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胜利道歌

其他胜利道歌

Total words: 33,879.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 hour and 33 minutes.

胜利道歌浅释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发无上的菩提心!

法王的弘法过程至目前为止分为五个阶段,并以不同阶段所作的窍诀教言作为分界标志。其中的《忠言心之明点》与《教诲甘露明点》已经译成汉文,现在上师又垂示了《胜利道歌•天鼓妙音》,标志着第五个弘法时期的开端。这三个教言的内容,大致相同,都强调了戒律,又强调了人格。《忠言心之明点》和《胜利道歌》还着重宣说了密宗的功德。

法王在前段时间的弘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违缘,最终以三宝的加持,遣除了一切外、内、密的违缘,这时法王心中自然显出了这个《胜利道歌》。这也标志着在法王将来的弘法过程中,已不会遇到重大的违缘。法王这个《胜利道歌》,并非由分别念所造,而是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智慧中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们所有的弟子修学这部论,必有相当的意义和加持。法王要求我们以后在每讲一个法时,在开始的第一天,最好把《胜利道歌》讲解或读诵一遍,如此便能遣除整个传法过程中的违缘;如果发心去求法,先诵一遍《胜利道歌》,也能顺利实现愿望,而且不会受到邪魔外道的障碍或遭遇其他的违缘;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违缘,通过读诵这首道歌,或者将其带在身上,也能够转变成顺缘。

法王一再要求凡是皈依、依止他的人,必须把《胜利道歌》背熟,而且要精通其含义,如此对我们一生都能产生很大的利益。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要娴熟精通颇为不易,而法王通过自己的修证,已归纳成这个殊胜的窍诀,所以大家一定要珍视。

《胜利道歌》从论首的顶礼与上师无别的文殊菩萨,及强调时时以信心祈祷上师开篇,到论尾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结束,中间共开示了四个修法的要诀,即:欲想尽早获得正等觉佛果,必须修学无上的大圆满法门;而大圆满依靠什么来成就呢?发大乘菩提心;此又需要依靠什么呢?出离心;而出离心的基础是什么呢?即需要一个秉性善良的人格,这是从学处的角度讲的。如果从戒律方面理解,即欲速捷成佛度生,则应趣入无上密乘,为此,首先要受持密乘三昧耶戒;此之前提,须先具有菩提心,而菩提心必须要依靠菩萨戒;受持菩萨戒须先有出离心,出离心必须依靠别解脱戒(小乘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正学女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推寻到最后归结为人品,因为一切戒律,都须建立在贤良人品的基础上。这四个要诀,是显密一切法门凝结成的精华,是成佛的必由之路。

《胜利道歌》从窍诀方面讲,与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相类似,都论述了修道的要点,其共同的是出离心和菩提心,不同的是在无二智慧上。《三主要道论》讲述的是中观,而《胜利道歌》讲的是无上大圆满,此外《胜利道歌》还特别强调了人格。在风格的差异上,《胜利道歌》是从大圆满到人格的逆向式推理,而《三主要道论》是讲从出离心、菩提心到中观的修学次第。

本论分三个方面: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题目;二、顶礼句。 乙一、题目:胜利道歌•天鼓妙音 自从法王如意宝开珠日神山的伏藏大门的缘起被破坏以后,整个学院遇到了很多的违缘,尤其在法王前期的弘法利生当中,遇到很多内、外、密的障碍,最后由上师和三宝的加持完全遣除了一切违缘,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法王唱出了这首道歌。“道歌”是在修证上面得到证相后,自然唱出的歌。“天鼓”是三十三天因天人的福报而显现的一面大鼓。在天人与阿修罗打仗之时,天鼓自然响起,并发出“愿一切天人胜利,愿一切非天消灭”的声音,所以在这里把道歌比喻成天鼓的声音。

乙二、顶礼句: 这里是顶礼文殊菩萨。在 1987 年法王带领弟子朝礼五台山以前,法王所造的论典都首先顶礼麦彭仁波切。自从法王去五台山,见到了文殊菩萨,得到了《忠言心之明点》和《文殊大圆满》这些窍诀法以后,所作的论就经常顶礼文殊菩萨。

怙主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莲蕊心,所言愿利诸有情。 “怙主”是一切众生的唯一依怙处,也就是诸佛菩萨,而十方所有佛菩萨的智慧总集身,就是文殊师利童子圣尊。这里把自己的心比喻成一朵八瓣莲花,花瓣中间有花蕊,而文殊菩萨就像太阳,祈请您的光芒照射到我心间的莲花中,请您恒住在莲花的花蕊中。即祈请上师文殊菩萨时时刻刻加持我的身口意,加持我的智慧,使我的智慧和您的智慧融为一体。

“所言愿利诸有情”,法王愿此文所述的修行窍诀能利益普天下的一切有情。法王在讲解此道歌时指出:不仅按《胜利道歌》的要诀去学去修,即使只听到念诵的声音或只触碰到法本的人,也都将得到利益。法王也愿他们都得到暂时的人天福报,并究竟证到无余涅槃的境界。

甲二(论义)分四:一、无上密法;二、发菩提心;三、发出离心;四、贤良人格。 乙一(无上密法)分二:一、修无上密法之功德;二、修密法之因缘。 丙一、修无上密法之功德: 甚深光明大圆满,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 “光明大圆满”是一切显密经藏、论藏的精华。因其非常深奥,一般的凡夫难以通达其密意,所以称其为“甚深”。

仅闻无上大圆满密法的词句,即使没有发心修持,也能断除此生、中有或后世的三有轮回之根。胜喜金刚曾说过:“此《胜喜金刚续》,见者得解脱,闻者得解脱,触者得解脱。”不但人类,即使是其它如地狱、饿鬼、旁生中的众生,听闻之后,也都能得到解脱。如法王曾给一只老山羊念了密法的传承,老山羊已经得到解脱,现今在东方现喜刹土麦彭仁波切面前闻法。法王灌顶传法的时候,不但你们,旁边这些麻雀、狗,它们听到了这种词句后,也都能种下解脱的善根。而且它们也是因为前世因缘,才会聚集到这里来的。像那天我们在汉经堂内传密法时,有一只鸽子,一直静静地停在栏杆上听,等传法结束念《普贤行愿品》回向的时候,它才飞出去了。你们在上师面前闻法时,虽然语言不通,但你们听法前念皈依、发菩提心的仪轨,中间有一定的听闻意乐,听完后念回向偈与《普贤行愿品》回向,确实能获得大加持,同时在大成就者面前听殊胜的法,也是很难得的。在密宗中,只要戒律清净,每一位众生都能得到解脱。所以说大圆满的功德非常大,我们应该对此生起欢喜心。

“六月修要得解脱”,如果得到大圆满密法后,精进修持,上根者在六个月中即可真正得到解脱。《杰珍大圆满》中指出,利根修密法者六月即获成就。《金刚帐续》说:“不动信解行六月,金刚持地能获得。”又《庄严誓言续》说:“由六月不动,信解及恭敬,获金刚持地。”那么,在密宗中什么是利根呢?趣向涅槃的善根总说有五种,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蒋扬钦哲旺波等传承祖师根据续典教证与修行体验指出,密宗中之根器以信根为重。另外净土宗也是十分注重信根,如果对阿弥陀佛没有生起信心,修最简便的净土法门也不能往生。在宁玛派教法史上,修行者因信心而获得成就的事例俯拾即是。读了第二世敦珠仁波切的《西藏古代佛教史》之后,就会了解宁玛派的教法,也就自然会对密法生起很大的信心。五明佛学院的所在地喇荣沟,自从第一世敦珠仁波切——降魔金刚创建道场到现在的一百来年中,就有十三位虹身成就者。

关于女人学佛的难易问题。一次我遇到一位新闻记者,她是美国的女居士,她问我:“我觉得佛法中有些还是不合理,世间法主张男女平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但是在佛教里面,虽然从根本上说男女是平等的,但其实差距还是很大。比如你看,现在女活佛就是没有。”我说:“女活佛有嘛,像智旺仁波切认定的华登门知、阿贡喇嘛等等。”她说:“有是有,只有一个、两个。”于是,我说:“也是这样的,现在世界上女总统虽然有,也只是一个两个。”从世间法方面来讲,男女在某些方面,如能力等还是平等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佛在显宗中也说女人有五障,即不能作五种身:一、梵天王;二、帝释;三、魔王;四、转轮圣王;五、佛身。但在修密法证悟成佛的机会上,男女是平等的。在密宗中女人成就的很多,像以前红色铜山的十万空行母等等,这方面公案数不胜数。比如汉族僧尼中前几年圆寂的明慧比丘尼,从她对密法的信心和往生时的瑞相来看,确实是得到了解脱。并且从时间上看,从她 1993 年 9 月 1 日听完《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到 1994 年 3 月 1 日圆寂,前后正好六个月时间。当时她虽然生病,且病得也很厉害,但这并不能说明她没有解脱成就,其实在这方面成就者示现的很多。如以前新龙的大成就者白玛邓登,在他生病的时候,痛得几个人都按不住,但最后他变成了虹光身虹化了。西藏八十年代时还有一女居士当珍拉姆,她对密法的信心非常强,修的法是以前新龙县的一个宁玛派传承法要,她平时所显现的行为、作风很不如法,但她最后圆寂的征相确实非常好,七天以后,她的身体缩成为仅 26 厘米,可以托在一个人的手掌上。如此,历史上有很多很多女人修大圆满解脱、成佛的公案。

六月修要得解脱,是对最利根,也就是信心最猛厉的人而讲的。中根人则在中阴身的时候解脱,钝根者来世 25 岁以前遇到金刚上师及密法,然后开始修行,获得解脱。所以,我们这里面的人,如果是在 25 岁以前遇到上师与密法的话,多半是前世的因缘。在《杰珍大圆满》、《龙钦心滴》和《布玛心滴》中,有些讲三年当中得解脱,有些讲六年当中得解脱,有些讲七年当中得解脱,时间虽然各异,实际主要是由人的信心和精进方面的差异而致。“一个是精进,一个是信心”,法王经常这样强调。

