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藏传净土法11-20

藏传净土法藏传净土法11-20

Total words: 72,825. Estimated reading time: 5 hour and 31 minutes.

第十一课

前面已经讲了闻法的方式,从今天开始宣讲所讲之法。

甲二(所讲之法)分二: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二、真实宣说论义。 乙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 其实,下面这二三个颂词属于《极乐愿文》的小字部分,它主要宣讲了本愿文的殊胜功德,以及劝勉后人修持等内容,在平时念诵时不用念,应从“唉玛吙”开始念诵。

此乃我所修持法,思维饶益多众生, 手虽痛却勤书写,若有欲抄者应借。 此《极乐愿文》是乔美我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我首先以想利益或多或少众生的发心作为前提,在撰写这部《极乐愿文》期间,尽管手十分疼痛但我一直勤奋书写,现今已经圆满完成。因此,仅以文字也必定能饶益他众。倘若别人想要誊抄此文,应当借与他。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乔美仁波切乃精通众多宗派的一代高僧,他的地位与汉传佛教的六祖慧能大师或智者大师相当。在藏地无数高僧大德中,他所造的修法仪轨和实修窍诀极其殊胜,其成就的故事以及对各教各派圆融无违的智慧等方面非常有名,可以说他的历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上师如意宝曾说,乔美仁波切是得地以上大成就者的缘故,他所说的金刚语,哪怕是片言只字,或者一个简单的偈颂,在各教派都能受到极大的重视,且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乔美仁波切在颂词中说,《极乐愿文》是我所修持的法要。确实,古代修行人与现代很多人都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终身最主要的修法,而现代大多数人每天都吃吃喝喝、得过且过,好像只要把日子混过去了就行。在具有重大意义的修持佛法上,绝大多数现代人都没有头脑,而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分别念却不断涌现;古代修行人完全不同,他们行住坐卧都安住于修行的境界当中,有些以自他交换为主修行,有些观修空性,总之始终不离修持佛法。的确,这非常值得随学。

乔美仁波切还说,这部《极乐愿文》,我是以饶益众生的发心撰写的。正因为发心至诚的缘故,《极乐愿文》从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弘扬。在这一点上,它跟汉地的《六祖坛经》极为相似,因六祖不共愿力的加持,《坛经》与汉地众多大德的著述完全不同,它受到了无数人的尊崇。同样,以尊者不共发心之力,它也从无数藏地论典中脱颖而出,其流传范围极其广远。以前藏地非常闭塞,就是藏民族内部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困难,但在那样的情况下,《极乐愿文》也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可以说,上至高僧大德,下至农夫牧民,没有一个人不念诵这样的愿文。如今,《极乐愿文》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东西方各个国家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所以我们能学习这样的论典,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手痛呢?据相关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曾在上师面前燃指供佛,当时上师问他:“你有没有无我的境界?如果没有,燃指时很可能会产生后悔心。”乔美仁波切回答说:“虽然没有无我的境界,但一缘禅定还是有的,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燃指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后来在燃指的过程中,乔美仁波切自始至终都安住于静虑中,并未产生疼痛感,也未产生后悔心。但据说,因为藏地高原气候极为特殊的原因,他落下了手痛的后遗症。从此之后,乔美仁波切就很少亲自动笔写书,其著名的《山法》就是一位名叫尊哲桑波的弟子代笔的;但从“手虽痛却勤书写”来看,《极乐愿文》确为乔美仁波切亲自书写。不过这几个颂词应该是在《极乐愿文》写完后,作者才加上去的,因为喇拉曲智仁波切在《大疏》中说“现今已经圆满完成”,所以可以这样推断。

乔美仁波切虽然是大成就者,但在显现上仍有疼痛感,他的《密传》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他为了避免晚上修法时打瞌睡,于是索性坐在一个高高的凳子上,虽然暂时奏效,但由于连续几天没有睡觉,最后实在抵挡不住浓浓的倦意,终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头撞在床角上,痛得要命,这下想睡也睡不着了。可见在显现上,大成就者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下面再讲一则尊者孝顺母亲的公案。据说乔美仁波切的母亲脾气特别不好,她经常对周围的僧人破口大骂,给僧众带来了很多麻烦。很多喇嘛向仁波切建议,让他把母亲安置在山下的居士林,但仁波切始终没有答应,他考虑:如果把母亲安置到居士林,她年纪这么大了,恐怕很难照料自己;如果安排保姆,她们之间的关系又不一定处得好。所以最终还是让“讨厌的妈妈”呆在自己身边。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虽然尊者在显现上与一般人差不多,但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他的愿力极其广大,所以仅以《极乐愿文》的文字,也可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乔美仁波切教诫我们,如果有人要借《极乐愿文》抄写,那就不要吝啬,应慷慨地借给他。

一般来讲,藏地很多古人都很执著法本,担心别人会把书弄丢或不爱惜,所以不愿意借人。学院有些老喇嘛也是这样,锅碗瓢盆都可以借,但书绝对不能借。以前有一位老堪布有一本书,我很想借来看,但求了好几次他都不答应。后来他也圆寂了,我书也没借成,真有点可惜。作者要求后人应将书借给他人抄写,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应尽量把书借给别人阅读。

记得在读中学时,我有一本《极乐愿文》,在当时来讲这极为珍贵。因为,如果现在需要法本,那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来得到,而当时只能依靠手抄。但当部分老师和同学向我借的时候,我都一一答应,因为乔美仁波切说了:“若有欲抄者应借。”但自己内心却很担心,他会不会很久不还回来?

当然,因为古时候想得到法本很多都要通过抄写,再加上以前的人对法本比较吝啬,很不愿意借给他人,所以很多法宝都未得到广泛弘扬。正因如此,在个别人的家里或寺院当中,就存有一代一代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法宝,但只有一本两本,除此之外整个世界都没有。鉴于这种情况,这几年以来,我们在藏地各个地方到处都去打听,以期一些有价值的法宝,能重新散发出它们的光芒,当然也的确找到了一些著名上师的文集。据说最近在一个寺院当中,就找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书籍,其中有与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和华智仁波切同时代的很多修行人的传记和窍诀,还有乔美仁波切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窍诀性教言,等等。可见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

虽然以前的人显现上比较吝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对法本都很珍惜;但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是法本太多了的原因,很多人并不爱重法本。所以有时候看,科学发达也有其弊。以前的人把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书,全部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抄下来,自然他就会非常重视。而现在,用电脑排好版后,几千本书一两天就可以从工厂里印出来,这样的话,一个人拥有几百本书也很容易。但此时可能就不知道法本的珍贵了,也自然不会生起爱重之心,这就不太好。

当然,现在我们也很幸运,因为不但自己能获得极为难得的法宝,而且还能以之与人广结善缘,让佛法得到广泛弘扬。如果我们能把《极乐愿文》做成小册,让有缘众生念诵、学习,那这就是“若有欲抄者应借”的具体落实。我坚信,依靠作者不可思议的加持,《极乐愿文》在我们这一代,乃至未来的世世代代当中,都能得到极广泛的弘扬。

对在座的每一位佛教徒来讲,大家都有行持和弘扬本法的责任。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是传法者,所以想叫大家和我一起将这个法弘扬出去;而是因为,这个法就像《金刚经》和《心经》那样殊胜,它能让结缘众生从不同途径获得真实利益。所以在因缘具足时,我们一定要把它印出来与众生广结善缘。

对我个人而言,我不但从小就与《极乐愿文》有非常殊胜的因缘,而且它还是我终生最主要的修法之一,虽然修得很差,但很羡慕、也很有信心。由于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心与意乐,这也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母亲学佛的心很虔诚,她很小的时候每天都不断念诵《极乐愿文》,到目前为止也从未间断过,每天都要念一遍、两遍。而我能在不识字的时候就背下《极乐愿文》,这也要归功于母亲。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每日早起后与晚睡前都要念诵《极乐愿文》,再加上母亲经常教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因为母亲是文盲,当时自己也不认识藏文字,所以有些发音不太准,后来在学校学了藏文之后,才知道有些发音需要改正过来,但我深深感念母亲的恩德。不过当时自己对往生极乐世界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认为极乐世界是天堂,我要往生这样的天堂。记得在初中毕业的同学会上,我也给很多同学讲了极乐世界的功德,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很肤浅,把极乐世界当作天堂,希望大家都能到天堂去见阿弥陀佛。不过有时候这样说也未尝不可。

当然,能从小培养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如若不能,也不要把它当作老年人的修法。在汉传佛教中,可能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年轻人应好好研究佛经,到老年的时候才念佛。其实这完全错误。可能就是这种观点作祟,以致汉地很多人对培养小孩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并不是很重视,其实越小的时候能忆念阿弥陀佛,其所获得的利益也越大。所以大家在以后推广的时候,再不要强分男女老少,应该普遍让所有有缘信众接受,因为在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是最能让人获得真实利益的法门。法王如意宝曾说:“在末法时代,有两种法最能让众生得到无穷利益,第一是往生净土法,第二是密法。”净土法门的化机极广,不论根机利钝,大家都能接受;而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极为炽盛,此时密法的加持也越大,因此现在密法也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

如今,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人在学习密法,人们的信心也极为强烈。在西方国家,藏密仍在不断升温;在汉地,很多人都视藏密为终身依处。密法之所以能感动这么多众生的心,完全是它不可思议的加持所致。如果密法像气功一样,那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盛况。在一段时间内,气功特别流行,成千上万的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但两三年后就再也无人问津了。而密法完全不是这样,在诸多大德的发愿力与众生善根力的聚合下,如今密法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修学者日益增多,无数众生都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大家都清楚,现在净土法门的因缘非常殊胜。不信佛教则已,若信佛教则几乎没有人不接受,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正因如此,现在就是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应该一边修持、一边弘扬,这非常重要。

无有胜此之功德,无有更深之教言, 乃是吾之根本法,精进修持勿舍弃。 这部论典中,着重宣说了大乘经藏之密意——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功德。这是因易修、果易成之法,是包括凡夫在内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捷道,在显宗道中无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因而也是乔美我自己的根本修法,同时奉劝具有缘分的其他所化众生也随力精进修持、不要弃之一旁。

如果我们能真正了知往生四因,并如理如法地修持,那决定能远离轮回的苦海,顺利前往极乐世界;而本论详细阐述了往生四因,故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功德了。所以,若能听闻、传讲、修持本论,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故在座的各位因缘非常殊胜。但世人非常颠倒,他们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成为大老板才有意义,其实这些都如梦幻般无有实义,若能依净土法门永舍天灵盖,即永远脱离轮回,这才真正有价值。

其实,无论我们能活多少岁,人生都非常短暂。在现实生活中,人能活到六七十岁就非常不错了,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则极为罕见,所以在短暂的人生中,大家对未来的修行一定要有安排。乔美仁波切在《密传》中说:“现如今我 52 岁了,人生的上半生已经悄然流逝。在下半生中,对于专修大手印与大圆满圆融的殊胜修行,我充满了坚不可摧的无比信心!”那我们是否想过:我现在已活了多少年?未来还能活多少年?以后应怎样度过?就像一个人在离开某地时,他一定会为下一站做准备一样;同样,既然我们明知人生苦短,那为什么不考虑考虑来世呢?我自己的确是这样的: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应该为来世做准备了,会这样思考。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梦,非常容易破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想自己还能活很久,一定要尽快为来世做准备,这非常重要。

而离开人间时,钱财、亲友、名声等都带不走,唯一的依靠唯有正法。《教王经》亦云:“唯有布施、苦行、正法可为助伴,除正法外无余依处,无余怙主,无余救助。”对大多数人来讲,临终时最有用的就是净土法门,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虽然法王如意宝以前也为我们宣讲过极殊胜的净土教言,但很多人都忙于琐事,一直没有下工夫真正实修,这非常可惜。因此通过这次学习,希望大家都能在净土法门上下一番工夫,我相信只要好好修行,每个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往生的捷道——宣说往生四因之《极乐愿文》。此法非常殊胜,它是因易修(修持往生四因即可)、果易成(如法而修决定往生)之法;又因为它着重宣讲了往生四因这一大乘经藏密意的缘故,在显宗当中再也没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了,所以我们也应随学作者,将此法作为自己的根本修法再再修持,而不应将它束之高阁。

的确,在众多法门中,净土法门倍受称扬。乔美仁波切在《选择清净刹土的窍诀》中说:“有些佛刹虽然具足功德,但凡夫很难往生;有些佛刹虽然容易往生,但并没有特别的功德;在所有佛刹中,极乐世界是最殊胜、最容易往生的。”《宋高僧传》也记载:从前,净宗四祖法照大师在斋堂喝粥时,忽然在钵盂中见到五台圣境。后来大师以此因缘前往五台山,在竹林寺见到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师问二大菩萨:末法时代,凡夫人修持什么法门最切中关要?希望大圣断除我的疑网。文殊菩萨回答说:“汝今念佛,今正是时……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正因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念佛往生的人也层出不穷。

汉地有这样一则公案:在明代时,湖南衡阳有一姓黄的铁匠,一家四口都靠打铁维生,活得非常艰辛。他常常感叹:人生实在痛苦,不知何时才能获得快乐!一天有一位行脚僧路过,他问僧人:有没有既不花钱,也不妨碍打铁,还能离苦得乐的方法?僧人劝他:如果你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痛苦了。他听了之后很有信心,从此边打铁边念佛。推风箱时,推一次风箱念一句佛;打铁时,打一锤念一句。他的妻子说:站在炉边已经够热的了,打铁也够累的了,你还要念佛号,会把人累坏的!他回答说:平时在炉边很热,念佛后反而清凉;平时打铁腰酸背痛,念佛后反而轻松,而且晚上睡觉也很好。一天铁匠对妻子说:“我要回家了。”妻子不解:“这不是你的家吗?”他说:“回极乐世界去。”然后口说一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便站着往生了。

但现在有些人分别念很重,他们不相信即生往生极乐世界,认为不可能这样快就摆脱轮回。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就像只要能具足护照等因缘,虽然今天身在中国,但明天就能到达美国一样;同样的道理,只要具足必要的条件,这完全可以成为现实。因为,阿弥陀佛往昔曾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见,谁能具足这样的条件谁就能往生,谁就能摆脱轮回。

有些人虽然承认念佛可以即生解脱,但却不承认依靠密法能快速获得成就,其实这两者的道理完全相同。以前有人向我发问:“听说密宗有即生成佛,业力深重的人怎么可能即生成佛?”我开玩笑说:“听说净土宗是即生往生,业力深重的人怎么可能即生往生?”实际上只要有信心,即生成佛和即生往生都可以实现。

现在有些人说:“《藏传净土法》是显宗的法,我可以接受;而《大圆满前行》是密法,所以我不能报前行班,否则师父不高兴。”但不知他们是否清楚,毁谤正法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着重修密法的人也不能毁谤、舍弃显宗法,着重修持显宗法的人也不要舍弃、毁谤密法,因为它们根本不相违。

此属显宗法要故,未得传承亦可诵。 由于此愿文属于显宗的法要,因此没有获得过传承、会读诵之人也可阅诵,并且有极大功德,更何况说得受传承实修呢?

一般来讲,密法必须通过灌顶,或得到传承之后才可念修;而显宗法,即使没有传承也可念修,当然有传承,念修的功德会更大。在藏地,很多人都有《极乐愿文》的传承,因为开极乐法会时,一般上师都要给大家念一遍《极乐愿文》。关于本法的传承,我在很多上师前都得过,可以说传承极为清净。

前两天,我在家乡组织了两百多位年轻人学佛,他们基本上是文盲,所以我也安排了几位僧人教他们藏文,同时还要求他们把《极乐愿文》背下来,现在看来效果非常不错。如果年轻时能背下来,那一辈子都能用得上,因为在藏地,开极乐法会时要念《极乐愿文》,平时每天晚上一家人也要一起念诵。如果谁不会念诵,那就非常可怜,因为他在一辈子当中将很难参加任何集体的共修。

在汉地,今后我也想联系一些老师,让他们讲《极乐愿文》。也希望在因缘成熟时,大家能广泛翻印《极乐愿文》与人结缘。可能有缘的人通过这一本书,就会对佛法有所领悟。即使是一个过路人,如能让他翻翻《极乐愿文》,很有可能他的善根就会萌发。阿琼堪布在读《大般若经》时,凭“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也体会到了一切显现皆如梦幻般无实;以此修持后,最后也泯灭了对万法的实执。所以与众生广结善缘非常有必要。当然如果是邪见者,那法本也不一定能度化他,即使佛陀亲自降临,也不一定能起作用。

在此我也奉劝大家,一定要精进修持《极乐愿文》,千万不要将它尘封起来。因为乔美仁波切也说了,这部论典只是将《弥陀经》、《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等显宗经典的内容,以颂词的形式汇集成愿文,并无有自己杜撰之词。其实,即使有他的语言也没关系,因为乔美仁波切是真正的大成就者,故他所说的语言就是金刚语。上师如意宝曾说:乔美仁波切给别人加持时,让人眼睛复明,别人的眼就能立即重见光明;愿别人的病马上消失,他人的病就会当即痊愈,等等,有很多得地的相。故大家务必珍惜。

《宝性论》亦云:“何人一心为佛法,无有散乱而宣说,相合获得解脱道,当如佛语作顶戴。”意谓:何人一心为了佛法,以断除世间八法的清净意乐宣说符合解脱道的教言,那我们就应像对待佛语那样,恭敬顶戴他所说的话。

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成佛的究竟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涅槃,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既然诸佛菩萨的事业唯一是饶益他众,那我们就应将利他的补特伽罗作真佛想。所以对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只要他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并没有任何私人的事情,那我们就应对他作真佛想。上师如意宝与印藏汉历代大德都是这样,他们与世人完全不相同,毫无私欲之心,直接间接都在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应将他们当作佛陀的真实化身。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如佛语般顶戴他们宣说的相合解脱道的教言,而对具有广大利生作用的此愿文,我们也应如佛语一样听闻、修持。

噶当派有这样的教言:只要符合佛语,就应一概接受;如果不符合佛语,则不能接受。有人虽然有法师的名号,但如果他说的话与经论的意义相违,那我们也不应听从;相反,即使是乞丐,如果他能宣讲真正的佛法,那我们也要接受。这部愿文,乔美仁波切没有掺杂任何私人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宣说,它的内容完全符合解脱道,因此我们应该像《阿弥陀经》和《般若摄颂》那样来对待它。

另外,大家对佛法也不要有民族、地域和教派的分别。不能因为《极乐愿文》的作者是藏族人,而我是汉族人,所以我不修学它。其实,这些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的窍诀。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只要有离苦得乐的窍诀,我们就应接受。作为藏传佛教的修行人,我多年来一直在向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学习,我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对自己的教派不满意,而是因为在其他教派中,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大家再不要分别:乔美仁波切是什么民族、他出生在什么家庭……只要他的教言符合解脱道,对众生真正有利,我们就应好好闻思修持,这样做对自己只会有利益,因为它确实是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佳助缘。

第十二课

我们共同学习真实论

乙二(真实宣说论义)分三: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二、以宣说持佛号之功德而结尾;三、发愿顺缘——以谛实语、陀罗尼咒加持。 丙一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其实,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来讲,这四因必须了达并再再修持,否则很难往生。虽然我们并不否认,个别众生可通过特殊的因缘来往生,但一般来讲大多数众生皆应具足四因,因为这在佛经中有明显宣说。

现在汉传净土宗非常兴盛,在汉地为主的世界各个地方,有许多人都在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极为值得随喜的事情。但希望大家在念佛时,不要忽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实际上,这四因在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也具足,只不过没有这样明确归纳而已。比如,边观想边念佛等,其实明观福田已经具足;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这样积资净障也已具足;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这样发菩提心也已具足;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这样发清净愿也已具足。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这四种因。对藏地高僧大德来讲,不管是他们自己修行还是为别人讲经说法,都非常重视这四种因。当然我也非常希望,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友,都应好好修积这四种因。

其实,净土法门不仅是解脱的妙道,还是对治心理疾病的妙药。我经常想,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念佛的人都很可怜。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没有归宿感的人寿命不会长,而且心理也不健康。如果大家都能修学净土法门,好好念佛,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阳光当中,这样就会过得心安理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念佛,甚至很多老人也不念佛,他们天天指望子女前来看望自己。在现代社会,因各种原因,子女很少经常看望父母,于是他们又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了……经常怨天尤人,内心非常痛苦。如果他们都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那精神上就会有归宿,自然心里也就没有这样的波澜。

在藏地 99%的人都念佛,在我的记忆中,凡是见过的藏族老人没有一个不念佛。很多藏地老人都不喜欢子女常来看望自己,因为他们害怕子女打扰自己念佛,比如自己每天要念两万遍佛号,如果子女来了,就不得不陪他们聊天,这样佛号就不一定念得完。所以很多老人都要求子女别来看自己,只要定期送点食物就行,甚至送完食物也要赶紧离开。而汉地,很多老人终日都茫然地等待着。如果他们能念佛,每天都在清净的念佛声中度过,那心里就会非常清凉,自然临终时也会很安详。可见,念不念佛差别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不念佛、不求生净土,那说明他还觉得娑婆世界很快乐,也即没有厌离心。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物质如是丰富,科学还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确实非常幸福!我认识一位小领导,他吃得胖乎乎的,经常穿着名牌服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领带,他自我感觉很不错,他说:“现在已经到了小康社会,生活过得如是快乐……”我说:“你现在是很快乐,但死亡的时候,就不一定能这么快乐。”虽然很多世间人都不愿听到死亡这个词,但真正面对死亡时,他们又束手无策。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为死亡多准备准备呢?

