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绮语(6h)
Total words: 90,453. Estimated reading time: 6 hour and 51 minutes.
上师知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
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
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
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因果不虚 07 绮语
定义
基 - 造业所针对的事物
- 无利无义之语,有七种
- (一)辩论过失、斗讼、竞争;
- (二)于外道论典或咒语爱乐、受持、读诵;
- (三)被苦恼所逼之语言,如伤叹等;
- (四)嬉笑、游乐、爱欲之语等;
- (五)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 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
- (六)说醉语及癫狂语;
- (七)说邪命语。
动机(发心)
一、“想”,虽然《摄抉择分》中只说到是“于彼彼想”,但此处是指对欲说之义彼想而说,在造作绮语的这里不必要能领解语义的境,因此,绮语的究竟不需要“于境无误想”这一条件。
二、“烦恼”,是贪嗔痴中任何一种。
三、“等起”,是爱乐宣说全无关系的迷乱之语。
-
动机
-
贪心
-
嗔心
-
痴心
-
行动 (加行)
勤勇宣说绮语。
- 分类
- 自作
- 教他作
- 共作
- 随喜他作
结果 (究竟)
说完为究竟,不需要他人解义。
果报
异熟果
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前行广释第 65 课)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前行广释第 65 课)
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是以嗔心所导致的,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以贪心的驱使而造成的,就会投生为饿鬼;如果是在痴心的状态中进行的,就会转为旁生。万一堕落到那些恶趣中,就必然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说,按照烦恼的程度以及动机的大小而分为上中下三品。所谓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就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大圆满前行)
- 嗔心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上品
- 堕地狱
- 贪心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中品
- 投生饿鬼
- 愚痴或者依烦恼程度,动机大小,次数多少,时间长短等–下品
- 转生旁生
等流果
-
同行等流果
- 生生世世中爱说绮语
-
感受等流果
-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 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分量,口才拙劣,
- 明明自己坦率直言,可别人也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起话来自己也感觉气势薄弱。
-
《谛者品》和《十地经》则更具体地对每一黑业都宣说了两种等流果。
- 七、以绮语业感召语不尊严或者非堪受无定辩才,即语言没有威严,听者心不尊重。
- “非堪受无定辩才”:语言没有决定的辩才,含含糊糊,语无伦次,即使说的正确,别人也不堪领受。
业力是微妙的,说多了绮语,就会摧坏语言的能力,有辩才的会失去辩才,出语威肃的会变得语无尊严。即使想表达有意义的话题,也会被业力所障,一出口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不能明确地表达。
-
转生为人,也将成为诸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净障修法文)
-
增上果
-
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而且动荡不安
-
从不善业方面来说,由业力增上,会感得外器世间种种不悦意的果报。(因果的奥秘)
【诸绮语者,谓诸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绮语的特征,是语言没有实义。一般人认为说绮语没有什么果报,这是一种断见。其实,随着人类绮语业增盛,世间就没有实质性的法,只有虚假外表,无有实义。
绮语业的增上果:果树不结果实,还没到结果时节就已结果,到了时节反而不结果,没有成熟看似成熟,树根不坚固(如果人们都说具实义的语言,外境草木等的根就会很坚牢;反之,人们常说无实义的语言,从家到国、到外器世界都会变得没有根),“势不久停”不会长久安住、没有稳固的结果,园林、池沼少有悦意景象。总之,以绮语业力,致使美好的事物渐渐消失。
我们应当从这里觉悟到人与器世界的关系。实际上,我们身口意的造业和器世界的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上调整,只有人心向善,整个世界环境才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以上讲述四种语业的增上果时,都说到了“饶诸怖畏恐惧因缘”,这也启示我们:世间一切怖畏都来自于恶业。所以,人类能不在内心中播下恶业种子,世界就会祥和、安宁,通畅、和顺。在了解到器世间是依业变现,而业又是由自心造作之后,就知道调伏内心断恶行善,外器世界就会显现吉祥。
外在种种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心显现的影像。心秽则土秽,心净则土净,缘起非常不可思议,这样起心、这样取相,就这样变现。因此外器世界的相,都是唯心变现的,反映了人心与业的状况。以这条道理观察宇宙、社会现象,才能找到真正挽救自然、社会的方法。
因此,人类要净化生存的世界,只有从净化内心着手,心地不得净化,世界绝不可能清净、美好。维护生态平衡,再现器世界的和谐庄严,不是单在外境上做,而是要重点在人心上做;要庄严国土,当从人人断恶行善做起,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士用果
- 所谓的士用果,就是指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之中。
其他过患
净障修法文
- 以绮语将损坏念修功德,莲师说:“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
- 《法苑珠林》云:“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生,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公案
因果明镜论
在四种语业中,绮语不象其他三种,人们会认为说话是与生俱有的能力。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他人无权干涉,怎么会被列为十种恶业之一,并依之要遭受今生与后世的恶报呢?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惑,是由于我们缺乏深入观察的原因。
首先,业感缘起的因果律是建立在每个有情的相续中,而不为外境离心独存的某种力量所控制,业由心造,果由心感即是此理。由前已知,安乐与痛苦的来源是善业与恶业,而业之善恶乃由心来决定,凡以贪嗔痴三毒烦恼发动的一切业均是恶业,唯有招致不悦意的痛苦。绮语的发生,在不作观察时认为是随随便便脱口而说,其实并非事出无因。我们最热衷于谈论、最感兴趣的话题正是内心执著很深的东西,不然,为什么一谈到它就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或怒不可遏、义愤填膺呢?以此可知我们的语言时时都夹杂贪嗔痴的烦恼。举例来说,一个女人在津津乐道最近上市的时尚服装,言语中充满了羡慕、渴求的心情,这就是贪心的外在流露;一位暴发户谈起经商之道时,会很精彩地讲述击败对手的阴谋策略,这是以害心而发的。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绮语都是依贪嗔痴而产生,无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长罪业,所以以绮语业将会堕入恶道中。
其次,因为语言的影响易使听众受到感染,如果听众没有正知正念来摄持身心,就会被绮语所转,生起贪嗔,断己善根;或者流于散漫、杂念纷飞。如此自他相续中生起多少贪心、嗔心,说者的罪业就有多重。进一步看,一旦语言被写成文字,流通于十方后世,则其传播时空大大拓广,造业的影响久远,自然感果受报之量也随此倍增。以下公案可明此理。
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李伯时画马,心思入微,昼思夜想,念兹在兹,但并不损害他人。心作心是,充其量不过自己念马自己作马而已。而依山谷之文才,倘若艳词流通百年,传遍天下,读者何止千万?这样有多少人会因此艳词熏发而引生淫心,趋入邪道,细算这笔因果业帐,造业有多重,受报当如何,心里应当明白。
再观察由绮语串习力所导致的等流果报。
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其中一点是人有辨别取舍的理智,能断恶向善,净化升华自己。我们的语言都是自内心流露的,如果能恒时保持正知正念,出语常观自心,明白何者应说何者不应说,何时可说何时不可说,说何语言自利利人;说何语言损人损己。这样,在取舍智慧的观照下,由衷而发,自然成为正语,能发挥语言利益自他的正面功能。一旦语言失去正念的摄持,信口开河,纵情而说,不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散漫绮语就会如决堤之水,夹杂着贪嗔痴的泥沙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这样串习,我们就容易习惯处于语言的迷乱状态之中,内心迷失而不自知。如是串习,造成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中都爱说绮语。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多生习气如油入面,深不可拔,今生生来就啰啰嗦嗦、闲言碎语不断,让人听来心生厌烦。
绮语都是从无明痴心中所发生。因心光既已暗昧,自然出言吐语多属无义,不能清晰了然。这样长期言说绮语会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低下,说话言繁语杂,甚至下降到疯子般语无伦次的地步。它的感受等流果是在大众中发言气势薄弱,语言没有威力,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别人也不信受。
以下是因绮语受报的事例。
施耐庵,作水浒传,其中奸盗之事,描写如画,子孙哑者三世。
维杨某生,造一淫书,完成之后,梦神呵责。醒后自己反悔,停止流通。后因子夭折,家境贫穷,仍然付梓印行。不久目盲,手生恶疮,五指拘攣而死。
宜兴潘书升,康熙甲子年秋,梦至关帝殿,正逢散卷,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潘果得中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文,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鼓胀暴亡。
江南一书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喜谈人家闺阃之事,已酉年入闱应试,到第三场发烛之时,忽见卷上有“好谈闺阃”四字,生急以手擦去,等謄正后再看,卷面已被擦破。后见硃卷,有七篇皆圈满,本拟中首名,因无第三场卷而未被录取,生以此潦倒终身。
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却能谈笑风生,极尽描绘之能事,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如是出言刻薄,必然导致福禄削减,算尽而亡。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够温饱自安一生,岂非绮语造恶所致?
再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言说绮语实是障道之因。
念修咒语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那么这种念诵称为不清净念诵。就象是在黄金中掺杂黄铜一样,即使黄铜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称为纯金,再也起不到纯金的作用。如续部云:“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又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
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损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
修行人本欲求证本性光明,如果心地尘垢不除,焉能得见真谛。而语自连心,常说绮语,会使性地蒙垢,妄心坚固,迷失转深,所以是成道的障碍。《法苑珠林》中说:“夫忠言所以显理,绮语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实,有实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圣。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生,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观修思路
前提条件
- 前提条件是要坚信因果
三个思维方式
第一阶段
- 了解什么是绮语。思考我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情,这一年这一月我做过多少次等等, 我曾经有没有造过这样的罪,如果这一世没有的话,往昔夙世肯定不会没有
第二阶段 - 思考绮语的果报
第三阶段
- 我将来也要承受这样的果报,因为我已经做了这个因, 那我怎么办,要应该怎么样去做,我也要承受这样的果报
- 需要和自己连接提来
- 把过去能想到的罪业都想一遍,下定决心去忏悔, 把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全部忏悔
两个观修结果
- 坚定不移的相信绮语的罪过就会有这样子的果报
- 我今生和过去世一定造过很多绮语罪,
因缘成熟时一定会受四种果报,
因此,我必须下定决心依四力努力忏悔,并且永不再犯。
- 依止力:依止三宝
- 破恶力:后悔,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 恢复力:发誓今后不再造
- 对治力:尽力行持善行以对治所造恶业(打坐,持咒,三十五佛忏悔文,百字明)
净障修法文
3、检查罪业
是否造过以下口恶: 宣说斗讼竞争语;乐说无关语; 对外道论典、外道咒以爱乐心受持讽诵; 在大众场合喜谈王论、臣论、盗贼论等; 说戏笑、游乐、爱欲等语; 说醉语、颠狂语;说邪命语;念诵经咒夹杂世语。 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见作随喜。
4、诚心发露 5、立誓防护: 心中清晰观想并发愿:今后决不说斗讼语、竞争语,不说无关语,不说戏笑、游乐、爱欲等语,不说世间王、臣、盗贼等论,不阅不诵能引贪嗔的外道论典。纵遇命难不舍此誓言。发愿以正念摄持,说具义语。
因果的奥秘–同行等流果
人的心念、语言,总会习惯性地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恶习而遮止,往后就总会在这一处造业,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能相续下去,在百世、千世乃至无量世中重复不断地造作。了知了造作等流的规律之后,就会心生畏惧,因为:哪怕只是很小的恶习,不改正它,也会不断地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天天都会喝酒一样。所以,修行人处处要改习气,要习善行。这样看来,修好造作等流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修行,首先要改掉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其次要改掉引生生死的造作方式,再改掉小乘自利的行为方式,由此才能成佛。所以这里有非常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参考资料
大圆满前行
前行广释
前行广释第 63 节课
思考题
246、离间语分为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最严重的离间语是什么?你造过这种业吗?
247、什么样的语言算是恶语?说恶语有什么过患?怎样才能断除这种劣习?
248、绮语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现在社会上处处都是绮语?请举例说明。
249、在诵经念咒等时,什么样的语言属于绮语?它有什么过失?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己四、绮语
绮语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却反而认为是正法;世间的小说、电影,本来对相续没有任何意义,却把它当作调伏烦恼的工具;或者娼妓的淫秽语言,撩拨贪心的靡靡之音,关于军事、武力、抢劫、盗窃之类的高谈阔论……这些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统统属于绮语的范畴。
当今这个时代,绮语可以说特别泛滥。无论是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里面百分之九十多全充斥着绮语。人们信绮语、听绮语、说绮语,真正的修行人都没有生存空间了,你要想修行的话,各种违缘就在面前此起彼伏,一天两天还可以应付,但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呢?所以我常常会想,密法的窍诀可能最适合现代人。因为密法的有些教言比较开放,而其他戒律,尤其是别解脱戒,在这个世间,真的越来越难以护持了。
这一点,有时候也看得出来。现在的佛教徒中,念咒语、做善事、观修自心的有多少?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平时要么是看电视、看电影;要么是天天上网聊天,在虚妄的世界里又寻找虚妄的世界,除了引生贪心、嗔心以外,从中很难得到有价值的东西。看看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再看看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二者之间有何关联,相信每个人都比较清楚。在这样的时代中,军事、贪欲、做生意等日益猖獗,五花八门、与解脱相违的外境也日益增多,修行人接触这些时,心很难不为所惑,最后只能破坏梵净行,离涅槃越来越远。诚如《正法念处经》云:“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
除了世间这些绮语以外,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我昨天上课时之所以批评有些居士,原因就在这里。你一个人不愿意听的话,也没有什么,但影响那么多人闻法,过失确实很大。包括外面听光盘的人也是如此,本来二十几个人一起听法,大家都非常全神贯注,若有一个人讲话,整个场面就打乱了,所有人的善根也会以此而毁坏。因此,假如你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还是非常危险的。《诸法集要经》云:“百千功德门,由舌而破坏。”《增广贤文》也说:“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有些人似乎没有自控能力,嘴巴一直喜欢“叭叭叭”说,上课的时候说,念经的时候也说。这样的话,你自己不行持善法不要紧,但旁边的人还是需要修行,不应该去影响他们。尤其是在外面听课的有些居士,一点规矩都不懂,听了这么多年的法,行为仍非常不如法,说实话,你还不如不听好一点。你如果实在不想上课,不听也没什么过失,但你这样影响别人,对自己特别不好,生生世世会对你的修法起障碍。
另外,如今世间上有些人,写的小说、编的剧本、撰著的书籍,处处都是绮语充满。还有所谓的艺术家、歌星、影星,以自己的绮语作品,令成千上万人沉迷其中,有意义的事情全都耽误了。有时候看一看这个愚痴的世间,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盲从。但我们作为修行人,稍微有点智慧的话,以佛教的“仪器”来进行观察,这些“细菌”还是很容易发现。
现在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
比如,有些人看了小说后,召集大家开始讲:“我今天看了一本小说,里面有个美女,她如何如何动人……”因为他嘴巴特别会说,从而让很多人生起了贪心。或者有人看了一部电影后,跟众人极力渲染:“我国与他国之间发生战争,当时我国如何如何……”于是,有人听完后生起了嗔恨心;有人被这个故事所蒙蔽,生起了愚痴心;还有人自赞毁他,认为自方力量极为强大,生起了傲慢心。因此,许多烦恼都可以通过绮语而引发。大家也清楚,贪嗔痴等烦恼是不善业,如果这种不善业通过你的语言产生,那你的语言肯定有过失。
反之,倘若我们共同学习佛法,息灭相续中的贪嗔痴,这种语言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为什么我每天就算讲得不多,短短一节课也愿意上?就是因为在讲法过程中,引生烦恼的语言,讲也讲不出来,而所讲的佛法,全是息灭贪嗔痴的教言。这样一来,至少大家在听课时,能止息不良的分别念,哪怕刹那间你息灭了烦恼,这也是一种功德。
经常有人抱怨听课太累,其实学习佛法很有必要,就算你只听了一节课,也跟听世间的一节课不同。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对治烦恼,这样的教言对人们很重要。现在有些佛友每天看书,不间断听一两堂课,这样的习惯非常好。退一步说,假如你没有这种闻思修的能力,也可以像麦彭仁波切所言,每天念诵高僧大德、佛经论典中极具加持的偈颂和发愿文。甚至,你若连这种能力也没有,则可以选择特别有功德的心咒,如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这应该没有任何困难。总之,我们要少说点绮语,多念些咒语。
大概一年多以前,有位老年人在我面前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今天我在门口又碰到了他。他连声音都听不清了,但一直拉着我的手,要我加持他,说自己若能再活一年多,那一亿遍心咒就完成了。他平时非常精进,晚上睡得很少,一年半就念了五千多万,如果再有一年多时间,剩下的四千多万就念出来了[1]。这样的老修行人,真的很了不起!
当然,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说:“不管念诵了多少,都不会有什么收获。”不过在此过程中,法王如意宝对看书或探讨法义,不是特别反对,但有些上师连这也不开许。以前我年轻时特别爱闻思,常一边念咒一边看书,偶尔还跟人探讨一下法义。但一般来讲,不管是念诵什么,最好从头到尾念完整,中间不要夹杂绮语。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全体僧众的善资都会断送在他手中,而且还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所以,修行比较好的人,从不随便说绮语。《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宋朝有位大通禅师,他平日无论作息,端正严肃,目不斜视,领众三十年从未谈笑(可能跟朗日塘巴差不多)。可见,有智慧和修行境界的人,一般不会说很多废话,而只有我们没有修行的人,才对无关紧要的世间语言特别感兴趣。
本来在印度圣地,除了具足功德、远离过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没有资格享用信财,世尊在经典中也没开许过。然而,现在藏地有些人,只是学了《闻解脱》等一两套密宗仪轨,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像汉地有些人学了早晚课后,就觉得自己是出家人了)。这种人刚会念诵,便通过密宗仪轨的方式,肆无忌惮地享用信财。其实如果他没有灌过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2]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只是随便念一下密咒仪轨,那就成了苯教[3]的吟诵,在这种情况下,他享用信财的过患相当大。
不管是汉地还是藏地,修行人若要享用信财,至少要有清净的戒律,并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相续。《戒律花鬘论》中也说:“只有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之人,才能享用信众的财物。”尤其是黑财,就像燃烧的铁丸子,除非你具足生圆次第双运的铸铁牙齿,否则,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要享用它,只能是自讨苦吃,焚毁相续。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因此,如果没有真实的修行境界,享用信财会有极大过患。《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亦云:“宁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
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具足生圆次第,就连读诵也不是很流利,只不过是认识词句罢了。他们在念诵仪轨时,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念咒期间,常会打开绮语的“伏藏门”,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来混时间。比如念完一个仪轨后,紧接着要念金刚萨埵心咒时,这种人只念了三四遍“嗡班扎儿萨埵吽”,就拉着旁边的人聊天:“哎,过来过来,我跟你谈一谈最近的新闻。你家里寄钱了没有?……”如此,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宋朝有位光孝安禅师,他住在清泰寺时,一天在定中见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时有天神护卫并谛听;后来天神离去,恶鬼来了;最后恶鬼在一旁唾骂,还扫掉他们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追问原由,得知他们刚开始是在讨论佛法;接着叙旧事、拉家常;最后谈到施主的财物供养,连恶鬼都厌弃了。
因此,我们作为出家人,一定要想办法断除绮语,默言不语并精进念诵。而作为居士,也应尽心尽力地持咒念佛,少说一些无关的绮话。佛陀在《受十善戒经》中讲过:“若能不绮语,口常出妙香,犹如优钵罗[4],生处得值佛。”因此,大家平时要尽量少说废语,多念些经文,多说有利于众生的语言!
[1] 上师在讲《前行广释》第二十节课时,曾提到过他:“今天中午我家来了一位藏族喇嘛,他有 79 岁,曾是我父亲的朋友,后来出家了。他跟我讲了自己二十年的修行经历:截至昨天,他共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今天又在我面前发愿,说还要再念一亿。我问:‘你三亿遍心咒念了多少年?’他说:‘整整十七年。在此期间,有时候念得多,每天十万遍左右,有时候到拉萨等地去,就念得少一点。我平时很少跟人接触,还念了一万遍《普贤行愿品》……’他以前在我家乡炉霍那边,还是很出名的,我父亲常讲他怎么打仗、杀牦牛、偷盗,所以我印象比较深。他也承认自己年轻时,不太相信因果,没有一个不造的恶业,二十年前遇到一位上师,后又遇到法王如意宝,让他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忏悔。如今三亿遍已经完成,今天又发愿再念一亿。我觉得人的心力确实不同,心力大的话,即使往昔造业比较深重,现在精进也不算太迟。”
[2] 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简称,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3] 苯教:古代西藏原始宗教名。创始人兴饶,年代待考。盛行时分本地、外来和窜易三派,黑苯、白苯两支。早期但以祷神伏魔为人禳病、荐亡为业,及至吐蕃王布德共杰时,干预国政。松赞干布以后,吐蕃王室扶持佛教,佛苯之间斗争甚为激烈,赤热巴巾因尊佛抑苯被苯教徒所杀,朗达玛尊苯抑佛被佛教徒所杀,成为吐蕃王室趋于分裂灭亡的一个近因。其后苯教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和佛教相似的经典,晚近渐趋衰微。
[4] 优钵罗:汉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
前行广释第 65 节课
思考题
256、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它有哪两种划分方式?
257、现在许多人肆无忌惮地造恶业,不择手段地赚钱,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名利,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有违因果规律?请说明理由。
258、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差别。
259、杀生、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分别是什么?你从自他身上能发现这些规律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下面具体给大家作个介绍。
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做好多事情都违背因果,以至于今生极其苦恼,来世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因此,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首先要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很多人从小没灌输过这种观念,长大之后对三世因果有严重怀疑,甚至产生颠倒之见,更有甚者还肆意诋毁,这是相当可怕的!
要知道,你诋毁因果只不过是自己见解错误,但古往今来真正能颠覆因果道理的,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修行人,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有些人虽然不相信,但也仅仅是一种怀疑,根本无法举出颠扑不破的证据来。你们在座的有些人,从小因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对三世因果始终半信半疑,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对因果并不那么确信,致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是十分可惜的。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理应用最深细的观察力进行分析,倘若找不出任何漏洞,你应该对此心服口服,明白只是自己智慧浅薄而已。
前面已经宣讲了十不善业的道理,这对当前社会来讲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阐述的是:十不善业造了以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果?而且这种果势必会出现,愚痴者、邪见者不信的话,最终只能是亲身去感受它的苦报。
下面介绍一下这四种果:
己一、异熟果
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恼,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另外,《本事经》也说过:“具足贪嗔痴,无智见明慧,定不能解脱,生老病死等。”具有贪嗔痴的人,由于没有智慧现见万法真相,故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反过来说,此经又云:“远离贪嗔痴,具智见明慧,决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等。”远离贪嗔痴的人,由于以智慧现见了万法真相,故一定能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所以,贪嗔痴烦恼严重的话,比如你今天嗔恨心特别猛烈,发作时间也很长,那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其异熟果必会成熟于三恶趣中。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
。
其实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牵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因此,造了什么样的业,就一定会感受它的果报。《大宝积经》中也说:“众生造善恶,如影恒逐形。”众生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罢,会像影子一样始终跟着自己,果报即便没有马上现前,但到了一定时候,相应的苦乐也定会无欺产生。
然而,现在许多具邪见者不懂这个道理,认为造恶业是获得金钱、快乐的途径,这种想法很不正确。要知道,造恶业的人所感受的快乐,是他以前行善的果报,就像一个农夫现在没有种庄稼,甚至将田地全部毁坏了,可是他上一年所积累的粮食,足够享用一段时间了。表面上看来他虽然丰衣足食、吃穿不愁,可是未来的资粮无法积累,眼前这些享用完了也就没有了。
所以,业果的成熟,如《亲友书》中所说[1],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一般而言,并非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出血一样,今天造了业就今天成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因果道理,大家务必要弄明白,同时也应通过各方面来学习,否则,不承认因果的话,就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作所为会相当可怕。
当然,最细微的因果,不要说我们凡夫人,就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记得《大智度论》中有个公案说:一次,佛陀和舍利子在祇园精舍附近经行,忽见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吓得惊慌飞逃,于是飞到佛陀身边躲藏。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它顿时变得很安静,身体也不哆嗦了,内心也不恐惧了。佛陀再向前行走,舍利子的身影移到鸽子身上时,鸽子依然战栗不已、怖畏如故。
舍利子见此,就问佛陀:“我和您一样都灭尽了三毒烦恼,为什么您的身影盖覆鸽身时,它便无声无息、不再恐怖,而我的身影覆上鸽子,它却仍然惶恐如初呢?”佛陀回答:“这是因为你三毒已除,但细微的习气还没有断尽。”
佛陀又指着鸽子说:“你看看这鸽子的宿世因缘吧,它失却人身转为鸽身已有几世了?”舍利子即用神通开始观察,结果发现在八万大劫中,这鸽子连续不断地一直转生为鸽子,看不出最早以前到底是什么。然后舍利子又观察它后世会投生为什么,发现在未来八万大劫中,它仍是连续当鸽子,看不出何时才能解脱。
于是他就询问佛陀,佛陀以无碍的智慧告诉他:“这鸽子在恒河沙数的大劫中,会一直转为鸽身。罪业灭尽后才投生为人,经过五百世才能遇到佛法,并逐渐获得解脱……[2]”
可见,对于特别深细的因果,阿罗汉都难以一一描述其前因后果,我们凡夫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世间上有些人,经常喜欢信口开河:“你现今所感受的一切,是前世什么什么果报。”这种现象,大家应该要谨慎。阿罗汉对因果都无法彻见的话,凡夫的分别念又能推测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应该心里有数。
概而言之,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己二(等流果)
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当然,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例如,有些旁生前世喜欢杀生的话,以等流果所感,这一世也喜欢杀生;有些旁生前世爱吃草、不害其他众生的话,即生中也会有类似的习气。
其实在藏文中,“等流果”的意思是果相似于因,造了什么样的因,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入阿毗达磨论》中也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因此,果和因非常相似,果是从因出生,像甜种子产生甜果、苦种子产生苦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就叫等流果。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大家都要记住一点:你造了因以后,果肯定会现前,这没有任何怀疑。《百业经》中常会提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福盖正行所集经》[3]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说:“设经无量劫,彼业不能坏,果报成熟时,众生决定受。”所以,众生所造的业无论过多久,都绝对不会耗尽,一旦因缘成熟,果报定会亲自感受。这些道理,我们若用智慧去好好观察,其实对因果也很容易生起定解。
下面接着讲: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两种。
庚一、同行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
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4],牛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妓女。
可见,众生今生的爱好、习惯,完全是源自过去的习气。如果往昔以杀业为生,即生就会也喜欢杀生;假如前世以不与取为业,那今生也会喜欢偷盗。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一见虫蝇便杀害,这也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受各自业力所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纵然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是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残杀众生,有的喜欢偷鸡摸狗,有的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积福。每个人的习性之所以如此有差异,皆是前世旧习的惯性所致。
比如,藏地的单比尼玛仁波切,8 岁就能将《入行论》讲得十分精彩。华智仁波切见后,感慨地说:“直品单比尼玛 8 岁为人宣讲佛法,看来宁玛巴的教法正值辉煌期,前途无量!”
