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2寿命无常1

前行系列32寿命无常1

Total words: 144,947.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0 hour and 58 minutes.

寿命无常原文 1

寿命无常讲记 11

丁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 14

丁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54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76

附录一 109

附录二 127

附录三 136

附录四 148

附录五 157

附录六 193

附录七 201

附录八 203

附录九 206

丁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 209

附录一 308

附录二 336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

寿命无常一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文

三有无常观为幻化相,

置现世务如弃舍唾涎,

修难苦行随行先德迹,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乙二、寿命无常之引导有二次第:一、闻法轨理之引导与暇满难得时相同;二、所说之法。

丙二、所说之法分七: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五、思维种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不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利欲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

如此由共同福德所成就的外器世间——四洲、山王包括诸天处所的范围,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此等也无常存,终将由七火一水而决定坏灭。

这就是说,当一大劫的坏期来临之时,内情众生自下界起次第空尽后,初禅天处以下将成一个有情也没有。此后,虚空中将渐次出现七日:以一日而枯死一切果木园林;以二日出,溪流池沼悉皆干竭,无有遗余;以三日出,诸大江河悉皆干竭;由四日出,无热恼大池亦尽干竭;以五日出,外大海水干涸一百由旬,渐次干涸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所余的水量又从由旬、俱卢舍起,终将干至连如牛迹中水也无遗余,而干涸穷尽;由六日出,大地包括雪山皆被烧燃;以七日出,须弥山王、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铁轮围山悉皆烧燃,随后成一火聚向下旋烧一切地狱之处。火焰上腾,梵天诸空虚宫殿亦皆烧坏,光音天诸幼小天子悉皆惊怖,举声唱言“如此大火,炽然来矣”,尔时诸耆年天子安慰道:此火昔日亦至梵世,随后退没,勿得惊怖。

如是水坏满七次后,下基十字金刚杵形风轮上举,三禅天处以下如风飘散粉尘一般飘散而坏。如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十亿数的四大部洲、须弥山王以及诸天处所,一切同时坏灭后,最后一切成一虚空。

若三千大千器界尚有如此空尽之时的话,我等人身如秋日蝇,又哪有常存坚固呢?要由衷地这么想来修。

丁二、思择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第二、思择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者,如此,上至有顶以下,下自地狱地基以上,一切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然不死,见闻生疑否?如是般,有生者即有死的事情故,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此者生后不死者,如是见或闻乎。何需说呢,决定连生起彼“死或不死”的怀疑也没有。

特别是我等在南瞻部洲寿命无定之处,末世而生故,今唯速死。从最初生的夜晚,就开始与死越来越接近故,寿命无增而有减。而死主之魔刹那也不停,如西落阴影般越来越过来故,无法决定何时死及何处死,或许明天就死,或许今晚就死,或连现在呼吸出入间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如《法句经》云:明日死谁知,今当随应作,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怙主龙树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如所说般,人们贪著睡眠之乐而呼吸徐徐出入之间,也无不死的决定故,彼中未死而安然醒觉也是应持为稀奇的自性。

是故,由于我们现在只是有某时要死的想法,然而心中未生死时无定的想法故,唯一以常执在对生计患得患失中散逸。正耽着于成办此世的身乐、心喜、名誉这三者的勤作时,突然死主魔执持黑索、牙咬下唇、露出獠牙而到来时,勇士之军、帝王之力、富豪之财、智者之辩、美女之色、疾足之驰,任何皆无所益。纵入无缝小铁箱中,以勇敢之士持锋利之器,数十万人,剑端、矛尖皆向外后围绕而住,亦丝毫不能守护和遮蔽。死主阎摩他以黑索系其颈上,面色青青的、白泪涟涟的、以头和手足五体晃荡的同时,于后世的大道中带走外,以勇士无可争之地,以帝王无敕令之所,以财食无欺诳之处,无逃避处,无隐藏处,无归无救,无怙无援,无方便大悲可施。纵药师佛亲临,也于命尽之死无力延缓。故现今立即不为懈怠、推延所转,而须修一个对命终决定获益的真实圣法。由衷地修习此想。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第三、思择圣者涅槃而修无常。如是于现今贤劫中,过去有出世的毗婆尸佛、尸弃佛等七佛以及眷属声闻阿罗汉众诸多不可思议者临世,以三乘法对无量所化有情作诸义利。除了今佛释迦牟尼的残余教法以外,彼等一切佛都已般涅槃,圣教法也渐次隐没。于此现今圣教中,诸大声闻各有五百阿罗汉众作为眷属出现于世,彼等也渐次于无余涅槃界中般涅槃。

此外,印度圣境中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二胜六庄严、八十成就者等,地道功德获得自在,神通神变无所障碍,虽然多有此等圣者出兴于世,但现今除了他们出世的历史以外,一个也不存在。

在此雪域西藏,邬金第二佛转成熟解脱法轮时,有王臣大成就者二十五人,萨耶瓦大成就者八十人等出世,尔后又有旧派索、宿、努三师以及新派的玛、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通达经教、具有证量者出兴于世。彼等多已证得大成就果位,于四大种自在转变,显示能将有事变无、无事变有等种种神变,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地不能压、深谷不堕,纯粹是远离四大损害。譬如,至尊米拉日巴在尼泊尔涅祥嘎达雅山洞中止语而住时,来了许多猎人,问道“汝是人是鬼?”尊者不答而住于见式境界中。于是,彼等先是射出许多毒箭,然而箭矢不能射入;投入水中、深谷中,却上返原处而住;在尊者身上积薪点火,火却无法烧及。

像这样的诸成就者出现在世间,最终却全数示现无常之相,他们现今唯除历史陈迹之外尚且一无所有,又何况我等是以劣业为因,为劣缘风所吹逐,由劣习气结生相续,在以四大实质系缚的不净幻轮中,心识仅暂寄存。此种幻身堆聚,不定何时灭、何处灭,故起是念:我需要即时劝三门转趣善品。如此思维而修习。

丁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

第四、思择世间主而修无常。寿命堪能住劫、威德圆满的诸天及仙人们也未脱免死地。 如是作为世间之主的梵王、帝释、遍入天、自在天等拥有经劫安住的寿量,拥有高达由旬和俱卢舍的身量,这些连日月都胜伏的诸具威德者,并未解脱死地。《功德藏》云:梵释自在及轮王,亦不思避死魔术。此外,众多的天人和人中仙人具足五神通,以神变力行于虚空道中,然而终究无力超越死处。《除忧书》云:大仙具五通,乘空极远行,然无力行至,无死之行境。

在此人间,以威力、财富而巍巍的诸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境中从众敬王王系所出的主宰南瞻部洲的大王,此诸不可思议者曾降诞于世;另有三巴拉王、三十七代旃陀罗王等印度东西两境的大王,权势、威力、财富炽盛,他们很多都出现于世。

在雪域藏地,自除盖障菩萨化现的涅赤赞普王出世以来,也有所谓的天上七赤、地上六勒、中间八德、各朝五赞、幸福十二代半、极乐五代等相继出兴于世;并且在法王松赞干布年间,上至尼泊尔下及汉地,以变化之军普遍征服;迨至天子赤松德赞时期,摄伏南瞻部洲区域三分之二;法王赤热巴金时期,立铁碑于印度恒河之滨,作为印藏边界,将印度、汉地、格萨、大食等许多国土摄伏后,拥有“新年佳节各国使臣需一日中齐临拉萨城”的权势等。

然而,对于现今除了如是谈论之外任何皆无的阶段思维的话,我们现在的住宅以及受用、眷属、权势等,无论算是多么好,和前人比较起来,也只是蜂巢而已,这些法哪里可能有所谓的常与坚呢?如此思维而修习。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

寿命无常讲记 一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三有无常观为幻化相,

置现世务如弃舍唾涎,

修难苦行随行先德迹,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首先是记录者华智仁波切向无等大恩上师嘉维尼固尊者敬礼。

如是每次相应引导的主题而敬礼的偈颂中,所谓“敬”,是忆念上师的殊胜德相而由衷礼敬,表明自己一心恭敬上师的功德,并发心随学上师。从无常一分来说,无等大恩上师在见解上见到三有一切无常,犹如幻化的相,从而在行为上对现世的一切事务如唾液般舍弃,之后,修持诸多难行苦行来随行先德的足迹,为了解脱、成佛,为了利益无量无边众生,踏上一心出离的道路,这就是大恩上师已经达到无常修量所流露出来的德行。

小乘见解以无常为根本,进一步拓展到苦谛的正见、人无我的正见来摄持自心,求证解脱。通过无常,我们可以了知一切有为法毫无实义,可以了知苦谛的真相。如果人们只求现世所作,就会随顺自己的贪婪、嗔恚、傲慢、嫉妒、竞争等,从无量的罪业之流陷入深不可拔的恶趣,因此,修行的首要是退舍对现世法的一切耽著。其中,修无常是需要达到怎样的量呢?前三句表明嘉维尼固祖师以身说教,给出了标准的修量,包括见解和行为两部分。见解上完全转换,行为上彻底转依,从此舍弃世间,一心依法来度过一生,这种高尚德行才堪称真正的噶当行者。

“三有无常观为幻化相”,这种见解该如何开发?它的方便是什么?本前行修心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比如,修无常观就要贯彻到三有一切处,要发现:器情世间都是由因缘所现,因而成为无常坏灭的体性。当以宽阔的眼光认识到三有一切器情终归坏灭,我们就不难得出它们毫无实义,如同幻化之相。从名言现相来看,有为法显现一刹那就消失殆尽,犹如屏幕上闪动的影像,我们为什么还要捕风捉影?现世的一切所作如同被风吹扬的空谷壳般毫无坚实,我们为什么还要耽恋不舍?理应生起强烈的出离意乐。

不仅如此,以彻底的无常观还能认识到人们所贪著的名利、财富、爱情、子女等各种现世享乐毫无实义,他们想拥有小车、洋房,吃得好、穿得好,追求时尚生活等,其实都如同临被杀前的装饰打扮,早就该放弃。又如所弃涕唾,无疑是人们鄙薄、轻视的对境。同样,我们过去以为现世法宛若金山,充满了金光灿烂的意义,想在现世法中大捞一把,实现所谓的自我。一旦脱离常执的迷惑,才会发现毫无实义,进而彻底放下。

放下一切世间所作后该怎样行动呢?要历经难行苦行来随行古圣先贤,为了求道不惜身命、夜以继日地修行。自己吃怎样的苦、受多少磨难都一定要去做,哪怕穷得身无分文,哪怕居住破漏茅屋,也没有丝毫反悔。一心以诸佛菩萨、祖师们为榜样,他们曾经如何修行,我也力争做到。由此指明了学修无常法所要达到的修量。

乙二、寿命无常之引导有二次第:

一、闻法轨理之引导与暇满难得时相同;

二、所说之法。

丙二、所说之法分七:

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

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

五、思维种种喻义而修无常;

六、思维死缘不定而修无常;

七、思维猛利欲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

如此由共同福德所成就的外器世间——四洲、山王包括诸天处所的范围,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此等也无常存,终将由七火一水而决定坏灭。

此处观察对象是整个外器世间。“四洲、山王包括诸天处所的范围”代表人天,实际包括从地狱到色界天之间的广大范围,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四禅以下的器世间。“共同福德”,意为众生共同的福德力会形成一种公共的外器世间(四禅以上则有所差别)。所谓“共器”,是指在某有情死亡后,此器的同分现相依然存在。而在四禅天,随天人诞生就有宫殿生,天人灭宫殿也随灭,没有共器。无色界没有色法的相,所以也没有共器。

“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指器界由有情的共同业力形成后,在成劫、住劫、坏劫之间安住 。具体来说,成劫中的第一个小劫是器界形成,后十九个小劫是有情界形成。坏劫中的前十九个小劫是有情界毁坏,后一个小劫是器界毁坏。总之,外器世间的安住时间超过了成劫的十九小劫、住劫二十小劫、坏劫十九小劫(共五十八小劫)以上。“安住”是指同类相续不断,有情在共同的器世间里不断地生死,然而共同外器的规模不会断灭。

虽然是如此长久的时间相续,但终归无法长存,器世间会由七火一水决定坏灭。“七火一水”是三灾的代表词,实际包括共六十四次的火、水、风灾。“决定坏灭”指灭得连一粒极微也不剩。此处“无常”是指粗相续无常。从有为法的法性来说,既然外器世间不是自然有,也不是非因生,而是由共同福业所生,当然只能存在有限的时间,在同类因缘或共同福业力消散时就无法再存留,这就是粗无常。(从细无常而言,由因缘生故,同一个现相不会住留到第二刹那。)

为了精确地认定庞大器世间的无常,并在引发胜解后进入真实的观修,我们有必要了解整个器世间的形成,所具的内涵、规模,以及它是如何存在的。不仅要了解空间上的状况,还要了解在时间上是如何经历成、住、坏、空四劫,之后,才能准确地把握引导的内涵。

以下我们就来学习外器世间的形成、安住等状况以及无常变易之相。

首先是三千大千世界形成的过程。由于有情业的增上力,在最下方依止虚空有风轮出生,广度为无数,厚度有十六亿由旬。风轮体性坚密,假使有一个大露形神用金刚轮奋威锤击,金刚会摧碎,风轮却无有损坏。接着由有情的业增上力,空中涌起大雨云,降落在风轮上的水滴如车轴般大,水滴逐渐积聚成“水轮”。在没有凝结的分位,水轮深十一亿两万由旬。之后,又由有情业力感得其他风刮起,搏击水轮,在上面结成了一层金,就像是熟乳被放置后凝结的一层膜。于是,水轮减至八亿由旬,其他的三亿两万由旬形成了金轮。

接下来,在金轮上如何形成了山、海的世界格局呢?仍然是由有情的业力起现大雨云,在金轮上降下如车轴般大的雨滴,水滴越积越多,逐渐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水。之后由其他风吹击大水,又摄持水中具妙宝属性的物质积聚成为山和洲岛,之后又将水涛隔成内海外海,共有九山八海,即是四洲、须弥的世界。

中央的山王是须弥山,也译为妙高山、苏迷卢山,其四周有海围绕。山王耸出水面八万由旬,深入海底八万由旬,宽度也是八万由旬。海周围又由山围绕,山外围又是海,海外又是山,它们叫做“九山八海”。“九山”即须弥山、持双山、持轴山、檐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持边山、铁围山。“八海”中的前七海都是内海,由八功德水所成,外海是咸水所成。这就是山、海的分布情形。

九山的体性如何呢?须弥山是四宝合成,围绕它的内层前七山是金子所成,称为“七金山”,外围是铁围山。须弥山王在中间安住,它的北、东、南、西四面依次是金、银、吠琉璃、颇胝迦宝合成。随着宝的威德有色彩显在空中,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虚空是犹如吠琉璃色或蔚蓝色。在七金山的外围还有山周匝围绕,像是一个轮子围绕着世界,因此称为“铁轮围山”。

九山的形量如何呢?九山都住在金轮上(海的底部),从海底开始一直伸出海面,所以九山在海面下的高度都是八万由旬。须弥山高出海面八万由旬,其他八山的高度是一半一半地递减。也就是说,持双山高出海面四万由旬,持轴山高出海面两万由旬,乃至最后铁轮围山高出海面三百一十二点五由旬。而且,九山每一座的宽度都等于高度,也就是须弥山的宽度是八万由旬,持双山的宽度是四万由旬等等。

人类生存在怎样的环境中呢?在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咸水海的四方有四大部洲,名为“须弥四洲”。东边叫做“东胜身洲”,南边叫做“南瞻部洲”,西边叫做“西牛货洲”,北边叫做“北俱卢洲”,我们居住的世界是南瞻部洲。在四大部洲的旁边各有两个小洲,比如,瞻部洲旁边是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

接下来,还需要了解此方大河的由来。在瞻部洲从中央往北方三处各有三重黑山,在黑山北边有大雪山,在大雪山的北边有香醉山。位于雪山北方、香醉山南方有大池水,名叫“无热恼池”。从中流出四条大河,从大池东面流出殑伽河(即恒河),流入东海;从大池南边流出信度河,流入南海;从大池北边流出徙多河,汇入北海;从大池西面流出缚刍河,流入西海。无热恼池长宽各五十由旬,里面充满了八功德水,未得神通的人无法到达。在无热恼池旁边有瞻部林,树木高大,果实甘美,依于此树林或果实的缘故,此处得名“瞻部洲”。

接下来要了解,日、月、星辰是依何而住呢?它们依风而住。也就是由有情众的共业力量,起风围绕须弥山在空中旋环,运持着日、月、星辰等,使得它们不停留、不坠落。日轮离此地面四万由旬,在持双山的顶端,齐于须弥山半腰。日轮直径五十一由旬,月轮直径五十由旬,最小的星星直径为一俱卢舍,最大的星星直径是十六由旬。日轮下面由颇胝迦宝火珠所成,能照明和放射热量,月轮下面由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照明和放射清凉,这一日一月普遍在四大部洲的范围内运作着各自的事业。

天的器界可以分三重了解:一、四天王天的器界;二、三十三天的器界;三、空居天的器界。

四天王天的器界要从须弥山的四层级说起。从海面开始,相距一万由旬处是第一层级,依次上升一万由旬的量就是第二、三、四个层级。这四层级都是须弥山旁边向外开出的环绕区域。最初第一层级从须弥山山体向外一万六千由旬,第二、第三、第四层级依次是从须弥山山体向外八千、四千、两千由旬。其中,第一层级是坚手药叉神居住,第二层级是持鬘药叉神居住,第三层级是恒骄药叉神居住,他们都是四大天王统领的天众部下。第四层级是四大天王和眷属们的共同居住之处。因此,经中也说:四大天王以及属下的诸天居住在四外层级。此外,在七金山上也有天居住。以上这些四大天王所统领的村落、城邑,都叫做“依地而住”。

三十三天安住在须弥山的顶端,山顶四边各有八万由旬,与下部四边的量度相等。山顶四个犄角处各有一座山峰,高度、长度各五百由旬,有药叉神名叫“金刚手”在其中安住,守护诸天。在山顶当中有善见宫,四边各两千五百由旬,周长一万由旬。此金城的高度是一由旬半,地面平坦,由真金所成,用一百零一种杂宝庄严校饰,地面的触感柔软得像兜罗绵,在行走时随着自己的脚一起一伏,这是属于帝释天所统领的大城。城中有殊胜宫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映夺了其余天宫,因此称为“殊胜”,天宫四边各两百五十由旬,周长一千由旬,这些是城中所具足的各种悦意事。

城外四面有四座林苑作为庄严,是诸天们共同游戏的地方。四座林苑是:一、众车苑,随着天人们的福德力显现各种妙车;二、粗恶苑,天人们即将与阿修罗战争时,在此处会出现铠甲、器杖等战争的器具;三、杂林苑,诸天进入此园林中,游玩在相同的美妙境界,都生起殊胜欢喜;四、喜林苑,极妙的境界都集于此苑,在苑中观赏无有厌足。这些都是属于城外的严饰。庄严大城四苑四边有四种妙地,中间各自距离林苑二十由旬,是诸天人们殊胜的游戏之处。诸天在那里捔指竞争,欢快娱乐。城外东北有圆生树,是三十三天享受欲乐的殊胜场所。圆生树入地盘根深广,达五十由旬,而树干向上耸立,枝条在旁边散布下来,其高度和广度相等,达一百由旬。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香气弥漫一百由旬。这些都属于三十三天所居的外器世间。

以上已经辨明了地居天界的状况。更上层的天人们都是依虚空而住,叫做“空居天”。包括欲界的上四层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及色界的十八处天,其中,初禅有三处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处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天,三禅有三处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有九处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如是共有二十二处属于空居天。

在器世界的范畴中,安住着三界九地的有情。其中欲界叫做“五趣散乱地”,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类和欲天。

此处依《俱舍论》所说,在阎浮提地下五千由旬到两万由旬之间有极度受苦的有情,称为“地狱众生”。(由于众生业感不同,在《瑜伽师地论》等经论中,有其他地理位置以及形态的描述。)最下层的地狱是“无间地狱”,之上次第有极热地狱、炎热地狱、大号叫地狱、号叫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等活地狱。此外,在八热地狱的四门处各有四个近边地狱,以及孤独地狱等。

再者,在地下五百由旬处的阎罗王国有饿鬼界,这是造悭贪业的恶人们堕落的处所。饿鬼们常常受用匮乏、不得满足。除了中心的阎罗王国之外,还有杂居在地狱、修罗界、人间、四天王界、忉利天界等处的鬼类。

旁生主要杂居在大海、陆地、空中等各处。

在海底、海岸或须弥山半腰有阿修罗居住,这一趣也有多种类型,果报较好的可摄在人间或天界,卑劣的可摄在饿鬼和旁生中。

人间也会由各自业力出现感生四洲的各种情形,寿量以及果报受用也都各不相同。

天界从四天王天以上到六欲天之间,下层的四天王天依靠地面居住,三十三天住在须弥山上,夜摩天以上依虚空而住。以上是属于欲界散乱地的情形。

接下来是色界的四种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以住在定中的缘故,又可称为“定地”。在初禅天的三处受生时受用一种乐,叫做“离生喜乐”,原因是远离了欲界之恶,生起喜乐。在第二禅天的三处受生时受用一种乐,叫做“定生喜乐”,原因是从初禅的定中生起了二禅喜乐的缘故。在第三禅天的三处受生时享受更高级的一种乐,远离二禅喜乐,生起第三禅之乐的缘故,这种离喜的乐叫做“离喜妙乐”。四禅天叫做“舍念清净地”,连第三禅的乐也已经远离,住在舍念清净中。

无色界的四种定地包括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这些地的有情都住在定中。三界九地有情的状况大致如上所述。

上文已经从三轮、九山、八海、四洲、日月、天器等说明了每一个部分的器界状况,接下来,对于综合或整体状况——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我们可以分为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层次来了解。一千个四大部洲、一千个日月、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六欲天、一千个初禅天,所有这些从整体上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由于大千是三个千连乘,所以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应误解为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这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说,到达一千个初禅的范畴叫做一个小千世界,它是二禅所覆盖的下界的范围;而中千是一个三禅所覆盖的下界范围;大千则是一个四禅所覆盖的下界范围。也就是说,小千世界是指二禅所覆盖的一千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初禅的大范围;中千是三禅所覆盖的下界的一千个小千世界的大范围;大千(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组织)是四禅所覆盖的一千个中千世界的大范围,实际包括了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禅天等。“十亿”是按照现代数学的说法,指一万个万,古代亦有多种说法,比如说为百亿等。

接下来要了解“劫”的涵义。劫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包括二十个小劫。

我们可以从坏劫说起,也就是当这个世界经过二十个小劫的安住期之后,坏劫就会来临。从内有情界转移开始,一直经历十九个小劫的时间;当二禅以下的有情界都空尽以后,外器界在一个小劫当中毁坏,因此,坏劫总共历经二十小劫。

什么是坏劫的开始呢?地狱有情命终后不再有新受生的有情作为坏劫的开端。一直到地狱里不剩余一个有情时,叫做地狱已坏。业力会把那些决定受生地狱的有情牵引到他方地狱中。以此类推,饿鬼和旁生界也都是如此:不再有新的受生有情,逐步毁坏到一个有情不剩。如果是有定业者,就会被牵引到他方的鬼界和旁生界中。还有一些跟人天杂居的饿鬼和旁生,它们会跟着人天界一起坏尽。

那时,人间瞻部洲有一个人,在没有师传的情况下法尔获得初禅。从初禅起定后,发起倡导说:“离生喜乐,甚乐甚静!”意为离开欲界之恶而生起喜乐,这里好快乐、好寂静!其他人听后当即入于静虑,命终生到梵天世界。乃至瞻部洲的有情全部空尽,上升梵天,就叫做瞻部洲的人类已坏。东西两洲以此类推。北洲的人命终之后只生欲界天,因为北洲的业力情形使他们过于享受而不能入定离欲。如是直到下界的人世间不剩一个有情时,就叫做人趣已坏。

继而,在天趣的四天王天中,有一个天人法尔得到初禅,当他出定以后同样倡导,其他人于是也纷纷趋入初禅,如是所有四天王天的天人们逐渐全部法尔上升到梵天,四天王天范围里的有情全部空尽,就叫做四天王天已坏。其余五种欲天也都是类似的情形,乃至欲界不剩一个有情时,就叫做欲界中有情已坏。

接下来是梵世(即初禅天)的一个有情在没有师传的情况下法尔获得二禅,之后起定说到:“定生喜乐,甚乐甚静!”意为从初禅定中发生的二禅喜乐好快乐、好寂静!其他梵世有情听后入于二禅,命终也都生到极光净天。乃至梵世的所有有情全部空尽时,叫做已坏有情世间。之后,二禅以下范围只剩空空荡荡的器世间。

有情界历经十九个小劫坏灭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小劫是器世间的坏灭。

当一切有情所感得的三千大千世界二禅以下有情全部空尽时,逐渐有七个日轮出现。于是,诸海干涸,群山都被烈火烧穿,四洲、三轮 也全部燃起大火,被焚烧净尽。大风吹刮着猛焰一直烧到上界天宫,乃至梵世宫殿都烧得一丝不剩,成为灰烬。这是自地的火焰烧毁自地的宫殿,不是他方的火能烧毁另外的地方。但是,新生的天子们没有阅历,当火到达二禅极光净天时,他们会说:“下方的火被风所飘,已经焚烧到上地了。”他们认为是欲界火的猛焰上升,才引起色界的火灾。

如是从地狱渐渐坏灭开始,一直到器界被大三灾坏尽,总的叫做“坏劫”。

世间为大灾毁坏以后,在二十个小劫当中只有空荡荡的虚空,叫做“空劫”。经过这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以后,就进入成劫。成劫是从风吹起直到地狱的第一个有情出生为止。也就是由有情的共业之力,在坏劫后空中渐渐有微细的风吹起,这是器世间即将形成的前相。随后微风逐渐增盛,形成了如上所述的风轮、水轮和金轮等。不过最初是形成大梵王宫,乃至夜摩天宫,后来才生起风轮等,这叫做外器世间成立,期间需要经过一个小劫。之后的十九个小劫,从大梵处开始,逐渐到地狱都有有情投生,整个有情世间的完整系统才算完成。

有情界的发生,指最初一个有情从极光天降下,生在大梵处,成为大梵天王。后来,诸有情陆续从极光天退没,有的生到梵辅天,有的生到梵众天,还有的生到下界六欲天,比如他化自在天宫等,渐渐一直下生到人间,北俱卢洲、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都出现了有情。然后,在更下等的饿鬼界、旁生界和地狱界也都逐渐出现有情。出现有情跟有情坏灭的程序恰好相反,坏灭是从下界往上坏灭,一直坏至梵世为止;成是从上往下成,一直成到无间地狱出现第一个有情为止。当整个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的规模都形成、所有种类都齐全时,成劫也到此结束。

继成劫之后是住劫,仍然是次第历经二十个小劫。也就是从风微微吹起,直至形成整个器世间,之后有情渐渐安住,地狱到天宫之间的有情种类无不完具时,此洲人的寿量达到无量岁,就进入住劫的开端。住劫的二十小劫发生的次第是:首先,人寿从无量岁逐渐下减,减到十岁时,即是住劫的第一个小劫;之后的十八个小劫都有增减,也就是从十岁增到八万岁为增,又从八万岁减到十岁为减,如此一增一减称为一个小劫,其他的十七个小劫也都是如此;第二十个小劫是从十岁增到八万岁。总之,前后两劫一个唯减无增,一个唯增无减,中间十八个小劫一增一减,而二十个小劫的时量都相等,如是二十个小劫合称为一个住劫。

小三灾是此洲人寿减至最低限度的十岁时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类在寿量八万岁时,相貌、福德等非常殊胜,之后由于烦恼和业的增盛,寿命和福报递减,身量日益短小,容貌日益丑陋,乃至人寿十岁时,发生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灾,蒙受苦恼,叫做“小三灾”。饥馑灾历经七年七月七日,疾疫灾历经七月七日,刀兵灾历经七日而结束。直至此时,有情才有所觉醒,又开始尊重道德,持不杀戒,于是寿量逐渐回升到二十岁;再持不盗戒,回升到四十岁;如此寿量逐渐递增到八万岁为止。总之,在住劫的二十小劫期间会发生十九次小三灾,有十九次回升。在最后一次回升到人寿八万岁以后,坏劫的大三灾就会来临。

到了坏劫时有大三灾出现——火灾、水灾、风灾。起初是以火灾出现七个日轮,烧毁二禅以下的世界;随后以水灾出现大雨灌注,将三禅以下的世界全部浸没水中而融解;后来出现风灾,由刮大风而使四禅以下的世界都相互撞击、飘散。如是大三灾的力量将器世间完全毁坏,下至极微也无有余留。

三灾发生的次序也有一定的规律:最初以火灾毁坏七次以后,再以水灾毁坏一次,如此七次火灾、一次水灾,反复经过七次后,再以火灾坏灭七次,最后以风灾坏灭无余。总的要经过火灾五十六回、水灾七回、风灾一回,即所谓“六十四转劫”。

接下来要了解内三灾的情形:初禅天人以寻伺为内灾,能烧烦恼心,等同外火灾的缘故;二禅以喜受为内灾,和轻安都如水般滋润身体,等同外水灾的缘故;三禅动息是内灾,息就是风,等同外风灾的缘故。由于下三禅有如此内灾,所以会遭到相应的外灾毁坏。也就是说,初禅有寻伺内火灾的缘故,就会招感外火灾,一直烧到梵世;二禅有喜受的内水灾,因此招感外水灾淹没二禅天;三禅有运转的风息,等同外风灾,所以会被风灾毁坏。

说到这里,有人会提问:第四禅天有怎样的外灾情形呢?

回答:第四禅远离内三灾的缘故,不会遭遇外三灾。

又问:如此一来,第四禅的器界是不是常法呢?

回答:不是常法,它随着有情一同生灭的缘故。第四禅天处没有总的地形,而是如同空中的星星,各有处所。当一位天人诞生时,就有一处宫殿随之而起;那位天人死时,天宫也随之坏灭。如是第四禅天的器界随有情的生而显现,跟以下色界、欲界的器界有所不同。人类共处在地球上,地球环境是人类共业所感,当一个人死去时,共业环境不会消失,它仍然存在。其他的欲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也都是如此,唯独四禅天是自身所现,属于个人独有的器界,以器界不共故,不会有三灾毁坏共器的情形。

有关三灾的问题需要辨明的是:很多人以为在坏劫时三灾共同发生,之后世界空无,便是空劫,其实这一点并不成立。如上所述,六十四个大劫中,“七火一水”是前七个大劫的坏劫只发生火灾,到第八个大劫发生一次水灾,之后又是七劫火灾、一劫水灾,如此次第更替,一直到第六十四个大劫才发生一次风灾。也就是说,如果坏劫时发生火灾,之后就会有二十小劫处于空劫中,二禅以下的一切器情都不存在,经过空劫二十小劫后,再进入下一个成劫,即有情从二禅天陆续降下,一直到无间地狱出现第一个有情为止,一个完整器情的规模已具时,成劫结束。假使坏劫发生的是水灾,则三禅以下灭尽无余,经过二十空劫,到成劫时,三禅天的天人们逐渐下生,一直到出现无间地狱的第一个有情为止,即是成劫结束之时。如果坏劫发生的是风灾,在之后的二十小劫中四禅以下就全部成为虚空,由此再进入成劫,器界形成,第四禅天的天人们逐渐生到下界,当无间地狱的第一个有情受生时,成劫结束。

再者,劫末火灾毁坏大千世界的情形,是指大千世界所包含的二禅以下的范围全部烧尽。这就不止是烧毁一个小千世界的一千个日月、须弥山等,而是烧毁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山、欲天、梵世等,三千大千世界里二禅以下的器界全部烧尽无余。

发生水灾时,也是整个大千世界范围里三禅以下的范围全部被水毁尽,即十亿个四洲、梵世等的规模,再加上所有的二禅天。发生风灾时,也是整个四禅以下三千大千世界范围里的十亿个四洲、日月、须弥、欲天、梵世、二禅天、三禅天等全部毁坏。

思考题

1、 学修无常法要达到怎样的修量?如理思维敬礼句的涵义,对此功德生起随学之心。

2、 简述以下空间状况:

(1) 三轮的形成过程;

(2) 金轮上的山、海,九山八海的位置,九山的体性、形量;

(3) 人类居处的位置,人间大河的由来;

(4) 日、月的位置、形量、作用;

(5) 四王天、三十三天、空居天的器界;

(6) 三界九地的状况;

(7) 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

3、 简述以下时间情形:

(1) “劫”的涵义;

(2) 坏劫的开端,有情世间的坏灭次第、时间,器世间的坏灭次第、时间;

(3) 空劫的状况;

(4) 成劫的开端,器世间的形成次第、时间,有情世间的形成次第、时间;

(5) 住劫的开端,南瞻部洲人寿的增减次第,小三灾发生的时间、次数;

(6) 大三灾发生的时间、次第、涉及范围。

这就是说,当一大劫的坏期来临之时,内情众生自下界起次第空尽后,初禅天处以下将成一个有情也没有。此后,虚空中将渐次出现七日:以一日而枯死一切果木园林;以二日出,溪流池沼悉皆干竭,无有遗余;以三日出,诸大江河悉皆干竭;由四日出,无热恼大池亦尽干竭;以五日出,外大海水干涸一百由旬,渐次干涸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所余的水量又从由旬、俱卢舍起,终将干至连如牛迹中水也无遗余,而干涸穷尽;由六日出,大地包括雪山皆被烧燃;以七日出,须弥山王、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铁轮围山悉皆烧燃,随后成一火聚向下旋烧一切地狱之处。火焰上腾,梵天诸空虚宫殿亦皆烧坏,光音天诸幼小天子悉皆惊怖,举声唱言“如此大火,炽然来矣”,尔时诸耆年天子安慰道:此火昔日亦至梵世,随后退没,勿得惊怖。

心要提示:

一、次第:从末至源,从表到里,由近至远。

二、细节:对于过程、相状、前后关联等都要精确掌握。

三、观修:心中的意向要达到非常确定、鲜明,犹如身临其境。

器世间是如何被七火一水毁坏无余的呢?从时间上,是器世间形成后,经历成劫,再经历住劫的二十个小劫,坏劫就来临了。首先,坏劫是以十九个小劫的时间空尽初禅天(包括初禅天)以下的有情界。“自下界起次第空尽”是指从地狱开始逐渐空尽,接着是旁生、鬼趣等逐渐空尽。后来,人间有一人自然入定,随后南洲的有情也逐渐全部上升到梵世,东西二洲也是如此;人趣空尽后,上界天趣的四王天乃至其余的五欲天也是经历类似的情形而空尽;此后,初禅的一位天人自然趋入二禅,随后其他天人们也逐渐升入二禅,一一情形如上所述。

“此后”是指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空尽了初禅天(包括初禅天)以下所有有情界之后,接下来将发生坏灭器界的大灾难。先是发生火灾之前一直不下雨,使得一切果木园林等植物界全部枯死、焦坏。这种灾情非常惨烈,毕竟四大部洲都是由阳光给予热力、雨水给予润泽,放眼看去,山峰、平原、丘陵地带等原本充满了各种植物,如今火大炽盛、水大消减而失衡,整个四大部洲大大小小的园林,下至一花一草全都成了枯枝败叶,焦干得没有一点生气。事实还远不止如此,这种状况是在整个大千世界十亿个四洲中扩展,其中所有的植物全数枯死,连一根草都不剩。

以上是观想初度的灾情,由于连年干旱,使十亿个小世界完全变成寸草不生的大荒漠。之后又经过很长时间,以有情的共业力,有大黑风暴猛烈刮起,吹开深八万由旬的海水,并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半腰,离地四万两千由旬,安置在日轮运行的轨道中。从此,在天空中出现两日并行的状况,即“二日出现”。

当两个太阳绕须弥山双行并运时,向四大部洲放射的热量自然增加到两倍,这种灾情使得所经之处四大部洲的一切小溪流、小池沼等全部蒸干,一滴不剩。

我们观想火灾的灾情时,要把握“从末至源”的规则。雪山作为一切江、河、海的根源,其中有无热恼池,它是一切大江大河的根本。从无热恼池流出大江大河后,它们会分出支流,成为小的河流或池沼,这些江河都将汇入大海。当火灾发生时,轻则导致枝末的水流干涸,重则导致大江大河干涸,更重的灾难会使江河的根源——无热恼池干涸,进一步会使更深广的水藏——八海等全部枯竭。

我们还要更细节化地观察到,两个太阳共同炙烤着大地,使各种小水流日甚一日地减少,直到最后完全被蒸干,在整个四大部洲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一条小溪、小河、小池塘。之前有水的地方变成了焦土、砂砾,每当起风,到处都是尘埃。严重的灾难使整个地面都是热气,除了大江河以外,一滴水都找不到。再扩展到整个四大部洲的范围,也都无不如此。因为两个太阳一直围绕须弥山运转,其他三洲的溪流、池沼等也必定干涸,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我们还要想到,灾难是遍及大千世界这非常广阔的范围,十亿个四洲里的小溪、小河等都完全枯竭。

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三日同时出现的情形就更为严峻。由于有情的共业力,有大黑风暴刮起,把深八万由旬的海水劈成两部分,从中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半腰日轮运行的轨道里,从此,空中同时出现三个太阳。

三日绕须弥山运行时,就以三倍的热量照射四大部洲,使得大江大河逐渐干枯,过去汹涌奔腾的恒河、长江、黄河等都滴水不剩。比如,长江最深处约一百米,相当于几十层楼高,但这时只能看到高大的、干涸的山谷。而且,整个四大部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十亿个四大部洲的大江河都是如此。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着空中三日并照的情形。之后又有大黑风暴刮起,把八万由旬的海水吹开成两半,取出日轮宫殿安置在须弥山腰的日轮轨道中,于是,世界就有四个太阳照向大地,如同四个极度炽热的发光器,使无热恼大池逐渐干涸。之前大江大河干涸时,无热恼池的水位当然也会下降,但还不足以就此干涸,如今四日并照,即使是作为一切江河之源的大池也只能枯竭无余。

按照《长阿含经》记载,不仅无热恼池,包括世上所有的大泉源、大深池,例如深广达五十由旬的善见大池、阿耨大池、四方陀延池、优钵罗池、拘物头池、分陀利池、离池等,也完全干涸无余。我们对此一定要生起具体量的观想,按《俱舍论》所说,一由旬以十六里计算,五十由旬就是八百里深,相当于长江深度的四千倍。如是不仅世上最大的水库或蓄水池完全干涸,而且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水池也全都干涸,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里十亿个四洲中所有的大泉源、大深池等也不再有一滴水。由此应当体会,无常迅猛,导致水源断绝,海岸以上的水都被消减净尽。

四个太阳同时照射世间的状况又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坏劫的无常毕竟要逐步毁灭世间,于是,又以巨大的业力刮起大黑风暴,把深达八万由旬的大海劈成两半,从中取出日轮宫殿放在须弥山腰的日轮轨道中,世间就有五个太阳一时照射。

五日围绕须弥山运行,使四洲的大海水不断消减。先是蒸干一百由旬(大约相当于大海水量的八百分之一),逐渐又减掉了两百由旬,接下来又干涸掉四百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水位已经降得非常低下,于是出现了海岸的高山。之后继续消减一万由旬、两万由旬乃至八万由旬,直至海水基本见底。可以想见,当时整个世界的海面很快陷落,出现一座一座的大峡谷,只有极深的地方还剩下很少的由旬量、俱卢舍量的海水。水量继续消减,只剩下七由旬、六由旬、五由旬,甚至只剩下一由旬。再后来,海水消减到七多罗树高、六多罗树高,乃至一多罗树高。再减下去就只有七人高(大概是三层楼房的高度),乃至降到六人高、五人高、四人高、三人高、两人高、一人高(大约不到两米的水量)。之后继续消减,到只有腰部、膝部、踝部的高度。再消减到只剩下如牛脚印里的一点水。再继续减下去,最终完全干尽。

我们要从海水被蒸干一百由旬开始,观想逐步消减千由旬、万由旬、二万由旬、八万由旬的情形。还要意识到:原来浩大的海量如今只剩底层,这一点水再继续消减,就只剩几树高、几人高,再到只剩牛脚印里的一点水,之后继续消减而全部耗尽。而且,这是大千世界十亿个小世界里的水全都耗尽,九山之间的八海等全部消失。可以想象,十亿个小世界里的每个小世界都只剩下如同九个大沙堆般的九山。

五个日轮蒸干大地以后,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大沙漠时代”。地面、八海等没有一滴水,不见一点绿色,山峦都成为大沙丘,只剩下孤零零的四洲和九山。但是,坏劫并没有到此结束,许久之后大黑风暴起,吹着海底沙尘分开来,又取出日宫殿安置在日轮道上,于是,世上出现了六个日轮。

六日炽烤大地,使得大地和雪山都燃烧起来。“包括雪山”,意为雪山原本寒冷,如今连它都起火,可见大地无处不燃烧。我们要细致地思维:大沙漠时代经过很长时间,整个世界的地表极其炽热,冒出很多热蒸气;之后,六日并出,四天下乃至八万天下的所有山——诸山、大山、须弥山王等都冒起了黑烟,整个世界乃至大千世界里的一切处都冒起烟来,犹如陶家最初烧陶时会燃起焦烟一般。这种连火带烟的初始状况是大火出现的前相,被称为“黑烟时代”。

这种六日炙烤大地的“黑烟时代”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业轮的运转下,大黑风暴再次刮起,由于已经没有了海水,大风直接吹刮着海底八万由旬处的沙尘,把海沙吹飘到两岸上(岸高八万由旬,现在居然把海底的沙都吹到了岸上,真可谓是狂风大作)。之后,大风取出日轮宫殿安置在须弥山半腰的日轮道中,从此,世间出现七日并照的苦难。

七个太阳并驾齐驱围绕须弥山运行,极大的热量烘烤世界,世界从黑烟时代进入烈焰时代,完全燃烧起炽盛照天的火焰,犹如陶家烧陶,灶里的火焰升腾、窜出一般,地大属性的山峰、地面等开始从表层烧到里层,火势越来越大。如果此时展望大千世界,不难发现须弥山王、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铁围山等都燃起了熊熊烈火,而且不光一个世界,是整个大千世界都成为一片火海。

之后,还需要观想火焰下烧上腾、周遍焚烧的状况。先是全部的地面从表层烧到深层。这时,火焰从地面往下旋绕而烧,如同烧香一般从上往下不断地烧下去,一直烧到位于地下数万由旬处的地狱,乃至无间地狱处都燃起火焰,全都烧尽无余。

再者,以须弥山为中心,烈火从下往上烧,一直烧到忉利天宫。须弥山四层级药叉神所在的宫殿以及四王天的宫殿,过去是由福德力形成,如今福力消尽时,同样难逃这毁灭性的大火灾。灾难进一步波及到须弥山顶的三十三天,美丽天宫中的诸多园林、宫殿、城市,如善见宫、殊胜宫,城外的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喜林苑、圆生树等,无不被烈火烧得一干二净。到此为止,地居天完全已经是劫火洞然的状况。之后,火焰继续上腾,烧到空居天,再一级级往上烧,夜摩天宫、兜率天宫、化乐天宫、他化自在天宫以及梵天宫殿,全都烧成一片洞然。

我们需要注意“火焰上腾”四字的涵义,这是指烧到梵天宫殿的情形,文字非常简要。如果将此进一步开显,其实是从四王天烧起,逐级烧到上面一层层的天宫。而且,下层天到海面的距离等于它和上层天的距离。譬如,四王天距离海面四万由旬,离上层三十三天四万由旬;三十三天距离海面八万由旬,离夜摩天八万由旬。依此逐级类推,相隔的两层天距离越来越远,然而,劫火炽盛,加上被大风吹飘上腾,还是会烧尽上一层天宫,再随火焰的进一步扩张而烧毁更上一层天宫。“诸空虚宫殿亦皆烧坏”,是指梵世的天人们法尔升入第二禅天,宫殿里没有一个有情时,劫火逐渐上腾到梵世,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等都被烧毁。

随后,风吹火焰上腾到光音天。那些新生的幼小天子们见到大火都惊恐地说:“大火炽然起来了!”有阅历的老天人们安慰说:“这样的火过去也曾烧到梵世,之后就停止了,不要害怕!”

如是,从四天下到梵处之间都是劫火洞然,须弥山王也渐渐倒塌,塌下去一由旬、一百由旬、两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大地和须弥山都被烧得不剩一粒微尘后,火势还会一直往下烧,烧穿三亿两万由旬的金轮;继续烧下去,地下深厚的水轮也被烧光;水下的风轮也很快被烧光,随后进入空劫时代。

(空劫持续二十个小劫后,这一大劫结束。)

坏灭器世间有三种情况:一、火灾;二、水灾;三、风灾,以上所述是火灾坏灭器界的情形。

接下来,新的一个大劫如何开始,世界如何重新形成呢?漫长的空劫之后,虚空中出现上达光音天的大黑云,黑云周遍降下如车轮般大的雨粒,如是在无数百千年中暴雨不停,水位便逐渐上涨,一直涨到无数百千由旬乃至光音天的天界。那时,有四种大风吹起,执持此水而令安住。之后,水稍微减下百千由旬,以至减下无数百千万由旬,水的四面有大风刮起,吹水动荡,鼓荡涛波,浮起很多水沫。水沫被风吹到空中,自然形成固态的天宫,有七宝校饰庄严,这就是新梵天天宫出现的因缘。

随后,大水退减到只有无数百千万由旬,在水的四面又有大风吹起,使水动荡、运转,如此鼓荡涛波后浮起很多水沫。风把水沫吹到空中,水沫自然坚固,形成天宫,七宝校饰庄严,这就是六欲天最上层的他化自在天宫。

下几层天宫的出现依然是这种方式:水又减到无数千万由旬,水的四面又有大风吹起,风吹水动,波涛荡漾,浮起很多水沫。风把水沫吹到空中,水沫自然坚固成七宝装饰严丽的化乐天宫。如是乃至形成七宝严饰的兜率天宫、夜摩天宫。

再说,由什么因缘形成须弥山、三十三天、四天王天、阿修罗宫殿,乃至山王旁边的七金山、铁围山以及各种山峰等呢?也是同样的方式。乱风刮起,吹着水沫,水沫自然坚固成须弥山,由金、银、水晶、琉璃四宝合成。之后,风吹水沫形成自然宫殿,这就是阿修罗的宫殿、四天王的宫殿等出现的因缘;乱风吹刮着大水沫,在须弥山顶自然形成七宝宫殿,这就是忉利天宫出现的因缘。七金山如何形成呢?也是乱风吹刮大水沫,在距离须弥山不远处化成持双山;接下来,乱风吹刮大水沫形成其他金山,出现持轴山乃至持边山等。此后,风吹水沫自然形成铁围山。

之后,又由乱风吹刮大水沫,形成一个月宫殿和七个日宫殿,都是七宝所成,杂色参间,(经一定的周期)被黑风又吹回到原处,这就是日、月宫殿运行的因缘。

此后,乱风又吹刮大水沫,自然变成四天下和八万天下。随后,乱风吹着大水沫,在四天下和八万天下自然变成大金刚轮山(又称大铁围山),边际无限,金刚坚固不可毁坏,即是大金刚轮山形成的因缘。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有自然云遍满空中,周遍降下大如车轮的雨滴,于是,大水很快弥漫了四天下和须弥山等。乱风又吹地形成大坑,涧水都流进去而成为海,这就是四大海水出现的因缘。诸如此类,新的器世间形成,随后便进入又一轮的成、住、坏、空周期,成为又一个大劫。

如是七次火坏之后,二禅天处生水藏云故,大雨暴注犹如轭木、箭矢般,由此如盐溶于水般,光音天处以下悉皆消尽。

“如是七次火坏”,指从第一个大劫到第七个大劫都是以火灾来毁坏世间,此后开始由水灾坏灭世间。如上所述,劫火烧毁梵世宫殿,又被风吹刮上腾到光音天时,耆年天子们都说不要紧,火势必退等。的确,前七大劫火烧不到二禅天,因为二禅远离了寻伺。那么,二禅天是不是真正的太平世界呢?不是,他们内在有喜受的灾情,外在就会被水溶浸。

到第八个大劫,经历成、住以及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后,大灾难降临二禅天。在这一周期中,会从二禅天宫起一直毁坏到下界。以业力因缘,上空出现水藏云,这突然出现的大黑云上至三禅遍净天以下,降落特别猛暴的热雨,而且是“犹如轭木、箭矢般”。以此缘故,包括光音天在内的下界器世间全部像盐溶于水一样消尽无余。

观修此段需把握两点:一、水灾毁坏世间的方式;二、水灾毁坏世间的次第。

在方式上,降下的大雨流纯粹都是炽热的水,热水沸腾起来,把天上的宫殿都煎熬净尽,毫无剩余。当时的相状犹如盐溶入水,倏尔化去,不留痕迹。《阿含经》中也说,比如酥油放在火里很快融化一般,由于水温极高、沸腾翻滚,宫殿刚一接触沸水就全部融解。又如同雪花飘入炽热的钢水,当下消融。

毁坏世间的次第是先坏光音天,之后,炽热的雨水溶浸梵世天宫,将其煎熬消尽。如是逐层往下,六欲天也都犹如酥油放入火中般次第消融坏灭:热雨水溶浸他化自在天,使天宫完全被消解得毫无剩余;之后溶浸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等,也都次第煎熬而消尽。再溶浸四天下和八万天下的诸山,七金山、须弥山王等也都煎熬而消尽,不剩分毫。到此为止,二禅以下都消融殆尽了。之后,地层都被融解,地下的水轮也融解,水下的风轮也融解。

随后,整个器界归于空无,进入空劫阶段的二十个小劫。

如是经历第八个大劫的成、住、坏、空之后,接下来进入第九个大劫,世界重新形成。同样是由大云降下大雨,水一直上涨到遍净天,又以四大风发起,吹水鼓荡涛波,浮起并积聚很多水沫。风吹水沫,在虚空中自然变成光音天宫,七宝严饰,这就是重新出现二禅天宫的因缘。再逐步往下,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出现梵天的天宫、下界九山、八海等等,从而形成新的器世界。

思考题

1、 坏劫空尽有情界的具体状况如何?