请看:一位管理百万、千万人的市长,他临死的表现也极其痛苦;而无依无靠的念佛老人,他在临死时却异常安详。面对医生的死亡判决书,很多领导和老板都特别痛苦,他们非常想多活一段时间,哪怕是一个小时,甚至一刻钟;可是念佛的人并不是这样,与其选择在医生的抢救下死去,还不如回到家里好好念佛等待往生。可见,在面对衰老和死亡等问题上,念佛的人往往有不同于世人的一份从容与自在。但又有几人会向念佛的老人投去注视、关注以及效仿的目光呢?

相比知识分子,很多念佛老人都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们依靠净土法门,却获得了不怕病、不怕老、不怕死的境界;而那些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的讲师、教授又如何呢?在面对生老死病时,他们依然手忙脚乱。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要自赞毁他;而是想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简单列举生活的真实现象,以让大家明白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当然上面举的例子,着重讲了对今世的利益,其实学佛、念佛对来世的利益更不可言喻。哪怕即生当中只念一句佛,或者磕一个头,若能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那功德利益也不可限量。

在明白了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后,我们也不能抛开教证、理证盲目念佛,而应按佛在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来作实际修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于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所引用的经文,是从藏文《阿弥陀经》翻译出来的,所以在词句上与汉文不尽相同。虽然存在差别,但并不存在谁对谁错。这方面的道理,我以前讲《净土教言》时,也给大家作过简单介绍,想必大家还清楚,这里不广说。

这个教证明确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和往生时的情况。其中,“再三观想彼如来”是明观福田,“积累诸多无量善根”是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圆满回向”是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彼佛刹土”是发清净愿。任何众生若能再三修持这四种因,则彼等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众多比丘眷属的围绕下,会现在他们的面前垂视而住;在见到西方三圣及众多眷属后,他们都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在这种清净的心态下死去后,彼等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不胜枚举,大多都是没有断气时出现阿弥陀佛,但也有一部分是在死后出现阿弥陀佛。下面就讲一则死后显现圣像的公案:

在元朝至顺年间,杭州一带连年闹饥荒,杭州城饿死了很多人。官府命令将尸体全部堆在一个大山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经过二十多天还没有腐烂,而且每天都抬来很多新尸体压在她的尸体上,但第二天她的尸体总是在尸堆的最上面。拖尸体的人觉得很奇怪,于是搜她的身体,发现她的怀中有一个小布囊,里面贮存有念阿弥陀佛图三幅。这件事传到官府后,官府买棺材为之入殓,在焚化时,于烟雾火焰中出现了佛菩萨的像。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发心念佛。

对于修持的方法,现在汉地修学净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强调观想;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以前汉地净土宗也有观想的传统。中国净土宗创立于东晋,在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与高僧名士 123 人共同结为白莲社,精修净土法门。后来慧远大师被后人奉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庭。当时就是以观想来修持净土法。到了唐代,道绰大师和善导大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由于他们的影响,唐代以后,汉地都以念佛作为修行净土的正行,而观想则不太强调。

当然,汉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这也离不开诸佛菩萨的加持。下面讲一则公案: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慧日大师前往印度朝礼,当时在北印度有一座山,山间有观世音菩萨像,有诚心祈祷者,每见菩萨现身。大师在圣像前虔心祈祷,希望观音菩萨能指点一条解脱之道。后来观世音菩萨显现金身,伸出右手为大师摩顶,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应当念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后,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和我。你要知道,在一切修行法门中,念佛法门最殊胜。后来,慧日大师回国后大弘净土法门。

以种种因缘,汉地念佛法门非常兴盛,以致很多人都用“家家阿弥陀”来褒赞它。其实,这样的传统非常好,大家应继续发扬。但也要注意两点:一、念佛时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不应仅为自己快乐而求生净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给众生,不要成天为了家人得到世间安乐而作狭隘回向,而应在大愿摄持下作广大回向。

我总觉得藏汉佛教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拿修学净土法门来讲,汉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藏传佛教的发菩提心,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汉传佛教的精进念诵。的确我非常佩服汉地有些寺庙,他们日日夜夜精进念佛,从早上四点一直念到晚上十点,整个过程什么事也没有,大家都不讲话,这非常好!

丁一(明观福田)分二:一、明观刹土之相;二、明观佛及眷属。 戊一、明观刹土之相: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丐,后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么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于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应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如果相续中有疑惑,那就必须闻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这极为重要。

下面简单宣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的发愿,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内容。

往昔无量劫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他身边有一位侍者,名为法藏比丘;因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缘故,他对圣者具有的广大智慧、正念、证悟、妙智、精进……有胜解信;为了利益无边众生,他在佛前发下了殊胜的菩提心。《无量寿经》云:“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后来他在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最初发心。

发心之后要创建自己的世界,于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间,听闻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亿的说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圆满庄严,还有环境、大地由什么形成……并将所有佛刹合而为一,普皆受持,发广大愿。

当时人寿很长,所以法藏比丘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听闻佛法。相比之下,我们听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满足,甚至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不应该。为了修建自己的刹土,法藏比丘首先学习并掌握了许多佛刹的状况,之后摄集所有佛刹的优长,而发愿建立自己的刹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极乐世界。可能这有点像学院修大经堂,首先是承诺建造,然后去观摹藏汉两地有名的寺院,并在壁画、结构、布局等方面学习他们的优长,之后建造一座极具特色的无比庄严的大经堂。但是,修一座经堂只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创造一个刹土,需要在数多大劫中积累资粮,可见佛陀为众生付出了何等代价。

极乐世界无比庄严,连大地全都遍布黄金,而娑婆世界很多众生都喜欢黄金,连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对小小的金耳环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有的人特别喜欢琉璃等珍宝,而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那还有谁不愿往生呢?关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净土经典有详述,大家可以参阅,这里不广说。但有些人却像着了魔一样:“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对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才现前的此刹土,我们一定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怀疑。

有些法师虽说阿弥陀佛真实存在,但好像并不了解阿弥陀佛,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阿弥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挂念着我们这些烦恼众生……”他们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个天天跑来跑去的老和尚,其实并不是这样。说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点辛苦,但成佛后一点也不辛苦。因为佛陀往昔所发大愿全部已经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众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观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无有勤作,所以佛陀绝不会因度众生而感受痛苦。

紧接着讲,又过了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此佛刹名为持执大劫,有统治四大部洲的辐轮转轮王出世,在其他经典此转轮王叫无诤念国王,他有一千个太子。当时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尘,在《大悲白莲花经》中,这位大臣叫宝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为海藏。海藏长大后,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出家,最后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佛号宝藏。王臣众眷属皆恭敬承侍、供养宝藏佛。经海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前世劝请,辐轮王和一千个太子都在宝藏如来前发了菩提心,其中辐轮王在佛前发下了受持清净刹土的大愿。可见道友的劝请非常重要,辐轮王当时已是八地菩萨,按理来讲他应该知道去依止宝藏如来,但显现上也需要海尘的劝请。

宝藏如来对辐轮王授记说:“善哉!国王请看,向西方越过十万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称为刹土之王的‘极妙世界’,未来时经过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名为极乐世界,那时你在此成佛,佛号阿弥陀。”为他作了明确授记。当然这是八地菩萨所获得的不退转授记,也即将来成佛的授记。

当时阿弥陀佛已经证得八地菩萨的果位,本来八地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么多劫当中没有成佛,这完全是他的愿力所致。后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在此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即成佛以来已过十劫,但这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作者对此感到极为稀有,因为阿弥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间国王,后来出家发愿,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积累二资之后,最终成就了无上菩提,而今正以极乐世界无余陶熔一切众生。确实非常稀有,因为他并非建立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校,而是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以让无量众生在那里获得圣果。在有智慧的人看来,这无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极为低劣,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财、有地位就是好人;确实在当今社会,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为衡量标准的人已越来越少。

当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认同,这和前世的因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前世曾经串习过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种性者的话,那一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内心就会数数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前世的善缘,多生累世都在三恶趣打滚,那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之后,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会产生邪见。就像藏地的牧民,他们只能理解自己的简单生活,对现代社会却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们讲美国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同样的道理,闻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没积下福报、也没结下善缘,那就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只要具足了因缘,就会显发本具的智慧和信心,这一点大家务必清楚。

有些法师说:极乐世界是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往生的人是学生,它的录取线很低,其他学校是 500 分,极乐世界只要 250 分。这样讲也很好,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录取线低就怀疑它,因为这是佛陀的大悲而并非世人的无奈。如今阿弥陀佛正在彼刹广转 F 轮、造就英才,同时也在广纳豪杰、集聚贤才;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不发愿呢?

另外,关于阿弥陀佛与贤劫千佛等发心及发愿的详细情况,可从《大悲白莲花经》(即《悲华经》)中了知。《悲华经》译于北凉时代,它由中印度昙无谶译师翻译,这部经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摄持浊世众生的经过,并以无有垢染的白莲花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还宣说了贤劫千佛的发心等内容。总之,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在汉地,蕅益大师曾经弘扬过此经,汉传佛教很多修行人对此经也很重视。以前我从厦门回学院后,也曾印过一批《悲华经》与道友结缘,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其实,《释迦牟尼佛广传》中的内容很多都出自《悲华经》。以前我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时,很想把《悲华经》中的内容直接搬过来,但后来发现,藏文与汉文很难对上,再加上现代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最后还是从藏文作了直接翻译。关于《释迦牟尼佛广传》的翻译,我是以闭关的方式进行的,当时住在 174 医院,在五个月中我一直未跟任何人有过联系,身心非常清净。通过这次翻译,我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白莲花般的五百大愿生起了不退转的信心。从那以后,我就尽己所能劝大家念诵《释尊修法仪轨》,因为我觉得所有佛弟子都应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恩德。

释迦佛对浊世众生恩德非常大。如果佛陀在因地没有发愿度化我们,如果他成佛后没有为我们宣说正法,那我们将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而无有解脱的机会。正因为当年佛陀的发愿和慈悲摄受,我们才看见了解脱的曙光,最起码在弥勒佛出世时,在释迦佛教法下具足三皈五戒的人都能获得圣果。在《释尊修法仪轨》中,麦彭仁波切把《释迦牟尼佛广传》归摄为一个偈颂,即:“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确实每一位佛弟子都应为了一切众生摆脱轮回之苦,而至诚恭敬地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轮回的痛苦无量无边,以人类而言,身心的方方面面都苦不堪言。有些道友问我:“为什么我天天要和不愿意接触的人打交道?而自己喜欢的人却不能常相聚?”我说:“这就是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因为你前世欠他的感情和钱财,或者前世害过他,所以今世你不想面对他,他也会天天看着你;你不想跟他说话,他也会跟你搭上腔。同样的道理,你喜欢的人,他很快就会离开你,而不可能常在一起。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其实于人而言,这样的怨憎会与爱别离根本不算什么痛苦,在这一点上可能每个人都有自证分。

拿看病来说,生了病不看也不行,要看的话,现在很多医院都要求医生每月要赚多少钱,而很多医生的医德又很差,所以即使没有大病,也要给你开一大堆药,或者让你输液、检查……但病人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看着挨宰。此乃看病之苦,而真正的病苦就更难以忍受。此外还有生、老、死、求不得与五阴炽盛苦。人道尚且如此痛苦,那三恶趣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而所剩的天道与阿修罗道也极为痛苦。幸运的是我们已值遇了脱离苦海的捷径——净土法门,故大家皆应对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生起感恩戴德之心。

另外,大家一定要多看这样的大乘经典,千万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个人恩怨上用放大镜来放大,而应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大事上花时间、下工夫。

第十三课

下面继续学习明观福田,现在讲明观刹土之相,前面讲了部分内容,下面紧接着讲:

这样的极乐世界明观在哪一方向呢?观想在释迦牟尼佛所拥有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日落的西方。虽然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但明观的时候,极乐世界既不能观在东方、南方与北方,也不能观在上方和下方,而应观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意谓:从娑婆世界往西经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一凭阿弥陀佛愿力形成的,非常庄严、清净、微妙的刹土,其名为极乐世界。《无死鼓声经》云:“自此向西方,极乐世界刹,彼处住如来,善逝无量寿,谁诵其名号,将往生彼刹。”一般来讲,这个偈颂在超度亡人或平时发愿时,很多修行人都会念诵。其意为,从娑婆世界往西有一清净刹土——极乐世界,彼处有善逝无量寿如来安住,谁能持诵他的名号并发愿祈祷,彼将转生到那里。所以平时观想的时候,极乐世界应观在我们这个刹土的西方。

那极乐世界距离此刹有多远呢?这是凡夫人无法衡量的,因为没有亲自到西方国家的话,我们的肉眼根本没办法见到它们,那更何况说越过众多无数世界的极乐世界呢?那经中所说的,经过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能否以现代科学来了知呢?根本无法了知。身为物理学家的黄念祖老居士,曾对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宇宙观作过比较,他在《无量寿经注解》中说:一个银河系就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个单位世界。既然如此,那现代科学连一个单位世界都无法衡量,更何况释迦牟尼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呢?其实,无论现代科学如何发达,它也无法衡量三千大千世界,最多能衡量娑婆世界的极小部分,那自然也不可能了知距离此刹如此之遥的极乐世界了。

当然,如果以净见量来衡量,也即在诸佛菩萨的境界中,一个小小微尘的西方也有极乐世界,那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远近之别了。《华严经》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意谓:在一个微尘中,有微尘数的刹土,在每一个刹土中,有不可思议的佛陀。但这样的境界凡夫人很难想象,只有在学习了《华严经》、《大幻化网》等显密了义经论后才能了解;相关诠解《普贤行愿品》的论典还说,只有在得到圣者的境界时,才能真正明白这样的道理。

尤其是,如果按照《闻解脱》等密续的道理来解释的时候,极乐世界则是自心的妙用。当然,这样甚深的道理一句两句很难解释,再加上没有长期闻思过相关密续的道友也很难接受,而且在没有得过灌顶的人面前也不能宣讲,所以暂时不讲。不过,如果你承认诸佛最玄妙、最殊胜的清净观的话,就一定要承认这样的观点。

那极乐世界是实有的呢,还是幻化的?从名言究竟的角度来讲,极乐世界是幻化的;因为在对名言作究竟观察的时候,地狱是幻化的,人间是幻化的,天堂是幻化的,极乐世界也是幻化的。而从名言暂时的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则真实存在。

总之,从娑婆世界向西经过无数刹土,稍许上方有一圣境处,即极乐世界。

本来刹土有清净和不清净多种,但此极乐世界是器情二者都极为清净的刹土,它既不存在丝毫诸如普通土石、高岗洼地、危险地带、四大损害等不悦意景象的器世界之苦,也听不到诸如三恶趣、生老病死等名的有情之苦,是极其安乐之自性。

想必大家都清楚,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有非常大的差别,因为这方面的道理,佛在《无量寿经》为主的大乘经典中,以对比的方式作过明显宣说。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讲,大家皆应详细了知娑婆世界的痛苦与不净,以及极乐世界的无苦唯乐与种种清净,这样以后,才能产生出离与向往之心。

所谓娑婆乃印度梵语,其意为忍、堪忍、能忍、忍土。所以住在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定要忍耐,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老死病等痛苦。拿身体来讲,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有像脓泡一样的骨肉之躯,一旦遇到违缘,马上就会产生痛苦;而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全部是清净的光身,所以也就不会有寒热饥渴、感冒咳嗽、心里痛苦等苦恼。自然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宣说法要时,下面的比丘也不可能像在座的道友一样——不停地咳,因为在极乐世界连病苦的名称也听不到,更何况说真实的病苦呢?

大家也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经常出现海啸、地震等四大灾难,整个环境也凹凸不平,甚至最美的地方也有种种缺陷。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娑婆世界的本体是清净的,但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它确实显现各种不清净的相。而极乐世界完全不相同,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极乐世界具有无量的功德庄严,它无有地水等灾难以及各种痛苦,甚至连名称亦无。

而在这个世界,无论我们再怎么样想远离痛苦,再怎么样想获得安乐,也始终无法如愿。放眼四望,无数众生日日夜夜都在为快乐而奔波,但真正能获得快乐的又有几人?如果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不要说自身的快乐,连利益无量众生的事业也能顺利成办。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能过得保险一点,于是花钱买医疗、养老等各种保险,但实际上这也并非真正的保险。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那才是最保险的。

总之,这个世间苦不堪言,我们没必要再留恋它,即使来世转生为有财产、有地位的人,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根本无法摆脱三根本苦和八支分苦。如果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痛苦都会消失。既然如此,那有智慧的人谁不向往这样的刹土呢?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娑婆世界的缺憾与痛苦对修道也是很好的助缘。据《文殊菩萨传记》记载,下方世界的佛陀赞叹云: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转 F 轮,就像淤泥中的如意宝一样,他的精神非常可嘉。还说:娑婆世界半天的修行,超过其他清净刹土百千万年的修行。正因为娑婆世界有种种烦恼和痛苦,我们才能依之产生出离心、菩提心并修持往生法;如果娑婆世界方方面面都很圆满,可能就很难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以及产生真正的修行境界。

的确,在所有刹土中,往生极乐世界乃最佳选择。乔美仁波切说:在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观世音菩萨的布扎拉刹土是一无垢世界;而在不清净的所化众前,它只是一座不清净的山,可见此刹也有不清净的现象。在邬金刹土的不净所化众前,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也不清净,甚至他们还将莲花生大士看作罗刹王,以及产生各种各样的邪见,这说明该刹也有一些不清净的地方。东方琉璃世界和现喜刹土虽然非常清净,但要往生到那里也不容易。而极乐世界,众生和刹土都非常清净,只要有信心,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任何众生皆可轻易往生。同时,乔美仁波切还给我们作出了这样的示现:以前他专门祈祷弥勒菩萨,发愿往生兜率天,但修了七年后,他就转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了。

而且,佛陀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宝积经》等大乘经典中,也一再宣说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并再再劝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汉地许多大德也认为,佛陀无问自说的净土法门最殊胜。所以大家皆应励力修持净土法门,并再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关于极乐佛刹的详细功德,下文中有说明,到时自可了知。

而这样的刹土,即使我们站在峨眉山或珠穆朗玛峰顶极目西眺,也不可能看见它;即使借助望远镜,也不可能触及它的边缘,总之以普通的肉眼根本无法见到它。虽然科学家们制造了许多先进望远镜,像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欧洲航天局将于 2012 年发射的最先进的太空望远镜,它们也不可能望见极乐世界。当然与此类似的道理,本课前面部分也略有提及,大家可以参阅。

虽然我们自己的双眼并不能现量见到,但这并不表示不存在,正如因明中所说:“仅是未见并非无。”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说:“极乐世界和地狱肯定不存在,因为我没有看到。”这是一种很荒谬的推理,如果因为自己没有见到,所以就不存在,那世间有许多你见不到的东西,难道它们都不存在了吗?可见,要想否定一件事,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否则便是谬论。

文革期间,有一位老和尚挨批斗,一位领导一边打他一边说:“你们佛教徒口口声声都说极乐世界和地狱,如果有的话,你给我指出来!”老和尚说:“有是肯定有,但不一定要指出来。”领导说:“你必须给我指出来!”老和尚说:“你们天天骂美帝国主义,那美国存不存在?如果存在,你也给我指出来。”那个领导气得无话可说,只有用拳头狠狠地打他。老和尚微笑着说:“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没有看见并不等于不存在,没有看见而存在的东西多着呢!”

在因明当中,“因为没有看见,所以不存在”是一种荒谬的推理。因为凡夫人肉眼的功能本来就有限,故肉眼见不到并不代表没有。比如,对空气、电波和细菌,你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你是否能否认它们的存在呢?不要说清净刹土和阿弥陀佛,甚至在一个小小的山沟当中,也有许多你未曾见过的东西,在一群人当中也一定有你未曾见过的人,既然如此,那我们怎能以没有现见来否认其他事物的存在呢?所以,对地狱、天堂以及极乐世界等问题,我们应依经论来了知,而并不能以凡夫人的肉眼和分别念来抉择。当然,“柱子无常,所作之故”之类的推理,完全可依分别念来比量推理;但对于这些极隐蔽的道理,想完全抛开经论,仅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论证,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近在网上,对往生极乐世界需不需要发菩提心辩论得很厉害,有一部分人公然声称:往生极乐世界并不需要发菩提心。我觉得这些人的胆子真大,于是不禁要问:你们是通过现量来了知的呢,还是通过比量了知?昨天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所谓“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发菩提心”,我在任何经典中都没见过这种说法。当然我没见过,并不代表没有,如果你真看过这样的教证,那就应该举出来。如果有明确的教证理证,我们也会接受你的说法,因为我们百分之百信任佛语。而佛经并没有这样的说法,相反许多经典都说,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发菩提心。既然如此,那你又何必抹杀佛陀的金刚语呢?

