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三根本苦(8h)
Total words: 74,143. Estimated reading time: 5 hour and 37 minutes.
上师知
具足众多难忍之苦痛
彼现安乐欺意无常众
一切有漏五蕴痛苦因
三界轮回犹处火坑中
我等不知如是尚贪世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生起出离意乐求加持
慧灯之光
同时,轮回里的一切有情无不受着三苦——苦苦、变苦、行苦的折磨。
1、苦苦。所谓苦苦,是指苦上加苦,即明显的痛苦。地狱、饿鬼等三恶趣众生,就长劫饱受着苦苦的煎熬。
2、变苦。变苦是指现在虽不觉痛苦,但乐不久长,终要变化,当不再拥有以前那些所谓的快乐时,会倍觉痛苦。
打个比方来说,若一个经常干活的人出外劳动,因为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痛苦,但若让一位养尊处优的人去作同样的事,他就会感到劳累异常。类似的,欲界天人活着时虽无太明显的痛苦,但终有一天他会现出五种衰相,种种美好的享受和眷属都离他而去,剩下的只有死亡和堕落之苦,此时他内心所受的痛苦折磨,已超过了地狱众生。这些就是由变而生的苦。当前的快乐,如思想不受任何折磨、生活没有什么困难,一切顺利等,都是临时的、短暂的、无法自主的,它一定会变,没有恒常稳定之性。
3、行苦。行是迁流之意。如前所讲,所有法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毁灭。假如一人享有幸福的时间包括一百个刹那,当这一百个刹那过去以后,他就开始感受痛苦。如果前面缺少任何一个刹那,后面的痛苦都不会产生,所以此幸福的第一、第二、第三刹那等都是迎接后面痛苦的一种因素。这种万物的刹那迁流之性就是行苦,它很细微、难以觉察。
这三个基本痛苦,是所有漂泊于生死苦海的有情所无法逃避的。
如果根基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人,不观察第二阶段的细节痛苦,仅仅总体思维,也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轮回是充满痛苦的。
也许有人会想,虽处轮回之中,若能一直做人,象现在这样,也不觉得那么辛苦啊!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曾经历过任何痛苦。人有那么多心理上的苦闷、生活上的磨难,至少都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即使能生生世世为人,也谈不上什么幸福,即或有少许所谓的快乐,也如浮云一般,转瞬即逝,哪里靠得住?
在轮回中,痛苦的成分很多,快乐的成分却相当稀少。普通凡夫未来的前途只有六种,就是六道。一旦堕入地狱、饿鬼或旁生道,因为愚昧无知,所做多是恶趣之因,就会长劫辗转其中,难得出离,那悲惨的境遇自不消说;即使生为人、天人或非天,也没有太大的幸福可言,天人的寿命虽然长一些,却比不了地狱、饿鬼有情的寿命,且善道难生,恶趣易堕,因而从整个的生命历程来看,众生受痛苦的时间很长,享受人天快乐的时间很短。
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轮回里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痛苦的,如果现在不修行,轮回也不可能自动停止。做人时,若能依因果取舍,行善断恶,便足以把握自己的归宿;若不这样做,就没有能力选择未来的前程。如果做了旁生或地狱众生,那时连取舍的概念都没有,就更可怕了。那么,现在若有一个办法可使我们从轮回里得到解脱,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做!如果这时你还对轮回有很大的兴趣,就需要重新以智慧的眼光,再去了解轮回的真相。
这是从轮回的总体方面讲。修法时,在身、口、意的要点做完后,就静下来思维所有生命的基本痛苦——生老病死,以及轮回的三种基本痛苦。思维以后,如果感受很深,其他的不修也可以;如果印象不是很深刻,就要去观察轮回细节的痛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
午三、思惟三苦分二:① 依广大行派 ② 依甚深见派
第三,修三苦者。
“修三苦”,即思惟三苦之理。
未一、依广大行派分七:① 坏苦 ② 苦苦 ③ 行苦 ④ 由三种受中产生烦恼之理 ⑤ 从烦恼中产生痛苦之理 ⑥ 须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之理 ⑦ 标明出处
申一、坏苦
谓譬如极热或疮或痈 ,若于其上洒以冷水,似为安乐,于生死中所有乐受,若坏灭时,还起众苦,故名坏苦。
比如在严重发炎的热疮或者热痈上面洒上冷水时,会产生一种好像是安乐的感受,生死中所有的乐受就像这样,一旦坏灭时,还会生起众多痛苦,所以称为坏苦。
此复非惟其受,即此相应余心、心所及为所缘诸有漏境,皆是坏苦。
不仅是乐受本身,包括和乐受相应的其余心王、心所,以及所缘的各种有漏境等,都是坏苦。
比如:嚼口香糖时,会有香甜、清新的乐受。这个乐受不可能独立出现,它需要由许多因缘聚合才能产生。其中,色法方面,包括能引起乐受的所缘有漏境——口香糖,又有身根、舌根,还有根依的舌头、牙齿等;心法方面,除了受心所之外,还有和它同时相应的四种遍行心所——思心所、触心所、想心所、作意心所,以及心王——舌识和意识等。这些都是坏苦。
以下归纳坏苦。 体相 :流转生死者所有的有漏乐受,在坏灭时会引起其他众苦。 释词:产生和安住时似乎安乐,而坏灭时能产生痛苦,所以叫坏苦。 差别 :在某时能产生痛苦的乐受,和此乐受相应的心王、心所,生起乐受之因的所缘有漏法。 举例:总的说来就是一切有漏乐受。比如,天热时吃西瓜、吹凉风,身体劳累时躺下来睡觉。 须知,这里所说的坏苦不是苦受,而是苦的自性。
申二、苦苦
又如热痈逼切,触 热水等变异触 时,起极楚痛。如是当知,苦受随才生起,便能触恼或身或心,故名苦苦。譬如肾痛。
又比如热痈发炎痛苦逼切难忍,又遇到热水等能变异触时,便会生起剧烈的疼痛。由此应当知道,苦受才一生起,就能触恼身心,所以叫苦苦。比如肾痛。
此复如前,非惟其受。
和前面的坏苦一样,不仅是苦受本身,包括和苦受相应的其余心王、心所,以及所缘的诸有漏境,都是苦苦。
以下归纳苦苦。
体相:刚产生时,就对身心做逼恼的受。
释词:这种受刚产生以及安住时,就对身心产生逼恼——苦的作用,而且本性是苦,所以叫苦苦,也就是以苦为苦。
差别:刚一产生便能生苦的苦受,和此苦受相应的心王、心所,以及生受之因的所缘有漏法。
举例:总的就是一切苦受。比如,死亡、遭遇车祸。
申三、行苦
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
又比如热痈,在没有接触到冷水和热水等时,没有明显的乐受和苦受,是一种有漏的舍受。这个舍受被粗重所随逐的缘故,称为行苦。
舍受有善、恶、无记三种,善的舍受中又分有漏和无漏。这里所说的舍受排除了无漏舍受,因为无漏舍受不属于苦谛所摄的缘故。
此亦如前,非惟其受。
和前面两者一样,不仅是舍受本身,包括和舍受相应的其余心、心所,以及所缘的诸有漏境,都是行苦。
以下再说明行苦之相。观察的对象是有漏近取蕴,观察的角度有二:① 近取蕴是由业惑所造集,以迁流为苦相;二、由近取蕴能集众苦,以粗重所随为苦相。
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故名为苦。
有漏近取蕴由于受过去的业和烦恼支配而变化,所以称为苦。
《三藏法数》说:“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稳故也。”一切有漏法是由业惑所造,所以难免有生、住、异、灭等四相迁流,是一种没有刹那常住安稳的苦。经中说:“若非常,即是苦。”比如,射出去的箭,在飞行过程中,由于被动能所推动,每一刹那都在不由自主地向前飞行,这就是行苦。
一切由业和烦恼所引生的近取蕴,在它的自体当中,能生起一切烦恼与痛苦,因此“一切是遍行粗重所摄”。
及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遍行粗重所随。
而且是被能引发未来痛苦与烦恼的种子所随逐,所以称为遍行粗重所随。
“遍行”即周遍、充满。三界六道,上到有顶下至无间地狱,不论是胎、卵、湿、化哪一种生命,时时刻刻都被粗重所随逐,无一例外。或者无论是苦受、乐受还是舍受,都不离粗重性,充满了粗重,所以称为“遍行粗重所随”。换句话说,一切有漏的近取蕴都是行苦的自性,无一离开行苦。由于这个行苦,世尊才说“有漏皆苦”。
以下归纳行苦。 体相:与能生烦恼以及痛苦的粗重相应的有漏法。 释词:以业惑造作的五蕴,遍及于一切内外诸有漏法之中,所以叫遍行苦。 差别:有漏舍受,和舍受相应的心王、心所,以及所缘的诸有漏境。 举例:总的就是一切有漏舍受都是行苦。比如,痈没有遇到冷、热两种触时的状态。
由于凡夫一切时处都落在苦、乐、舍受当中,而这三种受,与受相应的一切心、心所,以及当时所缘的诸有漏境(如自己内在的根和根依、外在的色法等五境),都是苦的自性,含摄在痛苦当中,所以总的就说“有漏皆苦”。换句话说,我们现前从身到心、从内到外,一切的本质都是痛苦。
再看“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此句的含义。我们这个身心的取蕴是由业和烦恼所造集,一直被业和烦恼所控制。同时在这个取蕴当中,潜伏着能引发后后烦恼和痛苦的种子或功能,所以一遇到外缘,都会立即引发贪、瞋、痴等某种烦恼,随着烦恼就会造业,造成了后世的痛苦。因此,后后的一切惑、业、苦,都是由于近取蕴中携带了烦恼种子的缘故。
以下先说随着受产生烦恼之理,再宣说随烦恼引苦之理。
申四、由三种受中产生烦恼之理
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苦受,瞋恚增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
由于近取蕴被烦恼种子所跟随,这样如果生起乐受,随着乐受贪欲便会增长;如果生起苦受,随着苦受瞋恚就会增长;如果是不苦不乐的舍受,那么就会随着这个粗重身,对无常性执着为常等,愚痴便会增长。
文中“等”字包括对众苦执着为安乐、对不净执着为清净、对无我执着为我,加上对无常执着为常,就是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执着。
由此可见我们凡夫平日的状态,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欢喜就是忧,要么就是愚痴。若不修解脱道,决定逃不出烦恼的状态,毫无清净可言。身心稍得一点乐受,便立即生起贪欲。比如,一尝到味道鲜美的菜,马上就生起贪欲,筷子不停地往这个盘子里伸。又如一受到别人的吹捧,就心花怒放,露出幸福的微笑。凡夫就是如此地不自在。如果悦意境界现前,根、境一接触便生起乐受,由乐受马上就能引起贪欲,心里便生希求之心。这就是因乐受而贪欲随增。
相反,如果不悦意境现前,稍有苦受,便心生恼怒。所以,要让凡夫发脾气非常简单,因为他的相续中本来就是粗重随逐,心中早已埋好了炸弹,只要制造一点不悦意的色声香味触,做为导火线,他马上就会勃然大怒。比如,骂他两句,瞪他一眼,或者在他家门口泼点脏水,这一点小事,不懂得对治的人决定会由苦受而立即瞋恚随增。
有人会想:我在不苦不乐时,既没有贪也没有瞋,这时会有什么烦恼呢?实际上,虽然没有贪着或者恼怒,但是却落在颠倒的愚痴状态中,比如对自己这个有漏的取蕴身,认为它可以永远存活,认为它很好看、很干净,认为没有苦乐的状态已经很安乐,或者认为这个是实有的我。这些都是缘取蕴而生起颠倒执着,所以由于舍受愚痴便会增长。由此可见,凡夫的特色就是一天到晚烦烦恼恼。
申五、从烦恼中产生痛苦之理
其中贪欲能感当来于五趣中生等众苦。瞋于现法起忧戚等,于后法中感恶趣苦。痴于前二所感二苦随逐不舍。
其中以贪欲三门造作有漏业,能感得将来在五趣中受生等众多苦恼。以瞋心能感得在此生中心生忧恼、口中愁叹,由此因缘造作三门恶行,在来世中感受恶趣众苦。又在不苦不乐的舍受当中生起四种颠倒想,这四种颠倒想的痴一直伴随着贪瞋所生的痛苦中。
有人会问:以贪瞋而导致在后世中感受痛苦,为何前者所感是五趣中的痛苦,后者唯感恶趣苦呢? 这是由于因上烦恼作用的差别,而导致果的差别。以贪所摄可以造集有漏善业和有漏恶业,所以分别感得善恶趣的苦。比如,若贪求后世的人天异熟而做布施、持戒等,以此贪爱会引生后世在善趣中受生、死亡等苦果;若贪求现世八法而造恶,就会在恶趣当中受苦。而瞋恚则唯是损害他人的恶心,所以决定感召恶趣之果。
又有人问:为什么愚痴会对贪瞋所感的二苦随逐不舍呢? “愚痴”的特色就是非理作意,而正是非理作意才引生并且增长贪瞋,所以说由愚痴而对贪瞋所感二苦随逐不舍。也就是说,只要愚痴存在,贪瞋所感的二苦就会在相续当中紧紧跟随,无法摆脱。
例如:所谓的美女,其实只是一个外面包了一层皮肤的活动厕所,但是人们依靠非理作意,将此不净相渲染成美丽洁净的假相,而且会放大。于是,内心便会耽着这种美妙的假相,而导致贪欲不断增长,如此必将感得三有的生等众苦。由于这个道理,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上说:“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处界。”
应将以上这两个科判的内容,归摄在五取蕴行苦的自性上,这样才能掌握关要。以上所说三有当中的无量痛苦,它的根子就是我们这个有漏近取蕴。只要我们仍有这个近取蕴,再加上非理作意,就可以断定自己的一生乃至尽未来际,都会和烦恼永远相随,没有片刻不起烦恼。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如理作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观住轮番净修法》当中说:“三有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因此,下面就宣说对治的方法。
申六、须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之理
“三种观”就是观乐受是苦,观苦受如毒痈,观舍受自性是无常坏灭法。
故于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
因此,对于乐受应当观为苦,以灭除贪欲。
乐受表面上是乐,实际上是苦,以往未能如实了知,现在认识之后,就应认识到乐受痛苦的本质,从而遮止贪欲。也就是必须将“执苦为乐”改为“认乐为苦”。
于诸苦受,应做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苦从此生,犹如毒痈,灭除瞋恚。
对于苦受,应当思惟:这有漏五取蕴是众苦的因缘,痛苦从此处出生,就像毒痈一样,常常触恼身心。应该这样思惟来灭除瞋恚。
毒痈本来就会产生痛苦,同样,有漏蕴本来就会产生痛苦,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不应当生瞋心。比如,家里的厕所本来就会长蛆,不应责怪他人。
于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痴。
对于舍受,应当观它的自性是无常,以及五蕴具有通过修无我空性可以灭尽的自性,这样思惟就能灭除一切常乐我净的颠倒愚痴。
不于三受为三毒因。
总之,应当通过如理思惟,不让三种受成为三毒之因。
申七、标明出处
此如《瑜伽师地》及《摄抉择》意趣而说。
以上是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第六十一卷)的意趣而宣说。
未二、依甚深见派分二:① 以遍行苦造做而周遍之相 ② 有漏受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申一、以遍行苦造作而周遍之相
如负重担,随其重担当负几久,便有尔许不乐。取蕴重担亦尔,乃至执持尔时受苦。
如同挑负重担,你挑负多久,不安乐就会持续那么久。负荷五取蕴重担也是如此,从最初取五取蕴开始,乃至未舍离之间,就一直都在受苦。
这段是以身负重担来比喻行苦的相状。
以此蕴中有苦、烦恼粗重安住,故为行苦。
因为这个有漏的身心之中,带有果的痛苦和因的烦恼种子,所以这个有漏蕴自身就是行苦。
《披寻记》说:“即于其中,所有诸行,性有漏故,能随顺生现在一切烦恼,及与当来生等众苦,是故安立名粗重性。”(这个有漏的近取蕴能随顺生起现在的一切贪瞋等烦恼,以及将来的生死病等痛苦,所以叫做“粗重性”。)
既有此已,虽于现在苦受未生,然其无间由种种门能起众苦,故此行苦遍一切苦,及是所余二苦根本,故应于此多修厌离。
一旦有了行苦或者五取蕴之后,虽然现在苦苦和坏苦还没有生起,但是一遇到缘,马上就会从各个方面生起很多痛苦,因此行苦周遍于一切苦当中,而且是其余苦苦和坏苦的根本。所以对此应当多多修习厌离。
比如,身上长了热痈,不论是浇冷水而感到些许的舒服,还是因烤火而痛苦逼切时,或者在不苦不乐时,都没有离开过痈的自性。而且,只要痈这种自性还存在,一遇到相应的缘,必定会立即引起苦苦和坏苦。如果去除了痈的自性,便不会引生相应的苦苦和坏苦。同样,有漏蕴恒时都没有离开过行苦,行苦是其余二苦的根本。因此,若想要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就必须着重思惟取蕴的行苦自性。
对此有人怀疑:既然行苦遍于一切苦,为何只把舍受归为行苦呢?
《摄抉择分》说:虽然行苦遍行于一切乐受、苦受、舍受,但在舍受当中,这种粗重性尤为明显,所以只说:“舍受由行苦故苦”。在乐受和苦受当中,因为贪爱和瞋恚二法扰乱内心,所以这种粗重苦不容易明了。就像热痈,只有远离了由冷热二触所引起的乐受与苦受后,痈的自性苦才明显起来。同样,虽然安立由业和烦恼所产生的诸行是粗重所摄,但这种粗重性唯有在远离了苦乐二受的舍受中,才特别明显,所以只把舍受归为行苦。
申二、有漏受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又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于苦渐息灭位 ,妄起乐觉,全无不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
又现在所感受的能增长贪欲的乐受,大多数是对前面痛苦逐渐息灭的阶段,产生了安乐的错觉,而完全没有不观待遣除痛苦所显现的自性安乐。
这一句的重点是要我们认清:因为痛苦的减轻,而产生了自性就是安乐的错觉。
下面是以人们现量的感受来证明此理。
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乐渐次起,故非性乐。
比如过度奔走后很累,坐下稍微休息一下,就会生起舒服、惬意的乐受。现量可见这是由于先前的大苦逐渐止息时,渐渐生起的乐受,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安乐。
比如,从洛若乡往山上不停奔走,到一定程度时,身体的苦受会逐渐加重,如腰腿酸胀、心跳加速、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此时若稍做休息,就会有一种身心负担减轻的安乐感觉。
以下宣说根据。
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渐起,现见太久惟生苦故。
如果坐得太久了,仍然会像前面一样生起很多痛苦。如果坐是真正的乐因,就应当像苦因一样,随着不断受用苦因,痛苦会逐渐增加。同样随着行、住、坐、卧、饮食、日晒、乘凉等时间的增长,也应当逐渐生起越来越多的安乐,但是现量可见,受用的时间太久只会产生痛苦。
因此,有漏受并没有自性安乐的自体。
这个道理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自性安乐的受(有法)持续受用时,乐受将会辗转增上,因为自性之乐不会转变的缘故。
比喻:火是热性,身体靠近火的时间越久,灼热感会越强。
二、有漏之受(有法)自性不是安乐,因为持续受用会渐生痛苦的缘故。
以下引教证。
如是亦如《入胎经》云:“难陀,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应当了知别别是苦。诸静虑师,应观彼彼威仪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卧,彼则于行,惟别受苦。别别领受猛性、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非于其行,起安乐想。”
《入胎经》当中,佛对难陀说:难陀,你要知道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每一种都是苦的自性。各位修静虑的行者,你们应当善加观察这些威仪的自性。比如,一天当中一直行走,既不停止,也不坐下或者躺下,在这行走的有漏法上,只是分别感受身体肢节等的苦,而且分别感受强烈、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等的苦受,并不会对行走生起安乐想。
余三威仪亦如是说。
其余住、坐、卧等三种威仪也是如此。
如果一直站立而不行、不坐、不卧,如果一直坐而不行、不立、不卧,如果一直卧而不行、不立、不坐,都会感受大苦,没有安乐。
“难陀,然由彼彼威仪之苦,暂间断故,遂于余余新生众苦,妄起乐想。”
佛说:难陀,但是由于行持那些威仪时的痛苦暂时间断的缘故,便对其余新生的痛苦生起安乐的错觉。
例如挑担,右肩挑久了很疼,然后换到左肩,觉得有些舒服,这是错觉。实际上这是暂时间断了右肩负担之苦,而左肩负担之苦正在悄然生起,由于最初阶段感觉不明显,所以误以为是安乐。
比如癌症,通过放射性疗法,杀死癌细胞,暂时遏止了癌细胞的扩散,但这种疗法却严重衰损身体机能,并没有从根本上带来健康和安乐。又如一个补特迦罗,脱离地狱转生成牛,在烈日下耕地,这并非是告别痛苦,迎来自性的安乐,而是另一种痛苦的开始。又如,精神病人在狂吼乱跳,拿刀到处砍人之后,稍稍平静下来,照着镜子傻笑,这也不能称做是自性安乐。又如上班族周末到酒吧休闲,酒吧里环境优雅、灯光迷离,营造着浪漫的氛围,靠着舒适的坐椅,一边欣赏着歌舞表演,一边品着饮料果品,紧张的身心松懈下来,似乎非常惬意,但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新苦的开端,时间一久,身心中单调乏味之苦又会凸现出来。
总之,在轮回当中,凡夫都是以苦为乐,当一种苦相转移为另一种苦相时,误以为现前了新的安乐。实际上,这轮回的本质早被世尊一语道破。
“难陀!生惟苦生,灭惟苦灭,生惟行生,灭惟行灭。”
佛说:难陀,有漏安乐的产生,其实是痛苦的产生;有漏乐受的息灭,也只是痛苦的息灭;当有漏乐受生起之后,只是行苦的产生,第二刹那会产生造作痛苦的自性;当有漏乐受息灭时,也只是行苦的息灭,即造作痛苦的自性的息灭。
有人提问:依止有漏的乐受时间稍久,最后就会生起苦受,那么,长久感受有漏的苦受之后,最后会不会同样也转成乐受呢?
以下解答。
《四百论》亦云:“如安乐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
《四百论》也说:比如安乐增长后,现量见到它反而转成了痛苦,但痛苦增长后,却不可能转成安乐。
因此,以苦受增上不会转为安乐,证明自性是苦;以乐受增上,反而转为痛苦,也证明自性并非安乐,唯是痛苦。
以上宣说了三苦、六苦、八苦,这是通于六道的总苦。
前行广释
第四十九节课
思考题
202、人类有哪三大根本苦?请一一解释其定义。若要遣除这三苦,需要依靠什么方法?