2、 坏劫发生火灾时,空中渐次出现七个太阳次第烧尽器世间的具体状况如何?

3、 火灾后世界如何重新形成?

4、 简述坏劫时水灾毁坏世间的方式和次第。

5、 解释“七火一水”的涵义。

如是水坏满七次后,下基十字金刚杵形风轮上举,三禅天处以下如风飘散粉尘一般飘散而坏。如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十亿数的四大部洲、须弥山王以及诸天处所,一切同时坏灭后,最后一切成一虚空。

“水坏满七次”,指七火一水八大劫作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末尾一劫都是以水灾坏灭二禅以下的世界,这种周期满七次即五十六劫以后,又有七个大劫是以火灾毁灭世间,之后到第六十四劫,是以风灾来坏灭世间。

在第六十四个大劫中,经历成劫和住劫之后进入坏劫,坏劫的前十九个小劫仍然是空尽有情界,范围是四禅以下(不包括四禅)。当时,由于世间刚刚经历增劫,人们普行正法、修十善业,有人获得第四禅——舍念清净的禅定。他出定后高声宣布:我得到了舍念清净第四禅的安乐!其他人听后也修持第四禅道,命终生到果实天。那时,地狱众生受报完毕来生人间的,也修第四禅生到果实天。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乃至遍净天等有情,命终也生到人间,修第四禅而上生果实天。以此因缘地狱道尽,乃至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天,乃至三禅天等诸趣也都空尽。最终,人间也空尽无余,随后就开始发生大风灾。

对此需要把握两点:一、风灾毁坏世间的情形;二、风灾毁坏世间的次第。

先是下基金刚杵形状的风轮向上飘举,一直到三禅天,然后从上往下毁坏。最初毁坏时,风四处飘击,吹刮第三禅遍净天宫等,犹如大力士拿着两个金刚杵互相拍击,使两杵碎成粉尘那样,三禅天的宫殿也是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之后,大风吹击二禅光音天宫等,各种宫殿也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随后,风吹梵天世间,梵天宫殿也是互相拍击而碎成粉尘;再往下界,大风次第吹击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宫殿和宫殿之间也是相互拍击而碎成粉尘。由此,空居天范围内的器世界全被吹散无余。

此后,大风吹击四天下和八万天下,使整个须弥、四洲范围里的大山等都被吹到虚空当中,高达百千由旬。山和山互相拍击而碎为粉尘,犹如大力士拿着轻飘的糠秕散在空中般,四洲、须弥、诸山等全部碎尽、分散。之后,大风再吹击大地使之散尽,又吹击地下的水轮、水下的风轮,使彼等也都次第灭尽。

到此为止,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的十亿个四洲、须弥山以及地居、空居诸天等都坏灭无余,四禅以下成为空无一物的虚空。

若三千大千器界尚有如此空尽之时的话,我等人身如秋日蝇,又哪有常存坚固呢?要由衷地这么想来修。

“秋日蝇”,指秋天的苍蝇,它微小、脆弱,稍微沾一点水就爬不起来,而且很快会被溺死。

我们可以对比观察:三千大千世界广阔无垠,有十亿个日月、须弥、诸山、四洲、诸天等,如此旷大的世界到最后却连一个微尘都剩不下;而我身处其中犹如一只小苍蝇或一个细菌的生命,是何等危脆无常!决定会很快死亡。

如果不在广大的背景下观察自身,我们会以过分的常执、乐执、我执把自己想象得非常强大,以为目前的时间很长,现世的意义很大。但是,经过之前的思维,有了大劫的观念,了解到整个世间的大无常相,了解到最终连一个微尘都不剩的状况,就不难认识到:自身只是在幻生幻灭轮回里一眨眼功夫的相续现相,哪有什么所谓的常、坚呢?

从前到后的整段引导都是要让我们生起一种定解。如上所述,既然大千世界能在经劫之间安住,一般人就会信任它常恒永固,永不坏灭——世上无数代人都死去了,它宛然尚在,当然是常;其他有情、无情都有生死、有变易,它却看起来比钢铁还坚固。然而,当最后暴露出大无常的苦相时,才发现这些都靠不住,相比之下,我是不是常?是不是坚呢?

如此浩大的世界,自己身处其中只如一粒细菌般渺小,相对于大劫的长久,简直是朝生暮死,倏尔而逝。由此不难认识到人身脆弱,心识依存在以业力幻出的身体上,只是轮回梦幻般相续中的一个小水泡,它能常存吗?它很快会被境缘的风吹灭,死缘来临时,心识就不得不离开。因此,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此微小、短暂、细菌一样的生命状况,有什么值得执著?对这个小小的幻化躯壳拼命地保养、装饰、承事、满足它等等,把心力全部投注于现世法中,有什么重大意义吗?只能表明自己的愚痴罢了!

既然犹如大千世界里的一个细菌、一个浮泡、一只苍蝇,既然我这个微末的生命相比旷大的劫数来说只是刹那电闪,可我却对细菌、闪电般的现世光景有着极大常执,愚痴地认为生活有意义。如今,从本引导的前文一路学修下来,到此不难认识到这是多么颠倒、愚痴的幻想。

我得到的宝贵暇身犹如一线生机,又如旷劫难遇的极短片段,如果没把握好,它很快就会破灭落空;如果把握好,就能获得解脱,往生净土。所以,我一定要百倍珍惜这朝不保夕的生命,珍惜今生修法的机会,万万不可浪费。

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我是如此脆弱,而生命根本没有常、坚,因此就要时刻把握现前的机会努力修法。这也是思维器界无常后再返归自身而修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

进一步修厌离

此处的引导对于我们厌离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有着直捷的作用,同时它也最为现实,因为我们就生存在其中。每当想到三灾来临,所有植物、矿物、海水,乃至须弥山、各大山脉等统统毁灭,不仅人间全部毁坏,就连天界也都坏灭一空,就会感觉非常厌离。原以为是可依靠的安身立命之处,是具足实义之处,我们抱持各种幻想,做着各种美梦,然而,巨大的无常观将这一切彻底粉碎。所以说,无常犹如大锤,能锤碎一切贪欲、骄慢、散乱等妄念。

本引导中的无常大法非常殊胜,最初就把世间的由来、组成、内涵,以及上下级别、环境相等等给予透底的说明。这是佛语无上殊胜的正量,世间任何学问、宗教都无法企及,因为他们不能现量见。只有佛陀彻见事实,所说的一个词就代表一种真相,譬如,说“苦”即表明三界周遍是苦;说“无常”,是因为一切有为法决定无常,这些圣言量能为我们带来定解。

本引导就是在巨大的背景下,讲解世间从始至终的情形,因此很容易让我们生起厌患,并且来得彻底、全面、直捷。也就是通过了解无常的真相,会发展出长远的眼光——我要从中出离。我们会彻底断定:在世间无论怎样谋求,即使是谋求千千万万年,到头来还是什么都得不到;或者说,在世间无论建立什么,最终都要败落一空。

无常遍满整个世间,大三灾之相能够促使我们觉醒。连经劫安住的器界最终都毁灭得一尘不剩,我们在这短暂的时期、年代、世纪里出现的各种有为现相又有什么可靠呢?希求现世的有为现相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人类,虽然需要一些饮食、衣服、住所、医药等,需要依靠各种劳动来维生,但除此之外,的确毫无意义。世间处处宣扬的所谓快乐、永恒、实义等,其实全是欺诳。最终一切都将坏灭无余,何必对此世间抱持希望呢?理应发出彻底的出离心。

本法的四种外前行叫做“四部退心法”,一开始就把整个世间界全部明示出来,让我们从头到尾观察透彻。之后,我们才能对于世间的欲望、追求等退得一干二净,决定踏上出离之道,坚定地寻求解脱。

思考题

1、 简述坏劫时风灾毁坏有情世间的情形以及毁坏器世间的方式和次第。

2、 思维外器世间而修无常的总体理路是什么?如何归于自身而修?

丁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第二、思择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者,如此,上至有顶以下,下自地狱地基以上,一切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然不死,见闻生疑否?如是般,有生者即有死的事情故,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此者生后不死者,如是见或闻乎。何需说呢,决定连生起彼“死或不死”的怀疑也没有。

继思维器世间的坏灭无常后,此处需要进一步思维有情世间的坏灭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的最底层之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所有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即使是上界具威德、寿量长达数劫的天人们,到了死的分位同样无法摆脱死魔,一切有情界最终都要被死魔吞没,由此透露出三界巨大的苦相。生命如此无有实义,我们势必要一心归入法道,从坏灭、苦性、无实义的有漏法中彻底超出,得到解脱利益。

《除忧书》中说:在地上或天中,生而不死的事你见到过吗?听到过吗?怀疑过吗?的确,凡是有生就必定有死的事情到来,以此缘故,从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某人、某有情出生以后不死,这类的事岂可见或闻?不必多说,连“他死还是不死”的怀疑都不会有。这就充分证明:死是决定的铁律。

在缘起图中,阎罗王口咬以十二缘起相续而来的一切有情,显示着有为法的法性。配合有情界,可以说凡有生就决定有死,死亡必定在我们人人身上降临,不但人类,所有有情也都必然会死。从广大的天世界到地狱之间无数六道种类的有情,其中有一个生而不死的吗?有谁见到、听到过?由于从无始至无终,所有三有世间都被无常定律限定,没有反面的个例,因此,也没有机会生起“某人可能不死”的怀疑。

我们对此要产生深刻的定解:只要有生必定有死。也就是说,“生”没有自主,是由因缘和合而现,是随因缘而转,而因缘刹那不住的缘故,当因缘灭时,“生”便无法独立存在。任何生的现相都是由因缘力变现,决定没有住到第二刹那的能力;从迁流的相续而言也就不可能永远显现。总之,一切有生的有情相续,最终决定出现重大的死无常。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一切有为法都没有实义。

这是总的思维内情世间无常。在观修时眼界需要开阔,需要观察到生的无义,从而一心求取不生不灭的涅槃之道。正如佛经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也是世尊过去用生命求来的法偈。我们思维器界无常之后,还要从有情界展开来,譬如,观察人间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切有情都在因缘结束时归于死亡,不可能再延续或重现。如果我们仍然以为有情界存在常有、实有,并缘此生起诸多贪嗔等,求取各种意义,岂不是很愚痴吗?

就地球而言,水、陆、空各类有情中,有的只有一眨眼的寿命,有的能活百千年,但所有的水族、野兽、牲畜、飞禽等没有一个例外,最终都会归于死亡。

而且,古昔的仙人们修长寿术,但没有一人能够永存;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转轮王、帝王、小王等,也没有一个不死。再观察上界天人们,他们也没有一个不死,只不过以更大的福业力或不动业力,出现更高级的、相续较长的生命幻相,但业尽之际都会一并消亡,连影子都不剩。下界的众生就更不必说,它们当然无法逃脱死魔。

也就是说,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巨大苦事。如果今生不从中超出,就会一直被它控制,往后将有无数次生的无奈、死的痛苦。有漏生命的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苦,因为不具实义且必将以死亡而告终。观察到有为法不可依恃的本性,我们就应当深生厌患,进而求取不生不灭、永恒法性寿命的圣法,并对圣法由衷地用心思维、抉择。以上是总的观修。

此处的抉择分为总、别两部分,“总”是抉择三界有情有生决定死亡,“别”是抉择南洲此时代的人类必定速死,而且死时不定。

以下就从特别的一分,针对自身进行抉择。只有抉择清楚,才能知道生命的走向以及无常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面对的办法,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断定自己时时都可能死亡,先要从受生的处所和时代来抉择;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寿量短促且寿命不定的状况下,时时都在趣向死亡,我们可以由此确认死时不定,并发起“现在就要修法”的决断。为便于学习以下一段,我们需要掌握这种理路。

特别是我等在南瞻部洲寿命无定之处,末世而生故,今唯速死。

南瞻部洲与其余三洲相比,是属于寿命无定之地。北俱卢洲决定一千岁,西牛货洲大致五百岁,东胜身洲大致两百岁,虽不绝对,但多数能得定限,唯有南瞻部洲人寿极其不定,劫初无量岁,劫末十岁。此地人们的心识转变极快,业力变化极大,感生的寿命非常不定,因此,此地也被称为“寿命无定之处”。在这一小劫当中,人寿从八万岁一直递减,减到百岁时释迦佛出世(寿量继续下减,就不再有佛出世,因为有情的恶浊太重,无法受佛教化),如今佛已灭度,处在人寿几十岁的末法时期,所以我们是“末世而生”。

也就是说,人寿由业来决定,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福德大小。从人寿八万岁不断下跌到二万岁以后,随着烦恼、业以及见解越来越粗重,人间的果报渐趋衰弱,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如是五浊越来越炽盛,我们身处末世的共业中,当然不会例外,这一时代的我们,一般寿命不过百年,就如同处在身高约一米七的人群中,并没有出现三米高的人。而且,存在各种减寿因素的缘故,我们决定很快死亡,没必要去做长久的打算。

从最初生的夜晚,就开始与死越来越接近故,寿命无增而有减。而死主之魔刹那也不停,如西落阴影般越来越过来故,无法决定何时死及何处死,或许明天就死,或许今晚就死,或连现在呼吸出入间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在抉择为决定速死后,进一步要认识到:我连今天不死乃至呼吸间不死的把握都没有,无常竟是如此紧迫。

自从我们投入母胎受生的第一个夜晚开始,犹如一支向着死亡靶心飞驰的箭,生命没有一刻能停。业力不断运行,生命之箭也越来越接近死亡。以此缘故,我们不足百年的有限寿命随着昼夜的流逝而减少,却没有一刹那增添,岂不是决定趋向死亡?

奔向死亡的另一种表述,可以说是死魔拿着钢刀刹那不停地朝我们奔来,他的速度非常快。犹如日暮黄昏,太阳西斜的光线照下,高大建筑物等的投影会越来越大,天地间很快就充满了黑暗。同样,死魔如阴影般不断朝我们靠近,他刹那不停、毫无情面地前来捉拿有情,他正开着最快的车子来到我面前,我作为“死刑犯”之一,正面临着死魔的缉拿。

还要思维:我连自己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都不决定。可能明天就被死魔抓走,或者今晚就被死亡的绳索牵去,甚至现在呼吸之间,死魔突然到来,也都是说不定的。生命叵测,死缘的风刮来,我将会当场毙命,再没有存留的可能。我应该意识到:生命不定,时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学修本法,一定要摸清祖师引导的理路、脉络,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准确掌握,对于这条脉络上的细枝细节也就很容易全部领会,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去证成它,之后自然产生定解,得到祖师的心要。藏文原文都是一路到底的缘起理路,是殊胜的修心法,因此,我们要悟明缘起的秘密,确认心上的缘起。

以下通过三个层次——一正、一反、一正,把我们引入修心的正道。首先是“一正”,告知在正缘起上确认人命在呼吸间的理则,随后产生的心态应该是及时修法,断定自己的存活已经非常稀奇。这就是无常的心态和行为,它能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修途。

反之,如果没确认到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就必然被常执驱使,觉得现世法特别有意义,还要为此患得患失,持续散乱,没有几念能让心住在法中。因此,往往在忙碌此生无意义的活计之时被死魔抓住,无有逃脱之地,其实,这种结局恰恰来自于颠倒的缘起。

最后又是正说:通过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我们现在就应该修死想,尤其是思维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具足这种正缘起,不被颠倒缘起的懈怠、推延等心态所转,我们才能及时趣入到修法当中。

以理路引导自心去认识、去确认、去断定,当自心如理变动后,就会自觉发起趣入法道的心。毕竟,具灵性的生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益的方式,绝不会在认识它的虚假、诳骗、颠倒后还一如既往地糊涂下去。所以,通过认知来开启正见,指导自己的行为走上光明之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法句经》云:“明日死谁知,今当随应作,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

再引经教来证明。《法句经》说:明天会不会死谁知道呢?今天该作的就要当天做到(也就是应该修法,争取用有限的光阴、极难得的机缘好好修法,以免枉度此生)。为什么现在就要做呢?因为死主阎罗王的大军队不是你的亲戚,他铁面无私,不会护佑你、轻饶你,他来到的那一瞬间决定会把你捉往后世。现在趁他还没来,就应该加紧修法,做应作之事。

对这一段,我们要把握正面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四点。“明日死谁知”是见解。一般人会想:明天肯定不会死;而正确的想法是:明天死不死谁知道呢?应该会死。这种无常死想切近到说不定明天就会死,即是“见解”。以此见解会产生心态——“随应今当作”,今天我就要及时修法。由此自然发生及时摄取正法的行为,进而出现对临终有利的结果,或者使自己的未来取得实义。

“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这两句含有很深的无常观念,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心态。也就是说,在无常的铁律下,死主一旦降临,有情都无计可施,即使佛陀到来也无法遮止。死主大军不是你的亲戚,假使是亲戚,也许还可以贿赂、说情,但他是铁面的非亲者,谁都无法抵挡,所以我们不应存在侥幸心理。第六意识的颠倒心常常对抗法界规则,但在世俗谛中,无常贯穿一切,各种常执的幻想与假设、一厢情愿的认识等都无法逃避或抗拒它的到来,“非亲”二字就表达了铁律的无情。因此,死亡无法躲避,今天都有可能会死,要在死亡之前尽早、及时地开始修法。也就是说,以无常的见解会促进自己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内心可以有一正一反两条缘起之路,我们现在的困局就是被自己无始以来串习的颠倒心态网所缠缚,时时走在颠倒路上,被违背缘起法则的愚痴心态所左右。通过学习这一段,我们应当了知,什么才是内心正确的走向。

怙主龙树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如所说般,人们贪著睡眠之乐而呼吸徐徐出入之间,也无不死的决定故,彼中未死而安然醒觉也是应持为稀奇的自性。

怙主龙树菩萨也说:我们周围有无数损害的因缘,寿命又是这般脆弱,以至于它比风吹水泡还要无常。又如广场中央的一盏油灯,一阵微风都能把它吹灭,我们的生命也同样是如此不堪一击,死缘现时,当即毙命。比如,在我睡眠时,别人稍微做一点动作,捂住我的口鼻,断绝我的气息,我就会死掉。而我昨晚在酣睡之间,能够一口气进、一口气出地连续那么多次,之后竟然还能醒来,还有闲暇,这实在是极为稀奇的事。这就是说,人们贪著睡眠的安乐,但在徐徐呼吸间并没有不死的决定性,经过那么多次呼吸,竟然还能安然醒来,真是太稀奇了!

龙树菩萨的教导关键在于“最稀奇”三个字,这是在确认“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之后,出现的一种特别心态。这种心态是如何生起的呢?“故”字之前是真实的无常状况:人命只悬于一口气间,呼吸一旦中断就会死亡,而在睡眠中,呼吸了几千次,都没被切断,等于是逃过了几千次的劫难而安然醒来。由于有随时会死的定解,所以他醒来后会意识到:真稀奇啊!像是躲过了枪林弹雨,每一次都幸运地逃过死关,今天我竟然还能醒来!

譬如,一个人在战争激烈的前线,几千次都没被枪击或被炸弹轰炸等击中。事后,他会由衷地思维:真稀奇!一枪都没打中,我居然活着出来了!文中就是表达这个意思。同样,我们只有生起不同于世人的无常见解,内心真正认可后,才会由衷地感到稀奇。这时,不再是口头重复,而将具备真正修法人的特别心态,真正具备无常的观念。

普贤上师说:你应该把安然醒觉持为稀奇的自性。也就是常常要处于念死无常的心态,感觉能在睡眠中醒来已经非常稀奇,但是难保今天不死,因此要赶紧修法。相反,常执心会认为:我今天肯定不会死,醒来是正常的,就该醒来。如果是这种心态,被常执欺骗,不感觉死亡正在降临,他会一直忙碌今生活计,做些无意义的事。

总之,“持为稀奇的自性”是正面的心态,因为实在很难越过一个个与死亡交锋的时刻。我们理应认识到生命叵测、旦夕难保,死主的流弹时时都有可能射中自身,因此一定要及时修法。用“持”字来表达一定要受持这种心态:活着很不容易,能这样一刻又一刻不死极其难得。原先感觉活着才是正常,有什么稀奇?世上的人都不会死,上午在的人下午肯定还在,今天在的人明天肯定还在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常执的颠倒看法,必须纠正。

是故,由于我们现在只是有某时要死的想法,然而心中未生死时无定的想法故,唯一以常执在对生计患得患失中散逸。正耽著于成办此世的身乐、心喜、名誉这三者的勤作时,突然死主魔执持黑索、牙咬下唇、露出獠牙而到来时,勇士之军、帝王之力、富豪之财、智者之辩、美女之色、疾足之驰,任何皆无所益。纵入无缝小铁箱中,以勇敢之士持锋利之器,数十万人,剑端、矛尖皆向外后围绕而住,亦丝毫不能守护和遮蔽。死主阎魔他以黑索系其颈上,面色青青的、白泪涟涟的、以头和手足五体晃荡的同时,于后世的大道中带走外,以勇士无可争之地,以帝王无敕令之所,以财食无欺诳之处,无逃避处,无隐藏处,无归无救,无怙无援,无方便大悲可施。纵药师佛亲临,也于命尽之死无力延缓。

总的来说,上一段与这一段分别讲到了正反两方面的缘起运行。明行系统就是在生起正见后,以正见发起正确的心态、行为,从而得到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必然速死、死时不定,这个世界、时代充满了各种死缘,根本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死,有了这种观念才能生起紧迫感,想要赶紧做好当天应作的事,从此使心入于法行的轨道,修习对死有利益的正法。然而,如果尚未生起这种正见,就必然依随无明的力量运行在颠倒的轨道里,出现颠倒的心态、行为和结局。文中“是故”就是从反面讲述必然的因果关系,需要我们领会普贤上师继正面之后的这一段引导。

从最开始的见解上如何颠倒,到如何以此引起颠倒的心态、行为和颠倒的结果,普贤上师都指示得非常清晰,我们对此确认以后才能知道该何去何从。既然朝往这条路走决定是这样的结果,当然我们不愿随顺颠倒,我们要回转心意,开始修持对命终有利益的正法,不再荒废难得的暇满。

接下来我们就依随祖师的引导来认清四个环节:其中,“故”字以上指见解没有转变,还处在常执当中;“故”字以后,“常执”、“患得患失”等是颠倒的心态;“散逸”是颠倒的行为;“突然”是必然的结果。之后的“无所益、无归、无救、无力延缓”等,表达了在死亡降临时一切都派不上用场。如果以常执来营办此生事务,那一定是一条由无明引起的颠倒路线。

检查下来,我们有什么颠倒见解呢?自以为已经具备某时一定会死的想法。其实一般人都知道自己会死,缺乏的是今天必死的观念,也就是根本没有生起死时不定的观念,没有观察“我今天一定会死”或“多半会死”。这就是见解尚未转变,整个一套身心系统未以正见摄持。在这种状况下,自以为在修法,实际处处落在常执中,它成为内心的元首,成为一切心态、行为的发动者,占据了内心王国的主宰地位。就这样,我们被常执大魔牢牢地控制着。

常执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是生起“今天决定不死”或“多半不会死”想法的心态。以执著不死的这种常执,就会为了在现世中更好地生活而多番筹备,却丝毫不去筹备有利于后世的事。他会对这一世能否满意地活着有着极大的得失心,只想要争取更好的现世法,恐怕失去或比不上别人。他的心态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落在这方面,他的行为或身口意也就一直缘现世法而散乱、放逸,几乎没有几个念头专注于正法。

这种行为的结局如何呢?我们以颠倒常执,一直执著不死,丝毫不为死亡做准备,却并不会遮止死主突然降临的情形。因为,在此业力不定的南瞻部洲,出生于末世的人,必定寿命极短;再者,自己的心念极其快速、颠倒,业力非常深重,很容易刮起业缘之风,导致死亡马上降临,这种结果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出现。然而,由于生前并没有修习正法,而正法以外的一切又都没有利益,所以死魔决定会迅速夺去我们一世的暇满,把我们推入深不见底的恶趣险地。这种被常执蒙骗后最终暴露出来的大结局,值得我们所有人提前有所警觉。

如果认为一时还不会死,当然就会为现世存活做种种准备。每个人都有私心,内心最根本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幸福。比如,现代标榜的现世幸福就有三大要件:一、身乐;二、心喜;三、名誉。从个人而言,身体一定要很快乐;心情要很喜悦;而且生活在社会团体中,在大众面前要有很好的名誉。总之,奔忙、追求现世法就是为了成就这三件大事。

身体方面要有感官享受、五欲之乐,包括吃好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舒适的房屋,还要拥有各种高级设备等等。为了吃一顿美餐,会花很多时间去做;为了享受感官盛宴,会花好几个小时看电视、电影、上网;为了身体舒服,会装修房屋、配置愉悦感官的诸多家具;成年之后还要享受男女性欲等等,为了这些身乐,人们会非常勤奋努力地争取。

同时,要求活得心情舒畅、愉快。在任何时处都讲究悦意,要满足自我,不能有忧苦、压迫,任何人都要尊重我,适合我的心,让我得到内心的愉悦等。

再者,我要有很好的声誉,得到大家的赞赏,或者有很大的知名度,要做某某领域的成功人士、顶级人物等。这些就是为了名而追求,想脸上有光,在人群里特别荣耀。

如果认为不会死,在世上还要活很久,又认为这三法都是有实义的,以此颠倒心态当然会发起行动,致力于求取和成办现世三大幸福要件,一直耽著不舍,这些都是以常执引起的极其细密、频繁、强大的颠倒运转。如此一来,被常执蒙蔽自心,自己沉湎其中,但是并不能改变无常迅速的本质。当我们正对于成办此世而忙碌、耽著不舍时,死主突然就会降临。

“死主魔执持黑索”,“黑”比喻衰败、苦难,“索”比喻无法脱出,当死亡降临,业轮旋转到死亡位时,根本没办法挣脱。“牙咬下唇、露出獠牙”,比喻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巨大惩罚。死主到来时,任何世间法都没有利益。

平日在生时,好像有通天的本事,什么都能运转。譬如,拥有勇士大军的我,假设谁敢捉拿,我一定把他们灭掉。但是,到了临终,却挡不住死主的捉拿。即使拥有帝王的权力,能下一道圣旨马上挡退敌军,此时却无论如何都挡不退阎罗王的捉拿。即使拥有富豪的大财,拿得出几万根金条,却无法贿赂死魔王而免遭捉拿。即使拥有智者的雄辩,在各种场合里都能驳倒对方而大获全胜,能不吃官司,能不受惩罚,然而面对死亡却丝毫派不上用场。或者,拥有国色天香的美貌,可以使出美人计蛊惑对手而取胜,但却不能使死主放自己一马。或者,平时有飞毛腿的奔跑能力,善于逃避、躲闪,但面对死主的到来,也都没有任何利益。总之,面对死亡,凡夫毫无退却的能力,死亡不是以力量可退,也不是以财富可退,也不是以速走就能逃脱等等。

继续观察:如果我能躲进一个没有缝隙的小铁箱里,再雇几十万个勇敢之士,他们握持锋利的武器,剑端、矛尖都直指向外,并且团团围绕而住,这样一来,是不是阎罗王的“警察”就抓不到自己了呢?按一般情形,世上的敌人根本没办法穿过这重重的保护圈,并在小铁箱里抓到我,但实际上,面对阎罗王,这些守护根本不成为丝毫的遮蔽或障碍,因为他无孔不入。无论在海下、山尖、空中任何地方,一旦死亡的业力来临,他当即就会把我们抓住,拽到后世的道上。什么原因呢?因为死亡是在我们的身心上发生,身心则是随着死缘的到来而殁世,外在的任何武装都不可能守护或遮止,阎罗王当即就可以摄持人心,把神识从身体中拎出来,无论我们有多么不想离开现世,都不得不在瞬间死亡。从这种无可抗拒性,我们要深刻了知,一切现世法在死时没有任何利益。

再观察:下一步的结局如何呢?有着无碍入心本领的阎罗王当即“用黑索系在脖子上”,这表示攫夺心识。人们做不到丝毫抵挡、防御,就这样乖乖地被拉走。彼时的情形又如何呢?有身心两方面的状况:外在的表现是脸色转青,眼中白泪涟涟,之后神识恍惚,识的显现马上就要隐没而去往后世。在这四大分解之际,感觉头和手脚五体都在晃荡,现世的显现也不再稳定而马上消失。与此同时,自己被牵入后世的大道,今世任何人物的任何做法都没有利益、无法挽回,无论身处哪里都无法逃避、无所救援。也就是说,当可怕的死亡降临时,人们都无计可施。

文中描述到,再多的勇士也没有可争之地了。在生时有块地方,勇士们可以发生争夺,但是到了死亡的一刻去哪里争呢?一切显现顿时隐没。再者,帝王也没有可以下命令的地方。在现世可以下令禁止敌军入境,可以下令抵挡,但在死的时候,一刹那间一切消失,即便是帝王又能如何下令呢?再者,以财食无法也欺诱死主:平时为了打通关系,可以送礼贿赂、宴请,使对方一时糊涂而放过自己,但在死时,财食根本起不到贿赂的作用。

再者,此时心识瞬间离体,被带入后世,在这刹那之间哪里可以逃避呢?哪里能躲得过去呢?好比说,把油灯安置在何处才能遮止最后的熄灭呢?在世时或许还能依靠帝王、山神或权力、财富、世间手段等各种神、天的力量,死时如果没有佛法作为依怙,的确就没有归处、没有救护、没有依靠、没有救援,也没有方便和大悲可以施展的地方。纵然药师佛亲自降临,对于命尽之死也没有力量延缓一个刹那。

由此可知,如果一直忙碌现世法,根本不去关注迅速降临的死亡,也就没办法改变无常突然显现的事实,无论如何,它迟早都会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千万不要等到那时才知道后悔,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再做什么都没有用了。如此从前观察到后,就应该及时觉醒,应该改变常执所导致的各种颠倒心态、行为,以及这一生的错误投资。这就是第二度的引导。

通过以上从正反两方面的指示,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黑白分明的两条缘起之路,接下来,普贤上师给予最后的教导。

故现今立即不为懈怠、推延所转,而须修一个对命终决定获益的真实圣法。由衷地修习此想。

所以,现在就要立即不被懈怠和推延所转,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修一个对命终决定有利益的真实圣法,这是心中必须要发起的决断。修无常有三种决断:必须修法、必须当下修法、唯一法有利益,由此才能使我们今世的暇满人身唯一用于正法,这就是修行无常需要达成的结果。

在《增一阿含经》中有一段切实的教导:

当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你们要修行死想,思维死想。”

于是,座中有个比丘秉白佛说:“我是常修行、思维死想的。”

世尊问:“你是怎样思维、修行死想的?”

他回答说:“思维死想时,心想自己只能活七天,由此思维七觉支,在如来法中多作饶益,死后就没有遗憾。世尊!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不是在修行死想的修法,这叫做放逸之法。”

又有一个比丘对如来说:“我堪能修行死想。”

世尊问:“你是怎样修行、思维死想的?”

比丘回答:“我现在是这样思维:自己只能活六天,我要在这六天里好好思维如来的正法,之后受取命终,这样就能有所饶益。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也是放逸之法,不是思维死想。”

又有比丘对佛说:“我想自己能存在五天。”又有说四天、三天、两天和一天的。

当时,世尊对比丘们说:“停住!停住!比丘们!这些也是放逸之法,不是思维死想。”

那时,又有一个比丘对世尊说:“我能堪任修行死想。”比丘对佛说:“我是这样思维的:我今天会死。我到了预定的时间,就搭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完毕就出城回到住处,我会在静室中好好地思维七觉支,准备随后受取命终,我是这样思维死想的。”

世尊说:“停住!停住!比丘!这也不是思维、修行死想。你们诸比丘所说的都是放逸之行,不是修行死想的法。”

这时,世尊再次告诉比丘们:“如果有人能做得像婆迦利比丘这样,就叫做‘思维死想’。这位比丘是思维死想的好榜样,他厌患此身恶露不净。他思维死想时一心系念,心不移动。他想:‘在出息入息之间,呼吸往返的时候我就会死,所以要在此程中思维七觉支,以求于如来法中多所饶益。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行都是空、寂灭,所起的和所灭的都是幻化,没有真实性。’所以,比丘们!应当在出息入息之间思维死想,则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愁苦恼。比丘们!你们要这样来修学。”

思考题

1、 如何总的思维内有情世间的无常?请详述抉择的理路、所要产生的定解。

2、 如何特别思维南瞻部洲的人必定速死、死时不定?请详述抉择的理路。

3、 细致思维普贤上师正反面的引导,反复观察正缘起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以及颠倒缘起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在认清这两条路线后,我们该怎么做?

4、 对于人命在呼吸间,应如何抉择、思维而修?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思维圣者涅槃而修无常包括两个方面:思择与修习。

首先,思维从往昔七佛出世,到如今的释迦佛、佛在世时的圣众,乃至后期印度圣境的圣者们,雪域藏地新旧诸派的圣者们,他们得到了殊胜成就,然而最终示现涅槃。

接下来,如何修习无常呢?需要对比观察:自身凡夫的身依,以恶业为因、被恶缘风吹逐、由恶习结生相续,是虚假、不净、四大不自在的浮泡之身;继而引发观念——我随时随地都可能死。由于寿命不定的缘故,今天就有可能死,何时死也不定,所以要及时劝动三门专修善品。如此发展出无常之想,才能引领我们的心去除对现世的耽著,并一心投入正法。

此处的侧重点是透过思维圣者们如何无一余留地趣入涅槃而反观自身,想到自己脆弱、差劲的虚假之身当然是无常的,随时都可能死,所以,趁现在还有暇满身、有宝贵的光阴,就要及时投入修法。这是本引导的大意。

了解大意之后,我们还要把握引导文的脉络,从而有序地逐段思维,并衔接前后理路。从时间上,本引导首先说到贤劫七佛和眷属们如何出世,如何涅槃;然后说到本期教主释迦牟尼佛和圣弟子们如何涅槃;接下来是印度诸大成就者如何出世,如何涅槃;再说到雪域藏地新旧诸派的成就者们取得了何种境界,然而都不免涅槃。到此为止,从前到后整个圣士夫的相续之流就出现了。

我们关键是要观察到圣者们的成就以及示现涅槃这两方面。一方面来说,他们的成就非常殊胜、自在、高妙;然而无常出现时也不可抗拒地随着因缘力示现入灭。在无常铁律的扫荡下,任何圣者应世的有漏身现相都必然归于坏灭。以上这些是引起无常观念的因,我们对此要在心中具量地显现并生起胜解,之后才能引生对比。

通过这些材料对比自身,很容易顺理成章地趣入修习无常。成就者尚且全数示现无常,如今只剩历史的影尘,我们不难转而想到:以自身的状况,岂能保证不死?圣者们有如此殊胜的业,如此殊胜的因缘,他们的习气已经消失,能自在地转变四大,已经成就无漏智慧,却也无法永久地保持在世间的有漏身现相;相比之下,自己有形质的身体尚且被束缚在四大中,就如同关在牢笼里一样不得自在,它虚假、恶浊,随时可能被死缘的风摧灭。因此,我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都是不决定、没有保障的。具足此胜解,就容易发生无常想:我现在要劝勉三门转趣善品。进一步,才可能摆脱对一切世间法的耽著而一心趣入修法。如果前前的过程、次第、修量尚未出现,后后的无常修法就只能是口头说说而已,不会起到转变自心的功能或作用。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要点。

第三、思择圣者涅槃而修无常。如是于现今贤劫中,过去有出世的毗婆尸佛、尸弃佛等七佛以及眷属声闻阿罗汉众诸多不可思议者临世,以三乘法对无量所化有情作诸义利。除了今佛释迦牟尼的残余教法以外,彼等一切佛都已般涅槃,圣教法也渐次隐没。于此现今圣教中,诸大声闻各有五百阿罗汉众作为眷属出现于世,彼等也渐次于无余涅槃界中般涅槃。

思维的关键是结合具体例子以使自己有所感受。引导文如地图,可以为我们指点方向,但并不是光念引导文就等于修行成功,就如同天天看拳谱但不一定会打拳。也就是说,我们应在引导文的指导下,自身切实地努力:首先找到相关资料,包括佛亲口宣说的诸佛出世的传记、诸阿罗汉们的传记以及最终示现涅槃的情形等,对于这类以一切智智现量照见流出的语言细心阅读、领会,就很容易产生感受,进而引生观念。

譬如,释迦佛在《长阿含经》里具体讲述了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出世的情形。在佛语的引导下,一句一句诚心地受持、领会、忆念、宣说,至少也要详读七佛中的一佛事例,领受一个个片段,撷取它的总相,让当时的一幕幕情景真切地显现在心前,逐渐就能够完全认定:在极长久以前出现过不可思议的佛,他有无上的成就,但由于是在有为世间里示现,终究无法避免无常,所以因缘尽时就趣入涅槃。

由于心中认可并浮现出毗婆尸佛出世的情形以及功德、事业状况,再读到示现涅槃的最后边际,就很容易产生无常感。毗婆尸佛当年三会说法,度脱无数人成就阿罗汉果。《贤愚经》中也常说到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出世,佛的弟子们如何在诸方游化,当时如何度人,有人向佛或僧众供养一花、一石而得到无边利益等等。像这样,对于当时的情况,必须通过具体事例来引发观念;而且,需要提前具备“劫”的概念,知道一劫有多长时间,再从九十一劫以前一直拉回到现在,就会感觉:在这无限的时空里,诸佛出世犹如闪电,倏尔即逝。历史上记载曾出现过这样的佛,说过这样的教法,当时佛法有多么兴盛,有无数圣弟子都脱离生死、具足功德,然而今天一个也不复存在。我们应当由此生起无常观。

生起观念后还要继续再再强化,通过五个、十个,乃至二十个例子等使它逐步在心中集成不可夺的无常胜解。也就是说,在此世间,连佛和圣者们都会涅槃,我这个蕴身就更不可能长存了。一旦达成无常胜解,对世界的观感马上就会翻转,会常常想到无常的一面:我不可能久存,世上任何事都不可能久存,倏尔即灭,不具实义,因此,我要赶紧从世间超脱。

从引生真实、深刻的无常观念开始,我们要逐步让它深化、不断地集成,最后,转变过去以常执统治自心的状态,让无常胜解占据内心的主导地位。只有在看到世间的无常之后,才会了解到它的无实义、苦性、不可依靠,才会引发全面的求解脱心,继而彻底摆脱对世间的耽著,因此,无常想是一切有为想中最殊胜也是功德最大的。只有观察到遍天遍地、遍圣遍凡、无处不在的无常铁律,并认定它是有为法的法性以后,心才会开始变动,开始脱开常执的系缚,脱开对世间的贪婪,所以特别重要。

再者,思维时需要结合《阿含经》等佛的经教法语,来体味原汁原味的佛陀语言和教导,而不是局限于阅读“二道货”。那些经过转化,掺杂凡夫语言或不准确信息的“二道货”,很难使我们产生真实感。

根据现代人的情形,我们就运用白话来接引,从《长阿含经》中描述的毗婆尸佛开始讲起。(参阅附录一:毗婆尸佛出世因缘。)

如是,毗婆尸佛在九十一劫前出世后,以三乘法教化众生。在三会圣众当中,初会有十六万八千圣众,第二会有十六万圣众,第三会有十万圣众。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佛陀寿命八万四千岁。化缘尽时,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出现于世,也以三乘法教化众生。佛在世时有三会圣众:初会十六万圣众,第二会十四万圣众,第三会十万圣众。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佛陀住世七万年,之后佛与圣众渐次涅槃,教法隐没。在当劫中,又有佛出现世间,名为毗舍罗婆如来。佛在世时,也有三会圣众:初会十万圣众,都是阿罗汉,二会有八万阿罗汉,三会也有七万阿罗汉,诸漏已尽。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佛陀住世七万年,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在此贤劫中,第一尊佛出世,名叫拘留孙如来。佛在世时,也有两会圣众:初会有七万圣众,都是阿罗汉,第二会有六万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佛陀寿命六万岁,此后佛和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贤劫中第二尊佛是拘那含牟尼如来。佛出世后,也有两会圣众:初会十六万圣众,第二会四十万圣众,都是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舒盘那,二名郁多楼。佛陀住世四万年,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教法隐没。

在此贤劫,第三尊佛是迦叶佛。佛在世时,也有两会圣众:初会四十万众,二会三十万众,都是阿罗汉。彼佛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佛陀寿命两万岁,之后佛与圣众相继涅槃。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七天。

接下来,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如来出世,有一会圣众,共一千二百五十人。有两名上首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连。佛陀住世八十余年,之后佛和圣弟子们相继灭度。

思考题

1、 “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的总理路是什么?

2、 为什么要依佛语引生无常观念?应如何引生?

3、 简述毗婆尸佛出世因缘。对于此事例,应如何思维来引生无常想?

总的思维

首先要有劫的观念,了知九十一劫当中出现过很多次成住坏空、火水风三灾,而在这些之前有毗婆尸佛出世。当时的情形如释迦佛所说:毗婆尸佛如何降神、出胎,童年具足哪些殊胜德相,长大后是如何见到老、病、死和沙门现相,以及由此触动出离心而出家学道,之后观十二缘起成道,并由梵天劝请转三乘法轮,度大弟子提舍、骞荼,乃至最后入灭等等。这一幕幕情景要在心中具体地浮现出来,之后才会确信在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当时三会度脱无数弟子,他们都证得圣果,后来又全部趣入涅槃,到今天为止,一个也不剩。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观察非常久远的年代,会感觉那些像是一场电影,很快就结束了,之后容易联想到,整个时间流中的现相全是如此。佛出世是最胜、最好的现相,无论身边眷属,还是身心受用,以及所成就的功德等都极其殊胜,然而这一切最终归于无常,并没有剩下什么。由此可知,在有为世间里没有一法可靠,都是无法常住的生灭本性。我们应当生起这种定解。

无常的观修需要通透、彻底。以上思维器界无常时,了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法不是无常性,最终全部会坏灭;同时,世界当中的所有有情也是无常的;有情当中即使是出现在世间的圣者们,他们也全部示现无常;在圣者中,拓展思维到久远劫前,以七佛为代表的时期里出现的佛、圣弟子们、教法,以及所呈现的圆满相等等,如今全部消失无余。观察到这些大背景以后,我们的心量就容易展开来,容易在内心出现广阔的无常观,从而淡化对现世的执著。

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是在非理作意的串习下,把低劣、渺小、泡沫般的现世法增益成无比殊胜、美好、有实义。如何才能缩小这种非理作意,缩小到不具义或者在自心中不占分量呢?就须要观察到极宽阔、真实的无常情景。当看到高大、殊胜、百千万倍超过自己的有为法现相,最终全部消灭而不具任何意义时,再比较当下时空点上自己面前的现世法,就感觉的确是微乎其微,毫无实义,不值一提。由此,便可将过去以常执为首的整套想法、贪著、追求、爱恋、幻想,以及发展出的各种颠倒状况一举消灭。

此处关键就要按照祖师引导的轨道,来一步步精细地重新认识世界。首先从大、高、深三方面着眼,观察到彼等的无常相后再去对比小、劣、浅相的自身,马上就容易料想到最后的结局。譬如,过去感觉人生百年无比漫长,自己生活的城市非常广大,现在通过思维器界无常,跟三千大千世界对比,自身就像生存在试管里的细菌,是如此微小。即使是坚固的器界最终都坏灭一空,何况这泡沫般的现世法呢?所谓生活的意义完全是常执心的增益,极其可笑。

我们要观察到:众多曾经应现在世、具殊胜功德的圣人们,他们都一个个趣入涅槃,难道我会不消失、不坏灭吗?即使是那些极其崇高、伟大、殊胜、庄严的圣人们,最终都一个不剩地入灭,而我是低而又低、劣而又劣、极其脆弱的凡夫,在圣人面前犹如一个小水泡,有什么坚实呢?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以自己往昔因、缘、习气所出现的泡沫之身极不自在,随时都有可能死亡;不仅仅是色身,包括我的眷属、所经营的事业、所熏习的思想等一切现世法其实都毫无意义。因此,我应该用这极其短暂、倏而一现的暇满光阴,赶紧修持能超出生死的圣道。发起这种坚定、专一、及时修法的心,是我们应当努力之处。

对比思维

思维的重点是在所依身上作对比。要观察到诸佛、诸圣者们怎样来世间,他们的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然而在众生前示现的色身也是在因缘灭时立即消失;再反观自己这样一种凡夫身,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就知道根本没有保障。

此处以毗婆尸佛为例。如来随应因缘,会在所化世界众生善缘成熟时,选择有缘父母而投生。他是法身智慧和悲愿与众生善缘和合而出现的色身,没有分别心的动摇,所以降神、住胎、诞生时都出现诸多祥瑞,证明不是由染污业而投生,来到世上没有染污或恶劣的缘,也不是凡夫的相续,所依身具足神通、相好、威德、福报等等。也就是说,通过比较可知,我们是由劣等、错乱的因缘而来,第一夜见父母行房而入胎,之后随着满业的驱使,在人世间遭遇各种境缘。比如,住胎时使母亲劳累,自己也感受各种痛苦;出胎时,婴儿都是痛苦得哇哇大哭;在这五浊浓厚的世间,一波一波的恶缘从不间断,从小受到五欲、邪见等熏染,乃至读书时也要在15到20年之间受各种邪见熏染。尤其当今时代,媒体影响力特别大,使得人们身心处在非常恶浊的状态。再者,我们福德浅薄,相貌是凡夫相。

毗婆尸佛初生时的相就预示着只有两种结果:在世做转轮圣王,推动全世界的人们行持十善;出离世间则必然成为无上法王,得到正等觉果位。而且,他眼睛不眨,天眼能够彻视一由旬。他的感召力使人们特别生信心、恭敬心,视而无厌。之后,出四门见到苦的现相生起厌离,见到沙门立即唤醒往昔的愿力——来到世上的使命是成就无上佛道,度脱一切有缘,因此,菩萨毅然决然地出家、修菩提道。他的威德力能摄持千千万万的人们追随自己,然而他为了避免耽误道业,还是选择独居来修证、成就无上佛道。这是如来不动法界的同时应缘而现的殊胜色身,没有任何惑业染污,但在因缘穷尽时也归于涅槃。

反观自己由错乱力、染污业而投生的身体,时时被烦恼和业的力量所掌控,如果把身体打开来,里面就有各种污秽不净的器官、组织、细胞等。再说,这如同泡沫般的不净幻躯、所依身是如何相续而度过一生的呢?从出生开始就被劣缘的风吹刮,随后逐渐成长、成熟,随着往昔的业习不断发生无量的惑业苦,发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到了青年时期,又要追求异性、名利;中年要在事业上不断竞争;到了老年,则衰残不堪……

以有限的引业支撑幻躯运转,在劣等的因缘驱动下,能量不断消耗,身心逐渐衰退,岂有不死的保障?我的身躯是如此脆弱,世上的因缘又是瞬息万变,死缘一旦现前,在当时当处就会死亡。趁现在还有闲暇时光,有摄取解脱大义的机会,我一定要抓紧时间,让身心趣入法道,片刻也不能再延缓了。想到毗婆尸佛以及圣弟子们都一个个入于涅槃,凡夫自身又岂能保证不死呢?