有些人下结论的方式很简单:因为某居士以前没有发过菩提心,而他后来也往生了,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并不需要发菩提心。请问:你怎么能断定他没有菩提心?弥勒菩萨曾说:产生菩提心的方法很多,有些是以自力产生、有些是以他力产生、有些是以听闻而产生……因此,当他往生的时候,你如何能断定他的相续中不存在菩提心?有些佛友对我说:“我相信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发菩提心,但有些人托我向您问这个问题,所以问一下,往生极乐世界到底需不需要发菩提心?”我想这些有疑惑的人可能并未学过佛经,或者并没有好好学,因为经中明确宣说往生需要发菩提心,而相反的说法在任何经典中都未发现。

当然,佛经的道理无比甚深,要凭自己的分别念来解释非常困难,在古印度除了二胜六庄严外,很少有人能直接解释佛经的密意;那有些人稍微有点闻思的智慧,就开始凭分别念来臆测佛意,就非常不合理。所以凡夫人不能太傲慢,不要认为自己想的全部都正确,与圣者相比,凡夫的智慧非常渺小,所以凡夫人一定要以恭敬心来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这非常重要。

紧接着讲,昔日阿难曾经对世尊说:“我想亲眼看看极乐世界。”于是世尊以身体的光芒使山川等一切全部隐没不见,对阿难说:“看吧!你应合掌、顶礼、散花。”当时,阿难也现见了此刹。另外,在许多藏汉大德的传记中,也记载有他们云游极乐世界的公案,大家自可参阅。在了知了这些相关公案之后,相信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坚信极乐世界的无欺存在。

在宋朝法贤译师翻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上面这则公案是这样讲的:佛陀告诉听法大众,如果对极乐世界有欢喜心就应发愿往生。佛陀也要求阿难合掌向西方顶礼,于是阿难从座而起,面向西方恭敬顶礼,当时阿难也见到了阿弥陀佛:佛颜广大庄严,佛身如黄金山,同时也听到十方诸佛在同声赞叹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于是阿难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应多翻阅有关极乐世界的经论,若能长期闻思,对净土法门就会有深入的认识,也自然能产生正信。许多人就是因为对净土方面的经论学得少,所以他们一直认为极乐世界只是传说中的虚拟世界;有些人还认为,极乐世界只是老公公、老婆婆所希求的刹土,像我这样的大智者并不需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有人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已经超越极乐世界的菩萨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往生。诸如此类的分别念皆可依闻思遣除。

因此,我们应以佛语作为可信的正量,务必要对比量的智慧诚信不疑。的确,大家皆应对佛陀的金刚语生起不退转的信心,一定要深信极乐世界的存在。对于此理,我们可以比量来无误推断:佛陀所宣说的极乐世界决定存在,因为佛语的为正量之故。《妙法莲华经》亦云:“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但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只相信自己的分别念,从来不相信佛语,而他们又无破斥的理由,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无药可救之人。对佛教徒来讲,对佛语一定要有不退转的信心,还应老老实实依教奉行,这非常重要。

那佛语为什么是正量呢?《释量论》云:“无因不说妄。”因为佛陀没有任何说妄语的因,所以他绝对不会说妄语。马鸣菩萨云:“见义故无欺。”因为佛陀现量见到了万法的实相,所以他的语言决定真实无欺。既然如此,那佛陀在经典中说极乐世界存在,我们就应百分之百相信有这样的世界,而且皆应发愿往生。在世间,大家都不会怀疑老实人所说的话是妄语,既然如此,那我们怎能不相信,远离一切过患的佛陀所说的语言是正量呢?

《大明度经》云:“佛语不欺,当作是学,当作是求。”意谓:佛陀的语言永远不会欺惑众生,所以我们学习与希求的皆应是佛语。如果我们完全按照佛陀的教言去行持,那对今世来世一定会带来真实的利益。寂天论师云:“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意思是,释迦牟尼佛的语言无有任何欺惑,只要依照他的教言如理行持,就必定能获得利益。故大家皆应随学佛陀与佛语。

有时候我想,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到现在这样的年龄,我并未做过任何大的事情,唯一心满意足的,就是自己披着袈裟随学佛陀和上师。前半生如此,后半生亦将如此。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想,可能大家除了学佛以外,还有更成功的事,比如对家庭、国家乃至世界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始终认为,对自他众生来讲,最值得自豪的就是随学佛陀和上师。

总之,我们一定要对如来的教言生起诚挚的信心。当然要生起信心,最好能学习因明、中观等比较深的法,因为通过系统闻思生起来的信心很稳固。我曾对部分知识分子说过:“现代人很需要学因明和中观,因为很多人都读过高等院校,认为自己很有智慧,有一种傲慢心;如果他们能学习这样的深法,当面对难以理解的道理时,就会知道自己很笨,自然会对佛陀的智慧产生信心。”

如果能潜心闻思佛法,相信大家就会坚信:任何世间的智者都无法拥有佛陀的一分智慧,因为在一切所知中,他们只能了解极其微小的部分。我以前也讲过,很多科学家只能通达世俗中的部分道理,对整个二谛,他们绝对不可能通达,那更谈不上有内在的修行了,所以他们在临死时一点把握都没有,跟其他人并没两样。

但现在,许多人对佛法都疑惑重重。有人问:为什么用望远镜看不到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在无量世界之外,所以望远镜见不到。还有些人问:既然极乐世界这么遥远,要往生到那里会不会要很长时间?是坐火车呢还是乘飞机?其实,这种疑问也是多余的,因为往生的时候,既不需要火车也不需要飞机,心念比光速还快,只要一念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当下即能往生。可见,诸如此类的疑惑只要好好闻思就能遣除。当然,要破斥佛经,谁也找不到半点理由,既然如此,我们怎能不产生信心并依教奉行呢?

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观想极乐世界呢?其实,无有阻碍的自心是清晰了然、无有障蔽的,它既可观想地狱、也可观想清净刹土,而在这里,则应如唐卡图案现于心中一样明观福田。这是在说,要像观唐卡一样明观福田。而对于一切欲往生者来讲,往生四因之一的明观福田皆应具足,否则很难往生。

附带说明的是,初学者如果无法直接观想极乐世界,则应反复看极乐世界的唐卡,然后于内心再三忆念、观想。藏地和汉地都有许多有关极乐世界的画像,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很多都是高僧大德云游极乐世界后,以他们的智慧抉择下来的,自然我们也可依之作观。学院开极乐法会时,也要挂一幅极乐世界的巨大唐卡,其目的就是让有缘信众依之观想极乐世界。我们还可以这样观想:先看一下阿弥陀佛的唐卡,然后于心中再再观想它的庄严,这也是所谓的明观福田。

这样的观想非常合理。比如,虽然从此处看,望不见拉萨地方或觉沃仁波切(指觉沃佛像),但这些并非没有。我们可以询问去过拉萨的人,在他们为我们一一描述布达拉宫和觉沃佛像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心目中浮现出一种总相,会知道布达拉宫与觉沃佛像等是什么样的。同样,虽然我们的肉眼见不到极乐世界,但也可依靠《阿弥陀经》和高僧大德的教言,在自己心中再再浮现出极乐世界的总相。

所以希望大家,在平时念佛、念《极乐愿文》以及临终之时都要如此观想。当然,凡夫人的观想能力非常有限,除了少数前世极有修行的人之外,大多数人都很难清晰全面明观七宝池、八功德水等极乐世界广大清净庄严的相,但我们可以这样窍诀性地忆念:在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个不同于我们这个刹土、具足一切无上安乐的极乐世界;一心专注于西方,乃至微乎其微的善根以上都为往生极乐世界而作回向;这也是明观福田,也是修清净刹土的发愿。

如果行住坐卧都能以虔诚的信心观想,往生极乐世界则不会很困难。我见过的许多老人,他们都是在忆念佛陀的状态中去世的。我的父亲平时对极乐世界很有信心,临终时也是在念佛声中去世的。从他临终的表现来看,我推测他可能往生净土了,但凡夫人没有神通,也不能完全断定。所以我非常希望,上了五六十岁的人都要好好修净土法,因为这样的年龄已经不年轻了。当然年轻人并不是不会死,但一般来讲年轻人还会活一段时间,所以在修学净土法门的同时也应好好闻思。但现在的人很颠倒,最近我看到报净土班的很多都是二三十岁,而报闻思班的很多都是八九十岁。有些老菩萨连字都不识,但他们很想学《现观庄严论》,虽然学《现观庄严论》的功德很大,但我总觉得老年人还是应以念佛为主,所以我要求五六十岁的人最好都报净土班。

现在不信佛的人千千万万,如果我们能以各种方便,让他们在一刹那间念佛,那也可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善根,这也极为难得。但有些人可能是没有善根的原因,别人再怎么劝,他也不念。《印光法师文钞》中记载:光绪年间,印光大师在北京圆广寺住,一次在寺外遇到一个乞丐讨钱,大师说:你念一句佛,我给你一文钱。乞丐不念。大师说:念十句佛,给你十文钱。乞丐仍不念。最后大师将四百文钱全部掏出来说:你念一句佛,给你一文钱,你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乞丐不但不念,反而放声大哭起来。大师无奈,丢下一文钱就离开了。后来大师感慨地说:这人太无善根,为了骗钱都不肯念佛。

关于修炼清净刹土,《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是指以自力修清净刹土的发愿,也即《现观庄严论》所说的,得地以上菩萨修建自己的清净刹土;而这里所讲的是一心向往佛陀早已修成的清净刹土,之后如果积累资粮则可往生到那里,而并不是说往生者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极乐世界。如此也与宗喀巴大师的《开启胜刹之门》等智者们的所有言教相吻合。

上师如意宝曾说:“如果自己先要建立一个刹土,然后再度化众生,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应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圆满功德后,再来到人间度化无量的众生。最后,当到达一定境界时,再创造自己的刹土。”现在有些印度的上师也是这样,他们要求弟子首先在自己的道场呆一段时间,当弟子有一定能力时,再要求他们出去建道场、办中心。所以,我们也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先圆满一切功德、遣除一切障碍之后,再利益众生,这是最殊胜的方便。

对当今浊世来讲,往生净土确实是无数众生出离轮回的唯一门径,当然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在诸多佛经中,一再赞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原因。而藏汉很多大德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密意也是为了引导更多众生早日脱离轮回。故大家皆应随学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另外,道友们也不要认为,像我这样的凡夫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大家千万不能这样想,一定要有信心。阿弥陀佛并不会因为你是个低劣的凡夫,就关闭极乐世界的大门,相反,只要有信心,任何人都能往生。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讲得很清楚:“凡夫人可以凭信心和意乐力往生净土。”因此,大家一定要在明观福田的基础上,发愿往生万德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第十四课

《藏传净土法》当中,现在正在讲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其中第一个明观福田分两个方面,即:明观刹土之相与明观佛及眷属,明观刹土之相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明观佛及眷属。

戊二(明观佛及眷属)分四:一、明观主尊身相;二、明观其意功德;三、明观主要眷属;四、明观其余眷属。 己一、明观主尊身相: 彼刹阿弥陀佛尊,红莲宝色光耀眼, 无见顶相足轮等,三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钵,著三法衣跏趺坐, 千瓣莲花月垫上,身背依靠菩提树。 这两颂主要讲阿弥陀佛的身相。大家在修行净土法门时,心中皆应反复观想阿弥陀佛的完整身相。当然有些人修行境界比较高,阿弥陀佛的身相完全能观得出来,而有些人就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但大致的观想也可以。前面宣讲观想极乐世界的时候,作者讲了一个简单的观想方法,即心中忆念在西方有这样一个非常清净的极乐刹土;对阿弥陀佛的观想也是一样,当然能完全观想最好不过,实在不行也可以这样观想:在极乐世界中,有一尊红色的阿弥陀佛,他相好庄严、无比清净。

大家都清楚,在修学净土法门时观想非常重要,但观想之前一定要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因为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是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世间教育,这样心相续自然遍布众多杂染,可以说外界各种思想家的传染病,已经渗透自他众生的心田,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以清净的身心来修学净土法门,就非常困难。但很幸运,我们已经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和清净的佛法,那在此时就应认认真真领会,《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义蕴,并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这样就能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从而生起正信。

如若不然,就会像世间很多邪见如山的可怜众生一样,他们自认为智慧崇高、见解无比,但实际上低劣至极,根本未通达事物的真相。若是这样的状态,那即使宣讲种种极乐世界清净微妙庄严的相,心中依然会充满怀疑与邪见,自然所有正见全被遮覆而无由产生,所以大家皆应认真闻思修行并再再观察自相续,这极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凡夫人因为自己在哲学、物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于是就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为正确,甚至还认为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这样。其实这跟井中之蛙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井蛙虽然生活在很浅的水中,但它却认为这跟大海无别;本来自己所见的天只有井口这般大,但它却认为这就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同样的道理,凡夫人虽然自认为自己的智慧已达极点,但也无法与佛陀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相提并论,就是小乘预流果的智慧,他也望尘莫及。如果有一天井蛙能离开水井、前往大海,那它一定会因自己的无知而顿生惭耻;同理,这些人若有机会领略圣者的智慧,那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愚痴而感到羞愧。

正因如此,所以佛在《三摩地王经》中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应将六根识作为正量,如果继续相信它们,那仍将在轮回中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佛在《四十二章经》中云:“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不说别的,昨天做的事今天就忘记了,明天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当下刹那的生灭也毫不了解,充满粪秽的臭皮囊反而执为清净……那我们怎能再相信它呢?又云:“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在得到小乘阿罗汉果与大乘阿罗汉果(佛果)时,由于见到了万法实相,那时方可信赖自己的心,而在此之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但现在很多人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分别念,经中明明说极乐世界存在,他却认为极乐世界不存在;经中说阿弥陀佛的身相是这样的,他却偏偏要臆造另外一种阿弥陀佛的身相,这极不应理。故每个人都要反复观察,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不是,那在面对广大无边的所知界时,就千万不要轻易评论自己不了知的法,否则身心都将付出极悲惨的代价。

而最好的办法,唯有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信心,这样以后,我们才有往生净土与通达实相的机会。其实,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都特别强调信心。《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清净,就能通达万法的实相。如果没有信心,那不要说通达万法实相,就是进入佛法的资格也没有。龙猛菩萨亦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在宣讲皈依之前,也首先强调了三种信心,其原因就是佛法的基础唯是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以皈依、发菩提心,进而修持正行法要,而远离了信心,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大家皆应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这样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本来阿弥陀佛的慈悲光芒无处不在,人人皆可感受到他的温暖,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信心,自然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即使身处佛法大海,最终也只有干渴而死。因此大家一定要以各种方便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这极为重要。

其实,这两颂所提到的阿弥陀佛的观想,就是汉传佛教《观经》中的内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观经》:由于受提婆达多的唆使,阿阇世王将父亲频婆娑罗王幽闭起来,并断绝一切食物。母亲韦提希夫人在给频婆娑罗送饭时,也被儿子发现,阿阇世王一怒之下,将母亲也关了起来。韦提希夫人非常伤心,于是她向着耆阇崛山方向顶礼并祈祷佛陀,当下佛陀即了知她的心念,于是佛陀以神变来到她面前。见到佛陀后,韦提希夫人哭诉道: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业,生下阿阇世这个恶子?唯愿世尊为我宣说没有忧恼的刹土,我要往生到那里,我不愿意再住在这样浊恶的娑婆世界。于是佛陀为她显现了无量清净刹土,韦提希夫人一一观察后,最终选择了极乐世界。佛陀告诉她:若欲往生极乐世界,应修积净业三福、作十六观。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侍女听后,当即见到极乐世界和西方三圣,此时韦提希夫人豁然大悟、获证无生法忍,五百侍女也发了无上菩提心,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佛陀也授记她们皆能往生。

十六观中,第一是日观;第二是水观;第三是地观;第四是宝树观;第五是八功德水观;第六是总观;第七是花座观;第八是像观;第九是佛真身观;第十是观世音观;第十一是大势至观;第十二是普想观;第十三是杂想观;第十四是上辈生观;第十五是中辈生观;第十六是下辈生观。大家若能依法观想,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以前《观经》所提倡的各种观想方法,在汉地曾受到普遍重视,但后来许多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因此现在许多净业行人都以持名念佛为主。

印光大师说:“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实相念佛即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观像念佛是依唐卡或佛像而观,持名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大师认为,在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能涵摄所有根机的众生;而且它操作起来很容易,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依之得到利益;再加上它并不需要太多观想,所以不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他认为持名念佛是最好的。

可能是误解大师这句话的原因,个别法师经常说:修净土不会着魔,其他法门观想太多,很容易着魔。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极端,其实持名念佛的人也有着魔的,比如很多人想在极短的时间中念完百万佛号,或在打佛七的时候心过于执著——想尽快见到佛,结果也导致出偏。

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首先要了知,修行佛法很难立竿见影,面见西方三圣或成就佛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要发长远心,不能过于着急;而且心也要放松,不能绷得太紧。其次要打好基础,如果加行法修得比较圆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遵循道次第。可见,只要如理如法修行,就不会出现着魔发狂的现象。当然,如果前世造了不得不以自己的身心来偿还的恶业,比如前世惊吓众生,或让众生以发疯的方式离开世间,那也不可能阻止异熟果报的发生。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因为不管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这种情况都时有发生。

在观想的过程中,大家务必清楚: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与自己的身体都极为不净,而且起心动念也全是罪业,自然以这样的状态,就很难观想清楚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其实,这就像蛆虫无法理解蜜蜂的生活一样。因为蛆虫生活在不净粪中,所以当它听说花园中蜜蜂的生活时,它只能联想到一些不清净的东西:鲜花的味道大概与这边的粪便差不多吧……也即只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揣测,一旦它们脱离蛆的身体转生为蜜蜂,那时才能真正明白蜜蜂的生活。

虽然观想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很困难,但我们已经值遇百千万劫也难遭遇的佛法,那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应努力观修。最近修加行时,有些道友身体虽然很差,但一直坚持顶礼,我觉得在修行中就应这样强制。实在说,造恶业时我们这个身体一点都不累,而造善业时,它却异常痛苦;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造恶业时它很有能力,而观想清净刹土以及生起信心等时,它却像老牦牛爬山一样吃力。对这样的身心,确实需要强制性的改造与训练,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净土法门上下苦工夫,如果只是泛泛地想“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在实际行动当中并未认真观修,那临终时想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太可能。

在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 37 岁那一年十二月初八的晚上,敦珠法王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辽阔的草原,草原上有一盛开鲜花的乐园,乐园中有一顶蓝黑色的帷幕,帷幕里有一珍宝法座,上面安坐着他的嘉扬上师。他一见到上师,就生起无比的信敬之心与欢喜之情,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向上师表白:“生生世世永恒的怙主,多年以来不曾相见,今天我才有拜见的缘分,您住的是什么地方呀?”上师说:“我以前本是发愿求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为没有经常切中要点念修,而没有起现极乐世界的景象,由于切合了金刚萨埵的念修,结果在第一中阴的阶段就想到了东方现喜刹土,结果起现它的景象,这里就是东方现喜刹土。”通过学习这则公案,想必大家都清楚:为了能往生净土,在活着的时候,佛号的基数一定要念圆满,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反复观修,只有这样才能往生。

现在很多老年人时时刻刻都在观修,这非常好。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口口声声念阿弥陀佛:打电话也是阿弥陀佛,提水也是阿弥陀佛,手烫着也是阿弥陀佛,见到孩子也是阿弥陀佛,可以说时时处处都生活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中,这样在临终时肯定能想起阿弥陀佛。

大家都知道,死亡来得极为迅速,有些人因为翻车,有些人因为打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死亡就突然到来了。以前释迦牟尼佛曾问弟子:“人命在几间?”有的说在数日间,有的说在吃饭间,但佛陀都没有首肯。最后有一位弟子说:“呼吸间。”世尊才认可了这种说法。的确,只要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完结了,所以在生时就要对死亡有所准备。而在死时,一定要断除其他念头,亲戚朋友、钱财名声、房子牛粪……这些一概都不能想,只能想阿弥陀佛,此乃极殊胜的窍诀。在《六中阴》中也说,如果死亡突然到来,那就应忆念上师或本尊,若能忆念,当下就能获得解脱。

以上宣讲了观想的方法与条件,也宣讲了如何遣除修学违缘与藏汉佛教圆融无违等方面的道理,下面宣讲《大疏》。

在极乐刹土中安住着出有坏怙主阿弥陀佛,因为摧毁贪心等一切烦恼(出),具足五智慧(有),降伏天魔、蕴魔等四魔敌众(坏),所以称为出有坏。佛陀身体的光芒遍照十方无边刹土,可以说是光芒无量、光明无量、光芒无穷等,因此称为无量光佛;又因为寿量不可胜数,也称为无量寿佛,这是身之本体的功德。《阿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其中,梵语阿,汉译为无、非、不;阿弥陀译为无量,指寿量或光明无量,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寿命无有限量,当然这是相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的,其实他也有趣入涅槃的时候。《极乐愿文》亦云:“一旦佛陀趣涅槃……”其实这个道理就像:相对春生秋死的昆虫而言,人类的寿命可以叫做无量一样。阿弥陀佛的光芒也无有限量,他慈悲和智慧的光芒遍照十方刹土,每一众生都沐浴在清净的佛光中,只不过无缘者自己不知道而已,其实这就像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盲人无法现见一样。

那阿弥陀佛的身相是怎样的呢?慈悲一切众生之标帜:其身色宛如太阳照在红莲花珍宝山上一般威光耀眼夺目,极其辉煌,许多经典和仪轨都讲,阿弥陀佛的身色就是这样庄严的红色;而佛陀头上有由众多广大福德而形成的无见顶相,即由骨肉累积而成的肉髻,虽然从正面可见,但谁也无法看见其顶端,即使是十地菩萨,他也无法真正现见佛陀的无见顶相。佛陀的双足掌心有具凸出花纹的八辐 F 轮。此处是以上下这两种妙相来涵盖所有妙相,也即从无见顶相直至八辐 F 轮之间,所有三十二相佛陀全部具足。由此便能表示或了知,佛陀是具足白毫右旋等三十二相福德的大丈夫。这些能表明正士内在所有美德而显露于外的三十二相,由指甲赤铜色等八十随好所严饰。当然这里的妙相指粗相,随好指细相。佛陀的身体就以这样的三十二粗相与八十细相为庄严,这在相关经论中有详细宣说,大家可自行翻阅,这里不广说。

这样庄严的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他双手结持定印且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其中,一面表示唯一离戏法身;二臂表示智慧与方便二者;双手结定印表示方便与智慧无二双运;以定印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表示以深广正法满足一切众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一面二臂等的解释是佛陀身相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谁具有一面二臂,谁就具足这样的功德。有一位同修说:“我也具足一面二臂,那是不是我跟阿弥陀佛并没有什么差别呢?”不能这样理解。其实,圣尊的面、臂等所代表的意义,在许多显密经论中都有宣说,大家可以参阅。