203、在现实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变苦、苦苦、行苦?请举例说明。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讲三善趣的痛苦,首先是人类。
戊四(人类之苦)
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
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总体来讲,六道轮回中都有三大根本苦,但人类感受得更为明显,故将其安立在“人类之苦”里。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对此应细致地思维。毕竟地狱、饿鬼、旁生之苦,我们无法亲自感受,只能大致了解一下;而人类的这些痛苦,却是在自己身心上时刻发生的,每个人应该都有所体会。当然,你从来没有思维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只要你稍加思索,就会明白佛陀所说的诸法无常、诸受皆苦之理,确实真实不虚。
所以,平时思维相当重要,这次大家共同修加行,不能只从文字上划下去。虽说这些内容很简单,只要你粗通佛理、懂些专用名词,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不过真正去思维、去修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看一两本书并不难,但把书中内容通过再三串习,让它自然在心里浮现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因此,古大德一再强调“学法容易修行难”,原因也在这里。
其实,下面所讲的三大根本苦,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发现。《法华经》云:“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那么,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这三苦呢?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世人都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为此有人寻找灵丹妙药,有人追求钱财,有人渴望感情,有人寻求地位……可是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只有依靠佛教精神。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
鉴于此,我很想将佛法教义,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里。对有信心、智慧、善根、因缘的人而言,佛法不可不学,因为它能治疗人类的三大痛苦,诚如《无量寿经》所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我们常说“众生好苦”、“做人好难”,确实,不观察不发现,一观察的话,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痛苦,最终令幸福、舒适、快乐毁于一旦。所以,世间上最快乐的是谁呢?不是有钱的人,也不是有地位的人,而是佛教中看破放下、获得自在的人。这并不是我们自赞自夸,这一点,自古以来的历史都可以证明,众多修行人的体验也可以证明。
在当今时代,要想断除人们内心的剧苦,佛法是必不可少的妙药。因此,已发大乘菩提心的你们,不应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只顾自己独享佛法美味。一旦你有了能力、智慧、悲心,就应分享给有缘众生。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倘若你自己还没成熟,就贸然跑到城市里度化众生,很容易被环境所染污,结果不但度不了别人,反而自己也卷进去了。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在网上祝贺所有女性佛友修行圆满、无碍自在、善妙吉祥、开心快乐。同时给智悲学校的女老师也发了一些东西。本来,今早还想给学院女众发些特殊的糖,但后来给忘了——可能你们没修黄财神吧!不过也没事,我从内心中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你们每个人获得真实的快乐。
关于“三八”妇女节,我以前在《旅途脚印·女人》中也讲过,这个节日在国际上很受重视。虽然我们是出家人,放弃了世间的一切节日,但有些传统,随顺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庚一、变苦:
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身体本来健康无病,但突然就会感冒、流鼻涕,无有自在;或者,享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正当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胃肠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严重的浪踏病 ,痛苦不堪。(我在十几岁时,也得过这种病。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一次在山上放牛忽然发作,差点就离开了世间,多亏旁边几个牧童发现,才把我救了过来。)这就是变苦,有些经典也称为坏苦,即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
《金色童子因缘经》中也讲过,妙耳商主财富盖世、举世无双,与多闻天子富饶相等。但他儿子降生之后,具足十八种丑相,家中出现诸多不吉祥,并且房子突然起火,将一切财物焚尽无余。本来这一家无忧无虑,快乐如天人,但一瞬间的变化,就让他们沦为最卑下的乞丐,过着极其凄惨的生活。
这种变苦,在生活中也常能发现。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穷人,她说几年前家里房子起火,丈夫也被关进了监狱。多年来,她只有带着孩子四处流浪,孩子现在没办法读书,问我能不能让他入智悲学校,后来我就答应了。
现在许多人都是如此,本来家庭状况不错,自己也年轻、富有、聪明,但一瞬间什么都改变了。所以,大家学佛以后应该明白,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谁的身上都可能出现变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也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世间的一切快乐,最终必归于坏尽。看看一些名人、富人,他们昔日风光无限、一手遮天,最后却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间。所以,变苦是每个人皆无法摆脱的规律。
在座的很多人,如今虽然身体完好无损,家里比较快乐幸福,修行等方面也不错,但我们毕竟转生于有漏的轮回中,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灭尽的。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因此,表面上绚丽多彩的事物,实际上禁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会毁坏无余。当然,学过大乘佛法的人,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也能坦然接受。而没有学过佛的人,面对这一切时,总会觉得老天对他不公、社会对他不公,以致怨天尤人。
其实,世间上处处都是变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顷刻之间乐极生悲,痛苦纷至沓来,想都想不到。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下午2点27分还一切正常,但到了2点28分,突然间风云变色、天翻地覆,短短几分钟之内,无数人就家破人亡,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哀嚎遍野,惨不忍睹。
可见,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身体和感受都不可靠,即便是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终究都离不开痛苦。有些道歌中形容:“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正法念处经》亦云:“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因此,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去年,全球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东西方许多富人纷纷陷入了绝境。比如,德国第五大富豪默克勒,以92亿多美元的身家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94位,但由于这场金融风暴,导致他的商业帝国一落千丈、经营惨淡。默克勒不堪投资失败、资产大幅缩水,最终扑向一辆疾驶而来的火车卧轨自杀,震惊了整个德国。还有,一度拥有5亿欧元身家的爱尔兰地产大亨罗卡,也因无法接受投资失败,致使爱尔兰第三大银行倒闭,而于豪宅内开枪自杀身亡。这样的现象不可胜数,去年一段时间里,好多有钱有势的上层名流,在短短几个月中倾家荡产,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
当然,没有学过佛、不了解轮回状况的人,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而稍有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每天要好好思维这些道理,通过以上的比喻、案例,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息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所谓修行,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心。只有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刹那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就像胆病患者厌恶油腻食物、犯人厌恶黑暗的监狱一样,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四百论》中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轮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苦海,愚昧无知的凡夫沉于此中,以苦为乐、把不净粪当美食,始终看不清万法的真相,对此应当心生畏惧。
放眼当今社会,说实话,许多人的行为没有丝毫意义,人生如此短暂,为了财富、名声而付出一切,到头来又能得到什么?只要一想,不少人应该有所领悟。然遗憾的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想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你给他指出一条光明、快乐的金光大道,他反而认为你精神有问题,质疑你动机何在,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无计可施。
但不管怎么样,愿意接受佛教的人,希望你们好好思维轮回的痛苦,并通过不断串习,发自内心对此有所认识。若能如此,佛法的许多境界,包括密法的超胜境界,自然会在你心里显现出来。否则,不经过次第修行就想开悟,除了个别利根者以外,一般人又谈何容易?
庚二、苦苦:
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 ,毒痈还没好转又生脓疮;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也撒手离去,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东北有户人家一天内连遭奇祸:孩子放学的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死;父亲为了救他,拦车时被一辆轿车撞断腿;妻子难以承受这严重的打击,精神失常;老母亲听说后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人们都说这家特别不顺,但其实也是前世或今生的业力现前,才导致了这些痛苦。
《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在家时痛苦屡屡发生在她身上,各种经历更是不可思议:一次,她因有孕在身,要和丈夫、儿子回娘家生产。途中在一大树下过夜,半夜时她突然临盆,流出很多污秽之物,结果引来毒蛇,咬死了她的丈夫。第二天一早,她爬去拉丈夫的手,才发现他已死去多时,当即伤心得昏厥过去。大儿子见此情景,大声哭叫,她又慢慢苏醒过来。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丈夫的尸体丢在那里,肩上担着大儿子,怀里抱着小儿子,涕泣着上路。
半路遇到一条大河,又深又广。她就把大儿子搁在岸边,先抱小儿子渡河,回来再接大儿子。等她去接大儿子时,大儿子见她过来了,兴冲冲地淌进水里,不料竟被急流冲走了。她想去救大儿子,却力所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随水而逝。她悲痛欲绝地返回对岸,寻找小儿子的踪影,岂料小儿子已被狼吃掉了,唯有血迹斑斑、残骸满地,她又一次昏厥过去,很久才醒过来。她继续向前赶路,正好遇到一婆罗门,是她父亲的朋友。她问起父母的情况,婆罗门说:“你父母的房子近日起火,一家人全被烧死了!”……
对我们而言,虽没有像她一样,有这么严重的痛苦,但平时还是能感受到很多。比如,今天感冒了,别人又说自己坏话,同时还丢了最珍贵的东西,路上也非常不顺……有些人遇到这些以后,就觉得很倒霉,但实际上也没什么,因为世间本就如此,我们如果心里有数,面对起来也比较容易。
关于苦苦,隋朝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此即为苦苦。
总之,人间的这些痛苦,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上了解,观修时也要有所体会,了知轮回中无论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此时,我们应当祈祷上师三宝,发愿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就像《修心七要》中所言:“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
庚三、行苦:
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表面上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比如,吃饭穿衣、住房受用、装饰设宴等,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
行苦的解释方法,《俱舍论》、《宝鬘论》等诸多论典中各有不同,但一般按大乘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入中论》讲义中也说,见“众生犹如动水月”,从而对其产生悲心。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像水中月影般动摇不定、毫无实质,不由自主地随因缘变化,不可能有真实的快乐,所以要对其生起悲心。这方面的道理,在《中观四百论注释》、《中观根本慧论》等中也有阐述。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说 :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当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就会随时到来。因此,行苦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它始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
还有些经典中,用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所谓的生,以行苦示现;所谓的老,以坏苦示现;所谓的死,以苦苦示现。 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应该经常观察这些道理,以切实了解佛陀所讲的“轮回皆苦”。常听人说:“谁说轮回痛苦啊?我现在就过得很快乐,你看,我有钱、有地位,一点痛苦都没有……”但这种快乐,充其量只不过一两天,你敢保证永远能如此吗?你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吗?答案必是否定的。其实,只要真正统计生活中的苦与乐,除了个别有境界的修行人以外,大多数人快乐的比例应该说很小。
下面,以茶叶与糌粑为例,进一步说明行苦的道理:
茶叶是汉地生长的一种植物,藏地以前不产茶,现在除了极少的地方外 也不产。其实在茶叶的播种、剪叶等一系列过程中,杀死的众生不计其数。以前我去过云南、杭州等地,看他们在种植茶叶时,茶叶上有密密麻麻的虫,被农药一喷,就全部死了。
关于现在的茶,那天一个韩国人跟我讲:“好茶是不可能上市的,你们买的这些全部是垃圾,以后不要再喝了。您想喝茶的话,我来提供。”不过,有些情况也的确如此,据说好茶都被种茶人自己留着,而不好的茶,才会拿出来卖,明明是一年的普洱,包装上却写着“千年普洱”,差距特别大!
在藏地,茶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以前阿底峡尊者进藏时,为了给他洗尘,藏族信徒向他敬献了茶。尊者先是“献新”供养诸佛菩萨,然后开始喝茶。喝过以后,尊者非常欢喜,说:“藏地有这么好喝的茶,真是你们的福气!即使在我们印度,也没有这种茶。这茶喝了不仅解渴,还有明智、壮身、解困、乐行善事等诸多好处,如果印度有这种茶,我会不惜用金子买来。”所以,我们也应学习阿底峡尊者,有时间就好好喝茶(众笑)。不过在这里,华智仁波切要阐述的是,茶叶背后还隐藏着种种痛苦:
在过去,康定以下到雅安之间,道路只能徒步行走,茶叶要想运进来,必须完全靠人力。为了一次性多运点,每个人需要携带重达六十二卡 的份量。而且在二郎山的森林中,常有强盗、猛兽出没,茶商每次路过之时,能安然通过的几乎很少。(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法尊法师、贡嘎上师的历史中也看得出来。)在运茶的过程中,人们将大茶顶在头上,久而久之,前额的皮肤被磨得一干二净,甚至到了白骨清晰可见的程度,但仍在不停地运送。(二十年前我去尼泊尔时,在尼泊尔的边界,见那里的人都用头顶着很多东西,就想起了华智仁波切的这段文字。)而从康定以上,虽然道路比较畅通,不需要依靠人力,但也要用犏牛、牦牛、骡子等驮运上来。由于路途漫长、风雨兼程,所有牲口都是腹背疮伤 、毛脱皮烂等。
说到茶的来之不易,许多藏族老年人都深有感触,甚至有些人还经历过昔日运茶的艰辛。那时候得到一块砖茶,确实不容易,背后有许多的付出和痛苦。相比之下,现在交通发达,运输工具也很先进,是否就不会造那么多业了呢?也不是。如今制作茶叶及交易的过程中,人们造的罪业并没有减少,只不过中间有些过程省了而已。
不仅运输时人畜要感受无法想象的役使之苦,而且在经销茶叶时,买卖双方都要通过弥天大谎、不顾廉耻、发誓赌咒、背信弃义等欺骗手段或大吵大闹来销售,这一点势必在所难免。(现在很多居士经商,觉得不打妄语没办法做生意,不做生意,就没办法生活,他们为此非常苦恼。这个问题,是佛教因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我们也找不到两全其美的方法,只能回答:“尽量真实一点,别的办法可能也没有了。”)
在藏地,人们以前喝的都是大茶,而现在逐渐有了普洱、龙井、茉莉花茶等。这些茶叶的背后,也照样隐藏着许多恶业。因此,我们平时喝一口茶,觉得好香、好舒服,但它却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当然,详细分析这些客观问题,并不是要求大家以后不吃不喝,而是让你们清楚地认识到:一切快乐的背后,还有无数的痛苦或痛苦之因。
其实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如《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所以,你觉得喝茶快乐,但它也是变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痛苦;你觉得吃饭很享受,但它仍离不开行苦,如诗中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点,你没有去过加工厂、市场,可能感觉不到,反而认为生活清净无比、充满阳光,但你真正去了之后,必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平时修行比较差,原因也是从不思维这些道理。比如住在一所房子里,从来不想房子的来源是什么?用着信众的血汗钱,从来不想有没有对不起众生?一天换一件漂亮衣服,什么白的、红的、黑的、绿的、花的、上白下黑……虽然特别快乐,却从不想它的背后是什么?甚至只吃一顿简单的饭,也从不想这些柴米从哪里来?其实,思维这些就是修行,若能经常这样串习,即是很好的修行人。所以,我们平时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涉及的人和物多作观察,否则,像精神病人那样只顾自己,对眼前、未来、过去的一切从不分析,那对修行不会有任何帮助。
刚才讲了茶叶在运送、销售时,处处离不开行苦的本性。那么,除此之外是不是再没有其他痛苦了?并不是。在茶叶经销的过程中,按照藏地以前的规矩,基本上要用绵羊毛、羊羔皮来兑换,而这些绵羊毛、羊羔皮,背后也潜藏着许多罪业。
就拿绵羊毛来讲,夏季时,每只羊身上的虱子、吸血虫等,与它的羊毛数量不相上下。当人们用剪刀剪羊毛时,这些含生大多断头断腰、内脏脱出而亡,剩下来的也与羊毛绞在一起,憋得喘不过气,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羊羔皮也不例外。小羊羔出生之后,身体正在发育成长,刚有了苦乐感受、能感受到生存的快乐时,主人为了羊羔皮,就立即把它宰杀了。虽是愚昧无知的畜生,但它也同样渴望生存、畏惧死亡,害怕遭受气息分解的痛苦。而且,小羊羔的母亲见孩子被杀,就像死了独子的慈母一样肝肠寸断,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的事实。因此,只要稍微思索一下诸如此类的商品买卖,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仅仅是喝一口茶,也已成了恶趣之因。
所以,喝一口茶也不容易啊!现在人在买茶时,用的虽然不是羊羔皮、绵羊毛,而是钱,但这些钱的来源又是如何?大家也应该从各方面分析。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五十节课
思考题
204、华智仁波切说,糌粑的背后会杀许多虫,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虫。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这样说有什么必要?
205、既然行住坐卧皆离不开行苦,一切都成了造罪业的因,那我们是不是要不吃不喝、什么都不能做?请说明理由。
206、人类具体有哪些生苦?你觉得这些描写得真实吗?你对此有何体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继续讲三根本苦中的行苦。
这里讲了,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喝的茶,背后都隐藏着各种罪过。但这样说,并不是让你不能喝茶、不能吃糌粑、不能吃米饭,真正的修行人必须饿死。藏地的措智让珠等大德,也讲过清净食物的诸多功德,因此享用饮食并不过分,关键是要明白:这些饮食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恶业。
自古以来,大德们对清净食物有很多赞叹。就拿茶叶来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对它赞不绝口,说喝茶可强身健体、神智清醒、遣除疲劳和睡眠、生起善心,尤其是来自汉地的茶,跟天人的甘露没什么差别,是供养三宝的极好供物。据历史记载,尊者还将茶叶当成最好的礼物,寄给印度的高僧和友人。同样,在汉传佛教中,许多大德也极为推崇茶文化,并将其与禅宗结合起来。由此,茶叶的殊胜可见一斑。
尽管茶叶背后有一些过患,正如前文所说,种植时会杀害虫类、销售时会说妄语等,但我们作为享用者,相续中若没有这种发心,过失应该不会太大。比如,一个人在喝茶时,并没有杀虫的意乐,也没有杀虫的行为,最终没有亲自去断绝虫的命根,那么按照佛经的观点,他不会有杀生的罪业。
任何经典中都没有说,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间接导致了众生被杀,就要承担杀生的所有罪过。虽然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会牵涉许多恶业,但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就难免如此,想完全清净也是不现实的。以前宣化上人说过,凡夫人走路会踩死虫蚁,而只有阿罗汉等圣者,行走时脚不沾地,离地总有三公分那么高,这样才不会把虫踩死。
因此,在这个世间上,不掺杂一点罪业的饮食,哪里都找不到。然尽管如此,大家也不要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而应关心它背后的一切,为那些相关的众生多作回向。比如,你每天早上起来应该想:“我今天所享用的饮食、衣服,或者所接触的任何事物,如果与哪一个众生有缘,但愿他的相续获得利益。”这样以菩提心摄持,自己的一切行住坐卧,全都成了功德,于菩提道有利,这对修行人而言至关重要。
下面就藏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糌粑,华智仁波切再作一番剖析,以阐明行苦的道理:
糌粑,是青稞炒熟之后再磨成的粉,为藏族人数千年来的主食,就像汉地的面食、米饭一样。青稞一般生长在海拔3200米至3800米之间,3200米以下或3800米以上,都不会生长——我们学院就是3800米以上,坛城刚好是4000米,所以这里基本不长青稞,即使有人种一点,也长得不饱满。
历代许多高僧大德,对糌粑的赞叹非常多。譬如,金厄瓦格西说过:“修行人唯一不可缺少的殊胜食物,就是糌粑。”有人曾问一位著名的医生:“世上能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什么?”他回答:“是糌粑。”有些大德也赞叹道:“食用糌粑,可祛除身体里的风寒,增长智慧。”而且历史中记载,糌粑是观音菩萨特意加持并赐给藏地的食物,谁若食用,相续中就能生起大悲心。
在藏地,从没有听说谁因吃糌粑中毒了,或者医生不让病人吃糌粑。一个人即使病得再厉害,其他食物都无法下咽(如患了食道癌),糌粑还是可以食用。甚至有些专家发现,糌粑对人体健康、寿命延长,有不共的功效。最近有学者研究后宣称:“在一百万人当中,能活到一百岁的,只占百分之六点几。但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百岁老人却非常之多,他们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与常吃青稞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与肉类、鱼类相比,糌粑绝对称得上是“清净食物”。但此处为了阐明行苦的道理,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糌粑的背后也有很多罪业。
他是怎么讲的呢?糌粑的来源是青稞,青稞在最初耕耘时,地上所有的虫被活活埋到地下,地下所有的虫又被翻至地面上,耕牛不论走到哪里,随之而来的乌鸦、鸟雀,都会跟在后面不停啄食着小虫。当灌溉田地时,水里的含生会干涸而死,旱地上的含生则溺水而亡。到播种、收割、舂磨等时,所杀的含生也不可胜数。想到这些,我们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虫蝇粉末一样。
或许有人认为:“既然吃糌粑如同吃虫,那吃素和吃荤就没什么分别了。”这种想法不合理。此处所说的“一样”,是让我们认识到糌粑的背后有许多罪业,并不是说吃一碗糌粑和吃一碗虫真的完全相同。措智仁波切也讲过:“吃虫跟吃糌粑有很大区别。吃了糌粑以后,可令修行人身体健康、长久住世,行持许多善法。而他身体好的话,体内两万一千条虫也会健康,不会死去。虽说种植青稞时难免会杀生,但这些众生即使没有被杀,到了秋冬季也会冻死。所以,只要不是故意杀虫,过失不会有那么大。”当然小的过失还是会有,所以,大家平时享用食物时,应回向与之相关的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话,功德会远远胜于过失。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看看功大还是过大。倘若盲目地认为不能吃糌粑、不能喝茶、不能吃酥油,一直等着饿死,那过失会更大。佛陀在任何经中都没有说,所有修行人一定要等死。华智仁波切之所以讲食物的过失,也主要是为了提醒我们:修行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否则,到时候会偿还很多债务。
我曾看过汉地寺院的一个偈颂:“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不勤办道,披毛戴角还。”这跟藏地有些大德的说法不谋而合。施主所供养的任何财物,我们在修道过程中,都应随时念经回向,不要认为可有可无,对施主的供养一点也不珍惜。在过去,藏汉两地的高僧大德特别惜福,注意珍惜粮食,对供养随时作回向,否则,今生肆无忌惮地享用施主的财物,来世很可能要当牛做马,用自己的身体去偿还。
所以,这些因果观念,大家一定要学习。通过学习,对不同的观点认识之后,再去分析各个教言的究竟密意在哪里,这样一来,你的行持就不会偏堕。否则,一听到糌粑、茶叶的过失,就从此不吃不喝,什么都不敢做,这也没有必要。因此,行持善法的时候,大家先要了解大德们的不同意趣,只有这样,才能懂得诸佛菩萨的密意何在。
又有人想:“既然糌粑、茶叶都有过失,那被称为三白三甜 的酥油、牛奶等,应该是无罪清净的食物吧?”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了获得这些东西,大多数小羊羔和牛犊都会被杀,即使是未被杀的,也很难吃到一口甘甜的母乳。主人用绳子将它们拴在桩子上,行走时两个牛犊互相连在一起,吃一口奶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而主人则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藏地大德对酥油的功德也讲得特别多,但今天不讲了。因为最近酥油卖得比较贵,若讲得太多了,你们想买又没钱,可能会有点伤心!)