再从整个七佛的历程观察下来,第一尊毗婆尸佛有将近四十万的圣阿罗汉弟子,他们最终都示现涅槃;后六尊佛(包括如今的释迦牟尼佛),在出世后同样度化了数以万计的圣弟子,但都示现无常。他们是以悲愿化现的殊胜、清净无垢之身,但这种应众生善缘而出现的现相也不能脱离无常,或者说不可能久住。

相比之下,自身既然是以业力而投生,做人的能量就十分有限,又不断地被劣缘的风所吹逐,由劣等习气使身体的幻轮不断相续着刹那即灭的显现,它决定是保不住的。不净、不自在、以惑业力运转的身体随时有可能坏灭,因此,我必须及时修行。我们要如是念念提醒自己。

接下来,我们观察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一段简历(参阅附录二:释迦文佛出世简传),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要想在心田里了达圣者无常的内涵,进而形成法道上的观念,必须对其中的细节经过事相上的具体认识。此外,大家还要多多阅读诸圣者的传记,提醒自己时时想到:世上的圣者们都不能永存,何况我呢?自身微薄的性命注定是无常坏灭性,生存在世间的意义唯一是摄取佛法大义。

思考题

1、 了解释迦佛出世的情形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对于修无常有何必要?

2、 简述释迦佛出世因缘。

再者,我们还可以阅读佛的两大上首弟子——称为“第一双”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入灭经过(附录三:第一双的涅槃),以及第一大比丘尼大爱道连同五百阿罗汉尼示现涅槃的经过(附录四:大爱道比丘尼的涅槃),乃至世尊示现涅槃的经过(附录五:世尊的涅槃)来认识无常。

思考题

1、 简述第一双涅槃的经过。我们应如何缘此引生无常想而转心?

2、 简述大爱道比丘尼及五百阿罗汉尼涅槃的经过。我们应如何缘此引生无常想而转心?

3、 简述世尊入灭经过。

对比思维

此处的重点是对比思维。由见到不可思议的佛和圣者阿罗汉示现涅槃,反观自己虚假不净、随时会被死缘摧灭的身体,自然会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死亡,因此要及时修法。

强烈的对比,也就是先从因缘、体性、功德等方方面面观察而认识到释迦佛极其不可思议,再观察自身与佛相差悬殊。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积累功行,上升兜率天,并在无比吉祥的时辰降神母胎,以愿力投生,住胎时母亲非常吉祥;从右胁出胎,显现光明,随后在六方各走七步,宣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众多天神护卫,相貌极其殊胜;幼年时就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神力等,极其不可思议,毫无缺陷,处处具足无上功德的表相;后来修道而逐层超越,直到降伏魔众,终于证得无上果位;之后在人间这一期教法中示现圆满的教化事业等。

诸如此类,不难观察到世尊的超胜,可是因缘一到,仍然要显现老、病、死三相。如《长阿含经》中所说,不会因为他是佛就示现常住不灭,他在人类面前还是显现皮肤松缓没有弹性、身体衰朽、背痛等等,有各种老、病、死的苦相,最终示现无法抗拒无常而自然入灭,荼毗后,身体只剩下舍利。如此详细阅读整个过程,再对比自己这虚假、低劣、不净物堆聚的身,不难认识在世间范畴里,在有为法或分别心的境界里,它决定是无常性,决定无法久住而归于坏灭。

我们可以展开两方面的思维:一方面反照自身是以业力投生,由不自在的力量牵引心识投入母胎。住胎十月如处地狱,母亲吃热食时自己如同泡在沸水里,吃冷食时又好似卧入冰湖,走动时如被抛掷空中,坐卧时如被压在山下,母体里的饮食经过脐道输入自身时会发生猛利的苦触,诸如此类,住胎之苦数不胜数。出胎时被业风所吹,身体自然旋转,头部向下,经过母亲骨轮时极其艰难,如同感受众合地狱之苦,降生后只会“哇哇”大哭。随之而来的婴幼时期,自己也是幼稚无知。少儿时期开始受一些世间教育,熏染很多不清净见解,沾上自私、竞争、贪享受、散乱、放逸、自我表现等各种恶习气。到了十三四岁,随着生理的成熟,我执变得特别炽盛,表现为爱、取越来越强烈。之后的情形我们都很清楚,乃至自己的一生都是这样随业轮而转,就叫做“以恶业为因”。再者,一直被恶缘的风驱逼,不停地在各个地方扮演各种角色,与各种人、事接触,起各种分别、烦恼,造的几乎都是不清净的业。

身心的体性如何呢?未断烦恼的我们,四大毫无自在,譬如,患上心脏病、肺病、胃病、肝病等就苦得不得了。上了年纪,衰败的苦就非常明显,关节、内脏衰退,精力不够,所谓的风烛残年马上来临。即使不出现横死或特发性的因缘,还算比较平安,但也是脆弱得如同泡沫。而且,这虚假的身体中充满各种不净物,所谓的地有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所谓的水有血流、组织液等,所谓的风是指身体机能在不断运转,所谓的火是指体内的热量等。身中四大一旦紊乱、不协调就会发生各种病变,带来强烈的苦受。再者,如果出现偶发性的死缘,譬如一根刺刺入心脏,或者一团饮食噎在喉咙里,风运转不过来,马上就告以毙命。如是身体仅是以不净习气维持呼吸,使得蕴体相续,假如保护得好,在没有因缘来摧毁时,还能暂且安住一段时间;一旦业风吹动,出现死缘,则如广场中的油灯突然被风扑灭,五蕴这虚假的现相也将戛然而止,归于后世。我们应当认清这种情形。

另一方面,还要跟圣者们作比较。他们的所依身是如此殊胜、纯净、远离业惑的染污,他们身能放光,口不说恶语,心中具有智慧慈悲,所作所行随愿轮运转,然而,由于示现在苦谛的世间,示现在凡夫的生灭心前,他们不可能不最终灭尽。相比之下,自身是如此低劣、虚假、脆弱,根本无法抵制无始以来各种业的冤家,譬如突然被人掐住喉咙,或者喝水呛入气管,气不能运行,马上就会归于坏灭。

因此,还有什么理由相信自身如钢铁、金刚一般坚固呢?原来认为自己的智慧高、辩才好、事业大等等,如今跟圣者们对比,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有漏法的幻影。如果还要继续依恃自己的身体,还要以为它坚实、能常存、能保得住,就太可笑了,我们不应再有这种想法,应当发起无常观念,感觉到自己这凡夫的身体朝不保夕,何时灭、何处灭,都是不定的。

如果大家感觉内心所现的还不是特别清晰,就可能是对有情圣凡层次差别的缺乏了知所导致的。比较圣凡需要从福德、智慧、力量等各方面的差别来引生定解,之后才发现原来佛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人。引导文中“不可思议”四字非常重要,表征与凡夫的极大差别。对此,我们可以结合《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来理解,会深入不少。

譬如,佛一毛孔的福德都无数倍超过我们。南瞻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铁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两个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铜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洲金轮王的福德,比不上四大天王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四大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忉利天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也就是以下层的天众比天王,天王又比上层的天众,再比上层的天王,如是逐级对比六欲天、色界梵天,乃至色究竟天,就发现后者的福德超过前者福德的百千万亿倍。继续对比,一万亿个色究竟天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和一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相比,百千分不及其一;一万亿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个最后生菩萨福德的百千分之一;恒河沙数最后生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尊佛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分之一。

由此可知,佛具有极其圆满的福德,圣者阿罗汉福德的量也非常大,我们在他们面前的确微乎其微,只有一点点小福德。能吃一口饭、穿几件衣,或者条件再稍好点,觉得自己住豪宅、坐小车就不得了,实际连佛一根毫毛上微尘的福德量都比不上。

再说佛的相好,十倍所有有情福德聚成就佛的一个毛孔;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成就佛的一种随形好;千倍所有八十种随形好的福德,成就二十九相(除了白毫相、顶髻相和法螺相)中的一相,如是逐级比上去,最不可思议的是法螺相。可以想见,佛陀显现出的三十二相圆满身形,该是多么殊胜!

而我们的样子实在很难看,眼没眼相,鼻没鼻相,身没身相,不难推知,这低劣的身体一定是由下劣业所感。可是,连那样殊胜的佛身都示现涅槃,荼毗过后色身不再,何况我们呢?原以为自己青春、妙好,能长寿,即使老了,也要化化妆,表示自己尚且年轻,能活很久,可是,现在看来这很愚痴。佛陀如此光辉圆满的相都隐没了,我这黯淡丑陋、低级品质的相,还能保有多久呢?两者量级相差太远,业风到来,我必定归于坏灭。

再从力量上逐级比较,我等凡夫也的确是不值一提。可是,无上的佛已经示现圆寂,圆寂后父母所生的力量荡然无存,可见世间无常是怎样的铁律。而自身身力在佛陀面前如同蚂蚁般渺小、薄弱,无常的风吹来,岂不是立即坏灭?就好比劫末的毗岚风刮起,连须弥山都要垮倒,何况是一个小水泡?当然随时随处都会被摧灭。我们应当如是理解。

根据《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我们要先取得对具体等级的量的认识。佛曾经说道:父母生我身体所给的力量有多大呢?首先,十个人的力量加起来,等于一头凡牛的力量;十头凡牛的力量,等于一头青牛的力量;十头青牛的力量,等同一头小象的力量;十头小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大象的力量;十头大象的力量,等同一头青象的力量;十头青象的力量,等同一头红象的力量;十头红象的力量,等于一头白牙象的力量;十头白牙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宾陀山象的力量;十头宾陀山象的力量,等于一头香象的力量;十头香象的力量,等于一个力士的力量;十个力士的力量,等于一个大力士的力量;十个大力士的力量,等于一头猛象的力量;十头猛象的力量,等于一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十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等于半个那罗延的力量;两个半那罗延的力量,等于一个那罗延的力量;三百二十个那罗延的力量,就是如来父母所生身体的力量。如来色身的节节处处都有那罗延力自然产生。

与佛相比,不知我们相差多少倍了。佛连铁围山以及十方群山,用手都可以揉成粉末;我们这水泡般脆弱的身体,却连一百斤都背不动,走起路来骨节“吱嘎吱嘎”,像老爷车在响。如来的体魄是如此雄健、伟大,以至于每个关节都能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在如来威神力量的金刚身面前,我们就如同一片破叶、一个浮泡,能有多大力量、多大功能呢?在因缘到来时,大力之王的如来身尚且被无常大风摧灭,除了弟子们用以供养的舍利之外,什么也没有剩下;而我的力量是如此微弱,我的身体是如此脆弱,业风一旦吹来,这虚假的、四大不自在的浮泡之身必定马上死亡。身体的显现根本保不住,说不定哪时、哪处就会灭尽。

再说佛的智慧:假如四大部洲的上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境内所有江河巨浪滔天,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这种情形下,如来知道每一个水分子从哪里来,属于哪个洲、哪座城市、哪个区域,包括它从哪棵树的哪片叶子、哪朵花、哪个果子上滴下来等等,在一刹那间全都了了分明。

具有不如此可思议智慧力的世尊,在因缘到时也要示现无常,再不可能以如是色身对众生说法、开显无量法义。而我们是什么状况?我们的智慧衰退到听了两小时的课,课后却连三句话都想不起来。这种稀里糊涂、低劣残缺的意识状态,还能保有多久?不可能万年留存,决定会很快坏灭!

总之,在强烈的对比下,我们要观察到连最高的有为法现相——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佛色身都要示现无常,何况我这个相差无量无数倍的凡夫身呢?简直如同粪坑里的蛆虫,污秽、渺小、脆弱,我连一大桶水都提不动;吃点辣食,舌头、肠胃都要痛几天;又是近视眼,连眼前的人都看不清;稍有风吹关节就痛;忘性很大,近在眼前的事都记不起;几天不睡精神都会失常、出现幻觉等等,是这样的状况。我怎么可能不灭呢?我没有任何住持身体的功能!

通过胜与劣的比较,观察到自身是弱中弱、虚中虚、假中假、泡沫中的泡沫,实在朝不保夕,很快会死。我们应当如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起常执。

思考题

1、 对比思维的理路是什么?以释迦佛为例,详述对比圣士夫而思维自身无常的方法。

关于思择内情众生而修无常,在死时无法退却方面,《阿含经》中有很多具有深义的公案。

其实,祖师的教言都来自佛经,譬如,当死来临之际,以勇力、财富、智辩、美色、奔跑等都无法逃出,没有藏身之处,无法贿赂、收买,甚至以佛力也无法延缓,经中都有真实案例(见附录六:无常力最大;附录七:死无可避;附录八:赎死;附录九:除忧法)。对此,我们应当通过阅读来得到深刻的了解。

比如说,波斯匿王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执著,大臣明白,如果直接告诉他母亲去世,他一定会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于是想出计策来开导他。大臣问他用五百老母、五百歌姬、五百珍宝、五百衣服等能不能赎命。波斯匿王当时很理智,说这些都没办法赎,但是,当他知道是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仍然无法接受,被常执心所牵来到佛前请问:有没有办法赎我母亲的命?如果可赎的话,用象也可以,用马也可以,或者用奴婢、仆人、城市、国界等等,只要能赎回命来,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甚至用全国人民可以赎回,那就用国人来赎,千万不要让母亲命终。可见,他还不承认死是决定的,不承认死亡来临时自己无力阻挡、用多少东西也赎不回。

这种潜藏的常执心理,其实我们都有。一旦遇到生命危险,只会想到如何免除,或者靠什么来抵挡。面对死亡绝不甘心、不接受、不认可,始终持有“我要活着”的心,无论如何都不想死,这就是严重常执。如果不破除它,修死亡无常注定是欲入无门。修死亡无常有三种根本,首先确信一定会死,死到临头无法挽回,要接受这种事实;进一步来说,死亡其实是紧迫到现前就可能死;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来面对死,而不是避开、抗拒或者坚决不承认。如是反、正两方面的心态有极大差别。

波斯匿王的公案极具深义,它暗示了我们的心,如果没有死的定解,其实通常就是如此。我们总想挽回死亡,一碰到生命危险就非常焦急,对死的态度是不愿意、不接受,根本不肯提及、不肯承认,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一直活在常执的欺诳中。

人们不肯顺服死亡,死亡到来时却只有难受。多少人活着的时候回避死,死亡降临时又特别恐慌,在不接受、不情愿中不得不死去。这种不肯认命,就如同一个男人被迫迎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为妻,再不愿意,也还是要结合。又如同做一项不喜欢的工作,再不愿意,也不得不做。或者一对恋人不愿分手,但又必须分开,这就使得内心发生很大的苦受。

再者,在生时没做好准备,死亡到来就会措手不及,决定在痛苦、无奈、悲凉、眷恋中离去,在强烈常执的驱使下,心思慌乱、非常可怜。而且,生前一直忙于现世法,为此造下诸多罪业,死后就会被牵往恶趣。

所以,死的认识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心态。既然无法避开,既然无常力量最大,我们就要接受事实。这一方面有助于退掉对世间的耽著,不再强求什么;另一方面有助于唯一希求解脱,一心归依三宝来解决死亡大事。

再看波斯匿王是如何除忧的呢?他听佛解释后就认清事实,用心接受,不再勉强,忧愁之刺也就拔除了。

而我们不承认身体的无常,我们不断地美容、化妆,用好衣服包装,掩饰它无常、苦、不净的本面,其实这很愚痴,当身体的丑陋、衰老等逐渐暴露时,内心会相当恐慌。恐慌之际再进一步粉饰、包装,假装年轻:你看我一点不老。实际只是他不肯接受事实,活在很神经质的心态当中。

或者,我们认为爱情是美好、永恒的,不承认它不净,不承认它终究破灭。由于不接受有为法无常、苦的事实,总想保有它,不肯放下这种幻想,一旦出现无常,就无法排遣忧愁,也根本想不开。

其实,无常是贯彻到一切有为法上的铁律,我们应当了知它不可依靠,是有尽的法,终究会坏灭一空,因此,不必幻想怎样来保住它,或者用什么来赎回,或者去哪里避开等等,这些都不是随顺法的正确态度。

波斯匿王之所以除掉忧愁,是因为他想开了,不再强求。他原先对母亲是常常不离左右,如今母亲突然不在就特别执著,母亲的离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难关。后来在佛的开导下突破心结,这个结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常执。既然任何有为法都像雪团、山丘一样保不住,就应该看开、超脱,没必要再妄生情执。

为什么看开就能除忧呢?因为堪能接受。譬如,我认为四大和合的身体必然生病,所以真正生病时也能接受这一点,而不是死死地执著、强求不病。或者牙齿掉落、皮肤发皱,头发渐白,我也不强求,因为衰与灭就是有为法的现实,我服老,我能够淡然接受,也就没有了忧。佛引用四大山王的譬喻,说到老病死衰触天磨地,一起逼压而来,整个范围里的所有草木、茎干、鸟兽等都无处可逃,决定会被摧灭。也就是说,死亡根本就无法回绝、无法退却。

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万事万物一定会灭,一切有为法都不可依靠之后,才能从过去那种一定要保持的常执心态中脱出,才能不再为此烦忧。身体不好是自然的,它生病也是自然的,我坦然接受,虽然还是要吃药、治疗,但始终不强求;同样,老了也不化妆,因为无法再让它年轻,就如同无法使枯黄的花重回鲜艳一样;财产损失了也不去无谓地追忆、执著,就如同无法使水池永不干涸一样。世间之事无不如此,只有以“不强求”,才能远离难拔、难忍的忧刺。

佛陀一再宣说,变易的法不能让它不变易,要死的无法让它不死,要灭的无法让它不灭,要离散的无法让它不离散。法性即是如此,我们何必强求?聚的时候不必欢喜,走的时候也不必忧愁,因为强求也没用,无常的法不可能让它常存。

无常是有为法的法则,因缘尽时,一切必然坏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抵挡。上文中也说到,再多的军兵、武力、美色、财富、辩才等都赎不回来,想要赎回只是一种常执的妄想。当妄想歇下来,真正服输、真正清醒后,才会开启无常的观念,改变自己过去的看法、想法、做法,对世间不再抱持幻想,对生死、爱情、团聚、事业、财富等各种状况、遭遇都不强求,不依靠。东西旧了,人走了,我们不会再幻想回到过去,因为这是即便佛陀来临也无法改变的无常铁律。

公案中,佛陀指出无常的力量最大,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观念。无常来临时,能不能以佛力抵挡呢?无法抵挡。从大力士们想做一项轰轰烈烈、震惊世界的事却无能为力开始,到世尊轻而易举地把巨石抛到梵天,之后立即把它竖起,表明如来父母所生色身之力在世间无可匹敌。之后,又以层层对比的方式突显出佛的智慧力、神通力。也就是说,即使以须弥为纸、大海为墨,穷劫书写也写不尽舍利子的智慧;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里充满了舍利子尊者,这些智慧的量总计起来也比不上佛智慧力的无数分之一。再者,目犍连尊者翻开大地如同翻一片树叶一样,然而,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目犍连尊者也比不上佛神通力的无数分之一。如是校量各种力后得出:佛陀的力量不可思议,无常的力量最大,诸行无常的法印无可翻转。

如来色身之力是在众生面前示现的有为法;舍利子、目犍连成就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也是在世人面前显现的因缘所生法;佛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一切功德、事业、能力等也是因缘所生法。当无常到来时,无与伦比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都无法抵挡,世尊当晚就要趣入涅槃。两大尊者也很了不起,然而无常来临时,目犍连尊者遭受业报,被梵志们打得全身烂尽而趣入涅槃;舍利弗尊者也示现生病,需要人服侍、清理大小便,随后入灭。当无常到来时,他们当初的神通表相、智慧表相在世人面前还有存留吗?没有。

为什么说无常力最大呢?我们可以观察,当无常到来时有没有力量能抵挡。如果谁能击退无常,说明比无常力量大,否则,只能说明无常力最大。然而,以覆盖一切、最高级别的佛陀来说,最终都要示现在无常的牵引下趣入涅槃,在有为的现象里,还有什么法能逃出呢?当无常到来时,有什么办法能抵挡吗?显然无可奈何。无常,是世间最显赫的定律。

一切都再再地告诉我们,有为法绝对无法常存,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无常变为常。这就是佛所说的法印,教我们认输,教我们一定要生起无常观,不要依恃任何事物。

结合自身来说,也是决定死亡,这一点无可逆转。世人都抱着长生不死的愿望,进而修仙、修道想求不死,然而到今天为止,有谁生而不死了吗?没有。无常才是有为法的铁律。

(本讲记中,“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科判的原文后三段讲记暂未收录。)

思考题

1、 如来色身之力、神足力、智慧力的状况分别如何?为什么说无常力超过一切力?对于“无常力最大”这个公案,如何在自身上思维而引生无常的定解?

2、 “死无可避”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

3、 波斯匿王母亲去世的公案中:

(1) 国王听完大臣的话后心态如何?他明知道命不能赎回,为何仍然无法除忧?

(2) 世尊是如何开导国王的?

(3) 什么是常执心理?

(4) 国王最终是如何除忧的?为什么能除忧?

附录一

毗婆尸佛出世因缘

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由右胁而入,正念不乱。当时,大地震动,光明普照世界,日月照射不到的地方都呈现大光明,幽冥世界的众生能互相看见,也能知道往哪里去。光明又照射到魔宫,使诸天、帝释、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众生都普遍蒙受光明照耀,诸天的光明自然隐没不现。

毗婆尸菩萨在母胎时专念不乱,有四天子持着戈矛在一旁侍卫,人和非人都不能侵扰。

再说,菩萨降神母胎时专念不乱,因此,母亲身体安稳,没有恼患,智慧增长。母亲自己能观见胎中的菩萨身具足诸根,如紫磨金色,无有瑕秽,就如同有眼睛的人看到清净的琉璃瓶般,内外清澈,没有障碍。而且,母亲心地清净,没有各种欲想,不被淫火所烧燃、逼迫。以菩萨清净心的加被,母亲奉持五戒,梵行清净,深信仁爱,成就各种善行,身心安乐,无有畏惧。以此因缘,母亲身坏命终将生往忉利天。

菩萨降诞时从母亲右胁出生,大地震动,光明普照。当初入胎,也是幽冥之处无不蒙此光明照耀。菩萨从右胁出生,专念不乱,菩萨的母亲也是手攀着树枝,而不是坐或躺着。那时,四天子手捧香水,站在佛母前说:“稀有啊,天母!现在已生圣子,勿怀忧戚。”菩萨诞生时身体清净,不被秽恶所染污,就像有眼目的人以清净明珠投在白缯上,两不相污,因为二者都是清净的缘故。菩萨降世也是如此。再说,菩萨堕地,在没有人扶持的情况下走了七步,又遍观四方,举手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当时,有两口泉涌出一温一冷的水,以供太子沐浴。

太子初生时,父王盘头召集相师和各种具道术者来给太子占相,卜其吉凶。相师们受命后上前揭开衣服,见到太子所具足的种种相,预言说:“具有此相者未来的前途决定是两种:如果在家,将做转轮圣王,统御四天下,具足四兵,以正法治国,一切判决无有偏曲冤枉,其恩惠普及天下,七宝自然出现,千子勇健,能摧伏外敌,不必动用武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假使出家学道,将成就无上正觉。”于是,诸相师对国王汇报说:“大王所生的太子具足三十二相,未来的前途决定是两种:在家做转轮圣王;出家将成无上正觉。”

那时,父王殷勤再三,再次询问相师们:“你们再看看太子具足的三十二相分别叫什么?”相师们就揭开太子的衣裳,宣说三十二相:“一、足安平相:足下平满,踩在地上非常安隐;二、足下千辐轮相:双足底都有毂网轮纹,千辐具足,光光相照……乃至三十一相,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如果拉出,则长达一寻,如果放回,则右旋螺状犹如真珠;三十二相,顶有肉髻。”

毗婆尸菩萨诞生时,诸天在虚空中手持白盖宝扇,来遮住寒暑二气、风雨和尘土。在幼小时,父王遣令四个乳母抚养太子,分别负责乳哺、澡浴、涂香和娱乐。她们无有懈倦地欢喜养育太子。在童年时,全国男女瞻视太子心无厌足。他们都来争相抱持太子,如同观看妙宝之花一样。太子出生时,眼睛不眨,如同忉利天人。以眼睛不眨动的缘故,取名为“毗婆尸”。而且,菩萨声音清澈、柔软、和雅,犹如迦陵频伽鸟声,眼力则能彻见一由旬处。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在天正堂中以道法开导、教化,恩德普及天下百姓,名望与德行也远闻诸方。

太子少年时想出去游观,让御车夫整备宝车到园林里巡行游览。车夫当即严备车马,完毕后禀白:“现在是出行之时了。”太子就乘着宝车前往园林。中途见到一位老人,头发苍白,牙齿掉落,皮肤蹙皱,身体驼背,拄着拐杖非常吃力、气息急促地走在路上。太子就回头问侍者:“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老人。”又问:“什么是老?”回答:“老就是在生的寿命快要穷尽,残年不多,所以叫做老。”太子又问:“我也将要这样,不能避免灾祸吗?”回答:“是的,有生就有老,不分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告诉侍者返驾回宫后,静默思维,想到“这老苦,也将在我的身上发生。”

那时,父王问侍者:“太子这次出游,玩得开心吗?”回答:“怏怏不乐。”又问:“那是什么缘故?”回答:“路上遇到老人,所以不快乐。”当时,父王默自心想:“从前相师们曾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心不欢喜,难道是出家的征兆?我应当设立方便,使他处在深宫中,以五欲娱乐来适悦内心,不再想出家。”随即严饰宫馆,挑选宫女供太子娱乐。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又让车夫严办车驾,准备出游。在途中遇到一位病人,身体羸瘦,肚腹庞大,脸色黑黄,独自卧在粪秽中,没有人照顾,病得非常痛苦,口中说不出话。太子问车夫:“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病人。”又问:“什么是病?”回答:“病就是各种疼痛逼迫自身,生死不可预测,所以叫做病。”又问:“我也会生病,不能避免这灾祸吗?”回答:“是的,有生就有病,不分贫富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告诉车夫返驾回宫。太子回宫后静默思维,想到“这病苦,我也不能避免。”

那时,父王再次问车夫:“这次太子出游快乐吗?”回答:“不快乐。”又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路上遇到病人,所以不乐。”于是,父王默然思维:“从前相师们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心情不悦,莫非是出家的先兆?我要再次设立方便,增加一些歌舞来取悦于他,使他不再想出家。”于是又装饰宫馆,挑选了一些宫女供太子娱乐。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又教令车夫严备车马要出去游观。路上遇到一个死人,彩色的缯幡在前后引导,家亲眷属们悲哀号哭,送他出城。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死人。”又问:“什么是死?”回答:“死就是命终。先是风大灭,再是火大灭,接下来诸根败坏,生死异路,存活者跟死者永别,再也不能相见,这就叫死。”太子又问:“我也将会如此,不可避免这种灾患吗?”回答:“当然,有生就有死,不分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让车夫返驾回宫。太子独自静默思维,想到“这死苦,我也不能避免。”

那时,父王又问车夫:“这次太子出游,玩得快乐吗?”回答:“不快乐。”又问:“什么缘故呢?”回答:“路上遇到死人,所以不快乐。”父王独自默默思维:“从前相师们给太子占相说要出家,今天不快乐,是不是要出家了?我还要再设方便,增加一些歌舞来愉悦他的心情,让他不思出家。”于是,当即严饰宫馆,选取宫女来供太子娱乐。

又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再次令车夫备驾出游。中途遇到一个沙门,穿法服,持钵盂,目视前方地面而安详行走,太子就问车夫:“这是什么人?”回答:“这是沙门。”又问:“什么是沙门?”回答:“沙门就是舍离恩爱、出家修道的人,他们调摄诸根,不染外欲,以慈心对待一切,无所伤害,遇到苦不忧戚,遇到乐不欣喜,能像大地一样安忍,所以叫做沙门。”太子说:“好啊!这种道能真正永断尘劳的系累,微妙清虚,这才是快意、安乐。”于是下令御者回转马车来到沙门身边。当时,太子问沙门:“你剃除须发、穿法服、持钵盂,志求什么呢?”沙门回答:“出家是为了调伏心意,永远脱离尘劳垢染,以慈心爱护一切众生,无所扰乱,虚心静默,唯一志求法道。”太子说:“善哉!道才是最真实的。”随即命令车夫:“带着我的宝衣和宝车回去禀告大王,我就在这里剃除须发,穿三法衣,出家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调伏自心,舍离尘垢,清净地独自居住,以此来寻求无上大道。”

于是,车夫就带着太子所乘的宝车和衣服回宫,奉还国王。太子也从此剃除须发,穿三法衣,出家修道了。

释迦佛对比丘说:太子见到老人、病人,从而了知世间苦恼,见到死人,恋著世间的情也就随之息灭;又见到沙门,于是廓然大悟。下宝车时,太子步步远离对世间的缚著,这可谓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远离。

当时,国中人民听说太子剃除须发,身穿法服,手托钵盂,出家修道,都争相转告说:“这种道一定是真实的,才让太子舍离家国荣耀之位,抛弃世人所爱重的一切。”于是,国中八万四千人都去归附太子,想做弟子出家修道。太子当时就纳受他们,并跟这些人一起游历,在在处处教化有缘的人们。从一村到另一村,从一国到另一国,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恭敬地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来作供养。

菩萨心想:“我和大众游行诸国,人间混乱喧闹,并不适合我。什么时候能远离大众,在闲静处求证真实法道呢?”随后,菩萨很快满足志愿,来到闲静处专精修道。菩萨又思维:“众生真可怜,长久处在愚痴黑暗中,所受生的五蕴身如此危脆,是生、老、病、死等各种苦的积聚处,从此处死,在彼处生,又从彼处死,在此处生,都是因为苦的五蕴身而流转无穷,我该如何认清这苦蕴而灭除生、老、死呢?”

菩萨又这样想:“生死到底从哪里来?依什么因缘而有呢?”于是以智慧观察它的来由,原来是从“生”而有“老死”,“生”是“老死”的因缘;“生”又是从“有”而起,“有”是“生”的因缘;“有”是从“取著”而生起,“取著”是“有”的因缘;“取著”是从“贪爱”而生起,“贪爱”是“取著”的因缘;“贪爱”是从“领受”而生起,“领受”是“贪爱”的因缘;“领受”是从“触”生起,“触”是“领受”的因缘;“触”是从“六入”而起,“六入”是“触”的因缘;“六入”是由“名色”而起,“名色”是“六入”的因缘;“名色”是由“识”而起,“识”是“名色”的因缘;“识”是由“行业”而起,“行业”是“识”的因缘;“行业”是由“痴”而起,“痴”是“行业”的因缘。以“痴”这种因缘生起“行”,以“行”这种因缘而有“识”,以“识”这种因缘而有“名色”,以“名色”这种因缘而有“六入”,以“六入”这种因缘而有“触”,以“触”这种因缘而有“受”,以“受”这种因缘而有“爱”,以“爱”这种因缘而有“取”,以“取”这种因缘而有“有”,以“有”这种因缘而有“生”,以“生”这种因缘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苦自性的五取蕴是由生而出现,这就是苦集。菩萨思维此苦集蕴时,生起了智慧、法眼,乃至觉证。

那时,菩萨又思维:“什么法没有的缘故而没有老死呢?灭除什么法的缘故,老死也灭尽呢?”于是以智慧观察它的缘由:“生”没有的缘故,“老死”便没有,“生”息灭的缘故,“老死”就会息灭;“有”没有的缘故,“生”便没有,“有”息灭的缘故,“生”便息灭;“取”没有的缘故,“有”便没有,“取”息灭的缘故,“有”也就息灭;“爱”没有的缘故,便没有“取”,“爱”息灭的缘故,“取”也会息灭;“受”没有的缘故,就没有“爱”,“受”灭的缘故,“爱”也息灭;“触”没有的缘故,就没有“受”,“触”灭的缘故,就息灭了“受”;“六入”没有的缘故,就没有“触”,“六入”灭的缘故,就息灭了“触”;“名色”没有的缘故,没有“六入”,“名色”灭的缘故,“六入”也就息灭;“识”没有的缘故,就没有“名色”,“识”灭的缘故,“名色”也灭;“业行”没有的缘故,没有“识”,“业行”灭的缘故,“识”也灭;“痴”没有的缘故,没有“业行”,“痴”灭的缘故,“业行”也息灭。这就是以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如是思维苦蕴灭时生起了智慧、法眼乃至觉证。当时,菩萨以逆式和顺式观十二因缘,如是了知、如是证见后,就在座上成就了无上正等菩提。

毗婆尸佛初成道时修两种观:一、安稳观;二、出离观。释迦佛对此赞颂道:“如来无等等,多修于二观,安稳及出离,仙人度彼岸。其心得自在,断除众结使,登山观四方,故号毗婆尸。大智光除冥,如以镜自照,为世除忧恼,尽生老死苦。”(无等等的如来多修持两种观:安稳观和出离观,大仙人修证究竟已到达彼岸。他的心已得自在,断除各种烦恼结使,如同登山观见四方的景象一样,如来的胜观明照一切,因此称为“毗婆尸佛”。大智慧光明遣除冥暗,又如同以镜子自照脸部而无不彻见明了,如来为世人说法,遣除其内心的忧恼,穷尽他们生、老、死的苦流。)

毗婆尸佛在闲静处又这样思维:“我现在已得无上之法,甚深微妙,难解难见,寂灭清净,只有智者才能了解,不是凡愚所能了知。因为众生偏离了实相,怀着不同的固执、见解、感觉、修学,依着他们不同的见解,各自乐于凡庸的所求,致力于自身所串习的法。所以,对于无上法的甚深因缘不能了解,对于穷尽贪爱的涅槃境界也就更加难以了解,我如果为其宣说,他们必定不了解,反而会生起反感、触恼。”如此思维后,默然不说法。

当时,大梵天王知道毗婆尸佛心中所想,就暗自思维:这世间就要败坏,太可怜了,只有毗婆尸佛才了知甚深微妙之法,却不欲宣说。”于是,在力士伸手臂的工夫里,从梵天宫忽然下降人间,站在佛前,头面礼足,退立一面。这时,梵王右膝著地,双手合掌启白佛说:“唯愿世尊应时说法!现在众生类尘垢微薄,诸根猛利,有恭敬心,容易开导教化。他们怖畏后世无可救赎的罪业,有这种畏惧心的缘故,能息灭恶法,出生善道。”

佛告诉梵王:“如是如是!确实像你所说的,但我在闲静处暗自想到:所得正法甚深微妙,如果为众生类宣说,他们必定不了解,反而生起烦扰,所以我默然不想说法。我从无数阿僧祇劫以来勤苦不懈地修持无上大行,现在才获得这难得之法,如果给具足淫、怒、痴的众生宣说,他们必然无法承接、受用,只是我自己白白劳累而已。此法微妙,与世间法相反,众生染在欲尘中,被愚痴冥暗所覆盖,无法信解。梵王!我观察到这些,所以默然而不欲说法。”

当时,梵王再次劝请,殷勤恳切以至再三,说:“世尊!如果不说法,现在世间就会败坏,极其可哀、可愍。唯愿世尊应时宣演无上法轮,不要使众生堕落恶趣!”那时,世尊三次听到梵王殷勤劝请,就以佛眼普观世界:众生的障垢有厚有薄,根性有利有钝,教化有难有易。易受教者畏惧后世罪恶,能息灭恶法,出生善道。就像青、黄、赤、白四色莲花,有的才出淤泥还没到水面,有的已出淤泥刚到水面,有的脱出水面尚未开放,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能不被水所染著,容易开放,此世界的众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世尊对梵王说:“我怜愍你们,现在要开演甘露法门,此法甚深微妙,难可解知,这是为信受乐听者而说,不为触恼无益者而说。”

梵王知道佛已接受祈请,他欢喜踊跃,绕佛三匝,头面礼足后忽然不现。他离去不久,如来在寂静中自己思维:“我现在先为谁说法呢?”随即想到:“应当进盘头城先给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开演甘露法门。”于是,如来在力士屈伸手臂的工夫里,从菩提树边忽然隐没,来到盘头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毗婆尸佛告诉守苑人说:“你可以进城,跟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说:‘你们知道吗?毗婆尸佛现在在鹿野苑,佛想见你们,你们要知道现在正是时候。’”当时,守苑人领受教令,就去他们那里宣布佛语。二人听后,来到佛的处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

佛渐次为他们说法,教授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界秽恶不净,上界其实也有烦恼后患,或者说不免下堕。佛陀赞叹只有出离才最殊胜微妙,清净第一(毗婆尸佛当时宣说了世出世间的正法。世间正法方面,宣说的是能成就增上生的施论、戒论和生天论;在出世决定胜正法方面,开示了三界皆非安宁之地,都是苦性,我们只有从三界中寻求度脱的法道,来达到永远寂灭)。世尊见他二人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就为他们宣说苦圣谛,演述开导,又分别宣布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指出苦的要道——寂灭苦的道谛)。

当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就在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白布容易染色般,他们很容易就熏染到正法而得成就。于是,地神宣唱道:“毗婆尸佛在盘头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这是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以及其余世人所不能的。”如是辗转宣布,声音传到了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须臾顷已经传到梵天。

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见谛而得圣果,真实无欺,成就了无所畏惧,于是对毗婆尸佛说:“我们想在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我法清净自在,以修行能穷尽苦的边际。”当时,两人就得到具足戒。不久,如来又以三事示现:一、神足,二、观他心,三、教诫(即运用三轮——神变轮、记心轮、教诫轮来作教化),他们也就当即得到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

那时,盘头城内的人们听说这二人出家学道,穿著法服,持钵盂,净修梵行,都相互转告:“毗婆尸佛的道一定是真实的,才使这等高贵的人舍弃世间的荣耀、地位,放弃所爱重的一切。”

于是,城内八万四千人前往鹿野苑中毗婆尸佛的住处,头面礼足,退坐一面。佛渐次为大家说法,宣说施论、戒论、生天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等等。当世尊观见大众已经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后,就宣说苦圣谛,敷演开解,以及分别宣布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这时,八万四千人当即在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就像白纸容易染色般,他们见谛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随后启白佛陀:“我们想在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说:“善来,比丘!我法清净自在,以修行能穷尽苦的边际。”这时,八万四千人当即获得具足戒。具戒不久,如来以三事教化:一、神足;二、观他心;三教诫,他们就得到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现前。

又有八万四千人听说佛在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是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以及其他人所不能转,就共同前往盘头城毗婆尸佛的处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当时佛也如是说法,盘头城里于是便有了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提舍比丘、骞荼比丘在大众中上升虚空,身出水火,显现各种神变,为大众讲说微妙之法。那时,如来默默心想:“现在城内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僧,应派他们到四处游化,两人一对,结伴而行,在在处处传播佛法,六年后再回到城中宣说具足戒。”

当时,首陀会天知道如来的心意,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就从彼天退没,忽然来到此地,在世尊前头面礼足,退立一面,片刻后启白佛说:“如是,世尊!这盘头城内的比丘很多,应分布到各地游行,六年后再返回此城说具足戒,我将守护他们,使诸魔得不到扰乱的机会。”那时,如来听到天人的话语,默然许可。

首陀会天见佛默然许可,就顶礼佛足,忽然不现,回到了天上。他回去后不久,佛告诉诸比丘们:“现在城内比丘很多,应当分布在各地游行教化,六年后再返回集中,宣说具足戒。”于是,诸比丘领受佛的教令,执持衣钵,礼佛而去,两两结伴到各地宣扬佛法。

首陀会天在一年后告诉诸比丘:“你们游行已经过了一年,还剩下五年。你们要知道,六年完毕要回城说戒。”如是到第六年时,天人又告诉说:“六年已满,应当回去听佛说戒。”诸比丘听闻天语后就收拾衣钵,返回盘头城,来到鹿野苑毗婆尸佛处,头面礼足,退坐一面。

当时,如来在大众前上升虚空,结跏趺坐,讲说戒经:“忍辱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忍辱是第一的,佛说涅槃最为清净、无上。仅仅剃除须发却损害其他众生,不能称为沙门。)那时,首陀会天离佛不远,以偈颂赞叹说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止观具足,成最正觉。愍群生故,在世成道,以四真谛,为声闻说。苦与苦因,灭苦之谛,贤圣八道,到安稳处。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在大众中,如日光耀。”(如来有微妙的大智慧,是世间的无上尊者,具足止观,成就无上正觉。以哀愍众生的缘故,在世间成就佛道,以四圣谛为声闻宣说。了知苦和苦因,通达灭苦之谛以及灭苦的圣贤八正道,由此到达无苦的安稳之处。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在大众中犹如日轮般光显照耀。)宣说此偈后忽然不现。

附录二

释迦文佛出世简传

释迦文佛简传,如《悲华经》、《六度集经》等中所说:

世尊因地发下五百大愿,在历劫中行持无数菩萨行为,当菩萨愿行圆满,住在兜率天宫时,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劝请菩萨下生。菩萨观察释迦族净饭王具足六十四德,圣后摩耶夫人具足三十二德,之后菩萨以象形入母胎。王宫顿时瑞相纷呈,香气芬馥,珍宝充满,莲花如轮,凤凰前来集会。当菩萨处在母后右胁时,住处呈现宝殿的形相。等到弗沙星将要与月会合,雪山狮子、大象的幼子都来围绕王城。

摩耶夫人游览蓝毗尼园,站在波叉宝树下,身放异彩,右手攀着树枝,这时,菩萨安详从右胁降诞,随后在四方上下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人间才得以瞻睹六道救主的容仪。菩萨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使天眼也不能见其顶端。按照俗例,王者生子后一定要带他到天祠去拜谢,而当到达时,天像都从座位起身,礼拜迎接菩萨。

菩萨七岁入学堂,自己向老师说到六十四种奇书,问老师要传授哪种?老师回答:“我连书名都没听过,怎敢说传授?”太子长大后,国王担心他出家,想要疾速为他娶妻。当时大臣们都共同推举宰官执杖女耶输陀罗,具足妇德,只是怀疑菩萨文弱,因为宰官的家法一定要纳技能超人者作女婿。于是,菩萨前去参加技能测试。途中,车乘经过一头死象,菩萨用左脚趾踢飞死象,竟然越过七层城墙而落下,形成一个大坑。比试射击时,菩萨拉弓,结果弓当即断坏。当取来王宫先王的大弓,那些释迦族子孙都张不开弓,菩萨却能忽然发射,好像根本不必用力,而且,弓声遍传迦维罗城。城中人民都惊问:“这是什么声音?”统计菩萨一箭射穿的铁鼓、铁猪、铁树,总共长一百里。到箭没入处,就射成一口井。可见,哪里有人能超过菩萨的技艺呢?

