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22解脱利益(30h)

22解脱利益(30h)

Total words: 36,332.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 hour and 45 minutes.

上师知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
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
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
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慧灯禅修课 19 解脱利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OLWOLYQcc&list=PL7aUyQTIJqAhNhpev_O9Sw0cBxfrWhP1U&index=35

发菩提心

各位佛友,大家晚上好。我们现在开始讲今天的课,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我们今天的这个课为什么要来听?然后听了这个课,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个就叫做发心,也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学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是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为了帮助所有的众生,为了让所有的众生从轮回苦海当中获得解脱。这个就是唯一的目的。那么怎么样让所有的众生从轮回当中解脱呢,首先我们自己要解脱。自己解脱了以后才能够让其他人解脱。我们自己还没有解脱的时候,没办法让其他人解脱,所以首先要自己成佛。那为了度一切众生,我要下定决心我要成佛,那这样子的决心,这样子的决心,就叫做菩提心。这个就是菩提心。虽然这样子发心是有可能不是很难,但是真的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确实不是那么的容易。不管怎么样一定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否则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学大乘佛教。首先要这样子发菩提心。

为什么学习解脱的利益

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课也就是慧灯禅修的课,慧灯禅修的最后一个课。这个最后一个课就是说四加行的最后一个课,四加行的这个课。

四加行已经讲完了,那么最后就要讲解脱的利益,解脱的利益。为什么要讲解脱的利益呢?我们在这个之前就思考了很多。思维了轮回的痛苦,因果不虚等等。这样子以后就是发现,我们就发现这个轮回六道轮回都是很苦很痛苦的。然后除了我们凡夫人的这些追求,也就是说世俗的名和利。除了这个追求以外没有追求的话,那么我们就发现人生其实就是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太大意义。然后这个时候就是在这个之前我们反复的去思考,思考了轮回的痛苦,然后思考了无常,寿命又短暂,然后呢因果也就是非常的可怕。如果我们做错了一点事情的话,那也有很严重的后果,那这样子以后我们就发现这个人生,就是在这个世俗轮回当中,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没有看到一个可以追求的东西。就是发现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样子。那这个时候我们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这人生是不是真的是没有意义呢?难道这个人生是不是没有任何的意义,那就不是。这时候就是要讲这个解脱的利益,意思就是说轮回,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六道轮回当中去追逐名和利虽然是没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我们除了追逐自己的名和利以外,还有可以追求更好的东西。这样子以后我们的人生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人生我们的人生就变得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那这是什么呢?这就是解脱。那我们应该去追逐解脱,这样子。所以这个后面就要紧接着就要讲这个解脱的利益,这个大圆满的前行里面也是这样子。把前面的 四个加行讲完了以后,紧接着就讲这个解脱的利益,这个非常重要了。

有些人就是,就学了轮回的痛苦的时候,就想解脱。不想继续在这个轮回当中,走上解脱道。有些人呢,就是去思维了这个解脱的利益,这样子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非常有意义,所以就是要去寻求解脱,这样子就走上解脱道。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听到了轮回的痛苦以后就想解脱。有些人呢,听到了这个解脱的利益,它的功德,它的好处,这样的时候想解脱。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

那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一定要走向解脱,这个是非常的重要。除了这一点以外,这一生当中恐怕我们不会做到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世俗的名和利,当下看起来对我们有用,有利。但是就走到了最后的时候,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这样子的时候才发现,才发现原来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看可能觉得有意义。但是走到最后的时候,这个时候会发现没有任何的意义。那么走到最后的时候,也能够感觉到有意义的是什么,那就是解脱道。走向解脱道,这就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无论如何要走上解脱道,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最最最需要的,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其他的所有的世俗的名和利可以有,因为我们都是世俗的人,所以如果想拥有这些东西,也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都没问题的,可以拥有,可以去追逐。但是只是实际上它是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我们就不让我们发现名和利的,它的这些弊端,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欲望一直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把它美化,然后我们去追求,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当下,我们不去追求这些是有点难,不是很容易。但是适当的去追求世俗的名和利,这样子的同时也一定要追逐解脱道。一定要走上解脱道。

那最后的时候,最后的时候我们,所有东西都会离开我们,或者是说我们要离开所有的东西,要放下放弃所有的东西。唯一一个可以跟着我们走的,或者是唯一一个我们可以带走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这个,就像这个像出离心这样子的功德,这个是我们唯一能够带走的。所以这一点我们是必须要去,必须要去追求,必须要去追逐。其余的就是世俗的名和利,我们所有都要放下的话也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追逐这些世俗的东西的同时,大家就别忘了要追逐解脱。一定要走上解脱道,这才是我们的唯一的人生的价值。走到最后的时候,就我们会发现是这样子。

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发现这一切都是没有色彩的,没有意义的

苹果公司的史蒂芬乔布斯他不是也说了吗?他最后,他有那么多的钱,他有那么多的事业上的成就,但是他最后就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就发现所有所有的之前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些东西,整个的这个东西,那么这个时候呢,觉得没有意义,整个的世界就是变得灰色的,没有颜色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整个的这些世俗的名和利啊等等都是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没有任何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然后发现这一切都是没有色彩的,没有意义的。那个时候就发现了。那个时候发现,他的传记自传里面都是这样写道,不仅仅是他,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子,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子,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自己的名,为了自己的利,但是走到最后的时候,还没有走,还没有走的时候就会发现那原来这些是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当下我们自己的欲望就把这些东西就是美化,然后我们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发现他的这个吸引力,这名和利的这个吸引力名和利的这个它的魅力并不是他的实际的魅力,而是我们的欲望创造出来的一个一个这样子的东西,实际上没有那样。实际上没有那么有意义,这个时候会发现。所以这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一定会到来的,什么时候到来我们大家都说不清楚,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发现,一定会发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追逐名和利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的话,那这个时候我们确实是一无所有,两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就是非常非常是悲剧,是非常残忍的,所以我们就,我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我们没有并没有说不要追求任何的世俗的名利,当然如果能这样子更好,但是这个不太现实,但是同时大家也一定要走上解脱道。

我们的心一定要走上解脱道

那么走上解脱道,怎么样走?我们的身体走上解脱道,或者是我们的语言,或者我们的内心,哪一个要走上解脱道,身体不是,没有办法走上解脱道。语言,我们的语言也没有办法走上解脱道,要走上解脱道,那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要走上解脱道。现在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我们来到这个轮回当中,首先谁把我们拉到这个轮回当中,也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不是我们的语言,而是我们的心,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意识,我们也就在这个轮回当中辗转不息这么长的时间。现在要脱离,要摆脱这个轮回的话,那也就是要我们的这个意识先让它走上解脱道,然后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语言就跟着它走上解脱道,是这样子。

那怎么样走上解脱道呢?那就是需要出离心。出离,就这两个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就是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去思考了轮回的痛苦,人生的无常,寿命的无常,这样子以后觉得,最后觉得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意义,任何东西,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那这样子的话,那这个是弯路,走错路了,这是消极悲观,这是不对的

佛教的人生观是非常积极的

那这个时候我们虽然不太像,至少不太像没有学佛之前那么去追逐这些东西,但是还有其他的追求,这个并不代表没有追求,没有理想。那有什么追求呢?就是有另外的更高的目标。我们可以去追求解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觉得佛教消极悲观,但不是。佛教是非常积极的人生的态度。只不过我们世俗的人,根本不学佛的人的奋斗的方向,跟学佛的人的奋斗的方向有点不一样而已。但是佛教也是非常积极的,积极的一个人生的态度,所以这个时候非常积极的,非常用功,很乐观的去追求追逐解脱。这个之前我们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思维,发现人生是痛苦的,轮回是痛苦的,但是这个并不是悲观,为什么呢?虽然人生目前是很痛苦的,但是佛教认为这个痛苦是有办法解决,有办法解决,完全是可以解决的。解决了以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境界。完全可以达到更好的境界,更好的果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非常乐观,非常乐观,虽然这个轮回很苦,但是这个苦是短暂的,短暂的,阶段性的,临时性的,它不是永久的。

如果学佛修行这样子的话,那么所有的痛苦都可以,都可以断除,都可以消除,消除了以后我们能够达到这个彼岸,也就是可以解脱。所以佛教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乐观的,它对我们的生命的态度是永远都是乐观。佛教认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生命,他最后一定会成佛的,没有一个人永远都不能成佛,所有的生命都是成佛,一定,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它是非常乐观的。所以我们就是要这一次,我们无论如何要走上解脱道,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的价值,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我们的价值观,跟我们走到最后的时候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绝对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我们的,我们对这个世俗的名和利的这种态度。跟我们走到最后的时候的,对名和利的态度,那完全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的价值观跟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也不一样,那我们现在的我们的价值观跟我们走到最后的时候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现在认为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走到最后的时候,我们觉得不重要。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小孩儿他非常非常在乎他的玩具,长大了以后不会这样子。那我们现在我们也就是像小孩一样,我们执着太多太多的东西。如果有人说这些东西不重要,那我们立即就会反驳反对。但是呢,到了最后的时候不需要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就知道,这个不是很重要。那这个时候我们一辈子奋斗都是为了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都不重要都没有用了,那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的东西,那这样子的话后悔都来不及。所以现在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长远的计划就是必须要有远见。

我们昨天也讲过了,佛教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它让我们学会从很多方面去思考,平时我们反复就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这个范围当中去思考,去看问题。但是佛教就让我们学会全方位的,很多方面去思考,这样子以后这两个思考的结论是不一样,就是这两个思考的结论,得到的这个结论是不一样,所以就是这个当中我们获得了智慧。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如无论如何一定要走上解脱道,那这意思是什么呢?所以这个时候这一生当中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走上解脱道,那这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才能够走上解脱道,除了出离心以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用。比如说我们在没有出离心的情况下。然后呢,念了很多很多的咒,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做了很多的好事,这些都好,但是只要缺了一个东西–出离心,那么我们所做的这些所有的,包括这个身体的磕头啊等等,还有就是我们这个语言的念咒啊,行礼打坐啊等等都跟解脱没有任何的关系。都是在这个世俗轮回当中,让我们拥有一些就是短暂的幸福啊,快乐呀等等。最多就是这样子。跟解脱没有任何的关系。那要走上解脱道,那就是要有出离心。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之前讲过学佛的三个目标,三个目标是什么?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三个,我们这一生当中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达到。那如果这三个,我们,这三个,大家如果觉得要求比较高,那出离心是一定要一定要有的,连出离心都没有,那么我们这一生当中学了很多修了很多,但是我们在解脱道上一步都没有走,这样子就是没有用的。这样子的学佛当然总比不学好,但是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跟解脱没有关系的话,那只有在这个轮回当中,还不是跟以前一样,就在这个轮回当中,只不过在轮回当中我们造了一些善事。这样子的话到时候就会有一些好的果报,仅此而已。