大家熟悉的歌手邓丽君,也是从小就酷爱唱歌。当时台湾听收音机是一般人的主要娱乐,邓丽君经常跟着学唱歌,再难的歌听几遍就会了,不到 10 岁,就拿下了黄梅调比赛的冠军。
还有我以前去云南时,当地人特别佩服跳孔雀舞的杨丽萍。听说她从记事起就爱跳舞,平时可以跟一朵白云学,可以观察一只小蚂蚁看它们怎么动,还有蜻蜓点水、孔雀开屏,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如今她喜欢跳度母舞,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否则,一辈子都模仿孔雀等动物的话,来世会变成什么也很难说。
其实演艺圈中有善根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给众生种下善根的节目,能结上这样的缘。而没有善根福报、业力深重的人,所编出来的歌舞直接或间接会损害很多人,甚至他已离开人世好久了,其作品仍有这种影响力,人们一看到、一听到,就会不断生起猛火般的贪心、嗔心、痴心。这可能也跟每个人的因缘和发愿有关系。
刚才所讲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源于前世的习气。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善法,而有些人一干坏事,眼睛便睁得大大的,让他读书、行善就特别苦恼;有些人天生就爱闻思修行,对善法功德一听就生信,而有些人相续中遍满邪见,对善法没有半点意乐……这些不同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各自的同行等流果。
我家乡那边有个老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小时候就常说出家人的过失,每次一说起这个,他的嘴巴能说会道,一个小小的问题也一直放大,让很多人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对此信以为真。而一讲起出家人的功德、善法的功德,以前他特别反对,现在虽不敢反对了,但一直三缄其口、默然不语。有时我故意在他面前说出家人多么好,可他听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一个人前世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
佛经亦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你过去是好人还是坏人,看看今生就清楚了:如果你今生对善法有信心、对恶法很厌恶,前世肯定是行持善法的人;反之,假如你今生一提起恶法便兴致勃勃,讲起善法就兴趣索然,则说明你前世的“专业”是搞恶业的。所以,你用不着去找有神通的人打卦,问自己的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的言行举止,就会明白往昔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样,你来世会怎么样,从今生中也看得出来:倘若你天天行持善法、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快乐,相反,则会不断地感受痛苦。
关于感受同行等流果,包括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豺狼喜爱杀生,老鼠擅长偷盗,这都是源于往昔的同行等流果。因此,不管是什么众生,今生的行为跟前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法王如意宝降生时,刚一落地就口诵文殊心咒,这说明他前世与文殊菩萨有不共的因缘。此外,缅甸有个小女孩,只要看见飞机、听到它的声音,就吓得尖声惊叫,这是因为她前世是个日本军人,后在缅甸被飞机炸死了。
因此,了知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应对因果生起坚定的信心。假如你实在生不起信心,则不妨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提出疑惑,并举出充分的理由进行驳斥。不过我想,你可能只是不明白的地方比较多而已,若想真正驳倒因果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之,因果的这些基本道理,是特别重要的窍诀,你若对这些关键问题产生邪见,那么所得的法再高、再深、再妙,自己也不一定受益。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求大法,虽然我对此并不反对,但你的基础如果不稳,连个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也怀疑,那就算修持的窍诀再殊胜,也不过是冰上建筑,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
所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打好佛教基础。否则,如果没有因果正见,不懂生死轮回,也不了解宏观、微观的佛教世界,佛教的最深教言肯定无法接受。哪怕你已经得到了这些,但就像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一样,法器不合格的话,里面倒的甘露再美味,恐怕对自他也不会有利。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各位要详细观察!
[1] 《亲友书》云:“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
[2] 《大智度论》中,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无余涅槃。”
[3] 《福盖正行所集经》:十二卷。龙树集,宋代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辑录能成就福德覆身之诸正行法。本经以布施、持戒为中心而修行诸德之见解中,未见龙树所说中道之空思想、大乘思想。
[4]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佛习气尽,二乘习气不尽。如牛齝比丘常作牛齝,以世世牛中来故;如一比丘,虽得漏尽而常以镜自照,以世世从淫女中来故;如一比丘常跳棚踯阁,以世世猕猴中来故。”
前行广释第 66 课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前行广释第 67 课
《大圆满前行》这部论典,内容非常丰富,学起来也是非常大的工程。对我来讲,能圆满传授这部论典,是毕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对你们而言,最好也能听受圆满,前面的如果没有听全,希望通过光盘、法本来补上,后面部分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善始善终应该没有问题。只有这样,对终生修行才会创造一个很好的缘起。
同时,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心必须要专注,最好是以欢喜心、恭敬心认真谛听。假如实在没有这样的心态,行为也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你听了再多法也没用。佛陀在经中曾言:“不恭敬者勿说法。”可见,听法完全是自由的,有恭敬心、欢喜心就可以听,但如果没有的话,则不应该给他讲法。
我们学院里的道友,因为长年闻思的缘故,听法的习气、行为比较不错,但极个别城市里的人,似乎没有这种概念,他们在看光盘的过程中,经常随便上卫生间、打电话、发信息、吃东西……其实,听法时最多是可以喝点水,除此之外,一切世间行为都应该放下
。城市里的人虽然很忙,有很多琐事,但一堂课充其量只有一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你都不能关机,让心静下来的话,那学法就成了一种表面形象。所以,大家以后不管听什么课,都要尽量如理如法,不能只是虚有其表——今天来、明天不来,或者前半节课来、后半节课不来,这都是对因果不重视的态度,今后一定要逐渐改正过来。
当然,如今大多数人还是很不错的。以前我去城市里给人讲课时,一见到下面人的行为,就感到特别悲伤。但这几年来,通过网络、光盘的弘法作用,不少人已对闻法的基本威仪有所了知,许多行为也变得如法了,这是很让人欣慰的。然而还是有极少数人,在闻法时存在一些小问题,他们可能是不了解闻法规律;可能是过去虽然了解,但现在已经忘了;还可能是中间产生一些烦恼所致……不管怎么样,大家在闻法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如理如法。
下面继续讲“十不善业之果”。前面讲完了异熟果、等流果,今天是讲增上果。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当然,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己所造的业会成熟在外境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指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就拿监狱来讲,它可以说是犯法的这群人以罪业形成的环境,但并不是指他们犯法之后,罪业就成熟于外境的监狱上了,自相续不必承受任何果报。《增一阿含经》亦云:“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由此可见,造了十种不善业后,外在的环境是会受到影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器世界,也是以众生共业而形成的。《俱舍论》中讲“先前有情如色界……”时说过,在初劫的时候,人类跟色界众生一样,身体自然发光,根本不需要饮食,但后来由于贪执地味乃至财物,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坏,外境也随之每况愈下、日益恶劣。所以,内心和外境之间是互相起作用的。一个人的内心若产生极大痛苦,那么在他的眼中,外境也会变得特别丑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此处所讲的增上果,主要是侧重于外境上的报应,亦即业力与外境产生一种相应关系。那么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绮语: 以绮语恶业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那天我还碰到一个农民,问他当地的收成怎么样。他说:“我们很辛苦,一年中付出得特别特别多,但秋天庄稼收完之后,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粮食刚刚够吃而已,想卖一点都没办法……”
在座的居士、出家人,可能没当过牧民和农民,对此不一定有感觉。但你如果真对他们的生活、季节、居住之地、每天干的活去详细了解,就会深深体会到:众生业力的确不同。尽管每个人的智慧、能力也有差别,但他们所转生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影响,而这一切,则是源于自己前世的业力。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特别放逸,一定要对善法有信心。作为有头脑的人,不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就不能随随便便造恶业,否则,以后生生世世转生于不如意的地方,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以上讲了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果报,甚至有人听法时对法义不感兴趣,《大集经》[1]中说也是造十不善业所致,如云:“造十不善业,少福无供养,法味不纯厚,行法心亦薄。
”意思是,造了十不善业的人没有福报,得不到任何供养。尤其是听闻佛法之后,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味道,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心的力量也极其薄弱。
昨前天在考试时,我就想起了这个教证。有些道友背诵的时候,这个论也能背、那个论也能背,而且笔考、讲考都可以参加,讲的时候也不是夸夸其谈,确实是法已融入了自心,完全感受到了佛法的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不用问别人,就是自己往昔行持十善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对此很羡慕,但一会儿生起邪见了,一会儿身体不行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然后对这个道友生嗔心、对那个道友生嗔心,这即是前世造过十不善业的缘故。
我原来也讲过吧,差不多在十年前,我去南方某个城市看病,当时有个小护士,天天都板着一张脸,态度极其恶劣。护士长说她不高兴是有原因的,因为某人没给她打电话。但因为别人不给她打电话,她就天天把气撒在我身上,每次给我打针时,使劲地把针扎进去,然后推得特别快,几秒钟就拔出来了,这种行为特别让人难受。现在我一想起她的面孔,还是有点害怕,但也没办法,在她的境界中,整个世界好像都是阴暗的。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对外境会起很大作用。比如你行持十善,心情快乐,环境就会变得优美柔和;但假如你内心十分痛苦,那么即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外境很丑陋,这就是一种增上果。
此外,如今世间天灾人祸频频不断,也是人们造十不善业的增上果所致。虽然有些专家认为,现在各种灾难层出不穷,是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但这是不懂佛理的一种论调。实际上这几年来,一会儿是汶川地震、智利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一会儿是西南五省大旱,一会儿南方发生洪水,一会儿某地出现矿难……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人们天天杀盗淫妄造不善业,以此恶业所感,自然会影响外在的环境。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就全球的环境问题,写过一本书叫《不愿面对的真相》,以此给他带来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他在书中向人类提出忠告:“全球暖化的问题必须解决,我们不能放任一部分人自私自利、畅所欲为地破坏环境。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不再是科学或政治上的议题,而是道德的议题、心灵环保的议题。”
他认为人类道德对环境保护有一定关系,但这只说到了一部分,并没有真正地深入。要知道,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但遗憾的是,现在人疯狂般地造十不善业,根本不知行善为何物。所以,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有一次,我给一些中学、大学的师生开示时,特别强调了作为知识分子,要懂得十不善业的危害,以及造十善业的功德,否则,连这个都不懂的话,根本谈不上是真正善良的人。其实现在许多学校,若能学习《十善业道经》[2],我觉得是很好的。以前有些法师也强调过这部经典,后来我看了一下,发现内容并不是很多,十善的每一个也不是讲得很详细,主要阐述了离十恶而修十善会有哪些功德。这个道理,各个学校、家庭务必要掌握。前不久,我专门给有些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考试,问他们什么叫“十善”。不然,你从学校毕业之后,若连十善都说不明白,那想变成对人类有利益的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把这些关键问题搞清楚!
己四、士用果
所谓的士用果,《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如农夫耕耘而得庄稼,商人经营而获利润,工匠用技艺而成器物。同样,一个人杀生的话,身口意因缘聚合之后,断了众生的命根,成熟了一个果报,这就像陶师做陶器一样,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称为“士用果”。
不过,《前行》对此的解释略有不同。它不仅是指士夫以功用做这件事,而且还强调不管你造的是善业、恶业,如果没有进行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
,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比如《百业经》中有个居士,他嗔骂僧众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天天由自己进行供养,以此恶业而于五百世中生为跛子。可见,造了一刹那恶业的话,最终的果报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忏悔清净,恶业就会越来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轮回中,永无出期。
这以上介绍完了十不善业。希望在座各位首先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然后对照自己进行观察,一个个与之划清界限。否则,一旦造了这些恶业,就像服毒后迟早会发作一样,苦果早晚都会成熟。
[1] 《大集经》: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全称《大方等大集经》,乃大集部诸经之汇编,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佛陀于成道后第十六年,集十方佛刹诸菩萨及天龙鬼神等,为彼宣说十六大悲、三十二业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罗蜜法与诸法性空为主要内容,兼含密教说法及陀罗尼与梵天等诸天护法之事。除“空”之思想以外,尚富浓厚之密教色彩。
[2] 《十善业道经》: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本经为《海龙王经》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译,北宋施护所译之《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其同本异译。
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
《前行广释》第 63 课辅导资料
己四、绮语
一般来讲,没有意义的、和解脱无关的废话叫做绮语,但下面是讲在罪业方面与贪嗔痴相应的一种语言。
绮语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反而认为它是正法的。
这个是绮语的第一类,比如说婆罗门的咒语本来就是外道,却认为它是正法,这个也算是一种绮语。现在有些人不注意就会把道教、儒教或者外道认为是佛法。婆罗门和外道的一些咒语管不管用呢?有的时候也管用,虽然管用,但是不一定就是正法。从是否是正法的标准来说,以三法印来印的时候它是不符合的,不符合的话就不一定是正法,不是正法却说成是正法,像这样有可能就是绮语。还有第二个:
或娼妇妓女的淫秽语言
讲有关娼妇、妓女或者淫秽的语言等等,谈论这些事情也是属于一种绮语。
撩起自他贪心的靡靡之音
有一些音乐作品是能够撩起自他贪心的靡靡之音,或者唱这一类的歌有可能也是属于绮语的范围。绮语的范围是非常的广的,在广论和其它的一些引导当中也会讲很多分类。
关于军事武力抢劫盗窃之类的高谈阔论
关于军事、武器制造、武力或者是抢夺偷盗之类的高谈阔论,都是属于绮语。
诸如此类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畴。
诸如此类能够引起众生贪嗔痴的一些无稽之谈,都是属于绮语的范畴。所以绮语的范围就很广,平时没办法而需要讲的时候,要知道它的过患,要生起惭愧之心。比如有些人因为工作、家庭或者氛围关系,如果完全不讲绮语,可能别人就会认为他有什么问题,或者对工作家庭的和睦不利。如果为了那种目的,知道这个不对但是稍微迎合随顺一下,讲一些不是那么严重的绮语,他的过失要轻一点。后面要讲菩萨为了利他,也会给别人讲绮语,这是有开许的。但这个是利他心,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尽量不讲或者少讲绮语,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情况之下就尽量地多念诵佛经咒语,或者禁语等等,守住自己的口。现在我们说的痛快,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已经造下了绮语的罪业。说绮语是不是无关紧要呢?它是包括在十不善业之中的语言的四种罪业里的。既然是罪业就一定会引发过患,严重的会堕地狱、中等的堕饿鬼、轻微的也会堕旁生。而且在以后即便是转人的时候,这个绮语也会让自己的语言没有能力。后面讲果报的时候还会讲,有的时候自己讲的语言没有人听、没有人响应,或者自己感觉讲的语言特别没有力量。这都是由于以前造过语言方面的恶业所导致的。
这方面我们要多观修,把以前没有认识到的罪业纳入到相续中认定的罪业的范围当中,“哦,这个是罪业,以前没认识到”。以后尽量减少乃至于不说绮语,是非常好的。
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在共修时,别人诵经、念咒语时,不要说一些让别人分心的话。很多僧众在一起共修念咒的时候不要说话;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听法、听传承时也不要讲话。因为讲话的时候,虽然只是两个人在讲话,但是会影响周边一大片,讲的时候别人不可能不被你的语言所吸引,注意力放在你所讲的话上面,法师或上师讲的课就中断了,这方面的过失非常严重。
很早以前(益西上师还是哪位上师)讲过这个问题,如果在讲法的时候讲话,类似出佛身血(它是法身血,因为是正法)。
并不是真正地把佛的身体弄出血,我们没有能力造这个过失,但是它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出佛身血(是出佛的法身——正法的血)。在讲法的时候我们讲话,有可能是这种意义上的出佛陀的法身血,这个过失应该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上课的时候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说话、不要通过讲话中断别人的听闻,这个过失是很重的。
别人诵经念咒的时候,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你和一个人谈论,至少对方和你当时修法的善根就中断了。如果声音大一点或者时间持续很长,周围人的善根也因为这个原因中断了。如果没有你讲话,他会一直都专注诵咒、自利利他,因为这个原因中断,罪过很严重。所以,我们听法、共修、参加法会的时候尽量禁语,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下面讲
各种各样的绮语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绮语都是由贪心与嗔心引起的,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中萌生了多少贪嗔,罪业就有多大。
绮语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观察,随口而出。我们讲绮语的时候,好像没有生烦恼一样,就随口而出。“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仔细分析,大多数绮语是内心的贪心、嗔心,比如讲军事问题的时候,内心当中是以嗔恨心讲起来的;讲绮语谈论到这些问题,我们幸灾乐祸的语言,是由矛盾心、嗔恨心引发的;宣讲娼妇妓女的淫秽语言,是因为内心当中的贪欲心引发的。
语言就是心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心安住在贪欲中,所说的语言就和贪心相关;如果安住在嗔恨中,所说的语言就跟嗔心相关。“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真正观察的时候,其实都是以贪心和嗔心引起的。在相续当中萌生了多少贪心和嗔心,说出来的话的罪业就有多大。因为语言已经被贪心和嗔心摄持了,它的根本就是贪心和嗔心,语言本身就变成罪业了。
再者说,诵经念咒等期间,如果掺杂一些废话,那么不管你念诵多少咒语都不会有什么收获。
当我们在诵经、念咒的时候,如果说一些废话,虽然念了很多数字,但是咒语的力量很难显现出来。最好在一座修行的时候禁语,回向完之后,该说的就说,但尽量不要说绮语。不能说憋了两个小时终于座间了,赶快说一些绮语,那也不行。好不容易憋了两个小时,下来之后的几分钟,就把功德差不多抹平了,这也没有必要。所以座间可以说话的时候,也不要说废话、绮语等等。因为这时虽然自己念诵了很多数字,但是要让咒语的力量发挥出来,还是应该满足很多条件,比如等持、禅定,或者在这过程当中禁语,这个很重要。成天禁语有可能做不到,但是在这座修行的时候禁语还是可以做到的。是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呢?也不是没有收获。它本来应该有更大的力量,但是因为绮语的缘故力量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么僧众全体的善资都会断送在这一个人的手中,而且也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如果僧众共修的时候,一个人在里面说很多废话,就可能让全体僧众的资粮完全断送。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真有这么大呢?从某个侧面来讲,因果是很微细的,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僧众一起念诵的功德非常巨大,但是因为里面有人说绮语的缘故,会折损一部分功德。这可能是有密意的讲法,有可能因果微细的缘故让大多数的善根都没有用,从这方面也可以了解。
如果举办法会、共修最好让大家不要说话——禁语。大家清净地修一些功德,得到一些清净的资粮,这样也能利益施主。施主资助法会,出钱让僧众念经做佛事,本来功德、力量会很大,但因为有些人在里面说废话,让咒力、做佛事的力量会有一些损毁,施主出了钱但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这种情况可能出现。
本来在印度圣地除了具足功德、远离过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没有资格享用信财,世尊也没有开许。
在印度当时,佛陀在世到佛陀入灭这几百年中佛法很兴盛。这些圣地在戒律中规定,具足功德、远离过患的人,可以享用信财。除此之外不具有功德、没有远离过患的人,是没有资格享用的,世尊也没有开许。
在很多地方讲:第一必须要具足、守护清净的根本戒律。第二要闻思修,单单守一个戒律而不闻思修也是不行的,要精进地闻思修行。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开许享用。否则的话没有戒律就没有远离过患,没有闻思修就不具足功德,像这样没有资格享用。还有就是完全以主人一样的方式来享用,如这个东西是属于我的,我是主人,有这种享用信财能力的人在僧团中就属于阿罗汉,他们是真正的灭除了一切烦恼,以主人的方式来享用的。有些是开许的,有些是借债的方式享用的,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然而,现在我们有些人只是学了一两套密宗仪轨,刚刚会念诵便肆无忌惮地享用信财。
华智仁波切说当时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只是学了一两套密宗的仪轨,刚刚会念诵就开始给别人做佛事,肆无忌惮地享用很多信财,这个过患很大。
通过密宗仪轨的方式来享用信财,如果是没有获得灌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的人,随随便便念诵密咒仪轨,那就成了苯教的吟诵一样,因此罪业相当严重。
有些人通过密宗的仪轨来享用信财,但是念诵仪轨的人,首先如果没有获得灌顶的话,其实没有资格念密宗仪轨。第二就是虽然得了灌顶,但密宗的誓言破了或者不具足,也没有资格。
还有对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完全不懂,这也不行。还有就是没有圆满念修,什么叫圆满念修呢?就是每一个仪轨,规定了念诵的数字。比如说观世音菩萨的灌顶,得到之后,应该有一个圆满念修的数字,比如说十万遍基本的心咒数量要念圆满。念圆满之后得到开许,可以做什么样的事业。一声都没念或者很少念诵、没有圆满念修的人,也是不开许的。
这些人随随便便地去念诵密宗的仪轨,就成了苯教的念诵一样。苯教的念诵是什么意思呢?虽然表面上念诵的词句中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利益某某人,但苯教徒的念诵有的时候对众生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很大的过患、伤害。因为在念诵仪轨中用很多活物杀生的方式来血肉供养,像这样没有什么利益反而有伤害的情况也有的。所以如果不具足这些条件念诵密宗的仪轨,表面上“生起本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等等在念这些,但其实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法产生真实的利益。
事实上,黑财就像燃烧的铁丸子,
什么是黑财呢?黑财就是前面讲的信财。没有资格却随随便便去享用的这些财产称之为黑财,相对白财来讲不干净,像燃烧的铁丸子。
除非具足生圆次第双运铸铁之牙齿的人才有能力享用,如果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享用,只会自讨苦吃,焚毁相续,