菩萨娶妻后,使宫中八万四千宫女都发无上真正道义。那时,兜率天有天子说:“应当出家”,并安住宫殿虚空,诵《劝请出家偈》。宫中诸乐器自然发音,赞叹菩萨过去世的苦行,预告成佛功德等。菩萨在默默中识得本因,再加上曾经出城四门,出东门见老人,出南门见病人,出西门见死尸,出北门遇到沙门,因而慕求修道,发起四弘誓愿:“我当救济生老病死三界缠缚,入于俗世,使人们远离贪爱;我要显示清净眼,内外平等,使众生永断嗔恨;我要开化众生,破除我慢邪见,使成正觉;我应说法,使愚痴五趣永断轮回。”

父王当然知道他的志愿,恐怕太子不辞而别,就令人挖下深邃的护城沟,又围以高大的墙,使城门开关的声音都能传到四十里(如果太子不辞而别,经过城门时,只要城门打开,声音就会传到四十里,城内就能知道太子离家出走)。菩萨对父王说要出家,父王说:“你有什么事情,我都能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衰不老,恒时少壮,无病长生。”父王说:“这事很难办到,你再说其他,可以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受后有。”国王假装答应。同时选拔五百个勇壮之士,披甲持兵器,在四面八方六时巡逻守护,不让太子出宫。

菩萨在中夜起身,让车匿备马。四天王随后捧着马足腾空而起。以天神威力的加持,守护王宫的壮士以及宫内的宫女们,这些内外的一切巡护者都睡得死死的,于是,太子得以顺利出宫。

在古仙人苦行林中,太子下马后安慰车匿,并解下头髻中的摩尼宝,托车匿转呈父王;解下身上的璎珞,让他奉上姨母;解下其他装饰品,赠给夫人。菩萨又教车匿向父母、夫人善加开解:“我不是出于不孝,也不是嗔心,我是为了拔济众生出离生死而出家,没有证菩提终究不回宫。”车匿悲哀地哭泣,宝马弯曲前膝,舔着菩萨的脚悲鸣,菩萨摸着马头说:“你所作已办,不要再哭了,将来会很好地报答你。”于是,菩萨取车匿腰间所配的摩尼剑,自己剃发抛在空中,天帝释立即用天衣承接,随后返回三十三天造塔,永远供奉。净居天知道菩萨心事,便化现成人献上袈裟。菩萨披上袈裟后,哭着告别车匿说:“我现在才叫做真正的出家,你回去好好传报一声。”

菩萨最初依阿罗逻仙人得无所有处定。进入灵鹫山以后,频婆娑罗王请菩萨共同治理国家,菩萨舍离而去。在尼连河畔的寂静处六年修苦行,每天吃一粒麦。身体非常瘦弱,眼睛凹陷得像井底星(意为眼窝凹陷,像是亮闪闪的星星落入深井),顶上干枯得像暴干瓢(晒干的瓜),摸着腹部能触到脊背(说明身上没有肉),坐在地上的印迹如同马的脚印(臀部只有骨头,坐下去的印迹犹如马蹄印一般小)。菩萨住在第四禅中,远离喜乐分别,内在的风不动。魔王一直守在旁边,六年都找不到干扰的机会。当时,为了后代的人能知道精进,知道忍苦修行,菩萨示现如是情形。

之后,菩萨又为大众示现仅仅苦行也得不到菩提,而应趣于中道,因而略微受用一些美食,使身体得以恢复精力。当时村里有十位童女,各自供养滋补品,使菩萨色相越来越光悦。其中一位叫“善生”的童女煮了乳糜,菩萨接受后到菩提树下,放大光明,遍照无数世界,使恶趣众生离苦,人天普乐。释提桓因变成刈草人,供养吉祥草用于敷座。菩萨发下宏誓:“不证菩提,终不起座。”上座后,顿时证得方广神通游戏大庄严定,现无量身,各自坐在狮子座上,使恶道众生都能睹见。

当时,魔王波旬依次派遣魔子魔女,显露狰狞或妖媚的姿态环绕菩萨,着着进逼,然而菩萨的心终究不动。天神地祇各各赞叹菩萨神力,并亲自现身证明菩萨宿世供养布施的功德。随后,大地六种震动,魔军大败。

菩萨初夜得智慧明了,摄持一心而得天眼通;中夜证得宿命通;后夜明星出,具足三明,成正等觉,上升虚空,广现瑞相。诸天欢喜,散花赞叹。十方如来各自以宝盖覆菩萨顶,宝盖中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净土,各自以梵音赞叹如来功德。

佛证得正觉后,七天不起座,七七日不食,以禅悦为乐。两个富商经过,他们的牛自动停步不前,牛奶自然变成醍醐。于是,四天王各自献钵,佛用神力合成一个,来盛放商人供养的食物。佛为他们念《吉祥颂》,授记将来作佛。由于世尊的证量远离心、意、识,众生无法了解,世尊便又默然而住。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释提桓因、四天王众三度劝请佛转法轮,佛自思维:“对于正定聚的众生,即使不说法,他们也能明知;对于邪定聚的众生,即使说法,他们也不能了知;对于不定聚的众生,如果说法,他们能了知,否则便不能了知。”于是缘不定聚众生发起悲心,要兴起传法大事。

通过观察,处所选取鹿野苑,因为九万一千俱胝佛都在此处转正法轮,出生一切甚深微妙之法。

接下来观察法器:聪明的罗摩子堪为法器,但他已命终七天;聪慧的阿罗逻也已命终三天,因此,应取五名跋陀罗 。他们正在鹿野苑,佛便亲自前往。

五人最初见佛从远处过来,都认为他是起初苦修、最终放弃的懈怠人,不必对他恭敬请问。可是,事实上众生没有见佛而仍能安坐的,佛到了近前,他们自然须发脱落,披袈裟,成为沙门。佛初夜默然而住,中夜安慰五比丘,后夜就为他们三度宣说四圣谛,于是五比丘都证得阿罗汉果。

那时,祀火迦叶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都恭敬奉养他。佛随后前去度化迦叶,先是在石屋里慑伏毒龙,把毒龙藏在钵中。迦叶祀火,火不能燃起,问佛,佛说:“要燃了。”火应声就燃起。祭祀结束,想灭火却灭不掉,又问佛,佛说:“该灭的。”火便应声而灭。诸弟子要劈柴祭祀,举起斧头停在空中,劈不下来,佛说:“当下。”斧头就应声劈下。等到劈下后,斧头又举不动,佛说:“当举。”斧又应声举起。迦叶要供佛饭食,佛在茶熟的时候取来四洲各种奇特果实来共同享用;饭食完毕,佛想洗浴,于是指地成池;澡洗完毕准备出池,指着池边的树,树枝就自然垂下靠近佛,佛攀树枝走出澡池;想要浣洗,指向大地,就得到了捣衣石。佛过尼连河时分开水流,使它们各自涌向左右两边,佛便从中间走过。佛陀举步生风,甚至使河床的尘土飞飞扬扬。迦叶还以为水涨了,就乘船去救,结果佛从船底上来,船底依然如故,并无任何破损。迦叶心想:“神奇是很神奇,但不如我得阿罗汉道。”佛说:“你不是阿罗汉。”当时迦叶吓得毛发都竖起来了,惭愧地顶礼说:“大圣者是不是知道我的心念?”迦叶继而对弟子们说:“佛能以三事教化:一、神通变化;二、以智慧了知他心;三、善知烦恼,能应病与药。我们应共同归依佛。”

佛度三迦叶后,又度舍利弗、目犍连,以及他们各自带领的二百五十人出家,使他们都成就阿罗汉果。

佛久别父王十二年后,父王请他回宫,于是佛陀给父亲、姨母和夫人说法。姨母是最先得度的大比丘尼,随后是亲弟难陀等归依。父王特别挑选五百人出家,随侍在佛陀座下。其后,佛到灵鹫山、舍卫国等处宣说三藏十二部。在各自咐嘱大弟子后,佛陀将要示现涅槃。

附录三

第一双的涅槃

那时,世尊带着比丘们,带着舍利弗、目犍连等,游历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夏安居后,世尊告诉舍利弗:“一千二百五十弟子,现在因你们而在这里夏安居,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当取灭度。舍利弗!怎么样,你能给诸比丘们说法吗?我现在脊背痛,想休息一下。”舍利弗回答说:“可以。世尊!”于是,诸比丘们在舍利弗面前受教。

尊者大目犍连到达时,搭衣持钵,想入罗阅城乞食。当时,执杖梵志们远远见目连过来,都集合起来商量说:“在沙门瞿昙的弟子中没有超过此人的,我们把他围起来,然后打死他。”于是,那些婆罗门一起围着目犍连抓住他,各自用瓦片、石头狠狠击打,之后抛弃而去。当时,尊者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痛,骨肉都烂尽了,伤势极重,忍受着无法描述的剧痛。

这时,尊者心想:“这些梵志们围打我,我骨肉都烂尽了,他们又把我扔在这里。我现在身体到处都痛,极度地疼痛,又没有力气回到竹园,我现在可以用神足通回到精舍。”于是,目连尊者以神足通返回精舍,来到舍利弗那里,在一边坐下。

这时,尊者大目犍连对舍利弗说:“那些执杖婆罗门围打我,我全身的骨肉都烂尽了,身体疼得无法忍受,我现在想取涅槃,为此来向你辞别。”

舍利弗问:“你在世尊的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为什么当时不以神足通避开呢?”目连回答:“我宿世造恶极其深重,该受报时终究无法回避,并不是无缘无故受此报应的。现在身体极度疼痛,所以向你辞别,我要取涅槃了。”

舍利弗说:“如果有诸比丘、比丘尼修习四神足,常常具体地演说四神足的功德,成就四神足后,假使心中想安住一劫、超过一劫,乃至不涅槃都能成办,为什么你不住世而要灭度呢?”

目连回答说:“是的,舍利弗!如来说:‘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即使是想住寿经劫,也可以办到。’只是,如果如来住劫,那么我也住劫,但现在世尊很快就要趣入涅槃,众生类寿命极短,而我又不忍眼见世尊趣入涅槃。况且,我的身体极为疼痛,想要取涅槃。”

这时,舍利弗对目连说:“你稍等一下,我要先取灭度。”当时,目连尊者默然不答。

那时,舍利弗前往世尊处,头面顶礼,在一面坐。之后对世尊启白说:“我现在要取灭度了,希望如来听许。”

这时,世尊默然不答。舍利弗再三启白世尊说:“现在是时候了,我要取涅槃了。”

世尊对舍利弗说:“你现在为什么不住一劫,乃至超过一劫呢?”

舍利弗启白世尊说:“我从世尊处亲自听闻、亲自承受:众生类寿命极短,最长不过百年,因为众生命短,所以如来寿命也短。如果如来住寿一劫,我也将住寿一劫。”

世尊说:“正如舍利弗所说,众生命短的缘故,如来寿命也短,但这事也是不决定的。什么缘故呢?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名为‘善念誓愿如来’出兴于世。当时人寿八万岁,没有中途夭折的情况。善念誓愿如来成佛时,就在当天化作无数佛,将无数众生安立在三乘法行中,有的住在不退转地;又将无量众生安立在四姓家族;又安立无量众生在四天王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欲天、色天、无色天等,也就在当天,佛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也就是,虽然通常这么说,但也不绝对)。”

舍利弗说:“我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释迦文佛终究不住一劫’。再者,诸天来我这里对我说:‘释迦文佛住世不久了,年近八十,现在世尊不久就要取涅槃了。’我现在不忍眼见世尊取涅槃,而且,我亲自从如来处听到这种话语:‘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先取涅槃,然后佛才取涅槃;而且,最后的弟子也是先取涅槃,然后佛不久当取灭度。’唯愿世尊允许我先入涅槃。”

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

舍利弗就在如来前安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又入二禅;从二禅起,又入三禅;从三禅起,又入四禅;从四禅起,又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再从无色定起,又入了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又入于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又入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又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接着又从初禅起,次第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舍利弗从四禅起定后对比丘们说:“这叫做‘狮子奋迅三昧’。”

当时,比丘们叹未曾有:“太奇特了!尊者舍利弗入三昧如此迅速。”

那时,舍利弗从座起身,头面顶礼世尊双足,就退下了。

众多比丘跟在舍利弗身后。舍利弗回头说:“贤者们!你们想去哪里?”诸比丘们说:“我们想供养尊者舍利(指身体)。”舍利弗说:“停住!停住!诸贤者!你们这样就已经供养了。我自己有沙弥,足能供养我。你们各自回去,思维法道,善修梵行,穷尽苦的边际。如来出世极难值遇,很长时间因缘成熟才出现一次。就像优昙花到一定时候才会显现,如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亿劫才出世一次。人身也很难得到,信心成就也很难得到,想要出家学如来法也很难得到。想让一切诸行不灭尽,也很难做到,我们应该无余灭尽爱欲而入寂灭涅槃。有四种法印是如来所说,哪四种呢?一、一切诸行无常,这就是如来所说的第一法印;二、一切诸行苦,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二法印;三、一切诸行无我,这是如来所说的第三法印;四、涅槃永寂,这是如来所说的第四法印。以上就是如来所说的四法印。”

那时,诸比丘们边落泪边说:“如今舍利弗灭度,怎么这么快呢!”当时,尊者舍利弗对比丘们说:“停住!停住!诸贤者!不要忧愁,变易的法要使它不变易是绝对做不到的。须弥山王尚且有无常变易,何况芥子般渺小的躯体,舍利弗比丘哪里能避免这种无常的灾患呢?如来的金刚身不久也要取涅槃,何况我的身体?你们应当各自修持法道来穷尽苦的边际。”

当时,尊者舍利弗往精舍走。到精舍后收拾衣钵,走出竹园,前往出生的地方。这时,尊者舍利弗渐渐乞食到了摩瘦国。尊者舍利弗游行到了摩瘦——自己的故土,身体患上疾病,极度疼痛。那时,只有均头沙弥供养,在身边除去不净,供给清净。

当时,天王释提桓因知道舍利弗内心的想法,就在犹如力士屈伸手臂的工夫里,从三十三天隐没不现,来到舍利弗的精舍中。到后头面顶礼,又以双手摸着尊者的脚,自称姓名说到:“我是天王帝释。”舍利弗说:“好啊!天帝!受命无穷。”天帝回答说:“我现在想供养尊者舍利。”当时尊者回答:“停住!停住!天帝!你这样就已经供养了。诸天清净,阿修罗、龙、鬼和诸天众多,但我现在有沙弥,足够我使唤了。”

那时,释提桓因再三请白舍利弗说:“我现在想作福业,希望您不要违我心愿,我现在想供养尊者舍利。”当时舍利弗默然不答。于是,释提桓因亲自为尊者除粪便,谦下而不辞辛苦。

就在当夜,尊者舍利弗入于涅槃。即刻,大地六番震动,有大音声,降下许多天花,空中奏起音乐,天人们充满虚空。那些神妙的诸天也散下莲花,或者以栴檀的碎香散在尊者法体上。那时,舍利弗已经入涅槃,诸天都在空中止不住地悲号啼哭。虚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共同落泪,犹如春天降下细雨般温和舒畅,当时即是如此情景,“现在尊者舍利弗取涅槃了,何等快速!”

这时,释提桓因采集一切众香来荼毗尊者法体,又作种种供养后收取舍利和衣钵,交给均头沙弥,又告诉他说:“这是你师父的舍利和衣钵,拿去奉敬世尊。到了之后,以此因缘详细地向世尊启白,如果世尊有所教令,你要好好奉行。”均头回答:“如是,天帝!”

于是,沙弥均头拿着衣、钵和舍利前往阿难尊者处,对阿难说:“我师父圆寂了,现在我持着舍利、衣、钵来奉上世尊!”阿难见后,边落泪边说:“你也跟我一起到世尊那里,以此因缘向世尊启白。如果世尊有所说,我们永远都要奉行。”均头回答:“如是,尊者!”

阿难带着均头沙弥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向世尊秉白:“均头沙弥来到我这里,跟我说他师父涅槃了,现在持着衣钵奉上如来。我现在心意烦乱,好像神志迷惑,不知东南西北了,听到尊者舍利弗已经灭度的消息,感到怅然伤心。”

世尊问:“怎么了,阿难!舍利弗比丘是用戒身入涅槃吗?”阿难回答:“不是,世尊!”世尊又问:“那是用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而取灭度吗?”阿难回答:“舍利弗不是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而取灭度。但是舍利弗比丘常常热衷于教化,说法无有厌足,给比丘们教诫也无有厌足。我现在想起舍利弗过多的深恩,因此忧愁难过。”世尊说:“停住!停住!阿难!心里别怀着忧愁,不常恒的东西要使其恒存是根本做不到的。凡是生就有死,阿难!你怎么想?过去诸佛难道不是全都灭度了吗?就像灯炷,在油尽之时当即熄灭。譬如,从宝藏佛、定光佛一直到近期的七佛和弟子们,不是都涅槃了吗?同样,辟支佛审谛、高称,乃至优般伽罗,这么多辟支佛不也都灭度了吗?在贤劫之初,有大圣王名叫‘善悦大天’,像这样的转轮圣王现在在哪里呢?不是全都涅槃了吗?”

这时,世尊就说出一首偈:“一切行无常,生者当有死,不生不复灭,此灭最第一。”(一切诸行都无法常存,有生的法就会有灭,但若无生,当然就没有灭,到达这种寂灭是最殊胜第一的涅槃。)

世尊告诉阿难说:“你现在拿舍利弗的舍利来。”阿难回答:“如是,世尊!”于是,阿难把舍利放在世尊手上。世尊手拿着舍利,告诉比丘们:“这就是舍利弗比丘的舍利。他智慧聪明,心思敏锐,有过人的智慧,有若干种智慧,智慧无穷无竭、无有边底。他有速疾的智慧、轻巧便利的智慧、利根的智慧、甚深的智慧、审细谛观的智慧;他少欲知足,乐处闲静之处,有勇猛心,所为不乱,无怯弱心,能有所忍,除去恶法,禀性柔和而不喜好斗讼,恒修精进,行三昧、习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知见身。比丘们要知道,如来好似大树,如今舍利弗比丘取涅槃,就好比大树失去了枝条。舍利弗游行到哪里,那一方就荣获大幸,而说:‘舍利弗在那里居住。’其原因是,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教徒共同论议,而无不降伏。”

这时,大目犍连听说舍利弗灭度,就以神足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旁安住。目犍连对世尊说:“舍利弗比丘已经灭度,我现在辞别世尊,想取涅槃。”

当时,世尊默然不答。目犍连再三地请白世尊说:“我想取涅槃。”世尊仍默然不答。目连见世尊默然不答,就顶礼世尊双足,告退而去。他回到精舍,收摄衣钵,出了罗阅城,自己前往故乡。那时,有很多比丘跟随尊者目连。随后,众多比丘和目连一起到达摩瘦村。尊者在那里游化,身患重病。

这时,目连尊者亲自在露地处敷座而坐,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从初禅起,飞行空中,在虚空中端坐、躺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者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番变化、神足变化。

当时,尊者目犍连又下来就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又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还入水光、火光、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又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不久就取灭度。片刻之间,大目犍连已经涅槃。

当时,大地极大震动,诸天各自相互转告下到人间,拜觐大目犍连,供养尊者,或者以种种香、花来作供养,诸天人在空中作诸音乐,以弹琴、歌舞来供养尊者目犍连。

当时,尊者大目犍连已取灭度。那罗陀村中一由旬内的虚空中诸天充满,又有众多比丘持种种香花,散在尊者目犍连的遗体上。

世尊从罗阅城渐渐乞食,带领五百比丘在人间游化,与五百比丘一起前往那罗陀村。那时,舍利弗、目犍连涅槃不久。世尊在露地端坐,默默地观察诸比丘后,对比丘们说:“我现在观察大众法中大有损减。什么缘故呢?现在大众中没有了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比丘。以前这两位比丘游行到哪里,那一方就不空,就有了正法。舍利弗、目犍连到达何处,大家都会互相转告说:舍利弗、目犍连现在在这里了。为什么呢?舍利弗、目犍连能降伏当地外道,树立起佛法胜幢。”

附录四

大爱道比丘尼的涅槃

那时,大爱道游行到毗舍离城高台寺中,和大比丘尼众五百人一起,她们都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当时,大爱道听比丘们说如来不久将取灭度,不超三个月,而且是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于是,大爱道想:“我不忍见如来取灭度,也不忍见阿难取灭度,我现在应该先取灭度。”

于是,大爱道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边坐。随后上前启白佛说:“我听说世尊不久将取灭度,此后不超过三个月,而且是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我现在不忍见世尊和阿难取灭度,唯愿世尊听许我先取灭度。”当时,世尊默然许可。

大爱道上前顶礼佛足,在佛前站立,又对佛说:“我从今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来的容颜,也不见未来诸佛,我将不受胞胎,永处无为中。今天离别圣颜,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于是,大爱道绕佛七匝,再绕阿难七匝,又右绕所有比丘众,之后退下。大爱道回到比丘尼众中,告诉她们说:“我现在要入无为涅槃界。原因是,如来不久将取灭度,你们应各自做自己所应做的。”

那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比丘尼、舍仇梨比丘尼、奢摩比丘尼、钵陀阑柘比丘尼、婆罗柘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来到世尊处,在一面站立。当时,五百比丘尼中以差摩比丘尼最为上首,她上前启白佛说:“我们大家听说如来不久将取涅槃,我们不忍见世尊和阿难先取涅槃,唯愿世尊听许我等先取灭度。我等现在取涅槃正是时候。”那时,世尊默然许可。差摩比丘尼和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答应,就上前顶礼佛足,右绕三圈,随后退下,回到本房。

那时,大爱道关闭讲堂门,击犍槌,在露地敷张坐具,腾身虚空。在虚空中坐、卧、经行,或者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全身放出火焰;全身放出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火;全身出火;全身出水。

当时,大爱道作若干种变化,随后回到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于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起,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起,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还入四禅;入四禅后就取灭度了。

那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踊起、中间沉没。又从四边吹起凉风,诸天在空中奏起音乐,欲界诸天悲泣落泪,犹如春天降下甘雨。神妙的天人们以青莲花香和杂碎栴檀散在大比丘尼的法体上。

那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瞿昙弥比丘尼、舍瞿离比丘尼、奢摩比丘尼、波陀兰遮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以她们为上首的五百比丘尼们各自在露地敷座,飞身在虚空中。在虚空中坐、卧、经行,作十八种神变,乃至入灭受想定,之后各取涅槃。

当时,毗舍离城中有大将名叫“耶输提”,带着五百童子聚集在普会讲堂讲说佛法。当时,耶输提和五百童子远远见到五百比丘尼作十八种神变,见后欢喜踊跃无量,各自向彼方合掌。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你去耶输提大将那里,告诉他们速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车花、五百袋香、五百车薪柴。”

阿难问:“不知世尊想做什么?”佛说:“大爱道取灭度了,五百比丘尼也已经趣入涅槃,我们要供养其舍利。”当时,阿难悲泣交集,无法抑制,说到:“大爱道取涅槃太快速了!”之后,阿难以手挥泪,去往耶输提大将那里。

那时,耶输提远远看见阿难到来,大家都站起来上前迎接,说:“善来!阿难!有什么教令吗?你今天的举动和往常不同。”

阿难回答:“佛派我来的,有事要告诉你们。”大将们都共同问道:“有什么事要吩咐?”阿难说:“世尊告诉大将说,要备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车花、五百袋香、五百车薪柴,大爱道和五百比丘尼都取灭度了,我们要去供养舍利。”

当时,大将们悲泣交集,说到:“大爱道取涅槃太快速了!五百比丘尼取灭度太快速了!谁来教授我们?谁来为我们作法布施?”

当时,耶输提大将立即备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油、酥、薪以及用来荼毗的资具,前往世尊那里,头面礼足后,在一面站立。耶输提大将秉白世尊说:“按如来的教令,供养具已备办齐全。”

佛说:“你们各自取大爱道的遗体和五百比丘尼的遗体,出毗舍离城,到旷野处,我想在那里供养舍利。”耶输提大将说:“遵命!世尊!”

于是,长者们前往大爱道等处,告诉一个人说:“你现在架梯子登墙进去,慢慢(从里面)开门,不要有声音。”那人就按照长者们的敕令进去开门。又叫五百个人各自举着舍利(指圣比丘尼们的法体,叫做“全身舍利”)放在床上。那时有两个沙弥尼,一者名叫“难陀”,另一者名叫“优般难陀”,两个沙弥尼对大将说:“停住!停住!大将!不要触扰师父们。”

耶输提大将说:“你师父们不是在睡觉,她们都取灭度了。”

两个沙弥尼听到师父们都取灭度的消息,心怀恐怖,就独自思维,观察有集之法都是尽法,当即在坐处得三明六通(“有集之法”指凡是因缘合集的法都会穷尽,无法保持到下一刹那,由此了达无常,得三明六通,证阿罗汉果)。当时,两个沙弥尼飞身虚空,先到旷野处作十八种神变,坐、卧、经行、身出水火等,变化无量,随后就在无余涅槃界中取涅槃了。

那时,世尊带着比丘僧们,前后围绕,前往大爱道比丘尼的寺院。世尊告诉阿难、难陀、罗云:“你们抬起大爱道的遗体,我要亲自作供养。”

当时,释提桓因知道世尊心中所想,就在犹如力士屈伸臂的工夫里,从三十三天来到毗舍离城世尊这里,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其中诸漏已尽的圣比丘们都见到释提桓因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那些没得漏尽的有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则见不到释提桓因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

当时,梵天在远处知道如来心中所想,带领梵天的天人们从梵天退没,来到世尊处,头面顶礼后在一面站立。毗沙门天王也知道世尊所想,带领夜叉、鬼神等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提地赖吒天王带领诸乾闼婆从东方来到如来处,顶礼后在一面站立。毗娄勒叉天王带领无数鸠槃荼从南方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毗娄波叉天王带领诸龙神来到如来处,顶礼后在一面站立。还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各自了知如来心中所想,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

当时,释提桓因、毗沙门天王上前秉白佛说:“唯愿世尊不要劳神,我们自然会供养舍利。”

佛告诉诸天:“停住!停住!天王!如来自己知道时候,这是如来所应修行的,不是天龙鬼神所能代替。原因是,父母生养孩子,给予诸多饶益,长养的恩德尤其深重。三年乳哺,怀抱在身,对我们的养育大恩,不能不报。诸天要知道,过去诸佛世尊的母亲先取灭度,之后诸佛世尊都要亲自供养舍利,假使将来诸佛世尊的母亲先取灭度,诸佛也都要亲自供养。以此方便可知,如来理应亲自供养,不是天龙鬼神所能代替。”

那时,毗沙门天王告诉五百鬼说:“你们去栴檀林里取些香柴来,应当供养舍利。”五百鬼听到天王的话后,就前往栴檀林中取栴檀薪,然后来到旷野之间。

当时,如来亲自抬起床的一脚,难陀抬一脚,罗云抬一脚,阿难抬一脚,他们飞在空中,前往坟间。其中,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抬着五百比丘尼的舍利来到坟间。世尊告诉耶输提大将说:“你现在再备办两个床具、两个坐具、两车薪和香花等,供养两位沙弥尼的法体。”

耶输提大将启白说:“遵命!世尊!”不久便备齐供养具。于是,世尊以栴檀木分别传给诸天。世尊告诉大将们说:“你们现在取五百舍利,各自分别来供养,对于两位沙弥尼也是如此。”大将受佛的教令后,各各分别而取供养。

那时,世尊又以栴檀木放在大爱道的法体上,当即宣说偈颂:“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为最乐。”(凡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必定无常,有生就必定有尽,不生才能不死,到达此寂静涅槃最为安乐。)

当时,诸天和人民都云集在坟间,人天大众非常多。火熄灭后,大将们取出舍利,造塔供奉。

附录五

世尊的涅槃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站在一边。片刻后,阿难用双手摸如来的脚,又以口亲吻如来的脚而说到:“圣尊的法体何故如此呢?皮肉这样松缓,如来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世尊说:“如是,阿难!正如你所说,如来身上的皮肉已经松缓,今天的身体不如从前。为什么呢?既然受生此身,就要被病所逼迫,如同应病的众生被病所困,应死的众生也为死所逼恼。如来现在已经衰微,年过八十了。”

阿难听到这话后止不住地哽咽悲泣,说到:“可悲啊!老的时候竟是这般光景。”

当天,世尊依然按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世尊渐次乞食到波斯匿王的舍宅。在波斯匿王舍宅门前,有几十辆老旧的破车被扔在一边。

当时,阿难见到这种车被弃置的情形,就对世尊说:“这些车是波斯匿王所乘的车,从前刚做成时极为精妙,今天看起来跟瓦石一样。”

世尊说:“如是,阿难!正如你所说。观察这所有的车,从前都极为精妙,由金银所造,现在却破旧得不能再用。像这样,外物尚且败坏,何况内身呢?”

当时,世尊宣说偈颂:“咄此老病死,坏人极盛色,初时甚悦意,今为死使逼。虽当寿百岁,皆当归于死,无免此患苦,尽当归此道。(可悲啊!这老、病、死摧坏人们极为盛壮的色身。最初的容貌是那么令人悦意,现在却为死亡所逼迫。即使寿命有一百岁,也终究归于死亡。没有谁能避免这种大患,有情全部要归于这死亡之道。)如内身所有,为死之所驱,外诸四大者,悉趣于本无。是故求无死,唯有涅槃耳,彼无死无生,都无此诸行。(就像内在色身的一切都被死魔所驱逼,外在诸四大也将归于本无。因此,所求的无死果位,其实只有涅槃,在涅槃境地中才没有死、没有生,没有有为法的苦相、衰相、无常相等等。)”

当时,世尊在波斯匿王的舍宅里安坐。波斯匿王给世尊准备了各种饮食,看世尊用餐完毕,国王就取一个小座在如来面前坐下,向佛启白说:“怎么样,世尊?诸佛形体都是金刚体性,也还有老、病、死吗?”

世尊告诉说:“如是,大王!如同大王所说,如来也会有生、老、病、死。我也属于人类,父亲名‘净饭’,母亲名‘摩耶’,出自转轮圣王的种姓。”(之后,世尊为波斯匿王宣说了几个偈颂。)

世尊说完偈后,就从座位起身,回到祇洹精舍,在座上端坐。

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有四种法在世间被人们所爱敬。哪四种呢?少壮之年,世间人都很爱敬;没有病痛,是人们所爱敬;寿命,也是人们所爱敬;恩爱集聚,也是人们所爱敬。比丘们!以上这四种法是世间人民所爱敬处(世人都爱敬青春、健康、寿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再者,比丘们!还有四种法是世间人所不爱敬。哪四种法呢?少壮之年到有老病时,世人都不喜欢;健康的身体后来患病,世人也不喜欢;拥有性命,后来命终,世人也不喜欢;恩爱集聚之后的别离,世人也不喜欢。比丘们!这四种法在世间不断运转,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诸佛世尊都具有这四种法。比丘们!世间有这四种法一直反复运行。

另外,没有觉悟四法时就要流转生死,在五道里来回流转。哪四种法呢?圣贤的戒、定、慧、解脱这四法。比丘们!不觉知这四法就要感受前面说的四种不可爱乐法。如今,我和你们由于觉知到这圣贤四法,而断除生死的根本,不再受生后有。现在如来形体衰老,要感受这衰耗的酬报。所以,诸比丘!应当希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论恩爱或别离,都要常念无常的衰变。如是,比丘们!应当这样思维。”

那时,当地闹灾荒,粮食稀贵,很难乞到饭食。佛告诉阿难:“你告令国中的比丘们全部到讲堂来集合。”阿难说:“遵命!”就承佛教旨,传达命令,让远近的比丘们都来讲堂集合。

当时,国内大众都集中起来,阿难向佛说:“大众已经集合,世尊可以说法了。”于是,世尊就从座位起身,来到讲堂,在法座上安坐,告诉比丘们:“这个国家闹饥荒,乞食都很困难,你们应当各自分成几部分去毗舍离和越祇国,哪里有相识的就去哪里安居,饮食不会短缺。我独自和阿难在这里安居。为什么呢?恐怕食物会有所贫乏。”诸比丘们受佛教令后立即出发,前往各自之处,只有佛和阿难留了下来。

在后来的夏安居中,佛陀身体生病,全身都痛,独自心想:“我现在生病,全身非常痛,但弟子们都不在,如果取涅槃就不太合适,现在应当精勤以自己的力量留住寿命。”

那时,世尊从静室出来,坐在清凉处。阿难见后马上过去,对佛说:“现在看世尊的容颜,病情好像加重了,身体更加虚弱。”阿难又说:“世尊生病,我心里很惊慌、忧闷、迷糊,搞不清东南西北,只是气还没断,还有少许的醒觉。我暗想:‘如来还没有灭度,世间眼还没有息灭,大法还没有丧失,为什么今天对众弟子没有教令呢?’”

佛对阿难说:“众僧对我有什么需求吗?如果有人自己说:‘我掌管众僧,我摄持众僧’,此人对于大众应当有所教令,而如来不说:‘我掌管众僧,我摄持众僧’,哪里会对大众有所教令呢?阿难!我所说的法里里外外都已完毕,终究不会自诩通达一切所见。我老了,已经八十高龄,就像老破车,方便修一修还能行一段路,我的身体也是如此,以方便力还能稍微延长寿命,以自力精进忍受这疼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这时我的身体安稳,没有恼患。所以,阿难!要自炽燃,炽燃于法,不要他炽燃;要自归依,归依于法,不要他归依。什么是自炽然、炽然于法、不要他炽然,以及应如何自归依、归依于法、不要他归依呢?阿难!比丘应当精勤不懈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忆念不忘,除去世间的贪忧;要观外在的身、观内外的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去世间的贪忧。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的观修也是如此。这就是自炽然,炽然于法,勿他炽然;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佛告诉阿难:“我灭度后,能修行此法者就是我弟子中真正的第一学者。”

佛告诉阿难:“我们一起去遮婆罗塔。”阿难回答:“遵命!”如来就起身,著衣持钵,来到一棵树下,告诉阿难:“铺坐具,我的背很痛,想在这里待会。”阿难回答:“遵命!”随即为佛铺设坐具。

如来坐下后,阿难铺一小座在佛前坐。佛对阿难说:“如果有人修四神足,多作修习,常念不忘,就会随他心中所欲,能够在一劫以上安住。阿难!佛的四神足修习充足,专念不忘,随自己心中所欲,如来能够安住一劫或一劫以上,为世间除去黑暗,给予诸多饶益,使人天得到大安。”

当时,阿难默然不答,世尊再三说,他也是默然不应对。阿难被魔蒙蔽,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佛三次示意,他也不知道请佛住世。

佛陀对阿难说:“是时候了。”阿难承佛意旨,就从座位起身,礼拜佛陀,随后离开,在离佛不远的一棵树下静心思惟。

不久,魔王波旬来跟佛说:“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了,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快速趣入涅槃。”

佛告诉波旬:“停住!停住!我自己知道时候。如来现在还不取涅槃,要等我的比丘们集合,又能自调伏,勇悍无怯弱,到达安稳处,得到自己的利益,成为人中导师,演布经教,开显诸法的句义;如果有不同的论调,能够以正法来降伏;又能以神变为自身而作证,这些弟子们都还没有集会。再者,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是如此,还没有来集会。现在要广作梵行,演布觉悟之意,使诸人天都能现见神变。”

当时,魔波旬又对佛说:“佛从前在尼连禅河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最初成正觉,我当时来世尊这里,劝请如来可以般涅槃:‘现在是时候,应当快速入灭。’当时,如来就回答我说:‘停住!停住!波旬!我自知时候,如来现在不取涅槃,要我的弟子们集会,乃至天人们见到神通变化才取涅槃。’现在佛的弟子们已然集合,乃至天人们也见到了佛的神通变化。现在是时候了,为什么不灭度?”

佛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己知道时候,不会久住,过后三个月在本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间会取灭度。”当时魔就想:“佛不会说假话,一定会灭度的。”于是,他欢喜踊跃,忽然隐去。

魔离开不久,佛就在遮婆罗塔,于定意三昧中舍命住寿。这时,大地剧烈震动,全国人民无不惊怖,汗毛竖起,佛陀放大光明彻照到无边际的区域,幽冥之处无不蒙此光明而彼此相见。当时,世尊以偈颂说:“有无二行中,吾今舍有为;内专三昧定,如鸟出于卵。”(在有为、无为二行中,我现在舍弃有为;内心专注在三昧定中,就像鸟出了蛋壳一样。)

那时,贤者阿难心惊毛竖,快速来到佛这里,头面礼足,退立在一边,对佛说:“奇怪!世尊!什么因缘使得大地这样震动?”佛告诉阿难:“凡是世间大地震动,不出八种因缘。哪八种呢?大地在水上,水停在风上,风住在空中,空中大风有时刮起,就有大水扰动,大水扰动地就震动,这是其一。再者,如果有得道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地性少,想要自己测试力量,就会普地震动,这是其二。如果有菩萨最初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心不乱,大地为此剧烈震动,这是三。菩萨才出母胎,从右胁诞生,专念不乱,大地普遍震动,这是四。菩萨初成无上正觉,就在此时,大地剧烈震动,这是五。佛最初成道转无上法轮,这是魔、与魔同类者、天、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所不能转,因而普地震动,这是六。佛的教化事业即将完毕,专念不乱,快要舍弃性命时,大地普皆震动,这是七。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时,大地剧烈震动,这是八。以此八种因缘会使大地剧烈震动。”

世尊对阿难说:“我们一起去香塔,在树下敷座而坐。”佛又对阿难说:“香塔附近现在有的诸比丘们,叫他们都集会在讲堂里。”阿难受教,宣令大家到讲堂集会。阿难对佛说:“大众已经集合,愿佛陀说法。”

于是,世尊前往讲堂,在法座上端坐,对比丘们说:“你们要知道,我以此法自身作证而成就最正觉,也就是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你们应当在此法中彼此和合敬顺,不要徒生诤论。同在一个本师处受法,就如同水乳相融,在我法中应当精勤受学,共同精进,共同安乐。比丘要知道,我对于此法自身作证,而且演布教法,所谓契经、重颂等十二部经,你们应善自受持,对此经义衡量思维,随自身的情况而修行。为什么呢?如来将不久于人世,过三个月以后就要趣入涅槃。”

诸比丘们听到这些话都非常惊愕,他们心识迷闷、昏厥,扑身在地,放声大呼道:“何等快速!佛陀要取涅槃,何等悲痛!世间眼息灭,我们将会陷入长久的衰损。”又有比丘悲伤哭泣,捶胸顿足,宛转号哭,无法抑制,就像被斩断的蛇在地上来回打滚,惶惶不安,不知以后该尊奉谁。

佛对比丘们说:“你们安下心来,不要悲伤。天地人物没有生而不终的,要使有为法不变易,这终究做不到。我先前也说过,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体不是自己所主宰,性命不会久存。”当时,世尊以偈颂说道:“我今自在,到安稳处;和合大众,为说此义。吾年老矣,余命无几;所作已办,今当舍寿。(我已经自在到达涅槃安稳之处,如今集合大众也是要宣说此义。我年事已高,剩下的寿命没有多少,我该做的已经做了,现在即将舍寿而趣入寂灭。)念无放逸,比丘戒具;自摄定意,守护其心。若于我法,无放逸者;能灭苦本,尽生老死。”(你们要念念住在法中不放逸,真正具足比丘戒,要自己摄心安住在定中,守护内心。如果在我的法中不放逸,就能灭除苦的根本,穷尽生死之流。)

又对比丘们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什么呢?天魔波旬不久前劝请我说:‘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是时候了,应当快速灭度。’我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知时候。应当要我的比丘众集会,乃至诸天普见神变。’波旬又说:‘佛往昔在尼连禅河水边尼拘陀树下初成佛道,我当时启白佛:佛心无欲,可以入涅槃了,现在正是时候,应该速入涅槃。那时如来就回答我:停住!停住!波旬,我自知时候,如来现在不取灭度,应当我的弟子众聚会,乃至天人们见到神变,再取灭度。如今,如来的弟子们已经集会,乃至天人也见到了神变,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可以灭度了。’我说:‘停住!停住!波旬,佛自知时候,不会久住,过三个月后就会入涅槃。’当时,魔王心想:‘佛不会诳语,不久一定会灭度。’魔王欢喜踊跃,忽然不现。魔离开后不久,我就在遮波罗塔定意三昧中舍命住寿。当时地大震动,天人惊怖,汗毛竖起,佛陀放大光明,彻照无边际的世界,幽冥之处都以此而明朗,能够彼此见到对方。我当时宣说偈颂:‘有无二行中,吾今舍有为,内专三昧定,如鸟出于卵。’”

于是,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长跪合掌对佛说:“唯愿世尊留住一劫,不要取灭度,慈愍众生,饶益人天。”

当时,世尊默然不答。阿难如此三次请佛住世,佛对阿难说:“你相信如来的正觉道吗?”阿难回答:“是的,真实地相信!”佛说:“如果你相信,为什么三次来触扰我呢?你亲自从佛这里闻法、受法:诸有能修四神足,多多修习,常念不忘的话,能够随心所欲,可以住世一劫乃至一劫有余。佛四神足已多修习,专念不忘,能够随心所欲住世一劫乃至一劫以上,为世间除去愚暗,多作饶益,使人天获得大安。你当时为什么不殷重劝请,愿佛不灭度呢?两次听到不劝请还可以原谅,乃至三次闻到还不劝请留住一劫或一劫有余,为世间除冥暗、多作饶益,使天人获安,你现在才说,不是太愚痴了吗?我三次显示,你三次默然,你在那时为什么不回答我‘如来可以安住一劫,一劫有余,为世间除冥暗,多作饶益’呢?停住!停住!阿难!我已经舍弃性命,就像东西已经丢弃或吐出,要使如来自己违背诺言,无有是处。比如,豪富长者把食物吐在地上,难道还肯收回来吗?”

阿难回答:“不也。”

“如来也是如此,已舍已吐,哪里还会自己食言呢?”

佛告诉阿难随从自己一起去庵婆罗村,于是(阿难)收拾衣钵,与大众们侍从世尊,途经跋祇到达庵婆罗村,在一座山林中安住。那时,世尊给大众宣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清净,得平等解脱,穷尽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在得解脱后生起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当时,世尊在庵婆罗村随宜居住。佛对阿难说:“你们都准备一下,我们要去瞻婆村、揵荼村、婆梨婆村以及往诣负弥城。”大家都说:“遵命!”于是收拾衣钵,一起随世尊途经跋祇,渐渐到达其他城市,在负弥城北止宿于尸舍婆林。

世尊在负弥城随宜居住后,告诉阿难一起去波婆城。阿难说:“遵命!”于是收拾好衣钵,和大众侍从世尊,路经末罗来到波婆城阇头园中。那时,有个工匠的儿子名叫“周那”,听说佛从末罗来到此城,就自己严整衣服,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那时,世尊渐次给周那说法教化,周那闻佛说法,生起信心与欢喜,就请世尊第二天到自己家来应供。佛陀默然受请。周那知道佛已许可,就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去。不久在当夜备好饭食,第二天时辰一到,只等佛陀应供。

当时,世尊披法衣,持钵盂,为大众所围绕,来到周那的舍宅,在座上安坐。周那很快摆设饮食供养佛和僧众,另外煮了世上的奇珍之物——栴檀树耳来单独供奉世尊。佛告诉周那:“你不要把此树耳给比丘们。”周那受教,不敢供养。当时,众中有位长老比丘,晚年出家,在座上用其他器皿取受。

那时,周那见大众饮食完毕,就撤掉钵器,等大众漱口完毕,就在佛前以偈问道:“敢问大圣智,正觉二足尊,善御上调伏,世有几沙门?(请问大圣智、具正觉两足尊、善御上调伏,世上有几种沙门呢?)”当时,世尊以偈回答:“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依照你所问,沙门总共有四种,志趣各不相同,你应当好自辨别。)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也就是行道殊胜沙门、善说道义沙门、依道生活沙门、为道作秽沙门。)何谓道殊胜,善说于道义,依道而生活,有为道作秽?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什么是行道殊胜、善说道义、依道生活、为道作秽四种沙门呢?能度过恩爱之芒刺,入于涅槃,无有疑惑,超越人天世间之道,这种沙门称为“行道殊胜沙门”。)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能解得第一义谛,宣说道法的涵义清净而无有垢秽,其心仁慈,能决断众疑,叫做“善说道义沙门”。)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善于开演法句,依道而存活,却只能遥遥期盼无垢涅槃处,这叫“依道生活沙门”。)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内在怀有奸邪之心,外在显现好像很清白,其实内心虚假、欺诳、不诚实,这就是“污道沙门”。)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什么叫善恶俱存呢?也就是净和不净夹杂,外在显现好像特别有修行、有证德,实际上烦恼深重、内在污秽不堪,这就如同铜用金粉涂抹一般,表里不一。俗人被假象迷惑,见到他还以为是圣智弟子。其实,并非所有沙门都是如此,我们不要因此对沙门失去清净信心。)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勿视外容貌,卒见便亲敬;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有人摄持大众,似乎特别有德行的样子,实际是内浊外清,在别人面前隐藏奸邪的表现,伪装得非常如法,但内在心怀放荡。不要看他外在的容颜,不要在仓促见面后就急于亲近、恭敬,虚假者总是在大众面前隐蔽奸邪的情况,实际内心怀着放荡。)”

那时,周那取了一个小座在佛前坐下。佛陀渐次为他说法、示教利喜后,由大众围绕、随侍而返回住处。中途大家在一棵树下休息,佛告诉阿难说:“我现在背痛,你可以敷座。”阿难回答:“遵命!”随即为佛敷座,请世尊休息。之后,阿难又敷一小座在佛前坐。

佛对阿难问道:“刚才周那没有悔恨心吧?假使有此心,是由什么产生的呢?”阿难回答说:“周那供养没有福德。什么原因呢?如来最后在他家应供后就取涅槃。”佛告诉阿难:“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现在周那得到大利益,得长寿,得相好,得势力,得善名,生时拥有大量财富,死后能生天界,一切所欲自然享用。什么缘故呢?佛初成道时供养饮食者,以及佛临灭度时供养饮食者,这二者功德同等无异。你现在可以去跟周那说:‘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亲自领受佛语,周那供佛饮食,现在得大利益、得大果报了。’”

于是,阿难承佛教旨,就去周那家告诉他说:“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从佛那里受教,周那设食供养,现在得大利益、得大果报了。为什么呢?佛初成道供养饭食和佛临灭度供养饭食,二者的功德同等无异。”

周那在舍宅供养佛饮食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如来患病很严重,快要命终了。吃栴檀树耳加重了病情,佛抱病上路,逐渐走向拘夷城。

那时,世尊从座位起身,稍稍往前走一段路,来到一棵树下,又对阿难说:“我的背痛得厉害,你可以敷座。”阿难说:“遵命!”马上敷好座,请如来休息。阿难礼佛足后,在一面坐。

当时,有位阿罗汉的弟子名叫“福贵”,正从拘夷那竭城往波婆城来,中途见到佛在一棵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安定,得到无上调伏、第一寂灭,犹如大龙,又如澄清之水,清洁无秽。他见后特别欢喜,生起善心,就到佛面前,头面礼足,在一面端坐,对佛说:“世尊!出家人在清净处乐慕闲居,很是奇特!有五百辆车在身边经过都听不到。有一次,我师父在拘夷那竭城、波婆城二城中间的路旁树下静默安坐,当时有五百辆车子从旁边飞驰而过,车声轰轰隆隆,但他却没听到。有人来问我师父:‘刚才车队经过,见到了吗?’我师父说:‘没见到。’又问:‘听到了吗?’回答:‘没听到。’又问:‘你在这里还是在别处?’回答:‘就在这里。’又问:‘你是醒觉的吗?’回答:‘是醒觉的。’又问:‘你到底是醒还是睡?’回答:‘没有睡。’那个人默自心想:‘真是稀有,出家人如此专精,车声隆隆都还没听到。’就对我师父说:‘刚才有五百辆车从道边过,车声轰轰隆隆,响声很大,你尚且没听到,又怎么可能听到其他小的声音呢?’由此生起信心,给我师父作礼,欢喜而去。”

佛告诉福贵:“我现在问你,你随意而答。醒觉时听不到车队震动和醒觉时听不到雷声震动天地,哪个更难呢?”福贵回答说:“千万辆车子的声音哪里比得上雷电之声?没听到车声还不算难,醒觉而听不到惊雷震动天地才确实难!”

佛告诉福贵:“有一次我游行阿越村,住在一个草庐里。那时有异常的云暴刮起,雷电霹雳,击杀了四头公牛和农夫兄弟两人,人群都集中起来。当时,我走出草庐,漫步经行,大众中有一人来到我面前,头面礼足后跟随我经行。我知而故问:‘大家聚在那里有什么事情?’那人就问:‘佛刚才在哪里?是醒着还是在睡?’我说:‘就在这里,没有睡。’那人也是惊叹稀有:雷电霹雳声惊动天地,居然还有像佛这样寂然入定、醒而不闻的人。于是对佛说:‘刚才有可怕的云暴刮起,雷电霹雳,击杀四头公牛和农夫兄弟两人,大众集聚围观,是这件事情。’当时,那人对我心生喜悦,便得到法喜,作礼而去。”

当时,福贵披着两张黄迭(“迭”即帛迭,用棉纱织成的布),价值百千,就从座位起身,长跪合掌对佛说:“现在以此帛迭供养世尊,希望世尊垂慈纳受。”佛告诉福贵:“你以一迭供养我,一迭给阿难。”这时,福贵按佛的教令,一迭奉如来,一迭施阿难。佛陀怜愍他的缘故当即纳受。福贵随即顶礼佛足,在一面安坐,佛渐次给他说法,讲施论、戒论、升天论,欲是大患,不清净、污秽,生到上界也会下堕,三界都是有漏、有障碍的,只有出离世间才最为超胜。

当时,佛知道福贵内心欢喜柔软,烦恼薄弱,容易教化,就以诸佛常规的法则,为福贵讲说苦圣谛以及苦集、苦灭、灭苦之道这四种圣谛法。福贵信心清净,如同洁白的布容易染色一般,在座上就远尘离垢,生起现见诸法的法眼,他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随后向佛启白说:“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如来听许我在正法中作优婆塞,从今以后,尽这一生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唯愿世尊听许我在正法中作优婆塞。”

福贵又对佛说:“世尊!如果经过波婆城,唯愿屈驾到贫舍中。原因是,我想穷尽家中所有饮食、卧具、衣服、汤药奉献世尊,世尊能接受供养,我全家都能得平安。”

佛说:“你说得很好!”

当时,世尊给福贵说法,示教利喜。之后,福贵从座起身,头面礼足后欢喜而去。离开不久,阿难马上以黄迭奉上世尊,世尊哀愍,当即接受后披在身上。那时,世尊容颜从容,威光炽盛,诸根清净,面色和悦。阿难见后默自心想:“自从我侍奉佛二十五年以来,从未见过佛陀像今天这样容色光泽、明亮。”于是从座起身,右膝著地,双手合掌启白佛说:“我侍奉佛二十五年,从未见到如来光色如今,不知是何因缘?愿闻其中含义!”