“唯此铭刻于心中”,应将此无上大圆满的密法,深深铭刻于心中,这是出世的津梁,更是成佛的最大方便。法王讲解《胜利道歌》时着重指出,我们现在很多众生因业障深重,要完全通达密法的内容,已较为不易。但我们不要对自己的密法上师生起邪见,在金刚道友之间也不能犯密乘戒律(如果是犯了密乘戒,马上就忏悔,尽量不要过夜)。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有了过错后,忏悔是唯一的对治方法。若不忏悔,则对自己的修道、弘法乃至今后的生活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但刚学密法的人,稍不注意,出点矛盾时,也以为是犯了根本戒,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犯戒的故事:在丹巴县的一个寺庙有一位从我们佛学院出去的堪布,他去那座寺院后,传了不少密法。那个寺庙有位当家师,也向他求了《七宝藏》等大圆满窍诀,堪布也向他传了约有三年时间的密法。后来,不知怎的,当家师忽然对堪布不满,开始诽谤。其他人规劝了当家师,让他向堪布忏悔,但他好像着了魔,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不久,他就公开诽谤,甚至对堪布挑衅说:“你不能住在这里,我们怎能给你提供供养呀……”当时,那位堪布说:“你不要这样讲,你要想一想,我们之间有密乘的真正誓言。我向你传了许多大圆满窍诀,你应好好忏悔,不然很危险的。”但是,这个人还是听不进去。于是这件事情越来越大。最后无奈那位堪布说:“既然这样,现在我再也不会接受你的忏悔了。”堪布不愿意住在这个地方,就到其他地方去了。不久,也许那个当家师接受了别人的规劝,也许是自己明白过来了,他跑到堪布面前,跪下哭着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诽谤你了。”他开始忏悔,那位堪布说:“你高兴的时候也是流眼泪的,你对我诽谤的时候也是流着眼泪的,从今以后,无论你再怎样哭,我也不接受你的忏悔。”现在这位上师已不接受弟子忏悔的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破密乘根本戒的。根本戒破与否的界限是上师接不接受你的忏悔。如果对上师生了邪见后,诚心忏悔,上师也接受了,这恶业便可消除。在我们佛学院,对法王或对其他上师,可以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愿忏悔的事情,希望今后也不要出现。

历来对于破戒之人,我们佛学院里的灌顶传法不许参加,也不让长住。在藏地,特别是在“文革”期间,有些人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但仍然去打去骂、去批判自己的上师,这样无疑已破了戒。

在密乘戒律三昧耶的基础上,并对大圆满的法本经常地顶礼、供养,今生当中就可能得到解脱。很多证悟并非只凭本人的智慧,而是还凭信心。所以,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大圆满的法本最好不要离开身体。或者在你住的地方,每天晚上,把这个法本和一些佛像供在一起,对它们顶礼,这样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密宗的有些佛像,如双运像,一般人难以理解其深奥密意,应注意保密。如果公之于众,反而会引起邪见)。上师仁波切在一生中,像《上师心滴》、《大圆满三大休息》这些法本一直没有离开过身体,哪怕是在文革期间,那时的藏地,如果让人看到身上带着一个法本,将非常的危险。

莲花生大师曾说过:修行得成就的法,各个教派都有,但是不修行得成就的法,只有我的宗派才有。所以说真正是有信心,并遵守誓言的人,即使不修行也能获得解脱。上师仁波切也特别强调,尤其在现在末法时代,密法比其余佛法更有殊胜的加持。莲花生大师也曾说过:“时代越趋向末法,我的无上密法将越加兴盛。”这些教证说明,能遇到这样的密法,确有很大的缘分,并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利益,故应好好地修持。

丙二、修密法之因缘: 遇此胜法善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诸道友当生欢喜。 “遇此胜法善缘众”,“胜法”是指无上密法大圆满,“善缘众”指我们得到灌顶、传承,有着非常殊胜缘分的众生。

“前世累劫积资果”,现在我们遇到这样的密法,是不是平白无故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呢?我们有些人因为家庭里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就糊里糊涂地跑到这里来了,然后觉得这仅是巧遇。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多世累劫积累资粮的殊胜结果,因为密法不像其他的法容易得到。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指出:“凡值遇无上密乘者,往昔必定已供养过无数佛陀,并已成过普贤如来的眷属……若男若女入此胜密,并获得传承教言,虽其未证悟,然以听闻之功德力,决定速疾解脱,因彼逢遇无上果法之故。”他用了两个推理,第一个是我和弟子们千百万劫当中已积累了足够的资粮,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了殊胜的密法;第二是我和弟子们,在今生或中阴,一定会获得解脱,也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殊胜的密法。无垢光尊者以这两个因明的肯定句为我们作出了明确的推断。

“与普贤王同缘分”,遇到这样的密法,实际上已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因为普贤如来一刹那中得解脱,也是依靠这个殊胜密法。另外,“系解脱”(《圣教一子续》)中说:如果见到了天上的金刚链,我们便与普贤如来具有了同等的缘分。

我们前天得到了法王“系解脱”的灌顶,因此你们以后可以把“系解脱”戴在身上,并且应戴在贴身处,最好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而且在今生不能离开身体,睡觉时也不能取下来。临终的时候,如果“系解脱”在身上,我们会有相当的把握。我们什么时候死亡,自己还无法确定,如果你在晚上把“系解脱”搁在这边,你在那边静静地睡觉,或许就与世永别了,这样就失去了在临终获得极大加持的机会。过世后,“系解脱”也不能离开尸体。洗澡时,暂时解下来一会儿,马上就要戴上去。装加持品的嘎乌盒可以戴在外面。上师仁波切那本“系解脱”很重,装在一个很大的、用银子做的嘎乌盒里,一直戴在身上。前几年出国去印度时,天气很热,他洗澡的时候,解下来在旁边搁了一会儿,洗完马上便说:“我的系解脱!”一会儿也不能离开身体。在藏地,很多人光凭“系解脱”的加持就往生了,而且他们的身体变成虹光,烧出了舍利。我看到有些人把“系解脱”戴在外边作为装饰品,这样不如法,因为我们并非以此作为一种装饰,而是为了得到加持。

“诸道友当生欢喜”,上师用一种谦虚的语言,把他所有的弟子称作“道友”。我们所有的道友,遇到这样的密法,真的很不简单,故心里面应该生起欢喜心。虽然我们还没有一定的修行,但是首先护持清净誓言,经常忏悔罪过,特别每天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这样,身、口、意的罪业能即刻消除,同时,对密法不要生起邪见。虽然要真正证悟密意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已经得到这么多灌顶、教授,已经种下了最殊胜的解脱种子,不久之后定能获得解脱。前两天,有几个出家人去汉地时,我看他们书包里面装了许多密法的法本,并且赞叹密法的加持不可思议,由此可推知他们对密法的殊胜信心。

乙二(发菩提心)分二:一、发心之理;二、发心功德。 丙一、发心之理: 为沉恐怖轮回众,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一切有情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已获得暂时甚至究竟安乐的圣者,即声闻罗汉、缘觉、菩萨与福慧圆满的佛陀;一类是没尝到过安乐的法味,随业力而沉溺在布满险恶外境的轮回中的众生。轮回是轮转不断之义,其中有六种不同的种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尚未解脱的众生就在这六道中转来转去,即使升到苦难并不深重的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还未等喘息过来,又被自己所造的不善业力拉到了三恶道——旁生、饿鬼、地狱中受苦消业去了。故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轮回中的众生是“如水车转无自在”。就拿我们周围的人类众生来说,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失意、烦恼、苦闷也随之蔓延开来,十个人中你去问他们幸不幸福,有九个会露出一脸的苦笑。而且因不了知、不遵守因果规律,这些人在为生活奋斗的同时又造下了无数的罪业,今后的去处又是十分黯淡。我们是无数个恶境众生中的极少数幸运者,因为多世累劫的善根成熟,现在终于遇到了三宝与具德的上师,所以我们出离这个险境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从佛菩萨的圣言量、修行者的现量以及推理的比量中,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所有这些受苦的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他们曾经对自己是那么的细心呵护,相互感情是那么的深厚,现在虽然已全然不识,但一个稍具良知的人,怎么也不可能将他们撇在一边,自己独自求得安乐。而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安乐,即是使他们永远离开轮回苦海,获得无上的成就。因此,心中应立下为使所有父母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誓愿。

为实现这个誓愿,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呢?

“当负利他之重任”,在立下了这个伟大的誓愿后,我们再来观察自己。现在我们尚是凡夫,凡夫意味着自己尚在轮回之中,帮助他人的能力微乎其微,根本无从实现如此宏大的誓愿。因此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具有最大的能力,而在这世界上能力最无上的即是佛陀。因此,我们为了使一切父母众生得到究竟安乐而愿自己获得佛陀一样的能力,即发誓成佛,这个决心称为“愿菩提心”。从发起这种决心的那一刹那开始,自己就已进入了大乘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中的资粮道,称为资粮道菩萨了。

详细说来,愿菩提心有三种。一是为度一切众生愿自己先于众生成佛,这种发心需经三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一是愿自己与众生同时成佛,这需要七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可贵的是愿一切众生先于自己成佛,就像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所发下的誓愿一样,这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历程。如果有福德因缘值遇密宗,则更可因法门的深浅等因缘而在数世乃至一世中成就。

发愿菩提心纯熟、坚固后,再去行持六度万行,这就是“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开始后,他相续中的罪业就迅速减灭,福德迅速增长。华智仁波切说:“没有菩提心的基础,光是念经、加持、传法、闻法等等,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功德。若有了菩提心,即使没有行很多善事,实际上他的功德也日益增上。”所以这里为了无边无尽轮回中的众生,让他们得到究竟安乐,我们在学道的过程中,应该发起利益众生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并承担所赋予的重大职责。

“舍弃爱自如毒食”,在这个学道的过程中,最紧要的是要断除珍爱自己的我执。《智者入门》中讲,所有的众生首先有我执,接着产生我所执,然后就一直转在轮回中,始终无法解脱,漂泊无边。《入中论》中也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所以对凡夫来说,我执是最大、最究竟的敌人。《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一切痛苦源自自己的欲望,一切诸佛的功德源自利他之行。所以说,爱执在学道过程中,相当于毒药那样,一定要去掉,若断掉所有的我执和我所执,则菩提心能顺利地生起。