出离心的 2 个标准

所以这一次这一生我们无论如何要发起出离心,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那什么是出离心呢?出离心,我们之前也讲过,就是什么东西是出离心,什么东西不是出离心?两个标准衡量的这个标准。

第 1 个就是,深深的体会到,六道轮回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各种各样的痛苦,各种各样的不顺利。这个我们之前也讲过,这个我们并不否定,比如说比如说像人和天人,就是不否定他们的幸福和快乐,但是他们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短暂的。所以,可以说这个轮回当中都有这么多的不顺利的事情,痛苦的。就是这样子深深的体会到。然后第 2,就是因为轮回当中有这么多的不顺心的事情,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不想再轮回。我一定要解脱,我必须要解脱,就这个心,就这个决心。第 1 个就是深深的体会到轮回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痛苦,第 2 个条件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痛苦,所以我要解脱,我不想再轮回,我要解脱,那这个决心就叫做出离心。有了坚定不移的这个决心。那就我们已经走上了解脱道,已经走上了解脱道。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修出离心。

三种解脱的利益

之前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去修四前行,是为了什么?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离心,为了培养出离心,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必须要拥有出离心。好,这是第一。这个我们已经讲完了,四前行讲完了。那么今天我们讲这个解脱的利益。解脱的利益是什么?什么意思呢?解脱,首先什么是解脱?然后这个解脱它有什么好处?利益就是它的好处,我们解脱了又怎么样呢?那这个我们就要去了解一下。这个比如说像大圆满的前行,前行里面解脱的利益,讲的非常的简单,解脱的利益讲的不多。但是解脱的利益我们必须要去了解,这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今天就是准备讲三种,三种解脱。三种解脱,一个是我们眼前的解脱,也就是当下的解脱,当下的解脱,然后第 2 个就是,第 2 个是中途的解脱,中途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成佛已经上路了,但是还没有到达终点站的中间的时候,也有解脱,也有一种解脱,这就是中途的,或者是途中的解脱,中途的解脱,都可以。这是第二。第三就是最终极的解脱。三个解脱。第 1 个解脱是当下的解脱,是我们的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人虽然还没有成佛,但是当下的解脱是我们可以亲身体会到的,一个这样子的解脱,那这个这是第 1 个解脱。然后第 2 个解脱,中途的解脱就是一地菩萨,一地菩萨的解脱,中途的解脱是一地菩萨的解脱。然后最终的解脱就是成佛,最终的解脱就是成佛。

当下的解脱就是我们的初学者,初学者的解脱,就这样子,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解脱。解脱,最终极的解脱就是成佛,或者是成就阿罗汉。那这个我们很多时候不太清楚到底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但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的去学。首先我们要去了解我们现在当下的解脱.那当下有解脱吗?我们不就是,不大家都是初学者吗?初学者怎么可能有解脱呢?有的。解脱有很多不同的层次,首先我们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当下的解脱,然后再看看这个当下的解脱的利益,当下的解脱的功德,或者是当下的解脱的好处。然后我们以此类推,然后这个中途的解脱,然后最终的解脱。我们都会最后都会了解的。

当下的解脱

首先第 1 个,当下的解脱是什么呢?我们的意识,谁要解脱,真的要解脱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肉体,然后也不是我们的语言,这个语言和这个身体不是要解脱,而是要解脱我们的意识,就是我们的心要得解脱。我们的内心解脱了,然后身体和语言自然也就解脱了。那我们的这个心,我们的这个意识,现在它为什么没有解脱呢?就是因为两个东西。我们的心就是被两个东西绑架了,束缚在这个轮回当中不让他解脱,控制了,有两个东西把我们的意识就控制住了,所以它不自由不自在,所以它就不能发挥它的潜能。我们每一个人的这个意识,它有无穷的力量潜能。但是呢,就是因为两个东西就是把它控制住了以后,它没有办法释放出他的潜能,它没有办法解脱。这两个是什么,第 1 个就是无明,无知愚昧,无知或者是愚昧,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无明。无明无知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本质,所以就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产生了很多很多的烦恼。然后因为这个烦恼去造了很多很多的业,因为造了业,然后就要经历很多很多的痛苦,那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愚昧无知。这是第 1 个。第 1 个是无知,无明。

然后第 2 个,第 2 个就是自私,就是因为这两个,就这两个东西,就把我们的心就是控制住了。那现在我们要解脱,当下要解脱的话,那就是首先我们去消灭,就这两个,一个就是自私,另外一个就是愚昧无知或者无明。

对执着的解脱

我们现在,也就是我们的这个当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愚昧,所有的自私都断掉,那这样子就成佛了,但不可能的。但是我想,我们比如说花了两年的时间修了四前行,这样子以后,修得比较认真的,比较认真的,所有的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不同的程度上就破坏了我们的无知,愚昧和自私。这个一定会有的。

当下的这个解脱,我们都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比如说我们去年,我们对某一个东西特别的在乎,特别执着。对某一个人或者对某一件事,或者对某一个东西特别的执着在乎,然后通过一年的时间,通过一年的时间,通过一年当中的学习,还有就是通过一年的打坐训练,最后我们至少想通了一些。想通了以后就是觉得,我这么去执着这个东西,这么去执着,这么去在乎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是我的愚昧无知。实际上是没有必要或者是不应该的。我这个就是不对的,这样子想通了以后,虽然没有把全部的执着都断掉,但是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想明白了,想明白。想明白了以后,就是花了一年的时间,那今年跟去年就是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不一样是什么呢?去年我们对某一个东西特别的执着,然后特别的希望自己拥有这个东西,然后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特别的害怕失去。我们只要看到一点点,有可能失去,有可能失去的这样子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然后我们的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各种各样的烦恼就出来了。然后对其他人的这个,对别人的这种各种各样的烦恼,只要我们发现有一点点的事情,有可能这个事情就导致我失去这东西,失去这个人,失去这个物质,这样子稍微受到一点点威胁的这样子的事情产生的时候,然后心里是什么样子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的。

所以这东西,拥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的这个幸福和这个快乐,和我们平时就是害怕失去而产生的这个烦恼,不成正比,然后就是这个烦恼就是多于,多几十倍几百倍,这样子。平时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这东西,或者是我们发现有可能这个事情就导致这个东西的失去,所以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烦恼。这些烦恼特别的不自在,特别的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工作,影响到周边的其他人,影响到自己的身体等等。这样子很苦恼。

然后通过一年的时间,那今年跟去年是一个很大的不一样。今年我没有那么的在乎这东西,没有在乎那个,没有那么在乎的时候呢,然后希望拥有占有这样子的这个欲望,没有那么强烈了,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已经减少了。还有一个如果是已经拥有的东西,也没有那么的害怕失去,没有那么的害怕失去。因为没有那么害怕失去以后呢,很多事情不会给我,像以前带来那么大的威胁,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太在乎这东西了,所以失去不失去,拥有不拥有,都不是看的那么的重。物质外在的东西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我自己的内心当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今年特别轻松,没有以前的这些烦恼,没有以前的那些特别特别不好的这些情绪,烦恼。这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这叫做解脱,这就是解脱,这是当下的解脱,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解脱

然后这个解脱的范围再广,如果我们任何问题上都能这样子做到,那这就是全方位的解脱了。现在我们这解脱就是一方面的解脱,实际上这也是解脱,这样子讲我们就知道什么是解脱了。当下的解脱是非常重要,我们前几天也给大家讲过了,每个人一定要问自己,我们学佛,学佛让我们放下了什么?放下这个就是解脱。我们之前有一句话,就佛门有一句话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放下是什么样放下,手里的屠刀放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了。“放”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意思。“立地成佛”是不是成为像释迦摩尼佛这样子,也不一定。我们手中的屠刀放下了,是不是立即就成佛了?当然不是这样子,有很多不一样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解脱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实际上我们学佛学的比较好的人,他每一天都在获得新的解脱。每一天都有解脱,然后这些解脱累积起来以后,最后就是获得了这个中途的解脱,一地菩萨的解脱。然后一地菩萨的解脱然后再往上修,那么最后就是获得最终极的解脱,就是佛的解脱。所以我们这样子理解。这是当下的解脱,当下解脱。

那我们现在看看当下的解脱,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好处呢?那去年我们对这件事情非常执着的时候,他给我带来的负面的东西有多少?我自己的情绪,因为这个情绪让其他人不开心,其他人不开心不快乐,导致了多少多少这样子的事情。那么今年就是因为内心当中的执着放下了以后,那么我对自己的帮助,还有对其他人的帮助,这都有,这些都是利益,这叫做利益,解脱的利益。比如说我今年不那么在乎了以后呢,没有那么多的烦恼,这就是解脱的利益。没有烦恼,然后过得很轻松,轻松自在,这就是解脱的利益。然后因为我内心当中没有那么的执着,所以也不会太多太多的去斤斤计较,还有等等等等,傲慢或者是嫉妒等等,还有仇恨抱怨,这些也就没有。因为它的根源,因为这个根源我放下了,所以后面的这一切也就不会出现,这就是解脱的利益,这就是解脱的利益。

那放下了这些东西以后,然后我就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好的事情,更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以前的话,比如说去年因为执着这东西,经常让自己产生很多的烦恼,然后因为这个烦恼,因为这个情绪,自己过得不开心,很多时候不开心,那么自己的心静不下来,不开心的时候,我们除了非常好的修行人以外,都不能帮助,没办法去想别人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太多太多的这些烦恼解决不了的时候,然后这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去为别人着想。然后身边的人我们帮不上,然后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烦恼,然后就是吵架打架,还有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出现。那现在不执着了以后呢,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点点的解脱,就因为这个解脱,我这些烦恼全都没有了,这叫做解脱的利益。利益就是这个好处,利益,我们这里讲的解脱的利益就是解脱的好处,简单讲就是解脱的好处。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因为我在一个,就一个执着解脱了,还有无数的执着没有解脱,但我无数的执着当中,无数的执着当中有一个执着我已经解决了,已经解决。不管是我打坐修行解决的,或者是它自己主动不感兴趣了,反正已经现在已经不存在,那么现在已经消失了,不在了。不在了以后呢,我的意识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一点点的自由。因为这个执着不存在了以后呢,然后我的意识就是得到了一点点的自由。因为我的意识得到一点点的自由以后,它给我带来的就这么多的轻松自在。这叫做解脱的利益解脱的好处,就是这样子。