佛对阿难说:“有两种因缘使如来光色超乎寻常:一、如来初成道,成无上正等觉时;二、如来临欲涅槃,要舍寿命而般涅槃时。阿难!以这两种因缘光色超常。”

佛吩咐阿难:“我渴了,想喝水,你取水来。”阿难启白说:“刚才有五百辆车在上游经过,水浊不清,可以洗脚,但是不能喝。”佛三次敕令:“阿难!你取水过来。”阿难说:“离这里不远有拘孙河,河水清冷可饮,亦可澡浴。”当时,有鬼神住在雪山,诚信佛法,就以钵器盛满八种净水,供养世尊。佛哀愍彼等的缘故,立即接受了。

那时,世尊去往拘孙河,饮用并澡浴后,和大众离去。中途在一棵树下休息,对周那说:“你取僧伽梨 叠四层铺上,我背痛,想暂时在这里休息。”周那受教,敷设完毕,佛坐在上面。周那顶礼后在一面端坐,请白佛说:“我想入涅槃!我想入涅槃!”佛对他说:“你应当把握时机。”于是,周那就在佛前趣入涅槃。佛当时说:“周那在前面坐,启白佛想入涅槃,到达那无障无碍的寂静处。最胜的如来对他说:‘你所作已办,现在应该知道时辰。’见佛听许后,周那倍加精勤,无余灭除了诸有漏法,犹如灯尽火灭一样。”

那时,阿难从座位起身,上前启白如来说:“佛灭度后,安葬的方式如何?”佛告诉阿难:“你不用说了,想想你该做的事情,诸清信士们会乐意去做。”当时,阿难再三启白:“佛灭度后,葬法如何?”佛说:“应当知道是按照转轮圣王的安葬方式……”

之后,世尊告诉阿难:“我们一起去拘尸城的末罗双树间。”阿难回答:“遵命!”于是和大众围绕世尊走在路上。

有一位梵志从拘尸城去往波婆城,途中远远见到世尊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安定,他非常欢喜,善心自然生起,于是前往世尊这里,问讯后在一面站立,启白佛说:“我住的村落离此不远,希望世尊到我那里住一宿,用过早餐后再去城里。”佛说:“停住!停住!你现在这样说就已经供养我了。”当时,梵志再三祈请,佛还是像前面一样回答,又告诉梵志:“阿难在后面,你可以跟他说明意思。”梵志听后就到阿难面前,问讯后在一面站立,对阿难说:“我住的村落离此不远,想请世尊屈驾到我那里住一晚,清晨吃饭后再去城里。”阿难说:“停住!停住!梵志!你现在已经作了供养。”梵志殷勤地再三祈请,阿难回答说:“天气这么酷热,村庄又离得很远,世尊也很疲惫,不能再劳累了。”

世尊观察此义后,宣说偈颂:“净眼前进路,疲极向双树;梵志遥见佛,速诣而稽首,我村今在近,哀愍留一宿,清旦设微供,然后向彼城。梵志我身倦,道远不能过;监藏者在后,汝可住语意。承佛教旨已,即诣阿难所:唯愿至我村,清旦食已去。阿难曰止止,时热不相赴。三请不遂愿,忧恼不悦乐。咄此有为法,流迁不常住;今于双树间,灭我无漏身。佛辟支声闻,一切皆归灭;无常无选择,如火焚山林。(佛在去往双树林的路上很疲劳,梵志在远处见到佛后,快速过来顶礼请求:我住的村子就在附近,愿佛哀愍留住一宿,明天清早我布设微薄供养,然后世尊再去城里。梵志!到你村子的道路遥远,我身体疲倦,不能过去了,我的侍者在后面,你可以跟他讲。领受佛的教旨后,梵志到阿难处请求说:唯愿到我村中住一晚,清早吃饭后再走。阿难说:天气很热,不能去了。三次请求也没能满愿,梵志心里不悦意。哀哉!有为法迁流而不能常住,我现在就要去双树间,灭度我无漏的色身了。佛、辟支佛、声闻一切都会归于磨灭,无常是无选择的,如同烈火焚烧山林,摧毁万物。)”

当时,世尊进入拘尸城,去往本生处末罗双林间,告诉阿难说:“你为如来在双树间敷设床座,使如来头向北方,面向西方。何以故呢?我的佛法流布开来,将会久住北方。”阿难说:“遵命!”于是敷座,使佛头向北。世尊亲自把僧伽梨折成四层,右胁而卧如狮子王,双脚重叠而卧。

那时,双树林间所有深信佛陀的鬼神都以非时花散在地上。世尊告诉阿难:“此双树神以非时花供养我,这不是供养如来。”阿难请问:“怎么才叫供养如来呢?”佛对阿难说:“人能受持圣法、行持圣法,这就叫做供养如来。佛观察此义又说偈宣演:“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树神心清净,以花散佛上。阿难白佛言: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佛在双林间偃卧,其心不乱,树神心地清净,以花散在佛身上。阿难问佛:怎么才叫供养呢?佛说:受法并能行持,这觉悟之花才是真正的供养。即使是用车轮般巨大的紫金花散在佛身上也算不上真实供养,能受行蕴界处无我的法才是第一供养。)”

当时,梵摩那在佛前拿着扇子给佛扇风,佛说:“你退下吧,不要在我面前。”那时,阿难暗自心想:“这位梵摩那常常在佛身边供给所须,尊敬如来,视无厌足。现在最后应当瞻视时却让他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阿难整理衣服,向前启白佛说:“这位梵摩那常常在佛左右供给所须,他应当是尊敬如来,视无厌足。现在最后须要瞻视时却让他退下,是什么原因呢?”

佛告诉阿难:“拘尸那城外有十二由旬,都是诸大神天所住之处,没有空缺的地方。这些诸大神都嫌这位比丘在佛前站立:‘现在佛陀即将最终灭度,我们这些神希望能奉觐一次佛陀,而这位比丘有大威德,光明映蔽,使我们不能亲近、礼拜、供养。’阿难!我以此原因让他暂且退下。”阿难对佛说:“这位尊比丘原先积过什么功德,修过什么善业,现在能有如此殊胜的威德?”佛对阿难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名叫‘毗婆尸’,当时这位比丘以欢喜心,手拿草炬照明彼佛之塔,以此因缘,使他如今的威光能向上彻照二十八天,诸天的神光都比不上。”

那时,阿难就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对佛启白:“请不要在这鄙陋的小城、荒废的土地上取涅槃。为什么呢?还有大国家——瞻婆大国、毗舍离国、王舍城、婆祇国、舍卫国、迦毗罗卫国、波罗奈国,这些国家人民众多,都信乐佛法,一定能在佛灭度后恭敬供养佛的舍利。”

佛说:“停住!停住!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这片土地是鄙陋的。为什么呢?……我自己忆念,曾经在这里六次做转轮圣王,最终都在此处安葬。现在我成就无上正觉,又要舍弃性命,葬身于此。从今以后生死永绝,没有一方土是安葬我身之处,这是最后边际,以后不会再受后有了。”

当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生之处娑罗园中的双树之间行将涅槃,告诉阿难说:“你进拘尸那竭城,跟力士们说:‘贤者们!如来夜半在娑罗园双树间将入涅槃,你们若有疑惑就可以去询问,领受教诫,要知道时机,不要过后后悔。’”

阿难受佛教令后,从座起身,礼佛而去。和一位比丘流着泪走进拘尸城,见到五百力士以一些因缘聚在一起。当时,诸力士们见阿难来,就起身作礼,在一面站立,对阿难说:“不知尊者现在这么晚还进城来,想做什么呢?”阿难流着泪说:“我想饶益你们,所以来告诉一声。要知道,如来夜半就要入涅槃,你们现在可以去询问所疑,当面领受教诫,要知道时间,不要后悔。”

诸力士们听到这些话后都放声悲哭,宛转扑地,昏厥后又苏醒过来,如同大树的根被拔出、枝条被摧折般。他们共同大声地说:“佛取灭度,怎么这么快!佛取灭度,怎么这么快!众生将长久衰损,世间眼目将灭。”这时,阿难安慰诸力士们说:“停住!停住!不要悲伤!天地万物没有生而不灭的,要使有为法常存,这根本无有是处。佛不是说过吗?合会必有离,有生必有尽。”当时,诸力士们彼此说道:“我们回去带上眷属们,拿着五百张白迭一起去双树间。”

那时,诸力士们各自回家后,带着家属,拿着白迭,出了拘尸城,前往双树间,来到阿难这里。阿难远远见到,暗自心想:“来这么多人,如果一个一个见佛,恐怕没办法见完,佛就要先行灭度。我现在应该在前夜让他们同时见佛。”于是带着五百力士和眷属们来到世尊处,头面礼足,在一面站立,阿难向前请白佛说:“这些力士和他们的眷属们来问讯世尊起居安否。”佛对他们说:“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了,应当让你们寿命延长,无病无痛。”阿难就带着这些力士们和家属面见世尊。诸力士们头面礼足,在一面安坐。世尊给他们讲说无常,示教利喜。当时,诸力士们闻法欢喜,就以五百张迭供养世尊,佛都接受下来。随后,诸力士们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去。

当时,拘尸城内有个梵志叫做“须跋”,已经120岁,年长而有智慧,听说沙门瞿昙当晚在双林间将取涅槃,自己心想:“我对法有疑惑,只有瞿昙能为我开解,现在我要及时前去。”就在当夜出拘尸城,前往双林间,到阿难处问讯后站在一边,启白阿难:“我听说瞿昙沙门今夜要取灭度,所以特意来这里,想见一次。我在法上有疑惑,愿见瞿昙,来解决我的疑惑,还有闲暇能相见吗?”阿难回答:“停住!停住!须跋!佛身有病,不能再扰动佛了。”须跋坚决请求,再三说:“我听说如来很久才出世一次,就像优昙花万年开放一次,所以我来求见,想决除疑惑,还有闲暇能暂时见见吗?”阿难仍然回答:“佛身有病,不要搅扰佛了。”

当时,佛告诉阿难:“你不要遮挡!让他过来,在这里决除他的疑惑,不要搅乱,假使听到我的法,他一定能开解的。”阿难就告诉须跋:“你想见佛,应当知道时间。”须跋就进来,问讯后在一面端坐,对佛说:“我对法有疑,佛还有时间为我决疑吗?”佛说:“随便问吧。”须跋就问:“有很多佛法之外的人自称大师,像不兰迦叶等,这些大师们各有不同的法,瞿昙沙门对这些都了解吗?还是不能全部了解?”

佛说:“停住!停住!这还用说吗?我都知道的。现在给你说深妙法,谛听!谛听!好好地思维忆念。”

须跋接受教诲,佛就告诉他:“如果在诸法中没有八圣道,那就没有第一沙门果,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的缘故,就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现在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没有沙门果。”

当时,世尊为须跋宣说偈颂:“我年二十九,出家求善道,须跋我成佛,今已五十年。戒定智慧行,独处而思维,今说法之要,此外无沙门。(我二十九岁出家求道,须跋!我成佛已经五十年了。我住在戒定智慧之行中,独处而思维,现在宣说妙法的心要,在这之外是没有沙门果的。)”佛告诉须跋:“如果诸比丘们都能自摄其心,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

那时,须跋对阿难说:“凡有依从沙门瞿昙已行梵行、今行梵行、当行梵行者都是得大利益。阿难!你在如来处修行梵行,也得大利益。我得以面见如来请问所疑,也得到大利益。现在如来是以记莂弟子的方式而记莂我了。”须跋当夜就在如来处出家受戒,净修梵行,在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得如实智,再不受后有。那天夜晚很快就成就阿罗汉果。这是如来最后的弟子,他先取涅槃,而佛后取涅槃。

那时,阿难在佛后面站立,抚着床悲泣不能克制,唏嘘感叹地说:“如来灭度,何等快速!世尊灭度,何等速疾!大法沦没,何等疾速!众生将长久衰损,世间眼将要隐没。什么缘故呢?我蒙佛恩德,得以居在学地,但所修的行业还没成就,而佛就要灭度了。”

那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比丘现在在哪里?”当时,诸比丘们对佛说:“阿难比丘现在在佛身后不能抑制地抚床悲泣,他唏嘘感叹地说:‘如来灭度,何等快速!世尊灭度,何等速疾!大法沦没,何其疾速!众生长衰,世间眼灭。何以故?我蒙佛恩德,能处在学地,但我的行业还没成就,而佛就要灭度了。”

佛告诉阿难:“停住!停住!不要忧伤,不要悲泣,你自从侍奉我的生活起居以来,身体的行为有慈,你没有二心,而且有无量的慈;你的言行和意行也都有慈,心没有两样,而且是无尽的慈悲。阿难!你供养我的功德很大,供养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都比不上。你只要精进,不久就会成道。”

那时,阿难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对佛说:“世尊!现在四方沙门耆旧多智、明解经律、德行清高者前来拜见世尊,我因而得以礼敬、亲近、问讯。佛灭度后他们不再来,没有了瞻礼之处,我该怎么办?”

佛说:“你不要担忧,诸族姓子常常有四种念,哪四种呢?一、忆念佛的生处,欢喜愿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忆念佛最初成道之处,欢喜愿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忆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忆念佛入涅槃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涅槃后,族姓男女会想:佛诞生之日有如此功德,佛得道时有如此神力,佛转法轮时如是度人,佛临涅槃时遗下如是教法。他们各自会前往彼处,游行礼敬诸塔寺,死后也都将升天,除了那些得道者。”

佛告诉诸比丘们:“你们如果对佛、法、僧有疑惑,对道有疑惑,要快速咨问,应当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趁我现在还在,可以给你们讲。”当时诸比丘们默然无语。

佛又说:“你们如果对佛、法、僧有疑惑,对道有疑惑,应当快速咨问,应当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趁我现在还在,可以给你们讲。”诸比丘们再次默然。

佛又说:“你们如果自己惭愧,不敢询问,那应该让其他相识者快点来咨问,要知道时间,不要过后后悔。”诸比丘们还是默然。阿难对佛说:“我相信大众都有清净信心,没有一个比丘怀疑佛、法、僧,怀疑道。”

佛告诉阿难:“我也知道现在大众中最小的比丘也都已见道,不会趣向恶道,最多七返人天就能穷尽苦边。”当时,世尊记莂一千两百弟子所得的道果。

世尊披着郁多罗僧 ,伸出金色手臂,告诉比丘们:“你们要观想如来许久才出世一次,就像优昙花很久才出现一次那样。”当时,世尊再次观察此义,宣说偈颂:“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右臂紫金色的佛陀显现在世如同灵瑞之花,佛陀在此世间的去来无常,如今就要入灭,你们切勿放逸。)”又说:“所以,比丘!不要放逸,我是以不放逸的缘故成就正觉,无量众善也是由不放逸而得,一切万物没有常存的,这是如来最后所说。”

于是,世尊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灭想定。

当时,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已经入涅槃了吗?”阿那律说:“还没有,阿难!世尊现在处在灭想定中。我以前亲自在佛边听到,从四禅起才入涅槃。”

这时,世尊从灭想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从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定;从无所有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佛般涅槃。

正在那时,大地极大震动,诸天、世人都极其惊愕、畏怖。所有幽冥处,日月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都蒙大光明,各自能见到对方,互相说道:“那个人生在这里!那个人生在这里!”光明普遍,超过了天光。

那时,忉利天在虚空中,以文陀罗花、青莲花、红莲花、拘摩头花、白莲花纷纷散在如来法体上,散在众会当中。又以天末栴檀散在佛身上,散在大众中。佛灭度后,大梵天王、释提桓因以及诸天诸神等纷纷作颂怀念。

那时,比丘们也作颂道:“是身如泡沫,危脆谁当乐?佛得金刚身,犹为无常坏。诸佛金刚体,皆亦归无常,速灭如少雪,其余复何冀?(这色身如泡沫般危脆,谁还乐著它呢?佛获得金刚身尚且为无常摧坏,诸佛金刚体都要归于无常,就如同少许的雪快速息灭,我们的身体又有什么差别呢?决定会被无常速疾坏灭。)”

附录六

无常力最大

当时,世尊要离开毗舍离城,前往拘尸那竭城圆寂,世尊回头看了一眼毗舍离城,当即说出偈颂:“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现在我看一眼这毗舍离城,往后便不再见到,也不再来这方土地,我将要离别而去。)”当时,毗舍离城的人民听到这一偈颂,都心怀忧愁地跟在世尊后面,他们都流着泪彼此说到:“如来不久就要灭度,世间将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说:“停住!停住!大家不要忧愁。必坏的事物想使它不坏,终究没有这种道理。我先前有四法印的教法,由此已经作证了,现在再给四部大众宣说这四法印的教法。第一、一切行无常;第二、一切行苦;第三、一切行无我;第四、涅槃为灭尽。这就是普能印持一切法的法印。不久如来将取灭度,你们要知道这四法印,并为一切众生宣说它的涵义。”

那时,世尊想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就化出一个大坑,如来带着比丘众在大坑彼岸,国中人民则留在此岸。世尊把自己的钵从空中抛给彼方人民,并告诉他们说:“你们好好供养这个钵,也要供养高才法师,生生世世将获得无量福德。”世尊赐与钵盂后,当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当时,拘尸那竭国有五百多个大力士,他们集中在一起,纷纷谈论:“我们共同做一件奇特之事,使我们死后名声远扬,流芳百世,子孙们都共同传颂:‘往昔拘尸那竭国的大力士们力大无比。’”不久又想:“我们要造什么功德呢?在拘尸那竭国不远处有一块大方石头,长一百二十步,宽六十步,我们应当共同把它竖起。”然而,大力士们穷尽了体力也没能成功竖起,巨石一动不动,何况举起呢?

当时,世尊来到他们这里,问道:“童子们!你们想做什么?”童子们禀白佛说:“我们先前各自谈论,想移动这方大石,使得人们代代传颂我们的美名。但我们施展力量以来,经过七天还是不能移动巨石。”佛告诉童子们:“你们想让如来竖立此石吗?”童子们回答:“正是时候,唯愿世尊安放此石。”

当时,世尊用右手抚摸这块石头,举起来放在左手上,之后抛到空中。巨石径直飞到梵天之上。拘尸那竭的力士们见巨石消失,就对世尊说:“这石头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都见不到了。”世尊告诉说:“这石头现在到梵天上了。”童子们问:“这石头什么时候能落到阎浮提地上呢?”世尊说:“我现在引个譬喻,智者通过譬喻自己就会了解。假使有人到了梵天之上,取此巨石投到阎浮提地面,就要经过十二年才能到达。然而现在以如来的威神所感,这下应该回来了。”如来说完,巨石很快就从梵天返回,空中降下很多各种各样的天花。

当时,那些童子五百多人远远见巨石飞来,都各自奔逃驰散,不敢安住本处,恐怕巨石把自己砸得粉身碎骨。佛告诉童子们:“不要恐惧,如来自己知道时候。”于是,世尊舒展左手远远地接住石头,又放在右手中竖立起来。当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虚空中的那些神妙天人们散着各种莲花。五百童子都赞叹前所未有:“太奇特了!太奇特了!如来的威神实在无与伦比,这块长一百二十步,宽六十步的大石头,世尊一手就能把它安置起来。”

当时,五百童子对佛说:“如来以什么力而能移动此石?是以神足力还是以智慧力来安置此石呢?”佛告诉童子们:“我也不用神足的力量,也不用智慧的力量,现在是用父母生我色身所赋予的力量来安置此石。”

童子们说:“不知如来父母所生色身之力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告诉说:“我现在给你们引用譬喻,智者以譬喻就能了解。童子们要知道,十头骆驼的力量,不如一头凡象的力量;再者,十头骆驼加上一头凡象的力量,不如一头迦罗勒象的力量;再者,十头骆驼加上一头凡象,再加迦罗勒象的力量,不如一头鸠陀延象的力量;十头骆驼、一头凡象等,乃至一头鸠陀延象的力量,不如一头婆摩那象的力量;这些象的力量,不如一头迦泥留象的力量;以上这些象的力量,不如一头优钵象的力量;以上所有象的力量,不如一头钵头摩象的力量;以上所有象的力量,不如一头拘牟陀象的力量;以上这些力量的总和,不如一头分陀利象的力量;以上这些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头香象的力量;以上再合计起来,不如一个摩诃那极的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个那罗延的力量;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个转轮圣王的力量;再加起来比较,不如一个不退转菩萨的力量;再加起来比较,又不如一位补处菩萨的力量;再把这些力量合计起来,又不如一位在菩提树下端坐即将成佛的菩萨的力量;这些再总计起来,不如一位成正等觉的如来父母所生色身赋予的力量。我现在是用父母所生色身的力量安置此石。”

那时,五百童子又启白世尊说:“如来神足力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告诉说:“我有个弟子叫‘目犍连’,在神足中最为第一。有一次,我们共同游行到毗罗若竹园村中。那时,国中闹大饥荒,人民互相吞食,遍地白骨。出家学道之人乞食困难,圣众都饿得消瘦,气力虚弱;而且,村中人民都面呈菜色,找不到滋养身体的食物。大目犍连来到我这里对我说:‘现在毗罗若相当饥馑,无处乞讨,人民都贫困憔悴,没有活路了。我曾亲自从如来处领受这样的言教:现在大地下面有自然地肥,特别香美。希望世尊允许弟子把地肥翻到地上,让当地人民都能受用此美食,并让圣众受用而充实气力。’

我当时对目连说:‘地里有很多蠕动的昆虫,要把它们安置在哪里呢?’目连说:‘我会把一只手化成像地的形状,用另一只手翻转地肥,让蠕动的昆虫各安其所。’我当时又问目连说:‘你有什么本领想翻转大地呢?’目连回答:‘我现在翻转地形,就像力士翻转一片树叶一样轻而易举,毫无疑问能做得到。’我当时又对目连说:‘停住!停住!目连!不必翻这地肥。为什么呢?众生见到这个情形心里会恐惧,吓得连毛发都竖起来,诸佛神寺也会被摧毁。’当时,目连上前对我说:‘唯愿世尊允许圣众到北俱卢洲去乞食。’我对目连说:‘大众当中没有神足的人,要怎么去北洲乞食呢?’目连说:‘那些没有神足的人,我可以把他们都接到北洲去。’我说:‘停住!停住!目连!圣众不必到那里乞食。什么缘故呢?未来时代也会出现这类饥荒,难以乞食,人民营养不良,脸色变差。那时,诸长者婆罗门就会对比丘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去北俱卢洲乞食呢?从前的释迦弟子们有大神足,在饥荒时代都共同去北俱卢洲乞食来存活,现在的释迦弟子们没有神足,也没有具威神的沙门之行。他们会轻视比丘,使长者居士们心怀骄慢而出生无量罪过。目连要知道,以此因缘,诸比丘众不适合全部去北洲乞食(意为对将来的佛法不利。人们将会以有神通为高,如果未来的比丘们没有神通,就会被世人轻视)。’童子们要知道,目连的神足有如此功德。然而,像目连这样有神足力量的人假使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空缺,这一切力量合计起来也比不上如来神足的力量,这些力量的百倍、千倍、乃至数亿万倍也比不上如来的力量,这种差距没办法用譬喻来表示。如来神足的功德是无法测量的。”

童子们又问:“如来智慧力是怎样的呢?”世尊告诉说:“我昔时也有个弟子叫‘舍利弗’,智慧最为第一。譬如,大海深、广各八万四千由句,里面充满海水;海中有须弥山,高出海面八万四千由旬,入水八万四千由旬;而且,阎浮提的地面南北各八万一千由旬,东西各七千由旬。现在就以此作譬喻,假使用四大海里的所有海水作墨汁,用须弥山作树皮,以阎浮提的草木作笔,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民都尽力书写,想写出舍利弗比丘智慧之业的量度,但童子们要知道,即使四大海水的墨汁、无数纸笔都用尽,这些人们也都逐渐命终,却仍然不能写尽舍利弗智慧的量。像这样,童子!舍利弗在我弟子中智慧第一,没有人能超过他。然而,假使智慧像舍利弗比丘这样的人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空缺,这一切合计起来想跟如来的智慧相比,那么他们的百倍、千倍、数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也比不上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智慧力是这样的情况。”

这时,童子们又启白佛说:“还有什么力量超过这种力量吗?”世尊说:“还有力量超出这一切力量之上。什么力量呢?就是所谓的无常力。如来今天夜半就要在双树间被无常力所牵而取灭度了。”当时,诸童子们都共同落泪:“如来取灭度何等快速!世间将丧失眼目。”

附录七

死无可避

话说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处,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一起。

当时,有四位梵志都证得五通,修行善法,他们聚会一处,谈论说:“索命者来的时候不避豪强,我们应当各自隐藏起来,让索命者不知道该到哪里索命。”于是,一个梵志飞在空中,想以此免死,但没能避免,就在空中命终了。第二个梵志潜入大海深处,想以此避免死亡,但也在那里当即命终。第三位梵志想免死而躲入须弥山中,但也在那里死去。第四位梵志藏入大地的金刚际,想要免死,但也在那里命终。

当时,世尊以天眼看到四位梵志个个欲避死亡,但都已经命终,就说出一偈:“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止不受死。”(不是在虚空,不是在海里,不是入于山石中间,同时也没有其他地方能逃脱而避免死亡。)

世尊告诉诸比丘:“比丘们!有四个梵志集合在一起,商量免死的方法,但都各自归于死亡而无法避免。一个人飞在空中,一个人入于海底,一个人入于山腹中,一个人入于地中,都同样死亡。所以,诸比丘!想要免死的人应当思维四法印:一切行无常是初法印,应忆念修行;一切行苦是第二法印,同样应思维;一切法无我是第三法印,应作思维;苦灭尽为涅槃是第四法印,同样应作思维。如是,诸比丘!应当思维这四法印。什么缘故呢?如是思维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愁、苦、恼,这些都是苦的根本。所以,诸比丘!应当寻求方便来成就这四法印。诸比丘!应当这样修学。”

附录八

赎死

有一次,佛住在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波斯匿王命令大臣官员们准备由宝羽庄严的车,想要出舍卫城观地讲堂。就在这时,波斯匿王的母亲过世了。太后已经非常老,接近一百岁了。国王很爱敬母亲,从没离开过眼前。那时,波斯匿王身边有个大臣名叫“不奢蜜”,他高才盖世,为世人所敬重。他想:“波斯匿王的母亲接近一百岁,今天命终,国王如果知道这个消息会非常悲伤地不吃不喝而得重病。我现在应当设立方便让国王不忧愁,也不让他生病。”

于是,大臣整备了五百头白象、五百匹马、五百名步兵、五百位歌女、五百位老母、五百位婆罗门、五百位沙门、五百件衣裳、五百种珍宝,为亡者做了非常好的大棺材,上面描绘得精妙绝伦,悬挂缯带、幡盖,奏起音乐,具足如是不可计数的装备,才浩浩荡荡出了舍卫城。

那时,波斯匿王有事要回城,远远见到出殡的队伍,就问身边的大臣:“这是什么人?供养如此荣盛。”不奢蜜说:“舍卫城中有个长者的老母今天过世了,这些都是她出丧的资具。”国王又问:“这些象马车乘等用来做什么?”大臣回答:“这五百位老母奉献给阎罗王,用以赎回老夫人的性命。”当时,国王哈哈大笑地说:“真是愚人之举,寿命是保不住的,用什么能赎回?就像有人堕在摩竭鱼口想要求出,这实在太难,同样,到了阎罗王身边还想离开,这是不可能的。”

大臣又说:“这五百位歌女也是用来赎命的。”国王回答:“这也是做不到的。”大臣又说:“如果歌姬们做不到,就用其他人来赎。”国王说:“这也很难做到。”大臣说:“如果这也不能赎命,那就用五百种珍宝来赎。”国王说:“这也难以做到。”大臣说:“假使这也不行,就用五百件好衣裳来赎。”国王说:“这也不行。”大臣说:“如果衣裳不可赎,那就用五百婆罗门的咒术来取回性命。”国王说:“这也做不到。”大臣说:“如果五百位婆罗门也做不到赎命,那就让这些具大辩才的沙门说法辩护来赎回。”国王说:“这也不可能。”大臣说:“如果说法也不可能,那就集合军队跟阎罗王大战一场,来取回性命。”波斯匿王大笑说:“这些都是愚人的办法,落在摩竭鱼口里终究是出不来的。”

当时国王说:“你要知道,生而不死的事会有吗?”大臣说:“肯定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国王说:“的确办不到,诸佛也这样说,有生就必定有死,命是不可能赎回的。”

这时,不奢蜜跪了下来,启白国王说:“所以,大王!您不要忧愁,一切众生都归于死。”当时国王问:“我为什么要忧愁呢?”大臣说:“国王!要知道,您的母亲今天去世了。”波斯匿王听到这话后多次叹息,对大臣说:“善哉!确实就像你所说的。你很知道善巧方便啊!”

附录九

除忧法

那时,波斯匿王回到城中,备办各种香花供养亡母,供养后就回驾到了世尊这里,他头面礼足,在一面安坐。当时世尊问:“大王!为何满身尘土?”国王回答说:“我母亲命终,刚才送到城外,现在来到世尊这里请问缘由。我母在世时持戒精进,常修善法,接近百岁,今日命终,所以我来世尊这里请教。如果我可以用象赎回母亲的命,我就用象去赎;如果用马能赎回性命,我就用马去赎;假使用车乘能赎命,我就用车乘去赎;如果用金银珍宝能赎命,就用金银珍宝来赎;如果用奴婢、仆人、城邦、国界能赎回性命的话,我就用城邦、国界来赎;假使用加尸国界的人民能赎回母亲的命,我就用加尸国的人民来赎回,千万不要让我母亲命终!”

世尊告诉波斯匿王:“大王!不要忧愁,一切众生都趋向死亡,一切变易的法想让它不变易,终究没有这种事。大王要知道,人身这种法就像雪团,必定要坏灭;又像土堆,也一样要坏灭,不能长久保持;又像阳焰、幻化,虚伪不真;又像空拳,只是欺诳小孩,里面没有实物。所以,大王!不要忧愁,不要信任此身。大王要知道,有四大恐怖会到这身上来,无法遮挡,也不能用言语、咒术、药草和官符文书而除去。哪四种呢?一是老,摧坏青春健壮,使人失去容色;二是病,摧毁健康;三是死,败坏命根;四是所谓有常之物都归于无常。大王!这四种法无法遮退,不是力量所能胜伏。大王要知道,这种情形就如同四方有四座大山,从四个方向逼压众生,没有力量能遮退。所以,大王!身体是不坚牢的东西,不可依靠。大王!应当以法来治理国家,不能以非法治国。大王不久也要到达生死边界。大王也要知道,凡是以正法治理国家的人,身坏命终能生善趣天上;如果以非法治国,身坏命终将生在地狱中。所以,大王!要以正法治国,不应以非法。大王!你应当这样来效法。”

当时,波斯匿王对世尊说:“这法叫做什么?应当如何奉行?”世尊告诉说:“此法叫做‘除愁忧之刺’。”大王说:“的确如此,世尊!什么缘故呢?我听闻此法后,所有愁忧的刺现在都除去了。”

丁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

第四、思择世间主而修无常。

以上通过思择圣者涅槃而修无常,认识到圣法界在世间示现的所有化身都是以因缘力显现,在度生缘尽时又归于灭度而无所剩余;之后,反观自身是以劣业为因、被劣缘风所吹、由劣习气结生相续的虚假不净蕴身,相当不自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因缘触发就会死亡,因而产生死时不定的紧迫感。进一步想到:这次得到人身,是一次转瞬即逝的良机,必须把握好用于修道,否则,一旦失去,它便不会再次出现,因为目前的因缘只有一度的使用权,而且极其难得。我们理当劝动三门立即转入善品的修习,无论如何都要在宝贵的光阴里用身口意摄取正法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定要修法,心缘在法上,在法上思维、修习等,以此作为人生观念。

接着,从圣法界的化身,转而观察世间界那些最高的天主、人主们的情形,结果发现每一个都归于死亡,每一个都无法摆脱死亡。思维时,首先要浮现出他们那种非常伟大的形相,以及他们以福业力而感现的圆满威德、财富、权势、眷属、受用以及极长久的寿命等。他们曾经成为闪现在人天上空最伟大的明星、尊主。可是,无论多么了不起的天主、人主,当死亡时,过去所拥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无所余留。由此,促使我们警觉:最高级别的寿命、福德、权势、威德、财富、眷属等,最终都要化为泡影,毫无用处。

之后通过对比,发现自身实在太渺小了。人由于过分执著自我、执著眼前,以非理作意就会出现一种错觉,放大自我所拥有的受用,以为很了不起。譬如,把房子想成无比富丽堂皇的宫殿,认为这一身衣服天下最美,对于高档电器、小车,包括妻子、权势等等,用“我执”把这些涂上一层金黄的色彩,认为高贵不凡,认为拼命营造窝巢般的现世生活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结果始终放不下。

如何才能破除这种常颠倒、乐颠倒呢?要通过强烈的对比在心中显示出巨大的反差。当我们清楚了解到天王、天众的生活,知道他们受用五欲的情景,才会知道人世间的事太没意思。在这种比照下,自身的生活场景、受用状况好像忽然萎缩,显得非常渺小。之后,观念自然会转移,认识到没必要去苦心营造这么一点如水泡般马上会破灭的小事。我为什么不放下今生呢?

譬如,从四天王天向上逐层观察,从《正法念处经》中逐段了解、思维、忆念,一直到对天界的状况非常熟悉,然后再对照自身,马上就能显示出巨大的差别,由此对人世间的窝巢生活现相看轻看淡。再思维:天人的福报那么大,最终都归于破灭;我的福报如此微不足道,决定很快破灭,它一点坚实性也没有。也就是说,视野开阔,心才能看得开、放得下,否则对一点点粗劣受用都执著得厉害。

以上是总的思择世间主而在自身上修无常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跟随引导文来了解其理路、归结点、修习方法,并具体地观察天主、人主等世间主死无常的例子。他们曾经那么辉煌,有浩大的福德、受用,可仍然无法避免后边际的无常相,因此给我们内心带来巨大的震撼。再反观自身的寿量、福德、受用等如此渺小,微不足道,还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呢?

结合具体事例相当重要,否则很难成功。如果能到位地研习《正法念处经》和《阿含经》等,来达成观念上的变化,就会感觉心态与过去完全不同,能真正看清世间事,能放下对现世的耽著。课程虽然不可能一次讲很多,但是,只要讲到《念处经》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后,大家对这些就可以轻车熟路,乃至逐渐凝结成巨大的观念,使出离心坚定地扎根,有见解上能完全断定,之后,生活方式、意乐、行为等将会截然不同。这一点有必要再三强调。

寿命堪能住劫、威德圆满的诸天及仙人们也未脱免死地。

这一句来自晋美朗巴祖师的《法轨》,以寿量和威德两方面来标出诸天和诸仙的伟大。

首先,他们的寿命能长劫安住。其中,要了解“劫”的涵义,这意味着在他们存活期间,人类改朝换代多少次,或者历经多少次沧海桑田。在天人看来,人间的生活朝生暮死,人的生命无异于蜉蝣,地球不过是弹丸之地,人类的生活环境只如同在一个小小的试管里繁衍着诸多细菌。

对于人类而言,那些寿堪住劫的天人们、仙人们,实在太崇高、太伟大、太不得了。人类都向往神仙的日子,以为神仙能长生不死。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们的寿命的确相当长,人间经历无数次变换、更替,天人们却仍然在天堂里享福。

再者,他们的威德相当圆满。“威德”代表由过去极强、极厚、极大的福业力所感,他的身体、眷属、色声香味触等的受用、安定度,以及所拥有的宫殿、园林等,都十分圆满。“威”意为有势力,威严、庄重远远超过下界。譬如,在有威德的人王面前,乞丐会自惭形秽,感觉自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病交加,总之,各方面都很卑微,这就是威德的差距。相比人王,诸天和仙人们不论依报还是正报,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威德,有威伏下界的力量,有福业力所现的雄厚资本。

我们会想:他们那么厉害,应该不会死吧?可实际上,他们没有一个能脱免死地。当有为法的福业力罄尽,这些天人、仙人们,包括最大的天王都没有一刹那自在,不得不从光明的因缘境界里退堕。因为无可遮止的无常力,他们面前重新变为一片暗淡。他们毕竟也是有为法投出的影像,怎么可能长存久住呢?天人、仙人等这些世间尊主也无不处在阎罗王的魔掌中,他们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

为能进一步认识这一点,还要跟随普贤上师的详细引导,落实到观察天界、人界各层面,以及观察从古至今的各个阶段。通过真实、详细、如理地观察,相信我们心中都会达成定解。

如是作为世间之主的梵王、帝释、遍入天、自在天等拥有经劫安住的寿量,拥有高达由旬和俱卢舍的身量,这些连日月都胜伏的诸具威德者,并未解脱死地。

如《法轨》所说,世间主包括天主和人主。天主有大梵天王、帝释天王、遍入天、自在天等。他们拥有多劫或多少万亿年中安住的寿命 ,身量以由旬或俱卢舍来计算(欲界帝释天身量可以用里数来计算) ,而且,身体光明胜过日月等。

从寿、身、光三者就可以看出他们有极大的威德。寿命经劫久住;身量高大,在他们面前,我们比蚂蚁还小;身上的光明超过日月,这种有情的确不得了。怪不得大梵天王以为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感觉世间全是自己所造,他们的确有傲慢的资本。然而他们却不能逃脱死地。

《功德藏》云:梵释自在及轮王,亦不思避死魔术。

如《功德藏》所说:梵王、帝释、自在天、转轮王等具威德的世主,他们从来不思维从死魔手中逃出的方便。

一般世间主都沉浸在世间福乐中,根本不去考虑死亡,感觉死太遥远,感觉目前的生活太美好,有巨大的权势、威德,没有一点疾病等。但是被业绳系缚的标准凡夫,只不过那根业力的导火线很长,正在“嗞嗞嗞”地烧过去,还没烧边际,一旦烧到尽头,他们当即会爆炸、毁亡。所以,再长的寿量、再高大的身体、再显耀的光明,也不能使他们脱出死处。

此外,众多的天人和人中仙人具足五神通,以神变力行于虚空道中,然而终究无力超越死处。《除忧书》云:大仙具五通,乘空极远行,然无力行至,无死之行境。

再者,很多天人以及人中的仙人,具有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种神通,能以神变的力量在虚空的道中行走,但终究走不到无死之处。他们能飞行到千万里之外,而且天眼宽阔,又了知宿命以及别人心中的想法,能听到很微细的声音等,具有巨大的身根功能,然而在死亡面前仍然无法超脱。《除忧书》中也说:大仙具有五种神通,能在虚空中飞行到远方,但是,他们丝毫无法行于无死的行境,死亡到来时仍然无有自在,只能任随善趣的景象顿时息灭,自己落入黑漆漆的地方。

可见,天人的寿量、身相、威德、受用等也只不过是暂时一现的美梦,当福业力穷尽而忽然醒觉时,发现自己已经堕落下界,世间法竟是如此虚假。

在此人间,以威力、财富而巍巍的诸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境中从众敬王王系所出的主宰南瞻部洲的大王,此诸不可思议者曾降诞于世;另有三巴拉王、三十七代旃陀罗王等印度东西两境的大王,权势、威力、财富炽盛,他们很多都出现于世。

接下来降至人间,观察那些世主出世的状况;之后转向西藏,观察历代藏王兴盛的情形(对于汉地学人来说,还应结合汉土各代王朝的情形来观察)。最后归结:这一切盛世帝王的景象,到今天除了口头谈论以外丝毫也不剩。如是思维后反观自身,些许的住宅、受用、眷属、财富等,无论多么高档,跟大级别的帝王相比,也只不过是可怜、渺小、微薄、脆弱的蜂巢生活,怎么可能恒常坚固呢?我们需要对此思维抉择,继而发生坚定的观念。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劫初时光音天天人们下降人间,由于贪吃地味,他们逐渐生起贪心而失去光明,失去在空中飞行的能力。随着烦恼日趋加重,在一方土地上就出现了男女差别,贪欲重的成为女性,贪欲轻的成为男人。之后,彼此交合、建立家庭,有家庭后便开始怀孕、生育,人数逐渐增多,形成了城邦,于是选择人中的大福德者管理大众,便逐渐出现了历代转轮王。那时的轮王们具足七宝、四殊胜 等,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指色声香味触五尘受用)数不胜数。“巍巍”,意为与后代的诸王以及今天的人类相比,诸转轮王犹如群山中的须弥山王一样,非常高大、显赫。他们相继出世,具体如《阿含经》中所描述。

此外,在世间的印度圣境中,从众敬王王系出现了很多主宰南瞻部洲的帝王,他们的福德是我们无法想像或谈论的。之后又有三巴拉王、三十七代旃陀罗王等,这些统治印度东西两境的国王出现在世间,出现在数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或他们王朝的权势、威力、财富等都非常兴盛。

在雪域藏地,自除盖障菩萨化现的涅赤赞普王出世以来,也有所谓的天上七赤、地上六勒、中间八德、各朝五赞、幸福十二代半、极乐五代等相继出兴于世;并且在法王松赞干布年间,上至尼泊尔下及汉地,以变化之军普遍征服;迨至天子赤松德赞时期,摄伏南瞻部洲区域三分之二;法王赤热巴金时期,立铁碑于印度恒河之滨,作为印藏边界,将印度、汉地、格萨、大食等许多国土摄伏后,拥有“新年佳节各国使臣需一日中齐临拉萨城”的权势等。

再观察西藏雪域,以除盖障菩萨化现的涅赤赞普王出世作为开端,几十代的藏王相继出兴于世,即所谓的“天上七赤”等。看吐蕃王朝的世袭历史,所谓赤、勒、德、赞等都是藏王名字中的一个字。比如,“天上七赤”就是涅赤赞普、目赤赞普等,都有个“赤”字;“地上六勒”就是艾雪勒、德雪勒等,都有个“勒”字;“中间八德”就是德初蓝雄等,都有个“德”字;“各朝五赞”也是国王的名字里有个“赞”字,这些国王也曾出现在世间。

此后便是非常尊胜、显赫的三代王朝。在松赞干布期间,对于上到尼泊尔下到汉地的广大地区,都以变化的军队来征服;到了赤松德赞王朝,摄伏了南瞻部洲地方的三分之二;赤热巴金时期,在印度恒河岸边树立铁碑,作为印度和藏地的边界,并摄伏了印度、汉地、格萨、大食等很多国家。每逢新年佳节,这些国家的使臣在一天当中就要到拉萨城集合。他一发出号令,其他国家必然遵从,可见当时藏王的权势、威力之大。诸如此类,都是那些王朝曾经的辉煌历史。

然而,对于现今除了如是谈论之外任何皆无的阶段思维的话,我们现在的住宅以及受用、眷属、权势等,无论算是多么好,和前人比较起来,也只是蜂巢而已,这些法哪里可能有所谓的常与坚呢?如此思维而修习。

“然而”是表示转折。从天主到人主,把世间出现过的最兴盛、最圆满、最大级别的威德、福德例举出来以后,转而想到:到今天为止,他们一个也不剩了,只是我们在口中有所谈论,史书上有所记载,此外,一切都已经不存在。相比他们,我们的住宅、受用、眷属、权势等,无论自己认为有多么高档,多么招人羡慕,世人又是怎样赞叹、评价,但跟天上和人间的帝王相比,这些都是微小而粗劣,无异于蜜蜂的巢穴。

由于过分的我所执以及自我的夸张,会臭美地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富足、美满,简直是世上最好的生活。其实,通过对比才发现太可怜、太微薄,如同蚂蚁窝里的受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如蚂蚁般对少许色声香味触的低级幻影耽著、爱恋不已呢?时时在这上面经营、打扮、装饰,花那么多心思去做一点小事情,太没意思了!无论如何经营,这些都不可能长久住留。在天人长久的寿量中,我们的生命犹如水中浮泡般很快消失,岂能谈得上什么常恒?再者,如浮泡一样经不起微风的触碰,突然间就会破灭,哪里又有什么坚固?

我们身上的一整套组织器官需要不断运行,刹那都停不下来;天人的身体似乎坚不可摧,以他们的福报,身体安祥,眼睛也不需眨动;上界天更是一直住在定境中。我们三天不吃饭就面色暗淡,天人们则在千万年里一直发出胜过日月的威光。他们如此福德巍巍,却仍然没有常和坚,因为世上的法都是危脆、无常、不可依靠的幻化性,而在这些幻化中,我们不过是极其渺小的微生物,又哪里会有常和坚呢?只可能是极其短暂、脆弱。之后自然想到:我在这万劫难逢的人生机遇里,要尽量利用这一世人身修出最大的意义,彻底从轮回苦海中超出,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为能了知三十三天中央之天——善法堂天,天王以及天众福乐的情形,我们可以参考《正法念处经》,结合天王、人王的具体事例(附录一:三十三天善法堂天)来进行对比思维。

思考题

1、 思择世间主而修无常:

(1) 思维的方法是什么?

(2) 由此应当引生何种观念?

(3) 阐述本引导的理路。

2、 详细复述《正法念处经》讲到的三十三天善法堂中天王及天众福乐的情形。一一思维其福乐相,熟悉此天的状况。

对比思维

心要提示:

1、用对比法。

2、口诀:大多胜比微少劣,见现世心为大痴。

3、破除过分夸张的以现世为常、乐的非理作意。

这里讲的窍诀非常灵验,关键就在于缩小我们的幻想空间。非理作意能把很小的事物放得无限大,而且以人的业感,会真的以为现世法非常庞大、非常丰富、非常殊胜。然而在名言中,这种定位只不过是属于高攀、幻想。以此必将发生各种非理追求,而且越来越膨胀,越来越无法止息。

可是,如果以巨大的天界相来作比较,心里对现世法的定位就会顿时缩小,幻想也随之变小,从而认识到自身非常微小、低劣、贫乏、可怜的真实状况。一旦定位目前的显现只是微不足道的泡沫,而且很快破灭,非理作意的气焰才会随之减弱。

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串习,当串习成性时,内在观念会把它定位为微、少、劣;于是,非理作意不再膨胀,这种对治才算成功,现世有意义的观念也被压制下去而抬不起头;如此初步胜伏常、乐的颠倒作意,会使意乐和行为也爬不起来,现世的心态、行为都由此退减,因此,此处的对比思维叫做“退现世心的妙法”。

1、眷属

帝释天王以往昔的大福德力成为天中之主,拥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作为眷属。天女们都非常恭敬,一心向往帝释天王,如同人间一夫一妻的家庭里,女人全心全意地供养、承事丈夫那样忠贞不二。每个天女都是如此,而且彼此之间没有嫉妒。她们不但供养天王,也像对待天王一样供养天后,没有任何嫉妒。这样的眷属其实非常难得。

在我们人间,假使有妻子无条件地忠于丈夫,大家都会觉得这个男人很有福报,但是跟帝释天王相比,这种福报微不足道。尤其当今时代,这种福报已经极其难得。一般的女人经常吃醋,嫉妒心强,即使丈夫跟其他女人多说两句话,她都受不了。更何况由于自私心重,她根本发不起恭敬供养心。

然而,当帝释天王福报享尽,从天中退没以后,一切眷属都仅仅成为谈论对象,曾经的美好完全消失殆尽,无所留存。

即使是千万年中享受福乐,即使他的家庭从始至终都非常稳固、圆满,彼此的关系没有少许破裂,然而,也终究逃不出无常的力量,当福业力穷尽时,这一切显现都归于破灭。

对照自身,我们人间所谓的家庭美满不过如同蜂巢里两只友好的蜜蜂而已,哪里有常有坚呢?稍有一点矛盾、摩擦,马上发生口角,指责对方,或者彼此怨恨、冷战,甚至立即分手。而且非常自私,以贪、嗔、嫉妒等烦恼心,或者冷漠、僵滞的态度彼此相处,关系当然脆弱不堪,经不起任何磕碰,犹如风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被风浪打翻。这些低劣眷属组成的家庭能有什么坚固性可言呢?随时都会破灭。

2、住宅

首先要观察到天王的宫殿非常大,宽五百由旬(一由旬按四十里来计算)。如果以长宽相等来计算,那么宫殿的面积就等于一亿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中国(中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有人会问:真有那么大吗?

回答:譬如,四禅天就能覆盖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而更为开阔的是佛的境界,他的心量周遍全法界,无处不是。环境是由业力所呈现,我们以微少的善业力呈现出目前狭小的境界,蚂蚁面前则更为狭小,可见量级上的确有很大差别。三十三天天王往昔造大善业的缘故,他的宫殿比十个中国还大,而我们的住宅只有一百平方米左右,在天宫面前,相当于是人间的老鼠洞或蚂蚁窝,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们往往自以为是地以非理作意放大眼前的现相,认为自己的家像天堂一样广大、美观。对每一间屋子、每一个家具、每一台电器等等,都花好多心思去经营,之后贪著不已,或者时时想要更新,想把家宅装扮得更加富丽堂皇。实际上,相比天人宫殿的量,我们的家再如何经营都只如同一个蜂巢。

再观察品质的差距。天王的宫殿是由自然妙宝组成,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在劫的演变与交替中,每一坏劫过后重新形成时,都是以众生共同的福业力自然形成天界的宫殿,而不是经过人工造作。天王宫殿的外围以毗琉璃珠作栏楯、珊瑚作宝柱,宝柱上镶嵌着美丽的水晶、砗磲、玛瑙等。宫殿的墙壁就像融化的金水一样灿烂、闪亮。天王的床是以金刚、摩尼、红莲花珠、青珠、玉宝等合成。我们可以想像,在十倍中国那么广大的天宫里,有很多妙宝所成的柱子,床榻也是珍宝合成,宫殿里充满了各种宝物,看起来是多么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再看自己的房子,实在寒酸。比如贷款买了一套几十万或上百万的住宅,自我感觉良好——住上了高档房,里面装潢得好像很豪华。仔细一看,房子不过是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上面敷以水泥,再涂一层石灰,没什么漂亮可言。只是人们为了虚荣,为显示出房子有多么高档、有品味,就用木板、瓷砖或壁纸等去装修,遮住钢筋水泥的本质。房子里本来没有自然界的花草等,却也要种几盆花,摆几个盆景,或者是在天花板上吊几根塑料葡萄藤,插几朵塑料花,摆上塑料果子;如果墙壁不够亮,就还要刷一些亮色的油漆,或者在墙上挂几幅风景画,再安几盏壁灯等等。如果比别人房子大一点、装修得豪华一点,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为高等阶层或上流社会的人,为此而自豪、自满不已。可是,这些在天人的眼里,都只是一个小人在装饰一个小小的蜂巢孔,更可笑的是,住进去之后,还要以非理作意感觉这小小的房子非常高档。

再者,要观察到,如此高大、富丽堂皇的天宫,在劫火洞然时,也是被烧得一干二净。或者从天王本身来说,当他的福业力穷尽,顿时就会堕落下界,天宫不再属于他,他连一粒微尘都带不走。而我们这么一丁点蜂巢般的房屋,又哪里能保得住呢?