丙二、发心功德: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弥勒菩萨也曾说过:“此菩提心能阻塞恶道之门,此菩提心能引至善趣的安乐,此菩提心能得究竟的解脱,所以在此我顶礼菩提心。”菩提心能阻塞恶趣之门,增上暂时的人天安乐,最后能得究竟的解脱。《入菩萨行》中也讲:“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能把定业与不定业都加以净除,故能阻塞堕入恶道之门,这是菩提心的第一大利益。

“亦可获得善趣乐”,如具有了此菩提心,就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安乐,这是菩提心的第二大利益。《入菩萨行》中赞叹菩提心的功德时说:“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趋至究竟解脱地”,华智仁波切讲过,如果缺少菩提心,成佛便没有希望;有了菩提心,佛果的因即已具足。这是菩提心的第三个,也是最殊胜的利益。《入菩萨行》中说:“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切莫散乱修此要”,了知了上述菩提心的三大功德后,一个真正畏惧恶趣、欲想得到世间福乐或出世解脱的人,就不应再有疑虑,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应马上着手修行此最为殊胜的要诀。佛在世时有位贫妇,想发心供灯,但穷得连油也买不起,于是她就去卖自己的身体,但没有人买,无奈,她只得把头发送人,换得了少许酥油。当她以至诚之心在经堂里供了灯后,那盏灯长时盛燃,目犍连尊者用神通也不能扑灭,这就是发了菩提心的缘故。当时,虽然阿阇世王供养了比贫妇多得多的灯,但发心浅劣,所获的功德远不如只供了一盏灯的贫女。在此菩提心基础上,再去修中观甚至无上密法大圆满,便能迅速获得修行之正量验相,迅速证果。

乙三(发出离心)分二:一、护戒功德;二、破戒过失。 接下来讲述学修密法的另一个基础,即是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与菩提心正是学修显宗与密宗的共同基础。法王如意宝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出离心,一是护戒功德,二是破戒过失。

丙一、护戒功德: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于此轮回中有着许多令人炫目的盛事与富足。如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多数追求生活于繁华都市,享受奢华的生活,有着良好的声誉、显赫的地位和一呼百应的威势等财、色、名、食、睡的诱人“快乐”;在天人道,则更有无死甘露、各种宝饰天衣等更多的令人羡慕之处。

但是,无论何种贪执都会将人束缚,令人不能解脱。就像难陀的故事——无论贪著三界轮回中的哪一种福报都得不到解脱。《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讲:“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故应该生起出离心,特别是我们学佛之人,无论是居士,还是正学女、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凡守持小乘戒,首先要看破世间,如果没有看破,戒律就无法守持。无垢光尊者强调指出:守小乘戒,必须先生起出离心。因此,要对轮回所有兴盛之事,不生起贪恋、羡慕。在这里学过一段时间法的居士,回汉地以后来信说:虽然在城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也好,没有佛学院那样的艰苦,但却没有在佛学院修学佛法获得的法乐。这已经表明向出离心迈出了一步。

所以,对三有轮回中短暂快乐不生贪恋心,恒时希求解脱果,这便具有了清净戒律的基础。

“当持人天供养处”,此中的“供养处”是指持守别解脱戒以上的戒律,并且持戒清净,他们是人天众生的殊胜供养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所以,已受戒之人,必须要守持好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佛为追求自我个别解脱的小乘行人所制定的戒律,但它同时也是大乘菩萨戒与密乘三昧耶戒的基础。如同龙树菩萨所讲:“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如果学修佛法不受戒,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功德。如果受了相应之戒,则一切行持,皆有很大功德,而且功德自然而然增上。戒律是人天最殊胜的装饰,释迦牟尼佛曾在佛经中说:如果有了清净戒律,即便没有其他装饰,也十分的庄严。

丙二、破戒过失: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依据《宝鬘论》,一切人和天人的安乐都叫胜生之乐,这是暂时安乐;定圆乐则是解脱之安乐。解脱之乐也有暂时和究竟之分,暂时的解脱安乐,如声闻罗汉、缘觉和菩萨;究竟的解脱安乐是成正等觉,即证最究竟之佛果。然而无论是胜生之安乐,还是定圆乐,皆是从守持清净戒律中产生。正是这一缘故,我们应该持守好各类戒律,不仅增上人天福报,而且终获解脱之安乐。

《宝鬘论》中并且论述了只有二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持守清净戒律。《入中论》中也说,二地菩萨即使在睡梦中也不会犯戒。然而对于一般的凡夫,别说睡梦中,就是在白天,也难以真正清净戒律。在《菩提正道论》中,宗喀巴大师专门引用了佛经的一个教证,即在末法时代,哪怕守持一天的戒律,其功德比在千百万劫中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还大。这也正显出了末法时代持守戒律的难度与其可贵。因此,我们已决心荷担如来家业的人,更要尽心尽力去持守戒律,一个具足正知正见的人,是不会也不可能犯戒的。

“倘若破戒堕恶趣”,在此指出了破戒的危险性。如果有人破了根本戒,或者破犯了相关重戒,于一生中也没有忏悔清净,那么此人肯定会堕入恶趣,反复漂流而无有出期。因此若稍有违犯,即应当尽快地按照仪轨,去真心发露忏悔。唯有这样,才能遣除因破戒而招致的各种违缘障碍。

对于出家人来说,一定要清净守持戒律。净戒是生善趣之因,也是解脱的基础,如果戒律不清净,则反而转生恶趣去了。《入菩萨行》中讲:破戒之人即使多行布施,他的果报还是转生到饿鬼中当护财鬼之类。

“切莫迷惑当取舍”,大家要注意,现在我们既有善知识的指导,又是自由自在有条件守持清净戒的时候,应好好珍惜此机会,千万不要迷失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远离一切破戒的因与缘,发愿在此一生当中,清净地守持好戒律。偶尔无意中犯了戒律,凡夫人在所难免,但此时应励力忏悔。如果受了戒还不知戒律为何物,或明知戒律的学处,而故意去违反,则应反思自己是否已成了佛陀授记中在末法时代混入佛门中的魔眷了。

乙四(贤良人格)分二:一、修习贤良人格之理;二、贤良人格之功德。 丙一、修习贤良人格之理: 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首先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法王如意宝一再强调,良好的人格是修持一切显密佛法的基础。法王规定长住五明佛学院的人所应遵守的三个基本条件中,首先就需要人格贤良(其次为戒律清净、精进闻思修行)。我们中有些人学了佛后,一味喜欢高深法门,不屑于用佛法熏陶自己,以至于口若悬河,显密教法、古今典故尽在腹中,但日常行履还不如一些没学过佛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其实并未懂得佛法,故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还有的人一看到某些人就很讨厌,就像犯了心脏病一样心里很难受,这样很不好。如果不接触众生,我们又当怎样去度化他们呢?从显宗角度来说,不论是修忍辱还是布施,这六波罗蜜多都只有依靠众生才能成就。如果众生没有烦恼,我们也就无以修成般若波罗蜜多了。虽然众生有不同的层次,但我们还是应当对他们生起平等的欢喜心。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是能令所有众生生起信心的。

因为个人品德对于修行至关重要,历代大成就者对此也均相当重视,萨迦班智达有《格言宝藏论》垂世,麦彭仁波切也专门着了明辨是非、改进人格的《二规教言论》。在《二规教言论》中,麦彭仁波切这样强调了人品的重要:“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我们在一切时中,都要在内心及行为上随顺道友、他人。这一方面是普贤菩萨菩提行愿中的一个大愿,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与别人交往的一个窍诀,并且由此也能创造有利学修和比较宽松的人际环境。这里所讲的“随顺”,并非人云亦云,他人做什么不如法之事,自己也跟了去做,而是性格温和,不起嗔心,与人和睦相处。在法王所著的《教诲甘露明点》中,在人品方面讲了许多窍诀,我们可以阅读参考。

法王指出,若心不随顺他人,在其眼中,甚至一个好人也不会有。确实,如果有人心不清净、行为不清净,他便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与他作对,别人所作所为都不如法。如此而来,他在行为上肯定会处处与人冲撞。比如坐车,心行不好的人,便会为争座位而大吵大闹。那些经常喜欢指责别人、骂别人、吵架的人,其人格水平非常之低劣,从学佛法上讲,这些人也没有多大因缘。

人在社会,出门办事、待人接物,心里容易产生烦恼。如果把自己关在房中,不与人接触,好像没有什么麻烦,但很明显这是一种逃避,而现实中人与人接触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发现他人在行为上有些不对,你觉得应该加以劝告,最好不要当场指出,以免火上加油,而应该用其他变通的方法来进行劝告。因为我们知道,忠言往往逆耳,人大都会下意识地以为:“只有我自己的行为是如法的。”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其他道友甚至上师都是不对的——这就是心行没有随顺他人。在学佛法的过程中应与所有道友心行相合、和睦相处。哪怕对方是个很不好的人,但对你来说都是无利无害的。再说,他的烦恼深重,更应成为你悲悯的对象,没有理由去将他拒之千里之外,更不应该动辄横眉怒目,否则只会使事情更糟。对我们的负责人来说,出于僧团的利益和建设的需要,应该注意并指出他人的过失,一般人便不能也不允许用挑剔的眼光观察别人,而应对一切都作清净观。释迦牟尼佛在转 F 轮时,也为随顺一般的凡夫而讲了很多方便语。佛陀对我执很重的人,讲补特伽罗有我;对稍有解脱根基的人,宣讲了相应的暂时解脱法门,而这些从实相上说都是不了义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别人对你产生烦恼,你尽可以用善巧方便的语言进行引导,如此行之,对我们的修行有极大的促进。

“秉性正直心善良”,我们除了心行随顺,还应当努力精勤使自己心地善良、秉性正直。我们一定能改变自己,使自己在心和行为两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所有佛法,从“心善良、行为如法”两方面来说,都已包括了。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对方与自己是一样的,对方同样有着快乐与痛苦。就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先从对方角度去设身处地考虑一下,这种考虑,也就是内心善良之举。法王老人家告诉我们做人、修行的重要窍诀,虽然语言不多,又看似普通,但在修道过程中,意义非常之大。我们佛学院现在四千多人中,还没发现吵架、打架的,这就是大家奉行“心善良、行为如法”的良好结果。