阿弥陀佛身著三法衣,双足金刚跏趺而坐。令诸众生最初趋入别解脱之标帜:身著出家三衣,即上身披蓝色七衣及红色祖衣,下身穿红黄色五衣。双足金刚跏趺坐表示于轮涅等性之义中不动摇。在这里,阿弥陀佛示现的是化身相,所以身著出家法衣;如果是报身相,则应身著报身服饰,一般来讲报身服饰近似古代印度国王的装束。另外,贤劫千佛皆以化身相成佛,所以也都身著表示离贪相的清净三法衣。

下面讲阿弥陀佛的法座与所依的菩提树。根据续部、密宗诸仪轨,及嘎单巴仁波切(即嘎托寺创建者嘎单巴德协)等大德们修行境界中所见,阿弥陀佛所坐的法座是由大如须弥山的八大孔雀及无数小孔雀支撑着的珍宝座,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千瓣莲花,莲花上有满月轮的坐垫。坐垫上方是名为莲花光明的珍宝菩提树,高达六十万由旬,树根粗达五百由旬,八百由旬的枝叶相互掩映,并有争奇斗艳的鲜花及累累的硕果,还有如皎月般的宝珠、帝释所持的宝珠、如意宝珠等,以及珍宝束、装饰鬘、黄金、珍珠、珍宝的璎珞、铃铛、孪铃(大小铃铛)等装饰着。仅仅见到这棵菩提树直至菩提果之间不会患眼病;听到此树的声音不会患耳病;若得以品尝则不会患舌病;身体碰到树影不会罹患身体疾病;若忆念此树则可自然生起等持;见到这棵树以后不会退转菩提等有无量功德。阿弥陀佛背面依靠这样一棵菩提树而安住。所以大家皆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那里,一切病苦自然消失、一切功德自然成办。

以上宣讲了主尊阿弥陀佛的身相,在修持《极乐愿文》等时,大家皆应这样观想。另外,佛经中并未直接宣说法座等,而所说的菩提树大小等也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佛陀的行境不可思议,众生各自福德有大小之别,而导致说法和所见有所不同。

在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一般是站相,即: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持金莲台,两旁分别侍立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当然,也有坐着的阿弥陀佛,比如在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就供有横三世佛:阿弥陀佛在西方、药师佛在东方、释迦牟尼佛在中间,他们都是坐着的。竖三世佛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而藏传佛教有供五方佛的传统,比如在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当中,就供有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金刚萨埵、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另外,阿弥陀佛的相还有寂静与忿怒之别,而且阿弥陀佛的身色在不同伏藏品或仪轨中也不尽相同。其实这就像一个人今天穿这件衣服、明天穿那件衣服,或者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样,实际就是一个人;同样,虽然阿弥陀佛的相千变万化,但本体并无差别。

以前有人问我:“汉地的阿弥陀佛是站着的,而藏地的阿弥陀佛是坐着的,到底哪一个对?”他们认为只要有不同,就肯定存在正确与错误。其实这种一取一舍的观点极不应理。因为,佛陀的智慧与等持不可思议,而所化众生的根机和意乐又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就会显现各种各样的相。如果众生需要以站立的姿势来度化,阿弥陀佛就会显现站姿;如果以坐姿才能度化,阿弥陀佛就会显现坐姿。用现在的话来讲,佛陀教学的方法非常科学,即真正的应机说法、逗机施教。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随顺不同众生的因缘佛陀就有不同的示现。

其实,万法皆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要因缘变了,它就会随之而变,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用永恒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以喇荣山沟为例,我们就不能说这是一个绝对快乐的地方,也不能断言这里绝对美丽。因为,对能够苦行的人来讲,这里很快乐,但是不能苦行的人却觉得这里特别苦;对有信心的人来讲,此处与清净刹土并无差别,而没有信心的人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沟。以前学院来了两位记者,其中一人觉得这里的出家人都是佛菩萨的化现,每个人的微笑都很灿烂,僧众的红色精舍也很庄严,所以他要不断地拍照;而另一个人完全相反,他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胶卷。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闻思,只有这样才能无误通达佛法。如果没有深入闻思,仅凭自己的分别念就轻易断定:这是正确的、那是错误的,就很危险。在这方面大家务必注意,否则很容易造下极严重的罪业。其实,不同经论的不同说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皆应生起信心,但在修行时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以净土法门而言,阿弥陀佛有很多身相,如果你对其中一种身相最有信心,那就应经常观想这种相,临终时阿弥陀佛也会以这种相来接引你。

另外,大家皆应对佛法生起无偏的清净心,在此基础上还应经常观修有缘的法门,这样就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第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中,现在正在讲明观佛及眷属,在正式宣讲其中的第二个科判之前,我顺便讲一下净土法门与大圆满法的殊胜,也附带宣讲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密法。

在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对无数众生来讲,它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门。我相信,长期研习佛法且有多年闻思修行经验的人,都能认同这种观点。上师如意宝曾说:“我们应在一辈子当中不断修行,但修行一定要抓住重点:在显宗是净土法,在密宗是直接断除三有根本的大圆满,这两个法缺一不可,如果谁轻易舍弃,那他就是无有智慧者。”

首先讲大圆满法的殊胜。对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讲,大圆满法非常应机。按照续部的观点,时劫可分四个阶段: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具诤时。在圆满时,任何众生都没有现行烦恼,此时以事部可以调化;到三分时,众生的现行烦恼稍有兴起,出现了淫、盗,此时可以行部调化;到二分时,众生的烦恼更加明显,此时可以瑜伽部调化;到了具诤时,五浊极为炽盛,此时唯有无上瑜伽方能调化。而《应成续》、《诸天会集续》等续部云:“唯大圆满法,堪可调化浊时众生。”莲花生大士也说:“五浊越炽盛,大圆满的加持越强烈。”如今这些授记皆已成为现实,因为很多人对大圆满法的信心都很大。

确实,大圆满法极为殊胜,因为很多显宗以隐蔽的方式宣说的道理,在大圆满中都有非常直接的说明,依靠它而修行,自然就像顺水乘舟那样一日千里,也即非常直捷快速。不必说获得圣果,就是在凡夫位时,依靠大圆满法的窍诀,也能对心的本来面目产生不共的定解。

但在修持大圆满时应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精进,另一方面应以信心不断祈祷莲花生大士。对精进很多人都会认同,但对为什么要祈祷莲师却茫然不知。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以证悟法性,莲花生大士曾说:“终生修上师,彼人命终时,融入我心间。”意谓:如果谁能终生修持上师莲花生,那此人在临命终时就会融入我的心、与法界无二无别。另一方面,祈祷莲师可以遣除道障。现在,邪魔外道非常猖狂,而祈祷寂静相的诸佛菩萨效果又不是很明显,如果祈祷莲师,则自己的修行决定不会被违缘转变。《赞戒论》云:“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个教证,劝诫大家一定要好好祈祷莲师,故无论修学任何宗派的人皆应好好祈祷莲师。若能虔诚祈祷,那除了决定要偿还的命债等外,其他暂时的违缘均可通过莲师的加持无余遣除,这就像当阳光出现时,一切黑暗均会被无余遣除一样。

但是,对于如此殊胜的密法,很多人动辄就说:“密宗不合理,修密宗的人是邪魔外道。”听到这些话,我深深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因为这些人竟敢在没有任何可靠理由的情况下随意诽谤佛法,这不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恐怕生生世世都将由此恶业而感受难忍的苦果。对我本人而言,于显宗密宗的经论虽然不敢说非常精通,但二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不断修学,因此非常清楚:这些人的言论完全暴露了他们对密法的无知。因为有关经续论典讲得非常清楚,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且密法也是释迦佛亲口宣说的纯正佛法。

本来密法就像如意宝一样,可是有些人因为无知,反而因它而造下谤法的弥天大罪,这不得不让人深感惋惜:得到暇满人身不容易,值遇佛法更不容易,此时不但不能弘扬佛法,反而还要毁谤佛法,这太不应该了!以前个别法师和居士曾对密宗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听说有些人已经作了忏悔,这非常好,否则谤法的苦果也不可能让其他人来代受。

其实,想评价任何一个宗派,都必须先通达它的教义。但是,很多诽谤密法的人都是孤陋寡闻者,他们连显宗的教义都未通达,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资格对更为甚深的密宗说三道四呢?密宗的续部浩如烟海,请问你看过几本,如果一本都没有看,那你怎能胡说八道?以前我遇到一位学净土宗的佛教徒,因受其他人的影响,他对密宗有一些看法。当时他问我:“你们密宗的续部到底有多少本?”我没有明确告诉他,只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比净土三经要多一点。”

其实,不要说整个密宗续部的数量,单单宁玛派的续部也异常惊人。前译宁玛派有著名的《宁玛十万续》,这是由绕那朗巴、德达朗巴、罗青•丹玛西日等人搜集的,智悲光尊者为其编纂了一本名为《赡部洲庄严》的目录,后来由德格印经院刻版印行,此续共有二十五函。1970 年,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印度新德里又进行了重新刊印,共有三十三函。

宁玛派还有一部《前译教言》,它是经幻心三部等前译宁玛派九乘次第教言传承教法的总汇,此由敦珠法王搜集,共有五十八函;而后来的高僧大德又将其重新刻版印行,现在共有一百多函。我曾听受过《前译教言》的传承,但并未完整学习它的内容,只学了其中十几部。而我感觉学习其中的每一部都很吃力,比学《中论》、《入中论》要难得多,但学完后的收获却异常大,对无上密法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说实在的,我很希望那些批评密宗的人都能好好学习密宗的经续论典,至少学上三、五部,可能这也需要十几年。如果学完了这些,可能你对密宗就会有一定的认识,那时再来评论密宗也无妨,否则,在对密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口口声声说密宗不合理,那就太过疯狂。

总之,密法百分之百合理,何人享用它,谁的法身慧命就能得到滋养。但是,学密法的人并不一定完全都如理如法。以前贝诺法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西方有一位大施主,她对形象上的东西很有兴趣,经常求灌顶、加持,也很喜欢火供。一次她对一位上师说:您能不能给我传授某个灌顶?我很想得到这个灌顶。那位上师说:这个法非常难得,按理来讲是不能轻易传的,但是你比较特殊,你的根机很不错,虽然我没有这个灌顶的传承,但我还是愿意给你灌顶。

这位上师很可笑,他自己都没传承,却要为别人传法。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个别人有过失,就说法有问题。拿净土法门来讲,本来它是非常清净的佛法,但是不是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都非常如法呢?也不一定。那我们能不能说净土法门不好呢?不能。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密宗行人的行为不如法,就说密宗不好。其实密法非常清净,只要有信心,任何人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如果没有信心,仅仅依靠自己的庸俗分别念,那想得到密法的利益也极为困难。

总之,希望佛友们对密法不要有邪见,如果大家对密法在某些方面不理解,就应向有智慧的人请教,这样就能得到圆满答复,从而解除相续中的疑惑。当然,有些人对密法有误解,这也与历史渊源有关。因为,以前藏汉两地交通很不方便,语言又不通,而历史文化背景也不相同,这样就导致藏汉之间的交流很困难;再加上密宗的教言也不允许公开,如果一个人没有得过灌顶,那他也不可能听闻无上密法,正是因为这样,才造成很多人对藏密不了解。但如今是信息时代,与精通密法的高僧大德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果大家能多交流、多沟通,那一定会遣除疑惑、生起正信。

其实,要理解甚深的密法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像要理解净土法门一样。很多刚接触净土法门的人,对念佛的功德等也很难理解,但慢慢修学之后,也给予了深深认同;对于高深莫测的密法,可能很多人的分别念更难接受,但我们千万不能断然舍弃,而应慢慢对它产生信仰。很多道友刚来学院的时候,对密法也没有信心,但经过一阶段闻思密法之后,他们不但未找到密法不合理的根据,反而增上了对密法的信心,可以说现在已经彻底心悦诚服。对外面的道友来讲,只不过因为因缘不具足,没有系统闻思密法的机会,所以对密法有种种疑惑,如果有机会好好闻思密法,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生起正信。所以不管是修净土法还是密法,大家皆应一边闻思一边修行,这也是无数前辈大德们的优良传统。

以上在讲大圆满的殊胜性时,也附带宣说了对待密法的正确态度,下面讲净土法门的殊胜。对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讲,另一个殊胜的法门是净土法,许多智者都认为,在显宗里净土法门最殊胜。印光大师曾引用《大集经》的教证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不仅如此,许多经论都异口同声地赞叹净土法门,当然这些道理我们将在下面广说,此不赘述。

总之,在末法时代的时候,众生的见解普遍污浊,该有的智慧和悲心一点也没有,而不该有的迷乱分别却充斥相续,再加上伦理道德日渐丧失,诱发烦恼的新事物不断出现,此时无数人自然也就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在此时,诸佛菩萨的劝诫更为殷切:“现在已经到了应该速疾回归本性故园的时候了!”的确,如今我们已经值遇殊胜的正法,如果此时再没有好好修行,那以后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两个法门产生信心,并再再修持,同时也应向有缘的众生推广,这非常重要。

下面正式宣讲第二个科判的内容。

己二、明观其意功德: 慈悲慧眼遥视我。 再观想:阿弥陀佛一定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从遥远的极乐世界注视着我。如律藏中说:“遥远所住佛,慧眼即清净,何具此治力,顶礼胜医王。”意思是说,不像世人的肉眼,佛陀的慧眼极为清净,虽然安住在远方,他也能无碍照见一切众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佛陀也就具足治疗众生疾病的能力,在这样的大医王面前,我们应该恭恭敬敬地顶礼。因此只要有信心,一切人都能生活在佛陀的智慧大海中,也能沐浴在佛陀的慈悲光芒下。故大家千万不要这样想:阿弥陀佛远在极乐世界,而我们住在娑婆世界,所以阿弥陀佛肯定不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也不可能感受到他的加持。实际上只要有信心,无论是远是近,都能得到佛陀智慧和大悲的观照。

举一个例子,虽然太阳位于高高的天空中,但它的光芒却遍照各方,无论是中国喇荣沟,还是美国檀香山,世界各处都能得到它的光芒。与此相同,只要你对阿弥陀佛有信心,那他就始终安住在你面前,他的加持一刹那也不会离开你。《宝积经》云:“何人作意佛,能仁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可见,只要我们能观想、祈祷佛陀,那恒时就能得到佛陀的加持,也自然解脱一切罪业。相反,如果没有观想、祈祷佛陀,即使佛像摆在面前,也不可能有如是效果。《三摩地王经》亦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当然,这种果报并非升官发财等有漏的人天小果。《华严经》云:“何人忆念佛,乃佛诸功德,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所以大家皆应好好祈祷佛陀。

但是,对佛陀的祈祷并非短期的行为,不能一两天当中做点佛事,或偶尔到寺院里拜拜佛,过了之后什么都不做了,这绝对不可取;真正的修行人应把对佛陀的祈祷融入生活,白天晚上、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佛陀。藏地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管到哪里,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不忘祈祷佛陀,可以说佛法已经融入藏人的生活。有些人因为身为共产党员,表面上肯定不好说自己信佛,但私下里也在行持佛法。有一位藏族领导,他星期天在家里摇转经轮,可能门没有关好,两个同事撞了进来,当时他有点尴尬,说:“我想锻炼一下手,所以用一下转经轮。”就像这样,我们应将佛法的信仰落实在生活中,这非常重要。

本来,圆满正等觉恒时具足大悲心,无论自己祈祷与否,佛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然而,如果没有以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例如,虽然室外太阳时常升起,可是假设没有门窗,则阳光不可能射入室内。既然大家都想得到遍布一切时空的佛智和大悲的加持,那就应开启信心的窗户与门扉,如此这般,那佛陀加持的阳光自然而然就会进入信心的房舍。因此,关键是看有没有信心,如果有信心,轻而易举就可获得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信心,则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

另外,所化众生要得遇佛陀的大悲加持,必须要积资净障,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来净化自相续,则无法亲见佛陀,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所以,大家皆应以各种方便使自相续得以清净,否则无始所造的众多罪业始终储存在心田当中,心性的镜面一直污浊不堪,那它怎么可能呈现佛陀的尊容呢?故欲往生净土及想成就一切功德者,皆应积累资粮、遣除罪障,否则自相续不可能得以清净,也无由成就一切功德。

己三、明观主要眷属: 右侧观世音菩萨,身白左手持白莲, 左侧大势至菩萨,身蓝左持金刚莲。 右手施依印向吾,三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朗然坦然住。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认为,在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是居于中间的主尊,两大菩萨是位于两侧的辅弼,但在手印和标帜等方面却存在着差异。即使在藏传佛教内部,不同论典对西方三圣的描述也不尽相同,比如《极乐愿文》和《大圆满前行》,其中的西方三圣像并不相同;当然这种现象在汉传佛教中也有,但存在差异并非矛盾。而在具体修行时,我们修哪一个仪轨,则应根据那个仪轨来观想。

接着观想:阿弥陀佛身体的右侧是圣者观世音菩萨,他身色洁白,这表示住于轮回却未沾染轮回的过患;观世音菩萨一面二臂,他以各种报身圆满服饰严饰,左手以三宝印执持六瓣白莲花茎于胸前,这表示以如白莲花般纯洁的大悲心慈悯众生,白莲在耳边绽放,表示相续中谙熟所闻之法义并且增长智悲力。

在佛经论典中,对观世音菩萨的赞叹数不胜数,据《悲华经》记载,在宝藏佛前,转轮王第一太子获得了“观世音”的名号;《楞严经》记载,观音古佛对观音菩萨作了种种赞叹;在《观无量寿经》中,也广泛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相好庄严;在《观世音菩萨传记》中,麦彭仁波切也引用各种教证来赞叹观世音菩萨。总之,在对众生的大悲心方面,诸佛菩萨没有超过观世音菩萨的。

阿弥陀佛身体的左侧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是寂静相,他显现为忿怒相就是金刚手菩萨;他身色碧蓝,这表示法性不变;大势至菩萨一面二臂,他具足报身装束,左手以三宝印执持金刚所严饰的莲花于胸前,这表示其获得诸佛身语意三秘密的能力灌顶。

据《大宝积经》记载:无量劫前,有一位勇郡转轮王,他有一千多位太子,太子们都发了无上菩提心。国王想知道这些太子中谁先成佛,于是他将所有太子的名字写好后放在七宝瓶中,并在七日七夜当中供养祈祷,七天后一个一个选出来。到了一千个太子时,其他太子都笑他:我们已经把所有众生度化完了,你还有什么事情可做?这位太子发愿说:愿我成佛时,事业、寿命、所化众生的数量是你们的总和!他就是未来的胜解佛。所以在贤劫千佛中,事业最广大的就是胜解佛。此时还有法念、法意两位太子,法念太子发愿,这一千位太子成佛后,他都要供养 F 轮、请转 F 轮,这就是后来的梵天;法意太子发愿,贤劫千佛在转 F 轮的过程中,他要遣除一切邪魔外道的违缘,这就是金刚手菩萨。所以在遣除违缘方面,祈祷金刚手菩萨超胜其他圣尊。另外,金刚手菩萨的金刚杵非常重,阿阇世王、帝释天、目犍连等具大力者皆无法撼动。

二位大菩萨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自己,这表示任何众生若向他们祈祷,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也即无畏施的标帜。这里的施依印,也即平常所说的救护手印,为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作摸顶式。三宝印是左手在胸前以拇指、食指的指尖执持莲花茎,其余三指向上伸直。二位菩萨皆以站立式安住,这表示利益众生刹那也不懈怠,并且趋入大乘道。

以上阿弥陀佛与二大菩萨眷属即三大主尊,犹如须弥山王一般胜过他众,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极其明显。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观世音菩萨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语言是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音传遍整个刹土;意是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概而言之,西方三圣身语意的功德分别为巍然、朗然、坦然而安住。

总而言之,我们在行住坐卧之时,心里面都要这样观想:这三位无比庄严的圣尊,乃一切诸佛菩萨智悲力的代表,他们时时刻刻都以慈悲的慧眼注视着一切众生,愿他们能加被我、护持我、保佑我,更愿他们身口意的功德悉皆融入我的相续,若能经常以这样一种信心来祈祷的话,这也是明观佛及主要眷属的一种修法。当然,在明观福田中,这样的信心绝对不可缺少。

其实,藏传佛教所提倡的往生四因与汉传佛教所提倡的信愿行,两者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融会贯通。麦彭仁波切也讲:在四种因中,明观福田与发清净愿最为重要,而积资净障与发菩提心起辅助作用,所以只要我们能在信愿的基础上忆念阿弥陀佛,就绝对能往生,由此可见藏汉大德的密意是一致的。故在明观福田的时候,一定要有强烈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往生的强烈愿望,这样才能往生。否则,如果信心也没有、愿也不发,就像小孩看动画片一样,随便看看西方三圣的相片或唐卡,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另外,以前在印《极乐愿文大疏》时,里面放有藏汉佛教有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和西方三圣的部分照片,大家可以之辅助观修。

第十六课

《极乐愿文大疏》当中,现在讲明观福田中的第四个问题,即明观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以外的其余眷属。

己四、明观其余眷属: 大乘比丘十千亿,身皆金色相好饰, 著三法衣黄灿灿。 开过极乐法会的人都清楚,法会期间念诵《极乐愿文》时,从“唉玛吙”开始,一直念到“著三法衣黄灿灿”后,凡是参加法会者,都会边念弥陀名号边顶礼。其实,前边的念诵就是明观福田,也即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千百万比丘眷属;然后以他们为对境,而作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的顶礼。想必大家已清楚,为什么藏地开极乐法会念《极乐愿文》到这里的时候,参加法会者都会站起来礼拜,其原因就在这里。

下面讲颂词,也即应如是观想:阿弥陀佛有十千亿发了殊胜菩提心、终生不退转的大乘比丘,以及无数将得大菩提的声闻阿罗汉眷属。此处所说的十千亿是数量词,表示数量极多,也即无量无边之义,而实际数量并非仅此而已。《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此处的百千也应如是理解。

的确,阿弥陀佛的眷属根本无法统计。如《弥陀经》中说:“无量光佛之光芒、寿量、眷属、极乐世界安乐之因及功德普皆圆满,众多佛陀于数劫中说亦不能尽。譬如,比丘大目犍连获神变自在,彼若欲求,则一日内可数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辰,具百千俱胝如是神变者于百千俱胝那由他年中不做任何余事,亦无法数尽无量光如来声闻众之百分之一量。”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目犍连尊者能在一日中数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辰,而无数个目犍连那样的圣者,在百千俱胝那由他年中不停地数,不说其他眷属,就是声闻众的百分之一也无法数尽,可见阿弥陀佛的眷属无量无边。

现在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因为自己在世间学校里面读过一点书,于是就自认为很了不起,还经常以傲慢的口吻说:“我要研究研究净土宗”、“我要考据考据极乐世界的合理性”,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分别念可信到什么程度,竟然想用庸俗的分别念来衡量极乐世界,以及诸佛菩萨的甚深境界。其实,凡夫的眼界就像井底之蛙那样狭隘,依靠它不可能了知清净刹土众生的数量,以及佛陀的智慧和力量等,因为这些远远超越了它的行境。就像一只小虫,不管它如何聪明,它也不可能理解人类的现代科技;同样,凡夫人再怎么样聪明,他也无法以自力了达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众所周知,佛陀乃量士夫,极乐世界等的存在是佛陀以金刚语宣说的,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应诚信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而且,在值遇如此殊胜的净土法门时,大家再也不能拖延懈怠,而应及早实修,并争取早日从业惑烦恼中摆脱出来。相反,如果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急于修行佛法,反而要对不是自己行境的甚深境界进行寻思观察,那就非常不明智。这就像一个病得非常严重、马上就要离开人间的病人,虽然医生给他开了许多灵丹妙药,但他却坚持在未搞清药性之前不肯服用,恐怕还等不到研究清楚,就一命呜呼了。佛经中也有类似的比喻:一个人被毒箭射中后,本来他应该立即取出毒箭,但他不但不拔箭,反而开始分析:这支箭来自何处?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就非常愚蠢。

紧接着讲,那些眷属身色无有差别,全部是金黄色,他们皆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严饰,身著三法衣,犹如阳光照射在早晨的海面一样黄灿灿。早晨,阳光普照海面的时候,大海一片金色,非常庄严。极乐世界无量比丘聚集一处听闻佛法时,就像金色的海面一样异常壮观,如果能亲眼见到这种场面,那该多好!

