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佛说稻杆经视频03

佛说稻杆经佛说稻杆经视频03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20,849.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34 minutes.

佛说稻秆经视频3

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我们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下定决心要成佛。为了成佛,我们今天来学习这个佛经。学习好了以后,就去思考,然后去修行。这样子的话,总有一天就可以成佛。成了佛以后,就可以度化众生。以这样子的目标,以这样子的发心来听这个课。这个非常重要,这叫作发菩提心。

然后接下来我们讲今天的课,那么今天的课我们继续讲这个《稻秆经》。那么《稻秆经》它的主要的内容,它的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二缘起,它讲的就是缘起,主要是缘起。缘起分外缘起和内缘起,这两个当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内缘起,就是十二缘起。但是外缘起也是非常的重要,外缘起就是佛教的世界观。佛教怎么看这个世界,就是通过外缘起就可以学习。然后内缘起,内在的缘起是佛教的人生观。佛教怎么看人生,怎么看生命,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过程,生命最后的灭亡,这些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当中有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都是十二缘起里面讲的。所以这是佛教里的人生观。虽然《稻秆经》文字不多,但是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经,我们必须要好好学。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外缘起又分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外缘起的因相应,另外一个是缘相应。因和缘的区别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今天我们继续讲外在的缘起当中的缘相应。缘相应里面的有一部分,我们昨天和前天已经讲过了。接下来再讲,外缘起里面的缘相应法的其他的部分。其他部分这里有几句话是非常的关键,非常重要,但是也是比较复杂的。这个就是中观,五部大论里面的中观就有讲,深入地去分析。龙树菩萨,还有月称菩萨、寂天菩萨,他们既是佛教的成就者,又是佛教的学者。他们通过很多的理论,去研究、分析,这些都在中观的里面,我们以后可以去学中观和因明,如果自己想学的话,这里面都有的。

简单地说,首先,我们前面讲过了,“芽即得生。如是有花之时。实即得生”,这个前面都已经讲过了。那么从种生芽,从花生实,那么这个过程,在现实生活当中,或者是从我们感官的层面来讲,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合理的,这个叫作自然的规律,叫作因果,永远都是对的。但是深入地去了解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昨天也讲过了。我们平时理所当然的觉得,“芽从种生”,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这是我们的常识、常理。但是如果我们详细深入地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芽从来都没有从种生,种从来都没有让芽产生。这是一个,这个就是跟我们的常识是相反的、对立的。

还有一个再进一步观察的时候,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这里面讲,“彼芽亦非自作”。芽它产生的时候,从种子生芽的时候,在现实生活当中种子发芽这个不需要任何的观察,这是对的,没有人说不合理。但是,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这个根本不是一个文字游戏,这个实实在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最后就发现这里有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呢?稻种产生了稻芽,那么稻芽是自作的还是他作的?要观察这个,自作是什么意思呢?稻芽从无变有,这样子的时候,那么它是谁创造的?谁作出来的?这个稻芽。我们把一颗种子播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一粒米或者是一粒其他的种子,这个时候没有稻芽只有稻种,后来就产生了一个稻芽,我们看见了。那么它是谁作的?是它自己作的?还是其他东西作?这样观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这样子观察。我们的生活当中任何一个东西,比如说一个产品,我们可以去观察,它是谁作的?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这样去观察,这个观察是合理的。那同样的,这个稻芽从稻种产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思维、思考,稻芽到底是谁作的?是它自己作的?还是其他的东西作的?可以这样子思维。

这样思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里面,首先它不是自作的。这个理论在中观里面展开地讲,深入地讲,细致地讲,讲得非常非常的透彻。那我们今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来理解。首先这个稻芽它长出来的时候,它肯定不是自己作的,这个我们大家都不认为它是自己作的。如果是自己作,有什么问题呢?那当然有问题了,如果是自己作的话,那人就不需要去播种,它自己作。然后这个稻芽不仅仅是不需要人去播种,而且如果是它自己作自己的话,那也就不需要土壤、湿度、温度,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全都不需要了。因为这些都不是它,如果它自己做自己的话,那么这些都不需要了。但是我们明明看到这些都需要,如果没有这些的话,那这个稻芽它长不出来,不会发芽的。所以我们明明看到这些都是需要的,所以这就充分地说明它不是自作的,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如果这个稻芽,它是自作的话,连它的种子——稻种都不需要了,它自己作自己。还有一个更深入了解什么叫作自己作自己这样的时候,这个完全是不成立的,自己没有办法做自己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办法做自己呢?也是我们昨天的道理,如果你自己存在的话,已经存在了,已经成立了,那么不需要再作了,已经成立了还作什么?如果你自己还不存在的话,那么你自己都不存在了,谁去作呢?自作也是不行的。如果自己这个东西存在的话,我重复一遍,存在的话,那就不需要作了,已经存在了,没有必要再去作。如果是不存在的话,那你自己都不存在那谁去作呢?这两个都不对的,所以我们都觉得稻芽它不是自作的,它是他作,我们一定会想它是他作,不是自作。

但是古印度的宗教的哲学里面,有些人觉得是自作,但是这是一个宗教的哲学的思想而已。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没有人觉得是自作的,大家都觉得不是自作的,怎么可能自己作自己呢?自己作自己那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作了,它自己做自己就诞生了,也就不需要去播种,什么都不需要作,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是违背常理。首先“彼芽亦非自作”,它不是自作的。

“亦非它作”,这个我们就不能理解了。我们刚才就觉得它不是自作,那是什么,那就是他作。为什么是他作呢?因为芽是从种产生的,稻芽和稻种不是一体。所以种子可以发芽,所以这个芽是种子作的。这样的话,种子对这个芽来说,它不是自,它就是他。所以,我们经常觉得是他作的。自身和他身,中观里面也经常讲,某一个物质诞生的时候他是自生的还是他生的?中观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观察。那自生他生和自作他作是一个意思。他作,我们大家会觉得是他作,不是自作是他作。稻芽是他作,那么对稻芽来说,它是谁?它就是种子、潮湿、温度、土壤,这些都是它。那么这个芽是这些东西创造出来的,所以它是他作,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一定会这样子认为。但是再进一步了解的时候,他作也是不成立的。

