围绕,来到周那的舍宅,在座上安坐。周那很快摆设饮食供养佛和僧众,另外煮了世上的奇珍之物——栴檀树耳来单独供奉世尊。佛告诉周那:“你不要把此树耳给比丘们。”周那受教,不敢供养。当时,众中有位长老比丘,晚年出家,在座上用其他器皿取受。

那时,周那见大众饮食完毕,就撤掉钵器,等大众漱口完毕,就在佛前以偈问道:“敢问大圣智,正觉二足尊,善御上调伏,世有几沙门?(请问大圣智、具正觉两足尊、善御上调伏,世上有几种沙门呢?)”当时,世尊以偈回答:“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依照你所问,沙门总共有四种,志趣各不相同,你应当好自辨别。)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也就是行道殊胜沙门、善说道义沙门、依道生活沙门、为道作秽沙门。)何谓道殊胜,善说于道义,依道而生活,有为道作秽?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什么是行道殊胜、善说道义、依道生活、为道作秽四种沙门呢?能度过恩爱之芒刺,入于涅槃,无有疑惑,超越人天世间之道,这种沙门称为“行道殊胜沙门”。)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能解得第一义谛,宣说道法的涵义清净而无有垢秽,其心仁慈,能决断众疑,叫做“善说道义沙门”。)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善于开演法句,依道而存活,却只能遥遥期盼无垢涅槃处,这叫“依道生活沙门”。)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内在怀有奸邪之心,外在显现好像很清白,其实内心虚假、欺诳、不诚实,这就是“污道沙门”。)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什么叫善恶俱存呢?也就是净和不净夹杂,外在显现好像特别有修行、有证德,实际上烦恼深重、内在污秽不堪,这就如同铜用金粉涂抹一般,表里不一。俗人被假象迷惑,见到他还以为是圣智弟子。其实,并非所有沙门都是如此,我们不要因此对沙门失去清净信心。)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勿视外容貌,卒见便亲敬;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有人摄持大众,似乎特别有德行的样子,实际是内浊外清,在别人面前隐藏奸邪的表现,伪装得非常如法,但内在心怀放荡。不要看他外在的容颜,不要在仓促见面后就急于亲近、恭敬,虚假者总是在大众面前隐蔽奸邪的情况,实际内心怀着放荡。)”

那时,周那取了一个小座在佛前坐下。佛陀渐次为他说法、示教利喜后,由大众围绕、随侍而返回住处。中途大家在一棵树下休息,佛告诉阿难说:“我现在背痛,你可以敷座。”阿难回答:“遵命!”随即为佛敷座,请世尊休息。之后,阿难又敷一小座在佛前坐。

佛对阿难问道:“刚才周那没有悔恨心吧?假使有此心,是由什么产生的呢?”阿难回答说:“周那供养没有福德。什么原因呢?如来最后在他家应供后就取涅槃。”佛告诉阿难:“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现在周那得到大利益,得长寿,得相好,得势力,得善名,生时拥有大量财富,死后能生天界,一切所欲自然享用。什么缘故呢?佛初成道时供养饮食者,以及佛临灭度时供养饮食者,这二者功德同等无异。你现在可以去跟周那说:‘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亲自领受佛语,周那供佛饮食,现在得大利益、得大果报了。’”

于是,阿难承佛教旨,就去周那家告诉他说:“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从佛那里受教,周那设食供养,现在得大利益、得大果报了。为什么呢?佛初成道供养饭食和佛临灭度供养饭食,二者的功德同等无异。”

周那在舍宅供养佛饮食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如来患病很严重,快要命终了。吃栴檀树耳加重了病情,佛抱病上路,逐渐走向拘夷城。

那时,世尊从座位起身,稍稍往前走一段路,来到一棵树下,又对阿难说:“我的背痛得厉害,你可以敷座。”阿难说:“遵命!”马上敷好座,请如来休息。阿难礼佛足后,在一面坐。

当时,有位阿罗汉的弟子名叫“福贵”,正从拘夷那竭城往波婆城来,中途见到佛在一棵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安定,得到无上调伏、第一寂灭,犹如大龙,又如澄清之水,清洁无秽。他见后特别欢喜,生起善心,就到佛面前,头面礼足,在一面端坐,对佛说:“世尊!出家人在清净处乐慕闲居,很是奇特!有五百辆车在身边经过都听不到。有一次,我师父在拘夷那竭城、波婆城二城中间的路旁树下静默安坐,当时有五百辆车子从旁边飞驰而过,车声轰轰隆隆,但他却没听到。有人来问我师父:‘刚才车队经过,见到了吗?’我师父说:‘没见到。’又问:‘听到了吗?’回答:‘没听到。’又问:‘你在这里还是在别处?’回答:‘就在这里。’又问:‘你是醒觉的吗?’回答:‘是醒觉的。’又问:‘你到底是醒还是睡?’回答:‘没有睡。’那个人默自心想:‘真是稀有,出家人如此专精,车声隆隆都还没听到。’就对我师父说:‘刚才有五百辆车从道边过,车声轰轰隆隆,响声很大,你尚且没听到,又怎么可能听到其他小的声音呢?’由此生起信心,给我师父作礼,欢喜而去。”

佛告诉福贵:“我现在问你,你随意而答。醒觉时听不到车队震动和醒觉时听不到雷声震动天地,哪个更难呢?”福贵回答说:“千万辆车子的声音哪里比得上雷电之声?没听到车声还不算难,醒觉而听不到惊雷震动天地才确实难!”