明观这样的刹土以及忆念佛陀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随念三宝。作为修行人,随念佛法僧三宝始终不能缺少,故大家应常念阿弥陀佛名号。

如果面朝西方以对生的方式观想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则与密宗里面修生起次第相同。关于对生,此乃密宗法语,也即对面生起之义,比如我将文殊菩萨观想在前面的虚空中,那么圣尊和我之间就有一种对生的关系,这是生起次第的观修方法。然而,生起次第是观想实质性的本尊等,如若不具备清净的忆念,也即未能将本尊观想为如彩虹般现而无自性,而是将其执为实有,那就称为贪执妙相本尊之分别念,这是生起次第的障碍。以修五加行中的皈依为例,皈依境应观为现而无自性,如果将其执为实有则不合理。而极乐世界则是未经绘画的自成坛城,观修阿弥陀佛也是以信心忆念佛陀,因此无论观成如照片、唐卡、布画般扁平,还是如铜像、铁像、瓷像等铸像般凹凸不平……任何形象都可以;如果是修生起次第,则应观想成现而无自性,但在这里并没这么严格。

再加上,阿弥陀佛现在以色身住世,所以我们在观想时,最初也不需要从极乐世界迎请阿弥陀佛,中间也不需要观想阿弥陀佛安住在前方的虚空中,或与誓言尊者融为一体,最后也不需要祈送回极乐世界。只需日日夜夜念念不忘,比如:在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他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他时时刻刻都以慈悲的目光注视着我,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信心一直忆念着他,那就完全足够了,可以说这就是修往生法的一大要诀,大家一定要记住。

可见,净土法门一点都不复杂,它的确是简便易行之法。虽然净土法简单易修,但功德却非常大,所以大家皆应长期修持。若能长期熏修,即使没有禅定,也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但仅以此法,临死时也有解脱的希望。许多大德认为,即使不会参禅,只要有净土,也完全能解脱。永明延寿大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意思是,虽然没有禅宗的境界,但只要能如理修持净土,那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皆能获得解脱;而且,只要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那怎么还会愁没有开悟的机会呢?如果实在太忙,每年也应抽三天或七天的时间来闭关专修,这非常有必要。

但有人因为误解上面的教证,所以他们经常引用此教证来强调念佛,同时也贬抑甚至舍弃其他法门。他们认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不需要闻思教理,也不需要发菩提心。虽然念佛很好,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法门,更不能认为不需要闻思、不需要发菩提心。佛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等经典中,广泛宣说了观音心咒的功德,再加上藏人对这些经典极为重视,所以很多藏人对念观音心咒有极大信心,但他们并没有认为:因为观音心咒的功德巨大,所以只念这个咒语就可以了,其他法门一概不需要。如果一切众生只以一个法门就可以全部度化,那遍智佛陀也只需要宣说一部经或传讲一个法,而没必要三转 F 轮或宣说八万四千法门。但事实上,佛陀宣说了浩如烟海的佛法,可见一切法门皆有存在的必要,我们也不能轻易舍弃或诽谤。

而此处所强调的日日夜夜念念不忘,并非仅指口念,而应以心来念佛。因为,所谓的“念”是指“今”下有“心”,也即当下这颗心正在观就是所谓的“念”,故念佛应从心起,而不单单是口。另外,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再三强调了以信愿忆念佛陀的重要性,汉地古德也强调“信愿行”,故大家皆应以真诚的信愿之心来忆念佛陀。如果仅仅是口念,而没有信愿,那就应了憨山大师的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当然,念佛也并不仅限于持佛名号,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忆念佛陀,皆应以信愿之心摄持。

另外,《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意思是,“阿弥陀”中的“阿”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弥”是一切菩萨,“陀”是八万四千圣教,这样“阿弥陀”三字就完全具足三宝。《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可见,忆念阿弥陀佛名号,乃至释迦牟尼佛、宝髻佛等佛陀的名号,其功德不可思议。

此外,若按不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观想阿弥陀佛时,遥远的佛陀也了知我们的心念。若从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当下忆念佛陀的心就是佛陀,除此之外别无他佛。故密宗认为,忆念阿弥陀佛时,能忆之心念就是阿弥陀佛;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像或念观音心咒时,当下的心就是观世音菩萨。蕅益大师也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观经》亦云:“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可见在究竟观点上,显密并无二致。但无论见解深浅,大家皆应认真观想。

所以,对在家男女为主的广大听闻者来讲,最初在上师传授《极乐愿文》时就要认真听讲,如果是利根者,在上师传讲后,就能明白以上所讲明观福田的内容。如果不懂,那么当传讲者从极乐世界的唐卡上加以介绍的时候,自己就应认真细致地观看,之后再闭目思维,看看这样的形相能不能浮现在心中。当心中现出来时,如果再三明观,则内心自然能够明现其形相。到修炼成熟时,只要一作意,福田就会浮现在眼前。

如果白天念念不忘,那么夜晚做梦遇到恐怖梦境时也定能忆念祈祷;如若梦中能如是忆念,那么临终时或中阴界出现恐怖、畏惧时定能忆念。相信大家都明白,在死亡时,除了三宝之外,谁也救不了自己。所以在活着时就应重视这个问题,若能提前做好准备,那到时就能忆念;若平时没有经常忆念祈祷,那遇到中阴的恐怖时也自然不能忆念,所以在平时一定要认真串习。

对每一个人来讲,死亡都是极重大的事情,而离开人间时,财产、亲人、朋友等都帮不上忙,唯一的依靠只有上师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平时就应经常观修极乐世界,尤其在死亡突然到来时,应将上师和阿弥陀佛观想成无二无别,临终一念非常关键,当时若能这样忆念,就很有可能往生净土。

当然,如果前世没有串习过这方面的法要,那要明观阿弥陀佛主尊眷属、刹土庄严等就很困难。有些人就是这样,需要明观的内容一点也观不出来,而不需要观想的世间法,则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想自己孩子时,一下子就能想得起来,甚至哭泣与欢笑的表情都一清二楚;但一轮到阿弥陀佛,就始终观想不出来。就像仓央嘉措所说那样:“我修习的上师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的确,没有很强修行能力的人,要一一明观福田非常困难,可能在观想阿弥陀佛的左手时,就忘记了右手;观想佛陀的三衣时,就忘记了金刚跏趺坐,甚至连其中一部分也很难观清楚。如果实在无法观想,那就应这样忆念: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眷属,他们正用慈悲的眼光注视着我,我死后要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如是一心专注,且以坚定信心忆念极乐世界或持诵阿弥陀佛名号,仅此也可算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因。我想这样简单的观想,除了牦牛那样笨的人以外谁都会。所以我们应经常如是作观。

藏地曾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例:在达多地方,有一位具有信心的老人,他常常祈祷阿弥陀佛,并念诵了许多遍《极乐愿文》,但他一直认为阿弥陀佛的身色肯定是淡蓝色的,对于形相则根本不会明观。可是凭着信心力,他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自降临在他面前,将这位老人接引到了极乐世界。

汉地也有这样一则公案:谛闲法师小时候有一个玩伴,此人长大后一直做锅漏匠,在四十来岁时,他觉得人生很痛苦,于是就在谛闲法师面前出家。因为他没有文化,再加上人也老了,所以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于是谛闲法师给他找了一个废弃的小庙,并安排好居士给他烧饭。法师对他说:你就念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样一直念下去,将来一定会有好处。这个人也很听话,三年没有出庙门,一直专心念佛。有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上回来后,他跟烧饭的老居士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这个老居士想:师父三年都没出门,今天出去看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第二天吃过午饭的时候,老太太到庙里去看师父,结果发现师父已经站在窗户边往生了。这个人从未学过净土经典,也不会观想,但由于非常有信心,最终也往生了。

此外,古代有一位具有强烈信心的老妇女,她持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及十万遍度母赞颂偈。结果一天晚上,梦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给了她一件蓝色衣服。又一天晚上,她梦到一位顶具发髻、身着白衣之人给了她一串水晶念珠。其实身穿白衣的人是观世音菩萨,而给她蓝色衣服的人就是度母。尽管那位老妇人全然不知观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标帜,但她心中铭记二位尊者的名号,并生起虔诚的信心,仅以此念诵及信心之力便获得了成就。大家都清楚,念三亿遍观音心咒和十万遍度母赞颂偈并不容易,而这个老妇女尚能如是精进,那我们就更应该精进了。很多道友去年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现在已经过了一年,不知大家念了多少?发愿容易,实际做起来更应努力,否则很难完成。

从这些公案可知,即使没有很高的智慧,但只要能以强烈的信心精进念诵,也能获得成就。小时候,我就遇到过许多没有很高智慧的人,他们连佛菩萨的像都分不清楚,可能四臂观音还能认出来,但像二十一度母,由于每位圣尊的身相、手印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就很难认出来。我父亲连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分不清楚,本来释迦牟尼佛是单手托钵,而阿弥陀佛是双手托钵,但他却经常搞混。但是,由于他们的信心极为强烈的原因,很多人在临终时都死在念佛声中。

相反,如果没有信心,而只一味在理论上观察:这个人的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他有没有证悟空性的正见?到底遍还是不遍……这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别人已凭无上信心之力早就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而你却在别人尸体旁边辩来辩去,很明显这不太明智。虽然有时候需要分别,因为没有以分别心来观察,就很难生起妙慧,如果没有生起妙慧,则很难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邪见;但也不能完全信任自己的分别念,认为:只要分别念抉择不了的就一概不成立。不要说佛法,就是现代科学也有许多奇妙现象,很多也无法以分别念来解释,但它们却无欺存在。可见信心非常重要。佛法虽然真实不虚,但若没有信心,那在他面前也很难成立,即使一个人已经真实获得成就,甚至完全虹化了,他也不会承认。以前就有人这样诽谤藏地的虹身成就:虹化者的尸体被狗吃了。这非常可怜!《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可见,只要有信心,不管是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其他修行都能成功。

所以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大家一定要培养对阿弥陀佛的诚挚信心,还要尽量多修法,而没必要诽谤这个、诽谤那个。别人说这个人已经往生了,他却偏偏说:“不可能吧?他平时如何如何……”这很难说,因为修行是内在的。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文化,平时的行为也疯疯颠颠,但若临终时充满信心,那他就能往生净土。所以大家今后要尽量观清净心,且应坚固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

正因为生死事大,所以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我临死时应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出现猝死,那在死亡到来时,自己就应该能觉察得到,这时就应及时作好准备。比如你已七天没有吃饭了,此时就要观想:可能我很快就要死了,而死亡的时候,除了阿弥陀佛以外,其他任何皈依处也没有,所以从现在开始直至断气的那一刻,我都要忆念阿弥陀佛。如果提前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因为临终时的意识很有力量,那就很有可能获得解脱。中阴法门中说,临死时的心就像非常可靠的捎口信者一样,那时若能转为道用,则很有可能摆脱轮回。而在座的人大多都听过中阴法门,但仅仅听还不够,一定要下功夫实修,这样听闻佛法才有实义。

第十七课

现在继续讲与明观福田有关的教言。

因此,无论是眼见佛陀的身相或耳闻名号,甚至仅仅忆念阿弥陀佛垂念或手触佛像……都必定成为解脱之因。这里是说,无论是眼睛见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其他诸佛菩萨的像,还是耳朵听到他们的名号,甚至仅在心里忆念阿弥陀佛等圣尊时时刻刻都在垂念、观照着我,或者手触佛像等,这些都是解脱之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念佛、礼佛、观佛非常有意义,而且在有生之年当中,也应将这些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皆是解脱的资粮。

但末法时代很多众生非常愚痴,他们一见到别人念佛就想:这些人精神没有寄托,所以才念佛;看到别人拜佛、供佛就认为:搞这些没有用……但在智者看来,真正可怜的恰恰是这些人。因为,明明凡夫的分别念是迷乱的,他们却自以为千真万确;明明这些事情非常有意义,他们却嗤之以鼻。但不管世人理解与否,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行为,千万不能退转。

所以,我们无论能否明观佛陀身相等,但一定不要忘记其名号。因为人的根机不相同,有些人能观得非常清楚,有些人却不一定,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在心里面经常忆念佛陀的名号,这非常关键。有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居士,曾对询问她的法师和居士这样说:“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经常想阿弥陀佛。”这种习惯非常好,大家也应经常想阿弥陀佛,乃至行住坐卧都念念不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犹豫不定:我是念阿弥陀佛好呢,还是念释迦牟尼佛,或者文殊菩萨?其实念哪一位圣尊都很好,只不过众生的根机不相同,所以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你喜欢念阿弥陀佛,那就好好念阿弥陀佛;如果你喜欢念释迦牟尼佛,那就念释迦牟尼佛;如果你喜欢念文殊菩萨,那就好好念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都很喜欢,那也可以都念。对佛菩萨来讲,无论我们忆念哪一位圣尊,其他圣尊绝对不会产生嫉妒心。如果是世间人,你对一个人好,对另一个人却很冷落,他就会不高兴,但出世间的佛菩萨并没有这种烦恼。所以,随自己的因缘定下来就可以。

还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我喜欢念的佛菩萨非常多,但却很难一一念修,那该怎么办?其实,没办法一一念修并不要紧,但你应选择其中一尊,然后观想其他佛菩萨融入他,并与之成为无二无别,那这样观修一位圣尊也就观修了所有圣尊。有时候我是这样的,因为自己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等都有信心,所以我就选择在一个阶段念观音心咒,念完规定的数量后再念释迦牟尼佛心咒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舍弃任何佛菩萨,即使专念阿弥陀佛,也不应舍弃其他圣尊。

若能经常念佛,这的确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很多老年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非常好。的确,到了这种年龄,活在世间的日子也不多了,也应该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归宿了,但在所有归宿当中,投靠阿弥陀佛最有意义,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好好念佛。藏地很多老人都能做到三不离,即:口不离佛号或咒语、左手不离念珠、右手不离转经轮。但汉地很多老人并不是这样,想必大家都清楚他们不离开的是什么,这就不太好。但有人认为念佛只是老人的事,其实年轻人也应好好念佛。还有人认为念佛只能在家里念,到外面就不能念,其实时时刻刻都应不忘念佛,这非常重要。

在《净土圣贤录》中,有这样一则精彩的公案:在清朝杭州有一位出家人,因为他平素喜欢吃冬瓜,所以人们称之为“冬瓜和尚”。冬瓜和尚平时寡言少语,每天吃完饭后就到街上边走边念佛,晚上回来后也念佛不辍,如此寒暑不断十余年。他有一位道友,名叫慧照法师,这位法师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来走去,总觉得他修行好像不太用功,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他的习惯就是这样。有一天,冬瓜和尚对慧照法师说:明年正月初六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能不能来送我?慧照法师根本不相信,认为他在开玩笑,但也勉强答应了。到了正月初六那一天,慧照法师去他的寮房,当时冬瓜和尚不在,因他出去吃饭去了。慧照法师心想:连一点准备都没有,还说要往生,哪里有这回事呀!冬瓜和尚吃完饭回来,见到慧照法师就问:你有什么事情?慧照法师说:你说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来送你,难道你忘了?冬瓜和尚说:如果你没有提醒,我还差点忘了。随即冬瓜和尚就沐浴更衣、焚香礼佛,接着对慧照法师说,我有一偈请你写下来,谓:“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说完偈子,他便安然逝去。

这位冬瓜和尚表面上经常逛街,但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念佛,可以说念佛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我们也应像他那样,时时处处不忘念佛。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在一两天当中念念佛,或在佛堂里能念佛,而一出佛堂就忘得一干二净,那就不可能往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上师面前比菩萨还寂静调柔,但一离开上师就变了样,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完全成了世间俗人,这就不太好。而真正修行人并不是这样,他们无论身处人群,还是在寂静的山林当中,始终都不会中断自己的修行。

在古时候,汉地有很多这样非常出色的修行人,这在《宋高僧传》、《续高僧传》等史传中有明显记载,他们也留下了很多殊胜的教言。在藏地,以前也有许多大修行人,就是获得虹身成就的也不计其数,他们的事迹可见于《藏密佛教史》、《大圆满史》等历史当中。但现在,不管是在汉地还是在藏地,虽然有往生净土等成就相,但与古代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紧接着讲,世尊在《宣说文殊刹土功德经》中曾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意思是说,一切诸法皆依因缘而生,而因缘又住在心上,所以,如果我们能以佛陀为对境,而至诚发愿、祈祷的话,那必将获得所期望的果;如果内心没有虔诚的信心,即使表面上念了再多的经、做了再大的善事,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德。

《二观察续》云:“愚者具坚信,彼可获悉地。”意思是,即使一个人很愚笨,但他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那他也能获得成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既不懂现代科学,也不懂佛教的诸多道理,但他们却有一颗虔诚的信心,听到上师宣说极乐世界的功德时,他百分之百诚信:西方肯定有极乐世界,我一定要往生!凭这样的信心,他们一定能得到大的利益。我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因为大智若愚之故!