他也作不了,他为什么作不了呢?这个我们昨天已经观察过了,如果是他作的话,要不作者和所作这两个,要不就是同时,要不就是前后,只有这两个,其中一个,没有第三个答案。不是同时,就是前后,不是前后就是同时,除了这两个以外没有第三个回答了。这样以后,如果是同时的话,那我们昨天也已经讲过了,同时是谁都不能作谁。

还有一个我们要了解的是,万事万物,不管是因或是果,他们的连续,相续,他们的连续的寿命是有长有短。比如说这张桌子,和这张纸,他们的寿命是不一样的。这张木质的桌子结实,它的寿命可能会长一些。然后这张纸,它的寿命没那么长。但是这是表面的现象。这个物质和这张纸的一个连续来讲的话,这个桌子可能时间长一点,这个纸寿命会短一点。

但是这个连续是什么意思呢?连续实际上它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是这个桌子和这张纸,构成这张纸和这张桌子的这些原子、分子,基本的粒子,就是这些东西。然后粒子它的生命也有长有短。但是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除了连续以外,相续,佛教里面就叫相续,相续性和它的连续性的寿命是不一样的,不等的,有长有短。但是不管是因或者是果,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子、分子、电子,不管是什么样的性质的物质,实际上它本身的寿命都是一样的。它的寿命就只有佛教里面讲的,一刹那。

一刹那的概念也有很多不一样,刹那也可以分很多,但是可以这么讲,时间的最最最小的单位就叫做一刹那。时间已经小到最小不能再小,不能再小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我曾经讲过很多很多次了。不能再小,从哲学和数学讲,没有不能再小的,有无限小,无限小是可以无限地去分解,分解了以后越来越小,它就是没有一个尽头,无限的可以小。但是这是一个哲学和数学的一个错误的概念,实际上这里没有实质性的无限小的东西,所谓的无限小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当中,我们自己创立了一个东西,然后把它分无限无限无限,把它分成最小最小最小。

这样子当然可以分了,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我们把这个抽象的东西再分再分再分,这个一万年,一百万年都分不完的,所以是无限小。但是,实际上客观存在的物质,任何一个东西,它不是无限的,它都是有限的。凡是有体积的这些东西,都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有限的东西,如果分到最小最小,再分,最后就是分没了。

那么,什么叫作时间的最小的单位呢?就是分到最后的时候,如果再分,就变成没有了,分得没了,就分到这个地步,那么这个就叫作时间的最小的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物质它的寿命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物质的寿命都只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其他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些都是最小的单位累积出来的,一个相续,一个连续。

但是,在宏观世界里面,物质的寿命有长、有短,是长短不等的。但是在微观世界里面,物质的寿命是没有长短的,都是一样的,没有长短。所以,因和果,种和芽,这两个他们的寿命都是同样的,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从时间的最小单位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们同时诞生,同时毁灭,在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来不及创造什么,谁也创造不了谁,谁也作不了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在微观世界当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微观世界当中,既不是自作,又不是他作。但到底我们还是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幼芽、稻芽出现了,那么它到底是谁作的呢?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量子理论当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量子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玻尔,他说了一句话,假如一个人不为量子理论感到困惑,那么这个人就是没有明白量子理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这么去观察的时候,假如一个人,不为因果、不为缘起感到困惑,那实际上他也没有听明白缘起。

为什么这么讲呢?都是一样。在宏观世界里面,完全都是对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豆芽从豆中发生,这有什么问题呢?没有什么争议,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常识,放在微观世界里面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子。

那么,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这两个,到底是有两个世界,还是其中一个是假的?还是是什么?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科学家也讲过了,我们前几天也提到过,真正的物质世界就是微观世界,而不是宏观世界。同样的,我们佛教也在讲,真正的真理是胜义谛,而不是世俗谛。但是,世俗谛在世俗谛当中,或者是世俗谛的一切在我们的感官的层面,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层面来讲的话,那它也是对的,没有任何差错。

那这个时候,这两个错和对,矛盾和不矛盾的这两个东西我们怎么样圆融?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就觉得,那这样子的话,那这个种子它既不是自作,也不是他作,那到底是谁作的呢?除了自他以外,还有没有第三者?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困惑,那这个困惑最终要解决的,如果不解决的话,那么就永远都觉得是矛盾的,不可能的。这样子我们永远都没办法正确地理解缘起。

所以,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一点。非他作,就是刚才讲的这样子,其实我们昨天讲的理论也完全可以用在这个上面。不是同时,就是前后,如果同时,种子和芽是同时,那就没办法作了,这个我们昨天已经讲的,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同时是没办法作的。

同时怎么没办法作呢?比如说,我们肯定会去想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比如说:工人,在建一栋楼的时候,砖头、钢筋、混凝土跟这个工人,他不是同时吗?因为他们两个是同时的,所以他可以建这栋楼,我们可能会举这样子的例子。这种例子很简单,这个是宏观世界里面,这个当然可以,宏观世界没有人说这个不可以的。这是不观察的情况下,在我们的感官的结论层面上,这些都是对的。工人和这栋楼,钢筋、混净土、所有的建材,是同时存在的,这种结论不是我们观察的结论,而是我们的感官的结论,感官的结论就是这样子。如果这个是对的,如果这个是真相,那就没有必要,比如说科学家研制像电子显微镜、粒子对撞机这样子的东西,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看的是真相,我们眼睛看到的以外,没有真相的话,那电子显微镜用来干什么呢?没有必要了。佛学里面也是这样子,如果我们看的、我们听到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正确的话,那佛的智慧是用来干什么呢?佛的智慧就没有用了。如果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认知这个世界已经是很正确的了,那佛的智慧用来干什么?是多余的。

佛经里面也讲了,就是正因为我们的感官觉得是同时的,实际上不是同时的,我们的感官觉得是前后的,实际上不是前后的,所以就需要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在这样子的情况下也就产生了像电子显微镜这样子的东西,也产生了佛的智慧,这些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同时存在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相互产生关系的。宏观世界里面,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它可以相互起到作用,有关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是我们的眼睛看来是这样子。然后,深入地去观察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自和他,不能作任何的东西出来,自作是不行的;他作在世俗,或者是从我们的感官的角度来讲,他作是可以的,成立的。