由大福德力显现的天堂,虽然念念在迁变中,但它相对稳定,在千万年里见不到有丝毫变动的相,连一个裂缝都没有,一直是那般灿烂、辉煌。而我们的房子才装修一两年,就会发现或者这一处变旧或者那一处开缝、脱落等等。住蜂巢蚁穴般的地方,却还要千方百计地维持美丽的假相,然而,人类凭着意志能改变无常的事实吗?这太愚痴了!住宅是有为法,刹那刹那都在迁变,如果仅仅以我们常执的一股拗劲,总想抵挡,不愿让它暴露出无常坏灭的苦相,总幻想着永远居住好房子,而且还要让它升级。可是,由小小福德力所出现的幻境,哪里能保得住呢?幻境哪里有常有坚呢?注定马上就会破灭。无论如何包装、遮掩它的丑相,或者希望能保持它美丽的假相,它也必定会很快变坏。如是应当认识到世上无常的本面和我们常执的愚痴。

3、近环境受用

接下来观察殿堂外围的近环境,它相当于是天王帝释的内花园,同样可以从大、多、胜三方面,对比人间环境的微、少、劣。

首先,大小的差异如上所述:帝释天王的宫殿大概有十个中国那么大,如果有十张巨大的中国地图铺满一间屋子,而我们的房子最多是地图上某个地区的某个点。

再说身量,帝释天王身高半个俱卢舍,我们跟他比较,就像是2.5里长的一条路上有个一米七的人,非常渺小。

再说寿量,四天王天是900万年,三十三天是3600万年。通常说,人间100年相当于三十三天的一天,一天乘以360定为一年,三十三天天寿1000年。这是怎样的概念呢?在他的1000年里,我们一辈子相当于只活了他的一天。再缩减比例,就相当于他的100年里我们只活了0.1天;或者说,相当于活100岁的人生命历程中的2.4小时。

以身量和寿量的反差打个比方:如果天人住在一间屋子里,人的情形只相当于屋里的一个微生物,而他存活的时间比蜉蝣还短,大概只有2.4小时,是这样一种状况。

对此,我们应当警觉:自己到底在忙活什么呢?做人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渺小的微生物在短暂的时间里,忙着营造自认为是生命意义的各种五欲。

再进一步对比出人间五欲的“少”和“劣”,就不难感觉到:人们实在很可怜,竟将如此少量而又污秽的受用,以非理作意看成是生命中最大的意义和现实,一定要费尽心思、全力以赴地营办它。岂不知五欲并非永恒,并非安乐,自己也不可能永远活在这里,为什么还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由此可见,我们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或非理作意狂妄到了何种地步。只有窥破自心的颠倒作意,意识到从颠倒作意或颠倒观念发展出的意乐和行为已经完全背离正道,背离生命大义,之后才肯认错、回头。也就是说,只有认清现世利益的渺小、虚假、不值得,才可能彻底放下,从而一心修法,步古大德的后尘,成为他们的效仿者。否则,其他人岂能以外力动摇你攫取五欲的心?以此心态又如何能够趣入修法呢?

天王和人之间近环境的大小差异悬殊,当然他御花园里的各大花池也有相匹配的大小。要想到,忉利天人的身体有我们的几十倍,在如此庞大的身量面前,花池等也会比较广阔。

天王的花池里繁花似锦,种类繁多,而且是自然出现各种品质优越的妙花。天花以各种妙宝组成,比如金刚作花须、真金作花茎,或者金刚作花茎、杂色作花叶,有红宝花叶、琉璃叶、砗磲叶、金色叶等等。这些美丽的天花千形万类、色彩缤纷,与盛大的花池一起庄严着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天王宫殿。天王的受用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自然景观十分和谐,在花上面还有很多色彩斑斓的飞鸟,鸟的品质远远超出人间,也是由各种妙宝合成。比如,有常欲之鸟、一切行鸟、常音声鸟等等,它们的头是黄金、身体是白银、嘴是琉璃等等。我们不要以为只是世间的宝石,其实是用世间贵重物品打比方,来表示那些完全胜出人间的禽鸟。人间的鸟只有低劣的皮、肉、毛等,而天鸟是无法想象的美妙,只能这样描述。至于黄金的头、白银的身、琉璃的翅到底怎样呢?应该是非常清澈、柔软、不可思议吧!只能如此揣度了,即使是人间美丽的鸟也有黄色的身躯、绿色的眼睛、红色的毛等等,何况是天界的鸟。要知道,天上的景象都是由大福德力呈现,那些鸟也是往昔造了善业的众生,但不太圆满,杂有恶业的缘故,成为天鸟。它的品质殊胜到什么程度呢?能顺合天人们的心,在天界的环境里不生丝毫冲突、违逆。当天王和侍从们下水洗浴、游戏时,那些鸟儿就跟着游戏;天众奏起天乐时,天鸟也一起和鸣,简直无法想象,不知比人间的旁生高级多少倍。

再说,花池里还有很多天鱼,有真金鱼、白银鱼、琉璃鱼等,它们种类繁多、品质优越、体性殊特、绚丽多彩。比如鱼翼是红莲花宝,鱼眼睛是砗磲宝,鱼鳞是杂宝,鱼翅是七宝等等,真是千姿百态,赏心悦目。天界的环境丰富、和谐、优美、充满活力,天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

再者,池底都是妙宝沙,有的是珍珠沙,还有的是白银沙、黄金沙、琉璃沙等等,有各种杂色庄严。再者,浴池边有很多天蜂,天蜂在上面飞行或停留,它们就如同碧蓝的琉璃,庄严着天界的浴池。

以上介绍了天王住宅如内花园般的近环境状况,有三点极其突出:一、广大;二、丰富;三、胜妙。

接下来,反观自身的环境如何。也就是通过对比,看到我们生活环境的微、少、劣。如上所述,在天王眼里,我们的生活是在简陋、狭小的蜂巢或蚁穴里面营造不已。人类的生活品质与环境相当贫乏、低劣,但由于执著心强盛的缘故,对于现世仍然充满了幻想:我生活在这里,应该让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作为一个人,现世利益很重要,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为此,人们不惜拼命赚钱,贷款买房,或者辛苦地装修或置办家里的墙面、地板、天花板、家具、电器等等。

可惜大多数连个院子都捞不着,最多只有一个阳台,外面还有一个铁栏窗。

在阳台种几盆花,在鸟笼里养几只鹦鹉、画眉,鱼缸里养几条金鱼,还要养一只宠物狗,给它打扮打扮,穿件花衣服,脖子上挂个铃铛“叮当叮当”响。一个人坐着觉得没劲,就养养花、种种草、遛遛狗、逗逗鸟,此外再没别的了。下班后铁门一关,就把自己锁进这种狭小的环境里,我们对此还很执著。又置办电脑、手机等,来了解、吸收各种外界的影像和信息。还有一个卫生间,里面有淋浴器和抽水马桶,稍好一点的有两个浴室,卧室里单独有厕所、浴缸。我们就在这样的近环境里生存、营造,并致力于提升所谓的生活品质。每天把地板、墙壁、浴室擦得干干净净,再喷一点香水,打点灯光,放几枝百合,仅仅在这些上面计较、执著,就花费了多少时间!

但在天人的眼里,一个微生物般的生命,再如何打扫、喷香水、摆花,也实在是污秽、可怜。天人下来人间,几十里外就不愿意靠近,因为人身太臭了。事实上,我们就如同粪坑里的小蛆虫,在一丁点大的不净环境里还要花很多心思。人的心识非常有力量、非常精细,可怜往往用错地方,百年三万六千天,朝朝暮暮、分分秒秒,一直在精细地计划着现世法,追求所谓高品质的生活。其中,地板一定要擦得光亮,油漆一定要刷得光滑,常常换盆景,四季替换不同的花,鱼缸里要不断换水,家里要养几只鸟,再逗一只半死不活的狗来玩。

对于这些相当低劣、没意义的生活,热衷于概念戏论的人们却偏偏以为美好,他们会编织一套套美丽的言说,去大肆鼓吹、标榜这样的生活如何现代、时尚、有品味等等,哄得见识短浅、相续中原本就充满常乐颠倒的人纷纷效仿,又是不惜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其中,还要为此洋洋自得。

如今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自己作为厕坑里的小蛆虫,有什么好营造的呢?在天人眼里,人们的寿命倏尔即逝,人世的花瞬间凋谢,人世的鱼瞬间死亡。更何况,这有限、微小环境中的一切都是很快就变易。人们却偏偏抱持如此严重的常执,以为它永恒、具有实义。

应当想到,由于天王过去行善动机纯正,意乐坚固,所以感召周围的环境美妙,受用也丰富、稳定。但是,看似长久、殊妙的环境相,在天王临终时也会顿然黯淡,毕竟那些是唯心变现的相,而天王善业穷尽,即将堕落下界。再说,共业形成的相被劫火一烧也会全部坏灭一空。反观我们这种微劣、泡沫般转瞬即逝的小受用,哪里有什么常和坚呢?如果还要忽略真相,整天鼓吹现世有意义,不惜把暇满人身浪费在这里,那是何等愚痴!

由此,应当认识到人身最大的意义就是利用人的心力,利用环境中有助于修法的极大助缘力量,凭借这微劣人身的短暂光阴,去争取解脱的大义;或者即生往生净土,超出苦海,到达比天界胜妙无数倍的佛国净土。进一步还要发起决断,再不去忙碌无意义的世间五欲受用。

再者,当今很多人不满足于五官现量的境界,又用第六意识虚构一个网络的虚幻境界,那里有无限的活动空间、享乐空间,来满足他种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其实,这些更是意识范畴里阴影中的阴影,使心神如游魂一般不断飘荡,没有归宿感,也丝毫没有内在统一、安定的受用。

对此,我们也要认识到,不应以泡沫般无实的人生,再去寻求刹那即灭的幻化光影。除了正法,其他都不具有坚实义。只有分分秒秒把心投入法中,摄取法的大义,人生才算有意义。

再者,小区等公共环境也属于近的环境受用。种一片草坪,放几个秋千,或者在几平米的水池里放几块石头,铺成一条路,或者安装一些路灯。无论如何精心营造,其实都只是天王眼里的微雕——可笑的是,几个如蚂蚁般大小的人还在那里自我陶醉,感觉现世生活很美,可以坐下来休闲、享受一下。为了这一份生活环境和享受,为了这微生物般的小小生活圈,人们可以打定主意贷款购买这一小区的一栋房子,之后拼死拼活地干上若干年。

在高档小区,面积稍大的水池里会养一雄一雌两只天鹅,被剪了翅膀囚在里面,极其可怜,人们还以为它们很幸福。再者,在树上挂一些塑料花、塑料果,还认为很好看、很有气氛。可惜人们都不服输,不信受无常,花费极大的心力去营造、维持这些假相。

了解与天界的反差后就会感觉到:我们的非理作意的确太大了,竟把无比渺小、毫无意义的现世营造视为有真实义,盼望刹那迁变的泡沫法能永久安住,认为感官捕捉到的幻影上有真实安乐可得。我们为什么还不觉醒?为什么不利用人身去摄取佛法的大义?毕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有为法可以依靠。

以长远的眼光来观察,比如忉利天天人的寿命有3600万年,而3600万年以前的所有天王天众现在都已经死亡,他们曾经拥有的住宅等近环境早已不复存在。或者一个大劫的劫末来临时,忉利天宫也要被烧成灰烬。要想到,在此大劫以前也曾无数次出现过三十三天的天宫,然而到今天为止,这一切天王的宫殿,包括内花园等,除了可以谈论外,一切都不复存在。

我们这个小泥球上的微生物圈,如同微雕一样的住宅和小区,在天人看来,一眨眼就没有了,哪里谈得上什么常和坚?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生命迷陷在这短暂、微小的虚假光影中呢?也就是说,现世法毫无实义,我们一定要发起决断:此生唯一用于摄取正法的大义。

4、远环境受用

远环境是指平常起居住所之外大的受用环境。其中,所谓天界的“远环境”,指天王受用的各大园林,那是一种综合性的娱乐区域。相当于人间大城市有很多游乐、观光、购物、餐饮等的繁华区域,就现代环境而言,还有地铁、公园、广场等设施,包括城市外围各种风景区等等。但天界没有任何环境污染,都是自然的园林。

在天界的第一处大园林——“天女游戏林”中,天女们福德不凡,一个个身材也都高到云端。按宫殿的比例来看,她们所在的园林比地球还大,林中的如意树等高入云端,跟天人身量相称,林中花、果、鸟等都是无比美妙。

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是天女脚下的微生物,我们的摩天大楼如同她们脚下的小蜂巢,我们生活的整座城市也只不过是她们脚下的一片寸土。我们自以为周围的环境是多么美好、丰富、殊胜,人类以分别心创造、幻想、建立所谓的很多意义,玩得不亦乐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现世,挖空心思地寻求欲乐并陶醉其中,这就是微型世界里我们的小心思、小作意、小小的远环境。

再说,由天人的福报所感,树木高大、殊胜,树上有很多殊胜的花果,各种天鸟充满林中。天女们来到这片开满美丽鲜花的如意林中,由福德力随心所欲地显现各种境界:这里的花儿具足色泽、香气,种类繁多,园林的受用极其丰富,而且,靠近高大的如意树,它马上垂下枝条交到天女手中,天女摘取花儿以后,枝条便重新举起;再者,想听音乐时,就能传来天界的各种妙音,风吹到树叶上就奏起天然的音符、旋律,又合而奏出美妙的乐曲、交响乐;随着天女们心里想什么,那些庄严具——天衣、天花等自然出现;想吃什么美食,从妙宝枝叶中自然流出美味;如果天女想见帝释,树林中马上出现化现的帝释,又随她心念出现帝释庄严的身体,由此得名“如意林”。

在比照之下,我们住在一个叫做“地球”的弹丸之地上,处在蚁窝一样的环境里,周围是一个个小土丘般的摩天大楼,星星点点如蚂蚁般的人们不断穿梭,车子犹如挪动的甲壳虫,可我们还要固执地认为在这么一丁点区域里有永久、巨大、坚固的生活意义。当今时代科技发达,生活现代化,只要有钱,似乎可以享用到任何东西。进入大的购物广场、美食广场或者综合广场,感觉环境优雅,服务生态度热情周到,音乐悠扬动听,可以坐在咖啡厅里喝咖啡,去茶楼品茶,再点几道招牌菜享受一番等等,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进入了上层社会。但在天人眼里,简直暗淡得一无是处——不过是几个微生物,听着像蚊子叫一样“嗡嗡嗡”声,还自以为特别有意义,声称要抓住这所谓的美妙时光。

那些微型的小祼虫在身上裹些小叶子般的东西,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认为自己穿着漂亮衣服,提着品牌提包,踩着水晶高跟鞋,再戴一副时尚眼镜,做个流行的发型,走起路来都洋洋得意。之后,再到综合广场里娱乐,有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歌舞、3D电影等等,或者去超市购物,微生物们就会觉得天地特别宽广,他们无非是执著这些事情有很大意义。然而,在天人眼里,天人的一片指甲就超过整个微生物生活环境所有物质价值的总和,这些小生物们却还要沾沾自喜,不知道天外有天,自以为活在广阔的天地里,得到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其实,这种微生物再怎么臭美,如果都持续不过几秒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有什么常和坚?不过都是自己的非理作意罢了,竟然把如此下劣、藐小、贫乏的事想像得那么殊胜、高大、永恒,竟然产生如此巨大的幸福感、稳固感、安乐感等等。

再者,那些住在大城市里的人极有优越感,其实大城市最多是天人眼里的一个小蜂巢,一幢幢摩天大厦就是一个个巢穴。在蜂巢里,人人摆弄着叫做“电脑”的东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必出门就可以网上购物,直接转帐,店家马上发货,没过多久就有人送货上门,全是自己喜欢的饼干、巧克力、咖啡、茶叶,或者看中的衣服、帽子、鞋子、提包、化妆品,还有一些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等等。人们就认为这样的现代生活很有意义。

似乎有一种稳定、时尚、先进、方便的生活呈现在面前,促使人们更加拼命地执取现世的意义。但用比照法来观察,如同一只小蛆虫在小小的厕所里受用着微不足道的安乐,即使是四王天的天人下来,都觉得人间臭气熏天,根本不愿靠近。(如同在闷热的夏季,老旧公共厕所里的臭气像是被蒸出来了一样,人们纷纷掩鼻。)这其实一点不夸张,天人降下人间,在几十里以外就不愿再靠近。我们如同小蛆虫的身体,就住在粪坑一样的环境里,竟然还发明了信息高速公路,通过网络,随便点两下就能让人给自己送来好吃的——其实也不过是味道稍好一点的“小粪便”,对此,却还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这种小蛆虫非常丑,就如同难陀上天看到天女,才知道妻子丑得像瞎眼母猴。丑陋的蛆虫们买点遮羞布,买点涂抹品,就觉得非常有意义,在一点点粪水里大做文章,以现代科技的推动,竟然做得越来越五花八门。

总之,在地球上再挖空心思地折腾,也只是弹丸之地,能搞出什么名堂?天人在如意林里玩耍片刻,人间已经过去好几个世纪,在这种极有限的空间、时间里,人类有限的福报,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变动和改善。即使非理作意再猖狂,妄想再多,南瞻部洲末世的人类也不过是这种状况。

一路对比观察,我们都要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瞬间即灭的细菌,却要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大做文章,有什么意义呢?天子天女们在高入云端的如意树前受用安乐,无论他们到哪里,树都会自动垂下花枝来让天女采摘,心里想什么,如意树也能马上变现出来,天上的美食、琼浆、衣食等全是自然显现。人间的小蛆虫们却坐井观天,以为现代化设施很先进,去哪里都有周到的服务,还有自选商场,有多功能的娱乐场所等等,但比较起来其实是那么狭小、粗劣、污秽,我们却一直乐著不舍,认为这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没有了它,就好像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义!要知道,只是如同瓶中蜜蜂的生活范围,只是一眨眼的生命历程,只是风一吹就没有了的泡沫享受,我们执著虚假色声香味触的非理作意竟是狂妄到了如此地步。对此应当逐一仔细体会。

再说,在天人的如意林,九十九那由他天女的每一个都看到自己面前有一个庄严的天王。相比之下,我们这个世界的女性像女蛆虫,男性像男蛆虫,年轻的男女蛆虫互相追求、吸引,还感觉特别有意义。女蛆虫找到一个普通的男蛆虫就感觉生活很浪漫很美好,认为那个男蛆虫是最理想的白马王子,这些岂不都是非理作意所导致吗?在天人眼里,一眨眼两个蛆虫的结合就马上告终,相继死去。人间无非是这么一点虚幻的意义,所谓的爱情生活也不过是非理作意,以及污秽、微小的男女蛆虫的相互接触罢了。

再者,天王天众在善法林中的另一个观光区域是喜乐山。山上都是七宝庄严,以金刚做成各种山体、悬崖,真金的树枝处处布满,还有很多的金、银、青珠的鹿在山上游走,极其庄严,还有各种天鸟发出妙音。山上的胜上殿有一千根大柱子,柱子都是以金、毗琉璃、青摩尼宝做成,中间以金刚填充。山上的百千座红色天宫,庄严殊特,里面有狮子座,有一千个床铺,都以青琉璃宝作为严饰。帝释天王战胜阿修罗,凯旋而归时,天众们怀着欢喜赞叹帝释,和天女们一起入此大殿游戏歌舞。

人间的所谓宏伟建筑设施——奥林匹克大体育场、万国博览会场、国际大广场、白宫、克林姆林宫,或者各大高级学府、高级政府的大楼群、议会大厦等等,是人们认为有最大意义、最大荣光、最大庄严的地方。比如,万国博览会场展览着各种东西,都是小蛆虫们的受用处,他们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好的物质。其实,天界一个树枝的价值就已经无数倍地超过这些。然而,人们却看得眼花缭乱,羡慕不已,觉得一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看上一眼,如果能拥有其中一件,那简直幸福得找不着北了。这岂不是人们以非理作意把它放大到极限?岂不是上了非理作意的当吗?相比天人富丽堂皇的尊胜宫,这些受用极其下劣、低等、贫乏。

而且,巴掌大的一点地方,由低劣物质堆积起来的环境受用有什么常和坚呢?一眨眼间就失坏了。但人们在常执的感觉里,认定这些有无限的意义,认为那些大厦等将永不倾倒。人们的虚吹就是如此厉害,小蛆虫们发出的谬论太夸张了!

思考题

1、 我们为什么耽著现世?我们对现世法的定位是什么?如何胜伏这种观念?

2、 详细观察人间和善法堂天在以下方面的具体状况:

(1) 眷属;(2)住宅;(3)近环境;(4)远环境

我们继续通过了解和对比思维,心中浮现出天王受用的大、多、胜,及人类受用的微、少、劣,再思维天界器情的无常状况,数数串习而破除执著现世常、乐的非理作意。

5、饮食音乐

高耸入云、身形伟岸的天人们来到大海般广阔的天河边,缓缓流淌的河水里充满了色彩缤纷、香气浓郁、无比美味的天界饮料,供天人们随意享用。饮料总的有三种:一种叫“欢喜饮”,不会令人醉乱,而使心情十分畅悦;第二种叫“能观饮”,饮用以后眼目清明、视野广阔,能毫无障碍地见到天界极广阔范围里的各种园林、山峰等微细色法情形;第三种叫“众味饮”,品种繁多,饮后能使精力百倍增长,充满朝气。

之后反观自身:在高耸入云的天人脚下,有一个小小的蜂巢,我们就待在蜂巢的某一格里,陶醉于所谓的美好现代生活,网购并享用着各种可乐、果汁、咖啡、红牛,还有各种美酒、冰激凌等等。但是,“小昆虫们”喝的饮料大多是有毒的垃圾食品,喝多了会得饮料病,酒喝多了会烂醉、神志不清。随着体内毒素越积越多,人也越来越瘦,最后成了一付“魔鬼身材”。可怜人们被假的品牌、说明书蒙骗,认为让自己喝得醉醺醺地活着才有意义,才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然而,在天人们眼球转一圈的时间里,人间小昆虫们的享受就结束了,第二天就要回到各个小孔洞里继续做牛做马。赚一笔钱后又想着:什么时候还能喝高级饮料呢?我一定要争取过上这种“有品质”的生活。何等可笑!自从离开母奶以后,到七八十岁之间,一直贪著这些虚假无实义的下劣受用,多少时间精力放在争取这些垃圾饮料上,然而喝下去以后不仅没得到安乐,反而患上饮料病。

身形巨大的天人们离开天河,到达的另一个受用区叫做“食品之地”,各种色香味的天肴美食在这里应有尽有。用餐完毕,又去音乐地,享受各种妙宝合成的古典乐器、天鼓、萧和笛子等发出的妙音,还有庄严严饰的天女们演奏乐器,唱着美妙动听的天歌,音声纯正和雅,其中微妙胜过人间歌曲的百千万亿倍,令人闻后身心喜乐舒畅,这些才谈得上是音声的受用。

对比之下,在他们脚下的一些小蜂巢,或者由很多蜂巢连成的城市,其中微小的人们,心识转动的速度、对欲望的希求度却特别大。人们的心思精细复杂,虽然苦多,但又不断地求乐,不断膨胀自己的非理作意,把饮食看成生命中最大最重要的事情。这些蚂蚁般大小的人们处理着更小的一些微生物的尸体,之后煎炒烹炸,做成各种食物。然后小蚂蚁们就开始啃啊啃,啃得津津有味,认为享受美食很惬意。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受用完毕,之后躺下,然后再从蜂巢里出来,拿着包坐在像小甲壳虫一样的铁罐里,开到另一个蜂巢,在那里拼命做事,累了一天再吃点小尸体。总之,每天除了累死累活地工作,小蚂蚁们就啃尸体、啃草叶,还认为这样的生活十分现代化、有意义。

再者,蜂巢里的小虫们受用着什么样的音声呢?平日里只听到车辆行驶的声音,工厂里机器运转的声音,再就是没完没了的城市施工中各种敲打、切割、搅拌的声音,尖锐刺耳,使得小虫们没办法安宁。有时候也会戴着耳塞听一些流行歌,或者到音乐厅、酒吧,那里有一只小蛆虫拿一根荧光棒挥来挥去,下面嗡鸣齐声,还有像萤火虫一样的小光时时闪烁,他们认为这就是时尚的现代生活。

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概念欺骗,认为挤入蜂巢集中区才能实现价值,认为那些节奏飞快,使人心跳不正常、心理失去平和的地方最现代化,于是他们一个个拼命奔赴追逐,寻求意义。可是,在天人们看来,转个身的工夫,人间已经死亡一大片,再转一次,人间便是沧海桑田。而这些小蛆虫们还以为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宁可选择葬身于此,宁可受这种苦,也要过上所谓的现代生活。多么可怜!

再者,天人的游乐园同样广大、美妙。譬如,在“六时林”中,一天分为六个时辰,由天人们的福报所感,每个时辰都出现不一样的风景,出现各式各样的天鸟,和天人们一起戏耍。四周充满了美妙旋律,天人们过着丰富多彩、如诗如画、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和雅美丽。

反观自封为“现代文明”的蜂巢集中区,这里只有一白一黑两色生活。白天,小虫们挤向写字楼、跨国公司、娱乐场所或商场,在这些地方被管理、束缚着做各种工作,他们认为这非常有意义。到了黑夜,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小蜂巢,还要魂不附体地在电脑前过着网上的虚假生活,没完没了。或者为了排遣压力,聚在一起吃饭、唱歌、跳舞、打麻将。或者一个人孤独、抑郁地承受着身心的煎熬等等。

生活单调乏味,内心空虚无助,但也无可奈何,被封锁在业力圈里,并不能改变什么,只好这样一天天进行着白与黑的循环。被常执乐执所欺诳的可怜人们,拼死拼活挤进业力高速变化、错综复杂的蜂巢集中区,还要虚假地夸耀自己实现了意义。其实,在天人一弹指时,人间已经从白变黑,再一弹指又从黑变白,小蛆虫们日复一日地就在这可笑、狭窄、压抑、沉重的业力变幻圈里生活,过着所谓前卫的生活,还对此执著不舍。他们只是不晓得苦难世间的无常性和无实义性,只是整天活在幻想里而已,非常可怜。

6、旅游

天王、天后以及善法堂的天人们集体出游的景况豪华而壮观。天王想去某处园林旅游,就跟天后同坐在一辆高级的七宝殿上,这座七宝行殿品质殊妙,由真金、琉璃、砗磲、玛瑙等严饰,有百千只天鹅在前面拉,它们的头部、身躯、脚、嘴等都由珍宝合成,整个场面美丽而和谐。这些天界的景象并非机械式,而是既有富丽堂皇的妙宝庄严,又有美妙的天鹅、龙象等拉车。主人和坐骑之间心心相通,天王心里才刚动念要出发,天鹅们马上就拉着宝殿来到面前。天王的威德犹如一千个太阳同时照耀,天后也是容貌超群,艳压群芳,胜过其他天女一百倍。

天王和天后同坐一车前往游戏处时,旁边随行的八万四千龙象身上也都有金网覆盖,而且有宝铃庄严,再盖以柔软的缯褥,上面安坐着最高层的天子们。他们时时拥护天王,对天王非常恭敬,绝不会越位,他们知道自己作为臣子理应共同瞻仰天王。还有的高层天子们有的骑马,有的骑鹅,有的在空中行,有的在地面行,都唱着歌、奏着乐,围绕天王前往游戏之地。还有八万四千天女们也都心怀恭敬地承事、瞻仰着天王,以唱歌、跳舞、奏乐等来娱乐并随行于天王。

游戏处有八万四千行殿,是他们休息的地方。这些由龙象牵拉的行动宫殿有着琉璃宝的轮子,上有阎浮檀金的铃网作装饰,有白银的罗网覆盖,又以七宝作庄严。天王的队伍浩浩荡荡,会在野外走很多天,所以宫殿是可以运行的。当天王到达游戏处,这八万四千行殿就驻扎下来,天王天后在天众的围绕中享受无量百千种色香味触的快乐。之后,由龙象牵拉行殿,在大臣的侍卫下,天人们以各种歌舞音乐娱乐天王,浩浩荡荡前往名叫“一切乐林”的地方游戏享乐。

在高耸入云的天人脚下,人间就是一个微型世界,人身虽然仅如细菌般大,但还是有很大的欲求。工作若干时辰后,细菌们疲惫不堪,想要出去旅游,舒缓一下神经。还好境况不错,有私家车,可以一家三口周末到郊区的某个旅游景点放松一下。

第二天一早,全家钻进这甲壳虫里,一路奔驰上了高速公路,一开就是好多个小时,枯燥、疲惫、紧张。铁壳子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也没有安稳的心情,在飞速奔驰的车流当中,心神丝毫不敢放松,只能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开车或坐车。几个小时以后,只想赶快到达目的地,但中途堵车,长长的车队一动不动,人一直待在里面,心情烦躁却无可奈何,只好放一些音乐,喝一点饮料,吃些干巴巴的饼干。好不容易车可以开动了,可由于时间太长,路上有时开快,有时开慢,一路颠簸,摇来摇去,旁边的妻子、孩子都感觉头晕恶心、要吐,简直是受罪。

为了改善铁壳子里的气闷、颠簸、单调,为了改善难受的晕车反应,就像吃很难下咽的东西要加一点调味剂一样,人们以颠倒作意继续苦中作乐,于是放一些“嗡嗡嗡”的音乐来分散注意力;或者为了消磨时光,想方设法地说说闲话,或者东张西望,摇摇晃晃,或者打瞌睡、打妄想等等。一路七八个小时像囚徒一样都在铁壳子里受罪,如果中间轮胎爆了,又要修半天。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从车里出来时,人已经非常难受,只想赶紧找地方休息。可是,以非理作意作怪,人们仍然认为这就是快乐的人生,多么体面、风光,可以驾着私家车去旅游等等。

跟天王相比,人间实在算不上什么。天人们有福报,旅行时没有任何苦受,只有快乐。他们一路都在歌舞娱乐,没有紧张,没有压力,舒畅悦意地在娱乐中运动、享受。路上天风清爽、天乐美妙,周围的天众都簇拥着天王,以天王的福德力所致,周围的天后、天女、天子们关系和谐、心心相合,对待天王无不是恭敬、爱戴、承事。天王和坐骑之间也是心心相通,坐骑自动随顺天王心意,想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根本不会疲累。

人间的所谓旅游,无论开车、坐车,其实都不舒服,哪里是乐呢?只是满足虚荣心罢了。自以为有了私家车,可以去某某景点旅游,实现所谓的快乐生活,但实际算起来,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处在比原先更大的苦受中。只不过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可以炫耀说:我们现在到了怎样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眼巴巴地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赶上周末或假期人特别多,挤来挤去,其实基本看不清什么,就这样感觉还没怎么游玩,时间就到了,又要坐在铁壳子里面回家。在天人眼里,人们的旅游生活几秒钟就结束了,却要花那么多钱去办这一件事。

人总想抓住旅游的快乐,或者把它放大成恒常、稳固、多姿多彩,实际只是一种痴心,只是不满足于人类的业报,拼命想挣脱出来,想制造一点什么而已。尤其现代化的东西更是把人禁锢得厉害,但人们衡量不出它的真实结果,就只能幻想得到很多快乐,并自我陶醉其中。在天人眼里,人类被锁定在由业力决定的纳米区间,再折腾也不可能超越;所谓的快乐也是几秒钟就结束了,现世法哪里有安乐可得呢?

再说,如果路上两口子吵架,就更加没有乐趣可言。人毕竟都有烦恼、有我执,当意见不合、执著不同时,心和心马上触碰起来,发生摩擦或背离,但又不得不待在一起往前走。再者,人和铁壳子之间也有很多事情,比如车子常常出问题,爆胎、抛锚等,很是让人麻烦。再加上被锁定在公共的囚车道上飞速行驶,一路上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丝毫不敢疏忽,这哪里还是旅游放松呢?岂不是更累!由此不难看出人世间的苦。

由于心量狭窄,我们看不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想拼命抓住所谓的快乐时光、机遇,并进一步维护、巩固。从天人的视角来看,这个纳米空间里的极小事件倏尔即逝,无可把捉,哪里可能有稳固、恒常呢?人们总希望旅游能常常在生活中出现,不要变动,不要离开我。由于这种求常、求乐的心,使得他必须拼死拼活地赚钱,为了营办旅游的快乐,还要买车、学开车,之后抓住节假日的时间,全家倾巢出动,都塞在铁壳虫里面,千方百计地抓取、维护旅游之乐。

由于人有颠倒执著,不知道所谓的乐也是无常,反而愚痴地认为这里有真实的乐,有坚固的常,于是积聚一切因缘去抓取,并企图保持。人的愚痴就在于他不肯承认有为法的事实,尤其是南瞻部洲末世纳米空间里的无常事实;由于不认输,就总想维护、保持,并为此自讨苦吃地忙碌一生。

再看天王浩大行队的出游状况,比如,在“一切乐林”,天王也在诸多天女们的陪同下一起游戏。天女们拿着鲜花,以各种饰品装扮身体,她们的形貌色相一致,歌声也一样,都共同瞻仰帝释,跳着舞前往游戏林。游戏林里有银色的叶子、银色的地,有银色的鸟儿充满林间,发出各种妙音。天王和天众依次进入,见到各种妙宝的光、身上的光、地面的光等等在虚空中变幻旋转。以铃网庄严的龙象拉着八万四千行殿,风吹铃网发出各种妙音,周围还有数不清的天子和九十九亿天女,用美妙的语言和歌声赞叹帝释。天王和天众如是尽情享受着色声香味触法的欲乐。

之后,乘坐大龙殿进入金林来享受美味。林中到处是金叶、金果。果子味道甜美,有各种香气,食用以后能增长食欲。龙象们吃妙食后也醉熏熏的,随着音乐跳舞嬉戏。天人们见到这欢快的场景生起稀有之心,纷纷各自跳起舞来。天王、天后和天众们就在这美妙的风景区,伴随着各种鸟的音声游戏享乐。

之后去往有很多金莲花、琉璃叶等的清凉池,帝释在这里和天人们长时间演奏音乐,享受音乐。此后,到达充满琉璃树的妙林,树上有金果,色香味都绝妙无比,天人们摘下果子剖开来喝,果汁的味道胜过人间上等美酒。他们就是这样次第地享受旅游生活。

7、权势

帝释天王权势极大。包括中央的善法堂天在内,彼处共有三十三个天界的区域,因此称为“三十三天”。这里的所有天子、天女全都恭敬顶戴天王,见而行礼,并发自内心地赞叹、随顺天王(只不过他们非常放逸,有时候听完天王的教令马上就忘记了)。总之,整个三十三天都是围绕天王,是以天王为轴心来运转。

然而,再大的权势,在福尽之际也会顿时消失。往昔的天王们多数堕入了恶趣,在地狱中受狱卒的切割,在旁生界做牛做马被奴役等,这时还有什么权势可言呢?一样是可怜的恶趣众生。也就是说,再大的权势终归都毫无实义。我们住在弹丸之地的地球上,以微末之身,顶多做个省长、市长等,管理一群微末的生命,这样的权势有什么真实意义?为什么还执著不舍呢?在此世间,只有用心修行,得到三界应供的无上正等觉果位才真正具有实义。

被锁定的命运

人总是不承认事实,任凭非理作意无限制地狂妄发展,深陷在错觉中根本看不清真相。可在局外的天人眼里,人的命数已经被锁定在南瞻部洲末法时期的业力圈里,寿命不过百岁,业力的转变十分迅速,在微小的巢穴里,受用少量、狭小、下劣的五欲光影,还要发展那么多妄想,有什么用呢?

天人们以他心通观察人类的心思,一定会觉得人类太可怕了,面对少许的光影色蕴,竟然以非理作意设立、假想出种种意义,生起无数分别、心态和烦恼,多么可笑!比如,本来是一眨眼就消失的嗡鸣声,人们却从中发展出无数品类,出现无数种歌曲、音乐等等,又把它放大成无数种意义。人们以非常发达的意识能力,创造出一篇篇的说辞、谬论,宣扬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写出一本本字数极多的小书,非理作意太厉害了!

他们以内心无穷无尽的妄想为自己设立:我一定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永恒、稳固的生存意义。之后,到处寻找、捕捉、拼搏,但每一次都以失望而告终。而且,他没办法接受生命飘忽不定、刹那即灭的事实,他顽强地对抗无常的现实,说:我必须这样来生活、这样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泡沫之地、刹那即灭的幻相中,哪里有恒常、永固的意义呢?人类由于被眼前现相所局限,根本无法展开心量,跳不出自己的见识,但站在局外的天人们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只要跳出去,站在高一层去观察,也会豁然明白。

说了这么多,窍诀只有一句:想到自己(在三十三天天人面前)两个多小时就会死亡,还能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只是假想,是第六意识的非理作意有无穷空间,让我们始终活在自我欺骗里,不肯直视真相。

这里面还有种微妙的心理:天人见到人类活两个多小时就死,全是得了速死绝症的小蛆虫,就觉得很可怜;而在人的妄想中,却觉得能活很久,似乎将永远不死。或者在空间里,只是那么一窝小虫,天人们都觉得人类很可怜,福报只有那么一点;但人的第六分别意识却可以幻想现世当中有无数种意义。天人们放眼看去,全世界的小蛆虫们都被常颠倒心蒙骗,患上了妄想症,说的全是狂话,所以四大颠倒的第一个就是常颠倒。人们不承认无常、苦的现实,不承认世界的幻灭性,而是掩耳盗铃般地拼命对抗。可是,编造一套所谓永恒、坚实意义的谬论,这种常执的骗局只会使蚂蚁圈里的小蚂蚁们个个雄心勃勃地去拼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谓意义。这就是全人类的悲剧。

无常铁律

天王的旅游生活充满了美妙的五欲,而且以其福德力,殊胜的眷属、五欲受用等都自然出现。然而,悠游自在、尽享快乐的旅游结束后,他们回到寝宫,前面的一切也都不复存在,一个微尘、一个音符、一点色相都无法抓取。

如果以天王浩大的福德力都无法保有五欲,何况我们这些生活在纳米区间的小人,不到几秒钟的旅游生活,能留住什么呢?也就是说,现世乐必定无法保持。

人想离苦得乐的心很真实,但被错误观念驱使的缘故,根本得不到乐,反而越来越苦。当今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想求得安乐,认为旅游有乐,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一路辛苦,即使必须用尽全部的心力才能捕捉、获取。但实际上,那些现相在天界“滴答”几下的迁变中就消失了。如果把握不住什么,还偏偏不肯认命,一定要强求,岂不是必定由此出现很多苦?

这就好比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一直想得到,把人生的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到了要分手、把握不住的时候,还不肯放下,总想着能得到对方,这就是不承认无常。同样,苦难的人们对一切五欲都是这种想法,包括对旅游。一路那么辛苦,还甘愿走下去,就是因为他认为前方有乐,想要抓取。到达目的地后,遇到所谓美的景象、风俗、佳肴等等,就会用尽全副心力、用眼睛、用舌头去捕捉。还嫌不够,就用相机拼命地拍,想留住时光。或者写一些旅游笔记,试图留住当时的感受,生怕过后忘光。或者买一点当地的土产,表示已经来过等等。

由于眷恋现世的快乐,不承认无常的缘故,他不惜辛苦,一次又一次地去抓取。他没办法像天王那样悠游自在地受用赏心悦目、可爱怡人的色声香味触,他不可能受用任何饮料、食味都充满喜乐,他没有以福德力自然出现的眷属和车队,也不能一路享受无量的欲乐。

活在人间苦难之地,为了生存,要饱受各种辛苦来努力赚钱,要费尽心思去营造,去奔波,非常不容易。即使只有短暂的时光,也还是要拼命寻乐。即使只有微薄的福报,也还是不甘心,觉得自己看到了、得到了,拍了这么多照片,写下这么详细的游记,看过风景,吃过美食等等。就这样,连影像都执为真实。其实,我们正是应当从这里回头,承认无常的事实。

天王的身量高耸入云,身光胜过一千个太阳,无量的欲乐簇拥着他,最后却都保不住。我们生活在纳米区间,身体像泡沫一样微小、脆弱,又能保住什么呢?在无常面前,天王也只有死路一条,曾经的一切都要消失,连一个微尘都带不走,何况我们?有为法不过是如此,我们却始终不肯承认无常的现实。

不仅是天王,在无常力面前,即使是阿罗汉和佛陀都无法抵挡,但他们没有不甘心。魔王波旬苦劝佛陀应该涅槃,佛说:知道因缘已到,我三个月后将取涅槃。舍利弗、目犍连等圣者们也都熟知有为法的法则,他们对此没有任何违背或抗拒。

尽管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可以抓取,我们却始终不承许无常的法则,甚至抱持种种幻想,一厢情愿地将世界认定成永恒、幸福的本性。即使在现实中得不到,也情愿活在永恒、美丽的幻觉里,宁愿活在非理作意当中。未得到时拼命想抓取,抓取不到就忧愁;或者从前接触过,失去时就很忧愁。譬如对于旅游,如果感觉自己即将瘫痪,就会在最后一次旅游时痛哭起来,担忧将来再也来不成。或者自己破产,当其他人去旅游时,就眼巴巴地看着,内心极度苦恼。

我们不肯承认纳米区间里的事情只有几刹那,便一直对此死死地执著、追求、不肯放手。妄想拥有这种无常的有为法,必定会始终苦恼。如果能够发现,我们只是被锁定在极小的区域而无法超脱,一切现相也只是转眼消失,无法停留,生命中出现的眷属、住宅、受用等等都只是业缘的一次显现而已,当我们不再强求而认输之后,才能真正消除忧愁。

我们一定要看透,无常法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是决定的事实,相信以后才能歇下,可问题就出在我们不相信上,所以,一切忧愁全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妄加执著。拼命想留住一个不停留的法,这就是忧愁的根源。都是因为不相信无常的事实。一旦你相信这是无法改变的铁律,连佛力都无法遮止,才会从此认命,不再强求现世法。苦了,接受;病了,接受,不必强装健康;衰老了,接受,不必假装年轻;分离了,接受,不可能留住;失去了,接受;瘫痪了,接受,身体是无常的;叶子枯萎了,接受,它回不到从前;哪怕整个世界毁灭了也完全接受,不再勉强。

相反,会尽的东西想保持它不尽,会死的东西想保持它不死,会散的东西想保持它不散,会变丑的东西想保持它不丑等等,都是非常勉强、非常过分的。想以人的意识改变有为法无常的现实,正是人们痛苦的根源。尤其今天的人们,明明年老了还在拼命抵抗,去化妆、美容、整容等等,衣服穿得花花绿绿,以各种方式故意掩饰年龄,八十岁了还想要别人叫自己美女。苦啊!明明是丑的,偏要去整容,对它进行各种修饰;明明老了,还是不服,认为自己很年轻;明明很贫乏,偏要装出有钱的样子;明明渺小,偏要逞能说我很伟大;明明是住在纳米区间里的微生物,偏要说人生有无穷无尽的意义;明明是一个退化的世界,偏要说我们在进步;明明只是烦恼和业的无实义世界,偏要说各个方面都无比美好等等。这类常执、执拗、不承认事实的欺诳心,简直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总结

第一、我们应当提前具备三千大千世界和三灾的观念和定解。由此便不难了知,坏劫时期,大火会烧及三十三天,把那些壮丽的宫殿、园林、河流、花果等全部烧尽,不剩一粒微尘。继而思维:一劫之前,天宫形成过无数次,那些妙好的五欲境界,以及过着幸福生活的天王、天后、天子、天女们,到今天什么也没有了。可见,无数次的天界生活都只是一场梦,是那么虚假,根本靠不住。

对比而观,我们短暂的人生,微劣的受用、权势等,如同纳米区间里微生物的生活,哪里有什么常、坚呢?

或者,譬如天人有百年寿命,那我们就是他们面前的一只小飞虫、小蚂蚁。在他们眼里,地球就是一个弹丸,我们是弹丸上的一个点,是瞬间就会消失的微小生命,包括今世所拥有的受用等,哪里有什么坚实呢?人生仅仅是一瞬间的梦,暇满的价值又如此宝贵,我一定要用暇满人身尽量摄取佛法的大义。

第二、从后边际思维。想象天王寿尽堕落时,从前百千万年里的高级享乐都不复存在。他们的现世享乐,原本比福德最大的人都要殊胜百千万倍;而且,从时间的跨度上也是非常大,他们没有任何苦受,非常丰富、惬意地享受着过去行善的果报。

同时应当了知,除了佛菩萨化现的天王之外,凡夫天人的生活也是庸俗无义的。不是吃就是喝,再就是男女、宫殿、香气、音乐、游戏等等,此外再无其他,他们很容易堕落、迷失。自性佛此时如同入睡,堕在错乱的二取境界里,所谓的“所”,现的也是假相;所谓的“能”,不过是缘着假相产生很多分别、放逸、享乐,他们没有正法的内涵。除了宿根深厚的天人能修道之外,其余无论天王、天后、天子、天女等,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是当福业力穷尽时,仍然要被阎罗王的绳索绑缚,悲惨地堕入下界。如此从后边际观察就不难发现,天界的现世生活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将结成更厚重的生死业。

反观住在狭小纳米区间,两个多小时就死亡的微末人类,只能寻求到那么小、那么少、那么低劣的五欲影像,同时却鼓吹巨大的现世意义,鼓吹有不得了的快乐可以寻求,其实这一切无不是迷失。对比天人可知,热衷现世法完全是颠倒,更何况从后边际来说,天人在游乐园玩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已经全部死殁。而且,以我们这些微生物忙碌的这一点现世法,能有什么意义呢?没有。

第三、要认识非理作意的可怕,退除现世心。有限的福报和无限的欲望之间存在大矛盾,难免使人误入歧途。离苦得乐的欲和业果愚相遇,就会误登自由论、断灭论、驰骋自由意志论等的高速飞车,从而非毁灭不可。其实,人只有趋入三士道才有救。首先,入共下士道就要把现世心空尽,把狂心机制换掉,才算是开始被救出,否则,以现世心的狂乱、危险,以非理作意的发展、蔓延,简直太可怕了。譬如,男女之欲方面,人们就可以写出无数篇专题、小说、情歌,拍无数部电影、电视剧;体育方面,人们可以没完没了地折腾,一年四季有无数种竞赛;此外,旅游、餐饮、电子产品天天升级,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文化、包装、概念推陈出新、巧立名目等等,对每个现世法都有一套说词,这些就属于“法尘”,是以第六意识玩弄出的各种虚假花样。

可是,这些不一会儿就完全毁灭;没看破的人还被缠绕其中,把现世法演变成无量无边,甚至自己都被这些吊死,来世还要堕下去,万劫不得翻身。因此,我们一定要退尽现世心。

思考题

1、 对比观察帝释天王和自身在饮料、食品、音声、一天的生活、旅游、权势等方面的具体状况,对人间受用的微、少、劣产生定解。

2、 我们被锁定在哪里?是被什么锁定?怎样才能看到现世法没有意义?