犹如铁丸子一样的黑财——把生圆次第比喻成铸铁的牙齿,没有这个铸铁的牙齿,吃铁丸子是不行的。如果有铁嘴钢牙,肠道都是钢铁铸成的,那可以享用。除非有生圆次第境界的人,普通人想享用信财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只会自讨苦吃,焚毁相续”。但是如果在念诵时心特别清净、善良,通过信心、认认真真的方式念诵的话,不会产生过失的情况也是有的。
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
这些黑财属于生命的利刃一样,如果过分享用就会斩断解脱的命根。在世间中兵器利刃可以让生命的命根断除,而过分享用黑财可以斩断解脱的命根。
暂且不说具足生圆次第,有些人甚至都不能流利地读诵,只不过是认识词句罢了。
暂且不论具足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有些人甚至都不能流利地读诵,念诵时结结巴巴,刚刚认识字就开始做佛事、去挣钱等等,这是非常危险的。
尤其作为仪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念咒,如果念咒期间打开绮语的伏藏门,也就是以言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混日子,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在修仪轨的时候,仪轨的前面要把自己观为本尊,生起本尊之后赞颂、供养,之后开始念咒。念咒部分最关键,咒语和本尊无二无别,自己通过念咒的方式更进一步相应实相,相应本尊,得到本尊的加持,最关键的时候就是应该好好禁语念咒。但是前面念颂词、念仪轨时敲锣打鼓很专注地念,一念到这里时就好像做完了一样,开始走来走去、说话等等。其实这是颠倒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念咒部分。“如果念咒期间打开绮语的伏藏门”,伏藏门就是藏了很多宝藏的仓库,好像把绮语的仓库打开了,说很多天南地北的绮语,这样非常不好。“也就是以言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混日子,结果只会损人害己”,损害了自己,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因此,诸位僧人平时也要断除绮语,默言不语而精进念诵,这一点非常重要。
僧人们平时要尽量断除绮语,尤其在法会共修时,要默言不语地精进念诵,这点很重要。在家人一样,参加共修、法会时,也要尽量断除绮语。有时候修行人自己也许能管得住,但怕别人跟自己说话,就挂个止语的牌子,提醒对方“我在禁语”,这样有一定的必要性。没挂牌子别人有事找你时,回答不回答都不好,挂个牌子提醒对方你在禁语这是可以的。或者说管不住自己也可以挂个禁语的牌子,提醒自己在禁语,在念仪轨的过程中自己不说话,这点其实很重要。
如果能以禁语的方式,哪怕念一座功德都是很大的,因为一座中至少没有绮语、恶口或者妄语染污念咒。当然也不一定代表这座一定修得好,有可能话是没说,但心中早已翻江倒海了,这样那样想得很多,这样念下去利益也不是很大。但是禁语之后至少没有用绮语来染污整个会场,没有通过绮语造罪业。如果心能专注在所念诵的咒语上面,那就非常好,但要做到这一切也是要慢慢训练的,刚刚进来的人就要做到那么好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要首先学习这个道理,闻思修让自己的定力、福智增上之后慢慢去做,像这样越训练做的就越好,最后就可以任运地安住在正法境界中自利利他,这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前行广释》第 66 课辅导资料
绮语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分量,口才拙劣,明明自己坦率直言,可别人也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起话来自己也感觉气势薄弱。
绮语的感受等流,就是自己说出来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什么份量,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有自己口才拙劣。
绮语很难发现,很难对治,因为我们太喜欢说绮语了。从严格的角度来说,与解脱无关的话语都属于绮语,我们很愿意、很能说很多绮语。我们应该知道说绮语的感受等流是说话没有威力。有些人说话很有威力,他讲的时候很多人不敢反驳,或者没有什么可反驳的。他自然而然语气中带有一种威严,不是装出来的,说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很多人愿意听,有份量,而且口才好(不说绮语的人口才特别好)。说绮语的感受等流果就是说话没有威力。有时我们呼吁啊或者怎么样,没有人听的。有些大德出来说一句话,马上就纷纷响应了。这完全不一样。
在世间中口才好的、不好的有很多。有些人连自己的经历都介绍不清楚,有些人口才特别好。例如主持人口才就特别好,说的话条理特别清晰,而且有时不需要做什么准备,一上去就可以说。这是他语言方面善业体现出来的功德,不是无因无缘的。
有时候“明明自己坦率直言,可别人也不信以为真”,说的是真话,但别人也不相信,因为语言没什么力量。“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起话来自己也感觉气势薄弱”,不敢讲,讲起话来气势薄弱,没有一种有气势的感觉。
《前行广释》第 67 课辅导资料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中也是这么讲,成熟外境增上果。在外境上成熟的叫做增上果。我们可能会想,《百业经》不是说了么,造了业永远不会在外境上成熟,只会在五蕴上成熟。这里为什么说增上果会成熟在外境呢?因为一切的外境都是造的,造了什么业,就会转生在这个业所感召的外境中去承受,仍然是五蕴去感受喜悦或者不喜悦。谁在这种外境生活,谁就会随机感受这种外境带来的痛苦或者安乐。
所以虽然外境成熟增上果,但还是和自己的五蕴息息相关。不会说成熟外境,是外境受苦,还是和自己的感受有关。但是它的侧重点主要是,我们会转生到十不善业感召的外境中去成熟痛苦。这里面所讲的都是痛苦的自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学习这个有很大的必要,我们要知道它的果报,当然有些果报对我们而言已经成熟了,有些果报可能没有成熟但将会成熟。已经成熟的我们也需要忏悔,有可能我们在已经成熟的这个过程中忏悔的话,这种增上果会有改变。等流果、增上果也会改变。忏悔后可能就会从这个环境中换到另外一个好的环境,这个情况也是有的。虽然有些果现在已经成熟,还是要通过忏悔的方式,努力去改正。还有为了避免以后将会投生到不悦意的环境中,现在我们就要做忏悔。
尤其现在金刚萨埵法会期间我们共修,一边念咒的同时,把业因果中的十不善道等等再翻出来看一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以前都造过,果报是什么呢?一个一个对照来看,最厉害的是异熟果,会生恶趣,还有感受等流果、作者等流果、增上果等。如果十不善业中这个果报成熟了,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投生?如果投生这样的环境,我会高兴吗?当然不高兴。那么怎么办呢?现在还有机会,要赶快忏悔。想到这些罪业后,一个个忏悔,因为有了恐怖心,忏悔起来才会有力量。
如果是无所谓的话,虽然在念,但是没有想到把这些恶业一个个清理掉。没有这种动机的话,虽然念了四十万遍或者十万遍,但是不一定有效果。虽然时间也花了、咒也念了,但是效果没有达到,对我们来讲就很遗憾。如果时间也花了、咒也念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或者达到了清净或者压制罪业的效果,那就非常好。
以前益西上师也编过一个《净障修法文》,里面一条条列出来我们以前所造罪业的果报,我们可以一边对照一边忏悔,这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念着念着就忘掉自己在做什么了,会胡思乱想或者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有个法本放在前面(金刚萨埵心咒念起来可能不像百字明这样很长的咒语,不注意就忘掉了,这个咒语不会忘掉)。
看书的时候会不会分心呢?分心分两种,一种是在胡思乱想其它事情,从这个方面看你的心不在这个上面。第二你在念咒语,虽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嗡班匝儿萨埵吽”上面,但是放在了对治罪业、厌患对治上面,所以不算是分心。
看起来好像没有专注在咒音上面,但是专注在四对治力中的某一种,它是善所缘,仍然是缘着善法,因为我们想要高质量的对治。如果在忏悔的时候对于“罪性本空”有点模糊,你就把讲空性的这部分教言(一切万法因缘显现是空性的缘故)翻出来,对照自相续中的罪业,就明白“这个罪业也是缘起和合的缘故,它也是无自性的,罪性本空。”或者把金刚萨埵的佛像放在前面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在念咒过程中,把我们的心专注在四对治力有关的法义上,做个提醒,非常好。否则你觉得闭着眼睛在念,但念念最后就不知道、开始胡思乱想了,这样反而质量不一定很好。
增上果我们要知道、次第地了解。
以绮语恶业所感召,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而且动荡不安;
通过绮语恶业感召将来转生的地方是:虽然非常辛勤地务农,但是到头来颗粒不收。有些地方的农民非常勤奋,好像所有的条件——雨水、勤作、除草都有,但庄稼就是没有收成,或者果实不饱满,收得很少或干脆没有。
还有季节经常性的反复无常,像雨季或者夏季、冬季颠倒,有些是局部性的,有时是整个环境、整个世界的,每一年都是这样,主要是以前绮语的增上果成熟之后造成的。
己四、士用果
一个有强壮身体、力量的人起的功用叫士用,放在果中就叫士用果
士就是士夫,有些地方讲士夫就是一个有强力的人,比如大力士叫士夫,普通人不叫士夫。一个有力量的人的功用很大,一般人搬不动的东西大力士可以搬得起来,所以士用是能力很大的意思
(可以用强大的力量把一个重东西从这挪到那,很轻松、随意)。一个有强壮身体、力量的人起的功用叫士用,放在果中就叫士用果
。
所谓的士用果,就是指造任何恶业都将与日俱增,世世代代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之中。
恶业增长起来很强劲,不单单是你现在感受这些果报,而且恶业会与日俱增,世世代代都会辗转延续漫漫无边的痛苦。在没有受到其它因素干扰之前,通过自然的方式很强劲地延续下去。如果恶业越来越增长,痛苦的果也会绵绵不断地产生。而且这样的种子也会导致更多的烦恼、业生起来。它有一种利用,所以叫“士用果”。主要是说恶业会强劲,会与日俱增的意思。
如果增长,“依此终将漂泊在茫茫无际的轮回当中”没办法止息。这种士用果没有遇到其它因素干扰之前,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到底什么东西可以干扰它?我们想要对治它的忏悔心、菩提心、空性,这些善业的因素都可以干扰它。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恶业太纯了,一定要干扰它。怎么干扰呢?就是加进去很多物质:忏悔的四对治力、菩提心、空性等等。
我们的相续就像一条河,从前一刹那延续到现在,再延续到下一个刹那。一定要加入新的因素,如果不加就一直会轮回。加什么进去呢?加很多强有力的见解和行为,一定要通过四对治力、菩提心等强劲有力的善法,改变它的走势。道友们经常提的问题是,业果不虚和忏悔清净是不是矛盾的?这是不矛盾的。如果忏悔了,因果就虚耗了吗?这也是因果不虚,因为忏悔的力量加进去之后,相当于把另外一种因加进以前的业中,这种加进去的力量让恶业的力量越来越弱,这也是做什么因得什么果,也是因果不虚的一种体现。
“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意思是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没有加其它因素,一定会即便经过一百个劫,以前所造的罪业还是会在相续中承受的。“因缘聚合时,果报还自受”虽然你在一百劫中换了无数个身体,你一直在逃,怎么逃?换身体。这一世换了,下一世再换成另外一个身体,换完无数个身体之后,最后这个业还是追到了你,仍然在你的身上去承受,最终还是跑不掉的。如果是自然发展,一定不会虚耗。但是假如加入新的因素,还是会改变的。如果对罪业开始忏悔,其实已经给因缘了。如果给了因缘还不转变,它就是自性常有了,这不符合业的本性。业本身就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会随着因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决定的。我们给它四对治力就是让它改变,给什么因缘它就朝什么因缘改变,你给四对治力、菩提心,罪业慢慢没力量了。
罪业形成是怎么回事呢?罪业主要是心。第一,心识是一个因缘。造业应该就有烦恼,或者贪欲、嗔恨,这是第二个因缘。看到一个对境后产生非理作意,这是第三个因缘,再做加行这是一个因缘,最后就成熟形成这个业了。
这么多因缘合一个杀生的罪业,而杀生的罪业也不是实有的。杀生的罪业以前是没有的,比如前一刹那杀生的罪业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为什么突然就出现了呢?第一,相续,我们的心肯定会有,(这个杯子是不可能去造业的),肯定是我自己去造业。首先心识是主体,再看肉身、色身,然后相续中的烦恼、当时的时间节点、因缘会合,还有对境比如扇耳光等,最后产生了非理作意、烦恼(现在这个烦恼是现形的烦恼,刚刚的烦恼是种子),烦恼现形之后开始打骂,行为也有了,最后你把他杀死了。这说明杀生本身也是众缘和合的。前一分钟是没有的,后一分钟为什么杀生的罪业出现呢?具足了众多因缘形成杀生,也是众缘和合,所以罪业没有自性。
如果罪业形成之后再给其它因缘,(给杀生的罪业其它因缘,罪业也会改变)也会从有到无。以前是因缘和合从无到有,现在给了消散的因缘就会消散掉。就好像一个有能力的人说,大家快过来集中了,于是很多人就集中了。以前这个地方没有人,但是喊一声之后,因缘和合很多人就到了,说解散也就解散了。以前这个地方是没有人从无到有,因为到了之后从有到无。你给什么因缘,它就会怎么样去转变。你给杀生的因缘,以前的烦恼等念就形成了杀生的罪业。当你给了消散的因缘就会消散,什么消散因缘呢?就是四对治力、菩提心。因缘能力够了一定会消散。就像这个大哥的能力够了,说解散马上会解散的。罪业本空,我们给它因缘,它就会转变。但是要看因缘够不够力量,比如来了一号首长说大家集合,之后来一个排长说大家解散,没有人听他的,官的力量不够,你说了同样的话,但是别人却不敢动弹,因为不是下命令的人说的。我们虽然给罪业因缘,但因缘很弱,忏悔的力量不够,不会马上消散的。要有强劲的力量(四对治力、信心、金刚萨埵),相信金刚萨埵的力量,念金刚萨埵心咒,还有菩提心、空性的力量,这些力量越强劲,消散的速度就越快。要知道这和我们也是有关系的。
有些人认为,念了这么多心咒,为什么罪业还没有消尽呢?这是不是业果虚耗了?华智仁波切说这恰恰是因果不虚的显现。因为业的力量不够,果(让罪业清净这个果)就显现不出来。你没有造这个业,这个果怎么会出现呢?还是业果不虚。第一,不能认为忏悔了,业果就虚耗了,这违背了业果不虚的道理。第二,也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忏悔,念了好几届法会共修的四十万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我们的力量太弱了,所以还是没办法,而且在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守护身语意,一边在忏一边在做,这可能就慢了。想很快地达到佛菩萨传记中所写的效果,时间还要等的再长一点,因为你的力量达不到传记中祖师们修法的那种精进见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忏罪的同时,尽量地不要再造新的罪业,第二要有强劲的力量罪业才会消散。
前行系列 3 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4)绮语
分六:1)业差别相;2)大罪过品类;3)绮语发生贪嗔烦恼的过患;4)绮语令念诵不得果;5)集体修法中说绮语的过患;6)教导应断绮语,精纯修法
1)业差别相
第七、绮语,梵志咒等非法计为正法,娼妓之语,贪心散漫歌曲,凡说能引生贪嗔的军事论、盗贼论等诸多世论,无关的一切言词都是绮语。
绮语,也是要了解自性和差别。自性,就是它有别于其他业行的自身的体性,那就是一种引发无义利的语言,它不发生什么正面的利益、意义,这一切的语言就是绮语。差别相,就是从这种体性上分出多少种的类别。那么一一辨认之后,我们会发生认识差别的智慧。由此在掌握上就知道,这一类也是绮语,那一类也是绮语等等,这样子做了都会造罪的,而应当遮止。
这里以四个类别来说:一、外道语言;二、黄色语言;三、流行歌曲;四、染污话题。
一、外道语言
指不具有道谛、灭谛为主体的法的内涵,这包括外道的各种咒语、教典等等。这里是举过去印度婆罗门的咒语为一个例子,那么,自己的观念是把这种非法计为正法,然后以爱乐心去念诵、讽诵或者宣讲,这样就是第一类的绮语。
比如,婆罗门的咒语也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过去世间仙人的咒,在增寿、除病、成办事业、降伏怨敌等方面有它的效果,然而它并非是能得解脱的法,假使将它视为圣法而精勤地念诵等等,由于它不会产生真实得解脱的利益,因此也归为绮语。或者婆罗门的各种论典,认为它非常地好,有很大的爱乐心,不断去念诵等等,这也是绮语。
就今天而言,各种世间的外教,只要不符合佛法四法印的教义,像各种世间的文化、观念写成的书籍等等,对此非常有一种爱乐之心,然后去念诵、朗诵、宣读、讲演等等。由于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解脱之利,有一些下劣的连来世的利益也不产生,只是产生负面的堕恶趣的因缘等等,那么这些全是绮语。
二、黄色语言
如果按从前印度的情况来说,会说那是娼妓的那些话,那么就我们今天的状况而言,很多都是类似娼妓的话。也就是,各种的嬉笑、调情、享乐、淫荡等等,这些语言全是绮语。譬如,在不良影视、小说等的感染之下,口中常常会说这些调情、戏乐等的语言。总之,或者是轻,或者是重,或者直接,或者间接,说这些带有黄色色彩的语言都是绮语。
三、流行歌曲
在这样一个末法时代,由于人们专重淫欲,信奉爱情,将男女之事看得无比地高贵圣洁,造成了情歌泛滥。如果不明就里,那么就认为特别地好,以爱乐心不断地唱这些贪心散漫的歌曲,很快地就落入到一种非义当中,已经卷入到世间情欲的迷乱当中。那么所产生的不会有丝毫的利益,而是总的加强了生死的业因,特别的由于情重,多数都是堕落恶趣,因此从大的比例来说,几乎全是绮语。
四、染污话题
这里举了两例,说的就是谈论军事论、盗贼论等等能引发贪嗔的话题。就今天来说,就像在网络上,那些人气最旺的论坛,或者点击率非常高、气氛非常浓的,谈政治、军事、娱乐、竞争等等,这些所谓的国家大事、体育大事、军事大事、经济大事等等。由于它本身就是引发贪嗔的语言,没有法的内涵,造成的是非义,都是卷入到生死和恶趣的话题,因此全数都是绮语。
这要知道,所谓的法就是道谛和灭谛,以及能诠说它的教法,这些都是教我们认识到轮回是苦,轮回的根本是我执。那么相反的,一切为着私我的所求,而去如何地赢取,击败对方,竞争得利,或者为着私我的欲望如何地享乐、如何放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引发贪嗔的话题。而世间语言的范畴,在佛法之外的,应该说几乎全数都落在这里面。所以可以说,除了圣洁的佛法,谈论的是后世解脱、成佛真实之利以外的话题,全数都落在绮语当中。
更直接一点地说,就是那个网页上一个一个的话题,一个一个的栏目,现代生活里面各类所谓的世间文化的宣传、讨论、言说,各种的世间娱乐、竞技、竞争等等话题的宣说。总而言之,整个在网上面的,在各种媒体上面的,在各个人群里面的,凡是人们的轮回积极性炽盛、竞争性炽盛,这种迷乱习气炽盛的场合里面,所出现的几乎都是绮语。
2)大罪过品类
尤其他人诵经、念咒等,使彼等的心入于散乱的无关言语,说很多者,是断了善行人的资粮故,罪过甚重。
这里要认识境缘、业相和后果三个方面,由此会知道罪过深重。
境缘,就是大众或他人正在诵经、念咒等。也就是,他们正在念诵、修法等,修集各种法行。以行者的心正缘着法在修止观等,是一个非常大的境。
业相,这里以作用来表达,它是一种能够使法众的心入于散乱的无关的绮语。也就是,宣说一些与此修法毫无关系,会把大众的心引到散乱当中的话语。
造成的后果,就是这样讲很多,在集体修法或者个人修法的时候,断了善行者的资粮。他本身是在积集福慧资粮,刹那刹那都是通过如理修、数数修来积资的,那么这个时候,突然之间说了绮语,中间就断了。比如,他的心本来专注在甚深的法当中,或者持着诸佛的密咒,要么在随文入观等等,这个时候他本来是发生信心、智慧、慈悲、相应等等。说了一些绮语的时候,突然心就缘着一个无关的事,比如谈一些张家长、李家短,或者今天又发生什么事了,国际上又有什么了,某某地方又有什么法会等等,甚至佛法里其他无关的话题,也都成了绮语。因为心一转,就转到其他的所缘境上去了,心就散掉了。那么当时这个心的如理变成了不如理,数数修变成了中断,之后就出现很多由绮语带起的各种的心,一下子整个法行就切断了,因此罪过深重。
3)绮语发生贪嗔烦恼的过患
说种种绮语,彼也似现为体性是从某处随意而说,然若善加观察,则大部分由贪嗔发起,以此缘故,令自他相续中生起几许贪嗔,便有尔许的重大罪过。
这里要清晰理路,有两点:一、辨认根源;二、明识从微细到巨大的发展状况。
一、辨认根源有二:(一)看清误认的情况;(二)指示真实的状况。
在讲说各种绮语的时候,我们的一种误认就是,以为它的自性或者体性,就是从某处开始就随意地说,所谓信口而谈、放开来说等等。那么,这里就体性来辨认的时候,因为是随意而说,就认为它不是什么烦恼性,这就是在它的自性上认错了。
其次,要看清真实的状况。也就是,如果我们善加观察的话,就根源上看,其实大部分的话题都是由贪嗔烦恼而发起的。因而,在这里就认定它的体性,也就是相续中贪嗔等的烦恼种子,遇到特定的缘的时候,在很细微的地方就以它为等起发起来,然后说这样那样的话题。
比如,说一些异性话题的时候,我们看它的隐微处,其实是由贪烦恼作为动机发动起来的。比如说,“那个某某异性很帅啊,如何如何……”实际上是属于女性心里的贪欲种子,她遇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因为非常贪著那个异性的长相,由此她会说很多这样那样的话题。这就是由贪欲烦恼,发起了有关描述这位异性相貌等可爱处的话题。
由嗔恚发动起来的绮语。比如,境缘属于不可意的对方、敌方。由于对他不喜欢,他是我的对敌或者我方的对手,那么在谈论战争、比赛等的话题的时候,会有一种义愤填膺,恨不得消灭而后快的那种心。这样子谈论战争,要怎么怎么打,要怎么怎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等等,那是由于他是敌方。或者比赛,要怎么样子干败对方等等。那么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在谈战争或者竞赛的话题,实际根源上是嗔心。嗔是怎么起的呢?就是建立了自方和他方以后,视对方为不可意,然后,在争个你死我活的关头的时候,他就有一种要把对方击败的心。那么这样子,他一下子涌现出很多话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义愤填膺、慷慨陈词等等,其实就是由嗔心发起来的各种的话语。
这里再继续地观察。要知道,我们的心中有非常多的烦恼种子,过去就像润物细无声那样地,受过各种情形的感染,不知不觉已经种了非常多的种子。譬如,我们过去几十年在世间读过书,熏习了各种见解的种子。在谈世间话题、科学话题、经济话题等的时候,很多都是由那种邪见或者愚痴发动而说出来的。我们在学佛的时候,并没有强力地遏制掉这个体系,因此,一谈到的时候就会发现兴趣浓厚,然后马上就发出很强的心来。那些很多都是邪见引发的,或者说就是一种愚痴心在现行的状况。
比如,我们会谈论到各种话题,似乎不是心造的这些万物,而是在外在有一个自然界,有一个大宇宙天体,在这里面有各种物质现象等等,我们在描述的时候是非常地认同,那么这样就属于执心外有法的邪见引发的话题。又好比说,我们在描述此世间当前各种状况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去说“这种生活是很有意义的,那种东西是非常好的,有非常大的快乐。”这种话题可能会用其他的语言来表达,但实际就是在欺蒙自己、欺蒙他人。其实,它是由执著现世有乐的这种见解发出来的,就像这样,都是充满了愚痴。
到此为止,大致地从贪嗔痴三方面来说了。其实傲慢、嫉妒等等各类的烦恼,都潜藏在心续当中,一遇缘的时候,就引起了那种习气的现行。但是由于它很细微,你没有觉察到自己在动烦恼,实际是很细的种子在现行,然后缘着一堆热门等的话题在谈,或者随口就说,这些都是由烦恼引起的。
这种话题有多少呢?实际在各类的绮语当中,属于大部分。以此还要了解,我们在网上溜达,各类的网站有各类的话题,那些网页上谈论的一个个话题,应该说大部分都是绮语。今天人们逐渐成了沉默的一族,就是口不说话,用手机键盘来说话,这一类应当称为“当代绮语”“隐形绮语”,它在业的性质上应当是一样的。但是,这一类隐形绮语,多数的作业就成了眼、手、心三者的和合,或许当判为意业。总之,智者举一反三,应当就它的体性来辨认,而且从中生起辨认利益和过患的智慧,来决定自己行为的走向。
我们的理路继续第二部分,也就是已经认识了根源以后,再由“故”字认定业行的状况。尤其要知道,“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的业流的情形。
二、明识从微细到巨大的发展状况
“令自他相续中生起几许贪嗔,便有尔许的重大罪过”。
再接着前面的那个情形看发展的情况。比如,谈论某异性很可爱的相貌,他的眼睛如何,他的形态如何、声音如何等等,其实隐微间就是由贪欲发动了这个话题的。在某个地方看到他了,然后就跟另一个人说,实际就是由于贪心喜欢他,因此才说这个话。那么这个话一说的时候,它是贪起来的,我们又不知道它是贪,以为是无关紧要,信口就可以说。那么这样子它就受到了支持,可以放任、不断地说的时候,那个贪心已经在现行了,借着绮语逐渐地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然在这当中,谈话的两方都引发了贪心。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多少贪心的量,就有那么多助成这个贪心泛滥的大的罪过。
或者我们二人之间谈一个话,讲到当代各种享乐的情形,越谈越有味,其实就是痴心和贪心两个和合起来的结果。不知道它是烦恼需要遮止,因此越谈越高兴,越谈越沉浸其中。那么这样子,对于轮回现世苦的状况,在不断地说它是多么地精彩,多么地有意思,多么地舒服等等。就像这样,自他双方在这个当中生起多少的贪欲、愚痴、散乱等等,就有相应多的重大的过失。
总结而言,由烦恼引发的绮语的宣说过程中,就性质而说,实际上它就成了使烦恼现行的大的一个状况。就量而言,在兴致勃勃等地宣说期间,会发生出非常大量的烦恼现行的过失。
4)绮语令念诵不得果
此外,诵经、修咒等法行之中,若杂绮语,虽修几许,果亦不成。
这里要从因缘上思惟而发生认识。诸法因缘生,因缘无误,就必得实果;因缘到量,就必得圆满的果。这里就因缘的体性来看,绮语是属于无关的废话,它不可能发生果。再者,在咒语、经文等当中掺杂绮语,就像黄金当中掺杂了破铜烂铁等的杂质那样,使得因缘的品质完全变得空虚了。因此,在掺杂绮语之后的当中,念多少、修多少,也是没办法得果的,这是以因变得空虚的缘故。
举例来说,比如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这一句法句里面,念到中间的时候掺杂一些其他的话语,比如“观自在菩萨,最近的面条挺好吃,照见五蕴皆空……”,那整个这一句话成经文吗?它得什么果?又如戚继光念经超度,他看到人拿点心来,摇摇头,那么这个时候已经念了半卷。摇摇头心里也是显着“不要”二字,这样的话中间已经空掉了,不会有结果的。
总之,一切唯心造,无论诵经、修咒,心在经上就是念经的法行,心在咒上就是诵咒的法行,而在这当中出现绮语,心在说绮语,因此,在那个里面掺杂的也就不是法行了,由此不会得果。
5)集体修法中说绮语的过患
尤其在僧众聚会行列中说种种绮语,令法众集体善法资粮为一人所坏,施主资粮也由此损耗。
这里要由境缘、业行和结果三方面认识,在集体修法时说绮语的大过患。
境缘是集体修法的僧众,或持咒或念经等,要成办一个大的法会,成办佛法和众生的利益。
业行,就是在这个当中讲说各种的绮语,谈家常,说是非,讲各种国家大事、体育新闻、政治新闻等等。
结果有两个:一、损坏法众集体修善的资粮;二、损耗施主的资粮。
集体修法是由各个人发心、加行等的因缘和合,而造成整体的效果。每个人在参加共修时,都由于这种集体的增上缘的加被,将以此修集到大的资粮。资粮就是造成果报的本钱,它的体性有如理修和数数修两方面,前者指质,后者指量。当有人在这个共修当中讲说绮语,会使得修法者的心转入散乱,由此心缘着世间杂染的话题等,而不是相应在法上,由此不成为如理修。再者,在连续不断地念诵当中,有前因后果的联系,就好比一个舞蹈的进行那样,它有一直往前推进的序列,在这当中,假使有人讲说绮语,中间出现了断裂,这也失坏了数数修。
就像一个乐团有诸多的成员合作,而演奏交响乐,如果其中有人心乱,奏出的是不和谐的音律,那将顿时失坏整体演奏的效果。譬如,如此修法要超度一位亡者,如果大家心和心相合,那么这时候僧众的力量极大,以此就会将他度到净土等。假使其中有人说绮语,使得中间发生变质、断裂,掺杂其他庸俗的语言,在那个正要超度的关头上,就会导致没有发生度到净土的效果,或者反而使得中阴身发生邪见而堕落等等
。
再者,施主怀着信心和恭敬来供养僧众,希望以此得福,那么,他的善行的资粮也有赖于僧众修法的效果。也就是,僧众发生多大的修法效力,施主将相应地得到福报。或者,他将来得安乐的本钱,在极大的关键上,靠着僧众修法发生了多少效果。假使由于绮语,使得念诵的效力降低很多,那么僧众也就会在他所获得的安乐本钱上有所损耗。
譬如,他本来将以此得到的福德,是一个非常大量的资本,以此他将在未来多少劫当中,实现圆满的果报。但是,由于这其中修法的效力降低了很多,他的资粮有可能丧失百分之几十。这就像一位施主,出资邀请众多画家,联合作业来画一幅庄严的图画。在这个当中,如果某些画家,他在绘画的时候出现了败笔,结果就影响整体的品质,使得这个画作降低了许多
,以此将影响这位施资者所得的资粮。
思考题
1、绮语的自性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别?
2、罪过大的绮语指什么?为什么这种绮语罪过深重?
3、“令自他相续中生起几许贪嗔,便有尔许的重大罪过”。这句说明了绮语的何种过患?产生这种罪过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在诵经等法行中掺杂绮语,念诵不会得果?
5、在集体修法时说绮语有怎样的大过患?为什么?