但是,深入了解的时候,他作也不行,他是没办法作的。同时存在的话,刚才讲的,不需要作了。那不是同时的话,我们只能说它们是前后,前后是什么意思?从相续,它的连续性的角度来讲的话,先后。比如说,某一个东西先产生了,然后,再过一个小时以后,又诞生了另外一个东西,这样子的话,这两个东西是可以同时存在,它的相续是同时存在,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比如说,我们会说昨天的这条河,我们今天又到这个河边的时候呢,我们会觉得这条河、昨天看见的河,我昨天也就过了这条河,我今天也过这条河,我们会这么认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是没有错的。但是呢,实际上,我今天,我们过的这个河,根本就不是昨天的河,昨天我过的河,今天根本一滴水都已经不在了,但是,相续、连续性的东西是存在的。

那么我们的很多很多的常识就建立在这个连续的东西上,连续性的东西上。如果有一天这个连续的东西瓦解了,那我们的很多的常识,都会瓦解。那么,这个连续性的东西,所谓的连续,是谁创造出来的呢?物质本身,客观上只有一点一点的物质,没有所谓的连续,没有连续性。连续性是怎么样诞生的呢?

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感官的错觉。这个我们曾经讲过很多很多次,比如说,我们点一支香,不动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亮点,很小很小的一个亮点,稍稍移动的时候,它也是一个亮点,然后,速度再快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亮点,它就是一个环形的火光,这个时候,就这个点变成了一个相续、连续的东西了。

实际上,这里没有连续的东西,这里只有一支香,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亮点。但是因为这个亮点,因为它的速度就导致了一个连续的东西,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产生了一个连续性的东西,是一个环形的火光。但是,这里没有环形的火光,这里没有连续性的东西。真正存在的就这么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因为它的速度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导致了连续,这叫作连续,也叫作相续,这个环形的就叫作相续和连续。那么它的环形当中只有一个点,以外全部都是假的,都是错觉,不存在的东西。

那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因果等很多东西都是在这个上面建立起来的。如果有一天,这个连续的东西不存在了,那我们的概念当中的所有的因果等等的,全都一下子就会瓦解。所以我们的感官,没有什么可信度。

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到现在,这张桌子一动不动地就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是它的相续,连续性的东西在这里。真正的东西,真正的它的这个连续,让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一个这样的连续性的、真正的物质,我们进来的时候的那个物质现在已经根本就不存在了,已经消失了。它的寿命,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时间的最小的单位,这早就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的相续存在。

同样的,我们刚才讲过了,我们昨天过了河,今天又过这条河,然后,我们会说:我昨天也过了这条河,今天也来到这儿,又过这条河,但是,不是。昨天这条河里面的水,一滴水现在都不存在,但是我们就把昨天的江河和今天的河水当作一条河来看,那我们的很多常识都是这样子。

如果没有人去动摇因果的关系的时候是可以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可以发挥作用的,都可以的。但是,如果一观察的时候,那么这个是不对的,立即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错觉。所以,自作是不可以的,不但自作不可以,他作也是不可以。我们刚才讲的,他可以作,比如说,豆种可以作豆芽,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相续、连续性的这个上面,那么连续和相续,它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所以,他作也是不成立的。

那么,他作也不成立,自作也不成立,那么,到底是谁作的?实际上是没人作。所以,佛经里面就讲,无生,无灭,不生,不灭。它没有生,它从来都没有诞生过。既然没有诞生过,当然也不会毁灭。所以,也不灭。但是,不生、不灭,在我们的感官当中,当然不是这样子。

从我们的感官,从我们的视觉来讲,当然不是,有生有灭。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环形的火光,我们的视觉当中,诞生了,然后,存在了,存在之后,它又消失了,从我们的视觉来讲,这个环形的火光,有生、有灭、有住,先生,后灭,中间一分钟也好,五分钟也好,一个小时也好,这是它的寿命,这中间就叫作住,生、住、灭都有的。

我们的视觉当中,这个环形的火光,有生、有住、有灭。但实际上它有生吗?根本没有环形的火光,那生什么呢?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的视觉没有参与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环形的火光,知道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这个环形的火光,正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参与了实际上存在的这个亮点,一支香的这个点,他参与了这个当中,然后就产生了一个环形的火光,但是这个环形的火光,他产生在什么地方呢?他仅仅产生在我们自己的视觉当中,外面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外面的世界里面是没有的,这是只有在我们的视觉当中。

那么这个东西因为我的视觉参与了这个物质世界,所以就诞生了一个这样子的东西,实际上如果我的视觉不参与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个环形的火光,那会是什么呢?我们大家都会说,会有一个亮点,亮点也不会有的。当然了,比如说,环形的火光和一个亮点,这两个当中让我们选,那我们会说,一个亮点是真实的,环形的火光是错觉,然后再进一步,那么,这个亮点,他是绝对的真相吗?然而不是,他也是相比之下,不是绝对的。再进一步的话,他也不是。

我们就发现了,原来这个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参与了物质世界以后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个环形的火光在物质世界里面是没有的,是我们自己的视觉当中存在,他不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当中,而存在于我自己的视觉当中。量子力学里面,确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头一次发现,原来客观存在的物质,实际上是我们人的意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的意识没有参与的话,这个世界就不是这样子。这个就叫作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是因为观察的人的意识要参与物质当中。头一次发现到现在也还不到一百年,然而,在佛经里面,2500多年前就已经讲得非常的清楚了,到今天看起来也看不出任何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准确的世界观。

所以“亦非他作”,不是他作的,也不自作。我们刚才讲的,如果没有这个连续性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因,没有办法做这个果,如果没有连续的东西的话,一个建筑工人,他没有办法建这栋楼,建筑工人建这栋楼的这些概念,全部都建立在我们刚刚讲的这种连续性的这个东西上面。假如这个连续的东西成立的话,那这些东西都是成立的,连续的东西如果一旦不成立,那么这些作者、所作这些全部这些概念都不存在,所以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我们昨天也讲过了,如果我们说这个种和芽是前后,那么前后的话,我们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我也会说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刚才也讲过,提前一个小时,诞生的东西,和后面一小时之后诞生的东西,两个可以同时存在,这个是我们的想法,但是这个是他们的两个连续性可以在一起,但是他的本质是不可以的,这个已经讲过了。