佛告诉福贵:“有一次我游行阿越村,住在一个草庐里。那时有异常的云暴刮起,雷电霹雳,击杀了四头公牛和农夫兄弟两人,人群都集中起来。当时,我走出草庐,漫步经行,大众中有一人来到我面前,头面礼足后跟随我经行。我知而故问:‘大家聚在那里有什么事情?’那人就问:‘佛刚才在哪里?是醒着还是在睡?’我说:‘就在这里,没有睡。’那人也是惊叹稀有:雷电霹雳声惊动天地,居然还有像佛这样寂然入定、醒而不闻的人。于是对佛说:‘刚才有可怕的云暴刮起,雷电霹雳,击杀四头公牛和农夫兄弟两人,大众集聚围观,是这件事情。’当时,那人对我心生喜悦,便得到法喜,作礼而去。”

当时,福贵披着两张黄迭(“迭”即帛迭,用棉纱织成的布),价值百千,就从座位起身,长跪合掌对佛说:“现在以此帛迭供养世尊,希望世尊垂慈纳受。”佛告诉福贵:“你以一迭供养我,一迭给阿难。”这时,福贵按佛的教令,一迭奉如来,一迭施阿难。佛陀怜愍他的缘故当即纳受。福贵随即顶礼佛足,在一面安坐,佛渐次给他说法,讲施论、戒论、升天论,欲是大患,不清净、污秽,生到上界也会下堕,三界都是有漏、有障碍的,只有出离世间才最为超胜。

当时,佛知道福贵内心欢喜柔软,烦恼薄弱,容易教化,就以诸佛常规的法则,为福贵讲说苦圣谛以及苦集、苦灭、灭苦之道这四种圣谛法。福贵信心清净,如同洁白的布容易染色一般,在座上就远尘离垢,生起现见诸法的法眼,他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随后向佛启白说:“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如来听许我在正法中作优婆塞,从今以后,尽这一生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唯愿世尊听许我在正法中作优婆塞。”

福贵又对佛说:“世尊!如果经过波婆城,唯愿屈驾到贫舍中。原因是,我想穷尽家中所有饮食、卧具、衣服、汤药奉献世尊,世尊能接受供养,我全家都能得平安。”

佛说:“你说得很好!”

当时,世尊给福贵说法,示教利喜。之后,福贵从座起身,头面礼足后欢喜而去。离开不久,阿难马上以黄迭奉上世尊,世尊哀愍,当即接受后披在身上。那时,世尊容颜从容,威光炽盛,诸根清净,面色和悦。阿难见后默自心想:“自从我侍奉佛二十五年以来,从未见过佛陀像今天这样容色光泽、明亮。”于是从座起身,右膝著地,双手合掌启白佛说:“我侍奉佛二十五年,从未见到如来光色如今,不知是何因缘?愿闻其中含义!”

佛对阿难说:“有两种因缘使如来光色超乎寻常:一、如来初成道,成无上正等觉时;二、如来临欲涅槃,要舍寿命而般涅槃时。阿难!以这两种因缘光色超常。”

佛吩咐阿难:“我渴了,想喝水,你取水来。”阿难启白说:“刚才有五百辆车在上游经过,水浊不清,可以洗脚,但是不能喝。”佛三次敕令:“阿难!你取水过来。”阿难说:“离这里不远有拘孙河,河水清冷可饮,亦可澡浴。”当时,有鬼神住在雪山,诚信佛法,就以钵器盛满八种净水,供养世尊。佛哀愍彼等的缘故,立即接受了。

那时,世尊去往拘孙河,饮用并澡浴后,和大众离去。中途在一棵树下休息,对周那说:“你取僧伽梨 叠四层铺上,我背痛,想暂时在这里休息。”周那受教,敷设完毕,佛坐在上面。周那顶礼后在一面端坐,请白佛说:“我想入涅槃!我想入涅槃!”佛对他说:“你应当把握时机。”于是,周那就在佛前趣入涅槃。佛当时说:“周那在前面坐,启白佛想入涅槃,到达那无障无碍的寂静处。最胜的如来对他说:‘你所作已办,现在应该知道时辰。’见佛听许后,周那倍加精勤,无余灭除了诸有漏法,犹如灯尽火灭一样。”

那时,阿难从座位起身,上前启白如来说:“佛灭度后,安葬的方式如何?”佛告诉阿难:“你不用说了,想想你该做的事情,诸清信士们会乐意去做。”当时,阿难再三启白:“佛灭度后,葬法如何?”佛说:“应当知道是按照转轮圣王的安葬方式……”