去年,学院里来了位博士,他是研究藏传佛教的第一位博士。他曾对法王说:“你们这里几千个人在一起,相互之间很友善,没有什么矛盾,请问您用了什么方法,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法王说:“也没有特别的方法,我只是祈祷三宝,他们自己则按所学到的佛法如法而行。在他们刚来佛学院时,各种烦恼都有,随着每日佛法的熏陶,烦恼就渐渐平息下来,没有大的嗔心了。另外有一条硬性规定,如果有人彼此间有了矛盾,就应在当天互相道歉忏悔,矛盾不能留过夜,过夜就只有请他们离开学院了。这一点我是能办到的。”然后那个博士对我和慈诚罗珠堪布说:“你们佛学院人多,这是一大特征;你们佛学院的人戒律清净,这也是一大特征;但还有个最大的特征,你们彼此间心性和善,都很慈悲,没有什么矛盾,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他说:“我们单位才十来个人,就有五六个人彼此关系不好。这种情况,不仅我们那里有,在社会上也处处可见。”因此,他对法王能管理好这么大的僧团而深感敬佩。

秉性正直非常重要,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赞叹正直的人说:“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顺利抵天界,直士做事极稳妥,直士国王亦胜任。”又赞叹正直的功德说:“所谓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胜,清净世规之精要,无需饶舌赞叹之。”不论是道友之间,还是弟子与上师之间,都应该正直,坦诚相待,不应该口是心非、耍些小聪明。现在不少人习惯了搞世间法,进了佛门后,也没用佛法去对治这些习气。例如有人心里想的是一己私利,但却对上师说:“我要弘法利生,做很多事业……”如果这位上师稍微对他赞扬几句:“你很好,你发心很清净,你的确不可思议……”于是,他就四处散扬上师的这几句赞语,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达到不良的目的。

《格言宝藏论》中讲,马群中有骏马和劣马,同样,人当中也有好人与坏人。仅从外表上看起来,每个人都差不多,但如同五个手指一样,相互间还是参差不齐。我们对他人的优点要加以学习、效仿,对他人的缺点应看作是自己的缺点,注意改正。同时,应以真诚、感激之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如此,心行就自然会一天天得以改善。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这是就世间上一般人而言的。世间人我执很深,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私利,但是即使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广泛地利益自己,实际上还是要通过利益他人的方式才能顺利、有效地实现。这是对追求自利者的最甚深的窍诀。

比如说,你若想发财,就应多行布施。法王仁波切指出,如果你乐意帮助他人,那么他人就愿意帮助你。如果他人修房子时,你去帮忙,等你在修房子时,他人也会愿意来帮你。平时一心一意地帮助他人,最终你却得到了利益,这是个窍诀。扩充来讲,在此良好人格的基础上,再生起对他人的大悲心甚至菩提心,就已踏上出世之路了。

确实,我原来觉得你们有些人的人格不是很好,传殊胜法有危险性,因此不大愿意传。因为如果人格不好的话,今天说几句漂亮话,明天又变成另外一个人了,甚至于诽谤密法,这确实令人害怕。如果品行很好的人学佛,无论遇到何种违缘,他也不会诽谤,总会以信心依止。

《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翻译、传讲后,对汉族四众弟子产生了很大的利益。希望你们最好每年都能把《格言宝藏论》读一遍。以前,噶当派的格西也是这样,他们在传法前先观察人格,如果人格好,可以马上传,如果人格不好,会从智慧方面入手,通过闻思修来改变。所以,学习这些直接有利于人格提高的格言和戒律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你们有些人不要以为这两部论不是密法,就不必重视。一方面这两部论的作者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萨迦班智达和麦彭仁波切,这是从证悟者的最高智慧中流露出来的做人窍诀,不是一般的格言可相比拟;另一方面,法王在此也再三强调了修学密宗、显宗最根本的基础是良好的人格。因此,《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是真正的宝藏,如果将宝藏束之高阁,不加以利用,确实太可惜了。

修习善良人格,第一个条件,是心与行要随顺自己的道友;第二个条件是心地善良,秉性正直;第三个条件,即使究竟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仍要暂时性地去成办他人之事,这是自利利他的唯一方法,是一个殊胜的窍诀。正如上师经常讲的,人格好的人对上恭敬,对下面的人以慈悲心护持,对中间的人平等以待、相互尊敬。而人格不好的人往往对上嫉妒,心不恭敬;对下生嗔恨心,进行压制;对中等人想侵害或生起傲慢心,而引出各种各样的烦恼来。

丙二、贤良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 上述“修习善良人格之理”中的内容,也就是世间的典规德范之法。藏地观音菩萨化身的国王松赞干布,当时对全藏人民规定了“人规十六条”,即十六条行为规范:一、敬信三宝;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贵耆长;六、对亲友有信义;七、对国人作利益;八、心性正直;九、仰瞻贤哲;十、善用资财;十一、以德报恩;十二、秤斗无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勿用妇言;十五、婉和善语;十六、心量宽宏。这十六条乃至对当今社会也有借鉴意义,现在,在学校里也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实,人的道德非常重要,不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法中,如果道德低劣,那他做什么都困难重重。

“三世诸佛方便道”,以上所讲善良人格,不仅是世间人道规范法,而且从出世间法而言,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诸佛度化众生时所实行的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这是菩萨行持四摄法之精要。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法总结为四摄法,而四摄法又可总结为一句话,即是“贤良人格”。“四摄法”即摄受众生的四种殊胜方法:第一是布施摄,从下往上分为财布施、无畏施、法布施三类,比如他人贫困,你发心周济他,即为财布施;帮助他人,解除他人的怖畏即是无畏施,如放生等;向不懂因果的人讲解因果等道理或以自己的修法功德回向他人,即为法布施。第二是爱语摄,上师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要运用善巧方便的语言,即用弟子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转变弟子的相续,使其心行合乎于佛法。如果一个上师所讲的话引起了对方情绪的抵触,弟子就会渐渐远离,因此,上师之语要适合调化弟子之心,这就叫爱语摄。第三是利行摄,上师应该具备度化弟子的良好心愿和真实利益弟子的行为。如若上师没有利益弟子的意愿和行为,对弟子一切言行不予过问,任之随心所欲,这样,弟子肯定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最后一个是同事摄,上师要培养弟子,首先自己必须如理如法而行,为弟子起表率作用。否则,上师要求弟子好好闻思修,而自己却天天搞世间法,那他的弟子肯定都会在心中嘀咕:“上师他自己整日游手好闲,很少闻思修行,还道貌岸然地给我们强调闻思修行……”再比如守持戒律,上师必须自己戒律清净,不然,无论如何强调戒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在弘扬佛法时,四摄法非常重要,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一大方法,法王如意宝在这里又着重为我们指出。有的高僧大德有着极大的摄受力,因此弘法事业非常广大。例如,上师如意宝传一个法,就会有成千成万人修。上师让每一个弟子念一百遍《大自在祈祷文》,能成为成千上万的数目。一个上师的摄受力大小,最根本是取决于人格力量。如果人格不好,人们就不愿接近他,此人就没有能力弘扬佛法。所以他最好先找个寂静的地方,独自修习愿菩提心,改变人格,并以修法的功德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弘法利生有所利益。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收一两个弟子,最后,就连这一两个弟子也会生起邪见,那就更不用说去广收门徒了。一个有成千上万弟子的高僧大德,必定在人格方面具有不共的功德,这也完全可以通过逻辑的道理来推知。

“诸位弟子切莫忘”,上师仁波切语重心长,反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殊胜的窍诀!因为这个窍诀极其重要。在藏文中“切切”是重复强调的词,直译成汉文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上师如意宝不但在这里,平时也一直在强调人格对修行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把上师如意宝的话铭刻在心,这样必能得到上师仁波切不可思议的加持,获得极大的利益。

甲三、末义: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以宣说上述窍诀所出生的善根,诚愿一切众生能够出跃轮回的深渊险境。释迦牟尼佛宣说八万四千法门,精华要义已包含在了上述四种窍诀中,所以在此愿所有有缘弟子生起极大欢喜心,信受奉行。并愿以此功德,大家与上师如意宝一起往生西方极乐刹土,圆成佛果,这是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最殷切的期望。

“第十七胜生周丙子年(公元 1996 年 9 月 21 日)”,藏历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相当于阴历一个甲子,其纪年从公元 1027 年开始,现在是第十七个周期的开始。“我等师徒遣除内外密诸违缘”,上师去年(1995 年末)生病期间,遇到许多障碍,最后取得了降魔胜利,所以说上师与他所有的弟子从内外密诸障中获得解脱。“阿旺罗珠宗美于庆祝胜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阿旺罗珠宗美是上师之法名,上师很谦虚地说自己在佛学院近五千僧众中,“即性而唱”出此胜利道歌。“善哉”!