所以,如果是前后的话,那么种子他存在的时候芽不存在,然后芽诞生了以后,种子已经毁灭了,它已经过去了,它不存在,他们两个永远都不会在一个位置上,一个时间点上。那这样子的话,过去的东西他已经消失了,不存在了。刚才我们刚刚进来的时候,所看到的这张桌子,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当中我们都找不到。它已经过去,它根本就不存在。当然这个连续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那我们大家都会讲,这个桌子不就在这儿吗?但是这是桌子的连续的东西,相续性的东西在这里。这相续、连续是我们刚才讲的环形的火光一样,不是它的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就像我们在高原上晚上看星空的时候,我们看到无数个星星,我们以为这些星星都是现在存在的,但是不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很多的星星,实际上已经在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今天我们看到星星的时候,它已经根本不存在了,那我们为什么看得见呢?

因为光从宇宙深处,到我们这里需要很多很多的光年。那么,光到我们的眼里,我们看到的时候,光从那么远的地方,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光源它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现在看到就是一个光而已,实际上光源发出这个光的星星,他已经消失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星星还在。同样的,我们刚进来的时候看见的桌子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他的连续还在,相续还在,连续性的东西还在,所以我们觉得还在,刚进来的时候的桌子和现在的桌子,我们认为就是这张桌子,我刚刚进来的时候看到的桌子,就是这张桌子,这是我们的错觉。

这个错觉的源头,就在我们的视觉,我们前几天也讲过认知这个世界的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我们的视觉,而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听觉、嗅觉。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错觉,它看到的这个东西里面,如果深入的去了解的时候,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真实的,都是错觉。就比如这张桌子,如果说我们视觉当中的这张桌子是假的,那我们可以说,不是假的东西几乎找不到,如果这是假的,那我们几乎找不到什么真实的东西了。

但是这个绝对是假的,我们看到真的不是真实的,我们的视觉参与了以后,他就变成了这样子,这个物质,这张纸的结构的原子分子,如果我们的视觉不参与,他不是这样子的,所以这张纸放在这里,所有人都出去了以后,这张纸根本就不是这样子。

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至少不是我们现在看到这样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很简单,比如说我们一个人点一支香一个人转动,高速转动,我们100个人看的都是环形的火光,那么100个人出去了以后,这个香还在转动,那个时候,是不是环形呢?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因为没有人看。同样的,这张纸就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参与了以后,它就变成这样子,那么我们所有人出去了以后,当没有人的视觉参与的时候,它就不是这样子了,这个就是有一点点不好理解。

但是,通过科学、通过佛学最后都走到一起。这个理论我们不能不接受,如果这个接受了,之后我们就真的有一个很大的思考题,那到底这个世界存不存在?到底宇宙存不存在?到底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样子以后,我们就可以深入的去了解,最后佛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所以,他作也是不对的。因为有先后,有先后的话,这个稻芽在的时候,稻种不在,或者是稻种在的时候,稻芽不存在。那么这个是我们昨天讲的理论,如果是其中一个东西存在,另外一个东西不存在,那我们是一只手拍不响的,大家都会说,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稻种,没有稻芽,那么稻种怎么样让稻芽产生的呢?

学过化学的人知道,化学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在宏观世界里面是可以的,对的没错的。但是深入的去了解,到底怎么相互产生的作用?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就会发现,同样的道理,谁也没有产生过什么影响。当我们把宏观世界放大再去看的时候,这个里面都是不可能的,微观世界。

宏观世界是我们感官创造出来的。所以,佛经里面就讲,相由心生。相是什么?“相”是万事万物,“由心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非常简单。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环形的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的。他只需要一个点,不需要一个什么环形的,他只需要一个点,然后再需要一个速度运动,有了这两个以后,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产生了环形的火光,这个环形的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的,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

所以,佛教把这个事情总结到四个字:相由心生。相是什么?颜色,形状,等等所有的这个东西,佛经里面都用“相”这个字来形容,来表达,“相”这个字就是万事万物,包括人。相由心生,相是由内心当中产生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他不创造一个这样子的东西的话,那么连续的,相续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连续、相续的东西不存在的话,那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来的,这样子以后,实际上最终我们也没办法生存,也没办法生活。

所以,刚才我们讲的,主要的一个是昨天也讲过了,如果因果当中只有一个东西存在,另外一个东西不存在,那么存在的这个东西,他们怎么去发挥作用,他怎么把他的能量传递给不存在的东西呢?不存在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这个虚空一样,那么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他连什么东西都不是,那这样子他传递什么?给谁传递呀?这个大家一定要深入的去思考一下,这个不是教条,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一个推理,大家好好去思考一下.

我们会发现原来果真的不是因生的,果从来都没有从因诞生,因和缘从来都没有产生过果。这样子以后呢,这个就是我们前天讲过了,佛说的,谁能够看到缘起谁就能见到法,就是这个意思,谁能够看到法,谁就能见到佛。实际上这个缘起,我们学得比较深入的话,那我们就能够证悟空性,证悟了空性以后,我们能够见到佛,见到什么佛呢?见到佛的法身,这样子非常重要。

所以佛教的显宗基本上没有其它的方法,就有这个逻辑,就通过这个思维方式,打破我们自己所有的这种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这些执着,全部打破,全部打破完了以后,然后再去修,去消化。这样子时间长了以后,虽然这是一个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串习了以后,他就不是一个理论了,他就变成了自己的体会、体悟,这个叫作证悟,这个就证悟。

显宗和密宗都会讲五道,从我们开始学佛到成佛这个过程分五个阶段,叫做五个道。这五道里面的资粮道就是几乎没有什么体会,只有认识,只有通过逻辑思考,只有通过理论得到的一些知识。但是这个知识还没有把它转化为体会,只是一个认识,知识而已。空性、因果什么都听过了,有点理解了,就这样子。但是没有什么体会,这叫做资粮道。