本来,母亲身体的精华,是孩子生命的源泉,但牛奶被夺走以后,牛犊会处于不死不活的地步——这些道理,当过牧民的人完全明白,而生长在汉地的道友,不一定特别清楚。其实在藏地有些地方,人们的行为极其恶劣,小牛刚生下来就被杀掉,如此主人在整个夏天中,就可以不断地取用牛奶。有些牛犊即使没被杀,也喝不到一口母亲的乳汁,这种遭遇,与人类的境况对比,真的相当可怜。而只有极少数信仰因果的牧民,在得到牛奶的同时不会伤害小牛,做任何事都能掌握分寸,这样他们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罪过。就像汉地的一些农民,从来不去偷盗,也不故意杀生,完全靠自己的勤劳种庄稼,那他所享用的粮食,可以说是无罪的。就算有一些罪业,只要念些心咒作回向,即可得以清净。
下面讲母牛:虽是体魄健壮的母牛,但因主人日日抽取其精华,到了春季时,因绿草还没有长出,冬天的干草也吃完了,身体得不到食物的补充,此时它们从卧处爬也爬不起来,已是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所以,牦牛的“金融危机”是在春天,这时候牛都比较瘦,尤其是一旦下大雪,地上的草全被覆盖住了,很多母牛和小牛会因此而饿死。即便侥幸活了下来,也是干瘪羸弱、四肢萎缩、步履艰难、濒临死亡,成了拔炒棍头一样。
“拔炒棍头”,是炒青稞时在锅内翻拨的木棍,棍头上还捆了一点东西。春天的小牛特别瘦,似乎轻飘飘的,牧民们一看就会说:“它像拔炒棍头一样,可能熬不过今年春天。”这是藏地对牲口瘦弱的一种比喻,你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以前我在读中学时,课本里有好多汉地的比喻。当时汉语老师是汉族人,他上课时一个人讲得很起劲,可是我们怎么也听不懂,虽见他在那儿拼命地表演,但心里一点影象都显不出来,这就是传统习惯不同所致吧。听说过去格鲁派一些格西讲《前行》时,也觉得有些比喻比较难懂,怎么样都想不出来。像这个“拨炒棍头”,我以前就做过,因为是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会打酥油、炒青稞,家里的活儿都会干,现在若给我一块布和一个木棍,我也能马上做得出来。
总之,现在认为幸福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造罪业才得来的。且不说无恶不作的有些行为,就算是看似清净的生活,阿罗汉等圣者去观察时,也直接、间接与罪业有密切关系。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曾用神通看一杯水,发现水里有无数生命,因此不敢喝。后来佛陀告诉他:不应以阿罗汉的神通观察,而应以肉眼所见,抉择某些行为的取舍。汉地《毗尼日用》中也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并要求出家人在喝水之前,念宝髻如来心咒“嗡哇西波拉牟尼娑哈”,这样才不会有过失。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凭借科学仪器观测,发现一杯水里真的有很多细菌,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及诸位圣者对此就已清楚照见了。那么,我们喝水会不会有过失呢?佛陀说,只要不是肉眼所见,没有故意杀生之心,则不会有过失。否则,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包括所谓的“暗物质” ,占了宇宙间所有物质的90%以上,所以,取舍应建立在看得见的层面上,不然的话,我们造的业就不计其数了。
其实,业的建立跟心有关。按照大乘论典所言,业分为不动业、非福业、福业 ,这些皆依无明而起。所以,业跟分别念有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分别念的造作,只是无意中造了非福业,则不会成为堕恶趣的根本因。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当然,有时大德们为了强调某个道理,比如这里所讲的行苦,会再三告诫我们:任何一个表面的快乐,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罪业,这一切的果报终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之苦。从而令我们认识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三界犹如火宅”的真谛,这也是有特殊必要的。不过,现在人一听“三界皆苦”,经常无法接受。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总觉得自己很风光、很快乐,没有什么痛苦,却不知现在的一切所为,都将成为未来痛苦之因,只不过眼前还没有感受到而已,一旦用微妙的智慧来观察,现在的一切皆不离行苦的本性。
以上讲了三根本苦的最后一个——行苦。
前行广释辅导
《前行广释》第49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有共同的前行、不共的内加行和破瓦法。通过这种法的实修,我们的心会趋向于成熟,成为真正的法器。通过学习和修持,我们也会成为一个真实的佛弟子和修行人,这个很关键。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佛法方面的教义(理论、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还要通过这些教义努力调伏自心,让心和法相应,使我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佛弟子。如果只是皈依而没有学修佛的教理、没有真正通过佛法调伏自心,那只能算是一个名相上的佛弟子。
因为真正的觉悟者——佛陀也是为了众生的觉悟而出世,佛陀所讲的法是为了让众生获得觉悟的方法。让众生了知如何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做为佛弟子来讲,学习佛法最究竟的目的也是为了觉悟。如果我们皈依之后,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没有用佛法来调伏自心。那么,我们虽然和佛法结缘了,有一定的功用和功效,但是佛法的利益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获得一些世间的福德,遣除一些违缘,让我们的心情更愉快等。佛法的利益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但我们认识有限的话,就会认为佛法就是干这个的,甚至没有学习佛法的世间人会认为佛法就是没有文化的,是心灵空虚的和走投无路的人去寺院烧烧香,找一个心灵的寄托而已。
学习佛法之后,我们会发现真实的佛法和通过学习佛法所得到的利益远远不止一般人认为的这些,它的意义更加深远。如果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佛法的整个次第和义理,就会知道真正的佛法是能让我们成佛的一种“法”。如果有这种接受能力和善根,就应该把心往觉悟和成佛的方面去引导,应该有这种意乐。如何引导呢?通过不断地学修法义。《前行引导文》就是让心如实趋入于成佛之道,如实安住于实相的真正的法理,这就叫做佛法。
所以在我们学习掌握了很多佛法知识,消化了一个又一个佛法概念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佛法引向内心。一定要使自心和佛法相应,这是我们真实要做的。要做很多准备,学习、思考、背诵就是为了掌握佛法的内容。掌握了之后,相应于法。心和佛法一旦相应,我们的心就会改变,负面的东西或心性上面的一些渣子等逐渐就会消失,纯洁的心性、明清的自性就会显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获得觉悟。而且不单单是自己觉悟,也引导众生学习这个觉悟之法。
学习这些共同的加行也好,不共加行也好都是让我们的心成熟、和真正的实相相应。一切万法的本性就是如是安住。我们因为不了知而没有去训练的话,虽然知道如是安住,但是对我们而言,还是人是人、法是法、心是心、实相是实相。虽然实相和心之间只是迷和悟的距离而已,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修学,相隔还是很远。学习完之后就会逐渐认知到,当众生的心正在迷乱,正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它的本性如是地清净、如是地具足种种功德。通过一系列的法做好准备之后,刹那之间就可以证悟。
我们准备的过程会非常长,但证悟就是一刹那。当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罪障清净得差不多了,福德也很深厚了,信心、资粮都具足了,一刹那就会证悟。为了这种觉悟、为了真正从凡夫到圣者的蜕变,需要做很多准备。如果没有做前期的准备,虽然不变的道就在这儿,果位也是本具的觉悟的自性,但对我们而言不起作用;而对于精进了努力了的人而言,就能很快获得觉悟。所以觉悟之道学习得越早越好,学完之后对法义的实修、实践、相应也越早越好。为了更好地修应该努力地学,为了真正证悟、安住它我们必须要不断地修。
世间的很多困难和阻碍,有些来自于外部,有些是来自于自己的相续,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心。如果知道修行佛法、证悟心性的必要,同时生起兴趣,那外部的因素是没办法阻碍修行的。就像很多佛弟子即便被关在监狱里,失去人身自由,没有佛像、经书、念珠,身体被控制不能磕头、做供养,但是没有人能控制他的心去观修法义。
如果对于佛法的兴趣非常大,或知道修习佛法的必要性,外在无论是顺境、逆境,再苦再累再困难也没办法干扰,心永远跟随法、法永远引导心。此时不管遇到什么都会安住法义不断地串习、实修。心是有为法,对它投进什么因缘,就会朝这方面去改变。如果在心上投入很多佛法因缘,而且每天不断地串习加强力量,一段时间之后,心就会逐渐变化。如果遇到违缘、瓶颈的时候,什么都不做,或说假装它不存在,它是不会自动改变的。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障碍、习气,但是法就有可以调伏心的作用。法是善因缘,在法上多观修、串习、修行,心受到佛法因缘的影响,逐渐就会改变。当然改变不是一两天的事,只要持续不断地修,甚至有时觉得已经没有办法了,就在这个当中,心转变了。在《广论》当中,宗喀巴大师也说过,有时候修行人觉得无常观生起来太难,肯定没办法修起来,但是每天持续地修,就在很难的时候它却已经生起来了,因缘法就是如此。
有时候好像觉得永远都没办法调整了,只要持续地修,变化就在慢慢发生,虽然发觉不到,但总有一天会发现明显的变化。就像种子生苗芽:种子种下去,今天明天没有发芽,但是突然有一天就生起来了。我们盯着它看的话,永远长不大一样,过段时间之后,它又长高一大截。修行也是这样,不管修得好不好,关键不要停止。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段时间修得很差,很沮丧,没有动力了,或者有时候觉得这段时间相应了,心情好、信心满满,尽量不要受这些影响。
修行过程中的低迷与相应都是暂时现象。低迷的时候不用过于沮丧,有一点小相应时也不要过于高兴,这都是无常的。关键要保持平常、守恒的状态。不管修得好不好,每天念诵一定数量的咒语、修一定数量的加行等功课都要做,无论做善法过程中有没有明显的感应和改变,心是不是有明显好转,一概不管,不断地做,这颗心就定了。无论发生什么心是不变的,外部的因素、内心的状态可以变,每天自己落实修行的心却永远不变。
有时候我们会怀疑每天这样修法对众生是否利益,但是佛菩萨说:暂时没有利益,不等于永远没有利益,现在是给利益众生做准备。如果看不到利益就停下来,那以后就永远没有利益了。相反,每天围绕目标不断奋斗、积累,一旦力量成熟,首先自己的心可以调伏,之后就可以自在地引导众生,一定会如此。因此不要过于盯着眼前有没有收获、进展,要连续不断地修行,无论修得好不好,无论状态如何,即便是一边打瞌睡一边磕大头,都要把它磕完,这就是心的力量。我可以修得很差,但是不能停。坚持之后,心就慢慢获得转变。这是一种纪律,也是调伏自心的一个过程。一边磕头一边睡觉有点夸张,意思是状态再差修法也不能停止,只要修就在进步。
每一位高僧大德、佛菩萨修行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一些障碍或违缘,没有一个是顺顺利利就修成的。即便是佛陀授记弥勒菩萨成佛时不需要像佛一样苦行,加持的当晚就能成佛,但不等于弥勒菩萨当凡夫的时候没有苦行过。当凡夫的时候可能和我们差不多,每天也是在操心打坐的时候瞌睡,修加行的质量不好,但是他没有放弃,每天坚持做,肯定有转变。
有不放弃的心态,就一定会有收获,这很重要。所以观无常、观苦同样如此。有时候修得没有感觉,找不到重点,修几次是肯定找不到,这个毫无疑问。因为根基还没利到从来没学过加行,一上座观修就生起很大的感觉,这不太现实。加行的观修要不断地,一遍一遍地,一轮接一轮地观。观完了再来第二轮,有前面的基础,第二轮观的时候就比较相应了。没有生起感觉,再观第三轮。修行就是这些,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修的。我们不要老是盯着一个新的法,认为这个法修完了,应该修一个更好的法了(更好的法我们也修不动),自动给自己升级,每天就这样盯着更高的法。
其实,修法就是每天重复,修行佛法一方面来讲比较枯燥,因为很多时候它就是重复,不断地重复。不像探险,永远不知道下一刹那出现什么,是出现一个怪兽,还是出现一个感觉很刺激的东西,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修行就是这样,看似在念经、修曼扎,看似在磕头、听课,好像每天做这些,没有什么新奇可言,但我们的心慢慢调伏了。因为我们无始以来追求新奇的东西已经习惯了,所以总是想一修习佛法马上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马上有个大的改变。总是希望这些,容易失望,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可能目标不太对;第二,资粮不够,条件不成熟,希望出现的没出现,慢慢兴致就低了,然后就准备退失,所以不要盯着这些。
修行就是这样每天单调地重复,如果能够习惯这种单调、枯燥,我们就能在这个状态当中进步。对我们而言,修行佛法时要树立这种认知,不要老想着追求新奇刺激东西。当然偶尔刺激一下也应该有,但总归是要回归平淡的,真实生活就是比较平淡的。每天都有新奇刺激,除了电视剧里,现实生活中很困难。真正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能够一分一秒地把每件事情处理好,心情处理好,从世间角度来讲就叫做生活。偶尔出去度假是可能的,但是没办法持久。修行也一样,偶尔看到一个光圈,不知道是什么,觉得很兴奋,或者梦到什么。但是不能永远寄希望于这个,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定下来学习、调心。加行就在于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大头,在枯燥的数字当中,慢慢去找到修行。
修加行就是坐下来修皈依、修百字明、磕大头、看书,慢慢地调伏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很狂野,不听话,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驯服,让它听我的,而不是我听它的,慢慢要习惯。修轮回痛苦也一样,刚开始不相应或者修不动、没感觉,太正常了。一下子就相应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做好准备,一遍不行修第二遍。加行也是这样。很多道友都反映第一遍五加行修得没有质量,就是完成数量,那也可以。数量完成了也好,这其实就是修行。对我们而言,能够把数量完成就非常不错了,因为从来没有做过。修完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再来第二次。有了第一遍的铺垫,那时候可以谈谈质量问题。
我们学得不够,修行也没有经验,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变得越来越纯熟。这些过程需要了知,上师们的教言也需要有人传达。之后就知道现在什么状态,应该怎么做。既不能觉得初学什么都可以不精进,也不用老是盯着佛菩萨的传记看,传记是很励志,但是一下子达不到那么高的标准。要把那个当成目标,总有一天要达到那种状态。当前应该好好地做,法本当中讲的是高质量的加行,很多大德也在提倡没有质量的加行还不如不修。其实如果可以提高质量,就尽量提高;实在提高不了,也不用过于操心,因为的确很多道理都不懂,也不是想提就能提的。还是需要不断地铺垫、学习,内心当中对所修的内容都了知了之后,有潜质、有能力了,那时有人点一下,你一想是应该注重质量。有了很多条件了,再把这些条件用在质量上,才有一个基础,否则要提高是很困难的。我对很多道友的建议就是:如果能够提高质量,尽量按照高质量的修;如果实在不行,先完成数量,这对我们来讲也算是个小小的成就。这个基础上再不断地提高质量就可以了。
观修轮回痛苦,对我们内心当中真实地厌离轮回、想要解脱很重要。其实每个都重要(所以有时候大德说无常最重要,除了这个再没有其它的了),学轮回痛苦时就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觉得轮回当中有安乐,哪里还想解脱、出离,无外乎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去到那个地方,还是在轮回当中。比如觉得人道不圆满,天道总好吧;这一世当穷人当够了,出离了,下一世当个富豪,这不是真正的出离,只是搬家、换个身份而已。如果没有把整个轮回的痛苦学习、观想清楚,还是对轮回的某一处有希望,认为不过是以前没有行持这方面的善业,今生过得不好而已,如果做好了是可以过得更好的。没有觉得这是痛苦,觉得高质量的生活得到了,一切问题都没有了,即便有些痛苦也是可以忽略的。但是这不对。因为除了我们对每一道的痛苦本身没有认识到位,还有对整个六道轮回的痛苦没有认识到。它周而复始的恐怖,我们内心当中还没有觉察,还没有修出感觉。如果对整个轮回产生了恐怖,我们就知道不管哪个地方都是痛苦的,绝对不能去。这个火坑的下部、中部、上部,哪个地方都不舒服,所以整个火坑我就不去了,赶快远远逃离。
观修完轮回痛苦,我们知道恶趣的地狱、饿鬼、旁生道是痛苦的;三善趣的人道、阿修罗道、天道也是痛苦的,不管哪一道都是痛苦的自性。真实了知之后,我们就会真正断绝对轮回的期望,然后进一步去希求解脱道,这非常关键。现在学习第四个科判:人类之苦。学完了三恶趣的痛苦,有些人认为恶趣当然是痛苦的自性,善趣应该有安乐。很多地方讲人道(比如说我们现在就是人)有很多快乐,长得好看的很多明星也过得很快乐,觉得人道当中应该有快乐。阿修罗也是,它在我们的上面,福报比我们大,天人的安乐更大。所以我们希望远离恶趣而生于善趣,觉得善趣有安乐、有幸福,但是华智仁波切说实际上善趣也同样没有快乐可言。
下面就讲善趣的痛苦。
戊四(人类之苦)
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首先讲三大根本苦。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其实三大根本苦遍于六道,不过有些地方可能只有苦苦。比如地狱没有变苦,行苦也非常不明显。所以地狱当中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苦苦,且是最严重的。饿鬼道、旁生道也有三大痛苦,但是此处就人道而言,尤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修行出离的修行者。佛陀讲法主要对人道而讲,所以把三根本苦放在这儿,让我们来思维,从而对人道的痛苦产生一个非常清楚、全面、正确的认知。除了三大根本苦,还有八个支分苦,我们要一步步去学习、观修。
有些苦我们在感受,为什么要观修呢?因为我们在感受时没有什么感觉。感受苦的时候,要么根本不认识;要么感受到了,就被动承受,或者努力想要扭转痛苦的自性。为什么在苦中还要观想苦?因为这时的观想带了目的:要主动把人道的痛苦弄清楚,主动承认它具有苦,而且想要出离这种苦。带有想要出离的目的去观修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观不观都是无常的,为什么还要观?因为我们不知道的话,还会执著常有;观修之后,把本来无常的观为无常,就知道这是无常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努力行持善法,修行的心、善心就会引发出来。虽然我们就处在苦中,但还是要观,因为我们对人道的苦有时候是很大概化、很笼统的。观修就是要把苦细化,我们是人,却不知道人真正的方方面面。就好像从小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了解自己,但真正了解自己其实恒时不离痛苦,进而发愿出离。
己一(三大根本苦)
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前行》中讲的苦,和《广论》及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中讲“一切诸受是苦”时讲的三大苦,侧面不一样,但总体差不多。
第一,变苦(以变化安立苦相)
什么是变苦呢?变苦其实是快乐
。为什么一方面是苦,一方面又是乐呢?没有学佛或学佛不深的人也许会觉得佛陀讲的“此是苦,汝应知”、“三界都是痛苦的”这一点不周遍
,他觉得人道、天道都有很多快乐,为什么说整个轮回都是苦,整个人生都是苦的自性呢?
一般人对苦的认知比较狭隘,只把苦苦(苦的感受)认知为苦,而其他方面的苦并没有了知。佛法中的苦是以三大苦为基础而讲的。三苦中第一个就是变苦
,变苦的自性就是快乐,快乐是苦,看似矛盾。它主要是从变的、毁坏的侧面安立为苦。我们虽然有快乐,但是这种快乐会变化、会毁坏,快乐会毁坏就是一种苦相
。它是以毁坏、变坏为苦,而不是以痛苦(平常我们讲的疼痛)为苦,是以变化本身安立为苦,所以看似矛盾。没有佛陀引导的话,我们根本想不到那儿去,根本没有办法去接受。为什么此处说快乐是苦?因为它变化的缘故,我们根本没办法抓住,变坏之后会产生苦苦,但是此处说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相。
现在的人们,所拥有的片刻快乐,也是瞬息万变的。可以说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
。
这句话就概括了变苦。首先我们承认人道有快乐。片刻快乐也好,相对来讲比较长久的快乐也好,几年、十几二十年等等,【拥有的片刻快乐,也是瞬息万变的】,它很容易变。快乐的感觉得到之后维持不了多久,总会被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痛苦所中断。被痛苦中断、瞬息万变的缘故,【可以说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快乐的感觉很快会消失,变成痛苦的自性。
比如说,本来食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以后,正当觉得吃饱喝足、心情愉快的时候,没想到胃肠里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了严重的浪踏病,痛苦不堪。
这是比喻。比如说每个众生身体里面都有些寄生虫,有时候我们觉得身体里面没有虫。所谓的虫子,我们觉得是蛔虫,小时候很多,吃了某种药之后就打掉了,现在身体里面没有这种虫。但只是没有蛔虫而已,其它很多寄生虫还在胃、肠里面。如果饮食适量、四大调和,它就比较安静,和我们相安无事,它活它的,我们活我们的。它们以我们的身体为家,可能也在战斗,争地盘什么的。出现冷热不匀,寒热交替的时候,它们就开始躁动起来,让我们感受很大的痛苦。
这个地方讲,有时候这顿饭吃得很好很可口,正在吃饱喝足、心情很愉快的时候,四大不调,胃肠里面的寄生虫开始躁动,突然染上了浪踏病。我们突然觉得胃绞痛、肠绞痛等等。从某个角度讲,食物本身对我们有影响。此外,身体里面的寄生虫,因为寒热不均、四大不调,它们感觉不舒服而开始蠕动,我们就开始非常疼痛,因此痛苦不堪。正快乐的时候突然变化了,这就是一种变苦。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事,这只是饮食方面的,还有穿衣方面、旅游,或者遇到人遇到事的时候等等。
正当快快乐乐的时候,忽然间,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或者听到别人的恶语中伤等等,顷刻之间就会乐极生悲。
正当我们非常快乐的时候,突然之间变化了,快乐消失,痛苦来袭。具体表现有很多,此处是讲几个例子。华智仁波切当时在牧区,牧区家里面有很多家畜,牛、羊等,除了藏区还有很多牧区也这样的。正快乐的时候,突然间怨敌来了,把家里的家畜赶走了;有时候因为欠债,有时候可能是抢劫、偷盗等等。
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高高兴兴旅游、正耍得非常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国外护照没了、钱没了,一下子心情就跌到冰点,马上就是一个大转折。本来非常高兴,一下子就痛苦了,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变苦。或者是在购物的时候突然钱被偷走了,都属于这种情况。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大火烧毁了房屋,这也是一种变化。正快乐的时候,突然病魔缠身也有。正快乐的时候,突然恶语中伤,马上乐极生悲了。很快就从快乐转变为痛苦,根本不需要缓冲,一下子就降临了。这都是快乐转变成痛苦的自性,不是谁倒霉不倒霉、走运不走运的问题,整个世间就是这样的。
人道就是有这样的痛苦,因为前世既造了很多善业也造了很多恶业,这两种业夹杂在今生交替成熟时,遇到快乐或遭受痛苦就非常正常。虽然正常,但也不能再忍下去,因为虽然有时不是很严重,或者一次两次可以忍一忍就过去。关键是所谓人的痛苦,只要没有解脱,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周而复始地在我们身上上演
。
观想这些时我们会觉得足够了,不需要再忍受这样的痛苦了。可以改变为什么不改变呢?没必要被动接受这些痛苦,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和改变,这就是让我们改变的催化剂。观想这些是为了下决心彻底改变,否则我们总是会抱有某种幻想,不愿意下决心真正把身心投入到修道中去,总觉得这个难关可以渡过,只要渡过就好了。但是这个难关渡过了下一个怎么办?下一个难关渡过了再下一个怎么办?下一世、再下一世怎么办?难道这个看不到边际的轮回都要这样过吗
?
