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净土法藏传净土法51-60
Total words: 75,941. Estimated reading time: 5 hour and 45 minutes.
第五十一课
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作不净行,也包括一般在家人作邪淫,所以范围更大。
一般来讲,作为出家人,不管比丘、比丘尼还是沙弥、沙弥尼,都必须断除一切不净行。《楞严经》中说,淫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欲出离世间,首先必须断除淫行。所以出家人要断除一切淫行。对在家人而言,邪淫是指本来自己有妻子,却对属于他人的女子或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一般的在家人要断除一切不净行是不现实的,佛陀也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共同的十不善业中,淫业指的是邪淫,在居士五戒中,淫戒也只是要求断除邪淫。
邪淫的过患极其严重,行邪淫者会受到十方的呵斥,《俱舍论》中也说:“邪淫极受谴责故。”世间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某位领导很不错,可是一旦传言他有外遇,人们都觉得此人不值得信赖,各方面的谴责也会纷纷降临。出世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佛教徒的行为不清净,大家也会感觉他不是虔诚的佛教徒。
在家人受持不邪淫戒很有必要。有了戒律的约束,人的行为会如法,对今世来世都有利益;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人的行为就不一定如法了。如果口中说得很漂亮——“我要修法”、“要即生成佛”,可是连世间的高尚行为都不具足,这是很可笑、很可耻的,因此各位居士一定要受持戒律。有些人说:“只要做个好人就行了,没必要受戒。”其实佛经中讲得很清楚,仅仅不做坏事和受持戒律而断除恶业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没有多大功德,而后者有极大的功德。
佛教的戒律并非多事之举。有些不懂佛法的人因为自己不能持戒,就说佛教徒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条条框框太多了。其实,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暂且不谈来世的痛苦果报,即生也会招致法律的制裁等种种违缘。现在社会这么乱,许多家庭不和睦,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戒律的约束。事实上,佛教的每一条戒律都不是随便制定的,是遍知佛陀以智慧眼照见一切因果后制定的,对众生是绝对有利益的,有智之人深入学习佛法后会对此诚信不疑。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邪淫。
首先,按照严重的程度,邪淫可分为三类——大邪淫、中邪淫和小邪淫。
大邪淫是指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这属于近五无间罪。
《金色王经》中记载:以前有位菩萨曾在四十劫行菩萨道,后来他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在一处森林中,他见到一对母子在作不净行。见此丑行,他想:世上竟有如此恶劣的众生,看来众生实在难以度化,我现在应该自求解脱。他因此从大乘道中退失。通过观察五蕴生灭之相,他获证了缘觉果位。获得成就之后,他说偈曰:“因爱故生苦,如是应舍爱,当乐于独处,犹如犀一角。”其他佛经中也有母子作不净行的记载。
此外,佛经和论典中说,染污阿罗汉尼的过失非常大,这属于近五无间罪。乔美仁波切也说,染污尼姑属于近五无间罪。《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玷污僧尼者当堕无间地狱。所以,染污僧尼的罪过非常大。造此类恶业者不但来世会堕入地狱,甚至即生也可能现前苦果。《感应篇说定》中记载,晋江有个叫许兆馨的人,一天他偶经一座尼姑庵,对一位年少的尼姑生起了贪心,许某挑逗不从就强暴了她。第二天许某无故发狂,最后自己咬舌头而死。
中邪淫是指不仅对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而且对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经以及上师所在的地方行淫。中邪淫的罪过也很严重。
以前有一位法师给在家人讲了许多不邪淫的道理,后来有些人说他不是在讲佛法,而是在教在家人怎样作不净行。其实,这样评论法师是不对的。很多在家人对佛教有虔诚的信心,可是由于不懂因果之理,受五戒者经常犯佛制罪,没有受五戒者经常犯自性罪,所以很需要有人开示这方面的道理。
在这方面,居士们要特别注意起居的卧室。藏地有这种情况,有些偏僻地方的牧民家只有一顶帐篷,在家人生活在里面,三宝所依也陈设在里面,请出家人念经也在里面……结果有些在家人不知不觉造了很多邪淫业。在汉地,很多人家的佛堂和卧室是分开的,这样比较合理。如果有的人住房困难,不得不把佛堂设在卧室中,就一定要在三宝所依前挂一张帘子隔开。总之,一个人应该尽量不造罪业,如果不能完全不造罪业,也要将罪业降到最低,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小邪淫是指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这也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
在行邪淫方面,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过是一样的。有些人自己并没有直接行邪淫,但他们的言行导致别人行邪淫,这些人实际上也造了邪淫罪业。
现在有些演艺界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唱的歌、演出的节目内容很不健康,引发无数人产生贪心。甚至有些艺人已经去世了,但他们的音像制品还在世间流传,还不断地在千千万万人的阿赖耶识中熏染不清净的习气。这些艺人造的业实在可怕。像以前的邓丽君,她唱了很多不健康的歌,甚至她去世很多年了,还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歌,所以她的罪业还在一天天增长。
有些文人也是如此。他们在书中描写男女贪欲之事,读者一看到这些文字就产生强烈的贪心,这些作者也因此造下了深重的罪业。宋代有一个叫黄庭坚的文学家,他的诗词非常有名,他写过很多男女情爱的艳词。一次他拜访圆通秀禅师,禅师呵斥道:“你身为大丈夫,怀有盖世文才,难道竟用来写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当时的画家李伯时一心画马,精神气质都化为马,他的妻子见到自家床上卧的是马。禅师据此说:“李伯时天天心想马,要堕落也是堕为马,而你以艳词诱动天下人的淫心,你的报应恐怕是要堕入地狱。”黄听后悚然悔谢,从此绝笔。但也许是以前写艳词的业成熟了,他一生坎坷多难,二位爱妻先后死亡,老年时多病缠身。另外,明代的笑笑生写《金瓶梅》,书中描写了很多淫秽之事,据历史记载,此人的三代子孙都是哑巴,五世后就绝了后代。
因此,即使一个人没有亲自行邪淫,但如果因他而导致别人起淫念、造淫业,他本人也会积下可怕的罪业。如今世风日下,传播淫秽的人非常多,甚至藏传佛教界的有些人也模仿西方人,觉得没有任何遮蔽、在众人前作裸体表演很精彩,将自己的很多下劣行为落在文字上,然后到处传播。身为一个佛教徒,却做出如此下劣可耻的行径,以后的果报真的是无法想象。
下面我们分析邪淫的等起。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为了侮辱某人而对其行淫,在一些电影里常能见到这种情况。还有些邪淫是痴心引起的,如有些外道论典中说,女人如鲜花、流水、道路、桥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在佛教界,有些人因为愚痴,也以密宗为借口作不净行。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如今以密宗为借口行邪淫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人既不懂什么是密宗的双运,也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本来不具足双运的条件,但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便以双运为借口行淫。这样的双运没有任何功德,纯粹是以痴心行邪淫,而且与一般的邪淫相比,这样打着密宗的旗号行邪淫的罪过更大——一方面有邪淫的过失,另一方面使人们对密宗产生误解,毁坏了很多人的善根。
其实,密宗根本没有开许过任何形式的邪淫。虽然密宗有双运的修法,但是从密法兴盛的藏地来看,自古以来,只有像莲花生大士那样的少数持明者行持过双运,除此之外,藏地的绝大多数修行人都严格秉持别解脱戒。在藏地,任何一所正规寺院都不允许普通人进行双运。只要到藏地实地考察一番,每个人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极个别情况,有些在家活佛本不具足双运的条件,但因为家族的传统而以双运的名义娶妻生子,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传统。
末法时代有很多不如法的恶相。有些藏地的上师以“瑜伽士”的身份出现,欺骗某些女人:“为了修法,必须进行双运,否则无法获得成就……”,然后做出种种不如法的事情。其实,当瑜伽士不是那么容易的,按萨迦班智达的观点,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算真正的瑜伽士。在汉地,不知道是自封还是别人认证的,所谓的“空行母”也越来越多了。有些女人本来是很一般的人,可是自从遇到一位上师后,摇身一变就成了“空行母”。其实,按照《大幻化网》等续部的观点,空行母有严格的法相,如果那些贪、嗔、痴、嫉、慢等烦恼深重的女人是空行母,那一切世间的女人都可以称为空行母了。
所以,有些男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了!如果不具足双运的条件,却大胆行持双运,这纯粹是在造恶业。如果是真正的成就者,密宗固然开许他们行持双运,但实际上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时轮金刚》对此讲得很清楚:“凡夫人不能做瑜伽士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而现在有些人连世间的高尚德行都不具足,却妄称是瑜伽士、成就者,连弟子的法相都不具足,还大言不惭地自称是上师,然后以密法为借口做出许多下劣的行为。只要观察一下,就知道有些人的言行是多么愚痴可笑。
希望有些人不要以密法为借口毁坏佛法,作为一个佛教徒,即便对佛法做不出贡献,也没必要毁坏佛法。如果自己的贪心过于强烈,实在无法控制,可以舍戒还俗当一个在家人。我们在上一堂课讲到,佛陀时代都有五百比丘同时还俗,在如今的末法时代,舍戒还俗当然是可以的。虽然这有一定的过失,但以后还可以忏悔,所以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佛教没有损害。否则,如果一边享用僧众的财产,一边以密法为借口造恶业,这个过失是相当大的。
邪淫有什么果报呢?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分别而言,行邪淫者会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或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妻子也会被他人强抢,或者妻子不称自己的心、性情恶劣、喜欢偷盗,或者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等。现在有的人对自己的妻子不满意,有一个人曾说:“以前我妻子像天女一样好看,后来却越来越丑,现在我看都不想看她。”也许是他的天女老了吧,开玩笑。还有的人娶了一个性情恶劣的妻子,夫妻整天吵闹不休,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最后不得不分居、离婚。佛经中对此讲得很清楚,这些都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报。
现在很多人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吵闹和泪水,每当听到这些在家人对家庭生活的哭诉,我总是觉得,世间人为感情和婚姻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做到任何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事,这实在是可怜,同时自己对佛陀说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看世间人的生活,不得不承认轮回是痛苦的:众生被贪心缠缚,如果没有追寻异性实在过不下去,如果去寻求异性,最终只会得到痛苦,没有丝毫安乐可言。
邪淫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变成贪心强烈的众生,而且与前世一样喜欢行邪淫。行邪淫者若转生为男人,会对女人贪得无厌,若转生为女人,则会对男人贪得无厌,如果转生为旁生,也是成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现在有些人的贪欲极为炽盛,甚至个别出家人也是如此,一旦烦恼现前,整个人顿时变得无惭无愧,不管面对任何人都无有羞耻心。佛经中说:在贪欲的驱使下,人会丧失惭愧心,如果丧失了惭愧心则会无恶不作。有些人也不是故意要生贪心,可是因为前世造了不清净的业,当果报成熟以后,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克制贪心,甚至上师再怎么加持也没用。
《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十种罪过:
一、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与他妻行淫者经常担忧被其夫所杀。
二、夫妇不睦,常共斗诤。有些人说,和家人不见面还好,见面后一定要吵架,好像不吵架不舒服,吵架还舒服一点,这也许就是行邪淫的果报。
三、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有些夫妻在一起只会造恶业,根本无法行持善法,为了行持善法,有些人不得不跑到外面,如果家人问自己在干什么,就说妄语欺骗对方。以前有一个人说:“我天天骗自己的妻子。”我说:“这样说妄语不好吧。”他说:“没办法,如果不这样,那我只有自杀了!”
四、不守护身,妻子孤寡。
五、财产日耗。
六、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
七、亲属知识所不爱喜。
八、种怨家业因缘。邪淫者经常会结怨仇之业。
九、身坏命终,死入地狱。
十、若出(从地狱出来)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邪淫的过患如是巨大,那什么人容易行邪淫呢?那些无惭无愧、卑鄙下劣、贪不厌足以及曾转生为鱼、鸡等旁生的人容易行邪淫,而品德高尚、知惭有愧的人不会行邪淫。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行邪淫,从古至今都有不少身心清净、远离邪淫的高尚之士,这样的人行持善法很容易成功。以前我听说内部有一些传言,说有些人利用大众学习的机会谈朋友。如果这些事是真的,那确实非常不好。希望大家不要把学佛的机会用来做不如法的事,应该把它当作解脱的机会,否则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不清净,那不管做出世间法还是世间法都很难成功。有些出家人内心产生烦恼、行为出了问题时,他的闻思修行和弘法事业马上就会走向失败。有些学生本来成绩很不错,可是一旦生贪心、谈恋爱,学习成绩顿时就一落千丈。所以大家一定要对治自己的烦恼,做一个身心清净的人。
行邪淫者往往都是人格卑劣之徒,在历史上,对这些人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在古印度,如果同一阶级的男女通奸,要被砍去两个手指或者处以罚金;如果通奸双方的阶级不同,则惩罚更为严厉,比如低阶级的男子与高阶级的女子通奸,男子的阴茎要被切除,并被施以火刑,女子则要被打入低阶级,并被烧红的铁器将阴道灼坏,甚至会将他们处死。在古代朝鲜,会在邪淫者脸上烫烙印。在古代欧洲,对邪淫的人也有各种残酷的惩罚。在古代中国,有些地方把行邪淫者装在笼子里沉入江河。
古人在男女关系上是非常严肃的。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到全国各地巡游,当他走到浙江一带时,得知当地婚姻比较自由,很多已婚的女人随意再嫁人。他认为这不符合伦理道德,便下诏禁止此类行为,并将诏令刻在石头上,这便是著名的《会稽刻石》。其中有这样几句:“有子而嫁,倍死不贞”,意思是如果女人有了儿子,还要再改嫁给别的男人,这是对丈夫不忠贞的行为;还有“妻为逃嫁,子不得母”,意思是女人如果不满意丈夫而另找男人,这是伤风败俗的淫荡行为,她的儿子可以不认她为母亲。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古人对男女关系非常慎重。可是现在人基本上没有了古人的纯洁,只要看看电视、报纸就知道这一点。
当今时代,烦恼浊极其炽盛,尤其是魔女捉弄人心,一些在家男人为了女人失去了钱财、衣食和性命,感受了无量的痛苦,有些出家人为了女人失毁了别解脱戒,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在这个“随行五毒烦恼、内心昏愦错乱”的时代,人们的烦恼极为强烈,内心的染污极其严重,真正具足清净戒律的只有少数高僧大德,而无处不生的破戒邪道却无量无边。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出家人破戒了”、“那个领导有外遇了”等说法。当然,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法称论师也说过:“邪道无边故,一一难破尽。”这些丑恶的现象只有到弥勒佛出世时才会隐没。
面对贪欲的烦恼,很多人没有对治的能力,不要说一般人,甚至世间的勇士和智者也被贪欲所践踏,没有直面的勇气,由此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工作带来了很多违缘。因此,希望各位具善缘者洁身自好,为了使自己的人身具有实义,尤其是为了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努力对治烦恼、断除不清净的行为。
对出家人来说,没什么可商量的,必须断除一切非梵行,只有这样才谈得上闻思修行佛法。我们学院虽然地处高原,冬天气候严寒,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因为学院的出家人能调伏自己的贪心,所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的闻思修行依然能顺利进行下去。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调伏贪心,戒律不清净,不管闻思修行还是弘法利生肯定都搞不下去。
对在家人来说,完全断除不净行有一定的困难,但无论如何应该断除邪淫,要尽量过清净的生活。有些在家人没必要太执著男女生活,不管自己的配偶合不合心,既然你最初通过观察,在无数人中选择了她(他),就要接受这个事实,如果你再要抛弃对方,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人生非常短暂,即便对自己的配偶没有欢喜心,但马马虎虎对付着过就行了,没必要为了满足一时的贪欲做出违背因果之事。
总之,大家要了知贪欲的过患,并且断除不如法的行为,这才会拥有今生来世的安乐。《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作恶业,皆得恶果报,若欲自乐者,如是莫近恶。”意思是,如果人造恶业,必定会感受恶果,如果欲给自己带来安乐,就千万不要趋近恶业。在一切应当远离的恶业中,尤其要远离邪淫。像杀生这样的恶业,除了屠夫以外,一般人不可能经常造,一般偶尔才会杀一两个众生,可是作为贪欲炽盛的欲界众生,稍不注意会造下很多邪淫恶业,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以上详细分析了邪淫。既然邪淫有无量的过患,那么断除邪淫也会有无量的功德。不要说完全断除邪淫,即便部分断除邪淫也有很大的功德。下面看一则生前邪淫与持戒混杂,死后交替享乐受苦的公案。
一次,珠辛吉尊者在地狱界游历,当太阳刚升起时,他来到一座美妙的宫殿,见到一个妩媚的天女和一个英俊的男子在共同嬉乐、享受妙欲。见到尊者到来,他们供养了饮食,三人在一起共住了一天。到黄昏日落时,那两人说:“现在要有大恐怖出现了。您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便到附近偷偷观看:转瞬间,美妙的宫殿和天女杳无踪影,那个男子也成了赤身裸体,之后出现了一个如毒蛇般身体纤长、面目狰狞的黑色女人,这个女人在他身上缠绕七匝,一直吸着他的脑髓。从夜晚到黎明之间,他一直感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到了旭日东升之时,这些痛苦就全部消失了,那个男子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说:“我曾是内波城行邪淫的婆罗门,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为我宣说了邪淫的过患,并劝诫我断除邪淫。然而我只能发誓白天持不邪淫戒,无法做到一整天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乐、夜晚受苦的果报。您若回到人间,请捎口信给我那个日夜行邪淫的遗子,告诉他:‘你父亲因行邪淫而转生在地狱,你要断除这种非法行为、守持戒律,否则下场将和他一样。’”尊者返回人间后,将口信转告了他的儿子。看了这则公案,大家应该对邪淫的过患和断除邪淫的功德有真切的认识。
如果能完全断除邪淫,现世会受到众人称赞,来世会转生人天善趣并成为种姓高贵者,生生世世喜欢持戒……有此类的无量功德。佛经中说:“不去他妻旁,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意思是,若能做到不与他人的妻子行淫,断除一切邪淫,知足于自己的妻子,这种人将转生到善趣。因此,希望各位在家佛友能受持不邪淫戒,这有很大的功德。
到今天这堂课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身体所造的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这三种恶业。这些恶业都是未来成熟恶果的因,因此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何谓发露忏悔?所谓发露是说出所造的罪业,对罪业不加隐瞒。有个人对我说:“上师,我在您面前发露忏悔。”我问:“你造了什么恶业?”“这不能讲。”这样的“发露”不叫发露,这是覆藏。所谓忏悔是使自相续与罪业二者截然分开。每个人想一想就会清楚,从无始至今生,自己肯定造了无量的罪业,为了清净这些罪业,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诚心诚意地发露忏悔。
第五十二课
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三种身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四种语恶业。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我们首先讲忏悔妄语罪业。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上人法妄语是指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现在有些人特别喜欢说大话:有的人在拜见上师时,本来没有见到什么,却说见到上师的身体显现为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坛城等,而且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象;还有的人本来没有任何功德,为了骗取别人的供养,却常说自己有种种功德;诸如此类都是上人法妄语。
一般来讲,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说上人法妄语,但有些人可能是不相信因果,经常大胆地说这种妄语。其实,说上人法妄语的过失非常大。戒律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说此妄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有些人即便有一定的境界,也见到了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随便说,否则,如果是比丘也会犯下一个堕罪。
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伤、无理诽谤,或者欺骗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如声称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虚构的,或者说某位大德是假上师,或者说某寺院的僧众是骗子,等等,这些都属于大妄语。
上师、三宝、父母是极为严厉的对境,我们千万不能诽谤、欺骗他们,如果缘这些严厉的对境造恶业,必定会感受极为痛苦的果报。《百业经》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公案。其中一则公案说: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时,一位三藏法师见到一位阿罗汉受到信众的大量供养,他产生了嫉妒心,便毁谤那位阿罗汉破了根本戒,结果他死后堕入无间地狱。还有一则公案说:迦叶佛出世时,一位比丘尼破了根本戒,其他比丘尼将她从僧团中开除,于是她到处毁谤比丘尼众,结果死后转生为饿鬼。
现在有些人经常毁谤别人破戒了、人格不好,有些愚者听了他们的语言,也不加分析地跟着毁谤,最终很多人造下了深堕恶趣的罪业。口业非常容易造,尤其很多人聚在一起最容易造。为了避免造口业,学院的有些道友一直止语,有些人虽然没有止语,但谈话时一涉及到他人的过失,要么不说话,要么把话题岔开,我觉得这样很好。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轻易造下口业。
中妄语是指为了诱惑别人而说欺人之谈。不管是否达到目的,只要说了这样的语言就属于中妄语。
小妄语是指见到了说没见到,本来知道却说不知道,以添枝加叶而说谎,甚至开玩笑时说妄语。有些人天生就有这些毛病。这虽然不是严重的妄语,也应该断除。佛经中曾说,甚至连戏笑都不应说妄语。
现在人们说妄语非常厉害,不要说不信佛的人,甚至佛教徒也是如此。很多人受戒时承诺不说妄语,一受完戒就忘了自己的承诺,经常说大大小小的妄语。这些人一定要注意了,如果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改掉说妄语的毛病。
有些人觉得:现在是经济社会,不说假话根本活不下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法念处经》中说:“实为第一善,妄语第一恶,舍过取功德,是人人中胜。”说实语是第一善,说妄语是第一恶,舍弃具过失的妄语而摄取具功德的实语,这种人是人中的胜士。所以,说实语是世间难得的高尚行为,说实语的正士绝不会活不下去。
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大家能通达十不善业并且断除这些恶业。现在我们暂且不谈高深的修法和境界,毕竟大多数道友还是凡夫,有些人连基本的十不善业都不懂,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懂一点,但在生活中却经常造这些恶业,如果没有打好因果的基础,口头上讲起来高不可攀,实际行为却低劣无比,这样学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从基础法门学起,并且经常反省——以前自己走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之路?以后还要继续走从前的老路吗?