3、 相信无常和不相信无常,分别会引发怎样的一系列心态?(可以从面对现世法和现世乐消失等方面思维。)

4、 思维以下状况:

(1) 劫坏时天宫被火水等摧毁无余;

(2) 天王寿尽堕入恶趣;

(3) 天人的生活毫无实义。

对比自身的环境、后边际,对现世法的无常、无实义产生定解。

转轮王的无常

此瞻部洲人寿无量岁到八万岁时有转轮王出世。由于此王由轮旋转而行,威德胜伏一切,故称“转轮王”。由于所驾驭的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所以轮王也有四种:铁轮王统领一洲的疆域,铜轮王统领二洲的疆域,银轮王统领三洲的疆域,金轮王统领四洲的疆域。四种轮王以威德平定诸方的方式也有所差别。金轮王是由诸小国王亲自来祈请:“我们国土安稳富乐,人口众多,唯愿天尊亲垂教敕,我们都是天尊的辅翼随从。”银轮王则需要亲自前往彼土,彼方的小国王才会称臣拜伏。如果是铜轮王,到彼国后还要宣扬自身威德,与之较量,使彼方小国王钦佩而推为尊胜。如果是铁轮王,就要前往彼国,排兵列阵显示君威,一旦胜伏,即刻停止,从而使对方称臣。所有轮王都不会伤害对方,得胜后都会使天下小国安居乐业,并劝化众生普行十善业道。

然而,大福德的转轮圣王们也注定归于无常,对此,我们可以观察佛在《长阿含经》中的描述(参见附录二)。

思考题

1、 根据《长阿含经》复述大善见王的福报情形及死亡状况。

王城

依照《中阿含经》中描述拘尸王城,也就是大善见转轮王所在王城的情形,再对比如今我们的城市、住宅,观察两者之间的差距。

在远古时期,拘尸城叫做“拘尸王城”,人口众多、物产丰饶。此城长十二由旬,约二百四十公里,宽七由旬,约一百四十公里,面积约三万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如今上海地区面积为六千三百四十平方公里。拘尸城大约就有五个上海那么大。)王城里有很多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高台),有一人高,或者两人高、三人高、四人高乃至七人高。王城外围有七重沟堑,都是以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砖砌垒起来的,沟堑底部铺满金沙、银沙、琉璃沙、水晶沙四种宝沙。

(当时的城墙很高、城沟很深,如同几千年前的古城,由于城墙高、城沟深,一旦吊起吊桥,外敌根本无法闯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当年我们的西安古城墙外,深达数米的护城河只有一周,是用质量上好的砖砌垒而成,这些从其遗址中不难看出。而拘尸王城有七道护城的沟堑,且都是用金、银、琉璃、水晶垒成。那是个非常富足的时代,以福业力自然感现诸多殊胜的珍宝,颜色有黄、白、蓝、透明等等,而且品质殊妙、高贵。毕竟,转轮王出世是人寿八万岁以上的事,相比之下,如今的五浊恶世只能出现劣质土石或一些矿物,价值连城的金、银基本找不到了。

当时,沟堑的底部都是很细的四宝沙,踩上去令人舒适悦意。而现在的河底都是粗劣的沙子,有很多杂质、尖石,令人极不舒服,甚至会被玻璃碎片割破脚。可见,人类的福报已经降低何止千万倍。)

再说,拘尸王城外围还有七重城墙,也是用金、银、琉璃、水晶砌成。(我们西安的古城墙、南京明朝的城墙,或者北京清朝的城墙等等,只是用结实的石头砌垒,跟上古轮王时代相比,福报相差太远。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福报日趋下降,现在更是连好石头都很难找到,只能用钢筋混凝土搅拌两下以后堆成围墙。)

再说,拘尸王城的内部周围有七重行树,它们叫做“多罗树”,由四宝合成,种类繁多,彩色的树木间杂组合,美不胜收。(比如,金多罗树是银叶、银花、银果。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浮现出灿烂澄明的黄金树,上面点缀着银色的树花、树果;白银树树身洁白,树叶、树花、树果金光灿灿;琉璃树是透明纯净的蓝色,它的叶、花、果都是透明纯净的水晶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射出红橙黄绿等各种绚丽的色彩;还有水晶的树身,蓝琉璃色的叶、花、果等。

现今时代的树身、树叶、树花、树果等,虽然春夏季节也是一片青翠,有绿叶、红花、果实,但秋冬季节便会干枯得一片萧条。而且品质低劣,摸起来粗糙不堪。比如,北京城的树是属于人寿百岁以下,共同福德的显现,比起人寿八万四千岁以上时代的王城,简直相差悬殊,连当时的垃圾都不如。或者说,现在一座城市的财富总值,都比不上转轮王时代的一棵树。

再看拘尸王城的娱乐设施,也就是提供给城中人民的福利如何。)在公园里,七重多罗树之间有各种花池,开放着青莲花、红莲花、赤莲花、白莲花。花池四边的池岸由金、银、琉璃、水晶砖砌成,池底也铺满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宝沙。

即使是入池的四边阶梯,也都由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妙宝合成。有的是黄金作陛、白银作蹬 ,有的是白银作陛、黄金作蹬,又有的琉璃作陛、水晶作蹬,又有的水晶作陛、琉璃作蹬。(如是每一种都不单调,由二宝间杂组合而成,妙宝澄明,赏心悦目,比画里的世界还要美观。当时,由福德浩大的缘故,世上出现的全是珍宝,没有泥沙、土石等低劣相。

而且,物质极其丰富妙好,不会有残缺、枯萎、贫乏、单调的情形,眼目所及之处无不使人心情愉悦。)不光阶梯华丽美观,池岸周围的栏杆也是“四宝钩栏”,由金、银、琉璃、水晶间杂搭配而成。如果横向的栏是金色,那么纵向的钩就是银色;如果横向的是银栏,就搭配有纵向的金钩;或者是琉璃栏、水精钩;或者是水精栏、琉璃钩。(这一切由福德力自然显现的景象精妙绝伦,好似一个无比庄严的艺术世界。)

不仅如此,水池上空还覆盖着宝网,网上悬挂着许多宝铃,铃身、铃舌分别由不同的宝物搭配而成,比如,金铃银舌、银铃金舌、琉璃铃水晶舌、水晶铃琉璃舌。

宝池里还种有各式各样的水生花,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赤莲花等。池水常常盈满、妙花常常开敷,不会出现缺水枯萎的情况。公园是人民公园,没有人看守,谁都可以来享受安乐、愉悦心情。(以当时共同的福报,人们住在城中舒适悦意,享受福乐。)

池岸上也是一片花海,开满了各式各样的陆地花。有花色黄白、香气浓郁的修摩那花,有花色纯白、香气清冽的雨时花,有灿然若金、百里飘香的瞻卜花,以及好香花,濡香花,还有花色红白、芳香怡人的善思夷花和波罗头花。

花池岸边还有很多贤淑女子,她们都长相可人、身体光泽、皎洁明净,倾城的美貌只比天女相差少许。而且姿态端庄、举止优雅,令人们见而欢喜悦意,又个个以众宝璎珞严饰身体,原来这些妙龄女子是在轮王的诏令下做慈善事业。她们广行布施,为提供人们所需,比如饮食、衣服、被子、车辆、房屋、床褥、毛毯,以及给人帮忙的义工,还有明灯等等。总之,当时大同社会的优厚福利基本是达到了随人所欲,都能自在给予的程度。

轮王时代的人民不但不缺生活资具,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受用十分富足,而且精神享受也相当丰富,其中以音声受用为主。以轮王的福德力,微风吹动公园里的多罗树时,树叶发出上妙的音乐之声,犹如五种宫廷音乐师同时奏乐,乐音极其美妙、高雅和谐。人民听到这自然音乐,内心都安宁闲适、愉悦舒畅。

即使是住在王城中福报最差的、下等阶级的人,家里没有乐器,但由于公共福利优厚,想听音乐时,还是可以共同前往城市公园,在多罗树间倾听妙乐,随心所欲、尽情地娱乐赏玩。当时的眼耳声色之娱比如今殊胜百千万亿倍,人民生活极其安乐。

在如是繁荣的太平盛世中,五欲受用丰富,人民富足安康。仅从音声而言,在拘尸王城里就能常常听到十二种声音,不曾断绝,有象的声音、马的声音、车行驶的声音、步行的声音、吹海螺的声音、鼓声、薄洛鼓声、伎鼓声、歌声、舞声、饮食声、惠施声等等。

住宅

当时,拘尸王城的婆罗门和居士们取出许多珠宝、钳婆罗宝,装在车上拉到大善见王处,说:“天王!这里有很多珠宝、钳婆罗宝,愿天王哀愍我们,慈悲纳受。”大善见王对婆罗门和居士们说:“你们供献的珍宝我不需要,我这里也有。”

又有八万四千小国王来见大善见王,都说:“天王!我们想要给天王造宫殿。”大善见王说:“你们想给我造正殿,我不需要,我这里有正殿。”八万四千小国王都两手合掌,再三请求:“天王!我们想给天王造宫殿!我们想给天王造宫殿!”大善见王见诸小国王殷勤请求,便默然允许。那时,八万四千小国王知道大善见王默然听许,就拜谒辞退,恭敬地右绕轮王三圈,各自返回本国。随后用八万四千辆车子装载沉甸甸的金子和钱币,以及很多珠宝的柱子前往拘尸王城。

小国王们在离王城不远处为轮王建造大正殿。大正殿长一由旬,宽一由旬。每由旬如果按现在的二十公里计算,殿堂就相当于四百平方公里。大正殿用金、银、琉璃和水晶四宝堆砌,它非常宽广,有四宝阶梯,组成美丽的图案。而且是以真金作陛(台阶的纵向面)、用白银作蹬(台阶的横向面),或者用白银作陛、用黄金作蹬,以及琉璃陛水晶蹬,水晶陛琉璃蹬,四处的阶梯各由两种珍宝合成。(从大殿上空往下看,就像立体的彩色棋盘一样,透明澄净,闪闪发光,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珠宝世界,堪与龙宫相媲美。)

大正殿里有八万四千根柱子,都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妙宝而成。金柱银栌磉(柱子的正体是黄金,梁上的短柱是白银,下面的墩子也是白银)、银柱金栌磉(柱子的正体是白银,梁上的短柱和下面的墩子都是黄金)、琉璃柱水晶栌磉、水晶柱琉璃栌磉,看起来彩色耀炫,美如画卷,极为壮观。

大正殿中建有八万四千座楼,都是用四宝合成。如果是金楼,屋顶就用银子;如果是银楼,屋顶就是金子;如果是琉璃楼,屋顶就是水晶;如果是水晶楼,屋顶就是琉璃。

大正殿里还设有八万四千个御座,也是用四宝做成。在金楼里设银御座,银楼里设金御座,琉璃楼里设水晶御座,水晶楼里设琉璃御座。御座也就是轮王睡的床,上面敷以毛毯。它的上空有锦绮帐子覆盖下来,御座上还有衬体被、两头安枕等等。

在大正殿的外围有四宝钩栏围绕。(比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等,外面也有石栏杆圈起来。过去帝王的住宅大致都是这种建筑风格,但是轮王福德特别大的缘故,大正殿的栏杆都是四宝建成。)四边的材料各不相同,一边是金栏银钩,另一边就是银栏金钩,其他两边则是琉璃栏水晶钩、水晶栏琉璃钩。上空有罗网覆盖,网上悬着很多铃铛,也是以四宝做成,金铃银舌、银铃金舌、琉璃铃水晶舌、水晶铃琉璃舌。

八万四千小国王修建大正殿圆满竣工后,又在大正殿不远处建造大型御花池。御花池长宽各一由旬,跟大正殿一样大。池壁以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砌成,池底以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宝沙铺垫。大花池又有四宝阶梯,也是两种珍宝组合,一边是金陛银蹬,另一边就是银陛金蹬,其他两边则是琉璃陛水晶蹬、水晶陛琉璃蹬。(御花池方圆四百平方公里,如果放在今天来看,它相当于是一个大湖泊。)

花池的四边都围有栏杆,栏杆依然是四宝钩栏,金栏银钩、银栏金钩、琉璃栏水晶钩、水晶栏琉璃钩。(光是想一想都能知道特别美,金光灿烂的栏与纵向的白银钩组合,另一边是透明的水晶栏,里面还映照出各种色彩,又以蓝琉璃作钩等等。看起来华丽辉煌,赏心悦目。)

大花池上空同样悬有许多罗网,罗网上挂着铃铛。一个个铃又由不同的珍宝组成,金色的铃身悬着银铃舌,银色的铃身悬着金铃舌,还有蓝色琉璃的铃身悬着透明的水晶铃舌,水晶的铃身又悬着琉璃铃舌,组合得十分美观。(如果我们到达彼地,必然会由衷地感叹:这是什么世界啊!太幸福、太美好了!)

御花池生长着很多各式各样的水花,有青莲花、红莲花、赤莲花、白莲花等等,常常池水盈满、妙花开敷。(现在的西湖跟它相比,犹如人间女子在天女面前逊色许多。)

花池旁边的岸上还有多种陆地花,如摩那花,雨时花,又有瞻卜花、好香花、濡香花、善思夷花以及波罗头花,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建好大花池后,八万四千小国王在离殿不远处,又给轮王建了一个多罗园。也是长宽各一由旬,里面种植了八万四千棵多罗树,树身也是由金、银、琉璃、水晶所成。(如今的树有树干、树皮、树叶等等,有的即使看起来光滑,摸上去也还是很粗糙。而上古时期的树是轮王福德所现,每一棵都如工艺品般美观精致,是自然长成,不是加工所成。树身为黄金,是说它金光闪闪,品质贵重,而不是指金属,所以叫做“黄金宝”。黄金宝树上长出来的树枝是白银所成,开的花、结的果都是白银,意为枝叶花果都是银白色。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如今的树,枝是青色,开的花却是红色,把它们的品质提升百千万倍,就是轮王时代树的状况,叫做“妙宝树”)。多罗树品种丰富,又自然和谐,比如,近处一片是黄金树,长白银的叶子,开白银的花,结白银的果;远处一片是白银树,长黄金的叶,开黄金的花,结黄金的果;还有水晶透明树,开出蓝琉璃的叶,结琉璃的果;还有琉璃树,开出水晶般透明的叶、花、果。有品种一致的树群,也有各种宝组合的树群,真是美不胜收。

四周围起四宝栏楯,有的是金栏银钩,有的是银栏金钩,或者水晶栏琉璃钩,或者琉璃栏水晶钩。(轮王时代的物质都是妙宝性,光泽、质地极其精妙,触感比现在最上等的碧玉美石都更柔滑,眼睛见之增上欢喜,再仔细看它还是透明的,总之是好得没办法形容。)

多罗园的上空覆盖罗网,在罗网中悬挂许多铃铛,也都由妙宝合成。金铃有银舌,银铃就有金舌,又有透明的蓝琉璃铃,里面是水晶铃舌,还有水晶铃身琉璃铃舌,各色铃铛点缀在宝网上装饰着多罗园,美得像个童话世界。

如是,大正殿、多罗园、御花池都圆满建成后,八万四千小国王就来到大善见王面前汇报:“天王!大正殿、多罗园、花池都已圆满完成,唯愿天王尽情享用。”

眷属、权势和受用

转轮王的福德极其巨大,是大地上所有人行十善业福德总和的一百倍。所以,仰赖他降世的力量和福德,王城中最底层的人都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人民需要什么衣食、车辆、房舍等都能自在取得,那是人间最安乐的状况。

转轮王的威德在于无为而治,坐在宫中不必做什么,天下人都对他无不服从。如《阿含经》中所说,转轮王对待人民如父爱子,他出行时对车夫说:“慢一点开,我要看看人民。”人民对他如子仰父,也纷纷对车夫说:“慢一点开,我们要看看圣王。”轮王不必操心什么,人民都会主动把一车一车的黄金等宝物运送、贡献到他面前。轮王则说:“我不需要,你们自己用。”八万四千小国王也纷纷要给轮王建宫殿,他们齐心协力,一心尊仰轮王,就像孝子承事慈父一样。

以轮王的福德力,七宝随应而现。他降伏四海诸国时,只要冒一个念头,比如想去东方巡行,四部军兵就马上随着轮宝的牵引降落到当地。不必动用任何武力,他的福德力自然就会使小国王们诚敬地作供献、承事等,确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小国王们用金钵盛银米、银钵盛金米献给大王,并由衷地祈请:“我们此界的土地、人民、受用等全部归您所有,您留在这里吧,我们都听从您的教令。”轮王说:“不必了,你们要是听我的教令,就以十善治国,不要用非法的手段压榨、欺凌、伤害人民。”于是,小国王们对此纷纷奉行。轮王随后再转驾去往其他国土。而且,当他坐在自己的王城时,也没什么可操心的。以他的福德力,四海人民都随他而转。

再者,他拥有最好的交通工具、照明工具,又有最为贤良有德的王后,还有文韬武略的大臣等等,一切都以福德力自然运行。譬如,王后玉女宝相貌端正,具足功德,毛孔中散发出芳香,语言柔和,有智慧,做事勤快,举止安详,心里常常念着轮王,毫无违逆,极其体贴。她领导宫中八万四千夫人,彼此关系和谐,根本不劳轮王操心。

再者,轮王的象宝和马宝也体贴王心、调伏柔顺,是人间的珍奇之物。马宝身毛绀青色,尾毛放红光,形相非常奇特,而且驯服、随顺,轮王骑着它不会感到晃动等。它行动迅疾,清晨出发,早饭前就能将四海天下巡行一遍。我们可以想象,具威德的轮王坐在殊胜的马宝上,没有任何颠簸感、非常舒适地疾速飞行于空中。

再说,轮王的典兵臣宝、主藏臣宝都极为优秀。以主藏臣宝降世的福报,无量宝藏自然出现。他能以天眼看到地下金藏、钱藏等宝藏,哪些是人所有的,哪些不是人所有的等等。轮王想要资财,只要动一个念头,主藏臣宝马上供应到位。因此,轮王不必担心经济,整日悠游自在,无为而治。以轮王的福德力,世间一切都围绕自己而转。

典兵臣宝果敢有韬略,有智慧,而且跟轮王心意相通。轮王刚想集合军兵,他就迅速把军兵集合完毕,要他们前进就前进,要他们后退就后退,要他们停止就停止,一切随从调遣。典兵臣的心如同指挥器,才一起念便全部自然成办,不需轮王操心。

轮王还有物质宝贝——照明第一的明珠宝。这一宝贝同样不得了,它照耀的范围是方圆十二由旬处。(一由旬以四十里计,那么二百四十公里乘以二百四十公里,等于五万七千六百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省那么大。)明珠宝就差不多是个小太阳,一旦拿出,使一个省的范围都亮如白昼,人民于是纷纷起床,说:“天亮了,该干活了。”丝毫不感觉此时正是夜晚。如果把明珠宝放在宫廷的高幢上,就会使整个宫廷都亮如白昼,白天有多亮,明珠宝就把宫城的夜晚照得有多亮。

诸如此类,轮王还有四种德以及剑宝、皮宝等相似七宝。总之,福报非常大。

有人说:轮王只有七宝而已,福德不过如此。

要知道,七宝仅仅是代表,其实各种宝都是八万四千数。有八万四千头象、八万四千匹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玉女、八万四千居士、八万四千刹利、八万四千座城市、八万四千座殿、八万四千张床、八万四千件衣服、八万四千种食物等等,受用极其丰富。

譬如,古代的皇帝既然能住在最豪华的皇宫里,当然国内的任何一处住宅他都可以住,因为整个国家都属于他。同样,轮王拥有八万四千座城市,而他常常在王城——拘尸城里治理国政;轮王拥有八万四千座殿,而他常常在正法殿安住;拥有八万四千座楼阁,他常常待在大正楼。诸如此类,相应的设施还有很多,比如吃一顿饭,八万四千种食物一齐供上来,味道各不相同,只不过因为他知足的缘故,最常吃的是自然饭。再者,拥有八万四千件衣服以及上妙宝饰,都可以随意穿戴。再者,他拥有八万四千玉女,其中王后玉女宝常常服侍左右。再者,他是四大部洲最大的轮王,手下掌管财政的主藏大臣就有八万四千,他们是一级级的财政部长、财政厅长等。这么多人都心向轮王,轮王只要起一个念头,主藏臣宝马上按他的心意对财物进行分配。再者,轮王拥有八万四千位刹利,在征战的时候,这些大大小小的“司令”都统一服从命令,其中以典兵臣宝为首领。总之,一切都归轮王所有,他的福德力拥有着无比丰富的受用。

以下再依照《中阿含经》来了解轮王在大正殿很快出现无常的情形。

当时,大正殿修建完毕,轮王就请来具德的沙门、婆罗门,在殿中亲自供养他们。之后,轮王心想:“现在我不应该在大正殿里行于世俗贪欲,我宁可独自带着一个侍者升入大殿安住。”于是,他们登入金楼,坐在银御床上,床上敷以细毛毯和各种精美轻软的锦绮罗縠,之后修习初禅(在《长阿含经》、《大般涅槃经》等中说为修习第四禅)。

当时,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很久没见到大善见王,因此特别渴望相见。八万四千夫人她们一起来到玉女宝面前说:“天后!要知道我们好久没见天王了,我们现在想共同去觐见天王。”玉女宝听后就对典兵臣宝说:“你现在要知道,我们都好久没见到天王,今天想去觐见。”于是,典兵臣宝就送她们到大正殿。当时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步兵、八万四千小国王,共同侍奉、随行这些夫人们来到大正殿。

他们行动的声音很大,大善见王听到后就询问是怎么回事。侍者说:“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现在一起来到大正殿,还有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步兵、八万四千小国王,也共同前来大正殿,所以声音特别响动。”大善见王听后就对侍者说:“你快些下去,在露地上敷设金床,准备好以后告诉我。”侍者接受教诲,并如是照办后,回来禀告:“已经为天王敷设金床完毕。”于是轮王和侍者下殿,坐在金床上,结跏趺坐。

轮王见到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从远处前来,随即闭塞诸根。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见轮王闭眼、闭塞诸根,于是心想:“天王现在一定不需要我们了。什么缘故呢?天王刚刚见到我们,就闭塞了诸根。”于是,玉女宝上前到轮王面前说:“天王!要知道,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都是天王所有,唯愿天王常常忆念,直到我们命终。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步兵、八万四千小国王,都归您所有,唯愿天王常常忆念,直到我们命终(意为不要舍离我们)。”

(可见,轮王治世时,人民非常有情有义,夫人们和玉女宝都心甘情愿地说:“我们归轮王所有,唯愿您不要舍弃。”)

这时,大善见王对玉女宝说:“妹!你们长夜教我作恶,不让我行慈。妹!你们从今以后要教我行慈,不要让我作恶。”当时,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退在一边,她们心里很难过,都流下眼泪,说:“我们不是天王的妹,但现在天王称我们为妹。”(她们都是轮王的夫人,现在竟然被称作“妹”,她们以为轮王要舍弃自己,就伤心地哭了起来。)那时,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都用衣服擦着眼泪,又向前到大善见王面前,启白说:“天王!我们该怎样教天王行慈而不作恶呢?”(她们的心随顺轮王,丝毫不会违逆或滋生其他想法,而特别听话。轮王说,你们不要教我造恶,她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于是再次请问轮王。)

轮王回答说:“妹妹!你们为了我应当这样说:‘天王知道吗?人命短促,很快要到后世,应当修习梵行。凡是有生无不有终,世上的事最终都要结束。天王!要知道那种法一定会来,它不令人爱念、不令人欢喜,它会毁坏一切世间,它就叫做死。所以,天王!对于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如果有念有欲的话,唯愿天王全部断除、舍离,直到临终都不要缘念。对于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步兵、八万四千小国王,天王如果有欲有念的话,唯愿天王全部断除、舍离,直到临终都不要缘念。’诸妹!你们应当这样教我行慈,不要让我作恶。”

(世间很苦,即使是富有四海的轮王,也终究会死,死时一切都必须舍离。好在轮王清醒,知道如果舍不得,如果还有贪爱心,就会死得很悲惨,所以让身边最近的玉女宝和夫人们这样提醒自己。)

(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非常尊崇轮王的心,)于是禀白:“天王!我们从今以后要教天王行慈,不让天王造恶。天王!人命短暂,马上要到后世,那种法一定会来,它不令人爱念也不令人欢喜,它会摧坏一切世间,它就叫做死。所以,天王!如果对于八万四千夫人和玉女宝有念有欲,唯愿天王全部断除、舍离,一直到临终都不要缘念。对于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车、八万四千步兵、八万四千小国王,如果天王有欲有念,唯愿天王全部断除、舍离,直到临终都不要缘念。”

当时,轮王就给这些夫人们和玉女宝说法,劝她们对法发起渴仰,成就欢喜。轮王用无量方便为她们说法,如是妥善安慰以后,就打发她们回去。于是,夫人们和玉女宝各自拜退辞去。

之后,轮王和侍者一起登入大殿,进入金楼,在敷设种种细柔毛毯、锦绮罗縠等的银床上,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大善见王稍微有一点死亡的痛苦。譬如,居士或居士的孩子享用妙好的食物,虽然很安乐,但吃起来还是有一点烦琐,同样,轮王死的时候有一点点痛苦,但总体状况还是非常安详。由于他修习四无量心,舍离欲念,因而生在梵天。大善见王死后七天,轮宝、珠宝自然隐没,象宝、马宝、玉女宝、主藏臣宝、典兵臣宝在同一天命终,城池、法殿、楼观、宝饰、金多林园都变成土木。

(我们从后边际来观察,一世辉煌的转轮圣王,拥有四海,具足七宝,成为世上第一荣耀之人,以财富、福德而巍巍不可思议,然而因缘尽时也彻底消亡。以轮王大福德力所呈现的七宝也随后消失或命终,其他璀璨、庄严华美的妙宝,还有不可思议的城池、法殿、一座座楼观以及广大、美妙的园林,也全部变为土木,再也没有昔日的光辉。

百千万亿的转轮王曾经出现在世间,他们的住宅、受用、眷属、权势等所拥有的一切如今都已荡然无存。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仅如蜂巢,住在几十平米的屋子里,摆弄几盆花,每天吃一点小菜、水果,喝点饮料,再加一点垃圾食品。而且,我们在世上没有任何权势、福报,在转轮圣王面前,不过如同小蜂巢里的一只只蜜蜂而已。如此渺小的显现哪里有什么常坚可言呢?想到转轮王的无常,不难了知卑微的我们很快会坏灭,所以,要趁着有限的暇满人身摄取正法大义,用人身去修解脱、修佛果,这是非常要紧的观念。)

思考题

1、 思维大善见王的王城、住宅、眷属、权势和受用,并与自身所拥有的现世法作对比,显出巨大的差距。

2、 思维大善见王出现无常的情形,之后反观自身,打破常有观念。

以下根据佛陀在《中阿含王相应品牛粪喻经第四》当中的开示,我们继续观修无常。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在安静处,燕坐思维而作是念:“颇复有色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耶?颇有觉、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耶?”

话说有一次佛陀游化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当时,一位比丘在闲静之处燕坐思维,他想:“有没有一种色法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呢?有没有受、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呢?”(他思维的问题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有没有不变的、保持安乐的东西?其实也正是我们希求能够了解之处。)

彼一比丘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今在安静处燕坐思维而作是念:‘颇复有色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耶?颇有觉、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耶?’”

那位比丘就在晡时(下午三点到五点)从燕坐起身,前往佛处,稽首作礼,退坐一面,禀白说:“世尊!我在闲静处燕坐思维,心想:‘有没有色法常住不变,一向保持安乐,恒久存在呢?有没有受、想、行、识常住不变,一向安乐,恒久存在呢?’我一直在思维这个问题。”

佛告比丘:“无有一色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者,无有觉、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者。”

佛陀给出肯定的答案:“没有一种色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也没有一种受、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

于是,世尊以手指爪抄少牛粪,告曰:“比丘!汝今见我以手指爪抄少牛粪耶?”

比丘白曰:“见也。世尊!”

于是,世尊用指甲迅速拿取少许牛粪说道:“比丘,你现在看到我用手指甲所粘取的少许牛粪了吗?”

比丘回答:“见到了。世尊!”

佛复告曰:“比丘!如是无有少色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也。如是无有少觉、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乐,恒久存也。所以者何?比丘!我忆昔时长夜作福,长作福已,长受乐报。比丘!我在昔时七年行慈,七反成败,不来此世,世败坏时,生晃昱天,世成立时,来下生空梵宫殿中,于彼梵中作大梵天,余处千反,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作天帝释,复无量反,作剎利顶生王。”

佛又告诉说:“比丘!像这样,没有少许色是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如是也无有少许受、想、行、识常住不变,而一向安乐,恒久存在。什么缘故呢?比丘!我回忆自己过去世在生死之中作大福德,作后长久受用乐报。比丘!我在昔时七年行慈,其果报使我在此天地七次成败期间,都不来此世间。世界败坏时生晃昱天,世界成立时下生到空虚的梵天宫殿中,在梵界作大梵天王;在其他处又一千次作自在天王;又有三十六次作天帝释;还有无量次作剎利顶生王。”

(世尊在下文中还讲到,作剎利顶生王时享有种种妙宝的大受用情形。总之,从前到后在长久的时间里受用安乐,然而最后还不是全部毁灭了吗?由此证明,世上没有常住不变的、一向的安乐,一切皆是苦性,我们要深知这一道理。)

“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大象,被好乘具,众宝校饰,白珠珞覆,于娑贺象王为首。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马,被好乘具,众宝庄饰,金银珓珞,䭷(máo)马王为首。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车,四种校饰,庄以众好师子、虎豹斑文之皮,织成杂色,种种庄饰,极利疾,名乐声车为首。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大城,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拘舍惒(hé)堤王城为首。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楼,四种宝楼,金、银、琉璃及水精,正法殿为首。”

“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头大象,在它们身上都敷有上好的乘具,又以诸多妙宝庄严装饰,以白珠珞覆盖。在这些象当中,以于娑贺象王为首。我在作转轮王时,拥有八万四千匹马,它们身上都敷着上好的乘具,再用众多的妙宝庄严装饰,以金银珓珞覆盖。其中,以䭷马王为首。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辆车,都是四种装饰,又以上好的狮子、虎豹的斑纹皮来作庄严,织成彩色等种种装饰。那些车非常快速,其中以乐声车为首。比丘!我作剎利转轮王时,有八万四千大城,都非常阔大,而且富裕快乐,人民众多。其中,以拘舍那王城为首。再者,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座楼,都是以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宝建成。其中,以正法殿为首。”

“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御座,四种宝座,金、银、琉璃及水精,敷以氍(qú)氀(lǘ)、毾(tà)㲪(dēng),覆以锦绮罗縠(hú),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双衣,初摩衣、锦衣、缯衣、劫贝衣、加陵伽波惒逻衣。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女,身体光泽,晈洁明净,美色过人,小不及天,姿容端正,覩者欢悦,众宝璎珞严饰具足,尽剎利种女,余族无量。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种食,昼夜常供,为我故设,欲令我食。”

“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还有八万四千御座,都是四种宝座,金座、银座、琉璃座及水晶座,上面敷以毛毯,再覆罩锦绮罗縠使之垂下,还有衬体被,两头安枕等。我作剎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双衣,初摩衣、锦衣、缯衣、劫贝衣、加陵伽波惒逻衣。比丘!我作剎利顶生王时,还有八万四千夫人,身体光泽,晈洁明净,美色过人,略逊于天,姿容端正,人见人喜,而且身上佩戴各种妙宝璎珞的装饰,都是王种之女,而其他族姓女不计其数。比丘!我作转轮王时,有八万四千种食物,昼夜常时供应,为我特意置办,想让我享用。”

“比丘!彼八万四千种食中,有一种食,极美净洁,无量种味,是我常所食。比丘!彼八万四千女中,有一剎利女,最端正姝好,常奉侍我。比丘!彼八万四千双衣中,有一双衣,或初摩衣、或锦衣、或缯衣、或劫贝衣、或加陵伽波惒逻衣,是我常所著。比丘!彼八万四千御座中,有一御座,或金、或银、或琉璃、或水精,敷以氍氀、毾㲪,覆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是我常所卧。比丘!彼八万四千楼观中,有一楼观,或金、或银、或琉璃、或水精,名正法殿,是我常所住。”

“在那八万四千种食物里,有一种食物非常美妙、洁净、具足无量种味道,是我常常受用的。比丘!在那八万四千女中,有一位王种之女,最端正姝好,常常侍奉我。在那八万四千双衣中,有一双衣,或初摩衣、或锦衣、或缯衣、或劫贝衣、或加陵伽波惒逻衣,是我常常穿著的。在那八万四千御座中,有一种御座,由金、银、琉璃、水晶做成,敷以毛毯,再覆罩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惒逻、波遮悉多罗那,是我常常睡卧的御座。在那八万四千楼观里,有一座楼观,由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宝组成,叫做正法殿,是我常住的殿堂。”

“比丘!彼八万四千大城中,而有一城,极大富乐,多有人民,名拘舍惒堤,是我常所居。比丘!彼八万四千车中,而有一车,庄以众好师子、虎豹斑文之皮,织成杂色,种种庄饰,极利疾,名乐声车,是我常所载,至观望园观。比丘!彼八万四千马中,而有一马,体绀青色,头像如乌,名䭷马王,是我常所骑,至观望园观。比丘!彼八万四千大象中,而有一象,举体极白,七支尽正,名于娑贺象王,是我常所乘,至观望园观。”

“在那八万四千大城中,有一座大城,极大富乐,人民众多,叫做拘尸那王城,是我常常居住之处。在那八万四千车中,有一种车用各种上好的狮子、虎豹等有斑纹的皮织成杂色,再饰以各种庄严,它非常迅捷,叫乐声车,我常常乘着它到观望园观赏。再者,八万四千匹马中,有一匹马是绀青色的身躯,头似乌鸟,叫做䭷马王,我常常乘骑它到观望园观赏。再说,八万四千大象中,有一头象全身极为洁白,七支都很端正,叫于娑贺象王,我常常乘骑它到观望园观赏。”

“比丘!我作此念:‘是何业果,为何业报,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比丘!我复作此念:‘是三业果,为三业报,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一者布施,二者调御,三者守护。’比丘!汝观彼一切所有尽灭,如意足亦失。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有常,为无常耶?”

答曰:“无常也。世尊!”

“比丘!我这样想:‘这是什么业的酬报让我今天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比丘!我又思维:‘是三种业的果报,使我今天有大如意足、大威德、大福佑、大威神。一者布施,二者调御,三者守护。’比丘!你看这一切所有都已坏灭,如意足也已灭尽。比丘!你怎么想?色是有常还是无常呢?”

回答:“无常。世尊!”

复问曰:“若无常者,是苦,非苦耶?”

答曰:“苦、变易也。世尊!”

复问曰:“若无常、苦、变易法者,是多闻圣弟子颇受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耶?”

答曰:“不也。世尊!”

佛又问:“如果无常的话,那是苦还是非苦呢?”

回答:“是苦的,因为它迁变、失坏了。世尊!”

又问道:“如果是无常、苦、变易的法,多闻圣弟子还接受说这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吗?”

回答:“不会的。世尊!”

(既然是无常、苦、迁变的法,就不应认为这是我,因为刹那间已经消失,怎么会是自在的我呢?再者,也不应认为是我所,因为这些无常、苦、迁变的法上面都没有我,也就没有属于谁所有的事了。再者,也不应以为我属于这些法。)

复问曰:“比丘!于意云何?觉、想、行、识为有常,为无常耶?”

答曰:“无常也。世尊!”

复问曰:“若无常者,是苦,非苦耶?”

答曰:“苦、变易也。世尊!”

复问曰:“若无常、苦、变易法者,是多闻圣弟子颇受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耶?”

答曰:“不也。世尊!”

佛又问说:“比丘!你怎么想的?受、想、行、识是有常还是无常呢?”

回答:“无常。世尊!”

又问到:“如果是无常,它们是苦还是非苦呢?”

回答:“是苦、变易的。世尊!”(无常就会迁变、坏灭,这当然是苦,不是安乐自性。)

佛又问:“如果是无常、苦、变易的法,智慧多闻弟子还会接受说这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吗?”

回答:“不会的。世尊!”

(既然是无常、苦、变易的法,就不会承许为我。再者,我们以为世上有你我他等有情,他具足色受想行识五蕴,自己也具足色受想行识五蕴,但五蕴刹那即变,所以,他也没有不变的“我”,自己也没有不变的“我”,总之是没有人我。既然连“我”都没有,诸法又属于谁呢?所以,“我所”的概念也不会有。)

(接下来,世尊继续因势利导。)

“是故,比丘!汝应如是学。若有色,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好、或恶,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当以慧观知如真。”

“所以,比丘!你应当这样修学:首先观察色法,无论过、现、未、内、外、粗、细、好、恶、近、远等哪一种,都是刹那变灭,没有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也不是它所有(这一切都是空的,它又属于谁呢?如同空屋子里没有主人一样,全世界的色法都没有主人,所谓‘属于某个人所有’的这种想法根本不合理。因此,无常法必定是苦,是变易,没有我,没有我所)。应当以智慧观照、如实地证见它的本相。”

“若有觉、想、行、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好、或恶,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当以慧观知如真。”

“对于受、想、行、识四种心法(或者说领纳、取相、造作及了别,这些心法只是从不同分上立为四蕴),无论过、现、未、此处、彼处、粗、细、好、恶、近、远等,都是刹那变灭的苦性,没有安乐,在这种刹那即灭的法中也不可能有(所谓常、一、自在的)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也不是它所有(所有心法方面的蕴都是刹那灭尽,本体空虚,如同空房子里没有我一样,又怎么会有所谓的谁属于谁呢?没有所谓‘属于’的事,也不是某个具主宰的人所有的。也就是说,无常法上面都没有我和我所)。应当以智慧观照、如实地证见它的本相。”

“比丘!若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彼便厌色,厌觉、想、行、识,厌已便无欲,无欲已便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比丘!如果多闻圣弟子能这样观察,他就必定厌色,厌受、想、行、识;既然厌恶,就没有欲求;没有欲求,也就从中得到解脱;得到解脱就证得了解脱知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通达真实法。”

(以上世尊为弟子开示了解脱之道。通过观察无常,了解苦、变易的本性,了知无我、无我所,之后对于虚假的蕴自然生起厌恶心,不再认为我附著在上面。原先误以为蕴是常,有真实的乐、主宰的我以及我所,由此生起各种妄执,生起疯子般的错觉,生起无数的执著、贪嗔,继而造业、受报等等;如今认清它是生死的根源,自然开始厌舍,不再执著它,不再执著有什么常、乐、我、净,也就不再欲求;不欲求无常法,就自然希求无为法,由此得到解脱,生起解脱知见,灭除苦蕴,不复领受后有。)

于是,彼比丘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彼比丘受佛化已,独住远离,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彼独住远离,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彼比丘知法已,乃至得阿罗诃。

于是,那位比丘听佛如此说法后,用心受持,就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绕三匝而去。

他得佛化导后,自己在静处安住,远离俗尘,心无放逸,精勤地修行。如是独住、远离、心无放逸、精勤地修行后,真正成办了族姓子所应作的事,剃发、著袈裟,从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一直到无上梵行修习究竟为止,在现法中自行觉悟、证知,自己作证“我得如是成就”,所谓“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实证知”。那位比丘知法后,证得阿罗汉果。

心要提示:

胜因得胜果,仗能源发光,

源尽光还灭,区区何常坚。

“胜因”,指轮王前世所修的布施、持戒等善行。修的当下心很淳厚、相续不断,所修的善就如同产生福乐的庞大能源。“胜果”,指生到极光净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忉利天和下生人间做转轮王等无数次乐果的显现。然而福业力终归有限,当业力穷尽时,福乐显现在刹那间便消失无余。犹如以能源持续不断地发光,一切境界都相当璀璨、光明、快乐,然而能源一旦耗尽,光明当即息灭,黑暗重新笼罩一切。

本引导是观修相续的粗无常。首先观察到以轮王福德力维持了数万年的福乐景象,看起来非常稳定;我们跟他相比,目前的情形明显相差太远,证明过去所造善业轻微,能源非常有限。轮王的能源是我们的无数倍,然而福业力一旦用尽,一切福乐景象顿时灭尽;我们的善业资源如此微弱,这一生的寿命、住宅、眷属、权势、受用等,用不了多久必然会灭尽,哪里有什么常坚呢?如果把轮王能源的显现度比成一个小时,那么我们差不多只有几秒钟,如果轮王都无常无坚,归于空无,我们几秒钟的显现也决定是瞬间灭尽。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所谓幸福生活、幸福资本等都是由自身过去的宿因所支持,而宿因能源又如此微弱,今生的果报当然也就不是常法,决定迅速灭尽。对此应当生起定解。

懂得以上修无常观念的方法以后,才能明确该如何发展无常观念,以及从怎样的思维之路来发展。以下具体举例说明。

思维的关键是从因上观察。轮王说:“我从前修了布施、调御、守护等三种善法,今世才出现如此广大的福德。”譬如,象、马、殿、座、臣、夫人等都是八万四千,又有主藏臣宝、典兵臣宝。轮王手下还有八万四千小国王,他们手下都有很多部从。轮王的大福德力显现时,能推动整个世界运行,一切都围绕着他,随着他的福德力而运转,因此称为“转轮圣王”。然而他的能源是有限的,当能源耗尽时,一切归于无常。

如同水力、风力等发电能使整个区域光明灿烂,同样,福业力作为能源,能决定今世生活的优越程度。轮王的能源非常大,如果说他是大老板、大财主,那么能源微小的我们只能算是小乞丐。轮王的福报在数万年中都非常稳定地显现,但也终归告罄,不复相继。就连他自身都灰飞烟灭,何况根身所处的器界,以及他福德力召感来的一切眷属、权势、受用、住宅、城池、大殿等?如经中所述,在他去世后的几天当中,玉女宝、主藏臣宝、典兵臣宝、象宝、马宝等有情也随之离世。军事、财政、交通工具、兵器等方面最显赫、最具殊胜功能的法,这些由轮王有限福德力感召的现相或宝物都相继灭尽,所有四宝合成的殿堂、园林等都黯然失色,变为泥土。显现的时间再长,最后也都成为一无所有。

对比思维自身。由轮王大福德力显现的世界,在数千万年中灿烂、妙好。城市里没有灰尘,不必扫地,也没有天灾人祸,时时风调雨顺,日月清明,没有荆棘、沙砾、瓦石、土堆等鄙陋之相。当时的音乐也是天然奏响——风吹击到树上,发出各种美妙的旋律等。那里没有寒暑,人民也没有疾病。轮王以福德拥有八万四千城,每一座城市都犹如金刚般稳固,对比之下,我们的城市简直如同水泡。可是,金刚般稳固的城市都灭尽了,水泡还能维持多久呢?轮王依凭浩大福德能源的支撑,千万年中都毫无匮乏,但也有用尽的时候;而我们依凭微弱的善因能源所享用的少许福报又岂能常存?

轮王拥有八万四千象、八万四千马、八万四千宝车,以及具功德、调顺的马宝、象宝等,这些都是由福德力所感召,又以福德能源的告罄而灭尽;我们微薄的福德只配拥有一辆甲壳虫般的车,它怎么可能常保呢?决定很快坏灭。

轮王的大正殿长宽各一由旬,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小城,里面有八万四千楼、八万四千床榻,一切都极其富贵、豪华。下至他拥有的一颗珠子,我们倾尽一座城市的财富都无法与之相比。轮王数万年中福德的显现,到了业尽之时,也会变成一堆土石。对比思维我们所拥有的几十平米的房屋,以及几个电器、家具等,又岂能常保?以微劣福德出现的泡沫现相,有什么常坚呢?

或者以家眷作对比:轮王拥有八万四千夫人,最殊胜的玉女宝作王后,她贤良有德,事事为轮王着想,恭敬有礼,没有一刻忘记,而且统领后宫井井有条。他还有一千个王子,个个相好庄严,勇猛具力,出战即能屈人之兵,胜伏诸方。轮王的家庭非常兴旺美满,在人间古往今来没有第二例。轮王拥有人间第一福报,称得上是“十全轮王”。以其深厚的福德力支撑,宫廷内外吉祥和善,远离一切纠纷,这些状况看似非常稳定。然而轮王去世后,玉女宝也自动过世,其他夫人们也一个个消亡。轮王的家庭就这样归于无有,何况我们由少许福德所组成的小家庭呢?它如泡沫一般脆弱,很容易在瞬间消失,比如,一方突然死亡,或者闹离婚不欢而散,反目成仇等等,诸如此类,哪里能有什么常坚呢?

再说,轮王的权势大到不得了,拥有整个四海天下,人心也都自然归向于他。无论乘着轮宝到达什么地方,当地最大的首领都会拿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来作供养,把国土、政权、人民全部奉献,连比试、辩论都不需要,他们就被轮王的威德自然折服。轮王只需说两句:“你们要记住我的话,以十善治理人民,不要非法治国,就等于我住在这里了。”那些小国王们于是服服帖帖地完全接受。轮王随后返回他的中央大都。这时,到处都是人们歌颂、赞叹轮王的善德。整个天下自然运转,谁能说他权势不大?数万年当中一直四海清平,无为而治,他能安心地坐在大正殿的床榻上修四禅,而天下仍然是太平无事。他福德账簿上的资金特别雄厚,毫无匮乏,所以权势等非常稳定。然而,这种显现最终也灭尽无余。

我们生在末世,人寿不到百年。真正能够掌权的时间,掐头去尾,只有二十年,或者只有十年。而且,它也像泡沫一样,时时都有政敌、反对力量。涉足政治,犹如在风浪中行船,一不小心便会翻船而下,因此,当权者其实岌岌可危,比如忽然间发生政变,自己被攻击、被陷害,或者一个文件下来就被罢官免职,贬到小地方去,甚至被枪决等等,都有可能,威风也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要想到,自己暂时拥有的一点权势能支撑多久呢?哪里能有所谓的常坚?

再说受用,轮王眼睛看到的是璀璨的宫殿园林,耳朵听到的是美妙音乐,口里吃的是天下第一美餐,常常嗅到各种花香,身下骑的是绀马宝、白象宝,坐在世上最细软的毛毯上等等,五欲受用在数万年当中毫不匮乏。每顿饭都有八万四千种菜,每一种都美味无比,相比之下,我们连舔他筷子的福分都没有。可是,他的福德最终也有消失殆尽的一天。人间的受用只是每天听听音乐,上上网,看看电影电视,打打高尔夫球,喝喝饮料,或者躺在舒适的沙发上、床榻上等等,顶多不过如此。我们自身福德账簿的存款,还比不上他小数点后末位的数字,又能用多久呢?肯定很快就耗尽。

《宗镜录》中记载,一个人一生能吃的饭、享用的衣服等,都是由过去的福业而决定。也就是说,我们平生的衣食受用如同泡沫,在福尽时必定顿时消失,怎么可能常保呢?

有人说:我是永远的大富翁,永远是五欲的拥有者。

事实上,哪里能这样说呢?当福业消尽时,光是一个喉癌就能让人什么都吃不下。任何一种癌,到晚期几乎都是痛得在床上打滚,生不如死,没有片刻舒适。或者突然破产,下一秒就要睡在马路上或者贫民窟的角落里,无依无靠,无床无被,如同一只丧家犬。所以,我们要想到,现前少许受用并非常坚,只是福德力的暂时显现,怎可冀望于它呢?

总之,福德巍巍的轮王尚且终究逃不出无常;依靠一个穷光蛋的少许福业力所出现的泡沫式受用、住房、权势、眷属等,又岂能有常坚?如是反复思维。

思考题

1、 《中阿含牛粪喻经》中,

(1) 世尊说完自己做转轮王的情形后,比丘和世尊的一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 以对比观察而学修相续粗无常的理路是什么?