此殊胜窍诀论之浅释,因时间匆忙等诸种原因,必有不尽意或不应理之处,特于诸圣者前诚心忏悔,若有少许善妙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其速获无上佛果,并愿诸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 F 轮。

胜利道歌讲解 1

第一节课 祈祷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讲课的内容,是法王如意宝所造的《胜利道歌•天鼓妙音》。

这个教言,学院的大多数道友都非常熟悉。法王在一生当中,有几部简明扼要的殊胜窍诀,如《忠言心之明点》、《教诲甘露明点》、《怀业时语》、《胜利道歌》,这些绝不像世间人两三年中通过学术研究所得出的论文,而是他老人家一辈子中闻思修行多年的智慧结晶。上师的修证,从他的传记、各方面功德来看,自释迦牟尼佛到莲花生大士时代,生生世世都是了不起的圣者、大成就者,前世有非常深厚的善缘。今生从五六岁开始,直到六十几岁造《胜利道歌》,在这六十多年的岁月中,始终专注于佛法的内容闻思修行,将一辈子奉献给了众生和佛教。这种智慧总结出来的教言,的确是非常珍贵。

我个人经常想:世间人虽然会写一些书,但经常是断章取义,参考外面的各种资料,再添加自己的分别念,然后宣传给世人。而上师从小到圆寂之间,不像世间人一样读完书就成家,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事情几乎耗尽一生的时间,他老人家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方面,故而,所造的论典从时间和价值方面来讲,与世间人有极大差别。

这部《胜利道歌》十分殊胜,有智慧的人学习之后完全就会明白。以前法王给我们开示时,刚开始我们也没有这种感觉,但时间久了,经常思维佛法的内容,又看到社会上各种宗教学说、世人种种分别念,才知道老人家是人中之王。这并非因为是自己的上师才这样赞叹,而是像《胜出天神赞》所讲的,以公正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心中确有这样的想法。希望你们自己也好好观察。

今天为什么要讲《胜利道歌》呢?大家应该清楚,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认真学习《入菩萨行论》为主的论典,菩提学会第一个学期已经圆满了,现在正式步入第二个学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强调修行与闻思相结合。本来按理讲,很多人还需要学习五部大论为主的显密经论,但人生非常短暂,我们还能活多久也很难说——前段时间我去了北京,去之前的大概一个礼拜,我跟一个法师在炉霍探讨戒杀放生等很多问题,当时我们十分开心,但昨天他出事就离开人间了。可见人的生命瞬息万变,没有什么可靠性。因此,在今年,我想把修行推到前面,以后如果有时间,自他再继续学习相关经论。

当然,住在学院的四众弟子,五部大论基本上都学完了,只差《现观庄严论》的颂词没有讲。但外面的很多道友,只不过刚开始入门,还没有学到佛法广大甚深的教义。不过,若一直钻研这些知识,离开人间时可能什么把握都没有,所以如今从实修方面作强调,在第二个学期中,主要是闻思和修行相结合,开办加行组、净土组、闻思组。

报名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加行的人比较多,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以《前行》会作为主要课程来抓。希望不论是你们听者,还是我讲者,对这个法都要善始善终、传承圆满。当然,这不是想一想就可以了,我对这个问题也想过很多次——两年中能不能不出违缘?生命能不能维持圆满?……但再怎么想也没有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祈祷上师三宝加持。

法王如意宝一再地讲过,《胜利道歌》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加持,倘若一个法师在传法之前,或者一个人在修行之前,把它读诵一遍或者传讲一遍,就能顺利实现愿望,不会遭受障碍和违缘。因此,学习本论有分别念难以测度的甚深缘起,对此我是坚信不移。

末法时代魔障层出不穷,很多人遇到一点违缘,马上就弃甲投降了,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障碍,在两年中把加行修完,这对一生来讲是最大的收获。父母给你留下房子、家产,临死时也带不走,单位给你分配福利奖金,临死时也无法相随,但若通过实地修持,在加行方面打下稳固基础,对生生世世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包括我自己在内,这次也跟大家共同发愿修加行。为了保证自他学修圆满,在此之前,首先讲一个上师如意宝智慧中自然流露的金刚道歌。

这个道歌的来源,也许很多人都清楚:1995 年,法王如意宝示现重病。大概在 9 月份时,上师本想先去台湾,再去尼泊尔,到莲花生大士的长寿洞里住一段时间修长寿法。但到了成都,一方面办护照出现违缘,同时上师病情也日渐严重,在川医那里查不出病因,于是上师就在“国际大都会”住了五个多月。当时我一直跟着上师,他老人家在五个月中,除了吃饭以外,基本上处于入定状态,什么话都不说,我们身边的人非常苦恼,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还是很幸福的,不管怎么样上师都在,而现在思念上师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中哪里去找啊!作为一个凡夫人,眼前看不到、找不到上师,就会很伤心。但在那个时候,即使上师不说话,也有朝拜的对境,只可惜当时没意识到。

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上师的梦境中,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麦彭仁波切、罗珠上师一同出现在面前。阿底峡尊者缄默不语,慈眸凝视。仲敦巴尊者说:“我们此番前来,主要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倍加垂念你。现在汹涌澎湃的大海波浪,3 月 10 日就会中断,你明白这其中的含意吗?(意为法王的病会完全康复。)”说完,二位尊者就消失于法界中了。

麦彭仁波切威严而坐,以极为忿怒的形象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降伏迷乱分别所现的各种鬼神。之后化光而去。

罗珠上师慈悲地开示说:“你应当安住于现空无二、本来光明的大圆满境界中,出定后以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来利益众生,如是一切违缘将会消于虚空……”又讲了其他一些教言,随后也融入了光明之中。

此后,确如仲敦巴尊者所授记,上师的病情日趋好转,到了 3 月 10 日,已完全复原。之后我们返回学院,大家以最隆重的仪式恭迎上师归来。上师即兴唱了一个《胜利道歌》,当时,四众弟子集聚在一起的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上师还将汉族弟子的道场取名为“金刚降魔洲”,也是获得胜利的一种象征。

本论分三个方面:一、初义;二、论义;三、后义。

甲一(初义)

分二:一、题目;二、顶礼句。

乙一、题目:胜利道歌•天鼓妙音

之所以叫“胜利道歌”,是指修行人通过上师三宝的加持,可以遣除内外密的所有违缘,完全从中获得胜利。

将此喻为“天鼓妙音”,是因为天人与非天作战时,天鼓自然发出“汝等天人切莫怖畏”等声音,由此胜伏非天而得以战胜。故这里把道歌比喻成天鼓的妙音。

在这个道歌中,凝聚了显密一切法门的精华,蕴含了上师老人家一生修持的甚深窍诀。

乙二、顶礼句:

此为顶礼文殊菩萨。上师一生中把文殊菩萨奉为本尊,尤其在五台山面见文殊菩萨之后,自己所造的任何一部论典,前面都会顶礼文殊菩萨,这也说明了作者的不共信心。

1

怙主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莲蕊心,所言愿利诸有情。

众生的依怙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的智慧总集,则是以童子相饶益众生的文殊室利菩萨。祈请文殊菩萨不共加持之阳光,照射到我(法王)的八瓣心莲上,并恒时住于我心莲的花蕊中,依靠您慈悲的力量,愿我所说的话语能普利天下一切有情。

法王造这部论典,不是为了自己重病痊愈,也不是为了发财或得到快乐,而是祈祷文殊菩萨加持自己,说出的教言要让众生得到暂时、究竟的利益。我们听课也要先观察自己的动机。有些人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看别人都去听课,自己也跟着来经堂了;有些人觉得《胜利道歌》可能很好听,所以就过来凑凑热闹。其实这些发心都不对,听课应该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闻法所获得的功德不是为自己,而是要为众生,每一个人应该发这样的心。

通过文殊菩萨的加持,谁都可以获得利益,关键要看你有没有信心。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又号称“诸佛之父”,他曾劝无边众生发菩提心而成佛,但他自己还没有成佛。关于文殊菩萨的功德,有关传记中记载:

有一次,佛在灵鹫山传法。山下城市里有个妓女叫妙金光(上金光首),相貌端正、美丽动人,更奇妙的是,她全身发出金色的光芒,因而国王、大臣等各种男人都对她特别贪执。尽管她是种姓低劣的妓女,但身边时时有无数人的围绕。

有一天,她陪某商主之子(畏间长者子)去市场买东西,准备要到乐园嬉乐。文殊菩萨知道度化她的因缘成熟,便在途中化为一英俊少年,全身发出极其耀眼的光芒。妙金光看到少年发出的光远远超过她的金光,在他光芒的照耀下,自己身体黯淡失色,于是便对他的衣服生起贪心,立即甩掉商主之子,下车想用美色勾引少年。

这时,文殊菩萨加持多闻天子(息意天王)劝她:“你不要对他生贪心,他是诸佛智慧的总集文殊菩萨,可以满足一切所愿,你需要什么?”妙金光说:“我不需要别的,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文殊菩萨回答:“你若能趋入菩提,我可以把衣服送给你。”她不懂什么叫菩提,文殊菩萨就为她一一讲解。

讲解的过程中,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发出“善哉”的赞叹词,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动。众眷属问佛为何如此,佛说:“文殊菩萨为度化某妓女,正以慈悲和智慧在宣说佛法。你们想听的话,可以到那里去。”于是佛身边的好多弟子都跑到文殊菩萨那里去了。(就像现在这个上师传法时,那个上师举行灌顶,好多弟子都跑到那边去了,结果这个上师身边没剩几个人了。)他们听了文殊菩萨的讲法,有些获得法眼净,有些获得无生法忍,有些获得不退转果位,成千上万的众生都得到相应的利益。

妙金光也对诸法无自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很想随文殊菩萨出家。但文殊菩萨说,菩萨的出家不一定要剃光头,而应为了利益众生精勤修持佛法,尤其要舍弃自己,这就是菩萨的出家。并劝她上车跟商主之子一起去。

妙金光跟商主之子到乐园时,无常现前了,她死在他的怀里。商主之子最初很伤心,但看到美女的身体慢慢腐烂,七窍开始流出脓血,一股恶臭直扑鼻孔,觉得特别可怕,拔腿跑到灵鹫山,向释迦牟尼佛寻求庇护。释迦牟尼佛给他传授佛法,他获得了无生法忍。佛陀授记:“妙金光以文殊菩萨劝她发心之力,将来在某某刹土成佛,号为宝光如来(宝光明如来)。而商主之子,会成为他手下的菩萨(德光曜菩萨)……”

商主之子听后,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文殊菩萨的弟子——妙金光将来会成佛,而佛陀您的弟子——我只是变成菩萨?”他有点想不通。佛陀说:“文殊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我最初也是在文殊菩萨面前发心的。过去无量佛也是如此,现在无量佛仍是如此,未来无量佛还是如此,他的功德如何如何……”

所以法王如意宝经常强调,我们平时应该多念文殊心咒,多祈祷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的加持和力量跟诸佛菩萨不相同,这是有关经典中讲的。凭我们的分别念,根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大,还是文殊菩萨的加持大,但有了经典为依据,完全可以作出判断。如果经常祈祷文殊菩萨,生生世世可以开启智慧,同时,可将诸佛加持合为一体融入自相续。表面上文殊菩萨只是菩萨,但实际上,诚如有些经典所言,他早已成佛,故加持力不可思议。