一次两次可以,看到有源源不断的痛苦排着队在前面等的时候还有勇气去冲关吗?可能当我们只看到眼前一两个困难的时候觉得可以挺过去。当然从现世的角度来讲,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坚强,不管怎样问题出来都应该解决。但从宏观的侧面来讲,要从轮回到解脱道,所以要观想很多无尽的轮回。轮回就像大海一样看不到边际,一个个未知的困难、痛苦连续不断地出现。
如果在此过程中能得到利益也就罢了,即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对解脱还是没有利益。不会是解决了之后这些问题不再出现,问题制造者就在我们心中,不断地制造麻烦和问题。只要不解脱,就不要奢望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然后永远就好了
。为什么?这些问题源源不断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轮回中解脱。想把问题根本解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解脱。除此之外,局部性地战胜一些困难是可以的,而且我们也需要有勇气去面对,不管是生活还是修行。但这只是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的一些战术和局部的战争而已
。从整个全局来考虑这不是解决之道,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从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修解脱道。这就是观修变苦本身。
以前辅导时经常讲,观修时除了要思维单个痛苦之外,一定要和整个轮回的苦连起来观想。如果单个想觉得这是苦,但是和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脱节,就会觉得只是这个痛苦而已没那么恐怖。比如今天观修变苦后产生感觉:人生中很多这样的变数的确是痛苦,整个轮回中这种变苦还会不断上演,还有很多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整个六道的痛苦要合起来再观修,这时效果就要强得多。观修痛苦不是为了升天界,天界也是痛苦的。所以要把整体拿来观修效果才明显,否则只是观局部的话可能达不到明显的效果。
为什么观一遍不够?为什么第一次观修会没感觉?当然不会有感觉,因为得到的东西太少了
。整个一系列观完之后再回头观第二遍就不一样了。对于整个轮回的苦有个总的思想概括,了知整个轮廓后再来观想局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其它的法连起来。观想轮回时也可以和业因果、无常以及暇满人身连起来。现在得到暇满人身时不修解脱道,以后就是轮回。遇到轮回的时候怎么办?这些痛苦都等着自己。虽然好像是在修行,但修得马马虎虎没有真正做到,那肯定还是出不了轮回的。不管怎样要慢慢产生出离心,由出离心引导来修善法
。
这方面就是【乐极生悲】。
从这一点来说,在这个生死轮回中,表面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其实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恒常性、稳固性,终究离不开痛苦。
从这点来讲,在这个生死轮回中,表面上通过前世的善业得到了人身或一点钱财、地位、名誉等,我们不否认表面上拥有的快乐、幸福、名誉,这个现象肯定有。但是拥有这些的时候,观察它的本质其实没有一丝一毫的恒常、稳固性。如果一个人在世间待的时间长阅历多,或者经常这样观察,会发现到处都是实例。做生意的人,一段时间很富裕,一段时间又破产了;炒股票的也是一样的,富的时候特别富,股票一跌马上就血本无归没有分文了;高官也是这样的,前一个小时还在开会,下一小时就被抓起来交待问题。
这些不是快乐吗?这些也是快乐,而且有时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好好问一问自己,这些快乐哪一个是有恒常性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都觉得这快乐会延续下去,其实这种觉得最多就是一种希望,希望这个情况能够延续下去不要变。有没有根据说它绝对可以稳固不变呢?古今中外的一些实事,真正看的时候没有任何恒常的。不管是娱乐界、政界、商界,还是老百姓,所有的快乐真正观察起来没有稳固性、恒常性,终究会返回到痛苦这一点。要抓住这个核心去观察
。
我们不否认有这种快乐的感觉,但关键要想这种快乐的感觉是不恒常、不稳固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有没有解决之道?如果在轮回中是没有解决之道的,想指望在轮回中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那是绝对不行的。只要在轮回中,快乐就没有恒常、稳固性,这个一定是恒常跟随我们的。真实解决只有解脱,只有修出离道才可以解脱。如果现在有安乐、幸福、名誉,要知道它是变化的本性,这样拥有时就不会过度耽执;如果没有这些,也不会过度执著。
不执著不等于放弃,不过度追求不等于有岗位不去竞争,有商机不去争取,该努的力都可以努力。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思想,上师们也告诉我们在轮回中生活这些都需要。如果不需要太多勤作可以得到这些财富、名誉、地位的话,可以去追求,这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追求到,也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这对大家来讲都是比较好的。
从这方面讲,它没有稳固性、恒常性,终究还是要痛苦的。失去时知道本性就是如此,没有得到时可以处之泰然。得到了之后也不会飘飘然,尽量把这些财富、安乐用来修道
;如果有一定名声就引导别人向善;有点财富作上供下施对自己的修行做一些帮助;如果有些权利,也是帮助别人去修行佛法。这方面是可以的,把这些都用在有用的上面,而不只是盯着自己享受。
为什么很多失败、破产的人会选择自杀呢?原因是这个反差承受不了,完全没有准备、突然之间就什么都没有,受不了就会选择极端。如果提前了知这个问题、训练过的话,虽然也会破产会痛苦,但是早就有准备、有应对的方案。一旦发生了肯定会痛苦,这个毫无疑问,但是痛苦程度不会那么极端,不会再加上心里的痛苦、无形之间扩大很多倍,会有承受能力。我们平常多观修这些,就会知道这就是上师讲的“苦才是人生”,有苦的话第一要以苦来修道,第二苦就是这样的自性。如果想要离苦,那就好好修出离道,因此一定要对轮回生起厌恶之心
。
庚二、苦苦(以痛苦为相的苦)
所谓的苦苦,是指前面的痛苦还没有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至,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前行》当中讲的苦苦就是苦上加苦的意思。苦上加苦这里面很明显,前面的痛苦还没有消散,后面的痛苦又来了。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前面的波浪还没有消失,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的波浪源源不断地又过来了。像这样就叫做苦苦,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与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中讲的变苦、苦苦的次位不一样,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中讲变苦的自性是什么?变苦的本体是快乐,是从变化安立苦相。是变成痛苦吗?变化的是什么不管。快乐本身变化的状态就是苦,以毁坏、变化安立为苦。因为我们不愿意快乐有变化,想牢牢抓住快乐的感觉,但变化本身抓不住,它就是一种痛苦
。在《前行》中讲的苦苦是苦上加苦,麦彭仁波切在讲苦苦的时候,没有安立苦上加苦。这个苦苦的本性就是痛苦,就是真正的苦受安立为苦苦,是以苦受为苦的相。
前面变苦是以快乐的变化作为苦的相。什么是苦呢?变化就是苦,是这个意思
。苦苦是什么呢?是以痛苦为苦相。就是平常讲的这些苦,如心很累、身体不舒服、在世间感受这样那样的打击等痛苦的感觉。这个苦苦就是平常不学佛的老百姓认为的苦,以苦受为苦相,不是以变化为苦相。苦苦的第二个苦是苦相,第一个苦是本体。苦苦,是苦上加苦也好,还是以痛苦为苦相,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毒痈还没有好转又生疮;
有些比较贫穷的地方还会有麻风病,麻风病得了之后全身的皮肤溃烂,之后肉掉下来,最后骨头都会掉下来。麻风病也是一种高危传染病,而且得麻风病的人特别痛苦。这方面是苦上加苦。
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又撒手离去,
首先父亲去世,然后母亲经不住打击也去世了。作为儿女刚刚承受了父亲去世的痛苦,紧接着又承受母亲去世的痛苦,这就是连续打击、苦上加苦。人的痛苦不用多讲,年纪大一点的、人生阅历比较多的人体会比较深刻。即便体会不深刻,只要留心去看新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可能因为前世善业修得不多的缘故,今生当中痛苦很多,一波一波的痛苦连续不断地出现,这样的就是苦苦。
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
还有一些人先是遇到了强盗,所有的财产被抢走,正处于痛苦之中的时候,心爱的人又命归黄泉,这就是苦上加苦。
在这个轮回中,无论是生在任何地方,都唯有以苦上加苦而消磨时光,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
此处告诉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不管是转生在哪个地方,都是苦上加苦的方式来消磨时光的。并不是说一辈子从生下来到死之前全都是一个苦加一个苦。但在我们人生当中,要不然就是以快乐变化的变苦,要不然就是苦苦,要不然就是行苦,整个人生都是处于苦当中,只是苦的相不一样。若能够观修三大苦,对苦的认知就会非常深刻。就会诚信佛陀说的,此是苦,汝应知,三界火坑、三界火宅。对三界火坑、三界火宅这个角度,就会体会的非常明显。这个方面就叫做苦苦,以痛苦为相的苦。
庚三、行苦(痛苦的因)
行苦就是痛苦的因。《前行》中的行苦是从苦因的侧面讲的,麦彭仁波切的《四法印》也是从苦因的侧面来讲行苦。我们先看这里面是怎么讲苦因的。在上师的注释中,行就是迁流变化的意思,只要我们的五蕴、有为法的本体存在,它就是痛苦的因。虽然现在苦相不明显,但是现在的行为会成为以后受苦的因,这方面也叫做行苦,以因相来安立这个苦受
。现在很多人拼命造业而得到快乐,没有感觉到痛苦,但是造业一定会招致痛苦。很多人起居、饮食没有规律,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现在可能看不出什么,有经验的人知道,老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病,这就叫行苦。是痛苦的因,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是现在种种的行为会导致以后的痛苦。
现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们,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这里讲的很清楚,虽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痛苦,但现在种种的快乐很有可能成为痛苦的因缘。
比如,吃饭穿衣、住房受用、装饰设宴等等这一切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
。
有些人不了知名言谛的真实就是业果不虚的本体,因为不了知因果的原理,很多众生的行为,包括我们现在修行佛法的人的发心和行为并没有相应于因果的正道。当我们吃饭穿衣时都有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吃饭主要是杀生食肉、饮酒;穿衣服可能是皮草等,直接伤害众生生命,还有装饰、受用、住房等都有可能和众生生命有关。有些时候是通过造业得到财富,然后开始买房子、汽车、装饰、设宴等。表面看起来没有多大的痛苦,但是其实已经埋下了痛苦的隐患。
佛法中经常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修行人特别害怕苦因,苦果不害怕,因为知道是自己以前做过这样的业,现在成熟了。有业果观念的话,不是说不苦,而是知道这是业因果,可以坦然接受。同时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害怕因:这个恶因不能造,那个恶因不能造,要造就造善因。众生看不到因,对因不害怕。只要是痛苦的果出现就特别害怕,想方设法去解决。
我们在修行时遇到行苦、苦苦尤其是苦苦等的时候,总是想通过一些方法去改变。就像前面所讲,如果还在轮回中的话,想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情。局部做改变是可以的,比如生病为了缓解疼痛不断地服止疼药,这个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药效过后还会痛。不可能总是吃止疼药、打止疼针,应该想方设法把病根去掉。众生为了摆脱痛苦非常勤奋,甚至于休息时间很少,比修行人都要勤奋的多,很早起来准备生计,晚上很晚才睡觉。这种特别多,有些特别勤奋但是赚不了多少钱,做的生意本身就是不赚钱的,那么勤奋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已。这个可能要和业因果方面联系起来。虽然因为勤奋改变了一些,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把这些痛苦完全改变,因为我们还在不断地创造痛苦的因。所以真正要改变,我们不能从苦的上面去改变,只吃止痛药是不行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去改变,苦永远是在这
。
【这一切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当我们明了这些道理之后,选择一个相对清静的生活方式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下子没有办法还是要多以惭愧心来忏悔、多修善法来弥补,把伤害降到很低很低
。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当中讲,变苦是以快乐为性:虽快乐但是变化,把这个安立为苦。第二个苦苦是以苦受为性,变苦是以乐受为性,第三个行苦是以舍受为性。舍受就是不苦不乐,叫做行苦。
为什么不苦不乐是行苦呢?因为它是苦因,所以把不苦不乐安立为行苦
。不苦不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五蕴,五蕴不苦不乐的状态叫行苦。也就是说只要五蕴存在,就会在这上面呈现出变苦和苦苦
。上师在讲记当中引用《广论》的观点,就像身上长了一个疮,遇到热水很疼痛,但是浇凉水就很舒适,是这样一种自性。或者换句话讲,皮肤很痒不挠很难受,挠了之后感觉很舒服。挠痒很舒服,就叫做变苦;痒的时候不挠就是苦苦,就很难受;皮肤本身就是行苦
,是痒的难受以及挠痒之后会舒服的因。
疮遇到热水就痒,遇到凉水就清凉。整个五蕴就是一个大疮
,遇到快乐的因缘时就快乐,这个快乐是在五蕴上安立的。在前面讲了快乐是变苦,只要五蕴存在就有变苦,是变苦的因。五蕴上面也可以感受苦苦,也是苦苦的因。没有五蕴就不会有变苦与苦苦。五蕴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五蕴安住、不苦不乐时是行苦。五蕴的存在就是行苦,只要它存在就永远摆脱不了痛苦。五蕴的因我们不在断除也不在修,一般世间人没有想去舍弃五蕴、观修五蕴空性,一直在培养五蕴的下一世、再下一世。现在我们这些行为,一方面是苦苦、变苦的因素,另一方面我执执著于五蕴,不断的产生五蕴的因-习气。只要我执不断,下一世又会投身另外一个五蕴。这个五蕴去掉后又会投生另一个五蕴
。
苦一直都在,只不过无色界只有四蕴,色界、欲界有五蕴,但是差不多一样的
。只要五蕴存在一定有果。以色界为例,色界四禅以上只有四蕴是舍受,无色界都是舍受,无乐受也无苦受。但色界、无色界也有苦,即行苦。整个三界都有苦,只不过苦的方式不一样。行苦以舍受为性,麦彭仁波切注释中讲,不苦不乐是变苦和坏苦的因,有五蕴存在就会有坏苦和变苦。只要没有真实地出离三界,有漏的五蕴没有消失的话,会不间断地感受苦果,这方面我们要了解。麦彭仁波切从这方面讲行苦
。现在我们的行为乃至于走路、吃饭、穿衣、睡眠等,都和罪业、以后的痛苦相连。只不过这里讲苦的时候严格点,后面讲吃饭也是造罪业,那么吃还是不吃呢?的确是有苦,但我们平常多做些忏悔,多修善法,可以把这些清掉。
比如走路时无意中踩死虫子,会有些罪业但是不会很严重。尤其每天修持善法的力量也很大,讲这些罪业会感觉没有希望的样子,但是永远不要堕入两个极端。讲功德感觉已经解脱在望了,讲罪业又觉得永远没有希望了。佛陀、上师都会把这些问题讲清楚,善法有功德,恶业有果报,不要忘记造罪的同时尽量减少罪业的程度和数量。平时多修善法对治,这样相续中的善法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能否做到还要看我们努力的情况。如果按照佛陀教言做了就是善业占上风,没有做到的话有可能恶业占上风。
下面具体举例:
下面我们就以茶叶与糌粑为例来说明这一道理。
藏地的主食是糌粑就大茶。大茶和糌粑、酥油一起食用。因此以当地习俗为例。茶叶我们也在喝,对我们来说糌粑也可以换为米饭等其它食物。
茶叶是汉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在播种、剪叶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杀死的众生数也数不清。
植物种植时会播种、翻地等等,会杀死很多众生;喷洒农药会杀死很多虫子。因此种植和很多众生生命有关联。这是讲种植的时候,下面讲运输。
从康定以下,依靠人力运上来的时候。每个人需要携带重达六十二卡的份量。
那个时候是从雅安翻二郎山到康定。茶马古道在雅安有群雕塑,路过的道友可以看到。以前没有公路,从雅安到康定都是靠人力。【每个人需要携带重达六十二卡的分量。】六十二卡具体是多少,藏地的单位算不清楚。我也查了其它资料,大概可以对应。以前茶马古道背茶工人,一条茶叶20斤,强壮的人背15-16条,大概300斤。也有妇女背茶,一般背10条;小孩子也有背茶的,2条左右,三四十斤
。从雅安到康定很长距离,没有高速公路时,坐汽车基本上也要半天时间才能到达。何况背着茶还要爬二郎山,还有很多强盗。往返一次要很长时间,背的少肯定划不来。像现在大卡车拉的少就赔钱,要尽量多拉。
想都可以想出来,三百斤茶叶背身上的痛苦。看过一个相片,一个背夫背了很多茶叶,不到驿站不能休息,只有一个拐杖在休息时拄着,休息一会儿又接着走。不能多休息,要赶时间
。现在三百斤的东西人们背都背不动,不要说走康定,这样肯定不行的,背个100斤50斤都走不了多远。说明以前人体力也好,生活所迫这样慢慢练出来了。码头上的搬运工人一下子可以背很多斤,但是距离短。这里是长途跋涉从雅安背到康定。而且要爬山,二郎山以前也没有正规的路,都是石板路或土路。遇到下雨下雪也很多。
人们将大茶顶在头上运来,以致于前额的皮肤被磨得一干二净,甚至到了白骨清晰可见的程度,他们仍然还在不停地运送。
这么重的东西,走这么远的距离,前额的皮肤都被磨得一干二净,甚至于白骨清晰可见的程度还是在不知疲惫地运送,所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辛苦的
。
从康定以上,依靠犏牛、牦牛、骡子等驮运上来的时候,所有牲口都是腹背疮伤、毛脱皮烂等。
康定以上是比较平坦的,上面有一点山,但是草原居多,那个时候可以用一些牦牛等牲口进行运送。运送的时候一个牦牛也会驮很多东西,所以它们运上来的时候也是腹背疮伤。
不仅在运输过程中人畜要感受这般令人无法想象的役使痛苦,而且在经销茶叶的时候,买卖双方都是通过弥天大谎、不顾廉耻、发誓赌咒、背信弃义等欺骗手段或大吵大闹来销售的。
在运输的过程会有伤害一些人、旁生等等。销售的时候买方和卖方也是在造罪业:撒谎、没有廉耻、发誓赌咒、背信弃义很多欺骗的手段。对藏区来讲茶是很重要的生活资具,因为要就着茶吃糌粑,不像我们这儿茶主要是饭后的饮料,或者消遣时喝茶。藏区茶相当于饮食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
上师在讲记中也引用了阿底峡尊者的故事,高度赞叹了茶叶的一些功效和功德,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让修行人清醒,也是供佛很好的供品。平时很多道友也是要喝茶,但可能没有习惯第一杯供佛,直接泡了就自己喝了。茶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供品,在第一道茶泡完后供养给佛,供佛的时候可以发愿。所以在饮茶的时候,最好把第一杯当作献新给佛供养,供护法时茶也是很好的。藏地烧大茶,其他地方也可以用红茶、绿茶等。茶和酒是护法喜欢的饮料,茶当然是供佛非常好的供品。这样供养也是一个好习惯,随随便便就可以积累一些善根。以上是有关茶方面的。
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绵羊毛和羊羔皮来兑换的。
因为那时藏区和汉区流通的货币不一样,就通过商品交易。有些人把茶叶从汉地拉到藏地卖,再从藏地把羊毛、羊皮等带回汉地,很多是这样来交换的。
这些绵羊毛也是一样,夏季时,每一只羊的身上虱子及吸血虫等含生与它的羊毛数量不相上下。
剪羊毛的时候,虽然并不需要伤害羊本身的生命,但是羊身上有很多虱子、吸血虫等含生,和羊毛的数量不相上下。羊不是宠物,要每天洗澡或清洁,这样身上可能没有这么多寄生虫。但是那些大规模生产羊毛的地方,不可能每条羊都保持很好的卫生,从而剪羊毛的时候就不会伤害有情。
当人们用剪刀剪羊毛时,这些含生大多数断头断腰、内脏脱出而亡命,剩下来的也是与羊毛绞在一起,憋得喘不过气,当然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
剪羊毛的时候,很多含生就被杀死了;剩下没死的,也和羊毛捆在一起,在运输的时候憋的喘不过气来,会死很多;最后制成羊毛制品,也是死路一条。
羊羔皮也不例外,小羊羔刚刚出生,诸根圆满具足并有了苦乐的感受,身体正在发育成长,刚刚感受到生存的快乐之时,就立即被宰杀了。
藏区以前没有很多衣服,都是以动物的毛皮做的,羊羔皮是比较高档、柔软的皮革。穿羊羔皮衣服也会成为行苦,和罪业关联。为什么会和罪业关联呢?因为小羊羔长大皮就不柔软了,刚刚出生不久,眼根、耳根等诸根已经圆满,而且有苦乐感受、正在发育成长、刚刚感受到生存的快乐时,马上被宰杀而且被剥皮!要做一件衣服的话,大概要五到六张皮,就意味着五到六个羊羔会被杀死。
虽然是愚昧无知的畜生,也同样渴望生存、畏惧死亡、害怕遭受气息分解的痛苦。
虽然它们是旁生、是畜牲,但是也有苦乐的感受、渴望生害怕死,害怕遭受气息的分解,刀子插进身体的痛苦会非常恐怖。所以为了衣服去伤害它们当然是造罪业的因。
遭杀的小羊羔的母亲就像死了独子的慈母一样悲痛欲绝,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的事实。
小羊的母亲有种本能,在这么多羊当中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的子女,所以当小羊被杀的时候非常痛苦。它们这种感受也是看得到的,到处找啊、叫啊,叫得很悲惨,这些都是亲眼目睹的事实。现在汉地穿羊毛衫可能多一点,穿羊皮衣服的不多,但皮草也一样是众生的皮制成的,这样就不可能不和罪业相连。
上师在讲记中讲了种茶,下面还会讲种稻米、糌粑的时候会杀很多众生。我们也不能不吃这种东西,不吃就无法生存,但素食是不是清净的食物呢?要分情况。如果说这些素食、蔬菜、米饭完全和罪业不沾边可能也不现实,在种植的过程中肯定造下很多杀业,完全清净也不好说。但它是不是直接杀生?含有血肉的这种?我们说不是。从这个侧面、比较宽泛的标准来看的话,素食属于清净的饮食。但即便是素食,也不能说完全和罪业、和众生的生命不沾边,这也不现实,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个,众生要生存;第二个,直接杀害众生和间接因为享用蔬菜、稻米等而在种植过程中让众生的性命受到了伤害,二者比较起来的话,还是有轻重差别的。再加上平时享用饭食的时候可以做供养,尽量做一些福德,然后忏悔;平常修法念经的时候,给这些和饮食相关的有情做回向发愿。这样的情况下,福德还是可以大过过失的。
上师经常讲娑婆世界当中完全没有罪业的、清净的是没有的。讲过失的时候必须讲清楚,但是也不要因为知道有过失之后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修善法、发菩提心、回向修佛法的力量很大。只要不解脱,我们永远没办法彻底摆脱罪业,现在是以最小的代价修持最殊胜的佛法。修佛法尚且如此,完全不对治的话就可想而知了。每天尽量要多修一些善根、念一些咒语。念一百遍、一千遍佛号,念一千遍咒语如六字大明咒等,也是对众生、对自己有利益的。多多少少要做些修行,这就要好得多,应该从这方面来进行思考。讲功德的时候就把功德讲清楚,讲过失的时候把过失讲清楚。二者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怎么样协调、修行过程中一些现实的矛盾,也需要了知清楚。把这些了知清楚之后没什么怕的,就是一心一意地修,尽量少造罪业、多修善法,这样就可以慢慢在道上去修行、行走。这个方面是这样安立的。
只要稍微思索一下诸如此类的商品买卖,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仅仅是喝一口茶也已成了恶趣的因。
从严重程度来讲,单单喝一口茶都有可能成为恶趣之因。从买茶、受用的侧面来讲不一定那么严重;但在买卖过程中,如果是通过打妄语、发誓赌咒等赚来的钱,有可能成为恶趣之因。其它方面也不好说,逐渐地积少成多的话,也有可能成为恶趣之因。所以平常每天功课当中的忏悔,尤其是闻思修、发菩提心不要断。这个功德很大,对清净罪业、积聚资粮的功效很大,再有空性见就更好了。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不断地精进修行佛法,如果停滞了,只有坐等罪业增长,罪业不可能自动消失的。精进对治尚且如此,何况完全不知道对治的话,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像蜂巢一样四处蔓延,最后要想对治就非常困难。现在虽然困难,但是每天去做的话,还是逐渐可以上进。
今天我们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50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对修学佛法者非常重要。《前行》的意义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它的内容尤其是要和心相应,把心调整到非常符合修行者的状态,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不那么容易。很多大德非常重视《前行引导文》,我们在修学时要听闻、传讲、讨论和观修,把这些法义放在心里不断串习。
现在学习的是轮回过患,属于四种厌世心中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整个轮回都是痛苦的、具有很大过患。修行者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知道轮回的虚妄性和欺惑性,从轮回中出离。轮回中从此处趋向彼处,有时痛苦有时快乐,很多法其实都是不自在的。只要有情还在轮回中,痛苦就无可避免、无法超越。只有内心生起了出离心,把分别心引向出离道,即通过出离心摄持善根、善法,才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如果从轮回中解脱,就可以远离轮回中的种种过患和痛苦,那时也有能力帮助其他众生摆脱这种痛苦。