然后通过思考打破了所有自己的这些执着。这个所谓的打破也是理论上的打破。然后再去修,修了以后,通过理论获得的知识逐渐地可以转化,转化为我们的内心的一个体会。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佛教的第二道,就叫做加行道。

因为有了体会,现在我们对空性,我们对缘起的理解,它不是理论上的知识,而是自己的体会,感觉到了。这两个的差别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没有吃过糖的时候,我们学过书本上,看到过,糖的味道是甜的。我们学过了,但是从来都没有吃过,不知道什么叫做甜,但是我知道糖的味道,蜂蜜的味道是甜的,我会讲,我知道,这是我学的,但是我没有尝过。这个是早期的时候的样子,这个时候,虽然有理论并且没有错,但是这个理论它的力量很微弱,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当中的一些的烦恼的时候,它就没有什么作用,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跟没有学佛的人,跟没有证悟的人是一样的。

然后,有一天我们真正的吃了糖和蜂蜜,那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从书本上学,理论上学,而是我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甜,尝到了。那尝到了以后,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我的体会。这个时候就不是理论,知识就变成了我的体会体验。

空性也是这样子,最终我们打坐的时候感觉到了,体会到了空性。这个时候不是知识,已经感觉到了,就这个区别。之前是书本上有讲蜂蜜的味道是甜的,学过了但是没有吃过,后来就是吃了,亲自尝到了甜的味道。这个时候原来学的知识,现在就变成了自己的体会。空性也是这样子。

那这样子的话,我们首先通过理论观察的时候就发现他作也是不可以的。不可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刚才我们讲过了,大家一定要关注这个。他作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除了这两个选择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不就是同时,要不就是前后,除了这个以外有没有,大家可以去想,除了同时存在和先后存在以外还有有没有其他的?会有第三,第四,第五吗?没有的。如果有的话我们当然可以去找,可以去回答只有这两个。那这两个同时存在是不可以相互起到作用,这个已经讲过,昨天也讲得比较清楚了。如果是有前后的话,那前后的概念是什么今天我们讲得比较清楚了,我们认为现实当中有前后的东西也可以同时存在的这种观念,实际上这种观念是来自于连续和相续,而不是一个真实的。那么相续和连续性这是一个错觉,这个刚才已经讲过了。那么这样子以后,最后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有前后的东西它是不可以同时存在,它不会出现在一个时间点上。

那么,不会出现在一个时间点的话,那么比如说种子它存在的时候芽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它。那不存在的话,那么种子它再有力量,它的力量再强大也好,它怎么把这个力量传递给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呢?不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就这样子就根本不存在,那么不存在,那它的力量、它的能量,怎么样传递给它呢?它就是不存在了,所以这个种子再有能力,它的能力再强大都没有用,没有发挥的地方,没有传的地方。

所以当它不存在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它产生,当它存在的时候那就不需要去做了,它已经存在了,它做什么呢?他已经存在了,就不需要再作。所以它做也是不可以的,也不成立。所以“彼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

上面我们可以展开讲的话我们可以讲很多很多中观的理论。但是所有的这些中观的理论,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讲一个东西。但是我们从一个理论明白的话,那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了。这一个理论如果让我们明白的话就可以。他作,这个上面希望大家深入的去思考一下,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认为是他作。不是自作这个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不是他作的话那在宏观世界里面那是不能理解的。那这个必须要深入的去思考。基本上它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然后“非自他俱作。”那么不是他作也不是自作,那自他两个是不是一起作的呢?也不是。自己做不了,他人也做不了,那一起也是做不了。一起是没有什么用的。没办法发挥的。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东西即是自又是他,没有这样子的,所以也不存在。所以要存在的话前面这两个,如果这两个不成立,那后面的都是不存在的。自和他以外没有第三个。所以非自他俱作。

然后“非自在作。”这个自在是什么呢?印度教里面有一个教派叫做自在派,自在派就是大自在,大自在就是一个神,一个天,天人就是神,自在实际上不是说自由自在。这个自在就是自在神,指的是神,万能神。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自在神在主宰,是它创造的,这叫做自在。

“非自在作,亦非时变”

我们平时念大自在祈祷的这个大自在和这里的自在是一个名称。但是我们念的大自在,它不是说有一个神,佛教不认为有这样子的主宰世界的神,只是名称一样而已。“非自在作,亦非时变”。时间是可以变的,我们昨天讲过了。这个也是在宏观世界中,没有时间就没办法变。但是在微观世界进一步观察的时候,实际上时间也是这样子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因为时间它本身就没有,没有什么时间。在哲学里面,时间存不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时间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时间就是因为物质的变化建立起来的一个抽象的概念。除了这个物质的变化以外,没有时间。就象比如说春夏秋冬的地球的变化,因为地球的变化,然后我们建立了一个春夏秋冬的时间。实际上什么是春夏秋冬呢?除了地球的变化以外,没有春夏秋冬的。春夏秋冬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时间也就不能让什么东西变。

“非自性生”

这个自性是外道里面讲的一个观点,这个我们就不需要展开讲。自性生,这些都不能生。

“亦非无因而生”

那么最后就是说,“亦非无因而生”。那么是不是没有因缘就诞生了?当然不可能了。没有因缘怎么可能够诞生呢,也不可能,也不是。

前面的这些就是说,如果我们这样深入的去观察的话呢,这个确实是不存在的。自作,也不成立,他作,也不成立,自他共同作,也不成立,其他的这些的外道的自在天,还有时间,这个时间也是外道的一个观念,这些都不存在,这些都不成立。这些都不成立的话,那么是不是无因无缘产生呢?那更不是了。那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说,实际上,因,从来都不生果,果,从来也都不从因生。观察的时候,就是这样子。