法王如意宝从小就与文殊菩萨有缘,传记中说,他老人家降生的时候,刚落地就朗朗念诵“嗡阿 Ra 巴匝纳德”文殊心咒。到了 6 岁时,有一次在石堆中发现《文殊语狮子修法》,见此法结尾有一个偈颂说:“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不识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见文殊尊。”意思是印度圣地有一个老年人,年龄已高达 99 岁,他遇到《文殊语狮子修法》后,原本是连字都不识的文盲,但以诚挚的信心祈祷修持,一日中就现见文殊菩萨而速得成就。上师当时想:“这么老的人只修一天就见到文殊菩萨,像我这么小的孩童,很快修成应该没问题。”他高兴极了,专心致志地修了几天,结果出现许多验相,对一切显密经论自然通达。

因此,只要祈祷文殊菩萨,智慧无形之中即可开启。有些人经常抱怨:“我很笨啊!上师,您给我吹一吹,给我打一打,给我摸一摸!”当然,如果上师是成就者,倒是可以,但若上师只是一般人,这样做不一定起作用。可如果你以信心来祈祷,定能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我以前去五台山时,整天想着见到文殊菩萨,以这样一种不共的信心,虽然没有真正见到菩萨,但还是得过一些加持——原来背不下来的《大圆满愿词》、《文殊赞》等,到了那里,念几遍就背下来了。每个人的信心不同,感觉可能也不相同,但只要有了文殊菩萨加持,显密经论随时可在心中现出来。不一定像有些道友那样,冥思苦想、劳心费神地记记记,记了以后又忘光了,自己特别伤心。

当然,我们的智慧一定要用于利益众生方面,不要像现在有些人那样,用智慧来欺骗众生。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大型聚会,看见一位自称是某某祖师化身的大德,他觉得非常了不起,弟子也对他恭敬得不得了。我看了他的介绍,刚开始认为可能是真的,马上也起了信心。读着读着,突然看到介绍中说他得了一个“博士证”,就想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于是查阅下面的藏文,结果藏文写的不是“博士证”,而是“闻法证”,说他曾听过什么法。然后,又看到介绍说某某大德认定他是某某祖师的转世,一对藏文,藏文上说有上师感觉他也许是某某祖师的化身,就让某某大德认定一下是不是?后面打了一个问号,没有答案。但汉文中说他已被认定了,而且这位活佛的名声特别大,我们提都不敢提。

所以,智慧如果变成欺骗众生的手段,完全是害自己、害众生。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有些上师纵然聚集了如蛆虫般众多的眷属,也只能将自他引入恶趣,没有多大的意义。假如你真有利他心,绝不会做出欺骗众生的行为、不如法的行为,即使有一点,其动机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因此,我们修行佛法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中,都要将利他作为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即使你很多行为看似不如法,实际上也有甚深的密意!

甲二(论义)分四:一、劝修密法;二、发菩提心;三、发出离心;四、人格贤善。

本论的道次第非常清楚。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讲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等三主要道,而这里可以说是“四主要道”。为什么这样说呢?无二慧分为显宗法和密宗法,《三主要道论》讲述了显宗中观的无二慧,而本论在显宗中观的基础上,讲了密宗无上大圆满的无二慧,这是修行人值得追求的殊胜境界;这样的大圆满境界依什么而得呢?依菩提心而得,《入行论》讲了,没有菩提心的话,上上功德无法证悟;菩提心依什么而得呢?依出离心而得;出离心又依什么而得呢?依靠贤善人格。倒过来说,修行次第应该是:我们要先做好人,其次对世间不要贪执而生出离心,再次为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修学密法或者般若法门。

你们自己也想一想:释迦牟尼佛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我在香港、美国、汉地的书店里看到,佛教书籍多得不得了,千经万论浩如烟海,全部要学习的话,短暂人生中怎么学得完呢?但这里将所有的教言归纳起来,让我们完全明白:要成佛的话,一定要修无二慧,无二慧又依靠出离心、菩提心、做好人。这几个窍诀涵摄了一切法,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修行应当以此为方向。

法王如意宝真的很了不起,并非因为是我的上师,我才故意这样赞叹。不像现在有些人,上师明明犯了错误,却矢口否认:“不会不会!我的上师是佛陀,佛陀哪会犯错误!”正如藏地俗话所说:“口里明明含着别人的肉,却不承认自己是小偷。”我们不是这样的,而是从对佛教的贡献、对自己的利益两个角度衡量,上师如意宝确实是活生生的佛来到面前,度化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

乙一(劝修密法)分二:一、修无上密法之功德;二、修密法之因缘。

丙一、修无上密法之功德:

甚深光明大圆满,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

一般人难以悟达、易遭浅慧者毁谤、宣说光明如来藏本体的无上大圆满,仅仅听闻它的词句也能斩断轮回根本,利根者精进修持六个月即可解脱,因此,我们应将此大圆满深深铭刻于心中。

大圆满的功德不可胜言,只是听到它的词句、接触它的法本、见到它的法义、佩戴在身上,也会成为闻解脱、触解脱、见解脱、系解脱。无上密法的功德,一般凡夫人难以想象,就像天天骑在牦牛背上的小牧童,他连拖拉机都没有坐过,根本不相信飞机的存在。所以,如果没有修过大圆满,很多人不相信它的功德。

像我的话,尽管没有真正开悟,但二十多年来,以自己的智慧反反复复思维过,也感受过、得到过一些真实利益。若有人引用大圆满的术语,断章取义地说密宗不如法,我只想笑,不想回答,此举只能看出他的浅薄,除此之外,根本不怕他能举出特别高深的依据或推理驳倒密法。

尤其是汉传佛教中对密法不懂的有些人,不要说他从没有来过藏地,就算他来藏地,跟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一起学习两三个月,可能大圆满的有些基本推理也搞不懂。我以前遇到过很多博士和博士后,刚开始他们特别傲慢,认为佛法就像物理、化学那样简单,但接触了佛法以后,不要说大圆满,即便是中观和因明的基本推理,也没办法推出来,这才慢慢对佛法生起信心。

这样的大圆满,仅仅是闻到一些词句,也能断除三有根本。诚然如《中观四百论》所言,对中观生起怀疑也能断除三有根本,那接触无上密法就更不用说了。倘若按照加行、正行、后行的次第如法修持,信心特别大、信根不错的人,在六个月中就能得到解脱。《金刚帐续》云:“不动信解行六月,金刚持地能获得。”(这在《事师五十颂释》中引用过。)《庄严誓言续》也说:“不动信解六月中,获得金刚持果位。”(这在《大圆满虚幻休息》和《大圆满禅定休息》中引用过。)如果具有恭敬心、信心,在短短六个月中精勤修持,便可获得金刚持如来的果位。《杰珍大圆满》、《龙钦宁提大圆满》也有这种观点。虽然今天听法的人中有些未得过灌顶,但不讲具体修法,讲一下它的功德也没有什么。

在上师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中,我亲眼见过许多人修大圆满之后,临终时出现瑞相而成就。我以前造过一部密宗虹身成就的论典,你们可能也看过,尤其是六个月成就的,我印象较深的是汉地一个比丘尼叫明慧,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几次:她对密法的信心非常非常大,本来因身体不好在汉地治疗,后来得知法王要传讲密法,她觉得寿命无常,会在人间活多久也不好说,就坚持回学院闻法。当时上师讲了《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大概有一百天左右,期间她非常非常精进,于 1993 年 9 月 1 日听完,又下山看病。1994 年 3 月 1 日,照顾她的道友真如师从雅安金凤寺给我打电话(当时学院不要说手机,就连好的座机也没有,只有一部手摇电话),说明慧师圆寂了,临终前她身体端坐,一直祈祷大圆满的传承上师及阿弥陀佛,出现了各种瑞相,身体也缩小了。我看了一下时间,前后刚好六个月,一天也不差,觉得非常稀有。

所以,依靠密法加持,在六个月中可以成就,对此我是深信不疑——今天中午我睡了一会儿,做了她的梦。有些不能说啊,说得太多了,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平时她智慧也不是很高,但信心确实很强。大圆满利根者是以信根为主,对上师三宝、尤其是密法信心特别足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若不舍弃密法,对密法有信心,的确能获得成就。因此,法王在这里说了,大圆满是末法时代难以值遇的殊胜窍诀,我们务必要将此铭刻于心。

在座学院道友,可以说已经接触过密法了,但外面菩提学会的有些人,不一定有这个机会。不过没接触也不要紧,下面将学到的《大圆满前行》也是密法,先应该以此为开端进行修持。现在很多人学习密法,一定要观本来清净、直指心性,其实这不一定好,我是不太赞成。作为一个凡夫人,首先要修基本的加行,加行修完之后,再通过灌顶修持正行,这样的话,感受和证悟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按次第来很重要,不管是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都有这种特别严格的要求。但现在的有些上师,可能是有特殊的摄受方法吧,从 上面往下来,如此一来,墙基还没有稳固,就在墙上绘制好看的图案,过一段时间也许会倒塌的,有这个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先打好墙基,再描绘花纹才比较稳妥。

此处上师告诉我们大圆满极其殊胜,希望大家不要舍弃,更不要毁谤。如果你实在生不起信心,不妨多跟藏传佛教的法师研讨一下,在没有充足理由之前,千万不要对密法有成见。否则,像汉传佛教的一些大德,刚开始对密宗毁谤过,后来自己也作了忏悔,我们讲过很多次。

无上大圆满是相当殊胜的,麦彭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说过:“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深重,其他法门不容易调伏,而依靠无上密法大圆满,完全能断除一切烦恼。”所以,我考虑过很多次,这么好的无上密法若放在那里不学,每天只讲一些显宗的法肯定不行。虽然显宗的法是非常好,显宗的甚深教义与密法接近,但有些地方,我们研究了那么长时间也清楚,与密宗还是有一些差别。我们对显宗并不是排斥,但有些内容,你们学了以后就会明白。

因此,从今年开始,我大胆地要求大家修加行。本来按自己想象,报名的人数可能是净土一半、加行一半,但最近看了各地反映,除了极个别人因年龄等种种原因报净土组外,很多人都报了加行组,看来大家对密法的认识比较不错。以前因为交通、语言、民族习惯、历史背景等原因,大家对密法的好处没有了解,仅凭一些打着密宗口号的人的表面行为,就妄下断言说密法不如法,其实这不是密法的本来面目。现在有机会共同学习密法,希望大家要有一种虔诚的信心。