观修轮回痛苦对于生起菩提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对于轮回的种种过患和痛苦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想要帮助其他人远离轮回的心态也会比较真实。如果不知道轮回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轮回的范围、具体的状态、有什么样的痛苦,要出离轮回的心就不真实。如果自己不想出离轮回,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出离轮回的心态也不真实。
只有详细学习轮回的内容并了知轮回的过患,基于对整个轮回非常准确、清晰的认知,我们才会真实地想要出离轮回。也只有在非常真实地想要出离轮回之后,救度一切众生离开轮回的心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否则我们虽然可以发起出离心和所谓的菩提心,但如果不了知要出离的对境,要帮助众生所要出离的痛苦的话,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很困难的。虽然只要发誓,可能就会朝着成佛的方向发展了,但如果不知道要成的佛是什么,那短期内或者说在这一世中,这种想要成佛的心就还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佛果是怎么回事,到底具有什么功德。由于对真实的目标不了解的缘故,想要成佛的心当然就不真实。
佛经浩如烟海,一生中要全部通达整个佛法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和我们有关的主要内容必须要了解并深入细致地学习。比如出离心、菩提心等与修行息息相关的内容,佛陀或祖师们通过他们的智慧已经高度提炼过,是很重要的。这些我们就要重视并好好学习。其它的有时间精力可以看,如果没有就把这些对我们来讲必须要学习和生起的法要反反复复地学习、观修。
大恩上师常说在学习《前行》的过程中,内心生起感受非常重要。感受到轮回的确痛苦,比如今天要讲的人生的痛苦,内心深处要生起人生的确是痛苦的感受。只有从内心深处生起这种感觉,我们的心就真得认为不管怎样,世间的荣华富贵表面上看起来再好,其实也无法离开整个轮回痛苦的自性。了知这些之后,就可以看出比较具有引诱性的东西的真实面目,这时因为了知它的本性,就不会再迷恋它,不会再把时间、精力、青春等等都用在追求这些虚无飘渺、最后一无所得的世间八法中。
发自内心地生起这些感受之后,修学佛法时内心中的杂质就通过观修去掉了,追求解脱的心就比较纯正。现在世间中的很多有情,有些是完全对解脱道没有兴趣,不知道什么是解脱道;还有一些可能大概知道一些,皈依了也学佛法,但是内心的杂质比较多,一方面想求解脱成佛,一方面对于轮回法没有真实认知,没有智慧和能力看破轮回诸法。所以一边修学佛法,一边又放不开世间法。这有没有用呢?当然也有用,但是速度就慢了。为什么速度慢?因为心里有很多杂质不纯正,所以要通过一系列不断闻思修的努力,把混在修行血液中的这些杂质清除掉,让修行的心变得非常纯净。如果有一颗很纯净的修行的心,即便在轮回中工作、生活,也不会成为影响我们的因素。
是否影响修行不是在于有没有做这件事情,比如是否有家庭、工作等,而是这些法是否真正影响我们的心态。如果真正有了清净智慧,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际意义。虽然要做,但做的过程中不会对趋向解脱的方向产生障碍,或者成为拖后腿的因素。做的时候好好做,要放下时就马上放下。比如死亡到来时没有什么留恋,反正早就已经定好了,在这儿的时候必须要做,一旦要走时马上就走,这种状态就叫出离心。出离心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当一个很穷的人,而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知道它的虚妄性、无常性,不要让它成为修行的阻碍。可以做,但不会被它束缚,这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是佛弟子应有的健康的修行心态。
既不偏于完全把重点放在琐事上面,也不会觉得既然要修行那这些事情就不能做了,必须成为一个木头人、穷鬼等等,两个方面都是极端。主要是不要为了这些付诸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即可,稍微努力一下可以得到一些资具那就可以努力。关键是在做这些事情时应该有一种出离的智慧:现在我是暂时要做这些,什么时候放下我就放下。内心中早就放下了,行为上可能没有放,应该有这种殊胜的感觉,这非常重要。
轮回过患现在学的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很多人道的痛苦。前面我们学了三大苦中的变苦和苦苦,现在在学行苦。
行苦表面上看来苦相不明显,但它是以后受痛苦的因,只要还在轮回中流转,就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种过患。我们如果知道有这种过患,就不会觉得现在看起来相安无事,好像一切都很平静、快乐、美满,然后觉得没什么可出离的。其实真正分析一下,看起来好像很平静的水面,其实下面很多的水流非常湍急,暗流汹涌。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每天就是做饭、吃饭,没有感觉到需要出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观察,其中隐藏了很多以后受苦的因。
很多时候我们被假象所迷惑,学习行苦就是让我们知道,其实在人生中有很多苦:有些是以快乐的变化安立为变苦;有些是以苦上加苦或是种种痛苦作为苦相;有些是以从未被发现的苦因作为苦相,这种苦因具有隐蔽性和欺惑性。如果苦因被捕捉到,就应想办法去避免,但是苦因的隐藏性很强,并非刻意去隐藏,而是我们不知道分析、不懂得观察的方法,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导致。学习这些是教给我们观察的智慧,让我们去观察在行住坐卧中,表面看似安乐实则隐藏了危机及受苦的因。
只要是在轮回中,受苦的因从根本上就无法避免。要避免唯有修持殊胜正法,在修法过程中通过更强劲的善心、善因等善行为去摄持,把过失减到最低。让善业远远多于恶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逐渐地趋向于解脱道,这些行苦的苦因不至于拖后腿。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对这个问题也是讲得很清楚,虽然我们现在好像吃饭也是苦因,也是造罪业。但上师也讲,作为一个佛弟子没有故意去杀死众生的心而间接造了一些恶业,没有主观意识的话罪业不重。平时调整到利益众生的心态,这种善心很重要,可以引导我们日常行为,也可以利益接触到的很多众生,这样性质就变了。但假如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善心因素,也没有修行、忏悔、惭愧心等。虽然无意中过失不是很大,但是积少成多的话,业慢慢积攒起来就会变得强劲,成为以后受痛苦的因。在世间中如果不以修行去对治,很多时候贪嗔痴是自在的,通过贪嗔痴引导去做事,其性质就已经变的不是单纯的那种无意,而是有意识地去做一些事情。这个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地方。
虽然在生活、工作过程中间接给众生带来了一些伤害,但如果不是故意的话,罪业不是很重。再加上学习佛法有了惭愧心,并通过惭愧心去观待,罪业也会减轻。而且佛弟子的功课中也加入了忏悔每天所犯的罪业,再加上平常不断地发菩提心,做利益众生的事及善法等等。这些也是可以让善业强于恶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解脱道才能成为主要的道。一般的众生不修学佛法,轮回的业是其主要的道,因为没有什么因素可以抗衡。还有一些佛弟子一方面修善法,一方面有恶业,基本上善和恶比较均衡、相互牵制。因此既不是纯粹轮回的道,也不是纯粹的解脱道。虽然也是在修解脱道,但是里面杂质太多、会拖后腿。在死的时候还是要看哪种业比较多一点。一般来讲首先成熟的还是轮回的业,因为无始以来造的太多了,虽然有了些解脱因素但不是多么纯净,因此在短期当中还是难以解脱。
日常生活中在喝茶吃饭时也会夹杂一些罪业,主要的大罪业已经通过守持戒律的方式断掉了。通过生惭愧心,忏悔,还有通过菩提心的强大的力量经常精进地修善法,就可以把剩余罪业压住。虽然有些恶因缘,但是趋向解脱道的方向改变不了。也许是会走的慢一点,但肯定是在朝解脱道方面发展。对我们而言,一方面要警惕罪业;另外一方面也不要太过于敏感。一看到有茶叶就不能喝,改喝白开水,到后来白开水也不能喝,这是矫枉过正。上师说:欲界当中,在没有解脱之前,不管穿衣也好,还是生活也好,纯粹不染罪业的人是没有的。完全避免罪业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除非是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多的善业来摄持,再加上辅以忏悔等,罪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要让这种业对于我们的解脱不产生明显的影响,然后一直往前走,走到一定量的时候心会很清净,此时再通过慈悲、智慧来摄持,就不会感受罪业,力量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要完全不在乎罪业,也不要太过于敏感。走路也不敢走,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不至于这样。从行苦的角度来讲,只要还没有从轮回中解脱,在转生成人的时候有很多事情和罪业有关联,从这个方面我们要了解其真实含义。下面看原文:
再来说一说糌粑。
糌粑是藏地的食物,在青藏高原上比较多一点。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了在海拔3500、3800米等地域中可以生长,在其它地方很难生长。这种食物在高原上比较多,如果换成其它地方的主要食物,就像现在的稻米、小麦等等道理是一样的。以糌粑为例:
在最初开垦田地期间,地上的所有虫类被活活埋到地下,地下的所有的昆虫被翻到地面上来,耕牛不论走到哪里,随之而来的乌鸦、鸟雀等都会跟在后面不停地啄食着小虫。
这也是当年佛陀出家之前,所观察到的景象之一,是触动佛陀真正发起利益众生、出家修行之心的诱因之一。佛陀出游时,看到了农夫在田里辛苦劳作,把田翻起之后,田里的蛇、虫也被翻出,它们的背后有鸟雀捉虫、鹰鹫吃蛇等等。看到这些,佛陀产生了很大的厌离心,觉得整个轮回充满了种种不如意,即便是享用食物,都和很多众生的生命相关联。
看到晒稻米时,也有很多众生因此而丧生。所以那时,佛陀在一次又一次类似的因素中,真实生起了想出家修行的心。他出家修行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解救一切众生,所以佛陀觉悟之后,把觉悟之道带到了世间,给我们这些在轮回中继续生活工作的人,传授如何发心、守戒,乃至解脱的方法。听闻正法之后,我们的方向就会改变,并逐渐趋向于解脱道。
开垦田地时要翻田,以前是耕牛,现在是拖拉机等机械。用手或锄头挖,不管什么方式,意义都是一样的。因为很多虫子蛰伏在田地里面,田翻起来之后,地上的虫子翻到下面,被埋在地下,而地下的昆虫则被翻到地上。地上的虫子不适合在地下生活,地下的虫子也不适合在地上生活。尤其是翻上来之后,这些乌鸦、鸟雀也在到处寻找食物,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它们知道翻田的时候,肯定有很多虫子,于是等着去大量捕食。
动物界也是一样的。到了某个时期,某个地方很多鱼会洄游产卵,熊和其他捕食者就等在它们回归的路线上,大量地捕食。动物迁徙的时候也一样,很多鳄鱼就等在要过河的地方,它们也知道这时可以找到很多吃的。鸟雀也是如此,只要一翻田就会给它们带来很多食物,它们会不停地啄食这些小虫。
当灌溉田地的时候,水里所有的含生干涸而死,旱地上所有的含生溺水而亡。
灌溉的时候也一样,因为灌溉土地时,水里的很多含生随着水流流到田里,水被田地吸收后,虽然土地是湿润的,但毕竟真实的液态水没有了,水里的很多含生因此而死亡。水浸入田里之后,土里的很多众生,也会因此而溺亡。有些含生会从土里钻出来跑掉,但也有部分众生跑不掉而死亡,这也与很多生命有关联。
到播种、收割与舂磨等时,所杀的含生也不可胜数。
到播种、收割、舂磨、晾晒等时候,所杀的含生也非常多。有时,我们旅游会看到风光秀美的田野,但是,当他们耕种、播种的时候,如果我们真正走近,看到的景象肯定和平常的美景,有很大的差别。远远看起来很美,但是只要你走近那所谓很美的田野中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植物、农作物、庄稼里有很多众生。它们互相之间也在斗争,在田地里,在阴暗的庄稼根部等等,数量很多。它们也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农夫看到这么多虫,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去喷药而杀死它们。所以,很多东西只宜远观。
有时,我出去看到这种情况也在想,这么大的城市,到了晚上金碧辉煌,远看这么多漂亮的大楼,这里面的很多有情都有自己的家,都在生活,外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充满安乐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敲开任何一家的门,走近他们,会发现每家都有各自的很多问题,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祥和、安乐。远看时都是这样,城市规划得很好,但真正走近众生之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每家都有每家的烦恼。人也有各自内心的烦恼、病苦,接连不穷的很多问题,都要等着他们解决。
轮回就是这样,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真正仔细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让我们觉得很诧异、很震撼的东西。我们在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就需要观想得很仔细。只有很仔细地观想,才能够发现这里是我们需要解脱、需要出离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是泛泛而观的话,觉得“这个不苦啊,为什么佛经当中这么夸张,认为这一切都是很苦的,都是需要出离的?”我们就发现不了佛陀的真实密意和意趣,发现不了我们就不愿意深观,我们的内心也就无法因此而改变。
真正仔细观察的时候,在整个人世间、在轮回当中,没有真实的安乐可言。即便我们觉得最快乐的人,也有很多痛苦。平常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的相声演员、喜剧演员、小丑等等,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但是他自己问题一大堆,也很烦恼、很痛苦。比如说,创作不出来作品很痛苦,也笑不起来。“创作出来之后不受欢迎怎么办?”他还要想很多这样的问题。他看起来快乐,是不是没有烦恼呢?不是。除非他内心真正抛开这些因素,安住在深层的宁静当中,这些外在的东西对他不会产生影响的时候,才是发自内在的快乐,那种快乐才是可靠的。
所以,禅修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欲妙带来的快乐相比,禅修的快乐更深层、更可靠。但有漏禅修和无漏禅修带来的快乐相比,无漏的更可靠,因为它是守恒的。有漏的必定是暂时的,暂时的禅定会退失。只有无漏的、安住在解脱状态中的,才不会退失,那是真实的快乐,是不会转变的,是一得永得的。
我们观修的时候需要两方面去对比,对比轮回的痛苦和解脱的快乐。只有这时,我们想要解脱的心,想要远离轮回的心,才更加清晰。如果只说轮回痛苦,没有参照,对我们来讲,想要获得解脱、出离轮回的心就不那么迫切。对照之后,我们就会很确信,我们需要解脱。就像修净土的业的时候,要观修娑婆世界的痛苦,也必须对照极乐世界的安乐。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和娑婆世界的种种不如意,两相对比的巨大反差之下,决心慢慢可以下下来:不管怎样我要远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也一样。解脱的快乐和轮回的痛苦巨大的反差之下,我们更加容易下决心,所以两方面都要观。现在我们还在学习轮回过患,第五品讲解脱的安乐时,还会讲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观修时要去做对比,反差出来之后,对我们修行会有一种增进的效果。
如果想到这些,我们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虫蝇粉末一样。
如果想到这些因素,我们吃糌粑就好像吃虫粉。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一碗糌粑、米饭就是一碗虫,是说有类似的过失:因为对众生的生命有伤害,所以并不是真实无罪的、安乐的。素食和肉食之间的差别上师讲了,虽然做素食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众生因此而丧生,比如在吃米饭、蔬菜的时候会有一些,但是是间接的,而且没有直接的因:我们想要享受这些虫子,把它杀死了——不是,没有主观想要杀死众生的心。上师也讲了做一些忏悔,毕竟不是直接杀死的因:为了享受它们的生命杀死它们,所以罪业轻微。如果忏悔的话可以清净,再加上修强大的善法,这方面虽然有些过失,对我们修行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有的人可能认为,被称为三白三甜(乳汁、乳酪和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和蜂蜜为三甜)的酥油和牛奶等,该是无罪清净的食物吧。
糌粑讲完了,还有藏地称之为三白三甜的六种食物。三白就是指牛奶,奶酪,酥油(有时候酥油泛黄,但是主要还是白色的),是通过牛奶为原料提炼的。三甜就是冰糖,白糖(蔗糖),蜂蜜。【被称为三白三甜的酥油和牛奶等,该是无罪清净的食物吧。】从某个角度讲,的确不是通过杀生得到,可以叫做清净的食物,像素食是清净的食物一样。“一日素食,天下杀生无我份。”有这种说法。我吃一天的素,整个世间的杀生和我没有关系。从某个角度的确可以叫做无罪清净的食物。但是真正详细观察,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和罪业相关联。罪业到底有多重?关键要看我们的发心和实际情况。
从过患的角度来讲,只要在轮回当中,享用任何资具都会和罪业相关联,这是着重讲。佛经当中讲功德的时候非常细致,让我们对功德方面的法产生信心;讲过患的时候也很严格。为了让我们能产生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理解。讲得很细致的时候,会让人感觉一切都完了,好像没有希望了。讲功德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大有希望,而且已经解脱在望。对我们来讲,功德的确有,过患也有,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不断地让心清净,然后尽量让这些外在因素不成为影响我们修行的因缘。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大多数小羊羔和牛犊被杀,未被杀的刚刚生下来也很难吃到一口甘甜的母乳。
说牛奶、羊奶的来源。大多数小羊羔和牛犊刚刚生下来就被杀了。因为母牛刚刚生育,奶水很多,如果被这些小羊、小牛吃饱的话,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处理方法就是生下来之后大多数杀掉。比如说家里有一百头牛生了小牛,可能保留十头,剩下的杀掉。这十头留下来还要做其他用的。十头小牛的消耗量有限,剩下很多的牛奶可以用,挤出来之后可以卖钱,做酥油,自己喝。前段时间流传一个视频,是在新西兰的牧场,也是看到很多小牛生下来就直接被杀死,很多牛奶其实就是这样来的。这是很直观的一种验证。有时我们觉得这个离我们很远,是不是真的?现在有很多偷拍出来的镜头可以验证。
很多小牛犊被杀,没有被杀的也很难吃到一口甘甜的母乳。有时只是保证它不死,不可能让小牛一次性喝饱喝足。有些主人好一些,自己得少一点,尽量让牛犊多一点吃,但有一些只想到自己利益的话,就根本不想这些被杀死的、这些没有办法喝饱的小牛犊。
主人用绳子将它拴在桩子上,行走的时候两个牛犊互相连在一起,吃一口母奶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而主人则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
一般在藏区,华智仁波切当时看到的就是这样。我们有时候在牧场当中的牛场也看得到。挤奶的时候小牛肯定是被拴起来的,一般是女主人拿着桶去挤奶,之后才把牛放出来,把绳子取掉,那时小牛就吃一点点。在家里是用绳子把它拴在桩子上的,所以没有办法吃;行走的时候,两个牛犊互相连在一起,意思是相互牵制。因为牛犊有本能要找母亲,如果放开,它肯定自然就找母亲去了,这时候就把两头不同母牛的牛犊拴在一起相互牵制。它们都要找各自的母亲,它往这边走,它往那边走,肯定找不到。就是想办法不让它们找到自己的母亲去吃奶的意思。拴在一起,吃母奶的权利被剥夺了,而主人从得到的大量牛奶当中,提炼出很多酥油。
本来,母亲身体的精华是孩子生命的源泉,牛奶被夺走以后牛犊处于不死不活的地步。
小牛生下来之后,母亲身体的精华(就是乳汁)就是孩子生命的源泉,但是牛奶被夺走,小牛犊处于不死不活的地步。说它活着身体很弱,无精打采;说它死了还没有死,还活着,处于这样一种不死不活的地步。
虽是体魄健壮的母牛,(因主人日日抽取其身体的精华,)到了春季时,它们从卧处爬也爬不起来,已是精疲力尽、奄奄一息。
虽然有的母牛非常健壮,但是因为主人每天都在抽取其身体精华的缘故,一般来讲,藏区的春季就是这些牛最容易死亡的、最难熬的时候。在春季(牛最容易死亡)的原因,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夏天可以把牛放到外面草地上,让它们直接吃新鲜的草;到了秋季,主人会从外面割很多干草,运到家里面放着;而冬天不会把牛赶出去,就在院子里圈养,每天给它们喂点干草。但是,这持续不了多久,毕竟仓库容量有限。所以,到春天,新的青草没有长出来,干草也吃完了,比较困难的时候就是在春天,一般来讲是这样的。为了度过春天,不让它们饿死,那个时候就要控制它们的饮食,不能让它们放开吃。如果春季下大雪,很多都会死,因为没办法找到食物。雪灾对于牛羊牲畜,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到春天的时候,这些曾经健壮的母牛,也因为身体虚弱的缘故,从卧处很难爬起来,处于【精疲力尽、奄奄一息】的状态。
大多数牛犊、羊羔也因饥饿而死,侥幸活下来的那些也是干瘪羸弱、四肢萎缩、步履艰难、濒临死亡,成了拔炒棍头一样。
本来这些牛犊、羊羔,它们的抵抗力就弱,也没有喝很多母乳,再加上春天的到来,可能就没办法抵抗死亡——因为饥饿而死。
即便侥幸活下来,也非常虚弱,非常瘦弱,好像成了拔炒棍头。上师在讲记中讲了,【拔炒棍头】就是炒青稞的一种器具,就是一根棍子,头上包一些布就可以翻炒青稞。比喻很瘦弱的样子,就像个木棍一样。
可以想象,现在我们认为幸福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造罪业才得来的,这一切一切的果报最终必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痛苦。
这里面要分类,主人为了得到这些和其他的人买这些,还是有一点点不同。如果是主人,(为什么说这里面所讲的一切虽然和我们也有关系,我们在受用也已经买了很多,但最直接的还是这些牛羊的主人们。)他们为了自己得到丰厚的利润,直接把这些羊羔、牛犊杀死,或者从中提取酥油等等,这方面很直接。看起来好像是无罪的,但仔细观察,他们在得到酥油等的过程中,其实通过自己的贪欲心造了很多罪业,所以【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造罪业才得来的】。
【这一切一切的果报最终必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痛苦。】【漫漫无边的恶趣痛苦】我自己理解:主要是针对这些主人。因为他们自己在直接操作,所以他们造的罪业和受用这些(比如用钱去买酥油、买牛奶的),还是又隔了一层。上师讲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如果我们用钱去买牛奶的话,有没有罪业?和这些有没有关系呢?也有关系,但是必定隔得比较远了、更间接了。而这些农场主、主人其实是直接杀、直接做这些行为的,他们的过失要更重一些,【必将会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痛苦】。
因此说,现在一切表面的快乐都是行苦的本性。
意思是说,现在【表面的快乐】其实都是行苦。【行苦】的意思是痛苦的因,以后受痛苦的一种因素。这方面我们要从自己的种种行为好好地观想:有些虽然没有养牛、养羊,但职业也和杀生有关;有些是经营饭店、经营和杀生有关的行业。从这个方面讲,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很快乐、赚很多钱在受用,其实已经种下了将来感受漫漫无边恶趣痛苦的因。所以,佛陀在《八正道》当中也说要“正业”。做一个正确选择也非常重要。
但是,无论你怎么选择,即便现在你选择了“一个看似暂时无罪的职业”,(有些道友在放生的时候,也去劝很多卖鱼的改行。改行也好,但只是暂时的。从一个有罪的职业改成了一个看似暂时无罪的职业。)但是,只要没有解脱,改行对他的帮助非常有限。因为如果死后没有解脱,他仍然会流转在轮回当中,又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或者,你前脚劝他改业了,后脚他的亲人就说,“你改业了,你做啥?你啥都没做的,你还是做老本行。”他又可能又回去了,又开始重操旧业,这种可能性也有。
所以,讲来讲去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去看这个社会的黑暗,不是让我们经常去宣传一些黑暗面,不是这个意思。观察分析这些是要让我们知道,整个轮回是痛苦的,我们要解脱。我们要真实地了知这一点,发起真实要解脱的心念,这非常重要,也是我们观修最核心的、唯一的目标。
如果我们只观察社会的黑暗面,而没有后续的一些善信,就很可能让我们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世间人。很多人发一些信息,其实并没有引导众生怎么样,意思是“你看,这个社会多么污秽,多么不公……”其实,他心中已经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或不太健康的心态。这样发出去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也加深了他人一些不好的想法而已。但有时候纯粹只是为了发而发,为了博眼球,或者有时候很郁闷,发出来好像觉得好受一点。如果让别人的心也不安静,加深别人对整个社会、对其他人的一些不好的看法,其实没什么作用。除非发出去之后让大家有一个认识,让大家一起来改变,有一个引导就可以。
讲这些是为什么?观修这个是为什么?是为了让我们真正产生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把观点说出来之后有一个引导,“应该怎么看……”这是可以的。如果只是观察、评论这些,到最后就会造就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内心越来越狭隘、偏激,最后可能会走极端。