6)教导应断绮语精纯修法
分三:① 无德受用黑财的过患;② 念咒等中绮语度时的结果;③ 劝诫上师僧人们应断绮语,精心修持
① 无德受用黑财的过患
总之,印度圣境之中,具足、解脱需具足随一,否则无权受用僧伽之财,世尊也未开许。然而现今我等学了一两套密教仪轨,才刚会念,黑财就随遇随吃。由密咒仪轨门受用财物,若无得灌、具誓、善巧生圆、修满咒量这些条件的话,草率的密咒便成为了苯波唱诵,以是因缘,过失深重。此黑财炽热如烧铁丸,因而除具生圆双运的铸铁面颊外,凡庸若吃,直烧相续而毁灭。如云:“黑财猛如断命刃,多食直断解脱根。”
这里讲到过去在印度的传统,这是由因果律决定的,也是由佛语印定的。在受用僧伽财物上面,只有离过、具德两个方面具足某些条件,才可享用,否则没有权力受用,世尊也不会开许,也是违背天律。在印度,那个时候佛住世或者由佛传下来的规矩,大家对此都非常有认识。也就是作为一个出家人,一定是要少欲知足,安心在道,精进地闻思经论,有通达的功德,或者一直都是认真修行,这样才有德行能接受供养。但是,就藏地或者汉地等的情况,比如刚刚能念得来一套大的仪轨或者佛经等,心里什么概念也没有,之后就用这个来去赢得财富、享受,这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由密咒的仪轨门来受用财物,那当然是要有更高的条件,因为它在法道上是很高深的一种操作。这个上面就要知道,法越是高,它的利和害的两个面也就表现得特别突出。不要小孩使大刀,最后把自己砍死。当时所处的法的境是非常地大,而要具备的条件也是相当高的。但是,现在一般的人非常地幼稚,会念了以后,就开始随随便便。“草率”,就是指没有很深的因果见解、畏惧之心、道心、道行。同样的一个密咒仪轨,明眼的人知道它的厉害,幼稚的人可以拿它来表演、唱诵。反正也就是能念得来,从头到尾多少个句子、多少种做法,那么这样子唱来唱去,也就成了苯波的唱诵一样,也是没什么内涵,口里会唱就是了。在汉地就是赶经忏,会唱念,比如说放焰口等。那个上面,多少人因此吃冤枉而掉到恶趣里去。这就是很厉害的地方,因此结罪也特别地大,因此说到“过失深重”。
黑财就像燃烧的极度炽热的铁丸,一般的嫩嫩的皮肤、脆弱的牙齿、舌头、上腭,那一吃的话,整个就要烧得糜烂。这是比喻有很高的条件才能吃的,要有德才能为人去作法事,去度亡,去消灾,去满愿等等;一般的人一吃的话,只是烧坏自己。这里是讲到密咒的仪轨门,除了具有生圆双运的铸铁面颊,能够安全平稳地受用之外,一般的凡庸之人,也就是没有密咒乘的修行,是根本没办法消受的。在那么高深的生圆次第上面,至少也要有个胜解,要真实地得灌,要真正有守誓言的清净的戒,要善巧生圆,要主尊、眷属的咒语修到多少量,都要有验相出来的。这些没有,随便地念,这个就叫做“凡庸者拼命地耍大刀砍自己”。
那么这样就非常地可怕,他就是直接吞热铁丸一样的。那吞进去之后,不是铸铁面颊——整个面颊能够接受热铁丸的一个器,不是这样的话,那当然它的力量是极猛的,而自身上面没有德去消受,因此会直接地烧掉身心而毁灭的。这就像教典中所说,黑财猛得就像断命的利刃一样,一刀切下去会把你切死。过多地吃了之后,直接断掉解脱的命脉,也就是不可能再出生解脱的果了,不要掉得太深,受苦太重,就算幸运了。
过去受用财物,就是想,在那里能得到一点享受,或者分到一些供养等等。那么今天就是要知道,随便接受信众的资财,然后用于手机、网络上面很多的费用等等,如果没有修行的话,同样地就是在吃烧热的铁丸,直接会烧毁相续的。你过去有什么样的修行就会退掉,而没法进展。再者,你无福消受,或者还有一些非法的心态,不法的动机、行为、做法等等,那完了,直接就要到恶趣里去还债,这个就是指非常可怕的地方。
② 念咒等中绮语度时的结果
以是因缘,且不必说具足生圆次第,就连念得来的文句尚且不好好念,尤其仪轨的中心点是在密咒,到了念咒阶段便打开绮语伏藏门,以种种无关贪嗔之语度诸时光,则是令自他行在遭殃的路上。
我们在业果的缘起的路径上面,可以看到有境门、意乐门等等。那么进行一个如实的计算、考量的话,那就要知道,在念诵仪轨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乱说绮语混过去,这是非常可怕的。那么,我们去观察一次法会,或者一种法事上面,假使是以下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是唯一使自己和他人走在遭大殃祸的路上了,要讲这样一种情况。
“以是因缘”,就是以以上黑财的厉害性这种境缘,它引发结成的大业力的状况。这上面有信众方面的他供的财,有自身上面面对的法,自身如果没有相应地做到利益而去受用,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罪过。以这个因缘。
那么在这个念诵当中,一般的情况会出现什么呢?不必说是具足生圆次第,那是很高的了。那现在你就是念得来的这些文句,还是不好好念,头东张西望,心乱想,就像这样不好好地念,或者拉腔拉调,像唱戏一样的。尤其仪轨的中心要点就是密咒,这就是最关键处。譬如修一个仪轨,这里就有一开始的归依、发心、除障、结界、观想、迎请、赞颂、安住、供养等等
,这么下来的时候,就到了它的中心点。密咒乘关键是以咒为精华,要持咒,这个咒相当于是大如意宝,一切世间共同、出世间殊胜的悉地由此都能成就,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到仪轨的中心点了。
这就像请一位大贵宾,已经通过很多途径请到家里来了,这就是请圣,请过来了,到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跟圣尊相应。其中三密相应里,比如观想自身已经和圣尊合体了,或者语持心咒来与他的心相应等等。那么在这时,就好比大贵宾来了以后,随便放在一边,然后跟人去聊天,这样子是一个无意义的事,而且是造大罪的事。可是一般人到了这个时候,他就认为,前面还好好念一下,到了念咒的时候,多少分钟,现在可以放松了。然后,跟身边的人开始聊天,打开绮语伏藏门:今天有什么事,网上有什么消息,或者张家长、李家短,有什么国际新闻等等,谈各种贪嗔的话题,这样子来度过那么几十分钟。假使像这样过来的话,也就是自己是低水平,本来应当好好念,但是,能念得来的文句还不念,而且,一到了中心点的持咒上面,更是打开绮语的伏藏门。就像这样,如何消受信财?这样的说者、听者等等,自他都走在遭殃祸的路上了,毫无意义。
③ 劝诫上师僧人们应断绮语,精心修持
由是缘故,上师僧人恒时断除绮语而止静,精一念修,至极重要。
由以上缘起的考察,当然见解上要到一定的程度,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凭想像就能有的,然而最低是需要非常诚心、专一地念诵,否则无利有害,而且危害极重。
以这个原因,无论上师还是僧人们,恒时断除绮语而止静。也就是,那些绮语的话非常不利,要断掉,住在清净的口业里,然后精进地念修,这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可以以喇荣道场的做法作为一个借鉴。譬如,每次开法会或者念经、超度等作法事的时候,都规定下来,无论上师、堪布或者僧人们,都不能开手机、发信息等。
而且,开大型法会的时候,每天修四座,一座两小时,现在的做法就是在上座后,都是需要止语
,而一座完后稍作休息,整个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一个小时。就像这样,比较适合当前的时代。要整天都止语做不到,那么在正式修一座法时就止语,之后可以稍作一些休息,这样来保证念时的清净专一。
思考题
1、受用僧财需具足何种条件?由念修密咒仪轨而受用资财,需具足何种条件?不具德相而受用黑财的过患如何?
2、在念仪轨或念密咒时,为什么不能说无关的话语?对此应该怎么做?
3、意三 分三:(1)贪心;(2)害心;(3)邪见
–
G 绮语
分二:a 认识;b 运用
a 认识
以绮语的等流,自己的语言不威重,而且辩才微劣,以此缘故,已说质直语他人也不信重,以及例如在大众中发言时,出现自身辩才微劣。
这里绮语领受等流的认识分两层:一、前相;二、后相。“以此缘故”之前是前相,之后是后相。前相出自《法轨》,后相是由此引出,普贤上师解释的是《十地经》的经文,那里说到绮语的报应是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一、前相
由于过去说绮语的等流果报,会发生同类的报应的相。在恶趣受了大苦转到人间的时候,还以这个绮语余业势力的作用,语言上有这样的苦相:说话不威重;其次,说起来辩才微劣,没有无碍演说等的能力。
二、后相
“以此缘故”:由于话不威重、辩才微劣的这个原因,因此,虽然是很质直地在说,没有说谎,一五一十地按照事情本来在宣说,可是别人不信重的,说了半天,人家一句也不重视,当然心中不会去信用它;其次,辩才微劣的原因,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在大众里要发言,发现说起来语言不明了,没有好大的辩才,这样当然人家听起来不会受感动、感发,自身没有摄持力,或者发展到自己也是胆怯、没信心,说了以后自己都感觉没什么用处。那么这样就是绮语的等流果继续发生的后面效果的相。
业相和果相要作关联思惟。从前说绮语,当时的等起,就是以烦恼喜欢宣说一些无系属的胡乱的话。那么,这个一说了以后,人的心不相应正理,属于随意放任这个心,反正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乱说的,这样子就有报应,那它就会形成语言的障碍。到此生就出现报障了,发现说话没有份量、不具威德。其次,过去的语业不清净,导致丧失了语言能力,没有一个无碍的慧辩,对于某一种事理宣说的时候,能够有条有理、符合法义、无有障碍地、非常微细广大地开展。那么,他的这个语言就没有效力了,也就是,说的话别人不会去信重,没有一种语言的摄持、感发、宣扬的能力。用时代的话来说,就是阿赖耶识染了病毒了,因此在病毒没有清除之间,运转就不灵,因而发生的效果微劣。
b 运用
语言的障碍出自自身的黑业,因此,治本之道唯有净除阿赖耶识中的业种,对此追悔并立愿行持具义的语言,由此才能翻转业流。那么,我们能在这上面努力地去做,当然会消除语障,在现生就得到改良,好的能重新开发出辩才来。如同古人修行,修好了以后开智慧、出辩才,原先口很讷,说不出什么,但是后来却能无有障碍地作佛法的演说。
说具义语,如《十地经》所说二地菩萨的德相:“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我们从当前因地就要如是立愿随学。二地菩萨有非常大的语言的德相,在不绮语方面,常常乐意说那些,经过审细思量而说出的有意义的话、契合时机的话、真实的话、具有意义的话、具佛法内涵的话、随顺道理的话、巧能调伏他者的话、随时经过衡量而出现决定的话。下至在开玩笑的时候,都能处在谛审的思量当中,何况会故意说那些散乱的话呢?
因此,我们应当如是随学,从目前的程度,就要随力随分地去掉杂乱的绮语。
在当今时代,人很多时候都是以笔说话,因此,在电脑、手机上不要涉及不具佛法内涵的话题、不具意义的话题,一定要截断绮语。否则,心相续中会染上不可计数的病毒,导致将来出现语言的残障。
(3)增上果
分二:1)总体认识;2)分别认识
1)总体认识
增上果者,即是成熟于境的果分。
增上果是指环境上成熟的果相,即业具有一种制约力,不但出现自身身心上的报相,还左右着环境上的报相。
感果是综合性的。譬如一个天人,由造大善业,此生生天,不仅在他的根身上成熟果报,还在境上显现妙果。在一个天人的环境里,有宫殿、园林、甘露、妙音等等,都是让人欢喜的,这是由善业的力量制约着境上的显现。缘起的条理是没有紊乱的,以一个大的善业、纯的善业,就普遍地现出都是那么地惬意、欢喜的境相,以及以此得到的悦意的感受。如此在环境上成熟的果,叫做“增上果”。
所谓众生业感在器世间实现的情形:
众生都是随着业而现身在世界中,业力同类的,彼此气息互相流通。而且,自身那个气的集中点特别有一种摄持,仿佛就觉得有各个的身体,这就是有情界。而在身体范畴之外的其他的气,彼此交相重集,仿佛有各种物质,这就是器世界。那么器世界的状况,就是自身的业成熟位出的气息在外部呈现相状,而且由众生的同类业感会出现相应的相,这个相跟业是相应的,所谓“因果相当”,这是业感缘起。而每一种业,它会出现对应的状况,缘起不紊乱,这叫“条理”。以此我们逐渐地来认识,十不善业各自业成熟的气氛所显现的器世间的苦相。
2)分别认识
分十:① 杀生;② 不与取;③ 欲邪行;④ 妄语;⑤ 离间语;⑥ 粗恶语;⑦ 绮语;⑧ 贪欲;⑨ 害心;⑩ 邪见
⑦ 绮语
由绮语故,受生之处农作亦不生果,节气颠倒,事不坚实。
绮语业上的因果条理:绮语的相有无系属、无法相应、非义相应,就是语言没有相应到心,脱出轨道以后,那个意识的狂乱力可以随便地乱说,再者,说的话没有跟法相应、跟时宜相应;以这样的一种乱语,感召的器界就有代表性的三大苦相。
第一、即使做农业耕作,也无法得到果实。比如种很多的树,就是不结果;种庄稼、蔬菜,表现为没有什么成果。这就是由于因上说的是不具义的,都是一些泡沫的话,因此得到的果就是无实义。
再者,说话的时候心气紊乱,本来要气和理一致之后,有条不紊地说、具义地说,相应当时的时机,发生的是一种智慧力的作用;然而以狂乱的心,却任意地使气,随便地说。当时要看到,心上是一种乱起分别的状况,没有关联系属,可以前言不搭后语,这样说那样说,肆意放任。那么,以这样的不合于理智、乱动分别的报应,在果上显现的就都是乱来的,因此,这个就导致节气紊乱。比如,没到结果的时候反而结出果来,时令已到的时候却毫无成果。
要知道,在因上的这个气,就是不顺合智慧的,一种邪性随便地动分别、随便地说。那么当时起的时候,心没有以明了的智慧去运行着气,是乱发的。由于这种乱发,在当时的时候,就是不守规矩的,没有规律的,胡乱来的,这都是由业果愚所导致的。那么在果上成熟的时候,就感觉都是乱的,前面发生的转成后面发生的,后面发生的转成前面发生的,应当热的时候反而冷,应当冷的时候反而热等等。这些就属于,同分恶业的相感召的外界气的运行,是一种紊乱状况,它就叫“节气紊乱,时令颠倒”。
第三、事不坚实,环境里的事物变来变去,一点也不牢靠,这是由于当时说话的时候,语言飘来飘去,什么也抓不住的。具义的语言很定、很牢靠,一旦说了以后,那个义一直都是那样的,千年万年都能定得了的,能有一种坚实性的,因此,它所感召的那个环境,相应地有一种稳固、稳定的状况。而绮语造多了的时候,就感觉什么东西都不牢靠。对于最初的说话去观察的时候,就发现他随便地乱说,左说右说,说来说去,总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本来心里具义的话,他是明了了意思,然后乘着心、意而发出的;而这个,心里是空的,却嘴巴里飘来飘去乱说。这样就是,当时的心没有什么实义,当时气的运行是随便乱来的,没有什么坚实力,因此所感召的环境里,那些东西没有一种坚实的义。似乎有嘛,去看它的时候没有,看起来好像能持嘛,实际上不能持。
比如,植物的根不坚固。根子不坚固的话,那枝叶花果都不能够很稳定地发生、繁荣。再者,什么东西的那种趋势不能稳固地持住,一下子就没有了,飘的。今天的环境里,很多都是水货,比如食物、东西,看起来有个样子,实际去看没东西的;给人的感觉好像有个东西能持住一样,实际上很快就没有了。就像这样,就是由心、意不坚,而感召的器界的气的运行上面,全部都是飘忽的,没什么坚固的持的力量。因此,以这个所集成的各种事物的相,都是不坚牢的。
环境变来变去、不稳定是很明显的。今天叫“更新的时代”,就是人不具义的那些言论、做法马上现行果报,因此,导致城市整天变来变去,东西也是换来换去的。而且,品味、时尚什么的,比如发型、食物、服饰、语言、装扮、活动方式、经营理念、文化等等,天天就像走马灯一样地,不断地换来换去。似乎有个东西,但这些像泡沫一样,过去就没了,等会儿又换一个,但是根本就持不住,又没有了。又像各种的制度出台,各种的概念、表演无量无数的。这个环境里面天天都是一些泡沫、一些变化,这就是绮语的果相。又像建筑队有干不完的活,城市里整天机器在轰鸣、切割,各种各样的。今天这儿建了以后,过一阵子又换掉了,再进一步要有新的建筑等等。
那么,小到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到整个城市的设施,各种的东西,天天都在变,你看整天变来变去的,这就是它不具义。因上的绮语有好多的言论,不具义说成具义,没有东西说成有东西,还天天立这立那的,当然持不住。因此,它的果相上,我们今天更多地要从过去器界环境,延伸到人文环境,因为今天的人就生活在城市里,生活在自己打造的一种环境里面,那么这些周边的都叫做“器界”,都叫做“境上成熟”,在这个上面就看到整天地变来变去,就叫做“一切事物都不坚牢”。
紊乱上面要知道,由于人心不符合万法本来的条理,因此就造成了自由化的泛滥。也就是说,现在是可以自由的,人人有话语权,有立论权,有选择各种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权力等等,这样子就使得绮语大肆泛滥。那么大家都可以编了,凭着第六意识的一种臆造力,偏离真理之外可以另搞一套的话,那就是编出大量的影视、小说、歌曲。你看网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平台,自己的一个空间,自己的一个设计,自己一整套的东西,坐在那里可以当大思想家、大表演家、大主宰者等等。那么这样,他就有一种随心所欲,这就导致绮语泛滥了。而且,他不合真理地有一套表演,有一套演示,通过自我意识的力量,可以制造一种假像、一种幻觉等等。那么,这些都导致人类不能够体会到本来的法理,而作契合真理的心念、言论。这就可以看到,在真理之外狂邪区域里的大的绮语的泛滥。
正是由于这样,心气可以不契合正道,而任意地运行,前可以说成后,后可以说成前,黑可以演成白,白可以演成黑,无意义可以说成有意义,各种与法不相应的、与理不相应的、没有系属的,都可以随便地编造。在现在的虚拟空间里,人人感觉这是完全可以做的,由此的话,遭到的报应是完全地紊乱。
之前说到节气的紊乱,是说大众的气息排在外面的,它们能合作,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器界,它的节气上都乱掉了,这是由于人心不合天理的原因。那么今天再集中缩小到,所谓的城市为主体的人文环境里面,就会发现,这里面的人是精神紊乱的、情绪紊乱的、生理紊乱的,再说这环境,是地理紊乱的、天象紊乱的等等,出现了全面的紊乱的相。这都是由于因上混乱的气,然后到果上成熟,交互起作用的时候,大量的紊乱气息在流行,就会发现全部失序了。比如在城市里的人会看到:“怎么太阳没有了?怎么白天好像夜,冬天好像夏天?”等等。或者在那个境界里,感觉好像人没有正常的日夜作息了,所谓的夜晚狂欢、白天睡觉,这就是生理的紊乱、节序的紊乱。再说,没有正常的心理,胡乱地发情绪等等,出现全面地紊乱。就像这样,这都是由于不守正常的律,不是清明、理智的心,而是随着意识的狂流,以为能越过规则,随意地能编、能造、能诱人,是以这种绮语泛滥造成的结果。
绮语就是虚文,不是智慧相应本来的意义,说具有意义的话,而是感觉可以脱开义的轨则,另行一条路,肆意地去发作,去搞。这个“虚文”就是表面文章、表面虚头,可以这样地编造,那样地表演,那样地宣说,这些就脱离了真实的轨道了。那么,这样由于是虚文、虚话、虚表演,因而,它造成这个世界各种的运作全然无义,种种都是一些泡沫,似乎是有义,去看的时候发现完全没意义。不但是过去农业社会的农作不得果实,今天各种的商业运作、教育运作、宗教运作、修炼运作等等,全然无义。这就是人们制造概念,制造这些虚假的场面、感觉,所造成的后果。
就起码来说,也需要人类的意识相应到因果的条理,知道如是因得如是果,那么这样产生比量的智慧,之后去做一些运作的时候,他是必然得果的。但是,偏离智慧之后,以为意识可以狂想、编造,怎么样子做,他可以发生一种心意,一种自我表现,一种新奇感觉,这样来诱惑人心,来赢取名利的话,那么以这种绮语的虚假业,导致做各种的事情全然得不到果实。
打个比方,比如说悭贪堕饿鬼。因上想得非分的希望,自心浮现出一个非常好的美景,贪心就想尽力地抓到,这个就是悭贪。堕到饿鬼界里,感得的器界的相,就是恒时会现出那些幻境来,感觉特别有希望。当竭尽心力去取的时候,就会发现全部倒过来了,这就是贪欲果报的相。那么绮语,就是心里完全空空的,但是嘴巴上说来说去,不但说来说去,还要诱惑人、吸引人,有意地搞乱,颠倒法则等等。那么这样子,他所感召的器界的相,就是感觉好像有好多要做的,有这样的意义、那样的意义。像现在的人整天从穿衣、吃饭就在表演,搞各种各样的事情,想追求人生的意义等等。这些运作似乎是有一个东西,有非常多的花样、花头,但实际上做完了以后,什么结果也没有,这个就是环境上的假相。如果到城市里面,会发现很多的广告牌,很多外相,很多的场面、语言,全部都在吸引着人,让人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其实这就是说绮语。然后,当人们在这个上面投入去做的时候,会发现最后什么也没有,这些就好像那个饿鬼果报的一个类似品。
(4)士用果
士用果者,若造何业,彼业即成诸多增长后,于累世多生中,无边际苦海里接连经受,以及复操恶业日益增长,从而于无边际轮回中漂流。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戊二(宣说不善业)分二:一、宣说分基;二、宣说分类。
己一、宣说分基:
以善业获得善趣享受安乐,以不善业转生恶趣遭受痛苦。此处宣说不善业。 令堕轮回上下趣,十不善业各自现, 十不善中次第分,身三语四意三业。 什么是不善业呢?是指令众生从善趣堕入恶趣唯受痛苦的十不善业,即杀生、不与取、邪淫三种为身不善业;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四种为语不善业;贪心、害心、邪见三种为意不善业。
己二(宣说分类)分三:一、身业;二、语业;三、意业。
庚二、语业:
语之四不善业: 妄语骗他知词义,同分直言欺他心, 离间言说挑拨语,同分他言复传离, 绮语恶论无稽谈,同分无关非法语, 粗语刺伤他心言,同分令他不悦语。 此等是通过语言而造业故称为语业,言说改变他人之想法的不真实语即是妄语,若见以直言可欺骗对方便言说为其同分;口出挑拨他人关系之词为离间语,一人所说之语到另一人前漫说为其同分;供施诗韵等违背正法的无稽之谈为绮语,谈论与时间毫不相干之语是其同分;不悦耳并刺伤他人之言为粗语,虽动听却令他人不悦之语是其同分。《俱舍论》云:“妄言转他心,彼亦知词义,为使离间故,说具惑心词,粗语不悦耳,诸具惑绮语。”《俱舍论释》中云:“虽为直言亦为欺骗之性为妄语之同分;如其所说而言告他人为离间语之同分;与时无关之语为绮语之同分;虽动听却令他人不悦即粗语之同分。”
丁三(果报)分三:一、略说自性;二、各自分类;三、彼等摄义。
戊一、略说自性:
宣说十不善业之果报: 境心意乐加行劣,行十不善之果报, 异熟果与等流果,增上果及士用果。 此等不善业是由对境不善、等起不善、意乐不善、加行不善而产生的,诸大论中说其果报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窍诀论中说在此三果基础上,加上士用果共有四种。
戊二(各自分类)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己一、异熟果:
小品不善转旁生,中品不善转饿鬼, 大品不善堕地狱,感受异熟之苦果。
《念住经》云:“以此等小品不善之异熟果将转为旁生;如是以中品不善转为饿鬼;以大品不善堕入地狱。”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等流分二同行果,经说所行同其果。 《百业经》中云:“因行不善业之串习力而于后世中亦依不善、行不善、转为作不善者。”
庚二、感受等流果: 佛说感受等流果,虽已获得诸善趣, 亦成短寿多病者,资具贫乏敌共用, 夫妻丑陋成怨仇,多遭诽谤受他欺, 眷仆恶劣不合睦,所闻粗言成诤语, 语言无力辩才微,贪欲强烈不知足, 不求饶益他害处,极为狡诈具恶见, 十恶依次各具二,此为感受等流果。 《百业经》中云:“……一旦转至天界、人间,然以杀业所感而成短寿多病者;以不与取而感资具乏少且与怨敌共用;以邪淫所感夫妻不悦意且与他(她)人共享;以妄语所感多遭诽谤且为他众所欺;以离间语所感眷仆恶劣且互不合睦;以粗语所感闻不悦耳之语且成诤论之言;以绮语所感言词无力且辩才不定;以贪心所感贪欲强烈且贪不厌足;以害心所感不寻利益且成损害根源;以邪见所感持执恶见且成十分狡诈者。”《宝鬘论》云:“杀生成短命,不与取离财,邪淫具怨敌,妄语多诽谤,离间无亲友,粗语闻恶言,绮语言无力,贪心摧所愿,害心生怖畏,邪见持恶见。”
己三、增上果:
成熟外境增上果,不净依他起即时, 杀生环境极贫瘠,树叶花果饮食等, 力微损寿难消化。不与取生畏惧处, 庄稼果实不成熟,常遭霜雹饥灾荒。 邪淫生于粪淤泥,污秽不堪恶臭境, 狭窄悲惨不悦意。妄语生于畏不合, 财富不稳受欺境。离间语业所生处, 深渊狭谷悬崖等,凹凸难行不悦境。 粗语生于盐碱地,瓦砾荆棘枯树干, 尘土飞扬劣果蔫,令人不喜粗糙处。 绮语生处果不熟,不长稳住季颠倒。 贪心生处果等少,糠多见贤时节变。 害心生处稼苦辣,王蛇盗匪野人等, 自然灾害众多境。邪见生处无宝源, 药树花果极鲜少,无有依怙无亲友。 此等增上果是依照《摄抉择论》中所说而述。《辨中边论释》中说:“根据外境不同,善业亦增上。”依此可知,十不善业也可成熟于内心。
己四、士用果:
不善业之士用果,所作增上生痛苦。 《略念住经》中云:“愚痴之士造罪,其后罪业复增上而受剧苦。” 戊三、彼等摄义: 总之自性十不善,何人行此如服毒, 定生大中小剧苦,当勤弃之如怨仇。 《毗奈耶·教诫圣者嘉哦耨品》中云:“不善业如毒,微小亦生大苦故;不善业如野人,摧毁善资故。”因此,应当精勤弃恶从善。《宝鬘论》云:“当遮身语意,一切不善业,恒时行善业,此说二种法。”
因果的奥秘
庚四、绮语
分三:一、何为绮语;二、遣除疑惑;三、引事例说明绮语及其果报
辛一、何为绮语
【绮语。事者,谓能引发无利之义。】
绮语的事,是能引发无利益的所诠义。
【意乐中三:想者,虽仅说为于彼彼想,然于此中,是即于其所欲说义,彼想而说,此中不须能解境故。烦恼者,谓三毒随一。等起者,谓乐宣说无属乱语。】
绮语的意乐有三:
一、“想”,虽然《摄抉择分》中只说到是“于彼彼想”,但此处是指对欲说之义彼想而说,在造作绮语的这里不必要能领解语义的境,因此,绮语的究竟不需要“于境无误想”这一条件。
二、“烦恼”,是贪嗔痴中任何一种。
三、“等起”,是爱乐宣说全无关系的迷乱之语。
【加行者,谓发勤勇宣说绮语。】
“加行”,是发起勤勇宣说绮语。“发勤勇”,即发起勤作欢喜。
【究竟者,谓才说绮语。】
“究竟”,才说绮语便已究竟。
【此复七事相应,谓若宣说斗讼竞诤,若于外论或梵志咒,以爱乐心受持讽颂,若苦逼语如伤叹等,若戏笑游乐受欲等语,若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若说醉语及颠狂语,若邪命语。】
而且,绮语有七种类别,即斗讼竞诤语、诸婆罗门恶咒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
一、斗讼竞诤语:宣说斗争、诉讼、竞争的语言。
二、诸婆罗门恶咒术语:对婆罗门等外道论典或梵志咒语,以爱乐心(“爱乐心”此三字是关键)受持讽诵。换言之,对佛法之外能引生无义利的报刊、杂志、书籍、影视、网络论坛、歌曲、新闻等,以爱乐心受持赞美、大声朗读或对他人宣说分别,都是绮语。如果是为显示内外教的胜劣差别,或为观察轮回苦等而宣说,则不属于绮语,因为并非以爱乐心宣说的缘故。
三、苦所逼语:遭受身心诸苦而发出伤心愁叹之语等。
四、戏笑游乐语:戏笑、游乐、受欲等的语言。
五、处众杂语: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
六、颠狂语:宣说醉酒之语及颠狂语。
七、邪命语:比如,为求得名闻利养,而在施主面前宣说无意义的语言。
【语无系属、无法相应、非义相应者,谓前后语无所连续,若说杂染,若歌笑等,若观舞时而发言词。】
“语无系属”,即语言前后不关连。“无法相应”,即说杂染之语,不具正法的内涵。如《瑜伽师地论》所说:“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显现秽染的缘故,名为“非有法语”,即不具足正法内涵的语言。)“非义相应”,即引发无意义的言语,如:歌舞戏笑等,或观看舞蹈时所发的言词。
【前三语过,是否绮语,虽有二家,然此所说,顺于前家。】
对于妄语、离间语、粗恶语这三者是否属于绮语,虽然有两家不同的说法,但此处按照前一家所说,判定属于绮语。
以上绮语的事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不能引生利益的语言,都属于绮语。依此衡量,不具足正法涵义的语言,都是绮语。
辛二、遣除疑惑
有人说:我是一个现代人,难道连自由说话的权利都不能有吗?谈论政治、经济、文艺、体育等的话题也不能随便吗?难道朋友之间不能开开玩笑吗?这些都要控制,学佛真不自由。为什么要这样限制我们呢?