丙二、修密法之因缘:

遇此胜法善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诸道友当生欢喜。

今生中有缘遇到大圆满,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能遇到这样的密法,实际上已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诸位道友理当心生欢喜。

大家即生中遇到传授密法的上师,得到过灌顶、窍诀,甚至显宗弟子有缘念楞严咒、往生咒,具有如此殊胜的密法因缘,完全是多生累劫的善缘所感召。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运用了两个推理说:一、我们前世肯定供养承侍过无量如来,并且成为过他们的眷属,因为今生遇到无上密法之故;二、我们在今生或中阴或来世,一定会获得成就,因为遇到无上密法之故。从因明的角度通过推理证明,凡是听闻到密法的众生,都有不可思议的缘分。

有些人得过灌顶、得过密法传承,还要一个劲儿地问:“上师,我有没有学密法的因缘?”真是特别愚痴。实际上,即生中遇到密法的人,我可以肯定地给你说,不仅你今生与密法有缘,往昔千百万年中跟密法也有因缘。这不是我以分别念说的,而是藏地法王无垢光尊者亲口所言,在整个藏地,没有一个不承认他的。

今生中你能遇到密法,其实跟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因为普贤王如来一刹那获得自现自解脱的境界,也是依靠这样的殊胜密法。如《般若经》所说,迷路的人徘徊在道路中时,一旦看见牧牛人,就知道临近村落了,自己要离开迷途的畏惧了。同样,我们遇到殊胜的善知识和密法,犹如鱼儿已上钩就要拉上岸一样,很快便会获得解脱。

所以,法王在这里以谦虚的语气说:诸位道友,你们遇到这么好的密法,应当生起欢喜心,不要被各种怀疑缠缚自心:“我这样修下去,到底会不会即生成就啊?护法神会不会对我惩罚?上师会不会对我惩罚?……”好的不想,不好的想得乱七八糟,这没有必要。遇到这样的密法,是你多生累劫的善果,法王在《修行欢歌》中说了,即生中只要不破誓言,哪怕你没有好好地修持,来世也定会获得成就。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

不过,如果你毁谤密法、舍弃上师,那就不好说了,因为密法的有些誓言比较严格。当然,不仅仅是密法,菩萨戒、甚至居士戒,也非常严格,你今天皈依三宝,明天就毁谤三宝,也肯定会堕落的。有些人说:“我不能入密法啊,不然很危险的!”如果说入密法很危险,那皈依三宝照样危险,在单位上班也很危险,因为若在单位中杀人,一定会被判死刑。对坏人来讲,这个世界处处都有危险性,只有好人才有解脱之路。

乙二(发菩提心)分二:一、发心之理;二、发心功德。

丙一、发心之理:

为沉恐怖轮回众,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为令沉溺于恐怖轮回中的众生,获得永远安乐的佛果,我们当承担起利他之重任,舍弃如毒食般的自我爱执。

众生沉溺在极其恐怖的三界轮回中,为了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快乐——有吃的、有穿的,城市里的人说是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险、有钱花等等;究竟得到阿罗汉、菩萨、佛陀的果位,我们务必要肩负起利益众生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要舍弃毒药般的自私自利,否则果报非常可怕,《入行论》也说:“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所以,每个修行人要思维:利益众生最可贵。

从前,热罗扎瓦在寂静处修习本尊法,他很想终生都这样闭关。一天,本尊告诉他:“你于寂静处千百万劫中精进闭关修本尊,不如去世间一刹那利益众生的功德大。”因而,我们以利他心帮别人做一点事情的功德,远远超过以自私自利心在漫长岁月中的苦修。

一切利乐的来源,其实就是利益众生之心,《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快乐,全部是从利益他众的菩提心中产生。所以在修行过程中,菩提心始终不能离开,华智仁波切也讲过:“如果没有以菩提心为前提,即便修持无上大圆满,也会成为小乘法,或者变成外道法。”

以前很多人把发心问题没有搞懂,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了这么多以后,非常欣慰的是,还是起到一点成效。如今在外面碰到居士,很多人都会说:“请您加持我早日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有些人可能真这么想,有些人只是为了让我高兴故意这样说,我想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就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看,但有时候也看不出来。无论如何,这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出去的时候,经常听很多人说:“您加持加持,让我生起降伏他人的力量!”“您要加持我发大财、赚大钱、做大事!”还有一个人说:“我一定要开三个眼,左眼看世间法,右眼看出世间法,中间的眼看我朋友有没有背着我做坏事。”世人总是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但这些都不究竟,最究竟的就是生起一颗利他心,这真的非常珍贵!

法王如意宝说自私自利心如毒药一样,希望大家对此经常思维。这个比喻讲得很好,无论在什么场合中,自私自利强的人迟早都会失败。我们许多争论、痛苦、吵架,全部是在自利心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自私自利,那就成菩萨了,大家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我是这样想的,自己所做的有些事情,终生也不会有人知道,诸佛菩萨以天眼应该知道,金刚上师应该知道,除此以外,自己的付出永远没人评价,更不会有人发奖。但因果是不会虚耗的,没必要为了名声而利益众生。就像有些世间模范,拼命地在人前做一些行为,我觉得这不是很重要,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发一点善心、做一点事情,才是我们发心的目的!

胜利道歌讲解 2

第二节课 《胜利道歌》中,第一部分“劝修密法”讲完了。第二部分是“发菩提心”,这分两个方面:发心之理和发心功德。“发心之理”昨天讲了,今天接着讲“发心功德”。

丙二、发心功德: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以此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阻塞恶趣之门,亦可暂时得到善趣人天安乐,究竟获得解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诸位道友切莫散乱,应着手修行此殊胜要诀。

上述所讲的发无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功德无量无边,这个道理在《学集论》、《入菩萨行论》及大乘经典中讲得非常细致,我在这里不作赘述。简而言之,菩提心的功德可从两方面得以体现:

一、若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后,相续中的罪业会全部遣除,以菩提心的功德已阻塞了地狱、饿鬼、旁生的恶趣之门。寂天菩萨说过:“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样,在生起的当下,能摧毁五无间罪、谤法罪等难以清净的重罪,如果罪业得以清净,就没有机会堕入恶趣。上师如意宝在教言中也说,具有菩提心的人,不可能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在临死之前,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生起菩提心,生起后不要让它毁坏,这样自己就不会堕落。

二、有了菩提心的话,一切善根功德越来越增上,暂时能转生于天界人间等具福报之处,享受善趣的一切安乐,寂天菩萨也说:“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究竟能圆满五道十地的功德,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菩提心对众生来讲,利益真的非常大。如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佛陀在多生累劫中以无碍智慧再三思维:对众生最有利的是什么呢?是有吃有穿好,还是身心健康好?结果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就像一些发明家,通过长期潜心研究发明出一样东西,觉得对人类特别有利,同样,佛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依靠它,无量的众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佛果。

因而,法王在这里说“切莫散乱修此要”。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被世间八法等外境诱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菩提心这种秘诀,这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可贵的修法。

关于这个问题,凡是听过《入行论》的人,对菩提心都有所认识,这一点我的确很高兴。现在不管到哪个城市,大家都觉得菩提心很重要,只不过有些人因为烦恼、工作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修好,有些人还是修得非常不错的。人生很短暂,希望大家不要先高攀一个大法,而应先把基本的加行修圆满,每时每刻忆念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这样以后,对今生来世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乙三(发出离心)分二:一、护戒功德;二、破戒过失。

丙一、护戒功德: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于此轮回中令人炫目的盛事与富足,不要有丝毫羡慕之心,应当一味守持人天众生的殊胜供养处——清净戒律。

对于想脱离轮回、希求解脱的人来讲,轮回中的名声、地位、权势、妙欲等殊胜之事,无有任何意义,一点也不会生起羡慕渴求之心,看见特别豪华的轿车美宅,只是把它视为如梦、如幻、如水泡。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心中确实感到三界犹如火宅,没有刹那安乐,真正有一种出离心。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就像难陀尊者一样,很难以做到对轮回不起贪念和执著,但只要通过学习理论,然后再加上长期串习,必定会觉得身处轮回没有安全感,进而生起厌离心。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共同加行修完之后,相续中定会生起出离心。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什么样才是生起出离心呢?对上述四个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后,何时对轮回的荣华富贵一刹那也不起羡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独希求解脱,如关在监狱里的犯人渴望被释放一样,何时就已经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当然,“一刹那”也不生羡慕心,这个要求比较严格,非常难以做到。尤其是我们凡夫人,在经堂里上课时,听上师讲得十分精彩,就觉得轮回一切琐事没有实义,马上生起了出离心。但等一会儿下课后,路上遇到悦意的对境,又开始产生贪恋之心,刚才的出离心立即荡然无存了,这对凡夫人来讲极有可能。但是要知道,真正希求解脱的人,对名声地位等人天福报要看得淡、看得破,只有这样,才能变成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有了出离心之后,一定要受持人天众生的供养处、整个世间的庄严——清净戒律。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别解脱经》中也说:“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修行人以耳环、手镯等饰品为严饰,并不是很庄严,倘若具足清净戒律,这才是最庄严的装饰,值得人天众生顶礼、膜拜、供养。

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所受持的戒律也不相同。如果出离心比较强,则可出家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沙弥戒、沙弥尼戒;如果这方面的因缘还没有成熟,至少也要受持居士戒,或以出离心摄持的皈依戒。假如相续中什么戒体都不存在,一切功德很难生得起来。《亲友书》云:“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大地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样,戒律是一切功德得以产生的根本,有了清净的戒律,一切功德才有产生的可能。倘若一分戒律也不受持,将来想获得人身、转生善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每一个人、尤其是皈依三宝的弟子来讲,还是要受持约束自己的戒律,这非常重要!

丙二、破戒过失: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增上生的暂时人天福报、决定胜的究竟解脱果位,全部依靠戒律而生。倘若破戒而没有忏悔清净,则一定会堕入三恶趣。因此,修行人切莫迷惑颠倒,务必要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

《别解脱经》中说,破了戒的人,唯一的去向就是地狱、饿鬼、旁生。这种人连自利都没办法承办,想帮助别人、救度一切众生简直可笑,如《般若摄颂》云:“破戒自利尚不能,岂有成办利他力?”