现在不是让我们观修这些而走极端,让我感觉活不下去了,赶快自杀算了,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观修了就知道:只要没有解脱,其实是离不开苦因或者苦果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佛法有一些解决方案,就是尽量避免。如果实在不行,多做一些善法、多做一些忏悔,把我们的心往积极向上的方面去引导,让我们的心更加善良、更加清净,乃至于和解脱道真正地挂上钩。这就是真实的佛、祖师们讲解的,让我们观修的目的所在。
有的道友观修观修,就观上了歧途,产生另外一种想法。这方面要调整,肯定其中漏掉一个环节。这样观无常、观轮回痛苦,就会觉得很悲观等等。其实修这些不是让我们悲观的,是让我们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我们现在可以做调整和改变——发起慈悲心、发起智慧等等。所以对我们而言,观想轮回痛苦可以成为不耽著轮回的一种素材。
修菩提心的时候,观轮回痛苦也是对众生生大悲菩提心的所缘。众生这么可怜,如果不修解脱道,他们会一直沉迷于此。2500年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是这样,再往前2500年也是这样。往后2500年,我们现在还是这样,不断地造业,所以众生不断地延续。如果我们不解脱,这一世是这样,转到下一世换一个方法还是这样,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结果就是还在迷惑当中造罪业受痛苦,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就是了知后把时间精力投入到修解脱道当中。
然后再去帮助其他人觉醒、醒悟,一方面让他们学佛法,让他们真正知道取舍的本性。对于很多没有因缘的人来说,讲了也没有用,但我们要不断地发愿、回向、观修,一两天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这样去修,我们的心会慢慢成熟,会特别清净。在我们发愿、回向、积资净障的过程中,我们的心会越来越成熟,帮助众生的力量会越来越大,能够影响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觉悟之后,就会真实地、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很多有情,我们要了解这方面的含义。
前行系列3
三善趣之中也无安乐
如是若想:倘若生三恶趣那是苦的自性,然而三善趣是否有乐而堪喜呢?善趣之中也无安乐。
前面思维了三恶趣苦,看到生在那里纯一是苦的自性,性质上已经决定唯一是苦,一点乐也没有,这时候当然不会有想生三恶趣的欲。那么在轮回里,除了三恶趣就是三善趣,就像前面“瓶中蜂”的譬喻所说,飞到瓶子下端是恶趣,飞到瓶子上端是善趣。那在这里就要想:生到三善趣是不是有真实的乐,而能够让心欢喜呢?如果有真实的乐,那当然可以求生三善趣;假使不但没有乐,而且有无量的过患,那就不能求生三善趣。就像这样,由观察生到善趣的状况来决定能否求它。答案是,善趣之中也没有真实安乐。
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彻底地看到,在天、人、阿修罗三个增上生的善趣里,连丝毫真实安乐也没有,那就会退掉生三善趣的欲。进一步看到,三善趣全是苦的自性,生了以后有很多苦,非常可怕,就会感觉这也是苦的状况。再者,当看到善趣的后边际是落到恶趣里面,就会发现轮回真是一个恐怖洲,那个时候会遮止往轮回走的倾向。这就是透过思维三善趣中毫无安乐,唯一是苦的自性,而遮掉轮回里的受生。怎么遮掉呢?欲是缘起的根本,以为有真实的乐,才会有求生的欲;相反,一旦看到这里唯苦无乐,那当然就退掉了欲,不往那边走,开始往涅槃的方向走,也就是,不是要在轮回里求乐,而是要求息灭轮回。
为了开展出这个广大的认识,需要依次第,由人到修罗到天,逐渐地展开对苦谛的认识。这是在果上看到三善趣是苦的自性,然而也离不开对整个缘起链的观照。也就是常常要由因看到果,从果看到因,或者从乐看到后边际,从一切刹那看到运行的趋向。诸如此类,就能展开更深层的苦谛的认识。因此,以下就要作这种思维。
开通思维善趣苦的大理路
在这里有一个总的线索,不注意就忽略过去了。这个引导文非常妙,生三恶趣是苦的自性,那么生三善趣是不是有安乐呢?这个问题从头带到尾,叫做“总略引导”。它是敲门砖,一旦有了它,后面一路推进的时候就能够把握住了。
“善趣之中也无安乐”,是总的说法,我们要透过一道一道的观察去发现这个事实。这个问题一直要套到三个善趣里面。比如,在思维人间苦的时候就要问:在这人世间,有没有真实的安乐呢?在思维阿修罗或者天界苦的时候,同样这样问:在那里有没有真实的安乐呢?我们最应关注的主题是这个世间有没有安乐。如果有安乐,那心就不会死,觉得这里还有好东西,我要去求;如果从一个个方面去观察,发现没有真乐,那个时候就觉得轮回的确太苦了,想赶紧出离。像这样,首先在思维人间苦的时候,就要把这个问题带进去。
在这里面,三根本苦、八支分苦都是要观察乐的状况,这是首要的。如果发现乐丝毫没有,而苦却一个接一个丝毫不间歇,而且非常重,整个是一条苦流,最终都趋向苦,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确没有真正的乐,的确唯一是苦。就像这样,这个线索首先要带入到思维人间苦上面。
在进行的时候,要看到它的巧妙。比如在根本三苦里面,就会发现这个传承有非常大的特点,在解释三个苦的时候,跟其他派别不同,这时要抓住一个“乐”字。这里首先提出一个“乐”字来,思维坏苦的时候要想:这个乐是真的吗?思维苦苦的时候也要想:这里面有乐吗?思维行苦的时候就是想:去求乐的时候,最终是什么状况?它的运作趋向哪里?这样的话,我们的中心点就透出来了。
说到底,我们为什么想在轮回里待?就是因为里面有乐,而且想求乐。这里面也是三个环节非常紧密。首先,这里的“乐”,还不是指“苦、乐、舍”中单独的乐受的状况,还要更广义。凡是心中认为的乐,不管你认舍为乐,还是认乐为乐,都叫做“乐”。
那么所谓“坏苦”,一进入到观修的时候,最现实的就是现在各刹那显现的乐怎么样。作因缘观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因缘一现,好像有很多美丽的泡影,很多所谓幸福的生活状况,但是不要被它骗到。如果有前面无常观的基础就知道,从劫初到此时代,在有生必死、有聚必散、崇高必堕等的任何状况上,都能够看到后面的坏灭。这时候在粗无常上要能够定,要知道最终出现的后边际的状况,对于细无常也要认识。关键要看到,它不是本来的一个法,它是因缘力投出来的影像。
有了这种智慧就知道,我们人生当中的任何一种乐,如果因缘一下子变了,新的因缘一出来,只要不可意,马上就显现为苦,就像这样非常脆弱,这种就叫“泡沫之乐”。关键问题是,因缘一投出来,一刹那间就没有了,或者新的因缘一出来,一下子就变成新的状况。这里面要扣住“可意、不可意”,当出现不可意境,心不满足的时候,马上就陷入到苦当中。而轮回里的因缘不断地在变,这时候就会发现,一下子就成了苦。
因此,在这个关键点上,一旦看到“它一下子就变”的状况,就知道它上面没有常、没有坚。所谓的“常”,是相续上的,根本不可能持久,连第二刹那都不可能持续,所谓的“坚”,就是去找它的体的时候,就像泡沫一样,什么也没有。诸如此类,已经开始发现这是假的。之后看后边际,因缘一变,马上心不可意,不能接受,立即陷在很大的苦中。这样的话就会发现,绝对会一直与苦相连。
这就看到,第一个赫然显现的事实,或者说我们的错判就是,过去认为有好多喜、乐、名三类的乐,然而从因缘观契入以后,就会一举窥定:无论显现什么,连毫毛许的常和坚也没有。而且,由于因缘会变的缘故,最终相续也会彻底地破灭,然后就落到忧苦中。因为自己不想接受那种不喜欢的东西,当它一现的时候,就出现非常大的落差,陷入到忧苦当中。因此要知道,一旦耽著那个乐,会有无穷无尽的过患,这样就会歇下:原来这些乐都是众患之本,任何一种对名利的求取,后面都有大患临身,跟吃刀刃上的蜜、临刑前的欢宴一样。这样就知道,所有的乐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就是带向不堪的忧苦。
接着心还不死,会想:在这个轮回的状况里,会不会还有一些乐可得呢?会不会不是这样百分之百的苦呢?接着就要思维苦苦。这跟其他派别不一样,这里的“苦苦”,要以“苦而复苦”来认识。引导的时候从粗的状况入到细的状况。粗的状况,就是发现在这个人世间,是一个苦事接一个苦事来临的状况。有些是非常强的,这个苦还没完,正沉浸在这个苦感当中,新的苦就出现了;有的是这个苦一完,又一个苦紧接着就上场了。之后又要问:是不是全是这样苦而又苦的状况呢?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认定,那就会知道苦不堪言,那个状况的确是一苦接一苦。
有了前面坏苦的基础就要知道,在轮回中所显现的,一种是不想接受的,这个叫“苦受”;一种是特别想要的,叫做“乐受”。在乐受上又要知道,它就是连着忧苦的。那么一个个乐正在显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面没有真实的乐。要知道,最难排除的,就是自己执为乐的那个东西,但现在已经看到,轮回里面所有喜、乐、名的三类现相,最终全部落入苦中。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再看这一个个的苦,排下去的时候就是一苦接一苦,再也没有其他状况了。这个时候就能认定:我在轮回里,无论上去、下去,往哪个地方去,都只是苦而复苦来度日。或者缩小到这个地球上,我现在到四面八方哪个地方去?是在高层?低层?还是在哪里逐名逐爱?还是怎么去寻求欢乐?所有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呢?除了只是苦而复苦度日之外,一刹那也出现不了真实得乐的机会。
这又怎么认识呢?还是因缘观。这时就要考虑:真的能得乐吗?要得真实的乐,一定要有真实的乐因。那么在轮回里有没有真实的乐因呢?自从一念流落下来,就是受两大无明的支使,一直被驱使着造各种有漏业。在这轮回里面,全部都是有漏的苦因在变现,你还盼望能得到什么样的乐呢?真实的乐绝对不出现,因此叫做“一刹那机会也没有”。“机会”,就是我们的心不死,还想,是不是在哪里能把握一个机会,能得名、能得利?或者感觉在那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机会,其实绝对不会出现机会。为什么呢?它的因上面一点点无漏的乐因都没有。这样的话就叫“苦苦”。进一步已经加深认识,太苦了,除了苦而复苦度日之外,绝对没有一个刹那得乐的机会。
现在知道了本传承的特点吗?就是要抓住这个乐。扣住那个问题:有没有真乐?这个作为敲门砖,一路就敲进去了。然而人还是不死心,认为世间有那么多的乐,而且,我们的身心一直在求取它。那就要看,我们的生命历程到底在干些什么呢?这时候就要看到它的运行,唯一是在制造苦因,相续不断。它后面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唯一是苦。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是在奔向无有边际的恶趣苦。
普贤上师的引导就是要告诉你:你现在认为的乐,虽然不像那个苦触恼你那么明显,但是要知道,实际就是苦因。那又怎么讲呢?就是你认为的衣食住行、装饰、宴会等等一切人间的乐,其实都是由罪因去成办的。所有的所作都是受着那种罪的狡猾的役使,此外再没别的了。在理上认定,在事相上认定,最终总结得到大结论,就会发现,我们一路的奔驰就是在饮苦食毒,将来会暴发一个又一个癌症般的恶趣之苦,我们一路的运行就是在奔向没有边际的苦海。
意义上要知道,这一切的求乐,到底是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有一个“心中的黑老大”,它叫做“罪”。因为一点点三主要道的内涵都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都是完全没有的,心是由黑大哥在掌控着。一点点的善心都没有,全是罪的话,还能够得乐吗?这时要用黑老大的譬喻去认识它。黑老大非常狡猾,它驱使着身心的马匹说:你这么去走吧,幸福的时光就要来了,前面是一片光明,那么多的喜宴,就像这样去追求吧!那么漂亮的衣服,那么好吃的食物,那么好的豪宅,那么欢乐的宴会,五光十色的五欲。那样的名誉多么显耀,那样的狂欢、那样的聚会多么丰富多彩等等。这一类是人世间所谓的乐。
黑老大说着非常欺诳的话语,驱使着身心的马匹往那里奔驰。黑老大说:按照我说的去做吧!身心的马匹一听到前程这么好,那个自我就兴奋起来了,一定要去夺取它。然后,身口意表现出来的全是罪。诸如此类,它迎合着私欲,做出各种乐颠倒的宣传,之后身心就按照它的驱使,一路狂奔过去了。这个时候,由于人的我执和私欲的扩张,一切处全是在做损人利己、自私等等的罪因。就像这样,受着黑大哥的指使,会有什么前程呢?黑老大用花言巧语支使着你,就决定只有苦的下场。
懂了这个譬喻以后,普贤上师就让我们看到,连生活中吃一点饮食都满载着苦因。从一道道的进程去观察,在缘起链上就会发现,一个罪接一个罪。这样在食物上认定以后,其他的衣服、住宅、车子、装饰品、宴会、名誉等等,一路都是这一个道理。这时就会发现,我们寻求乐的过程,唯一是由罪来成办的,没有别的。得到的果是什么呢?最终就落到无边际的苦当中。这样就知道,现前好像是乐的一切,其实是满载着苦因把它搞出来的,所以都是行苦。诸如此类就透视到了三根本苦。
之后在更细的八支分苦上观察,还是问这个问题:人生从最开始投胎,一直到最终的死亡之间,整个流程里面是不是有真实的乐?懂了三个根本苦以后,在细的支分苦上一路结合《入胎经》等去观察,一个个苦具体的相就都出来了。
所谓的“生苦”,普贤上师的引导就是从神识入胎起,然后一个七一个七怎么变异,这上面的苦,用一句话总结,其实就是《入胎经》。再说到重点,当诸根长成的时候,受着怎样的大苦。然后出生,那个时候苦不堪言,一个个都非常苦。之后又怎么受苦,看似青春年华正在增上的时候,其实都是坏苦。
在最初入胎的缘起上要非常明确,就像《入胎经》说的那样,神识跟精血一和合,相应的名色或者根身就要出来。之后,当这个有为法的点形成了,也就是今世的五取蕴出来了,之后就没有什么好事情,从头到尾全是苦,所以因缘观非常重要。然后,受业风的支配,一个七一个七地变异,毫无自在。本来没有我,出现了这样的胎身,就执以为我。之后胎身的形成是非常艰难的,一道一道的苦,一道一道地把它形成,整个行程就是极大的坏苦。为什么呢?因为后面说的有病、有老、有死等,全部是由它而来的。
看到是这么艰辛地一个一个把它组合起来,一道一道地出来,就知道维持得很艰难,在若干个刹那以后,一个个的衰相都要出来。老苦的相在几十年里,一个一个侵蚀掉暂时的身体,身心的状况全部都要衰残掉,所以苦不堪言。再说,四大和合的假身体,处处都可能有病状。只要一大不调,一百零一种病就出来了,因缘不能维持,马上就要病发。
再者,这个五取蕴的身落到人世间以后,遇到的就是爱和恨两种缘。之后就会发现,这两种境缘非常厉害,一触到的时候,不是爱别离苦就是怨憎会苦,无非就是在苦中打转,一苦接一苦。
然后,自己的私欲已经出来,已经把假合的身执为我,那到了这个世间,处处有竞争,就看我是不是能挤上去?是不是能显出来?有很多的欲求。要直接观察这个欲,它是一切人间事务的动力,其实就是那个黑大哥,一直驱使着你去求这求那。每当去求一个的时候,它就跟你说:这么做能得到这样的好处,给你的钞票、资金是不少的,将来还会有什么待遇等等。自己就听它的话了,结果去求的时候遍体鳞伤。所欲不降临的时候,那种焦虑、不满足吊着心,心沉浸在苦当中。如果不想要的降临,那心里就无法堪忍。进一步还可以想,如果所欲满足,也不过是积了一个大的坏苦而已。
像这样,懂了三个根本苦后,在八个支分苦里贯穿去看,是不是所有好的全部都会灭,最终都要死掉?一个会死的法,有什么真实的乐?再说,所有因缘和合的东西都没法维持,都是要衰、要老、要病的。再者,所有私欲的求取,都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什么的。这上一直透出来的是坏苦、苦苦、行苦。综合去看这三个苦的时候,就发现人生一直在驶向无边际的苦海。今生就是一苦接一苦,连一刹那出现乐的机会也没有,所以不要再幻想了。而来世的前途,唯一是黑大哥在支使着你,因此,一切所作都是罪,以罪得到的结局就是苦,以罪不可能得到乐;只有自己幡然醒悟,不跟它联合,才能真实有乐。这样就会看到轮回苦不堪言。以上都是缘起上的观照。
懂了人类的苦以后,再带到阿修罗界去观察,还是这个问题:生到阿修罗这种善趣里,是不是有真实的安乐?一点都没有。因为同样是凡夫,只不过这个凡夫牛劲非常大。过去行了一点福业,这一世有一点类似天人的享受。在本界里和高层的天界之间,不断地发生斗争。过去造嫉妒、斗争的业,所以,一生到那里就牛气冲天,那股气驱使的时候就会想:他算什么,他有什么本事?我肯定能胜过他!就开始斗,一直斗到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从头到尾去看的时候,苦不堪言。结合《念处经》就可以彻底明白。
这也要一道一道透过引导,结合《念处经》来观察。所谓的给你开启智慧眼目,就是教你作因缘上的观照。而且,整个片子要看完,最开始怎么进来的?中间是什么过程,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最终是什么结局?整个一路看完也无非三苦而已。就像这样,最终就是堕落,入到苦当中去。这就是凡夫自以为是,它无非就是两大支柱,一个是我执,一个是私欲,再没别的。
然后观察天界,同样问:升到天趣是不是有真实的安乐?对于欲界天,也是结合《念处经》,可以做很长的观照,也是初、中、后三个环节一路看下去,能观照的工具就是因缘观。他的因缘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福业上去的。上去以后,由于他是个凡夫,也是我执、私欲,然后玩得不亦乐乎。之后就要知道,那个苦的债非常大。然后看,他怎么样去受用,怎么落在幻影苦里,怎么积聚坏苦,最终怎么衰灭?当因缘不能维持的时候,这一切有为法的幻影就会黯然消失。当它消退的时候,心上的忧苦等同地狱。之后的结局是,没有捞着任何东西,就是直线下堕。再往上观察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就要知道行苦的历程。一路走下去的时候,他到底在干什么?完全是一个苦因的状况,根本也没有摆脱过,引业一穷尽就堕落了。
这样从前到后,在三善趣里面都以这一个问题作为敲门砖,以一个因缘观作为明灯去看,最终就发现没有真实的乐。所以观察的重点在乐上,乐颠倒心一旦消失,就知道纯苦而已。接着做总结观的时候,对于佛的话、莲师的话、难陀的公案等等,就知道是在说什么。一总结的时候就知道全是苦的自性,丝毫乐不出现。譬喻上也知道,它是罗刹洲、是火坑、是厕所等等。这样之后就知道,自身在轮回里丝毫乐也得不到,如果按这样走那就非常危险,因此唯一要求出离。这时候欲就全面地转了,对轮回的看法就定了,心死了,只有一心求解脱。这样就把来世的心也退掉了。这就是我们观三善趣的线索。
思考题
1、(1)本传承解释三根本苦的特点是什么?
(2)观察坏苦的关键是什么?
(3)如何观察苦苦?
(4)什么是行苦?“黑老大”的譬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2、八支分苦的观察要点是什么?
3、如何观察阿修罗界和天界的苦?
一、思维人类的苦
第一、人的苦者:于诸人有三根本大苦;生、老、病、死的四大苦河;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不欲临苦;求不得苦等。
分二:(一)思维三根本苦;(二)思维八支分苦。
“三根本苦”,就是指一切苦都统摄在三大苦中。由这三种苦可以总摄一切苦的缘故,称为“根本”,或者认识这三种苦,能够知道各大支分苦的苦相的缘故,称为“根本”。因此,首先按人类的状况,认识三种根本苦,之后就会在各个层面上看到人生唯一是苦。
“八支分苦”,是从八个重大的方面来认识。包括四河、两缘、两欲。“四河”,是指俱生有的生、老、病、死四条大苦河。所谓的“河”,是指源源不断,或者非常汹涌的状况
。比如生就有住胎、出胎、最初出生以及出生之后一生的历程,它是一条源源不断的苦河。再说老,当蕴身成熟的时候,会发现在几十年里,老苦接连不断地发生,就像黑暗逐渐笼罩下来,最终漆黑一片那样。所谓的病,是由于四大和合的幻躯是四大相违的体性,一旦不调和就会发生各种病状,导致身心都处在忧苦当中。死,是在最后阶段出现的苦,虽然时间短,但是从临死到最后出现中阴的过程中,是非常汹涌的苦流。诸如此类,人得了一个胎生的身以后,必然有这样的四条苦河。然后,在人生的境遇中,有所谓的两缘、两欲。“两缘”,就是遇到亲和怨两种缘,由此发生爱别离和怨憎会两种苦恼
。再者,人活在世上,有名誉、地位、财富、男女等的欲,这上面有所欲不得的苦和不欲降临的苦
。就像这样,透过八支分苦,能够知道人生的整个历程充满了各种难忍之苦。
三根本苦
接着,我们要按照这样的次第,首先思维三根本苦。
(一)思维三根本苦分三:1、思维坏苦;2、思维苦苦;3、思维行苦。
1、思维坏苦
根本三苦之中初坏苦者:
分三:(1)总观;(2)别观;(3)总结。
思维的结果,是对于人生乃至轮回的一切似现的乐生起厌患。思维的程序是,首先了解总的坏苦的相状;接着结合具体的身心等方面的例子,看到坏苦的相,从而产生确认;最后作总观的时候,要推广到轮回里所有喜、乐、名三种乐的现相,以理证成唯一落于苦中,由此,看到它是毫无实义、最终唯苦的法,之后生起厌患。这就好像了解了吃含毒美食的状况,也就是乐刹那间就没有了,而且转为毒入身而发生非常大的苦,之后当然对于吃含毒美食的乐产生厌患。以上是修坏苦的次第。
(1)总观
现时诸刹那似有的乐将一刹那即成苦恼。
总的要作因缘观:我们以为乐的一切事件,都是由因缘所发生的,从果上去看,就是现前的一个个刹那似乎有乐的状况。这种乐并非是常住的、坚固的,而是因缘的力量暂时维持时有可意境现前,这时根境识三者一和合会产生乐的幻觉。然而要看到,它一直由因缘在控制,因缘一变化,一刹那间就变成了苦。要知道,轮回中有各种因缘,它们都是按次第来发生的。一旦有不可意的境出现,比如眼睛看到了、耳朵听到了、身上出现了等等,这时候,由于心识触到不可意境的缘故,一下子就落入苦中。这样就可以看到,那种由暂时的因缘力,随顺自己的私欲而出现的乐,只是一种虚假的状况,犹如泡沫,因缘的突变会使得它一刹那间就变成了苦,可见最终决定落入苦中。要这样作总的观察、辨别。
(2)别观
例如,于身有利的食吃后饱足而有乐时,突然肠胃里寄生虫动起来,而顿生猛利绞痛之病,即成苦恼。如是正乐之时,家畜被怨敌赶走,房屋被火焚烧,猛利病魔忽然发起,或者闻到外面的恶语等,一刹那间即成苦恼。
接着作分别的认定。首先举一个身体上的例子,然后以此类推,看到当身心正乐的时候,突然出现各种不可意的现相,一刹那间就转成忧苦了。所谓的“忧苦”,就是不符合自心。自己心里想要的没出现,反而出现一个特别不想要的,或者不符合自己胃口、欲望等等的状况,这样一刹那间就陷入了忧苦。
这样就可以看到,由于轮回的体性是我执、私欲,而一切变现出来的境界纷繁多样,当符合私欲时,心里一看到,觉得终于取到了可意境,然后心就处在欢喜的状况。或者有名誉、财富、风光,或者身心有喜乐,这种就是似现的乐。然而,一刹那间出现一些自己不想要的境相时,顿然间就转成了忧苦,这叫做“坏苦”。
我们继续看普贤上师的引导。首先说一个身体的譬喻。当吃了很有营养的食物以后非常饱足而有乐的时候,潜在肠胃里的寄生虫就是破坏乐的因素,不晓得什么时候寄生虫就开始蠕动起来。而它一蠕动,就发生猛利绞痛的病,这个是心不想要的。一取到这个不可意境的时候,就看到那个人脸色煞白、扑倒在地、痛得大叫、打滚等等,一下子就成了苦。那是什么原因?那个由因缘力暂时维持的,吃得很酣畅、油光满面、热气腾腾、心非常满足的感觉,当然很喜乐,然而一个突变的因素,一下子就击碎了这个脆弱的乐的幻境,一下子就陷入到苦当中。可见那个乐是泡沫,因缘的突变使得它一刹那间就成了大苦。
“如是”,就是以此类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智慧眼,以因缘观看到,无数轮回的现相就像一部部影片在放映,都是由一个个因缘而出现的,而这个人自以为这里有常住、坚固的乐,实在是特别愚痴。
比如他正在感受乐的时候,似乎以为这个乐是很长久的、很坚固的,然而忽然之间,家里的牛马等被怨敌赶走了,这是他最执著的财富,所谓我所执的中心重点。怨敌一赶走这些牛马,那种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境相出现时,他一瞬间就起嗔,顿时就陷入到苦当中。如果家畜已经被赶走,那些爱财的人就会伤心地哭起来。又比如一个老板正开着店,忽然之间着火,他经营十年的财产瞬间就荡空了。而在这一刹那间,由于非常不可意的境界出来了,他的心顿时就陷入到忧苦当中。就像这样,所谓的春风得意的那种乐的状况,所谓的我是个老板的状况,只是一个乐的泡沫。
或者举眼一望,自己非常好的房子一下子被烧掉,马上就陷入忧苦中。或者出现猛利的胃痛,或者突然出现一个声音刺激到心脏,心脏痛起来的时候,境界一下子换了,刚才的乐顿时就没有了。或者听说自己的儿子被车压死了,这时马上就陷入大的忧苦当中,境界一刹那间就变掉了。
诸如此类,我们去观察人生当中各种乐的现相,就会发现因缘一变,心一取到不可意境的时候,马上就陷入到忧苦中,因为这是由触生受的缘起法则所决定的。这上面是多么脆弱,耳朵听到了不悦意的声音,马上就不高兴了。或者眼睛看到了不悦意的怨敌,口里尝到了非常不好吃的东西,心里想到了不可意的事情等等,顿时心情就变坏了。这就看到,只有拿到这个可意境,心里才满足,才有所谓的乐;一旦没拿到,或者出现相反的,拿到不可意境的时候,乐就不晓得到哪里去了,顿时就变成了苦。说明它是缘生的法,因缘一转变,马上就变掉了,这就叫做“一刹那间即成苦恼”。
(3)总结
总的此轮回处中任何似现的喜、乐、名三者都无丝毫许的常住及坚固,而终归唯是苦恼而已,故当心生厌患。
懂了因缘观法以后,举一反三,从方方面面去作观察,最后还要收回来,作一个总的洞察。这时就不是谈一个一个分散的例子,而是要全摄起来。不但对于人生,而且对于整个轮回处所,上至天界等的所有喜、乐、名三类似现的乐,一要在范畴上周遍,二要在法理上决定,最终得出结论以后就会发生定解。发生了定解,心丝毫不会动摇的时候,就叫得了胜解,从它产生信心,从它产生欲
。
这时候欲就翻转过来了。过去认为这里有好东西,一直有一种欣求、一种邪欲,这就叫“追求的心”。认为那里有好的、甜美的、刺激的、风光的、荣耀的、能保有的、富足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欲无量无数。在这样一个大法理的观照之下,彻底地摧碎掉了邪解,之后就开始翻转,看到那些全部都是含毒的美食,都是披着羊皮的狼,都是装饰得非常好看的炸弹,诸如此类,一旦看到就生厌患。谁喜欢讨一点小便宜,然后就将自身粉碎,或者像小孩贪吃刀刃上的蜜,而导致割舌大患的事呢?这时候已经知道尝食轮回乐之后所产生的非常大的过患,就不愿意再要它了,这就叫“心生厌患”。
轮回里的三大快乐现相,就是身体上的乐,心上的喜,还有社会上的名誉
。一个是作为个体,我要很享受,身体吃得好,穿得好看,还有性交等等,这就是身体上有乐。心上的喜,就是心里很有成功感,享受了妙欲等而处在欢喜中,对自己的状况非常满意。再者,在社会上要有名誉,无论是人类的社会还是天人的社会,都是非常讲究名誉的。现在的人就说,那是我们精神上的东西,或者说这是价值上的东西,也就是需要很多人赞誉自己,美名传播,走到哪里都很风光、很荣耀等等。就是这样三大类的现相。
这三个遍摄了轮回中所有安乐之事,当它们出现时很可意,心里当然很满足,也感觉现在是真实的快乐。然而,就像刚才讲的那样,那只是因缘和合、泡沫般的假相,连毫厘许的常和坚也没有
。因缘一和合,就像做美梦一样,立即出现一个可意的境相,心一取到它就感觉很乐。实际它是因缘生的假相,因此一刹那都不能住留,一刹那的常也没有,再说,它顿时就变掉了,所以一微尘的坚也没有,这叫做“泡沫般的假乐”。
由此就会发现,当因缘突变时,终究唯一落到苦中。这里的“苦”,指非常大的忧苦,因为心里不满足。不可意境一出来,那个时候一接触,就发生很大的身心苦恼,绝对不会超出这一点。上至于天王那么大的乐,当他堕落时,曾经的乐哪里还有呢?因为那个乐只是由暂时福业的因缘力支持而出现的假相,像泡沫一样,当因缘一变,天王当即身光失色、花冠枯萎、不乐本座、过去成群的天女远离他,一下子出现非常不可意的境,陷入到犹如地狱苦般的衰坏之苦、堕落之苦当中。
因此,从这里要生起大的智慧,要知道这些东西贪不得,一旦生了贪,后面失落的苦就非常大。这些都是假相,为什么要贪呢?为什么以私欲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还表现出特别地贪著?如果当它发生时,心不断地回味,一直沉浸在里面,那就意味着当它失去时,内心苦不堪言。在人间能够看到成名的乐和失名的苦,热恋的乐和失恋的苦,团聚的乐和分手的苦,发财的乐和破产的苦等等,这样一类一类去看的时候,哪个能逃出苦的圈套呢?因此要知道,不要后面的苦,就不能取前面的乐。当它正发生时,就要知道只是幻境一场,心里不要著取,认为真的怎么样。这样我们就见到了,人世间乃至整个轮回坏苦的真相。
思考题
1、坏苦:
(1)以因缘观解释坏苦的体相。
(2)结合祖师所举的例子和自己身边的实例,说明坏苦的状况。
(3)为什么轮回中的任何喜、乐、名终究都落入苦中?