之后,世尊告诉阿难:“我们一起去拘尸城的末罗双树间。”阿难回答:“遵命!”于是和大众围绕世尊走在路上。

有一位梵志从拘尸城去往波婆城,途中远远见到世尊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安定,他非常欢喜,善心自然生起,于是前往世尊这里,问讯后在一面站立,启白佛说:“我住的村落离此不远,希望世尊到我那里住一宿,用过早餐后再去城里。”佛说:“停住!停住!你现在这样说就已经供养我了。”当时,梵志再三祈请,佛还是像前面一样回答,又告诉梵志:“阿难在后面,你可以跟他说明意思。”梵志听后就到阿难面前,问讯后在一面站立,对阿难说:“我住的村落离此不远,想请世尊屈驾到我那里住一晚,清晨吃饭后再去城里。”阿难说:“停住!停住!梵志!你现在已经作了供养。”梵志殷勤地再三祈请,阿难回答说:“天气这么酷热,村庄又离得很远,世尊也很疲惫,不能再劳累了。”

世尊观察此义后,宣说偈颂:“净眼前进路,疲极向双树;梵志遥见佛,速诣而稽首,我村今在近,哀愍留一宿,清旦设微供,然后向彼城。梵志我身倦,道远不能过;监藏者在后,汝可住语意。承佛教旨已,即诣阿难所:唯愿至我村,清旦食已去。阿难曰止止,时热不相赴。三请不遂愿,忧恼不悦乐。咄此有为法,流迁不常住;今于双树间,灭我无漏身。佛辟支声闻,一切皆归灭;无常无选择,如火焚山林。(佛在去往双树林的路上很疲劳,梵志在远处见到佛后,快速过来顶礼请求:我住的村子就在附近,愿佛哀愍留住一宿,明天清早我布设微薄供养,然后世尊再去城里。梵志!到你村子的道路遥远,我身体疲倦,不能过去了,我的侍者在后面,你可以跟他讲。领受佛的教旨后,梵志到阿难处请求说:唯愿到我村中住一晚,清早吃饭后再走。阿难说:天气很热,不能去了。三次请求也没能满愿,梵志心里不悦意。哀哉!有为法迁流而不能常住,我现在就要去双树间,灭度我无漏的色身了。佛、辟支佛、声闻一切都会归于磨灭,无常是无选择的,如同烈火焚烧山林,摧毁万物。)”

当时,世尊进入拘尸城,去往本生处末罗双林间,告诉阿难说:“你为如来在双树间敷设床座,使如来头向北方,面向西方。何以故呢?我的佛法流布开来,将会久住北方。”阿难说:“遵命!”于是敷座,使佛头向北。世尊亲自把僧伽梨折成四层,右胁而卧如狮子王,双脚重叠而卧。

那时,双树林间所有深信佛陀的鬼神都以非时花散在地上。世尊告诉阿难:“此双树神以非时花供养我,这不是供养如来。”阿难请问:“怎么才叫供养如来呢?”佛对阿难说:“人能受持圣法、行持圣法,这就叫做供养如来。佛观察此义又说偈宣演:“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树神心清净,以花散佛上。阿难白佛言: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佛在双林间偃卧,其心不乱,树神心地清净,以花散在佛身上。阿难问佛:怎么才叫供养呢?佛说:受法并能行持,这觉悟之花才是真正的供养。即使是用车轮般巨大的紫金花散在佛身上也算不上真实供养,能受行蕴界处无我的法才是第一供养。)”

当时,梵摩那在佛前拿着扇子给佛扇风,佛说:“你退下吧,不要在我面前。”那时,阿难暗自心想:“这位梵摩那常常在佛身边供给所须,尊敬如来,视无厌足。现在最后应当瞻视时却让他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阿难整理衣服,向前启白佛说:“这位梵摩那常常在佛左右供给所须,他应当是尊敬如来,视无厌足。现在最后须要瞻视时却让他退下,是什么原因呢?”

佛告诉阿难:“拘尸那城外有十二由旬,都是诸大神天所住之处,没有空缺的地方。这些诸大神都嫌这位比丘在佛前站立:‘现在佛陀即将最终灭度,我们这些神希望能奉觐一次佛陀,而这位比丘有大威德,光明映蔽,使我们不能亲近、礼拜、供养。’阿难!我以此原因让他暂且退下。”阿难对佛说:“这位尊比丘原先积过什么功德,修过什么善业,现在能有如此殊胜的威德?”佛对阿难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名叫‘毗婆尸’,当时这位比丘以欢喜心,手拿草炬照明彼佛之塔,以此因缘,使他如今的威光能向上彻照二十八天,诸天的神光都比不上。”

那时,阿难就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对佛启白:“请不要在这鄙陋的小城、荒废的土地上取涅槃。为什么呢?还有大国家——瞻婆大国、毗舍离国、王舍城、婆祇国、舍卫国、迦毗罗卫国、波罗奈国,这些国家人民众多,都信乐佛法,一定能在佛灭度后恭敬供养佛的舍利。”