末法时代,守持清净戒律越来越不容易了,尤其是信息商业化时代,出家人守持净戒实在是难上加难。我所在的县城里有一座寺院,据了解,大概十年前有三百多出家人,现在剩了还不到两百,在十年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的信息刺激着人的感官,市场上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种种外境的光一直在凡夫人面前闪烁着、诱惑着,这样之后,很多人不像古代修行人一样有出离心,真正安于静处修持正法的人非常非常少。

这次在北京的时候,我遇到各大寺院的方丈、住持、大德,他们自我介绍是某某寺院的,我问:“你们寺院有多少出家人?”回答是十来个人、二十来个人,最多是三十来个人。不客气地说,汉地很多现象真的非常可悲。(我们佛学院虽然出家人很多,但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也不好说。)有些出家人问我:“你们寺院有多少人?”我回答:“现在国家统计的有六千多人。”“啊?你有没有算错!”我说:“这个数字只是常住人口,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可能会更多。”很多人都觉得我在造神话。

的确这是法王的加持,我们学院几乎每天有人出家,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好像出家人太多了一样。但别的地方不是这样,许多寺院以前非常出名,而今只剩下金碧辉煌的殿堂,此外根本没有闻思修行。那天我还遇到一个很有名的和尚,我们聊了很长时间,他一直说寺院花了多少多少钱,我问:“你寺院有多少人啊?”他说:“我寺院有很多居士,出家人嘛,只有我和我的徒弟。”

我并不是说汉传佛教不兴盛,藏传佛教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不管是拉萨那一带,还是康区这一带,很多寺院的出家人日渐减少——比丘和老修行人纷纷圆寂,年纪小的不愿出家,中年还俗的也非常多。所以,这几十年也看得出来,出家人守持戒律越来越麻烦了。

对现在的居士而言,一部分不敢说有真实的出离心,但还是有相似的出离心,很多人对解脱也有希求之心,既然这样,大家还是要重视戒律,三皈五戒应该受持,一旦破了,则应在上师面前重受。有了大地,花草树木才能得以生长,同样,有了戒律,一切功德就有了依存之处。因此,在末法时代,大家不要迷失方向,务必要详详细细地取舍,该接受的护戒因缘理应接受,该抛弃的破戒违缘应当抛弃,这方面值得多加努力!

乙四(人格贤善)分二: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丙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所谓的贤善人格,是指言行举止恒时随顺亲友,为人秉性正直,心地善良。若欲长久利益自己,暂时利益他众乃是窍诀。

贤善的人格确实很重要。前面也讲了,修行密法或般若法门要依靠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必须有出离心,而出离心只有好人才生得起来。非常坏的人不可能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会有大圆满的开悟。就像你没有读小学的话,则不可能中学毕业;没有中学毕业,就不可能有大学文凭;没有大学文凭,又怎么会有博士学位呢?假如有,这个证书也肯定是假的。

修行需要人格贤善,这是法王如意宝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不管你学显宗、密宗,具有人格都非常重要,人格不好的话,什么出世间修行都是纸上谈兵,绝对不可能成就。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世法(贤善的人格)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佛法的殊胜证悟无从谈起。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但法王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老人家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一、“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大家在发心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团体都会有许许多多矛盾,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话,对谁都能观清净心,别人说什么也可以随顺。佛陀在经典中说“我要随顺世间人”,佛陀尚且如此,我们凡夫人就更需要了。当然,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应当随顺,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时,你非要背道而驰,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为上处处与人冲撞,就算坐车从色达到成都,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会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离开后,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样,要吃顿饭庆祝庆祝。但一个好人离开了,所有的人会特别伤心:“怎么办啊?我们中午不想吃饭了,那么好的人都走了,呜呜……”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每次刚认识一个人时,往往有这种分别念:“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有时候这个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时候这个人似乎比较坏,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非常好,很让人信赖。

二、“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规教言论》中也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为人正直、随顺别人,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领导和学者,话说得特别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也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进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长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是很好的窍诀。作为一个凡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虽然为了自己而帮助别人是一种狡猾,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但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不能利他,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对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得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他说:“应该要做好人,多帮助别人。实际上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空间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不会有什么成果。”我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点点头说:“我们佛教也是这样赞叹的。”确实,不管依止上师也好,依止企业家也好,如果你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要想自己得利益,暂时帮助别人是很好的窍诀。

上师曾一边开玩笑一边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着自己,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也毕竟是人,最后会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修学佛法时,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没有人格的话,高深莫测的境界不可能生起。”

以上讲了人格要贤善,大家务必应牢记,倘若没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想做好人的话,就要在这几个问题上下功夫。如果你想广泛了解,则可翻阅《教诲甘露明点》,法王在里面还讲了一些宽宏大量、广闻博学等要求。

丙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

修习贤善人格,是世间清净的人规法;从出世间而言,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成佛的方便道;它还是菩萨行持四摄法的精要,诸位弟子切切不可忘记这一殊胜窍诀。

“人规”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昔日藏地佛法特别兴盛时,国王松赞干布对全藏人民规定了“人规十六条”,有很多做人的行为规范,比如敬信三宝、修行正法、孝敬父母、心性正直、心量宽宏等等。具有贤善人格,不仅是世规,而且也是佛规,它是三世诸佛成佛的方便道,无论是哪一尊佛,因地时都会做好人,一个坏人不要说成佛,连菩萨、阿罗汉也无法成就。

平时也可以看出,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不说他的出世间修证,仅仅是人格魅力,也特别吸引人。我一生中依止过很多善知识,他们的言行举止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凡夫的说话、分别念没什么好效仿的,可是这些高僧大德,在人格贤善的基础上,拥有不共的出世间境界。所以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离开了基本的世规,佛法的成就则如空中楼阁。

贤善人格是诸佛成佛的方便道,自利利他不可缺少,同时也是六度四摄中“四摄”的精华。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利生的四大行为,这些均要以人格为基础。如果有了良好的人格,就肯定愿意布施,愿意说爱语,愿意做利他之事,愿意以身作则地摄受众生。

因而在道歌的最后,法王语重心长地叮嘱:对我有信心的弟子们,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千万千万不要忘记做好人,倘若人都做不好,其他修行境界如无根之树,不可能真实生起。

要做一个好人的话,起码应该随顺别人,不要今天跟这个吵架,明天跟那个打架,即使没有胆子打架,也天天毁谤别人,跟谁都合不拢;或者对这个生嗔恨心,对那个发恶愿,这些心要统统断掉。同时,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像有些世间人那样,说起话来天花乱坠,但私底下完全不是这回事。现在狡猾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直,若能做到这一点,别人冤枉误解也好、诽谤诋毁也罢,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危害,自己始终会像纯金一样发出真实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和违缘所覆盖。

过去噶当派的很多格西,在摄受弟子之前,首先都要观察他的人格:如果是坏人,则不予摄受、不给传法;如果是好人,虽然比较愚笨,但认为可以教得出来。因此,人愚笨不要紧,关键是人要好。所谓的人好,并不是相貌庄严、声音悦耳、举止高雅,而是心一定要善良。做好了人以后,再谈佛法才有希望。所以作为佛教徒,团体与团体之间不要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也不要争执不息,否则会让不信佛的人讥笑:“你看,佛教徒完全口是心非,每天说得那么好,却做得那么糟糕!”但如果僧团里彼此和睦相处,一切都很和合,别人也会见而生信的。

慈诚罗珠和我曾碰到一位著名的藏族博士,他特别羡慕我们学院:“你们学院人多,是一大特征;戒律清净,也是一大特征;但还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你们彼此间心性和善,没有什么矛盾,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我们单位才十几个人,就有五六个人的关系不好。”的确,这么多的僧众和合团结,完全是法王如意宝的加持。虽然从小的方面看,人与人之间有一点意见不和是难免的,不要说我们,即便是佛陀身边的僧团,有些比丘或比丘尼也很复杂,律藏中经常讲到一些公案,但整体上看,我们还是很和合的。因此,我非常希望,不管是显宗、密宗的四众弟子,跟信佛或不信佛的人接触时,应该有种和谐团结的气氛,这也是人格贤善的一个表现。

概而言之,法王在论中讲了,显宗密宗的无二智慧依靠菩提心而来,菩提心依靠出离心,出离心又依靠贤善人格。这四个要诀是八万四千法门理论与修行相结合的智慧总结,大家一定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甲三(末义)分二:一、回向;二、造论之事。

乙一、回向: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以此造论善根,回向一切老母有情,愿其超越六道轮回的恐怖深渊。同时,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要义摄于上述四种窍诀中,愿对法王和佛教有信心的心子生起极大欢喜。并愿一切有缘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无上的安乐,将来利益无量众生。

在茫茫无尽的轮回苦海中,我们能遇到这样如意宝般的窍诀,实在是极大福分,对此应生欢喜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欢喜心?有的话,说明你对佛法还是有信心;如果什么欢喜心都没有,觉得:“《胜利道歌》两节课终于讲完啦,讲完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再广讲。赶紧下课吧,我想马上回去吃东西、睡觉,等一会儿该吃什么好呢……”那说明你没有太大收获。

乙二、造论之事:

第十七胜生周丙子年,我等师徒遣除内外密诸违缘,阿旺罗珠宗美于庆祝胜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即性而唱,善哉!

藏历以六十年为一周期,其纪年从公元 1027 年算起,法王如意宝造《胜利道歌》时是第十七胜生周丙子年,也就是公元 1996 年 9 月 21 日。前面也讲了,当时法王遣除内外密一切违缘回到学院后,与所有的弟子欢聚一堂,学院还专门开了金刚娱乐法会,表演法王生病的整个经历,包括唱了仲敦巴、麦彭仁波切等尊者加持法王的一些道歌。去年我看到了这卷录像带,但画面比较模糊,距今已经十多年了。“阿旺罗珠宗美”,是上师如意宝的法名,那时学院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上师在近五千名僧人中即性唱出此《胜利道歌》。善哉!善哉!