所以中观里面,因缘的前面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唯,就是仅仅是因缘的意思。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是说这个里面没有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什么道理和理论。只要这个种子在有土壤有湿度有温度的地方播下去了以后,就会产生一个绿色的芽,发芽。但是微观世界里面去寻找,它没有什么理由的。仅仅是在宏观世界里面就有这种现象。只是一个现象而已,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只是一个因缘而已。反正这里没有什么。这样子去观察的话,这个因也不会发生果,果也不会从因生。但是你不观察的话,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不观察,现实生活当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问题的,永远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要深入的去了解的话,那就善有善报不成立,恶有恶报也不成立。这都不成立。所以我们不能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空的,都是空的。但是我并不是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说法有问题。理解上要这样想。理解上不要以为因果是不空的。这样子是不对的。那这样子观察,其实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因和果。

“虽然。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种灭之时而芽得生。”

“虽然”,这个虽然是但是这个意思。“但是,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这些因缘和合的时候,“种灭之时而芽得生”,种子它灭的时候,芽会得生。那么刚才不是说,不能得生吗?现在为什么又说“种灭之时而芽得生”呢?这个要分开讲。宏观世界感官的层面来讲,这是合理的。

因缘,这些地水风火这些和合的时候,种子灭的时候芽就会诞生的。但是不要去找它的理由,为什么种子灭的时候,芽会生呢?这样去找它的理由,深入的去找,这里面找不到理由的,没有任何理由。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种子它怎么样让芽诞生的,怎么样它把一个没有的东西让它变有。没有的东西当它没有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给它发挥作用,给它传递任何信息任何能量都不可能的。那有了以后,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它不需要去传递什么,它自己已经有了,这样子就不成立。但是不观察的情况下,这是成立的。就是这个意思。

“是故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

就是应该这样去观。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这样子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种子它不是自作,也不是他作,这些都不是。但是在世俗谛,用佛教的话来讲,在世俗谛当中是成立的。就是这样子。接下来下面还讲了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应以五种观彼外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应以五种观彼外因缘法”,外因缘法的过程,是需要有五种原则。哪五种呢?以种子发芽这个过程为例,首先第一个是不常,第二个是不断、第三个是不移,三个不。因和果之间,不常,不断,不移,三个不。“从于小因而生大果”这是第四。然后第五是“与彼相似”。与彼相似就是说,因和它的果是相似的。比如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善有恶报,恶有善报,这样子的话就不相似了。也就是说,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会得豆,种什么就得什么。相似就是这个意思。这五个道理非常重要。

然后讲“云何不常。”什么是“不常”呢?

“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就因为芽和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彼芽非种。”这个芽它不是种。比如说种子和它的芽形状不一样,它的颜色也不一样。豆芽和豆种它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都不一样,很多不一样,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颗豌豆,它产生了豆芽的时候,豌豆和豆芽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变化了。

豆芽也不像豌豆,豌豆也不像豆芽,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它们的很多都不一样,已经发生了很多很多地变化,所以叫“不常”。如果是“常”的话,这个中间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已经有了很多地变化,所以叫“不常”。因和果它不是常,它是无常的,因为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就是“不常”。

“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这两个都不是。它说种子“坏”的时候,“坏”就是毁灭的时候,是不是种子毁灭了以后“芽得生”呢?不是;那是不是“非不灭”,是不是种子不灭,还存在的时候而“芽得生”呢?也不是。这两个“不是”要这样子理解。

因为最早的汉文都没有标点符号。我们今天看到的句号都不是句号。我们现在看到的标点符号,我们常用的标点符号只有不到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样子的历史之前都没有标点符号。早期虽然是有一些,但是是不统一的。现在我们统一用的这个标点符号不是很多,这个历史不长。因为没有现在这个统一的标点符号,有时候就不好理解。 这个地方这两句话是从它的微观世界的角度上讲的。从微观世界的角度上来讲不是种子毁了以后生芽,也不是种子不毁的时候生芽,这两个都不是。

但是后面又紧接着说“种坏之时而芽得生。”又说种子毁灭的时候,然后芽会“得生”。前面说不生,后面又说生,前面两句话是从微观世界,从胜义谛,从观察的角度来讲“不生”;后面“种坏之时而芽得生”这是从宏观世界,从世俗谛的角度讲的。这要分清楚,要不然显得矛盾。

“是故不常。”为什么不常呢?是这样子的原因:实际上观察的时候它不是种子毁了以后芽才生,也不是不毁芽生,都不是。但是在宏观世界里种子毁了芽才“得生”。所以不是“常”。如果是“常”的话,种子是不能毁的,种子毁了是没有了,那没有了怎么说是常?没有了就是无常了,不在了。种子没有了,芽就诞生了,这中间不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吗?产生了变化,那就不能叫作“常”。所以叫作“不常”。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这五个是因缘、缘起当中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深入地去思考一下,非常有意思的。如果这些理论是一个教条,没有什么可以去推理的东西,只是制定了让我们一定要去接受,一定要让我们去相信,这样子的话没有什么好思维的。因为不允许我们思维了,已经制定了,定死了。

但是不是,因为佛经里面的一句两句话就延伸出来的理论,就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理论。比如说龙树的《中观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等,这些全部是从佛经里面的一两句话延伸出来的理论,所以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空间去思考,这样子思考了以后,仅仅是依靠这个思维,我们最终也会发现我们活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面,会明白的。

所以我们经常讲闻、思、修,很重要,很关键。并不是说烧香、拜佛、诵经、磕头不需要,这些都是有功德的,非常好的。但是它不如闻、思、修,如果闻、思、修的话,一下子明白我们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下子就能明白。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不思考,光是去念《金刚经》,念《心经》,念了一辈子也不能明白这些东西。所以闻、思、修,才是学佛的重点、核心!但是这并不是说烧香、拜佛不需要,也需要。需要,但是它是次要的,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定要知道。

问答

问:经常说修行、行善、作恶,要后世会有不同的果报,这说明轮回中有一个恒常的我在接受果报吗?但是《中观》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恒常的我,这矛盾的吗?