答:如果你在山道上开车,会不会把车限制在车道中行驶呢?会不会因为要自由而不入车道,随心所欲地横冲直撞呢?同样,禁止无意义的话语,是离苦得乐的正道,为什么不愿意趣入?我们的心是作者,舌头是画笔,话题是种种颜料,以什么心说什么话,就会在心上染什么色,也就是会在识田中熏下相应的种子,对自他的身心造成影响。
宋代画家李伯时画马,圆通秀禅师告诫他,念念想马就会堕马身。以此类推,以爱乐心唱靡靡之音的歌曲,谈论世间染污话题,在信口开河之际,就密密麻麻地熏入了生死业种,报在三界。所以求解脱者一定要遮止绮语。
语言对人内心的影响很大,在热衷于谈论某种世间话题时,内心的染污习气会由绮语而源源不断地带出来,心自然就变得散乱、污浊,无法保持安定、清净。所以语言与心的关系极为密切,不能认为随便谈谈不要紧,其实说每句话都会影响到心。
在今天这个迷乱话语满天飞的时代,修行人若不禁止绮语,自心要与圣道相应,非常困难。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世人谈论的多是增长贪欲、嗔恚、愚痴的话题,如果对世间法的兴趣浓,在出世间法上的兴趣就会淡;利欲心浓,出离心就会淡;一消一长,大有关系,所以放纵绮语,就难与法相应。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需要说一些世间话题,这时关键要保持正念,不能让心卷入到迷乱、邪恶的方面。为辨别、分析轮回的现象及体性,而谈论苦、空、无常、无我,这是说佛法,对自他有大利益,而绮语是以爱乐心谈论世间法常、乐、我、净,不但不能对自他引生义利,还将对解脱造成障碍,因此绮语是陷溺轮回之因,不可忽视。
问:为什么在诵咒时要禁语呢?
答:以绮语的作用会使心转入染污,转入无意义,因此如果在像如意宝一般的真言中杂入绮语念诵,则会大大损减功德。以比喻而言,禁语状态中念诵的咒语,句句是黄金,夹杂绮语就像在黄金中夹杂了许多废料,起不到纯金的作用,因此密续中说:“清净与不清净相差一千倍,有无等持相差一万倍。”莲花生大士也说:“夹杂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辛三、引事例说明绮语及其果报
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有些所谓现代派的修行人,自认为是上根利器,不必拘泥细节。他们视放纵为洒脱,将不拘小节当作修行有境界,轻视律仪,恣意妄为。我们看看古代上根人严谨的修行作风
:
古代宏智禅师承事丹霞淳禅师。一次,他与一僧征诘公案时,不觉失声大笑。淳禅师责备说:“笑这一声,失去多少好事。你不知‘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吗?”宏智禅师拜下身去,信服淳禅师的教言。从此,虽在暗室之中,也不敢轻忽。
可见要真实向上,绝不能在语业上有丝毫放纵。一言既出,心即随转,一说绮语,当下便迷乱,失去观照,因此真实用功之人必须戒除绮语。我们观察,常人用语言造的黑业是非常多的,尤其绮语,出口就是。自己的心稍不注意,对世间话题爱乐宣说,就已经造下绮语黑业。所以语言上要严加防范。
宋朝光孝安禅师,住在清泰寺。一天,他在定中见两个僧人靠着栏杆彼此交谈。最初有天神护卫,听他们谈论。过了很久,天神便离开了。不久有恶鬼唾骂,扫除他们的脚印。安禅师出定后询问,得知二僧最初讨论佛法,之后讲一些家常之事,末后谈到财物供养。禅师知道真相后,一生再没有说过世俗之语。
从这则事例看出,对说绮语的人,善神远离,恶鬼轻视。护法神护持的是正法,不会拥护说染污法造作黑业的人。因此,修行人自尊自律,才能得到尊重护持。禅师见说绮语天厌鬼怒,终身断除,由此获得了大成就。
绮语恶业,以现代来说,还包括写无意义的论文、小说、歌词,制作播放能引发贪嗔痴的娱乐、影视节目。总之,传播不能给人带来利益的言论,都是绮语。
《寿康宝鉴》中记载:有位张某,颇有文才,喜欢编小说,印刷后出售。他认为笔下云烟,并不会损伤阴德。一天夜晚,他梦到父亲呵责他说:“你的著作使读者心神荡漾,败坏他人的行为。冥府对此等罪案,惩罚最为严厉。你本来前程远大,寿命绵长,但以此口业福寿都折光了。可惜祖先几代培植的福业,在你手上毁于一旦!你还认为不伤阴德吗?”张某惊醒,心里非常后悔。不久,全家都被淹死。
清道光初年,有位苏城的林阿秀,喜欢唱淫秽歌曲。以此黑业,他的喉咙长出乳鹅,腐烂而死。此案例告诫我们,不能唱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这是黑业,唱多了,身心都出问题。
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写《水浒传》,淫秽、偷盗、杀人的情节描绘得栩栩如生,后来他家子孙三代都成了哑巴。我们注意到,现代的小说、影视,多是诲淫诲盗,严重污染读者和观众的内心,罪过比杀人还重。杀人只是杀一身、害一世,而这些传媒杀千万身、害千万世。
《寿康宝鉴》附录中有一则事例:
渤海有个叫全如玉的人,虽然贫穷,但对行善勤勉努力,见人行好事,便夸奖鼓舞,始终不厌倦。他竭尽己力抄写善书,教化世人。
一天,他渡海时,船被飓风吹到一座山边。全如玉登上山顶,遥望海天一色,十分畅快。这时忽然有位道人从林中走出,对全说:“世人崇尚虚假,上帝却喜人真诚。你生平劝人行善,又修善书,都是出于真心,不求人知,功德很大。”
全如玉谦虚地说:“不敢当。”
道人又说:“读书的儒生虽有才智,却不为圣贤阐发义理,反而编造淫词艳曲,流害天下万世,此种人堕入地狱,受无量苦,永无出期。你去看看,知道他们的罪过,也就知道你的功德。”
道人拉着全如玉的手,行于云雾中。不久,遥见一所城池,题名“丰都”。守门人长得奇形怪状,见道人到来,都伏地叩头。又来到一所大衙门,门前侍卫林立,见到道人也是拜伏,殿堂题名为“森罗殿”。有位衣冠齐整的阎王出来迎接,对道人以礼相待,极为尊敬。
道人说:“淫词艳曲最能损害人心,阴间必受惩罚,阳间人却浑然不知,依旧造业不止。带他去看个明白,回去转告世人。世人若能回心向道,也是大慈悲。”
于是有两个差役把全如玉带到一处,那里有好几个人,有的受刀砍,有的受犁耕,有的受碓舂,有的受油炸。每次受罪完毕,很快又恢复原形。
全问:“这些是什么人?”
鬼卒答:“是写淫秽小说书籍的人。”
全问:“罪业有尽期吗?”
答:“万劫沉沦,想入蛆虫道尚不可能,哪里有尽期?”
全如玉心中恐惧,想回去。差役就把他带回了森罗殿。
道人和全如玉辞别阎王后,道人仍拉着全如玉的手回到原来的山顶。当时正遇顺风,全如玉告别道人,挂帆乘船而归,逢人便讲述自己的见闻,劝人行善。
凡愚众生遍计的习气深重,常常不自主地随言论而转。如果向大众传播不清净、不如理、无实义的言论,就会引发人们的贪嗔痴,使之趣向恶业,罪过极为深重。传播者必定由此堕入恶趣。
现代人处处鼓吹要“紧跟潮流”,连说话也要赶时髦,但是冷静地用智慧衡量,当今时代见浊、烦恼浊极为增盛,到处充斥着污秽、无意义的语言。话语“紧跟潮流”,实际上是紧跟现代的语恶潮流,损坏自他,毫无利益。因此,要有一双因果正见的眼目,才能不在语言的造作上误入歧途。
等流果
《谛者品》和《十地经》则更具体地对每一黑业都宣说了两种等流果。
七、以绮语业感召语不尊严或者非堪受无定辩才,即语言没有威严,听者心不尊重。“非堪受无定辩才”:语言没有决定的辩才,含含糊糊,语无伦次,即使说的正确,别人也不堪领受。
业力是微妙的,说多了绮语,就会摧坏语言的能力,有辩才的会失去辩才,出语威肃的会变得语无尊严。即使想表达有意义的话题,也会被业力所障,一出口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不能明确地表达。
以上十黑业领受等流果的内容,学习之后,应当在自己身上反观、思惟。我们这一生会遇到种种厄难,每当现前逆境的时候,要知道这唯一是自己造业的果报。比如,多病、贫穷、受人歧视、人际关系不好、说话无人理睬等等,看不到业果,就会怨天尤人、起嗔恨心、报复心等,宿业还没报尽,又造下了新殃。所以,遇到有这样的情况,就应当思惟领受等流果来修好自心。
比如,受人诬谤时,要想到:这一定是我前世妄语骗人的果报,既然是由自己说妄语招来的,就要欢喜地接受。进一步想到:他毁谤我,正是消我的宿业、摧毁我的我执,成就我的安忍,他是帮助我的善知识。这样作消业想、作善知识想。又比如,对眷属好言忠告,对方却不听从,这时也不应起烦恼,而应当自责:这是我往昔造作离间语的果报,是我自己没有德行,所以他才不听从。随后就要对宿世所造的恶业生起追悔心,励力忏悔,并且以自己修德来感化对方。能够这样想,确实除了自责之外,再没有任何可报怨的。
总之,以业果正见摄持自心,不论被打、被骂、被诽谤等,都“只认自己错,不见他人非
”,对于一切逆境都欢喜顺受,这就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从此以后,业障会逐渐消除,福慧会日益增长,不论顺缘、逆缘都成了修行的助伴。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教导我们思惟:既然已经明白由感受苦报能消尽往昔恶业的果报,为什么还嗔他而种下未来受苦的种子呢?像这些世俗修法的核心就是因果正见
。大成就者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即使怨敌反对也能使修行增上,无罪遭人诬陷也是策励行善,这是毁灭贪执的上师,要知道对方成就自己的恩德无法报答。)
再比如,下岗生活出现贫困时,要自责:这是我前世造不与取的恶果,如果现在再不修持布施,未来会更加贫苦
。这样思惟之后,发起勇猛行善之心。
或者,受到别人轻视时,要想到:这是以前我轻视他的回报,现在再不修持恭敬之行,将来就更加下贱
。这样,一面生惭愧心,一面发愿改过。
又比如,身患重病时,就思惟:这是我往昔造杀业的报应,如果现在不发起救度众生的菩提心,怎么能解脱杀业的罪报呢?
像这样从果推因,见一切祸患都是由自己宿世造业所致,只有恐惧忏悔的份,哪里还敢怨天尤人?
下面是一则案例:
宋朝,有一位禅师年轻时喝醉酒与人争财,伤了人命。他畏罪逃走,出家苦修,后来开悟成了大禅师,座下有几百名弟子。
有一天,他忽然沐浴升座,对大众说:“你们不要动、不要说话,看我了结四十年前一桩公案。”
到了中午,有个军人突然进寺院,见到禅师就拉弓欲射。禅师合掌说:“我恭候你很久了。”
军人吃惊地问:“我与老和尚素不相识,为什么一见面就想动手?”
禅师说:“欠债还钱,欠命还命,公平交易。请下手,不必迟疑。”之后就交待弟子:“我死后,你们要好好招待施主,饭后送他回去,如果有半句嗔恨的话,就不是我的弟子。”
军人听了更加疑惑,坚持请问此事的缘由。禅师说:“你是两世人,自然不记得,我是一世人,怎么会忘记。”说完,就把往事告诉军人。
军人有所领悟,虽不识字,却忽然大声吟偈:“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何不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完,立地而化。
禅师下座为他剃头、换衣、入龛,告别大众后,端坐而化。
禅师亲见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因此欢欢喜喜地顺受,毫无怨尤。上文讲到的离越阿罗汉也是如此。他被人诬陷偷牛,坐了十二年牢房,换成一般人会大叫冤屈,想不通的甚至精神崩溃,而他却任劳任怨、安心顺受,因为他知道这都是自己造业招来的,能怪谁呢?心里想通了,喂马、除粪都是安乐的事,监狱也成了道场。
总之,在了达因果道理之后,对于宿业的果报,要随缘顺受,对于未来,要行善积德。平常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归在业果上来思惟。能够想得通,就不会起烦恼,不平的心也会平静下来,而且会常生惭愧,勤求忏悔。能按这样思惟业果,转变自心,就有真实的受用。
庚二、造作等流果
【诸先尊长说: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所说者,是领受等流果。】
昔日诸尊长说:纵然生在人中,仍然爱乐杀生等事,是造作等流果。前面《十地经》等所说,是领受等流果。
下面是一则案例:
有一天,世尊到某城市化缘,施主供养了一种叫“拉达”的食物。这时,有个婆罗门子看到后,跑来向世尊说:“给我!给我!”世尊想了一下,就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我再给你。”这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不要。”于是他得到了这份美食。
回到精舍后,比丘们问佛:“以何因缘这个孩子的贪心这样重,一见到食物就说‘给我、给我’?为什么世尊最初不给,要让他说完‘我不要’之后才给呢?”
佛说:“这孩子的贪心很重,在千百世当中,见到食物都是说‘给我’,从没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等未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会以这个善根,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百业经》)
案例中,婆罗门子见到食物就说“给我”,是造作等流果,即以前世如此造作的缘故,此造作习气便在千百世中相续不断。世尊以方便引导他说了一句“我不要”,这是让他种下无贪的善根,以此善根力,将来能出家证果。
这个案例给人很大的警示:我们心中的恶习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它就会一直延续,越串习越深重,越难以摆脱,最终会长劫堕在恶趣中流转。
在黑业方面,十种黑业就有十种造作等流果。比如:喜欢杀生的人,一见苍蝇、蚊子就想拍死,这是杀生的造作等流果;经商时,起心动念就想骗取别人的钱财,这是欺诈不与取的造作等流果;还有不由自主地说妄语、绮语、粗恶语等等,都是造作等流果。如果不能纠正这一类的造作方式,修行就不会进步。因为修行就是修好自己的身口意,对于自己的恶习,能反省改正,就杜绝了堕恶趣的因缘;对善的习气,能一再地串习培养,就会积累善趣或解脱的因缘。所谓断恶行善,就是在自己的造作上断和行,实际上就是除习气、改习惯。
人的心念、语言,总会习惯性地按照相似的方式进行。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恶习而遮止,往后就总会在这一处造业,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能相续下去,在百世、千世乃至无量世中重复不断地造作。了知了造作等流的规律之后,就会心生畏惧,因为:哪怕只是很小的恶习,不改正它,也会不断地重复、相续下去,就像不戒除饮酒,天天都会喝酒一样。所以,修行人处处要改习气,要习善行。这样看来,修好造作等流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修行,首先要改掉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其次要改掉引生生死的造作方式,再改掉小乘自利的行为方式,由此才能成佛。所以这里有非常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己三、增上果
【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
增上果,主要是指成熟在外在器世间的果报。
从不善业方面来说,由业力增上,会感得外器世间种种不悦意的果报。以下逐一说明:
【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
以杀生业力,能感外器世间一切饮食、药物、果实等,都缺少光泽,势力、功能、威力微劣,即使食用也难以消化,反而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在寿量尚未圆满时就中途夭折。
【不与取者,谓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不与取是夺人所有,以此恶业将感得外境的衰败之报。数量上,植物结果鲜少;成熟上,果实难以滋长,即便结果也多有变坏、果不真实,或天时不调,遭逢旱涝之灾,使果实多数干枯或根本不结果。
【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
欲邪行是染污、不自在之业,所以感得受生环境多不洁净,多有粪秽、污泥,发出恶臭,或环境狭窄、压抑,不可爱乐。
【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农作、航运等事业不会发达兴盛。比如同一块田地,前面的主人有很好的收成,后面换了一个有妄语业障的主人来耕种,庄稼就长不好。行船也是如此,前面船夫行船时有很多人坐,换成有妄语业障的人开船,生意就会败落。
“不相谐偶”:人和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一切和谐、兴盛都来自于真诚。说不诚实的妄语,会导致农作、行船、商业不得兴盛,人与人之间很难谐调、合作。人们被妄语业障碍,彼此无信任感,相互欺骗,不能真诚地交流、合作,世界充满怖畏、恐惧因缘。
【离间语者,谓其地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造作离间语业,使人们互相乖离,矛盾重重,由此感得所居的处所不通畅,外境显现有山丘坑坎、山河阻碍、道路难行,世间多有怖畏、恐惧因缘。
【粗恶语者,谓其地所多诸株杌,刺石砾瓦,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流泉涌,干地卤田,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以造作粗恶语的业力变现的器世界,大地有很多枯木、荆棘、瓦石、砂砾,环境枯槁、不润泽,没有池塘、河流、涌泉,地面龟裂或成盐碱之地,到处是丘陵、坑险,多有怖畏、恐惧因缘。
【诸绮语者,谓诸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绮语的特征,是语言没有实义。一般人认为说绮语没有什么果报,这是一种断见。其实,随着人类绮语业增盛,世间就没有实质性的法,只有虚假外表,无有实义。
绮语业的增上果:果树不结果实,还没到结果时节就已结果,到了时节反而不结果,没有成熟看似成熟,树根不坚固(如果人们都说具实义的语言,外境草木等的根就会很坚牢;反之,人们常说无实义的语言,从家到国、到外器世界都会变得没有根),“势不久停”不会长久安住、没有稳固的结果,园林、池沼少有悦意景象。总之,以绮语业力,致使美好的事物渐渐消失。
我们应当从这里觉悟到人与器世界的关系。实际上,我们身口意的造业和器世界的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上调整,只有人心向善,整个世界环境才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以上讲述四种语业的增上果时,都说到了“饶诸怖畏恐惧因缘”,这也启示我们:世间一切怖畏都来自于恶业。所以,人类能不在内心中播下恶业种子,世界就会祥和、安宁,通畅、和顺。在了解到器世间是依业变现,而业又是由自心造作之后,就知道调伏内心断恶行善,外器世界就会显现吉祥。
外在种种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心显现的影像。心秽则土秽,心净则土净,缘起非常不可思议,这样起心、这样取相,就这样变现。因此外器世界的相,都是唯心变现的,反映了人心与业的状况。以这条道理观察宇宙、社会现象,才能找到真正挽救自然、社会的方法。
因此,人类要净化生存的世界,只有从净化内心着手,心地不得净化,世界绝不可能清净、美好。维护生态平衡,再现器世界的和谐庄严,不是单在外境上做,而是要重点在人心上做;要庄严国土,当从人人断恶行善做起,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贪欲心者,谓一切盛事,经历一一年时月日,渐渐衰微,惟减无增。】
贪欲业的增上果:世间一切兴盛之事,经历年、月、日、时,渐渐衰微,只有损减,没有增盛。
衰败来自于贪婪,兴盛来自于无私。因此,如果人类增长贪欲,世界将走向衰败;而人类能少欲知足、勤俭节约,世界就会走向兴盛。
【嗔恚心者,谓多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等,蟒蛇蝮蝎,蚰蜒百足,毒暴药叉,诸恶贼等。】
嗔恚是欲损害他人的恶心。嗔恚增盛,器世界则失去祥和,戾气增上,会出现很多恶相。瘟疫流行,洪水、台风、大火、地震等灾害频繁出现;人类社会中会出现许多怨敌、恐怖活动或恶贼(强盗),人心惶惶,没有安全感,随时面临被凶杀、抢劫的危险;旁生界会出现狮子、老虎、蟒蛇、毒蛇、蝎子、蚰蜒、百足等等猛兽毒虫;非人中会有很多毒暴夜叉等等。这些都是嗔恚业变现的恶相。
【诸邪见者,谓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生源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
“第一胜妙生源”,指宝物之源,即黄金、宝石等矿藏。“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非从轮回诸苦中脱离的安居处所,非从善趣某些损害中得救护的救护处所,非从业惑中脱离的皈依处所。
邪见就是执持颠倒的见,有谤为无,无谤为有,以邪见业的力量,器世间的黄金、宝石等殊胜宝藏悉皆隐没。而且,由邪见增上的缘故,人们颠倒是非,把不清净执为清净,把苦执为安乐等。尤其当今时代,人们普遍不信三世因果,不信三宝,种种假相的欺诳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像邪淫、赌博、绮语、欺诳、放逸、狂躁、斗诤等邪恶染污之法,在经过美化、包装之后,以清净、安乐的形象闪亮登场,大行其道。这是现代人类邪见共业增上的结果。
以邪见业感召的环境,决定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皈依所。为什么呢?因为邪见增盛的地方,所显现的只有欺诳、邪恶、迷乱、染污之法,心随这些而转,只会堕落、沉溺,得不到可安居、救护、皈依的处所。
[1]“多”字要统贯到下面三句。
[2]“多”字统贯到“诸恶贼等”。
[3] 蚰蜒:体似蜈蚣而小,生活于阴湿处。
[4] 百足:节肢动物,体圆长。由二十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
因果明镜论
七 绮语
基,无利无义之语,有七种:(一)辩论过失、斗讼、竞争;(二)于外道论典或咒语爱乐、受持、读诵;(三)被苦恼所逼之语言,如伤叹等;(四)嬉笑、游乐、爱欲之语等;(五)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六)说醉语及癫狂语;(七)说邪命语。
加行,勤勇宣说绮语。
究竟,说完为究竟,不需要他人解义。
第三章 世间果报
第四节 分说十恶业的果报
七 绮语
在四种语业中,绮语不象其他三种,人们会认为说话是与生俱有的能力。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他人无权干涉,怎么会被列为十种恶业之一,并依之要遭受今生与后世的恶报呢?
之所以会有这种疑惑,是由于我们缺乏深入观察的原因。
首先,业感缘起的因果律是建立在每个有情的相续中,而不为外境离心独存的某种力量所控制,业由心造,果由心感即是此理。由前已知,安乐与痛苦的来源是善业与恶业,而业之善恶乃由心来决定,凡以贪嗔痴三毒烦恼发动的一切业均是恶业,唯有招致不悦意的痛苦。绮语的发生,在不作观察时认为是随随便便脱口而说,其实并非事出无因。我们最热衷于谈论、最感兴趣的话题正是内心执著很深的东西,不然,为什么一谈到它就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或怒不可遏、义愤填膺呢?以此可知我们的语言时时都夹杂贪嗔痴的烦恼。举例来说,一个女人在津津乐道最近上市的时尚服装,言语中充满了羡慕、渴求的心情,这就是贪心的外在流露;一位暴发户谈起经商之道时,会很精彩地讲述击败对手的阴谋策略,这是以害心而发的。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绮语都是依贪嗔痴而产生,无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长罪业,所以以绮语业将会堕入恶道中。
其次,因为语言的影响易使听众受到感染,如果听众没有正知正念来摄持身心,就会被绮语所转,生起贪嗔,断己善根;或者流于散漫、杂念纷飞。如此自他相续中生起多少贪心、嗔心,说者的罪业就有多重。进一步看,一旦语言被写成文字,流通于十方后世,则其传播时空大大拓广,造业的影响久远,自然感果受报之量也随此倍增。以下公案可明此理。
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李伯时画马,心思入微,昼思夜想,念兹在兹,但并不损害他人。心作心是,充其量不过自己念马自己作马而已。而依山谷之文才,倘若艳词流通百年,传遍天下,读者何止千万?这样有多少人会因此艳词熏发而引生淫心,趋入邪道,细算这笔因果业帐,造业有多重,受报当如何,心里应当明白。
再观察由绮语串习力所导致的等流果报。
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其中一点是人有辨别取舍的理智,能断恶向善,净化升华自己。我们的语言都是自内心流露的,如果能恒时保持正知正念,出语常观自心,明白何者应说何者不应说,何时可说何时不可说,说何语言自利利人;说何语言损人损己。这样,在取舍智慧的观照下,由衷而发,自然成为正语,能发挥语言利益自他的正面功能。一旦语言失去正念的摄持,信口开河,纵情而说,不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散漫绮语就会如决堤之水,夹杂着贪嗔痴的泥沙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这样串习,我们就容易习惯处于语言的迷乱状态之中,内心迷失而不自知。如是串习,造成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中都爱说绮语。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也许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多生习气如油入面,深不可拔,今生生来就啰啰嗦嗦、闲言碎语不断,让人听来心生厌烦。
绮语都是从无明痴心中所发生。因心光既已暗昧,自然出言吐语多属无义,不能清晰了然。这样长期言说绮语会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低下,说话言繁语杂,甚至下降到疯子般语无伦次的地步。它的感受等流果是在大众中发言气势薄弱,语言没有威力,口才拙劣,虽说实语,别人也不信受。
以下是因绮语受报的事例。
施耐庵,作水浒传,其中奸盗之事,描写如画,子孙哑者三世。
维杨某生,造一淫书,完成之后,梦神呵责。醒后自己反悔,停止流通。后因子夭折,家境贫穷,仍然付梓印行。不久目盲,手生恶疮,五指拘攣而死。
宜兴潘书升,康熙甲子年秋,梦至关帝殿,正逢散卷,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潘果得中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文,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鼓胀暴亡。
江南一书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喜谈人家闺阃之事,已酉年入闱应试,到第三场发烛之时,忽见卷上有“好谈闺阃”四字,生急以手擦去,等謄正后再看,卷面已被擦破。后见硃卷,有七篇皆圈满,本拟中首名,因无第三场卷而未被录取,生以此潦倒终身。
文人口业,绮语独多,他人刺心之事,在彼却能谈笑风生,极尽描绘之能事,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如是出言刻薄,必然导致福禄削减,算尽而亡。每见慧业文人往往贫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够温饱自安一生,岂非绮语造恶所致?