可是有些知识分子,他们因为自己对某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于是就自认为很了不起,满肚子都装的是傲慢。所以在面对甚深佛法时,他们总妄想以“研究”、“考察”的手段来通达;有的则完全否认极乐世界的功德等佛教甚深教义。以前有一个人在翻阅了一些佛经之后,认为:佛经中的“如是我闻”不对,应改为“我闻如是”。我觉得他的胆子真大,创新能力也实在太强,居然发现了无数前辈高僧大德都未曾发现的问题。其实他们根本不知,千百万倍这样的小聪明,也无法与通达实相的佛菩萨的大智慧相提并论。

所以有时候,世间知识学得太多了也很危险,因为这很容易让人堕入怀疑和邪见的深渊当中。一般而言,知识分子的分别念重,他们很难生起真正的信心,所以我对知识分子传授密法等甚深教言非常慎重。其实,很多人的分别念并非真正的智慧,让他们学一下因明的三相推理时,则根本不能推导下去,那时候他们的智慧又很愚钝。但是,在面对甚深佛法时,他们却愿意观察来观察去,还经常产生怀疑,什么样的邪见都敢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业障深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喇拉曲智仁波切于本论引用了许多教证,它们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下来的。他老人家造论不像我们,我们要辛辛苦苦翻很多书,才能找到合适的教证,之后才能写出一本书;而他心中储藏有众多的教证、理证以及公案,所以轻轻松松就能造一部论。相比古大德,我们又怎能不惭愧至极呢?至于个别教证与佛经存在差异,则应这样理解:有时候为了突显某种义理,则会侧重宣说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另外的部分则不一定宣讲;有的则是不同译本的原因导致的。

下一个教证是:“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意思是:不管是谁,只要他以诚挚之心观想、祈祷佛陀,佛陀就会安住在他面前,经常赐予灌顶加持。《三摩地王经》亦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意谓:能仁的身相极为庄严,任何人在行住坐卧时,若能经常至诚忆念佛陀的身相,本师就会安住在他面前。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我常伴随具信者。”在莲师离开藏地前往罗刹国时,很多信众都哭着劝他不要离开,此时莲花生大士承诺:“我经常伴随具有信心的人。”莲花生大士还说:“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意思是,对于具有信心的善男信女来讲,莲师我从来不会远离他们,我的寿命没有灭尽之时,我会在每位信士前显现一位莲花生大士。

阿弥陀佛也是如此,在每一位具信心者前,他都会显现一尊阿弥陀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么多众生都在祈祷阿弥陀佛,他要一一加持的话,那会不会很累?根本不需要这样担心,因为他在因地发了无量度化众生的大愿,现在全部已经圆满成就,自然就能于十方世界无勤度化众生。这就像一百个人同时打开窗户,大家皆能同时看到空中的太阳,而太阳并不会觉得自己很累;同样,在每位信士前,阿弥陀佛也会任运显现他的身相。

因此,自己若能顶礼、祈祷阿弥陀佛,乃至对阿弥陀佛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则佛陀一定会以慧眼照见、以天耳明听、以他心通明知、以神足通立即来到彼人面前赐予加持。其实所谓佛陀的神通,就像只要打开窗户,阳光就会马上照进室内一样,所以只要我们以信心祈祷,佛陀的加持当即就会融入相续。虽然在胜义中,众生和佛陀悉皆平等;但在世俗中,众生业力深重,而佛陀具有无量功德,所以大家皆应以信心忆念佛陀。

虽然我们自己看不到,但佛陀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犹如盲人面前有一位具明目之人一样,大家一定要产生这样的信心,否则不可能得到利益。莲花生大士也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意思是,具有信心则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远离疑惑才能如愿以偿。如果没有信心,内心一直怀疑,那形象上无论再怎么样做,也不可能得到加持。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的确,信心就像宝轮一样。在轮王七宝中,轮宝最重要,所以它排在第一;同样,在圣者七财中信心最重要,故它位居首位。所以,没有信心的人,修什么法、做什么功德都很困难,若想积功累德或证悟法性,首先必须产生信心。

可见,只要有虔诚的信心,就一定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若没有信心,那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口头上的游戏。因为在他的眼中,佛经只是一张故纸,佛像也只不过是铜或铁,上师只是普通的老师,僧众也只不过是同学。以前有些人说:“我才不相信加持呢!”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就凉了:这个人已经完了,因为他连加持都不相信。世间人不承认加持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跟着老师只是学一点知识;但佛法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承认加持,那上师三宝的加持就无法融入相续,自然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那怎样才能生起信心呢?这有很多渠道,比如:通过闻思遣除相续中的疑惑来产生信心,或通过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来产生信心,等等。在汉传佛教中,还有顿信与渐信之说。所谓顿信,即依靠宿世的殊胜因缘,今生以一点点外缘就能生起信心。比如往昔曾与阿弥陀佛结过善缘,那即生当中善知识稍微一开导,就能生起强烈的信心。所谓渐信,即最初很难产生信心,但通过培养慢慢也能生起信心。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连佛和神、上师和老师、佛法和法律都分不清,但通过长期闻思,也渐渐对上师三宝产生了信心。不管怎样,我们应以一切方便来引发信心,这非常重要。

其实,对于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仅以忆念阿弥陀佛也可往生。如《弥陀经》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汉地打佛七的传统就来自这个教证,而我们学院举办的极乐法会,本来也只有七天,但为了保证念修质量,于是便增加了一天,这样就成了八天。根据传承上师的教言,若人能按仪轨于八天中,一心一意念诵阿弥陀佛的心咒满三十万遍,且远离五逆罪与谤法罪,那这个人就能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而打佛七,若能在一至七日当中一心不乱,也能往生。藏地很多高僧大德圆寂后,一般遗体都要保留七天,其原因是《闻解脱》中说:人死后的第七日,会显现阿弥陀佛,那时若能观想自己的心识融入阿弥陀佛,就能获得解脱。总之,不管是修显宗还是修密宗,对阿弥陀佛的忆念、观想都很重要。

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在临死时千万不要贪执财产。若在死时自己有许多财产,而且又来不及布施给他人,为了避免对它们产生贪执,按照传承上师的窍诀,这个时候就要观想将它们全部供养给阿弥陀佛;不但对财物不能贪著,乃至对亲人等世间一切皆不能贪执,若能以毫无贪恋之心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那他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而往生极乐世界也有多种情况,有些是中阴往生,有些是临死往生,有些则带着眷属一起往生。下面就讲一则带领眷属往生的公案:

《宋高僧传》载:唐朝并州有一位释岸禅师,他一向发愿往生净土。一次禅师偶然患病,但他并没间断禅观,一天他在空中见到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二位大菩萨很久都没有消失。释岸禅师悲悯末世的众生,想将两位大菩萨画下来,作为众生供养的福田,但当地一时没有理想的画工。正在为难之际,从西京来了两位自称前往五台山的画工,他们自告奋勇将菩萨画了下来,之后就忽然消失了。释岸禅师明白往生净土的因缘成熟了,便集合大众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了,谁愿意和我同行?许多人都沉默不言,只有一位小沙弥说:我愿意去。释岸禅师说:你先向父母告假,父母如果同意,我就带你去。沙弥向父母告假时,父母都认为这是儿童的戏言,也就随口答应了。于是释岸禅师让沙弥沐浴念佛,过了一会儿小沙弥就往生了,之后他让僧众为自己助念,接着也端坐而逝。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娑婆世界的众生很可怜。本来上师带领往生清净刹土时,就应放下一切跟随上师往生,但很多人由于出离心不够,仍然贪著轮回琐事,觉得现在死有点害怕,于是宁可不往生,也要在世间多呆几天,这就非常可惜。

下面是以信心忆佛而获得庇护的公案:往昔佛陀住世时,给孤独长者有一位生意上的朋友——满财长者。一次他到给孤独长者家作客,在见到给孤独长者非常贤善的女儿后,他对她的相貌、人品非常满意,刚好自己有一个儿子尚未结婚,于是满财长者就向给孤独长者提亲。给孤独长者不愿意,他说:我的女儿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而你们是外道,所以我们结为亲家不合理。满财长者说:我们信我们的宗教,她可以信她的佛教。最终给孤独长者答应了这门婚事。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始终不肯作礼,满财长者觉得很没面子,心中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满财长者的一位朋友开导他:你儿媳妇信仰的佛教很好,我曾去过舍卫城,在那里见过佛教的僧团,僧人们的行为都非常寂静,甚至小沙弥的威仪也令人生信,你为什么不供养佛教的沙门呢?听了他的劝告,满财长者的心有所转变,于是他对儿媳说:你能不能迎请佛陀和眷属到我们家应供?儿媳非常高兴,她登上高楼向佛陀虔诚祈祷,佛陀当下即了知她的心念。第二天,佛陀让众眷属依次示现神变前去应供,佛弟子示现的神变一个比一个稀奇,满财长者每次都误认为:这回是佛陀亲自来了,但结果都不是,直到最后佛陀才出现。一见佛陀的相好庄严,长者全家和当地人都生起了极大的信心,最后他们全都改信佛教。

佛陀住世时,像这样以信心祈祷而感得佛陀现身的公案非常多。在《百业经》和《贤愚经》中,有的人在刑场上祈祷佛陀,有些人在遇到盗贼时祈祷佛陀,佛陀都出现在他们面前。现在佛陀虽然已经入灭,但佛陀的本体却是无生无灭的,所以只要诚心祈祷,也一定会感得佛陀现前。

对藏族人来讲,大家对拉萨觉沃佛像都充满信心,认为只要朝拜一次,解脱就有希望,于是朝拜觉沃就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下面就讲一则以信心获得觉沃佛像加持的公案:有一位具有信心的愚人,也即工布地方的觉沃奔,他从小就向往拉萨觉沃,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前往拉萨朝拜。在他的心目当中,拉萨觉沃是一位非常慈悲的大善知识,他根本不知拉萨觉沃是释迦牟尼佛的像。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来到拉萨,于是他在大昭寺的觉沃佛像前说:我赶了这么多天路,今天终于见到您了……他见到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灯后,心想:觉沃仁波切是把糌粑团蘸上灯器里的酥油汁后才食用的,为了酥油不凝固才点灯,那觉沃怎样享用,我也应如是食用。于是他将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吃了起来,吃完后,他看着异常慈祥的觉沃佛像说:“前面的供品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我现在就转绕您几圈,请您帮我保管一下鞋子。”说完他将脱下的鞋子放在觉沃佛像前,就去转绕去了。

香灯师回来后,他见不仅觉沃佛像前的供品被吃了,而且佛像前还摆着一双脏鞋,于是他非常生气,拎起鞋子准备扔出去。这时觉沃佛像说:这是工布奔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香灯师吓了一跳,他想:这位工布奔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德。等工布奔回来取鞋时,香灯师才知道他是一位脏兮兮的老头子。工布奔对佛像说: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明年请到我家来作客,我宰一头猪,酿上青稞酒等着您。觉沃佛像说:可以。

工布奔回家后对妻子说:我已邀请了觉沃仁波切来作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你要经常看他是否来了。他妻子信以为真。一天她在提水时,水中显现出觉沃佛像。妻子回家告诉他:那边水里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呀?工布奔过去一看,确实在水中显现出觉沃佛像,他认为觉沃佛像掉到水里去了,于是便跳进河里去捞,结果真的把佛像捞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觉沃佛像说:我不去俗人家里,于是融入一块大石头中。后来,那个石头就叫觉沃石,那条河叫觉沃河,据说它们与拉萨觉沃有相同的加持力,信众们也常去朝拜。

当然,这并不是说:吃佛前的供品、把鞋子摆在佛像前以及杀猪等有功德,而是说:因为工布奔有佛像与佛没有差别的非常纯真的信心,所以才得到了这样的加持。可见,以信心忆念佛陀十分关键。现在有些老居士也是这样,他们对佛有非常虔诚的信心,自然也能获得佛陀的加持。所以希望大家今后皆应努力培养信心!

第十八课

往生四因当中,现在讲明观福田的结尾部分。

此明观福田是下文所讲积资净障的所依,因为在积累资粮时,要缘诸佛菩萨作供养、随喜、赞叹等善法;净除罪障时,也需要以诸佛菩萨作为所依对境而作忏悔。虽然在胜义中,积资净障的所依与积资净障都不成立;但在世俗中,以诸佛菩萨为对境,而作鲜花、水果、净水等供养,或作其余善行,则必定能积累广大的资粮,这就是无欺的缘起法则。

但有些人却以“一切都是空性的”、“究竟实相中无任何承认”、“心外无一法”来否认在名言中需要依所依对境而作积资净障,这就不太好。如果不分任何场合,什么都一概而论,那现实生活中的饮食也不应该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了,即大家只能吃一种饭,且人人都喜欢吃这种东西,但这明显违背事实。又比如,尼泊尔的建筑有特殊风格,那是不是世界各国的建筑都应变成这样呢?根本不可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能以一种宗派的观点,来否认其他宗派观点存在的合理性,因为高僧大德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宣说的不同教言,都有其甚深密意,作为佛弟子,这是大家不得不了解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以自宗为主,同时还要广泛接纳其他宗派与传承的优势,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此外,明观福田还是遣除发菩提心、成就清净愿的违缘,和成办各种顺缘的见证者。

在发菩提心时,最大的违缘是自私自利的心。在发清净愿时,最大的违缘是发颠倒的恶愿,比如:以念诵《极乐愿文》或佛号的功德,愿怨敌生病、死亡等。要遣除此类违缘,就需要以诸佛菩萨作为见证者,一般而言在诸佛菩萨面前,我们不敢产生这样的非理作意。同时我们还需要成办各种顺缘,也即在发菩提心、发清净愿、积资净障等时,依靠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加持,它们皆能顺利成办,且在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可见,在做这些广大的事情时,一定要有见证的对境。

的确,我们太需要这样的见证者了。因为,如果是知惭有愧的佛教徒,他就会想:阿弥陀佛及其眷属昼夜六时都在以慈悲的智慧眼观照着我,所以我一定不能乱来,这样就能具足正知正念,从而也能行持善法、远离恶业。其实,这就像在上师面前,合格弟子的行为会异常谨慎一样。如果我们对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菩萨真正有虔诚的信心,那自己的一举一动就会如理如法,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见证者。当然这样的见证者,不单在修往生极乐四因的时候需要,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明观福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开法会等时,一定要奉劝大家这样明观:仿佛亲眼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一般猛烈祈祷,一定要有这样强烈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院开零八年极乐法会的时候,学院安排了 14 位法师,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很多法师都用普通百姓皆能接受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了明观福田的重要性,劝他们一定要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讲得非常好,我发自内心随喜他们的功德。这样以后,我相信许许多多听法的人一定能得到利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得一点法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听法的人肯定有虔诚的信心,再加上法师讲得特别好、交代得特别清楚的话,那这两个因缘聚合的时候,他们就一定会好好观修,这样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在汉地,各大寺院经常举行百万佛号念诵法会,要求凡参与者从早到晚一直念诵,在十天或十五天当中,每天都要念十万或七八万遍佛号,这非常好。但要注意的是,在念的同时心里面最好不要有傲慢、竞争等五毒烦恼。如果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心里一直流淌着像水一样的贪心,也经常爆发像火一样的嗔恨的话,那自相续已被贪嗔的水火毁坏了,这样就成了口是心非,那就不太好。

所以我很希望,汉地寺院为主的道场,在举行佛七或百万圣号念修等净修法会时,一定要在这之前或每一天,都安排法师专门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与阿弥陀佛的庄严等内容。哪怕只有一堂课,若能将明观福田等四个条件,或念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清楚,那念修的质量就会提高,自然也具足一切功德。

而在念诵《极乐愿文》时,“唉玛吙!自此日落之方向……著三法衣黄灿灿”要念一遍。念诵时心不能外散且应缓慢念诵,而且还要一边念诵一边随词句忆念意义,若能如此念修,那这就是所谓的明观福田的修法。

在藏地参加过极乐法会的人都清楚,首先是法师讲法,之后再一边明观一边缓缓念诵,这样的传统遍布整个西藏,也即任何一个极乐法会都是如此。当然,若大家皆能按这样的传统行持,那也未尝不可。若不能,自始自终念“南无阿弥陀佛”也非常好。但无论如何,若能在对整个极乐世界与怙主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恭敬心的前提下讽诵的话,那这样的法会就具有大义。

但有些人参加法会完全是凑热闹。今年开极乐法会时,来自很远地方的居士问我,开法会放不放鞭炮、有没有剪彩、谁当主持人……我说开极乐法会并非办世间喜事,所以不需要这些,只需大家好好念诵就可以了。最后我还跟他们说:你们来到这里,千万不要在外相上追求,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一心一意跟着这么多僧众念《极乐愿文》,从早到晚都要好好念阿弥陀佛的心咒,这才有真正的意义。

所以大家再也不应在开法会、开光、灌顶等外在的形象上追逐,而应发自内心地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如果没有好好发愿,诸佛菩萨也很难让你离开如火宅般的轮回,这一点大家务必记住。另外在座的各位,很多都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发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而我们的人身能存留多长时间又很难说,所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应该把该念的佛号全部念完。而在与僧众共修时,大家也应严格要求自己。

在念诵的时候,最好要有发自内心的信心与恭敬心。记得八几年的时候,宗教政策稍微有所开放,当时在我的家乡举办了一次极乐法会。而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人们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在许多年中大家只能悄悄念,因为很多人都能背诵,但像这样自由自在念诵《极乐愿文》的机会确实没有。所以当时很多老年人,一边念诵《极乐愿文》、一边不停地哭。而在学院开极乐法会的时候,相信大家也能经常看到这种感人的场景,这说明他们确实具有虔诚的信心与恭敬心。

这以上已圆满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因——反复明观极乐刹土及阿弥陀佛的形相。

下面是暂停偈:

妙相随好色身观不厌,明观怙主阿弥陀佛尊, 生死梦境中有一切时,大悲铁钩摄受祈加持。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具有妙相、随好的身相,观而不厌、非常庄严,明观这样的佛陀与两大菩萨等殊胜福田,祈祷在生死、梦境、中阴的时候,能以你们的大悲铁钩勾召、加持我们,再不要让我们感受轮回的痛苦,而径直前往极乐世界。

如果生前能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那在临死时或中阴期间,就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许多人平时修行有素,临终时阿弥陀佛和眷属亲自前来接引,这种情况也比较多。但有些人不知道是打妄语还是出现幻觉,他们说:“阿弥陀佛要来接引我了!”有的还将东西送给别人,但过一段时间,阿弥陀佛并未前来接引,自己又不得不重新购置。

而有些是在中阴往生,所以在临死时就不一定出现瑞相;虽然在中阴往生时,也有可能出现彩虹等瑞相,但人们不一定会与他联系起来。有人说:“某人生前修行非常好,怎么死的时候一点瑞相都没有?看来他没有成就。”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虽然他在临死时没有成就的瑞相,但你怎么知道他在中阴时没有成就呢?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能看出,有些人在死亡后头三四天中都没有获得解脱,但是在第五、六、七天的时候,却见到了本性,或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这种情况也有。所以大家说话一定要慎重!

〖第一因——明观福田终〗 下面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因——积资净障。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 F 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第二因——积资净障: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诸多善根,因为下面所讲的相续中生起愿行菩提心、成办所发殊胜愿,也是以积累资粮之因作为前提的。《广大游舞经》中云:“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而一切积累资粮的法门全部包括在这七支当中,所以大家皆应励力修积七支。

首先讲一下福德的重要性: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处好好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但往往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违缘,最后也不得不离开,这些都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致。不要说成办出世间的事,就是做世间小事,没有福报也不可能成办,所以福报非常重要。

有些人在干坏事时一帆风顺,什么违缘都没有:身体也没有病,心情也非常快乐,干好事时却违缘重重,这就是所谓的福报浅薄者。若人具有福报,那他就会像福力王一样,做任何善事都没问题:他不但可以长期依止善知识,还可以长期行持对自他有利的善法;虽然末法时代的众生在修行时会遇到种种违缘,但他却能善始善终。

而大家的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广度一切众生,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广大的福德。如果相续中业障重重,连毫毛许的善根都不具足,那这样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所以积累资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福德,不管是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弘法利生,都无法成办。

于我而言,由于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在上半生中,凡是自己发愿做的事情,感觉上都没有太多违缘,基本上比较圆满。虽然我做事情都很随缘:事情成功当然很好,假使不成功也无妨,因为因缘本来如此,但是在印象中许多事情都很圆满。拿人生最大的事情——依止善知识来讲,当年和我同时甚至比我早来喇荣的许多道友,皆因各种原因纷纷离开学院,但我却一直未离上师,而不离上师肯定比离开上师好。当然这一切都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并非我有什么大的福德。在未来的日子当中,我也没有什么大的希求,唯一希望能摒除自私自利的发心来做事情,如果全是利他的心,那即使目标不成,面对上师三宝也内心无愧。

下面讲顶礼支:

戊一(对治我慢之顶礼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具有我慢者犹如高山及铁球一般,对他人无有礼拜、顶礼的恭敬心,正如所谓的“傲慢的山岗上存不住功德水”,即有傲慢烦恼就不可能生起任何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这样的人不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而会走向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像堪布根霍所说那样:愚笨如老猪、丑陋如青蛙、体质虚弱多病痛、受人轻蔑如老狗,这些都是傲慢的等流果。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遭到别人的诽谤和歧视呢?这就是前世的傲慢所致。

不管怎样,有傲慢烦恼的众生将来一定会变成低劣者,尤其是以僧众为对境产生傲慢心,那果报将极为惨烈。以前佛陀在世时,有一个清除粪便的人叫尼提,人们都很厌恶他,小孩子也经常用石头和棍棒打他。他经常想:生活太痛苦了!一次,佛陀以慧眼观察到尼提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于是来到尼提面前慈悲地问:你想出家吗?尼提羞愧地说:如来是金轮王种姓,您的弟子也出身豪贵,而我卑贱到了极点,我怎能像他们一样出家呢?佛陀说:我的教法犹如清净的水一样,能洗除一切垢秽,不管贫富贵贱,只要能修行,都能断除一切欲染。尼提听后生起信心,于是发心出家,通过精进修行,最终也获得了阿罗汉果。

波斯匿王得知这件事后问佛:尼提以何因缘出身如是卑贱?往昔他又种下了什么福德,现在能值遇世尊并成为阿罗汉?佛陀说:往昔迦叶佛灭度后,尼提是一座寺院的住持,当时他非常傲慢,大小便都拉在金银盆中,然后让僧众清洗。由于他那时是凡夫,而他役使的僧众中有些已获得圣果,以此果报他在三恶趣中感受了无量痛苦,转生为人后,也在五百世中做除粪人。又因他以前出家持戒,如今才有机缘在我的教法下获证圣果。

记得以前法王在讲《贤愚经》这个公案时说:既然世尊都讲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只要能修行佛法就能永尽诸欲,那闻思修行佛法也不应仅是出家人的事;居士虽然是在家身份,他们也应有学习佛法的机会,所以学院要成立居士林。从那时起我们学院成立了居士林,很多居士才有了闻思修行的机缘,这在藏地来讲也很稀有。

傲慢是很隐蔽的烦恼,自己很难发觉,甚至有些傲慢的人还自认为很谦虚,但细心的旁观者却能清楚发现他的傲慢。其实,傲慢不仅人类存在,有些旁生也有,比如牦牛,有时候从行为上也看得出来:这是一头傲慢的牦牛。现在许多人都很傲慢,这非常不好。在我们学院当中,由于上师如意宝的教育,大家在这方面还很不错,活佛、堪布都像普通僧人一样,所有人在行为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傲慢,这确实值得随学。

己一、略说: 敬礼远近无别故,我以三门敬顶礼。 如寂天菩萨说:“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因此,为摧毁我慢而略说顶礼支。

此处顶礼的对境是阿弥陀佛。大家清楚,缘佛陀所造的善根不可思议,《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汉地许多人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非常好。但若能在信心与恭敬心的基础上念佛、礼佛,其功德利益更不可思议。