解脱就是我们的眼前都有解脱,如果我们修行修得好的话,每一天,我们刚才讲每一天都有新的解脱。那我们的无数的这些执着,无数的执着,就是要我们逐渐逐渐,修行的人,那就是每一天就把这些执着越来越少,这样子以后我们的心就是每一天都得到一个不同的解脱,新的解脱。这样以后最后渐渐的就成佛了。然后根基特别好的人,那当然不需要这样子,这叫做顿悟。顿悟就一下子就是恍然大悟了以后,把所有的执着一下子就解决了。那解决了以后,就是在一下子就得到了解脱了,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这些烦恼也就没有了。那么就一下子就是得到了全部的自由,全部的自在。那这个就是他们的顿悟的人的解脱的利益,解脱的利益或者是解脱的好处,非常重要。

我们不要以为这个解脱是个非常神秘的东西。当然让我们就这个初学者去了解佛的境界,当然是,不是很可能的。对我们来说这个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没有关系,我们自己有自己的解脱。修行好的人每一天或者每一个月,或者是每一年都有新的解脱。过去在乎的,现在不在乎了。所以过去在乎的时候的这些产生的这些烦恼,现在不产生,现在已经没有,不会出现,那这就是解脱。那烦恼这些都不出现的话,这些烦恼,这些情绪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内心当中,生活当中,那这样子以后,它就不会让我们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都不会的。所以这个就是眼前的解脱。眼前的解脱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更加的重要的是,还不是佛的解脱,最终的解脱。最终的解脱,我们可以作为一个目标。但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现在要实现的就是眼前的解脱,这个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去思考,学了佛以后你们有没有得到解脱,每一个人都去思考有没有得到解脱。没有得到解脱,什么都没有,那就我们学佛就是要重新思考,那就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闻不到位,思不到位,修不到位?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这个要重新去思考。如果闻思修都做得很到位,那这样子的话那一定会有一定会,去好好想想,一定会有一些解脱。至少会有一些解脱,这肯定是有的。有一些解脱的话,那也一定会有一些,得到了一些利益,得到了一些解脱的利益,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这个最终的解脱。我们作为我们的奋斗的目标,但是现在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这个,能去实现的还不是佛的果位。佛的果位,虽然是我们的长远的目标,但是现在实现不了。现在能够实现的可以实现的就是当下的解脱,眼前的解脱。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享受当下的解脱的利益,眼前的解脱的利益,这个我们先去享受。(50m)

去了解当下的解脱是什么样,当下我解脱了以后,我只是就是无数个执着当中就一个执着解决了,在一个执着当中获得了解脱,那么这个获得这么一个很小很小的这个解脱,给我带来的利益。给我带来的利益是什么?这样子去思考了以后,我们就明白什么是这个,最终得到了最终极的这个解脱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很清楚了。这样子以后我们也自然就知道了,我们该不该去追逐这样子的解脱。这个时候我们把世俗的名和利,或者是吃喝玩乐,最世俗最庸俗的这种生活的享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跟我们在这些烦恼当中获得一点解脱的,从这个当中得到的这个利益,得到的这个利益,或者是得到的好处,这两个比对比的时候,然后我们会发现应该追逐的是哪一个。有价值是哪一个,没有价值是哪一个?这样子以后我们自然就会去追逐解脱。所以我觉得要了解这个解脱的利益是非常非常重要。

有些人是需要了解轮回的痛苦,这样子以后他就想解脱,有些人就要去了解解脱的利益,这样子以后他就同样也可以,也可以追逐解脱,走上解脱的道。都是这样子。

比如说他觉得轮回特别特别的痛苦,所以他不想轮回要解脱,这也就是出离心了。另外一个人呢,他觉得解脱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他要去追求,所以他要去走这条路,那这样子的话他同样也就有了出离心,两个的这个结论都是一样。思维的方式有一点不一样,侧重点有一点不一样。一个是主要是去思考轮回的痛苦,另外一个主要是去思考解脱的利益,但是最后的这个结论都是一样,两个人最终就下决心要解脱,走上解脱道。这样子的话,最终的这个结论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多思考这个解脱。尤其是我们刚才也讲过了佛的解脱,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感受,然后中途的解脱菩萨的一地的解脱,我们也只能去学,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去体会。能够体会到的,亲身可以经历的,可以体会到的是当下的解脱,眼前的解脱。眼前的解脱跟终极的解脱,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呢?比如说我们的身上有 100 种疾病,那其中一个治好了,那么这是我们的当下的解脱。全部治好了,这个就是永久的解脱。身上的全部 100 多个疾病都治好了,那么现在身体是非常的健康了,没有任何的疾病,那这个就是成佛一样。它有它的利益功德。然后还没有全部治好,只治好了一个病,那么这也就会给我们带来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健康,一个疾病治好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也得到了一分,一部分的健康。就是这样子,我们把一个问题,就是烦恼解决了,我们就得到了一部分的解脱,全部的烦恼解决了,然后就得到了永久的,终极的解脱,这样子,那这个当中我们现在要去体会,要去感受当下的解脱的利益,这个才是最最最重要的。然后我们今天讲的比较简单,然后大家去思考。

从自私自利中解脱

还有一个比如说自私自私自利,现在人就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么因为我们太自私了,太功利主义这样子以后,然后我们对很多问题,对很多问题的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而且这个问题很严重,都是特别特别的自私自利的眼光去看,一切都好的东西,都想自己拥有。然后这样子以后就发生了激烈的竞争,然后就后续的各种各样的烦恼,或者是痛苦都产生了。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放下一点点自私,这样子的话,那减少了一点,有一种,比如说我们的内心当中有无数个成千上万个自私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自私,其中一个自私当中我们摆脱了,摆脱了以后,然后我们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加的懂得关心其他的人,关爱其他的人,然后关爱关心,或者是慈悲其他人的。

这个慈悲心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自己能够感受到的这个回报,这个回报,不是我们去求的回报,自然发生的这个回报。比如说我们去以慈悲心布施,然后布施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我们的布施,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从中我们获得的这种这个幸福感,成就感,这个幸福感和成就感,然后让我们特别的快乐,特别快乐。大乘佛经里面也就讲过很多次,比如说我们的这个整个世界上的所有的这个物质财富,拥有,一个人去享受,这种物质享受给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还不如把整个,比如说他所有拥有的东西去布施,这个当中他能够得到的这个幸福和快乐,不如这个幸福快乐。就是这样子。这是凡是有慈悲心的人,都一定会感受得到。比如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吃东西,或者没有水喝,我有一瓶水我自己喝了,他有可能后悔一辈子。那么当下我把这东西或者比如说分享给大家,或者是我自己一口都不喝,全部都给(大家),那这个这种做法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让我幸福一辈子,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自己拥有和付出给予的,最终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自私当中,解脱了这么一点点,放下了一点点,然后把这个给予了,然后就这个给予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个就是这个解脱的利益。所以我们任何一个无知愚昧,无知当中,解脱也有利益,然后自私自利当中解脱也同样也就有这个利益

所以我们如果修行上稍微用一点稍微用功的话,我们每一天都可以享受解脱给我们带来的这个利益,解脱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这是现实生活当中,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得到,任何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的到,这就是解脱的利益。然后我们发现解脱有这么大的利益,这样子以后,然后我们就知道了,发现了他的价值,然后我们一定会去追逐这样子的解脱。所以我们去了解这个解脱的利益是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去思考。这个是这个是我们今天讲的当下的这个解脱

中途的解脱–一地菩萨

然后接下来我们再介绍一下。中途的解脱,中途的解脱是什么?就是菩萨的第一地,

得到了菩萨第一地的时候的这个解脱。虽然还没有成佛,一地菩萨离成佛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有成佛,但没关系,如果只要我们能够达到一地菩萨的境界,那就有,我们可以去享受很大很大的解脱的利益。从此以后,我们的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都就基本上都消失了。所以我们还没有成佛之前,所有的修行人,他从一开始修行到最后修成功就是成佛之间,我们随时随地都感觉得到,感受到解脱的利益。我们每一天都有解脱,每一年都有解脱,然后都可以感受到这些解脱。当下的解脱,我在重复一遍,大家一定要思考–当下的解脱有没有?如果我们没有当下的解脱,当下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解脱,那么这样子的话,那我们不可能有最终的解脱。当下没有解脱,我们没有这个眼前的解脱,没有获得眼前的解脱,那就不可能有这个中途的解脱。中途的解脱没有那最终的解脱不可能有的。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学佛的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时时刻刻都要观察我有没有得到解脱。很多人会说我现在不需要这样子观察,当然没有得到啊,我又没有得到阿罗汉,又没有得到佛的果位,我怎么有解脱呢?那不对的,这个是不对的。比如说我们砌墙修一栋楼的时候,一个砖头一个砖头,最后就砌了一个这样子的墙。是每一个砖头最后就是构成了一个这样子的墙。所以我们每一天都有一点点的解脱。

每一天或者是每一段时间就有这么一个解脱,然后感受到了这个解脱的利益的话,那么这些全部的解脱加起来,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中途的解脱。然后中途解脱以后,最终的这个解脱是很快的。这样子非常的重要。大家一定要关注自己有没有,当下有没有解脱。这是我们最最最最重要的。当下没有任何的解脱,那我们一定要要找到为什么没有解脱?学佛修行是一定会有解脱的,一定会有解脱的。每一天或者是每一个月一定会有解脱。如果没有解脱,修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什么解脱,那我们的修行的方法或者是其他方面,肯定是出了问题了,否则的话这根本就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有解脱,这特别特别的重要。好这个就是解脱的利益,眼前的解脱的利益。

观法如知幻 观生如入苑 若成若不成 惑苦皆无怖

然后第 2 个中途的这个利益,我们用了一个《大乘经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是弥勒菩萨的五论当中的一个。最近索达吉堪布在讲这个《大乘经庄严论》,它是一个整个的大乘佛教的这个,就是大乘佛教的整个的佛经的浓缩版。我们如果学了这个《大乘经庄严论》,等于就是学了所有的大乘佛教的佛经,是这样子。那这里面就讲到大乘佛教的修行人的一个解脱的利益。它讲的是这个一地菩萨的解脱的利益。就有四句话,我们用这个来给大家介绍这个中途的解脱他的利益。《大乘经庄严论》讲“观法如知幻”。然后就是“观生如入苑”,观法,“法”就是万事万物,然后“观”就是了解到,就是知道万事万物,“如织幻”,就是知道了万事万物都是如幻如梦这样子。因为一地菩萨他在这个一地菩萨,获得一地菩萨的这个禅定当中,非常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了空性。感受到了空性,无我,或者是我们的每一个人的心的本性,如来藏。特别特别清晰的清楚的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以后,他从这个禅定当中出来了以后,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然后他就特别的清楚,万事万物原来就是如梦如幻的。所以呢,“观法如知幻”,知幻,就是说幻,就像魔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是魔术的时候呢,那我们对这东西也同样也会有执着的,也会有执着。比如说一个魔术师,他变出来的一个平时我们比较喜欢的东西,变出来了。那变出来了以后,如果我不知道这个是魔术师变出来的,那我们对这东西同样也有执着。但是知道了这个是魔术师变出来的以后,知道了以后,然后我们对这东西没有执着。所以就是说如知幻。知道了这个是幻觉,魔术一样。这是一地菩萨的第 1 个,他非常清楚的知道了万事万物都是如幻如梦。所以第二句话就是说观生如入苑。观生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投生,投生。他一生又一生这样子投生。因为一地菩萨他还没有成佛,他还需要投生,但是他对投生的这种态度是什么呢?如入苑,苑是什么?苑就是花园,像我们现在的公园,花园。过去很多的这些像国王,他都有非常非常漂亮的花园。比如说我从这个花园出去,然后又进入另外一个花园。