连接
我们不会认为三恶趣有乐,但是对三善趣还抱有很多希望,如果这个希望没退掉的话,那就不会发生彻底的出离心。观察点就看,三善趣是不是真的有乐而值得欢喜?如果有一刹那、一尘许的乐,也允许去作追求;假使连一刹那、一尘许的乐都没有,只是无数苦的话,那当然应当起厌患。
三善趣的思维从人道开始,人道的思维又从三苦开始,三苦里面又从坏苦开始。最让我们着迷的就是现前诸刹那所具有的乐。现在人认为这很现实,因为现在分分秒秒就能感受到的快乐当然是真乐,值得我们去追求,值得我们全心去投入,所以,第一个点就要观察:认为最实在的乐,包括喜、乐、名三种,真的是乐吗?这里面是真实乐的自性吗?就会发现,它是由因缘抛出的假影,如同泡沫一样,正现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刹那常住,也没有一尘许的坚实,是这样虚花泡影般的法。然后,同类因缘散失的时候,相续也刹那间就没有了,转入到很深的忧苦当中。那么从“一刹那就没有”的状况,可以发现是个假的。
刹那无常懂吗?很简单的。比如我现在说:“某某你很好!”这句话一刹那就没了,因为它只是我的意念加上发音器官等,投出的声音的假相,哪里能住留一个刹那?它又不是以自性力而存在的。可以看到一刹那就没有了。然后,我们当刹那就上当了,以为那是真实的乐。再说:“某某你真是个傻瓜!”好了,一刹那间已经转成苦了。诸如此类就可以看到,在轮回中,什么爱情的乐、名誉的乐、感官享受的乐等等都是泡沫,是乐的假相,一刹那就没有了。而且,由于前面贪著的缘故,后面必然落在忧苦中。这样才发现,轮回里的这些虚花泡影的乐,一个也不是真的,一点点真实乐也没有。
但是,我们到这里还不死心:轮回的流程,或者说我们这样分分秒秒的生活,究竟能不能遇到乐呢?在我们的感觉里,认为前面有一个接一个的乐等待着我们去争取,等待着我们倾注其中,能用身心去体会的、去经验的、去感受的哪样乐,我们也不愿意放过。那么接着就要看,这样所谓的生活,只是一苦接一苦而已,为此就转入苦苦的思维。
2、思维苦苦
第二苦苦者:即前苦未息后苦又生,如麻风病未愈又生毒痈,毒痈未好又生恶疮,父亲死了母亲又死,被怨敌驱逐亲人又死了,无论生在此轮回中的何处,都唯是苦而复苦以度日,此外一刹那得乐的机会也没有。
苦苦的思维要由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要知道苦苦的体相;第二、要知道思维苦苦的次第;第三、要知道思维苦苦后发展出来的善心,所谓彻底的出离心。
(1)苦苦的体相
首先,苦苦的定相就是苦而复苦,也就是苦了又苦,一个苦接一个苦。
(2)思维苦苦的次第
思维苦苦的次第是先别后总。
别当中又包括身、心两方面的状况。当然,所谓的“苦而复苦”,包括坏苦在内,反正一个苦接一个苦,没有别的内容。但这里按粗分大家好理解的,就是一发生的时候,就有触恼身心的感受,这种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苦苦”,就是那种逼恼性的苦受状况。“一个接一个发生”,这是粗的状态,它的状况用一句话描述:前苦还没醒过来,或者说还沉浸在前苦的状况里,后苦又发生了,又碰到了一个新的苦。
身体的例子,比如身患麻风病苦不堪言,还没好又生了毒痈,毒痈还没好,又出现了恶疮。这样的话,一个接一个的苦来的时候没法忍受。从心上的状况来看,比如家庭出现了变故,刚刚父亲得癌症死了,没过几天母亲想不开服毒自杀。或者被冤家赶得流离失所,处处可能被杀害,在这个过程中,小女儿又死了。诸如此类,人生当中常常都是这样凄风惨雨,相续不断,这个状况是很重的。这样就知道,的确轮回有所谓一苦接一苦的状况。
那么以此推广开来,还可以把坏苦放进去。比如前面刚结婚,很快乐吧?那就是一个坏苦。其实那个一刹那也保不住的,很快就会失坏。当出现一个乐的时候,就是一个坏苦,已经预定着它在失坏的时候撕心裂肺。因为后来两人感情发生矛盾,过不下去了,那个时候是非常苦的。比如一方有了新的恋情,那另一方简直不想活了。这就是一个苦。在这个后面,又接着谋生的苦,或者在公司里遇到很多的苦恼、竞争、排挤等等。接下去身体又不好。诸如此类,如果把坏苦连上去,就看到人生出现乐的时候是坏苦,出现苦的时候就是触恼性的苦受,这样可以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苦。我们从小时候上学,到后来工作、成家,一直到衰老等等,一个一个事件去看,每一个都是苦,这样就叫“一苦连一苦”。
接着就要由别到总,推到轮回里的一切处。无论生在哪里,除了唯一只是苦而复苦度日之外,得乐的机会一刹那也没有。以别推总,要注意金刚句的含义。文中说到,“无论生在此轮回中的何处,都唯是苦而复苦以度日,此外一刹那得乐的机会也没有。”这里要注意,处是周遍的,性质是唯一的,原因是决定的。
处所指轮回处。轮回里上上下下无论哪个地方,只要在三界范畴里,下界不必谈,就连天界任何地方也都是如此。
性质是,除了苦而复苦来度诸昼夜之外,不会有其他得真实安乐的机会。也就是,时间有多少,苦就有多少,这就是《入胎经》里说的“生唯苦生,灭唯苦灭”,一刹那真实得乐的机会也没有。
原因是,相续中没有出现无漏真乐的因素,也就是没有无我空慧为主的无漏道。从这个缘起的状况去看,无论生到哪里,都携带着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到缘就现行苦,没有第二种。如同病毒满身的患者,无论到哪里,一遇缘就是发这个病、发那个病,同样,染上了生死病的凡夫,无论生在轮回哪里,除了一个个轮回的业报病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因此,他的状况一定是一苦接一苦而来,苦了又苦,生活的内容只有苦。
(3)发展彻底的出离心
这里要把握后面一句话,说到“此外一刹那得乐的机会也没有”。这就表示,我们都有一个求乐的心,不但想得到乐,还想得到非常多的乐,而且长期得到乐。我们对轮回的幻想没有消失,就是由于在苦谛上面没有发生见解,因此,总是盼望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遇到某个人,参与某种事件、活动,得到某个地位、名誉,或者享受男女性乐、禅定之乐等等,希望在那里能出现真实的乐。实际上会不会出现真实得乐的机会呢?像刚才说的,只是种了无数轮回苦报的因素,不断地在相续中熏染如同病毒般的种子,它的发作只是一个个苦,绝对连一刹那、一微尘许的真实安乐也不会出现。因此,我们盼望得乐只是一厢情愿,在缘起的机制上一个机会也不会有,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忽然之间遇到一个机缘,之后得到真实的乐。
譬如想,我依靠某个人能得到真实的乐,但这是不可能的。或者在某个时间点上,真实的青春来了,成功的时刻来了,升到天界当了神仙等等,真实的乐出现了,这也绝对不可能。或者去参与某个事件,今天去旅游,明天参加欢宴,又是唱歌、跳舞,享受一顿感官盛宴,再看看影视,或者在网上逛逛,到超市里逛逛等等,以为能得乐,但这也是绝对不出现的。或者想,是不是攀上了世间高位,成了高官、富豪、明星,有非常大的名誉等等,会出现乐呢?也不出现乐。要么以为,把这个家营造得很好会出现乐,也是终究不会出现乐的。在三有范畴里的所有阶段、所有地点、与任何人的相处、参与的任何事件、所处的任何地位、所得的任何名誉等等,所有的这些事件里,连一个刹那得真实乐的机会也没有。如果能够真正认定这一点,就知道轮回里只有苦而又苦,没有任何的前途可言。
因此,我们应该在这里彻底地退心,只有寻求从生死苦海里解脱,才能出现真实的乐。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把苦的根源我执和由它所引生的烦恼,全部都息掉,由此不再造有漏业,不再被业所牵而生在轮回里,这样因上遣除了,才会有真实的乐出现。
再者,通过这个方面的思维认定以后,要彻底地退掉轮回的生。“生”字很重要,我们总以为生在轮回的哪个地方是很好的,有来世生在人天得福乐的愿望,这实际是一种愚痴。或者对于一生当中的某一种生也会想:在那个时候有一个新的事件出生了,有一个新的快乐将要来了。以这种乐颠倒心,我们从儿童时代就开始抱有幻想。其实,无论进了哪所学校,到了哪个城市,进了哪个非常体面的公司,拥有哪种职位,或者遇到了某个可意的对象等等,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苦。如果你懂得坏苦,再加进来,整个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一个点全都是苦。像这样,不但遮掉了来世在任何一个三有处所受生的欲,而且遮掉了在任何一个相续的阶段里,希求得乐或者追求的欲,这样就彻底退心了。
通过这样总体地观照,我们会出现心上的转变。对此再也不抱希望,不作什么追求,唯一是往反方向走,要从这样一个恶梦相续般的轮回苦流中出来,那么为了出来,就开始要修无漏的道。
这就是思维苦苦,即轮回唯是苦的相续,所有轮回有漏命中的事件只是一苦接一苦而已,从这里要转变心意,彻底地厌患三有,一心希求解脱。
连接
我们还是不离开那块敲门砖——人生当中真的有乐吗?实际一刹那的真实乐也没有。思维三大根本苦,就是一层比一层深进地看到苦的状况。先前从我们最执著的现前乐来看,乐坏成苦叫“坏苦”,一切的乐都是泡沫,最终都坏了,成苦了。观察后我们就心灰意冷了,知道在这里面贪著任何一个乐,都是吃含毒的美食,最终这个乐一变坏,就要发生满地打滚等剧烈的苦,因此就感觉,这是很可怕的事。
接着就要看,人生中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有得乐的机会呢?就会看到一个苦接一个苦不断地发生。这就可以看到,轮回里面毫无前途可言,非常可怕,就好像一个无期徒刑犯,天天加在他身上的只有苦。
之后还要进一步关注到,我们目前究竟在干些什么?当然,作为比旁生高级的人类,总会说:我们在寻求人生的意义,我们在打造自身的幸福,我们在营办快乐等等。这是我们非常具有理由的心里话。接着,我们就受这个话语的支使开始去营造了。这时要进一步看到,我们人生刹那刹那的运行究竟走向何方?因此,接着要看运行的方向。
在缘起上要认定,我们唯一是往苦中走。这一生有多少个刹那,就有那么多个刹那在制造苦因,在往苦里奔,所以,唯一是往无边际的苦海中走。再说,当前的人类绝大多数受着业果愚的支配,可以说,一直在向无边际的恶趣苦里行进。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非常可怕,在我们身上,一个接一个如癌症般的苦将要发生。而且,我们还在进一步刹那刹那地修集苦因,我们的运行就是不断地往苦里奔,这就叫做“行苦”。
3、思维行苦
分三:(1)总略思维;(2)结合实例思维;(3)总结思维。
(1)总略思维
第三行苦者:现在我们认为的一切快乐之事,不是直接苦一样明显,但实际上不超出唯是苦因的状况,也就是衣食住行、受用、严饰、宴会等的一切乐事,都是由罪因所成办的,一切运作都唯是受罪狡诈地役使之外无他之故,此等一切的果唯一是苦。
对此首先要明确行苦的相状,接着以理认定,之后要周遍地认识到,在这轮回生涯中的一切运作都是行苦。
1)行苦的相状
要知道,“行”即运行或运作,也就是一切轮回中的生命活动,凡是身口意怎么去作的,都叫做“行”。而这个作往哪里走呢?这就像一辆疯狂的列车一样,唯一往苦的深渊里奔。这就是我们当前人生的状况,推广开来,也是我们在轮回里愚痴的状况。
2)以理证成
接着要以理来证成。这又要把握住金刚句的结构,要能够清晰地辨明有法、立宗和因。有法就是:现在我们认为的一切快乐之事。立宗是:唯一是行苦。或者换一句表达,它的果唯一是苦。能立的正因是:这一切都没有超越苦因。或者说,都唯一是由罪因来成办的。进一步说,一切运作都唯一受着罪狡诈地役使之外,没有其他内涵的缘故。以此就能成立,所有这一切运作的果唯一是苦。
在能立里还要加上黑大哥的比喻。一旦认明了黑大哥,那就非常明确,我们的走向是非常可怕的。比喻里面有三分:一、车老板黑大哥;二、马匹;三、黑大哥的指令。那我们想,这匹马如果在黑大哥的役使之下,那非常可怕,因为他只会让马驶向痛苦的深渊,不会有别的前程。黑大哥内心的状况非常狡诈,他会说:“马儿,快快往前跑,前面有很好的草料,能够吃得非常舒服!”或者说:“前面有好多的风景,很快乐的乐园,赶紧跑过去吧!”这是他的指令。那么马匹幼稚,受了他的指令以后,就非常快速地奔驰。它的每一步将走向何方呢?那就是最终会掉下悬崖。
像这样,要明确我们的状况就有这样三分:
首先,我们内心的黑大哥叫做“罪”,不符合真实义的无明状况,这是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有业果愚和无我真实义愚两大无明,由此根本就不相信因果和无我。这样的话,一直是由自由、自我两大内涵的黑大哥掌控着我们的身心。他是非常狡诈的一种角色,他会跟我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乐,一定要争取,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自己,这里面有名、利、财、色等等,这是最好的人间生活,是真实的乐事。”然后就说:“没有什么因果,可以随意去做。”就像这样,这是第一个自由的状况,迫使着身心不断地去造作罪业,这是一种状况。另一种会说:“这里面有一个我,这个我是最尊贵的,应当为我来求取、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身心就被私欲支使了。总而言之,就是这两大无明,它表现出对你非常地关心,然后给你指示:那个是非常好的快乐之事,真正能实现自我的意义等等。好了,在这样非常狡诈、具有诳惑性的无明的役使之下,身口意的马匹就不断地运作,要去求那个乐事。
然而要想到,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的内涵,唯一受着黑大哥的役使,请问,能走到安乐之处吗?这一切的运作全数都是走到苦里去的,因此这叫“行苦”。
3)周遍认定
接着,这种认定要达到周遍,看到在我们认为的世间快乐之事上,没有一个例外。也就是,包括吃好的食物,穿好的衣服,住豪华的房屋,受用各种现代生活的盛宴,比如高级的五欲、影视、网络、球赛、歌舞或者旅游等等。“严饰”,就表示我们有各种自我的装扮,包括装扮出自我具有现代内涵的状况,有名誉、权势的状况,或者有好看的外表等等。还有宴会等的社会活动。所有的这些,我们认为一定要打造的人生快乐之事,全部都是行苦。
虽然它不像直接苦那样非常明显,比如胃疼等,痛得没法接受,而是看起来似乎有非常美丽的前景,好像一桩桩的快乐之事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但实际上,由于从未脱离过内在黑大哥的指使和掌控,一直都是这样在放纵私欲,以愚痴心在造作,仔细观察的时候,不会越出这个苦因的状况。或者说唯一是由罪因成办的,除了唯一由罪狡诳地役使之外,别无其他内涵。这就可以看到,被黑大哥指使的人,全数都在造作苦因,这个方向就是在进一步增上无数的轮回之苦。
这就是更进一层看到,不但是由于过去所作的无数苦因,在我们未来的人生历程,乃至整个轮回生涯里,将会一个一个显现苦,再没有别的内涵,而且,现前的运作或者运行,我们在寻求世间安乐的一切地方,都受着黑大哥无明役使的缘故,因此,身口意所作的全部都是罪因,未来等待着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苦。这就是往未来的方向看到“作唯苦因”,这叫“行苦”。
思考题
1、为什么思维坏苦之后要思维苦苦?为什么思维苦苦之后要思维行苦?
2、苦苦:
(1)苦苦的体相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身上的苦苦?什么是心上的苦苦?
(3)为什么生在轮回任何处,都唯是苦而复苦度日?
(4)我们应如何思维来发展彻底的出离心?
3、行苦:
(1)行苦的相状是什么?
(2)根据原文列出三支比量并作分析,证成轮回中的一切运作唯是行苦。
(3)“黑大哥”的比喻包括哪三分?所对应的意义是什么?
(4)行苦包括哪些情况?