在说妄语方面,不管是自己亲口说妄语,还是怂恿别人说妄语,两者的罪过都一样。有些不懂佛法的人说:我不能说妄语,你去帮我骗人吧。他们以为这样就没有过失了。其实,从因果的角度看,这和自己亲自说妄语没有区别。所以我们既不能自己说妄语,也不能教唆别人说妄语。
说妄语的等起是贪嗔痴三毒。为了获得利养是以贪心说妄语,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比如商人做虚假广告。为了害他人是以嗔心说妄语,现在这种情况也比较多,甚至有些媒体也以嗔心发表不公正的新闻报道。自己虽无有功德却声称有功德是以痴心说妄语,有些人本来非常低劣,连世间的高尚人格都没有,却自以为有诸佛菩萨的境界,而且还到处自吹自擂,此类增上慢者就是以痴心说妄语。
妄语有何果报呢?妄语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以上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地狱,以中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饿鬼,以下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旁生。如《正法念处经》中说:“妄语言说者,是地狱因缘,因缘前已作,唱唤何所益?”(说妄语是堕入地狱之因,既然已经造了堕地狱的业,感受果报时哭叫又有什么用呢?)同样是堕入地狱,根据造业的轻重不同,有些妄语会堕入复活地狱,有些会堕入号叫地狱,最严重的会堕入无间地狱。妄语的异熟果报如此可怕,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说妄语,否则,若习惯了说妄语,以后感受果报时可就苦了。
妄语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连父母都不相信他的话,本想说实话却成了说妄语,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口中发出难闻的气味,不管到哪里总会遇到妄言欺骗者,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徒劳无益。尤其是见到了却故意说没见到的人将转生为盲人。《大智度论》中提到:说妄语之人口气恶臭,善神远之,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常被诽谤,常多忧愁。因此,从某个角度而言,就像《涅槃经》所说的“一切恶事,虚妄为本”那样,可以说一切过患的来源就是妄语。
说妄语和说实语的果报有很大差别:有些人说什么话别人都不相信,这就是前世说妄语所致;而有些人的语言可信度非常高,随便说一句话都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这就是前世说实语所致。释迦佛在因地成为月亮王子时说:“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未说过妄语。凡自己所发之誓愿,我根本就不会舍弃。”正是因为生生世世不说妄语,最后佛陀成了究竟的量士夫,他的语言成了究竟的谛实语,任何人都无法反驳。如《法华经》云:“佛之所说,言不虚妄”。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可信,就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断绝妄语。
妄语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说妄语。有些人也知道说妄语不好,可就是改不了这种恶习,这就是前世常说妄语所致。刚才有个人给另一个人打电话,他撒谎说:“我现在在很远的地方,没办法到你那里去。”后来我半开玩笑地说他:“你明明就在这里,却说在别的地方,这样撒谎没有必要吧?”他向我讲了一大堆说谎的理由。但我觉得这些理由并不成立。实际上,如果他如实向对方解释,我想对方也不至于强迫他,可能是他习惯了说妄语,所以在没必要时也要撒谎。
《律藏》中说:如同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之水甚为微少一样,说妄语者的功德仅剩少分(这是最初说妄语的过患);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样,其梵净行诸功德皆会漏失无遗(这是继续说妄语的过患);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样,其梵净行等功德均一败涂地(这是说妄语的最终下场);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这是形容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什么话都能说出口,就像狂象一样可怕)。
妄语有这么严重的过患,人们本应断除一切妄语,可是在当今时代,由于人心过于虚伪,妄语却泛滥成灾:有些食品本来非常普通,可是厂商却通过媒体大做广告,宣称有开发智慧、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效用,引诱无数人上当受骗;客观公正本来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可是很多新闻媒体根本不讲职业道德,只要给钱就可以做宣传,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些医院大肆吹嘘医疗条件先进、技术高超,病人被骗进去后,医院就想方设法让病人多花钱,等到榨干他们的油水后,再一脚将其踢出门外;在文艺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有些人不在乎历史真相、民族风俗、宗教情结,胡编乱造很多影视文学作品;在学术界,很多人丧失了做学问的基本素质——诚实、严谨,很多学术论文是互相抄袭、胡编乱凑而成的,甚至花钱能雇到“枪手”替自己写论文;还有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也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是花钱炒作出来的;按理来讲,佛教是讲究真实、不妄语的,可是有些出家人也喜欢弄虚作假,最终自己的把戏被曝光、揭穿。总之,末法时代的妄语无量无边,这些大多是为了名闻利养而说的。其实,人生非常短暂,本应以如法的方式度过,如果以欺诈邪命来养活,即便得到一些钱财、名声,但这些虚幻不实的受用对今生来世又有何意义呢?
与现在人相比,古人非常注重诚信。宋代的司马光曾让手下的人卖一匹马,他特意叮嘱说:“这是一匹有病的马,一到夏天就犯病,你要事先告诉买马的人。”最终,那匹马以低价卖掉了。后人对司马光此举非常推崇。司马光曾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诚,而诚要从不说假话做起。他的话非常有道理,不妄语确实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欺骗了别人几次,从此以后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和他打交道会特别防备。
很多佛经都宣说了妄语的过患,大家要多看这些教言。如佛经中曾说:“说妄语之人,一法亦远离,摧毁后世者,无有不造罪。”说妄语者将远离善法功德,他的相续中连一个功德都不会剩下,如此摧毁后世之人无恶不作。《正法念处经》中说:“口中毒是毒,蛇上毒非毒,口毒坏众生,命终堕地狱。”妄语是真正的毒,而毒蛇的毒并不算真正的毒,说妄语会毁坏众生,命终后会堕入地狱。此经又说:“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实语成甘露,妄言则为毒。”甘露和毒药都在人的舌中,说实语是甘露,说妄语是毒药。
说妄语者不仅自己造业,还会毁坏他人,现在有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便胡言乱语,发布很多虚妄不实的消息,让无数的人上当受骗。这些人造的业非常可怕,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学佛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居士说妄语很厉害,特别喜欢骗人,不知道是前世的习气太重还是他的人格有问题。我想,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素质——不妄语都不具备,修行要获得成就恐怕非常困难。总之,人的嘴巴确实是深堕地狱之因,每一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嘴巴,除了念经、诵咒之外,平时尽量少说废话,最好能像噶当派的格西所说的那样,用一把“锁”牢牢“锁住”自己的嘴。
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无论如何要断除妄语。特别是对出家人而言,如果说妄语就不算出家人了。《因缘品》中说:“无戒说妄语,剃发非沙门,愚昧入贪欲,彼岂为沙门?”出家人言行要诚实如法,如果只是剃个光头,相续中没有清净的戒律,一开口就是虚妄之辞,言行举止给佛教抹黑,让很多的众生产生邪见,这种人根本就不算真正的出家人。现在很多二流子都剃光头,甚至有些地方女人也剃光头,所以只是剃个光头不一定是沙门。(要提醒在家人的是,这里说的是个别出家人的过失,并不是佛法的过失,你们不能因此而对佛法退失信心,也不能对所有的出家人退失信心。客观地说,大多数出家人还是很如法的。现在有很多出家人看破世间,一心追求解脱,还有很多出家人没有任何自利心,日日夜夜为众生和佛法做事情,这是不可否认的。)
在家人也是同样,如果一个人在世间不守盟誓、自食其言,人们都会觉得此人是不可信赖的低劣之徒。说得难听一点,这种人就像无有环扣的口袋一样不值得信赖,就像不净物一样令人厌恶,就像乌鸦一样不被当成好人,就像水泡、芭蕉树一样无有实义。没有环扣的袋子搬动、驮运很不方便,而且袋中的货物很容易掉出来,这样的口袋没有实用价值。反复无常之人也是如此,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甚至刚发誓要改邪归正,话音才落就又开始造恶业,这种人一点都不可信赖。不净物肮脏臭秽,谁见了都会感觉发呕。说话不算数的人也是如此,人们见到此种人都会深感厌恶。乌鸦经常给人们带来恶兆,听到它的叫声都感觉不吉祥。说妄语之人也像乌鸦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讨人嫌。水泡看起来很美丽,但轻轻一碰就破裂,芭蕉树外形高大挺拔,内在却无有实质。与之相同,说妄语之人也虚伪不实,与他们打交道不会有任何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两种人:有的人说话真实可靠,人人对他印象都很好,也都非常尊重他;而有的人说话不算数,甚至刚承诺的事,一转眼就不承认了,这种人根本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前一段时间,我和某地方政府签订了慈善方面的协议书,可是那些领导刚签完协议就变卦了,我们的一个发心人员感慨道:“唉!这些人太坏了,这样说话不算话还当什么人啊!”作为一个人非常需要诚信,不能出尔反尔,如果一个人言而有信,不舍弃诺言,即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来世也会拥有幸福安乐。
说妄语者最终不会有好下场。某些浅见之徒出于某种目的而说妄语,虽然一时能蒙蔽一些人,但最终会一败涂地、自取灭亡。我们看这方面的例子。
武则天在位时,一个女人自称“圣菩萨”,据说她能知道别人心中所想之事。这个女人一时轰动京城,后来武则天也把她召入宫中供养承事。一次,武则天召见大安和尚问:“您想见圣菩萨吗?”和尚说:“想见。”武则天便令圣菩萨与大安和尚相见。大安和尚说:“听说你善观人心,你看我的心在哪里?”女人说:“在塔头相轮边铃中。”大安和尚第二次问时,女人说:“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大安和尚第三次问时,她说:“在非想非非想天。”前三次都答对了。大安和尚第四次问时,女人就答不出了。大安和尚呵斥道:“你不是圣菩萨吗?我才置心于阿罗汉之地,为什么你就不知道我的心呢?”女人词屈,就变成一只狐狸逃走了。
现在有的人有些小神通,可能也是被狐仙、鬼神附体了。华智仁波切说,有些人因为鬼神入心,偶尔也能获得一些有漏的神通,但那只是暂时的,有时灵验有时不灵验,只有真正的圣者才有无漏神通,要得到无漏神通是相当困难的。
此外,以前在印度玛嘎达地方有一个叫古热玛的印染工,她住在城边的一间树叶茅棚中。一次,她用树叶盖着装有赤黄色染料的容器,之后便出去采花了。一只母狐狸来到此处,它踩塌了树叶而掉到桶里,结果身体被染成了黄色。它来到一处尸陀林,碰到一只狼。狼羡慕不已地问:“您是谁呀?”狐狸洋洋自得地说:“我是天上的夏绕那野兽。”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别的野兽吹捧狐狸。由于愚者都喜欢随声附和,所有的野兽都信以为真,最后它们都成了狐狸的眷属。
狐狸的母亲知道此事后对它说:“唉,女儿呀!于净水中沐浴后,置身卑位则安乐,劣性以皮生慢者,长此以往定遭殃!”虽然母亲如此劝告,但它却执意不听。后来,那只狐狸受到狮子的恭敬承事,骑在狮子背上大声叫喊,结果狮子听出了它的声音。狮子心想:这个卑劣之辈竟然让我来驮。于是发出巨吼声,狐狸顿时昏倒坠地。猛兽们气愤地说:“这只狐狸欺骗了我们。”便拔光了它的毛,使它备受痛苦。一个天人见后说:“心力未达到,以皮生我慢,安乐不长久,脱毛妄狐败。”
这个故事有许多启发意义:狼看见狐狸的毛色美丽便心生羡慕,有些人也是如此,见到别人穿一件漂亮衣服就羡慕。狐狸因为狼对自己恭敬,便心生傲慢进而说妄语,有些人也是如此,当别人对他稍微有点恭敬时,便心生傲慢进而自吹自擂。其他野兽听到狼吹捧狐狸,不加观察便随声附和,很多愚人也是如此,听到对某人的赞叹后,不加观察便群起附和。狐狸母亲的劝诫很有道理,可是狐狸不听劝告,最后落到可怜的下场,同样,老年人阅历丰富,他们的劝诫很有道理,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年轻人应该接受老人的教诫,可是做子女的往往不听老人言,最后吃了大苦头。
既然说妄语有许多过患,那什么人容易说妄语呢?那些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一样、无有惭愧、草率行事的人常说妄语。
与说妄语相反,说实语者将远离妄语的诸多过患,获得暂时与究竟的诸多功德。暂时而言,不妄语者犹如鲜花和蜂蜜一般令众人舒心悦意,此人将成为众人信任之处,宛如纯金一般可贵。佛经中说:“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稀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实的亲友最可贵。”人们买东西都要舍假取真,交朋友就更愿意交真实可靠的人了。究竟而言,说实语者将顺利地转生善趣或者获得解脱。如佛经中说:“为他利不欺,为己或因惧,不说妄语者,彼士转善趣。”不因为他人的利益说妄语,不因为自己的利益说妄语,也不因为恐惧而说妄语,这样的人将转生于善趣。《正法念处经》中说:“实语得安乐,实语得涅槃。”此外,断除妄语还能获得佛的谛实语相。我们知道,佛的广长舌相就是谛实语相,这个相的因就是不说妄语。因此,欲求佛果的人现在就要创造这个因,如果现在天天说妄语,也许成佛时会少了佛的谛实语相,开玩笑。
一个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语言,如果一个人经常说实语,别人都会对他有信任感,如果一个人经常说妄语,即便他是一位上师或者领导,人们也会越来越不信任他。我记得有个人曾对自己的上师说:“上师!您是在说方便语吧?哪里有上师说妄语的!”因此,学习不妄语的道理后,希望道友们今后断除一切妄语,甚至平时开玩笑也要特别注意,否则也可能成了说妄语。我们每学一个佛法的道理,都要落实在自己的身心上,要以这个道理调整自己的身口意,这才会成为一个好修行人。因此,希望道友们各自努力!
第五十三课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化众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详细观察就知道并不合理。《地藏经》中说,要前往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可见,要到地狱界,不是依靠威神力,就是依靠恶业力,如果是登地的圣者,当然可以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格萨尔王那样,以神通力到地狱直接度化众生,但如果是以业力转生于地狱的凡夫,连自救都不暇,哪里还谈得上救度他人呢?
法王如意宝曾说:“有些人发愿死后到地狱救度众生,这是自不量力的说法,如果连救度人间苦难众生的能力都没有,要到地狱里救度众生就更困难了。”有些人之所以这样发愿,也许是认为救度众生很容易,其实,救度众生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容易。我们去放生时,即便用尽了全部力气,也不敢说能从屠夫手里救出几头旁生,要从阎罗狱卒手中救出地狱众生就更难了。以前法王如意宝多次发愿:去世后首先往生极乐世界,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得到等持、神通、智慧等无量功德后,再回到娑婆世界度化无量众生。作为后学弟子,我们也应跟随法王如意宝来发愿。
宋代有一位元照律师,最初他对往生净土没有兴趣,发愿常居娑婆浊世、拔济苦难众生。后来他在读《高僧传》时,见到慧布法师的教言——“方土虽净非吾愿,若使十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苦处救众生”,从此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仅对净土法门没有信心,见到别人修净土法门还诋毁。多年以后,元照律师身染重病,病中色力痿羸、心识迷茫,对生死一点把握都没有,这时他才明白自己道力不足,在秽土度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后来他拜读了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见论中说:“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从此以后他痛悔前非,一心修持净土法门。
论典中说:“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附枝。不能远去。”因此,如同婴儿没有生活能力,不能离开母亲,幼鸟翅膀尚未长成,不能离开树枝高飞,同样的道理,凡夫未得无生法忍,也不能离开佛陀。有些人认为自己境界很不错,觉得不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可以直接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这些人不能过于自信了,虽然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凡夫人暂时会出现一些修行境界,但这是不稳固的,很容易退失,保险起见,还是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常随阿弥陀佛。
我们不仅发愿来世往生净土并恒常不离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不离阿弥陀佛,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要观想上师的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接着观想上师化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如是清净四种障碍,获得四种灌顶,现前四身果位。我们可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上师而如是修持,这样就能恒时不离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不仅是阿弥陀佛,修任何本尊法时都应将本尊的本体观为上师,这样能迅速获得本尊和上师的加持。
上面的修法就是密宗的道灌顶。有些人很想得受灌顶,总是为得不到灌顶而痛苦,其实灌顶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得到,不一定需要有一位真正的上师。虽然在最初趋入密宗时,需要真正的上师作灌顶,但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得受灌顶。这种修法非常甚深,表面上看,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简单的观想,有些人觉得和世间的某些功法很类似,但它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世间的功法。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练功法,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来修炼。
言归正传,在当今时代,净土法是非常应机的一个法门。不管出家还是在家,智者还是愚者,老人还是青年,学显还是学密,人人都要修持净土法门,都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今天我们给各位道友发了极乐世界的唐卡,以后大家要经常依此观修、祈祷,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修持净土法需要一定的次第——首先懂得十不善业,之后遮止十不善业,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这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有些人认为:用不着按次第闻思修行,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虽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某些人前世种了殊胜的善根,今生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临终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必须要按照上述次第修持,否则连最基本的十不善业都不懂,也不断除这些恶行,要往生净土肯定有困难。
十不善业的道理不能听一听就过去了,应该牢记在心,如果自己的记性太差,听课时要作笔记,下课后要多看法本。法本是没有嗔恨心的上师,什么时候都可以向“他”请教,不像现实中的上师,高兴时回答你的疑问,不高兴时不愿意回答,甚至还会冲你发脾气,最后自己也很不理解:我已经问了这么多次,上师不但不回答,反而很不高兴,他怎么会这样呢?所以大家应该依止法本这个没有嗔恨心、有问必答的好上师。在懂得十不善业的道理后,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当反观自身,看有没有这些恶行,如果有就一定要断除。
下面开始讲十不善业中的离间语。所谓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关系的语言。有的人能说会道,本来有些人的关系很好,可是他几句话就让这些人反目成仇,这样的挑拨离间之语过失相当大。
从后果的严重性来看,离间语可分为大离间语、中离间语和小离间语。
大离间语是指破和合僧,即挑拨佛陀和眷属之间的关系。以前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曾造下破和合僧的罪业,如今由于佛陀不在世,也没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站在佛陀对立面的比丘,而且舍利子、目犍连二大尊者又不在世,所以不会出现真正的破和合僧。与之类似的是挑拨高僧大德和眷属之间的关系。在末法时代,挑拨师徒关系的人特别多,如果挑拨金刚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毁坏他们之间的密乘誓言,这种人的果报相当严重。
中离间语指的是破坏寺庙之间的关系,或者破坏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两群僧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显得对上师很有信心,而且也特别关心上师,跑到上师面前说:“我是您唯一的心子,我对您特别有信心。您不知道吗?某位上师曾说过您的过失……”,以诸如此类的语言挑拨离间,上师听了这些话也马上相信,从此之后与别的上师产生矛盾。这种挑拨离间的行为是堕入无间地狱的因。
最近我听说一件事:某寺院的僧人分成两派,他们的关系搞得很僵。当地宗教部门的领导为了调和双方的关系,专门去寺院做工作。可是双方不但不接受调解,反而说领导处理得不公正。后来那些领导很不高兴地说:“本来出家人应该化解在家人的矛盾,现在你们发生了矛盾,我们以好心来帮助你们,可是你们却以这种态度对待我们,难道你们不感到羞耻吗?”