上师答:轮回当中的我,我们刚才讲得比较清楚了。比如说这张桌子,木工他做了一个这样的桌子,最后毁灭之前我们一直都认为有这个桌子,所以我们可以拿来用。那我们从木工制作这个桌子,到我们在生活当中使用,再到最后桌子毁灭,这个中间有没有一个东西呢?实际上我们认为有一张桌子,这就只是它的一个延续。

实际上“自我”也是这样子:我现世行善,来世享受,那么现世和来世的自我只有一个连续的东西,除了这连续的以外就没有什么了。《中观》里面讲“无我”,我们现实生活或世俗谛中讲“有我”,实际上是不矛盾的。“有我”有什么样的我呢?就有这种连续性的我,实际上这个连续性的我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两个不矛盾。

问:您刚才说到两个事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并且提到微观世界中宏观可见的事物不存在。但是在物理学中,微观两个原子之间是有相互作用力。比如说有引力、斥力等等,这种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原子同时存在的时候的相互作用,这与您说的似乎有点不同,请问该如何理解?

上师答:是的。物理学也有很多物理学,有经典物理学,有现代的物理学,也有相对论像量子力学,有很多很多物理学。经典物理学:1900年以前的就叫经典物理学,比较老的观念。它们的很多观念就达不到量子力学的深度,量子力学也达不到佛教里我们刚才讲的深度。

物理学里面相互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比如说化学的反应,原子跟其他原子的作用,都是可以有的。但是这个还没有分得像佛教里面讲的那么细致,如果把它分得那么深,那么细的话同样也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可以这么说:经典物理、量子力学、佛教的微观世界这三个层次有点不一样,所以物理学里面可以的,佛教这个层面是不可以。经典物理学里面可以的,量子力学里面是不可以的。可以这样子理解。

问:因不造成果,无法向它传递力量。那么果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师答:对呀,果是没有来处,没有来源。所以叫作无来无去。

问:请问“因果不空”和“因果空”怎么样理解?

上师答:“因果不空”和“因果空”怎么样理解?那应该是:“因果不空”的话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宏观世界、感官的层面、世俗谛当中因果永远都不空的,它是真实的,昨天前面也讲过了。“无错谬性、无变异性、真实性、法定性”等等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意思。这些是在感官的层面上,因果是不空的、真实存在的。那“空”是怎么理解的?深入了解的时候、观察的时候,因果的关系是不存在的,这个时候就叫做“因果空”。应该是这样理解的。

问:请问上师证悟空性之后直到成佛还要经历哪些修行的阶段?

上师答:证悟空性了以后,证悟空性我们刚才讲了比如说像大圆满证悟,还有禅宗的证悟,很多的证悟,初步的证悟都是佛教的悟道里面的第二道——加行道。加行道后有见道、见道后就是学道、学道后就是成佛。这个后面还有一些路还要走。

问:昨天讲的胜义谛、世俗谛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是相对应的吗?是否宏观世界是世俗谛,微观世界是胜义谛呢?

上师答:不能这样子完全对应。比如说胜义谛和世俗谛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它也是一个相对的。比如说佛教里面有四个教派,是佛教里面,不是藏传佛教,佛教里面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分两个,大乘佛教也分两个。那么小乘佛教的胜义谛是大乘佛教的世俗谛。大乘佛教有唯识和中观,唯识宗的胜义谛是中观的世俗谛,这样子的话不能完全这样对应。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它本身就是相对的。所以小乘佛教它有它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大乘佛教有大乘佛教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包括我们的视觉,它也有它的胜义谛和世俗谛。

告诉大家我们视觉的胜义谛是什么呢?我们大家看到这张纸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看到这是白色的,这个是我们的胜义谛,它的胜义谛,准确无误。大家看到了它的颜色。有一种病,得了这个病的时候,所有的白色的东西都会变成黄色的。如果我们大家都得这个病的话,我们一看这个是黄色的,这是我们视觉的世俗谛。视觉也有世俗谛和胜义谛,然后我们的听觉也有世俗谛和胜义谛,不能完全对应。我是为了大家方便理解,就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胜义谛、世俗谛对应来讲而已。

问:如果我一个人离开这个道场,而把其他人关在道场里,那道场里的样子离开了我的眼睛,其他人却在里面,那道场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上师答:其他人在的话,比如说其他人看的话,因为其他人他自己的视觉参与了以后呢,你走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其他人的视觉还是在看。就是说所有人走了以后,当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的视觉参与的时候才会发生变化,如果有一个人看的话,那他自己的视觉当中另外一个人走了不会有什么影响。

问题:请问上师,相由心生的“相”等同于色即是空的“色”吗?

上师答:不是,色即是空的“色”的范围没有“相”这么广,这个“相”里面,万事万物都包括了。

问题:既然果不由因生,为什么“芽”不在“种子”前出现呢?为什么“种”的下一刹那是“芽”,而不是石头呢?

上师答:这个比如说芽,在这个种子之后、之前,这些说法,都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它在前,还是它在后,都是我们的视觉先去看,看完了以后,我们的意识再去定义,这样子。所以,这个先和后,在宏观里面,没有说芽不从种生,芽肯定是从种生的,宏观里面这两个就不能混在一起。芽不从种生,这个说法不是在宏观里面,而是在微观,或者是胜义谛里面,这两个不一样,层次不一样。

问题:如果视觉参与的原因而产生连续性,也就是错觉,末学这里有个疑问:如果没有之前的参照物,那我们怎么可能产生所谓的连续性?这里末学认为,连续性应该是最起码相同的两件东西,才能产生相似的连续性,而这个连续性是所谓的错觉吗?

上师答:连续性不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一个影片上的二十四帧图,一秒钟的时间当中通过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们在荧幕上,就看到一个人的手在正常的活动。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手实际上是从离开这个桌子,然后,就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它是没有连续性的,这个影片上的这个图片是没有连续性的,但是,因为速度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视觉里面,我们看不到它的一张一张图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连续,那么这个连续是错觉。

问题:请问上师,解脱成佛的“因”和“缘”是什么?

上师答:解脱成佛的因和缘,第一个,它的因是证悟空性,它的缘是比如说,积累福报。六度里面,可以这么说,六度里面的智慧是我们成佛的因,其他的五个,是成佛的缘。

问题:顶礼上师,我的问题是,缘起是不是等于轮回?