或者是我从这个公园出去,然后又进入另外一个公园一样。他们对投生是没有丝毫的恐惧,而且他特别特别喜欢。这就是大乘和小乘的不一样。小乘佛教的阿罗汉或者是其他的修行人,他们特别的害怕投生,特别害怕投生,他认为只要投生,这轮回就是痛苦的,所以他们对这个投生是特别特别特别的反感,根本不愿意投生。

但是大乘佛教的一地菩萨,他不但对头生没有反感,没有恐惧,而且他特别的喜欢投生。

就是从一个花园出来,然后再进入另外一个花园,另外一个公园,我们把这个公园里面看完了,以后玩完了以后呢,然后再进入另外一个公园去玩一样。他就这么喜欢,为什么他这么喜欢呢?菩萨,还没有到一地的时候,我们自从发了菩提心,发了世俗菩提心,我们都变成了菩萨了,但是还没有证悟一地这个之间,我们以什么样的东西投生呢?是以业力投生,是业力投生,我们过去造的业会投生,比如说一世又一世的投身到人间,或者是投生到人间,或者是其他地方,不管投生到什么地方,这都是投生的这个主要的力量–是业力,都是业力。但是有菩提心的人他不会投生到饿鬼地狱,这样子的。他不会,但是是业力。然后到了一地,一地和二地菩萨,它是以什么东西什么力量投生呢?就是愿力,它不是业力,是愿力。愿力是什么呢?他就发愿,有什么地方可以做众生,他就投生到什么地方。这样子以后他的投生实际上是去度众生,是去帮助众生。因为他投生不是业力。如果是业力的话,那就是业力让我们投生到什么地方,就投生到什么地方,没有选择的机会。然后一地菩萨他就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会选什么样的地方呢?他不会选这些世俗人很喜欢的这些地方。他不会选,他就是会选什么地方能够度众生,能够帮助到众生,他就选这个地方。那么这样子以后他投生到这个地方,他投生到下一世,他一定是是来度众生的,不是因为是业力,而是来度众生,这就是再来人来度众生。那度众生,他是去度众生,他自己很清楚的,所以他特别的高兴,特别的开心。所以就是从一个花园而进入另外一个花园一样,根本对生死轮回,没有任何的恐惧。所以非常非常的,他特别的开心,所以这个就是解脱的利益。

一地菩萨他证悟了空性以后,他就能够帮助这么多的众生,利益这么多的众生,所以特别的喜欢投生,进入这个轮回。他是非常的快乐,他非常幸福。因为他发现他投生到这个地方,他可以帮助很多就在那地方的众生。

然后,“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就是说,若成和若不成的意思就是说,有些时候菩萨他的事业非常的成功,然后非常的成功,一切都是很顺利。有些时候呢一地菩萨他也不顺利的时候,有不顺利的时候。若成,是他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若不成,就是一地菩萨,他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管是他失败的时候或者是他成功的时候,若成若不成,“惑”是什么?烦恼。苦是什么?烦恼带来的痛苦?烦恼和痛苦皆无怖。他没有那个恐怖,他没有任何的恐惧。这个成功和失败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的痛苦,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的烦恼恐惧。所以因为他的心已经达到了非常非常高的境界,所以外缘顺利的时候能,够度很多众生的时候,他也不会有傲慢,傲慢心不会有。然后不成功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他也不会有,他也不会抱怨,他也不会有仇恨,都不会有的。所以他的心始终都是非常的平静的,始终非常平静。所以成功的时候也好。不成功的时候也好,从此以后他就永远都不会感受到烦恼,虽然他这个一地菩萨还没有把一些烦恼的种子还没有断掉,但是这个烦恼的种子,他不是一个很明显的烦恼,所以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不愉快,不开心的事情。虽然心里还有一些烦恼的种子存在,但是这个种子不会影响到他。所以成功的时候,不成功的时候,任何一个时候,他的这些烦恼痛苦都不会威胁到他。他都不会有恐惧。这时候他真正的烦恼当中已经摆脱了,痛苦当中已经摆脱了。从此以后他感受到的所有的,感受到的所有的感受都是幸福,都是快乐。他的意识所感受到的一切感受都是幸福,然后他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所有的感受都是快乐。一地菩萨,一地以后,他的所有的身心的这个感受,都转化为幸福,快乐。然后这个幸福和快乐也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种有漏的幸福快乐,他是无漏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一地菩萨,就是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解脱,虽然还没有成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解脱。所以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解脱的利益。那我们也必须,大家必须努力,希望能够这一生得到这个一地,或者是我们在中阴的时候解脱,这都是非常的重要,这个都我们可以可以争取。但是就是一个底线就是底线是什么,出离心一定要有,这一点不能没有。这个我们能做得到,不太难。然后菩提心也一定要有,有一个非常标准的菩提心,确实有点难,但是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我们也可以有菩提心。还有一个必须要证悟空性。那这三个都做到了的话,那首先我们有了出离心以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得到了解脱。然后得到这个解脱以后,有很多烦恼就消失了。然后第二菩提心做到了,有了这个菩提心的时候,然后就是自私心带来的所有的这些烦恼就消失了。我们的意识从这个自私当中解脱了,摆脱了这个自私自私自利。摆脱了自私自利以后,然后我们的心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获得了解脱。那这个解脱他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自私带来的所有的烦恼就不存在,这就是他的利益。然后证悟了空性,证悟空性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有些证悟空性虽然是证悟了,但是因为证悟的这个层次不高,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改变。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改变,但是也是证悟。然后证悟的层次稍微高一点,或者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证悟的层次不高,但是后来就是通过修行,我们把这个证悟的境界提升了,提升了一定的这个时候,然后这个证悟,一定在现实生活当中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对,不仅仅是一个自私自利,这个时候我们对任何东西的这种执着,对善和对恶,对外面的,对自己的这些执着都消除了。那这个时候这些执着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是非常非常的多,非常多。这些烦恼都这个时候就不会再出现,那这就是它的利益,这就是这种解脱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实修,实修才会有这些变化,不实修没有实修的话,那我们说的再好再好听,再漂亮,那么最后的时候,这解脱,得不到解脱,第一个就是得不到眼前的解脱,然后就得不到中途的解脱,最后当然也就得不到最终的解脱。所以我们刚才也讲过了,凡夫地强调,目前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就是眼前的解脱。大家一定要去观察,我们有没有得到眼前的解脱。眼前的解脱不是一个解脱,有很多不同的解脱,有很多不同的解脱,比如说我们从自私自利当中获得了解脱,或者是对,不是所有的欲望,只是对某一个人的欲望当中获得解脱,对某一件事的执著当中获得了解脱,对某一个物质的执着当中获得了解脱,也算是也可以算是解脱。这个每一个解脱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利益和帮助。这就是我们眼前的解脱。有了这样子的解脱,那我们对修行才会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非常努力的去修的,这个是中途的解脱。我觉得这中途的解脱,我们可以去学习,可以去了解,但不是很重要,反正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落实到,一定要感受到的,是我们的眼前的解脱,一定要有这种解脱,这个就是非常重要了。

终极的解脱–佛果

好,最后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最后就是第 3 个解脱,第 3 个解脱就是佛的果位,佛的果位。简单说一下佛的果位,因为佛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一句话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我们要去学大乘佛教的这些经论。这样子以后我们可能是大概的了解到什么是佛的境界。这个我们要进一步的去学习。但是我们简单的说,佛的境界是什么?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烦恼全部从本质上,从源头上就铲除。不留一点点的种子。种子,习气这样子都不留,全部断掉,然后除了烦恼以外,还有所知障。所知障就是也是愚昧,也是无明的最后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非常细微的无知和无明。那这个都断掉了,全部都断掉了,那这个断掉了以后就是成佛了。那成佛以后成佛,佛的利益是什么?成佛的利益那是,成佛了以后,然后就是能够度不可思议的众生。佛的事业,度众生的事业,永远都不会停止的。只要一成佛了以后呢,佛度化众生的事业是永远不会停止。就像释迦牟尼,佛度众生 40 多年。然后圆寂了,我们表面上看佛圆寂了,不存在了。但是佛只是换一个不同的方式再出现而已。以佛陀的当时的这种形象,以这种形象来度众生,就在这个地球上。应该准确的说在这个地球上,以当时的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身份来度众生的时间暂时就搞一个段落。所以他就换另外一个形式,换另外一个形式来度众生。只是一个度众生的,一个不同的形式结束了,但是佛度化众生的事业是没有结束的。佛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度众生。而且度众生的这个花样是非常非常多,不可思议的。所以佛在这个宇宙,这个天下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佛的事业。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佛的事业。生命就是,在这个宇宙是没有边际的,无边无际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众生,只要有宇宙这东西存在,那么这个上面有不同的生命,有些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有些是我们的这个感官是看不见的,但是存在的,存在这样子的生命。所以就是有这个宇宙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佛的事业,佛度化众生的事业,那成了佛以后,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而且这个是永恒的,永久的去利益众生。可以度化无数的众生,这就是最后的这个解脱的利益

追求解脱

那我们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个是当下的解脱的利益,第二个是中途的解脱的利益,第三个是最终的解脱的利益。从三个方面去思考的时候,然后我们发现有必要去追逐解脱。因为解脱的话,他有那么多的好处,有那么多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去追逐。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我一定要追求这个解脱,我一定要走上这个道,有这样子的决心。因为看到了这个解脱的利益,然后我们就有这样子的这个决心。那这个决心有了以后同样也就有出离心了,从此以后我们真的就走上了解脱道。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解脱的利益,大家也认真的去思考。从自己的当下开始思考,当下。我们先不说佛有多么多么了不起的功德,一地菩萨有多么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这些都可以去学习都可以去了解,但是这都不是我们。