再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言说绮语实是障道之因。
念修咒语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那么这种念诵称为不清净念诵。就象是在黄金中掺杂黄铜一样,即使黄铜只有少量,但已不能称为纯金,再也起不到纯金的作用。如续部云:“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又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损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修行人本欲求证本性光明,如果心地尘垢不除,焉能得见真谛。而语自连心,常说绮语,会使性地蒙垢,妄心坚固,迷失转深,所以是成道的障碍。《法苑珠林》中说:“夫忠言所以显理,绮语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实,有实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圣。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生,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净障修法文
(十)忏悔绮语罪
1、皈依发心 2、思惟过患: 异熟果,分别堕入三恶趣中。转生为人,也将成为诸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生生世世中爱说绮语。以绮语将损坏念修功德,莲师说:“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法苑珠林》云:“由绮语故虚妄,虚妄故罪业生,罪业故受苦,故知趣理求圣,要须实说,说若虚假,终为乖理。” 3、检查罪业 是否造过以下口恶: 宣说斗讼竞争语;乐说无关语; 对外道论典、外道咒以爱乐心受持讽诵; 在大众场合喜谈王论、臣论、盗贼论等; 说戏笑、游乐、爱欲等语; 说醉语、颠狂语;说邪命语;念诵经咒夹杂世语。 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见作随喜。 4、诚心发露 5、立誓防护: 心中清晰观想并发愿:今后决不说斗讼语、竞争语,不说无关语,不说戏笑、游乐、爱欲等语,不说世间王、臣、盗贼等论,不阅不诵能引贪嗔的外道论典。纵遇命难不舍此誓言。发愿以正念摄持,说具义语。 6、持咒对治 7、回向善根
正法念处经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何名绮语
又修行者知业报法。云何名为第四口业?无义绮语,前后相违,不相应说,不决定受决定如余,如是名为第四口业。
修行者又要了解业报之法,因上造什么业行,会感得什么果报,这叫做知业报法。怎么叫做第四种绮语口业呢?就是说一些无意义的话,前后相违或者不相应的话,这些绮语业决定受和不决定受的情况就像其余三种业那样,如是名为第四口业。
绮语是指无有实义的语言,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这么说说,那么说说,胡说乱说,或者说不相应法义的话。这样的话都是绮语,全是废话。这些随意乱说的话、无病呻吟的话、垃圾一样没营养的话,通通属于绮语。
绮语果报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绮语乐行多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彼绮语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一切不爱;王舍怨家兄弟亲家轻弄嫌贱。此是绮语口业果报。
又修行者心里思维:我想要随顺正法而行,观察什么法是合法的,什么法是不合法的,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么做对自己不利,这样思维观察后谨慎取舍、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什么是说绮语的果报呢?我们以见闻了知到或以天眼见到,喜欢说绮语的人说多了就堕入地狱、畜生、饿鬼。如果生在人中,所有人都不喜爱他,人人讨厌;常常被王、邻居、怨家、兄弟、亲家等戏弄、轻视、嫌弃、看不起,这就是绮语口业的果报。
我们要少说话多念经咒,不要整天絮絮叨叨,说那些没营养的闲话,这样没任何意义。我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就要好好珍惜,说有意义、利益自他的话。如果嘴上没有把门的,随口胡说,那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麻烦。我们都有说话没人听、没人理的经验,即使是非常好的提议也没人采纳,这就是语言不威重、被人轻视,标准绮语的果报相。何况这个业未来要堕恶趣,遭到更惨的恶报呢?世人为了养生、美容等一点点利益,都对自己的衣食住行约束有加,那修行人思维业果后,身口意的行为当然更值得谨慎。
绮语之因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观察第四不善业道绮语口业,云何绮语?绮语几种?
修行者要时时观察不放逸,心里要这样思维:我怎么做才能随顺正法?进一步观察,什么样的行为合乎法?现在要观察的是口业第四个不善业道——绮语的情况。什么样的行为是绮语?绮语有几种?
前后语言不相应说,故名绮语;心轻速转,前后语言相应而说,亦名绮语。
前后的语言不相应,这叫做“绮语”,也就是前言不搭后语,随口那么说说,平常人把这叫做废话连篇。说话客观严谨的人,都是一句一句心里想清楚了才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符合真理、事实,对人有利益的。而绮语就是口里随便说,前后无关,不相属,与真实也不相应,这类语言都叫做绮语。人在说绮语时心很轻浮,很快速就随便说出去了,前后语言即使相应,随便脱口而出,也叫做绮语
。说具义语的时候,心是真实、清明的,想清楚了才那么说,就如理如法。
从慢心起,自轻因缘,令人不信,即于现身是恶道生,一切世间轻毁之因,无所饶益,垢语绮语。如是第四垢语口业非善业道,勿作绮语,亦莫随喜,不应受行,若绮语者则非善人。
世尊教诫,绮语实际是从慢心而起的。我们觉得无所谓,夹杂了轻慢放肆,嘴巴才乱说,因此,绮语的根源是慢心。由于自己不自尊不自爱,以自轻妄动的因缘让人不信受,别人看不起、不尊重
,在现身就生在恶道了。好说绮语的人,虽然有人的身体,但实际上他的心处处受苦,已经是恶道众生了。乐说绮语成为一切世间轻毁的因,没有任何利益。这就是有垢秽的绮语。
这第四种不清净垢浊的语业不是善业道,是不好的行为,多说绮语不是往上走,而是往恶道下去,往苦趣里走。这样知道后应当发誓:我以后再也不说绮语。也不随喜他人的绮语,也不要受行各种绮语。如果说绮语就不是善人。
目前很多人跟风网络流行语言,这就非常糟糕。什么缘故呢?因为一般人的心很染污、不尊重、放肆、懈慢、任意妄为,胡乱造各种新名词、流行语。如果观察一下,那个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果,随便杜撰的绮语,这些语言出自贪欲、嗔恚、散乱、我慢、骄诳、肤浅而无所谓的心。当今时代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业因果,人们认可自由的理念,并且幼稚地把无所顾忌当成是自由,引得很多人纷纷效仿。当前大街上流行的语言,如果用心去观察,多数根本不具实义,完全是追求新鲜感,追求狂放姿态,宣泄情绪,肆意放荡的说法,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应该说现代人非常可怜,过重的心理压力无可排遣,所以就去追逐所谓的戏乐,转移被压迫的感觉。然而,绮语的宣泄却导致生活更加混乱,因此这是一个歧途。
绮语的本质是不相应语、不具义语。如果去随喜它,自己就染上了不清净的语言,此后将导致一系列的苦相,比如说话不威重,为人轻视。话说多了心不清净,状态非常混乱,无法出现智慧、信心、悲心、善心等善的状态,而且最后是往恶趣里走。
语言是心的样子,是心智的表现。语和心的关系非常近,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也就很大。如果一个人说多了污七八糟的绮语就会受染污,埋没自己的善心。当今人类之所以少有慈悲心、柔软心、体贴心、关怀心等,也是放纵语业的恶果。这个时代很难得听到智慧语、理智的语言、长远的语言或者心法相应的语言,人们多是任着一个狂心随便说,这种语言说多了心就乱了,是往恶趣里走的,所以一定要禁止。
百业经
贤愚经
贤愚经白话:优波毱提缘品第六十七
摘要: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妄,导人邪念等。大多数绮语都是依贪瞋痴而产生,无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长罪业。绮语有七种:一、辩论过失、斗讼、竞争;二、于外道论典或咒语爱乐、受持、读诵;三、被苦恼所逼的语言,如伤叹等;四、嬉笑、游乐、爱欲之语等;五、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等;六、说醉语及癫狂语;七、说邪命语
佛言,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天人爱敬;二者明人随喜;三者常乐实事;四者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者闻言能领;六者常得尊重爱敬;七者常得爱乐阿兰若处;八者爱乐贤圣默然;九者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优波毱提缘品第六十七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舍卫国里有一位梵志,名叫阿巴毱提,非常聪明、广学多闻,博古通今。他前往佛那里,请求出家作沙门,又对佛祈请道:“假如我出家修行,智慧、辩才能与舍利弗相等,我就心甘情愿出家修行,如果不如舍利弗,我就回家去。”
佛随即回答道:“你比不上他。”于是那位梵志便打消了出家修道的念头,回到自己家中。世尊在他走后对在场的众弟子说:“在我灭度后一百年中,这位婆罗门会被度化出家修道,证得六种神通,智慧高远,他教化的众生如微尘一样不可计数。”
当佛将要涅槃时,告诉阿难说:“我灭度以后,所有的经藏全部托付你,你应当好好受持,使佛法广为流传弘扬。”世尊涅槃后,就由阿难主持佛法。阿难后来也想舍身涅槃,于是就告诉弟子耶贳羁说:“等我去世以后,所有的经典法要都由你来护持。”因此又告诉他:“波罗柰国有一位居士,名叫毱提,这个居士有个儿子,叫做优波毱提。你要好好地寻找,度化他修道,日后如果你过世,可以把佛法托付给他。”
阿难灭度后,弟子耶贳羁主持着佛法,到处游行和教化世人,度化了许多人。后来到了波罗奈国,前去毱提家造访,与这位居士彼此相识,经常往来。那时居士生了一个男孩,名叫阿巴毱提,年纪还很小。耶贳羁到他家去请求毱提将这个孩子给他作弟子,想让他学道。他父亲回答说:“我刚有一个儿子,得靠他继承家业,不能让他出家。如果以后再生一个儿子,那时再给您做弟子。”
后来又生了一个男孩,名叫难陀毱提。耶贳羁又前往毱提家索要这孩子。他父亲回复说:“大儿子经营外面的事,二儿子管理家里的事,只有这样操持家业,才能使家庭兴旺。感情上实在舍不下两个儿子,不能给您。如果以后再有一个儿子,我保证将他交给您。”
耶贳羁已证得阿罗汉,三明皆已具足,能够了知人的根性,他观察这两个男孩与修道没有什么缘分,也就停止了这个想法,不再急切的请求。后来居士又生了一个男孩,容貌端正美妙,形相与众不同。耶贳羁又前往居士家讨要。
这位父亲回复他说:“孩子现在还小,不懂得侍奉,而且家里又贫困,还没有什么财物可以奉送。您暂且等等,待他长大了就交给您。”优波毱提渐渐长大,才能非常突出。他父亲交给他一些财物,让他到集市里贩卖。于是耶贳羁就到他那里,为他宣说法义,教他控制意念,用黑白石子来记数,产生善念放下白石子,有邪念时放黑石子。
优波毱提接受了耶贳羁的教导,有了善恶的念头,就用投掷石子来计数。一开始,黑石子偏多,白石子很少。渐渐地通过修习,黑白石子数量相当。不断地调整和控制心念,再也没有黑石子,全部是白石子了,善念已经深厚,以至证得了初果。
当时城里有个淫荡女人,让婢女拿钱到集市上买花。优波毱提心地质朴正直,多给了她一些花,不让她心有不满。婢女捧着花回家,淫女见后觉得奇怪,便询问婢女:“前些天买花,用的钱是一样多,以前为什么花少,今天为什么这么多?是不是你以前欺骗我少付了钱吗?”婢女回话说:“今天卖花的店家,仁慈守礼,平等地卖给我花,所以比平常多得一些花。而且那人长得英俊,非同一般,如果你见到他后,便不会有什么遗憾了。”淫荡女人听婢女这样说,便派人请优波毱提到她家来。
优波毱提克制自己没有去,那女人反复派人请他,优波毱提还是没有听从。后来那女人和王室的子弟私底下有了勾搭,那女子贪图他各种宝物做成的衣服,贪利忘义,就把王家子弟杀害隐藏起来。王室家四处搜察,在她家里被找到,随即抓住那个女人,斩断她的手脚,割掉耳朵鼻子,把她悬挂在高高的柱子上,竖立她的家中。
那女子虽然身受如此酷刑,但还没有死去。优波毱提前往她那里,那女人对他说:“以前我容貌端正的时候,你不肯来相见,现在我已经成了残废,有什么可看的呢?”优波毱提当即对她说:“我并非因为贪爱美色而来,而是因为怜悯你才来到这里。”因此优波毱提就为她宣说四种无常法:此身不净、苦、空、无我。逐一地进行审视观察,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而愚痴的人却由此妄生种种贪着。女人听完法后,得到法眼净,优波毱提则获得阿那含果。
后来耶贳羁再次到居士家中,向他索要优波毱提,做自己的沙弥,居士奉教把优波毱提送给耶贳羁,于是带他到自己的精舍,为他传授沙弥十戒,年满二十岁后,就为他授比丘戒,在白四羯磨结束后,获得阿罗汉果,完全具足三明六通,言辞巧妙,能开演无穷法义。便聚集大众,想为他们演说佛法。
当时魔王波旬在大众聚会的地方,天上降下金钱,众人都抢着捡钱,竟然不再听闻佛法了。到第二天,优波毱提又集合大众宣讲法义,波旬又降下种种花蕊,来扰乱众人的心。第三天,优波毱提再次召集众人,魔王波旬便变化为一头大象,全身呈蓝琉璃色,口中有六颗牙,每颗牙上有七个浴池,浴池中有七朵莲花,每朵莲花上有七个仙女,这些仙女都在莲花上唱歌跳舞。
这头大象就在大众旁优哉游哉地漫步,人们忍不住侧头观看,注意力不在听法上。到第四天优波毱提还是召集大家说法,魔王又变化成一个端正美妙的女子,站立在尊者身后,众人专注在她的美色上,却忘了听闻佛法。
于是尊者立即把那女子变化成白骨,众人见此情形,才专心听尊者说法,证果的人很多。尊者原本有一只狗,天天在它耳边,悄悄地为它说法,这只狗命终后,投生在第六天,同魔王波旬共坐在一个座位上
。(😜)
魔王心里想:“这位天尊大德,竟然与我等同,不知他前世从哪里死亡,而转生在这里?”当即观察他的来历,发现是从狗身转变而来。“这个沙门,竟然这般凌辱我!”魔王远远地窥伺尊者,待尊者入禅定后,就拿着一个宝冠,戴在尊者的头上。尊者出定后,感到头上有冠,当即就作观察,知道是波旬所为,就用神力召感魔王前来。
尊者把狗的尸体变化成一个装饰品,对魔王说:“你送给我一顶宝冠,我很感谢你馈赠的好意,如今我把这个首饰送给你,以表酬谢。”魔王接受后,便返回天上,却发现自己戴着的竟然是条死狗,心中不禁十分厌恶,想要把它褪下来,他用尽了神力,还是不能除去它。
(于是魔王)又拜见帝释天主,恳求帮他除去这不清净的东西。帝释告诉魔王:“只有给你戴上的人才能把它拿下来,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帮你除去。”于是魔王又到处去请求各位天王直到梵天王,对他们说尽好话,希望能替他除掉这一秽物。
他们的回答也和帝释一样,不是他们的能力所能办到。实在没办法,魔王只好来见尊者,对他说:“佛真是大德之士,慈悲心广阔无边,而声闻人实在是凶狠可畏。以何为证呢?我从前率领着十八亿魔兵,围攻菩萨,想要破坏他的修道,但他依然心怀慈悲,不怨恨我。如今我只是稍稍冒犯了你,就被折磨成这样子!”
尊者回答:“确实是这样的,佛相比于我,实在要胜过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就像须弥山与芥子相比,像大海之水与牛脚印之水相比,像狮子王与狐狸相比,大小的差别实在不可企及!”尊者对魔王说:“我生在后世,没有见过如来,听说你有神力能变成佛的形象,不妨为我变化一下,我很想瞻仰。”
魔王答复说:“我现在就变现佛身,你千万不要行礼!”尊者回答说:“不行礼。”于是魔王就变作佛身,身体高达一丈六,紫磨金色,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光明晃耀,胜过日月的光辉。尊者心中满怀欣喜,便上前去稽首行礼。魔王赶忙恢复原形,对尊者说:“刚才说好不行礼,为什么现在又顶礼呢?”
尊者回答:“我只是向佛行礼,又不是向你行礼。”魔王重新对尊者赔礼道:“恳请您怜悯我,把这条死狗除去!”尊者告诉他:“你只要生起慈心,不起恶念,护持众生,这死狗就会变成宝饰。如果心怀着恶意,则会变成狗尸。”魔王波旬因为害怕的缘故,就一直发善心。尊者成道以后,经他度化而获得四果的人,每人用一根筹计算,每根筹四寸长,这样的筹堆满一间长、宽、高均达六丈的房子。
于是众人对尊者说:“尊者的福德实在是博大,度化的众生实在难以计量!”尊者告诉他们:“我还是畜生的时候也度化众生,使他们得到圣果,何况今日!
”与会大众于是问道:“不知尊者前世是如何度化众生呢?”
尊者便告诉他们:“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座仙山,有五百位辟支佛居住在山中。当时有一只猕猴每天都来供养,并拜见他们的仪容姿态。后来这些辟支佛们都涅槃了,又有五百名梵志接着在这里居住修行。这些梵志们有的供奉日月,有的供奉火神。供奉日月的人,翘着脚向着日月,供奉火的人,不论早晚一直燃着火。
而那个猕猴见到翘着脚的,便把他的脚拉下,见到他们燃火,便把火灭掉,接着猕猴就端身正坐而观修。各位梵志看到它这样,互相交头接耳说着:‘这个猕猴,应是在为我们示现修行威仪啊!’于是立即各自调整身姿,谛观诸法真理,渐渐地心开意解,都获得了辟支佛道。当时那只猕猴,就是现在的我!。”
与会众人又问:“不知因为什么因缘受猕猴身
?”尊者告诉他们:“过去九十一劫以前,有毗婆尸佛出现在世上。一群比丘在波罗奈国的一座仙山中居住,当时有位罗汉比丘登上山顶,脚下轻快,跑得非常迅疾。
有一位年轻的修道人见此情景,忍不住脱口而出:‘此人跑起来轻飘迅速,真像只猕猴。’由于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中一直作猕猴。
因此,所有的四众弟子,都应守护自己的口舌,不可随意胡言。
”
尊者优波毱提宣说这些法时,一切与会大众,有的得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有种缘觉善根的,有的发了大乘心得到不退转位,不可称计。信受其教,欢喜奉行。
附原经文;
优波毱提缘品第六十七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一梵志。字阿巴毱提。聪明广学。探古达今。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因复启曰。若我出家。智慧辩才。与舍利弗等者。情则甘乐。若当不如便自归家。
佛寻答曰。卿不如也。时彼梵志。止不学道。还归其舍。世尊于后。告众会言。我灭度已。一百岁中。此婆罗门。而当染化。逮成六通。智慧高远。教化众生。其数如尘。
佛涅槃时。告阿难言。我灭度后。一切经藏。悉付嘱汝。汝当受持广使流布。世尊既灭。阿难持法。阿难后时。复欲舍身。告弟子耶贳羁言。我去世后。所有典要。汝当护持。因复告曰。波罗柰(龙藏为[木+柰])国。当有居士字曰毱提。此人有子。名优波毱提。卿好求索。度用为道。卿若寿终。以法付之。
阿难灭已。此耶贳羁。奉持佛法。游化世间。所度甚多。复至波罗柰(龙藏为[木+柰])。往造居士。与共相识。数数往来。其彼居士。生一男儿。字阿巴毱提。年在幼稚。于时耶贳羁。往从索之。欲使为道。其父答曰。始有一子。当绍门户。不可尔也。若后更生。便用相给。
后复生男。子字难陀毱提。耶贳羁复往从索。其父报言。大子营外。次子营内。于其家居。乃可丰隆。情中恋惜。未能相许。若后更有。信当奉惠。
此耶贳羁。是阿罗汉。三明具足。能知人根。观此二儿。与道无缘。亦自息意。不殷勤求。时彼居士复更生男。颜貌端妙。形相殊特。时耶贳羁。复往从索。
其父报曰。儿今犹小。未能奉事。又复家贫。无以饷送。且欲停之。须大当与。年渐长大。高才器盛。父付财物。居肆贩卖。时耶贳羁。往到其边。而为说法。教使系念。以白黑石子。用当筹算。善念下白。恶念下黑。
优波毱提。奉受其教。善恶之念。輙投石子。初黑偏多。白者尠少。渐渐修习。白黑正等。系念不止。更无黑石。纯有白者。善念已盛。逮得初果。
时彼城中。有淫女人。遣婢持钱。往从买华。优波毱提。心性质直。饶与其华。不令有恨。婢赍华归。淫女甚怪。问其婢言。前日买华。用钱一种。往何以少。今何以多。将无前时相欺减乎。婢答之言。今日华主。慈仁守礼。平等相与。所以饶获。又复其人。形体殊妙。大家若见。没不有恨。淫女闻之。遣信请唤。
优波毱提。自抑不往。又复延召。终不从命。于时淫女。与王家儿。而共交通。贪其衣服。众宝所成。利兴义衰。杀而藏之。王家搜觅。于其舍得。寻取淫女。斩截手足。劓其耳鼻。悬于高标。竖置家间。
虽荷此苦。然未命终。优波毱提。往到其所。淫女谓言。往者端正。不肯相见。今日形残。何所看乎。寻即对曰。吾不爱色。而来至此。用相怜故。来到此耳。因为宣说四非常法。是身不净苦空无我。一一谛察。有何可恃。愚惑之徒。妄生染想。淫女闻法。逮法眼净。优波毱提。成阿那含。
时耶贳羁。复从居士。索此少年。用作沙弥。奉教持与。将至精舍。授其十戒。年满二十。便授具足。四羯磨竟。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皆悉满具。言辞巧妙。所演无穷。便集众人。欲为说法。
时魔波旬。于会处所。而雨金钱。众人竞拾。竟不闻法。于第二日。复集大众。魔雨华鬚。以乱众心。于第三日。复集大众。魔王便化作一大象。绀瑠璃色。口有六牙。其一牙上。有七浴池。其浴池中。有七莲华。一莲华上。有七玉女。斯诸玉女。皆作妓乐。
其象优游徐步会侧。众人顾目。情不存法。于第四日。复集大众。魔王复化作一女人。端正美妙。侍立尊后。众人注目。忽忘法事。
于时尊者。寻化其女。令作白骨。众人见已乃专听法。得道者众。尊者本来。有一狗子。日日于耳。窃为说法。其狗命终。生第六天与魔波旬。共坐一床。
魔王思惟。此天大德。乃与我等。为从何没。而来生此。寻观察之。知从狗身。彼沙门者。相辱乃尔。遥伺尊者入禅定时。持一宝冠著其头上。既从定起。觉顶有冠。寻便思察。知魔所为。即以神力感魔使来。
化其狗尸。令似髴饰。而告魔言。汝遗我冠。深识来意。今以髴饰。用相酬赠。魔王受已。便还天上。而见所著。乃是死狗。心中厌恶。而欲去之。尽其神力。不能令却。
复诣帝释。求除不净。帝释报言。其作此者。斯人能舍。非是吾力之所任施。魔王复去。广问诸天乃至梵天。向之嘉言。愿除兹秽。
各答如初。非力所办。事不获已。来诣尊者。而谓言曰。佛实大德。慈心无边。诸声闻辈。诚为凶忌。何以验之。我乃昔日。将诸魔兵凡十八种。攻围菩萨。欲败其道。犹怀慈悲。不以为怨。我今小触。相困乃尔。
尊者答言。理实如是。佛之于我。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须弥山比彼芥子。如大海水方于牛迹。如师子王喻于野干。大小之形。实不相及。尊者语魔。吾生末世。不见如来。闻汝神力能化作佛。试为一现。我欲观之。
魔王答言。我今化现。慎莫为礼。对曰不礼。是时魔王。化身作佛。躯体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赫弈。喻倍日月。尊者欣悦。便前稽首。魔还复形。语尊者言。向云不礼。今作礼何。
尊者答言。我自礼佛。不礼于汝。魔复谢曰。唯愿矜愍。却此死狗。尊者告曰。汝起慈心。拥护群生。则此死狗。变成宝饰。若怀恶意。则作狗尸。魔以畏故。恒发善想。是时尊者。成道已后。所化众生。得四果者。一人一筹。筹长四寸。如此之筹。满于一房。房高六丈。纵广亦尔。
于是众人白尊者言。尊者福德。实为弘博。化度群萌。不可称数。尊者告曰。吾为畜生时。亦化众生。使得圣果。何况今日。众会白言。不审先世。所度云何。
尊者告曰。乃往过去。波罗奈国。有一仙山。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时有猕猴。日来供养。奉觐仪容。诸辟支佛。后尽徙去。复有五百梵志。续在中止。诸梵志等。或事日月。或复事火。事日月者。翘脚向之。其事火者。朝夕然之。
时彼猕猴。见其翘脚。便取挽下。见其然火。便取灭之。猕猴于时。端坐思惟。诸梵志见。自相谓言。此猕猴者。将为我曹示兹威仪。寻各整身。谛察真理。心意开解。尽得辟支佛道。彼猕猴者。我身是也。
众会复白以何因缘。受猕猴身。尊者告曰。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有诸比丘在波罗奈仙山中住。时有应真。登上山巅。放脚轻疾。有一年少道人。而作是言。彼行飘速。正似猕猴。由此因缘。五百世中。常作猕猴。以是之故。凡有四辈。应自护口。勿妄出言。
尊者优波毱提。说此法时。一切大会。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种缘觉善根者。发大乘心逮不退者。不可称计。信受其教。欢喜奉行。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讲记
接下来讲的是绮语的果报,它的异熟果和前面的都一样。
绮语的果报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如果说绮语,也会先堕入地狱、旁生和焰魔界当中。在获得人身之后,以余业感召,会有二种果报:一个是说的话不真实、没有意义,另一个是所说的话没有确定性,非常不可靠。
以前说绮语的人,今生第一个果报是“言不真正”。他说的话非常不真实,而且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意义,内容很不实在。
第二个果报是“所言无定”。他的话没有任何确定性,非常不可靠。就像我们有些人,虽然说了很多,但是他们想变就变,让人根本没办法信任。有时候他们的话整个前因后果都是矛盾的,今天这么讲,明天完全又是另一套。但是,我们当中也有一些人,始终言而有信,任何时候只要他说了,必定就会说话算话,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两种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应该也是前世不同因缘导致的。
其实,我们从自己现在的语言上,也能观察出自己以前是不是说妄语、绮语、恶语或两舌的人。观察之后,有些人可能就会明白了为什么别人不信任自己,这里面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九课
1.请列举《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提到的七种绮语。
2.请解释什么是绮语。
3.在念诵或闻法时夹杂绮语有何过患?你有没有这样的行为?今后你打算如何行持?
4.绮语有何果报?
5.断除绮语有何功德?