佛说:“停住!停住!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这片土地是鄙陋的。为什么呢?……我自己忆念,曾经在这里六次做转轮圣王,最终都在此处安葬。现在我成就无上正觉,又要舍弃性命,葬身于此。从今以后生死永绝,没有一方土是安葬我身之处,这是最后边际,以后不会再受后有了。”

当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生之处娑罗园中的双树之间行将涅槃,告诉阿难说:“你进拘尸那竭城,跟力士们说:‘贤者们!如来夜半在娑罗园双树间将入涅槃,你们若有疑惑就可以去询问,领受教诫,要知道时机,不要过后后悔。’”

阿难受佛教令后,从座起身,礼佛而去。和一位比丘流着泪走进拘尸城,见到五百力士以一些因缘聚在一起。当时,诸力士们见阿难来,就起身作礼,在一面站立,对阿难说:“不知尊者现在这么晚还进城来,想做什么呢?”阿难流着泪说:“我想饶益你们,所以来告诉一声。要知道,如来夜半就要入涅槃,你们现在可以去询问所疑,当面领受教诫,要知道时间,不要后悔。”

诸力士们听到这些话后都放声悲哭,宛转扑地,昏厥后又苏醒过来,如同大树的根被拔出、枝条被摧折般。他们共同大声地说:“佛取灭度,怎么这么快!佛取灭度,怎么这么快!众生将长久衰损,世间眼目将灭。”这时,阿难安慰诸力士们说:“停住!停住!不要悲伤!天地万物没有生而不灭的,要使有为法常存,这根本无有是处。佛不是说过吗?合会必有离,有生必有尽。”当时,诸力士们彼此说道:“我们回去带上眷属们,拿着五百张白迭一起去双树间。”

那时,诸力士们各自回家后,带着家属,拿着白迭,出了拘尸城,前往双树间,来到阿难这里。阿难远远见到,暗自心想:“来这么多人,如果一个一个见佛,恐怕没办法见完,佛就要先行灭度。我现在应该在前夜让他们同时见佛。”于是带着五百力士和眷属们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阿难向前请白佛说:“这些力士和他们的眷属们来问讯世尊起居安否。”佛对他们说:“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了,应当让你们寿命延长,无病无痛。”阿难就带着这些力士们和家属面见世尊。诸力士们头面礼足,在一面安坐。世尊给他们讲说无常,示教利喜。当时,诸力士们闻法欢喜,就以五百张迭供养世尊,佛都接受下来。随后,诸力士们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去。

当时,拘尸城内有个梵志叫做“须跋”,已经120岁,年长而有智慧,听说沙门瞿昙当晚在双林间将取涅槃,自己心想:“我对法有疑惑,只有瞿昙能为我开解,现在我要及时前去。”就在当夜出拘尸城,前往双林间,到阿难处问讯后站在一边,启白阿难:“我听说瞿昙沙门今夜要取灭度,所以特意来这里,想见一次。我在法上有疑惑,愿见瞿昙,来解决我的疑惑,还有闲暇能相见吗?”阿难回答:“停住!停住!须跋!佛身有病,不能再扰动佛了。”须跋坚决请求,再三说:“我听说如来很久才出世一次,就像优昙花万年开放一次,所以我来求见,想决除疑惑,还有闲暇能暂时见见吗?”阿难仍然回答:“佛身有病,不要搅扰佛了。”

当时,佛告诉阿难:“你不要遮挡!让他过来,在这里决除他的疑惑,不要搅乱,假使听到我的法,他一定能开解的。”阿难就告诉须跋:“你想见佛,应当知道时间。”须跋就进来,问讯后在一面端坐,对佛说:“我对法有疑,佛还有时间为我决疑吗?”佛说:“随便问吧。”须跋就问:“有很多佛法之外的人自称大师,像不兰迦叶等,这些大师们各有不同的法,瞿昙沙门对这些都了解吗?还是不能全部了解?”

佛说:“停住!停住!这还用说吗?我都知道的。现在给你说深妙法,谛听!谛听!好好地思维忆念。”

须跋接受教诲,佛就告诉他:“如果在诸法中没有八圣道,那就没有第一沙门果,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的缘故,就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现在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没有沙门果。”

当时,世尊为须跋宣说偈颂:“我年二十九,出家求善道,须跋我成佛,今已五十年。戒定智慧行,独处而思维,今说法之要,此外无沙门。(我二十九岁出家求道,须跋!我成佛已经五十年了。我住在戒定智慧之行中,独处而思维,现在宣说妙法的心要,在这之外是没有沙门果的。)”佛告诉须跋:“如果诸比丘们都能自摄其心,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

那时,须跋对阿难说:“凡有依从沙门瞿昙已行梵行、今行梵行、当行梵行者都是得大利益。阿难!你在如来处修行梵行,也得大利益。我得以面见如来请问所疑,也得到大利益。现在如来是以记莂弟子的方式而记莂我了。”须跋当夜就在如来处出家受戒,净修梵行,在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得如实智,再不受后有。那天夜晚很快就成就阿罗汉果。这是如来最后的弟子,他先取涅槃,而佛后取涅槃。

