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因果不虚视频3

禅修班笔记因果不虚视频3

Total words: 3,733. Estimated reading time: 0 hour and 16 minutes.

[TOC]

因果不虚视频3

2018年1月16日

发心

发心:

发菩提心。每一个修法都要具足三殊胜。发菩提心和回向非常重要。

菩提心:

  • 到成佛之间生存的意义就是生生世世利益众生
  •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自己成佛,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佛

但是实际行动中,利益一个众生都很难呢?就是还没有修行。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要努力闻思修行性。

因果修法的重要性

很多人从小接受人死如灯灭等等观点。

轮回、因果不虚是佛教的基本概念。很多人都是持怀疑的态度。甚至是佛教徒。

要看《大乘阿毗达磨》(阿毗达磨就是论的意思),小乘叫做《俱舍论》

经、律、论

经:讲修行的过程,实修方面的,看内容,不管是谁说的。

律:主要讲戒律。

论:理论的部分,推理的方法。

  • 现量:五种感官的觉受。

  • 比量:推理的逻辑。

  • 四依法

  • 依法不依人、

  • 依义不依语、

  •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 依智不依识。

实修

  • 修四加行,就是要静下来,打坐,专注去思考。每天一个小时。

  • 如果因为出差的原因有缺漏,可以以后补,周末或假日的时候补。

  • 每天一个小时是比较合理的,再多会有压力,再少也不行。

因果理论要实修

佛说稻杆经也要思考,也要修,这些理论都可以修,还有前面2节课讲的因果的理论,都要上座思维观修。没有这些理论的支持的话,我们就很难相信佛经里的像传说一样的故事。

另外一个方法去相信《贤愚经》《百业经》的公案的方法就是用因明的推理的方法。

多思考,自己尽量提出疑问,然后通过佛教理论去回答,说服自己,最后深信不疑。

参考书

  • “百业经”、
  • “贤愚经”、
  • “正法念处经”、
  • “大乘阿吡达摩”、
  • “俱舍论”、
  • “因明”,
  • “释量论成量品”。

推理方法

  • 相信一个人所说的话的方法,因为:

    • 从我认识这个人以来,他/她从没撒过谎、骗过我。也没有要骗我的理由,无利益。

    • 从我认识这个人以来,他/她说过的话都是事实。

  • 所以:

    • 尽管我不知道他现在说的话是对还是错,但是相信。可以相信一个人的理由就是这样子了。
  • 相信佛说的话(因果不虚)的方法。因为:

    • 这么多的佛经里面,佛从来都没撒过谎。佛也没有欺骗我们的理由
    • 佛经中所说的都是事实。
  • 所以:

    • 尽管我不知道佛说的因果不虚是不是事实,但是相信。

怎样证明可以相信佛陀

下面要做的就是要证明佛从来没撒过慌、佛经说的都是事实。

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三个层次

现量的所知-可感知

感官看得到、摸得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眼见为实。(尽管现量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这里不讨论。)

比如:看到一张桌子。

一般隐蔽的所知-可推理

由于时间、空间的隔阂,当下感官没办法直接知道。万事万物。

通过推理可知。推理的线索要可被感知。

比如:墙的阻碍看不到楼上,听到脚步声知道楼上有人。要能听到脚步声。

非常隐蔽的所知(如原子)-相信更高的智慧

我们的感官感觉不到,提供不出推理的证据。推理的线索都不可得。所以也没法推理。

就像桌子是电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没法看到,也没法推理。所以我们就只能相信科学家,相信电子显微镜。

这时候要相信权威。

佛经中认识的三个层次

佛经里叫做“量”。

现量:五种感官感知

如果与我们的认识相同,接受,是真实的。

比如:把方桌说成是方的。

如果与我们的认识不同,不能接受。这就是佛经里的不了义。这时候我们要找佛经里为什么要这么讲。

比如:把方桌说成是圆的。

一般隐蔽:比量-逻辑推理

符合逻辑就接受。

不符合逻辑不能接受。找原因。不了义。

非常隐蔽:如善恶因果之间的联系–相信佛陀

善恶因果不能现量见到,也没法推理,就是属于这个范畴。我们就只能相信比我们更高的智慧。相信佛陀。

如何验证更高的智慧

这个要去证明。就像相信科学家,就要证明科学家有一个比我们高的智慧,可以相信。

就像桌子是由原子电子组成的,这个可以证明,所以我们相信科学家。不过如果没有证明的我们也不能相信。

  • 根据我们的现量的经验,佛从来没有撒过谎,讲的都是真实的。可以推理的比量部分,佛陀的观点也都是正确的。

  • 通过这个方法所以我们相信佛。佛比我们有智慧。

对于非常隐蔽的事物要相信更高的智慧

对于非常隐蔽的事物,我们没有办法自己验证,所以只能相信更高的智慧。

比如:轮回自己看不见,不能推理,但是相信佛说的轮回是对的。

佛从来没有撒过慌、佛经内容也是事实,所以相信佛说的因果不虚是事实。

迷信和智信

现代人有很多的偏见。认为佛教是封建迷信;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相信;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等等。佛教徒要多学习和思考。要智信,不要迷信。闻思修是获得智信的途径,特别是“思”。

佛几千年前就讲水里的微生物,物质的刹那刹那生灭,现在就都证明了。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平面的,但宇宙就是平面的。佛经里面讲地球是平面的,就是为了符合那个时候的人们的口味。这就是不了义。