在四种语不善业中,妄语、离间语和恶语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绮语。
有些人认为说话啰唆就是绮语,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绮语的范围非常广,在很多经论中对此都有宣说。
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绮语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等。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中提到了七种绮语:一、依不善意语,以烦恼心说的语言。
二、无义语,没有意义或无关紧要的语言。
三、非时语,语言虽然有意义,但说的时间不恰当。前一段时间我们开会,本来应该轮流发言,可是有个人一直不停地说,结果别人都没办法发言。这样非时说话不是很好,人应该把握好说话的时间和分寸。
四、恶法相应语,一切与不善法——唱歌、跳舞、战争等——相应的语言。
五、作语。六、不作语。
七、无作语 7。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提到七种绮语:
一、斗讼竞诤语,宣说斗争、诉讼、竞争的语言。
二、恶咒术语,如对婆罗门的论典和咒语以爱乐心受持讽诵。
三、苦所逼语,为痛苦所逼迫而发出的语言。四、戏笑游乐语,戏笑、游乐、歌舞、影视方面的语言。
五、处众杂语,在大众场合说世间的杂语。
六、颠狂语,犹如心识不正常者发出的迷乱的语言。
七、邪命语,为得到名闻利养而说的五种邪命之语。
根据这些经论的观点可知:从狭义来讲,吃喝玩乐等与佛法和解脱无关的语言属于绮语;从广义来讲,不仅如此,连妄语、离间语、恶语也都包括在绮语中。
7《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绮语之)作不作相无作相者。如前杀生中说。”据此,特摘录此论在杀生中对作、不作、无作的解释:“又作不作相无作相者。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不作事。彼作事共起。虽作业灭而善无记法相续不断。问曰。云何不作而名为业。答曰。以能与作事作因与作果事作因。……如自在人口敕令杀。仙人嗔心欲杀众生。受敕使者依自在人口敕而杀。信仙夜叉依仙嗔心而杀众生。彼自在人及仙人等作杀生因。使人及夜叉身业成时。彼自在人及以仙人俱得成就不作身业。又如受戒人临受戒时身动口说。及受戒时默然而住。身口不动。师羯磨已。彼人成就无作身业。此亦如是又如口业事。而口不言但动头眴目奋眉举手如是等相表前事者。亦得成就不作口业。又应身作业。而身不动口说种种身业方便。彼事成时亦得成就不作身业。”
大家很有必要学习绮语的道理,并以此观察自己的语言,之后断除一切绮语。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诵经、念咒非常困难,始终完成不了任务,我不相信这些人一点时间都没有,其实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说绮语上了。藏地的修行人修持善法很精进,平时很少说废话,因此念完一亿遍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各位佛友能像他们一样断除绮语、精进修持善法。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所谓绮语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之语。佛陀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因此,如果要开口说话,必须事先详细观察、深思熟虑,否则,未经观察就随口乱说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绮语。这样的绮语对自他都不利,会导致今生来世的不悦意果报。
有些人本来并不坏,可是一遇到人就说个不停,因为没有守护自己的语言,导致别人对他不信任。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一群人首先互不相识,其中的一个人站出来讲话,如果他的语言很得体,当下会赢得众人的尊敬,人们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的语言颠三倒四,一点意义都没有,当下就会被众人轻视,得不到众人的信任。因此我们说话一定要慎重。
如果在大众场合中不经详察随口乱说,这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过失非常大。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想到:这样说会不会让别人产生误解,会不会让别人伤心,会不会让别人退失信心。藏地的智者说话特别注意,如果没有特殊必要,一般不会揭露别人的过失。今后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不管在大众中发言还是私下与人交谈,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疯狂者一样喋喋不休说了半天,不但没有实义反而伤害了听者。
以上介绍了什么是绮语,大家应该这样理解。有人问一位法师:“客套话或赞美别人的话是不是绮语?”那位法师说:“这个不算。绮语是欺骗众生的花言巧语,没有欺骗他人就不是绮语。要是让他上当吃亏,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就是绮语。还有,电视和电影里表演的杀、盗、淫、妄都属于绮语。”我想他可能是没有详细观察而说的,实际上绮语有特定的定义,不能随便解释。
下面我们分析绮语的过患。在一切绮语中,以在闻法或者念诵仪轨、咒语时胡言乱语、东拉西扯的罪过最为严重。闻法时本应一心专注,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我听说有些菩提学会的学员听课时吃东西、发短信、接电话,这样很不如法。现在菩提学会只是在周六、周日上几堂课,每堂课最多一个小时,在一个星期中,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难道这几个小时都不能完全用在佛法上吗?拿关手机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重视闻法,那他在一个星期里关几个小时手机完全没问题,再忙的人也可以做到。在我们学院,由于法师经常强调闻法规矩,大家听课都很如法,外面的很多居士由于不太懂这些道理,所以有很多不如法之处,希望这些人今后要注意了。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诵仪轨、咒语时本应专心,可是由于现在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在念诵仪轨时废话连篇,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闹、交头接耳
,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 8,或者做喝茶、闲聊等种种非法行。这样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时代,僧团的法规还不算特别松懈,现在僧团的法规真的是很松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对念诵特别认真,从早到晚都不说话,但现在的有些僧人却不是这样。前一段时间,我听说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念经,本来早上天一亮就该念经,可是他们一直不起床,直到吃午饭时才起来,吃完午饭后,要么喝茶,要么聊天,要么玩耍,要么发短信,经念得很不如法,施主们都很不高兴。
提到喝茶聊天,听说有些居士经常去茶馆喝茶。我觉得如果比较累,偶尔去茶馆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泡在茶馆里就没必要了。有些菩提学会的道友对听课不重视,敷衍了事地听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不研讨法义就直奔茶馆而去,在茶馆里呆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还长
,这样不是很好。无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我们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的法,还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
8 以前藏地个别的出家人有吸鼻烟的现象,我小时候曾见过有些出家人吸鼻烟:用指甲从烟壶里挑一点烟末送入鼻孔,然后惬意地吸几下。吸鼻烟也是有过患的,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讲过吸鼻烟的过失。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
前一段时间,我家乡一位名叫森德的出家人到学院参加普贤云供法会,那几天他住在我弟弟家里,在整个法会期间,他一句闲话都不说,唯一念诵仪轨和咒语。法会期间,我到弟弟家里去办事,见到他一边用转经轮一边念经,我向他打招呼:“你来了?”他向我点点头示意。法会结束后,我问他:“你是不是念经时都止语?”他说:“是这样的。”后来我想起来,他从前念经也是这样:小时候,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一次我家乡举办大型娱乐活动,当时乡领导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参加,虽然森德对此没有兴趣,但也不得不去。当时我和他住在一个帐篷里,虽然外面有赛马、射箭等各种娱乐活动,但他从来不去观看,一直住在帐篷里止语念经。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他的行为一直都没有改变。
其实,在念诵时本来就应该止语,这样念诵的功德才大,如果夹杂闲言碎语,功德就不大了。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讲了一个公案:明朝总兵戚继光常念《金刚经》,当他镇守苏浙的三江一带时,一夜梦见一位阵亡的兵士对他说:“明天我遣妻子来拜见您,求您为我诵经一卷,使我脱离冥道之苦。”第二天,果然有一妇人哭哭啼啼地来求见戚继光,恳请他为亡夫念一卷《金刚经》,戚公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次日清晨,他就为那位兵士诵经回向。当天夜里,戚公梦见那位兵士对他说:“承蒙您为我诵《金刚经》,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为经中夹杂了‘不用’二字。
”戚公觉得奇怪,仔细回想,才记起诵经到一半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自己远远见了,挥手示意令拿回去。当时口中虽然没说,但心中起了“不用”的念头
。第二天早晨,戚公事先把门关好,至诚诵经回向,夜里又梦见那位兵士前来道谢,说已经获得超度了。莲池大师说,这件事是他听一个叫东林的僧人说的,东林很诚实,很有道行,绝不会妄语,因此这件事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按照这个公案来看,念经时连起个杂念都不行,这个要求对一般的人也许有点高了,但最起码我们在念经时不要说杂话
,否则,如果口中念一句“嗡吗呢叭美吽”,然后夹一句“不吃”,或者念一句“嗡啊吽班札尔格热巴玛色德吽”,然后又夹一句“不喝”……这样念诵功德肯定不大。当然,如果是长期念诵,一直止语有一定的困难,但平时的短期念诵无论如何一定要止语。(止语也要分场合,有些发心的道友不仅念诵时止语,连负责人和他沟通时也不说话,只是用身体的姿势来表示,这样也有点过头了。我觉得该说话时还是要说,如果所有的发心人员都不说话,那我讲课时也不开口,只用各种姿势作表示
。)
此外,如果在念诵经咒时讲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抢劫、商业,评论女人的好坏和财物的贤劣,或者闲扯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就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 9。”依靠这些绮语会产生贪嗔的分别念,进而断送自他念诵的善根,这样过失非常大。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我们在听课或念经时,如果旁边有人说一些无关的语言,则自他的心都会被这些语言所转,最终自他的善根都会被毁坏。
9 这是藏地的一个谚语,意思是:胡说八道的嘴就像恶业的仓库一样,什么恶业都能造得出,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最终会变成争讼之因。学院的有些人就是这样,由于不观察自己的语言,经常说是非,当管家调查是非的来源时,拼命辩解也无法解释清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平时没事时不要话太多,如果非要说话,应该说与佛法和解脱有关的语言,这样天人和护法神都会欢喜护持,如果说贪嗔痴等非法的语言,不仅人听了会讨厌,连非人也会讨厌。
**《缁门崇行录》**里有一个公案:宋朝的光孝安禅师曾担任清泰寺住持,一次他在定中看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的时候,有天神护卫并恭听他们谈论,一段时间后天神便离去了,不久听到恶鬼在旁边谩骂他们,并扫除他们走过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询问二人,方知他俩最初讨论佛法,所以天神护卫倾听,接着谈论家常,所以天神便离去了,最后谈到财物供养,恶鬼也不屑地唾骂他们。禅师知道此事后,终生不再谈世俗琐事。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如理行持善法,会感召善神的护持,如果一个人做非法的行为,不仅善神不会护持他,连恶鬼也会厌弃他,有正见的人当然更不会恭敬他。
既然绮语的过患这么大,那什么样的人爱说绮语呢?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懈怠懒惰、放逸散漫、贪嗔强烈、如鹦鹉般喜欢言谈、心口不调顺的人爱说绮语。
人和人的差别确实很大:有些人对世出世间的高尚道理兴趣浓厚,喜欢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而不喜欢说非法的语言,一涉及到是非长短之事,马上主动转变话题;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高尚的话题毫无兴趣,特别喜欢谈论无聊和下流之事,一听到是非就兴趣十足:“等一等,我先说几句。你们不知道啊,这个人特别坏,我知道他的很多过失……”那时他兴头十足,抢着说话,就像有些喇嘛急着参与辩论一样
。
人的语言与宿世的串习有关。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习气,特别爱说他人的过失:在一个僧团之中,如果有一百个人做善事,他从来都不说,但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坏事,他马上就大肆宣扬:“这个出家人太坏了,这所寺院的出家人都是如此。”我觉得这种人非常颠倒:既然你承认一个人干坏事,那也应该承认一百个人做好事,为什么你对坏事大谈特谈,而对好事却闭口不谈?而且一个人干坏事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干坏事,为什么要以一个人来否定所有的人呢?
如果对比绮语和非绮语,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语言。何谓绮语?《阿毗昙心论》中说:“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何谓不绮语?《舍利弗阿毗昙论》中说:“若人应时语、真实语、有义语、调伏语、寂静语、顺时善语,是名不绮语。”绮语和非绮语的好坏可谓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应舍弃具过患的绮语,以具功德的非绮语进行交流,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一个人的意乐决定了他说什么样的语言,由此又会带来不同的后果。生活和修行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如果自己把一切都看作逆境,那即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和地狱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都看作顺境,那即便身处地狱,也会像在天堂一样。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一头老牛掉入一个深坑,主人发现后,觉得要把它救上来很困难。主人想:如果这头牛还年轻,救出它还值得,可是它已经老了,救出来也没有用了。于是主人便不管它了。那是一个很深的大坑,当地人都往坑里倒垃圾。老牛伤心地想:这些人真没良心,我年轻时为他们服务,现在我遇到困难,他们不但不救我,还要往我身上倒垃圾。它越想越生气,用头使劲撞坑壁。后来它冷静下来,觉得既然已经如此,也没必要再给自己增加烦恼。后来老牛翻开垃圾,居然找到很多吃的东西,于是它以此维持生命。老牛把人们倒的垃圾踩在脚下,把坑一点点填满,终于有一天,这个大坑被填满了,老牛也高高兴兴地出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哪怕身处再大的逆境,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也能将其转化为顺境。比如下大雪,悲观者想:下雪太冷了,怎么办啊?而乐观者则想:雪花纷飞,多漂亮啊!要是有照相机拍个雪景就好了!或者想:下雪挺好的,空气新鲜,不容易昏沉。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当遇到违缘时,如果能换一个角度,从违缘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就会使违缘转化为顺缘。看人也是这样,对任何一个人,如果从不好的方面看,会觉得他浑身都是缺点,又丑又脏又坏,如果从好的方面看,也会发现他具足很多优点。这里对相关的道理略作发挥,下面回到绮语这个主题。
如果与好说绮语之人交往相处,将断掉自己的善根,最终自己会被引入恶趣
。《入行论》中说:“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
(若与凡愚交往,必然会导致自赞毁他,以及喜好谈论世间享乐、无义事、不善事等诸多过患。)所以,恶友的影响确实很大,能很快摧毁自己的善根和道心。一个人要向上走,一百个好人拉都很困难,可是要向下滑,一个恶人就能把他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该远离恶友。我看过宗喀巴大师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文》,大师发愿:刹那亦不随恶师恶友增上而转!
我们也应如是发愿。
发愿非常重要,平时做完念经、顶礼等善法,都要以这些善根发愿:愿我的相续中一刹那也不产生世间的分别念,愿我的所作所为悉能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愿我早日产生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愿我生生世世不害任何众生,愿我的善根尽快成熟并利益到众生,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光明,等等。尤其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更要注重发愿,白天晚上都要想:愿我死后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他们的加持下,相续中遍满普贤行愿的如海功德,之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不仅心中这样发愿,口中也要这样说,这都是对治恶业、生起功德的办法
。
世间人很可怜,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一句有意义的话也说不出来,说的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尤其是有些老人话特别多,法王如意宝也常说老年人爱说废话,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老人。按理来讲,老人气血不足,不应该说很多话,可是有些老人偏偏很啰唆,这样不是很好。《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公案:以前有七个老人从远方来到舍卫国,他们苦苦哀求佛陀让他们出家,世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昨天有一个老人对我说:“好多寺院都不收老人,你们这里收不收老人啊?”我说:“我们这里收是收,但你有没有房子?”他说:“房子应该是上师您老人家安排,如果您不安排,那怎么能叫上师呢?”也许他认为上师是招待所的负责人。)七个老人出家后不精进办道,整天谈论以前的事,而且大声说笑,影响其他比丘的修行。世尊知道后告诫他们:“世间人以五种事而自恃:一是青春年少,二是相貌端严,三是身体健康,四是金银财宝,五是种姓高贵。这五种法你们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还多言世事、大声戏笑呢?”世尊又为他们宣说了人身无常坏灭、老病死苦的教言。听了佛的开示,七个老人顿时心开意解,获得阿罗汉果。
所以人老了确实没必要说很多话,应该把所剩不多的光阴用于修行。出家人就更没必要说很多话了。不过有些出家人很颠倒,特别爱说以前的事:“我以前长得什么样”、“我以前是波浪发型(这些人现在不要说波浪,头上连‘一滴水’都没有了)”、“我以前有多少钱”、“我以前特别能干”……其实你出家之前再怎么样,现在都过去了,谈论那些还有什么用呢?
人们常说:“一切语言均是由欲望而说。”所以绮语大多是自赞毁他的语言。这样的绮语会导致贪嗔之心强烈、懈怠懒惰等许多过患。尤其对修行人来说,绮语会令念修的功德大打折扣。邬金莲花生大士曾说:“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在《宝积经》等经中也宣说了绮语的诸多过患。大家应该多看这方面的教言,要对绮语的过患产生深刻的认识。
我们经堂里到处都贴着“止语”,这都是在提醒大家尽量少说废话。因此,以后在开法会的时候,大家最好从头至尾不杂其他语言,如果做不到完全止语,至少也要在一座修法期间止语。比如念上师瑜伽,前面的仪轨念完后,中间念诵莲师心咒,之后观想莲师融入自己心间,最后作回向,在这之间都不能说话。听课也应如此,从课前的加倍咒到最后的《普贤行愿品》之间都不能说话,直到回向完毕后才能说话
。
绮语有何果报呢?因为绮语是以贪嗔痴而产生的,所以其异熟果报是堕入地狱、饿鬼、旁生。如佛经云:“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其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令众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生生世世爱说绮语。佛经中说:“(绮语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信,二者语不明了。”现在有些人说话别人不相信,语言也没有条理,这就是因为他们前世绮语说得太多,这些人如果继续说绮语,来世还会感受这些不悦意的果报。《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意思是,多说绮语会令心情烦乱,破坏自己的梵行,障碍自己获得解脱。
与之相反,如果断除绮语,则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利益:生生世世会转生于贵族之家,受到众人拥戴,说话前后连贯,语言不会有过错,能言善辩,与正法不相违,所说之语犹如蜂蜜一般相合众人心意。
经论中讲了很多断除绮语的功德。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欲广多闻,为人所信受,是故当至诚,不应作绮语。”也就是说,断除绮语可获得广闻博学和为人信受的功德。《大集经》中说断除绮语有十种功德:一、天人爱敬。二、明人(即智者)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悉能领受。六、常得他人尊重爱敬。七、常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其他经中说:“设若能断除,无义诸绮语,恒时讲正法,彼士转善趣。”《正法念处经》中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四种语不善业,如果一一问大家:有没有说过妄语?有没有说过离间语?有没有说过恶语?有没有说过绮语?可能每个人都会点头承认。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四种语恶业。对每一个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学习这些因果方面的道理,否则,即使你天天念佛,即使阿弥陀佛的威力再大,如果自己相续中的罪业没有清净,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像有的领导虽然很想解救犯人,但如果犯人的罪太重,领导也很难帮得上忙。因此,站在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些因果之理,然后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发誓以后再不造恶,之后再精进念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
前行系列 4
5
甲二、业因果修法
分三:一、观察应断恶业;二、观察应修善业;三、观察一切业之自性
乙一、观察应断恶业
分二:一、观察业差别;二、观察果差别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显示因果的修法:一、应断恶业;二、应修善业;三、一切业之自性。其中应断恶业分为业与果两分。
丙一、观察业差别
分二:一、由造积门观察十种恶业;二、由等起门观察自性恶与相应恶
丁一、由造积门观察十种恶业
首先,恶业有无边无际之多,然而一切由造积门统摄的话,可摄于身三恶等十恶中。
观察造业的途径只有三种,要么心中分别,要么口里言说,要么身体造作,然后在三门造业的方面,抓住那些极根本、极重大的罪业类型,这样就摄在十个大重点当中。
身体门造作的方面,抓住杀、盗、淫三大重点;由口造业的途径,抓住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四个重点;从意念门造作的途径上,抓住贪、嗔、邪见三个重点,这样子就摄住了根本。也就是说,虽然恶业的类型无量无边,一开始也没有办法去把握,但是用一个根本归摄法,摄在十个恶业当中,就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因为一旦抓住这十大重点,断除它、修十种善业的话,就会发生极大的义利。
这样在初学的时候就非常好把握,而且这当中摄尽了无量无边恶业的根本或者重点,这样又简要,又具根本性,就成为学习的道路。那么,一开始专门地去学这十个恶业,认识每一个恶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等等,按照《言教》所说,去观察这些业的差别。这是第一个途径,由造积门认识恶业的差别。
丁二、由等起门观察自性恶与相应恶
发起业者为三毒,《中观宝鬘论》云:“贪嗔痴三毒,及发业皆恶。”故称三毒为自性恶,其发起诸业为相应恶。
这里观察的途径要抓住根本与枝末,或者源头与流现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到缘起的法则,当根本是恶的话,出现的枝末就是恶,源头是恶的话,一切的流现就是恶。那么这样,就按照《言教》的指示——根是毒,枝叶花果都是毒的这样一个途径来认识。
这里的根本或者源头就是等起。恶业的发起者是贪嗔痴三毒,从这里就要认识到,假使心里起的是贪欲、嗔恚和愚痴,当然性质就是恶的,它叫“自性恶”;与之相应而起的各种身口意的造作,就是“相应恶”。以根本是恶,枝末一定是恶;源头是恶,流现一定是恶;根是毒,一切出现的都是毒,按照这样子来观察恶业的差别。也就是,从本与末、源与流会发现,观察造作的过程的时候,会认识到有所谓的自性恶与相应恶,也就是前头起动的时候是一个恶心,它就是自性恶;以之带起的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就是相应而起的恶,这样子认识两大差别。
再下来就要去观察,所谓的“自性恶”是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心里假使起的是贪烦恼,这是性恶;起的是嗔烦恼,这也是性恶;或者处在愚痴烦恼中,这也是性恶。接着还要知道,如果根源上处在三毒烦恼的状况中,已经是自性恶的话,即使外面再怎么做善的假相,比如口里说得如何好,身体的表演如何地庄严,如何具有贤善相,也全部都是恶。这样就看到,总之,由三毒所发起的所有的行为全数都是恶。
既然三毒烦恼是自性恶,而且,它决定着所有造作的善恶体性,因此,一定要去观察烦恼是怎么回事,这又要知道烦恼怎么起来,才好防护。那么,对此要抉择两个方面:一、发起烦恼的作者;二、烦恼怎样随境而生。
一、发起烦恼的作者
发烦恼者,依教典的观点许为思心所,按口诀的观点说是分别心。
发起烦恼的作者,按照教典的观点说是心所中的思心所。按照口诀的观点就是指心王中的第六分别意识。也就是说,心在怎样非理作意,它一直在想着这个是可爱的,那就会起贪烦恼;心在分别“这个不可爱,我非常不想要,这个如何如何”,作一些下劣想,作一些不满意想、不可爱想的时候,就会出现嗔恚烦恼;或者心里一直在计执这些是常乐我净,那就起愚痴烦恼,就像这样,是按照分别而起烦恼的。
二、烦恼怎样随境而生
烦恼需依境生,也就是依可意境生起贪欲,依不可意境发生嗔恚,依中庸境产生愚痴。
通常说,烦恼依靠三种因缘发生:一、烦恼随眠,就是潜伏在相续中的烦恼种子;二、顺生烦恼之境,也就是顺着会生起贪烦恼的境等等;三、非理作意。现在抓住“境”这个重点,也就是烦恼不会独立而起的,一定是依着境来生的,换句话说,依着境缘才会起这个烦恼,具体就是以三种境缘起三种烦恼。遇到可意境,发生贪欲烦恼;遇到不可意境,起来嗔恚烦恼;遇到中品境,发生愚痴烦恼,要这样地了解。
当我们遇到可意境的时候,心会动起来。很可爱的五欲,符合我的心,欲就在动,心就附著在上面,不肯离开,这个就是贪欲。也就是凡夫按照自己的习性,凡是符合心意的就想要,就好像碰到可口的食物,特别想多吃,在上面流恋不舍、品味不已,这种就是贪欲。那么,以味推到一切的人事物、一切的五欲上面,都有这么一种状况。这里要观察的就是,凡是碰到可意境的时候,以这个因缘一聚合,只要非理作意一动就要起贪。接着相反面,凡是遇到不可意境的时候,心会起厌恶感,不想要,不愿意他在旁边,或者拒绝、排斥、憎恶,像这样就是起嗔恚。如果没有什么可不可意,是一种中品的境界,心里也不会贪著它,也不会嗔恚它,这个时候实际上处在愚痴的状态里,也就是根本不知道诸法实相,不知道无我等等。
那么,这样认识以后就知道,内在有三毒的这种状况,一切的业行都是恶的,因此要防护三毒。而又要知道,这个三毒,一个重点是从分别起来的,一个重点是缘着三种境起来的,因此,非常关键就在这两个点上。也就是境上要注意,不要轻意地让心流落在那些顺生烦恼的境当中,而且在初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接触境。接着,根源上就是这个分别,不能够起动分别,如果按照过去的颠倒习性,已经在认为他好,或者想很多他不好等等,那免不了肯定要出贪嗔的。就像这样,一个要想到境上要防护,一个要想到不要动分别。
分别一起的时候,落到三毒里已经是恶了,假使没办法不起分别,也需要在分别刚起的时候就观察到,然后不要随它转。假使已经迷进去了,想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那就特别愚痴了,你不知道那些在心里面搅来搅去的全部都是非理作意,出来的都是贪嗔,然后大量的恶业由此而积聚。因此一定要洞明缘起,这样认识业的一种发生的状况,从而在根源上要止息。
丙二、观察果差别
上述诸业有四种果等。
认识业的差别之后,要着手认识果的差别。不是很笼统地说“反正就是一个很不好的果”,这样子不行的,必须依照《法轨》《言教》等去认识四大果的相:一、异熟果相,《言教》里讲到三恶趣苦有非常多的种类;二、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的状况,就是按照《言教》讲业因果的那个部分,说到的从恶趣上升到人间的时候,有造作和领受两种等流果,环境上有相应于十种恶业的种种的增上果,以及发展状况的士用果。就像这样,才有一个全面的对果的认识,这些都要作细致地观察,不经观察是不会出现观慧的,不会发生如量地认识的,所以,一定要很细致地依照教典去作观察。
甘露文库8 警世钟
智圆法师 编述
迷乱话语
一、大众传媒
1、传媒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观念和行为。
古代社会,信息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仅仅局限在生活范围里的小小地域,虽然也能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来了解世界,但这仅仅局限于极少数的富裕上层人士,大部分人难以获得学习文字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人们的思想也非常单纯。
当今时代,信息和思想的传播与古代社会有巨大的差异,当今社会有一股巨大的舆论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取向,这个力量来自传播媒体。
今天,电影、电视、广播、书报,以及不久前发展并广泛普及的计算机网络,是人类口舌的拓展,银幕荧光屏上虚幻的影像、空气中振荡的声波和纸上的文字无孔不入,铺天盖地而来,某个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依靠电视、网络的作用可以将其影响扩展到世界各地。
电视和报刊上的广告影响着千家万户,大到人生的价值取向、求职取向、购买住宅、汽车,小到家庭主妇选择的锅碗瓢盆、衣装样式、颜色,外界传媒的言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一起来就习惯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收听早间新闻;上班路上,喜欢买一张报纸阅读;当辛劳了一天要休息时,最容易想到的娱乐方式则是看电视。人们聚在一起喜欢谈论的话题,大多也是大众传媒赋予他们的信息,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电视剧的某个剧情。
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大众传媒几乎难以适应,会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孤独感,不和大众传媒接触,会感觉犹如生活在孤岛上一般。人们受传媒的影响如同呼吸空气一样,既息息相关又浑然不觉。
在这样一个方方面面都呈现着快速变化的时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去了解世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今天人们了解世界的面貌大多依赖于传播媒体所传达的景像。比如,一个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对于美国的认识大多来自书报、影视等大众传媒。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亲身体验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媒体塑造的想象世界。
2、媒体控制现代人的思想
人们关注什么,讨论什么话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设置的。电视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报的消息,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的新闻,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媒体通过图像文字的渲染和声音的不断播放,将信息浸入到人们的思想深层之中。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传媒中宣扬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和判断,势必在人们心灵深处打下深刻的烙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的价值标准深受传媒的影响。
媒体中散播出来的信息是由媒体制作的,我们在报刊电视里看到的内容,在广播里听到的内容,在没有进入眼耳之前,是由媒体事先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该知道什么,该去谈论些什么,实际是受他人操纵支配的结果,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和事件经过了他人的选择、过滤或改装。
由此可知通过操纵传媒,可以操控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使得公众服从传媒中所宣扬的观念和意志。政治家和利益集团总是通过舆论宣传来达到推行其观点、开展社会动员、实施政治纲领等的各种政治目的。
在现代社会,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依靠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以将其影响扩展到世界各地。政治家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常常制造谎言掩盖真相,或对他人辱骂攻击,或者制造大量引起贪嗔痴的绮语,诱导民众误入设计好的圈套之中,他们依靠舆论宣传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存状态。在这里可以看到话语巨大的作用力。当传媒传播善论时,将引导人们趋于善良的行为,而当传媒散播恶论时,则将诱导人们步入邪恶之途。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纳粹帝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即运用传媒大肆进行宣传,对本国群众制造谎言隐瞒事实真相,愚弄蛊惑百姓。他们宣扬鼓吹狂热的种族灭绝理论,对其他民族咒骂污辱,大肆散播侵略战争合理性的言论,由此激起人们的嗔恨,使这三国的无数民众迷失人性,趋之若鹜地加入到侵略战争之中,制造了大量惨绝人寰的杀人恶行。从这里可以看到妄语、粗语、绮语等语言恶业通过传媒对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
二、广告与传媒商业化
1、广告刺激物欲
广告在这个社会到处都是,广告公司的策划者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做广告宣传,从电视节目中间插播,到城市中公共汽车的车厢表面、高楼大厦的楼面屋顶,在今天这个社会网络中生存的人要想摆脱广告的影响实在太困难了。
在商业化的时代,商品制造出来以后,必须有人购买,而广告正是使人产生购买欲的手段。以汽车行业来说,电视中不停地播放各种汽车广告,报刊上有汽车专栏介绍各种汽车品牌的性能和价格,以此烘托汽车消费的气氛,通过大面积的宣传,购车的概念就会在人们大脑中落下印象,等到有了购车的经济实力时,自然就会去购买。
广告策划和制作者,力图创造出在感官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的广告作品,色彩、视觉、用词、情节,都鲜明、醒目,标新立异,能在人们大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商会打造各种概念,利用人心深处的物欲和虚荣心,来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购买欲,广告后面的潜台词就是:购买。
在商品促销方面,广告往往能起到神奇效果,一个普通商品花上巨额广告费用,天天在电视的黄金时段做轰炸式播放,商品的知名度就会立即飙升,商品的销售也由此大幅度增长。因此企业公司都愿意在广告宣传上投放大量的资金。
广告是大众传媒生存的基础,是传媒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额的升高意味着媒体产业的业绩攀升,黄金时段的广告额在大电视台是个天文数字。在美国,广播电视企业的收入完全来源于广告,报纸和杂志70%的收入来自广告。
以房地产这一行为例,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上的报纸都设有房地产专栏,据研究报告,2001年房地产广告占全年广告量的50%以上。一个楼盘开工以后,开发商会组织一批记者进行策划包装,制造概念。2001年3月,北京市某楼盘刚刚评上了“十佳楼盘”,就因楼板出现裂缝而被业主告上了法庭。这里媒体的公信度又有多少呢?