末法时代,有许多此类僧人不和合的现象。有些寺院虽然不大,但里面的出家人却分成很多派,各派表面上关系很好,暗地里却互相排斥,甚至公开发生矛盾和冲突。还有些寺院的僧人和非佛教徒相处得很不错,可是对其他寺院的僧人却特别排斥。由于寺院与寺院之间、僧人与僧人之间不和合,他们的在家信徒也人云亦云,最后所有僧俗都造了可怕的罪业。
因此,道友们要警惕自己的语言,说话之前要观察,看自己的话会不会造成寺院或僧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觉得有这样的危险性,干脆就不要开口。有些人就是因为在这方面不注意,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让自己后悔一辈子,但毕竟话已经说出来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小离间语是指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在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制造不和,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
这种离间语是最普遍的,其过患也很严重。以前有个叫安庭柏的人,他擅长挑拨离间,本来关系亲密的两个人,一旦被他挑拨就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安庭柏破坏了很多家庭和亲友的和合,后来他业力现前,脸颊生疮,喉咙和舌头化脓,在号叫中悲惨地死去。
不论大、中、小离间语,表面上看只是一两句话,好像不是很大的事,可是说者都会因此而造下可怕的罪业。在《百业经》、《毗奈耶经》等经中有很多离间语的公案,在这些公案里,当事人因为说一次离间语而长劫在地狱感受痛苦,从地狱出来后还要感受余报,非常可怜。因此出家和在家道友们千万不要说离间语。有时候看起来,现在出家人说离间语好像比在家人还严重,在家人每天像蚂蚁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忙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而出家人没有很多事,反而有空闲说是非,所以出家人在这方面更要注意。
大家应该清楚,自己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的罪过是相同的。从离间的方式看,离间语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离间语,即直接说挑拨的语言;另一种是间接离间语,表面上似乎不是挑拨,甚至乍听起来像是在和合双方,但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挑拨离间。所以,有些人离间的手段是很厉害的。在修行人中,有些金刚道友本来关系很不错,后来因为某些人的挑拨而反目成仇;在世间,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虚构或者添枝加叶的语言也搞破了很多人的关系。
离间语有何等果报呢?说离间语的意乐是贪嗔痴三毒,所以其异熟果是相应堕入三恶趣。离间语的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眷仆不和,而且不愿意住于一处,心态很不稳定,始终飘来飘去的,无论前往哪里都会遇到说离间语之人,而且生生世世喜欢说离间语。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感受这些果报:有的人不管到哪里,与别人始终处不好,所有的人都憎恨他,经常受别人的欺负,即使换一个环境还是同样的命运。每个人反思一下,如果自己有这些遭遇,不要埋怨别人不好,要想到这是自己往昔说离间语的果报。
佛经中对离间语的这些果报说得非常清楚。《正法念处经》中说:“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如果任何人说离间语,善人都不会赞叹他,此人将转生于卑恶之处,如出生在不和合的家庭,或者身处不和合的团体中。《华严经》中说:“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说离间语会让众生堕入三恶趣,即便得到人身也会感受两种等流果:一是眷属不和合,就像地狱的众生一样互相嗔恨,二是眷属极其恶劣,方方面面都不如意。
因果律非常微妙,即便说一次离间语,也会在说者的阿赖耶上熏入恶业的种子,也许说者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严重,但以后必定会现前痛苦的果报。每个众生都想获得快乐,不想感受痛苦,可是由于众生非常愚痴,不懂得因果,经常种下引生痛苦的恶业种子。有些人虽然粗略知道不能说离间语,但对离间语的果报一无所知,还是经常造下离间语的恶业。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对因果法的闻思。
离间语的果报如是可怕,如果自己以前造过这样的恶业,一定要努力忏悔。在进行忏悔时,可以念诵佛号、心咒,读诵般若经典或者缮写大乘经典。《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以缮写经典而清净离间语业的公案。以前江宁有一个书生,他独自住在老家的废园中。一天晚上,他在书房读书,一个艳丽的女子在窗边窥视,他知道这不是鬼就是狐,因为那女子面容姣好,所以也不感到害怕,便唤她入室。女子入室后一言不发,问她话也不回答。这样过了一个月,书生始终不知道她的来历。一天,书生再三询问,她才取笔写道:自己是明朝某翰林的小妾,因为平生巧于离间,使翰林一家形同水火,以此恶业,死后堕为哑巴鬼,已经沉沦鬼道二百余年,若能为她写十部《金刚经》,则能超拔出苦海。书生便帮她写了十部《金刚经》。写完的那天,女子来拜谢书生,并取笔写道:藉写经忏悔之力,现已脱离鬼趣,但由于前生罪重,尚须当三世哑女方能言语。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一切离间语中,最严重的是破坏僧众和合。如今,虽然没有真正的破和合僧,但挑拨师徒或者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由于某些人的恶意挑拨,有些上师之间、寺院之间关系破裂,甚至互相进行攻击,这些上师和寺院的信徒也不清楚谁对谁错,但也不得不跟在后边攻击对方。这种现象在海外佛教界相当严重。还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可是根本不在乎来世的果报,一开口就说其他宗派和高僧大德的过失,我们连他的语言都不敢重复。有时候看起来,两舌者真的是无恶不造,就像《佛说华手经》中说的那样:“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如是不善人,无恶而不造。”
诸如此类的离间语过患非常严重。其果报近似于无间罪,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此人死后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这样的离间语对众生也有很大害处。以前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无法生起善根,与之类似,若挑拨僧众发生纠纷,乃至僧众没有和合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为生嗔心而堕入地狱,而且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所在地数由旬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的功德。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修行的环境非常重要。藏地特别讲究修行的环境,如果一个道场发生过破坏僧团、批斗上师、被破誓言者染污等事件,在那里修行不但不会产生功德,反而会违缘重重。而好的地方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法王如意宝讲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在文革期间,藏地的佛法遇到了很大的违缘,但学院所在的喇荣山谷一直没有受到染污,在这里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此外,在汉地的大城市,信心、悲心等善念难以产生,而贪心、嗔心等烦恼却不断涌现,在这些地方也很难产生修行的功德。大家要尽量远离这些不清净的地方。(不过,某些人由于人格恶劣、烦恼深重,本来有的道场非常清净,可是他跟谁都合不来,经常与别人发生矛盾,最后不得不离开道场。这是他本人有问题,不能认为道场不清净。)
《劝发胜心经》中说:“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有些寺院天天闹是非,僧人之间矛盾重重,呆在那里连心都静不下来,哪里还谈得上产生闻思修行的功德?因此,僧众的和合团结非常重要。法王如意宝在建立喇荣五明佛学院时,为学院制定了三大纪律——团结和合、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法王平时也经常强调僧众要团结,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多年以来全院僧众一直相处得很融洽,大家的闻思修行也非常有成就。团结和合确实非常重要,我觉得在任何团体都需要团结和合,如果没有团结和合,做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于在家男女、城乡、邻里、寺庙之间说来道去,引起纠纷,制造混乱,这简直是在造无间罪以下的恶业,因此把持住自己的口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团体里有说离间语的人,会给整个团体带来很大危害,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佛陀在世时,六群比丘经常在僧团中说是非,把这个人的话传给那个人,又把那个人的话传给这个人,将整个僧团搅得不得安宁。后来佛陀严厉呵责了六群比丘,要求以后不许在僧团中说离间语。现在很多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都不愿意用爱说是非的人,即使应聘者文凭再高,再有本事,如果他爱搬弄是非,也不会被录用。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很多人都说过离间语,有些人学佛后痛改前非,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以前造的口业,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也许是由于缺乏正知正念,也许是以前的习气太重,只要遇到一个人就拉住对方说悄悄话:“我有很多话对你说,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总算碰到你了。你要注意了,某人说你如何如何……”这些人还边说边四处张望,其实,在说某人的坏话时,被说的那个人往往会出现,这是一种世俗的缘起,结果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希望这些爱说是非的人要注意了,不要再说离间语,也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语言,否则最后自己很可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些爱说是非的女众刚开始说得非常开心,可是最后追究到她头上时就什么都说不出了,那时只有默默地抹眼泪,这样没有必要。
一般而言,凡夫人很容易因谗言而分道扬镳,只有登地的圣者才不至于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凡夫人喜新厌旧、轻浮薄荡、杂念纷纷。凡愚就是这样,只要在耳边稍微吹一点风,他不经观察就信以为真:“真的是这样啊!”、“他真的这样对我啊!”《律藏》中也说:“信任陌生人,依止恶劣者,草率舍弃友,愚者三法相。”(这个教证非常好,每个人都应观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愚者。)
其实,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兄弟姐妹,尤其对修持净土法门者来说,我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都被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所关照,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听信谗言而舍弃道友。《律藏》中也说:“不因他语舍友伴,应当观察他人言,欲挑拨者寻时机,是故莫依离间语。”人言可畏,本来没有的事,却往往被传得有鼻有眼,所以我们要详细观察是非之辞。欲挑拨者经常会寻找时机,如果自己不轻信别人的话,挑拨者也就不会引诱自己,所以大家不要轻信他人的是非之辞。今后如果有人向自己说过失,要么默默念心咒,要么假装没听清,要么假装打瞌睡,要么把话题岔开,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谈到佛法时奄奄一息,一谈是非则兴致勃勃。
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胡说八道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因缘品》中说:“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交往恶友。”如果依止恶友,自己也会变成恶人,因此我们应远离恶友,亲近能促进自己上进的善友。
我们身边的人差别很大。有些人爱看经论,喜欢聊信心、出离心方面的话题,跟这样的善友沟通一个小时,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大德的传记中说,有的人接触一位上师或道友后,对自己有很大的触动,从此终生都会收益。相反,有的人则不三不四、颠颠倒倒,如果和这样的人接近,会彻底毁坏自己的相续。当然,能遇到什么样的人,这和自己的福报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尽量远离恶人、亲近善友。
第五十四课
净土法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曾经多次向大家强调:平时要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要顶礼阿弥陀佛,有了这种长期的串习,临终时才能很容易地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的要求。虽然每尊佛都有加持力,祈祷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都有功德,但由于因地的不共愿力,西方阿弥陀佛在接引往生净土上有不共的能力,所以道友们应一心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法王如意宝曾说:“我们在临终时不能一会儿想宝髻佛,一会儿想药师佛,虽然每尊佛都非常好,但如果自己想得太多,则很难一心专注,这对解脱反而不利。”
死亡何时到来是说不准的,有些人因疾病而慢慢死去,而有些人则突然死去,因此,从现在起大家就要为死亡做好准备,随时随地都应该有这样的念头:如果死亡突然降临,我一定不能忘记阿弥陀佛!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经常这样作意,死亡来临时就能想起阿弥陀佛,这样就能顺利往生到清净刹土。大家对此不要有任何怀疑。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过:在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佛陀,仅以此也能往生清净刹土。
每个修行人都应对解脱有一定的把握。以前我在传讲《六中阴引导文》时经常想,大家应该在中阴时认识本性或文武百尊而获得解脱。这次我在传讲净土法时也经常想,如果道友们都知道临终时如何祈祷阿弥陀佛,对临终也提前有所准备,那该多好啊!现在我为大家传授了这方面的教言,能否依之获得解脱就看各人的努力了。
当然,要往生清净刹土,除了精进修持往生法外,还要谨慎取舍因果。最近我们正在讲十不善业,学习这些道理后,每个人都应反省,看自己有没有造过这些恶业。我问过很多出家人,他们都说以前造过许多恶业,身处寂静处的出家人尚且如此,在红尘里打滚的在家人就更不用说了。人贵有自知之明,雨果曾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就根本谈不上了解别人。所以大家很有必要认识自己。静下来时要想一想:我来到世间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里,造的善业有多少?造的恶业有多少?如果今天离开世间,我是往生清净刹土还是堕入恶趣?有智慧的人会考虑自己的未来,而没有智慧的人过一天算一天,从不考虑未来,道友们应该做有智慧的人。
现在我们学习的道理非常殊胜,如果汉地的佛友能借鉴这些藏传佛教的理论和窍诀,自己的修行一定会更加圆满。因此,希望大家重视这部藏传净土法。一部法传讲完后想再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家要抓住当下,每堂课都要认真对待。为了让你们得到利益,我也尽力讲好每一堂课,基本上每堂课都讲一个小时。有些人对我说:“你每堂课都要讲一个小时,我在下面坐都坐不住,太痛苦了!”我说:“如果实在坐不住,那不听课也可以。”众生的业惑如是深厚,如果没有把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介绍给大家,每天只是讲几句开示,虽然我讲起来很轻松,你们听起来也很舒服,但对大多数人不一定起作用。其实,每天听一堂课根本不算什么。如果像清凉国师那样每天讲法七八个小时,可能我的嗓子会哑,你们也很难坐得住,但一天讲闻一个小时的佛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学院常住的人连续听三个小时的课都很正常,但有些刚学佛的人听一个小时的课就坐不住了——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跪着,一会儿站着,要换许多种姿势。这也是心不专注的一种表现,如果自己的心专注在法义上,身体应该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下面继续讲离间语。世间有很多挑拨离间的恶人,佛教内部也有人经常挑拨上师与弟子、道友与道友的关系。我们不能亲近这些挑拨离间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下面看一则公案。
从前有一只母狮,它杀了一头母牛后将小牛犊与自己的狮子崽一起哺养大。母狮临终时对它俩说:“你们是我用同一乳汁喂养的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挑拨离间者,我死后,你们谁的话都不要信。”母狮死后,小狮子和小牛一起生活。小狮子捕食时,一只老狐狸经常跟在它身后吃剩肉。每当小狮子杀死一只野兽就会想起小牛,便急忙赶回家,有时它把肉叼回家吃,有时它把肉藏起来。老狐狸因此常常吃不到剩肉,一次,它生气地想:我吃不到剩肉就是那头牛造成的,我应当将它俩分开。
不仅人会搞离间,很多动物也会。只要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很多动物非常可怜:在行持善业方面什么都不会,而在造恶业方面却什么都会。
于是老狐狸来到牛面前俯耳躺下。牛问:“老舅舅啊,你是风湿或中暑而痛吗?”狐狸说:“我身体不痛而是心痛。”牛又问:“为什么呢?”狐狸说:“狮子要杀你,所以我替你担心。”牛不相信地说:“我们有母亲的遗嘱,这不可能是真的,你不要说这种话!”虽然它这样说了,心中却产生了疑虑。狐狸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自己要注意了。”随后它又跑到狮子面前装病,并且也如此说了一番。尽管狮子也像牛那样说了,但心里也产生了疑虑。以往它们在窝里时,狮子给牛磨角,牛给狮子梳鬣……,亲密无间,从未猜疑过。但现在它们互相打量,越看越觉得对方不像以前那样,它们都认为狐狸说的是事实。于是牛用角剖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杀了牛,最终它们都死去了。一位天人对此说道:“依止恶友者,终不得好处,且看狮牛友,被狐离异也。”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狮子和牛本来是好朋友,可是因为狐狸的挑拨却反目成仇,所以依止恶友的结局非常可怕。道友们应观察自己依止的人,看他是不是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是不是喜欢闻思修行,如果发现并非如此,那即便他能说会道,表面上也能装模作样,也不应依止他,否则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自古以来,很多人的关系都是被狐狸那样的恶人搞破的。在一些道场里,因为某些人的花言巧语,出家人之间的关系被搞破,最终整个道场也因此而毁坏,末法时代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在历史上有很多奸臣,他们经常为私利而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如秦桧在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搬弄是非,最终借宋高宗之手害死了岳飞。现在也是如此,在某些团体当中,有些人在领导耳边说各种是非,他们的谗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有些愚笨的领导也轻信这些谗言,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慎重对待语言。人的语言是非常微妙的,只要加上一点点分别念,就可以赋予语言许多内容,并且能直接改变事实的真相。现在很多人之间不和合,就是某些人的语言造成的,因此人的语言一定要真实。麦彭仁波切也说,一个人说话一定要公平正直,不能有虚妄狡诈的成分。大家在学习这些道理后,一方面自己说话要公平、正直,如果以前说过离间语,一定要发露忏悔,以后再不做挑拨离间,另一方面,听到别人的语言也不能轻信,要反复观察再作决定。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更要特别注意别人的语言,否则很容易被人利用。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过,当听到别人的话时,不能完全不相信,也不能轻易相信,要经过再三观察再下结论。
现在的人心非常复杂,不要说不学佛的世间人,很多所谓的佛教徒也是如此,虽然表面上在学佛,但只是外在的形象有所改变,相续中的坏习气一点都没改,和别人打交道时还是世间的那一套。这些人要注意了,既然已经学了佛,就要有一个大的转变,若像有些禅宗和大圆满的祖师那样,修行一两天就大彻大悟,完全变成另一种人,这对末法时代的凡夫很困难,但最起码也要以所学之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行。
一般来讲,没有头脑的人容易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而品行高尚之人不会轻易随着谗言跑,如登地的菩萨和世间智慧比较圆满的人就不会被谗言所动摇。如果对那些有智慧的人挑拨离间,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自取灭亡。
从前,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臂贤,一只小狮子名叫齿贤,它们俩和睦友爱,形影不离。一只老狐狸如前所述那样进行挑拨离间。但它俩没有轻举妄动、鲁莽行事,经过再三观察,得知老狐狸是在挑拨离间,于是狮子一巴掌拍死了狐狸。此时一位天人说:“狡诈狐狸说妄语,试图分友实惭愧,且看彼因谗言死,密友安乐又欢喜。”就连天人也在为这对情意稳固的朋友唱赞歌:老狐狸试图以妄语离间好朋友,这是极为惭愧之事,最终它死于自己的谗言,亲密的朋友不但没被离间,反而更加安乐和欢喜。
这个故事与《四分律》中的一则公案非常相似。在《四分律》中,佛陀对诸比丘说:往昔有两只猛兽是好朋友,一个是善牙狮子,一个是善博老虎。当时有一只狐狸跟随它们吃剩肉,后来狐狸想:如果我以方便搞破它们的关系,我就能吃到更多的肉。于是狐狸就在狮子和老虎之间说是非,结果两只猛兽见面时嗔目相视,准备作战。但狮子比较有智慧,在动手之前先询问老虎一番。经过一番观察,它们知道是狐狸在捣鬼,于是一起杀死了狐狸,它们的关系不但没有被搞破,反而更加亲密了。佛陀以此告诫弟子:旁生尚且不应离间,更何况是人,所以不要轻信他人的谗言。
在这几个故事里,都是狐狸在中间搞是非,其实在很多故事里,狐狸扮演的都是反面角色。藏族人也有这样的说法:“你这个人跟狐狸一样,在中间说来说去干什么?”我觉得这几个故事非常精彩,如果把它们做成动画片播放,肯定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在世间人非常散乱,成天看电视消磨时光。这些人与其在恶法上散乱,不如在善法上散乱,最好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尤其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多儿童看了成年人的节目后,说话做事就像大人一样成熟,这些孩子应该多看佛教的电视。
话说回来,一个人如果不轻信谗言,则能与朋友和睦相处。在任何团体里,每个人都不要说是非,也不要轻易相信是非,这样整个团体才会有和合的气氛,这个团体的事业才会成功。世间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家人和合,一切事业都会兴旺发达,相反,如果一家人不和合,这家人的事业就不会成功。弘法利生也是如此,如果大家团结和合,每个人都心情愉快,那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成办,如果大家矛盾重重,连一些很小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搞得所有的人痛苦万分,以这样的心态怎么去帮助众生,怎么去弘扬佛法呢?
总而言之,大家要认识到离间语的过患。《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乐作恶,彼常两舌说。”有些无所事事、喜欢造恶的人特别爱说离间语,到这个人面前说一些话,又到另一个人面前说一些话,这种人的行径非常卑劣。这些人现在说别人的离间语,将来果报成熟时也会被别人说离间语。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不管到哪里,总是与别人合不拢,有时候被“撞鼻子”,有时候被“撞耳朵”,原因就是从前离间语说得太多了。
在说离间语的人里面,有一些是明知故犯,这种人是没办法挽救的,而大多数人则是因为不懂佛法所致,因此现在的人们非常需要学习佛法。现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佛理都不懂,说话做事非常愚昧,如有些人说:“戴佛像有讲究,要‘男戴观音女戴佛’,不能戴错了。”还有些人说:“不要请太多佛像,不然‘请佛容易送佛难’,搞不好会出麻烦。”诸如此类的说法非常普遍。本来,任何众生见到、触到佛像都有很大功德,可是不知道从哪里流出这些说法。这也是佛法衰微的表现吧。现在佛法的确很衰微,很多地方没有寺庙,即使有一些寺庙,也是外道的神庙,里面供的是各种鬼神,所以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不懂佛法。希望各位道友今后大力弘扬佛法,改变大众不懂佛法的现状,如果人们能懂一些基本的佛法,他们说话做事也不至于如此荒唐。
离间语有无量的过患,而断除离间语则有与其相反的无量功德,如:生生世世能值遇善友,与亲友情意稳固,谁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等等。
很多佛经都讲到了断除离间语的功德。《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四种功德:
一、于现在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
二、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
三、于来世得五种果:一者能获金刚不坏之身,世间刀杖无能损坏;二者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诤不相舍离;三者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知识为说法,亦能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四者令诸有情一心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证得慈三摩地;五者而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
四、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乃至涅槃不相舍离。
《十善业道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五种功德: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舍两舌,彼人常坚密。”意思是如果舍离两舌,则生生世世与他人的关系都会亲密稳固。
佛经中还说:“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如果恒时断除挑拨离间,不拆散亲密的朋友,欢喜做调和他人关系之事,则此人今生被众人喜爱,将来也会转生于人天善趣。
了知离间语的过患和断除离间语的功德后,有智慧的人就不应该再说离间语了,如果烦恼现前,想说离间语时,要像《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如树应安住”。不仅自己不说离间语,当别人向自己说离间语时,也应“如树应安住”——既不反对他,也不赞同他,这样对方也就对你无可奈何了。寂天菩萨的这个教言很好,可惜很多道友遇事却不会用,轻易就被别人离间了。今后大家要注意了,如果有人对你说悄悄话:“这个人对你不好”、“那个人对你做了什么”……那时一定要用上这个教言,一定要像大树那样安住。