我们现在要看我自己有没有什么成就,我们学佛也就是至少也就这么一段时间了,那这一段时间当中我有我得到了什么解脱?这个解脱的利益是什么?要去思考。这样子思考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就是去比较认真的去闻思修行,尤其是修行的人,一定会已经得到了一些解脱。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我们认为解脱就是要不就成佛,要不就阿罗汉,其他都不叫解脱,所以我们没有发现这个解脱。实际上我们刚才讲的这些细节,是非常的重要,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解脱,这个非常的重要。这样子以后我们就发现,就这个解脱有这么大的好处,这样子的话我应该去追逐,这个比名比利都重要。比这些东西都重要,比这些东西都有价值。这样子以后我们一定会努力的,特别的重要。

人身,暇满的人身。就是像这一次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的,这样子的时候,这样子的这个时间确实不是很多的,不是很多。有些时候我们来这个地球的时候,佛法已经不存在了,有些时候我们来这个地球的时候,这地球上是有佛法,但是我出生的这个地方是没有佛法,这样子。然后等等等等,反正就是我们现在这一次这样子又可以去听,又可以去思考,又可以去打坐,这些都没有任何的阻碍,都可以去做,一切条件都是具备,这样子的机会就叫做暇满人身。这个暇满人身有多难得,这个我们已经思考过了。所以这样子的机会是在整个对我们的生命的轮回的过程当中都不是很多的。就是正因为没有太多的这样子的机会,所以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成佛。如果这样子的机会随时随地都有,这样子的话,那我们可能今天不是这样子,我们已经有了就一定的成就了。就是因为我们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成就,就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太多的拥有过这样子的机会。那这次有了以后呢,大家要抓住这个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不要把佛教当做一个文化去研究,这个不是我们佛教徒要做的事情。这是大学教授他们做的事情,这个不是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就是把佛教就作为一个修行,或者是能够走解脱道的一个这样子的方法来用。不是把它当做一个文化去研究,这样子是不对的。比如说我们像这么一本佛教的书,我们去研究,去学习这样子的话,那最终我们不修的话,那就这个方法是不对的。这个只能是闻,这个只能说是这叫做闻。闻当然是非常重要了,在这个之后是一定要去修,一定要思考,一定要修。闻思修,不能脱节。像闻思修这样子的,这个这上面就是哪怕是付出了一点点,下一点点的功夫,都有很大的回报,非常重要。平时我们烧香拜佛,还有就是经常去朝山朝圣。那这些都是不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些都是都可以做,就是一些积累福报的一些方法,可以这么说。但是比如说我们烧香拜佛,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我们刚才讲的这解脱。烧了多少香,拜了多少佛,这些都有功德,这个我们不能说没有功德没有福报,但是呢,它有没有让我们获得什么眼前的解脱,很难很难。所以必须要闻思,然后就一定要修。希望大家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去工作赚钱,然后就是提升我们身边的所有的这个物质生活的水平都很重要,但是修行比这一切都重要。因为修行是长远的利益。这些我们比如说发财挣钱,这些是这就是就这么几十年的利益,所以这个不一样,价值不一样。每个人都很清楚的,所以我们这些两个都需要。也去工作赚钱,发财,也可以,也需要。然后更需要修行,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慈悲心。这个方面我们大家要努力。

解脱利益修量的要求–30 小时

好,今天我们讲到这里,这个我们这一次的这个慧灯禅修的四前行的这个修法的课,就今天,到今天基本上全部都讲完了。那么除了昨天我们给大家布置的一个因果不虚的后面的一些思考以外,还有就是去思考这个解脱的利益,这也是很重要。这个也就我们大概也就需要二三十个钟头,二三十个小时。所以我们先去思考因果不虚的后面的这个部分,然后差不多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解脱的利益,加起来大概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一个多月,两个月左右吧,这样子的时间当中去思考。然后下一次我们开始讲五加行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出离心要搞定。否则的话我们没办法继续修这个五加行了。这个出离心确实不是很难,大家要努力!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然后还有 20 分钟的时间,大家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提问交流。

(1h37m15s)

问答 (略)

  1. 杀生会导致五百世的恶报,五百世以后就不确定。如果在这中间忏悔就会减轻这个果报。未来很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中间的变化可能有很多次,最后有一个结论,佛陀就知道最后的结论。
  2. 最源头的因是什么?本来清净,如何产生山河大地?量子力学,能量本来是平等的,能量的变化,密度不同就产生了物质世界。平等的是能量,不平等的是密度而产生的不同的形态。平等的是空性、佛性,不平等的是缘起。业力就导致了不平等。最开始还没有造业,最初如来藏中产生了光,然后对于光产生了细微的执着,就继续发展,就形成了不一样的世界。可以去看《慧灯之光》里的《佛教的物种起源说》,细节以后去学大圆满的《七宝藏》。
  3. 佛陀还有渡众生的分别念吗?做陶艺的时候,下面有个转动的车轮。初始的时候要给一个动力。但是运转起来就是自动运行的了,可以自动保持。八地菩萨就开始没有分别念,十地菩萨就彻底没有分别念,佛就更没有分别念。我们以为做一件事情的话就需要分别念,没有分别念没法做事情。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佛在因地时的愿力,资粮,智慧,这三个力量,最后成就的时候,就是全自动化的“任运自成”的事业,《入行论》里讲的很清楚的。
  4. 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意识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目前还不太可能。未来如果能造出跟人体一样的也许可能,不太清楚。人工智能会让很多人失业的。到时候人有什么用就不知道了。国外有一个影片,以前没有闹钟的时候,公鸡可以打鸣叫人。后来有了闹钟,这个 🐔 鸡就特别害怕主人把它吃了。那么智能化发展后,人都下岗了,人工智能有很多潜在的隐患。
  5. 暇满人身和普通人身(不暇满)不矛盾

大圆满前行

五、解脱利益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

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所谓的解脱,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从人身难得开始,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调顺自相续,然后再从一切圣道的基石皈依开始,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每一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前面已经讲述了,后面还要讲,这就是解脱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经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我真是喜不自禁。尤其是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等一切法门,并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摄持而实地修行。

前行广释

第七十三节课

《前行》已经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下面讲第五个共同加行:

五、解脱利益

首先是作者对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毕恭毕敬地进行顶礼: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

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他的上师究竟有什么功德呢?为历代大成就者、智者所慈悲摄受,并依循这些上师的言教如理修持,最终生起了无我智慧,通达一切万法实相,同时将自己所证悟的解脱圣道,无误地传授给有缘众生。在如此具无上妙德的上师足下,华智仁波切恭敬地顶礼。

我们作为后学者,也要经常对大恩根本上师为主的一切传承上师,进行皈依、顶礼、供养等。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念诵仪轨,也可以观想功德,还可以用这些偈颂作祈祷,以令自己生起无比的信心、欢喜心。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所谓的解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依靠《三主要道论》所讲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断除自相续的一切烦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

当然,世间人对“解脱”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他们认为,从监狱释放出来是种解脱,从疾病缠绕中得以康复是种解脱,摆脱困境获得自由也是种解脱。然而,这些解脱只是相似的,唯有根除了一切烦恼种子、一切痛苦之因,才能称为真正的解脱。这一点,我们要发自内心有种向往之心,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对于《前行》的这些内容,大家务必要先从文字上明白,然后再对意义不断去思维、串习。否则,只是把所学的理论留在书本上,当翻开书或听上师宣讲时,自己好像有一种感觉,而一离开这种环境,心态马上恢复到往常一样,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前行》也好、其他法门也好,大德所讲的每个教言,其实都可以滋润我们相续,都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利益。然而,由于众生的根基不一样,所得的收获也不相同:有些人依靠这些书本和教言,自相续的烦恼完全可以遣除;而有些人长年累月都在闻思,可真正要与烦恼进行搏斗时,由于缺乏正知正念,始终不能大获全胜。

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哪怕每天只听一节课,也要有一节课的收获。比如前面刚讲了“因果不虚”,讲完了以后,在没有别人的劝导下,你应该自觉地总结一下:因果不虚大体上讲了什么内容?里面的公案和教言对我有什么帮助?我以前是什么样的心态?以后要趋向什么样的道路?……作为智者,理应方方面面地反观自己,这对修行来讲不可缺少。

总之,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知道何为解脱。现在有些佛教徒,口口声声说希求解脱,但他们有没有去寻找解脱之路呢?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从“人身难得”开始,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先调顺相续;然后,再修持“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等,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这就是解脱之因。

其实,四种厌世心的修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以此可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倘若你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其他修法根本没办法进行,即使修了最高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威德、大中观,和禅宗、净土宗的甚深法门,也将会统统成为今世之因。

今世之因与来世之因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在有经验的上师看来,要想弟子修有所成,首先必须以共同四加行看破今世,不然,修法肯定不会稳固,修行境界也不会长久。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并修持每一个不共加行。若能做到这一点,那解脱之因就具足了。

《前行》这本书从头到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完整无缺地阐述了解脱之因。若能明白这里所讲的断恶行善之路,远离一切恶业,欢喜行持一切善法,那现世中会享受快乐,来世必定会得到解脱。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若人远离众恶业,喜行善法心爱乐,此人现世常安乐,必得涅槃解脱果。”

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修加行的重要性。这一点,我在前面也详详细细介绍过,相信很多人会比较重视,否则修行无法成功。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愿修共同四加行,反而对气功、瑜伽,以及观明点、观佛像、观文字感兴趣。其实这些修法并不难,但你若要变成个修行人,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生不起定解的话,修什么都不会太长久。因此,大家一定要再再努力,要明白解脱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尤其是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等一切法门。并且在实修的时候,先要发起菩提心,然后一心专注、不被违缘所转,最后为利益一切众生作回向来摄持。

就像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同样,在座的人都是希求解脱者,若能具备前面所讲的解脱之因,最后肯定会获得解脱之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首先要从出离心修起,明白轮回中一切感受是痛苦的,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无我寂灭才是永恒的安乐。

唐朝的义净法师,就曾译过一部特别短的经典,名叫《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经中记载:一次佛陀在龙宫,为 1250 位比丘和众多菩萨宣讲佛法。当时龙王问:“有没有一法简单易行,却能涵盖一切?”佛陀说:“有四殊胜法,若能受持读诵、深解其意,则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的功德无异。四殊胜法是什么呢?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这即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四法印”。你们若没时间读很厚的经典,那每天念一遍这个偈颂,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佛陀说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若能把这四句偈放在课诵里,经常读一读、想一想:“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感受皆为痛苦,若能通达无我的境界,便可获得寂灭为乐的涅槃。”这是相当有必要的。

实际上,“寂灭为乐”就是解脱之果,这也是三界众生的究竟目标。我们行持的一切善法若以菩提心摄持,最终即可获得这种殊胜果位。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搞错目标了,否则,修行再精进也是徒劳无益!