那时,阿难在佛后面站立,抚着床悲泣不能克制,唏嘘感叹地说:“如来灭度,何等快速!世尊灭度,何等速疾!大法沦没,何等疾速!众生将长久衰损,世间眼将要隐没。什么缘故呢?我蒙佛恩德,得以居在学地,但所修的行业还没成就,而佛就要灭度了。”

那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比丘现在在哪里?”当时,诸比丘们对佛说:“阿难比丘现在在佛身后不能抑制地抚床悲泣,他唏嘘感叹地说:‘如来灭度,何等快速!世尊灭度,何等速疾!大法沦没,何其疾速!众生长衰,世间眼灭。何以故?我蒙佛恩德,能处在学地,但我的行业还没成就,而佛就要灭度了。”

佛告诉阿难:“停住!停住!不要忧伤,不要悲泣,你自从侍奉我的生活起居以来,身体的行为有慈,你没有二心,而且有无量的慈;你的言行和意行也都有慈,心没有两样,而且是无尽的慈悲。阿难!你供养我的功德很大,供养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都比不上。你只要精进,不久就会成道。”

那时,阿难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对佛说:“世尊!现在四方沙门耆旧多智、明解经律、德行清高者前来拜见世尊,我因而得以礼敬、亲近、问讯。佛灭度后他们不再来,没有了瞻礼之处,我该怎么办?”

佛说:“你不要担忧,诸族姓子常常有四种念,哪四种呢?一、忆念佛的生处,欢喜愿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忆念佛最初成道之处,欢喜愿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忆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忆念佛入涅槃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涅槃后,族姓男女会想:佛诞生之日有如此功德,佛得道时有如此神力,佛转法轮时如是度人,佛临涅槃时遗下如是教法。他们各自会前往彼处,游行礼敬诸塔寺,死后也都将升天,除了那些得道者。”

佛告诉诸比丘们:“你们如果对佛、法、僧有疑惑,对道有疑惑,要快速咨问,应当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趁我现在还在,可以给你们讲。”当时诸比丘们默然无语。

佛又说:“你们如果对佛、法、僧有疑惑,对道有疑惑,应当快速咨问,应当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趁我现在还在,可以给你们讲。”诸比丘们再次默然。

佛又说:“你们如果自己惭愧,不敢询问,那应该让其他相识者快点来咨问,要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诸比丘们还是默然。阿难对佛说:“我相信大众都有清净信心,没有一个比丘怀疑佛、法、僧,怀疑道。”

佛告诉阿难:“我也知道现在大众中最小的比丘也都已见道,不会趣向恶道,最多七返人天就能穷尽苦边。”当时,世尊记莂一千两百弟子所得的道果。

世尊披着郁多罗僧 ,伸出金色手臂,告诉比丘们:“你们要观想如来许久才出世一次,就像优昙花很久才出现一次那样。”当时,世尊再次观察此义,宣说偈颂:“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右臂紫金色的佛陀显现在世如同灵瑞之花,佛陀在此世间的去来无常,如今就要入灭,你们切勿放逸。)”又说:“所以,比丘!不要放逸,我是以不放逸的缘故成就正觉,无量众善也是由不放逸而得,一切万物没有常存的,这是如来最后所说。”

于是,世尊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灭想定。

当时,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已经入涅槃了吗?”阿那律说:“还没有,阿难!世尊现在处在灭想定中。我以前亲自在佛边听到,从四禅起才入涅槃。”

这时,世尊从灭想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定;从无所有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佛般涅槃。

正在那时,大地极大震动,诸天、世人都极其惊愕、畏怖。所有幽冥处,日月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都蒙大光明,各自能见到对方,互相说道:“那个人生在这里!那个人生在这里!”光明普遍,超过了天光。

那时,忉利天在虚空中,以文陀罗花、青莲花、红莲花、拘摩头花、白莲花纷纷散在如来法体上,散在众会当中。又以天末栴檀散在佛身上,散在大众中。佛灭度后,大梵天王、释提桓因以及诸天诸神等纷纷作颂怀念。

那时,比丘们也作颂道:“是身如泡沫,危脆谁当乐?佛得金刚身,犹为无常坏。诸佛金刚体,皆亦归无常,速灭如少雪,其余复何冀?(这色身如泡沫般危脆,谁还乐著它呢?佛获得金刚身尚且为无常摧坏,诸佛金刚体都要归于无常,就如同少许的雪快速息灭,我们的身体又有什么差别呢?决定会被无常速疾坏灭。)”

附录六:无常力最大

无常力最大

当时,世尊要离开毗舍离城,前往拘尸那竭城圆寂,世尊回头看了一眼毗舍离城,当即说出偈颂:“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现在我看一眼这毗舍离城,往后便不再见到,也不再来这方土地,我将要离别而去。)”当时,毗舍离城的人民听到这一偈颂,都心怀忧愁地跟在世尊后面,他们都流着泪彼此说到:“如来不久就要灭度,世间将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说:“停住!停住!大家不要忧愁。必坏的事物想使它不坏,终究没有这种道理。我先前有四法印的教法,由此已经作证了,现在再给四部大众宣说这四法印的教法。第一、一切行无常;第二、一切行苦;第三、一切行无我;第四、涅槃为灭尽。这就是普能印持一切法的法印。不久如来将取灭度,你们要知道这四法印,并为一切众生宣说它的涵义。”