关于念佛,很多人在“南无”的音义等方面众说纷纭。有些法师说:“南无不能念 na mo,应念 nan wu。”这种说法不对,我查过辞典,“南无”应是“na mo”,藏文也是念“na mo”。关于“南无”的意思,有些人说是“南方没有”,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南方,而在西方,这也不对。在汉语中,梵语“南无”译为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这在《大乘义林章》、《善导观经疏》等论典中有详细说明;而藏地一般将“南无”解释为顶礼,但也有皈依的意思,因为《大解脱经》云:“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这是三皈依的偈子,意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有些法师说:念佛时,要不要“南无”都可以,如果念“南无阿弥陀佛”,说明你和阿弥陀佛的关系还比较陌生,因为你还要和阿弥陀佛说客气话;如果有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心,直接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己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并不想往生,所以加个“南无”,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我一定要往生,决心要去,所以客气话都免了。我也看过《竹窗随笔》,但并未见到这种说法,也可能是版本不同,不过念四字或六字都可以。

话说回来,的确摧毁傲慢最好的方法就是顶礼。因为谁相续中有傲慢,他就不可能给别人顶礼,不要说五体投地,连弯腰问讯都不愿意。有些傲慢的人给我献哈达,当我将哈达回赠给他,也即将哈达挂在他的脖子上时,他连头都不愿意低。可见,不但傲慢的棍棒将腰撑得端直,而且脖子也弯不下来,这就不太好。汉传佛教也认为顶礼能摧毁傲慢,《六祖坛经》云:“礼本折慢幢。”意为顶礼能折服傲慢的魔幢,所以每个人皆应恭敬顶礼上师三宝。若能这样,那自己一定能成为虔诚的佛教徒,从今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变成傲慢者。最近道友们都在修加行,大家一起在上师像前恭恭敬敬地顶礼,这非常好。但在顶礼时,大家也要在内心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变成傲慢者。

如果自己具有信心、恭敬心,那么向顶礼的对境——住于近前的佛陀与住于远方极乐世界中的佛陀顶礼膜拜,二者功德无有丝毫差别。可见,关键在于信心和恭敬心。以前也讲过,只要有信敬之心,供养住世的佛陀和供养佛陀的舍利,二者功德正等无异。另外,我们也不能认为:因为阿弥陀佛住在遥远的地方,而我在这里顶礼、供养,所以他不知道;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念,不然阿弥陀佛听不到,其实这样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倘若具有信心,则佛虽然住于千百万亿那由他由旬以外的远方,但也就像在近前一样。前面也讲过,只要具足信心,佛陀哪里也不会去,他始终安住在具信者跟前。

以前,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观修弥勒菩萨,但在十二年当中连一个吉祥的梦都没有,最后他心灰意冷地下山。途中见到一只残废的母狗,于是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强烈的悲心,以此因缘,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弥勒菩萨。无著菩萨感慨地说:您的大悲心实在微弱,我在山洞里苦修了十二年,但您却一直不现尊颜。弥勒菩萨说:不是我不向你现身,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只是因为你罪障深重,所以见不到我。你经过十二年的修行,罪业稍微减轻了一些,以此原因才看到了这条母狗;又由于你对它生起了大悲心,因此彻底清净了业障,便真正见到了我。如果不相信,把我扛在你的肩上让众人看。于是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扛在肩上,然后到城市里去,他问人们:我的肩上有什么?人们都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位罪障稍微清净的老妇人说:您的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

这个公案充分说明,诸佛菩萨离我们并没有远近之别,在每一位具信者前都有佛菩萨安住,只不过我们被业惑障蔽了慧眼,故无法见到。所以大家在今后顶礼时,一定要有佛陀就在自己面前的信心。

如果不具备信心,那即使佛陀住在面前也如同在远处一样。就像善星比丘,虽然他天天和如来住在一起,但也未得到任何利益。其实这就像净水中与明镜里可以显现远处的太阳等影像,而浊水中与垢镜里连近处的色相也不能显现一样。同样,只要内心清净,诸佛菩萨的影像随时都可显现;若内心不清净,则始终得不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在《嘉泰普灯录》中,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法语,其实它也可以说明这里的道理:一千个人好比一千条江,如果每一条江的水都很清净,那每一条江中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月影;如果某一条江浑浊不清,那这条江中的月影也会模糊不清。由此可见,天月与江河之间的距离远近,跟月影能不能清晰显现毫无关系;同样,佛陀的加持能否融入众生的心,关键是看众生有没有信心,这就是无欺缘起的法则。或者:如果天上没有月亮或江水不清净,那江河中就不会有月影;同理,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或众生的心不清净,那在众生的心中也不可能显现佛陀的加持。如果既有阿弥陀佛之月,也有信心之净水,那在众生心前自然会显现加持的影像,就像在净水与明月的因缘具足时,江中自然会显现月影一样。总之,有信心者恒时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而无信心者始终得不到任何庇护。

所以,我们应以三门恭恭敬敬地作礼。由于身语意是产生一切善恶之门,所以称为三门。那三门应如何敬礼呢?身体不能过于前俯后仰,眼睛也不能东张西望(否则双手会合十到左右脸颊上去的),顶礼的速度也不能过快过慢,等等;总之,应以端正、寂静、调柔的方式而作顶礼,此为身恭敬。断除言说绮语而念诵顶礼偈或佛号等,此为语恭敬。断除贪心等一切不善分别念,而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敬信心,此为意恭敬。如果在顶礼时产生烦恼,意门就不清净,这样就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当然一点恶念也不起,这对凡夫来讲也很困难,但心要尽量缘上师三宝的功德而转,并尽力避免产生烦恼。

如理如法的顶礼会让人见而生信。上师如意宝说:“我们在顶礼时,身口意全部要如理如法,这样别人看起来也会起信心。”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到鄂巴上师前求法,他远远对上师顶礼,鄂巴上师见到后异常欢喜,说:那边的人所作的顶礼,是南岩玛尔巴罗扎尊者传承的顶礼方式,去问一下他是谁?

相反,如果顶礼时不具足三门恭敬,也即内心既没有敬信,口中也没有念诵,身也不庄重,那就会像华智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实义。有些上师则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只不过功德不大。而《大疏》的作者则说:倘若以不恭敬的心态顶礼,则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大家皆应如理如法地顶礼。

仅从世间的角度来讲,顶礼也很有意义。我经常劝一些领导:“你们最好平时多顶礼,这对健康有利。”但却很少用礼佛这个词,因为怕他们接受不了。的确,顶礼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尤其磕长头这种全身性的活动效果尤其明显,它的健身效果远远胜过健身操。藏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病人通过顶礼都恢复了健康,甚至有些还是身患绝症的病人,当然这也离不开上师三宝的加持。若有人想减肥,其实只要好好顶礼就行,根本用不着吃减肥药。现在的减肥药很可怕,虽然广告打得很漂亮,但很多都是对身体不利的毒药。总之大家今后一定要精进顶礼!

第十九课

下面继续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因——积资净障,这主要讲七支。顶礼支中,略说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广说。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庚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 阿弥陀佛有很多名号,下面依次从法身阿弥陀佛、遍知无量光佛、导师无量光佛、怙主无量寿佛四种名号来进行顶礼,首先顶礼法身阿弥陀佛,颂词是:

法身无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观音, 复化百俱胝观音;左手放光化度母, 复化百俱胝度母;心间放光化莲师, 复化百俱胝莲师,顶礼法身阿弥陀。 三身当中,法身是报身和化身的来源。从法身的角度来讲,阿弥陀佛显现种种化身,也即在不同众生面前显现不同圣者的相:右手放光化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化现无量的观世音;左手放光化现度母,度母又化现无量的度母;心间放光化现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又化现无量莲师,以此方式度化十方世界不可胜数的有情;作为后学者,大家在思维阿弥陀佛这种超胜的功德之后,皆应以恭敬之心向法身阿弥陀佛至诚顶礼。

由此可见,作为学净土法门的人,平时的闻思非常重要;若没有闻思,很多佛教的道理就不会懂。可能有些人会想:没有必要懂这么多。当然对修行人来讲,世间的杂念、邪见以及各种分别妄想越少越好;而佛教方面的智慧、悲心、慈心、信心等善心,却应多多益善。因为我们居住在娑婆世界时,必须要面对很多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对佛理一窍不通,那想面对也很困难。

大家也知道,在这个世界,所有学佛人的心并不是非常清净,很多人的心中都有无始以来的习气、杂念和恶习,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及时以智慧来摧毁。而摧毁,要么是他力摧毁,要么是自力摧毁。他力摧毁则必须随时随地安住在善知识面前,但这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而自力摧毁,不管是念佛的人还是参禅的人,如果你对佛理一点都不了解,那也不可能。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懂佛理。

如果认为只需要一心一意念佛,其他任何杂念都不需要,这也需要分析。因为在修学过程中,对修行有害的杂念确实应该放弃,而对修学有帮助的对治法,在未达究竟彼岸之前,却不能放舍。很多大德都以船只来比喻,说:到了彼岸的时候船只确实不需要使用,但在这之前,如果没有它,那就没办法越过汹涌澎湃的大海。当今时代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心中有许多乱七八糟的邪分别,虽然一心念佛的加持不可思议,但要完全摧毁它们也很困难。如果懂得佛法的道理,或者说若能通过理性思维来观察,相信他们一定能生起定解,这样就能断除烦恼。

所以我认为,现在很多佛教寺院、居士林以及其他佛教团体,首先应对佛法僧三宝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但这样的信解也来自闻思。虽然极个别人依靠佛力或自力,从小都对三宝有坚信不疑的信心,但这毕竟只有百分之一二左右的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没有通过闻思断除疑惑,那他们的信心也只是迷信。而要生起正信,没有定解的智慧则很难办到,所以一定要闻思。

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学佛只是一种形象,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很虔诚,不管是供养三宝也好,还是自己念佛、参禅也好,都还不错。但若跟他交谈一段时间,在真正了解之后,很多漏洞就会出现。因为他对佛教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许多邪念分别都未根除,而且对佛法还有很多误解。现在很多表面学佛的人,都把佛当作神仙来对待。问他:你凭什么说自己在学佛?他说:因为我家里摆的有观音像。有些开车的司机,因为自己在车上挂了一尊阿弥陀佛,或黄财神的像,就认为自己在学佛。由此可见,他们根本不懂佛神之间的差别,那他们叫不叫真正皈依佛门的人呢?按大乘的要求来看,这只是名相上的皈依,因为他们并未对三宝不可思议的超胜功德生起信解。可见若没有好好学习,我们也很容易堕入这样的深渊。

而在闻思的时候,如果每天都是马马虎虎、迷迷糊糊,那自相续也不可能产生定解。但麦彭仁波切却在《定解宝灯论》中,再三再四地强调一定要生起定解。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学汉传佛教还是学藏传佛教,所有佛教徒都要反观自心,看自己对佛法到底有没有发自内心的、从骨髓深处生起来的坚定信心。若没有这样的信心,而只是表面上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根本靠不住。到一定的时候,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随着外境摇摆不定。所以在闻思期间,大家要再三观察:看自己对佛陀生起了什么样的定解,对佛法生起了什么样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所以学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要注重外在的形象,而一定要有内在的智慧、悲心和戒律。因此在见解上,每一位佛教徒都应跟外道及未学佛的世间人完全不相同,这样自己才有把握。纵然很多人都说学佛如何如何,但自己却坚信不疑:我选择的道路千真万确。如果一千位智者或成就者,来到我们面前示现种种神变,我们的心也绝不为之有微尘许的动摇的话,那就说明你的见解比较稳固。而这样的见解又非常重要,否则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折磨、坎坷之时,就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我想很多人一定要闻思,也即必须通过思维观察的方式来磨炼自己的相续。

紧接着讲,本来法界之中诸佛无二无别:学过大圆满相关教言的道友都明白,一切诸佛在智慧法界中无离无合,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本体、释迦牟尼佛就是东方不动佛的本体。所以阿弥陀佛的智慧法身乃一切佛化身的根本,因此他的色身是诸部之主尊,尤其阿弥陀佛是语莲花部主。

在化身世界里,阿弥陀佛又显现无量无边的化身相:为了调伏男性士夫,阿弥陀佛右手放射白光化现为圣者观世音菩萨(故在藏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像大多都是男性形象),观音菩萨又化现出百俱胝(百千万)观世音,每一殊胜化身的所化世界有百俱胝刹土。为此这里主要宣说了能化之化身也是百俱胝,实际上并非仅有百俱胝而已。因为诸佛以及大菩萨们的行境是不可思议的,可化现为善知识、国王,甚至包括旁生在内的各种形象。

在《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之说,即:佛陀、辟支佛、声闻、梵王、帝释、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将军、毘沙门、小王、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本品还有偈云:“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意即:在十方国土中,观世音菩萨皆显现种种不同的身相来度化众生。故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无量无边。

所以,人们平时特别讨厌的坏人、乞丐,以及其他低劣众生当中,有没有观世音菩萨的化现也很难说。据相关史传记载,有些众生表面上看起来很低劣,他们精神、思想都有问题,行为也非常不如法,经常颠颠倒倒,但实际上他们就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所以在密宗当中,为什么特别强调观清净心,其原因就在这里。

的确凡夫人根本无法照见其他众生的相续,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人很老实,他的威仪也很如法,讲经说法也滔滔不绝,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佛菩萨的化身,实际上他却是个假修行人;而对牦牛、老猪等愚笨众生,我们则很难认同他们是佛菩萨的化身,但说不一定它们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而观世音菩萨示现无量化身的原因,就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此他也不可能在没有众生的地方示现,故他的化身就在众生当中。而谁是凡夫谁是圣者又不好判断,所以大家皆应对一切众生普遍观清净心。对修行好的人来讲,他们根本不会看不惯任何人,有些汉地的大德无论见到任何众生,都把他们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今后大家也应向他们学习。

为了调化所有女性者,阿弥陀佛左手发出绿光化现为圣者至尊度母,度母又幻化出百俱胝的度母,于无量无边的世界中度化众生。

对于度母的起源,许多经论有不同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彩光王国有一位慧月公主,她从小虔诚信奉鼓音如来,经过一千万亿年的供养与修行,她终于证悟了胜义谛。许多僧人劝她以男身来度化众生,但慧月公主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她说:以前的许多修行人都发愿以男身成佛度化众生,但我愿意以女身成佛利益众生。又经过漫长时日的苦行,她终成正果,名号为度母。此外,《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中说: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眼睛所放光明流现出来的。《度母本源记》则说:观世音菩萨无量劫前已度化了无数众生,有一天菩萨以慧眼观察,发现六道的受苦众生丝毫没有减少,他顿时流下忧伤的眼泪。结果流下的泪珠变成莲花,莲花中出现了绿度母,接着又变现出身色各异的二十一尊度母。这二十一尊度母在观世音菩萨面前发愿说:请您不要忧伤,我们发愿成为您度化众生的助伴。

在藏地,人们对度母就像对观音菩萨一样有信心,不管是在寺院还是在俗家,以念度母心咒和《度母赞颂文》等来祈祷度母的人非常多。而藏人对度母的信仰始自松赞干布的王妃——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公主来藏地时,她从尼泊尔带来了一尊檀香度母像,后来供奉在大昭寺中,这是藏地最早的度母像。从此之后,藏地就有对度母的供养与祈祷。但度母在藏地得到普遍信仰,还是阿底峡尊者来藏之后的事。阿底峡尊者的本尊是度母,他对度母有虔诚的信心,尊者许多弘法利生的事业都由度母提前授记,由于他的影响,藏地才开始普遍祈祷度母本尊。

在汉地,与度母相关的经论也不少: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有多罗菩萨的记载;唐朝的译师也曾翻译过度母经典;元朝的安藏译师翻译了《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我曾和藏文的《二十一度母赞》(即《度母赞颂文》)对照过,内容基本上相同。但不知为什么,这些经典在汉地一直无人问津。不光是这些,不空、义净等译师呕心沥血翻译的许多经论,后人都很少翻阅,那更谈不上弘扬了,这实在可惜!

以前有一个人对我说:“您翻译了那么多法本,但我一本都没看,真是不好意思!”我对他说:“这没什么,古代很多译师翻译的经论也一直锁在藏经楼里,也没有人去看;既然以前就有这样的‘传统’,那现在的人肯定也会这样继续下去。而且翻译只是我个人的爱好,我也没想过自己的译著会对众生有多大利益。今后如果有因缘,可能会锁在书柜里,如果没有因缘,也不一定会留存世间。”

于我而言,我从小就对度母有很大信心,未读书前每天都要背诵《度母赞颂文》。以前我有一尊随身携带的度母小铜像,这是小时候一个叫班玛丹增的人给我的,从小我都一直带着她,哪怕是在那个让人怖畏的年代。记得在读书时,由于自己比较调皮,有时度母像会掉在地上,同寝室的同学经常提醒我:你的本尊又掉了!他们就这样经常帮我捡起来放在枕头边。但来到学院后,有个人一直向我索要这尊度母像,我就送给了他,但给他之后我有点后悔,因为她是自己遣除违缘的主要本尊,所以心里很执著。

大家还要明白,度母在遣除违缘、增上智慧方面有不共能力。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在男性本尊中,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快;在女性本尊里,度母和具光佛母的加持最迅速。佛经也说,祈祷度母可遣除八难和十六难等灾难。在藏地,如果身体不好或卦象中显现违缘,一般都会请喇嘛念《度母赞颂文》。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度母的加持确实不可思议。因此,今后大家要遣除自己和他人的违缘,都应诚心祈祷度母,如果没时间念《度母赞颂文》,也可以念度母心咒“嗡达瑞度达瑞度瑞所哈”。只要自己有信心,依靠度母的强大加持,一切违缘都会遣除。所以今后,我们应翻印度母的画像和赞颂文,大家也应经常念修度母。

总之,大家一定要了解度母的功德,并对她生起信心。另外在《佛说大方广文殊室利经》等经典中,有对度母功德等方面的介绍,大家可以参阅。

为了降伏以寂静方式无法调伏的凶神恶煞,以及在边地藏土弘扬显密圆融的佛法,阿弥陀佛心间发出五彩光芒,照射到西南具乳海中的莲花花蕊,进而化现出邬金莲花生大士,莲师又幻化出百俱胝的莲花生大士。

佛在《涅槃经》(藏文版)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哀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这说得非常清楚,在佛灭度之后,在一个无垢的彩湖中会降生比他更殊胜的士夫——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传记》中记载,阿弥陀佛心间的“舍”字射出一支金刚杵,正中具乳海中的莲花上,结果莲花中出现一位八岁的童子,他具足相好庄严,手持金刚杵和莲花。当时邬金国王恩扎布德没有太子,他和大臣们在大海取宝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小童子,于是就将他带回王宫认作太子,并起名莲花生,又名海生金刚。后来莲师来到藏地弘扬显密圆融的妙法,他还到过汉地五台山取过医药方面的经典和伏藏品。此外,一个伏藏品中说:“昔日极乐阿弥陀,普陀怙主观世音,达纳郭夏莲花生,纵然示现三化身,实则无二也无别。”意思是,虽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莲花生大士表面上看来是三化身,但实际上却无二无别。

从这些教证来看,莲花生大士确实是真正的佛陀,尤其他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所以净土宗和密宗并不相违。如果一定要排斥密宗,只承认阿弥陀佛右手放光化现的观世音菩萨;左手放光化现的度母半承认半不承认:因为汉地也有度母经典,所以不敢不承认,又因为藏地盛行度母法,所以不太愿意承认;而心间发光的莲师则彻底不承认,那就会造下严重的谤法罪业。我从小就对莲师非常有信心,始终觉得他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每当听到有人诽谤莲花生大士,我就会对他们生起悲心,当时的感受就像虔诚的佛教徒听到有人诽谤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

莲花生大士对佛法作出了无比贡献,有智慧的人皆应感念他的恩德。如果当年他老人家没来藏地,许多恶劣的非人则根本无法调伏,佛法的杲日也不可能升起。现在世界各地学习藏传佛教的人非常多,如果统计起来,恐怕学密的人数已远远超过单单学显的人,而这也是莲师的加持。莲师的教言非常殊胜,其加持无法以语言来形容,如果能好好看看莲师的伏藏,恐怕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佛陀!

如今汉地学修藏密的人这么多,这也是莲师的加持。记得 1987 年,上师如意宝在五台山说:“今后汉地信仰藏传密教的人会越来越多,汉地最主要的神山是五台山,为了创造缘起,我们要在五台山的每一座寺院塑一尊莲花生大士像。”当时有些寺院开许我们塑像,有些寺院不开许。对于不开许的寺院,我们就塑一尊小小的莲花生大士像,把它藏在其它佛菩萨像的后面。那时汉地信仰藏密的很少,从那之后,汉地许多人都开始信仰藏密,而且信心非常强烈,一听说来了一位藏地的上师,许多人都生起强烈的信心。我认为这与莲师的加持密不可分。

以前藏地的鬼神无法以寂静方式调伏时,赤松德赞国王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士,莲师入藏后,一切天龙鬼神都在他面前皈依,并且承诺永远护持正法。所以希望大家要经常祈祷莲师。如果出现一些违缘和魔障,在以寂静的本尊无法遣除时,只要一心祈祷莲师,专念莲师心咒“嗡啊吽班匝格热巴玛色德吽”,一切邪魔外道都会胆战心惊,一切违缘也会立即离开你。的确,任何人只要祈祷莲师,都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通过多年修行的体验,我深深觉得莲花生大士的加持不可思议。所以我想对有些念佛的老菩萨说:祈祷莲花生大士不会有任何害处,只会对你有好处。当然像我这样一个小小人的语言,你不一定信得过,但那么多佛经论典都宣说了莲师的功德,你为什么还不相信呢?