〖解脱利益之引导终〗

前行广释辅导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 73 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共同前行,之后还有不共前行和颇瓦法。共同前行有三个部分、六个科判:第一部分是共同四加行(第一、二、三、四品),第二部分是解脱利益(第五品),第三部分是依止善知识(第六品)。四个共同加行我们已经学习完了,那么有没有生起定解、有没有修行,有没有产生应该有的觉受呢?当然每个人的智慧和精进不一样,但总算听了一下介绍,知道了一些内容,或者有了一些觉悟。

学习四加行关键是要转心,把耽著轮回的心转而追求解脱道。耽著轮回和求解脱道都是执著,但是前者是恶执著,后者是善执著,首先要用善执著对治恶执著,再进一步把善执著中不符合实相、大乘的因素,逐渐剔除掉。剔除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安住于空性的本性中,去掉对善法最清净的执著。对我们而言,它既是生起执著,也是去掉执著的道。对修行、对进入大乘、趋入实相有利的执著要生起来,而耽著轮回、自私自利或者耽著于实有的要去掉,两者并不矛盾。

从耽著轮回转而追求解脱,是作为佛弟子的关键第一步,否则,后面所有的修行都会自动围绕耽著轮回、世间八法的心而转,没有解脱道可言。虽然修习佛法或其它善法是有功德的,可以种下很多善根,但是对于得到暇满人身、志求于解脱的道友们来讲,绝对不能够只满足于种下一个善根而已。给没有办法长期学习的世间人种下个善根,或者我们想方设法让他们种下些善根,这是可取的,因为让他们进一步再往高或深走,的确是没办法了。但是我们自己不能满足于只种下善根,要力求在内心中生起真实求解脱的心,这个心就叫做出离心。

这部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开始要学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这几者之间的关联如何理解呢?出离心是要对轮回生起厌离。当我们知道了轮回有很多过患而对轮回生厌离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解脱道可以追求,这种厌离就会变成绝望。轮回有这么多痛苦、这么不圆满,同时轮回的善业引生善趣、恶业引生恶趣,而我们轮回的因和果现在都是圆满的(必然会导致轮回),如果没有解脱道,就会很绝望。但是解脱道的确是存在的,让我们厌离轮回就是为了让我们趋向于解脱,所以讲完厌世心之后,就要讲解脱利益,这是二者之间的关联。

那解脱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会简单介绍解脱道的定义、因和果等等。知道了解脱的利益这么大,就明白的确需要获得,但是凭我们的自我造诣、自己的分别念绝对没有机会。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根本没有串习过,不像世间八法中很多法已经串习多次了。即便是世间的禅定,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从欲界定乃至非想非非想的禅定都得过很多次,都是有经验的。但是我们对解脱道没有经验,从来未曾获得过圣者果位,所以现在就不能轻车熟路地获得。是凡夫就意味着从来没有过圣者的经验,修行圣道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也许以前串习过,但是真实的解脱经验是没有的,所以凭自我造诣获得解脱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就要依止上师。这样就知道了要获得解脱利益,必须要依止上师。了知这个关系之后,进一步阐明依止善知识的目标–不是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或者帮自己解决一些世间问题。解脱利益的助缘是善知识,所以依止善知识一定是为了获得解脱,其它都不是真正的目标,首先要把方向定好。

大恩上师经常在讲法的时候提到,有些佛弟子虽然皈依了佛法,也依止了上师,但把上师当成一个帮助自己遣除世间麻烦的人,有问题就马上打个卦,看这次需要念什么经、做什么法事把问题解决;有时候当成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世间法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就去找上师解决;有时候把上师当成倾诉的对象,有烦恼了、有困惑了倾诉倾诉……这些都不是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的应有发心,无法体现依止的必要性。如果只把真正的善知识当成上述对象,就是浪费资源,他能够做的要殊胜得多。

真正的上师善知识要做的就是引导我们解脱。解脱的利益这么大,谁来帮助我们,谁是我们获得解脱的最大助缘?通过自我造诣是不行的,世间人做不到。找个教授、找个世间首富怎么样?他们可能有他们那方面的成就、成功,但是没办法指点你获得解脱。真正要获得解脱必须要依止善知识,随便用个善知识的名称是不行的。所以在依止善知识这一品中,会非常详细地介绍善知识应该具有什么条件,作为弟子应该具有什么条件,应该以什么样的发心和行为来善巧依止,以及如果这样依止了,上师的功德自己怎么样能获得,怎么样转移到自己的相续中来。共同前行让我们做的准备就是这些。

依止上师之后,就要进入不共前行了。依止上师,不是说我依止了、拜师了、上师点头了就完了。既然是上师,就必须要指明修行之道,第一让你修皈依,作为趋入圣道的第一步;皈依之后再给你讲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之后目标就确定了: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目标非常确定,而且心量非常广大,就把自己一个人皈依三宝而获得解脱的心去掉了;然后是成佛——成佛这个目标很大,违缘不去除不行,告诉我们要修百字明;顺缘不够也不行,告诉我们要修曼扎、圆满资粮。把该去掉的违缘去掉,该具有的顺缘具足,基本上就是个很好的法器了。福报、资粮有了,罪业也清净了,这个时候再修上师瑜伽。在这么清净的相续中修上师瑜伽,很容易就得到上师的加持而证悟。

这样一个个安排下来,如果完全按照要求修好了,到后面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很容易得到上师的意传加持,今生中只修前行有可能就解决问题了。或者没有解决问题,但通过修上师瑜伽,也成了一个更好地能够从上师那得到正行的法器。上师给你传大圆满正行,而你修上师瑜伽修得很好,通过一心一意地接受大圆满去修持,也非常容易成就。如果这辈子没有修成,后面还有颇瓦,即生没有成就,就修颇瓦往生极乐世界。

前行的体系大约就是这样的,共同前行和解脱利益之间的关系,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的关系,依止上师和内加行的关系等等,我们就一个个这样学下去,就会知道这里面对我们心的调伏–把我们从什么都不懂的纯粹的世间人,通过这个法,一步步调伏到非常标准的修行者、标准的法器。当我们成为法器的时候,实际上相续中已经充满了很多功德了,是能够接受大圆满的法器。这是大圆满的前行,目标就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能够接受大圆满正行这个殊胜正法的法器。

加行班的道友学完之后就进密法班了。如果真正认真修行,按照标准一步步修,就可以成为法器。然后再进入密法班,这时就成为上师给你传密法正行的法器了。现在我们的根基可能还不够,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是不是就可以了呢?不一定。但如果认真学,该去掉的很多障碍会去掉,很多的福德会圆满,尤其是对修行有利的很多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具足了。然后一边学正行一边再回头把该补的补齐,慢慢地才可以谈论即生中证悟实相。因为基础打好,就有底气了。否则什么都不学,该有的准备都没有,就说要即生成就,可能不太现实。前行是调伏相续、把我们的心真正调整成殊胜的法器的,因此前行的引导特别重要。

我们今天要学习第五个:解脱利益。世间投资、找工作会关心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福利和好处:别人告诉你工作一个月多少钱,多少奖金或者提成等等,你考虑可以接受,就会去工作。投资也是这样,经过观察,得到的回报可以接受,然后就去做。求解脱道也一样,既然要把身体和心、精力和时间,还有很多财富,投放到解脱道、佛道中,解脱道的果是什么必须要了解。否则,最后到底能够得到什么不知道,或者说没办法承诺什么,就会想“既然没办法承诺什么,那我可能就不一定做”,修行的心不能确定。如果解脱的利益和功德我们提前知道了,那么现在的奋斗、精进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值得的。因为坚持下去,修习圆满之后,这些解脱利益都能得到,并且永远从轮回的痛苦中脱离出来,还可以帮助其他的众生逐渐脱离。

在很多法中,对于刚刚开始发菩提心,还是凡夫的我们,就讲一地菩萨、二地菩萨、八地菩萨的境界,佛的功德和境界,我们会觉得讲这些干什么,我现在离初地还远的很,好像根本没用——其实是有作用的。我们会知道已经具有这些功德的圣者为什么值得尊敬,为什么要礼赞、礼拜他们,为什么值得我们皈依,还有如果我这样做了,也可以得到这些功德。这对于我们修行正法,提升信心和勇气,绝对是有必要的。如果前面什么希望都看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那精进地去奋斗和努力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是非常善妙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功德,一个个介绍之后我们就有数了,就知道应该快一点,早一点、不能拖了。因为这么大的功德和利益,当然越早得到越好。

要获得解脱道,修行越真实越好,真实的因才能得到相应的果;越早越好,越早投入就越早收益。知道了利益,我们就会对道本身产生想修、快修或者真实修的意乐。如果不知道,就可能是看别人的面子修一修而已,没有用。看不到什么希望,能拖就拖:说这个月报名,就下个月再报;已经开班了,就再拖几堂课去学,这样自己没什么意乐,也不会有收获。如果给你开工资一个月十万块,早一天上就能早一天拿钱,肯定很快就去上班了。

解脱的利益的确比世间任何的收益都要圆满、都要大,但是果太大了,我们对这个果又不熟悉:什么叫解脱道和解脱果?到底值一百万还是两百万?都不是。那到底为什么吸引我必须要投入呢?这就必须要学。它对我们来讲是个很陌生的福利,虽然很好,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不敢投资。所以要学习到底什么是轮回,轮回的束缚、痛苦以及状态。这些讲完之后,说所有的痛苦都没有,就叫做解脱。因为我们对于痛苦已经深入骨髓地了知了,特别想要出离痛苦,此时得知没有痛苦之道就是解脱道,这叫做灭谛,我们就想,那一定要做,它的价值远远超胜了世间的几百万、几千万。发现了这个价值就一定会去,虽然不是赚钱之道,但却是让我们解脱之道,当然值得。

解脱道没有世间经验可以参考,世间的书、大学、中学里的课本也找不到,只有在佛法中有参照,已经修成的大德们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参照。我们必须参照解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之后才有动力去修行。对轮回的痛苦、解脱的利益了解越深刻,自己上道的时候,也就越真实、越勤奋。如果整个轮回到底怎么痛苦,大概知道一下但不深刻,对于解脱了解也不深刻,还说修道很认真,佛菩萨不会相信,自己恐怕也不相信。