下面我们讲第三种语恶业——恶语。恶语是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俗话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意思是,虽然没有刀箭那样尖锐的顶部,但是伤害人的恶语能深深刺入人心。
人的语言的确很可怕,有时候一句伤人的话就会让别人一辈子忘不了。不过对修行人来说,则要尽量忘记别人对自己说的恶语。我在讲《二规教言论》、《弟子规》时曾说过:对于恶法要尽快忘掉,对于善法则要牢记在心。有些人在坏事方面记性特别好,好像有不忘陀罗尼一样,五六年前被别人骂过一句,现在还铭记于心;可是在背诵经论时记忆力却非常差,好不容易背了一个教证,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不是很好。
具体而言,恶语有哪些呢?下面这些都属于恶语:“杀死你”、“打倒你”、“消灭你”等难听的语言;“你是狡诈者”、“你是盗贼”、“你是屠夫”、“你是妓女”、“你是乞丐”等指责种姓过失的语言;“你家世恶劣”等指责家族过失的语言;“你的父辈世世代代都如何造恶业”等揭露罪业的语言;“你是破戒者”、“你是破誓言者”等加以谴责的语言;“聋子”、“瞎子”、“哑巴”“小矮子”、“大个子”、“大胖子”等指出身体缺陷的语言;“你的脸像狮子脸一样”、“你的声音像狗叫一样”等用旁生比喻人的语言;无中生有、捏造抹杀的语言。诸如此类都属于恶语。此外,在《大方等大集经》中也讲了六十四种恶语,大家可自行翻阅。
现在的社会非常颠倒,说善语的人非常少,说恶语的人非常多。有些人不以骂人为耻,反以骂人为荣,他们将各地骂人的语言汇集成《骂人大全》、《骂人宝典》,然后在网上发布。这些人真是没事干,纯粹是在造恶业!还有些人特别会骂人,表面上看他好像不是骂人,实际上是转弯抹角地骂人。很多愚人还很佩服那些会骂人的人:这个人真有才,一出口就能骂出这么难听的语言!其实,人生如此短暂,没必要用无比珍贵的人身造恶业。佛陀在《正法念处经》中说:“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人身不如法,愚痴空过世。”人生就像拍手发出的声音一样短暂,一个人不会在世间长住,如果在世时尽做不如法之事,这样愚痴空过一生就太可惜了。这个教言非常殊胜。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以造恶业而唐捐了宝贵的人身。
有些人骂人已经成习惯了,一开口就是脏话,甚至自己明明是在骂人,还不认为自己在骂人。有些出家人也是如此,也许是天生的素质太差,也许是与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一不高兴就对别人破口大骂。这些人的过失非常大,一定要好好忏悔。今天我听说一个道友骂人的语言后,我心里特别生气:修行人怎么能骂出那么难听的脏话?希望道友们不要再骂人,今后如果发现谁骂人,我一定要让他当众重复自己的脏话。
有些佛教徒好的学不会,不好的一学就会:说好话时连一句符合正理的话也说不出来,连一个教证也背不会,可是说恶语时就像打开宝藏一样,什么难听的话都会讲,甚至连世间人说不出的脏话都能说出来。这样非常不好。一个人的语言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我曾经听过一个人破口骂人,后来每次见到这个人,心中就浮现出他骂人的情景,也会想到:噢,这个人骂人的“教证”、“理证”是很丰富的。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说那些有损自己形象的语言。
对于那些爱骂人的人来说,应该下决心改掉这种恶习。我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家乡有很多打工的汉族人,他们平时开口闭口都是粗话,受他们的不良影响,我在学汉语时,连日常用语还没学会,就学会了骂人的话。后来,我认识到骂人很不好,通过一番努力才断除了这种习惯。希望道友们也下一番工夫,尽量断除骂人的坏习惯。
当然,上师在传授窍诀教言时,为了调伏弟子的相续说粗语是合理的。阿底峡尊者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意思是,殊胜的上师要直截了当地指出弟子的过失,殊胜的窍诀要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所以,大家在课堂上听到上师批评的语言时,要想到:上师批评的不是别人,上师的每句话都是针对我的,今后我一定要改正!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上师的苦口忠言就没白废。
大家要切记:只有上师才有资格指出弟子的过失,倘若不是上师,即使别人有错也不能轻易揭露,否则会激怒对方。而且,上师也必须是为了帮助弟子才能说过失,如果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说过失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大家在这方面要特别小心。当然,如果自己真正具有悲心,指出别人的过失也是可以的,这就像在无有自私心的前提下,父母为了孩子,老师为了学生,都可以说他们的过失。
本来,有些上师出于好心批评弟子,可是有些弟子却体会不到上师的用心,不但不接受上师的批评,反而觉得:上师今天批评我,肯定是那个人在背后打小报告。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真的是辜负了上师的一片苦心。所以,作为弟子,应该虚心接受上师的批评。而且,如果上师是成就者,他的任何批评和攻击都有殊胜的密意,只要弟子有信心,就会从中得到加持。以前蒋扬钦哲旺波尊者有一个叫卡美的弟子,他是一位堪布。一次,卡美堪布和上师在一个湖边,由于他说话不小心,上师显现上很不高兴,捡起一块石头就打他。卡美堪布向前逃跑,上师在后面不断地用石头打,最后他逃到冰冷的湖中,上师又扔了几块石头才停手。本来卡美堪布的身体很不好,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逐渐好了。到了一百一十二岁时,他回忆道:“因为上师当时用石头作加持,我才能活到这个年龄,而且身体依然健康。”他在一首赞歌里说:“来自上师的一块石头,远比来自凡夫的一块金子殊胜;来自上师的一句呵斥,远比来自凡夫的长篇赞美更珍贵。”
在说恶语之中,根据对境不同,其过患也有大小的差别。其中,极重恶语是指诋毁佛像、佛塔,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此外,对破戒的比丘、沙弥或者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过失也非常大,甚至对旁生说“断角”、“跛足”等恶语也有过失。
造成恶语的因缘有哪些呢?主要有二:一是心中产生烦恼,二是口中言说粗恶的语言,这两种因缘和合时就会造下恶语之业。《诸法集要经》中说:“舌如彼炽火,心则如其薪,恶言如猛焰,焚烧诸众生。”意思是说,人的舌头就像燃烧的火一样,不调柔的恶心就像薪柴一样,这两个因缘聚合的时候,就会出现焚毁众生的恶语猛火。
在说恶语方面,无论自己说还是煽动他人说,果报是完全相同的。说恶语的等起主要是嗔恨心,也有以其他烦恼而说的。恶语的果报都是不悦意的。其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如《正法念处经》云:“常说善妙语,舍离垢恶语,垢恶语污人,能令到地狱。”其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亦不妙:即便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于恶劣的环境,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恒时心情烦躁,遭受众人的憎恨,经常担惊受怕,犹如野兽一样忐忑不安,经常遇到恶友,而且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言。
看看恶语的这些果报,每个人确实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了!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恶语有如此可怕的果报,经常破口骂人,不但不以骂人为耻,还以为自己口齿伶俐,非常了不起。这些人非常需要学习口业的道理,要认清什么是恶语、离间语、绮语、妄语,并对这些口业的过患有深刻的认识,这才有可能改正从前的恶行。否则,活在世上没有做有意义的事,反而每天不断造恶业,那就太可怜了。
第五十五课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对金像授记说:“你是我的代表,也是众生的供养处,将来你会大作佛事。我灭度后,我的弟子都交付于你。”从那时起,佛陀对所有的佛像作了加持。因此,见到佛像如能作真佛想,就能迅速得到与佛陀无二无别的加持。
还有一个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个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诸如此类的公案还有很多。当然,如果只是觉得佛像或佛塔太大、太小,并没有不好的看法,这样说可能也没有过失,但如果以讥讽的语气说,则有很大的过失。现在有些不信佛的人就是这样,他们经常故意对佛像挑毛病,说一些难听的语言,这些人以后一定会感受果报。
通过这次学习藏传净土法,每个人都要对往生极乐世界有一定的把握,要想真正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懂因果,如理取舍因果,并忏悔以前造的恶业,在此基础上再精进修持净土法。如果只是口中念佛,不注意取舍因果,念完佛又不停地造恶业,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净土。
为了让四众弟子顺利往生净土,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为了忏悔罪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再过一个多月,学院就要举行极乐法会了,希望大家都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我觉得,只要具足精进,八天时间念完三十万遍心咒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有些发心人员特别忙,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念,这样每天都念一点,到时候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至于外面的道友,也应该与学院同步举办极乐法会,如果不能举办八天,举办一天、两天或三天也可以,不仅今年如此,以后每年最好都和学院同步举办极乐法会。总之,大家要趁早对往生极乐世界有所准备。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不管是磕头、念经、听法,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如果只是空喊口号,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那绝对是不行的。也许有些人觉得学院的要求太多了,又要听课,又要修加行,遇到法会还要念很多经咒,而别的道场没有这么多压力。但我觉得这些压力是有必要的,凡夫行持善法必须要有压力,否则这些佛门的“小学生”很难主动完成作业。
很多凡夫行持善法都很懈怠,包括我也有这个毛病,所以一定要强迫自己拿出精进来。以现在的共修顶礼来说,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每天和僧众作一百多次顶礼,这一年多以来,我因为身体特别不好缺过一天,除此之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没有缺过。每当我身体不好时就给自己打气:造恶业时,你的身体如是能干,现在做善法,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
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些授记中说,如果法王的弟子能念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临终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大家一定要精进修持,如果我们生前有所准备,临终就会有往生净土的把握,否则,口头上说得再漂亮也不一定能往生。如今我为大家广传了净土法,任何人遇到此法后,如果对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信心,甚至对我本人有少许感恩之心,希望这个人能每年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关于念修阿弥陀佛心咒的具体方法,我在《入行论讲记》第八册中讲过。如果有人忘记了这些修法,课后可以自行翻阅。古代的高僧大德终生都不会忘记修法的窍诀,希望大家也不要忘记学过的这些窍诀。极乐法会快到了,以上顺便给大家交代几句。
下面继续从不同的侧面介绍恶语的过患。常说不吉祥语之人对圆满正等觉佛陀也会口出不逊。以前有一位名叫金西的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行业。当时有一位比丘患了痔疮,请那个医生去检查。看到污秽不堪的情景,他不愿意给比丘治疗,但国王却命令他治疗。当时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因怜爱病人也来到现场,那个医生气冲冲地说:“沙门老爷、仆女之子!你过来吧!看看声闻的肛门烂了。”本来,从众敬王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种姓毫无过患和瑕疵,但他竟然侮辱世尊为仆女之子,以此恶业,七天之后他便口吐鲜血暴死,死后直接堕入地狱。
烦恼深重、业力现前的人的确是无所顾忌,面对什么样的对境都敢说恶语。现在有些世间人也是如此,经常对出家人说特别难听的话。有些被骂的出家人想不通:为什么他骂我?其实这没什么想不通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像本师佛陀那样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士夫了,可是连他老人家都被人侮蔑为仆女之子,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凡夫呢?所以,活在世上不可能听不到恶语。
那个医生只是说了一句恶语,死后便堕入地狱,可见恶语的过患有多么大。《正法念处经》中说:“恶口第一恶,说已到地狱。”《法华经》中说:“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因此,今后道友们说话要特别注意,对任何人都要尽量说爱语、善语,否则,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修行的功德,那即便只是骂别人一句,也可能会在百千万年中感受地狱的痛苦。
除了佛陀以外,菩萨也是严厉的对境,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恶语,很可能伤害很多菩萨,这将感受顺现世受业等极为严重的果报。在僧人、居士甚至不学佛的人群中都可能有菩萨,如果以这些为对境进行谩骂,那果报是相当严重的。现在有的人觉得会骂人很了不起,经常在网络等媒体上对大众说粗言恶语,这也许暂时会赢得一些愚人的赞叹,但说者很可能即生就遭受报应。
下面我们看几则感受顺现世受业的公案。
从前,汉地的一位大智者造了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途中他突然对僧众说:“你们快逃避吧!我好像要感受业果了。”话刚说完,他的双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另,北齐的相州有位道秀比丘,他少年出家,精进修学佛法,座下弟子云集。道秀有位道友名叫慧懿,他的名声、财富、修证都超过道秀。后来道秀心怀嫉妒,百般诽谤慧懿,并把慧懿比喻成毒蛇,甚至产生了杀他的恶念。一天,道秀业力现前,突然变成了二三丈长的蟒蛇,同时从旁边的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迎接簇拥着它远去。
可见,当业力成熟时,人在即生就会变成动物。现在也有此类的事。2003 年,辽宁省辽阳市发生了一件“人变蛇”的奇闻。当地有个人从小喜欢打蛇、吃蛇,自从一年前他打死一条蛇并吃了蛇肉后,他的身体逐渐变成黑紫色,全身毛发脱落,体表长满鳞片,他的妻子每天都要给他刮鳞,而且他每天要在水里泡一会儿才舒服。整个人基本上成了一条大蛇了。人们对他的遭遇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蛇仙附体了,有人说他得了皮肤病,实际上这应该是恶业果报现前所致。
话说回来,千万不要把僧众和高僧大德比喻成动物,否则果报极为严重。现在此类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出家人互相取外号,有些居士念佛时特别精进,念完佛却以各种恶名相称。这些人大多是因为不懂因果而造下口业。我以前也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因为不懂佛法,自己给很多同学取了外号,最后他们的真名没人叫,反而外号成了真名。出家后,尤其是听法王讲了《百业经》以后,我才认识到以前造的口业太可怕了,从那以后就发誓再也不说恶语,而且也经常忏悔,在管理僧众的这些年中,自己说话也非常小心。希望在座的各位注意自己的语言,否则也可能造下很多恶业,甚至不经意开玩笑时都可能造下恶业。
在出家人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显现上都有功德,有些老迈的比丘或者年幼的沙弥看上去很一般,但对他们也不能侮辱谩骂,否则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以前,舍卫国有一头野牛,它在去饮水的路上不幸陷入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到后,把它从淤泥里拽出来,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干净,并为它宣说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的三句法要,之后便离去了。那头野牛对舍利子尊者生起了信心,并在信心的状态中死去了。(今后我们放生时不要什么经都不念,把动物一放就离开,要像舍利子尊者那样念一些经文。可以念四法印的法语,或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经偈,也可以念一些有加持力的佛号和咒语。)
在这个公案里,连小乘行人对众生都有悲心,可是有些大乘行人连一点悲心都没有。昨天晚上,经堂里来了一只小狗,一个道友很粗暴地抓住它,那只小狗疼得不停地惨叫,可是他一点都不在乎,根本不把它当做众生,也不觉得它有痛苦的感受,像扔东西一样把它扔到经堂外面。平时那个道友经常拿着转经轮闭目念观音心咒,我觉得他修行很不错,可是见到他昨天的行为,我觉得他缺乏最基本的悲心。如果连悲心都没有,那就像一位四川老和尚说的那样,“连慈悲心都没有,修啥子金刚橛呦?”这样的人修什么法都很困难。
那头牛死后,转生为舍卫城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因为往昔的业力,他天生体态如牛,长有两个咽喉,还能像牛一样反刍食物。长大之后,他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就是人们共称的“牛主尊者”。为什么牛主尊者会这样呢?原来,在迦叶佛的时候,他曾是一位博通三藏的出家人,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迈的比丘在慢悠悠地进餐,就讥讽地说:“你就像老牛反刍一样。”后来他得知那位老比丘是具功德的圣者,便在老比丘面前诚心忏悔。因为忏悔,他没有堕入地狱,但以恶口的余业而于五百世转生为牛,在此生成为最后有者时也是体态如牛。
《百业经》里也有一则类似的公案。以前舍卫国有两头大牛角斗,一头牛的肚子被剖开,身负重伤。佛陀观知度化这头牛的因缘成熟了,便来到它的身边,把它的伤口包扎好,并为它宣说了佛法。这头牛在对世尊的欢喜心中死去了。它死后转生为舍卫城中一个商主的儿子,七岁时出家为僧,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对七岁的孩子获得阿罗汉果感到很稀奇,便问世尊为何如此。佛说:“这位七岁的沙弥就是以前那头受伤的牛的转世,因为我为它宣说佛法,而且它也对我生起欢喜心,所以它死后转生为人,并在我的教法中断除了一切烦恼。”诸比丘又问:“这位沙弥前世为什么会变成牛呢?”佛说:“这是他往昔的业力。迦叶佛出世时,僧团中有一位供水的执事比丘。一次,一位阿罗汉比丘无意中碰掉了他手中的水瓶,他不高兴地说:‘你就像牛一样不看路,竟然碰掉我的水瓶!’后来他知道对方是圣者,便诚恳地向对方忏悔,但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
在这两个公案里,都是因为对圣者说一句恶语,结果在许多世转生为牛,可见因果有多么可怕。在我们身边,不知道谁是圣者,所以以后大家说话一定要小心,否则很可能在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果报。藏地的有些父母经常骂孩子:“该吃的东西赶快吃完,为什么你像老牛反刍一样慢腾腾地吃?”如果这些孩子中有圣者,父母也很可能五百世变成牛。前几天有几个居士住在智在师家里,我问:“智在师对你们怎么样?”他们说:“挺好的,智在师吃生莴笋不蘸酱,就像小兔子一样‘唰唰’地吃。”我想:如果智在师是圣者,这些居士也很可能五百世变成小兔子吧。
在说了恶语后,如果没有及时忏悔,一定会堕入三恶趣,如佛经云:“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从恶趣出来后,还要感受往昔的余业。有些人常以牛、猪、狗、猴子、兔子、懒虫等比喻人,这些人今后不能再这样了,否则,说别人一句,自己要多少辈子在恶趣受苦啊!以前法王也要求弟子不要互相取恶名。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道理,甚至根本不把说恶语当做恶业,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很多人明白这些道理,今后尽量断除此种恶行。
我们继续看这方面的公案。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沙弥执事员,一次,很多比丘对他说:“你将少许清油中炒过的锅巴放在臼器里捣碎,然后给我们。”由于那位沙弥事务繁忙,于是说:“诸位上座,我现在有点忙,稍等片刻我再供养。”那些比丘们大发雷霆地说:“如果我们可以接触杵臼的话,应该把你放在臼器里面捣碎。”以此恶业,那些比丘堕入地狱变成形似杵臼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曾向僧众示现过这些众生的形体,并讲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现在很多人认为杀生、偷盗、邪淫是恶业,而认为说恶语不是恶业,所以经常口出不逊:“我宰了你”、“我砍了你”,甚至开玩笑时也经常说恶语,其实说这种恶语的果报比地水火风的灾害还严重。《正法念处经》中说:“刀火毒等恶,此恶非大恶,若人恶口说,此恶是大恶。”《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中也说:“当知恶骂甚于猛火。而此猛火但焚七珍之财,但焚世间资玩等物;恶口猛火能烧七圣之财,能烧出世一切功德。”
刚才公案中的比丘们成为形如杵臼的众生,这就是恶语果报的明证。在其他佛经中有许多类似的公案。多看这些公案能促使我们如理行持,可惜的是,有些人虽然看了这方面的公案,却认为这只是佛教的传说,根本没有拿来对照自己的身心,这样看公案是不行的。
从前,有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他一向以博学多才而自居,一次他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就像牧童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成为牧童。大家想一想,仅仅说一句“你们像牧童”,居然招致了这样的果报,可见恶语果报之惨厉。
《毗奈耶经》中还提到,迦叶佛时代有一位三藏法师,他善于调解他人的诤论。一次,两位比丘发生矛盾,到那位三藏法师面前请求调解。三藏法师想:如果僧众平息不了他们的诤论,我再出面平息就会获得更大的名声。所以他要他们到僧众前请求调停。没想到,僧众成功地平息了两位比丘的诤论,三藏法师为此很不高兴,辱骂僧众道:“这些僧众断事的方法就像牧牛的方法一样。”以此恶语因缘,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牧牛人。
按说三藏法师是懂因果的,但可能是业力现前吧,居然会辱骂僧众这么严厉的对境。现在也有些业力现前的人经常骂出家人。我家乡有一个老乡,他和某寺院的出家人有私人恩怨,于是他骂那些出家人是“索达吉堪布喂的一群猪(因为我经常给那所寺院的出家人提供生活费和斋饭)”。我心里想:他说的话那么可怕,不要说来世感受果报,也许即生中就会成熟果报吧。果然,前一段时间他骑马时摔断了一条腿。
《极乐愿文大疏》中记载:一位年轻的比丘看到另一位比丘跳过河,他随口说:“你就像猴子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这种情况也很容易发生,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在蹦跳时,很可能会说出同样的话。
《贤愚经》中也有一个以恶口转为猴子的公案:舍卫国有个叫师质的施主,一次他迎请佛陀和僧众应供。佛陀和僧众回来时在一个泉水边休息,这时一只猕猴过来向阿难要钵盂,阿难怕它打破钵盂,不想给它。佛陀说:“不要担忧,马上给它。”阿难把钵盂递给猕猴,猕猴拿着钵盂走进森林,在钵盂里盛满蜂蜜,回来恭敬供养佛陀。佛陀说:“把不干净的东西去掉。”猕猴便把蜜中的蜂虫拣去。佛陀又说:“在里面加一点水。”猕猴便在蜜中加了些水,然后又供养佛陀。佛陀接受了蜂蜜,并将蜂蜜分给僧众享用。猕猴见后高兴地跳跃起舞,结果掉进旁边的一个大坑里摔死了。因为对佛生起欢喜心以及供养佛陀和僧众之力,猕猴死后转生为师质的儿子,而且当他降生时,家中的器皿自然充满蜂蜜。父母觉得非常稀有,便为他取名蜜胜。蜜胜长大后,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也同意了,于是他成为世尊座下的一位弟子。
蜜胜的父母比较开明,不像有些道友的父母那样顽固。我听说有些道友已经出家六七年了,还不敢告诉父母,一直骗他们说自己在外地工作。有一位道友来到学院出家,告诉父母之后,父母虽然勉强同意了,可是他们总是觉得孩子不能就这样“消失”。他们要求他戴上假发,再举办一场假婚礼,算是对亲朋好友有个交代。那位道友问我这样行不行,我对他说:“这实在有点残忍,不敢说。”
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汉地的父母都不支持子女出家。世间人的人生观和出家人不同,他们认为,人活着要么是为了财富,要么是为了婚姻,要么是为了事业,这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出家的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根本不支持子女出家。在这方面,藏地比汉地要好得多,藏地如果谁家有出家人,父母都觉得很光荣,与人说话时都把“我儿子出家了”、“我女儿出家了”挂在嘴边。可是在汉地,父母根本不敢提起子女出家的事,如果有人问起:“你孩子到哪去了?”父母都特别不好意思。我想,这可能是汉地众生的共业所致,如果很多人的父母能理解出家的意义和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他们肯定不至于如此。
其实,出家人的生活非常清净快乐,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惨。昨天我家来了两个领导,他们在我家坐了一会儿,一个领导感慨地说:“其实你们出家人过的还是很好的,好像没有什么担忧和痛苦吧?”我说:“还可以吧。”他说:“唉,我家里有很多烦心的事,工作上也有很多烦心的事,每天都特别紧张,在你这里坐一会儿感觉都很舒服。”他们在我家里喝了一杯茶就走了。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世间人虽然有钱财、有地位、有势力,可是活得并没有出家人快乐。
通过出家与在家的对比,也可以说明一个道理:物质享受很难带来真正的快乐,快乐唯一取决于自心。换句话说,心是快乐的根本。这个道理很深奥,甚至有些学佛的人也很难理解。今天有一个居士打电话说:“最近我特别痛苦。”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很想好好地打坐,可是已经一个多月了,我的腿一直盘不起来。”我劝他:“即使你腿盘得再好,死的时候也没有用,还是好好调心吧。”这个居士可能不太懂佛法,虽然盘腿打坐是修道的助缘,但毕竟是外在的行为,相对而言,调心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能调伏自心,对生生世世都有极大的利益。而外在的形象并不重要,我们也不是气功师,身体的姿势摆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现在很多佛教徒都是如此,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却把注意力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这不是很好。
回到刚才的公案。蜜胜出家后精进修行,不久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问佛陀:“为何蜜胜出家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你们应该记得,以前我们遇到过一只猕猴,由于它当时对我生起信心,并以欢喜心供养蜂蜜,以此因缘,它死后转生为商主之子并且出家证果。”(可见,如果遇到殊胜的对境,仅仅作一次供养也会获得殊胜的果报。)又有比丘问佛:“蜜胜以何因缘成为猕猴?”佛说:“在迦叶佛时,一位少年比丘见到一位僧人跳过水沟,他随口说:‘这个人的动作像个猕猴’,后来他得知那是一位阿罗汉,于是向对方发露忏悔,但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猕猴。”