那时,世尊想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就化出一个大坑,如来带着比丘众在大坑彼岸,国中人民则留在此岸。世尊把自己的钵从空中抛给彼方人民,并告诉他们说:“你们好好供养这个钵,也要供养高才法师,生生世世将获得无量福德。”世尊赐与钵盂后,当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当时,拘尸那竭国有五百多个大力士,他们集中在一起,纷纷谈论:“我们共同做一件奇特之事,使我们死后名声远扬,流芳百世,子孙们都共同传颂:‘往昔拘尸那竭国的大力士们力大无比。’”不久又想:“我们要造什么功德呢?在拘尸那竭国不远处有一块大方石头,长一百二十步,宽六十步,我们应当共同把它竖起。”然而,大力士们穷尽了体力也没能成功竖起,巨石一动不动,何况举起呢?

当时,世尊来到他们这里,问道:“童子们!你们想做什么?”童子们禀白佛说:“我们先前各自谈论,想移动这方大石,使得人们代代传颂我们的美名。但我们施展力量以来,经过七天还是不能移动巨石。”佛告诉童子们:“你们想让如来竖立此石吗?”童子们回答:“正是时候,唯愿世尊安放此石。”

当时,世尊用右手抚摸这块石头,举起来放在左手上,之后抛到空中。巨石径直飞到梵天之上。拘尸那竭的力士们见巨石消失,就对世尊说:“这石头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都见不到了。”世尊告诉说:“这石头现在到梵天上了。”童子们问:“这石头什么时候能落到阎浮提地上呢?”世尊说:“我现在引个譬喻,智者通过譬喻自己就会了解。假使有人到了梵天之上,取此巨石投到阎浮提地面,就要经过十二年才能到达。然而现在以如来的威神所感,这下应该回来了。”如来说完,巨石很快就从梵天返回,空中降下很多各种各样的天花。

当时,那些童子五百多人远远见巨石飞来,都各自奔逃驰散,不敢安住本处,恐怕巨石把自己砸得粉身碎骨。佛告诉童子们:“不要恐惧,如来自己知道时候。”于是,世尊舒展左手远远地接住石头,又放在右手中竖立起来。当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虚空中的那些神妙天人们散着各种莲花。五百童子都赞叹前所未有:“太奇特了!太奇特了!如来的威神实在无与伦比,这块长一百二十步,宽六十步的大石头,世尊一手就能把它安置起来。”

当时,五百童子对佛说:“如来以什么力而能移动此石?是以神足力还是以智慧力来安置此石呢?”佛告诉童子们:“我也不用神足的力量,也不用智慧的力量,现在是用父母生我色身所赋予的力量来安置此石。”

童子们说:“不知如来父母所生色身之力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告诉说:“我现在给你们引用譬喻,智者以譬喻就能了解。童子们要知道,十头骆驼的力量,不如一头凡象的力量;再者,十头骆驼加上一头凡象的力量,不如一头迦罗勒象的力量;再者,十头骆驼加上一头凡象,再加迦罗勒象的力量,不如一头鸠陀延象的力量;十头骆驼、一头凡象等,乃至一头鸠陀延象的力量,不如一头婆摩那象的力量;这些象的力量,不如一头迦泥留象的力量;以上这些象的力量,不如一头优钵象的力量;以上所有象的力量,不如一头钵头摩象的力量;以上所有象的力量,不如一头拘牟陀象的力量;以上这些力量的总和,不如一头分陀利象的力量;以上这些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头香象的力量;以上再合计起来,不如一个摩诃那极的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个那罗延的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个转轮圣王的力量;再加起来比较,不如一个不退转菩萨的力量;再加起来比较,又不如一位补处菩萨的力量;再把这些力量合计起来,又不如一位在菩提树下端坐即将成佛的菩萨的力量;这些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位成正等觉的如来父母所生色身赋予的力量。我现在是用父母所生色身的力量安置此石。”

那时,五百童子又启白世尊说:“如来神足力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告诉说:“我有个弟子叫‘目犍连’,在神足中最为第一。有一次,我们共同游行到毗罗若竹园村中。那时,国中闹大饥荒,人民互相吞食,遍地白骨。出家学道之人乞食困难,圣众都饿得消瘦,气力虚弱;而且,村中人民都面呈菜色,找不到滋养身体的食物。大目犍连来到我这里对我说:‘现在毗罗若相当饥馑,无处乞讨,人民都贫困憔悴,没有活路了。我曾亲自从如来处领受这样的言教:现在大地下面有自然地肥,特别香美。希望世尊允许弟子把地肥翻到地上,让当地人民都能受用此美食,并让圣众受用而充实气力。’