(2)结合实例思维
对于行苦,要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思维,重点在于,任何一种求乐的运作都是与罪相连。
以茶和糌粑为例来思维,
1)茶的例子
首先看喝茶得乐的例子。观察整个缘起的过程,就会发现与无数的罪相连。那么,从茶最开始的种植,中间一路运过来,到最后自己拿在手上来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会连接上种植杀生罪、人力艰辛罪、役使牲口罪、买卖奸诈罪、残杀交易罪等等。这样就发现,当我们喝一口茶,这个行为正做的时候,它也只是作恶趣之因而已,实际一点乐因也没有。
接着,我们要随着普贤上师的引导,用自己的智慧眼,实际观察缘起的过程。首先看种植杀生罪。
种植杀生罪
茶是汉地种植的一种植物,在播种、剪叶等时都杀不可计数的含识。
茶种植在汉地,它包括播种、剪叶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播种的时候,耕耘等要杀很多的小含生,也就是所谓的“含识”,它们是具有心识的生命,杀了就有罪,而不是像割菜叶那样。再者,剪叶的时候,上面有很多虫子,一剪也杀死很多。诸如此类,茶叶在汉地播种、剪下的过程中,就与无数的杀生罪业相连。
接着又要看,在茶叶被采下来,做成茶砖等运负到藏地的过程中,也与多种罪业相连。首先有人力艰辛罪。
人力艰辛罪
从康定以下,以人力运负上来时,每人都负六十二卡而来,这一切都是依着头部负戴的缘故,额头的皮肤磨尽了而白骨可见还仍然在负。
按此地而言,茶砖要从康定下面用人力顶负过来。由于山路难走,都是人徒步用头顶着上来的,那么,每个人的头部都要负着六十二卡的重量,这样不断地走。人也是为了赚钱糊口,忍着很大的辛苦,一路上顶着的时候,重量都压到了头部。可能是绑在额部的原因,导致额部的皮全部都磨光了,能看到里面的白骨,但还要忍着这种辛苦往前顶负。可见,这一口茶满载着人力的艰辛。
接着再看役使牲口罪。
役使牲口罪
从康定以上,以犏牛、牦牛、骡子等驮运而上来时,对这一切都加于烂背、穿肺、脱毛等的难以思量的役使之苦。
到了康定这个位置,就可以用牲口驮上来了。那些商人们都被私欲的恶心所驱使,不把牲口当回事。他们想,每一个牲口都应该驮得多一些,走的路多一些,这样的话,就不顾牲口身上的辛苦。驮的时候,先把货物放在它们的背上,用绳子在它们的脖子、腹部等处系好。由于背负的重量过大,往上走的时候,重物往下坠,会磨破后面;往下走的时候,重物往前冲,会磨破上面,诸如此类,逐渐地背就烂掉了,烂掉了也不给它们护理。如果能够背得轻一点,或者做一些医疗还会好,但是就让它烂,这样伤口越烂越大。而且,它们不断地受着驱使,只能往前走,再怎么喘气、走不动也得往前冲。就像这样,日久天长肺部穿洞,身上的毛被磨得光光的。诸如此类,人类以私欲,加给这些牲畜非常多的役使之苦,从中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损恼有情的罪恶因缘。
这还没完,接着要发生的就是买卖中的奸诈之罪。
买卖奸诈罪
买卖此茶之时,也唯一由发誓、不顾羞耻、谄诳及争论而成交。
在买卖这个茶砖的时候,商人们想谋求利益,因此,就发生了受邪慧支配心口运转的非常多的罪恶。比如,他们为了赚钱就会发誓:我卖的是最好的、最新的,给你的价钱是最低的等等。一旦暴露了真相也毫不惭愧,内心的状态是奸诈的。那个狡猾、谄诳的心转来转去,然后互相争吵,心和口上发生各种颠倒、不如理的造作。这样就看到,正当买卖之时,也是出现各种的罪恶。
残杀交易罪
交易之物也多以绵羊毛、羔皮等来做,
接着就看,买方所用的交易之物,都和很重的杀生罪相连,叫做“罪恶之物”。对此要观察所买卖的绵羊毛、羔皮等。对于任何一种在缘起上都如是地观照,就会发现,的确轮回里的所有运作都跟无数的罪相连,这是一个充满了杂染缘的世界,非常可怕。
首先看绵羊毛。
绵羊毛也是在夏季之时,羊身上的虱子、吸血虫等含生和羊毛分不出多少来,多数在以刀剃割的时候,被断头殊腰、破出内脏而杀死。没死的那些也与羊毛捆在一起,唯一呼吸闷绝而遭扼杀。
要知道绵羊毛的由来。人类以贪心想剪取羊毛,来换取自己的受用物。这个羊毛很脏,因为绵羊睡觉的时候,毛都跟粪沾在一起,因此在夏天的时候,身上到处长虱子等等,一根毛上都挂有很多,有黑红色的虱子、白色的吸血虫等等。等到绵羊的毛长长了,人就用刀去剃。要知道,羊身上的那些小虫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就跟毛那么多,到了毛长长了要剃的时候,多数都被断了头、截了腰、破了内脏而惨死,不可计数的生命就这样惨遭杀戮。而没有被杀掉的小虫,也跟羊毛捆在一起,结结实实的,这些小虫子等闭在里面透不过气来,唯一地这样遭闭气而死。这就可以看到,羊毛是满沾着杀生罪恶的物品。
接着观察羔皮。
羔皮也是小羊羔才诞生,一切根圆满、具苦乐受,精力旺盛,有生之初具安乐之时,突然惨遭杀害。纵然是愚蒙的旁生,也是于死畏惧、于生欢喜,及死时须受解肢节大苦的。被杀羊羔的母亲们,也是有独子死去的人母一样的苦状,这些都是现量所见。
人以自己的贪心想用羊羔的皮子,因为它很柔软,能够保暖,又好看等等,因此能卖上很高的价钱。当小羊羔刚生下来,眼耳等的根都圆满,这时候虽然小,但也是有苦乐感受的,而且精力很旺盛。当它们正在生命的初始有安乐的时候,突然一天就被拿出去,惨遭杀害,因此,这是非常残忍的事。
纵然是愚蒙不知事理的旁生也是害怕死、欢喜生,而且在死的时候要感受猛利的解肢节苦,并不是像一片菜叶一样没有感受。那么在这么小、这么有乐、生命之初的时候,却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力,让它们惨遭非常剧烈的解肢节大苦,因此罪恶很重。
再说,母羊们也是疼惜自己孩子的。当天小羊羔被杀的时候,母羊们也有感觉。它们会在山沟的这边找,那边等,到处看,东跑西跑,还叫着,呼唤孩子。它们感觉到不祥的时候,特别悲伤,给它吃的也不肯吃,这都是我们能现量见到的。由此可以看到,这个羔皮与非常重的罪恶相连。
是由这样的物品来购买的,思维如是等类的情形后,连喝一口茶也只是在作恶趣之因而已。
这样从最初的种植到最后的交易,整个过程看下来,一环一环都是和罪相连的。这样思维以后,我们能肯定:不必说作大的享受,就连坐下来喝一口茶的事,这个“作”是什么呢?也唯一只是作恶趣之因而已,不会有任何安乐的因素。由此会发现,这种运作是苦因。
2)糌粑的例子
在食物中再思维受用糌粑的乐,也实际唯一与罪相连,称为“恶趣之因”。那么对此也要如实地观察缘起的方方面面,如是观察以后会发现,这其中的运作全是罪恶。这又有最初田中耕耘的时候,其次田中引水的时候,以及植种、收割、捣磨等的时候,这里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无数的杀生罪。这样思维之后才知道,受用一碗糌粑,纯粹是干舔虫蝇之粉。那么自己作为这个罪恶缘起的参与者,这一个运作就跟大罪业的网络相连了,因此,它将把我们带到恶趣。
糌粑也是最初耕耘田地之时,地里一切下面的诸虫翻出到上面,一切上面的诸虫压到下面,耕牛行到何处,乌鸦、鸟雀等随后嘴没有闲地边啄边走。
首先,糌粑最初在田中耕耘的时候,地下的虫子基本全部被翻到地上。那些虫子最初生存在地下,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食物等,都依赖地下的环境才能生存。这样被翻到地上,很快全部干死了。而地上的虫子被压到了地下,也是同样的命运。它们本来要在地上生存、蠕动等,现在被重压在地下,当然全数窒息而死。而且,耕牛走到哪里,乌鸦、鸟雀等就跟在后面,嘴巴一刻不闲地捡着虫子吃,是这样的状况。可见,这是个大的杀生事件,里面充满了罪恶。
如是引水入田之时,居住湿处的诸含生杂陈干处而死、居住干处的诸含生则溺水而亡。
接着要看到,往田里引水的阶段,又出现了大杀生。那些住在湿处的含生被无情地陈设在干处,纵横都是,它们离开了水以后,很快就会干死的。而那些在干处居住的含生,骤然之间就溺在水里了,不必多少秒钟已经溺死了。像这样,一大块田地里有多少的含生,就这样遭受溺水而死的痛苦。
如是播种、收割、捣磨等时,也杀的含生不可计数。
再者,播种、收割、捣磨、运输等的时候,在每一个阶段里面,被杀的含生都不可计数。比如收割时,刀一割下去要割死很多虫。或者本来虫子在地下生存,被甩到地上以后就会死掉。或者在捣磨的时候(像藏人通常是用一个软的棍子,上面有一个带弯的梢头,然后群体去打青稞),左打右打斜着打,把青稞的皮子打掉,在这个过程中打死很多虫子。或者在背负的时候,背上去、扔下去等等,很多虫子都被压死了。
思维此等情形,就如纯粹以虫蝇做成糌粑粉而干舔一样。
就像这样,细细思维的话,一碗糌粑都好像纯粹是用虫蝇的粉做成的。这样干舔的时候,自己作为参与者,而且没有一点惭愧、畏惧,坐享其成,感觉沉浸在一种私欲的满足当中,那当然以这样一个运作,已经跟罪相连了,而它的果终究是要落入无边际的恶趣苦中。
3)酥油牛奶的例子
如是酥油、牛奶等,也是虽然称为三白、三甜而被算作无罪、清净的食物,
在认识了茶和糌粑与罪相连的因缘状况之后,还要进一步扩展观察。其他像酥油、牛奶等,人们称之为“三白、三甜”,是无罪的、清净的,应当供养三宝的食物,是不是它们与罪无关,在受用的时候不成行苦呢?其实不是。
然而牛犊、羊羔等多数被杀,未杀的那些也是从刚诞生就连吮吸一口母乳的空闲也没给,而将绳子套在其脖子上,
那些牛犊、羊羔等,多数因为身上的羔皮等而被杀。而那些没杀的,才刚刚生下来,如果给它们空闲的话,它们就要去吃一口母奶,但是,连吃一口母亲甜奶的空闲都不给,直接把绳子放在它们的脖子上。
这就是人非常可怕的贪婪之心,为着私欲的缘故,想在一开始就把它们控制住,然后就可以尽情地剥夺母牛、母羊们的奶,做成酥油等,来提供给人吃、卖等。这就是罪业之始了。
坐则拴于木桩,行则牛犊相连。彼等一切份内应有的一份食物——一口奶,也被凌夺而做了酥油,母亲身体的精华、孩子生命的给养被掠夺之故,成了不死不活那样的状况。
然后,这些小牛犊、小羊羔们,坐的时候被拴在桩子上,走的时候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被连在一起。如果不连,它们就要去找母亲了,连在一起就没法到母亲身边。按照天伦关系,它们本来应该吃母亲的奶,而这一份应有的饮食,却被人剥夺而做了酥油等,人以贪婪之心夺取了这个精华。那么,母亲身体的精华、孩子生命的给养,就这样无情地被剥夺的缘故,母子都成了不死不活的状况。
这情形可以分别观察母子两方面。
也就是诸强壮的母牛,在春天之时无法从卧处起身,是这样子精髓耗尽的,
在母亲方面,比如,那些强壮的母牛,它们春天三个月天天都被挤奶。夏天、秋天还找得到一些青草吃,冬天三个月没有那么多草可以吃,这样到了来年春天,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在这时还继续几个月被挤奶,那身体衰得躺在卧处都不能起身,成了这样一个精髓耗尽的状况。
诸牛犊、羊羔也多数唯一由腹中饥饿而死,那些没死的也干瘦、羸弱、行步蹒跚,快接近死像拨炒棍头一样,就纯粹只做了这样的罪孽之事。
而那些牛犊、羊羔们,大多数都是腹中缺少营养,一个个都饿死了。而那些没饿死的,也是干干瘦瘦、非常虚弱。那么小的生命走起路来晃晃荡荡、接近死,就像拨炒棍头一样。(拨炒棍头:藏人做糌粑粉的时候要炒青稞,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细细的、很轻的棍子不停地翻拨,不这样的话,青稞就会炒焦。)
那么,取酥油和牛奶到底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唯一就做了让母牛等虚弱地躺在那里,动都动不了,而那些幼畜大多数死掉,没死的也都虚弱得接近要死,此外没做到什么。这样就可以看到,受用一口酥油、牛奶等,都是与很多的罪业相连,除了唯一由罪成办之外没有别的事情。这样观察整个缘起的状况就会发现,在一次享受的运作中,注定了它的果最终要在恶趣的无边苦海中行。
思考题
1、观察下列求乐事件的整个缘起过程,并思维:
(1)喝茶与哪些罪业相连?
(2)吃糌粑与哪些罪业相连?
(3)受用酥油、牛奶与哪些罪业相连?
汉地的情况同样如此,可以观察饮食、衣服、房屋、车辆,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生活享受等。观察了整个缘起的过程,就明确无不是苦因,将来会趣向无边际的恶趣苦海。这是由于在过程中,有无数杀生、盗窃等的罪业,而成为苦因。又有造作者的艰辛,伤损筋骨、流血流汗等,无不是苦缘。而自身以贪心等来受用,就已经入了杂染的罪业之网,三途苦报也就有份了。
我们从饮食开始观察,要看到这一碗饭、一盘菜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去观察整个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来之不易。过程中要耕种、除草,长好了要收割、扬播,还要很辛苦地搬运,然后储存在仓库里,又要车辆运输,还要舂磨,再要洗、烧、煮、蒸等等,这样才做成了饮食来受用。
在这个过程中,要观察到艰辛之苦。也就是有非常多的劳作,种菜、造墙、灌溉田园、做成酱醋等等,费非常多的心血,真的是一碗饭就是一碗汗,汗在皮肉就是血。就像过去古德所说,一碗饭的功力要出作者一钵的血。我们看种稻谷的情况。比如耕地的时候,农民大清早出去,天黑才回来。耕牛的辛苦更不必说了,拖着沉重的犁,毫无自在地往前走,即使身体衰老有病,也没有喘息的机会。人也特别辛苦,天热的时候,脸晒得黑黑的,背上晒破了皮。收割的时候顶着烈日辛苦地挑,一口气挑一担上百斤的谷等等,有非常多的心血。这样就明确,在受用一碗饭当中,其实就有造作者一钵的血。
再者看杀生的罪。前面引水灌田的时候,田地里无数的虫子全部淹死。到了稻谷快成熟的时候又要放水,水里的虫子也都放出来而全部干死了。或者稻子上长虫子时要打农药,要死无数的小虫。从这里可以看到,伤杀了无数杂类小虫。当我们去受用这一碗饭、一盘菜的时候,实际已经入股了。所以,佛教诫出家人日中一食,支持性命,这样过一生就可以,不然的话中间罪染非常的大。
同样,我们再观察衣服。这并不是无因生的一个产品,观察整个缘起过程,会发现这是非常多的因缘和合而成的。比如,一件丝织品要养蚕、杀茧。或者一件衣服要有很多化纤等的材料,需要纺织、染色、裁缝、运输等等,那么多的因缘调配和合才做成了衣服。
观察上身、下身的衣服,就要看到里面有造作者的辛苦,以及杀生等的罪业。比如,一件丝织品的衣服,就要想这杀了多少蚕,出了多少气力,蚕茧入到热水里的时候受多少痛苦。从中可以看到,都是由罪业而造成的。或者身上穿的皮衣、脚上穿的皮鞋、手里拎的皮包,还有裘皮大衣等等,全是剥了众生的皮做成的。毛衣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用羊等身上的毛做成,这上面有多少杀生罪,有多少辛苦。这样就知道,如果我以贪心去受用它,实际就入了杂染的罪网当中,它唯一是入三恶趣的因。
所以,佛教导出家人穿粪扫衣,只要能遮遮身体就可以,就是希望以此修出离的道,早日超出生死。否则以贪婪心去受用由非常多的罪恶所成的衣服,在这个贪著享乐的过程中,就积下了很多的业债,因为自身已经加入这样一个大罪业的股份公司了。
再从房屋来说。挖地基、起墙,伤杀很多土里的虫。在建材方面,砍伐木材,伤掉树中的虫;造砖瓦的时候,杀掉泥水里的虫;放火陶冶,杀掉柴草里的虫。而且,工人花费很多苦力,又要备办饮食等各种因缘。其中有很多造作的辛苦、杀生等的罪业。而受用房屋的话,自身也入了罪业的股份公司,无不是苦因,成为三途业因。
所以,佛教导行者要依于坟间住,只是搭一个草屋、住一个茅棚等,这样过一生就可以。因为在这轮回中,光是住房就杂了无数的罪业之因,当罪业一旦系缚得深重时,就会直接被牵入到苦海当中。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就要看到所住的高楼大厦的由来。从中能够发现,它是现代化无数因缘的合成,相比于古代,更是充满了造作的艰辛和罪业。在这个过程中,比如要挖一个非常深的地基,动用很大的机器人力,然后造很大的楼房。这里面每一种建材,比如水泥、钢筋、砖瓦、木材、玻璃等等,以及造楼的各种机器、电力,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无因生的,有非常多的因缘。比如一根钢筋,它是怎么做成的,一块砖、一块大理石是怎样合成、运输,之后放到这里来,再一块一块地叠起来。从中会发现,因缘实是太复杂,多少人的心血、汗水都在里面。假如说一碗饭等于一碗血的话,那住的一栋楼房,等于多少吨的血?
又比如我们特别讲究住房的品质、装潢的豪华等等。在这里面,地板、天花板、涂料、灯具、家具等等,任何一项有多少人力的投注?有多少艰辛?在这当中,杀生、欺诈、妄语、争吵、竞争等等的罪业有多少?就像这样去观察,实际是更多罪业和合的产品,这样以很大的贪心去受用,当然是非常沉重的业债。
再说我们在城市里坐地铁、坐动车等,这上面有多少钢铁的材料、燃料、修路等的因缘。比如说一个地铁,要挖多深多长的路?里面伤多少虫子?这里面耗费的人力、财力有多少?其实,无不是人心以贪欲驱使,积聚非常多的因缘,而这里面全是杂染缘。好像是在享受现代化的便利,特别的幸福快乐,实际无不是罪业所合成的。而自身在享用的过程中,已经入了股份,因此,现在的人业力也就非常深重。在他们身上,就在当前的生活里,也很难有轻松快乐的感受,即使有一点,实际里面也沾满了罪业,充满了血汗。这样就知道,现代化的生活无不是由罪业所集成的,受用的时候无不入到罪业的网络里,可见这一切都是在奔向无边际的恶趣苦海。
思考题
1、结合自身情况,从整个缘起过程观察:我们日常受用饮食、穿衣、住房屋、乘坐交通工具与哪些罪业相连?
(3)总结思维
如是我们现在算为安乐的一切事——口中所食、身上所穿、财物及受用的一切法,思维何者也都唯是由罪恶成办外无故,此一切的果者最终需要行于无边际恶趣之苦中,故现在“一切乐的显现”也都唯是行苦。
思维总是由总到别、由别到总。前面讲了饮食等的例子,现在总归思维的时候,最关键的点就是,能不能遍到一切有漏法上。如果这一点能达成,那就会开启广阔的苦谛正见之眼。
现在就现前人间的状况来观察。我们要看到饮食或者其他物质,在它成办的整个缘起上,由于众生共业的状况都是由两大无明——所谓的“黑大哥”,也就是业果愚和无我真实义愚的指令,而发起种种业行,从个人身上来看,也是无数的罪,从群体状况来看,也是无数的罪染因缘在交相作用,当看到这一点后,思维一定要扩展到决定的、周遍的层面,这样的话,大的厌患心、出离心会出来,它的量是普遍的。
思维正法无非是三量三分(即宗、因、喻)
思维正法无非是三量三分(即宗、因、喻)。就是由总到别、由别到总、由喻到法一概去认定的,这是因为缘起理则是决定的。就好比当看到一片叶子掉落的时候,就知道一切有为法全是无常的;当知道一个声音刹那即灭的时候,就知道一切因缘生的现相都是刹那即灭的。同样,当看到一杯茶是无数罪染因缘合成的结果,自身去受用而参与其中也就成了苦因的时候,就应该看到,有漏世间我们视为安乐的所有法,全部都是这种状况,由此会得到法印的认识
。
因此,在这一段文里,我们思维时要把握住有法、立宗和正因。“有法”,是具有乐颠倒心的人,心里认为的一切安乐之事。“一切”,表示有法上完全周遍,还要推演到一切有漏法运行的刹那当中。“立宗”,指看起来好像是安乐的一切现相、事情,全数都是行苦,没有一个例外。这里的立宗要达到法印的认识,也就是要以这个苦印,印在一切有漏的刹那上。正因有两个:由于这一切都是由罪成办的缘故;以此这一切的果终究需要行在无边际的恶趣苦中的缘故。由于最终的结果是往恶趣苦海里奔,因此,这一切的运行全是苦因,是苦的性质,在这上面一定要出现比量的智慧,要得到定解。为此,以人生作为好观照的对象,因为我们是人;然后要出现广遍的认识。
到此为止,三苦一旦看清了,就能断定人生唯一是苦。再推广到一切有漏法的范畴里,那就是有漏皆苦,三有上下所有的事全是苦
。在它的推广上面,比如说坏苦,就是一切有漏的乐事,由于是因缘生故,因此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维持到第二刹那,刹那即灭的缘故只是泡沫,而且,由于正现的时候有耽著力的缘故,当它一失坏,立即就陷入到忧苦中。诸如此类,从人生见到的某些坏苦的现相,一直推到所有有漏乐的现相全是坏苦。
所谓“苦苦”,也是人生中看到一苦未了一苦又现,一个接一个的苦在身上发生。最开始只是看到一些触恼性的苦受在连绵不断地发生,进而把坏苦的认识结合进去,会发现在有漏法的进程中,就只是一苦接一苦而已,绝不可能出现一刹那的真实安乐。像这样推到极处的时候,就发现了苦苦的真谛。
那么行苦上,通过观察吃个饭、喝个茶等,这上面警觉到,它不是无因生的,而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由于众生界无数的杂染心识都受着无明的支配,因此,每一个地方都是罪染
。这样就会发现,我们拿到手的这个东西,是由无数的罪业成办的。或者成办一个事情的时候,由于是处在有漏世间的范畴里,都是以我执为着私欲而作,或者不相信因果,或者不认识无我,在无明的驱使下,刹那刹那造的都是苦因。从未来的流向去看,这一切就像一辆往恶趣苦海里奔驰的列车一样,这种行进的状态就叫“行苦”。
像这样就知道什么叫“推广”,什么叫“周遍”,什么叫“取得法印的认识”。在这上面一旦达成了定解,之后就再也不对世间抱有任何求乐的幻想,而且看到无数的苦密密麻麻,愈演愈烈,这时会退掉对世间欲求的心。
按三支比量思维这一段时要知道,有法方面,首先要从最近的开始。口里吃的好饭菜、身上穿的好衣服,拥有的手机、电脑、小车、豪宅等各种财富,受用的总的现代化五欲盛宴,以及特别的男女欲乐等等,诸如此类,所有我们认为是真正安乐的事,就是所要思维的对象。无论思维哪一个,我们都会发现,在成办它的整个历程中,唯一是黑大哥一般的罪在役使着,身口意都受着两大无明的驱使而发出各种业行,因此唯一是罪成办的,个人如此,群体也一样。以这个缘故,最终决定落入恶趣。它也有两种状况,如果落在业果愚中,为着私欲作各种邪恶行为的话,那下一世决定下到恶趣里。如果还懂得行持人天善道,但是为着私欲想得到善趣福乐的话,就变成第三世落入恶趣。也就是,善业的力量让他在人天里结果,而结果之后仍然堕入到无边际的恶趣之中,就像《四百论》所说,智者看天趣就像地狱一样。
这样就能认定,这一切求乐的行为,无论是以非法的手段来获得,还是以做善事但还是想谋求私欲的方式来获得,最终的结果唯一是行在没有边际的恶趣苦中。由此就能看到,现在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脱不了我执,受着私欲的驱使,那么成办的所有乐事,都决定是到苦的海洋里去。因此,这一切的乐事实际都是苦因,可以判定唯一是行苦。
前行系列4
6
人苦的修法
总的人类有不可思议的处所、苦相等的差别,对此要按照《处胎经》《入胎经》等来了解。比如,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小世界,每个世界有东南西北四洲,其中的南洲像我们地球又有很多国家,一个国家比如中国又有很多省、市、县、乡等等,人就受生在这里面的一个家庭里,生下来就处在这样的国土中,这是处所。从生到死之间,先是有住胎、出胎的苦,小时候有各种成长的苦,然后读书、工作、成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种种世间的追求、得失、爱恨情仇、身心劳累、疾病、战争等等,都摄在总的三根本苦以及支分的八大苦当中。就像这样,有不可思议那么多的差别。在修习人类的苦时,需要数数地观阅《处胎经》《入胎经》,以及《法轨》《言教》中宣说八苦的部分,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看各种相关书籍。
在思惟人类各种差别苦相时,不是当观众,像看电影那样看各种人间的苦剧;而是设身处地地想,自己真地那样住胎、出胎,在身心上有生老病死的四大苦河,遇到可意、不可意境界时有爱别离、怨憎会的苦,或者在追求名利之时有怎样的求不得苦和不欲临苦等等,就像这样,要真切地想到就是自己在受着各种各样的苦。这样就会知道,那一个个的苦并非某个人杜撰的,所有人世间的苦相,每一个都是那么真实。
在思惟人间苦的时候,按照处所、色身、苦相、寿量四分来把握。处所,就是所住的环境的状况;色身,就是受苦的主体;苦相,有三根本苦、八支分苦等具体的苦的状况;寿量,从生到死之间不满百年。按照教法以及现实的体验、见闻等,看到人生的确从头到尾全是苦。比如很熟悉《处胎经》,对于经文从头到尾很细致地研习过,每一分内容心里都很清楚,然后就按照那样一分一分地思惟。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