那佛陀为什么要示现不同的化身呢?这是因为众生的意乐和因缘并不相同:有些众生需要以阿弥陀佛度化,有些需要以观世音菩萨和度母度化,有些则应以莲花生大士度化。就像一座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气球,虽然它们的质量都相同,但有些孩子只喜欢白色,有些则喜欢蓝色,等等。如果所有气球都是一种颜色,可能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买,这样销售就成了问题。而它虽然显现各种各样的相,但本质并无差别。所以,我们皆应以三门最大的恭敬顶礼诸如此类一切化身的根本——法身阿弥陀佛。

所以现在的上师善知识,大多数是观世音菩萨、度母、莲花生大士等的化身;而化身与化身之根本在本体上并无差别,也即上师善知识与观世音菩萨等并无差别,或者说观世音菩萨、度母、莲花生大士与阿弥陀佛并无二致。所以我们绝不能生起上师、本尊、诸佛菩萨本体有差别的恶分别念,而应将上师善知识、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等看作一体。

的确很多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藏地历史上就有许多佛菩萨化现的高僧大德。但现在藏地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还有说是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的化身,但却没听说谁是朗达玛魔王的化身。这一点汉地非常好,在出家人和居士当中,很少有人这样自称。当然,无论在藏地还是汉地,诸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

既然诸佛菩萨在法界中一味一体,从来都没有分开过,那部分居士就不应有这样的疑问:将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供在同一个佛堂当中,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听说有些居士在拜佛的时候,先给释迦牟尼佛磕三个头,再给阿弥陀佛磕三个头,然后给观世音菩萨磕两个头,最后给地藏菩萨磕一个头;在供水果的时候也是:这是供释迦牟尼佛的,这是供阿弥陀佛的,剩下的你们自己分吧……他们以分别念认为,诸佛菩萨的相续完全是分开的,实际上诸佛菩萨在法界中无二无别,他们绝对没有这样的分别念。

如若能观想在一尊阿弥陀佛的本体中,已完全包括所有上师本尊佛菩萨,而唯一对阿弥陀佛作顶礼供养等,那么这就是自己获得上师三宝一切加持的方便法。法王如意宝曾说:“念修本尊仪轨时,应观想所有得过灌顶的本尊,或一切所修的本尊都融入其中”。比如念修阿弥陀佛,就可观想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等一切佛菩萨都融入阿弥陀佛。在念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时,也可观想浩瀚如海的寂猛本尊与法王无二无别。在念咒语时,也可观想一个咒语含摄一切咒语。当然,先修观音法,再修文殊法,这样也未尝不可。但若有“一摄一切”的见解,那是最好的。

打个比方来说,一百个河谷的水,我们要一一饮用是极为困难的,但如果喝了百川汇于一处的水,那么就相当于饮用了所有的水。同样,要一一修持所有本尊,这很困难;若能观想在一个本尊中含摄一切本尊,这就相当于修了所有本尊。如若不然,修行则很难成功。也就是所谓的“印度人修一本尊得成就,西藏人修百本尊皆无成。”意思是说,此藏地的人们疑心重、分别念多,所以他们修持一百位本尊却一无所成;印度人思想单一,因此精通修一本尊成就一切本尊的方便。

其实藏人的心非常单纯,虽然跟古代印度人相比,藏人的疑心和分别念重一点,但比现在的印度人要好,他们的思想也很复杂。比起汉人来,藏人的心就更淳朴了,以前松赞干布的两位王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发生矛盾,当时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说:“你们唐人的肠子有三十二个弯道(意为心眼多)……”我想,唐朝人的心应该比较淳朴,如果那时汉人的肠子就有三十二个弯道,那现在会不会有六十四个弯道?

总之,不管修什么法,若能这样修持,这就是很好的方便。《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所以,如果带着一尊阿弥陀佛是一切皈依境总集的理念进行修持,并对此深信不疑,那么必定能成就。倘若成就了这一修法,也就成就了一切。如颂云:“修成一佛,未修皆成。”

第二十课

其实现在所讲的这个科判是讲:我们应一边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一边顶礼。今天讲顶礼遍知无量光佛:

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 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 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 顶礼遍知无量光。 安住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大慈大悲之心于昼夜六时,恒时以天眼通观照众生的所作所为,以他心通了知众生的所思所想,以天耳通彻听众生的所言所语,在这样遍知一切万法的无量光佛前,我们应恭恭敬敬地顶礼。

对于莲花,由于它从水中出生,所以叫水生;又因它在阳光照射下才开启,所以叫日亲……同样,从不同功德的角度,阿弥陀佛也可安立不同名称,而此处是从彻知一切的角度称阿弥陀佛为遍知无量光佛的。当然此超胜一切诸佛的功德,乃由往昔所发大愿而成。《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云:“第十七愿:使某作佛时,令我洞视彻听,飞行十倍,胜于诸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可见,我们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所造的一切善恶之业,阿弥陀佛全都清清楚楚。所以对有正知正念或有智慧的人来讲,他时时刻刻都会想:诸佛菩萨和上师一直在注视着我,自然他就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注意,因为这在诸佛菩萨面前根本没办法隐瞒。所以大家应时时提起正念,这样我们的行为就会有所约束。

紧接着讲,阿弥陀佛白日三次、夜晚三次,即于六时中,心怀大慈大悲,以无有障垢的慧眼恒时坚持不懈地关注三界一切有情,何者衰败、何者兴盛,何者从恶趣中转生到善趣、何者由善趣堕入恶趣……乃至细微蝼蚁以上一切众生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毫无混杂地照见。

对凡夫人来讲,想做到这样非常困难。因为,他正在注意一个人时,就没办法照见另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而佛陀完全不相同,学过《十地经》的人都清楚,一地菩萨能于一刹那间同时照见并度化一百个世界的众生,那佛陀就更不要说了。以佛眼为例,它不但能照见一切色法,同时还能彻知声等五境;可是凡夫人的眼睛,它只能看见眼前的色法,而除此之外的对境则根本无法照见。也就是说,凡夫人只能了知局部,而佛陀遍知一切。所以阿弥陀佛完全清楚,无边世界无量众生的善恶升堕,以及往生与否等情况。

这里的昼夜六时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注视之义,而并非是除六时以外其他时间不关注。阿弥陀佛不可能只是在白天三个小时和晚上三个小时中关注我们,而其他时间就不管我们。因为诸佛菩萨唯一的事业就是利益众生,所以在轮回未空之前,佛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就不会间断,就像在人死之前,他的呼吸就不会停止一样。

但凡夫人的发心并不是这样,有些白天发心时要利益众生,晚上下班后就不利益众生;有些心情好的时候愿意利益众生,心情不好时就不愿意利益众生;有些要吃好喝好才能度化众生,否则就不能干;有些人的发心有时间限制,即在一两年中利益众生;有些认为其余时间可以利益众生,而礼拜天一定要好好休息;有些认为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否则默默无闻做下去不值得;有些人还找各种借口,比如“我已经尽力了”,意思是我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愿度化众生。诸如此类的发心都是不清净的发心,因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是不谈任何条件的,他们何时何处都利益众生。

所以希望大家在发心利益众生时,要随学诸佛。当然,佛陀在因地发了无量大愿,成佛后这些大愿全已圆满成就,自然就可任运利益众生,而不需要任何勤作,也不必承受各种压力。而我们现在是凡夫,利益众生肯定很辛苦,但我们要坚强承受各种压力,且要给自己打气,即以各种方式激励自己,否则很可能会从发心的行列中退堕下去的。

对有正知正念的人来讲,他会经常提醒自己:上师三宝时时刻刻都在观照着我,他们的慧眼没有任何遮障,所以我一定不能睡懒觉,也不能做非法的事情;如果行为不如法,他也会立即生起惭愧之心。从前很多修行人,即使生起一瞬间的恶念,也会生起惭愧之心,并立即谴责自己,而现在的众生干再多的坏事也不觉得惭愧,甚至面对上师三宝和同行道友也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还得意洋洋地炫耀以前所干的坏事:“我曾经欺骗过什么人,我曾经干过什么样的坏事……”这实在是不知羞耻。所以大家一定要知惭有愧,并尽量行持善法、断除恶业,虽然对凡夫来讲,要完全中止恶行很困难,但也要尽量以正知正念来约束自己。

不仅如此,而且佛的智慧恒时明确知晓一切众生心中所生起的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善念,还有贪心、嗔心、嫉妒心等不善念,以及处于行住坐卧威仪中的无记心态,乃至细微以上的任何分别念,佛陀全能无余照见。大大小小一切众生口中言说的善不善等所有话语,佛也是以天耳恒时毫不混杂地一一尽闻。也就是说,不管是念诵佛经还是口出诽谤之词,或者不管是公开说还是私下讲,诸佛菩萨全都能听得到。有的人看到周围没有其他人,就认为自己讲的话谁也不知道,但实际上佛菩萨早就以天耳听得一清二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譬如,一个房间里的所有巨细物体都可互不混杂地同时现于一个镜子中;同样,佛陀可同时互不混杂地了知三世一切所知,因此我们皆应恭敬顶礼遍知无量光,即阿弥陀佛。当然,若有人能如此这般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并产生定解,他就会坚信我们顶礼阿弥陀佛是应该的。

现在在座的道友每天都在磕头,在磕头时,若能观想上师与阿弥陀佛等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且以非常恭敬的心来顶礼,哪怕只磕一个头,其功德也无量无边,这样获得人身也有意义。这段时间我和道友们每天共修半个小时,回家后心里面非常舒服:今天很有意义,不但念了《普贤行愿品》,还作了这么多顶礼!现在部分道友已完成了十万顶礼,有些已完成了七八万,这非常值得随喜;我因为很忙,不知年前能磕多少?

但总的来讲,珍惜时间很有意义,半个小时在生活中可以说是一瞬间,稍微坐一会儿,或者跟道友聊会天,不知不觉就过了,甚至一两个小时也会马上过去的;可是如果我们集中起来把它用上,最少也能磕一两百个小头,这对很多道友来讲都没有问题。所以我希望在座的道友,每天磕头不要耽误,若恰好在这个时间要做其他事情,我认为这并不合理;如果渐渐成了习惯,后来就会“算了、算了,反正我已经掉队了”,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做。当然现在是冬天,个别道友感冒咳嗽很厉害,若强迫自己磕下去,可能会病得更严重,这个时候稍微休息一下也可以。而大多数道友,在集体共修的时间当中,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所约束,因为这样顶礼的功德有多大,大家都很清楚。

有些年轻人身体非常好,但却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修加行,这太不应该。若这样下去,可能学佛十几年也不一定能修完加行,及念完 100 万阿弥陀佛名号,如这样死去,我觉得非常遗憾。虽然证悟大圆满、大手印,及达到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宗的一心不乱等境界很困难,但就像将钱存入银行一样,对中阴来世百分之百有利的功德却不可不积累。所以,在管家与法师管理、组织时,大家一定要好好配合。如果没有这样共修,像我这样的人,恐怕也很困难。比如说磕头,可能一两天还比较精进,但个人的精进毕竟有限,过一段时间就会懈怠起来,最后跟集体也没办法同步,慢慢就掉下去了,这非常可惜。

当然,阿弥陀佛始终都明白:这个人病得并不是很严重,他下山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理由。其实,在你刚刚生起骗管家、上师的念头时,阿弥陀佛就注意到了你的心念,也始终在关心着你,可是你一点也不知道,反而火上加油:我要好好写一个纸条,写得比较感动人的话,上师也会相信,于是就写……可见大家一定要以正知正念来约束自己的身心,否则佛也没办法度化。

下面继续讲:甚至包括单手立于胸前作礼、生起刹那信心、作一次祈祷在内,都要观想阿弥陀佛已见、已知、已闻此事,对此无有邪见、深信不疑至关重要。其实单手合十的功德也很大,所以在见到殊胜对境时,如果当时自己正在用转经轮,或正在开车等,就应单手胸前作礼。在听到《阿弥陀经》等经论中宣讲阿弥陀佛的功德,以及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等时,也应生起信心;而在短暂的打水时间中,也可念一遍祈祷文。但在这里关键是要有信心,也即相信阿弥陀佛遍知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反而怀疑阿弥陀佛不可能了知,那就要严厉呵责自己,并将邪念转为正念——信心,这极为重要。

下面讲顶礼导师无量光佛:

除造舍法无间罪,诸诚信您发愿者, 如愿往生极乐刹,佛临中阴引彼刹, 顶礼导师无量光。 除了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的人以外,只要对阿弥陀佛您深信不疑,并诚心发愿往生的一切众生,皆能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会在此人临终或中阴时引导他往生彼刹,所以诚心诚意顶礼导师无量光佛。

可见,学净土宗的人闻思很重要。如果没有闻思,那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样,或他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特点,就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口里面念阿弥陀佛,但一旦生起恶分别念,就没办法对治。如果在闻思的时候知道佛的特征,也了知基本的佛教教义,那就会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也会明白该生起信心、不该生起邪见等。所以我认为,修学净土的佛友一定要闻思。当然有关世间琐事的种种分别念一定要抛弃,而维护自己正见和信心的广闻博学却不可缺少。

继续讲:暂时有两种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即造舍法罪及五无间罪者。然而并非是佛陀根本不慈悲摄受他们,最终这两种人也能如愿以偿往生极乐世界。但因为这两种人恶业深重,暂时无有成就所愿的机会。《佛说大阿弥陀经》中也宣说了此两种人不得往生极乐刹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教证讲得很清楚,乃至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但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者除外。

虽然汉文经论对往生极乐世界的两大障碍讲得非常清楚,但现在很多修学净土法门的道友并未引起重视。所以所有念佛人,皆应静下心来好好观察自己到底能不能往生,也即该具足的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是否具足,应排除的两大障碍是否排除。如果有这两大障碍,那即使你天天念佛也不可能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藏传佛教任何高僧大德,在开极乐法会或给大家讲经说法时,都会特别强调不能有这两种障碍。尤其对谤法罪,很多高僧大德都要翻阅众多经典,并给大家再再宣讲,以前上师如意宝就专门为此传讲了《弥勒请问经》、《大乘研磨经》等大乘经典。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很容易造下这样的罪业。

而这样的罪业极难忏悔,印光大师云:“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意即:这两种弥天大罪一定要通过强有力的对治或忏悔才能消除。所以我们只在口头上说“我要忏悔”,而在实际行动中什么都没有做的话,那也不行。《大乘方广总持经》中记载:“佛告文殊师利,我于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后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所以造了这样罪业的人,一定要认真忏悔。为此上师如意宝要求: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先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

可能有人会想:佛经中说,念阿弥陀佛名号也能清净罪障,所以不用念金刚萨埵心咒。虽然念佛号也能清净罪业,但每位佛菩萨的发愿不同:在往生净土方面,阿弥陀佛的加持最殊胜;在生起大悲心方面,观世音菩萨最具加持力;在生起智慧方面,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大;而在忏除罪障方面,金刚萨埵的加持无与伦比。世间也是这样,虽然学理科的人也懂一些文科知识,学文科的人也懂一些理科知识,但毕竟他们的专业不同,在专业方面,非专业的人士就无法与之相比。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遵循法王的教言,认真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且无数修行人都在念诵金刚萨埵心咒,不可计数的人皆依此咒获得了成就,再加上它并非藏地个别人的发明,而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妙法,所以大家今后再也不能排斥金刚萨埵法门。

还有人有这样的怀疑:《无量寿经》说,造五逆罪和谤法罪的众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观经》却说,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在临终地狱相现前时,若遇善知识劝慰而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那这两部经的观点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无量寿经》的意思是,造五无间罪和谤法罪后,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则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而《观经》的意思是,如果罪业忏悔清净则可往生。因为此时有地狱之苦紧逼,所以念佛之心极为猛切,故能灭滔天大罪。又因为此时无有不信,故不言谤法。密宗也认为,造这两种罪业的人,如果能趋入密宗的坛城接受灌顶,且依密法的加持清净罪障后,也有往生净土和解脱的机会。

到底什么是舍法罪呢?有些稍微知道求学的人,根本未懂得了义不了义、所化众生根机差别的密要,而认为所有佛法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将显密宗派上下全部混为一谈,认为一者存在一切都需要存在、一者无有一切都不需要……将正法转为非法而宣讲,被贪执自造宗派之观点所染污,以致将非法说为正法,令他人也造舍法罪。

现在许多人都没有接受过佛教的正规教育,所以根本无法理解佛经的甚深密意,甚至有些法师也不懂,故一遇到经典中的不同说法就认为有矛盾,于是就随随便便毁谤。其实佛陀说法要观待众生的根机,所以不同说法并不矛盾。如果硬要认为,这一部经典是这样讲的,所以其他经典都必须这样,那就不合理。

比如,部分一转 F 轮的经典说人我存在,而二转 F 轮的《般若经》则说万法皆空;一转 F 轮和三转 F 轮相比,很多说法也不相同。就阿弥陀佛因地时于世自在王如来前的发愿而言,《无量寿经》和《大宝积经》是四十八愿,《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是二十四愿,《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是三十六愿,藏文《无量寿经》则讲四十九愿,而一些梵文版本则是四十六愿。有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最初是在这位佛陀前发菩提心的,另一些经中则说是在另一位佛前最初发心。就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住世的期限,其说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却不能说谁对谁错。

通达大乘佛法的人都明白,佛经有不同说法非常合理。比如,从成都到拉萨有两千五百公里,但这只是公路的里程,而航空里程并没有这么远。对一些人来说,张三是个好人,但对另外的人来讲,他却是个坏人。同一种食品,对部分众生来讲很好吃,但另外的众生却不喜欢吃。总之,对某个事物下的结论,在某种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同样的道理,因为佛陀是观待众生的根机而说法,所以就会有多种说法,就像小学生的课程与博士的课程不可能相同一样。而且佛是量士夫,所以他绝不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对讲经说法的法师和居士而言,如果既懂得佛法的意义,又能给别人正确传讲,那就有很大的功德;如果自己根本不懂佛法,反而凭着分别念胡说八道,那就很危险。现在有些人胆子非常大,自己从来没有受过佛教的正规教育,连基本的佛教术语都不懂,但他却敢讲经说法,甚至有时候还敢故意乱讲。就我本人而言,无意中讲错了的情况确实有,但自己明明不懂,还要硬着头皮讲下去,甚至故意乱讲,这绝对不敢。

其实讲经说法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一定的资格。我们学院在这方面非常严格,比如要选一位传讲因明的法师,首先他必须在因明班学习过,而且还要在因明班当过辅导员,另外因明班的堪布对他的水平也认可,这样他才能拥有传讲因明的资格。想获得传讲其他佛法的资格也是同样,可见传讲佛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世间,非专业人士在讲专业问题时,专业人士一听就清楚他的错误所在。同样,有些人并没有正规闻思过佛法,只是大概看了一些佛经,就开始给别人传法,而真正了知佛法的人一听就知道:他又讲错了。有些人胆子真大,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解释不来,但他却敢传讲中观。有些人在讲净土法门时说:“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请问:菩提心的法相是什么?为自我解脱而希求往生是否是菩提心?所以讲经说法若不注意,表面上看来是在弘扬佛法,其实是在造谤法罪。但很多人却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往生。如果是真正的大圣者,因为菩萨可以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那我们也没有资格说;如果不是,可能就要引起注意。

律藏中云:“劣慧宣邪道,称为邪法师,彼法若正法,非法将如何?”如果以下劣的智慧宣说邪道,那这样的人就是邪师,如果他说的法是真理,那世间再也不会有非法了,就像粪土全是黄金,那哪里还会有粪土呢?所以,今后如果想讲经说法,自己首先要无误通达法义,否则不但自己会造下舍法罪,也会让其他众生造下舍法罪。以前我上学时,有一位老师教我们分数的加法,因为她自己也不懂数学,结果教成: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因为她教错了的缘故,所有学生也跟着错,这就叫“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末法时代很多人都很容易造下舍法罪,有些是无意中谤法,有些人是故意谤法,但无论如何,只要发现自己造了谤法罪,就要好好忏悔。法王如意宝年轻时,在辩论的过程中,显现上也造过谤法罪,所以上师晚年经常在僧众前忏悔,并一再强调不要诽谤正法,尤其临近圆寂那几年,他老人家一直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所以佛友们今后一定要重视。

此外,自称只学密宗的那些人以此为借口说别解脱学处是声闻乘,视其为低劣的法门而舍弃,认为有些是贤妙之法等等,这些都属于谤法。本来显宗和密宗圆融无违,但有些人却取一舍一,他们说:“显宗别解脱戒最低劣,密宗最高。”这种说法并不合理。因为对小乘根机者来讲,小乘法是最高最好的法,所以我们就不能说它低劣。就像对小学生来讲,小学课本最好,而大学课本对他并无利益一样。但有些法师却偏偏说:“不要学密宗,只要念佛就可以了。”那请你想想:密宗是不是正法?如果它是正法,那你这样排斥密法是不是舍法罪?若是,你又怎能往生?

月称论师云:“贪执己见嗔他见,此等皆为邪分别。”赞叹自宗、诋毁他宗,此乃谤法罪业。或者试探别人后妄加评价说这是智者、这是愚者,就算是极为愚痴之人,如若他仅了知一句法义,比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也是教法。所以,他直接诽谤某人而间接诋毁了正法,也成为舍法者。以这个标准衡量,可能很多人在评价别人时就造了谤法罪。而诽谤相续具有正法者的罪过又非常严重,《大乘方广总持经》云:“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故大家一定要慎言。

本来,只有智者才能了知智者和愚者的差别,而自己愚昧无知,又怎么能辨别他人是智者还是愚者呢?人贵有自知自明,所以少言为妙!当然如果自己是智者,那就应留清白在人间。《入中论》云:“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若有解释真实义,他宗破坏亦无咎。”但是在自己一无所知时,就不应随随便便评论他人、他宗,否则很容易造下谤法罪。

总之,非常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很多人都能改邪归正,大家皆能远离谤法罪和五无间罪,而真正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若能如此而行,则无比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