(3) 从住宅、交通工具、家庭、权势、五欲受用等方面,将转轮王和自身作对比而思维,引生无常观念。

附录一

三十三天善法堂天

天王帝释姓“憍尸迦”,名“能天主”,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作为眷属,恭敬围绕供养帝释,就像一个女人一心承事、敬奉丈夫那样,诸天女们互相之间心无嫉妒;她们供养天后也如同侍奉帝释般没有任何嫉妒心。天王的善法殿宽五百由旬,是以毗琉璃珠作栏楯,以珊瑚为柱子,以水晶、砗磲、玛瑙为严饰,而且殿堂的墙壁是以阎浮檀金作成,犹如融化的金水般灿烂。床榻都以金刚摩尼、红莲花珠、青珠、玉宝作为庄严。

莲花池

池中莲花以金刚为花须、真金为花茎,以清净的花池作为庄严。还有很多鸟,是以毗琉璃为翅膀、红莲花珠为嘴、青因陀宝作为身体,它们遍满水池。在水池的四岸,有青摩尼花、摩尼铺陈在地面上。还有很多以青因陀宝为脚、砗磲为嘴、珊瑚为眼的鸟,落满水池。池中还有很多其他鸟,全身犹如阎浮檀金,它们以珊瑚为翅膀、因陀罗宝为眼睛。又有浴池,以天上的各种蜜蜂作为点缀,天蜂的色彩犹如毗琉璃,它们在池中飞行,庄严着浴池。

善法堂中有十大莲花池:一、难陀莲花池;二、摩诃难陀莲花池;三、欢喜莲花池;四、大欢喜莲花池;五、游戏莲花池;六、正忆念莲花池;七、一切义莲花池;八、正分别莲花池;九、如意树莲花池;十、因陀罗覆处自在大光明莲花池。这十种大莲花池庄严着三十三天的善法堂。

还有其他的一些莲花林池,里面的花都很清净,是以白银作花茎、真金作花须、琉璃为花叶、金刚为花台。或者是以金刚为花茎、以杂色为叶,一片一片的花叶有的像红宝,有的像毗琉璃,有的像砗磲,还有的像黄金。各色莲花有的是一百瓣,有的二百瓣乃至一千瓣,各种色彩的莲花千差万别,庄严着帝释天王的善法殿堂。

莲花里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鸟,有常欲鸟、一切行鸟、常音声鸟等等。如果天帝释和天女们入莲花池娱乐游戏,鸟儿也会跟随彼等游戏,天人奏起音乐,鸟儿也会发出妙音。还有很多鸟叫做“欲放逸鸟”,如果天帝释在花池里游戏,这些鸟也随之游戏,它们的身形十分美丽,像天女的身体一样。还有很多鸟名叫“游行鸟”,它们遍在花池岸边,口里衔着花须,舞弄游戏,发出微妙的音声等。帝释天王拥有如此殊胜的莲花池。

莲花池中有很多天鱼,有真金鱼、白银鱼、琉璃鱼,这些鱼以红莲花宝作为翅膀,以砗磲作为眼睛,当瞋恚时则如开放的红莲花,又以种种不同的宝作为鱼鳞,还有的天鱼是以七宝为翅,它们在莲花池里游戏享乐。

莲花池的底部有珍珠沙覆盖,还有的是以银沙,或者以金沙,或者以琉璃沙铺在池底。如此了了可见的种种彩色庄严,都是帝释天善业所现。

再来观察天王的波头摩花妙林,它周围都是以真金作栏楯,或以琉璃作栏楯,或以白银作栏楯。在这些上面又有真金的罗网覆盖,各种各样的天鸟发出美妙音声,在池边游戏。

再者,莲花池里有很多种不同颜色的天蜂发出妙音。金色的花里有银色的天蜂,以金刚为翅膀,身体柔软;在白银色的莲花里,有金色天蜂。如是各色天蜂在莲花丛中游戏等也都是善业成就的果报。

善法林

接下来还要观察帝释天王的善法林有几处园林,以及善法诸天、帝释天王和天女们在哪些园林里游戏享乐,以五欲自娱。

一、天女游戏林

首先,有一处园林叫做“天女游戏林”,里面具足天树、天花、天果,以及各种天鸟。

如意树

特别奇特的是,众多如意树会随天人心中所想,自然从林中出生所需物。如果天众在园林里游戏,殊胜的妙花当即开放。天女入于林中,靠近天树,花枝就自然下垂到天女手上。当天女们取花以后,枝条就又重新举起。这些妙花色、香、形貌千差万别,随着天人心中所想自然出生,因此叫做“如意树”。

如果想听音乐,也会闻到种种音声,随着心中所想,善业的风吹着树叶互相敲击,发出极美妙的天籁之音,因此叫做“如意树”。还有无量忆念之树,随着天女们心中所想,各种庄严资具、天衣、天花即刻得到,因此叫做“如意树”。又有如意树,有着琉璃的色彩、真金的茎叶、白银的树枝;又有以琉璃为叶、珊瑚为枝;或者七宝为叶,从中流出所需的美味。

又有如意树,天女们想见帝释,以善业的缘故,就在此林中见到化现的帝释与自己共同娱乐。此林的功德即是能见到化现的帝释。如是林中九十九那由他数的天女,每一位天女都各自见到天王在和自己娱乐,不见其他天女和天王相会。随着天女们心中所想的那种庄严相,就见到相应的帝释身相现在眼前,因此叫做“如意树”。

喜乐山

天众在天女游戏林中次第游戏后,又来到喜乐山。这座山相当庄严,由七宝合成,山体是由金刚所成,有险峻的高崖。山上有真金树枝,密枝的浓荫如宫殿般普遍覆盖大地,又有许多金色鹿、银色鹿、青珠色鹿游行在山上,看起来相当美观。又有很多鸟儿发出动听的音声。

胜上殿

山上有宫殿名叫“胜上殿”,也称为“殊胜殿”、“尊胜宫”。殿中有一千根柱子,都是以黄金、毗琉璃、青摩尼宝所成,柱子里填满了金刚。在此山峰上有百千座红色宫殿,非常端严殊特。宫殿里敷设有狮子座,敷具柔软,共有一千张床,是以毗琉璃宝作为庄严。当帝释天王与阿修罗交战得胜、凯旋而归时,一切天众都怀着欢喜,赞叹天王的功德,并与天王、天女等共同升上此宝殿游戏歌舞,共相娱乐。

饮食

善法堂的饮食受用,分饮料和食品两种。天人们游戏后还会前往一条河,在那河中有上等美味的饮食,顺着河水流淌而下,散发出各种诱人的色、香。同时还有上等的饮料充满河中,如果有人喝到这些天上的琼浆,就会远离醉乱。

饮料有三种,一种叫“欢喜饮料”,天女喝后,心情欢悦快乐。第二种叫“能观饮料”,喝了以后能周遍观察到天界的所有园林,能透视被群山遮障的一切地方(也就是它能使眼目如同望远镜、显微镜般,能够清澈、无有遮障地遍观广阔天界,尽享天上的美妙景色)。第三种叫“众味饮料”,饮料种类特别多,而且滋味丰富,饮用以后,色身的精力、力气能百倍地增长。

天女们享用饮料后入于食品之地,随着她们过去所做上中下善业的等级得到相应的果报,但总的来说,食品地里充满了色香味俱全的各种美食,的确是美食的天堂。

音乐

再看天人们的精神享受。他们饮用美饮琼浆、饱餐上味肴膳之后,想到:我们要去音乐之地欣赏音乐。

天界的音乐是自然的,山峰中有毗琉璃宝做的乐器,是以真金为琴弦,以众宝弹奏出各种音声。又有玛瑙等各种珍宝做成的箫、笛等,又有天女们无量的歌声,如是具足无数种音乐,以及天上乐神的音曲。天女们都装饰得非常美丽,拿着琵琶或吹着箫、笛等,游戏并享受着快乐。她们弹奏、演唱的音声,其韵律、曲调和雅整齐,给天人们带来非常丰富的音乐受用。

之后,为增上享乐,他们又前往铃音之地。此地有自然的音乐,有各种挂着铃铛的罗网,微风吹动铃铛发出无量百千种妙音,听闻即能令人心生欢喜,并且情不自禁地唱起歌、跳起舞,沉溺于娱乐之中。

池中嬉戏

再看莲花池中的受用。天众前往众鸟庄严的莲花池,池中有诸多天鸟以及金银等杂宝作为庄严。天女进入池中游戏享乐,各自采集金花,共同游戏,并且互相散花,内心没有嫉妒。天女们以各种方式在八功德水中游戏,所发音声美妙动听。

镜树林

天人们在池中游戏后,为能进一步享受欲乐,又来到镜树林。这树林中的天树都如明镜一般,能映现出天人的身体。他们会见到自身种种庄严,具足功德,又在种种林中见到种种色相。譬如,一位天女来此林中,看见到处都是像镜子一样的天树,里面有无数个自己的身体,具足种种妙色,美丽多姿,她们欣赏着自己的身体,非常自恋,有着十倍的放逸。

一切时林

再观察天人们在一切时林中享受的情形。离开镜树林后,彼等又到达一处叫做“一切时”的妙林。这片树林中,一天有六个时辰,如轮子般旋转不绝,每天有六番境相的变换。林中众多天鸟的无量种不同色彩,配合林中的某一时辰而出现相应的鸟群风景。天人们共同在此妙林中游赏,远离嫉妒,心情喜悦。

六时林

见到一切时林以后,又随心中所想进入到六时林中,天人们随着时辰而游戏,享受喜乐。林中有各种应时鸟自然集合游戏,跟天女们共同娱乐。在此林中享受五欲之乐,不会再想其他园林。所谓的时鸟,指按照时辰自然集合的一种鸟。总之,此林也如轮子运转一般,每天有六个时辰的景象变换,让天人们玩得非常过瘾。当天帝释来到此林中,天女们欢喜地歌舞、嬉笑而供养帝释。如是,在帝释的一个园林中就具足各种色声香味触,以及天女、天禽、天林等无数功德庄严。

二、一切游戏园林

接下来观察帝释天王的第二园林有几种,以及分别是什么名字。此处帝释的园林叫做“一切游戏园林”,林的自体叫做“一切林”,在此林中有很多天子和天女们一起游戏享乐,百千天女们随心中所想而游戏。

在游戏处有八万四千座行动宫殿,以毗琉璃宝作为车轮、阎浮檀金作为铃网,白银的罗网覆盖在上面,并以七宝庄严。第一天子有的乘马,有的骑鹅,有的乘空而行,有的在地面行走,有的奏着音乐,有的唱着歌,围绕帝释往游戏处而来。

八万四千头龙象由金网覆盖身躯,悬挂着宝铃作为庄严,柔软的缯褥覆盖在象身上。如果象忆念五欲,脸颊就会开敷而流出香汁。此天中的第一胜天(最高层的天子)乘着龙象瞻仰帝释,前拥后绕地前往游戏处。

八万四千天女以种种严饰庄严自身,前来瞻仰帝释天王。她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奏天乐,做着种种游戏而来。她们身上佩戴各种严饰,演奏着各种音乐,并以游戏歌舞来娱乐天王。

天后舍脂乘着有千辐轮的七宝宫殿,上面有真金、琉璃、砗磲、玛瑙、天青珠宝、大青珠宝作为庄严。百千天鹅以阎浮檀金作为身躯、珊瑚为脚、红宝为眼目、红莲花宝作为身体、珊瑚为嘴、珍珠为翅膀,它们驾着宫殿,随着帝释心中所想马上就来到身前,让帝释登上宝殿。天王身上有各种妙宝作为庄严,威德光明胜过一百个太阳同时照耀的亮度。天王和天后一道前往游戏处,天后以福德所感,庄严的相貌足足胜过其他全部天女的一百倍。天后和天王分座而坐,他们都坐在一辆最好的行动宫殿里来到游戏处。

一切乐林

以上天众受用色声香味触五欲的快乐,随后又和三十三天的其余所有天众一道前往一切乐林。这一切天众围绕帝释和天后,如前所说,享受着无量百千种欲乐。龙象牵拉宝殿,大臣侍卫等则以各种音乐、歌声来娱乐帝释天王的心情。他们共同前往一切乐林游戏享乐。

早已住在此处的天女们听到天乐的音声,就拿着各种莲花,奏起各种音乐,出来迎接帝释天王。帝释见后告诉天众:这些天女在一切林中,以种种众宝作为庄严,又有种种美妙音声,我现在要和她们在林中游戏。当时,天女们或一百或一千,手里拿着莲花,身有种种严饰,而且以善业所感,相貌一致,歌声也一致。她们瞻仰着帝释,并舞蹈嬉戏而前往游戏林。

林中宝树以白银为叶,也以白银为地。银色众鸟遍满树林,发出各种妙音。以帝释为首的天众次第进入时,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宝光,天人们身上发出的、地面发出的,各种光明在空中旋转,帝释见后,内心非常欢喜快乐。天女的歌声和音律齐等和谐。八万四千行殿由龙象牵拉,上面覆盖铃网庄严,微风吹来,发出各种妙音。无量天子、九十九亿天女赞叹帝释,并共同享受着六欲之乐。

当时,帝释和天女们又前往一切乐林,乘着如前所说大龙驮载的宝殿。天王帝释和其余天众随后进入金林,这里到处是金色叶、果,都有五个丈夫身材的形量。果子的味道特别甜美,具足各种香味,食用后增长食欲。

龙象们也吃着这些妙食,醉醺醺地走着。听到各种妙音、乐声,龙象们也相当陶醉地跳起舞来自我娱乐。诸天见后生稀有心:龙象们竟如此可爱,吃了以后还会跳舞。林中还传来各种鸟的鸣叫声,那些银色的鸟住在金色的林中,可谓第一庄严。

那时,帝释和天后舍脂以及诸多天众——天子天女们游戏享乐。其余天子们各自和相伴的天女歌舞戏笑,互相娱乐,因为善业的缘故,彼此不生嫉妒。

然后,天众前往金林。林中有池,叫做“清凉池”。金色的莲花、毗琉璃花等种种集中围绕着帝释的善法堂。天众和天帝释一起娱乐享乐,和天女们很长时间待在莲花池边,歌舞娱乐。

随后,又和善法殿的一切天众进入一切乐林。林中都是琉璃树,树上金果累累,滋味鲜美,与波那婆果一样色香味具足。诸天取来天果,打开饮用,它的味道胜过人中上等美味的摩偷酒,而且诸天饮后不会醉乱。天上有三种放逸享乐:一、天女;二、吃天果;三、享受天界五欲。比如,帝释天王所享用的天饭苏陀美味,是由他自己的善业而成就的,当然是相当享受。

一切天众都恭敬围绕天王,每一个方向都有天众在毗琉璃林游戏享乐,林中有各种天鸟和天蜂,又有铃网覆盖在上空作为庄严。游戏过后,天王又和天众进入善法堂。

三、无比林

善法堂的第三处园林名叫“无比林”。帝释天王有五百个儿子,都被天女们围绕着在林中游玩嬉戏。此处园林十分广博,他们所受的欲乐仅次于帝释。

这些天子们会想到:“我现在要带着天女们前往无比林享乐。”每个天子都有一那由他数的天女作为眷属,具足妙色,她们共同一心地游戏享乐。那时,天子们来到帝释天王面前说:“天王!我们现在要去无比林游戏娱乐,愿父王和我们一起去林中。”于是,天帝释告诉天子们说:“我已经游戏过了,现在想随顺正法来做自己的利益。娱乐是从欲所生,没办法满足,我现在要舍弃这些娱乐。我害怕放逸的过失,放逸的过失具有毒害,会摧毁自己的心,所以应当要舍离。”

当时,天帝释以偈颂教育儿子们:“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句;我以不放逸,今得天中胜。我今信如来,汝当修行法。我于佛教法,不敢有违失;若违如来语,贪欲愚痴人,不得脱众苦,常受诸衰恼。(不放逸才能得不死果,放逸者决定堕入生死,我是因为不放逸才得到天中的殊胜果位。我如今信受如来的圣教,你们也应当要修行正法。我对于佛的教法不敢有所违背;那些违背如来教的贪欲、愚痴之人将无法脱离众苦而备受种种衰恼。)”

天帝释宣说教诫后就进入善法堂。那时,天王的儿子——天子们生起大欢喜,他们共同前往自己金宝庄严的宫殿,一路歌颂娱乐地返回住处,然后击鼓宣令,告诉大家:我们要前往园林游戏享乐。

当时,七万天子各自乘着宝殿(他们的私家车),有的和天女们一起乘着天鸟在空中游行,旁边还有诸多天众围绕;有的在莲花池间游玩,奏着天乐、歌舞戏笑着前往无比林。帝释的儿子们佩戴天鬘严饰身体,并自然散发栴檀妙香。他们的身体光明晃耀,就如同太阳发光一样,又有光明如同圆满月轮,还有的光明如天上的星辰,他们随着自身的善业而有如是显现。

这些天子们浩浩荡荡前往无比林,各自心里不断地爱念,想着那美丽的园林生活,迫切希望立即进入园林,享受天界的快乐。

林中的树木相当庄严,无法用譬喻语言来描述。进入妙林时,无与伦比的芳香扑面而来,人间的牛头栴檀香也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任谁闻到这香气都会生起稀有之心:无比林太殊胜了,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香,好舒适!

饮料林

随后,为了求得天界的幸福安乐,他们次第进入饮料林中。以善业的缘故,林中有琉璃树、金树、银树、颇梨迦树,每一种树都有上百数的种种颜色,就如同杂彩的绸缎;树上也是五颜六色、庄严美妙,具有无量的形貌。

天人们见到这些树,就如同见到无量百千种的清净明镜。然后,他们到处观赏,发现到处都有自己的形象,于是生起大欢喜心。在自然的音乐厅和天女们的围绕中,天子们听着胜过人间百千万倍的美妙天乐。他们不仅有天女陪伴,而且有妙景妙音,当然特别欢喜。

随后,又到其他娱乐场所游戏自娱。林中的众鸟以真金为翅、琉璃为胸、珊瑚为脚、白银为背、红珍珠宝为眼睛,它们发出众多妙音。天子们听到这妙音后彼此说到:“注意听,注意听,众鸟发出的音声有无量的乐曲,和天女的声音都分不出来了。”

听完鸟的音乐声后,他们又要到其他园林游玩。在园林的另一处,见到水池里有千叶莲华,如日轮般光辉灿烂,水池间又有各种庄严。天子天女们围绕花池载歌载舞,做着各种游戏,享受娱乐。

异林

随后,天子天女们又来到异林。林中有很多河流、泉水。河里有各种水,所谓流乳、流饮等很多甜美的水,那是天上的饮料,天子们喝着饮料畅快极了。还有很多天上的蜂,以及上百数类别的天鸟,那些鸟都是由金、银、珊瑚、杂色宝石所合成,它们集合在天河当中,极其美观。很长的时间当中,天子天女们都在林中游戏自娱,受用五欲之乐。

花树林

之后,他们前往花树林中。林中开着五颜六色的美妙鲜花,它们不会枯萎变化,而且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遍满十由旬以内。这些花就是所谓月光明花、月色花、白色花、清凉无热如星色花。

果林

接下来的游玩处就是果林。这片林中有天果,所谓蜜搏树果、辛味树果、柔濡树果、香鬘树果、闻香即饱六味树果、如意味果、无厌足果。总之,在无比林中,妙果应有尽有,这些都是由善业所生。(这些果是以它们的作用而命名。有些吃起来像蜜一样;有的是辛味;有的很柔软;有的香喷喷的;有的不必品尝、才闻香气就能饱足并充实自身气力,而且,这种果有六种味道;有些是如意味果,按照天人们的心意出生相应的味道;有些是无厌足果,吃起来没有厌倦之时。)

鸟舞之林

天人们在这片林中游戏享乐、饭食餐饮后,又前往鸟舞之林。这真是一片美丽的动物园,林中众鸟游戏歌舞,发出妙好的音声,天子们听着这天鸟妙乐身心快乐、十分享受。

杂林

接下来的这一游戏处叫做“杂林”。林中有各种色彩,一切花果都如上所述,河池里的众鸟也都如上所述,由于种类丰富的缘故,叫做“杂林”(“杂”意为五光十色,千品万类)。天人们在杂林中以五欲而自娱。天神乾闼婆的乐音回响在空中,天人们听着这些音乐,久久地享受着快乐。

天王教诫

再说,帝释天王坐在他的宫殿里思维:“我的孩子们现在在哪里享受放逸的快乐?他们怎么一点都不觉悟从天界退没的苦呢?”当时,诸天子们知道父亲帝释心中的想法,就来到帝释天面前,诸天女们则打道回府,回到她们各自的宫殿里游戏受乐去了。帝释见到孩子们以后,教导说:“希望诸境界,爱心难厌足;离爱则知足,此人无忧恼。若人爱欲境,则不得安乐,境界如毒害,后世受苦恼。若初若中后,若现在未来,求乐不可得,后则受苦恼。(内心希求各种五欲境界的人,他的爱欲心永远难以得到满足,他会贪得无厌;只有远离爱欲,内心才能知足,这种人将无有忧恼。如果人们喜爱欲境,他们便不可能获得安乐,境界会像毒一样损害内心,使其在后世当中饱受无量苦恼。无论在初、中、后,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以纵欲来求乐终究是得不到,而且后来还会发生极大的苦恼。)”

天帝释如是教导孩子们,让他们随顺正道修行善业、闭恶道门。随后,他们前往杂林游戏享乐。由善业所成的帝释天王有五百座宫殿,宫殿以各种妙宝——水晶、珊瑚、金银、天青宝王、天大青宝等作为庄严。天王见到种种妙林,各种莲花叶犹如初升的日轮那样,极其庄严。

随后,他们又前往其他宫殿。殿堂里敷置无量柔软的宝庄严座作为庄严,这些也都是善业力所现。天王见到这宫殿后,就在里面安住而享乐。后来到达银殿,这里有无量光明、无量众宝、无量妙花严饰殿堂,还有无量天女在一起游戏受乐。

之后又到达一处园林,林中也有诸多天女,而且地面柔软,还有众多天花作为庄严。园林相当广博,各种金色的鸟发出众多妙音,许多天蜂围绕着如意树。帝释天王以宽阔的天眼普遍观察,并在天众的围绕下游戏享乐。天王身体的威德光明胜过日月。金树林中的毗琉璃殿有众多宝柱作为庄严,各大莲花池有青宝作为庄严。

见天堕落,厌离生死

当时,天帝释心想:“我现在要进宝殿里面游戏受乐。”诸天人们也想:“天王想进宝殿。我们想和诸眷属在天女们的围绕中欢娱享乐。”帝释知道诸天所想,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各自到园林中游戏。”诸天子们听到天王的教令后,各自进入花池和天女们一起游戏自娱。

再说,天王独自进入宝殿,坐在清净的毗琉璃床上。以善业的缘故,殿堂像明镜一样清净,在清净的壁面上能见到古昔诸天王退没的情形以及他们当时的名字。那些下堕天王的名字有:钵浮多天王、自在天王、无忧天王、正慧天王、一切乐天王、善住天王、普明天王、一切爱天王、千见天王、威德天王、持德天王、青色天王、不退天王、如幻天王、斋戒天王、福德天王、诸游戏天王、挮罗天王等等。

当时,憍尸迦天王以善业的缘故,见到诸如此类先前三十三天天王们的名字和退没情形。由于善业力穷尽,这些天王们从天界的宝座堕落,他们非常悲惨地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当中,在他们所受生处感受极大苦恼。比如,他们有的堕入地狱,帝释天就会在天壁的“荧光屏”上看见他们是如何在地狱中感受极大的苦恼;堕为饿鬼的,帝释就会在清净的天壁上见到他们被饥渴的火燃烧身躯,他们身体羸瘦、筋骨相连、饥寒交迫,被干渴所逼,感受大苦;堕为畜生的,在清净天壁上也会显现出他们彼此互相残杀、受大苦恼的景象;生在人中的,也要为谋生做很多事,受各种辛苦。如是见到他们在各种生死当中没有可乐之处。

生死中有如此众多过患,没有一法是坚实和恒常,反而是变易、坏灭的。天王也是这样一代一代退没、堕落,以自己的恶业现行果报,生在地狱、饿鬼、畜生等非常悲惨的境地。他们是如何舍离天王的巨大享乐而感受这样的苦恼?他们怎么能忍受呢?生死法真是让人惊叹,竟有如此剧烈的苦患,它能把天人带到大怖畏处,能使第二天的天王们领受如此大苦!

当时,帝释天王——三十三天第一殊胜的人见到古天王们的堕落相以后,对生死法生起强烈的厌离。

帝教诸天,无常爱患

帝释在壁中见到从前退没的诸位天王之后,想要进入善法堂跟天众见面,以此来利益天众。于是,住在善法堂的诸天人们供养帝释,跟随帝释,然后都来到善法堂上。

帝释告诉诸天说:“我们以善业的缘故生于此天,善业的势力穷尽就要退没。由业果因缘生于此天的缘故,一定会有退没,你们要好自勉励,才能求得安稳。”当时,诸天众听到帝释这样说,就对天王说:“如是,天王!我们在这善业安乐之处不敢再作放逸之行。”并问道:“天王!以什么因缘能让我们不退没呢?”

帝释告诉诸天:“无论在十方世界何处受生,无不是有为、无常、破坏的本性。不要以为生贪著就可以长久保持,不净烦恼过后一定会招致大苦,而绝不会产生安乐法。它不是智慧因缘,不是正道之行,要想到过后会有大苦。诸天子!你们过去曾于无量世中生在此天,可怜命终又退没,堕在地狱、饿鬼、畜生当中。过了很长时间,又以善业力生到此天,享受自己善业的果报,受用天中之乐。然而,受乐时被业力幻现的五欲所诳骗,之后便又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

所以,天子!不要放逸!我所说的是恒河沙等诸佛的法门,闻到此法就会在生死中得到解脱。此法即是以无明为缘生行,以行为缘生识,乃至以生为缘生老、死、忧、悲、苦恼,这种生死流转唯一是大苦聚。再者,还灭的缘起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大苦聚于是完全息灭。天界也处在如是生死的回旋或循环链中,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生厌离心。灭尽烦恼的缘故,将能得到恒常不受破坏、不生不老、无死无尽的寂静之地,这叫做‘涅槃’。诸天子!你们如果能这样修习,就可以解脱生死。生死之处没有所谓无生、常住、不可破坏、无尽无灭的法,在生死中只有退没、生灭的法。”

再说,天帝释前往一切主山,到达无忧殿,和诸多天子、九那由他的天女共同游戏,享受五欲之乐。天众们在有各种美妙舞蹈、乐声的游戏之地享受安乐以及这无量的庄严。他们享受乐报,到善业力穷尽时,就在善法堂命终而退堕,大多堕在地狱、饿鬼、畜生当中,如果还有余善势力,则生在人中。

帝释天王见到天人们的退没后,宣说偈颂:“此地诸园林,及诸莲花池,山峰极端严,广大多珍宝。莲花诸河池,宝石而庄严;林树种种花,众鸟皆和集。金树如意树,净如毗琉璃,银宝或珊瑚,种种杂庄严。众蜂出妙音,在于莲花池;宝楼甚广大,端严极净妙;庄严甚奇特,诸天所应供。如是诸严饰,天人轮回转。如幻亦如泡,如乾闼婆城,五欲爱所诳,天乐亦如是。”

(偈颂大意:此地有很多美妙的园林和莲花池,山峰极其端严、广大、壮观,富有珍宝。开敷着莲花的诸多河池,以宝石而为庄严。林树开着种种花朵,引来各式各样的天鸟合集一处。树有金树、如意树,由清净如毗琉璃、银宝或珊瑚等各种丰富的珍宝搭配起来而作庄严。群蜂发出美妙音声,盘旋在莲花池边。珍宝的楼阁广大、庄严,极为清净美妙,而且具足种种庄严相,奇特无比,是诸天所应供养。天界虽有如是诸多严饰,然而天人们仍在轮回中流转。天界一切富足、妙乐的相,实际只是幻化的影像,又如同水泡、海市蜃楼般,在因缘和合时暂且一现,可天人们被耽著五欲的贪爱所诳骗,不明真相地沉溺于这种虚幻的天乐中。)

“爱伤诸世间,流转生死海,爱毒如猛火,灭坏诸世间。欲乐无厌足,求之而不息;无常火烧已,不知何所趣。众生皆为此,爱毒之所诳;爱染覆诸天,不觉时所迁。天人阿修罗,地狱龙夜叉,一切无自在,念念时所迁。一切三界中,为时网所缠,不知无自在,为爱之所惑。”

(偈颂大意:爱会伤损一切世间有情的心,众生以爱的缘故流转在生死海中,爱如猛火一样凶狠地摧坏一切世间。欲乐是无有厌足的,寻求它终究没有止息的时候。一把无常火就会把所爱对境烧得无影无踪,之后,自己也不晓得要流落到哪里去,这一切都会成为一场空。众生都是为了这些虚假幻化的五欲而被心中的爱毒所诳骗。内心被爱染覆盖的天人们,无法觉悟时光的迁变,实际上,三界一切行都是如此无常迁变、处在动摇当中,没有任何保障。天、人、阿修罗、地狱、龙、夜叉等一切有情的根身、受用、住所、眷属等都只是毫无自在地随着因缘念念迁变。一切三界中的众生都被迁变的时间网所缠缚,处在时光迁转当中,而人们却不能觉知自己只是毫无自在地处在无常苦中被爱所诳骗。实际上,包括天界美景在内的一切现相都是无常幻化相,过后便消失无余。我们需要了解天界同样是如此无常、变灭的苦性。)

附录二

大善见王的无常

从前,此方国土有王,名叫“大善见”。城市名叫“拘舍婆提”,是大王的国都,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八十里。当时,国中谷米丰收,物多价廉,人民兴旺。城市有七重,围绕城市的栏杆也有七重,上面饰以美观的彩绘、花纹,在间隔处间错地悬挂宝铃。都城下方深三仞 ,高十二仞,城上的楼观高十二仞,柱子环绕三仞,金城银门,银城金门,琉璃城水晶门,水晶城琉璃门。

城市周围以四宝作庄严,中间镶嵌的栏杆也以四宝合成。金楼悬银铃,银楼悬金铃。城有七重宝堑,里面有各色莲花——青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白莲花,又有金沙遍布池底。夹道两边有多邻树,金树是银叶银花银果,银树是金叶金花金果,水晶树是琉璃花琉璃果,琉璃树是水晶花水晶果。多邻树中间有很多浴池,水池极深,水流清澈干净不污浊,池边以四宝砖间杂堆砌。城池有金梯子、银台阶,或者银梯子、金台阶,或者琉璃梯子、金台阶,或者琉璃梯子、水晶台阶,或者水晶梯子、琉璃台阶。周围有很多栏杆,都是一重一重地围绕着。

城市里处处长有多邻树,树和树之间有四种宝池,生长四种妙花。城中街道整齐,行列相当,布局协调,风吹众花,花朵纷纷散落在路旁。微风从四边徐徐而起,吹着宝树发出柔软音声,宛如天乐。国中男女老少在树林间共同游观,非常欢愉快乐。国土里常有十种妙声:法螺声、鼓声、波罗声、歌声、舞声、吹声、象声、马声、车声、饮食戏笑声,一切都令人欢悦舒适。

大善见王具足七宝及四种功德,统领四天下。哪七宝呢?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善见大王是如何成就金轮宝的呢?国王常常在十五月圆之夜,沐浴香汤,登上高殿,由宫女围绕,这时自然有轮宝忽然现在眼前,它具足千辐、色彩光泽,是由天匠所造,不是世间之物。轮宝由真金所成,直径为一丈四。大善见王心中暗想:“我曾经从先辈处听说:‘刹利王灌顶种性,在十五月圆之夜,香汤沐浴,升宝殿上,由宫女围绕,自然金轮忽然现在面前,具千辐条,光色具足,由天匠所造,不是世间所有,由真金所成,轮直径一丈四,这就叫做转轮圣王。’现在此轮宝已现,莫非是我为转轮王的瑞兆?我现在要试试这轮宝。”

那时,大善见王随即召集四部军兵,向金轮宝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用右手抚摩金轮,说道:“你向着东方如法运行,不要违背常规。”于是,轮宝就向东运转。善见王带领四部军兵跟在金轮宝后面前进,金轮宝前有四大神将引导,轮宝停止,国王也就随后停下。那时,东方各小国王见大王已到,就用金碗盛银米,银碗盛金米,来到大王面前叩首说:“善来,大王!现在这东方土地丰饶快乐,人民兴旺,秉性仁慈和善,慈孝忠顺。唯愿圣王在这里治理国土,我们会随时在旁边听候吩咐。”善见大王对小国王们说:“停住!停住!诸贤者!你们这么说就已经供养我了,只要以正法治理国家,不违背法度,不使国中有非法行,就叫做我在这里治理国土了。”诸小国王们听到轮王的教令后,就跟随大王巡行诸方国土,来到东海边;又巡行南方、西方、北方。随着轮宝所到之处,那些小国王们跟东方诸小国王一样,都奉献出自己的国土。

当时,善见王随着金轮周遍游行四海各处,以道开化当地人民,安慰百姓,之后返回本国拘舍婆城。这时,金轮宝在宫门上方虚空中安住,大善见王欢喜踊跃地说:“这金轮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成为转轮圣王。”以上是说金轮宝成就。

又是如何成就白象宝呢?善见大王清晨在王宫正殿上端坐,自然有象宝忽然显现在前。它毛色纯白,身体七处都平满,具大势力能飞行,头部有多种色彩,六牙纤细整齐,牙间隙处填满真金。大王见后心想:“此象如此贤良,如果能善调伏,就可以骑它在国中游走。”于是试着调练驯伏,发现它具备各种能力。当时,善见大王想自己试一试象,他骑在象宝上清晨出了城门,周行于四海天下,到早餐时就已经返回。于是,善见王踊跃地说:“这白象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成为转轮圣王。”以上是象宝成就。

善见大王又是如何成就马宝的呢?当时,善见大王清晨在正殿上端坐,自然有马宝忽然显现在前,绀青色的身躯,红色的马尾,头颈就像乌鸟,有力量能腾空飞行。国王见后心想:“此马贤良,如果善于调伏,可以驾御它行于天下。”于是试着调练驯伏,结果诸项技能完全具备。当时,善见王想自己试试马宝,就骑在马宝上清晨出了王城,周行四海广大区域,到早餐时已经返回。善见王踊跃地说:“这绀马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成为转轮圣王。”以上是绀马宝成就。

善见大王又是如何成就神珠宝的呢?当时,善见大王清晨在正殿上端坐,自然有神珠宝忽然显现在前,质地清洁、光色清澈,没有斑痕杂质。国王见后心想:“此珠妙好,如果有光明,应该可以普照宫廷之内。”当时,善见王想测试此珠,就召集四兵把宝珠放在高幢上,暗夜里拿着宝幢出城,结果宝珠的光明照耀军众,犹如白昼一般,在军众外围处还能照到一由旬的范围(它像个小太阳,使几十里的范围以内通天大亮)。城中人民以为是天亮该起床了,就都起来劳作。于是,善见王踊跃地说:“这神珠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是转轮圣王。”以上是神珠宝成就。

善见大王又是如何成就玉女宝的呢?当时,玉女宝忽然现前,神色悠闲舒缓,相貌端正,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白不黑,不刚不柔。冬天她身体温热,夏季身体清凉,全身毛孔散出栴檀香,口中发出青莲花香,语言柔软,举止安详。见轮王时非常恭敬,先起身再坐下,不失淑女法则。善见王与玉女相处时清净无染,心中连贪念都不起,何况亲近呢?当时,善见王踊跃地说:“这玉女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是转轮圣王。”以上是玉女宝成就。

善见大王又是如何成就居士宝的呢?当时,有位居士大丈夫忽然出现,他拥有自然宝藏,财富无量。居士以宿世的福德力,眼睛能彻视地中伏藏情形,内心非常清楚是有主所属还是无主所属,如果是有主物,就能守护它;如果是无主物,就取来供国王享用。那时,居士宝上前秉白轮王说:“大王!您需要什么不必担忧,我自能成办。”当时,善见王想试探居士宝,就敕令严备船支入水游玩,告诉居士说:“我要金宝,你快点拿来吧。”居士回答:“大王请稍等,到岸上再供养您。”国王立即下令说:“我到岸上就要用了,现在就给我拿来。”当时,居士宝被国王严令驱逼,就在船上长跪,把右手放到水里,水中的宝瓶便顺着手臂出来了。如同虫子沿着树干“骨碌骨碌”爬上来一样,居士的手臂放进水里,宝贝就沿着他的手臂一个个“骨碌骨碌”地滚到船上,结果满船都是宝贝。居士宝对国王说:“您刚才说要用宝贝,还需要多少呢?”于是,善见王对居士说:“好啦!好啦!我不需要宝贝,只是想试试你的能力,你现在已经供养我了,你确实是真正的典藏大臣。”居士听到国王的话语后,马上把宝物投回水中。当时,善见王踊跃地说:“这居士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成为转轮圣王。”以上是居士宝成就。

善见大王又是如何成就主兵宝的呢?当时,主兵宝忽然出现在前,他既有智谋又有雄猛的力量,非常英勇果决。他来到国王面前启白说:“大王!如果您想出兵攻打敌人,不必担忧,我自能成办。”善见大王想试试主兵宝的能力,就召集四兵告诉他说:“你现在让这些兵没有集合的集合,已集合的分散;没有严备的严备,已严备的解开;没有离开的离开,已离开的停住。”当时,主兵宝听到国王的吩咐后,就让四兵没有集中的集中,已集中的分散;没有严备的严备,已严备的解开;没有离开的离开,已离开的停住。于是,善见王踊跃地说:“这主兵宝真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的确是转轮圣王了。”以上就是善见转轮王成就七宝的情形。

转轮王所具的四种神德是什么呢?一、长寿不夭折,无与伦比;二、身体健康强盛,没有病患,无与伦比;三、相貌端正,无与伦比;四、宝藏充满,无与伦比。

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善见大王命人备车,要出游后园,就告诉车夫:“你要好好驾车,安详地行驶。为什么呢?我想仔细察看国中人民是不是安宁快乐、没有灾祸。”那时,国中人民对驾车的侍者说:“你走得慢一点,我们想好好看一下圣王的威颜。”当时,善见王仁慈抚育人民,如同父亲爱护孩子;国民也仰慕大王,如同孩子敬仰父亲。国民们把所有珍贵奇异的物品都供养给国王,希望他能接受,能对所供养的物品感到满意。当时,转轮王回答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我这里有妙宝,你们自己用吧。”

后来的某时,国王心想:“我现在可以建造用来游玩休息的行宫。”才生起此念,国人都来拜见善见王,各自秉白说:“我们现在要给国王建造宫殿。”国王回答说:“你们这么说就已经是供养我了,我有宝物,自己足以成办,不劳苦大家。”国中人民又启白说:“我们很想给国王造宫殿。”国王告诉人民:“那就随你们的意愿吧。”当时,大家得到国王的教令,就纷纷以八万四千辆车子运载着金子前来拘舍婆城建造法殿。那时,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妙匠天子暗自心想:“只有我能给善见王建起正法殿。”

于是,妙匠天就给国王造立正法殿,长六十里,广三十里,以四宝庄严,下基平整,以七重宝砖来砌垒王宫的台阶。正法殿的柱子有八万四千根,金柱银栌 ,银柱金栌,琉璃、水晶也是交相为柱为栌。宫殿四边有栏杆围绕,都是四宝合成。宫殿四边的台阶也是四宝合成。在法殿上有八万四千宝楼,金楼银窗,银楼金窗,水晶、琉璃也是这样交相为楼为窗。再者,金楼配银床,银楼配金床,金线织成的柔软丝网铺在法座上。水晶、琉璃也是如此交相为楼为床。宝殿明亮,光彩夺目,犹如赫日极其明朗,使人无法直视。当时,善见王心想:“我现在可以在宫殿左右建造多邻园池。”于是造立园池,纵广一由旬。

国王又想:“在法殿前应造一口法池。”不久开始建造,纵广一由旬,池水清净澄洁,没有垢秽,池底用四宝砖交杂砌成。池的四边有栏杆围绕,都是由黄金、白银、水晶、琉璃四宝合成。水池中生出各色莲花:青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白莲花,四色莲花发出微妙香气,浓郁的芬芳散布在四周的环境中。在宝池四边的陆地上也开满了阿酰物多花、栀子花、重生花、须曼陀花、雨时花、檀俱摩梨花等。国王派人管理水池,凡是走过的人都可以进去沐浴游戏,获得清凉。随自心所欲,需要甜浆就提供甜浆,需要饮食就提供饮食,衣服、车马、香花、财宝也是如此供给,不违背人们的心愿。

再说,善见王的福报极大,他有八万四千头象,用金银作装饰,并用宝珠覆盖,其中以齐象王为第一;又拥有八万四千匹马,用金银作装饰,再用宝珠覆盖,其中以力马王为第一;又拥有八万四千辆车,以狮子皮覆盖,用四宝作庄严,其中以金轮宝为第一;又有八万四千宝珠,以神珠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玉女,以玉女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居士,以居士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刹利,以主兵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城,以拘尸婆提城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宫殿,以正法殿为第一;有八万四千楼阁,以大正楼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床,都以黄金、白银等众宝合成,一层一层的细柔毛毯或棉网覆盖在上面;又有八万四千衣,其中以初摩衣、迦尸衣、劫波衣为第一;又有八万四千种食物,每天供养、陈设的味道都各不相同。

当时,(善见王的生活是这样的:)以八万四千象中的齐象宝作为乘骑,清晨出拘尸城,周行天下,遍游四海,须臾间就返回城中,正好享用早餐。或者在八万四千马中选出力马宝作为乘骑,清晨出游,周游天下,遍行四海,须臾间又返回都城用早餐。或者在八万四千车中选坐金轮车,驾着力马宝,清晨出游,周游天下,遍行四海,须臾间又返回王城用早餐。在八万四千神珠里,选用神珠宝照明宫殿内部,使得昼夜通明。在八万四千玉女中,玉女宝善贤常常服侍在轮王左右。在八万四千居士里,凡是给与、发放物资之类的事情都交由居士宝管理。在八万四千剎利中,如果有讨伐之类的事情就任命主兵宝来统领。在八万四千城市中,拘尸城是平时治理国政的地方。在八万四千宝殿中,正法殿是平时所在的地方。在八万四千楼阁中,大正楼是平时居住的地方。在八万四千宝座中,琉璃座是常常端坐的地方,善见王在此宝座上入禅定的缘故。八万四千亿衣、上妙宝饰等随意披服,以具足惭愧的缘故。在八万四千种食物中,常吃的是自然米饭,以内心知足的缘故。

当时,八万四千象同时出现,踩踏碰撞,伤害了不可计数的众生。国王心想:“这些象频繁前来会引起诸多损伤,从今以后一百年允许出现一头象,不需要全部出来。”于是,一百年出一头象,周而复始,让八万四千头象轮流出现。

那时,转轮王心想:“我过去积过什么功德,修过什么善根,现在得到如此巍巍广大的果报?”又想到:“我是以三种因缘获得此福报的。哪三种因缘呢?一、布施;二、持戒;三、禅思,以此因缘,如今得大果报。”

国王又想:“我现在已经享受人间福报,应当再进修天福之业。我要遵守退让之道,远离混乱喧闹,在隐处独自居住,尊崇道业。”于是,当即指示善贤宝女,告诉她说:“我现在领受了人间福报,还要进修天福之业,谦逊退让,远离喧嚣,在隐处独居,崇尚道业。”善贤回答:“遵命!遵从大王的教令。”于是命令内外人等不要在轮王旁边侍奉、拜见,以便他能更好地修道。

当时,轮王登上正法殿,进入金楼观,坐在银御床上,思维贪淫等是欲界的恶法、不善法,他在有寻有伺中,得到第一禅离生喜乐境界;之后,除灭寻、伺,内在信心欢悦,专心致志,得到无寻无伺的第二禅定生喜乐;之后,舍离对喜的耽著,专心不乱,了知身乐是圣贤所求,于是护念乐行,得到第三禅离喜胜乐境界;之后,更进一步地远离苦、乐(先前已经除去忧、喜),住在不苦不乐的舍念清净中,证得第四禅。

那时,轮王从银御床起身,走出金楼观,来到大正楼上,坐在琉璃床上修习慈心,普缘一方有情串修予乐的心,对其他诸方有情也普遍串修慈心,如此平等生起周遍的慈心,没有嗔恨,没有嫉恶,在寂静调柔的慈心中以自娱乐。修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的情形也是如此。

那时,玉女宝默然心想:“很久没见到圣王了,我想去朝见一次,今天应该去拜见大王。”于是,宝女善贤对八万四千诸宫女说:“你们应当各自沐浴香汤,严饰衣服。什么原因呢?我们很久没见圣王了,现在应该去拜见一次。”诸女听后各自精心打扮,沐浴清洁。宝女善贤又让主兵宝大臣召集四种军兵,说:“我们很久没朝见圣王了,应当去拜见一次。”当时,主兵臣就召集四兵,对宝女说:“四兵已经集合,是时候该过去了。”于是,在四兵的引导下,宝女带着八万四千宫女,来到金多邻园。当时大众人马数量众多,震动的声音传到轮王耳边。轮王听到之后,在窗前看见宝女等已经来到门口站着。

那时,轮王见到宝女,立即告诉她说:“你们停下,不要上来,我很快会走出楼观。”于是,善见王从琉璃座起身,出了大正楼,走下正法殿,和玉女宝一起来到多邻园,两人入席而坐。当时,善见王容貌神色超过平常。善贤宝女于是心想:“今天大王的容色显得很不寻常,是什么特别的瑞兆呢?”她立即向大王请白:“现在圣王面容不同于平常,莫非有特异的瑞兆,要舍弃人寿吗?现在这八万四千头象中,白象宝是第一,它身上有金银装饰,有宝珠作为璎珞,这些都是您的财富,愿稍加留意,共同度过这人世间的快乐生活,不要很快舍寿,遗弃万民于不顾。再者,您有八万四千匹马,力马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辆车,轮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珠,神珠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女,玉女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居士,居士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刹利,主兵宝是第一;有八万四千城,拘尸城是第一;有八万四千殿,正法殿是第一;有八万四千楼,大正楼是第一;有八万四千座,宝饰座是第一;有八万四千亿衣服,柔软衣最为第一;有八万四千种妙食,各有不同的珍妙美味,这一切妙宝都是轮王您所拥有的,希望您稍加留意,与我们共同娱乐,不要很快舍寿,舍弃万民,让天下人失去依怙。”

当时,善见王回答宝女说:“自从你恭敬地侍奉我以来,一向都是慈心柔和、恭敬温顺,你的语言不粗浅,也没有缺失,现在为什么说这种话?”玉女宝说:“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哪里不顺圣王心?”轮王对玉女说:“你前面说到的象、马、宝车、金轮、楼观、衣服、肴膳等都是无常的,不能长久保持,可是你却劝我留意,这哪里是顺我的心呢?”玉女陈白轮王说:“不知怎样说才合乎圣王的心呢?”轮王告诉玉女宝说:“你如果能说:‘象、马、宝车、金轮、楼观、衣服、肴膳,这些都是无常的,不能够长久保持,愿圣王不要因留恋而扰动心神。为什么呢?圣王不久就要去往后世了,凡是生就有死,凡是合会就有离别,哪里有生而不死的呢?轮王应割舍恩爱,保持道心。’如果你能这样说,才是敬重、顺从我心的话语。”

玉女宝听到圣王的教令后,悲伤哭泣,擦着眼泪说到:“象、马、宝车、金轮、楼观、衣服、肴膳,这些都是无常的,不能长久保持,愿大王不以留恋而搅扰心绪。为什么呢?大王不久就要去往后世了,凡是生就有死,凡是合会一定有别离,哪里有生而不死的呢?大王应割舍恩爱,心存道义。”

玉女宝才刚说完,善见王就忽然命终,犹如壮士美餐一顿,没有任何苦恼,他的神识生于清净的梵天。轮王善见死后七天,轮宝、珠宝自然不现,象宝、马宝、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同日命终,城池、法殿、楼观、宝饰、金多邻园都变成了土木。

佛对阿难说:“这些有为法都是无常变易的,它们都会消失,但世人的贪欲无有止境,以贪著现世而耗尽一生,到死的时候还耽恋情爱,不知满足。只有得到圣者智慧,真正证见道谛的人才能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