今天讲的公案都非常可靠,它们大多出自佛经和论典,我只是将其作了归纳宣说。学习这些公案后,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了,今后千万不要再说恶语。如果自己以前说过恶语,要好好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精进忏悔,这些罪业也有清净的机会。在这方面,我也要提醒一些老师。前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位老师上课时把学生比喻成牛、猪等动物,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就造了许多恶业。很多老师上课时也常说此类恶语,虽然他们教课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可是自己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没必要,所以这些老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第五十六课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每个人都会离开世间,在临终时,解脱轮回的最胜方便就是净土法门,这是印、藏、汉的诸多高僧大德一致公认的。法王如意宝曾经说:“对我来说,一生中所修持的就是无上大圆满,临终时最主要的修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修法。”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我们应该铭记法王的教言,随时随地都要有求生极乐世界之心,同时还要以断恶行善来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现在我们正在介绍十不善业中的恶语。昨天讲了很多恶口骂人的公案,下面继续宣讲这方面的公案。
《仓央嘉措密传》中记载,当年仓央嘉措离开拉萨,以云游僧的身份在各地漫游。一次,他到康区一座寺院附近闭关。那座寺院有一位曾在拉萨求学的僧人,一天那位僧人在散步时闻到一股奇异的檀香味,他想起自己以前曾在达赖喇嘛身上闻过这种香气,于是他循着香气去寻找,结果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正在闭关的仓央嘉措。他们见面后谈起了很多在拉萨的往事。仓央嘉措叮嘱那个僧人,不要暴露他在当地之事,那个僧人也答应了。后来他经常秘密地拜见仓央嘉措。一段时间后,仓央嘉措准备离开当地,那个僧人极力邀请仓央嘉措到他家住一个晚上,仓央嘉措便答应了。
僧人家里养了一只猴子,那只猴子见到仓央嘉措后神情很反常:时而非常欢喜,时而悲伤流泪。僧人问仓央嘉措:“来我家的客人很多,但它从来没有这样过,这是为什么呢?”仓央嘉措便入定观察,结果发现这只猴子是自己的姐姐曲珍的转世。为什么曲珍会转生为猴子呢?仓央嘉措再次观察才明白:原来仓央嘉措六岁时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一次仓央嘉措光着身子和伙伴们玩耍,姐姐看到后很不高兴,一边骂:“你像猴子一样干什么?”一边拽着他脖子上的护身带往回拖。当仓央嘉措的身体从石头上拖过时,在石头上留下了明显的身印。姐姐见后,才觉得弟弟不是一般的人,虽然她也作了忏悔,但死后还是转生为猴子。仓央嘉措把此事告诉了僧人,最后说:“现在我不得不离开,也许我走开后它会悲伤而死,希望你能给它作超度佛事。”
《贤愚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商人牵着一条狗上路,途中,那只狗偷吃了商人的肉,商人发现后砍断它的四肢并把它扔在旷野里。那只狗又痛又饿,即将死去。舍利弗以天眼看到那只狗后,以神通来到它面前,并用自己钵盂里的食物喂它。那只狗对舍利弗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尊者为它宣说佛法后便离去了。狗死后转生为一个婆罗门之子。一次舍利弗到那个婆罗门家化缘,婆罗门问:“尊者为何独行,连一个侍者都不带呢?”舍利弗说:“我没有侍者,你家的孩子能否送给我当侍者?”婆罗门说:“我家有个孩子名叫均提,现在还年幼,长大后就供养您。”(有些人说:“上师,我们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以后要打要骂都由你。”可能婆罗门也是这样对舍利弗说的。)
均提七岁时,舍利弗把他带回寺院,将他剃度为沙弥并为他宣说佛法。通过精进修持,均提获得了阿罗汉果,这时他以神通观察自己的宿世,发现自己前世是一只狗,因为舍利弗的恩德而得到人身,并获得了殊胜的道果。观见前缘后,均提心想:我蒙师父的恩德,才永远脱离了痛苦,我应终生以沙弥身承事师父。因此均提一直没有受比丘戒。后来阿难问佛:“沙弥均提往昔造了何业,前世会变成一只狗?”佛告阿难:“迦叶佛时,他曾是一位声音悦耳动听的年轻比丘,当时他对一位声音不好听的老比丘说:‘你的声音简直像狗叫一样。’后来他知道那个老比丘是圣者,便在他面前作了忏悔,因为忏悔而没有堕入地狱,但还是在五百世中连续转为狗。”
乔美仁波切前世也有类似的经历:一次,乔美仁波切在坐禅时,眼前忽然显现出一只白狗的影像,他再三观察,结果回忆起很久以前的往事:佛陀在世时,一只白狗跟着一群商人上路,它偷吃了商人的食物,商人们发现后把它活埋了。阿难尊者见到此事后,为死去的白狗念经超度,并发愿它将来转生为对佛教有利益的人。由于阿难尊者的加持和发愿,那只白狗后来辗转成为乔美仁波切。为什么自己前世会转为狗呢?乔美仁波切进一步观察:原来在久远以前,自己曾经骂别人是狗,以此因缘于五百世中转为狗,最后一次就是佛陀时代的那只白狗。
从上述公案可以看出,即便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也因为往昔造过口业而在轮回中流转。所以我们不要用马、牛、狗等旁生来骂人,否则自己会堕落为这样的旁生。
在这些公案里,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众生是因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而在轮回中辗转漂泊的。这从《全知无垢光尊者传》、《益西措嘉佛母密传》等圣者的传记中也可以看出。不过现在人很难接受这个道理。在现代科学中,没有前后世、业因果等问题的答案,唯有佛教才对这些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现在有些科学家也是在借鉴佛法后,才在生死轮回等课题上有所进展的。现代人从小在家里没有遇到过佛法,在学校也没有学过佛法,学的都是现代科学的知识,所以很难理解这些佛教的甚深道理。正因为如此,有些分别念比较重的人听到业因果方面的公案时,总觉得这是佛教的传说,并没有在心中引生因果正见。由于心中没有因果的正见,也就不关心自己的来世,平时谈论的都是“我老了以后怎么办”、“生病时怎么办”、“没钱时怎么办”等话题,从来不谈“我会不会转为旁生”、“会不会堕入地狱”。真正的佛教徒不能这样,一定要关心来世的解脱和安乐。
说恶语的过患如是严重,那什么人容易说恶语呢?一般而言,那些种族高贵、相貌端严、青春美满、地位显赫、财产富足、广闻博学的傲慢之人容易以恶语侮辱他人。当然,有些人的学问、财富等并不圆满,但因为人格太低劣,也经常说各种恶语。所以,这主要还是看人的素质。如果是素质高的人,即使别人强迫自己,也不会说很难听的话;如果是素质低的人,只要一开口就是不堪入耳的粗言恶语。下面我们看几则因傲慢而说恶语的公案。
某寺院有位智慧颇高的格西,在辩论过程中没人能胜过他,于是他对僧人们说:“你们真像驴一样。”并做出驴子的姿态。以此恶业,他死后变成了驴头鬼。
安多地区有一位格西,他是获得文殊菩萨加持的大德。一次,来自某寺院的一位小僧人在“众生有没有新生”这个问题上与他展开辩论,那位大格西的理证稍有相违时,小僧人便认为自己智慧非凡,顺口说道:“你真是一无所知,三轮!”以此恶业,他即生舌根糜烂,最后舌头断掉而命绝身亡。
在说恶语之中,对具功德者说恶语的过患尤为严重。有些人获得了上师、本尊或护法神的加持,对这些人说恶语的过失相当大。如果对圣者说恶语,那过失就更大了。许多经论对此说得非常清楚,如清凉国师在《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说:“若骂圣人,是恶口中重。”凡夫不知道他人的相续,如果对方是真正具足功德者,自己因为看不惯或者不理解对方而口出不逊,就会造下非常严重的恶业,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自己的语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还俗的在家人诽谤很多高僧大德,他说:“藏地的有些大德虽然眷属很多,但不一定有很高的成就。他们还不如我活得清净,我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而他们冒充成就者,以欺骗信众来邪命养活。”这个人以前在寺院里学过一点因明,嘴巴也比较会说,说了很多诬蔑之辞。听到他的话,我们都觉得非常可怕,但也没办法,一个人业力现前时谁也阻挡不了。
以前麦彭仁波切有一个弟子,他是一个很有名的智者,他与麦彭仁波切在一些佛法上观点不同,当时他对上师很不恭敬,在辩论的过程中经常说一些特别难听的话。据说晚年的时候,那个人的舌头也糜烂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毁谤具功德者,否则一方面自己会造下可怕的恶业,另一方面,如果其他人跟在自己后面人云亦云,也会造下恶业。
如果造了非常严重的恶业,不要说来世会感受果报,甚至即生中就会感受舌根糜烂等现报。后魏末年,杜昌的妻子柳氏妒忌心很强。一次,柳氏见到一个丫环给杜昌梳头,就砍断了丫环的两个手指,没过多久她就被狐狸咬断了两个手指。还有一次,柳氏见到一个丫环给杜昌唱歌,就割断了丫环的舌头,没过多久她的舌头也开始糜烂。柳氏知道这是业报现前,急忙求一位禅师帮忙。禅师让她至心悔过。她忏悔七天后,禅师又亲自为她念诵经咒,这时从她口里爬出两条蛇,禅师更加猛厉地念咒,两条蛇就掉在地上消失了,她的舌头也恢复了正常。从那以后,柳氏再也不敢妒忌了。
柳氏造的业虽然很重,但因为及时忏悔,所以挽回了舌根糜烂的命运,可见,只要能忏悔,恶业也有清净的机会。古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梁武帝的夫人因为妒忌、说话恶毒,死后堕为蟒身,武帝请志公禅师等依照经律制订《梁皇宝忏》,并为夫人忏悔,法会完毕之后,夫人舍弃蟒身而转生天界。因此,忏悔的确非常重要,本来要在恶趣感受无边的痛苦,通过忏悔,有些众生当下便可解脱,有些虽然不能当下解脱,但受苦的时间也会缩短,程度也会减轻。
很多人以前都说过恶语,如果以后不想感受痛苦,现在就一定要好好忏悔。不过如今有些人经常说大话:“能忏所忏都是空性的,没有什么可忏悔的,念金刚萨埵心咒是多余的。”有些愚笨的人听了这些话认为很有道理,从此就放弃了忏悔。末法时代,这种令人生厌的现象非常多。全知无垢光尊者对此类现象也有描述:“如今人们行持善法的力量十分微弱,即使有少数人行持善法,也会因为某些着魔者的语言而中断。”
如果我们有一个如意宝,肯定会小心保护,以防小偷把它偷走,同样,在拥有正法如意宝时我们也要格外小心,不要因为恶友的影响而轻易丧失。现在我传讲的前行、净土法都是无比珍贵的法宝,除了极少数利根者外,大多数人都应该学习,而且要善始善终地学习,不要轻易中断。尤其是这些十不善业的道理,大家更应该好好学习,如果是有正知正念的人,学习后一般不会再故意造这些恶业。
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恶语的过患。在恶语之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本来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通过辩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所以佛教特别提倡如理如法的辩论,但如果以贪嗔之心进行辩论,并且辩论时口出恶语,则过患相当大。我们看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和一位老比丘辩论佛法,他们辩论得越来越激烈,最后恶语相讥,互不相让。那位年轻的比丘对老比丘说了许多粗言恶语,结果老比丘气愤地回到自己的住处闭门不出,最终气死在屋里,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
一般辩论到中间,尤其周围有很多旁观者时,双方都不会轻易相让,即便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合理,也会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辩论者很可能因丧失理智而口出恶语。那位年轻的比丘就是因此而恶口骂人,结果竟把老比丘气死了,这样的辩论实在可怕。这里虽然没有提到年轻比丘以后的果报,但从因果上推,如果他没有忏悔,以后肯定也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人和人吵架是难免的,可是有些人天天吵架,这就不对了。有些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样,一见面就生厌烦心,然后就大吵大闹。这些人就像大圆满里所说的“无离无合”一样——离也离不开,合也合不来,每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其实,人和人今生能相遇都是宿缘所追,大家应该珍惜这种因缘,没必要一天到晚吵吵闹闹。
可能人老了以后脾气都不太好,那位老比丘就是如此,年轻的比丘只是骂了几句,他居然在禅房里活活气死了。你们汉族人经常说“气死我了”,也许是受这种说法的影响,有的汉族人生气后,家人马上要把他送到医院。所以你们的祖先不该发明“气死我了”的说法。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藏地好像没有“气死我了”的说法,也没听说过藏族人生气后要送到医院的。
佛陀吩咐阿难告诉那条蛇:“世尊对你说:‘蛇呀!你曾于我的教法中出家,本来非常有善根,可以获得解脱,可是因为生嗔心而转为毒蛇,你应向所嗔的这位比丘道歉。如果继续嗔恨,你将堕入地狱中。’”阿难带着那位年轻比丘去敲毒蛇的房门,并一五一十地转告了佛陀的话。可是毒蛇怒气未息,它喷散嗔恨的毒气后仍然不肯出来。佛陀又让目犍连尊者去,他也同样转述了佛陀的话。但毒蛇只是从门缝中伸一下头就钻回去了,还是不愿出来。
老比丘生气时闭门不出,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吵架后,一连几天闭门不出,不吃不喝,以此表示对抗。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中死去,说不定也会变成毒蛇。以前学院的一个道友生气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不出门,别人怎么劝都不出来,据说他还一直不吃不喝。我们担心他气死或饿死,于是到他家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动静。最后有个人一脚踹开房门,结果发现他正在屋里悄悄地吃东西(众笑)。
阿难和目犍连都没有平息毒蛇的嗔心,这件事越闹越大,后来整个舍卫城都在传言:一位比丘因为生嗔心而转生为毒蛇。许多人为了看热闹而聚集在那里。最后,佛陀亲自来了,他严厉地呵责那条毒蛇。毒蛇无法堪忍世尊语言的威力,很快便出来了。佛陀把毒蛇带到祇陀园,它在众人面前惊恐不已,蜷缩在世尊座下。佛陀让它和年轻比丘在一起,说道:“你因为以前说了如毒般的嗔怒恶语而转生为毒蛇,如果现在继续造向他人射毒箭的恶业,来世你会怎样呢?”
知道自己投生为恶劣的众生后,那条毒蛇痛哭起来。佛陀说:“你造恶业时理应啼哭,那时你却未流泪,现在恶业成熟,已经转为旁生,哭又有什么用呢?快向这位比丘忏悔!”(很多众生都是如此,造业时欢欢喜喜,感果时却哭哭啼啼,但那时哭也没有用了。)佛陀又对年轻的比丘说:“这位比丘,你是这条蛇的辩论对手,也应向它顶礼忏悔。”那位比丘向毒蛇顶礼,毒蛇也向比丘顶礼。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奇不已,对佛陀生起很大的信心,对因果也产生了诚信。佛陀依此因缘传授了佛法,令许多人获得了圣者的果位。那条毒蛇也在对佛生起信心中死去,死后转生到了三十三天。
当时由于佛陀在场,人们能够现量见到这些事实,所以都不得不诚信因果。其实,如果没有亲自经历,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的确很难令人相信。现在有些人造了恶业后,因为自己亲身感受报应,所以也不得不相信因果。
学习这则公案后,大家一定要记住:辩论佛法虽然是好事,可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但千万不要在此过程中造口业!法王如意宝以前多次说过,年轻的时候,为了建立宁玛派的观点,他曾经驳斥过格鲁派、萨迦派的观点,也造过一些口业,晚年时对此感到很后悔。学院的老常住应该有印象,显现上法王晚年经常忏悔这些口业,并一再叮嘱弟子们在辩论时要小心。
其实,各大宗派的祖师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他们的究竟密意没有任何相违,只是为了强调自宗的不共观点,才在显现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因此,作为后学者,千万不要随便诋毁其他宗派的祖师。实际上,只要是真正的圣者,他所抉择的观点肯定是正确无疑的,若想以凡夫的狭隘分别念进行破斥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有些愚笨的人不知此理,经常诋毁其他宗派的高僧大德,造下了严重的口业。
如果不注意,辩论的时候确实容易造恶业。我听说有些居士在辩论的过程中,实在说不过时,拿起矿泉水瓶要打对方,这种行为非常不好。在我们学院,每天有成百上千个喇嘛激烈地辩论,可是从来没有动手打人的现象,为什么你们两三个人辩论就要动手打人?请想一想:连清净戒律、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因为没有将烦恼转为道用,在辩论时以嗔心说恶语,结果死后转生为毒蛇,你们这些毫无功德的人又会如何呢?希望你们今后辩论时一定要小心。
讲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老比丘堕落后很快能解脱?答案是这样的:佛陀住世是一种殊胜的因缘,那时业果可以迅速成熟,加上佛陀也亲自作了加持,因此老比丘转为毒蛇后,并没有在恶趣中感受很长时间的痛苦,很快就清净了恶业并转生到天界。
当然,老比丘堕落后能迅速解脱,这与他生前长期闻思修行佛法也有关系。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既然造一点点恶业的果报都那么可怕,那造善业还有什么用呢?干脆完全不造善业了。”这种说法非常愚痴!正因为造恶业会受苦,所以更要精进行持善法,绝不能因为造恶业会受苦就不再行持善法。大家在这方面要有分析的智慧。有时候,我也很担心:以前自己造了那么多恶业,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但有时候又有一种安慰感:这么多年以来,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行持善法上,死后应该有解脱的机会。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以住在学院三个月看,在此期间自己可能会造一些恶业,但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行持善法,因果是公平的,不可能我造恶业的时间短、造善业的时间长,反而在恶趣感受痛苦的时间长、在善趣感受快乐的时间短。同样的道理,虽然在座的很多人是凡夫,在生活中难免要造一些恶业,但只要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行持善法,就一定会有解脱的希望。前面格西转生为驴头鬼的公案也要这样理解,不能看到他说一句恶语堕落了,就怀疑他出家行持善法没有用,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他出家行持善法,所以他在以后的大多数时间不会在恶趣中受苦。
话说回来,那位老比丘幸遇了佛陀,所以很快就从恶趣解脱了。但如今是末法时代,积累恶业之力与往昔不同,在感受果报之前不可能值遇佛陀那样的导师,而且现在很多人也没有老比丘那样清净戒律、闻思修行的功德,即便遇到佛陀也不一定能很快解脱,因此,我们最好是首先不要造恶业,否则一定会感受全部的果报。
在如今这个具诤时劫,众生的嗔恨浊十分猖獗,很多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发嗔心。有的人听了一些佛法后,暂时有所好转,可是没过多久又会嗔心大发。很多人在烦恼的推动下,或者以贪嗔偏袒之心评论内道宗派的好坏,或者为了名声、地位、财产、受用等毫无实义的蝇头小利而射出毒箭般的恶语,由此引发激烈的争吵和纠纷,甚至导致国破家亡的惨剧,这都是在造死后立即堕入地狱的恶业。
在一些民主国家的竞选中,竞选各方一直以恶语互相攻击,甚至揭露对方的种种隐私。我看过外国的电视节目,所谓的竞选基本上就是互相谩骂,有的是当面对骂,有的是背后骂。这样的攻击和谩骂会造下严重的恶业。《分别业报略经》中说:“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意思是,若以恶语触恼别人,揭露他人的隐私,此类刚强难化的众生死后会转为口中燃火的饿鬼。
国外的很多政治活动都充斥着恶语,这本来非常不好,可是很多人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很光荣。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伊拉克,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伊拉克记者一边骂布什是狗,一边脱下皮鞋袭击布什,布什低头躲过第一只皮鞋后,记者又脱下另一只皮鞋扔了过去。随后那个记者立即被逮捕了。在伊拉克风俗中,向别人扔鞋子表示极大的蔑视。这件事发生后,那个记者得到了很多阿拉伯人的赞扬,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他骂布什的话立即在阿拉伯世界成为名言,还有人愿意出一千万美元买他的鞋,甚至他还在监狱里时,他的老板就已经准备为他升职。(所以你们今后准备好皮鞋,看到一些大人物时,向他们扔皮鞋并且臭骂他们,说不定你们也会马上出名,开玩笑。)
在一切争论之中,在家人为了妻儿、财产、名声、地位而辩论,这是为了“受”而争论,出家人为了宗派的观点而辩论,这是为了“想”而争论。如佛经中说:“在家众为受争论,出家者为想争论。”《俱舍论》中也说:受、想是争论之根本和流转轮回的因。(不过现在有点奇怪,出家人为“想”争论的不多,而在家人为“想”争论的却比较多。)但不管为佛法(想)说粗语,还是为轮回琐事(受)说恶语,都是嗔恨争斗的根源,所以大家都需要小心谨慎。
和前几堂课一样,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也讲了很多公案,学习这些公案后道友们要备加警惕,一旦今后自己生起嗔恨心而说恶语时,应该立即觉察并中止自己的语言。尤其那些爱骂人的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否则嗔心和恶语互为因缘,很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造下深重的罪业,死后将多生累世堕入地狱或者转生为毒蛇等旁生,那时就很难有解脱的希望了。《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因此,如果想获得解脱,就要恒时具足正知正念,不寻求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他人的罪过,远离粗语、悭吝等恶业。
很多地方的人都有说恶语的坏习惯,尤其是汉族人骂人特别难听,藏族人骂人最多是“愿你家破人亡”、“愿你下地狱”,而汉族人经常以人和旁生的生殖器等肮脏的词汇侮辱人。说这样的脏话非常不好。在座的各位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说过此类恶语?真正观察起来,骂旁生都有很大的过患,骂人的过患就更大了。因此,凡是说过恶语的人一定要忏悔。尤其是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更要忏悔恶语之业,否则要往生净土是很困难的。
现在有些人说得很简单:“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一个人造了恶业,乃至忏悔清净之前,往昔的恶业都保存在阿赖耶上,即使阿弥陀佛的能力再大,也不一定能把这种业力深重的人接引到极乐世界。虽然汉地有带业往生的说法,但有些人的业力那么深重,恐怕阿弥陀佛对他们也没办法,所以这些人还是应该小心!
第五十七课
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从究竟目的而言,藏传净土法与汉传净土法没有区别,都是要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在暂时的理论和窍诀方面,藏传净土法有不共的特点。因此,汉地的道友应该学习和借鉴藏传净土法。
在藏地,不仅一般的修行人修持净土法,很多修持大圆满、大手印、大威德等密法的成就者也都修持净土法,并且最终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以前宁玛巴有一位名叫大素尔的成就者,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弟子,其中以“四大顶尖弟子”、“一百零八位大修士”最为出名。大素尔成就了黑噜嘎本尊,他的很多弘法利生事业,如建经堂、塑佛像,都是由黑噜嘎本尊直接成办的。六十一岁时的一天,大素尔召集弟子们说:“小素尔(大素尔的心子)获得了黑噜嘎的成就,他的功德已经超过我,以后我的事业将由他来继承,你们对他要像对我一样恭敬承事。”随后,大素尔吩咐侍者明天的早饭要提前一些。第二天太阳初升时,侍者来参见上师,见到上师已穿戴整齐,像是要出远门的样子。侍者问:“上师,您要到哪里去?”上师以偈答曰:“我将往生极乐国,黑噜嘎佛我无别,猛厉祈祷此本尊。”说完就化光融入了黑噜嘎佛像中。
大素尔的成就非常不可思议。他圆寂之后,一个康巴的弟子长途跋涉去供养他,大素尔在路边幻变出一座殿堂,自己安住在里面。那位弟子见到大素尔后,恭敬地献上供养,大素尔接受了供养并为他回向。当一切结束之后,殿堂和大素尔忽然消失了,那个康巴人也好像从梦中醒过来一样。这时他产生了怀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一边赶路一边打听,最后得知上师早已圆寂了,那时他才明白,路上的殿堂是大素尔幻变的。大素尔融入的那尊黑噜嘎佛像加持力非常大,一次,它开口对香灯师说:“嘉顿夏耶上师来时,你要好好迎接。”后来,嘉顿夏耶到来时,香灯师便亲自去迎接了,那个嘉顿夏耶也不是普通人,他进入殿堂后就化作一道白光,绕黑噜嘎佛像三匝后融入其心间。
大素尔虽然是依靠密宗获得成就的,圆寂时也融入了密宗的忿怒本尊像,但从他的教言看,实际上他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因此修持密宗和净土并不相违。在一般的凡夫人面前,密宗的忿怒本尊与净土宗的阿弥陀佛不同,但是当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时,就会知道他们是无二无别的。现在有些人觉得密宗高不可攀,自己这样的人只能学习净土法,这是把密宗和净土法视为截然不同的错误观点。续部中说:“诸佛于智慧界中一体。”意思是,在法身智慧界中,一切诸佛是一味一体、不可分割的。换句话说,一般的净土宗修行人认为阿弥陀佛和金刚萨埵佛、释迦牟尼佛是不同的,就像东北人、南方人、北京人有差别一样,所以他们只祈祷阿弥陀佛,但如果真的和阿弥陀佛相应了,就会知道阿弥陀佛是一切佛陀和上师的总集体。
如果懂得了上面这个窍诀,我们的修行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修上师瑜伽,在祈祷上师的时候,虽然观想的形象是上师,但自己要想到:上师的本体中包含了一切佛菩萨。这样修持可以得到上师和一切佛菩萨的加持。实际上,诸佛菩萨根本就是一体的,只要自己有信心,就能通过一位佛菩萨得到一切佛菩萨的加持。这个道理就像空中有许多个日轮,它们的光芒和合起来遣除世间的黑暗,当我们在被一个日轮照射时,实际上是被所有的日轮照射。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恶语方面的公案。这些公案都在显示应断除恶语之理,了解这些公案后,若能断除包括恶语在内的种种恶业,则往生极乐世界就不会很困难。
在恶语之中,取恶名的罪过也是极为严重的。
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精通三藏的比丘名叫西哦色嘉,他以马头、牛头、狗头、猪头、骆驼头、豹子头、老虎头、狮子头等十八种旁生头来辱骂很多圣者,说他们的头长得像这些旁生的头。以此恶业,他死后转生为有十八种动物头、三十六只眼睛的大鲸鱼,从人寿二万岁迦叶佛时代到人寿百岁释迦牟尼佛时代,一直在感受无量的痛苦。
《贤愚经》里有一个《迦毗梨百头缘品》,与此公案非常类似。以前佛陀在梨越河边时,当地有五百个渔夫捕到一条大鱼,他们用尽全力也无法将其拖上岸,他们叫来五百个牧牛人一起拖,最后才把大鱼拖上岸。这条鱼非常奇特,它有牛头、马头、羊头等一百个头。佛陀观知度化众生的因缘到了,便与比丘们来到现场。佛陀问那条大鱼:“你是迦毗梨吗?”在佛陀的加持下,大鱼用人语答道:“我是迦毗梨。”佛陀又问:“你现在是在何处?”大鱼说:“在阿鼻地狱。”
众人对此非常奇怪,佛陀便讲述了这条大鱼往昔的因缘: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叫迦毗梨的婆罗门,他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学法。由于受到母亲的教唆,他在和许多圣者比丘辩论时,以各种旁生头来辱骂圣者比丘。以此恶业,他死后转生为百头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佛陀讲述了大鱼往昔的因缘后,阿难问佛:“它何时才能解脱鱼身?”佛告阿难:“乃至贤劫千佛出世,它还不能解脱。”在场的所有人听后非常恐惧,都感叹地说:“身口意行,不可不慎。”
恶趣的果报如此可怕,可是没有智慧的人对此却觉得无所谓。前一段时间,一个老乡在众人面前说:“我只要这辈子快活就行,我才不相信有来世,即使真的有地狱,我也不在乎。”这样的人真的是无可救药,可能佛陀来到他面前也没办法。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能否认来世和地狱,既然来世和地狱绝对是存在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守护自己的身口意呢?