这里关于解脱利益讲的不多,但在《宝性论》、《法华经》这样的大经大论中对于佛的功德,佛菩提以及佛的事业等都讲得很多,这些都属于解脱。再说,轮回的过患有多大,解脱的利益就有多大,反方面理解就行了。轮回的痛苦一个个列出来,解脱道中这一个个的痛苦都没有,什么不如意都没有。就像我们说要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拿娑婆世界来对比:娑婆世界有的,它都没有;娑婆世界不如意的,它全都如意。这样对比之后,自然而然就愿意离开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解脱利益也是这样,这里面没讲很多,但是如果把轮回的过患学得特别清楚透彻(《瑜伽师地论》和《正法念处经》讲了很多很细的苦),苦谛和集谛了解得很透彻,灭谛就不用讲很多了。因为灭谛就是没有苦的状态,没有苦果,也没有苦因。如果我们对苦果、苦因特别怖畏,那么解脱就是彻底地去掉这些怖畏。就像在世间特别害怕一个人、一个团队,或者怕去一个地方,特别害怕这个人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每个痛苦的细节,这时有人告诉你,你去一个地方之后,这些恐怖都会没有,这就叫解脱。

解脱对于很恐怖轮回的人当然是最好的。不单是没有了恐怖,还会有额外的证悟、功德和自在等等,这些利益要了解。虽然这里讲的篇幅不多,但可以从过患方面了解解脱。束缚的过患有多大,解脱的利益就有多大。要理解解脱利益,就必须和轮回的过患挂钩。要深入了解灭谛和道谛,就必须先深入了解苦谛和集谛,了解清楚之后,道谛、灭谛的利益和功德以及必要性也就清楚了。如果轮回过患不学,只是学解脱利益,数量完成就行了,这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地修行就是要调伏自己的心,表面上的修学达不到效果,只是种下了种子。要想很快地在今生中成就、成熟果位是不现实的。如是因如是果,因没有力量,果也就没有力量。所以必须让因真实有力量,果就自然有力量了。

五、解脱利益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

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个颂词是第五和第六两品共用的一个顶礼句,第六品中就没有顶礼句了,这里把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的顶礼放在了一起。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华智仁波切说他的上师(或者是现在我们的上师)被多位成就者、智者摄受了,是被很多上师摄受的;“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依止了很多上师之后,依照上师的言教非常认真地修行;“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认真修行一定会获得解脱,所以他在修行、获得解脱道的同时,又没有错误颠倒地把解脱圣道开示于其他有缘众生及其弟子;“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这样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我恭恭敬敬地顶礼,上师值得我顶礼和效仿。

这里讲到的就是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说我的上师最早依止了上师,然后依教奉行获得解脱,再把解脱道开演给众生。这里面依止上师、依教奉行、获得解脱和利益众生四个方面都有了。具有这些条件的上师,当然值得我敬礼。

顶礼是为了加持我们在学习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时,法义能够融入心中,不是到耳朵里转一圈就出去了,应该进入耳根到达心中。对于法义一定要听闻,然后第六意识思维、观修,最后融入到骨髓、血液以及呼吸中。这样法义才能够真实调伏我们的心。否则心是心法是法,就像石头上倒水一样,倒的时候是湿的,你离开它就干了。必须要想方设法把法义融入心中,法和心必须要成为无二无别、无可分离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求上师加持。在打坐修的时候前面也要修上师瑜伽:在这一座中,我致力于和正法相应,请上师加持我,我自己也努力观修,将法融入到心中。每次都这样观修是非常好的。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所谓的解脱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

什么是解脱呢?解脱就是脱离轮回苦海。

轮回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外乎苦因和苦果。苦因就是整个轮回,不管善趣还是恶趣,都是苦的果,都是痛苦的状态。如果说善趣恶趣都是痛苦,那么在第四品中讲到的善业和恶业,就是苦因。

如果我们只是修有漏的善法,善业也是苦因。有时我们把世间的善业误认为是解脱道,觉得我是佛弟子,在修解脱。但是我们修这个善法的时候,是以什么心态来摄持的,这个太重要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修善法本身还不是关键因素,修善法的心才是。到底以什么样的意乐来修善法是很重要的,它是前导,是核心。如果用出离心来修善法,就成为解脱道。如果用菩提心来修善法,就成为大乘道。如果以空性来摄持,就成为极速相应于实相的清净道。但是如果以世间八法或者为了战胜别人来修,那就不是解脱道。

苦因苦果就讲到了轮回,这里面是个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的循环还没办法自动停止。不是说这个机器运转一百年了,磨损得也差不多了。某一天嘎嘣一声,一个螺丝断了,机器就停了。轮回因果的运转不会这样,它永远在保养,在生产新的机器,不会自动停止。所以必须要修解脱道,要强力地加入因素去干预、引导它,或者知道它的本性,这时候才可以停止,否则没办法。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我们任其发展,然后就自动解脱了,某天一觉醒来就成菩萨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因绝对没有果。为获得解脱果必须要修解脱道,才能够达成。

然后就是获得声闻、缘觉和圆满菩提的三菩提果位。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圆满佛菩提,叫三菩提。声闻菩提中也带了一个佛字,其实三者都有一个佛字。有时候我们说佛陀就是菩提的意思,所以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都是有佛的。无上圆满正等正觉,就是佛菩提了,其他的叫声闻菩提或者缘觉菩提。不管哪一种菩提都是解脱,只不过这里分两种:暂时的和究竟的解脱。暂时的解脱就是声闻和缘觉。为什么是暂时的呢?因为它相当于到达彼岸前,中间休息的一个海岛。声闻解脱以戒律为行为,以无我空性为见解的核心,通过这样的观修,证悟了人无我,去掉了人我执、烦恼障之后,可断尽三界烦恼,不会再在三界中投生,这就是声闻和缘觉菩提。

声闻、缘觉获得的都是罗汉果,但是二者之间有一点差别。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比较起来,缘觉阿罗汉的证悟要深一点,他证悟的法无我空性要稍微多一点,积累资粮的时间要更长,要 100 个劫,可以证悟缘觉阿罗汉。利根者三世就可以证悟声闻阿罗汉。按照显宗来讲,无上正等正觉,最快也要三无数劫。不是说越往后越笨,花这么多时间,而且修法殊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它的果是更大更殊胜的。世间中也一样,你要承办一个小果,不需要很多因素,随随便便就成就了。你要做顿饭给自己吃,那就很简单。一点点米,一点点菜,自己就吃饱了。但是要办一个千人的大宴席,必须要提前很多天做准备,场地、采购,很多因素都需要考虑,时间肯定就要长了。因素多了,时间就长,他所能承办的场面也不一样。他的果和一个人一两碟小菜在吃,完全不一样了。

大菩提果、佛果,为什么要三无数劫,为什么不是三生或者一百劫呢?因为他的果很圆满、很大。这么大的果,短短时间根本准备不出来。准备千人宴席只给你半天时间,可能就会说谁有能力谁接,我是接不了,半天时间搞不出来。佛菩提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呢?因为太多因素需要圆满了,而这些因素短短的时间中的确做不到。所以就时间很长,慢慢让我们去调伏自己的内心,慢慢去圆满这些功德。这样的话时间就长。所以圆满菩提的果位特别殊胜,而缘觉菩提是中根者,他的证悟比声闻菩提要圆满一些,要多一些,所以叫中佛。

不管是声闻罗汉果,缘觉罗汉果,还是圆满菩提,任何一种都是寂静清凉的。声闻缘觉已经包含有学无学了,这里主要讲无学道,声闻无学道,缘觉无学道和圆满菩提无学道。解脱道中的声闻罗汉之前的有学道也是圣者,但是我们这个地方是以究竟解脱为主。在小乘道中的究竟解脱就是阿罗汉,不是说已经究竟了,到这里小乘道就没办法走下去了,必须要换轨道才能继续,不换就到此为止。怎么换?就是开始放光、发菩提心了,开始进入大乘。进入大乘再走到底,就到了佛菩提。大乘道佛弟子不需要换,只要把这个道走到底就可以了,但是小乘道走到底还不行,不换就再也走不下去,所以必须要把心态调整到大乘的心态。这也不是随便想调就调的,有一定的麻烦,因为在声闻道中,所有串习的因和资粮已经形成了一种定性。要从自我解脱的心态调整到利他,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这是解脱的定义。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既然要获得解脱果,那必须要知道解脱的因,也就是所修的圣道。这里概括讲解脱果位的因:

从人身难得开始,

首先从四加行中的人身难得开始,然后是寿命无常。

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调顺自相续,

通过四厌世心的修法调整自相续,因为以前自己过度耽著于世间八法。

如果没有出离心,也许这个有情在这一世当人的时候,烦恼、执著少一点,但只是暂时现象而已。只不过是在这一世中,可能追求的不是大鱼大肉,是山里面寂静的隐居生活,是比较清高典雅的生活方式。从显现上可能会有高雅与否的差别,但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把那些隐藏起来而已。这一世中,你可能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因为内心的习气没有调伏的缘故,以后还会从头再来。

通过调伏自相续,从内心知道所有轮回中的起心动念,只要没有以出离心摄持,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产生什么样的心(如前所述,你这高雅的心喜欢艺术,古琴、古筝、书法,或别的看起来典雅的事情),其实都是相应于轮回道的。和其它的比较起来可能高雅一点,但是跟解脱道比较起来还是轮回道。

所以整个轮回中的思想和行为,在修解脱道时必须要知道,这一切没有用,这对解脱来讲没有什么意义。真正地把在轮回中耽著的、无论典雅还是不典雅的,全部要处理出来,这就是调伏自相续,就是第一步。

修行从某些侧面来说一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整个轮回的思想、行为都要颠覆。为什么又说佛法要融入生活呢?这个不矛盾。虽然我们说见解和行为上要彻底和轮回说再见,不能够方方面面和轮回相应,但现在毕竟是在轮回中,有些事情还脱不开必须要做,但是做的时候,要以佛法来引导。其实还是缓步地以轮回做素材,来颠覆轮回中的习气和思想。并不是说不颠覆了,其实还是颠覆的,解脱道的原理和轮回是完全没办法相应的。

然后再从一切圣道的基石皈依开始,

调顺自相续,开始不共加行。所有圣道的基础就是皈依,一定要皈依。通过对三宝生起信心然后发誓,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永远以佛陀为导师,以正法为调伏相续之道,以修法的僧众作为修道的伴侣。有了这些条件才可以修下面殊胜的法,所以一切圣道的基石一定是皈依。

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

圣道正行是最高的,大圆满中的彻却、托嘎等。从皈依乃至于殊胜的正法大圆满之间,

每一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

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功德。四加行有其功德和利益,皈依、发心、百字明、供曼扎也都有各自的功德,密法也有很超胜的功德。