我当时对目连说:‘地里有很多蠕动的昆虫,要把它们安置在哪里呢?’目连说:‘我会把一只手化成像地的形状,用另一只手翻转地肥,让蠕动的昆虫各安其所。’我当时又问目连说:‘你有什么本领想翻转大地呢?’目连回答:‘我现在翻转地形,就像力士翻转一片树叶一样轻而易举,毫无疑问能做得到。’我当时又对目连说:‘停住!停住!目连!不必翻这地肥。为什么呢?众生见到这个情形心里会恐惧,吓得连毛发都竖起来,诸佛神寺也会被摧毁。’当时,目连上前对我说:‘唯愿世尊允许圣众到北俱卢洲去乞食。’我对目连说:‘大众当中没有神足的人,要怎么去北洲乞食呢?’目连说:‘那些没有神足的人,我可以把他们都接到北洲去。’我说:‘停住!停住!目连!圣众不必到那里乞食。什么缘故呢?未来时代也会出现这类饥荒,难以乞食,人民营养不良,脸色变差。那时,诸长者婆罗门就会对比丘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去北俱卢洲乞食呢?从前的释迦弟子们有大神足,在饥荒时代都共同去北俱卢洲乞食来存活,现在的释迦弟子们没有神足,也没有具威神的沙门之行。他们会轻视比丘,使长者居士们心怀骄慢而出生无量罪过。目连要知道,以此因缘,诸比丘众不适合全部去北洲乞食(意为对将来的佛法不利。人们将会以有神通为高,如果未来的比丘们没有神通,就会被世人轻视)。’童子们要知道,目连的神足有如此功德。然而,像目连这样有神足力量的人假使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空缺,这一切力量合计起来也比不上如来神足的力量,这些力量的百倍、千倍、乃至数亿万倍也比不上如来的力量,这种差距没办法用譬喻来表示。如来神足的功德是无法测量的。”

童子们又问:“如来智慧力是怎样的呢?”世尊告诉说:“我昔时也有个弟子叫‘舍利弗’,智慧最为第一。譬如,大海深、广各八万四千由句,里面充满海水;海中有须弥山,高出海面八万四千由旬,入水八万四千由旬;而且,阎浮提的地面南北各八万一千由旬,东西各七千由旬。现在就以此作譬喻,假使用四大海里的所有海水作墨汁,用须弥山作树皮,以阎浮提的草木作笔,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民都尽力书写,想写出舍利弗比丘智慧之业的量度,但童子们要知道,即使四大海水的墨汁、无数纸笔都用尽,这些人们也都逐渐命终,却仍然不能写尽舍利弗智慧的量。像这样,童子!舍利弗在我弟子中智慧第一,没有人能超过他。然而,假使智慧像舍利弗比丘这样的人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空缺,这一切合计起来想跟如来的智慧相比,那么他们的百倍、千倍、数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也比不上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智慧力是这样的情况。”

这时,童子们又启白佛说:“还有什么力量超过这种力量吗?”世尊说:“还有力量超出这一切力量之上。什么力量呢?就是所谓的无常力。如来今天夜半就要在双树间被无常力所牵而取灭度了。”当时,诸童子们都共同落泪:“如来取灭度何等快速!世间将丧失眼目。”

附录七:死无可避

死无可避

话说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处,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一起。

当时,有四位梵志都证得五通,修行善法,他们聚会一处,谈论说:“索命者来的时候不避豪强,我们应当各自隐藏起来,让索命者不知道该到哪里索命。”于是,一个梵志飞在空中,想以此免死,但没能避免,就在空中命终了。第二个梵志潜入大海深处,想以此避免死亡,但也在那里当即命终。第三位梵志想免死而躲入须弥山中,但也在那里死去。第四位梵志藏入大地的金刚际,想要免死,但也在那里命终。

当时,世尊以天眼看到四位梵志个个欲避死亡,但都已经命终,就说出一偈:“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止不受死。”(不是在虚空,不是在海里,不是入于山石中间,同时也没有其他地方能逃脱而避免死亡。)

世尊告诉诸比丘:“比丘们!有四个梵志集合在一起,商量免死的方法,但都各自归于死亡而无法避免。一个人飞在空中,一个人入于海底,一个人入于山腹中,一个人入于地中,都同样死亡。所以,诸比丘!想要免死的人应当思维四法印:一切行无常是初法印,应忆念修行;一切行苦是第二法印,同样应思维;一切法无我是第三法印,应作思维;苦灭尽为涅槃是第四法印,同样应作思维。如是,诸比丘!应当思维这四法印。什么缘故呢?如是思维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愁、苦、恼,这些都是苦的根本。所以,诸比丘!应当寻求方便来成就这四法印。诸比丘!应当这样修学。”

附录八:赎死

赎死

有一次,佛住在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波斯匿王命令大臣官员们准备由宝羽庄严的车,想要出舍卫城观地讲堂。就在这时,波斯匿王的母亲过世了。太后已经非常老,接近一百岁了。国王很爱敬母亲,从没离开过眼前。那时,波斯匿王身边有个大臣名叫“不奢蜜”,他高才盖世,为世人所敬重。他想:“波斯匿王的母亲接近一百岁,今天命终,国王如果知道这个消息会非常悲伤地不吃不喝而得重病。我现在应当设立方便让国王不忧愁,也不让他生病。”