大家想一想:从人寿二万岁到人寿百岁,再到未来贤劫千佛出世,这个时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刚才公案里的众生感受如此漫长的痛苦,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很多人听到佛经中的这些痛苦没什么感觉,而平时遇到一点小小的痛苦却觉得难以忍受,这是非常颠倒的。昨天有一个老和尚对我说:“堪布!我被一种病折磨很久了,我实在受不了,你有没有办法?”我问他:“你病了多久了?”他说:“已经整整四年了!”我说:“如果你能想想地狱众生的寿量,那四年根本不算什么。”但他可能觉得我是在安慰他,所以并没有重视我说的话。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从小到大一直在受罪,其实,从小到大最多几十年而已,可是如果转生到三恶趣中受苦,那真的是没有解脱之期了。
上述公案显示了取恶名的严重过患。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向弟子们宣讲这些公案,并教诫弟子们不要互相取恶名。法王还说,他的上师托嘎如意宝也经常讲这些公案。托嘎如意宝语言不多,讲课就像念传承一样,但重要的事情会重复宣说。由于托嘎如意宝反复强调,当时的江玛佛学院没有互相取外号的现象。我们学院也是如此,由于法王经常强调这个问题,除了个别新来的人以外,常住的道友尤其是听过《百业经》和《贤愚经》的人,基本上都不给别人取外号。通过这次学习,希望各位佛友今后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有些人因为不懂因果,根本不把取外号当作造恶业,经常给别人取一些特别难听的外号。以前我有一个坏亲戚,他家有七八个孩子,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征取了相应的外号:脖子细的叫饿鬼脖子,脸长的叫马头鬼,还有牛头鬼,等等。他稍微有点不高兴就用这些恶名称呼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的孩子里有圣者,将来他要在恶趣感受多久的痛苦啊?即便他的孩子里没有圣者,对一般的人也不能取这么难听的外号。
这方面我也造过不少业。我以前也跟你们讲过,在读书的时候,因为自己嘴巴比较会说,给一些老师、同学、老乡都取过外号。这是我一生中非常后悔的事情。现在每次开金刚萨埵法会,我都精进发露忏悔,平时自己在禅房里也经常忏悔。但也不知道能否忏悔清净,在很多公案里,当事人骂人后虽然忏悔了,但仅仅是不堕入地狱,还要在五百世中转生为旁生。
在座的有些道友也造过此类恶业,或者以恶名称呼自己的同学、同事、父母,或者以其他难听的语言侮辱他们。这些道友要注意了,一定要断除这样的恶行,否则肯定会感受难以忍受的果报。《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一个人因为骂其他比丘是猪头,后来变成头似猪头的鬼,而且口中经常爬出蛆虫。所以,语言的确是深堕恶趣的因,《增一阿含经》中也说:粗言堕三恶趣。今后大家说话一定要注意,当自己想骂人时,要想想骂人的果报,这样就能控制住自己的嘴巴。我们这里有些人生气时很想骂人,但因为学过佛法,知道这会造口业,所以嘴唇颤动半天,最终还是不敢骂出来。这样也是很好的。
本来,人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如果不叫他们本来的名字,而是给他们取“豁嘴”、“歪鼻”、“瞎子”、“胖子”、“瘦子”之类的恶名,这纯粹是在积累堕入恶趣的罪业。有些人可能是为了方便,经常用一些不好听的外号称呼别人。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如果你非要给别人取外号,世界上有那么多事物,你为什么不用“天女”、“鲜花”这些好听的名称给别人取外号呢?这样的话,即使以后有果报,也会变成漂亮的天女。
佛经中记载,往昔,释迦族五百个女子的丈夫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她们都成了寡妇,暴军又把她们的手脚砍断,她们感受了许多痛苦后死去。为什么她们会有这样的遭遇呢?原来,她们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五百僧人,因为给其他比丘取“断足”、“断臂”等恶名,结果在许多世中堕入地狱,从地狱出来后又于五百世中被砍断手脚而亡。
五百僧人因为给他人取恶名,结果自己于多生累世中感受相应的果报,所以我们对任何人都不应取外号,甚至官员对下属、主人对仆人也不应取外号。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都在提倡和谐的理念,人与人应该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所以没必要以恶名侮辱他人。尤其是想到来世的果报,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否则无论给别人取什么样的恶名,自己都会感受五百次相应的果报。
特别要注意的是,若对比丘、沙弥取恶名,则必定会堕入地狱。这里的出家人不只是一地以上的菩萨、阿罗汉和辟支佛,还包括了一切比丘和沙弥。现在有些不信佛的人非常可怜,由于对出家人有成见,经常以“乞丐”、“秃头”等恶名辱骂出家人,造下了严重的恶业。实际上,出家人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即便某些出家人的行为确实让人看不惯,为了保护自己的善根,也不能说他们的过失。今天有一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证实一笔款项,他可能被一个出家人骗了,但他知道不能说出家人的过失,他在电话中说:“堪布,你知道哦,现在社会上有各种人,有些出家人,‘嗡班札尔萨埵吽’,有些出家人,唉,我不说你也知道……”他吞吞吐吐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他具体要说什么,后来我也含含糊糊地说:“是,我知道。”我想,这个人还是有正知正念的。
《法苑珠林》里说:“恶口如毒箭,着物则破伤,地狱开门待,投之以镬汤。”恶口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它会像毒箭一样刺入别人的心,说恶语者无一例外会被投入地狱的镬汤之中。在世间,有些人犯罪后,只要有关系就不必入监狱。但因果律是公平的,不论什么人,乃至国王、大臣和上师,只要造了恶口等罪业就必定会感受果报。因此,我们一定要守护自己的语言。
欲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了。现在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看到他们精进念佛,我非常起信心,可是听到他们平时的语言,我又觉得:连不说恶语的道理都不懂,天天造这么严重的业,要往生极乐世界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除了对出家人说恶语之外,对父母口出恶言也将感受极为严重的果报。从前,边地具石境内有个力部施主,他有一个儿子叫珠辛吉。一次,珠辛吉想前往大海去取宝,由于担心他遇到危险,母亲一直极力阻止他。可是珠辛吉始终不听,最后母亲伤心地哭了。珠辛吉气急败坏地说:“我要前去大海取宝,你却说不吉祥的话,还哭哭啼啼的,愿你见地狱吧!”他对母亲口出粗语后便出发了。
“愿你见地狱吧”的意思就是“愿你下地狱吧”,一般来讲,这样的语言在藏地算是最难听的话了,而像汉地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脏话在藏地基本上是没有的。以前我在甘孜读师范学院时,曾和附近几个县的学生“研究”过各地骂人的语言——我们的研究范围并不大——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康区这一带,“愿你下地狱”就是最厉害的骂法了。可能在当时的印度也是这样。
途中,珠辛吉在一家旅店住宿。因为业力所感,他睡得很沉,商人们也把他忘了,当他醒来时,所有的商人都走了,只剩下他和两头驴子在空无一人的海边。珠辛吉十分惊慌,驱赶着两头驴上路,但此时狂风大作,道路完全被沙子遮住,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那两头驴比较聪明,它们凭着嗅觉缓缓向前走,可是珠辛吉因为又急又慌,希望加快速度,使劲用鞭子抽打它们,结果两头驴也因为神志不清而迷路了。最后,珠辛吉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那两头驴也精疲力竭、口干舌燥,伸出舌头呼呼地喘气。珠辛吉见此情景后对它们生起了恻隐之心,便将它们留在原地,然后自己一个人到处漂荡。后来,他到了一个恐怖的饿鬼城市,之后又在十二年中以原来的身份流落于地狱之处(他没有死去,以人的身份在恶趣中受苦),感受了饥寒交迫、口干舌燥的无量痛苦。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父母是严厉的对境,辱骂父母的果报非常严重,如果以恶心辱骂父母,甚至在即生中就会感受现报。《大圆满前行》里有一个匝哦之女的公案与此处的公案非常类似,也说明了不恭敬母亲的果报。学了这些公案后,大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佛经中说,父母的恩德难以回报,因此有良心的人要尽量以佛法或财富来回报父母的恩德,即便做不到报恩,也不要用恶语来谩骂他们。其实人老了以后特别可怜,他们的风脉明点衰败了,身体没有力气,心中充满了各种痛苦,除了少数有修行的人以外,很多老人都处于恐慌和无奈之中。因此,做子女的一定要体谅自己的老父母,即使对他们做不到什么,但说一句安慰的话,以慈爱的目光看一眼,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很多出家人来讲,从经济上帮助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要长期照顾父母,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障碍,但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关心父母。平时做完任何善法都应该把善根回向给父母,在有因缘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和父母沟通。我听说有些出家人从来不理自己的父母,他们说得倒很好听:“既然出家了,就要放下世间的恩爱。”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放下自己的父母,跟其他世间人却保持密切的联系。我觉得这有点颠倒:如果你真的看破了世间,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那你不理父母也是可以的,但从你对其他世间人的态度来看,好像并没有看破放下的境界,那你为什么不理自己的父母?而且我看过很多大成就者的传记,他们也并不是出家后就不管父母了,他们也以各种方式利益自己的父母。就连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当年,世尊为了报答母亲的恩德,专门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三个月,藏历的九月二十二日就是纪念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的“天降日”。《父子合集经》中也记载,世尊成道后,特意回国为净饭王宣说妙法,令父亲获得无生法忍。佛陀已经是“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之法我已得”,他还要回报父母的恩德,我们凭什么不回报父母的恩德呢?所以各位出家的道友一定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恩德。
总而言之,父母、师长、出家人都是严厉的对境,千万不要对他们口出恶言,否则果报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因为在这方面造的业比较重,即生就现前了果报。以前我家乡有一个在家人,他在外地冒充活佛,聚敛了不少钱财,而且他对父母也很不好,天天恶口骂他们。后来他生了一种怪病:身体的内脏都坏了,因为无法吃下饭,就在喉咙处插了一根管子,吃东西就用这根管子往胃里灌,又因为排不出大小便,就在肚脐处插了管子来排污,整个人活也活不了,死也死不了。临死前,他有所醒悟,后悔地说:“因为我以前对父母说过很多难听的话,而且以不正当的手段聚敛信财,所以现在感受这样的果报……”虽然他知道错了,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在汉地,我也见过很多人因为不懂这些道理,天天都在造很可怕的恶业。我经常想,如果这些人能懂一些基本的因果之理,也可能会成为很好的修行人。因此,很久以来我一直想传讲一些基础法门。现在因缘成熟了,我为大家传讲这些道理后,相信因果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了。
以上说的是不能对人说恶语,不仅如此,对旁生也不能以恶语指责,否则也会有很大的过患。下面看一则公案。
以前,一位施主有一个耕地的仆人和两头牛。一次,牛在田里耕地时,那个仆人扔了一块木头砸断了一头牛的角,后来就称它为“断角”。又有一次,仆人抛镰刀砍断了另一头牛的尾巴,后来就称它为“断尾”。
现在世间人给宠物取很好的名字——“观音菩萨”、“乖乖”、“兔兔”、“宝宝”,如果仆人对那两头牛也取好听的名字,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可是他偏偏取了“断角”、“断尾”这么难听的名字,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
那位施主本来答应将女儿嫁给仆人,后来却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仆人因此对主人怀恨在心,便把两头牛拴在枯树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然后既不喂草、也不喂水地拴在那里。初劫的旁生会说话,它们对仆人说:“以前你从来不用鞭子打我们,而且给我们喂草、喂水,就像父母一样慈爱、保护我们,现在你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这样虐待我们?我们到底犯了什么错?”仆人说:“虽然你们是无辜的,但你们的主人骗了我,他以前答应把女儿嫁给我,可是后来却反悔了。”牛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国王?”仆人说:“我没有证人,而且主人只是口头上答应我,也没有任何文字依据。”(这个仆人因为没有证据,所以陷入了困境。所以做事最好要有证据,否则以后会说不清楚。有一个人对我说:“以前我和某人关系好的时候,我借给他两百多万元,当时没有立借据,现在他不肯还钱,我该怎么办呢?”)
牛说:“你向国王禀告,我们可以做你的证人。如果国王问:‘你有证人吗?’你就说:‘有牛作证。’如果国王说:‘牛怎么能作证呢?’你就回答:‘我把它们拴在岩石下,如果我的话是真的,那么就告诉它们不吃草不饮水,然后您就看它们的表现吧。’这时我们就不吃不喝,直到国王相信为止。”
于是仆人如是禀告国王,国王说:“那就这样做来看看吧。”这时,断尾的牛突然想到仆人喊自己“断尾”,于是记恨起来,它说:“我凭什么帮他作证,我不愿意作证,不用说是草,就是石头我也要吃。”因为当时已经向国王汇报了,所以情况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其它牛劝它:“这件事情很重要,这位仆人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他平时对我们犹如父母般慈爱,我们不能骗他,应该为他作证。”(仆人平时对牛比较慈悲,所以大多数牛对他的印象比较好,可见和大众的关系非常重要。现在有些领导也是如此,平时对下属非常好,这并不是因为他真有爱心,他是为了在选举时多得一些选票。)
那头牛比较顽固,它说:“尽管这是事实,但因他叫我‘断尾’,所以我不愿意为他作证。”其余的牛对仆人说:“这个断尾牛实在不听话,现在我们有一个办法:你用绳子把这头牛的鼻子穿透,然后系在我们的角上,如果它要低头吃草,我们便向上抬起角,那时你就说:‘大家看啊!牛们所指示的太阳也在为我作证呢。’这样你将获得胜利。”
于是仆人将断尾牛的鼻子穿透。那头牛喊道:“你们看呀,这个人还在加害我。”其余的牛说:“他不是加害你,而是在给你打扮呢,鼻子上穿绳就像戴耳环一样好看,你不要再出声了,还是静静地呆着吧!”国王进行审判时,牛们如此为他辩护。因为断尾牛的鼻子被穿了绳子,其他牛一抬头提起绳子,它就吃不到草了,结果国王看到所有的牛都不吃草,而且牛角还指向太阳为仆人作证,于是判定仆人获得胜利,最终仆人如愿娶到了主人的女儿。
这个公案出自《极乐愿文大疏》。藏地的牧民经常对牦牛等旁生说恶口,学了这个公案后,很多牧民都不敢再骂旁生了,所以喇拉曲智仁波切的《大疏》对藏地众生的利益非常大。
这个公案说明,即便是旁生,如果我们慈爱它们,它们也会知道报恩,如果我们对它们口出恶语,它们也会报复,即便今生未能报仇,也会发恶愿生生世世报复自己。所以我们要以美语、善语来称呼旁生。对旁生都要如此,对人就更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对任何人都不要再取难听的恶名,即使是你们认为的昵称(外号),如果比较难听,以后也尽量不要再用了。
第五十八课
在座的各位道友,如今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趋入了甚深的大乘佛法,也遇到了善知识的教言,这是极为稀有难得的因缘,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通过实修佛法获得生死自在的把握。
虽然每个人都会死亡,但在如何应对死亡上,世间人跟佛教徒完全不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年我的同学们毕业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他们在世间法上有一定的能力,但在面对生死时却没有任何自主的能力;而我虽然是一个一般的修行人,但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与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出世间法上努力过,只是为了今生的感情、工作、财富、地位而忙碌,而我多多少少在出世间法上努力过,所以当疾病、死亡等违缘降临到自己或者亲人身上时,自然会有应对的能力。
当死亡到来之际,每个人的身心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将不得不舍弃今生的一切,独自前往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在那时,生存的形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我们的基本需求——希求快乐、远离痛苦却不会变,世间人常说,“人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的生物”,既然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远离痛苦,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呢?
当然,有些人也许会想:到底有没有来世?如果有来世,现在做准备当然是可以的,如果根本就没有来世,那做准备又从何谈起呢?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佛教徒问我:“堪布,最近我的一个亲人去世了,我一直很伤心。但有时我又想:人到底有没有后世?如果有后世,我的这个亲人现在处境如何?我又该为后世做什么准备呢?”听了他的问题,我觉得他肯定没有深入学习过佛法。其实,要证成前后世的存在并不难,佛教的经论中有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回忆前世的公案,很多人对前世经历之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经过调查也完全属实。
有些人会想:虽然有人能回忆前世,但这只是少数人的经验,大多数人都不能回忆前世,以少数人的经验能够证明前世存在吗?这些人的疑惑很容易遣除:虽然是少数人的经验,但只要是事实的真相,从道理上完全说得过去,那大多数人就应该承认这件事。比如,美国宇航员登月后,见到了月球表面的事物,虽然地球上的其他人并没有登月,但通过宇航员的所见,也可以相信月球上存在某类事物;同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忆前世,佛经中也说只有少数人能回忆前世,但通过回忆前世的个案,完全能够证成前世是存在的。既然前世存在,后世自然也存在。
还有些人认为:因为很多科学家不承认前世后世,所以前世后世不存在。其实,所谓不承认有两种:一种是有可靠的依据而不承认,一种是因为不懂而不承认。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比如通过研究佛教的千经万论,最后举出了有力的证据否认前世后世,那我们也没必要出于宗派的偏执而固执己见。佛教是讲道理的,《胜出天神赞》里也说:我既不贪执佛陀,也不嗔恨外道,谁有道理我就跟随他。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因为不懂而不承认,那这种不承认并没有依据,我们就没必要跟随他们的观点。
很多科学家虽然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可是他们对甚深的佛法并不在行,不要说真正研究并通达佛教的观点,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这些问题。如果向他们问起前世后世、极乐世界方面的问题,就好像向偏僻地方的牧童询问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一样,他们根本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现在有些人对佛法的评判,只不过是以愚昧无知而得出的相似结论,这些结论在佛教的正理面前经不起观察,按照因明的说法,这样的结论是一种非量。作为科学家,应该客观公正地探索真理,如果一个人没有充分的依据,仅以主观臆测来下结论,那这样的人只是相似的科学家,对这样的科学家我们没有必要去盲从。
世间的道理都要反复研究才能通达,出世间的甚深佛法更是如此,因此,大家对佛法一定要广泛深入地闻思。对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来说,尤其要以佛法的智慧剖析现代科学、其他宗教的观点,以遣除内心中障碍修行的各种邪分别念。如果道路被堵塞了,不管这些路障是金子还是石头,都会障碍行人前进,只有清除路障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通过闻思来遣除内心的各种障碍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凡夫人本来善根就微薄,一旦遇到世间的种种邪说,很可能在相续中引发邪见的熊熊烈火,最终彻底焚毁自己的善根。一旦自己的闻思究竟了,对净土法门没有任何怀疑,对阿弥陀佛有了稳固的信心,那时就没必要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观察了,应该实地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其实,每天如法地听一堂课,这里已经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正因为如此,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的讲课从来都不会中断。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我们坚持如理如法地听课,就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
因此大家要重视听课。在这方面,有些城市里的在家人比深山里的出家人还精进。我们知道,在家人和出家人的生活不同,出家人没有世间的牵累,只要能把握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可以用于佛法;而在家人不得不面对很多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还能每星期挤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参加闻思修行,这些人确实很了不起。其实,这样和道友们共同闻思修行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大众的加持,凡夫人很难保持长期的精进。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哪一天没有上课,当天的顶礼、念《普贤行愿品》等善法可能就会缺失。就像一个孩子的自觉性再强,如果他不去学校学习,也很难独自完成学业一样,凡夫人行持善法也缺乏自觉性,必须依靠大众的鞭策。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参加集体的闻思修行。
下面我们开始讲正课,现在继续宣讲恶语的过失。
以前,在一个僻静的山村住着一个车夫,他有名叫“嘎雪”、“萨热”的两头牛。后来这两头牛各生了一头小牛,嘎雪生的小牛的牛角连在一起,所以给它取名为“嘎雪连角”,萨热生的小牛是歪嘴,所以给它取名为“萨热歪嘴”。
车夫根据两头小牛的缺陷给它们取了难听的名字,这也属于恶语。以前我放牦牛的时候也是这样,给牦牛取了“瞎子”、“跛子”、“断角”等难听的名字,后来学了佛法才知道这是不对的,虽然经常作忏悔,但也不知道能否清净这些恶业。
这两头小牛逐渐长成了大牛。一次,车夫们在一起谈论牛的好坏,那两头牛的主人胸有成竹地说:“我的两头牛十分出色,不管跟谁的牛比赛都没有问题。”于是他们协商决定:以五百两黄金作赌注,让牛在艰险难行的路上拉着满载货物的车进行比赛。所有的人都下了赌金。那个车夫让两头牛拉着车,他一边赶车一边喊:“嘎雪连角快跑!萨热歪嘴快走!驾!驾!”可是两头牛却不情愿跑,于是他用针扎它们。其他人说:“你输了,不要害死牛,快把赌钱给我们。”结果他损失了五百两黄金。
为了惩罚那两头牛,他数数鞭打它们,并在烈日炎炎下将它们拴在枯树上。那两头牛以人语说:“我们犯了什么罪?你为何这般惩治我俩?”他怒不可遏地说:“你们明明知道,却故意让我输了钱,因此我要处罚你们!”它们说:“那是你自己的口业造成的。本来我俩的名字叫‘嘎雪’、‘萨热’,可你却用‘连角’、‘歪嘴’这么难听的名字来喊我们,所以你才输了。现在你选一条更难行的道路,在车上装两倍的货物,并下两倍的赌金,再进行一次比赛。这次你直呼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会让你赢得赌金。”他按照它们说的做了,在比赛中一边赶车一边喊:“嘎雪快跑!萨热快跑!”那两头牛竭尽全力地跑,很快将货物拉到平原上,最后他赢得了一千两赌金。
这个公案说明动物也有情感,如果以恶名称呼,它们也会不高兴。当然,在初劫的时候,由于众生的福报所感,旁生也会说人的语言,如果对它们以恶名相称,它们能直接向人表示抗议,现在由于众生的福报微薄,旁生无法直接和人沟通,但我们也不应以恶名称呼它们。
在《四分律》中有一个类似的公案。往昔,得刹尸罗国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有一头牛,他平时经常对牛刮刷按摩,精心饲养。一次,一个长者公开宣称:“谁的牛能比得上我的牛?我们以牛拉货赛跑,赌一千两金子。”婆罗门的牛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主人对我这么好,我应该让他赢得一千两金子。于是它对婆罗门说:“你如果向长者挑战,我可以帮你赢一千两金子。”
由于婆罗门平时对牛很好,所以牛对他非常感激,才主动提出参加比赛。现在很多西方人对动物也特别好,对动物的关心超过了对人的关心,甚至自己的父母老了以后不管,可是对宠物的吃、穿、住却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些宠物的消费远远超过一般的人。
听了牛的话,婆罗门便带上牛去和长者比赛。在比赛中,婆罗门对自己的牛说:“一角(这是个独角牛)可牵。”牛听后很不高兴,便不肯出力比赛,于是长者的牛胜利了,婆罗门输了一千两黄金。婆罗门对牛说:“我昼夜精心饲养你,为何你比赛时不出力,使我输了一千两金子?”牛说:“你在众人前说我‘一角可牵’,使我非常羞愧,所以不能出力比赛。现在我可以再次参加比赛,这次你下二千两金子的赌注,不要再说我‘一角可牵’,应该说我‘好牵端严好角’,我就能帮你赢回金子。”婆罗门如是而行,果然赢了二千两金子。佛陀讲了这个公案后教诫诸比丘:“旁生听到恶语都会难受,更何况人听到恶语呢?所以要说善语,不能说恶语。”
此外,《本生经》里有一个“欢喜满牛”的公案。当年六群比丘在僧众中恶口骂人,佛陀听说此事后,严厉呵责了六群比丘,并制定了一系列禁止恶语的戒律。佛陀就此宣说了自己因地的一件事:以前有一头叫欢喜满的牛,一次它的主人和一个长者比赛谁的牛力气大,由于主人以“欺瞒牛”称呼它,这头牛故意输掉了比赛,使主人输了一千两金子。主人知道原因后,在第二场比赛中称它为“欢喜满牛”,结果这头牛全力比赛,为主人赢回了二千两金子。佛说当时的欢喜满牛就是他,牛的主人是阿难,并教诫大众:“口应出爱语,决勿出恶言。”