广告中经常出现成功人士或者富裕温馨的家庭享用广告推介产品的画面,无形之中在人们心中塑造了一种理念:穿着名牌衣物拥有名牌产品,意味着拥有社会地位和人生的成功,而青少年则喜欢依靠名牌产品来炫耀自己,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企业和公司往往利用超级明星来做广告,以耐克球鞋为例,耐克公司请NBA超级巨星乔丹做广告,明星被媒体赋予超越凡俗的地位。在广告中,乔丹表现了他的惊人技艺,广告暗示因为拥有耐克鞋,使得乔丹如虎添翼,成为超级球星,一个人如果拥有耐克鞋,就会变得如同乔丹一样,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因为乔丹的名人示范作用,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都渴望拥有带有“旋风”标志的耐克鞋,这给耐克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每年光卖“飞人”一款鞋就能赢利2.5亿美元,乔丹在耐克公司赚取的广告收入竟达1.5亿美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广告是推销商品最重要的手段。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也在刺激人的贪欲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广告的目的就是诱使人们去购买更多的东西,使人深陷在物欲享受中难以自拔,广告中也存在着许多虚假不实的地方,使人容易上当受骗。
2、利益驱使下传媒娱乐业的操作过程
传媒娱乐业是当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美国经济出口赢利的50%来自美国娱乐业,日本经济的五分之一是由数字娱乐产业创造,娱乐的产值早已超过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评论:“从1995年到2001年,(世界)500强中不少公司已经轰然倒地,但是那些文化娱乐集团却好像他们创造的米老鼠和恐龙一样,成为一张无孔不入,越来越大的获取财富之网。”
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想方设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人数众多的受众,这就是商业化时代传媒操作运行的规律。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可谓花样翻新,传媒制作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制造出引人注目的节目,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个庞大丰富的媒体世界处处都有商业机制在运转,从开始的策划到中间的制作再到最后的发行,每一步都处于商业操作之下。
以商业电影为例,商业电影的策划是以广泛的市场调查为基础,影片的情节展开,明星演员的阵容选择,里面添加哪种素材、哪种卖点吸引观众,电影制作后的大力宣传,都有一整套熟练的商业操作流程。今天商业电影这个视觉消费品如同汽车、电器一样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影视公司这种专业化的商业操作如同在打造犀利的欲望之刀,向观众频频挥击。
为商业利益所驱动,影视的内容往往迎合并诱导人们的欲望,给人们作出行为示范。精神生活日益空虚的现代人需要一种外界附加的生活模式,以之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媒体极力宣扬追求财富的意义,电视报刊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风光,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生所求,如果你不这样去做就低人一等。
影视中渲染的富丽堂皇的场面,穷奢极欲的行为,糜烂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了现实中人们模仿追求的目标。在这些光鲜夺目的欲望幻景面前,人们呈现出一种昏迷状态,传媒舆论如同发号施令者,现代人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而行。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一方面标榜个性,一方面又成为媒体俯首听命的奴仆。
了解了媒体幕后的操作机制,也就不会对媒体热衷于传播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的内容感到吃惊了,因为这些刺激感官的内容能够深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这一切意味着媒体的商机,意味着媒体的收入。
有些媒体制作者总是挑人性脆弱的地方,在人的欲望中见缝插针,像暴力色情这类东西如同精神毒品,看几次就能令人上瘾,使人难以自拔。尽管影视片、文艺作品会根据市场导向变换花样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中,其中的内核总是那些勾起欲望的东西。
一次,在西方被称为传媒大王的默多克看到《太阳报》的头版全部刊登英国政府活动的报道和图片,大发雷霆,立刻将头版的责任编辑叫到办公室,怒斥道:“英国政府付了多少报酬给你,你为什么整版刊登英国政府的报道,而不是选一些具有挑逗英国人欲望的花边新闻,这样下去,报纸非要给搞垮不可。”在默多克的管理下,女性裸照和刺激性的言论充斥《太阳报》的版面。(《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一些传媒机制的制作意图和倾向。
与媒体制作者精心策划制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相比,面对媒体的受众基本上是被动接受,人们很少去观察和思考媒体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对于政治家的言论和媒体所散播的舆论导向缺乏分析考虑,只是想当然地接受,对于娱乐节目只追求娱乐和感官刺激,也很少思考其中的危害,这种被动的态度,使得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媒体的俘虏,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传媒的内容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中,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常生活,这就是传媒的力量。
3、当今世界娱乐化的痴迷状态
在这个时代,媒体娱乐业打造了一个娱乐化的世界,处处都有歌舞演唱会,报纸上刊登着各种名人绯闻、希奇古怪的趣闻,影视中充斥着商业娱乐片,在各种文艺晚会、颁奖晚会上,明星光芒四射,即使严肃的新闻报道中也充满了凶杀暴力、天灾人祸的内容。
古代社会人们心中的榜样是圣贤,人们希望通过学习圣者的言行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当今社会,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则是影视歌舞体育明星,从他们的着装、言谈到生活方式,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明星的体重、身高、爱好、生活习惯,是追星族热衷的话题,明星生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娱乐记者记录下来,成为话题,明星是这个世界上被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人。明星是娱乐界打造出的商品供人消费,有关明星隐私的庸俗无聊的内容成为生活中兴奋的佐料。而有些明星也深知个中三昧,把炮制绯闻作为提升名气的重要手段,他们知道:不论事情真假,只要炒作散布流传出去,就能让人留意记住 ,有了知名度,就不愁片酬不愁出场了。
一位青年女子通过一部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迅速走红,接下来其生活琐事都会成为电视报刊娱乐版的要闻,成为青少年谈论的焦点,接着开演唱会、出唱片、拍广告、拍影视剧应接不暇,收入可以超过亿元。明星攀升的出场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到之处受人瞩目崇拜的场面,成为广大青少年心中的梦景,对于千千万万个少男少女来说,人生追求的目标就是能成为媒体所推出的明星。
明星是娱乐业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是娱乐业的摇钱树,电视台依靠明星可以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进而带动巨额广告收入。电影往往因为超级明星的加入而使票房收入倍增。在商业比赛中,球星是吸引球迷的主要因素,正因为有了球星,人们才对商业比赛如此痴迷陶醉。明星们牵动着这个世界千千万万人的心。
既然明星们能成为吸引观众的焦点,传媒机构自然不惜重金包装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明星,进行大面积高密度的宣传,让他们焕然一新闪亮登场,在电视报刊上频频露面,明星的生产和商品一样,经过娱乐界的种种培训、包装、宣传而推出,一个普通的凡人被打造成魅力四射超凡脱俗的“星”,变成大众的榜样偶像。即使一个不具唱歌天赋的人,只要唱片公司看准卖点,通过精心训练和包装,照样可以成为歌坛天王、天后,让无数青少年追逐迷恋。
现时代,明星不是依靠道德、人格的突出表现而成为大众的表率,而是建立在媒体商业性的浮华包装之上。媒体对明星的展示这个商业操作手段,推动了只重外表包装、不重精神实质的社会风气,表面富丽堂皇光彩照人成为名利场的必要资源,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却被人们遗忘了。
娱乐化的媒体世界带给人们的是虚假的欢乐气氛,有意无意中淡化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景。这个世界,表面繁华的物质生活之下是人们沉重的生存压力,人们被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强烈的竞争使人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危险。媒体世界很少去反映真实世界中城市人单调乏味的机械式生活,也很少去反映下层农民、下岗工人度日艰辛的实况,也少有反映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这些本是当今世界大部分人的真实景况,遗憾的是在媒体中,很难听到他们的真实心声,他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媒体用大量版面去报道庸俗的明星绯闻丑闻,热衷于渲染个人隐私,这些内容对人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娱乐化只能起到粉饰麻醉的作用,将人们的注意力牵引走,但对人类的生存困惑却起不到丝毫作用,相反它掩盖了生存的痛苦,使人们对善恶因果麻木不仁,忘记了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迷乱和无有归宿。
我们看到步入时代前列的许多高端科技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感官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在这个数码网络时代,电脑、互联网、电视、光碟、视听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扩大容量,为人们推出了一层层虚幻的感官泡沫盛宴。这种使人的感觉时时处于兴奋状态,挑动人的“感官”的产业,被世人称为“注意力经济”,大力制造能引起感官刺激的内容和设备的商品,成为商家扩展市场份额赚取高额利润的密诀。在世人浸泡于感官享受的同时,商家正大把大把地数着钞票。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意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一切轮回迷乱显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譬如:眼识贪执于色故,飞蛾亡于灯火中;耳识贪执于声故,野兽死于猎枪下;鼻识贪执于味故,蜜蜂缠死花丛中;舌识贪于香味故,鱼儿钓于铁钩上;身识贪于所触故,大象陷于淤泥中。”
同样的道理,在人们纵情声色享受沉浸于影视歌舞娱乐的同时,意识也深陷于散乱中,而且极容易挑动人内心的贪嗔痴烦恼。遗憾的是,沉浸其中的人们很难觉察到其中的危害。
三、影视片的负面影响
1、影视片制造欲望幻境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冷漠,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人们想改变沉闷单调的生活,往往依靠影视中的视觉刺激,内心的交流也往往通过影视中的情节来宣泄,人变得越来越麻木,需要外界虚幻的景像激活,大堆大堆的精神鸦片成了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动力和乐趣的来源。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场景情节在影视中应有尽有,满足了人们内心欲望的渴求。
人们利用现代科学的声光技术制造出光怪陆离的幻觉世界,快速闪动变换的画面,较现实景像更加艳丽的色彩,高清晰度的音响效果和变幻莫测、难以预料的情节,为观众制造了一个梦幻世界,人们由此可以浸泡在感官的迷幻之中。
影视世界如同一个盛满欲望的杯子,人们希望从中吸上几口,来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可是透过这些欲望幻景,现代人疲倦的心性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更加迷乱。
在影视中,人们看到对暴力赞美的诗篇:在特技镜头下,人类相互残杀的动作犹如舞蹈,被屠杀者的鲜血如同五月大地上盛开的鲜花,借助现代科技的声光技术和电脑特技,加上流畅的剪辑,枪战和杀戮的场面被美化得如艺术品一般。
在动作片中,残暴乖戾成了英勇果断,为所欲为成了自由个性,罪恶行为被粉饰成人们效仿的对象,制片者用华丽精巧的包装制造了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这里善恶交换了位置。
在人物方面,影视中黑社会的头目往往被塑造成高大英俊、头脑冷静、充满权势威力的形象,为了突破简单化,人物个性往往表现成多重性格,既有其残酷的一面,又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对同伙讲义气,对死敌毫不手软。这种人物与现实中的平凡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自然而然成为不少青少年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青少年误认为黑社会的生活惊险刺激。
据2004年10月24日《时代商报》报道,沈阳市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份官方调查报告,在青少年群体中,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是崇拜父母人数的2倍。影视中的黑社会组织通过各种犯罪行为获取巨额财产,过着奢华的生活,也使许多人心生羡慕,而忘记了黑社会种种恶行对社会的危害。
2、电子游戏、影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充满了杀戮和战争的情节,现实世界的武器和杀人手法,在这里应有尽有,人们坐在电脑前成了战争和杀戮的虚拟参与者,体验着虚拟的屠杀过程。这里没有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有的是紧张刺激,恋恋不舍。软件设计师想方设法令画面清晰逼真、声形并茂,并且设计出各种关隘,以激起人们的征服欲望,使人一玩就容易上瘾不能自拔。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少年儿童天天沉迷在这些充满了暴力的游戏中,以至于忘记了正常的学业功课?
据报道在中国9000万网民中,至少有4000万中国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拨。
有的少年儿童玩得沉迷之时,可以几天几夜不出网吧门,有些电脑店的老板专门给上网的人准备好快餐和休息的地方。“如果人可以不睡觉的话,我愿意每天24小时都在网吧。打怪、杀人,多有自豪感!”这是一位少年对记者所说的原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数日上网不停,甚至死在电脑桌旁的事例。
2004年12月27日清晨,一位家住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的初二学生,从家出来坐电梯上第24层,然后攀登铁梯爬到楼顶,依照网络游戏中出现的情景,从楼顶飞跃而下。
这位13岁的少年在遗书中写道:“我崇拜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感受。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这些名字都是网络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这位少年在生前根据网络游戏,写了8万字的游戏笔记。
在此之前11月25日早晨,这位少年对父母谎称学校有竞赛,然后和同学一齐钻进网吧,沉浸于网络游戏世界之中,直到第二天下午被母亲发现。
这位少年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类似于烟、酒、毒瘾,一旦上网成瘾,通常无法摆脱上网的念头,即使不上网,脑子里也会时时想起网上的情节和内容,玩游戏的少年儿童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想方设法过关,一旦离开网络,会感到心情紧张,平时情绪低落焦虑,不适应现实生活,整天无精打采。一旦网瘾被挑动起来,又会难以忍受不顾一切要上网。一位病人写道:“我知道我的婚姻已经破裂,但我对此无动于衷,只要我进入聊天室,我感到我是一个活人,但我一退出,就觉得与死人无异。”
在网络游戏中有时有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如果在虚拟世界中玩得好,就好像现实世界中的英雄一样有自豪感。这些孩子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如同身处真实世界一样。孩子年幼无知,可是家长却深感不安,一旦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了学业,则成为父母难以拔出的心痛。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由于他们没有进入社会圈子,涉世不深,对造恶的行为没有亲身体验,然而通过影视镜头,他们目睹了这些罪行。尽管影视片整体上在讲述虚幻不实的故事,然而局部细节却表现得异常逼真,各种恶行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恶业作为当事者的经历体验,被散播到银幕、电视机前每个观众面前,这时传媒将造恶情景从陌生地带传入人们的视野。影视中杀盗淫等恶行的镜头完全如同真实场景,人们一旦模仿而为,即成真正的恶业。尽管媒体都会否定其教唆作用,然而无形之中充当了教唆和示范者的角色。
正是受影视片和电子游戏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许多中小学生都学会了影视中的凶残行为,在学校里开枪打死老师和同学。在美国,每一个半小时就有一个小孩被枪打死,每天有13.5万名学童带枪去学校。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镇考伦宾中学,两名高中生用半自动冲锋枪和半自动手枪杀了12名学生和一名老师,并击伤另外数十人,最后两人饮弹自尽,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惨案。
在中国,许多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也非常严重,有的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甚至有杀害父母亲友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往往一怒之下酿成血腥惨剧。这里媒体起了暴力示范作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4日报道: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阿龙接到广州来生活,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
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小文家长随即报警。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事后,法官认为阿龙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阿龙的父母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而阿龙自己平时沉迷于渲染暴力的录像影碟,潜移默化,受到不良的影响,才酿成弥天大错。
3、影视作品如何影响人的心态
许多人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是用来娱乐的,用来放松日常生活紧张的压力,作为一个成年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影视中的故事都是虚假的,不必当真,不会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大量的凶杀镜头,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那样做出极端的罪恶行为,然而因为长期的耳闻目染,内心容易渐渐变得粗暴易怒没有耐心,变得漠视生命,一旦和他人发生争执,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以暴力的手段解决争端。
由于经常目睹凶杀镜头,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那么轻松频繁的杀戮,就会觉得杀生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怕。而且影视中有些罪犯常常逍遥法外,并没有受到处罚,因此认为现实生活中杀人杀生也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不知不觉之中就淡化了杀人杀生的严重后果。
上面我们就影视传媒中的暴力因素对人们的影响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样可以分析影视传媒中其他恶行的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制约,人们内心的阴暗面受到必要的抑制,然而埋藏在人心深处的各种欲望和破坏力却在影视中得到充分的渲染,这些阴暗面散发出来,就如同飞鸟衔着种粒散播到田野中一样,渗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层,一旦遭遇到相应的环境,因缘具足,就会生根发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各种危害。
这些负面内容对人的影响也许当时体验起来不一定十分强烈,往往容易掉以轻心,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浸染,内心深处就会慢慢形成串习力,慢慢将一些恶习接受下来,认为这些恶习也很合理,而人的习性也就慢慢转变了,当今时代许多人模糊了善恶界限,其原因就在此处,媒体对人的影响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怙主法王如意宝曾教诫弟子:“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有许多外境极具诱惑力,极易诳惑,煽动人的贪嗔烦恼。修行人必须十分注意,不让自己接触这些环境。一旦接近,凡夫确实难以对治烦恼,尤其是电视、电影,绝大多数是引发众生自心烦恼之因缘。当然,要求你们根本上断除这些,有些人可能有困难,但希望每一个想调伏自心的修行人,应该把握自己,不要去看……”
《入菩萨行论》云:“无义众闹谈,诸多赏心剧,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着。”做为一个修行人,在面对影视歌舞时,身临这样的处境,一定要高度警惕,始终保持自己的正知正念,不要让自己的心念跟随这些外境散乱、贪着。
四、精神病毒的传播
1、社会良知的缺席
在当代世界的话语图像中,表现恶是一种风尚,有人绞尽脑汁、淋漓尽致地表现各种罪恶行为,热衷于描述各种人间丑态。善则显得单薄,很少有人去细心刻画表现,对于人性中光明善良的一面,人们往往缺乏耐心和兴趣去欣赏赞叹。千百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德,被有些人视为保守落后,往往反被嘲讽 ,坚持操守恪守律仪的人也被认为死板守旧,容易被社会淘汰。媒体中大量充斥着庸俗无聊和负面的内容,长期浸泡在其中,必然深受影响,如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004年9月6日晚,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别斯兰市一所学校劫持了数百名学生,致使三百多名学生死亡,二百多名学生下落不明。但是就在这天晚上,中国某大型媒体的某套电视节目在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时,屏幕下滚动播出这样的字幕: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人;B××人;C××人……参加的方式:×××用户发送答案至×××,×××用户发送答案至×××。这家电视台竟然拿灾难中的死亡人数作有奖竞猜,既给观众做娱乐活动,又增加自身的商业收入。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传媒的一个标本吧。
其实,大众传媒只是中介物,这些传媒产品是由人制作操纵的。作为社会的统治阶层,要利用传媒来控制大众的舆论和思想走向,以达到统治的目的。在现代这个商品化的时代,话语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西方大媒体集团的巨头手中,这个世界的语言走势和话语权力被他们操纵,这些强势者统治了人们的思想。今天媒体的商业气息越来越强烈,舆论被商业巨头操纵,传媒被商业化,因此在社会舆论中追求利润、追求金钱变成这个时代天经地义的美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看媒体中时常出现的各种迷惑人心的言论,各种刺激欲望的文字和镜头,这些不都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炮制出来的吗?其策划者有知识精英,而制作者则是媒体各行业的技术人才。
这个时代多少知识分子已经成为资本家、商人挣取利润的工具,知识分子在宣扬追求人身自由、个性解放的同时,自己反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在物欲面前同样显得脆弱不堪。古代“文以载道”的风尚已经被金钱砸得粉碎,许多知识分子日益淡忘了本应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丧失了作为社会良知的身份,不是为挽救世道人心而大声疾呼,反而堕落成替各种利益集团摇旗呐喊、鸣金开道的侍从,在欲望面前迷失了方向,以各种偏见、邪说误导着人心趋向罪恶的深渊。
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为罪恶辩护的理论,社会学家赞扬性解放,认为这是社会进步人类追求自由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运用自己的身体追求快乐的自由;经济学家认为贪污腐败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可以推进经济的增长;还有人认为影视中的暴力行为,体现了人的自由和张扬个性的美,吸毒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实际上诸如此类的言论经常在一些媒体中散播。
在这个丰富的媒体世界中,人们还能听到微弱零星的为正义呼唤的声音,那代表着这个世间的良知尚未泯灭。
2、大众传媒的果报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反映了前人为文慎重的态度,因为文章一旦成文发表印刷,就意味着其中的思想观念将深深植入阅读者的内心。平时说话,听众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人,而言论一旦变成文字,成为报刊、书籍、音像中的内容,影响就深远多了,不但读者人数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事实上,大众传媒在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社会风气的日渐败坏和传媒的宣传渗透息息相关,人们或许会惊讶,在短短时间内,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竟然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无孔不入的媒体在起着催化的作用。
再来看看这类业果的严重程度,经由大众传媒散布的烦恼种子,在自他相续中生起多少贪嗔痴的烦恼,那么其罪业就有多大,这些严重的业果势必落到制作者、传播者的身上。与单独造口业有所不同,这其实是一个集体在共同制造罪业。可是这个世界的媒体策划者、工作者、文章的作者中,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呢?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早已把这些利害关系和职业道德抛在脑后,这些人的未来要承受什么样的果报?真是令人畏惧。
3、远离迷乱话语保持内心宁静
从大众传媒中播出的信息,如同滔滔不绝的洪流,这个洪流正在不断扩展,我们看到信息在无节制地繁衍,互联网信息的流量在不断增大,报纸在不断增版,电视频道在不断增加,卫星电视24小时传播,书籍的种类日益增多,这个信息洪流如同四面八方没有规律生长的蔓藤,人们难以分辨哪些是生存的基本元素,哪些是对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往往看得眼花瞭乱。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大量的信息却是垃圾。一个人一天中所见所闻的内容有多少与安身立命息息相关?有多少可以使人变得情操高尚?所谓言为心声,那些杂乱无绪的信息,正是当代人内心世界杂乱无章的反映,反映出现代人内心世界飘摇不定,没有坚固信念,只好通过速度加快和数量膨胀来掩盖内心对生存世界的慌乱和无所适从。这些泛滥的话语正是现代人内心深处日益炽盛的贪嗔痴等烦恼的显现。
如果没有媒体的鼓噪,一个人的内心容易得到纯净,在与传媒隔离的偏远地区,人们过着单纯质朴的生活。现代媒体向人们的思想灌输了庞大杂乱的贪欲信息,致使现代人的分别念成倍增长,难得有片刻安静。为世人所称道的信息量,有时会变成制造精神折磨的因素,人们思绪的杂乱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信息的干扰。如果身旁有巨大的噪音,人们会将这个噪音的声源关闭,同样的道理,面对煽动欲望制造精神混乱的噪音,人们最好是远离它们,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4、慎防恶业通过媒体传播
世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对病魔避之唯恐不及,而对病毒更是深怀恐惧,比如对艾滋病病毒、疯牛病病毒、SARS病毒等各种病毒的传染扩散,可谓谈虎色变,基于这种恐惧心理,人们有意识地对传染病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
在前不久发生的非典传染病流行期间,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这个前所未有而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人们想方设法控制病毒的传播,切断隔离传染源,不让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开来,因为一旦病毒扩散,就会威胁到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然而对于思想上的病毒,人们的警惕戒备之心却显得过于松弛,防护措施太薄弱了,甚至有时毫不在意、放任自流,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竟然被许多人看作是现代文明思想自由、开放的一面,反之则被视为是压制思想、言论自由。那些暴力、凶杀、色情、煽动物质欲望、欺骗愚弄等等方面的恶见恶行,每天都在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报刊、书籍中传播,或明目张胆,或精心包装,或暗中隐藏,这些烦恼病毒无时不在无孔不入地吞噬着人们的灵魂。在这种精神病毒的包围圈中,有多少人的心理还能保持健康向上呢?
由于精神病毒不像生理病毒那样短时间内即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夺去生命,因此,人们往往轻视,视而不见。然而由这些病毒所滋生的烦恼,将深深折磨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丝毫不亚于生理疾病。精神世界烦恼病毒的侵袭,会改变人们内心世界的面貌。
导致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染病毒的受者,中间的传播途径是指空气、水源、食物、人体接触等病毒赖以传播的方式途径,病毒是通过传播途径这个中间环节散播开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内心世界的病毒传播,其传染源是贪嗔痴等烦恼,而传播媒体则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今天依靠大众传媒这个放大器,致使这个时代烦恼病毒的散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严重得多。
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如果控制住传播途径,就能有效地把疾病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如果听任其漫延,病毒传播一旦超过一定界限,就会暴发大面积的疫情,再要控制就非常困难。面对精神病毒的散播,人们应该如同控制生理病毒一样,高度警惕严阵以待。
5、现代人应加强对烦恼疾病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感觉到心情沉重压抑,心烦意乱,有时会难以自控地去制造恶业,内心经受着难以言述的精神痛苦的折磨。对于精神上的疾病,极少有人去反思它来自何处?是如何被引发产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人们在这些方面往往感到茫然。
让我们进一步观察对照人们对待生理疾病和烦恼疾病的态度。对于生理上的疾病,人们往往会利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做各种体检化验,分析诊断病因和病况,以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这种对生理疾病的研究探索,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烦恼疾病”这个与世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世间的学问却几乎是空白。在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理论是最完善的理论,但世间人却置若罔闻,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思考题
1、你是否感觉到媒体对人的思想控制?
2、现在有些商业大片制造成本号称上亿元,请分析这些影片制作者的意图。
3、影视片、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
4、现在功夫片暴力片流行,你认为这些影片能给人真的娱乐吗?谈谈这些影片对人的影响。
5、结合上师如意宝的教言,请说说你对电影、电视的看法。
6、现在信息这么丰富可谓信息爆炸,你认为这些东西对修行人有利益吗?
7、你如何看待贪嗔痴烦恼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如果不加以控制会有什么危害?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