于是,大臣整备了五百头白象、五百匹马、五百名步兵、五百位歌女、五百位老母、五百位婆罗门、五百位沙门、五百件衣裳、五百种珍宝,为亡者做了非常好的大棺材,上面描绘得精妙绝伦,悬挂缯带、幡盖,奏起音乐,具足如是不可计数的装备,才浩浩荡荡出了舍卫城。

那时,波斯匿王有事要回城,远远见到出殡的队伍,就问身边的大臣:“这是什么人?供养如此荣盛。”不奢蜜说:“舍卫城中有个长者的老母今天过世了,这些都是她出丧的资具。”国王又问:“这些象马车乘等用来做什么?”大臣回答:“这五百位老母奉献给阎罗王,用以赎回老夫人的性命。”当时,国王哈哈大笑地说:“真是愚人之举,寿命是保不住的,用什么能赎回?就像有人堕在摩竭鱼口想要求出,这实在太难,同样,到了阎罗王身边还想离开,这是不可能的。”

大臣又说:“这五百位歌女也是用来赎命的。”国王回答:“这也是做不到的。”大臣又说:“如果歌姬们做不到,就用其他人来赎。”国王说:“这也很难做到。”大臣说:“如果这也不能赎命,那就用五百种珍宝来赎。”国王说:“这也难以做到。”大臣说:“假使这也不行,就用五百件好衣裳来赎。”国王说:“这也不行。”大臣说:“如果衣裳不可赎,那就用五百婆罗门的咒术来取回性命。”国王说:“这也做不到。”大臣说:“如果五百位婆罗门也做不到赎命,那就让这些具大辩才的沙门说法辩护来赎回。”国王说:“这也不可能。”大臣说:“如果说法也不可能,那就集合军队跟阎罗王大战一场,来取回性命。”波斯匿王大笑说:“这些都是愚人的办法,落在摩竭鱼口里终究是出不来的。”

当时国王说:“你要知道,生而不死的事会有吗?”大臣说:“肯定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国王说:“的确办不到,诸佛也这样说,有生就必定有死,命是不可能赎回的。”

这时,不奢蜜跪了下来,启白国王说:“所以,大王!您不要忧愁,一切众生都归于死。”当时国王问:“我为什么要忧愁呢?”大臣说:“国王!要知道,您的母亲今天去世了。”波斯匿王听到这话后多次叹息,对大臣说:“善哉!确实就像你所说的。你很知道善巧方便啊!”

附录九:除忧法

除忧法

那时,波斯匿王回到城中,备办各种香花供养亡母,供养后就回驾到了世尊这里,他头面礼足,在一面安坐。当时世尊问:“大王!为何满身尘土?”国王回答说:“我母亲命终,刚才送到城外,现在来到世尊这里请问缘由。我母在世时持戒精进,常修善法,接近百岁,今日命终,所以我来世尊这里请教。如果我可以用象赎回母亲的命,我就用象去赎;如果用马能赎回性命,我就用马去赎;假使用车乘能赎命,我就用车乘去赎;如果用金银珍宝能赎命,就用金银珍宝来赎;如果用奴婢、仆人、城邦、国界能赎回性命的话,我就用城邦、国界来赎;假使用加尸国界的人民能赎回母亲的命,我就用加尸国的人民来赎回,千万不要让我母亲命终!”

世尊告诉波斯匿王:“大王!不要忧愁,一切众生都趋向死亡,一切变易的法想让它不变易,终究没有这种事。大王要知道,人身这种法就像雪团,必定要坏灭;又像土堆,也一样要坏灭,不能长久保持;又像阳焰、幻化,虚伪不真;又像空拳,只是欺诳小孩,里面没有实物。所以,大王!不要忧愁,不要信任此身。大王要知道,有四大恐怖会到这身上来,无法遮挡,也不能用言语、咒术、药草和官符文书而除去。哪四种呢?一是老,摧坏青春健壮,使人失去容色;二是病,摧毁健康;三是死,败坏命根;四是所谓有常之物都归于无常。大王!这四种法无法遮退,不是力量所能胜伏。大王要知道,这种情形就如同四方有四座大山,从四个方向逼压众生,没有力量能遮退。所以,大王!身体是不坚牢的东西,不可依靠。大王!应当以法来治理国家,不能以非法治国。大王不久也要到达生死边界。大王也要知道,凡是以正法治理国家的人,身坏命终能生善趣天上;如果以非法治国,身坏命终将生在地狱中。所以,大王!要以正法治国,不应以非法。大王!你应当这样来效法。”

当时,波斯匿王对世尊说:“这法叫做什么?应当如何奉行?”世尊告诉说:“此法叫做‘除愁忧之刺’。”大王说:“的确如此,世尊!什么缘故呢?我听闻此法后,所有愁忧的刺现在都除去了。”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