这几则公案里都以赛牛来赌钱。现在世间的赌博之风盛行,可能是受国外的影响,汉地的赌场一年比一年多,许多五星级、四星级的宾馆里都有赌场,吃、住等条件应有尽有,还可以为赌徒提供借款。但是参加赌博的人最终是不会胜利的,基本上都输得一干二净,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现在藏地这种情况也日益严重,我听说不少藏人因为赌博而感受巨大痛苦。有时候想想,这些赌徒实在是可怜,由于贪心过于强烈,妄想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发财,结果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丧失了原有的一切,最终得到的只有痛苦和泪水。
在这几则公案里,对旁生说恶语都有很大的过患,所以更不用说对人说恶语的过患了。
恶语不仅会导致来世的痛苦和不幸,即生中也会给自他带来很多痛苦。这一点大家应该能感觉到:如果自己向某人说了恶语,说完后自己心里会像堵了石头一样不舒服,甚至两三天吃饭都没有胃口;如果别人向自己说了恶语,自己心里也同样不舒服。在人群中说恶语更是如此,如果向一百个人说了难听的话,就像在他们心中撒了毒药一样,这一百个人都会非常难受。所以有智慧的人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尽量不要对任何众生说恶语。
可是有些人由于素质太差,不要说对人和旁生说恶语,甚至对无情物都要说恶语。有的人点火点不着就骂木柴。有的人发动不了机器,就一边砸机器一边破口大骂。我家乡有个老乡,他的收音机杂音很大,怎么调也调不好,最后他气得一边骂一边在石头上把收音机摔烂。
我发现很多人就像这个老乡一样,也喜欢边骂边摔东西。其实,这样一方面造了口业,另一方面把无辜的东西打烂又有何必要呢?现在电影里演吵架时一定要有锅碗瓢盆,演员一边吵架一边把它们摔烂。有些孩子看了这些电影后,其他没学到,就学会了吵架时摔东西,这样不是很好。说起吵架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凡夫,相续中当然会有贪嗔痴,要永远不吵架是不可能的,但学了这么多佛法,多多少少要有一些自控的能力,要尽量避免那些过分的行为。如果自己不赞同某人的观点,与其和他吵架,还不如以符合正理的语言和他辩论。否则,你学了这么多佛法,也发誓要利益无边无际的有情,但是连一些非常粗大的恶行都不能遮止,那就太惭愧了。因此,希望有些人的旧习惯要有所改变。其实只要有决心,要改正从前的恶习并不是很困难。古来的很多高僧大德最初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有各种不同的缺点,但他们励力对治自己的缺点,以正法调伏自相续,最终成了令无数人仰慕的圣者,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下面我们回到恶语这个主题。
佛教十分提倡断除恶语、宣说善语。《律藏》中说:“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意思是,应该说柔和的语言,不要说不悦耳的语言,说悦耳的语言是善业,不会夹杂任何罪业。(不仅如此,如果说悦耳的语言,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成办,如果一开口就是刺耳的语言,很多事情都比较难成办。)萨迦班智达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古德曾说:“莫揭他人过。”《修心七要》中也说:“莫发粗恶语。”道宣律师曾说:“宜出善言,互相赞美,令彼心悦,勇进修道。”意思是,修行人应该说善语,要互相赞美,这样令人心情愉悦才有助于勇猛精进修道。
在佛教里,像这样的教言非常多,多看这些教言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我想到,世间有那么多宗教和学说,但唯有佛法才能将众生从痛苦中彻底解救,才能赐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现在的人大多是人云亦云,不经详细观察就轻易跟随一种观点,有智慧的人不应如此。大家可以比较佛教和其他宗教,看看到底何者对众生更有利?其实,只要稍作观察就会明白佛教的殊胜。不要说那些高深莫测的见解和修行,即便是刚才所讲的这些道理若能普及到全社会,人人都知道什么是有过失的语言、什么是有功德的语言,人人都杜绝恶语、宣说善语,这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现在人们都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但如果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以佛法改造人的身心,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恶语有非常多的过患,那什么样的人容易说恶语呢?那些恶口如蛇舌、心狠残暴、暴躁易怒、不护根门、无有惭愧、性情恶劣之人好说恶语。如果是品行高尚或者修行好的人,即便让他说恶语,他也不会说。好人和坏人的差别确实很大:好人什么功德都具足,就像《道德经》中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恒处于万物的下方,高尚者就具有水的美德;而恶人恰恰相反,功德一点都没有,过失样样都具足,经常为一己私利与人争斗并对他人恶语相加。
现在的社会是好人少、恶人多,有些人除了说恶语外,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一开口就是骂人的话。尤其在一些偏僻的地方,由于人的素质比较低,说恶语特别厉害。有时候我接触一些农民和打工的人,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恶语很多。以前我在乡下读小学和中学时,听到的恶语特别多,后来到城里读师范学院,由于周围人的素质比较高,听到的恶语也少了。你们很多人可能也有同感。
有些人可能是业力现前,经常故意以恶语刺伤他人,其实这些人在伤害他人的同时,反过来也在伤害自己,就像举起斧头砍到自己一样。如《因缘品》中说:“天生一出言,便说恶语者,犹如利斧头,将砍断自己。”有些人经常在人群中骂人,而且骂起人来滔滔不绝,可是要他背教证时,连一个偈颂都背不出来,表面上看来这种人很成功——他一出现其他人都害怕,但实际上这种人是在害自己,最终他的很多事情都不会成功。
邬金莲花生大师说:“恶人之语如毒树,触于何处断一节。”恶人的语言就像毒树一样,接触到哪里,哪里就要烂掉。佛经中说:“为恶语垢所制服,无论何者无安乐,犹如狮蛇极凶残,恶语之人无善趣。”只要一个人相续中有恶语垢染,无论他是谁都不会快乐,恶语者犹如凶残的狮子毒蛇,他们不会得到善趣的安乐。就像不敢接近狮子毒蛇一样,人们一般都不敢接近恶语者,他的周围都是空荡荡的。《报恩经》中说:“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永莫说恶语。”炽热的铁轮恒时在头顶旋转,使自己脑浆飞溅,这样的痛苦不算难忍,说恶语的果报才更为难忍,因此永远也不要说恶语。
了知恶语的诸多过患后,如果能够断除恶语则会获得许多功德:不会转生到恶趣,经常能听到悦耳之语,受到众人恭敬,有众多亲朋好友,一切事业自然成办,即使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会得到众人的欢喜,永无死于恶性(无有善法)之中的顾虑。
很多佛经都讲了断除恶语的功德。《大方等大集经》中说,远离恶语有十种功德:一者得柔软语,语音柔软不刺耳。二者捷利语,说话流利,不结结巴巴、吞吞吐吐。三者合理语。四者美润语,沙哑的声音很难听,别人听到就想捂耳朵,若远离恶语,则语音不沙哑、优美润泽。五者言必得中,说话能说到点子上,不是说了半天,谁都听不明白在说什么。六者直语,即说话公平正直,无有谄曲。七者无畏语,即在大众中发言无有畏惧。八者不敢轻凌语。九者法语清辩。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佛经中说:“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如果能断除傲慢,杜绝以恶语伤害他人的感情,恒常说柔软的语言,这样的人将转生到善趣。佛经中还说:“圣者断恶语,恒说柔和语,极喜美语者,近住于涅槃。”圣者都是断除一切恶语,恒常说柔和语,因此喜欢说美语的人离涅槃已经不遥远了。《受十善戒经》中说:“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不恶口者是人中的大丈夫,也是人中的端正者,一切众生都喜欢见到他。我们学院有些道友因为平时从不说恶语,很多人一见到他们就心生欢喜。《正法念处经》中说:“黠慧离恶口,正语喜乐行,如是美语人,则近涅槃住。”有智慧者远离恶语,他们喜欢说真实的语言,这样的美语之人将趋近于涅槃。
看到这些恶语的过患和远离恶语的功德,大家应该下决心断除恶语,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更不应该说恶语!
第五十九课
在四种语不善业中,妄语、离间语和恶语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绮语。
有些人认为说话啰唆就是绮语,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绮语的范围非常广,在很多经论中对此都有宣说。
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绮语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等。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中提到了七种绮语:
一、依不善意语,以烦恼心说的语言。
二、无义语,没有意义或无关紧要的语言。
三、非时语,语言虽然有意义,但说的时间不恰当。前一段时间我们开会,本来应该轮流发言,可是有个人一直不停地说,结果别人都没办法发言。这样非时说话不是很好,人应该把握好说话的时间和分寸。
四、恶法相应语,一切与不善法——唱歌、跳舞、战争等——相应的语言。
五、作语。
六、不作语。
七、无作语。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提到七种绮语:
一、斗讼竞诤语,宣说斗争、诉讼、竞争的语言。
二、恶咒术语,如对婆罗门的论典和咒语以爱乐心受持讽诵。
三、苦所逼语,为痛苦所逼迫而发出的语言。
四、戏笑游乐语,戏笑、游乐、歌舞、影视方面的语言。
五、处众杂语,在大众场合说世间的杂语。
六、颠狂语,犹如心识不正常者发出的迷乱的语言。
七、邪命语,为得到名闻利养而说的五种邪命之语。
根据这些经论的观点可知:从狭义来讲,吃喝玩乐等与佛法和解脱无关的语言属于绮语;从广义来讲,不仅如此,连妄语、离间语、恶语也都包括在绮语中。
大家很有必要学习绮语的道理,并以此观察自己的语言,之后断除一切绮语。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诵经、念咒非常困难,始终完成不了任务,我不相信这些人一点时间都没有,其实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说绮语上了。藏地的修行人修持善法很精进,平时很少说废话,因此念完一亿遍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各位佛友能像他们一样断除绮语、精进修持善法。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所谓绮语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之语。佛陀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因此,如果要开口说话,必须事先详细观察、深思熟虑,否则,未经观察就随口乱说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绮语。这样的绮语对自他都不利,会导致今生来世的不悦意果报。
有些人本来并不坏,可是一遇到人就说个不停,因为没有守护自己的语言,导致别人对他不信任。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一群人首先互不相识,其中的一个人站出来讲话,如果他的语言很得体,当下会赢得众人的尊敬,人们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的语言颠三倒四,一点意义都没有,当下就会被众人轻视,得不到众人的信任。因此我们说话一定要慎重。
如果在大众场合中不经详察随口乱说,这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过失非常大。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想到:这样说会不会让别人产生误解,会不会让别人伤心,会不会让别人退失信心。藏地的智者说话特别注意,如果没有特殊必要,一般不会揭露别人的过失。今后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不管在大众中发言还是私下与人交谈,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疯狂者一样喋喋不休说了半天,不但没有实义反而伤害了听者。
以上介绍了什么是绮语,大家应该这样理解。有人问一位法师:“客套话或赞美别人的话是不是绮语?”那位法师说:“这个不算。绮语是欺骗众生的花言巧语,没有欺骗他人就不是绮语。要是让他上当吃亏,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就是绮语。还有,电视和电影里表演的杀、盗、淫、妄都属于绮语。”我想他可能是没有详细观察而说的,实际上绮语有特定的定义,不能随便解释。
下面我们分析绮语的过患。在一切绮语中,以在闻法或者念诵仪轨、咒语时胡言乱语、东拉西扯的罪过最为严重。闻法时本应一心专注,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我听说有些学员听课时吃东西、发短信、接电话,这样很不如法。现在只是在周六、周日上几堂课,每堂课最多一个小时,在一个星期中,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难道这几个小时都不能完全用在佛法上吗?拿关手机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重视闻法,那他在一个星期里关几个小时手机完全没问题,再忙的人也可以做到。在我们学院,由于法师经常强调闻法规矩,大家听课都很如法,外面的很多居士由于不太懂这些道理,所以有很多不如法之处,希望这些人今后要注意了。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诵仪轨、咒语时本应专心,可是由于现在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在念诵仪轨时废话连篇,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闹、交头接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或者做喝茶、闲聊等种种非法行。这样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时代,僧团的法规还不算特别松懈,现在僧团的法规真的是很松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对念诵特别认真,从早到晚都不说话,但现在的有些僧人却不是这样。前一段时间,我听说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念经,本来早上天一亮就该念经,可是他们一直不起床,直到吃午饭时才起来,吃完午饭后,要么喝茶,要么聊天,要么玩耍,要么发短信,经念得很不如法,施主们都很不高兴。
提到喝茶聊天,听说有些居士经常去茶馆喝茶。我觉得如果比较累,偶尔去茶馆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泡在茶馆里就没必要了。有些道友对听课不重视,敷衍了事地听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不研讨法义就直奔茶馆而去,在茶馆里呆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还长,这样不是很好。无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我们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的法,还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
前一段时间,我家乡一位名叫森德的出家人到学院参加普贤云供法会,那几天他住在我弟弟家里,在整个法会期间,他一句闲话都不说,唯一念诵仪轨和咒语。法会期间,我到弟弟家里去办事,见到他一边用转经轮一边念经,我向他打招呼:“你来了?”他向我点点头示意。法会结束后,我问他:“你是不是念经时都止语?”他说:“是这样的。”后来我想起来,他从前念经也是这样:小时候,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一次我家乡举办大型娱乐活动,当时乡领导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参加,虽然森德对此没有兴趣,但也不得不去。当时我和他住在一个帐篷里,虽然外面有赛马、射箭等各种娱乐活动,但他从来不去观看,一直住在帐篷里止语念经。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他的行为一直都没有改变。
其实,在念诵时本来就应该止语,这样念诵的功德才大,如果夹杂闲言碎语,功德就不大了。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讲了一个公案:明朝总兵戚继光常念《金刚经》,当他镇守苏浙的三江一带时,一夜梦见一位阵亡的兵士对他说:“明天我遣妻子来拜见您,求您为我诵经一卷,使我脱离冥道之苦。”第二天,果然有一妇人哭哭啼啼地来求见戚继光,恳请他为亡夫念一卷《金刚经》,戚公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次日清晨,他就为那位兵士诵经回向。当天夜里,戚公梦见那位兵士对他说:“承蒙您为我诵《金刚经》,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为经中夹杂了‘不用’二字。”戚公觉得奇怪,仔细回想,才记起诵经到一半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自己远远见了,挥手示意令拿回去。当时口中虽然没说,但心中起了“不用”的念头。第二天早晨,戚公事先把门关好,至诚诵经回向,夜里又梦见那位兵士前来道谢,说已经获得超度了。莲池大师说,这件事是他听一个叫东林的僧人说的,东林很诚实,很有道行,绝不会妄语,因此这件事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按照这个公案来看,念经时连起个杂念都不行,这个要求对一般的人也许有点高了,但最起码我们在念经时不要说杂话,否则,如果口中念一句“嗡玛呢巴美吽”,然后夹一句“不吃”,或者念一句“嗡啊吽班扎尔格热巴玛色德吽”,然后又夹一句“不喝”……这样念诵功德肯定不大。当然,如果是长期念诵,一直止语有一定的困难,但平时的短期念诵无论如何一定要止语。(止语也要分场合,有些发心的道友不仅念诵时止语,连负责人和他沟通时也不说话,只是用身体的姿势来表示,这样也有点过头了。我觉得该说话时还是要说,如果所有的发心人员都不说话,那我讲课时也不开口,只用各种姿势作表示。)
此外,如果在念诵经咒时讲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抢劫、商业,评论女人的好坏和财物的贤劣,或者闲扯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就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依靠这些绮语会产生贪嗔的分别念,进而断送自他念诵的善根,这样过失非常大。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我们在听课或念经时,如果旁边有人说一些无关的语言,则自他的心都会被这些语言所转,最终自他的善根都会被毁坏。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平时没事时不要话太多,如果非要说话,应该说与佛法和解脱有关的语言,这样天人和护法神都会欢喜护持,如果说贪嗔痴等非法的语言,不仅人听了会讨厌,连非人也会讨厌。
《缁门崇行录》里有一个公案:宋朝的光孝安禅师曾担任清泰寺住持,一次他在定中看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的时候,有天神护卫并恭听他们谈论,一段时间后天神便离去了,不久听到恶鬼在旁边谩骂他们,并扫除他们走过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询问二人,方知他俩最初讨论佛法,所以天神护卫倾听,接着谈论家常,所以天神便离去了,最后谈到财物供养,恶鬼也不屑地唾骂他们。禅师知道此事后,终生不再谈世俗琐事。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如理行持善法,会感召善神的护持,如果一个人做非法的行为,不仅善神不会护持他,连恶鬼也会厌弃他,有正见的人当然更不会恭敬他。
既然绮语的过患这么大,那什么样的人爱说绮语呢?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懈怠懒惰、放逸散漫、贪嗔强烈、如鹦鹉般喜欢言谈、心口不调顺的人爱说绮语。
人和人的差别确实很大:有些人对世出世间的高尚道理兴趣浓厚,喜欢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而不喜欢说非法的语言,一涉及到是非长短之事,马上主动转变话题;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高尚的话题毫无兴趣,特别喜欢谈论无聊和下流之事,一听到是非就兴趣十足:“等一等,我先说几句。你们不知道啊,这个人特别坏,我知道他的很多过失……”那时他兴头十足,抢着说话,就像有些喇嘛急着参与辩论一样。
人的语言与宿世的串习有关。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习气,特别爱说他人的过失:在一个僧团之中,如果有一百个人做善事,他从来都不说,但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坏事,他马上就大肆宣扬:“这个出家人太坏了,这所寺院的出家人都是如此。”我觉得这种人非常颠倒:既然你承认一个人干坏事,那也应该承认一百个人做好事,为什么你对坏事大谈特谈,而对好事却闭口不谈?而且一个人干坏事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干坏事,为什么要以一个人来否定所有的人呢?
如果对比绮语和非绮语,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语言。何谓绮语?《阿毗昙心论》中说:“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何谓不绮语?《舍利弗阿毗昙论》中说:“若人应时语、真实语、有义语、调伏语、寂静语、顺时善语,是名不绮语。”绮语和非绮语的好坏可谓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应舍弃具过患的绮语,以具功德的非绮语进行交流,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一个人的意乐决定了他说什么样的语言,由此又会带来不同的后果。生活和修行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如果自己把一切都看作逆境,那即便身处天堂,也会觉得和地狱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都看作顺境,那即便身处地狱,也会像在天堂一样。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一头老牛掉入一个深坑,主人发现后,觉得要把它救上来很困难。主人想:如果这头牛还年轻,救出它还值得,可是它已经老了,救出来也没有用了。于是主人便不管它了。那是一个很深的大坑,当地人都往坑里倒垃圾。老牛伤心地想:这些人真没良心,我年轻时为他们服务,现在我遇到困难,他们不但不救我,还要往我身上倒垃圾。它越想越生气,用头使劲撞坑壁。后来它冷静下来,觉得既然已经如此,也没必要再给自己增加烦恼。后来老牛翻开垃圾,居然找到很多吃的东西,于是它以此维持生命。老牛把人们倒的垃圾踩在脚下,把坑一点点填满,终于有一天,这个大坑被填满了,老牛也高高兴兴地出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哪怕身处再大的逆境,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也能将其转化为顺境。比如下大雪,悲观者想:下雪太冷了,怎么办啊?而乐观者则想:雪花纷飞,多漂亮啊!要是有照相机拍个雪景就好了!或者想:下雪挺好的,空气新鲜,不容易昏沉。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当遇到违缘时,如果能换一个角度,从违缘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就会使违缘转化为顺缘。看人也是这样,对任何一个人,如果从不好的方面看,会觉得他浑身都是缺点,又丑又脏又坏,如果从好的方面看,也会发现他具足很多优点。这里对相关的道理略作发挥,下面回到绮语这个主题。
如果与好说绮语之人交往相处,将断掉自己的善根,最终自己会被引入恶趣。《入行论》中说:“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若与凡愚交往,必然会导致自赞毁他,以及喜好谈论世间享乐、无义事、不善事等诸多过患。)所以,恶友的影响确实很大,能很快摧毁自己的善根和道心。一个人要向上走,一百个好人拉都很困难,可是要向下滑,一个恶人就能把他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该远离恶友。我看过宗喀巴大师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文》,大师发愿:刹那亦不随恶师恶友增上而转!我们也应如是发愿。
发愿非常重要,平时做完念经、顶礼等善法,都要以这些善根发愿:愿我的相续中一刹那也不产生世间的分别念,愿我的所作所为悉能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愿我早日产生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愿我生生世世不害任何众生,愿我的善根尽快成熟并利益到众生,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光明,等等。尤其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更要注重发愿,白天晚上都要想:愿我死后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他们的加持下,相续中遍满普贤行愿的如海功德,之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不仅心中这样发愿,口中也要这样说,这都是对治恶业、生起功德的办法。
世间人很可怜,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一句有意义的话也说不出来,说的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尤其是有些老人话特别多,法王如意宝也常说老年人爱说废话,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老人。按理来讲,老人气血不足,不应该说很多话,可是有些老人偏偏很啰唆,这样不是很好。《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公案:以前有七个老人从远方来到舍卫国,他们苦苦哀求佛陀让他们出家,世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昨天有一个老人对我说:“好多寺院都不收老人,你们这里收不收老人啊?”我说:“我们这里收是收,但你有没有房子?”他说:“房子应该是上师您老人家安排,如果您不安排,那怎么能叫上师呢?”也许他认为上师是招待所的负责人。)七个老人出家后不精进办道,整天谈论以前的事,而且大声说笑,影响其他比丘的修行。世尊知道后告诫他们:“世间人以五种事而自恃:一是青春年少,二是相貌端严,三是身体健康,四是金银财宝,五是种姓高贵。这五种法你们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还多言世事、大声戏笑呢?”世尊又为他们宣说了人身无常坏灭、老病死苦的教言。听了佛的开示,七个老人顿时心开意解,获得阿罗汉果。
所以人老了确实没必要说很多话,应该把所剩不多的光阴用于修行。出家人就更没必要说很多话了。不过有些出家人很颠倒,特别爱说以前的事:“我以前长得什么样”、“我以前是波浪发型(这些人现在不要说波浪,头上连‘一滴水’都没有了)”、“我以前有多少钱”、“我以前特别能干”……其实你出家之前再怎么样,现在都过去了,谈论那些还有什么用呢?