前面已经讲述了,后面还要讲,这就是解脱之因。

前面是四加行,后面是皈依、发心乃至破瓦,如果修完后得到灌顶,还可以修殊胜的大圆满。这些都是解脱之因。

一定要知道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是因如是果。如果要获得解脱果,必须在因上重视。不管是四厌世心还是皈依发心,都要认真修,一定是为了调伏自己的烦恼或者获得解脱道去修,因为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是认真的修行。

当然,这种标准也不是刚开始进学会学法就马上能够达到的。也许要经过若干年才认识到这个重要性,再经过若干年才相应,法中所讲的意义才真正融到自己相续中去。但这很多的若干年值得吗?当然值得。有时我们觉得这么多时间就有点不耐烦了,该花的时间必须要花,这不是不想花就可以绕过去的。你想绕到前面去,但可能没有近道可以绕。

上师诸佛不可能保留一个近道不说,故意让你去绕,绕得差不多了再回来磕头求他,他觉得现在差不多了再告诉你,不会这样的。如果你是这个根基他就直接告诉你了,但如果你不是,他就告诉你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因为他悲心早就圆满了,不可能明明有解脱道不讲。只能说明你还没到那个程度,提前告诉你了对你没有利益。

给你大圆满也学不了,“这是什么?里面讲的是啥意思?请上师讲一下吧。”上师给你讲也不懂。讲空性,不懂,空性不懂讲中观,中观也搞不懂讲前行,又回来从《前行》、《入行论》开始讲,慢慢讲一点慢慢懂一点,最后就真的懂了大圆满的修行。所以这个时间是没办法省的。我们应该有这个心,一定要坚信这一点,不要想有什么近道可以绕。

让自己的心成为法器是修行者的素质,如果要成为真正的修行者这一点必须认同,而且要发自内心地认同。就像企业文化要发自内心认同才可以融入一样。佛法也必须发自内心认同。

如果不认同,自己觉得应该这样、那样,问题就在于我们所觉得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轮回的经验,没有一个是和解脱道真实相应的。今生世间学习的知识也没有可以参照的,以前轮回流转中这么多经验哪个可以参照?一个都没有。解脱道最怕“我觉得、我认为怎么样”。后面的依止善知识,就讲舍弃自己的自在,要依师而转。为什么?依教奉行,要舍弃自己的想法和自在。“我认为怎么样,我认为那样”,这是修行佛法的大忌。

不是要让你服服帖帖,而是在修道中自己的想法没一个是可靠的,我们认为对的东西最后发现都是错的。上师告诉我们的,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做,为什么?因为和自己的想法不相应。轮回的事情哪一个是和解脱道相应的呢?肯定没有。如果在轮回中若干分别念有一个和解脱道相应,那肯定早就解脱了。上师告诉我们的,往往就是我们习气所在的地方。所以有时依教奉行很困难,这个阻力来自于自己的习气,来自内心中轮回的分别念。

依止上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依教奉行,舍弃自己的自在,依靠上师的教言而转。这就是捷径,但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内心自以为是的分别念太强大了,所以教言是这样讲,但真正做到很困难。即便像米勒日巴尊者那样的法器,他也是偷偷地搞了一些小动作去求法,自以为是对的,但在上师那里一概行不通。必须经过这关,这是没办法的。

即便是尊者,在显现上也是有一点点违背的。说明什么问题?这不太容易。简不简单?简单,但的确不好做。就那么简单的八个字“舍自自在,依师而转”,做起来太难了。但不管难不难,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原理,慢慢去做。失败不要紧,失败后再爬起来。每次失败都是一种进步,不管忏悔多少次,反正应该做的就做,直至达到那种标准。这是很关键的,必须了解这就是解脱的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经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我真是喜不自禁。

无论是获得了声闻、缘觉或者圆满佛菩提三者中任何一个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寂静清凉的意思是没有集谛:没有我执、烦恼,没有投生轮回的业。也没有苦果:三善趣三恶趣的痛苦都没有。它的因没有了,果也没有了,所以这种灭谛的状态是寂静清凉的,这叫解脱。

“真是喜不自禁”什么意思?想想都高兴。这里不是我们获得后喜不自禁的意思,而是作为即将踏入解脱道的人来讲,想一想这个寂静清凉的果位,的确很高兴,因为终于有了一个彻底解决问题之道。

我们无始轮回中每一生每一世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没有哪一世的方案真正是对的。这一世找到了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果就是寂静清凉。

在世间中,我们变成蚂蚁了,不是还在奋斗吗?不是在找解决问题之道吗?天人也在找方法,地狱有情也在挣扎,巴不得马上出去,看到一个缝隙就想赶快跑,也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人道也一样在解决问题,没有工作找工作,没有什么就想解决的方法,托关系也好,作弊也好,都是在想办法。但哪一个方法是彻底解决问题了?一个都没有。

这么长的轮回,时间长到没法衡量。可以说每一世都在努力,但这么多的努力全部白费了,而现在找到一个不用白费的。

也许是三个无数劫。有时觉得下一世往生极乐世界都太长了,要这辈子马上证悟。想想轮回的时间太长了,如果下一世或者三无数劫能解决问题,也太幸运了。看起来很长,但如果把前期的轮回加起来,三个无数劫投在这么长的轮回中,根本看不到影子。就像把一滴水投到大海中什么都找不到一样。所以,这个时间看起来长,其实不长。

学三年、四年、五年就觉得:这么长时间啊?我们应该想一想,这一点都不长,而且这个时间一定可以花,为什么?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儿,其它没有。如果错过,想要用世间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以前的经验一样注定要失败,没有成功的时候。现在已经找到了就应该高兴。为什么这里讲喜不自禁?因为的确找到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当然应该高兴欢喜。

也不能高兴但啥都不动,这不是真高兴。真高兴是既然这么好,一定要马上去做,想办法圆满它的因缘,一定要具足它的资粮。这是真高兴,而不是假高兴。假高兴是随喜你们,但内心一点都不随喜。真正的随喜是依功德产生欢喜心,自己有能力也一定要去做。如果对解脱道真欢喜,肯定对它的种种修法有高度兴趣,自动精进,没有人拿鞭子天天抽打。

“真是喜不自禁”,因为的确对于在轮回中漂的时间太长的人来讲,已经没办法忍受了。

整个解脱道讲了三层解脱,后面讲菩提心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对于我们而言,还不应该满足于自我解脱。应该满足于在解脱道中最殊胜的大乘解脱道,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尤其是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等一切法门,并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摄持而实地修行。

前面讲了总的解脱道。尤其是如今我们大乘种姓的人遇到了大乘佛法。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用过于自卑,这没有用。为什么呢?当我们过于自卑的时候要想一想,大乘法是很难遇到的,整个佛法也很难遇到,尤其是现在已经成了大乘种姓。虽然我很差但是我能接受菩提心、空性,想要成佛,这特别不容易。

比如随随便便你在外面抓几个人,他知道大乘、学大乘吗?根本不学。有时整个大商场中没有一个能发菩提心的人,一个城市中也找不到几个发菩提心的人。

真正遇到了大乘佛法,我们要欢喜,自己不是很差的人,如果真的那么差根本不可能遇到佛法、发起菩提心。只不过对自己的期望有点高,所以当我们修不动的时候就有点沮丧。这也应该有一点点,完全没有的话也说不过去,但是不要太过份。太过于自卑、沮丧让自己停止修行,这不是佛陀愿意看到的,应该行于中道。

当我们飘飘然时应该想想自己的烦恼,当我们过于沮丧时要想想自己的如来藏、大乘种姓、解脱道。你应该高兴你现在已经在做了。太过于傲慢时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低一点,把自己的心调整到比较平常的状态,这对我们修行长期来讲是有必要性的。

所以应该“唯一希求圆满菩提”,要发菩提心、坚持自己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摄持下“精进奉行十善”。十善是世间乘还是佛乘不在于法本身,而在于心。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奉行十善,它就是大乘的因、成佛的因。然后修四无量、慈悲喜舍,后面在讲“发菩提心品”还要讲到。还要修持六度、四静虑(四静虑就是四禅)、四无色定。小乘、大乘都修,关键是以什么心态来修,要发菩提心来修四禅、四无色定、二止观(寂止和上观合称叫二止观)等所有的一切法门。

“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摄持实地修行”,这就讲到三菩提的果,尤其强调我们应该发菩提心,不要以世间的心、恶心、小乘的心来修持善法,应该以菩提心来修持。

同样的善法,因为心的不同,善根的大小、深浅马上就出来了。同样在磕头,有时我们也碰到很多世间人、比我们境界还高的人在寺院里磕头,朝圣地的时候也一起顶礼。但因为磕头的人内心中见解不一样,所以一个头磕下去功德的大小马上就分出来了。我们看不到,但是佛菩萨一眼就看出来了,哪些功德大、哪些功德中等、哪些功德小。同样的时间、动作,但是功德不一样。为什么?发心和见解是最主要的。

外在的行为好做,五加行的数量相对来讲容易圆满。上师也说了,五加行容易,四加行、四种厌世心不好修。为什么五加行容易?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容易,把十万个头磕完、念十万遍皈依相对来讲是容易的,但是内心中要生起真实的瑕满难得等境界是不太容易的。

这种见解是决定我们的修行质量、成就速度快慢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个见解一旦生起来,它的速度自然提升了。

所以为什么反复讲、再再讲、讲课的时候也在讲,就是因为大恩上师所提倡的是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让我们多闻思,然后一定要见解稳固。该生的菩提心一定要生起来。为什么?因为有了这些主要的条件、因素,再去修法时就完全不一样了,质量的提升、功德迅速地圆满,就指望殊胜的见解和菩提心等等来摄持。

所以无论花多长时间,即便一辈子修菩提心都值得,因为它真的太重要了,它是大乘的灵魂,就像一个人的命根一样。如果大乘道没有菩提心,那大乘的所有修行都是一具尸体一样的。看起来像模像样的,但实际上早就没有气息了。有些死相比较好,看起来坐那很端正,就像活着一样,实际上已经死了、没有生命了。

比如这个人很像菩萨,其实他只是很像而已,根本不是菩萨,为什么?他没有灵魂、菩提心。没有灵魂你再修什么法都没用,不成大乘道。有没有功德?有。有没有利益?有。但是不是大乘?绝对不是。这不是修了多少,也不是看着像不像,而是内心中有没有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有了菩提心,虽然看着不像也是。虽然怎么看怎么不像菩萨,看着像不像那是看者的事,反正我自己内心中生起菩提心了。因此,看起来像不一定是,看起来不像不一定不是,关键问题在于内心中到底有没有菩提心摄持。

没有菩提心的菩萨是找不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引生出大乘的精华、灵魂——菩提心。

解脱利益之引导终,

我们讲完了第五品。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