上师答:不是,轮回有缘起,涅槃的过程也有缘起。但是,涅槃了以后,到达了涅槃之后,缘起、缘灭这些概念都不存在了。

问题:请问上师,佛一开始说因果存在是方便说,对吗?实相其实是,因不存在,果也不存在,是这样子的吗?感恩上师。

上师答:嗯,方便说,佛教里面经常有方便说,这个方便说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比如说,这张纸,它本身是白色的,它根本不是黄色,但是,佛有些时候会说,这张纸是黄色,他也会告诉我们这样子,那么这个是现实生活当中都不可能的,不对的,那么这样子的方便说也有。

比如说,在现实里面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有这样子的方便说;另外一个方便说,比如说,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因果、成佛,这些都是方便说,所以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佛一开始的时候讲,有因和果,这个是不是方便说,可以说这个是方便说,这个叫作不了义,不了义的法。

问题:体会凡夫肉眼所见皆幻相,对以观修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去观修的要点,能否请上师再指导一下。(他说的,我们凡夫肉眼所看到的都是幻相,他这样去观修,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

上师答: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都是错觉,都是幻觉。首先,要去理论上明白,然后去思考,确定,再去消化,那这样子对我们的修行,当然有很大的帮助,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这样子就从理论变成了自己的体会,从体会然后就变成了这个开悟、证悟,所以就是有很大的帮助。

问题:因缘是否就像电影胶片一样,每一帧都不一样,都没有关联,都不互为因果,但是连续播放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视觉差,使我们的感觉,画面是连续的,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吗?

上师答:是的,完全是这样子,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子。

问题:请问上师,既然我们都要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修净土法呢,为什么还需要去证悟空性呢?

上师答:如果是选择这个净土法门的话,就只是念佛就可以了。证悟空性当然是需要了,但是,证悟空性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可以证悟空性的。所以,念佛的人,他也不需要这一生当中证悟空性,不证悟也没问题的,只要好好念佛,能够往生,到时候就会证悟的。

问题:顶礼上师,请问,缘起和空性是同义词吗?

上师答:同义词啊?缘起和空性,有些时候是同义词,有些时候还是有点不一样,有不同的意义,这个基本上,刚才已经前面讲过了。

问题:请问上师,如何看待“心中心”密法?法王如意宝当年是否肯定过元音老人所传授的“心中心”密法?

上师答:法王如意宝有没有肯定过,这个我不知道,没有听说过,法王如意宝评价这个“心中心”。但是,“心中心”它本身是这个《大藏经》的这个“唐密”里面有的,所以,这个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元音老人的这些修持,这些我也没有去研究过,这个我不太清楚。

问题:我是“慧灯禅修班”的学员,现在才修到“寿命无常”,深感到时间的紧迫,请问上师,能不能再修共同前行的时候,同时磕大头?

上师答:同时磕大头,可以的。但是,磕大头的话,这个我们光是身体的运动,它没有太大的作用,如果要修磕大头的话,那必须要跟上师瑜伽的修法一起,那这样子的话,就是又要修上师瑜伽的修法,然后又要修四前行,这样子的话,时间上是不是有点冲突啊,如果没有冲突的话,是没问题,可以这样子。

问题:我所在的城市,目前暂时没有“慧灯禅修”共修小组,请问,我可以根据慧灯禅修的法本,自己进行“四加行”和“五加行”的修学吗?感恩上师。

上师答:嗯,可以的。可以看书,然后就通过网络看这些视频,学习是没问题的,最后修的时候,就要得一个传承,这样子就可以自己修了。

问题:顶礼上师,弟子是一名法官,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抢劫杀人、强奸杀人、拐卖、杀害儿童等恶性案件,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理当叛死,弟子所做的判决是否会触犯大乘戒律中的“杀生”戒?

上师答:这个就是有点难啊。佛教的因果和法律,有些时候,这两个是吻合的,没有冲突的;有些时候有冲突,比如说像堕胎,法律的角度,可以堕胎,但也不是全世界所有的法律都可以;然后,因果的角度,是不可以的,就是这样子的,这个就是好像有点冲突。

问题:顶礼上师,在必须抢业绩,就是在压力很大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如何运用“缘起性空”的这种佛法的道理?

上师答:这个我们要运用的这部分,我们要在下面讲。还有一个是,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应用的话,那当然理论最后是要落实到生活当中的,凡是生活当中不能落实的这些理论,仅仅是理论,这些我们学了,也没有太大的用,要理论,要落实,那么落实的话,这个可能一句话两句话说不完。

我想的话,比如说,万事万物,它是有因有缘,我们的压力也是有因有缘。如果你不想有那么大的压力的话,首先,要去寻找这个压力是从哪里产生的,找到了这个原因的时候,如果你不想有这个压力的话,那你就再去找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解决这个压力的来源,然后,就是把这个东西找到了,把压力的根源除掉,这样子以后,这个压力就会消失,等等。“缘起性空”的内容很广,生活上都用得上的。

问题:如果受“八关斋戒”时,已经发愿,每个月受持两天,但是其中一天已经犯戒,另一天继续受持的时候,是否还有戒体呢?

上师答:戒体有和没有,就不好说,但是,还是要继续受,继续受有功德。

问题:顶礼上师,我一直觉得,因果是很简单的规律,没有想到,您今天讲过之后,原来是这么复杂,我还是初学者,您觉得适合思考这个问题吗?

上师答:初学者的话,这个我想,比如说,学理工科的,这个基础比较好的话,从佛学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初学者,但是,这个思考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学。

在这之前,没有这样子的基础,以前也没有学过,思考过像哲学,理工科这些都没有学过,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学佛也是刚刚学的话,那就也不一定就要思考这么复杂的东西。其实《稻秆经》,我们这次本来主要是想讲“十二因缘”,讲的稍微简单一点,但是,因为这些它里面本身就有这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所以这个也不一定适合初学人,我觉得还是要看他的之前的基础。

我们的社会上学到的,学校里面学到的这些知识,在这样子思维的时候也用得上,如果有这些基础的话,虽然是初学者,但是应该也可以学,应该没问题的。但如果是,现在暂时不喜欢这么复杂的思考的话,那先可以暂时不考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