人们常说:“一切语言均是由欲望而说。”所以绮语大多是自赞毁他的语言。这样的绮语会导致贪嗔之心强烈、懈怠懒惰等许多过患。尤其对修行人来说,绮语会令念修的功德大打折扣。邬金莲花生大士曾说:“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在《宝积经》等经中也宣说了绮语的诸多过患。大家应该多看这方面的教言,要对绮语的过患产生深刻的认识。
我们经堂里到处都贴着“止语”,这都是在提醒大家尽量少说废话。因此,以后在开法会的时候,大家最好从头至尾不杂其他语言,如果做不到完全止语,至少也要在一座修法期间止语。比如念上师瑜伽,前面的仪轨念完后,中间念诵莲师心咒,之后观想莲师融入自己心间,最后作回向,在这之间都不能说话。听课也应如此,从课前的加倍咒到最后的《普贤行愿品》之间都不能说话,直到回向完毕后才能说话。
绮语有何果报呢?因为绮语是以贪嗔痴而产生的,所以其异熟果报是堕入地狱、饿鬼、旁生。如佛经云:“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其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令众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生生世世爱说绮语。佛经中说:“(绮语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信,二者语不明了。”现在有些人说话别人不相信,语言也没有条理,这就是因为他们前世绮语说得太多,这些人如果继续说绮语,来世还会感受这些不悦意的果报。《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集绮语句,能令心意乱,破坏于梵行,妨碍涅槃道。”意思是,多说绮语会令心情烦乱,破坏自己的梵行,障碍自己获得解脱。
与之相反,如果断除绮语,则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利益:生生世世会转生于贵族之家,受到众人拥戴,说话前后连贯,语言不会有过错,能言善辩,与正法不相违,所说之语犹如蜂蜜一般相合众人心意。
经论中讲了很多断除绮语的功德。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欲广多闻,为人所信受,是故当至诚,不应作绮语。”也就是说,断除绮语可获得广闻博学和为人信受的功德。《大集经》中说断除绮语有十种功德:一、天人爱敬。二、明人(即智者)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悉能领受。六、常得他人尊重爱敬。七、常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其他经中说:“设若能断除,无义诸绮语,恒时讲正法,彼士转善趣。”《正法念处经》中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四种语不善业,如果一一问大家:有没有说过妄语?有没有说过离间语?有没有说过恶语?有没有说过绮语?可能每个人都会点头承认。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四种语恶业。对每一个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学习这些因果方面的道理,否则,即使你天天念佛,即使阿弥陀佛的威力再大,如果自己相续中的罪业没有清净,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像有的领导虽然很想解救犯人,但如果犯人的罪太重,领导也很难帮得上忙。因此,站在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些因果之理,然后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发誓以后再不造恶,之后再精进念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
第六十课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道友们要认真学习断除十不善业的道理,如果能通达这些道理,即便暂时没有任何修行的境界,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佛弟子。现在有些人连基本的佛理都不懂,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境界,观世音菩萨给自己讲了什么,自己在梦中见到了什么,等等,这是非常可笑的。听到这些人的语言,我总是不禁怀疑:像无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他们传记里都没有的稀奇事为什么会发生在现在某些人身上?这些人话虽然说得很大,可是遇到一些对境时却无法将违缘转为道用,产生很多自相的烦恼,甚至造下极大的恶业。其实,一个人修行是好是坏,通过他取舍因果的粗细就可推知,所以大家不要轻视因果法。
在座的各位要抓住机会努力学好因果法,这次我们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有善缘、有信心者来说,这样短期的学习也足以终生受益了。
以前藏地有一位修行人,他年轻时曾朝拜过一位上师。最初,他的傲慢心比较重,并没有打算求法,只因为那位上师的名气比较大,又是他弟弟的上师,所以才去拜见。但是当他见到上师后,立即对上师产生了强烈的信心。次日,他向上师告辞并希望上师以后经常护念他。上师问:“你到这里后感觉怎么样?”他说:“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上师说:“既然这样,那你不要回去了,就在这里住下来吧。”他说:“不行,我要回去一趟,现在我什么口粮都没有。”上师说:“来这里的弟子很多,他们都没有事先做准备,你一个人又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他听从上师的话住了下来。从那时起,他形影不离地依止了上师七年。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他经常做令上师欢喜之事,曾对上师做过许多次大供养,单单马就供养了七十四匹。上师对他也非常欢喜,曾三次对他说:“愿你一切如愿以偿。”他从上师那里获得了以大圆满为主的一切法要,成了一位事业广大的上师。
如果上师说“愿你如愿以偿”,没信心的弟子也许根本就不在乎,甚至还会想:上师很狡猾,他这样说可能是让我高兴。我对发心人员说“谢谢”时,有些人也以为我故意说好话,他们回答道:“我并不是为了‘谢谢’才给你发心的。”
这位修行人依靠特殊的因缘得到了珍贵的佛法,不仅利益了自己,后来还利益了其他有缘众生。现在我们学习佛法的机会很难得,希望大家以此因缘也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现在我们讲的十不善业听起来很简单,但落到实际行动上却不那么简单,真正以这些道理衡量自己时,好像所有的恶业都造过,所以大家在这方面要下工夫。
学习这些教理非常有必要。最近有人问我:“某上师说不需要闻思,只要一心念佛就行了,我现在该闻思还是该实修?”我直截了当地说:“你自己观察一下,如果不用担心相续中的罪业,而且也能一直定下心念佛,那直接修行也可以,否则还是要闻思。”我并不排除某些特殊根机的人只要直接念佛就万事大吉了,有些大圆满根器的人也只要修一个窍诀就能解决生死大事,但大多数的众生还是需要闻思。如果很多人真的不需要闻思,那我也不用费力气讲大量的教证、理证和公案,我也会直接传一个净土的修法或者一个密法的窍诀,这是很容易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按次第闻思修行,这样才比较稳妥。至于有些上师的说法,我们也不完全排斥,但应从其他方面理解他们的密意。
下面开始讲忏悔三种意恶业——贪心、害心和邪见。
壬三、忏悔三种意恶业: 贪心害心与邪见,发露忏悔意三罪。 在三种意恶业之中,我们首先讲忏悔贪心之罪业。
贪心是指贪图他人丰富的财物、强大的势力、勇士的魄力、智者的辩才、美丽的容貌等,并想:若有办法让我拥有这一切,那该多好啊!
人们所贪的对境不尽相同,有人贪钱财,有人贪地位,有人贪勇气,有人贪辩才,有人贪色,但不管怎样,都是对某种对境有欲求心。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看到别人有好车,自己也想有,看到别人有豪宅,自己也想有……不管见到别人有什么,自己都想拥有,这都是贪心在作怪。虽然贪心有很多种,但一般来说,贪心主要是贪图他人的财富。如《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行欺诈,方便取他物,则是大贪心,常行不善行,彼人于昼夜,心常不清净。”(如果有人以欺诈的行为获取他人的财物,这就是大贪心,由于经常行持不善业,这种人的心昼夜恒时不清净,始终处于贪执、忐忑不安或者闷闷不乐的状态。)
产生贪心是因为没有智慧,不明了所贪对境的虚妄本质。《宝积经》说:“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意思是,因为不知道有漏法的本质而产生非理作意的邪念,由邪念而产生贪著,由贪著而产生烦恼;如果了知有漏法的本质,就会产生知足少欲的正念,有了正念就不会产生贪著,没有贪著则烦恼也不会再产生。
其实,拥有许多固然很好,但即便无法拥有也没必要苦苦强求,否则在此过程中必定会感受巨大的痛苦。无垢光尊者说:“执著越大,痛苦越大。”确实如此,如果对任何对境贪执过大,在愿望无法满足时都会产生极大的痛苦。现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轻生,就是因为对有情的贪执太大,实在得不到对方时就只有选择自杀。
挽救这些贪欲者的办法就是佛法,如果掌握了佛法,就能消除内心的贪执,一切烦恼也会自然消失。很多人在没学佛时,对某些对境特别贪执,由此感受了很多痛苦,而在学习佛法之后,尤其是学习空性法门之后,对财富、地位、名声等都看得很淡,不像从前那样特别贪执了,由此也避免了很多痛苦。所以我们要以佛法的智慧泯灭自己的贪欲。
在一切贪心之中,贪上师、僧众的财产属于大贪心,其过患特别严重。很多商人为了谋利而对寺院或僧众的财物产生贪心,其过患如前所讲的强夺、偷盗僧财的过患一样。还有的人贪图买到上师的牛马等信财亡财,并想从中获取利润,如果以此获得了少许利润,则罪过会像饮毒一般非常大。
在藏地,信众经常向上师供养牛马等牲畜,有些商人为了赚钱,经常购买上师的牛马;在汉地,有的寺院有很多地产,有些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便和寺院的大和尚合伙用这些地产做房地产生意。这些商人的过失非常大。当然,那些出家人也有过失。我们在前面说过,三宝的钱财绝不能混用,供佛款只能供佛,印经款只能印经,供僧款只能供僧。可是很多出家人不懂因果,觉得三宝的钱财和世间的钱财没有区别,可以随便使用,结果造下了很多罪业。道友们在这方面应该认真取舍。
上师是严厉的对境,假设依靠上师谋取了少许利润,后果也将像服用毒药一样。邬金莲花生大师说:“上师财如哈拉毒,谁若享用则丧命。”哈拉是一种剧毒的毒药,只要食用少许便会立即死亡,上师的财富也是如此,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享用或者偷盗少许,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如此,浪费上师的财产也不合理。《事师五十颂》中说:“上师财物护如命。”因此,我们不能浪费上师的财产,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上师的财产。当然,我们也没必要走到另一个极端:有些人在为上师发心的过程中,连上师开许的财物都不敢享用,这也是没必要的。其实,只要上师开许了,享用上师的财物完全是可以的,而且不但可以享用,还要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凡是上师赐给的东西都要接受,不然会破坏缘起!”开玩笑。
凡夫人非常容易产生贪心,很多人甚至看到别人有一尊佛像或者优质的物品,便将它拿在手中从头到尾瞧个不停,暗想: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物品该多么好啊!我以前也是这样,有时候在亲戚家里见到一个漂亮的碗,就拿在手里一直摸来摸去,后来亲戚看出来了,就说:“如果你喜欢,就送给你吧。”上学时,如果别人有一个好文具,我也会想:如果我有该多好啊!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不太希求财物了,也许是自己年龄大了,也许是修行境界高了吧。
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尽量克制自己的贪心,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约束。现在有些出家人为了获取钱财,在施主面前说很多赞叹财富的话,让施主生起很多烦恼。一个居士对我说:“有一位出家人很羡慕我的车,他试探性地问:‘这辆车坐起来好舒服啊,你花多少钱买的?’我说:‘二十多万。’‘二十多万啊!——我们那里没有这么好的车,我也很想买一辆……’”谁都能听出这个出家人的意图,这样的语言就是五邪命中的旁敲侧击。现在有些贪心大的出家人经常向居士化缘,让居士产生很大的厌烦心,很多居士甚至不敢接电话,一看来电就明白:这是某人的电话,他肯定又要化缘,我还是不接这个电话了。
《僧祇律》里有一个公案:从前佛陀在一处旷野安住,当时有五百比丘在那里建房,他们经常去城市化缘。一天早上,城里的一个商人到店铺开门营业,他见到对面有一个比丘走来,商人想:这个比丘一定是为盖房子来化缘的。于是他关上店门,从另一条路回家。比丘见到后,便绕到那条路上截住了商人,对商人说做善法有何功德,布施僧人房舍有何功德,等等。最后商人没办法,勉强布施了一点钱,但心里很不痛快。商人想:如果我开门营业,还会有比丘来化缘,这样连本钱都会亏光,还不如关门保住本钱。于是他就回家了。妻子见他回来,便问:“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这么懒惰怎么挣钱养家糊口?”商人便把原委告诉了妻子。后来,舍利子尊者到城中乞食,当他来到这家时,商人的妻子对他作了恭敬供养。尊者善言慰问道:“近来你家境况如何?”她说:“光景不是很好。”尊者问:“为什么?”于是她把丈夫的经历告诉了尊者。舍利子回去后向佛陀汇报了此事。佛陀便唤来那位比丘,问他是否强行向施主化缘,那位比丘承认了。世尊告诫诸比丘:“今后,不能为房舍向施主强行化缘,否则会令很多有信心的人退失信心。”
接着,世尊讲了一个故事:过去世有一位比丘在森林中修行,森林中住着很多小鸟,它们成天唧唧喳喳叫,吵得比丘非常烦躁,于是他问佛陀(这是以前的一位古佛)怎么赶走这些鸟。佛说:“你每天早上向每只鸟要一根羽毛,每天晚上再向每只鸟要一根羽毛,这样它们就会离开。”比丘依言而行,众鸟害怕羽毛被拔光,果然很快都离开了。(施主的钱相当于鸟的羽毛,可能有些施主对钱比鸟对羽毛的执著还大。)
世尊又讲了一个故事:往昔有五百个仙人在雪山修行,其中一个仙人的威仪特别如法,那位仙人的住处附近有一个水池,池中的龙对仙人的威仪非常有信心,每天仙人结跏趺坐时,龙都要在仙人身上缠绕七匝并以头覆盖他的头顶。除了吃饭时以外,那条龙一直都这样缠绕着。仙人因为被龙缠绕,日夜端坐不得休息,身体瘦弱,还患了皮肤病。仙人很厌烦那条龙,便问别人怎样赶走龙。一个人说:“龙的喉间有宝珠,如果你向它索要宝珠,它就会离开你。”仙人依计而行,果然那条龙以后再也不来了。讲完这两个故事后,世尊告诫比丘:“旁生都讨厌向它索要东西,更何况人?所以今后不要过多地向施主求取。”
因此,出家人要控制自己的贪心,对化缘和募捐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自己没有强迫别人,别人在没有烦恼的情况下主动作供养,那我们也没有必要遮止,你可以随缘接受供养,但是切忌强行或频繁地向施主化缘、募捐,否则会让很多施主产生烦恼。
我以前多次强调过,禁止进行任何化缘。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有些学员本来想好好学习佛法,可是今天有人介绍一位上师,明天又有人介绍一位上师,每天都要捐款,最后实在无法承受而不得不退出学会。以前我去国外时也发现,有些中心每次传法都要募捐,后来很多信众逐渐远离了这些中心。因此,为了保护正常的闻思修行,严禁任何形式的化缘。我们学院也是如此,建院二十多年来,从未搞过任何募捐,以后也不会搞。道友们今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什么人容易产生贪心呢?一般来讲,恬不知耻、贪得无厌犹如饿狗之人容易生贪心。一方面,没有羞耻的人容易生贪心,另一方面,生贪心也会让人丧失羞耻心,即便是比较有智慧的人,产生贪心后也会丧失羞耻心。《正法念处经》中说:“沙门法中第一胜者。所谓知足及不放逸。若人乐贪。不乐知足。为贪所诳。害于善法。如是之人。犹如痴狗。还自食吐。”这里讲得很清楚,若人为贪欲所诳惑,则会毁坏自己的善法,如是之人就像吃自己呕吐物的痴狗一样无有羞耻。
一般来说,贪心主要是由欲望引起的,也有以杀死敌人并占有其财产的嗔心引起的。贪心除了本有的过患外,还会导致害心、杀生、不与取、妄语、恶语等很多恶业,因此,其过患非常严重。
贪心有何等果报呢?其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即便幸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贫穷可怜,虽有财富也易毁尽,而且由于贪欲作障而使心中所愿一无所成,生于恶劣的环境,常成为具贪心者。《华严经》中说:“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世间人和修行人的痛苦都来自贪欲。古人有句话:“贪则近贫”,意思是若有贪心则会接近贫穷。从字形上看,“贪”和“贫”也很接近,有人将这两个字的关系解释为:今天贪心,过一段时间就会分给你贫穷。
其实,贪欲就是一种愚痴,而愚痴和智慧如同水火不相容,所以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有贪欲的。《佛遗教经》中说:“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当然,此处的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这是一种超越世间的大智慧,如果仅是世间的智慧,那有些人学问越多,内心的贪执却越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贪心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尤其是若对有福德者的财富生起贪心,进而产生害心,则下场会和往昔的顶生王一样悲惨。顶生王本来获得了与帝释天平起平坐的权势,但他不满足,还想独自拥有三十三天的一切,因为产生了这样的恶念,结果当下耗尽自己的福德而堕落到南瞻部洲。临死时,有人问顶生王:“如果别人问起您是怎么死的,我们该怎样回答?”顶生王说:“就说他是因为不知满足,才落到如此地步的。”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拥有佛法的智慧者以外,很少有人能知足少欲。《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叫多味写的国王,他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发善念,想作无遮大布施,于是他按照婆罗门的规矩,将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取一撮。佛陀观察到度化这个国王的因缘成熟了,就化为一个婆罗门来到国王面前。国王问:“你需要什么?”婆罗门说:“我想要盖房子。”国王给了他一撮珍宝,但婆罗门才走了七步,就返回来将珍宝放还。国王问他为何不要,婆罗门说:“这些珍宝虽然可以盖房子,但还不够娶妻,所以我干脆不要了。”国王说:“我再给你三撮。”婆罗门又拿了三撮珍宝,他走了七步后又回来。国王问他为何又回来,他说:“光有妻子还不够,还要有田地、仆人、牛马,这些珍宝还是不够。”国王说:“再给你七撮。”婆罗门走七步后又回来了,他说:“我以后还有子孙,养活这些子孙还要钱。”国王就把所有的珍宝都送给婆罗门,但他接受后又退还了。国王非常奇怪,问他为何还不要,婆罗门说:“人一辈子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即使有再多的珍宝也不够,生命非常短暂,还不如放下一切,追求无为之道,所以我不要珍宝了。”国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这时佛陀现出本来的身相,对国王说偈曰:“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国王见到佛的相好庄严,又听闻此偈颂,踊跃欢喜,便从佛受五戒,后来得到须陀洹果。
婆罗门说的是事实,在世间有再多的钱也不够。很多出家人有这样的感觉:出家前好像什么都需要,有再多的钱也不够花,可是一旦出了家,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以外,似乎什么都不需要了。因此,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财富。现在的人表面上很富裕,特别是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现在很多大城市的人非常富裕,但由于没有佛法的智慧,始终无法填满贪欲的大坑,所以他们实际上非常贫穷。
现在有很多可怜之辈因为不克制贪欲,不以自己拥有的财产为足,还贪图他人之财,结果反而丧失了原有的财产。我们看几则公案:
有一只狐狸在溪边找到一块肉,它又看见水里有鱼在游动,便想先去吃鱼,于是它放下肉去抓鱼,结果鱼钻到了水底。狐狸没有抓到鱼,原来的肉也被乌鸦叼走了,最后它什么也没有得到。
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母鸡,本来母鸡每天下一个蛋,但她嫌不够,想要鸡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拼命给鸡喂饲料,因为鸡吃得太肥,最后连一个蛋都不下了。
还有一只狗衔着一根骨头到河边,它见到河里也有一只狗衔着骨头(是它自己的倒影),它想把对方的骨头抢过来,于是放下口中的骨头跳进河里。当然它扑了个空,当它湿淋淋地爬上岸时,原来的骨头也被别的动物偷走了。
很多人的情况和这些故事没有区别。有些人本来有一些钱,为了赚更多的钱,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放高利贷或者搞投机,结果不但没发财,连老本都收不回来。有个人对我说:“我在银行有一笔存款,我想把它投入一个公司做一笔大生意。您帮我打卦看能不能赚钱?”我听了他的话很害怕,心里想:算了吧,还是别冒险了吧。很多人都想发财,但除了少数有福报的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无法如愿以偿。
其实,如果自己往昔没有积累福德,对眼睛所见、心中所想的事物生起贪心又有什么用呢?有些人因为眼福不浅而无所不见,心似损耗鬼一样无所不求,可是由于自己福德穷尽,最终将一无所获。人的眼睛肯定能看到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心中也会想到很多东西,但真要得到这一切是不可能的,所以生贪心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对现有的财产知足。
《大庄严论经》中记载,往昔有一个贫穷的优婆塞,别人经常讥讽他贫穷,可是他却知足为乐,而且说偈曰:“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这个优婆塞说得很对,知足少欲的确是世上的第一等财富。(优婆塞说无病是最大的利益,我们这里的很多道友身体很健康,他们是拥有了第一利,可是我的身体不好,今天这里不行,明天那里不行,但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人应该坚强。)
无有贪心者即便如乞丐一般身无分文,精神却十分富足,而不知满足的贪心者即便物质上极为富裕,精神却极为贫乏。如《亲友书》中说:“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马鸣菩萨在《佛所行赞》中也说:“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
即便不论佛法,从世间来看,不贪财也是一种美德。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宰相,有一个宋国人送给他一块玉,他拒不接受。那人问他为何不收,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玉,则你我都失去了宝,不如我们各有其宝。”以前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现在有没有不爱钱的官呢?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可想而知天下能否太平了。
大家应该明白,世间的财富无有实义,没必要为它而生烦恼、造恶业。《正法念处经》中说:“世间财如山,一切皆无常,云何为财物,如是作恶业?唯有愚痴者,能作如是恶。”经文的意思是,世间的财富即便多如山王,也像秋天的白云一样无常,为什么要为这些无有实义的财物造恶业呢?只有那些愚痴无智的人才会为之造恶业。
总而言之,贪心的过患极其严重,若能断除贪心,则会获得许许多多的功德。首先,断除贪心者能转生于善趣,如佛经云:“城邑或静处,他人所属物,不生贪心者,彼士转善趣。”其次,断除贪心者转生于善趣时,若转生到天界,会成为不同于其他天人的富裕者;如果转生为人,则钱财稳固,谁也不会对其产生抢夺之心,而且钱财富足,始终花不完。相反,如果前世贪心特别大,即生中钱财会如流水一样很快流逝。有些人带了很多钱出门,还没怎么买东西,打开钱包已经是空空如也,这不是有谁偷走了他的钱,就是自己生贪心的果报。
不贪者不仅来世不转生恶趣,成为财富丰裕者,甚至即生中也有获得功名富贵的。《坐花志果》中有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人很穷,过年时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除夕之夜,他在路上拾到一个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银钱。他没有见财忘义,而是坐在路边等候失主。不久,一个老者和两个少年形色仓皇地走来,经询问确认是他们丢的包后,穷人便把包还给了他们。当天晚上,他梦到自己本来死后要堕入饿鬼,但因为拾金不昧,不但不会转生为饿鬼,而且即生可享大福禄。后来,他果然考上进士而且当了大官。
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应当断除贪心的道理,今后希望每个人认真观察自己,看自己是贪得无厌者还是无贪无欲者,如果是前者,就应该用佛法的宝剑斩断自己的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