但是到了微观世界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有自己的观点,没有人会跟佛陀争论,所以佛就讲了自己的观点(了义)。

佛教徒要多思考

第三个范畴,要考量有没有自相矛盾(自洽性)。

比方说,万能神,那他能不能创造出来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这就自相矛盾了。所以就不能相信。

轮回比较好证明。有太多的公案。因果不容易证明。我们只看到了太多的因和太多的果,但是建立不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藏传佛教有辩论的传统,我们可以自己跟自己辩论。

要用佛教因明的方法,现代形式逻辑推导方法的精确度只有因明的一半,大家要多讨论。

不要直接去观察因果,就像科学里的电子原子, 你肯定得不到结果,而且会导致不相信。因为自己的感官得不到结论。 可以间接的去接受, 因为是科学家说的, 就可以相信. 这样绕一圈, 就会接受.

善恶因果也是这样, 佛也不要求我们无条件地接受。

《佛说阿难入胎经》里佛说,不要因为我是佛,我是你的亲戚,或相貌庄严而相信我,你要自己好好观察思考。 通过深入思考佛陀的教言而得到的结论, 这个是智信, 是不会被其他的信息影响而随便动摇. 但佛经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学习的话, 那我们自己可能会动摇的. 有时候相信善恶因果, 有时候不相信, 就不对了.

佛教徒要多思考。如果说一个东西是迷信,要证明他。

比方说意识是大脑的产物,现在很多科学家已经不再持有这个观点了。现代有很多案例, 如果硬要说巧合, 就是自欺欺人了.

实修相信佛陀 相信因果

佛讲了因果,这是属于第三个范畴,为什么要相信佛呢。

那现实生活中怎么相信一个人呢,有三个标准。那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来可以相信佛。

这样子在打坐的时候强化这个感觉,这就是修的方法。

因果超越神通

因果是超越神通的。神通是没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因果的。因果和神通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因果会超越神通,这时神通不起作用。

释迦族人被杀

迦毗罗卫国(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释迦牟尼佛的族人,大约7万人,在一天中就要被人屠杀。佛陀当时也是示现头疼(这里是不了义, 成佛之后不会真正再受果报), 因为当时佛曾经笑过(随喜恶业).

佛陀也知道,但因果即将成熟,佛陀也没法改变。原因就是以前释迦族人是渔民,打捞的鱼就是这些释迦族的敌人。

因果发生之前忏悔是可以改变的,临到发生时没有办法。

被杀的斯里兰卡国王

有个国王因为两个儿子争权要回去调解矛盾,跟佛陀告别,佛陀知道这个国王要受害再也回不来了。但业已经成熟没法改变,佛也没有讲。

这个国王在回来的路上就碰到了一个儿子派来的杀手,国王说给我七天再杀我。结果国王在七天之内国王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饿死的阿罗汉

有个阿罗汉去应供,可以一直得不到供养。美食到了他的钵里就变成浑浊的水。原因就是前世骂自己的母亲,说为什么不喝浑浊的水饿死,就自己得到了这样的果报,然后饿死。

被外道打死的目犍连尊者

目犍连尊者也是因为因果被外道打死。

佛的境界不受因果限制。

一地以上菩萨没有真实的痛苦。

阿罗汉有肉体上的痛苦,没有精神上的痛苦。

千尊佛都度不了的大虫 贤愚经白话 汪水中虫缘品第六十八

贤愚经里讲,有一条大虫在污水里受报,因为以前的罪业没有忏悔,贤劫前面的佛和释迦牟尼佛,以及以后的996尊佛都会来这里讲这个公案,但这条鱼就因为以前的因,要一直受这个果报。

因果很可怕。小因生大果。因果是自然规律。

问答

一地以上的菩萨身心都不会有痛苦,一地以下的包括阿罗汉,都还会有的。

一般的人都是自作自受,没办法代替别人。即使修自他相换,这实际是在训练自己的菩提心。

成就者表面上承受病痛,就可以这样子的方式来消除一些灾难。

世俗谛有因果,胜义观察的时候就是空性。

抽烟者可以得到皈依戒。佛陀时代还没有抽烟的人。到了莲花生的是的时代,莲花生大师的教言中就讲了很多抽烟的罪过。最好不要抽烟

修行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不一定要一直在上师身边。学习好了之后自己可以修。

因果没有到头的时候都是可以改的。小乘说不能改,但大乘就认为是可以改变的。

忏悔就可以不堕地狱。但因果到头的时候就没法改变了。

备注

量学 釋量論

- 現量 五種識

- 比量 邏輯推理 隱蔽的信息 不了義

- 聖教量 非常隱蔽的信息 善惡因果屬於這個範疇 就像科學家的顯微鏡🔬 我們就相信就好了 衹能相信 因為佛有比我們高的智慧

  • 怎麼證明一个人可以相信,量是正量呢?
    • 從來沒有撒謊 也沒有存在騙我的動機

    • 所说的都是事实

      • 符合感官的部分 开以通过观察驗證
      • 符合推理的部分 可以通过逻辑驗證
      • 非常隐蔽的部分
        • 可重複(可被檢驗)
        • 自洽(不會自相矛盾)
        • 簡潔(奧姆剃刀原則,越少越好)
        • 普適完備(应用范围广,越大越好)
    • 这样子沒辦法證明的部分 可以相信

要是有多個聖教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